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湖山听泉》教案(优秀14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以下是爱岗敬业的小编为大伙儿整理的14篇《鼎湖山听泉》教案。

鼎湖山听泉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课文描绘了鼎湖山的优美风景:作者由听泉而得到对人生的感悟:历史是生生不息的,美感是充满生机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吟哦讽诵的要领,通过诵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法。

3、学习和应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4、学习作者在选材上的详略安排。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洳何抓住“听”来组织材料。

2、帮助学生领会文章写泉声的各种层次,并帮助学生领悟话语中蕴含的哲理。

3、有意识地指导诵读,用各种方式激起学生诵读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鼎湖山的优美景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从课文中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1、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式。

2、掌握诵读要领,在诵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学习作者在文章中对材料的详略安排。

难点

1、学习和运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2、体会作者由听泉而生悟,领会文中深含的哲理。

教学突破

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抓住“听”来组织材料。 ,、

2、指导诵读,用各种方式激起学生诵读的兴趣,帮助学生领悟话语中蕴含的哲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课前查找相关资料。

2、布置学生预习。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 篇2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重难点】

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泉水的美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课。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我国广东省肇庆市东北部的鼎湖山吗?民间传说皇帝曾铸鼎于此,因而称鼎湖山,那儿景色可美啦!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到鼎湖山去聆听、辨识、品味那里的泉声吧!

二、听课文录音。

三、初读课文。

1、布置学生自学。

⑴借助拼音,轻声自由素课文。

⑵拼读生字表中的生字,理解词语。

⑶给自然段标上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2、检查自学情况。

⑴认读生字词。

⑵学生质疑,理解重点词语。

⑶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四、理清课文脉络。

1、默读课文:这篇文章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作者在哪里开始听到泉声的。

2、讨论交流。

第一段(1);第二段(2);第三段(3~5)

五、指导写字及布置作业。

朗读、写词。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二、精读课文第一段。

1、指读第一自然。

2、你觉得雨后的鼎湖山怎样?用赞美的语气读第二句话。。

三、精读课文第二段。

1、作者在什么地方听到泉声,看见泉水的?读第2自然段,试分层。

2、讨论交流后小结。

第一层(第一句)

第二层(第2到第4句)

第三层(第5到第9句)

3、指名读第一层,说说你体会到泉声怎样?(泉声响)

4、自由读第二层,想想“不绝于耳”的意思。

从这个词可体会到泉水怎样?(泉水多)

5、看插图听老师读第三层,你觉得景色如何?(泉水长,泉声美)

四、精读课文第三段。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夜里借宿,作者又听到的泉声怎样?指导读书

3、谈读后的体会

4、作者为什么会听得这么真切?

5、指导背诵第4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朗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鼎湖山听泉

美妙白天:泉声响 泉水多 泉水长 泉声美

黑夜:轻柔 清脆 厚重回响 雄浑磅礴

《鼎湖山听泉》教案 篇3

内容: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教材《鼎湖山听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味,体验泉声的美妙有趣。

2、情感目标: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想象感受泉声的美妙,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技能目标:能从网上查阅关于鼎湖山泉的资料,并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Powerpiont电子幻灯片。

教学重点:

品读课文中优美的词句,积累语言文字。

教学难点:

凭借课文想象泉声的变化,体会泉声的美妙,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对象及其学习需要分析:

对五年级的学生,单从字面上感受不出鼎湖山泉声的美妙,帮助他们从网上搜集资料,结合图片、录音或录像,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把自己热爱祖国山水的感情融入朗读之中。

教学媒体选择与应用设计:

网络、录像、Powerpion电子幻灯。

教学准备:

1、有关鼎湖山泉水流淌的录像。

教学流程:

一、播放录音,激趣导入

1、聆听泉声。

2、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声音?有什么感受?

3、这是鼎湖山泉水流淌的声音,你们想不想去游览一下,边欣赏边感受。

二、自学课文

1、在网上查阅有关鼎湖山泉水的文字资料、图片。

2、边读边思边找,鼎湖山的泉水是怎样的?

三、小组合作,交流学习

(一)简介鼎湖山

1、过渡:刚才同学们上网尽情地游览了鼎湖山,那里的泉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播放鼎湖山风景图片,加以文字简介。

(二)游览景点

1、你最喜欢哪个景点?自由选读,再读给小组同学听,读完后说说自己的'感受,其他同学评议。

2、读后交流,灵活机动教学25自然段。

景点一:观看飞流直下的瀑布,听泉声。

1、学生谈谈游览后的感受。

2、多媒体出示鼎湖山泉水的图片,泉水从山顶直流而下,从草丛石缝间涌出,配上泉水声。

3、多媒体出示鼎湖山泉水的文字资料,体会文章优美的词句。

(泉声:淙淙不绝于耳、清纯悦耳、悠悠扬扬)

(泉水:涌流清亮、交错流泻)

4、配音让生朗读第2自然段。

把泉声流淌的美妙感觉读出来。要求大家大胆地想象,尽心体会。

景点二:半山腰的庆云寺点播视频

1、过渡:同学们欣赏了途中的泉水,累了吧!让我们循着钟声到半山腰观看庆云寺,好不好?

2、借助多媒体,欣赏古刹图片,观图练说。

3、图文结合,朗读第3自然段,感受庆云寺的规模宏大。

景点三:从草丛、石缝流淌的泉水、从山顶飞流直下的泉水自主上网

1、过渡:庆云寺环境优美、清净,作者决定留宿于此,留在半山腰的古刹中,作者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2、网上搜索:鼎湖山泉水。

3、在师的指导下,据生找到的图片,配上泉水声,感觉流淌于草丛、石缝、空谷的各种声响的美妙之处。

4、图文对照,找出文中描写各种美妙泉声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体会作者的感受。

(三)播放鼎湖山全景图

1、看泉听泉说泉。

2、学习播音,谁愿意当播音员,把这泉水的不同流向,美妙的泉声向大家介绍。

(四)体验情感自制电子作品

1、总结交谈:鼎湖山之旅结束了,你有什么感受?

2、根据板书,总结回顾,齐读鼎湖山泉水多么美妙!。

3、学生媒体制作:在指导下,四人小组合作,根据查得的图片、文字、资料制作一张鼎湖山泉水流淌的幻灯片。力求图文并茂,以便向别人介绍。

四、教师辅导学生完成电子作业

1、根据学生查找得到的图片、资料,在教师的辅导下完成Powerpiont电子幻灯制作。

2、用Windows98画图窗口画出你认为最美的一幅鼎湖山泉水的山水画片。

作品路径:

飞流直泻的瀑布

10、鼎湖山听泉美妙无比

穿流草丛、石缝的泉水

多元评价:

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突破重点、难点,化难为易,高效学习。

1、要领会语言文字的美,必须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语言的情境之中,通过视听教材和语言文字的有机结合,就能把学生带入文字描绘的情境之中,使学生体验文字的美。课文第四小节主要描写作者夜宿庆云寺所听到的各种美妙的泉声及自己的感受,教时,引导学生结合画面展开想象,尽情领略泉水流淌草丛、穿越石洞、飞流直下时的各种声响,自然感受鼎湖山的泉声美妙极了

2、理解清纯悦耳、悠悠扬扬、雄浑磅礴等同播放泉水流淌的声音。

3、出示泉水流淌草丛、石缝,感受泉水的欢快活泼。

4、出示:泉水飞流直下,感受泉水的雄浑、磅礴。

5、本课将朗读和背诵作为难点,教学中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精读了课文。最后请同学根据查得的图片、文字资料,制作一张电子幻灯片,力求图文并茂,并配上各景点的解说词,向家人、朋友介绍鼎湖山的泉声之美妙,师生合作电子幻灯作品展示。

《鼎湖山听泉》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语言文字的朗读,感受到鼎湖山泉声的多美响,感受到泉声的丰富变化,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评赏析感受到泉声的美妙,在读中感悟。

2.通过想象,感受到泉声的变化多端,体会泉的趣味。

三.教学准备

录音,投影片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十课——《鼎湖山听泉》(齐读)

2.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留下了一个问题:泉声是怎样?现在我们一起来细读课文,随作者去聆听、辨识、品味。

(二)新授第二段——感受泉声多美响

过度:请大家自己读读第二节,边读边想象这幅情景。

1.自读第二节。

2.交流各自想到的内容。

3.学生再读该节,作者看到怎样的清泉,听到了怎样的泉声?画出有关的句子。

4.交流。

过了寒翠桥,就听到淙淙的泉声。

——淙淙可以看出泉声很响。很好听。

进山一看,草丛石缝,到处都涌流着清亮的泉水。草丰林茂,一路上泉水时隐时现,泉声不绝于耳。有时几股泉水交错流泻,遮断路面,我们得寻找着垫脚的石块跳跃着前进。

——你从中体会到什么?(泉水很多)

——哪些词语让你特别能体会到?(到处、涌流、时隐时现、不绝于耳、交错流泻,遮断路面)

——指导朗读。读出一种愉快的感觉。(练读、指名读、齐读)

泉水隐到了浓阴的深处,而泉声却更加清纯悦耳。忽然,云中传来钟声,顿时山鸣谷应,悠悠扬扬。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活泼的泉声,在雨后宁静的暮色中,汇成一片美妙的音响。

——你体会到了什么?(泉声很好听)

——从哪些词语上特别可以体会到?(清纯悦耳、欢快活泼、美妙的音响)

——听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活泼的泉声融合在一起的录音。说说听到的声音。

——指导朗读。通过轻重的变化读出泉声的清纯美妙。(练读、指名读、齐读)

愈往上走树愈密,绿阴愈浓。湿漉漉的绿叶,犹如大海的波浪,一层一层涌向山顶。

——指名读。

——这句花虽然没直接写到泉水,但细读却也能体会到,自己练练。——说说体会。(正因为有了这么多的泉水的滋润,树木才会长得这么茂盛)

——齐读。

过度:第三节起了过度作用,庆云寺里繁花似锦,古树参天,都是因为什么呀?(泉水的滋润)

(三)教学第四节

过度:借宿在庆云寺,作者听到的泉声和白天听到的有什么不同呢?请大家自己读第四节,体会体会,并画出描写泉声的句子。

1.生自读并画出句子,师巡视。

2.交流句子。

那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是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那像琵琶一样清脆的,是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那像大提琴一样厚重回响的,是无数道细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那像铜管齐鸣一样雄浑磅礴的,是飞瀑急流跌入深潭的声音。

——说说这分别是什么地方的泉声?

——同学们能把这几句话换一种说法表达吗?

用上:那是( )的声音,多象( )一样( )呀!

——师:果然不同,此时不仅能辨识出是什么地方的泉声,还能品味出音乐般的美妙。

——想听一听吗?(师放不同泉声的录音)边放边讲解各种泉声。听,这是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这是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

——请大家练习用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好吗?

——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这里采用点评、鼓励、个人竞赛、教师范读、音乐创设情境等方法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进行多层次,大范围的朗读训练)

过度:作者还听到哪些泉声?

还有一些泉声忽高忽低、忽急忽缓、忽清忽浊,忽扬忽抑,是泉水正在绕过树根,拍打卵石,穿越草丛,流连花间……

——指名读,齐读。

——你体会到了什么?(泉声很美,变化很多)

师相机板书:泉声美妙

3.配乐齐读第四节。

(四)教学第五节

过度:鼎湖山的清泉只是给人美妙的享受吗?它还有什么作用呢?

1.学生回答问题。(滋润树木)

2.师小结:是呀。清泉让鼎湖山四季如春,绿树成阴,繁花似锦,让那儿充满了蓬勃的生机。

3.齐读第五节。

师相机板书:泉水润物

(五)。总结课文

1.今天我们通过自己的学习,解决了我们自己提出的问题。(擦去课题下的问题)

2.师:同学们,大家爱泉吗?作者也是如此。这样的泉是多么美好啊,叫人看了不忍离去,难以忘怀。我们希望泉常清,泉常鸣,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美好的大自然永远充满生命力!

《鼎湖山听泉》教案 篇5

师:请大家一起来听听泉声吧。

(师播放课件,生听泉声)

师:刚才大家都听得那么入神,就请你来形容一下你刚才听到的泉声吧。

生陷入了思考

师:看来,我们听是听的很认真,但是要想表达清楚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作者是怎么样来描写出这些泉声的。

生从课本上找出描写泉声的语句,划一划,读一读。

师:请问,作者是怎样来描写这些泉声的呢?

生:作者用小提琴轻柔的声音来形容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

生:作者用琵琶一样清脆的声音来形容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

生:作者用大提琴一样厚重回响的声音来形容无数道细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

生:作者用铜管齐鸣一样雄浑磅礴的声音来形容飞瀑急流跌入深潭的`声音。

师:是啊,作者用了这些乐器的声响细致形象地描写出了这些不同的泉声。我们想一想,怎样能把这些句子读好呢?

生:可以根据不同乐器不同的声音变化来读好句子。

师:说的不错,请大家自由练习朗读。

生根据声音变化自由练习朗读。

……

师:作者只听到了这些泉声吗?还听到了哪些声音?

生:还有一些泉声忽高忽低,忽急忽缓,忽清忽浊,忽扬忽抑,是泉水正在绕过树根,拍打卵石,穿越草丛,流连花间……

师:学习了课文,请你来形容这些泉声,可以吗?在自己的小练笔本子上开始练习。

(播放各种泉声,生倾听、品味、思考、练写。)

评析:

《鼎湖山听泉》是一篇游记,作者以细腻的笔触记叙了游览鼎湖山时的所见、所闻、所感。重点介绍了鼎湖山奇妙的泉声和听泉时的美妙感受。文章语言优美,条理清晰,想象奇特,是一篇依据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审美能力的好材料。因此我在教学听泉这个片断的时候,我运用多媒体课件,直观显示出部分泉声,让学生亲耳听一听,让他们直观感受泉声,让学生在有效的学习空间中发挥想象,并让他们思考自己怎样来表达刚才听到的泉声,先难一难他们,从而使学生对作者巧妙而又形象的比喻感悟更深刻。然后在指导学生朗读的时候,再次指导学生从作者用的比喻中着手思考,领悟朗读技巧。这样以听促读,以读促学,学生就这样快乐而轻松地学习着。语文教学在重视内容的理解、感悟的同时还要重视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最后,我请学生听一听各种泉声,进行品味,进行想象,写出自己的倾听感受,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鉴赏、想象、写作等各方面的能力,使学生在不经意之间得到锻炼,提高能力。

鼎湖山听泉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吟哦讽诵的要领,通过诵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法。

3.学习和应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4.学习作者在选材上的详略安排。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洳何抓住“听”来组织材料。

2.帮助学生领会文章写泉声的各种层次,并帮助学生领悟话语中蕴含的哲理。

3.有意识地指导诵读,用各种方式激起学生诵读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鼎湖山的优美景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从课文中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1.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式。

2.掌握诵读要领,在诵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学习作者在文章中对材料的详略安排。

难点

1.学习和运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2.体会作者由听泉而生悟,领会文中深含的哲理。

教学步骤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介绍:鼎湖山位于广东肇庆市东北部,与当地另一风景区——星湖齐名。前人为此山写过很多游记,当代散文家谢大光也写过一篇,却与众不同。板书课题,并提问:课文题目中哪两个字是本文的关键? 结合教师介绍,展开想象,思考这篇散文会有什么地方与众不同,并回答教师提问,指出“听”和“泉”字是关键字,然后准备学习新课。

2.肯定学生的回答,并指出:本文作者着重抓住一个“泉”字来写,用听觉来感受,写出了鼎湖山的独特的美。

3.给学生5分钟时间,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4.检查生词预习情况。出示板书:

①给加点字注音:楹联怅惘污垢万籁俱寂泠泠淙淙

②解释下列词语:雀跃楹联怅惘万籁俱寂

4.积极配合教师活动。最后明确词语意思:雀跃:高兴得像雀儿一样跳跃;楹联:挂在或帖在楹(堂屋)前部柱子上的对联,泛指对联;万籁俱寂:形容各种声音都寂静下来了。

二、学会诵读(约 分钟)

1.引导:“吟哦讽诵而后得之”是读书的一种基本方法,就是要求能通过吟哦去体会和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我们在学习中要有意识地培养这种读书方法,这样才能够提高我们的阅读欣赏能力。

2.指出:诵读要立足于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边读边思考,要有所感悟。并范读课文前三段。

3.指导学生诵读课文。把学生分成4个小组,每个小组指定诵读1—2段。

4.对学生的诵读进行评价,并指出诵读中存在的问题,然后给5分钟时间让学生自由诵读、体会,并在班上巡回指导。

5.组织学生谈谈诵读的体会和感想,并指出,可以从诵读的方法上谈,也可以就课文内容谈。

三、整体感知

1.讲解:通过刚才的诵读和讨论,大家基本掌握了诵读的要领,对课文的内容也有了大致的了解。下面我们再做进一步的学习。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请问同学们,游记散文一般都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2.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并指出本文也是这样来写的。然后请一位学生概括作者的行踪顺序。

3.指出:作者这样移步换景,就逐渐把山泉的形态和精神都描摹出来了。作者为了让读者了解当时的环境和观赏景物时的背景,还约略交代了时间的变化,哪位同学来概括一下?

4.讲解:课文在这两条线索的组织下,行文非常清晰,结构层次分明。指导学生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然后点名让学生回答,明确课文层次。

5.归纳:整篇课文以“听”字统领全文。

围绕“听”字组织材料,采用多种手法,多层次的写出了泉水的特点。结合课后练习一,思考这样写的好处。

四、小结

1.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基本上掌握了诵读的要领,对课文内容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请同学们再认真地诵读课文,准备下节课展开讨论。

第2课时

一、复习已学内容,进入新课学习

1.检查学生背诵情况,点名让两三位学生背诵。

2.对学生的背诵做点评,指出不足的地方,然后让学生齐读课文。

3.对学生的朗读给予鼓励,并指导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学会发现问题。请学生谈谈从课文中得到的体会。

二、组织学生讨论

1.组织学生对重点问题进行讨论。提示:课文重点是在写泉,课文中多次写到山泉,请同学们找出写山泉的句子。

2.给予鼓励:同学们找得非常准确,说明大家学习都很认真。那么,你们能不能说说这些句子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呢?请大家仔细思考,想好了就大胆发言。

3.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鼓励,并归纳:

(1)初闻泉声,如见泉姿;循声而去,渐人山中(2)再睹泉踪,正面写泉,以爱女作喻,表现出泉水的活泼(3)钟泉之声相应,显现亲情(4)浑然一片——分清层次,从泉声中悟出人生哲理,认识鼎湖山之魂。

4:提问:从对泉水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组织材料的特点。同学们能归纳一下吗?

5.给予鼓励:同学们归纳得非常好。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课文的重点部分——第四部分是怎样写泉的。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这部分。

6.讲解:这部分是文章的重点,。写作者寄宿僧寺,如枕泉而眠,从多层次的。泉声中得到人生的感悟。请问作者是怎样描写泉水的多种层次,进而得到人生感悟的?

7.讲解:课文的第8段中,作者用乐声来比拟泉声,选择了几种乐器来作比喻。请问作者为何要选择这几种乐器来比喻,为什么先举乐声后再举本体?

三、总结全文

1.小结: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按照游者的行踪把所见所闻表现出来,但它并不是简单地写景,而是从景物中领悟到人生的哲理。

2.延伸:从学习这篇散文中,我们初步了解了写景散文的。写作方法。请同学们课后也学习本文的写法,写一篇简单的游记。

本课总结

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在对景物的描写中透露出对人生的见解。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学生进一步学会通过朗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同时,让学生在优美的自然景物中得到精神的愉悦。

板书设计

第l课鼎湖山听泉初闻泉声:“过了寒翠桥……已入山中。”再睹泉踪:“进山方知……已不可得。”钟泉之声相应:“安详厚重的钟声……嬉戏忘返的孩子。”浑然一片:“入夜……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学习本文的关键在一个“听”字。从全文来看,“听”有一个过程,起先由听到泉声而想到山泉。但是山泉时隐时现,作者由泉影的变幻不定,联想起爱女而爱上山泉。及至亭前观山,闻钟泉之声相应,把钟声与泉声化为老人与孩子——成为两个时代的象征,点出泉水活泼流动的青春气息。及至夜间,由听泉生悟,写出了泉所深寓的精神。全文是在颂泉,而“听”只不过是认识泉的一个手段。

练习设计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楹联怅惘污垢汩汩菩提万籁俱寂泠泠淙淙

2.解释下列词语。

雀跃汩汩,怅惘万籁俱寂

3.背诵一那柔曼如提琴者……升腾而成为主旋律”。

答案与提示:略

个性练习设计

1_文章材料的组合是以时间顺序为主,还是以空间转换的顺序为主?这两种顺序的关系怎样?

2.贯穿全文的是“泉”字,还是“听”字?

答案与提示:

1.本文是游记散文,人物在行动,自然是以空间转换的顺序为主。从文章看,人物从哪里到哪里,说得很明白,而对时间则写得比较含糊,只有“黄昏”“晚饭后”“入夜”不多的几处。

2.从题目看是“听”支配“泉”,但是从全文看,一方面听是一个过程,另,一方面,泉是本文的关键,,全文是在颂泉,而听只是认识泉的手段。

教学探讨与反思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游记散文,课文有自己独特的地方。学习本文,关键是抓住一个“听”字。理解课文以此来组织材料,又是如何由听而生悟,体会到人生的哲理。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忽视了诵读教学,让学生多读课文,从诵读中得到启发,并有所感悟。

补充资料

1.作者简介

谢大光(1943一),1962年由工科大学毕业参军,开始文学创作。转业后,任百花文艺出版社编辑,著有散文集《落花》等。谢大光的散文创作,用刻意求工、惨淡经营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他的散文创作,在数量上并不怎么引人注目,但是质量上都经得起反复推敲,耐人寻味。

2.关于鼎湖山

鼎湖山是岭南四大名山之一,原名顶湖山,因山顶有湖而得名,后传说轩辕皇帝曾在此铸过鼎,遂改为今名。也有一说,山顶天湖周围有三峰鼎立,故取鼎湖山。风景区范围包括鼎湖、三宝、凤来、鸡笼、伏虎、青狮等十多座山峰及天溪、云溪两大溪谷,总面积11.7平方公里,主峰为鸡笼山。鼎湖山自然风光秀丽,现分为天溪、云溪、天湖三个风景区,其中天溪景区是目前最重要得游览区,位于风景区北部,有飞水谭、浴龙池、双虹飞堑等名胜及岭南名刹庆云寺、茶花阁、观景台等建筑。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 篇7

教材分析:

《鼎湖山听泉》是国标苏教版六年制五年级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的作者是谢大光。这是一篇游记,作者以细腻的笔触记叙了游览鼎湖山时的所见、所闻、所感。重点介绍了鼎湖山奇妙的泉声和听泉时的美妙感受,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深爱之情。文章语言优美,条理清晰,想象奇特,是一篇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审美能力的好材料。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二、三、四自然段,欣赏鼎湖山奇特的泉水,品读鼎湖山奇妙的泉声和作者听泉时的感受体会,想象泉声美妙有趣,培养学生感悟美,创造美,表达美的能力,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能体会作者的写法,学习迁移运用,能用“像……一样……”造句。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凭借语言材料想象泉声的变化,体会泉声的美妙有趣。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师:板书大写的“听”字(聴)。猜猜这是什么字?

师:它是“听”的繁体字,我们的祖先在造字的时候都是有很多讲究的,大家看看这个字,这是一个会意字,从这个字的结构上你能看出些什么?仔细看看它的组成。像这“听”字带个耳朵很容易理解,用心去听,你们尝试过吗?那好,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自己的耳朵、带着我们的心一块到鼎湖山听泉去。[由猜字谜引入课文,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下文的学法指导作好铺垫。]

一、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笔画记描写泉水的词语。(学生按要求自学)

2、教师出示两组词语:淙淙 不绝于耳 清纯悦耳 欢快活泼清亮 时隐时现 交错流泻 遮断路面

3、指名读读这两组词,看看能发现什么?(第一组描写的是听到的泉水的声音,第二组描写的是看到的泉水的样子。)总结:作者听的时候在看,看的时候在听。(板书:入耳 入目)

4、通过这两组词语,你能感受到这里的泉水有什么特点吗?(板书:多 响 美)

5、大家想不想亲眼看一看那清亮的泉水,亲耳听一听那美妙的泉声呢?(播放泉水的录象)

6、哪位同学能把这段美丽的文字读一下?(生读)[由找划词语导入学习第二小节,体会白天作者看到的泉水多,听到的泉声响。紧扣语言文字,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利用媒体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创设情景,指导朗读。]

7、教师再出示一组词:浓阴、繁花似锦、草丰林茂、古木参天

8、指名读,这组词是写什么的?(鼎湖山绿树成荫,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9、绿树成荫、蓬勃生机的景象与泉水又有什么关系?、(是泉水滋润了万木。)

10、课文中还有一个地方对“草丰林茂”作了更为生动的描述,谁能找出来?

11、示句:愈往上走树愈密,绿阴愈浓。湿漉漉的绿叶,犹如大海的波浪,一层一层涌向山顶。

12、犹如大海的波浪,一层一层涌向山顶,这是怎样的气势!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13、古刹中繁花似锦,古树参天是泉水蕴育的结果。对了,文中还特别点明了从斯里兰卡运来的菩提树,在这儿还能成活,更是说明泉水——蕴育生机。看来泉水不仅美妙动听还滋润着鼎湖山的万木,蕴育出蓬勃的生机,让我们怀着感激的心情自由地读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吧。[文章讲解要主次分明,第三小节的学习一句带过,扣住课文中描写树木繁茂的词句,引导学生感悟到鼎湖山的草丰林茂、蓬勃生机离不开泉水的滋润,为升华课文主旨做好铺垫。]过渡:是啊!在这雨后宁静的暮色中,看到这美丽的景色,听到这悦耳的声音,谁不为之倾倒呢?所以我们忍不住循着钟声,来到了半山腰的庆云寺,并决定就在这座寺院里借宿。入夜,山中万籁俱寂,只有泉声一直传送到枕边。一路上听到的各种泉声,这时候躺在床上,可以用心细细地聆听、辨识、品味。……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这么多泉声回响在耳边,哪种声音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它有什么特点?(学生各自交流,说明原因,并通过朗读体会)

2、请大家再次读这四句,体会这四句描写泉水的话美在哪里?(都是比喻句,把泉声比作音乐,句子的形式一样)[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给予他们充足的阅读、思考空间。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感受泉水的美,感受四句句子在结构上、修辞上所具有的魅力。]

3、夜晚,作者回味着白天所看到的、听到的,渐渐的,自己的心和山泉融在了一起,不禁谱写了一曲奇妙的交响曲,你们说这交响曲真正的作者是谁呢?(大自然)

4、大自然就是这交响曲的作者,泉声就是一个个跳动的美的音符,让我们一起来奏响他。(配乐朗读,一组读小提琴,增加一组读琵琶,再增加一个组读大提琴,全班齐读铜管齐鸣。)[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在学生充分朗读基础上,通过人数递增的形式模拟出不同泉水的不同特点,再加上音乐的烘托,学生朗读会入情入境。]

5、你觉得作者听得对吗?夜晚那么黑,他能分辨得清吗?(他是用心在听,板书:入心)

6、其实呀,这里的泉声远不止这些,让我们也用心去聆听、辩识、品味,你仿佛还听到哪些美妙的泉声?(播放泉声)(学生自由发言)

7、大家刚才的发言很积极、很有趣,下面我们来做一组练习。

(1)那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是(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

(2)那像( )一样(悠扬)的,是(泉水绕过树根的声音)。

(3)那像( )一样( )的,是(泉水拍打卵石的声音)。

(4)那像( )一样( )的,是( )。[利用媒体,调动多种感官,创造说话氛围,让学生乐于表达,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三个小练习,由浅入深,体现了渐进的思想。]

8、我觉得此时的你们也和作者一样听懂了山泉优美的乐韵,感受到山泉跳动的脉搏,体会到泉水的生命之美,美的感受往往能孕育出了美的语言。能谈谈你此刻的心情吗?(学生自由发言,感受到泉水的美)

9、我们应该感谢作者谢大光,让我品味,引我遐思。作者谢大光在文章的最后他不由得发出这样的感叹――来一起读。(引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0、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鼎湖山听泉,我们用耳朵去听,我们更用心去听,于是我们便发现了与众不同的美。此时,老师只想借作者谢大光的一段话来结束我们今天这次愉快的鼎湖山之旅。(课件示:啊,我完全陶醉在泉水的歌唱之中。说什么“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我却道,“山不在名,有泉则灵”。蕴育生机,滋润万木,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这一夜,只觉泉鸣不绝于耳,不知是梦?是醒?梦也罢,醒也罢。我愿清泉永在。我愿清泉常鸣。)[用作者饱含诗情画意的原文总结全文,在学生已有的感知上,激发了学生的内心感受,为学生感受美创设了一个渠道。]

三、作业与延伸:

1、阅读有关鼎湖山的资料。

2、为鼎湖山写一段广告词。

板书设计:

鼎湖山听泉多、响、美 入耳

孕育生机 入目

滋润万木 入心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 篇8

教学内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想象感受泉声的美妙,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直导新课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第10课《鼎湖山听泉》。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学习第二节

1、设置情境:这一天呀,作者乘车来到了被轻纱似的薄雾笼罩着的鼎湖山。他边走边看,不知不觉就过了寒翠桥,这时,他似乎听到了什么。你们听:

2、播放课文第二节的录音。

3、指名说听到了什么?

听到这些泉声,你有什么感受?

4、带着这种感受,认真读课文第二小节。

5、指名读这一节。及时给予评价。

三、学习第四节

过渡:听着这美妙的泉声,怎舍得让人离去。所以作者又决定在庆云寺借宿一晚,继续听泉:

1、听课文第四节录音。

2、指名谈感受。学生畅所欲言。

3、那么文中哪些词语又描绘了泉声的多而美?请同学们用心读一读课文的第四小结,相信你一定会找出答案。

①学生读文,找有关语句。

②指名读。

4、那么,对于这么美妙的泉声,我们不妨再来细细品读一番。

投影出示:

①自由读比较,看看哪种表达方式更好一些。

②指名谈谈自己的看法,并说明原因。

总结:的确,这样写更能生动的体现泉声的美!

5、那我觉得我们还有必要再来品味一番。为了让同学们能看的更清楚,我们来单独看看这段话。

投影出示:

①读读,体会体会。

②指名读,随机指导学生读好。

6、语言积累。

过渡:还有同学想读吗?这么多同学想读。看来这么美的语言要是不积累下来,实在可惜。下面,同学们可以根据老师的提示,试着把它记下来,咱看谁最聪明!

投影出示:

①学生试背。

②指名背。

③齐背。

7、作者之所以有这么深刻的感受,不仅仅是因为他在白天时用耳欣赏泉声,更重要的是他在晚上用心细细的——(聆听、辨识、品味)。板书:聆听、辨识、品味/sjbwz

在这方面,我们不妨学习学习作者。

四、学习第五节

1、然而作者喜欢泉水仅仅是因为它好听吗?请你读一读课文的第五小节,相信你一定会明白的。

2、指名回答。

总结:是啊,不仅仅是因为它好听,还因为它滋润着鼎湖山的万木。

五、迁移训练

大自然就是这么的神奇,总是让人对它产生无限遐想。记得老师在一次游玩时,也看到了一处美景,当时真把我给迷住了。你们瞧:(出示图片)

清请的河水,碧绿的荷叶,美丽多姿的荷花,还有那青翠娇柔的杨柳……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1、请你也来认真观察,用心辨识、品味,把这幅美景描绘出来。为了描绘的更加生动逼真,可以用上“犹如……”和“像……一样……”(随机在黑板一角板书)这些词语。好!开始吧!(配上轻音乐)

2、学生观察,描绘美景。

3、指名读,随机评议。

4、学生完成,修改。

板书设计:

10、鼎湖山听泉

聆听 辨识 品味

教学过程 篇9

一、导语引入

什么时候人的听觉最灵敏感觉最细腻?应是深夜听水声时。这个水声,可以是“雨打芭蕉叶”,细听“巴山夜雨涨秋池”;可以是“闲敲棋子落灯花”,倾听“青草池塘处处蛙”;也可以是坐着夜航船,听着一路的桨声,聊着一路的闲话。可惜,在现代工业文明的冲击下,这些传统的东西古老的享受早已消失在历史的记忆中。

让我们借谢大光的笔,来感受一下入夜时分,万籁俱寂,在古刹客房中倾听泉声的美妙之处吧。

《鼎湖山听泉》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教材《鼎湖山听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味,体验泉声的美妙有趣。

2、情感目标: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想象感受泉声的美妙,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技能目标:能从网上查阅关于鼎湖山泉的资料,并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Powerpiont电子幻灯片。

教学重点:

品读课文中优美的词句,积累语言文字。

教学难点:

凭借课文想象泉声的变化,体会泉声的美妙,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对象及其学习需要分析:

对五年级的学生,单从字面上感受不出鼎湖山泉声的美妙,帮助他们从网上搜集资料,结合图片、录音或录像,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把自己热爱祖国山水的感情融入朗读之中。

教学媒体选择与应用设计:

网络、录像、Powerpion电子幻灯。

教学准备:

1、有关鼎湖山泉水流淌的录像。

教学流程:

一、播放录音,激趣导入

1、聆听泉声。

2、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声音?有什么感受?

3、这是鼎湖山泉水流淌的声音,你们想不想去游览一下,边欣赏边感受。

二、自学课文

1、在网上查阅有关鼎湖山泉水的文字资料、图片。

2、边读边思边找,鼎湖山的泉水是怎样的?

三、小组合作,交流学习

(一)简介鼎湖山

1、过渡:刚才同学们上网尽情地游览了鼎湖山,那里的泉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播放鼎湖山风景图片,加以文字简介。

(二)游览景点

1、你最喜欢哪个景点?自由选读,再读给小组同学听,读完后说说自己的感受,其他同学评议。

2、读后交流,灵活机动教学25自然段。

景点一:观看飞流直下的瀑布,听泉声。

1、学生谈谈游览后的感受。

2、多媒体出示鼎湖山泉水的图片,泉水从山顶直流而下,从草丛石缝间涌出,配上泉水声。

3、多媒体出示鼎湖山泉水的文字资料,体会文章优美的词句。

(泉声:淙淙不绝于耳、清纯悦耳、悠悠扬扬)

(泉水:涌流清亮、交错流泻)

4、配音让生朗读第2自然段。

把泉声流淌的美妙感觉读出来。要求大家大胆地想象,尽心体会。

景点二:半山腰的庆云寺点播视频

1、过渡:同学们欣赏了途中的泉水,累了吧!让我们循着钟声到半山腰观看庆云寺,好不好?

2、借助多媒体,欣赏古刹图片,观图练说。

3、图文结合,朗读第3自然段,感受庆云寺的规模宏大。

景点三:从草丛、石缝流淌的泉水、从山顶飞流直下的泉水自主上网

1、过渡:庆云寺环境优美、清净,作者决定留宿于此,留在半山腰的古刹中,作者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2、网上搜索:鼎湖山泉水。

3、在师的指导下,据生找到的图片,配上泉水声,感觉流淌于草丛、石缝、空谷的各种声响的美妙之处。

4、图文对照,找出文中描写各种美妙泉声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体会作者的感受。

(三)播放鼎湖山全景图

1、看泉听泉说泉。

2、学习播音,谁愿意当播音员,把这泉水的不同流向,美妙的泉声向大家介绍。

(四)体验情感自制电子作品

1、总结交谈:鼎湖山之旅结束了,你有什么感受?

2、根据板书,总结回顾,齐读鼎湖山泉水多么美妙!。

3、学生媒体制作:在教师指导下,四人小组合作,根据查得的图片、文字、资料制作一张鼎湖山泉水流淌的幻灯片。力求图文并茂,以便向别人介绍。

四、教师辅导学生完成电子作业

1、根据学生查找得到的图片、资料,在教师的辅导下完成Powerpiont电子幻灯制作。

2、用Windows98画图窗口画出你认为最美的一幅鼎湖山泉水的山水画片。

作品路径:

飞流直泻的瀑布

10、鼎湖山听泉美妙无比

穿流草丛、石缝的泉水

多元评价:

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突破重点、难点,化难为易,高效学习。

1、要领会语言文字的美,必须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语言的情境之中,通过视听教材和语言文字的有机结合,就能把学生带入文字描绘的情境之中,使学生体验文字的美。课文第四小节主要描写作者夜宿庆云寺所听到的各种美妙的泉声及自己的感受,教时,引导学生结合画面展开想象,尽情领略泉水流淌草丛、穿越石洞、飞流直下时的各种声响,自然感受鼎湖山的泉声美妙极了

2、理解清纯悦耳、悠悠扬扬、雄浑磅礴等同播放泉水流淌的声音。

3、出示泉水流淌草丛、石缝,感受泉水的欢快活泼。

4、出示:泉水飞流直下,感受泉水的雄浑、磅礴。

5、本课将朗读和背诵作为难点,教学中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精读了课文。最后请同学根据查得的图片、文字资料,制作一张电子幻灯片,力求图文并茂,并配上各景点的解说词,向家人、朋友介绍鼎湖山的泉声之美妙,师生合作电子幻灯作品展示。

《鼎湖山听泉》教案 篇11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自仪征漫网    点击数:178

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语文《鼎湖山听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 教学要求:

学习课文重点段,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结合想象,体会泉水的多和泉声的美妙,从而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 课前准备:有关课件

课前游戏:听音乐,辨乐器:

喜欢音乐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段美妙的音乐,想欣赏一下吗?不过,在听音乐之前,老师有一个小小的要求,请打大家仔细地聆听,便辨识一下这是什么乐器发出的声音?(看来大家的确是用心聆听)

一、复习导入:

1、 这堂课继续学习第十课:鼎湖山听泉 (齐读课题)

2、 上堂课我们来到了广州的鼎湖山,初步领略了它的风光。(出示图片) 师描述:瞧,这就是鼎湖山,这里草丰林茂,放眼望去,满目苍翠,当然最有名的还是那里的泉水。这一堂课,我们继续去鼎湖山游玩,让我们用心去感受美妙的泉声,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表达我们的心情。

二、学习第二段,体会泉水多和美:

1、听,这淙淙的是什么声音?(泉声)

2、让我们打开课文,自由地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跟着作者边走,边看,边听,(出示:边走边看边听)想想这泉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生自由读文)

3、读得真投入,你觉得这里的泉水怎么样?(泉水多、泉声美)

4、是呀,鼎湖山的泉水真多呀!那么,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鼎湖山的泉水很多呢?你能结合有关的词句,具体地说说你的理由吗?(指名生交流)

5、交流:(生说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引导或点评,并读好句子)

(1)到处、涌流:什么叫涌流?草丛中,石缝里,到处都有泉水不断地涌出来,并不断地向下流淌,泉水的确真多呀!

(2)你能读好这句话吗?(自读——指读——评读)

(3)“不绝于耳”是什么意思?(不停地在耳边回响)是的,因为到处涌流着泉水,所以虽然泉水有时看得见,有时看不见,但是泉声始终与我们一路相伴,在我们的耳边不停地回荡。这连绵不断的声音也让我们感觉到了泉水之多。

(4)谁愿意来读好这句话?(直接指名读)

(5)交错流泻:教师边画画,边描述:泉水有的这样流下去,有的这样流过来,一道道互相交错,以至把路面都遮住了,我们得寻找着垫脚的石块跳跃着前进,你说泉水多吗?

(6)你能读好这句话吗?让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

7、同学们都有一双慧眼,能在字里行间去寻找答案,很会读书。让我们再读一起读读这三句话,感受感受。

8、刚才,还有同学觉得鼎湖山泉水的声音很美,你又是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说说你的理由。(交流出示:泉水隐到了浓阴的深处,而泉声却更加清纯悦耳。忽然,云中传来钟声,顿时山鸣谷应,悠悠扬扬。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活泼的泉声,在雨后宁静的暮色中,汇成一片美妙的音响。)

9、听,(听录音)泉水多么清脆,多么好听,真是清纯悦耳。此时,在空旷的山谷里,又传来一阵安详厚重的钟声(听录音)。它们交织在一起,就像合唱中的女声部和男声部,交织在一起,汇成一片美妙的音响。

10、你能通过读,把这声音带到课堂上,让我们感受一番吗?(自读——指读——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美妙的泉声!齐读)

12、小结:刚才,我们跟着作者,边走边看边听,真正做到眼中有景,心中有情。让我们拿起书,一起再来读读课文的第二小节,感受白天听泉的美妙。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进一步体会泉声的美:

1、过渡:我们伴着钟声,来到半山腰的庆云寺,因为泉水的滋润,这里更是繁华似锦,古树参天,我们就在这座寺庙里住宿。有人说,晚上听泉,那是一种美妙的享受,想享受一下吗?让我们闭上眼睛,美美地享受一番吧。(听老师配乐朗读)

2、让我们走进作者的语言文字,自己认真地读读第四自然段,用心聆听、辨识、品位吧(出示:入夜 聆听、辨识、品位,并打出第四自然段)

3、同学们,我们用心体会,会惊奇地发现,这不仅仅是泉声,更是美妙的音乐之声。你们听到了吗?听到了哪些美妙的泉声?(学生交流)

4、这是不同的泉声在演奏的不同曲子,让我们再一次聆听、辨识、品位吧。

轻柔的声音:

(1)听(听声音)

(2)师引导:那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是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

(3)(出示图)瞧,这就是在草丛中流淌的涓涓细流,它们静静地流淌,就像小提琴演奏的委婉动人的音乐,那声音轻轻的,柔柔的。你能读好它吗?(同桌互读——指请一个女同学读)

(教师板贴:轻柔)

清脆的声音:

(1)听声音,看图画,教师描述:这些泉水从石缝间跌落下来,就像一颗颗珠子落在玉盘里,发出清脆的声音,就像琵琶弹奏的曲子,多么清脆,多么悦耳。谁能读一读?(直接指名读)评价:真清脆,真像是大珠小珠落玉盘。

教师板贴:清脆

(3)生听厚重回响的声音。

那像大提琴一样厚重回响的,是什么声音?

(看图):这就是无数道细流汇聚于空谷的情景。

让我们四人小小组试着读这句话。我们每人都是一道细流,汇聚在一起,就像大提琴演奏的厚重回响的曲子。(四人小小组读——一一组同学读)

(4)生听雄浑磅礴的声音

(看图)谁用自己的话描绘这一幅画?(这瀑布飞流直下,一泻千里,跌落深潭,气势非常的雄伟,疑是银河落九天。或者:这瀑布就像千军万马,齐头并进,那声音就像铜管齐鸣一样雄浑磅礴。)

(全班男同学一起读这句话)

6、这么美的泉声,这么美的文字,令人陶醉。让我们连起来,完整地读这一句话。

7、同学们,这么优美的语句,要是能背下来,变成自己的语言,那该多好啊!(自背——指背,配上音乐——齐背,让美妙的音乐帮助我们记住这美妙的文字)

8、其实,这里的泉声还远不止这些。你听,引读最后一句。

9、山路时宽,时窄,泉声也在变化曲子,那变幻莫测的泉水如同一个个跳动的音符,令我们回味无穷。(板书省略号)

10、你喜欢鼎湖山的泉水吗?为什么?(生交流)是呀,正是由于泉水的滋润,鼎湖山才会一年四季蓬蓬勃勃,充满了生机和活力。(齐读第五自然段)

11、愿这滋润万物的泉水汩汩地流进我们的心田,愿这音乐般美妙的泉声永远铭记在我们的心田。(齐读第三大段)

四、作业: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摘录你认为优美的语句

板书:鼎湖山听泉 轻柔

清脆

厚重回响

雄浑磅礴

……

课文理解 篇12

1、完成课堂训练

2、评讲课堂训练

《鼎湖山听泉》教案 篇13

之一

佚名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写了作者去广东省肇庆市的鼎湖山听泉,将白天和夜晚听到的泉声用美仑美奂笔调倾诉出来,表达了作者对鼎湖山泉水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学习本课,一要让掌握课中的基础知识,包括理解词语,了解鼎湖山白天泉声和夜晚泉声的特点。二要教学生掌握基本技能,本课重点训练项目是朗读。三要让学生通过学习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一、揭题

1、请大家看老师写一个字“听”,自己读读看。谁会用它来组词?

老师听了大家的发言,觉得有两点特别好:首先,大家的发言没有重复的。“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其次,大家在组词的时候,有的同学把“听”放在词的前面,有的放在后面,字放的位置不同,组的词就多。以后我们知道了,组词的时候,可以把要组的词放在不同的位置,这样,我们的词汇就丰富了,就美了,思维也就活跃了。

2、譬如说刚才有同学说到的“倾听”“聆听”这些词就非常好。就是说,我们在听的时候,不但要用耳,还要用心,这样才能听出味道来。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广东省肇庆市的鼎湖山听泉。

3、写题

4、齐读课题

5、师介绍:鼎湖山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那里群峰罗列,古木参天,鸟语花香,满目青翠;那里不但有浩瀚的林海,更有高悬的飞瀑,成为鼎湖山的一大特色。你想,既然是听泉,主要听什么?

6、检查预习:预习了课文,你觉得鼎湖山的泉声怎样?课文哪几节写了泉声?

二、自学课文,思考问题

我们只是预习了课文,就感觉到了鼎湖山泉声的美,如果我们用心细读课文,一定会对这泉声有更深刻的了解。我们来读课文描写泉声的第二节和第四节,请你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的方式不同,但内容是一样的,问题也是一样的,那就是:作者听到了怎样的泉声?

三、讲读第二节

(一)课文第二节主要写了作者白天听泉。他听到了怎样的泉声?

1、(找句子)点出:淙淙指读

2、(找句子)点出:不绝于耳理解词意读词读句

3、(找句子)点出:清纯悦耳指读齐读句子

4、(找句子)点出:欢快活泼齐读句子

(二)教师小结:

在轻纱似的薄雾中,鼎湖山的泉水交错流泻,时隐时现。清纯悦耳、欢快活泼的泉声和安详厚重的钟声汇成一片美妙的音响,在每一位游客的耳边、心头回荡。能把这一节读好吗?

四、讲读第四节

到了晚上,山中万籁俱寂,只有泉声一直传送到枕边。一路上听到的各种泉声,这时候躺在床上,可以用心细细地聆听、辨识、品味。看第四节,作者主要写了哪几种泉声呢?

1、媒体点出:小溪、涧水、无数道细流、飞瀑急流

2、请你用心细细地聆听、辨识,听听这是哪一种泉声?(播放媒体)

3、作者主要写的就是这四种泉水的声音。齐读这段话。

4、夜是那么的寂静,作者身处山中,耳边传来丰富多彩、不绝于耳的泉声,他不但在用心聆听,更在细细品味。下面老师给大家放一段画面,请大家和作者一样细细品味。注意:我们不但要用眼看,还要用心听,更要用心品味。一会把你的感觉告诉大家。(播放媒体,师配乐朗读)

5、学生谈体会。

6、师相机播放乐器声,同时媒体出现:轻柔清脆、厚重回响、雄浑磅礴

7、读好这些词。

8、引说:这轻柔的声音其实是——小溪的声音;

这清脆的声音其实是——涧水的声音;

这厚重回响的声音其实是——无数道细流的声音;

这雄浑磅礴的声音其实是——飞瀑急流的声音。

9、鼎湖山的泉声真像音乐一样妙不可言啊!这就是作者用心聆听、品味的结果。

10、把你品味到的所有感觉放到文字中,通过读来表现。

11、指读。

12、分角色读。

13、师通过提问总结“这小提琴是谁拉响的?这琵琶是谁弹响的?这大提琴是谁拨响的?这铜管齐鸣是谁奏响的?(大自然)

14、引读:更令人称奇的是,还有一些泉声——

五、总结。

在这万籁俱寂的晚上,一切似乎都已沉睡,只有鼎湖山的泉声如歌、如诗,多姿多彩,不绝于耳。美吗?妙吗?大自然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它借鼎湖山清纯悦耳、欢快活泼的泉声演奏出一首首美妙动听的乐曲,让人不由自主地喜爱上它。当然,这些乐曲只有用心聆听、品味才能听出来。作者就是因为用心聆听、品味鼎湖山的泉声,才深深地喜爱上了它,使这泉声汩汩地流进了他的心田,相信也流进了你的心田。

六、作业 。

《鼎湖山听泉》教案 篇14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写了作者去广东省肇庆市的鼎湖山听泉,将白天和夜晚听到的泉声用美仑美奂笔调倾诉出来,表达了作者对鼎湖山泉水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学习本课,一要让掌握课中的基础知识,包括理解词语,了解鼎湖山白天泉声和夜晚泉声的特点。二要教学生掌握基本技能,本课重点训练项目是朗读。三要让学生通过学习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一、揭题

1、请大家看老师写一个字“听”,自己读读看。谁会用它来组词?

老师听了大家的发言,觉得有两点特别好:首先,大家的发言没有重复的。“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其次,大家在组词的时候,有的同学把“听”放在词的前面,有的放在后面,字放的位置不同,组的词就多。以后我们知道了,组词的时候,可以把要组的词放在不同的位置,这样,我们的词汇就丰富了,就美了,思维也就活跃了。

2、譬如说刚才有同学说到的“倾听”“聆听”这些词就非常好。就是说,我们在听的时候,不但要用耳,还要用心,这样才能听出味道来。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广东省肇庆市的鼎湖山听泉。

3、写题

4、齐读课题

5、师介绍:鼎湖山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那里群峰罗列,古木参天,鸟语花香,满目青翠;那里不但有浩瀚的林海,更有高悬的飞瀑,成为鼎湖山的一大特色。你想,既然是听泉,主要听什么?

6、检查预习:预习了课文,你觉得鼎湖山的泉声怎样?课文哪几节写了泉声?

二、自学课文,思考问题

我们只是预习了课文,就感觉到了鼎湖山泉声的美,如果我们用心细读课文,一定会对这泉声有更深刻的了解。我们来读课文描写泉声的第二节和第四节,请你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的方式不同,但内容是一样的,问题也是一样的,那就是:作者听到了怎样的泉声?

三、讲读第二节

(一)课文第二节主要写了作者白天听泉。他听到了怎样的泉声?

1、(找句子)点出:淙淙指读

2、(找句子)点出:不绝于耳理解词意读词读句

3、(找句子)点出:清纯悦耳指读齐读句子

4、(找句子)点出:欢快活泼齐读句子

(二)教师小结:

在轻纱似的薄雾中,鼎湖山的泉水交错流泻,时隐时现。清纯悦耳、欢快活泼的泉声和安详厚重的钟声汇成一片美妙的音响,在每一位游客的耳边、心头回荡。能把这一节读好吗?

四、讲读第四节

到了晚上,山中万籁俱寂,只有泉声一直传送到枕边。一路上听到的各种泉声,这时候躺在床上,可以用心细细地聆听、辨识、品味。看第四节,作者主要写了哪几种泉声呢?

1、媒体点出:小溪、涧水、无数道细流、飞瀑急流

2、请你用心细细地聆听、辨识,听听这是哪一种泉声?(播放媒体)

3、作者主要写的就是这四种泉水的声音。齐读这段话。

4、夜是那么的寂静,作者身处山中,耳边传来丰富多彩、不绝于耳的泉声,他不但在用心聆听,更在细细品味。下面老师给大家放一段画面,请大家和作者一样细细品味。注意:我们不但要用眼看,还要用心听,更要用心品味。一会把你的感觉告诉大家。(播放媒体,师配乐朗读)

5、学生谈体会。

6、师相机播放乐器声,同时媒体出现:轻柔清脆、厚重回响、雄浑磅礴

7、读好这些词。

8、引说:这轻柔的声音其实是——小溪的声音;

这清脆的声音其实是——涧水的声音;

这厚重回响的声音其实是——无数道细流的声音;

这雄浑磅礴的声音其实是——飞瀑急流的声音。

9、鼎湖山的泉声真像音乐一样妙不可言啊!这就是作者用心聆听、品味的结果。

10、把你品味到的所有感觉放到文字中,通过读来表现。

11、指读。

12、分角色读。

13、师通过提问总结“这小提琴是谁拉响的?这琵琶是谁弹响的?这大提琴是谁拨响的?这铜管齐鸣是谁奏响的?(大自然)

14、引读:更令人称奇的是,还有一些泉声——

五、总结。

在这万籁俱寂的晚上,一切似乎都已沉睡,只有鼎湖山的泉声如歌、如诗,多姿多彩,不绝于耳。美吗?妙吗?大自然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它借鼎湖山清纯悦耳、欢快活泼的泉声演奏出一首首美妙动听的乐曲,让人不由自主地喜爱上它。当然,这些乐曲只有用心聆听、品味才能听出来。作者就是因为用心聆听、品味鼎湖山的泉声,才深深地喜爱上了它,使这泉声汩汩地流进了他的心田,相信也流进了你的心田。

六、作业 。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