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有很多经典的名言名句蕴含深刻的道理。下面是勤劳的小编帮家人们整理的10篇最新国学经典课程教案。
崇礼乡第二初级中学
关于校本教材《国学经典》的教学效果评估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和心灵家园。国学经典诵读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诵读国学经典,品悟中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涵养民族修为,承继民族智慧,造就具有中华气韵和民族气质的现代中国人,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的神圣使命。
我们崇礼二中语文教师:范进珠、党秀芳、化喜红、朱新华、吕国云、孟月灵深入开展学习国学经典活动,其目的是不仅让学生记住一些名篇佳作,更重要的是寻根,寻民族精神的根,寻现代文明之根,寻学校育人思想之根„„在熟读国学经典过程中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加厚学生的人文底蕴。我们学校把学习国学经典活动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积极地开展。我们转变观念,让国学经典活动回归教育本质,以育人和提高师生修养、提升改造社会能力为宗旨。我们把国学经典作为学科建设、文化培育的重要途径和抓手,作为提高学生道德情操、文明习惯的重要工程,做了一些具体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统一思想
我们成立了国学活动工作的领导小组,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任组长,教导主任、语文教研组组长、年级备课组长为组员。制定《崇礼二中国学经典活动实施方案》。在方案中,既有学校的总目标,又有各年级的分目标。对于各年级国学经典的内容,我们根据我校的实际,作了相应的规定。制定相应的措施:保证每一个语文教师积极参与国学经典活动,引领学生开展国学经典活动;保证每一个班有专用的国学经典学习时间;保证每一个学生有学习读本;保证每周开展一次国学经典展示活动课。学校对各班级开展国学经典学习活动给予督促、评估,并列入学期考核。
二、课程渗透
为了让经典真正植入学生们的生命,成为影响学生一生的文化血脉,我校把经典文化作为学校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通过德育课程和语文课程进行文化浸润。在德育课程中,主要通过朝会、德育课对学生进行养成(礼仪)教育、环境教育和心理教育,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环境,通过德育课程、班级个性化评价、主题班队会等途径,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健康、和谐的成长氛围,实现学生、教师、学校的和谐发展。抓好两个阵地。这两个阵地是指校内和校外。校内导学,校外助学,以学校学 校外,是指家庭和社区。让学习经典走进家庭,走进社区。校内外结合,学校、家庭联动。
本期,我们将国学经典学习引进课堂,引入学生学习生活。七至八年级开设专门的国学经典学习课。本期,我们为全校全七年级到八年级的学生编写了校本课本《国学经典》,保障学生有本可学,有书可念。我们还利用选修课,开设专门的国学学习课程,依据学生自愿的原则参加,现有国学学习班五个,四百多人参加。
三、融入教学
学习国学不是孤立存在,而是与语文教学同步,与学生生活联系。语文学科主要通过课前三分钟的经典诵读、课堂教学的适时链接、课外阅读的有效拓展,营建同学们与经典对话的环境,随时随处感受经典的魅力。同时,还把经典学习与语文教学评价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评价来激励同学们积累祖国文化的精髓,提升同学们的文化素养。
我们还规定语文教师将《中学生必背古诗六十首》纳入教学。语文教师在备课时,从单元主题入手,寻找相关的国学经典内容,进行有主题,有目的,有序列的学习。而在经典学习的实施策略上,我们依据中学生的身心特点,作了如下要求:着眼“熏陶”,注重“感悟”即以激发兴趣、内化行为、陶冶情操为目标。虽提倡探究但不求甚解,只求朗朗上口,熟读成诵、耳熟能详。要承认个体差异,不求好心切,不求程度整齐划一。教师在操作中只有鼓励,没有责备。宁静勿燥、宁简勿繁。引导学生学习要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以点带面。
坚持三条原则。既重形式又重过程。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全程参与,在学习古诗文的过程中提高素质,发展能力。既速度又求效果。开展古诗文学习,要求学生每周背诵一首古诗,做到厚积薄发。既求数量又求质量。正确处理背诵与理解的关系,根据不同年级每学期规定一定量的背诵篇目,但不把背诵古诗转变成学生新的负担。要让学生轻松地背,愉快地记,提高学习经典的质量。
学校自开展国学经典学习以来,师生风貌发生可很大的变化,语文学科建设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学习着,实践着,收获着,快乐着,我们有这样的体会:
一、有效地促进了学校教学工作的发展。学习国学经典活动的开展,不但拓宽了语文教学的时空,而且推动了学校德育工作校园美化等各项工作的开展,也促进了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的形成,有效地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国学经典学习活动实现了育人和学校“三风”建设的结合,使教师的思想观念得到转变,师生的“精、气、神”得到提升,使学生的行为习惯进一步规范,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进一步得到提高。
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国学经典,不仅语言精炼优美,而且意蕴深刻,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好材料。首先,国学学习对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的起到了积极健康的作用。其次,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对经典一遍遍地诵读,每一遍都是一个感知过程。在反复诵读中,诵读的水平在步步提高,诵读者的理解、体会也在层层加深。“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学生在朗读水平大面积提高的同时,形成了良好的语感,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也大大提高。然后,是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不但提高文学修养,而且开阔了视野,知识面不断扩大。最后,促进了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俗语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厚积薄发”。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厚积薄发”,“下笔如有神”。诵读可以使学生积累大量的妙词佳句,他们的语言“材料库”在诵读中不断地丰富,而且在诵读中也学习到一些表达方法。从学生的一篇篇习作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天天在进步。
教然后之不足,我们在学习与实践中,面临一些问题:
一、教材自由度过大,不好把握。内容偏少,相应的教学参考资料还没有到位。教师在使用上,感觉自由度大,目标不好掌握。
二、教师的国学功底不够深厚,亟需提高。经典是文化的精粹,是人类文明的积淀,历经岁月河流的淘洗依旧光彩夺目,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而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都有必要的教学任务,有限的时间制约了教师的阅读量,影响了教师的阅读水平。怎样通过培训,通过观摩学习,提升教师的水平,是推进国学经典学习活动质量的关键。
三、关注国学经典学习的方法。既然国学经典已经作为课程,作为学生学习的必要内容,那么相应的教学研究、教学探讨就应该伴随国学经典学习活动的 开展,加强国学经典学习的指导,方法的提炼,经验的交流,以便更好、更有效的开展活动。
一年的时间匆匆而过,我们在岁月回望中积淀着、丰富着、成长着。学习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这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肩负的历史重任,也是我中学语文教育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路行来,其中的甘苦,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然而,我们甘愿为之匍匐,不为别的,只为晨光熹微时那傲人的绿意,微风轻抚时那缕缕的馨香。
崇礼乡第二初级中学
2015年5月
oguma品牌进军校园活动效果评估报告书
一.引言
1.2011年10月8日,由oguma公司策划的“oguma品牌进军校园活动”在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成功举办,本活动取得了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和宣传效果
2.达到了活动的预期目标:ogma品牌成功走进校园,拉近了与师生的距�
二、效果评估
1.从组织策划方面看:定位准确、专业,活动安排周密,有层次。
水水的健康的肌肤是众多爱美女士心目中完美的肌肤目标,而秋,正是肌肤最需要补充养分的季节。所以我们选择在在这个时候在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宣传活动,初步建立与师生的关系,关注师生肌肤保养问题。准确把握时机,使整个活动的策划安排专业、周密,而且有层次。
首先从树立oguma的公益形象着手,专为师生开展讲课活动,让师生了解肌肤保养的重要性。
其次在校园内设摊点,免费使用化妆品;买护肤品,送赠品。制造气氛,让全校师生踊跃。活动期间整天开展活动,参与人数众多。
其三,活动准备充分。在活动开展前期就将需要的产品等准备齐全。活动期间,工作人员每天准时7点到达活动场地,布置现场,做好了充分准备。
第四,整个活动以调查问卷为凭证,使活动井然有序,一切尽在掌握中。第五,邀请专业人员讲解,使整个活动更具有权威性、专业性
2、从实施方面看:整个活动安全有秩序。
活动过程中没有出现任何意外,我们事前准备的药物及相关的抢救人员没有派上用场。整个活动从收发问卷调查,发放彩色宣传单,设摊点,免费试用,赠送赠品,开设美容课,直到活动结束,秩序井然。同学们热情的参与,专业人员的现场指导,教授。相互的互动。场面很热闹。专业美容师开设课堂,在课堂上的精彩演讲。台下师生的热烈掌声不断。
3、从宣传方面看: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1)学生们一致夸oguma公司想的周到,感谢oguma公司为学生们提供这么一次好的机会----有机会了解化妆类的知识,及如何正确化妆等等知识。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们更了解了相关美容知识。进一步的了解了oguma公司。
(2)活动地点---在校师生认为这次活动是他们这里有史以来搞得最成功的一次,希望我们经常来开展类似的活动,让师生更多的了解一些课外知识,学以致用。
(3)社会效应---通过这次活动。让师生更好地护肤。在活动中了解了很多自己的不足。学以致用,通过活动的回馈,可知我们还需要更好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品。更好的为广大消费者服务。通过这次活动。更好地提高了我们公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高了公司的形象。递交了一张名片,也为以后的销售之路打开了大门。
网络营销效果评估
网络营销效果评估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企业的网络部门和销售部门共同参与。网络营销效果评估可以使企业充分把握企业网络营销推广费用的流向,并能在众多推广平台中选择出最好的,最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网络营销推广平台。
网络营销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多数中小企业都已经有了自己的网站,并且做了好多推广,利用网络营销来做生意,已经成了好多中小企业老板最喜欢的模式。因为网络营销的成本小,见效快。可是近年来,网络公司针对中小企业不断推出新产品,新的网络营销产品不断推出,那么中小企业主面对这么多网络营销产品,选择那一样才适合自身企业的发展呢。
网络营销效果评估就像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考核一样,因为企业主在人力投资上总得想办法看到收效,网络营销评估也是如此。
网络营销效果评估的功能:
1、有效的评测出那个推广平台更适合企业的发展;
2、通过网络营销效果评估做评测出哪个营销活动更有效;
3、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月度,季度,投资收益率;
4、通过网络营销效果评估评测出哪些产品销量好,哪些产品销量不好。
好多企业在做网络营销初期是先做了网站,然后网络公司的业务员告诉企业主或销售部门的人员“做了网站不做推广就等于买了手机不告诉你的朋友一样”。
就开始做推广,等推广一定程度,其中部分企业通过网络营销赚到钱了。接着又有业务员给他介绍新产品了,赚了钱的老板不惜重金,所有网络推广平台都试试。这样的话,推广做的多了,效益自然要提高,可是企业并不清楚那个推广平台给他的企业带来的收益多,而网络营销效果评估对于制定营销战略就显得至关重要。
网络营销效果评估就是利用各种网络统计分析系统结合网下的统计方式来分析网络营销效果,并结合销售情况做出准确的评估,所以任何企业对网络营销效果做评估时均可从统计分析数据和销售业绩着手。
资料来源:http://版权所有
发布人:zlyuhuan520
5.总结评估:对整个展会各项活动在分析数据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形成总体评价报告。
2、会展:特定空间的集体性的物质或精神的交流或交易活动。从字面上看,会展可拆分为会议和展览,再进一步拆分,会即聚会,议即商议,展即展示,览即观看,集聚、展示和交流是会展的共同特征。
3、会展的内容:节、会、展、演、赛。
4、欧洲是世界会展业的发源地,会展业实力最强。
5、在珠海举办的中国国国际航空展,是亚洲第二大航展;广交会是我国第一大展,也是我国历史最长、在贸易上最具影响的一个展览会,还是我国唯一一个展出届数超过100的大型贸易展览会;上海的工博会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工业展览会。
6、我国会展业发展的地区差异:以北京为中心的环渤海地区,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和以香港、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地区。
7、会展业的发展趋势:市场化、品牌化、国际化、网络化。
8、国际性的会展业管理机构:国际展览业协会(ufi)、国际展览局(bie)、国际会议协会(icca)、国际展览与项目协会(iaee)、其他国际会展业管理机构,主要包括:亚洲太平洋地区展览会及会议联合会(apecc)、欧洲展览馆管理协会(emeca)、贸易展览参展商协会(tsea)、国际展览运输商协会(iela)。
9、国内会展组织管理机构:国家会展管理机构、会展行业协会。
10、国内外部分知名会展企业:励展博览集团、科隆国际展览有限公司、慕尼黑展览公司、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集团公司、中国对外贸易中心、上海现代国际展览有限公司。
11、会展调查的方法:间接资料调查法【内部资料的收集(业务资料、统计资料、财务资料、企业积累的其他资料)、外部资料的收集、互联网资料的收集(一般网页查询、数据库查询)、简介资料的调查方法】、询问调查法(电话调查法、邮寄访问法)、观察调查法、实验调查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
16、p80页实训项目一:调查问卷设计。
12、p83页,先导案例。
13、会展策划的核心内容:对会展活动的时间、人员、场馆、宣传、费用等方面做出合适的安排。人员安排包括:与会人员安排和展会工作人员安排。
14、会议接待方案:安排与会者的迎送和吃、住、行、游、乐等接待活动及具体事务的文案。其基本内容为:接待对象和接待缘由、接待规格、接待内容、接待日程、接待责任、接待经费。
15、根据展位的装修和硬件设施的配置程度,展位分为标准展位、特装展位和光地。标准展位通常是指:3m﹡3m的展位,包括铝合金支架和三面围板、满铺地毯、两只射灯、两把折椅、一张问询桌、一个纸篓、一个200v/500w电源插座,楣板上书中英文公司名称。
16、根据展位与人流集中区域的远近,展位可分为:角落展位、大厅入口处展位、餐厅区域展位、“书店”位置等。角落展位在展厅过道的两端,人们可以从2个方向看到展台。
17、展位分配方法:先到先分法、打分法、抽签法、预订法、竞标法。
18、根据展位的开口数,展位可分为:单面开口展位、两面开口展位、三面开口展位、四面全开口展位。双面开口展位又叫做转角展位,这样的展位一般位于每行展位的顶端,两个相邻的方向都面对通道;三面开口展位也叫做半岛形展位;四面全开口展位也叫岛形展位,是指四面没有围板的展位。三面开口展位和四面全开口展位一般处在展厅的中心位置。
19、根据展位的形状,还可以将展位分为三角形展位、条状展位和块状展位。20会展开幕式工作流程的基本内容:开幕式的名称、时间、地点;主办单位、参会人员;主持人、致辞人和剪彩人的身份和姓名,开幕式的形式,邀请方式,现场布置和物品准备,接待,开幕式程序,接待任务分工,经费安排。
21、论坛策划与组织的程序:进行市场调查、明确论坛主题(与展会主题相呼应)、策划具体议题、构建论坛框架、邀请演讲嘉宾、积极寻求赞助、开展宣传招徕、现场协调管理、完成会后工作。
22、p129页,实训项目一:展会策划。
23、会展营销的特点:营销主体的综合性、营销内容的整体性、营销手段的多样性、营销对象的参与性。
24、参展商:参加交易会、订货会等会展活动、提供商品并设备展位、邀请洽谈的商家。邀请参展商的三个工作重点:①提交科学可行的专业观众招揽计划;②承诺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务,尤其是为参展商和观众创造理想的洽谈平台;③强调本次展会的创新之处和良好的举办环境,以增强展会的综合吸引力。
25、会展服务的核心:对参展商的服务,现场观众的登录、引导、管理,展台、展位、展品的搭建、管理、运输和协调等。
26、展会现场服务的一般流程:报到/接待→布
展/预展→开幕仪式→展中服务→展后服务→闭幕/撤展→展贸/交流→追踪服务。
27、会展服务的分类:从会展的不同阶段来看,分为前期、中期、后期的服务;从会展服务的对象上来看,有对参展商的服务、对专业观众的服务和对其他会展参加者的服务;从会展服务提供的方式上来看,展会服务包括承诺服务、标准化服务、个性化服务和专业服务。
28、展会应急预案的分级:由高到低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重(ⅲ级)、一般(ⅳ级)4个预警级别,并依次采用红色、橙色、黄色、蓝色加以表示。红色等级(ⅰ级):预计将要发生特别重大(ⅰ级)以上影响社会治安、公共安全的突发事件,事件随时会发生,事态正在逐步扩大。橙色等级(ⅱ级):预计将要发生重大(ⅱ级)以上影响社会治安、公共安全的突发事件,事件即将发生,事态正在逐步扩大。黄色等级(ⅲ级):预计将要发生较重(ⅲ级)以上影响社会治安、公共安全的突发事件,且事件已经来临,事态有扩大的趋势。蓝色等级(ⅳ级):预计将要发生一般(ⅳ级)以上影响社会治安、公共安全的突发事件,且事件已经发生,事态有可能会扩大。29:布展管理包括:展会布展期间的监管、展会布展期间的安全管理、展厅安全管理、配套设施和相关服务。30、参展商展台服务内容:展会期间的展台接待、展品推销、贸易洽谈、情况记录、市场调研等,展会后的展品处理和撤展。
31、主办方的展台服务内容:1.做好大会的参观人数的统计、分类2.发放大会的展览会刊3.协调展会期间会议组织安排工作,做好研讨会与展览会有机结合4.做好最后的中间人形象,积极为企业牵线搭� 5.统计大会的成交额做好记录。6.积极听取参展代表对展会的意见和建议7.根据参会信息,再次邀请参展企业参加第二年的展会32.竞赛活动策划 1.竞争名称。时间。地点。主办。承办方。参赛队伍;2.竞赛意义,指导思想(目的)3.采用规则办法。程序 4.组委会成员。评委名单 5.队员资格审定办法 6.名次及奖励办法 7.筹备及后勤保障(住宿饮食交通等)8.报名时间形式要求 9.经费预算
经部——儒学经典
经部分为“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群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石经类”、“汇编类”,主要是儒家经典和注释研究儒家经典的名著。重要书目如:《周易》、《尚书》、《周礼》、《礼记》、《仪礼》、《诗经》、《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古籍
史部——各种体裁历史著作
史部分为“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别史类”、“杂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抄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汇编类”,重要书目如:《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战国策》、《宋元明史纪事本末》等等。子部——诸子百家及释道宗教著作
子部分为“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艺术类”、“谱录类”、“杂家类”、“类书类”、“丛书类”、“汇编类”、“小说家类”、“释家类”、“道家类”、“耶教类”、“回教类”、“西学格致类”,重要书目如:《老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管子》、《尹文子》、《慎子》、《公孙龙子》、《淮南子》、《抱朴子》、《列子》、《孙子》、《山海经》、《艺文类聚》、《金刚经》、《四十二章经》等等。集部——诸子百家及艺术、谱录
集部分为“楚辞类”、“别集类”、“总集类”、“词曲类”、“闺阁类”,重要书目如:《楚辞》、《全唐诗》,《全宋词》,《乐府诗集》、《文选》、《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韩昌黎集》、《柳河东集》、《白香山集》等等。
定义
国学,现在一般提到的国学,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因此,广义上,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和学术,包括中国古代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易学、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都是国学所涉及的范畴。
附录:经部
十三经
周易 尚书 诗经 周礼 礼记 左传 公羊传 谷梁传 论语 孝经 尔雅 孟子 仪礼
其他
四书章句集注 春秋繁露 新本郑氏周易
大戴礼记 韩诗外传 易纬是类谋 易纬坤灵图 易纬乾元序制记 陆氏易解 中庸
东坡易传 周易正义 轻松学诗经
尚书正义 易传
韩诗外传 毛诗正义 泰泉乡礼
深衣考误 深衣考
仪礼注疏 礼记正义 周礼注疏 春秋左传正义 大学
春秋谷梁传注疏 孝经注疏 春秋公羊传注疏 周易参同契 大学集注
孟子集注 中庸集注 论语集注 孟子字义疏证 大学问
论语注疏 孟子注疏 尔雅注疏
史部
二十五史
史记 宋书 梁书 魏书 陈书
南史 北史 南齐书 北齐书 周书
汉书 后汉书 三国志 晋书 隋书
旧唐书 新唐书 旧五代史 新五代史 宋史
辽史 金史 元史 明史 清史稿
其他
资治通鉴 续资治通鉴 唐才子传 贞观政要 逸周书
古列女传 徐霞客游记 大唐西域记 荆楚岁时记 战国策
前汉纪 后汉纪 华阳国志 东观汉记 通典
唐会要 唐律疏议 吴越春秋 洛阳伽蓝记 越绝书
前汉纪 江表志 江南野史 五国故事 邺中记
三楚新录 江南馀载 吴越备史 九州春秋 越史略
东观奏记 北狩见闻录 竹书纪年 五代史阙文 官箴
平宋录 大金吊伐录 松漠纪闻 翰林志 高士传
李相国论事集 赤松山志 真腊风土记 荆楚岁时记 北戸录
岳阳风土记 溪蛮丛笑 吴中水利书 岁华纪丽谱 吴地记
平江记事 南岳小录 岭表录异 东京梦华录 风土记
益部方物略记 游城南记 淳熙三山志 桂林风土记 朝鲜赋
南宋都城纪胜 桂海虞衡志 洛阳名园记 南方草木状 佛国记
捕蝗考 宋朝事实 大清律例 三国杂事 史通
子部
兵书类
武经七书
《孙子兵法》 《吴子兵法》
《六韬》 《司马法》
《三略》 《尉缭子》
《唐李问对》
其他兵书
《孙膑兵法》 《百战奇略》 《握奇经》 《练兵实纪》 《将苑》 《何博士备论》《三十六计》 《守城录》 《孙子略解》 《乾坤大略》 《墨子城守各篇简注》 《兵制》 《阴符经》 《太白阴经》 《历代兵制》 《素书》 《备论》
其他子部
墨子 列子 庄子 荀子
申鉴 说苑 新语 论衡
茶经 棋经 中论 邓子
盖庐 人物志 潜夫论 初学记
洛阳牡丹记 王守仁全集 四十二章经 论衡校释
梦溪笔谈 太平广记 孔子家语 韩非子
鬼谷子 归田录 唐新语 公孙龙子
搜神记 搜神后记 周易参同契 山海经
校注
艺文类聚 穆天子传 唐摭言 颜氏家训
古画品录 盐铁论 宋高僧传 广弘明集
老子道德经 钝吟杂录 弘明集 宣室志
世说新语 金匮要略注 九章算术 吕氏春秋
黄帝内经灵枢经 黄帝内经素问 备急千金要方 伤寒论注
难经本义 神农本草经 孔丛子 抱朴子内篇
法言义疏 风俗通义 鹖冠子 齐民要术
潜夫论 范子计然 西京杂记 晏子春秋
周髀算经 朱子语类 山房随笔 林泉高致集
吴子兵法辑佚 银雀山尉缭子 司马法逸文 群书治要三略
孙子略解 水战兵法辑佚 群书治要六韬 敦煌写卷六韬
怀王墓竹简六韬 六韬逸文 汉墓竹简六韬 老子集注
范蠡兵法辑佚 太公兵法 太公金匮 太公阴谋
端溪砚谱 歙州砚谱 扬州芍药谱 橘录
糖霜谱 刘氏菊谱 洗冤录集 荔枝谱
高僧传 阴符经 随隐漫录 画继
续高僧传 方言校笺
集部
楚辞
楚辞 楚辞补注
总集类 全上古三代文 全秦文 全汉文 全后汉文 全三国文
全后周文 全北齐文 全陈文 全梁文 全齐文
全隋文 全唐文 先唐文 唐文拾遗 唐文续拾
全宋文 全晋文 全后魏文 全唐诗 全宋词
千家诗 文心雕龙 文选 乐府诗集 全元曲
全宋诗 历代诗词赋
其它集类
优古堂诗话 诚斋诗话 庚溪诗话 草堂诗话 藏海诗话
六一诗话 后山诗话 彦周诗话 二老堂诗话 怀麓堂诗话
沧浪诗话 诗品 诗人玉屑 中山诗话 观林诗话
李太白全集 王右丞集笺注 欧阳修集
国 语
其他
四库全书目录(介绍、史话、乾隆《文渊阁记》)
总 目
经 部
史 部
子 部
集 部
考 证 辑注类
三字经 庄子集解 商君书 汉官六种 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
千字文 孟子全译 史记三家注 九家旧晋书辑本 敦煌变文集新书
百家姓 老子校释 世说新语笺疏 太平经合校 管子轻重篇新诠
幼学琼林 列子集释 新语校注 龙文鞭影 八家后汉书辑注
论衡校释 孙子兵法论正 明夷待访录 裴注三国志 文心雕龙注
古文观止 曾国藩文集 菜根谭 传习录 文心雕龙考异
增广贤文 曾国藩家书 金人铭 众家编年体晋史 文心雕龙义证
【国学经典·一日一句】
浩瀚五千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其经典著作凝缩着中华文化之精髓,其思想智慧成为了传之千古的结晶。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灿烂遗产,也是中国人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学国学,魅在领悟,工在体味,效在吸纳。读国学经典,能助今人修身怡心,达到“腹有诗书气自华”之境界;品国学经典,能让今人以圣人为师,汲取历经岁月沉淀的人生哲理。
为此,我校隆重推出“国学365·一日一句”栏目,旨在和全体同学学国学、悟国学、用国学,愿大家在这片园地能感悟国学的魅力,读有所悟、学有所得,收获人生的财富。
1、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4、子曰: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5、子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6、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7、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9、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10、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11、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1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13、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14、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5、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16、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17、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8、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19、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20、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21、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2、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23、子曰:道不同,
24、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25、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26、子曰: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7、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28、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29、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30、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31、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32、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
33、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34、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35、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36、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37、子曰:吾於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38、子曰:吾於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39、子曰: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40、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41、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42、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43、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
44、子曰: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
45、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46、老子曰: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47、老子曰: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48、老子曰: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
49、老子曰: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50、老子曰: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51、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
52、老子曰: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53、大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居其实不居其华。
54、老子曰: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55、老子曰:以其不争,故天下莫与之争。
56、老子曰: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57、老子曰: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58、老子曰: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59、老子曰:故知足之足,恒足矣。60、老子曰: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也。
61.老子曰: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矣。
62.老子曰:同于德者,道亦德之。
63.老子曰:曲则全,枉则正;洼则盈,弊则新。
64.老子曰: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65.庄子曰: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66.庄子曰: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67.庄子曰:大知闲闲,小知閒閒。
68.庄子曰:物无非彼,物无非是。
69.庄子曰:忘年忘义,振于无竟,故寓诸无竟。
70.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71.庄子曰: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
72.审乎无假而不与物迁,命物之化而守其宗也。
73.德者,成和之修也。德不形者,物不能离也。
74.庄子曰:故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
75.庄子曰: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
76.庄子曰: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
77.仲尼曰:同则无好也,化则无常也。
78.庄子曰:圣人将游于物之所不得遁而皆存。
79.颜回曰: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
80.庄子曰:于事无与亲,雕琢复朴。
81.庄子曰: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
82.庄子曰:今世之仁人,蒿目而忧世之患。
83.庄子曰: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
84.庄子曰:所谓明者,非谓其见彼,自见而已。
85.庄子曰:至德之世,其行填填,其视颠颠。
86.庄子曰:人大喜邪?毗于阳;大怒邪?
87.庄子曰: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愧穷
88.庄子曰:必服恭检,拔出公忠之属而无阿私。
89.庄子曰:知其愚者,非大愚也。
90.庄子曰:“大惑者,终身不解。”
91.庄子曰:三人行而一人惑,所适者犹可致也。
92.庄子曰:“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93.庄子曰:以敬孝易,以爱孝难;以爱孝易,以忘亲难。94.庄子曰:至贵,国爵并焉;至富,国财并焉。
95.庄子曰:
97.《庄子》: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98.《庄子》:生者,假借也;假之而生生者,尘垢也
99.《庄子》: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100.《庄子》:弃事则形不劳,遗生则精不亏。
101.《庄子》:无入而藏,无出而阳,柴立其中央。102.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
103.且夫博之不必知,辩之不必慧,圣人以断之矣。104.发乎天光者,人见其人,物见其物。
105.行乎无名者,唯庸有光。106.至礼有不人,至义不物,至知不谋。
107.动以不得已之谓德,动无非我之谓治。108.道者,德之钦也;生者,德之光也。
109.《庄子》:性之动,谓之为;为之伪,谓之失。110.《庄子》:欲静则平气,欲神则顺心。
111.势物之徒乐变,遭时有所用,不能无为也。112.《庄子》:知士无思虑之变则不乐。
113.《庄子》:尽有天,循有照,冥有枢,始有彼。114.以不惑解惑,复于不惑,是尚大不惑。
115.人之于知也少,恃其所不知而後知天之所谓也。116.颉滑有实,古今不代,而不可以亏。
117.旧国旧都,望之畅然。118.谋稽乎誸,知出乎争,柴生乎守,官事果乎众宜。
119.《庄子》:人而无以先人,无人道也。120.唯无以天下为者,可以托天下也。
活动评估
做一场活动的评估,需涉及到活动的很多方方面面,有关活动评估,先说明一下:
1.评估是要有目的性:通过对整个活动开展的评估,找出活动开展过程中的不足。为今后类似活动的更好开展,积累经验,以求完善。
2.有关评估的内容:评估些什么,为哪些方面做评估,四个关键项目,少一不可; ①、活动的准备工作评估 ②、活动执行过程评估 ③、活动费用评估 ④、活动效果评估 做一份活动效果评估,首先要把活动做一个简单且明确的概述: 活动概述:
先写明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品牌知名度,还是为了打击竞争对手,又或是为了提高销售额等等。再有就是活动由哪里申请,于何时在哪个地点举办,举办了一场什么样主题活动。这些简明扼要的活动说明都是必不可少的
说明了活动情况过后,就要对活动准备工作做评估了
一、活动准备工作评估:
在做评估前,首说明确准备工作是什么? 准备工作包括:
1.活动参与人员:活动负责人、活动执行人、活动监控(由谁监管)
2.活动准备事项:活动地点、活动的现场布置、活动宣传、活动必备器材设备(例如螨虫检测仪)、活动奖品等等,这一切都需要事先与活动负责人提前做好联系,以准备妥当。3.广告宣传,信息发布:说明宣传方式、信息发布人群。
简单说明了准备工作后,开始对准备工作进行评估:
评估整个活动的前期准备安排工作:例如整个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均依据方案于活动开展时间前准时安排到位,说明人员、物资、广告宣传到位等;各岗位人员到位等。对整个前期安排进行评估与估测。
有关活动过程的评估是最重要的:
二、活动执行过程评估:
首先要说明活动的执行过程是什么,然后再进行评估。
活动执行情况包括:
1、人员安排:在活动地点安排的导购服务人员情况。
2、物品配送:活动物料原计划如何安排,特殊情况需另行说明,在实际执行中又是如何安排等等。
3、活动流程:活动中的工作要依据流程执行,如几人负责接待,几人负责硬件设置的准备,几人负责记录登记活动情况等。
4、活动数据核准:详细到活动结束后由谁负责核对、审核,包括通知情况,客数,销售等
说明活动的执行过程,再对活动执行情况进行评估:
评估活动中出现的任何情况,包括很多细节方面。是否给活动产生了影响,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顾客的意见如何,有没造成负面影响。评估参加活动的服务人员的服务情况,服务的好坏是否给顾客带来了不良的影响或者是特别的优质服务情况有没有给顾客留下深刻的印象。评估正负面影响为后续效果带来的可能性。总结出整个活动执行过程。
三、活动费用评估:
先算出各项费用预算:如硬件设施的准备、活动主持的邀请、广告宣传费用、促销人员工资、帐篷、宣传单、赠品等。以及最后费用预算的合计。
说明费用预算后再结合实际费用支出进行评估。
评估费用的节支问题:本着节约的原则,评估出有哪些方面节约了活动费用。必要时可以附上节支表:包括费用项目、预算费用、实际费用、节约费用等
有关活动效果的评估,会直接关系到以后的活动是否能更好的开展,所以最后的活动效果也是每一个人最关心的问题
四、活动效果评估
从取得的成绩方面来讲:
1、影响人数:包括通知人数、参加人数、实到人数。
2、影响面:如果有比较有规模的大型活动,那么它对同城同类商城所带来的影响如何,如果
是小型活动,那么它对顾客群体的影响如何,对商场内其他品牌影响又如何。是否达到了活动预期的要求范围。
3、品牌提升:通过活动的开展,对于已经拥有一定市场基础的品牌是否在顾客认知度上又进一步的得到提升。
4、促进销售:活动的开展,是否扩大了影响面,提高了知名度,这些无疑决定了对销售能否起到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增强了顾客对商城的信心与认可度。
五、五、把活动的不足在最后一个系统的评估:
活动不足:
1.比如活动方案是否完善:哪里做的好,哪里做的不好。宣传力度是否达到;
2、对于活动的信息传达有无不妥,哪里欠缺,比如有没有顾客不知道有这活动等等。
3、执行力强弱:如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
《国学经典》进课堂教案三年级
《弟子规》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教学内容】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诵读“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理解基本意思。
2.通过诵读,陶冶学生情操,培养自觉搜索、不耻下问的行为习惯,指导言行。3.感受中华文化的根源魅力,欣赏中华文化的语言美。【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主动理解“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中相应语句的意思,理解经典中一些生僻字的读音与字义。
2.进行个人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陶冶学生情操,进行中华传统美德的养成教育。【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引领展示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谨而信”的前两句“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谁能说说这两句的意思?
(2)听说,有的同学已经把这两句话编成了歌、小品……多种多样的形式,谁来展示一下?(学生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示诵读经典的快乐,给经典注入时尚的元素)[建议]
拉近经典与学生的距离,激起孩子们探索的欲望,提高他们的兴趣,使学生在愉悦中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可以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所得,比如:快板背、配乐吟唱、小品表演等,避免了枯燥乏味的“念经”式背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之获得成功的快乐。2.答疑解惑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一章,让我们把这一章的内容完整地读一读。(齐读“谨而信”部分)
(2)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的是“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看看有什么疑问?(借助书本,引导学生互相解疑)
[建议]
这个环节对于经典的学习定位于“答疑解惑”。问题由学生中来,课堂上更多的是“生成”。学生将学习时的疑惑提出,由师生共同解决。教师不同于教材体系的语文课教学,不做“传道授业”式的讲解,不对经典原文做照搬理解。
画面:
生1:这一段的大部分意思我都懂,就是那个“晨必盥”的“盥”我不理解。
师:你真是个善问的孩子,不过我要纠正你一下,“盥”这个字的读音是(guàn)。
生1:噢,我知道了,谢谢老师。
师:真有礼貌!请你带着大家一起读读这个字。
生1:带着大家齐读。
生2:老师,“袜与履”中“袜”是指袜子,“履”是什么意思呢?
师:这个词平常我们做动词用,其实它的本义是名词。你看看袜子和什么呢?哪个同学可以做他的小老师?
生3:我知道了!“履”的本义就是鞋子!
师:真聪明!学贵有疑!但还要善读书。还有什么不懂的,再读读书!我们这本《弟子规》后还有“经典解说”,请你试着向它求解!……(学生读书自学)[建议]
在这个画面中,学生质疑提问,教师起引导、点拨作用。新课改要求培养学生质疑探新的精神。
(3)这章所写的其实就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些行为习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是这些细节往往影响到你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大家了解吗?
(交流王安石的成就)
(4)我们手中的这本《弟子规》里有一个关于他的小故事。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默读故事)[建议]
故事生动形象,富有趣味和感染力,还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学生在读故事中能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本小节后配备王安石不讲卫生的小故事,和生硬的说教相比,这样浅显的小故事更易于让学生接受。
3.链接
“经典故事”《不讲卫生的王安石》(见《弟子规》第51页)4.“经典拓展”(见《弟子规》第51页)(1)谁来谈谈自己的感受?(相机交流)
(2)这个故事后还有几个小问题,你是怎么看这些问题的呢?(完成习题,交流)(3)如果我们能按这一章所说的去做,就能培养出良好的言行举止,将来自然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让我们齐背这两句!
5.自由创编(1)《弟子规》是清代的儿童蒙学教材,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们是新时期的弟子,在理解这几句的基础上,让我们来改一改、编一编!创作出具有时代特点的新《弟子规》。(配乐、独立创编)
(2)编好了吗?在四人小组内好好交流交流,把你的大作读给伙伴们听,大家都要洗耳恭听!(四人小组交流)
(3)你觉得谁创作得最好,推荐他代表你们小组展示给全班同学听。我们来评评看谁编得最好,谁是我们班的“大学士”。(小组交流后推荐一名代表,全班展示)
(4)还有许多同学也想展示自己的作品,现在你就可以去找你的小伙伴互相交流交流。(全班交流)
[评析]
如果说前面两个环节是诵读、理解,那么这个环节就是在理解基础上的运用。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联系实际,联系个人经验,创编具有时代特点的《弟子规》,赋予经典以鲜活的生命,以真正继承中华经典中的精华,弘扬民族精神。
6.总结延伸
(1)到这里,这一章就全部读完了。你能完整地背一背吗?(自由背)(2)我们来比一比、赛一赛。(分男女生比赛)[评析]
这节课只是一个“驿站”或“加油站”。在课堂上更多的是让学生激发兴趣,受到熏陶,获得方法,所以课堂是以“还准备读什么经典书籍”而结束的。给学生打开的是读经典的大门,读经典的广阔天空。让学生一直走下去,读下去……
《论语》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教学内容】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诵读“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理解基本意思。2.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及时复习、勤于思考的习惯。3.感受中华文化的根源魅力,欣赏中华文化的语言美。【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主动理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中相应语句的意思,理解经典句中多音字的读音和字义。
2.进行及时复习、勤于思考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进行中华传统美德的养成教育。【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交流展示
(1)出示《论语·学而篇第一》一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你们还记得这段古文吗?这是我国哪位历史名人说的?
(2)这段时间我们一起共同学习了《论语·学而篇第一》部分,谁来为我们展示一下你的学习成果?(读背交流,可以按顺序读背,也可以把内容有联系地放在一起读背;可以单人读背;也可以邀请同学合作读背。)
(3)学了《论语·学而篇第一》后,孔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建议]
反复单一的读背会让学生对经典著作产生厌倦。所以要根据学生的兴趣,从他们的需要出发,给他们创建平台展示自己。同时,这个环节的目的既是复习巩固旧知,也是对不同的学习方式进行指导。[建议]
学习不仅是停留在知识本身,对于知识背后,尤其是这样的经典著作背后所蕴含的人文价值,教师也可以适当引领。
(4)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论语·学而篇第一》。(齐读《论语·学而篇第一》)2.答疑解惑(1)《论语》中还有许多思想至今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辉,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论语·为政篇第二》中的两则。
(2)请看这一章的其中一句:“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出示相应内容和自学建议)
①
默读文句,看注释或查字典理解字词,有不懂的地方记下来。
②
和同学们交流,互相帮助解决问题。
③
连起来自己说说句子的意思。(借助书本,引导学生互相解疑)[建议]
无论是何种教学,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体,即使是教学经典著作也不例外。学生自己产生的疑问,自己才有探究、解决的兴趣。但《论语》这部经典是以文言文的形式呈现的,所以对于小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要想自己解决问题,势必要借助外力。好的是,我们的这套丛书,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工具性,每一则都标有拼音,每一则后都有“经典注释”和“经典解说”环节,一定程度上已经帮助学生扫清了认读和理解的障碍,所以也帮助教师在教学时消除了理解的顾虑,这样为放开教学、鼓励学生充分自学奠定了基础。
(3)交流汇报
① 通过自学,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提醒“为”的读音)
② 找出句中的一对反义词。用“故”组词。这句话后来演化成了一个成语“温故知新”。(相继出示“新——故”、“温故知新”)[建议]
除了理解《论语》中的每一则的意思外,文字训练也可以适当地贯穿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词语的训练和积累,达到知识的迁移。
③ 同桌合作,一人读原文,一人说意思。④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画面:
师:通过借助书本以及大家的互相学习,现在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齐答):没有了。
师:真的没有了吗?那么下面请大家做小老师了。这里有个问题你们思考过吗:“为什么温习学过的知识,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做老师了?”
生1:说明这个人聪明,有创造精神。
师:这种解释是有些道理,但好像理由还不够充分。
生2: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说明是获得了过去连老师也没有讲到的知识,如果把这新知识告诉别人不就是老师了?
师:嗯,有道理。虽然这则《论语》是我们刚刚学的,不过这个同学已经可 这就叫温故而知新。[建议]
在教学中,对于文言文的理解,我们不应该只局限于对文字本身的理解,“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样经典著作中所蕴含的人文理念才能为学生所吸收,经典著作的教育价值才能得以体现。
⑤了解了意思,再来读读原文。
(4)“温故而知新”的确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但凡知识渊博的人都有这样的习惯。毛泽东主席就有这样的习惯,书中“经典链接”里就记载了他的故事。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默读故事)[建议]
本书每篇后都有相应短小而富含哲理的小故事,和生硬的说教相比这些浅显的小故事更易于学生接受。[链接]
“经典链接”:《毛泽东读书》(见《论语》第26页)
“温故知新”:请结合自己平时的学习,用“温故而知新”写一句学习感受。① 读了这个小故事,你想说些什么?(交流感受)
②故事后的习题,就是用我们这则《论语》中出现的成语命名的。下面我们就是要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新的理解和运用了。(完成习题,交流)[建议]
既然教材本身的语言文字就有和本则《论语》教学相关的内容,当然要把握好这一契机,随时引导学生关注相关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强化学生的认知。
(5)如果我们能坚持这样去对待知识,养成这样的习惯,那么一定会受益匪浅的。让我们来背一背这则《论语》。(集体背诵)
3.总结延伸
(1)我们已经学了十几则《论语》了,这其中有些是教导我们如何学习的,有些是指导我们如何做事情的,还有些是教导我们如何做人的。你们能自己总结一下学过的这十几则《论语》分别是属于哪一类的吗?(总结归类)
(2)其中哪一则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或者说对你的帮助最大,为什么呢?(结合实际,交流总结)
(3)对于学习、对于生活,你有什么样的感悟呢?能试着像孔子这样用凝练的一句话概括出来吗?(自由创编)[建议]
理解的目的是为了应用。这一环节中,学生能联系实际,自我提炼,说明他们已不仅仅停留在学知识的层面,而是具备了运用知识的能力。学到的知识能被学生自由运用,这才是我们教学所追求的,这样经典才能被赋予新的价值和新的意义。【教学随感】
我们为什么要读国学经典?少儿读国学经典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个问题一直以来都在被人们所争论。综观近年来网络及主流媒体对少儿读经典一事的评论,持批评意见者居多。反对少儿读经典的代表性观点是,历史已经证明,四书五经救不了中国,让孩子们背诵经典完全是在开历史倒车,培养不出现代化人才,万一把我们的下一代培养成百无一用的书生,于私不能养家糊口,于公不能报效国家,只怕悔之晚矣。
从一个一线教师的角度而言,亲身经历让我深深感到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不是因为他们不聪明,相反,他们的智力、他们的眼界在不断地发展,应该说他们的起点更高。可是,他们却不爱学习,不懂得如何为人处事。而在我们那一部部国学经典中积淀了优秀的民族文化,中华民族的精髓都蕴含于此:其中有对学生心智的启迪,有对学生习惯的培养,有对学生审美的熏陶。所以,我觉得国学经典教学有必要从娃娃抓起,让他们在记忆力的黄金时期熟读经典著作,在潜移默化中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诫子书》
【教材分析】
《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澹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焦躁。学习本文重在引导学生理解内容,把握主旨,体会情感,从中获得精神的力量: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并由此积累背诵相关警言以自励。【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读准字音,掌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熟读成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讨论,探究式学习,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教学重点】
背诵课文,积累警句,理解主旨,勤学励志,修身养性。【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情感,赏析精彩妙点 【教法、学法设想】
本篇文章短小精悍,辞约意丰,字字珠玑,掷地有声,有谆谆告诫之语,更溢满殷殷期盼之情。在教学中要达成目标,掌握重点,突破难点,采用的首要方法就是以“读”贯穿课堂始终:通过反复地读让学生自然成诵;让学生合作交流探究释疑理解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联系现实实际谈体会,赏析品味拓展积警句;中间穿插历史背景小故事,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情趣。【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丞相名垂汗简青,书台犹在谁复登”“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千古良相诸葛亮不但是陆游、文天祥笔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
诸葛亮是在54岁的时候逝世的,在逝世前他曾经对他五岁的儿子说过一段话,这段话后来一直被诸葛家族奉为祖训,可见他对诸葛子孙有着多么深远的影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段话(板书:诫子书),相信大家也一定受益匪浅。
二、初读,读熟课文:
1、解题:《诫子书》,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
2、找生朗读课文,师点拨存在的问题。
3、师范读,提示长句停顿。示例: 非澹泊
无以明志,非宁静 无以致远……非学 无以广才,非志 无以成学。(指定学生诵读,余生纠正,后齐读)
4、学生自由朗读。
5、指定一名学生朗读,听者点评(从字音、停顿两方面)。
6、学生齐声朗读。
三、精读,疏通文意:
1、自主学习:
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自主译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圈画疑难问题。师巡回指导。
2、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解决个人疑难问题。探究不成的,小组代表上台板书。师参与讨论。
3、总结交流:
1)四人一组互相翻译课文,交流指正;
2)典型代表两名译文,师阐述自己观点,供参考。
四、读,赏析文章:
故事引子: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躬耕陇亩时“苟全姓名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但注意结交名士,研读古籍,留心时政,常以管仲、乐毅自励。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做军师之后就提出著名的《隆中对》,策动孙、刘联盟,大破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蜀汉建立,拜为丞相。为完成统一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他效忠先主,辅佐后主,外联东吴,内修政理,南征平叛,北抗强魏,先后五次北伐魏国,终因积劳成疾而逝世,享年54岁,临终遗嘱“掘棺材之地,穿平常服饰,不配器物”,留给子孙的财产只有桑800株,薄田15公顷。他以自身言行感染激励自己的子孙,“善政嘉事”,“美声溢誉”,其子诸葛瞻、诸葛尚均义无返顾,为国捐躯,一家三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深为后人传诵。由此引申:
1、集体探究:
(1)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学生举手发言)
(告诫儿子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2)文本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材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淡泊、立志、惜时)其原句分别用《逻辑学》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双重否定句式)来强调其重要性,找出这几个句子,再次加以品读,联系自身实际,谈谈感受体会。
a、淡泊: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b、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c、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请按照议论文的结构来给文章分层,并找出论点句,治学、修身、惜时句,再次品读。(按照板书提示分组讨论完成,后总结再板书)
板书:提出论点——正(静)反(躁)两方面论证(治学、修身)——劝戒惜时,有所为} a、论点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b、治学(静):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正)。c、修身:(躁):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反)。d、惜时:(见上,略)
(4)按照板书提示思路,引导学生背诵原文。自背。互背。齐背。
五、读,积累词句:
学生再次放声朗读课文,圈画自己喜欢的句子。
六、业设置:
1、背诵全文,积累警句。
2、请同学们查找历代歌咏人间真情的诗词,分门别类加以整理,一周后在班内开展一次“人间自有真情在”为主题的诗词诵读活动。【板书设计】
《诫子书》 诸葛亮 淡修身宁 泊静 明治学致 志惜时远。
《孔子家语》
【教材分析】
《孔子家语》孔子当年教学的时候弟子各有所记,记录孔子言语和孔子当时与弟子等有关人物进行对话的记录。【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掌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熟读成诵。
2、通过分组讨论,探究式学习,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教学重点】,积累警句,理解主旨,勤学励志,修身养性。【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论语》大家都熟悉了吧,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也是记录孔子言语和孔子当时与弟子等有关人物进行对话的记录,叫《孔子家语》。
二、初读,读熟课文:
1、解题:《孔子家语》
孔子当年教学的时候弟子各有所记,记录孔子言语和孔子当时与弟子等有关人物进行对话的记录。
2、找学生朗读课文,师点拨存在的问题。
3、师范读,提示长句停顿。
“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以困穷而改节。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又曰:不以无人而不芳,不因清寒而萎琐;气若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
三、精读,疏通文意:
1、自主学习:
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自主译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圈画疑难问题。师巡回指导。
2、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解决个人疑难问题。探究不成的,小组代表上台板书。师参与讨论。
3、总结交流:
1)四人一组互相翻译课文,交流指正;
2)典型代表两名译文,师阐述自己观点,供参考。
四、研读,赏析文章:
芝和兰这两种香草生长在幽深的山谷中,但它们不 所以说,与人格高尚的人住在一起,就好像住在了放有芝兰的屋子里,时间长了闻不到它的香气,是因为你已经为之同化,满身是香了;而与品德低劣的人住在一起,就好像住进了卖咸鱼的店铺一样,时间长了闻不出它的腥臭,是因为你已与之同化满身臭气了。放有红色朱砂的地方会使其染红,而放有漆墨的地方会被其染黑,因此,想要做君子的人或者说是君子,都会慎重选择他们所居所处的环境。事实上,君子就像芝兰和松梅一样,不
五、朗读,积累词句:
学生再次放声朗读课文,圈画自己喜欢的句子。
六、作业设置:
背诵全文,积累警句。
《从军行》
【教学目标】
1、边塞诗歌的特点。
2、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边塞诗歌中意象的运用。
3、学习诗歌的对比,了解诗人不同作品的特色。【教学重难点】
1、理解边塞诗歌中诗人怀乡思亲之情。
2、学习诗歌的对比,了解诗人不同作品的特色。【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幻灯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简介作者
1、背诵学过的古诗,漫谈学习古诗的方法。
2、揭示课题,板书:从军行
3、简介作者及时代背景。
4、介绍《从军行》一共诗七首,本课学习的是其四和其五。
二、初读古诗,引入意境
1、教师范读,激发热情。
2、自读,扫清障碍:
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字典读准字音。
反复读,读正确,读熟,为理解古诗扫清障碍。同桌互读,互相正音。
3、指名读,注意读出停顿。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理解词语。结合注释、查字典或其他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及其在表达思想感情中的作用。
2、借助插图,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对两首古诗的理解。
3、交流对诗歌大意的理解,教师相机指导
四、布置作业:熟读古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指名读古诗,理解个别字词的意思。
2、分别说说两首古诗所描写的内容。
二、细读古诗,感悟意境
(一)学习《从军行
(一)》
1、出示课文挂图,教师感情朗读。
2、出示问题,引导读、悟: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从中你有什么感受?(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戍边将士的什么精神?
3、指名读,体会诗情:假如你是作者王昌龄,你该怎样读才能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
4、指导背诵。
(二)学习《从军行
(二)》
1、指名读,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夜、平明)
2、感悟诗情
(1)读诗的前两句说说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这支横行大漠的健儿,将要演出怎样一种惊心动魄的场面呢?在这种悬想之下,再读后两句:“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2)结合诗句说说你从诗的后两句感受到了什么?
3、诵读古诗,体会边塞军队的威武形象。
三、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默写《从军行》两首。
2、收集赞美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的古诗,读一读,背一背。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教学目标】
1、感受我国古代进步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珍视友情的高尚情操。
2、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说出课文后第1题句子中6个带点词的确切意思,并能正确理解诗句。
3、理解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重点:逐字逐句地理解诗的意思,边读边想象诗歌描写的情景;
难点:理解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幻灯片 【相关资料】
注释
篱:篱笆,用竹子、树枝等编成的围墙。河:黄河。
仞:古代长度单位,七尺或八尺为一仞。五千仞,形容山非常高。岳:指西岳华山。摩:触摸。
遗民:指沦陷在金人占领地区的宋朝百姓。胡尘:胡(金)人兵马践踏扬起的尘土。王师:指南宋军队。译文
三万里黄河东流入大海,五千仞华山高耸接青天。铁蹄下遗民欲哭已无泪,盼望官军收失地又一年。赏析
同《示儿》诗一样,这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也是一篇很富有爱国感情的作品。
作者两岁时,北宋被金灭亡,所以他从小立志要杀敌报国,后来更是多次亲赴前线。这首诗写于1192年,他已退居在山阴家中,而北方领土仍在金人统治下。深秋的早晨,他推开篱笆院门,迎面凉风吹来,更增添了他的痛苦悲愤。虽然已是68岁的老人,而且身处贫困,但他仍然念念不忘沦陷区内的大好河山,以及金人奴役下的北方人民——他们哭干了眼泪,望眼欲穿地盼望南宋军队早日解救他们,却一年又一年地白白等待。对此,作者寄予了深切的同情。“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两句诗,是诗人对南宋饱含强烈愤怒的控诉。
“河”,指黄河,哺育中华民族的母亲;岳,指东岳泰山、中岳嵩山、西岳华山等立地擎天的峰柱。巍巍高山,上接青冥;滔滔大河,奔流入海。两句一横一纵,北方中原半个中国的形胜,鲜明突兀、苍莽无垠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奇伟壮丽的山河,标志着祖国的可爱,象征着民众的坚强不屈,已给读者以丰富的联想。然而,如此的山河,如此的人民,却长期以来沦陷在金朝贵族铁蹄蹂躏之下,下两句笔锋一转,顿觉风云突起,诗境向更深远的方向开拓。“泪尽”一词,千回万转,中原广大人民受到压迫的沉重,经受折磨历程的长久,企望恢复信念的坚定不移与迫切,都充分表达出来了。他们年年岁岁盼望着南宋能够出师北伐,可是岁岁年年此愿落空。当然,他们还是不断地盼望下去。人民的爱国热忱真如压在地下的跳荡火苗,历久愈炽;而南宋统治集团则正醉生梦死于西子湖畔,把大好河山、国恨家仇丢在脑后,可谓心死久矣,又是多么可叹!后一层意思,在诗中虽未明言点破,强烈的批判精神则跃然可见。【教学过程】
一、整体通读,把握诗境
1、介绍作者陆游及写作背景
2、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全班齐读古诗
二、分步解读,品悟诗情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读后借助课文注释,试着说说诗的大概意思。
2、指名朗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读后说说题目的意思。
3、指名说说诗的大意,随机指导理解“三万里河”和“五千仞岳”的虚指写法。
4、疏通诗义后追问:
①这里的“胡尘”,写出的难道仅仅是金兵战马所扬起的尘土吗?
②听音效展开想象:在金兵战马嗒嗒的践踏声中,你仿佛看到了一幕幕怎样的场景? ③哀声遍野,生灵涂炭。老人在流泪,小孩在流泪,妇女在流泪,北宋的遗民在流泪啊!(板书:泪)这滴滴流淌的是怎样的泪啊?
④金兵横行,遗民泪尽,国破家亡,生灵涂炭,这是何等凄凉、何等悲惨的生活呀!当你面对这一切的时候,你的心情是什么?请你怀着这样的心情读读这首诗吧!
4、参读陆游的《示儿》,深化感悟。
①“南望王师又一年”,你可知道,这“又一年”是多少年吗?诗人陆游写这首诗的时候,中原已经沦陷整整65年了。同学们,65年啊,780个月啊,23739个日日夜夜呀!——引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②又一个十年过去了,遗民们苦苦盼望的南宋王师来了没有呢?背诵陆游《示儿》,南宋王师盼到没有,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但悲不见九州同)此时此刻,你还体会到了什么?
③古诗读到这里,你觉得“遗民”的“遗”仅仅是“遗留”的意思吗?(遗忘、遗弃)是谁早早地遗忘了他们?是谁无情地遗弃了他们?
三、整体参读,体察诗蕴
1、杭州的权贵们在歌与酒的沉醉中昏昏度日,中原的百姓们却在金兵的铁蹄下苦苦期盼、度日如年——学生齐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迎凉有感的背后,是诗人一颗怎样的心在跳动啊?
2、面对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面对水深火热的北宋遗民,面对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你想对谁说些什么?(自由选择,自由练笔。畅谈体会,随机点评。)
3、沉沦的是无道昏君,堕落的是无耻佞臣。(课件播放mtv《满江红》)面对破碎的河山,面对苦盼的人民,抗金名将岳飞喊出了“尽忠报国、还我河山”的豪言壮语。
文富市镇黄塘完小国学•经典诵读进课堂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使每一名学生的终身发展积淀厚重的国学底蕴,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勃勃生机,“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以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积极营造“诵读国学经典,积淀文化底蕴”的书香校园。特制定本活动方案:
二、教育目的
塑造良好品德,奠定优雅人格;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激发读书兴趣,培养良好习惯;增强语文能力,夯实文化功底;培育良好学风,形成良好校风。通过诵读国学经典,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
三、组织机构:
组 长:周国发
副组长:周铁山、马晓阳
成 员:各班班主任、语文教师及品生课、品社课教师
四、课程实施范围:语文课,品生课,品社课
五、课时设置
1、每天晨读开设10分钟诵读国学经典。
2、语文、品生、品社课前的三分钟训练,品生、品社的课程关注点
六、具体措施
1、加强教师学习国学经典培训。首先,组织全校教师进行国学经典集中学习;其次对任课的教师进行国学经典系列培训,再让其就国学经典相关的篇目内容进行自学,就国学经典教育课通过网上学习等形式来认识,并利用好学校的教研活动来交流对国学经典的理解。
2、开展系列国学经典教育的研讨活动。鼓励我校教师大胆尝试上国学经典研讨课,通过实践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3、课内外结合。各学科有机结合、点滴交叉为辅,充分运用校园展板等阵地,通过课内外等途径,做好宣传工作,形成国学经典诵读推进体系。
4、开展丰富多彩的“国学教育”竞赛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的舞台。
(1)写一写: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每两周至少写出一篇感悟颇深的心得体会或一篇读书笔记,在全校进行展览。
(2)说一说:根据学习内容每学年开展一次讲故事比赛和谈学习国学经典体会收获的演讲比赛,使学生既能熟背又受到深刻的思想道德教育。充分挖掘国学资源,每学期每班召开两次体现国学主题的班队会,让学生畅所欲言。
(3)比一比:学校每学期开展一次国学经典吟诵比赛。
5、与家长共同进步。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孩子,因此,国学经典的德育教育必须得到家长的支持。学校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鼓励家长诵读和践行国学经典,学生与家长共同学习国学经典,为子女做好榜样。
七、评价方式
1、每学期期末,由学校领导对各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进行抽测、评比,对各班学生诵读过关率进行统计。
2、开展一次国学经典品生、品社优质课评比活动,评选出“国学经典学习能手”。
3、对一学年来工作认真,落实到位的班主任予以表扬,并作为“评先选优”评定的参考条件。
本实施方案从2014年2月21日起实施
《弟子规》也许在我们大家还牙牙学语的时候就接触过了吧,《弟子规》中的每一个字都蕴藏着极其深刻的道理,是我们如今不得不去把它理解的更透彻。
孔子用简简单单的1080个字描绘出了人生中的131件事,每件事都意味着一个人生哲理。“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是啊,父母生我们养我们,整天为我们早出晚归,不分日夜的奔波着,父母到了家里一定是累了,我们为父母干一些不值得一提的家务活,是应该的。我们应该尽心尽力的去为父母“服务”,因为爸爸妈妈给予我们不求回报的爱,我们这辈子必定还不完!
提起生活中,我想我做的还不够,每天放学回到家,爸爸劳累了一天,也回到了家,浑身酸痛,疲倦的不得了,而我却因为作业儿发着牢骚。“来,好闺女,给爸爸按按摩吧!”爸爸疲惫的声音又在我的耳边萦绕,“没时间,没看见我这正写作业呢吗?”我不耐烦的应对着。我错了,爸爸累还不是为了我,为了这个家?我就算是毫不犹豫的去给爸爸按摩,也不足以爸爸对我的付出啊!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敬承。”在人的一生中难免会有犯错误的时候,而我也不例外,每次做错事的`时候,总是要被妈妈说一通。当然,我那不争气的泪珠,也随之在眼角流落下来,看在我表面上不敢反抗,可心里早已生出了许多不满于埋怨。可是在读完《弟子规》后,我知道了妈妈都是为我好,为了我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正如大人们整天总唠叨的,我们就像一个小树,不为它修枝剪叶,总也长不成一棵正直的参天大树。
今后,我一定要管好自己,自己心里所想,就要用心去做,弟子规所讲述的每一个道理,都给我带来了启示。“孝、悌、谨、信、爱、仁”就是一个人最应该拥有的,我一定要努力去爱做学习孔圣人对我们的教育与引导!
国学•经典诵读进课堂活动方案
四年级:阳威
为使每一名学生的终身发展积淀厚重的国学底蕴,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勃勃生机,“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以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积极营造“诵读国学经典,积淀文化底蕴”的书香校园。
二、教育目的
塑造良好品德,奠定优雅人格;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激发读书兴趣,培养良好习惯;增强语文能力,夯实文化功底;培育良好学风,形成良好校风。通过诵读国学经典,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
二、课时设置
1、每天早读开设10分钟诵读国学经典。
2、语文、品社课前的三分钟训练。六、具体措施
1、加强教师学习国学经典培训。
首先,组织全校教师进行国学经典集中学习;其次对任课的教师进行国学经典系列培训,再让其就国学经典相关的篇目内容进行自学。
2、开展系列国学经典教育的研讨活动。
鼓励我校教师大胆尝试上国学经典研讨课,通过实践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3、开展丰富多彩的“国学教育”竞赛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的舞台。
(1)写一写: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每两周至少写出一篇感悟颇深的心得体会或一篇读书笔记。
(2)说一说:根据学习内容每学年开展一次讲故事比赛和谈学习国学经典体会收获的演讲比赛,使学生既能熟背又受到深刻的思想道德教育。
(3)比一比:学校每学期开展一次国学经典吟诵比赛。
5、与家长共同进步。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孩子,因此,国学经典的德育教育必须得到家长的支持。学校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鼓励家长诵读和践行国学经典,学生与家长共同学习国学经典,为子女做好榜样。
七、评价方式
1、每学期期末,由老师对每个学生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进行抽测、评比,对学生诵读过关率进行统计。
2、开展一次国学经典优质课评比活动,评选出“国学经典学习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