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幼儿园思政教案(精彩4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本页是爱岗敬业的小编帮大家分享的4篇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园思政教案 篇1

一年级安全教育教案

第一课 认识交通标志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一些交通标志。

2、了解这些交通标志的作用,遵守交通规则。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平平是一名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了。一天,他在爸爸的陪同下来到学校,爸爸教了一首儿歌给平平。

2、一起背儿歌“红灯停,绿灯行,黄灯警示要看清;过马路,左右看,交通规则记心中。”

二、教授新课

1、交通信号灯

(1)同学们,过马路的时候你们注意过交通信号灯吗?(2)谁说说交通信号灯是什么样子的?

(3)你们知道这三种不同颜色的信号灯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吗?

(4)老师给大家讲解三种颜色信号灯表示的不同意思:红灯表示禁止通行,绿灯表示通行,黄灯表示警告。(5)我们在上学的时候,应该怎么根据各种颜色的信号灯安全的过马路呢?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这个问题,互相补充,然后各组选出代表汇报。

2、认识交通安全标志

(1)出示几种交通安全标志让学生辨认。(直行、向左转弯、向右转弯、人行横道、步行)

(2)人行横道是专门为行人设置的安全通道,行人走路要走人行横道。没有人行横道的地方,要靠路边行走,一定要注意前后左右的车辆,否则容易发生意外。

(3)机动车车道是道路中间的车道,供汽车等机动车行驶。(出示图,边讲边让学生辨认)

(4)非机动车车道是两边的车道,供自行车等非机动车行驶。(出示图,边讲边让学生辨认)

三、扩展练习

1、除了刚才我们说过的这几种交通安全标志,你还知道哪些交通安全标志?

2、画一画你知道的交通安全标志,让大家猜。

第二课 认识简单的危险标志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一些简单的危险标志。

2、了解这些危险标志所表示的意义,避免危险的发生。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注意到了吗?在街上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个牌子,上面画着一个大大的感叹号,像这样(出示图片),你们知道它代表什么意思吗?

2、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像它那样的标志,它们都属于危险标志一类,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们吧!

二、教授新课

1、禁止标志

这类标志用红色来表示,形状呈圆形,里面有图案或者表示“禁止”“强制”意思的文字。用圆形来表示,是因为圆形给人的感觉比较直接,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1)圆形里面有一根燃着的火柴,再打一斜杠,你们知道这表示什么吗?

(2)圆形里面有一支点燃的烟,再打一斜杠,你们知道这表示什么吗?

(3)圆形里面有一个人,外面画了一个斜杠,你们知道这表示什么吗?

(4)圆形里面有一个手掌,外面画了一个斜杠,你们知道这表示什么吗?

(5)你还看到过类似的标志吗?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2、认识警告标志

(1)这类标志用黄色三角形来表示,意思是有危险,要注意安全。(2)出示同学们都比较熟悉的交通警告标志:三角形里面有一个感叹号,表示要注意安全。

(3)再向学生介绍几种常见的警告标志:当心火灾、当心爆炸、当心有毒、当心触电等。

3、生活中的危险标志

你们见过生活中有哪些危险标志吗?

三、做游戏认标志

选出十人,分为五组,每组两人。第一组的一个同学站在讲台上,手里拿一张画有危险标志的图片,第一组的另一个同学来表演。第一组表演完,第二组表演,比一比哪个组表演的好。

第三课 社区和室内活动安全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社区和室内存在的安全隐患。

2、在社区和室内做正当的游戏,注意安全。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有一个和你们一样大的小男孩,名叫欢欢。他聪明活泼,总是活蹦乱跳的,即使回到家里还是跳个不停,他从凳子上跳到沙发上,又从沙发上跳到床上,爸爸妈妈怎么哄他都不听。结果当他正准备从床上跳下来时,不小心碰到柜子脚上,头上撞了一个大包,疼的他哇哇大哭。

2、你们喜欢他吗?为什么?

二、教授新课

1、在社区做安全的游戏

(1)小朋友们休息的时候,在社区玩耍,应该注意些什么呢?(2)同学们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其余的同学可以根据发言同学所说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3)师生总结社区做游戏的安全(不要打弹弓、投掷小刀;不要爬屋顶、爬树、跨横沟、从高处往下跳;捉迷藏不要躲在汽车底下,不要故意躲在隐蔽的地方去吓唬别人等)

2、在家里玩也要注意安全

(1)家是小朋友们的乐园,那家里有没有安全隐患呢?(2)为什么不能和小朋友们在房间里追跑打闹?

(3)如果在床上蹦蹦跳跳是不是就没有什么危险了?为什么呢?(4)有的小朋友特别喜欢做手工,总是把剪刀等尖锐物品放在床上,你们说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三、扩展训练

1、有个叫康康的小朋友在家爱看电视,他最爱看动画片和少儿节目,如《大风车》、幼儿知识竞赛或者智力竞赛等等。他参加竞赛还得过奖呢!爸爸妈妈经常表扬他,说他越来越聪明。你们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

2、我们在家里,还可以做哪些有益又安全的游戏?

第四课 用电安全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一些用电的安全常识。

2、使学生学会正确、安全的用电。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有一个和你们差不多大的小朋友明明,有一天,他在家里看电视,忽然想吃苹果,就起身急匆匆的洗了一个苹果,也忘了擦手。等他回来一看,喜欢的电视节目已经结束了,他便走到电视机前去换频道。你们猜,这时候发生什么事了?

2、明明刚一碰上去,手便被打了一下,原来是触电了,从此以后他再也不敢用湿手去碰电器了。你们在家里发生过这样的事吗?

二、教授新课

1、安全用电标志

(1)你们了解安全用电标志吗?

(2)安全用电标志分为颜色标志和图形标志。颜色标志常用来区分各种不同性质、不同用途的导线,或用来表示某处安全程度。图形标志一般用来告诫人们不要去接近有危险的场所。

(3)红色、黄色、蓝色、绿色、黑色,你们知道都是用来标志什么的吗?

(4)老师结合图片向学生讲解不同颜色标志代表的不同含义。

2、预防触电

(1)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几乎都存在电。你们知道怎样预防触电吗?

(2)师生共同总结用电尝试:家电停止使用时,要拔掉电源插头;手、脚和身体湿的时候不要触摸电器;不要把手伸进运转的电风扇、搅拌机和水果榨汁机里等等。

3、触电后怎么办

(1)触电后应立即拉下电源开关或拔掉电源插头。(2)迅速拨打电话,你们知道应该拨打什么电话号码吗?(3)如果无法及时找到或者断开电源,应该怎么办?

三、总结

1、我们经常看到电池,你们说摸电池会触电吗?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今天这节课,你们学到了哪些用电安全知识

幼儿园思政教案 篇2

第三课 同侪携手共进

第一框

同学·朋友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人际交往中受欢迎的品质和不受欢迎的品质,知道什么是青春期闭锁心理及其危害,能够说出交友的原则。

能力目标:能够绘制自己的人际关系树轮图,并能够据此分析、概括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能够用自己的话概括什么是友谊,能够对教材中提供的交友案例提出适当的解决方法,能够运用友谊的原则指导自己与同学的交往,能够恰当的解决自己的交友的困惑与冲突,能够作出负责任的选择。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愿意和同学交往,不封闭自我。在与同学交往中,尊重他人,宽容诚信,追求友谊,但不失原则。接受自己的人际关系现状,愿意改变自己,悦纳他人,培养开朗活泼的性格。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懂得在同学交往中“开放自我,积极交往”态度的重要性及受人欢迎的品质。

2、教学难点: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友谊,怎样才能更好地呵护同学间的深厚友谊。

三、课前准备

搜集一些班级中同学交往的典型案例,调查班级同学对朋友、友谊的不同看法、倾向性的意见。

四、板书设计

1、我的人际圈(1)了解自己的人际关系。(2)受欢迎的同学具有的品质。

2、与友同行(1)什么是友谊。(2)友谊的作用。(3)怎样建立和发展真诚的友谊。

五、教学设计

活动一:创设情境课堂导入

播放和欣赏周华健的歌曲《朋友》flash。你想知道你的朋友吗?你了解自己的人际关系吗。活动二:填写“人际关系树轮图”

请同学们一起填写“人际关系树轮图”,了解有多少人进入你的人际圈,并在组内进行交流。

自我分析:你对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满意吗? 活动三:采访同学,传授交友秘方

每小组评出一个“朋友最多的同学”,并让其他同学采访他(她):“你是怎样去跟同学打交道的?怎样去交朋友的?”

(小结)交朋友应该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真诚、友好、善良、负责任等品德会使我们在与同学交往中具有持久的吸引力、较强的沟通意识和沟通能力,也会使自己在集体中具有更高的人气指数。活动四:案例讨论理解朋友的涵义

什么是真正的朋友,请你用“朋友是。可以。”的句型编写。(播放歌曲《朋友》的背景音乐)同学相互赠送自己编写的“赠言”,传递朋友间真诚的友情。活动五:讲故事,谈友情

讲述自己与朋友相处的故事,谈谈自己的友情。在故事会后,让学生归纳建立和呵护同学友谊的原则。活动六:齐唱歌曲升华友情 齐唱歌曲《朋友》。结束上课。

教学课题(教学章节或主题)

教学课型、上课班级、时间、节次、课室、教师。

一、教材内容分析(含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五、课前准备

教学环境及教具准备,如计算机、网络、投影机,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的准备。

六、课时安排:(如2课时)

七、教学过程

1.复习思考与组织教学 2.引入新课 3.讲授新课 4.巩固深化

5.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设计内容包括教学内容、时间分配、教学方法、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运用等。)

八、板书板画设计

九、教学反思

幼儿园思政教案 篇3

任课教师:

课程名称:

形势与政策

任课班级:农村区域发展13-1

经济学2013-1

二○一 五 _二○一 六 学年第 2 学期

思政教案:

第十课第二框

两岸关系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大陆和台湾的渊源和联系,分析目前台湾对于大陆的态度的变化,增加学生对于台湾的了解对于祖国目前状况的关切,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明确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学重、难点

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原则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案例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明确本框题的知识要点: 台湾自古是祖国大陆的一部分 2 台湾问题的由来 3 两岸关系

二、组织教学

(一)、导入新课

“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这首歌曲里面的阿里山在什么地方在座的同学有没有知道的?对,答案就是台湾,宝岛台湾。

(二)、师生共同学习新课

1、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中国最早的史书《尚书》中就有关于台湾的记载。当时将台湾的居民称为“岛夷”。三国时期,吴主孙权曾派遣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军队到过台湾。之后隋炀帝也曾3次派人去过台湾。南宋时开始屯戍澎湖。元朝已开始在澎湖设“巡检司”,负责管理台湾和澎湖地区的民政,行政上隶属福建泉州同安县(今厦门),已正式成为中国行政区的一部分。据1980年在台东县阜南乡考古发掘出的大批二三千年前的台湾居民遗物,可以确认他们来自大陆,是从东南沿海渡海过来的古代越仆族人。几千年中,大陆沿海居民总是不断有人渡海前往台湾、澎湖定居谋生。例如唐朝进士施肩吾就率族人渡海到澎湖定居。明朝时福建大旱,为解决饥民的生计,曾有计划地向台湾移民,共招饥民数万到台湾垦殖。现在台湾居民绝大部分来自大陆,可以说台湾与大陆血肉一体,手足相连。台湾古有“贷與”、“瀛洲”、“东鲲”、“夷洲(州)”、“琉求(球)”等多种名称。到明朝时,常以局部地名如鸡笼、淡水、大丹等代替全岛的名称。台湾这个名称起于清康熙二 十三年,即1684年。当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从此,台�

台湾与祖国的三次分离

第一次:明末(1642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第二次:1895年甲午战争后,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台湾被日本割占。1945年日本投降,台湾再次回归祖国。第三次:1946到1949年的解放战争,国民党战败,退到台湾。为什么说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从历史看,台湾自古就属于中国。从秦朝开始,台湾就与祖国大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2.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占台湾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斗争。如郑成功收复台湾、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等。3.国际社会公认台湾属于中国。如《开罗宣言》和《波兹坦公告》均承认台湾是中国领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从地理上来说,现代科学证明,台湾不仅是东海大陆架的一部分,其基本地形也与大陆的地块相同。在地质成为上,台湾是与福建、浙江两省相同的酸性成岩体,后来有人送给台湾一个雅号——“浮福建”,意思是说,台湾是福建省漂浮在海上的部分。2.台湾问题的由来

1949年,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军队兵败如山倒,覆灭已成定局,蒋介石便开始寻求将台湾作为最后的退路,并积极进行部署。中国解放战争基本结束,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势力全面撤退台湾。自此,台湾再次陷入了与祖国大陆的分离状态之中,也开始了国民党在台湾的长期统治,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1949年以后,刚刚败退台湾的蒋介石集团犹如汪洋中的一条船,处在风雨飘摇之中。然而,就在中国人民解放台湾指日可待的时候,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基于冷战的需要,又一次采取了“扶蒋反共”的对华政策,立即派出美军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第13航空队进驻台湾,美国总统杜鲁门并正式抛出所谓“台湾地位未定论”;1954年12月2日,美国和台湾当局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台湾躲进了美国的保护伞下,美国为两岸的统一设置了更大的障碍,其结果是造成台湾海峡地区长期的军事对峙,台湾问题自此 台湾问题得以形成、发展乃至今天悬而未决,不仅是蒋介石挑起内战的结果,更是美国等国际反华势力插手、干涉的结果。3.两岸关系

是在台湾海峡两岸的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关系的简称。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

1979年元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示了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两岸关系发展由此揭开新的历史篇章。《告台湾同胞书》明确提出,实现中国的统一,是人心所向,大两岸关系势所趋;一定要考虑现实情况,完成祖国统一的大业,在解决统一问题时尊重台湾现状和台湾各界人士的意见,采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办法,不使台湾人民蒙受损失。《告台湾同胞书》明确提出,大陆方面寄希望于台湾人民,也寄希望于台湾当局。《告台湾同胞书》明确倡议,通过商谈结束台湾海峡军事对峙状态,撤除阻隔两岸同胞交往的藩篱,推动自由往来,实现通航、通邮、通商,开展经济文化交流。《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标志着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理论和实践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自1949年台湾问题形成以来,大陆方面始终把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中国的发展从此进入历史新时期。《告台湾同胞书》就是在这个重要历史背景下发表的。30年来,大陆方面为促进台湾问题的解决,提出了一系列对台方针政策。邓小平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从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和国家发展战略全局出发,在毛泽东、周恩来关于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思想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为确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江泽民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丰富和发展了对台方针政策。党的十六大以来,大陆方面就对台工作作出重大决策部署,提出一系列新主张新举措,赋予对台方针政策新的内涵。反分裂国家法的制定和实施,把大陆方面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大政方针法律化,表达了大陆方面坚持和平统一的一贯立场和最大诚意,同时表明了全中国人民坚决反对“台独”、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共同意志和坚定决心。

《告台湾同胞书》发表以来,在两岸同胞和各界人士共同努力下,两岸关系发生重大变化。1987年底,两岸同胞长期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同胞交往日益密切,两岸经济合作蓬勃发展,形成互补互利的格局。1992年,两岸达成“九二共识”,双方在此基础上举行首次“汪辜会谈”。2005年,国共两党领导人实现历史性会谈,达成“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2008年3月,台湾局势发生积极变化,两岸关系迎来难得历史机遇。2008年5月以来,本着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精神,两岸协商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得到恢复并取得重要成果,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迈出历史性步伐。双方妥善处理一系列问题,保持两岸关系改善和发展势头,推动两岸关系展现出和平发展的前景。今天,两岸同胞往来之频繁、经济联系之密切、文化交流之活跃、共同利益之广泛是前所未有的。中国人民维护台海和平、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事业日益赢得国际社会理解和支持,世界各国普遍承认一个中国的格局不断巩固和发展。

九二共识:

九二共识是用于概括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海峡交流基金会在1992年香港会谈中就“一个中国”问题及其内涵进行讨论所形成之认识见解的名词。其核心内容与精神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1.中国政府对台湾政策的发展变化

(1)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解放台湾。

(2)20世纪50年代中期,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3)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4)在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5)1995年初,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的八项主�

对我国统一台湾的看法(必然性)

1.从历史角度看,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从民族角度看,海峡两岸同根同源,血脉相连,完成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是全体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

3.从现实角度看,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4.从法律角度看,《反分裂国家法》的颁布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

5.从可行性来看,香港、澳门的回归和持续繁荣为统一台湾提供了范例。

小结 台湾自古是祖国大陆的一部分 2 台湾问题的由来 3 两岸关系

幼儿园思政教案 篇4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一)道德的起源

1、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产生的客观条件

2、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人类最初的道德以风俗习惯等形式表现出来。

(二)道德的本质

道德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

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三、道德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

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1、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以上诗句,都显示了强烈的为国家、为民族、为整体的献身精神。正是从国家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原则出发,在个人对他人、对群体、对社会的关系上,儒家传统伦理认为在“义”和“利”发生矛盾时,应当“义以为上”、“先义后利”、“见得思义”和“见利思义”,主张“义然后取”,反对“重利轻义”和“见利忘义”的思想行为。这些思想不但在中华民族的长期发展中起着有益的作用,对提高我国现实的道德水平仍有积极作用。

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仁者爱人”;墨子:“兼相爱、交相利”、“爱人若爱其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以上充分体现人本主义思想,这有利于协调家庭、社会的各种人际关系,也能够由强调整体利益而成为社会变革的一种力量。

3、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5、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中国传统道德认为,人们的精神需中,最高尚的需要就是道德需要,它是对自己所信仰的理想人格的追求,是对他人、对社会作贡献而不是向社会索取。儒家传统伦理思想把道德上的“理想人格”,作为学习的根本要求。孔子主张在物质生活基本满足的情况下,人们应追求一种崇高的精神生活,并把它看作是人生的最大快乐。墨子“尚贤”,推崇“圣王”、“贤人”,把为大众谋利的牺牲精神,作为人生最值得的追求。以上对崇高精神境界的追求,又总是同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人生哲学与生活态度相联系。

6、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重视修养践履,通俗地说,就是强调道德主体在完善自身中的主体能动作用。中国历史上的儒、墨、道、法各家都认为,在树立起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人格的同时,最重要的就是要奋发志气、养心修身、变化气质,以达到最高的理想人格的目的,这就是通常说的成“仁”。为到达道德的理想境界,要“克己”、“养心”、“慎独”,强调“诚意”、“正心”、“修身”、“齐家”,强调对自己道德品质的严格要求。

孔子说:“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三人行必有我师”,“见善如不及,见不善为探汤”;孟子讲“养性”、“养气”,认为通过自己的“持其志”的修养功夫,可以涵养成一种“塞于天地之间”、“至大至刚”的浩然正气;宋代朱熹强调“道问学”和“尊德性”,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爱国爱民、廉洁奉公、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艰苦朴素、勤劳节俭、孝敬父母、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尊师敬业等等,已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熟悉,并一直为人民所传颂并实行。此外,还形成了刚健有为、自强不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仁民爱物、奋发图强的人生哲学和生活态度。中华民族在长达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虽然经历过无数患难与困苦,但始终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同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优良的传统伦理道德的作用是分不开的。

三、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

最新幼儿园思政教案(精彩4篇)

在文化的继承问题上,应反对所谓的“西方中心论”。世界上的许多民族,在人类发展的不同时期,对人类文明、对人类的伦理道德,都做出过不同程度的贡献。如古代的希腊、埃及、印度,以及文艺复兴以来的资产阶级思想家们,对于人和人之间的伦理关系和道德原则,对于有关伦理道德的许多问题,都有过深刻的、值得我们批判继承的思想和理论。

当然,对于一切外国的文化伦理思想,同样要批判地继承,决不可以无批判地“兼收并蓄”。

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文化保守主义”。

“民族虚无主义”思想及评析。这是一种不加分析地全盘否定一个民族的文化、思想的理论。表现:对传统文化遗产采取形而上学的态度,全盘加以否定,极力鼓吹西方资产阶级的文化,不但颂扬资产阶级的所谓“民主”、“自由”和“人权”,而且宣扬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思想,宣扬西方的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甚至宣扬一切西方资产阶级的腐朽道德。从五四运动时以胡适为代表,到现在一些人所主张的“全盘西化”思想,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持民族虚无主义态度的典型表现。他 评析:“民族虚无主义”主张全盘西化,对于中国几千年的文化遗产,不区分精华和糟粕,采取绝对否定的态度。他们意识到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伦理道德,在经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批判继承之后,同样是抵御西方个人主义文化伦理道德的一个重要力量,因而把反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否定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作为他们宣扬资产阶级自由化和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些由于羡慕西方发达国家的物质生活,从而盲目崇拜西方的文化艺术和价值观念,甚而全面否定自己民族的伦理道德的思想,对于发展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和建设社会主义新道德,极端有害。

“文化保守主义”思想评析。与“民族虚无主义”相反“文化保守主义”在传统文化上主张全盘复古,不加批判地全盘继承。表现: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理论和所谓“物质上可以开新,道德上应该复归”的思想,都是坚持在道德上“全盘复古”的思想。近百年来,在如何对待传统伦理道德的问题上,有所谓道统论、国粹派等,它们都曾经赤裸裸地主张复古。康有为先主张“维新变法”,后来也鼓吹“尊孔读经”,提倡儒家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国内出现的所谓新儒家学派,主张 “复兴儒学”,实际上是一种无批判的继承。目前在海外及港台,一些人研究新儒学,只强调要认同、继承、弘扬儒学的基本的精神价值,而不主张对儒家伦理精神的批判和改造,甚至主张以儒家资本主义来代替社会主义,更是错误的。评析:从中华民族的传统伦理道德来看,在以儒家伦理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体系中,“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三纲”思想,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愈到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三纲”思想就发展得愈加严重,严重束缚人们个性发展方面;在中国历史上,封建统治阶级极力提倡“愚忠愚孝”,利用政权和社会舆论的力量,大力提倡所谓“忠孝节义”的楷模,褒扬烈女节妇,大树贞节牌坊,使封建的“三纲”成为严重束缚人们的一种精神枷锁。因此,对以维护封建等级制度为目的的一切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都必须进行彻底的批判,以清除其封建遗毒。

最新幼儿园思政教案(精彩4篇)

第三节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一、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提出及其意义

中共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提出: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纲要》的颁布与实施,对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克服市场经济带来的道德上的各种负面影响,提高全体公民的道德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纲要》提出的20个字可以细分为10个基本道德规范,即: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爱国”,主要是规范公民与国家的关系,强调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要求每个公民必须确立中华民族的意识和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自觉维护祖国的独立、统一、尊严和利益,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守法”,也主要规范公民与国家的关系,强调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它要求每个公民在社会生活中自觉做到学法、懂法、用法、守法。

“明礼”,主要是规范公共场合的公共道德行为,强调讲究起码的礼节、礼仪和礼貌,即讲文明、讲礼貌。

“诚信”,主要是规范公共关系中的道德行为,强调诚实、诚恳、信用、信任。诚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

“团结”,主要规范公民与公民之间的道德关系,强调公民之间的亲和力,强调人们为实现共同的理想、完成共同的目标,在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达到和谐统一的状态。团结就是力量。

“友善”,注重公民个人之间的亲善关系,强调待人处世态度友好,珍重友谊,珍视友情,为人善良等等,这是人们更好地融入社会的前提。

“勤俭”,主要是对公民个人提出来的道德要求,要求每个公民具备勤劳、勤奋、俭朴、节俭等良好的道德品质。“自强”,是要求每个公民都要自尊、自重、自励、自立,具有不屈不饶、顽强拼搏的精神。

“敬业”,主要是规范公民与职业的道德关系,要求公民有职业责任感,珍惜岗位,忠于职守,钻研业务,精益求精,恪守职业道德,尽职尽责等。

“奉献”,强调克己奉公,助人为乐,服务社会,造福国家、社会和他人等。作为一种美德,奉献历来被人们崇尚。

(三)诚实信用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

“诚”是指诚实,多指“内诚于心”,“信”是指守信,偏重于“外信于人”,合起来指:诚实正直,言而有信。诚信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要以信用取信于人;二是对他人要给予信任。诚是信的基础与前提。只有诚信于心,才有言行一致。诚信道德是成为公民的立人之本、家庭之道、经商之宝、交友之道、为政之道。

诚信是人之为人的基本道德品质,是走向成功的重要条件,能为个体在社会中获得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古今中外任何社会都把诚信作为美德加以推崇,诚信的人总能优先赢得别人的赞赏或认可。一个人很难靠孤军奋斗获得成功,需要他人的帮助、支持和理解,具备诚信品质的人,值得信赖,可以赢得更多的朋友、合作者和更多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也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别人的帮助;诚信的人,能够诚实待己,全面客观地审视自我,既不妄自尊大、自欺欺人,也不妄自菲薄、自我贬低,所以往往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真诚能让我们最大程度地把握自己的命运。诚信能使你在与人交往中,展现出巨大的人格魅力。古人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要取信于人,就要真心诚意,表里如一,毫无矫揉造作地待人处事。如果“逢人只讲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只能拉大与别人的心理距离,难以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帮助。

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一项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就此而言,诚信是企业的生命,是商品交换和经济交往的纽带,是竞争力量和优势产生的源泉。一个企业拥有了诚信,就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步步为营,节节胜利。

诚信能为成功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其实就是由大大小小的诚信构成的。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享受着诚信带给我们的好处:

反过来讲,不讲诚信最终只能是害人害己。守信是人格确立的重要途径,也是人与人之间交往得以继续的前提。没有人愿意与不讲信用的人交往,只要欺骗别人一次,就永远失去了别人的信任,更谈不上别人对你的重用。现在,一些人不讲诚信,为了眼前的利益,造假惑人。这不仅损害个人信誉,还破坏整个社会的信用机制,使人与人之间缺乏最起码的信任。到头来,不仅自己无法得到他人诚信的回报,还人为地加大了自己成功的成本。因为没有安全感,每个人不得不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以防止被欺骗。结果人人都生活在紧张和压抑之中,生活的幸福感大大降低;同时由于信用被破坏,社会就不能很好的发展,经济不能正常的增长,个人也难以顺利的达到成功。

二、大学生与诚信道德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诚实守信意味着端正学习态度,踏实学习,虚心求教,不懂不装懂,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坚守学术道德规范,正确对待学习成绩,不抄袭、不剽窃等。目前我们在诚信道德建设方面存在诸多不足,部分同学缺少诚信和正义感;个别甚至偷窃、抢劫,敲诈,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一些学术腐败现象对青年学生已经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有的同学骄狂浮躁、自命不凡,或好高骛远、不切实际,有的作业偷工减料、考试抄袭剽窃,个别甚至为了沽名钓誉而不惜铤而走险。„这些迫切要求我们加强诚信道德建设。

我们都渴望成功,因此应主动成为诚信的忠实卫士,而不要埋怨世态炎凉,人心不古,美好的一切就在你我手中。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播种诚信,当诚信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时候,我们离成功就不远了。

三、努力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一)道德修养贵在自觉

(二)认识和把握道德修养的途径与方法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