《过中秋》教案【最新8篇】

为大家精心整理了《过中秋》教案【最新8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周记高中 篇1

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爸爸、弟弟和我怀着愉悦的心情,整装待发,踏**登山的路程。

“小鸟在前面带路……”一路上,我一边哼着歌谣,一边欣赏这周围的美丽景色,高兴得不得了,不一会儿,我们编来到了山脚下。我下了车,抬头大量了一下这座山,然后自言自语地说:“这么高啊!”我有些胆怯,折射爸爸对我和弟弟说:“有没有信心征服这座山呢?正当我犹豫不决时,听见弟弟说:“没问题!”见弟弟都这么信心十足,我也说:“没问题!”“好!那我们就比赛,看谁先到山顶上的那个凉亭!”我和弟弟爽快地答应了。

“一、二、三,开始!”爸爸话音刚落,我和弟弟就如离弦之箭飞奔了出去,而爸爸则被被我们远远地落在了后面。过了一会儿,我的脚步明显地慢了下来,我累得直喘气,干脆一屁股坐在了石凳上休息。过了一会儿,被我们落下的爸爸也追上来了,我多想立刻起来,继续往上爬,可我的两条腿像灌了铅一样不听使唤。这时,爸爸来到了我身边问:“怎么了女儿?怎么不爬了?”我沮丧地回答道:“爸爸,这山好像永远爬不完,好高啊!”爸爸笑了笑说:“女儿,听说过‘坚持就是胜利’这句话吗?它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要放弃,如果放弃了,就永远不会成功!”听了爸爸的话,我又充满了信心,说:“我一定坚持到底!”说我,我便从小抬起脚向山东进发,没过多久,我就登**山顶。

我站在山顶是,家乡的美景尽收眼底,俗话说得真是好:站得高,看得远。

秋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篇2

秋词二首原文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寥色嗾人狂。

译文

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

注释

①悲寂寥:悲叹萧条。②春朝:春天。③排:推开。④碧霄:青天。

秋词二首赏析

秋,在大自然中,扮演的永远是一个悲怀的角色,它的“瘦”早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意象,让一代代的人不停的咀嚼、回味。于是,秋,便在一页页枯色的纸张里,在一个个方正的汉字中低吟,把那缕缕的哀怨、愁绪、思念、牵挂,熏染得迷迷离离。

然而刘禹锡的《秋词》,却另辟蹊径,一反常调,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更为难得可贵的是,《秋词》还是诗人被贬朗州后的作品,让人佩服刘禹锡的待人处世。原诗两首,所选的是第一首。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自宋玉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然而,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我言”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胜春朝”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这种认可,绝非仅仅是一时的感性冲动,而是融入了诗人对秋天的更高层次的理性思考。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它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读这样的诗,洋溢在我们心头的,绝非什么悲凉的气息,我们随着诗人的“诗情”,借助诗人想象的翅膀,天马行空般驰骋于碧空之上。于是,鹤飞之冲霄,诗情之旷远,“实”和“虚”便融合在了一起,所获得的全然是一种励志冶情的美的感受。

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表现出的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响的秋歌,为我们后人留下的,却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秋词二首创作背景这首诗是诗人被贬朗州司马时所作。公元805年(永贞**),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朝政,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革新运动。但革新遭到宦官、藩镇、官僚**的强烈反对,以失败而告终。顺宗被迫退位,王叔文赐死,刘禹锡被贬。可贵的是,诗人在遭受严重打击后,并没有消沉下去。刘禹锡贬到朗州(湖南常德)时,是三十四岁。正感到春风得意,却被赶出了朝廷,其苦闷是可想而知的。但他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干什么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云亦云。《秋词》就是被贬朗州时这种心情下写的。秋词二首鉴赏

这两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

第一首诗的大意是: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 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 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诗人深深懂得古来悲秋的实质是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因而在秋天只看到萧条,感到寂寥,死气沉沉。诗人同情他们的遭遇和处境,但不同意他们的`悲观失望的情感。他针对这种寂寥之感,偏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要好,强调秋天并不死气沉沉,而是很有生气。他指引人们看那振翅高举的鹤,在秋日晴空中,排云直上,矫健凌厉,奋发有为,大展宏图。这只鹤是独特的、孤单的。但正是这只鹤的顽强奋斗,冲破了秋天的肃杀氛围,为大自然别开生面,使志士们精神为之抖擞。这只鹤是不屈志士的化身,奋斗精神的体现。所以诗人说,“便引诗情到碧霄”。“诗言志”,“诗情”即志气。人果真有志气,便有奋斗精神,便不会感到寂寥。这就是第一首的主题思想。

这两首《秋词》主题相同,但各写一面,既可**成章,又是互为补充。其一赞秋气,其二咏秋色。气以励志,色以冶情。所以赞秋气以美志向高尚,咏秋色以颂情操清白。景随人移,色由情化。景色如容妆,见性情,显品德。春色以艳丽取悦,秋景以风骨见长。第二首的前二句写秋天景色,诗人只是如实地勾勒其本色,显示其特色,明净清白,有红有黄,略有色彩,流露出高雅闲淡的情韵,泠然如文质彬彬的君子风度,令人敬肃。谓予不信,试上高楼一望,便使人感到清澈入骨,思想澄净,心情肃然深沉,不会像那繁华浓艳的春色,教人轻浮若狂。末句用“春色嗾(sǒu)人狂”反比衬托出诗旨,点出全诗暗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运用巧妙。

这是两首抒发议论的即兴诗。诗人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表达深刻的思想,既有哲理意蕴,也有艺术魅力,发人思索,耐人吟咏。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说过,艺术是思想的结晶,“艺术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的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因而能唤起人们的想象、形象和深刻的美感。刘禹锡这两首《秋词》给予人们的不只是秋天的生气和素色,更唤醒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获得深刻的美感和乐趣。

《过中秋》教案 篇3

一、国学导课

(课件播放歌曲,配动画)

师:同学们,歌曲好听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呀?

生答。

师:这首歌让你想到了什么节日呢?哪一天?

生答。

师: 都说“中秋月正圆”(帖黑板),那你知道为什么中秋的月亮最圆吗?

师:那你们知道为什么说八月十五的月亮最圆呢?到了农历十五、十六时,月亮运行到太阳的正对面,日、月相距180°,就是地球位于太阳和月亮之间 ,从地球上看去,月亮的整个光亮面对着地球,这时的月相叫“望月”或“满月”。也就是我们看到的,月亮最圆的时候。中秋,是团圆的节日,

二、合作探究

1. 确定小组研究课题,布置探究任务。

师:*古诗词有着独特的魅力,还有很多诗词与中秋有关。接下来咱们就来一场“与古代文人情怀和智慧”的对话,(贴诗人和石桌)以对诗句的方式赢取属于你们的“中秋大礼包”。

(课件出示诗词,学生自主选择,并随机下发资料包)

师:你们真是太棒了!这些经典诗句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瑰宝,值得我们每个人传承。

师: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开启有趣的小组探究之旅吧。谁来帮助老师读读这些小提示呀?

(课件出示要求:分工明确,并合理安排汇报人员,音乐停,时间到。)

师:谢谢你。希望各小组能在接下来的小组汇报中,有精彩的表现哦。

2.小组汇报展示。

师:同学们,关于中秋节由来的说法有不少,首先我们请“溯源中秋”小组的小伙伴汇报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吧。

溯源中秋组汇报:中秋起源。

生1:同学们,关于中秋节的由来,有三种最为流传的说法,且听我们娓娓道来。

生2:我先来。中秋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礼记》上记载:“天子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课件插图配合展示)

生3:我还听过这样一个说法。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八月中秋,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中秋因此得名。

生4:你俩知道的可真不少。我通过视频,了解到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人民不堪忍受残酷**,**抗元。朱**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视频)**成功的消息传来,朱**就将当年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之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自动跳到三个传说)

生5:嗳,同学们,关于这中秋的起源啊,还有一个嫦娥奔月的传说。话说这嫦娥被小人逢蒙所逼,无奈之下,吃下了西王母赐给丈夫后羿的两粒不死之药后,飞到了月宫。后羿仰望月亮千呼万唤地呼唤嫦娥名字,惊动了上天,皎洁的月亮上,果然出现嫦娥的身影。

生6:后来月母被后羿的真情所打动,允许嫦娥在月圆之日与后羿在相会。后来,就有了中秋节拜月的风俗。

(吃药 飞越宫 后羿呼唤 相会)

生1:同学们,这中秋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你们知道其他三个节日都是什么吗?(课件出示一屏)

生答。

生1:说的真好。谁来给它们排排序呀?

(随机课件出示)

生1:你们真棒。

师总结:中秋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中秋节的演变过程中,有许多美丽的传说,这一系列传说使中秋节充满浪漫色彩。唐朝初年,中秋节已成为固定节日,明清时期,中秋成为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20xx年5月,中秋节被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20xx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掌声感谢溯源中秋小组的小伙伴们。(胶片滚图片 嫦娥奔月 玉兔 唐朝 明清 文化遗产 法定节假日 定在中秋传统节日美图)

师:遥望明月共此时,欢度佳节同相知。中秋节多种多样的习俗,寄托着人们对于生活无限热爱与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下面,就让我们跟随漫话中秋小组的小伙伴们,一起去了解中秋习俗。

漫话中秋小组展示:中秋习俗。

场景一:

饭好喽,饭好喽,快去叫爸爸吃饭吧!

好嘞!

爸爸,中秋为什么要吃月饼呢?

这中秋吃月饼,(贴月饼)可是咱老祖宗留下来的习俗啦,这圆圆的月饼,可不就是团圆的意思吗?

那我希望远在他乡的人都赶紧回家去过团圆节。(音乐)妈妈,妈妈,《****》正在演中秋节报道呢!

(《****》开始音乐)

生1: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收看今天的《****》。今天是*传统佳节中秋,祝全国各族人民中秋快乐,阖家团圆。全国各族人民正以不同的方式,庆祝这一传统佳节,展示着各民族的不同风貌,充分体现了56个民族的特色文化。请看我台前方**发回的报道。

生2:各位观众大家好,我是前方**笑颜。我现在正在陕西省西乡县,让我们走近他们,看看他们的中秋习俗。

场景创设:抱着西瓜,相伴而走。

生2:您好,能能介绍一下咱们陕西中秋的地方特色吗?

生答:我们陕西人过中秋,男子泛舟登山,女子准备中秋餐宴,并且家家户户都要吃西瓜。这不,我哥俩儿这西瓜都买回来了!

生2:哦,原来你们陕西人还有中秋吃西瓜的讲究啊!

生3:各位观众大家好,我是前方**小方。我现在正在江苏南京,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他们的中秋习俗。

场景创设:走,咱娘俩去买挂花鸭!

生3:您好,请问您这是带着孩子要去哪儿啊?

生答:我们***中秋爱吃月饼外,必吃我们金陵名菜桂花鸭。这不你看,都排长队了嘛!

生1:不仅南北方中秋习俗不同,我们各民族中秋也有着独特的习俗。我们一起去看看。(视频剪辑)

生1:同学们,你从视频中看到了哪些中秋习俗呢?

生答:白族在中秋置办嫁妆、广西壮族对山歌、赛诗词比歌赋、拜月、放河灯。

生1:在我国的民族大家庭里,各民族都有自己别具一格的欢度中秋的习俗,有趣且具有诗情画意。以上便是今天《****》的全部内容,感谢您收看今天的《****》,再见。

(《****》结束音乐)

师总结:56个民族56只花,56族兄弟姐妹是一家。虽然各民族的中秋节的习俗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幸福团圆的无限期盼(盼团圆)。

团圆月饼组汇报:月饼制作。

师:同学们,俗话说“无月饼不中秋”啊!下面我们就请团圆中秋组的小伙伴们,跟我们聊聊月饼吧。

生1:月饼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唐朝,唐僖宗在中秋时吃月饼,味道极美,便把月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们。这是我们能看到的最早关于月饼的记载。

生2:到了宋代,月饼有"荷叶"、"金花"、"芙蓉"等雅称,其制作方法更是精致。宋以后,制作月饼不仅讲究味道,而且在饼面上设计了各种各样与月宫传说有关的图案。圆圆的月饼像圆月一样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

生3:月饼发展到今日,品种更加繁多,风味因地各异。其中京式、苏式、广式、潮式月饼成为我国月饼中的四大种类。**来兴起的水果月饼,更是深受青睐。

生4:而我们现在都已经可以自己制作月饼了!瞧,这就是我们的面点师王雨乐做的。你们想做月饼吗?好,有请面点师王雨乐。

生5:大家好,今天,我来教大家一起做月饼。首先,所需材料已经放在大家桌子**。

生发放材料和工具等。

生1:下面请大家跟我一起做月饼吧。

生说一步,所有学生跟着做一步。

师:你的手真巧,这么漂亮的月饼,你想送给谁呀?

生答。

师:同学们都想把自己的月饼跟自己的家人分享,老师除了想跟家人分享之外,还想和我周围所有的人一起分享。送出去的虽然是一块儿微不足道的月饼,可是却包含着我弄弄的情谊和祝福。下面我们请情满中秋组的小伙伴,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中秋情谊。

情满中秋组汇报:

生1:同学们,当中秋佳节到来,还有一些人,没有办法与家人团圆,那他们是怎样过中秋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照片背后的故事

生2:出示照片,崂山二中新疆班

从20xx年国家首批内地新疆班开办以来,新疆学生和青岛学生都会结为手拉手好朋友,新疆学生和老师会组成“亲情对对碰”小组,一个个新“家庭”就这样在青岛诞生了 。这张照片就是新疆班的学生正在班**王文巧老师家里过中秋。他们说,在这过中秋,别有一种幸福在心头。

生4:出示照片,关爱独居老人

这是去年中秋,我们学校的爱心义工小队,走进社区,开展的 “关爱百独居老人,让中秋月更圆”活动。正在剪窗花的吴奶奶对我们说,你们这群娃娃就像是我的亲孙子亲孙女。

生5:出示照片,关爱留守儿童

在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普华镇,5岁的小轩和8岁的小雨在家门口用玉米摆了四个字,中秋快乐。

生5:对于“中秋团圆”这个话题,小轩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不太想,小轩有些冷漠地说:“爸爸妈妈在城里上班,并不回来过中秋,总是说赚不到钱。小轩8岁的姐姐说起父母,眼圈红了,小雨已经理解中秋的意义,但父母不回来,他们很少能够全家团圆。

生5:出示照片,**唐人街华人庆中秋

中秋节,**唐人街,很多华人举办热闹的中秋街会,各种装饰与活动,节日的气氛非常浓厚。虽然他们不能回家过中秋,但在镜头前,我们共同举杯遥祝家乡的亲人,幸福安康,中秋快乐。

生1:同学们,不论是新疆班的学生,留守儿童,独居老人,还是我们的华侨同胞,在中秋佳节之时,我们同样祝福他们,中秋快乐,早日与家人团聚。

三、情感升华

是啊,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每逢月圆盼团圆,盼过年复又一年。中秋,这个赏月思亲、阖家团圆的日子,在地球村的每个角落,我们虽然沐浴着一轮圆月,我们心中充满同样的期盼。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贴),家家中秋乐团圆。

月是期盼,月是挂牵;月是思念,月是圆满。一首千古绝唱,道尽人间真情。让我们在苏轼的传世经典——《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声中,共同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过中秋》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认识传统节日中秋节,知道它的来历及有关习俗。

2、体验分享、合作的快乐。

3、能自信地在同伴面前大胆讲述、表现。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5、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有关月亮的电子图片、动画、故事传说。

2、活动前与一起布置活动室,悬挂月亮变化图。

3、与老师一起准备:月饼、水果、贺卡等。

活动过程:

1.猜谜:“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请你猜猜是什么?

出示图:月球,讲讲月亮的变化(阴晴圆缺)。

2.介绍中秋节的来历:古时人们将一年分四个季节,八月正好是秋季的一个月叫“仲月”,八月十五是这个月间的一天,所以叫秋节。这天晚上,月亮最圆最亮,人们吃果实赏月,也希望生活像月亮一样圆圆满满。

师:中秋节还有很多美丽的传说和故事,请小朋友讲一讲。

3、欣赏人们怎样过中秋。

1)请小朋友说说你们在家里是怎样和爸爸妈妈一起过中秋节的?

2)那你们还知道其他地方的人是怎样过中秋节的吗?播放相应资料:人们是怎样过中秋的。

4.吃月饼,共同分享快乐。

1)师:你们知道人们用什么方式庆祝中秋节?老师还知道,小朋友最爱吃月饼,今天大家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月饼,那就请你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月饼吧。

2)教师简单小结,月饼的分类3)欣赏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乐曲《春江花月夜》(或看VC),边听音乐边分享月饼,体验与同伴、老师一起过节的快乐。

5.互送贺卡,学说祝愿的话。

6.延伸活动:鼓励幼儿回家制贺卡,并与同伴互送电子贺卡(在家长的帮助下)。

教学反思

从本次活动的整个开展情况来看,对幼儿对传统节日文化中秋很感兴趣,了解了中秋要团圆,并能够教育幼儿在节日时献给爸爸妈妈自己制作的礼物。

相关文章

《大班社会公开课:美丽的蓝印花布》:大班社会活动美丽的蓝印花布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背景,活动目标,活动的重难点,活动流程图,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通过欣赏各种蓝印花布制品,让幼儿感受民族手工艺的美。在欣赏的基础上,让幼儿亲自尝试蓝印花布的制作,体验成功的喜悦。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社会活动课,快来看看大班社会公开课美丽的蓝印花布教案吧。

《大班社会教案:我们与外国朋友》:大班社会活动我们与外国朋友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初步了解地球的形成与国家的地理位置。知道我们人类有黑、白、黄三大肤色种类,树立正确地种族观。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社会活动课,快来看看大班社会我们与外国朋友教案吧。

《大班社会教案:我会自己睡觉》:大班社会活动我会自己睡觉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建议,活动过程等内容,知道自己长大了,应该学会独自一人睡觉。能够大方地在集体前发言,表述自己的想法。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社会活动课,快来看看大班社会我会自己睡觉教案吧。

《过中秋》教案 篇5

一、教学内容

部编本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第一课时《团团圆圆过中秋》。

二、教材分析

让学生了解一些中秋传说、中秋习俗以及与月亮有关的知识,理解中秋团圆的内涵感受借月思亲的情怀,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三、学情分析

中秋节是一个传统的节日,二年级的学生对于*的社会风俗知识知道的不多,知识面还比较窄,对实际生活的中秋节了解不是很多,只限于知道要吃月饼,没有感受到中秋的月圆也**着人的团圆等深层次的内容。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中秋节的传说和有关习俗,进一步认识中秋。

(二)过程与方法

在相互交流中展开学习,在活动中体会亲情和友情、思念和团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中秋团圆的内涵,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珍爱亲情、友情,积极、愉快地生活。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了解中秋节的传说和有关习俗,进一步认识中秋。

2、在相互交流中展开学习,在活动中体会亲情和友情、思念和团圆。

难点:

理解中秋团圆的内涵,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珍爱亲情、友情,积极、愉快地生活。

六、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中秋节的传统故事、中秋习俗、描写中秋或月亮的诗歌

2、多**课件

七、教学方法

讲授、回忆、谈话、讨论等

八、课时

1课时

九、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猜谜语,引出中秋节

(1)出示谜语月团圆,人团圆,

家家户户笑开颜。

吃月饼,看花灯,

全家赏月聊聊天。

让学生猜一猜。

(2)师生谈话:秋天有哪些节日?你印象最深的节日是什么?

(3)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家的中秋节是怎么过的,感受中秋阖家团圆的幸福快乐,体会浓浓的亲情。顺势导入本课的主题——团团圆圆过中秋,并板书课题。

点评:本课采用了谜语导入的方式,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谜语,引导学生走进秋天,并从秋天众多的节日中直接引出印象比较深刻的传统佳节——中秋节。在学生兴致勃勃地交流自己家的中秋节是怎么过的时候,教师自然而然地引出中秋节是团圆节的话题。导课生动,过渡自然。

(二)开开心心话中秋

(1)关于中秋,你都知道什么?

(2)小组讨论:交流中秋节的来历、习俗、传说等,每组派**发言。

(3)教师**:同学们,想知道祖国各地、各民族在怎样欢庆中秋吗?(播放视频。)

(4)拓展:看了视频,你有什么感受?你还知道哪些过中秋的习俗呢?

点评:通过让学生课前收集资料,课堂上小组交流,我们能够帮助学生深入地了解有关中秋节的知识,使其加深认识,感受人们祈盼团圆、追求幸福的美好愿望。在了解当地习俗的基础上,教师引领学生欣赏祖国各地、各民族欢庆中秋的场景,使学生不仅可以感受中秋节的热闹、团圆和快乐的氛围,还愿意亲近、认同和传承我国中秋节的传统文化。

(三)团团圆圆品中秋

(1)古时候,漂泊在外的游子常以描写月亮的诗词来寄托他们的思乡之情,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出示与月亮有关的诗歌,并播放古筝名曲。)

(2)赛一赛: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月亮的诗歌呢?

(3)写一写:中秋节赏月以诗会友是必不可少的。让我们也来当一回小诗人,写两句有关月亮、中秋节的诗或者儿歌。

(4)体会了中秋节的快乐和诗情画意之后,我给每一个学生准备了一份礼物——一块月饼,让学生一起品尝月饼,感受幸福。

点评:通过赛诗会和品月饼,教师创设了一个班级庆中秋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品味中秋。品味的层次也是由浅入深,最初是品味中秋节的快乐和诗情,学生在欢快的节目表演中不仅感受到了快乐热闹的气氛,更领悟到了中秋节这一传统文化节日所蕴含的情感和人文情怀。其次是品味中秋节的香甜和幸福。这一环节,教师让学生打开奖品,感受老师带给大家的惊喜,然后让学生尽情地品味,细细地感悟,在品味中感受月饼的香甜,以及全班一起过中秋的幸福和快乐。

(四)敬老爱老过重阳

(1)说一说:秋天里还有什么节日?从交流中引出“重阳节”。

(2)读一读:阅读教材,了解重阳节的来历。

(3)**:重阳节这一天,我们有什么风俗习惯呢?人们会做些什么呢?

(4)拓展:这一天,你会为家里的老人做些什么呢?怎样表达你的敬老爱老之心呢?

点评:重阳节又叫“敬老节”,这一节日不像中秋节那样受到广泛关注。因而,老师需要在导入上花点心思,这样教学才会顺利。鉴于多数学生对重阳节不了解,通过教学,我们让学生能够了解重阳节的时间、来历、风俗习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表达重阳节敬老爱老的感情,并能贯穿于日常生活中,在平时也能尊老爱老。?

十、板书设计

团团圆圆过中秋

中秋节八月十五

资源文件列表:

《过中秋》教案 篇6

本课是二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我们的节假日》的第四课。教材设置了三个主题活动,分别是“我们这样过中秋”、“中秋节、团圆夜”和“秋天里还有什么节日”,旨在让学生了解一些中秋习俗有关的知识,理解中秋团圆的内涵感,受借月思亲的情怀,进一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中秋节的有关习俗,进一步认识中秋;

2、知道秋天里的其他传统节日。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相互交流中展开学习,在活动中体会亲情和友情、思念和团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理解中秋团圆的内涵,珍爱亲情;

2、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3、积极、愉快地生活。

【教学重点】

1、了解中秋节的有关习俗,进一步认识中秋;

2、知道秋天里的其他传统节日。

【教学难点】

在“团团圆圆过中秋”的节日氛围之中能够体会到家人之间的亲情。

1、教师准备:收集相关图片、故事等,制作多**课件;

2、学生准备:搜集各地中秋节的习俗资料,了解秋天里的其他节日。

一、猜谜语,引出中秋节

1、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儿歌吗?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儿歌。

2、多**出示:“迎佳节,*收,歌舞表演乐融融,月饼香,月饼甜,全家欢乐大团圆。”

3、**:这首儿歌中说到的“佳节”,是什么节?

(中秋节!)

二、互动探究新知

探究一:我们这样过中秋

活动一:了解中秋节

1、中秋的由来

(请同学们说一说中秋节是哪一天)

师:对,是农历八月十五。再过几天就到中秋节啦,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节日。

中秋之所以是中秋,是因为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是秋季中间的一天。这一天的月亮最圆……

2、欣赏明月

(1)师:瞧,十五的月亮升起来了。(学生欣赏课件演示中秋夜晚明月升空的动画)

(2)学生说感受(圆月特别明亮,特别的大,特别的圆,天空晴朗等)

(3)教师小结:正是这一天,秋高气爽,天气晴朗,天空少云,所以天上的圆月分外明亮,特别的大,特别的圆。关于这个美丽的月亮啊,还流传着许多有趣、动人的故事呢?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听听故事吧。

3、美丽的传说

(1)播放嫦娥奔月的动画故事

(2)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其他故事

把课前你们搜集的传说故事与大家分享一下吧。

各小组成员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表演或讲述它们搜集的最精彩的几个故事。(如:“玉兔捣药、嫦娥奔月、月下老人”等)

活动二:中秋节的习俗

1、一般习俗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在这一天,人们要赏月,吃月饼,月饼圆圆的象征着团圆,月饼甜甜的,象征生活甜美。人们吃月饼是为了企盼合家团圆……

2、欣赏各地过中秋的习俗

出示幻灯:广州坐游船赏月迎中秋、成都中秋放河灯、三明市民登麒麟山赏月、厦门市民海边赏月望金门、**舞火龙迎中秋、澳门小朋友玩花灯迎中秋、**中秋赏月、农村吃月饼赏月迎中秋。(边欣赏边介绍)

探究二:中秋节,团圆夜

活动三:话团圆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5页,说说对“中秋节,团圆夜”的理解。

2、师小结中秋节是我国千百年来传统的节日,是*人团圆的节日,是家庭的节日,是具有*特色幸福的节日,团圆的人儿思念着没有团圆的亲人。

3、在团圆的节日里,人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可是有很多人因为工作的原因不能够与家人团聚,你们家有过这样的情况吗?你有这样的体会吗?

4、学生回答:谈自己的切身感受。

小结:其实出门在外远在他乡的人们,更加思念故乡的亲人,这就是深深的思乡情啊!正是这种亲人之间浓浓的亲情才有了那一曲曲感人肺腑的动人诗篇!

活动四:中秋诗词佳句知多少

老师:有人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团圆节这份思念当然会更密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期,诗人就会用诗词来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1、出示图片1(李白的《静夜思》)

老师问:我们来看这幅画,同学们脑中有没有的诗句来配这幅画中的情景。

同学齐背《静夜思》。

2、老师:*画诗书画印融为一体,这幅*画书画印都有,惟独缺诗,我们给它题首诗,使它变得更完整。

(同学发言)(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选自李白《月下独酌》)

3、你们知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话出自谁人之口吗?

对了,几百年前丙辰中秋的一个夜晚,正是大文豪东坡先生写下了的中秋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就出自这首词。

老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首绝妙好词。

有感情朗读:苏轼的《水调歌头》,刘禹锡的《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小结:我国的诗*多是忧国忧民的,又大多是命运坎坷的,他们经常流浪在外,客居他乡,思乡成了他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有了许多以思念故乡为题材的诗作,你还知道哪些呢?

探究三:秋天里的其他节日

活动五:了解重阳节

1、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句诗描写的是什么节日吗?(出示王维写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

让学生回答,教师根据答案做出回应,引出重阳节

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这个历史悠久的节日吧。

2、重阳节简介:

师:你们知道什么是重阳节吗?

生:拿出自己收集的材料,小组内交流,看哪个小组的材料面。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在民俗观念中,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重阳节又多了一层新含意。

3、重阳节习俗

师:刚刚我们提到了茱萸,它是什么东西呢?(出示图片)插茱萸呢是重阳节的一个习俗,相传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除此之外,还有哪些习俗呢?

生:拿出自己收集的材料,小组内交流,看哪个小组的材料面。

①赏菊

菊花,又叫黄花,属菊科,品种繁多。我国是菊花的故乡,自古培种菊花就很普遍。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所以人们爱它、赞它,故常举办大型的菊展。菊展自然多在重阳举行,因为菊与重阳关系太深了;因此,重阳又称菊花节,而菊花又称九花。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俗的组成部分。

②登高

重阳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当然人们登高也不单是攀登而已,还要观赏山上的红叶野花,并饮酒吃肉,享受一番,使登高与野宴结合起来,更有吸引力。

③佩茱萸、簪菊花

重阳节有佩茱萸的风俗,因此又被称为“茱萸节”。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重阳节时人们还喜欢佩戴菊花。茱萸雅号“辟邪翁”,菊花又名“延寿客”。

④吃重阳糕

重阳的饮食之风,除前所述的饮茱萸、菊花酒,吃菊花食品之外,还有好些,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吃糕。在北方,吃重阳糕之风尤盛。

⑤饮菊酒

重阳佳节,我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活动六:各民族在秋天里的节日

1、苗族赶秋节

赶秋节,又称秋社节、交秋节,这是湘西花垣、凤凰、吉首、泸溪等地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在立秋时,当地群众停止干农活,穿上盛装,结伴成群,欢聚在传统的秋坡上,进行打秋千、吹笙、歌舞等娱乐活动。活动完毕时,由众人选出两位有声望的人装扮成"秋老人",向大家预祝丰收和幸福。赶秋节是苗族民间在秋收前或立秋前举行的娱乐、互市、男女青年交往与庆祝丰收即将到来等为内容的大型民间节日活动。

2、藏族望果节

望果节是藏族人民一年一度祝农业丰收的节日。“望”藏语意思是田地、土地,“果”意为转圈,“望果”是译音,音为绕地头转圈,“转庄稼地”的节日。望果节广泛流行于XX农区。雅鲁藏布江中游和*河*的农村,非常盛行过“望果”节,其他地方也有,但节日称呼有所区别,拉孜、定日一带,称为“雅吉”,即舒服的夏日;工布巴拉雪山周围是半农半牧区,称为“邦桑”,即吉祥草地,时间差不多,都在庄稼黄熟,准备开镰之前举行。

3、七夕节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是流行于*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

4、你还知道哪些秋天的节日?

同学们课下可以继续搜集资料,了解秋天里更多的节日习俗。

三、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知道了秋天里的传统节日,感受到了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中秋节让我们感受到浓浓的亲情和幸福,重阳节让我们知道重视亲情,关心老人是**民族的传统美德,赶秋节、望果节、七夕节让我们体会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奇妙联系。我们应该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用心感悟秋天带给我们的收获。

周记高中 篇7

抬头看看那皎洁的月亮,想到了李白曾经写过的《静夜思》,平视前方那模糊不清的山的轮廓,想起了蒲松龄的《山市》,低头俯视那捕鼠小能手,想起了老舍的《猫》。大自然是多么的美好!让这么多诗人、作家为她写下了令人惊叹的名篇佳作。

每天早上起来,看着那柔和的曙光,那一只只卖弄着清脆嗓音的小麻雀,那远处的大山隐隐约约,高达的树木随风摆动……这一切是多么的美好!使你忍不住轻声吐露出:今天早上是个美好的开始!是的,当你得到了大自然给你的力量时,你会情不自禁地流露出: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当春天下起了情意绵绵的小雨时,你会想到朱自清《春》中的那句话吗?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是啊,春雨贵如油。瞧,那小草得到了滋润,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那各种各样的花儿树儿都喜上眉梢,高兴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傍晚,你是否被那红彤彤的太阳、薄薄的晚霞以及周围一切呈金黄色的景象所迷恋上。慢慢地,太阳躲进了群山的怀抱中,山上那一条条小溪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在金色勾勒的群山中,小溪如一条耀眼的丝绸,镶在山上。那花儿伸展着自己的腰身,树儿迎风整理着自己飘逸的长发,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只要用心地去观察、体会,就能发现美妙的大自然中也蕴含着语文。语文来自于大自然,来自于生活。

周记高中 篇8

两个月的暑假,让我有充足的时间博览群书。《冰心文集》、《岳飞的故事》、《马克·吐温中短篇小说集》、《欧·亨利的短篇小说集》和《高尚的**系列》、《大名人小故事》、《快乐王子集》、《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

冰心的创作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柔和细腻的笔调,微带忧愁的色彩,委婉含蓄的手法和清新明丽的语言,构成了她艺术风格的基本特色。她的作品,总是以情动人,用温柔的情思和淡淡的忧愁感染读者,把读者带进诗一般的美妙境界。我本是儿童,尤其喜欢她写给儿童的系列作品,如《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往事》等。那些文字读来亲切,柔婉,句句说到我们说到我们孩子的心里,我常常手不释卷……

读了《岳飞的故事》以后,我感慨万千,既钦佩他勇敢善战的军事指挥才能,又为他“精忠报国”和誓死收复祖国山河的爱国**情怀所感动,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战功卓着的爱国将领却被宋高宗赵构和奸臣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当时岳飞年仅39岁。在为岳飞的冤屈愤愤不平的同时,我也对**秦桧恨之入骨,对昏庸、自私的**赵构恨得咬牙切齿,他们居然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陷害忠良,置祖国的**大业不顾!我尤其喜欢岳飞的《满江红》,最近几年的南海等事端此起彼伏,我们面临着国家*、**领海的收复问题,我们的*被侵犯,我们的**领海被肆意践踏,我们的资源被他国肆意窃取……《满江红》这首词更能表达全国人民慷慨激昂的爱国情怀……我们是英雄的**儿女,我们国家的*和尊严圣神不可侵犯!

马克·吐温的作品立意清新,极尽幽默讽刺之能,语言驾驭得恰到好处,不愧为**的幽默大师和语言大师。难怪人们说,“没有马克·吐温,就没有今天的**英语。”我最喜欢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和《一张百万英镑钞票》,《竞选州长》辛辣地揭露批判了**所谓的**和**,简直就是一幅幽默诙谐、滑稽逗笑的漫画!好笑之余,又能隐约透视到善良的人们对时政的失望和无奈;而《一张百万英镑钞票》一针见血地批判了人们的拜金**思想。一张张滑稽和趋炎附势的嘴脸道出了世态炎凉。沉重之中,作者又让我们看到了主人公未泯的良心和他对崇高爱情的追求,我们好像是在暗夜中看到了一束光亮。我更羡慕和钦佩他的语言驾驭能力,他常常把一个细节描写得奇妙无穷,读他的文章简直就是一种享受!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