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教案【最新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漂亮的小编为家人们整编的集合教案【最新7篇】,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集合教案范文 篇1

【关键词】教育局档案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023-01

教育局档案的收集工作,是按照法律及党和国家有关规定,通过接收和征集的办法,将分散在教育局机关各科室和个人手中的档案,以及散失在学校里的重要档案,归到教育局的综合档案。局机关任何科室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不交,更不得据为己有。由于收集工作是综合档案室工作的起点。因此,没有收集工作,就不可能有完整的档案,也就不可能有健全的档案工作。教育局档案收集工作的要求:首先是要确保综合档案室归档材料齐全、完整,其次是要确保收集渠道畅通、信息灵敏。收集工作是档案管理工作的首要环节,它为档案工作提供了实际的管理对象,直接影响档案工作的其他环节。收集工作是否科学决定了档案收集数量的多少和质量的高低,所以,只有收集到丰富的档案资料,才能真正提高档案工作的质量,更好地提供服务。所谓档案收集工作是档案馆、室按照国家规定,接收或征集档案,实现档案集中统一管理。

一、档案收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档案载体形式的变化,使收集工作难度增加

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教育局在日常的工作、管理中产生了大量的电子文件,档案存储方式将逐渐走向“数字化”,档案工作进入纸质与电子文件并存的时代。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档案工作的内容发生了全新的变化。而档案载体形式的变化,也给档案收集、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2.文件材料收集不充分,材料遗漏。

很多档案材料只反映活动的结果,其中间过程收集不充分或遗漏。随着近几年机构编制和用人制度的改革,教育局各科室管理档案的人员变动较频繁,走的人没来得及跟新来的人交接工作,新来的人还没来得及学习档案业务,造成对档案业务知之不多甚至全然不知,不知道向局机关综合档案室报送哪些材料,致使教育局档案中材料短缺较严重。如有的科室平时对收集的材料不及时整理,材料多年未归档,致使档案材料形成不及时,内容空泛等是形成档案资料缺漏的重要原因。加上由于归档制度执行不严格,也是造成档案材料收集不完整原因之一。

3.档案工作队伍建设相对薄弱

由于教育局档案工作不像教育局行政工作能直接为学校师生、为社会群众服务,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不到直接的反映。教育局各科室的档案队伍不稳定,队伍配备不全,如我局很多科室没有专职的档案员,基本上都是兼职,而且局科室兼职档案人员变动也较频繁,工作缺乏连续性,直接影响了档案的收集。

二、做好档案收集工作的对策

1.充分宣传

要加大档案宣传力度,增强全员档案意识。所谓档案意识,是指局机关各科室人员对于档案工作这一客观事物的了解和认识程度。

首先局领导和各科室档案工作人员要认真贯彻执行《档案法》等国家有关文书处理工作的规定,充分利用召开会议、组织培训等多种形式,增强全员档案法制观念,提高档案意识;其次,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文件归档是对历史、对现实工作负责的一项严肃的工作,文件材料办理完毕后,要按照《档案法》的规定主动向综合档案室上交档案资料,要把这一项工作作为每名员工应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再次,应定期召开档案管理网络小组会议,经常沟通交流,与科室兼职档案员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及时了解各科室的工作活动与动向,督促帮助他们解决收集工作中的困难。

2.充分收集

要做到充分收集,须建立归档制度。要根据教育局机关的工作特点建立严格的归档制度,这是做好收集工作的必备条件。通过这些制度的建立,把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轨道。建立归档制度不应理解为把几条规定写出来挂在墙上就算完成了,而应在程序、时间、各科室负责人落实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定,并认真执行。

要做到充分收集,应加强组织领导。收集工作的好坏,与领导是否重视档案工作有密切关系。由于单位所形成的档案,一部分是产生于领导的工作活动中,如果领导不重视,这部分档案将大量流失。如何避免和减少档案流失,我们档案管理人员要积极与领导进行沟通和交流,做到及时汇报、及时请示。

同时须建立相对稳定的档案网络小组,各科室要配备兼职档案人员,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档案管理网络,并明确一名单位领导对档案工作具体抓、具体管。

要做到充分收集,就要加强外界联络。我们档案管理人员不能只把档案室内部工作做好就心满意足,需要在空暇时间内加强与其它同级单位的联系,吸取经验,使档案收集得更加齐全。

3.及时收集

手段的多样化。最大限度地收集有价值的档案,必须寻求全面出击、形式多样的收集办法,以达到及时、齐全、系统、完整收集档案的目的。

主动收集。文件材料收集不能靠年底或阶段性突击征集,在平时工作中,做到脑勤、腿勤、嘴勤。注意工作中重大活动的动向,摸清文件形成的规律,局里有重大活动,就及时提醒有关科室,要求他们收集保管好活动中形成的全套文件材料;平时注意主动到各科室收集文件材料,及时追问文件材料的下落,以防遗漏。

定期送交。逐步建立各科室在文件材料办理完毕的第二年初,自觉按照单位档案收集归档范围及归档时间、归档质量的要求,及时移交局综合档案室。

联系催要。定期召开兼职档案员会议,采取个别沟通联系等措施和手段,进行分散、集中相结合的方式,特别是在遇到阻力时,必须坚持不怕麻烦,反复说清道理,帮助解决保管和利用的矛盾等切实可行的方法收集档案。

以用促收。档案管理根本目标就是要实现档案保管利用价值的最大化。只有在提高档案利用的效率和效果上下功夫,到档案室查阅档案快速方便,各科室就能积极配合档案室主动将应归档材料交至档案室。

动态收集。档案材料收集完整与否是决定和影响档案价值的重要因素。档案管理员平时要及时掌握了解局里工作的新内容、新情况,并及时按要求加以收集整理,做到随时产生随时收集归档。

集合教案范文 篇2

教材:集合的概念

目的:要求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初步了解集合的分类及性质。

过程:

一、引言:(实例)用到过的“正数的集合”、“负数的集合”

如:2x-1>3x>2所有大于2的实数组成的集合称为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如:几何中,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如:自然数的集合0,1,2,3,……

如:高一(5)全体同学组成的集合。

结论: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指出:“集合”如点、直线、平面一样是不定义概念。

二、集合的表示:{…}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N*或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集合的三要素:1。元素的确定性;2。元素的互异性;3。元素的无序性

(例子略)

三、关于“属于”的概念

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A记作aÎA,相反,a不属于集A记作aÏA(或aÎA)

例:见P4—5中例

四、练习P5略

五、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

例:由方程x2-1=0的所有解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1,1}

例;所有大于0且小于10的奇数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1,3,5,7,9}

描述法: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的方法。

1语言描述法:例{不2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再见P6例

3数学式子描述法:例不4等式x-3>2的解集是{xÎR|x-3>2}或{x|x-3>2}或{x:x-3>2}再见P6例

六、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例题略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F

七、用图形表示集合P6略

八、练习P6

集合教案 篇3

一、事关民生的民族宗教档案信息建设的重要意义

为有效化解民族矛盾、宗教房产纠纷等敏感性、复杂性等重难点问题的解决提供最大帮助,民族宗教领域的民生档案工作一方面要以维护民族和睦为主线,尊重少数民族的和风俗习惯,加大服务力度,依法保障他们的正当权益。另一方面要以促进宗教和顺为主线,深入落实《宗教事务条例》,在档案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开发、利用过程中,做到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抵御渗透,打击犯罪,为各种宗教活动规范、有序做好服务工作。

对此,要进一步提高对民生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必须绷紧“民族宗教无小事”这根弦,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在具体工作中体现“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工作理念,真正做到察民情、了民意、贴民心,用真心、动真情、见真爱,使民族宗教档案形成过程的每一个细节,体现出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扎实做好民生档案的建立、管理和使用工作,充分发挥民族宗教领域民生档案的资源优势。

二、以“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为着力点,多渠道、科学合理地收集、整理和开发利用民族宗教领域民生档案信息

(一)把服务民生作为民族宗教档案工作基本方针,多渠道收集整理民生档案信息

要与时俱进,本着以改善和服务于民生为重点的民族宗教工作开展到哪里,民生档案工作就延伸到那里的原则,深入挖掘、不断整合现有涉及少数民族群众和信教群众的民生档案信息资源,依法履行民生档案的收集、保管、移交、利用工作。

一要创新档案收集方式。针对民生档案管理兼职管理的现状,为保证民族宗教领域民生档案的收集完整,要采取收集多层次工作机制,即:实行各业务科室分头收集,档案管理人员集中整理的方式,使有归档价值的资料得以及时存档,不断拓宽档案收集面,确保档案资料齐全、完整、准确。

二要创新档案管理技术。充分发挥档案应用信息技术,拓展档案管理的发展空间,不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档案管理,依靠数字化手段,加强文档信息库建设。力求做到归档文件随办随归,除密级件外全部实行档案管理数字化,并建立电子文档目录。从而基本实现档案管理网络化、电子化,确保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三要创新服务方式。抓住信息化建设契机,积极与有关部门特别是档案部门的配合,搭建起查阅涉及民族宗教领域的民生档案平台,并将查询终端拓展至广大群众。

(二)科学合理地收集、整理、开发利用事关民生的民族宗教档案信息资源

首先要创建适应新形势、科学合理的民生档案信息资源新模式。一方面坚持从“三个围绕”入手,全方位展开民生档案信息的收集整理、开发利用等工作。即:一是围绕领导收集、整理民生档案,为领导了解民情、开展决策服务。二是围绕群众关心的问题开发档案资源,为公众服务。三是围绕本单位中心任务提供档案,为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服务。各级民族宗教部门在档案信息管理服务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电子数据等不同形式和载体的文件材料及时、完整、准确、系统归档。

另一方面把涉及少数民族群众和信教群众切身利益的有关业务工作纳入民生档案监管的重点。要收集、整理齐全如教堂、清真寺等各宗教活动活动场所的房产权属、改扩建图纸;各宗教团体机构沿革、核发登记手续及宗教教职人员审核备案登记;信教群众人员信息库;少数民族成份变更原始记录等涉及民族和宗教领域历史性、群众性、敏感性问题的依据。

三、建立健全有效的民生档案管理运行机制,推行必备软件、硬件设备支持,促进民族宗教民生档案信息服务惠及百姓

一是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规范有序的民生档案管理制,强化对涉及少数民族群众和信教群众等有关的文件材料的管理力度,依法及时收集与归档。另外档案部门要会同有关行业和部门,对涉及民族宗教领域的民生档案加强监管,完善指导、监督检查。通过执法检查,增强各级各有关部门的档案意识,确保民生档案的齐全完整、安全保管和有效利用。

二是加大档案工作软件、硬件设施配备力度,逐步建立民生档案公共服务体系和档案开发利用体系。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对民族宗教领域民生档案工作的管理,设立机关综合档案室、购置档案管理专用软件、计算机、专用档案柜和符合“九防”要求的档案库房。另一方面要坚持以人为本,转变重事轻人、重物轻人、重典型人物轻普通人物的传统观念和认识,重视所有涉及人的档案的价值,建立覆盖面向群众的民族宗教档案信息资源体系,为广大群众获取民生档案信息提供便利。除国家规定不宜开放的档案外,公民持有合法证明,可依法利用涉及自身权益的民生档案。

三是领导重视民生档案建设,不断激励民族宗教领域档案工作者的工作热情

各级民族宗教工作部门一方面要将民族宗教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工作日程。明确各责任科室的任务,分工落实,提出明确要求,确保民族宗教档案信息建设不断完善。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档案人才队伍建设,对他们的工作和生活要给予关心、支持和帮助。要尽力创造条件,为他们提供参加业务学习培训机会,鼓励岗位练兵、开展学术研讨、联合攻关等档案业务交流活动,以增强他们在具体工作中的三种意识,即档案意识、法制意识、责任意识;激励他们具备三心,即热心、细心、耐心;做到三勤,即脚勤、手勤、口勤。

四、采取措施,依法推进民族宗教领域民生档案信息建设

科学、合理地整理开发事关民生的民族宗教档案信息资源,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其配套法律法规采取以下三项措施。一是分类指导,分级管理。注重民生档案建设的业务指导,以民生需求为导向,以丰富民生档案资源为手段,将民生档案业务指导作为民族宗教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在专业档案收集整理、保管利用情况列为年度档案业务检查的重要内容,按照专业规范和档案业务要求双重监管,发现问题及时反馈解决,确保民族宗教领域民生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依法、规范、有序。

集合教案 篇4

关键词:教学评估,档案管理,措施

随着高等教育的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其教学水平,人才质量更是引起了社会的广泛

关注,为促进高等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各种形式的教学评估在普通高等学校普遍展开,如新建专业合格评估、本科教学评估、学士点授权评估、科研评估、校园文明建设评估、学

校治安综合治理评估等,评估内容涉及到学校的各个方面,这是国家对高等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所进行的全面的系统的评价,评估的结果直接影响到一所高校的声誉和地位,是关

系到学校前途的大事。高校的档案信息资源是高校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评估的基础和依据,特别是教学档案完整、系统地反映教学管理、教学活动的全貌,是高校教育改革和

学校发展的真实记录,是作为教学评估的重要信息依据,其教学评估的结果与学校教学档案是否齐全、真实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高校评估与档案管理的关系

高校评估是高校完善教学设施、改进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巨大动力;同时高校评估的结果又直接关系到高校的前途和命运,而档案材料是影响高校评估结果的一

个重要因素。高校评估一方面依靠高校档案,另一方面高校评估又促进了高校档案的完善和发展,所以高校评估与高校档案二者是辨证统一互相促进的关系。

1、高校档案是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基础,教育评估工作能进一步优化和充实馆藏。

在“迎评创优”工作中,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准备提供给专家审查的评估材料,因为它是学校工作成就与办学特色的载体,是专家了解学校工作的重要渠道,因此要求准备的材

料必须具备真实性、原始性和针对性。这就需要接受评估的高校全面地收集有关方面的信息和资料,形成系统的材料提供专家查阅。专家根据这些信息和资料,结合他们进驻学校实地

考察的情况,经过科学的分析,从而得出符合学校实际的评估结论。高校评估工作,无论评估程序,组织机构,指标体系如何确定,最终要凭借大量的档案材料,只有这些材料,才能

客观、公正、全面地估计评价高校工作,否则,评估工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系统地收集高校档案是搞好高校教育评估工作的基础。

同时评估进一步丰富了档案馆藏。为了迎接教学评估,全校上下齐抓共管,形成一个收集和整理各类档案材料的热潮。。许多老教师把自己多年珍藏的优秀教案、自编教材、成果材

料、论文、图片、获奖证书等平时很难收集到的档案材料毫无保留地拿出来;许多院系派人深入全国各地机关单位、学校等,大量搜集本校的教学评价材料,并将收集到的杰出校友资

料等重要档案材料移交档案室存档保存。迎评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从不同角度编辑的专题资料汇编、综合分析材料等,是原始档案材料中没有的,属于档案编研的成果。

2、教育评估进一步增强了档案意识,是促进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的动力。

评估是全校范围的档案意识教育,是最有效的档案作用的宣传。在准备评估的过程中,上至学校领导,下至每一位教职员工,任何一位参与准备材料的教职工都能真切感受到,如

果没有原始档案和数据作为支撑材料,再好的自评报告也会显得空洞乏力。档案在评估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使学校领导和广大教职工的档案意识不断增强,更加配合档案室开展收集

工作,主动地将自身在教学实践、科研活动中的个性化的鲜活材料归档保存。档案管理者和利用者的良好互动有利于高校档案工作进入良性循环。

进行高校档案工作评估,是提高高校档案工作质量和科学管理水平,发挥档案作用的强大动力。。通过评估,可以发现档案工作各个环节是否符合质量标准和管理标准。可促进建立

良好的学校档案管理方法,加强学校档案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现代化,使档案管理工作上到一个新的台阶。

3、教学评估依赖于档案的完整、系统、准确,同时也有力地带动了档案工作的规范化。

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不再依赖于资本的存量,而更多地依赖于对优化科技信息的创造、

收集、传输、存贮、处理、加工、应用和再生产能力。档案资源作为信息开发利用已被现代社会所公认,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既是现代档案管理的发展方向,也是社会和时代的要求。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高标准、严要求、多角度的观测点,与广泛的评估范围则更需要依赖于完整、系统、准确的档案信息资源。

我国高校认真贯彻执行《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和《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范》,

加强档案基础建设,提高档案质量,增强服务功能,积极为学校教学、科研各项管理工作服务,在这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经受了教学评估对高校档案工作的检验和选择,即有力地推动了档案工作的规范化。。

4、教学评估是对档案管理的检验和推进,促进了高校档案工作的蓬勃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发展,高等教育的产业化和市场化趋势日渐显现出来。在这一

背景下,各国高等教育必将面临和接受国内国际市场经济规律的检验和选择,为使我国高等

教育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形势,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政府将转变职能,加强和改善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高校教学工作的宏观管理和指导,定期对高等学校教学工作进行评估,作为基础和依据的档案能否满足评估的要求,这也是对高校档案工作的一次检验和选择。评估的结果直接影响到学校的社会声誉和地位。

二、高等教学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高等教学评建工作实践, 高等教学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有些单位对教学档案工作重视不够。在收集评估材料时才发现自己虽然在过去教学过程中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对教学档案的管理和建设缺乏足够认识,相当一部分教学档案材料散存在个人手中,导致档案材料不齐全或不完整。同时也存在教学档案材料没有全面记录或没有及时记录或虽有记录但不规范。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各高校都建立了教学质量监督机制,都有教学检查措施。例如领导听课,有的听课记录没有及时收集整理,过后就丢失了;又如学生考试档案中无考场记录和评分标准,有的试卷档案因为保管场地或条件限制造成管理不善而缺失。

2、教学档案分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有待提高,管理权限及义务有待进一步明晰。要使平时收集的材料真正成为日后查考利用的案卷,必须对所收集的材料进行认真地整理和分析,按照教学类档案工作规范进行科学地,系统地整理与分类。

3、教学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在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试行)》中共有7项一级指标,19项二级指标,44个主要观测点。在44个观测点中,与教学院(系)及教学管理职能部门教学档案密切相关的就有35个,这些档案的收集,整理与开发利用都离不开教学管理人员的参与。许多单位的教学档案管理是由教学管理人员兼任,如果教学管理人员对档案知识学习不够,对教学工作的了解和研究不够,或者不具备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那么在档案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中就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对反映某一教学过程的材料收集不全,或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忽略了一些重要的原始凭证材料的收集,或对教学档案内容不明确,分类不合理,整理档案时文件的先后顺序颠倒,案卷标题拟写不明确,档案保管期限划分宽严不一,档案材料不规范,纸张无统一规格,大小不一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档案材料的质量。

三、加强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对策

1 、增强档案意识,加强领导。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结果直接影响一所高校的声誉和地位,是关系到学校命运和前途的大事,因此评估工作受到高校领导和广大教职工的密切关注。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利用档案,是对档案工作最实际最有效的宣传。不仅引起学校对档案工作的高度重视,而且对教职员工进行了一次全员性档案工作重要性的教育,通过宣传,使广大教职员工了解了归档范围,提高了存档、用档意识。院领导要高度重视和支持教学档案工作,把教学档案工作纳人院教学工作计划,作为教学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高校档案部门对院级档案工作应加强考评和业务指导。

2 、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建立起由分管领导、教学部门负责人、教学部门专兼职档案员等组成的教学档案管理网络,明确岗位责任制,实行定期检查制度和奖惩制度,确定教学档案的内容、保存的范围和期限,通过各种形式宣传院级教学档案材料的收集内容,将教学材料的归档工作同教师的年终考核、职称评聘、奖励等挂钩,增强教师的归档责任感和积极性。确定一名校领导分管档案工作,成立校综合档案室,指定一名专兼职档案工作人员负责全校档案的综合管理,各科室明确一名兼职档案员负责本部门档案的收集、整理和移交工作,形成一个以档案室为中心的强有力的管理网络。

3 、推进教学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计算机网络等新技术的应用大大便利了教学档案归档、管理、检索等工作。计算机可以实现档案的自动编目、自动检索、自动统计等常规管理,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同时计算机网络等新技术的应用促进了教学档案的利用,随着网络的普及,高校教学档案开展网络服务已成为可能。综上所述,高校评估与教学档案工作关系密不可分,教学档案既是高校教学工作的缩影,也是高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基础和依据,教学评估工作将有力地推动高校教学档案事业的发展。

4、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开发教学档案信息更是当前高校档案工作的重中之重。高校档案部门要围绕学校教育教学这个中心,努力更新思想观念,加强档案信息的需求研究,把重要的教学档案信息编制成专题材料,并通过档案网页、校园网及其相关网络丰富信息量,把存放的档案信息及时提供给利用者,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利用方便、快捷,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利用者对教学档案信息资源的各种需求,为教育教学第一线服务。

为扩大信息编研的范围,加深开发档案信息的深度,高校档案部门要积极与学校其他职能部门协作,实现分散的信息资源的合理调配与充分整合,建立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库。如科研部门负责科研论著数据库的构建,教务部门承担试题库、电子课件、学籍异动等教学专题库的建设任务,等等。同时,充分利用整理好的评估材料也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便捷途径。

集合教案 篇5

关键词加强,集体备课,提高,课堂效益

一要求及现状

“研讨出真知,研讨出效率。”新课程改革在倡导学生合作学习的同时,也要求教师合作探究,形成研讨氛围,发挥“集团效应”的优势。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对于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刚刚起步的今天,教学中无现成的经验可循。仅凭个人经验,单兵作战,磨时间,耗体力,不能解决实质问题。只有加强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智慧,共同研究,共同进步,抓好,抓牢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和效益。有鉴于此,时下,集体备课在各地倍受青睐,并已成为学校教研活动中的“重头戏”和“亮点”。然而由于教师对集体备课还缺乏足够的思想认识和理解,在实施过程中往往存在以下两种误解:

(一)集体备课是“教案之和”

具体表现为:为应付检查,将教材的各章节平均分给了同年级的各位任课教师,由各任课教师分头撰写教案,完工后交给集体备课组长,由备课组长将其装订成册。集体备课等同于各任课教师备课“教案之和”。这种“承包式”的方法,虽然大大“减轻”了教师的备课压力和负担,但违背了集体备课的初衷。

(二)集体备课是“网上资料的拼盘”

具体表现为:集体备课组为了快速完成集体备课,减轻教师负担,在组长的倡导下,充分利用现代网络的优势,将各大教育网页中与新教材相匹配的教案进行下载,装订成册后谓之“集体备课”。全然不顾内容是否切合自己教学的实际需要,不加以选择和取舍,把网上的资料全盘吸收。

二如何进行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是当前基础教育中提高教师群体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如何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集思广益,共同研究,真正、有效的进行集体备课,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以下是我们在实践中的几点具体做法:

(一)明确集体备课的时间、地点和主备人。开学初我们高二英语备课组就确定了本学期集体备课的时间,即每三下午。第一节课听课,第二、三、四节课为集体备课时间。地点为高二办公室。主备人轮流担任。这样就使集体备课从时间、地点和人员上得以保障。

(二)明确集体备课的内容、范围和要求。

1.集体备课的内容。

集体备课的内容可分为两部分:一是总结上一周教学的得失。有哪些成功之处,存在哪些教学上的不足,哪些必须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弥补和强化。二是讨论下周教学的内容,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的方式和方法。

2.集体备课的要求。

(1)“四个统一”既学进度,学目标,学重难点,统一阶段测试。提倡“四统一”不是要“一刀切”,而是应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经集体分析,作出合理安排。

(2)主备人提前一周准备所主备的教学内容,形成大体的教学思路、教学重难点。集体备课时由主备人发言,参与人员发表补充意见。共同讨论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即教什么?怎么教?然后由主备人综合集体的意见形成本次集体备课的教案、教学案,形成书面材料分发给备课组成员。每个成员必须根据本班的学生实际对集体备课的教案加以添加和取舍,形成体现分层,符合本班实际的“个性化教案”和教学案。

(三)集体备课备什么?怎样备?

1.备教材

教师在第一次集体备课时,一定要认真研究教材,对本学期的课程进行整体规划,简要写出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并制定好单元教学计划。对教材要有宏观上的把握,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更要从微观着手,脚踏实地,力求实效。集体备课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词汇方面,涉及到词、词组、相关短语、常用搭配、相关易混淆词汇的辨析、句型等;(2)语法方面,多研究高考,了解高考语法考查的重难点,从具体语法点入手,讲练结合,不断总结;(3)阅读方面,备课时要考虑采取精读、泛读相结合,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技能、技巧,进行限时阅读训练,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

2.备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去学习,就必须充分的“备学生”。要具体分析学生实际,在哪些方面会存在问题,怎样讲更易于学生理解、领悟和应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从其感兴趣的方式、方法人手,往往效果更显著。

3.备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法得当,教学效果可以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半。集体备课时必须根据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同时,对学生要进行学法指导。

三集体备课的成果如何展现?

集体备课的最终的成果体现于教案和教学案。而如何使用教学案以实现集体备课的最终目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就显的尤其重要。在教学案的编写和使用上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意教学案的预习功能:教学案要提前发给学生,要追求“实效”。要学生预习什么,应该达到怎样的效果,都必须明确。

(二)注意教学案的载体功能:教学案是集体智慧的集中体现,是集体备课成果的展示。因此,教学案必须精心选材,并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逻辑性原则。选材要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然后由一般到特殊。例如:在复习被动语态时,先让学生复习各个时态的被动语态的基本构成,后着重复习被动语态的特殊结构——主动表示被动。这样由一般到特殊,易于学生理解、领会。

2.层次性原则。教学案的编写要兼顾的各个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得。

3.多样性原则。教学案的题型应多样性,不拘一格。可以有词汇默写、缺词填空、词语辨析、句子翻译、课文内容概述(Textcloze)、高考相关知识点检测、阅读理解等。

4.“教”、“考”不分离原则。教什么,就考什么。目的明确,针对性强。便于及时反馈信息,了解学生所教知识的掌握情况,以采取相应措施。

(三)教学案的复习功能。

在使用教学案过程中,要注意学生信息的反馈,不断的加以反复强化,充分发挥教学案的复习功能。做到“堂结”、“日清”、“月结”。

四教师在集体备课时要树立以下几个意识:

1.合作意识

合作是进行集体备课的前提条件。集体备课时要创造一种平等、民主、互相尊重、互相合作的氛围。对每一阶段的工作,备课组教师都要有明确的分工。在进行专项复习时,要根据各位教师的长处,备课组长指定专人负责,准备阅读、改错和书面表达等练习材料。

2.整体意识

集体备课时,教师要有整体意识。例如,第一次集体备课时要纵览全局,制定整个学期或整个学年的教学计划;同时,还要注意教材各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

3.超前意识

教师超前集体备课,不仅能增强教学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而且有利于将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在制定好整体教学计划后,集体备课时最好能提前准备一、两个单元的课。

4.反思意识

集合教案 篇6

关键词: 新课标 地理集体备课 合作探究

新课标在倡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合作式学习的同时,也要求教师合作探究,形成研讨氛围,发挥“集团效应”。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对于发挥教师团体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如何在地理学科的集体备课中体现新课标的精神?为此我进行了一些思考,现总结如下。

一、明确集体备课的重心

集体备课的重心不应该是简单追求完成教学预案,而应是研究教材、学生、教学过程等。集体备课应当全员参与,共同研讨,发挥每位教师的聪明才智,共同研讨教材、学生、教法,挖掘课程资源,教师们相互启发,使教学预案更具针对性、实效性。

二、规范集体备课的程序

通过实践,我认为集体备课要将研讨与反思结合起来,突出集体备课的交流与反思。集体备课的程序应当是:个人钻研—集体交流—反复修改—集体反思。具体论述如下:

1.个人钻研,形成初案。

集体备课是在教师个人钻研独立备课的基础上进行的交流和研讨,因此,教师个人首先要思考并形成较高质量的初案,这样才能保证交流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集体备课的效果。比如我在进行集体备课前,就会先对本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梳理研究,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然后设计教学预案时,我会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知识储备等方面,对教材中的重难点进行设计,采用灵活有效的方法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易于接受。

2.集体交流,形成预案。

集体交流是集体备课的核心。集体备课要集中所有参与教师的教学智慧,集中个人钻研的成果,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首先,主讲教师阐述备课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重难点、设计思路、设计意图、个人困惑等。其次,备课组长组织大家对主讲教师的备课内容进行讨论,讨论时应紧扣教学的需要,抓住关键问题或疑难问题进行集体攻关,依托群体智慧清淤除障,释疑解惑。在讨论中,每位具有不同智慧水平、知识结构、认识风格的教师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共同提高。集体交流后,主讲教师汲取集体交流的精华,对自己的教案和学生的学案进行重新打造,形成预案,发给每位教师。比如本学期第一次备课中,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的备课。在集体备课前,每个教师都准备自己的初案。在交流时主要焦点在重难点——北方和南方的自然差异上。老教师的方法是,整理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运用比较法,列表对比北方和南方的地理差异。青年教师的方法是首先利用PPT展示两地区的差异,让学生自己总结。然后由教师整理。交流认为,老教师的方法,清晰明了,青年教师的方法,直观;各有优缺点。最后讨论的中心是如何实现分层教学。毕竟,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尽相同。结果是,对于接受慢的学生,需要在课后布置练习题,通过练习加深记忆,通过研讨完成教案。在第二周的备课组活动中,整理教学反思。对学生一直搞不清秦岭—淮河与800mm等降水量线吻合等知识点,由一个教师整理精案。

3.反复修改,形成个案。

每个教师都具有自己的个性,任何一份教学设计都必须由自己进行梳理修改,只有兼收并蓄、融会贯通,才能轻松驾驭课堂。每一位教师根据自己和本班学生特点对“预案”进行调整,尽可能形成个性化、特色化的“个案”。

4.集体反思,形成精案。

个案中预设的教学环节,确定的教学目标、教学思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否闪光,必须通过教学实践来检验。每个班的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存在差异,在实施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同时对学生探究问题的方式和时间做出相应的改变,灵活地采用激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教师个人教学后要进行教学反思,记录并形成教后记,为集体反思提供素材。

三、完善集体备课制度

我认为集体备课能否真正有效地实施,主要取决于备课组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取决于学校对备课组的管理。我校在集体备课制度上还是比较完善的。每周都有备课组活动,定时定点。相关领导也经常参与备课。现在学校还要求一些备课组活动放在录播教室,让更多的教师可以监督并学习。

1.有效的过程监控。

①时间落实。实行每周“集体备课日”。每周集体备课考勤,确保人员到位。②落实集体备课。集体备课不仅对教材有系统解读,对学法更要花工夫。③落实个体备课。要求广大教师结合本班实际,写出具有特色的教学流程,在集体备课后的空白页内写出该课时的教学过程。④备课要求的落实。备课以单元组为单位进行备课,先是单元集体备课,后分课时备课。单元集体备课中的空白页,制定本单元的达标目标;课时备课中的空白页写教学过程,注重教学资料的积累与运用,可将报刊、杂志中的同题教案进行粘贴,借鉴使用。单元教学结束后,将单元教学总结或个例反思写好后贴在备课中。⑤备课评价的落实。集体备课重点查看集体研讨中对教材内容的深挖细嚼,学习方法的制定和学习目标的确定,查看教师相关教学资料的积累与单元教学反思,同时查看教师在教材、教案中的圈点批注,突出实用性和有效性。

2.合理的考评制度。

合理的考评制度是集体备课形成良性循环的重要保障。我认为考评集体备课的质量应该进行备课组成员“捆绑”考核,从学科总体成绩、优秀率、合格率等方面进行考评。

萧伯纳说:“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流后每个人都拥有两种思想。”加强集体备课,可让每个参与者收获更多的思想和方法,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集合教案 篇7

【关键词】高职 德育课 案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065-02

案例教学法就是通过对一个案例的描述、分析,总结归纳出所要讲授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能够增强德育课的吸引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对学生具有诱导、激励作用和协调作用。

一、案例教学法在高职德育课教学中的作用

在高职德育课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教学任务、教学目的、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案例教学法,充分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作用,必将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法在高职德育课的教学中具有以下作用。

(一)案例教学法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案例教学法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单项知识传授,学生被动学习的学习方式,采取的是师生互动的双向知识的学习,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积极参与的主动学习,师生之间有了充分的交流沟通空间,学生的参与度加大,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紧紧围绕教材内容,花费更多的精力,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选择具有正能量的典型案例。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分析,与学生一起探讨,相互提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能够增强德育课的吸引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德育课的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应该是被动的,更不是一个机械的接收教师传授知识的接收器,而是具有独立思考、健全人格、丰富生活阅历的活生生的人。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教育引导学生如何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做人,如何做事,纠正不正确的认识等等。案例教学法是一个增强德育课吸引力,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一个案例是现实社会或现实生活中有血有肉的真实事例,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有的凝聚了正能量,有的可以吸取反面的教训。通过对案例的描述、分析,能够吸引、激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生活阅历、经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等等。

(三)案例教学法具有诱导、激励的作用。一个活生生的德育课教学案例,不但可以唤起学生的心理注意,增强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课堂互动的热情,保证教学秩序有条不紊的进行。而且能够诱发学生深入思考案例反映出的道德问题和包含的人生哲学,思考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明确自身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四)案例教学法具有协调作用。选择符合教学内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德育课案例进行教学,既能消除德育课教学给学生造成紧张不安的心理,又能营造一种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德育课教学,一方面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觉悟,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进行互动,进行真挚的情感交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般都会产生紧张不安的心理,另外,德育课本身有着与其它课程不同的特点,有的问题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够浓,而案例教学法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营造了和谐宽松的课堂学习氛围,消除了学生紧张不安的心理,发挥了协调师生间关系的作用。

二、如何正确运用案例进行高职德育课教学

在高职德育课教学过程中,如何正确运用案例教学,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和探讨的问题,要完成教学内容、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正确运用案例教学,必须在案例的收集、选择、运用的方法上进行探讨。

(一)案例的收集。德育课教学案例的收集途径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1.资料收集。资料收集就是指教师通过阅读大量的与德育课教学有关的资料,进行案例收集的方法,是常用的、间接的方法,也是最基本的案例收集方法。教师通过阅读大量的图书、报刊杂志、不同版本的教科书和教学参考资料等,进行案例收集。尤其要注重收集在社会上、理论界、学术界引起人们高度关注思考的、有争议的案件,是德育课教学的最好案例。这样的案例不但能够说明一般的理论问题,而且能够让学生发现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的盲点,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和探讨意识、兴趣。

2.网络收集。网络收集是指教师通过不同的网站进行案例收集的方法。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给人们提供了学习的平台。是教师收集资料、备课的最有效的渠道。由于网络信息多,内容更新快,教师可以通过网路收集到最新的典型案例,运用到德育课教学中,增强说服力。

3.实践收集。实践收集是指教师在社会、生活实践中进行案例收集的方法。每个人都生活在现实社会中,德育课教师也不例外。深入社会、深入实践、深入生活进行调查研究,是德育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德育课教师通过在社会实践中收集案例,通过收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真实故事,并把收集到的案例运用到教学过程中,更能生动形象地说明问题,更好地体现理论联系实际,收到较好教学效果。

(二)案例的选择。

选择符合教学内容,准确反映基本原理的案例。通过资料收集、网络收集、实践收集到的案例,并不一定都适合德育课的教学内容,因为,德育课的内容包含了许多基本原理,德育课教学所选择的教学案例,必须要包含或者准确说明德育课中的某一个基本原理或知识点。同时,德育课中的许多基本原理贯穿于不同的章节中,因此,在德育课教学过程中,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某一个基本原理,作为德育课教师,不但要精心阐述、论证德育课中所涉及的基本原理,而且要通过案例的具体描述、分析进行说明,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这就要求德育课教师,对收集到的案例进行深入地思考,分类选择。选择那些与教学内容联系密切、具有说服力的、准确反映基本原理的案例。

选择案例的原则。如前所述,德育课教学内容包含了许多基本原理,有的还贯穿于不同的章节中,德育课教师在对收集到的案例进行分类选择时,必须坚持以下原则:目的性原则、科学性原则、针对性原则。

1.目的性原则。所谓目的性原则,就是依据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的进行案例选择。选择案例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把德育课的内容和基本原理讲清楚,让学生全面掌握所学内容,准确理解和把握德育课所讲授的基本原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依据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的进行案例选择,做到有的放矢,切记脱离教学内容和实际的纯粹的选择案例。

2.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是指选择案例要始终坚持以科学思想为指导,从现实社会和生活中选择真实的故事,也就是以事实为依据。德育课教学不同于其他课程的教学,德育课是培养学生做人做事、具有高尚思想道德情操的课程,选择的案例必须要准确说明德育课的基本原理,因此,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必须选择具有科学思想、聚集正能量、使学生能够产生正确思想认识的案例,杜绝选择具有非科学思想的案例。

3.针对性原则。针对性原则是指选择案例要针对德育课教学中某个章节、某个基本原理、某个知识点,尤其是针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选择适合教学内容的案例。案例是为了更好地说明教学内容,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所以案例的选择不能脱离具体的教学内容,如果案例选择脱离了具体的教学内容,再好的案例也不能说明教学内容,更谈不上什么教学效果。

(三)案例的运用。运用案例教学是为了说明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一种方法,所以,运用案例教学要跳出案例看案例,正确运用案例。

1.案例的运用以具有正能量的案例为主。在德育课教学过程中,应以运用具有正能量的案例为主,那些反映社会阴暗面的案例对学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尽量不要在教学中运用。另外,运用的案例既要简单,又要说明问题,复杂的案例,最好不要运用,避免产生负面影响。

2.案例的运用在精不在多。在德育课教学过程中离不开案例,但是,并不是运用的案例越多越好,过多地运用案例,不但占用了课堂教学时间,而且会影响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讲授,对学生是不利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避免过度地运用案例,要根据教学内容有目的、有意识的运用即简单明了,又能说明问题的案例,突出一个“精”字。

3.案例的运用要适时更新。任何一个案例都有特殊的适应范围和时限,即使同一个案例能够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都能运用,也不能反复运用,如果在德育课教学过程中,一味地反复运用某一个案例,不仅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会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所以,根据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案例,要适时更新,每一个案例最好运用一次,说明一个基本原理或知识点,最多使用两次。

参考文献:

[1]王跃。浅谈案例教学法在德育课有效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4年08期

[2]陈钧芩。浅谈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如何运用案例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3年19期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