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应该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教案,书写一节课的教学思想,它起着指导和统帅教学的作用,有什么样的教学思想和观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教学效果。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下是敬业的小编帮助大家整编的人生寓言教学教案【精选12篇】,仅供参考。
一、导入
学习课前演讲寓言故事。
明确什么是寓言?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寓”是寄托的意思,把深刻的道理寄托在简单的故事了,带有劝寓或讽刺意味,让人们从中领悟。寓言篇幅大多简短,文字有趣。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生物或非生物;主题都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它常用比喻,拟人夸张手法,含义深刻,引人思索。
二、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寓言。
2、口头复述寓言故事。
3、问题设计:
⑴ 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设计目的:了解身份的改变对于心态的影响,要求学生紧扣课文内容。)
⑵ 这寓言给了我们一个什么启示?
(设计目的:理解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三、合作探究
白兔最终要求诸神之王撤消决定说明了什么?
(结合现实生活中人民在获得利益之后的`想法和做法。)
(设计目的:让学生理解白兔慧心未泯。)
四、辩证思维
是否拥有财产和幸福生活就一定会患得患失?而一无所有才心安理得吗?
(设计目的:培养学生辩证思维。)
五、反思体验
小组合作讨论并交流:
你在学习和日常生活怎样对待成功与失败,荣誉和挫折?我们应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态度?
六、实践巩固
1、仿写:(感悟语言的优美,摘抄,划出优美语句。)
例句:
⑴ 每天夜晚,她都来到林中草地,或是无忧无虑地喜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
⑵ 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
2、续写:
有一天带面具的美和丑在海边邂逅,她们互相说:“咱们到海里去游泳吧。”于是她们脱下了面具,在海里游泳。
过了一会儿,丑会到了岸上,带上了本来属于美的面具,径直走她的路。
接着美也上岸了,找不到自己的面具,只好戴上了丑的面具,径直走她的路。
所以,直到今天, 。
七、总结
学习寓言,我们要理解寓言的寓意,感悟人生道理。感悟寓言精美的语言。
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亡羊补牢”和“揠苗助长”这两个成语的意思。
3、通过读句子,说出每组句子的不同。
教学重点难点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成语“亡羊补牢”“揠苗助长”的意思。
3、通过读句子,说出每组句子的不同。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1、出示“寓言”二字,学生齐读。师:能说说你读过的寓言是怎样的吗?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它往往借一个虚构的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2、再出示“二则”二字,学生齐读“寓言二则”,说说“寓方二则”是什么意思。
3、(出示课题)这是个成语,让我们一起来读一遍。(学生齐读)
4、这个成语中,你有不理解的字吗?
亡:丢失;牢:养牲畜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5、现在你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了吗?(学生尝试解释)
6、从这个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自由回答、提问)
二、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听生字的发音。
2、自由读课文,读后把文中的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读一遍。
3、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生字。
(2)指名读课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指名5个学生各读一个自然段。
三、通读课文,理解内容
1、本课的生字新词我们都能读准确了,现在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吗?(指名读课文)大家思考:这篇寓言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寓言讲一个养羊人养了几只羊,后来羊圈破了,狼叼走了一只羊,邻居劝他赶紧修养圈,他不听。结果狼又叼走了一只羊,于是他醒悟过来,修好了羊圈。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2、这个人的羊是怎么丢的呢?默读课文第1~4自然段,思考:第一次丢羊是什么原因?第二次丢羊又是什么原因?
学生结合问题自由回答:第一次丢羊是因为羊圈有个窟窿。
第二次丢羊是因为他没有及时把羊圈修好。
小结:那么这部分内容可以用课题中的哪两个字来概括?(亡羊)对,这部分内容告诉我们,因为羊圈破了个窟窿,所以养羊人丢了两次羊。
3、养羊人又是怎样“补牢”的呢?结果又如何?让我们自由地读一读第5自然段。
结合朗读,自由回答:养羊人后悔了,赶紧把窟窿堵上了,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从此以后,他再也没丢羊。
四、品读评价,体会寓意
1、请你评价一下这位养羊人,�
(1)自由读课文,动笔画一画描写养羊人语言、心理的句子。
(2)在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评价。
(1)养羊人是个不听劝告的人。
①从他与街坊的对话中,能看出他不听别人的劝告。
a、他的话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漫不经心、毫不在意、无所谓的语气)大家尝试读一读。
b、街坊的话应该怎样来读?你是从哪个词知道的?(从“赶紧”一词知道街坊很为他着急、可惜,要读出劝的语气)
c、指名尝试读。
d、分角色朗读,体会对话双方的不同心情。
②从第4自然段中的两个“又”字,能看出他这个人太一意孤行了。知道有第一次的丢羊,就应该想到还会丢,可他偏偏不去修补,导致他再次丢羊。
这两个“又”应该怎样来读?大家尝试读第4自然段,体会养羊人的可气之处。
(2)养羊人是个知错能改的人。
①这个养羊人真是可气,那么养羊人就没有一点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吗?
②默读最后一自然段。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③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抓住“后悔”一词想象养羊人当时的心理。尝试读出他当时的心情。
④指导朗读:抓住“赶紧”“结结实实”这两个词来朗读。从这两个词中你知道了什么?(养羊人发现错误后,马上就改)养羊人最可贵之处就是:他心想,现在修还不晚。看到这句话,你想说点什么?(大家自由交流)
(3)说说句子的不同。
出示句子:
他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①说说这两个句子在用词上的不同。
②比较这两个句子,哪一句更好?
(第二句比第一句多了一个词“赶紧”,写出了养羊人行动的迅速,强调了他知错就改。)
(4)小结。
养羊人虽然发现问题很晚,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是,当他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之后,能及时地去改正。想象一下,如果他在发现错误后,却沉浸在后悔和自责中,总是认为晚了,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可见,只要能及时改正错误,到任何时候都不晚。
3、养羊人由开始的不在乎,到后来的后悔,赶紧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如果你是养羊人,你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呢?是不是有满腹话语想对大家说呢?(奉劝大家,不要像我这样,不听他人的劝告,不能及时地发现错误。我们要虚心接受他人的劝告,及时地发现问题并改正。更要记住,只要想改正错误,到任何时候都不晚。)“亡羊补牢”这个成语还有后半句,你能根据蕴含的道理补上后半句吗?(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五、明确寓意,延伸拓展
1、我们这节课学习了寓言《亡羊补牢》,你都明白了什么道理?
2、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你想到了什么?(学生结合自己或他人的事例,自由谈)
3、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应该怎样去做呢?
六、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亡、牢、钻、劝、丢、告”。
2、学生认一认,读一�
3、教师范写生字。
4、学生在课后田字格中描红、临写。
5、同桌互查,比一比谁写得更规范。
七、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1、出示“禾苗”图片,介绍禾苗的生长规律。
(春种、秋收)
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则有关禾苗的寓言。(板书:揠苗助长)指名读,齐读。(强调“揠”“助”“长”的读音)
二、初读寓言,认字读词
1、自读寓言,圈出“焦、筋、疲、喘、截”5个生字。
2、读一读这5个字,再看看它们在课文中能组成什么词语。
3、指名认读课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三、学习寓言,理解寓意
1、检查朗读,了解故事。
(1)指名4人各读一自然段。
(2)完成填空。
出示:古时候有个人,因为巴望禾苗____________,就把禾苗________,结果________。
(3)小结并完成填空。(师相机板书:起因、经过、结果)
2、结合内容,理解成语。
你能根据这一段话,说说成语“揠苗助长”的意思吗?特别是要说出“揠”的意思。
(学生交流,指名回答。)
3、精读体悟,明白道理。
(1)过渡:同学们说得还不错,但这只是成语字面上的意思,想要知道它深刻的内涵,我们还得深入到课文的语言文字中。接下来,老师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或轻读,或默读,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去读,去体会,读后说说你们的感受。
(2)朗读体悟,交流汇报。
①出示第1自然段,理解“焦急”。
a、从这一自然段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这个人很心急?(“巴望”“天天”“一天,两天,三天”“焦急地转来转去”)
b、指导朗读:� ”
d、齐读。
e、去掉“焦急地”,再读这句话,比较两个句子的不同。(去掉“焦急地”后,不能体现这个人很着急)
②出示第2自然段,体会“筋疲力尽”。
a、这个人是怎样把禾苗拔高的?他用了多长时间?
扣住“一棵一棵”(展示图片),感受“棵数多”,体会他的辛苦。扣住“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这句话,了解他没休息,体会他的累。扣住“筋疲力尽”,理解词意,感受他非常地累与辛苦。
b、指导朗读:这次除了要读好上面这些词,还要边读边想象这个人一棵一棵拔禾苗的情景,才能读出这个人的辛苦、筋疲力尽。先自由练读,再分男、女生读。
③出示第3自然段,体会“力气总算没白费”。
a、谁来读一读这一自然段?其他同学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这个人又累又高兴)
b、指导朗读:先想象农夫说话时的动作、表情,再一起边读边做动作。
④出示第4自然段,体会“禾苗都枯死了”。
a、“明白”是什么意思?(清楚、了解)为什么“禾苗都枯死了”?
(因为禾苗只能自己慢慢地生长,把禾苗往高里拔,它的根被拔断了,所以禾苗都枯死了。)
b、指导朗读。
⑤小结寓意。
禾苗自有它的生长规律,人为地违背这个规律只会适得其反,所以凡事都要按规律办事,不能急于求成。
⑥拓展讨论。
出示讨论题目,让学生任意挑选一个说说。
假如你是这个人的邻居,你在田里看见这个人在拔高禾苗,你会怎样来劝他?
假如你是这个人的孩子,你会对这个人说什么?
4、深化对“揠苗助长”的理解。
(1)现在,你对成语“揠苗助长”有更深刻的理解了吗?你联想到了哪些言简意赅又意思相符的词语?(急于求成、事与愿违、欲速则不达等)
(2)想一想:在生活中,你有没有做过类似“揠苗助长”这样愚蠢的事呢?
四、指导写字
1、观察田字格中的“筋”“疲”2个生字。
2、说说你的书写建议。
3、教师范写。指出书写要点:“筋”上小下大;“疲”是半包围结构,第三笔撇要长。
4、学生在田字格中描红、临写。
五、布置作业
六、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周国平先生的人生寓言中所选的两则寓言故事都是以人生为主题,只是更侧重于理想和信念,理性的成分更多,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寓言,进一步感悟人生。白兔和月亮叙述的是一只可爱的小白兔很喜欢赏月,但她拥有月亮以后反而勾起了无穷的得失之患;落难的王子中写一个极端脆弱的王子,却经历了极端的厄运,但在厄运面前,脆弱的王子却变的很坚强。故事短小生动,很适合七年级学生学习。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孩子好奇心很强,对寓言故事很渴望,因此,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寓言,在轻松氛围中走进寓言,并主动创作寓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寓言的特点。
2.了解课文寓意。
3.理解两则寓言给我们的启示。
过程与方法:
运用讨论辩论的方法;点拨法,启法感悟;赏读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正确把握人生态度,体会无私的快乐,提倡美感的性质,培养正确的审价美值观。
教学重难点:
1.对寓言的恰当理解。
2.理解两篇文章的深刻内涵,理解形象而又含蓄的语言。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和朗读磁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英国哲人培根说过“幸运并非没有恐惧和烦恼;厄运也决非没有安慰和希望”。一只先前心旷神怡地赏月的白兔,一旦拥有了月亮却紧张不安心痛如割,一位先前极为脆弱的王子,遭遇凶险的厄运却能勇敢地承受不被*。周国平的《人生寓言》将为我们阐解如何去应对幸运和厄运。下面我们先学习第一篇白兔
和月亮。
二、资料助读
寓言: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素材起源于民间传说。西方文学中最的寓言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等。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已盛行寓言,有不少保留在《庄子》《韩非子》等著作中。
三、解读白兔和月亮
1、生朗读《白兔与月亮》,要求:捕捉重要信息,能复述故事情节。本则寓言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有一只白兔是赏月的行家,每天夜晚都要来到林中草地心旷神怡地赏月,于是诸神就宣布月亮归属于她。可从此以后,她从前的闲适心情一扫而光,整日患得患失,最后她请求诸神撤消了那个慷慨的决定。)请学生来点评。
2、文章情节上出现哪两次转折?
诸神向白兔宣布了一个慷慨的决定,月亮归属于兔子;兔子去拜见诸神,请求他撤销这个慷慨的决定。用图表来简化一下这个情节(展示课件)。首先是赏月,仿照我的格式,情节怎样发展呢?
赏月--得月--弃月
3、在得月前后白兔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找出关键句子和关键词语。请学生朗读。
赏月--心旷神怡得月--患得患失
4.白兔得到月亮后必然会产生得失之患吗?有无得失之患的关键在哪里?说“必然”显绝对化,当然是不对的,但是,从历看,从实际情况看,应该说是很容易,乃至极容易产生得失之患。说的是白兔,而不是别人,得到的是月亮,而不是一把青草之类的,得失之患更容易产生。有无得失之患,关键是有没有能力保卫财富,不怕别人抢去偷去,就没有得失之患。
5、白兔悟到了什么,最终要求诸神撤销这个慷慨的决定?
拥有巨大的财富并非好事,反而使她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令她紧张不安,失去了生活的乐趣,所以她请求诸神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放弃对月亮的所有权。
6、“和人类不同的是,我们的主人公毕竟慧心未泯,她终于去拜见诸神,请示他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寓言中这样提到人类,含有什么意味?
句子的意思说人类的慧心已泯。白兔的慧心未泯,悟到拥有月亮并非好事,所以放弃了所有权。人类慧心已泯,总以为拥有就是幸福,是无论如何也不肯放弃既得利益的。可见,这话对人类有讽刺意味。
7.这则寓言的语言很精美,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赏析。
例如,“慧心”“风韵”“闲适”“绷”等用词很精当。对称的句子也很精美:
月色皎洁时,白兔--无忧无虑的嬉戏,心旷神怡的赏月。
乌云蔽月时,白兔--紧张不安,唯恐宝藏丢失。
满月缺损时,白兔--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
除让学生分析上述词语的妙用之外,还可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其他有关的词句再作分析,并让学生试着仿写。
8.自我反思:
①我们应从白兔身上学到什么?
②你是否有过患得患失的现象?原因是什么?
③我们应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态度
三。学生自己研读《落难的王子》
同学们,在白兔和月亮这篇寓言中我们了解到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坦然面对人生的得与失,正确把握好人生的得与失。不仅如此,我国有句俗语“天有不测风雨,人有旦夕祸福”。人生在世,注定要与困难同行的,甚至要与挫折和灾难打交道。因此,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下面,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另一则寓言故事《落难的王子》,我相信同学们会有一种别样的收获。
下面请同学们小组交流讨论落难的王子这则寓言中又蕴涵着怎样的人生哲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
①这篇寓言说了个什么故事?
要求学生熟练地复述课文。
②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③“我”在情节的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提示:线索人物。王子落难全过程的见证人。
④“天哪,太可怕了,这件事落在我头上,我可受不了!”这句话在课文反复出现过三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有什么意义?
[提示]这句话表现了一个旁观者对不幸者的叹息。第一次是王子对天灾人祸的消息而言;第二次是“我”对王子落难而言;第三次是后人对“我”遭受厄运而言。这是叹息者未经磨难的一种虚妄的假设。(其实未必如此,假如灾难真的落到了人们的头上,谁也得受,而且都受得了。)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三次,揭示了它在现实中的普遍性。
学生讨论,教师备案引导:
①王子落难前后性格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揭示中心。
[提示]开始很脆弱,后来坚强起来。原因:一是他经历了厄运,二是他没有被厄运所吓倒,挺了过来。
④文章结尾给人怎样的启示?
[提示]王子落难的故事还会不断发生,而旁观者的叹息也将无限循环地延续下去。只有经历厄运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的头上,谁都得受,而且都受得了。一--厄运能使人的性格变得坚强起来。
小组讨论后教师明确;上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的头,谁都得受,而且都受得了。一--厄运能使人的性格变得坚强起来
四。《白兔和月亮》和《落难的王子》比较阅读
学生可自由评说,教师不必加任何框框,可适当点拨。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两篇寓言都是写人生态度的。但角度不同,《白兔和月亮》写人在获利之后的心境;《落难的王子》写人在受难后的状态。组织学生将问题归结到以下几点:
-+①在题主上,两篇寓言都是写人生态度的。但角度不同,《白兔和月亮》写人在获利之后的心境;《落难的王子》写人在受难后的状态。组织学生将问题归结到以下几点。
②在情节上,都表现了大起大落,而《白兔和月亮》写“好事”可以变为坏事;《落难的王子》写“坏事”可以变好事。(“好”与“坏”都是相对的,决定于当事者的思想观念。)
③在表现手法上,都采用了寓言故事的形式。而寓言的特征就是用比喻,以小见大地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但《白兔和月亮》的寓言成分更浓些,而《落难的王子》写得更像是事实。
④在表达方式上,两篇寓言都以叙事为主(这是叙事作品的主要特征)。而《白兔和月亮》在叙事的基础上,多有对人物的心理描写,且多议论;《落难的王子》则重在叙事。
五作业体验与反思:
①人生在世,或福或祸,可能不期而至,对此我们应怎样面对?
②从自己的经历中举出实例,说说你是怎样面对困难,使自己坚强起来的。
③实际上人的一生挺平淡,大喜大悲的事毕竟不多。我们应当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
六小结:
我们学习了两篇寓言故事,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告诉我们,应当怎样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在这里我要告诉你们:不计较得失,是的“得”;不计较得失的人,是最理智的人。我还要告诉你们,“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愿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远离欲壑,健全人格;藐视困难,直面人生。
①成“研讨与练习”剩余部分。
(建议安排1课时)
[学法导引]
本文是周国平写的两则现代寓言。它通过两个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小故事,告诉我们:拥有是一件好事,但拥有也可能将失去人生的许多乐趣;遭厄运是件坏事,却也可以锻炼人的意志。
学习本文,首先要理清故事的情节,理解课文的内容,进而了解寓言所蕴含的寓意。《白兔和月亮》中的白兔在不占有月亮的日子里,她能无忧无虑地嬉戏,心旷神怡地赏月;在拥有月亮的日子里,她紧张不安,勾起了无穷的得失之患。《落难的王子》生性多愁善感,可是当他失去了父母的呵护,失去了尊贵的王位,流落异乡靠行乞度时却得到了要顽强的挑战命运的人生感悟。两则寓言启示我们:不配拥有而拥有,便会生出无穷的忧患;而厄运则会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此外,要能准确地理解揣摩作品中人物的心理;能流利地、动情地朗读课文;能了解寓言的特点,体味《白兔和月亮》精美的语言和《落难王子》巧妙的构思。
[典题例析]
例题:精读《白兔和月亮》下面语段,回答文后的问题。
白兔仍然夜夜到林中草地赏月。可是,说也奇怪,从前的闲适心情一扫而光了,脑中只绷着一个念头:“这是我的月亮!”她牢牢盯着月亮,就像财主盯着自己的金窖。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不再各具风韵,反倒险象迭生,勾起了无穷的得失之患。
和人类不同的是,我们的主人公毕竟慧心未泯,她终于去拜见诸神之王,请求他撤消那个慷慨的决定。
1、 这段文字采用哪些方法来写白兔?表现了白兔的什么特点?
2、 选段第一句中的“仍然”一词用得好,好在什么地方?
3、 她牢牢地盯着月亮,就像财主盯着自己的金窖”这个句子是比喻句吗?为什么?
4、 选段最后一句中的“和人类不同的是”这几个词能删去吗?为什么?
5、 文段中说“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不再各具风韵,反倒险象迭生……”请你根据具体的情境,展开想象,将白兔所看到的“险象”具体的描述出来。
6、 为这段文字添上一句结尾点明寓言的寓意。
解析:第1题考人物描写方法。第2题考重点字词的品析。第3题考修辞手法的辨析。第4题考词语的含义理解。第5题考想想象能力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第6题考对寓意的理解。这6个题目,分别从不同侧面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寓意的把握。
参考答案:
1、 心理描写、神态描写,表现了白兔的多愁善感、患得患失的特点。
2、 “仍然”表示情况继续不变,承接上文,写白兔爱赏月的习惯表面未起变化,暗含白兔内心已失去了平衡。
3、 比喻。
4、 不能删。将白兔与人类区别出来,讽刺人类中的某些人慧心已泯,贪心贪欲。
5、 (略)
6、 不配拥有而拥有,便会生出无穷的忧患 。
[课时训练]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1、风韵( ) 金窖( ) 抢劫( )禀告( )
2、 chè销( ) è运( )jiǎo洁( ) 童心未mǐn( )
险象diě生( )
二、根据意思写出适合的词语。
3、生怕失去个人利益的忧虑心情。 ( )
4、各种危险的现象一个个出现。 ( )
5、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 )
6、形容人感情脆弱,容易发愁或感伤。 ( )
7、(事情)突然发生。 ( )
8、全世界找不出第二个。 ( )
三、填空、简答。
9、寓言、是文学体裁中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渝或讽刺意味的故事。主人公多为 ,也可是人或非生物。篇幅大多 ,情节较 ,主题充满智慧和哲理。大多采用 和 的表现手法。西方文学中最著名的寓言故事是古希腊的《 》。
10、《白兔和月亮》和《落难王子》给我们的启示分别是:
11、白兔姑娘为什么请求诸神之王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
12、《落难王子》为什么把主人公定为王子?为什么要把厄运编造得如此凶险?
四、阅读下面短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小溪
⑴春天到了,屋后的小溪突然活泼起来,整夜听着她轻快的脚步声一路跳跃。
⑵初搬到山上时,正值严冬,又是风又是雨的。我只好蛰伏在我的小屋里,透过大大的玻璃窗,看云天夕阳的变幻,山间晚雾的弥漫;除此之外,就是这条小溪终日为寂寂深山加添一些生动的音符。我一直没见过小溪的模样,但我和她却是那样熟识。深沉的夜里,当我读累了,写疲了时,我就放下书,搁下笔,静静聆听小溪以她独特的“溪语”诉说着大地的心声。屋外寒风凛冽,冷雨敲毫,小溪的脚步总是迟缓沉重的,是她也耐这冬日的冷寂?她可曾看到我窗口透出的一荧灯火,体会些许我关怀的心意?多少时候,我俩是深相契连的。
⑶天气渐渐暖和,小溪的步子也开始变得轻快流畅。想来,她一路穿过青山,行过原野,蓦然发现溪边的小花结了苞,小草冒了芽,初生的小蜗牛怯怯地探出了触角;大地一片青葱,万物欣欣向荣,便不由得一阵惊讶,一阵欢喜,忙不迭地要将这好消息带给大家。听听,这小溪正以愉悦的声音告诉你一个亘古弥新的故事:春回大地!
⑷什么时候,挑个风和日丽的好日子,我也下到小溪,探访我这位神交已久的老朋友,小溪不知将以怎样的欢乐迎接我哩!
13、把“屋后的小溪突然活泼起来”中的“活泼”换成“活跃”好不好?为什么?(2分)
答:
14、“这条小溪终日为寂寂深山加添一些生动的音符”,句中“生动的音符”指的是什么?(2分)
答:
15、“静静聆听小溪以她独特的‘溪语’诉说着大地的心声”这一句应怎样理解?(2分)(2分)
答:
16、小溪的脚步“迟缓沉重”是指小溪的什么状态?“轻快流畅”又是指小溪的什么状态?(2分)
答:
17、“忙不迭地要将这好信息带给大家”中的“好信息”是指什么信息?(1分)
答:
18、作者在本文里主要是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把小溪写得活灵活现的?(1分)
答: 《人生寓言》
1、yùn jiǎo jié bìn 2、撤 厄 皎 泯 迭 3、得失之患 4、险象迭生 5、心旷神怡 6、多愁善感 7、突如其来 8、举世无双 9、生物,短小,简单,比喻,拟人,《伊索寓言》 10、拥有是一件好事,但拥有也可能将失去人生的许多乐趣;遭厄运是件坏事,却也可以锻炼人的意志。 11、因为未得到月亮之前,白兔夜夜到林中赏月,心情舒畅。月亮归她之后,她反而忧心忡忡,患得患失了,所以白兔姑娘请求诸神之王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 12、因为王子向来是养尊处优享尽荣华的。作者让王子落难,使他前后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更能表现主题。13、不好,“活泼”多用来形容人的性格的生动自然不呆板;“活跃”多指行动进展积极有力。 14、指溪水流动时发出的悦耳的声响。 15、溪水随季节的不同,水流量发出的声音也不同,由此反映出大地有关季节、物候、河水流量等方面的情况。16、冰冻状态 解冻状态 17、春回大地的信息 18、拟人化的写法
【教学目的】
1、体会寓言的寓意,学会把握寓言寓意的方法。
2、了解寓言的特点。
3、感悟文中的人生道理。
【教学重点】
1、体会寓言的寓意,学会把握寓言寓意的方法。
2、了解寓言的特点。
【教学难点】
感悟文中的人生道理。
【课时】
2课时。
【课型】
综合新授课。
【教学方法】
讲读-讨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白兔和月亮》
一、看导语默读课文
二、借助注释、词典,识字识词
审美 风韵 闲适 窖 得失之患 泯 厄运 慧心 皎洁 心旷神怡 归属 禀告 身世 正色
三、朗读课文
1、老师范读,学生齐读。
2、学生个别读。
四、老师讲解寓言的基本常识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言在此而意在彼,给人以生活的启示。寓言故事一般是简短的,比喻性的,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作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等。
五、内容研讨
1、第三段中的“白兔仍然夜夜到林中草地赏月”与第一段的哪些语句相照应?
2、第三段中“从前的闲适心情”与第一段的哪些词语相照应?
3、第一、三段对白兔的心情用了对比的方法进行描写,请从这两段中,找出四个构成鲜明对比的四字词语。
4、从文中找出运用了比喻、拟人修辞方法的句子各一个。
比喻: 。
拟人: 。
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寓意。
6、引导学生准确理解《白兔和月亮》,设问为什么不编成“白兔和青草”的故事,或“天空和月亮”的故事。
7、《白兔和月亮》的语言很精美,引导学生学习。
8、这一则寓言提到人类,含有什么意味?
老师点拨:
1、每天夜里,她都来到林中草地……心旷神怡地赏月。
2、无忧无虑 心旷神怡
3、无忧无虑,心旷神怡;紧张不安,心痛如割。
4、略。
5、拥有财富并过分地看重财富,就可能失去人生的许多乐趣。
6、白兔虽有赏月之才,但是她是如此渺小,实在不配拥有月亮,所以如此紧张不安。虽是诸神之王的赏赐,也是非分之财,拥有非分之财,必然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忽视这一点,就不能准确理解寓意,就可能误解、误导。
7、“慧心”“风韵”“闲适”“绷”等用词很精当。对称的句子也很精美,“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
8、意思是说:人类的慧心已泯。
第二课时
《落难的王子》
一、朗读课文
1、老师范读,学生齐读。
2、学生个别读。
二、内容探讨
1、请在文中空白写出汉字。
他自己也被敌人( )去当了奴隶,受尽非人的折磨。
2、文中“天哪,太可怕了!这事落到我头上,我可受不了!”两句和“天哪,太可怕了……”分别出自 之口,作者这样写的用意何在?
3、文中“至于此,就更是一件容易的事了”一句是什么意思?你能举出一个这样的例子吗?
4、请在文中划出本文的主旨句。
5、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为什么能够顽强地面对厄运?
老师点拨
1、掳
2、王子、我、其他人;对比写出人世间没有不能承受的苦难。
3、略
4、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只要他不死。
5、 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遭遇厄运后历尽苦难的磨炼,性格坚强起来了,所以能够顽强地面对厄运。
四、总结
两则寓言的寓意分别是:“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一则寓言,写好事变成坏事;一则寓言,写坏事变成了好事。人生道路上,大大小小的好事、坏事是经常遇到的,怎样对好事,怎样对待坏事,两则寓言很有启发性。
【板书设计】
人生寓言
周国平
白兔和月亮
心旷神怡地赏月
转折 诸神之王赏赐 主题词:得失之患
转折 紧张不安心痛如割 请求撤消
落难的王子
寓意: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坚强起来
教学目的:
1、理解寓言的含义。
2、正确地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
3、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教学重点:
1、理解寓言含义。
2、学习精美的表达。
教学难点:理解寓言的含义。
教学方法:导读法
教具准备:小黑板、录音机
计划课时:2
备课时间:9月15
上课时间: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白兔和月亮》
1、介绍寓言。】
2、解读寓意。
3、引导学生自相对照,把握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解读寓意。
2、引导学生自相对照,把握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解读寓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人们只要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得与失将会伴随我们今生今世。有俗语说:“有得必有失。”其实,有失也必有得。明智的,随遇而安,得失不惊,心宽体胖,处世潇洒;痴妄的,追名逐利,患得患失,意乱心迷,生身受累。我们应当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态度?《白兔和月亮》是一面透亮的镜子。 .
二、介绍寓言
三、朗读
四、整体感知
1、感知内容。
(1)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掌握课文内容。要求学生完整地复述课文。)
(2)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了解身份的改变对于心态的影响。第一问,要求学生用课文中的相关词语回答。)
(3)白兔在得到月亮之后为什么会患得患失?
(理解占有欲在作祟。)
(4)这则寓言给了我们一个什么启示?
五、感知语言
这则寓言的语言很精美,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赏析。例如,“慧心”“风韵”“闲适”“绷”等用词很精当。对称的句子也很精美,“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
除让学生分析上述词语的妙用之外,还可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其他有关的词句再作分析,并让学生试着仿写。
六、问题研究
1、找出故事情节中的两次转折。
2、白兔最终要求诸王之神撤销决定说明了什么?
(让学生理解白兔慧心未泯。)
3、这则寓言提到了人类有什么含义?
(寓言的讽刺意义。)
4、讨论:拥有财产就一定患得患失吗?而一无所有才心安理得吗?
七、自我反思
1、我们应从白兔身上学到什么?
2、你是否有过患得患失的现象?原因是什么?
3、我们应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态度?
八、作业:
1、完成“研讨与练习”相关作业。
2、预习《落难的王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落难的王子》
1、理解寓言的深刻含义。
2、与《白兔与月亮》比较阅读。
教学重点:理解寓言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寓言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给大家讲过,大凡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把握好生活中的得与失。不仅如此,我还要告诉大家,“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生在世,注定要同困难、挫折甚至灾难打交道。对此,我们要做好充分心理准备。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篇寓言故事《落难的王子》,它可能给我们带来足够的警示。
二、朗读、默读课文
三、整体感知
1、这篇寓言说了个什么故事?
要求学生熟练地复述课文。
2、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指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到相关句子。
3、“我”在情节的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
(线索人物。王子落难全过程的见证人。)
4、“天哪,太可怕了,这件事落在我头上,我可受不了!”这句话在课文反复出现过三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有什么意义?
(这句话表现了一个旁观者对不幸者的叹息。第一次是王子对天灾人祸的消息而言;第二次是“我”对王子落难而言;第三次是后人对“我”遭受厄运而言。这是叹息者未经磨难的一种虚妄的假设。其实未必如此,假如灾难真的落到了人们的头上,谁也得受,而且都受得了。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三次,揭示了它在现实中的普遍性。)
四、问题研究
1、王子落难前后性格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开始很脆弱,后来坚强起来。原因:一是他经历了厄运,二是他没有被厄运所吓倒,挺了过来。)
2、王子是怎样落难的?作者这样编排情节有何用意?
让学生理解作者设置这样的极端情节的典型意义。
3、“我”是王子落难全过程的见证人,然而,厄运也落到的“我”的头上,这一情节说明了什么?
(作者的目的在于告诉读者——人生在世,不幸和灾难可能不期而至,我们要做好心理准备。与其担惊受怕,不如勇敢面对。)
4、文章结尾给人怎样的启示?
(王子落难的故事还会不断发生,而旁观者的叹息也将无限循环地延续下去。只有经历厄运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的头上,谁都得受,而且都受得了。一——厄运能使人的性格变得坚强起来。)
5、只有落难后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定律吗?
启发学生辩证地来谈,谈透彻,让学生接受挫折教育和人生观的教育。
五、与《白兔和月亮》比较阅读。
1、引导学生辨析:两篇课文在表现主题、安排情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方面,有什么异同。训练学生的赏析能力。
2、学生可自由评说。
3、小结:
(1)在主题上,两篇寓言都是写人生态度的。但角度不同,《白兔和月亮》写人在获利之后的心境;《落难的王子》写人在受难后的状态。
(2)在情节上,都表现了大起大落,而《白兔和月亮》写“好事”可以变为坏事;《落难的王子》写“坏事”可以变好事。(“好”与“坏”都是相对的,决定于当事者的思想观念。)
(3)在表现手法上,都采用了寓言故事的形式。而寓言的特征就是用比喻,以小见大地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但《白兔和月亮》的寓言成分更浓些,而《落难的王子》写得更像是事实。
(4)在表达方式上,两篇寓言都以叙事为主(这是叙事作品的主要特征)。而《白兔和月亮》在叙事的基础上,多有对人物的心理描写,且多议论;《落难的王子》则重在叙事。
六、体验与反思
1、人生在世,或福或祸,可能不期而至,对此我们应怎样面对?
2、从自己的经历中举出实例,说说你是怎样面对困难,使自己坚强起来的。
3、实际上人的一生挺平淡,大喜大悲的事毕竟不多。我们应当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
七、小结:我们学习了两篇寓言故事,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告诉我们,应当怎样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在这里我要告诉你们:不计较得失,是最大的“得”;不计较得失的人,是最理智的人。我还要告诉你们,“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愿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远离欲壑,健全人格;藐视困难,直面人生。
八、作业:1、完成“研讨与练习”剩余部分。
2、作文训练:《居安思危》、《在逆境中成长》
[教学设计A]
创意说明:阅读构思精巧、富有文采的寓言,切不可敷衍了事。随便读一读、说一说寓意还远不够,要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本身,矫正过去不恰当的阅读方法。本设计的做法是创造性复述。教学步骤 :
一、自读课文,请两闰同学分别复述寓言第一、二则。
二、众口评说两位同学的复述,明确复述的基本要求:完整准确、突出要点。
第一则必须抓住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独具慧心”“行家”“慧心未泯”“举世无双”等词语勾画出了白兔的形象;“无忧无虑”“心旷神怡”“各具风韵”“闲适”“牢牢盯着”“紧张不安”“心痛如割”“险象迭生”“得失之患”等词语用对比手法,描写了白兔得到月亮前后赏月时的不同心态;“慷慨”一词两次出现,形成了文章两处转折;第一次“慷慨”打破了白兔的宁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第二次“慷慨”给人留下了一个启迪,造成白兔患得患失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隐藏在这个“慷慨”里。第二则必须领悟到作者构思的奇妙:作者把极端脆弱之人拟定为王子,又极写他脆弱,所遭厄运突如其来不说,又极写其凶险,作者还借王子之口传达出寓意,借“我”与王子类似的经历告诉人们故事的普遍性,对人很有启发。
三、以《白兔和月亮》为例,尝试创造性复述。
1、讨论,探究:怎样才能把这个故事复述得引人入胜呢?
明确:根据文中的描述想象白兔的语言、动作、神情、心理等,用形象通俗的口语来讲述,可以使故事更具体,更有吸引力;依照文章详写第一个转折的方法处理第二个转折,可以增强情节的曲折性;依照许多寓言的形式给课文补充一个概括寓言蕴含的哲理的结尾,可以方便听众理解。归纳:惯用的方法是变略为祥,变平直为曲折,变单纯为丰富,变书面语为口语,变“死”的语言为“活”的表演,当然所有的形式都要注意表达的技巧。
2、迁移,实践:创造思维和语言表达技巧练习:寓言结尾说“白兔终于去拜见诸神之王,请求他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终于”一词可见她内心思虑之久,悟理之彻,你能把她说服诸神之王撤销决定的情形绘声绘色地表演出来吗?
四、创造性复述《落难的王子》
提示:可拓展思维的点:多愁善感的性格、突遭厄运时的心理及行动、在磨难中表现出的非凡的勇气、大彻大悟后的豁达等。可训练表达的点;倒叙的方式、“我”的角色变换及“我”的心理描写等。
[教学设计B]
创意说明:设问式研读意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寓言故事的能力。善读寓言故事,就是要善于从故事中读出尽可能多的东西,获得尽可能多的收益,因此不妨多问几个为什么,从各个角度问,你很快就会发现,看似浅显的文章实则蕴含着深意,浅文深读往往能给人意外的惊喜。
教学步骤 :
一、简介寓言文体知识。说说你熟知的寓言故事,进一步认识寓言在简短的故事中寄寓着深刻的道理的文体特点。我们如何能从简短的故事中读出它寄寓的深刻的哲理呢?
二、学法介绍:设问式研读。设问式研读就是在研读课文时善于从字里行间发现问题,巧妙设置问题,从而开启自己对文章深层次的思考和理解。
老师示例《白兔和月亮》:我读这篇文章发现了许多的“两”,我可设计这样一组问题:
就词语设问:两个“慷慨”、两个“慧心”——两次出现的意思有什么细微差别?就内容设问:两种心境——同是赏月,白兔得到月亮前后心境为什么会完全不同?什么情况下能做到相同?就结构设问:两处转折——文中有哪两处转换?各起什么作用?就哲理设问:两种关系——主人与奴隶是否是绝对的?就形象设问:两个人物——白兔和诸神之王与我们生活中的哪些人有相似之处?就寓意设问;两种人生态度——白兔对待非分之财的态度和人类有何不同?
三、学法实践:用设问式研读法独立阅读《落难的王子》,可参考老师示例,也可自主设问,能引发你对课文深层次的理解就行。
[教学设计C]
创意说明:寓言虽短,寄寓的人生哲理却深,一则寓言往往给人多方面的启示。自主阅读寓言,不同的人体会并不一样。“悟折理,写警句”的教学创意着眼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同时兼顾了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教学步骤 :
一、反复朗读课文,感悟文中哲理。同学们自主学习,用自己的话说说从文中获得了哪些启示。教师点示:要想真正读透一篇寓言,汲取其中的思想精华,必须从不同的角度去读。
二、请同学们把感悟到的哲理用简洁精练的警句形式表达出来。教师示例:《白兔和月亮》给我的启示是:有时拥有是一种痛苦,放弃反而带来乐趣。学生发言借用前人的也行,原创的最好。
三、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生活阅历,举一两个例子来论证警句的普遍意义。
四、素材积累:有关得失、财富、厄运的警句及相关典型论据。
[资料整合平台]
1、有关寓言
寓言通常是一种有寓意的小故事。清人宣颖之为“寄寓之言”,王先谦解作“言在此而意在彼”,都揭示了寓言的特点。“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它的使命在于揭示真理,总结教训,讽刺丑恶;特别需要揭露人们接触到却未曾意识到的荒谬。寓言虽是小道,作者却也须有干预现实的胆略和洞烛人生的识见。许多大家都是写寓言的好手。伊索、拉·封丹、克雷洛夫这些寓言作家姑且不说,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艺术家达·芬奇曾以科学家的思维和艺术家的激情创作 一百多篇寓言,德国启蒙运动的杰出代表、戏剧家和美学家莱辛同时也是杰出的寓言家,俄国文学巨人列夫、托尔斯泰、美国作马克·吐温都写有相当精彩的寓言,鳊大诗人泰戈尔、黎巴嫩诗人纪件伦也擅长写寓言性的哲理诗。
2、课文扩读材料
(一)飞蛾与灯焰
灯焰如豆,青烟袅袅。
一只蛾子向他飞来,背后的粉墙上立刻映上了一个如盘的身影。
“瞧!人粗都说你渺小,这完全是不实之词!”灯焰跳动着把那影子指给蛾子看。
“我真有那么大?”蛾子激动不已,可又半信半疑。于是,慢慢向粉墙飞去,她想把自己的形象看得更清。
立即,影子变小了。
“嘿!你怎么不相信一个诚实的人的话呢?你要真正看清自己的形象,必须站到我这个位置才行。”灯焰以智者的身份劝谕道。
蛾子反身向灯焰飞来,粉墙上的影子顿时又变大了。
“来呀,快靠近我,靠近些,再靠近些……”灯焰热情地伸长胳膊。
蛾子扭头看看粉墙上那如盘的身影,动情地扑向灯焰。
灯焰猛地一亮,霎时又恢复了常态。
飞蛾不见了,墙上的影 子也不见了。
(选自《中国二十世纪寓言选》作者:凡夫)
(二)塞翁失马(原文略)
使用建议:这两则课外寓言,一今一古。当代寓言《飞蛾与灯焰》形象生动,描写传神,有文采,可用为《白兔和月亮》的比读材料。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从主观上理解痛苦产生的根由:白兔因有自知之明而受到肯定,飞蛾因无自知之明而招致毁灭。《塞翁失马》包括的祸福观(即福祸可以转化,在特定 条件下好事可能变成坏事,坏事也可能变成好事)与课文的寓意有相通之处,可作为课文的引申材料。
【指导思想】
1、强调理解表述的准确性。
2、反复练习朗读,在朗读中加深理解。
【教学步骤】
一、看导语默读课文
二、借助注释、词典,识字识词
审美 风韵 闲适 窖 身世 泯 厄运 慧心 皎洁 正色 归属 禀告 得失之患 心旷神怡
三、朗读
四、内容研讨
1、研讨方法:提出一种似是而非的看法,通过研讨,求得准确的理解。
2、问题设计:
有人认为,《白兔和月亮》的寓意是,与其拥有,不如没有。大家有没有不同看法?
通过比较“白兔和月亮”“白兔和青草”“天空和月亮”,三种构想,想想这一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落难的王子》的寓意,如果概括为“只有遭遇厄运才能坚强起来”,你有没有不同意见?
五、语言运用
1、 独具审美的慧心。
2、 皎洁的月色。
3、 无忧无虑的嬉戏。
4、 心旷神怡地 。
5、 不愧是 的行家。
6、 各具风韵。
7、 举世无双。
8、 一扫而光。
9、 闲适的心情。
10、 乌云蔽月 。
11、 心痛如割。
12、 险象迭生。
13、 心未泯。
六、朗读
七、作业
“研讨与练习”一。
学习目标
1.在朗读中加深理解,提高朗读水平。
2.揣摩《白兔和月亮》语言的精美和《落难的王子》构思的奇妙。
3.学习从寓言的关键情节切入,探究并简要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的能力。
4.体会寓意,培养对财富和不幸的审美心态和坚韧意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了解寓言的特点。2.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难点:体会寓言的寓意,感悟文中的人生道理。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
1.了解寓言的基本常识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言在此而意在彼,给人以生活的启示。寓言故事一般是简短的,比喻性的,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作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外国寓言作品,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等。
2.给加点的字注音、解释划线的词语。
嬉戏风韵厄运泯灭
险象迭生禀告心旷神怡
审美:得失之患:
二、理解探究
1.学习《白兔和月亮》思考白兔得到月亮前与得到月亮后赏月时心态有什么不同?注意找关键词
2.《白兔和月亮》这则寓言主题词是“得失之患”,在情节发展中有两处转折,请学生加以概括。白兔从她前后不同的情感体验中悟出一个什么道理?
3.学习《落难的王子》思考:王子落难前性格怎样?王子落难后性格怎样?从那句话中可以看出?王子的性格为什么会发生上述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4.《白兔和月亮》、《落难的王子》这两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三、合作释疑
1.比较阅读《白兔和月亮》和《落难的王子》探讨写法。两篇课文在表现主题、安排情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方面,有什么异同?
2.深入研读课文《白兔和月亮》,从课文中摘录认为优美的语句加以体会。
3.读《落难的王子》研讨寓言情节构思的巧妙。
四、课内精读
阅读《白兔和月亮》思考下列问题:
(1)从文中找出运用了比喻、拟人修辞方法的句子各一个。
比喻:
拟人:
(2)第四段中的“白兔仍然夜夜到林中草地赏月”与第一段的哪些语句相照应?
(3)白兔在得到月亮以后,为什么会有得失之患?
(4)为什么不编成“白兔和青草”的故事,或“天空和月亮”的故事?
五、拓展延伸
阅读《塞翁失马》读过这两段文字,你有什么感想?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敌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直译译文:
靠近边塞居住的人中,有位擅长推测吉凶掌握术数的人。他的马无缘无故逃跑到胡人住地。人们都(为此)来宽慰他。那老人却说:“这怎么就不会是一种福气呢?”过了几个月,那匹失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来了。人们都前来祝贺他。那老人又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种灾祸呢?”老人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爱好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断大腿。人们都前来慰问他。那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变为一件福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塞,健壮男子都拿起武器去作战。边塞附近的人,死亡的占了十分之九。这个人惟独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俩一同保全了性命。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略
二、理解探究
1.“无忧无虑”“心旷神怡”“各具风韵”“闲适”“牢牢盯着”“紧张不安”“心痛如割”“险象迭生”“得失之患”
2.这则寓言有两处转折。诸神宣布月亮归属于白兔,是一个转折。此前,白兔是心旷神怡地赏月;此后,却紧张不安心痛如割。最后白兔请求诸神撤销决定,是又一个转折。前一个转折,前后构成鲜明的对比;后一个转折,给人留下一个启迪。
白兔从她前后不同的情感体验中悟出一个道理:拥有巨大的财富并非好事,反而使她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令她紧张不安,失去了生活的乐趣。所以,她请求诸神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主动放弃了对月亮的所有权。
3.学习《落难的王子》思考:
脆弱坚强起来
原因:一是他经历了厄运,二是他没有被厄运所吓倒,挺了过来。)
厄运能使人的性格变得坚强起来。
4.《白兔和月亮》的寓意是:拥有与自己能力不相称的巨大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落难的王子》的寓意是: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三、合作释疑
1.(1)在主题上,两篇寓言都是写人生态度的。但角度不同,《白兔和月亮》写人在获利之后的心境;《落难的王子》写人在受难后的状态。
(2)在情节上,都表现了大起大落,而《白兔和月亮》写“好事”可以变为坏事;《落难的王子》写“坏事”可以变好事。(“好”与“坏”都是相对的,决定于当事者的思想观念。)
(3)在表现手法上,都采用了寓言故事的形式。而寓言的特征就是用比喻,以小见大地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但《白兔和月亮》的寓言成分更浓些,而《落难的王子》写得更像是事实。
(4)在表达方式上,两篇寓言都以叙事为主(这是叙事作品的主要特征)。而《白兔和月亮》在叙事的基础上,多有对人物的心理描写,且多议论;《落难的王子》则重在叙事。
2.如:用词精当的语句“有一只白兔独具审美的慧心”“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无不各具风韵”,“从前的闲适心情一扫而光了,脑中只绷着一个念头”。对称的语句“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他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
3.读《落难的王子》研讨寓言情节构思的巧妙。
(1)这则寓言要说的意思是,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为此作者拟定了一个王子的形象,请问文中是怎样极写他的脆弱的?
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是一个极端脆弱的人:“每当左右向他禀告天灾人祸的消息,他就流着眼泪叹息道:‘天哪,太可怕了!这事落到我头上,我可受不了!’”通过王子对别人灾难的叹息极写他的脆弱。
(2)落难王子的厄运,如国破家亡、又当奴隶,又成残废,行乞度日极为凶险,作者意在用落难王子之口,说出厄运使人坚强的道理。
(3)寓言构思奇妙,用第一人称,“我”是落难王子的同时代人,亲眼见过王子,还有一段对话,似乎不是寓言故事,而是亲身见闻,增强故事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4)“天哪,太可怕了”在文中反复三遍,第一次出自王子之口,第二次出自“我”之口,第三次是在“我”耳边响起,重复半截,略去半截,耐人寻味。厄运一旦落到自己头上怎么办?有王子的经历在前,这样的故事又好像是在不断重复,对人很有启发。
四、课内精读
阅读《白兔和月亮》思考下列问题:
(1)略
(2)明确:每天夜晚,她都来到林中草地,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
(3)明确:用原句回答,见课文第四段。
(4)明确:因为白兔拥有青草,天空拥有月亮都不是非分之财,而白兔虽有赏月之才,但是她是如此渺小,实在不配拥有月亮,所以会如此紧张不安。虽是诸神的赏赐,也是非分之财,拥有非分之财,必然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这样才能表现寓意。
五、拓展延伸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要坦然面对生活。
一、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在交流中丰富自己的知识。
2.总结读寓言故事的方法。
3.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交流中体会到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三、教学准备:
1.师:①布置黑板
②相关的资料和作业纸
2.生:①仔细阅读《伊索寓言》
②认真做好读书笔记。
四、教学过程:
近期,学校开展了“书香校园”活动,我们班也建立了图书角,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了大量的课外书籍。我们的读书目标是:与经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与名著为伴,塑造美好心灵。今天我把同学们分成两队:红队和蓝队。向老师们介绍一下自己,好吗?(红队:我们是红队,我们的读书口号是——沐浴书香,快乐成长。蓝队:我们是蓝队,我们的读书口号是——感受文字之美,尽享读书之乐。)那么在今天这节读书指导课上,让我们来比一比,看哪一队的阅读能力最强,最终能获得胜利,对自己有信心吗?(有)
一、谈话导入
一见如故 说起寓言,同学们一定不陌生吧。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或教训。 [小黑板]提示:寓言是一种带有劝谕性的小故事。最近,我们读了《伊索寓言》。
1.通过阅读和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谁能向我们简要地介绍伊索和《伊索寓言》。
(伊索,古希腊寓言作家。传说是奴隶,后凭借聪明才智获得自由。善讲寓言讽刺权贵,终遭杀害。所编寓言经后人加工,以诗或散文的形式发表,成为现在流传《狼和小羊》、《狐狸吃葡萄》等故事寓意深刻,常被引用。有各种文字译本,对欧洲文学中的寓言创作影响很大。)
2.小结、过渡。
关于《伊索寓言》,喜剧作家阿里斯托芬的一段对白值得向大家一读:“你连伊索寓言都没有读熟,可见你是多么无知和懒惰。”确实,《伊索寓言》是一本世界上最古老的寓言集,也是世界上读者量最多的一本书。《伊索寓言》中的故事,每一篇都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寄托着教训和哲理,有对富人贪婪自私的揭露;有对恶人残忍本性的鞭挞;有对劳动创造财富的肯定……还有许多寓言,教人如何处世,如何做人,怎样识别是非好坏,怎样变得聪明、智慧。《伊索寓言》是古希腊人民留给世界的一笔精神遗产。所以,我们有必要去阅读,甚至一读再读。
今天我们就再来读读《伊索寓言》。
二、一睹为快 自我发现
1、《伊索寓言》一共十卷,翻开目录,读读题目,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故事中的人物大都是动物或与动物打交道,出现的频率最多的如:狼、狮子、狗……牧人、渔夫……)板书:[人物形象:狐狸、狮子、狗……]
2、你读过哪些寓言故事?请你读一读讲一讲其中的一个故事,好吗?
集体交流、展示
3、在没有读过的这些故事中,哪个故事题目最吸引你?读读题目,猜猜故事情节,看看与你想的是否一样?
4、议一议,说说这些故事的结构特点。板书:[结构特点:先讲故事,再点明寓意]
三、边读边聊 汲取营养
1、说说人物
(1)在这些(读过或听过的)故事中,你喜欢或讨厌哪些人物?为什么?
(2)说说《蝉和狐狸》中的蝉。(善于观察,机警、聪明的人) 老师也有一个很喜欢的寓言故事《蝉和狐狸》,听过这个故事的同学请举手。有谁愿意为我们讲讲这个故事?说说你喜欢谁?为什么?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具体表现:仔细观察,察觉有诈,摘树叶试探
用一句话概括: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老师这儿也有两句话说明这个意思:
推荐出示:
(1)英国哲学家罗索说:“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是教育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2)善于吸取教训会使一个人迅速成长起来。
2、明白寓意
通过阅读这些寓言故事,谁能试着说说寓言最大的写作手法是什么?(比喻、拟人,以物喻人,以此喻彼。)
以《蝉和狐狸》为例,在读过的故事中或生活中有没有类似这样的人或事呢?板书:[写作手法:比喻、拟人] 交流心得:例故事中:《亡羊补牢》中的牧羊人;《装病的狮子》中的狐狸……
生活中:手机上接到中奖的短信不加理睬……
3、小结:通过交流,我们知道书中的很多故事,反映的生活经验丰富多彩。这些经验源于生活,反映生活,指导生活,这就是《伊索寓言》的生命力所在。
4、最近所读的《伊索寓言》故事中,还有哪些故事和故事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像?
交流读书感受。
四、拓展延伸 激发兴趣
《伊索寓言》寓言还有许多值得向大家推荐的地方,比如老师认为:
1、故事中人物的语言幽默夸张,生动、形象地再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如《蝉和狐狸》中的狐狸,它的语言再现了它的狡猾、爱说奉承话的特点。)
2、不同的故事中相同的人物形象有着不同的性格。(如《狼和小羊》中的小羊是弱小的,《小羊和狼》中的小羊是智慧的。…… 那么�
2、续编故事:有一天,《蝉和狐狸》中的蝉遇见了《乌鸦和狐狸》中的乌鸦……
3、确定故事的角色,创编一个新的寓言故事。
六、意犹未尽 特别推荐
有人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的多的东西。也有人说寓言是一座独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复杂走向简单,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在这座桥梁上来回走几遍,我们既看见了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又发现了生活的内在意义。寓言很美,美在简洁,美在内涵,美在语句。
○教学目标
①理解寓言的含义。
②正确地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
③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教学重点
①理解寓言含义。
②学习精美的表达。
○课前准备
①查字典、词典,扫除字词障碍。
②预习课文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白兔和月亮》:
①介绍寓言。 ②解读寓意。
③引导学生自相对照,把握人生态度。
○教学设计
人们只要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得与失将会伴随我们今生今世。有俗语说:“有得必有失。”其实,有失也必有得。明智的,随遇而安,得失不惊,心宽体胖,处世潇洒;痴妄的,追名逐利,患得患失,意乱心迷,生身受累。我们应当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态度?《白兔和月亮》是一面透亮的镜子。 .
出示课题。
介绍寓言
朗读
疏通文意,感受语言。
整体感知
①感知内容
a.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设计目的:掌握课文内容。要求学生完整地复述课文。
b.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设计目的:了解身份的改变对于心态的影响。第一问,要求学生用课文中的相关词语回答。
c.白兔在得到月亮之后为什么会患得患失?
设计目的:理解占有欲在作祟。
d.这则寓言给了我们一个什么启示?
设计目的:理解寓意。
以上问题难度不大,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略加点拨,学生可以自己完成。
②感知语言
这则寓言的语言很精美,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赏析。
例如,“慧心”“风韵”“闲适”“绷”等用词很精当。对称的句子也很精美,“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
除让学生分析上述词语的妙用之外,还可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其他有关的词句再作分析,并让学生试着仿写。
问题研究
①找出故事情节中的两次转折。
把握结构。
②白兔最终要求诸王之神撤销决定说明了什么?
让学生理解白兔慧心未泯。
③这则寓言提到了人类有什么含义?
寓言的讽刺意义。
辩证思维
拥有财产就一定患得患失吗?而一无所有才心安理得吗?
自我反思
①我们应从白兔身上学到什么?
②你是否有过患得患失的现象?原因是什么?
③我们应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态度?
作业
①完成“研讨与练习”相关作业。
②预习《落难的王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落难的王子》:
①理解寓言的深刻含义。
②与《白兔与月亮》L匕较阅读。
○教学设计
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给大家讲过,大凡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把握好生活中的得与失。不仅如此,我还要告诉大家,“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生在世,注定要同困难、挫折甚至灾难打交道。对此,我们要做好充分心理准备。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篇寓言故事《落难的王子》,它可能给我们带来足够的警示。
朗读、默读课文
仔细推敲课文所表现的中心思想,认真揣摩故事情节与中心的关系。
整体感知
这则寓言故事写得很深沉,不仅在主题的表现上发人深省,而且在情节的编排上也很具典型性,有普遍的现实意义。教师应组织学生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由于学生阅历有限,有些问题没有直接体验,教师要很好地引导,还是应从现实生活中找到实例,加以印证为好。
讨论题:
①这篇寓言说了个什么故事?
要求学生熟练地复述课文。
②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可指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到相关句子。
③“我”在情节的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
提示:线索人物。王子落难全过程的见证人。
④“天哪,太可怕了,这件事落在我头上,我可受不了!”这句话在课文反复出现过三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有什么意义?
[提示]这句话表现了一个旁观者对不幸者的叹息。第一次是王子对天灾的消息而言;第二次是“我”对王子落难而言;第三次是后人对“我”遭受厄运而言。这是叹息者未经磨难的一种虚妄的假设。(其实未必如此,假如灾难真的落到了人们的头上,谁也得受,而且都受得了。)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三次,揭示了它在现实中的普遍性。
问题研究
对课文的内容整体把握之后,学生的认识可能还是粗浅的。教师应再引导学生对重要情节和关键词句进行深入研讨,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
学生讨论,教师备案引导:
①王子落难前后性格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揭示中心。
[提示]开始很脆弱,后来坚强起来。原因:一是他经历了厄运,二是他没有被厄运所吓倒,挺了过来。
②王子是怎样落难的?作者这样编排情节有何用意?
让学生理解作者设置这样的极端情节的典型意义。
③“我”是王子落难全过程的见证人,然而,厄运也落到的“我”的头上,这一情节说明了什么?
[提示]作者的目的在于告诉读者——人生在世,不幸和灾难可能不期而至,我们要做好心理准备。与其担惊受怕,不如勇敢面对。
④文章结尾给人怎样的启示?
[提示]王子落难的故事还会不断发生,而旁观者的叹息也将无限循环地延续下去。只有经历厄运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的头上,谁都得受,而且都受得了。一——厄运能使人的性格变得坚强起来。
⑤只有落难后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定律吗?
这个问题要启发学生辩证地来谈,谈透彻,让学生接受挫折教育和人生观的教育。
比较阅读
与《白兔和月亮》比较阅读。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辨析:两篇课文在表现主题、安排情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方面,有什么异同。训练学生的赏析能力。
学生可自由评说,教师不必加任何框框,可适当点拨。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将问题归结到以下几点。
①在主题上,两篇寓言都是写人生态度的。但角度不同,《白兔和月亮》写人在获利之后的心境;《落难的王子》写人在受难后的状态。
②在情节上,都表现了大起大落,而《白兔和月亮》写“好事”可以变为坏事;《落难的王子》写“坏事”可以变好事。(“好”与“坏”都是相对的,决定于当事者的思想观念。)
③在表现手法上,都采用了寓言故事的形式。而寓言的特征就是用比喻,以小见大地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但《白兔和月亮》的寓言成分更浓些,而《落难的王子》写得更像是事实。
④在表达方式上,两篇寓言都以叙事为主(这是叙事作品的主要特征)。而《白兔和月亮》在叙事的基础上,多有对人物的心理描写,且多议论;《落难的王子》则重在叙事。
以上内容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教师引导得当,还是可以完成的,可根据情况处理。
体验与反思
①人生在世,或福或祸,可能不期而至,对此我们应怎样面对?
②从自己的经历中举出实例,说说你是怎样面对困难,使自己坚强起来的。
③实际上人的一生挺平淡,大喜大悲的事毕竟不多。我们应当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
小结
我们学习了两篇寓言故事,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告诉我们,应当怎样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在这里我要告诉你们:不计较得失,是最大的“得”;不计较得失的人,是最理智的人。我还要告诉你们,“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愿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远离欲壑,健全人格;藐视困难,直面人生。
作业
①完成“研讨与练习”剩余部分。
②作文训练:《居安思危》、《在逆境中成长》
点 评
本教学案,突出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具体表现为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这是当前贯彻语文课程标准,落实最新教学理念,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教学设计上,本教学案依据教材特点,采用对比阅读教学的方法,形式新颖别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突出了教学重点。既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也为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提供了新的启示,促使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 思考题的设置,具有启发性与可操作性,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发现问题的探究精神,培养了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潜能。从教学流程上看,学生互动性强,参与面大,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表达能力等都能得到有效训练。在思维训练方面,涉及到辩证思维、逆向思维和多角度思维,加深了学生对教材的独特体验与独特感受。另外,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文体知识的教学,可以使学生从中获取知识,提高文学素养。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这些字。
2、能读懂故事蕴含的意思,明白“水滴石穿”、“守株待兔”这两个成语的意思。
3、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好不同角色的话,并表演“守株待兔”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
理解两个成语的意思,并能灵活运用这个成语。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讲的道理。
教学准备:
1、准备与故事有关的图画,或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前找几个与故事寓意相近的成语。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水滴石穿”
(一)激趣引入新课
1、同学们都知道许多故事的成语吧,这些词语内容非常生动有趣,你能把自己知道的成语说给大家听一听吗?抽生说。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篇有趣的成语故事:(板书:寓言两则水滴石穿)。
生齐读课题。
2、“水滴石穿”是一篇寓言故事,主要靠同学们自己来学懂,你们能不能做到啊?
(二)初读课文,练习朗读
1、学习前给大家提出两点要求:第一要会读,读谁字音,读通课文,读懂这个故事。第二要会想,想一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同学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等会男生和女生来比一比,看哪边读得最好。现在抓紧时间练习读书,师巡视指导。
2、生自由小声朗读课文。
3、哪位同学代表男生参加朗读比赛呀?其余的认真听他的字音读准了没有,什么地方读得好?抽生读,抽生评价,老师评价,纠正读间“阶jiē”、“嫌xián”,指导书写。
4、请一位女同学与刚才那位同学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5、师评:读得太好了。谁读得最好呢?生评。
6、师:两位同学都读得很好(在黑板上给“男生”和“女生”下各画一面小红旗)。老师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读的时候要边读边想,课文里有哪些词不懂,用笔勾画下来,有哪些问题不明白,先在小组内讨论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等会儿提出来我们一块解决。
(三)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1、学生自由朗读,师巡视指导。
2、学生小组内讨论。
3、各组派代表提出不懂的问题。能当场解释的字词,采取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方式解答,难一点的问题梳理出并板书:
(1)“水滴石穿”是什么意思?
(2)水滴怎么会把石阶滴穿呢?
4、同学提出的这些问题,我想你们能自己解答,请你们带着这些问题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通过看图,联系上下文想想这些词的意思。自己再读,找答案。
5、师引导:有同学见过家门前的石阶被水滴滴出了一些小窝窝吗?请见过的同学来描术一下。
6、小组内讨论:“小滴真能滴穿石阶吗?”抽生说相信或不相信的原因。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引导学生体会语气,请相信水滴能把石阶滴穿的一名同学来读水滴的话,试着用肯定的语气来读。另请“不相信”的一名同学来读石阶的话,试着用嘲讽不信的语气来读。
7、男、女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师评:两边的同学都读得很好,都可以画红旗。
8、出示多媒体课件,生认真看画面:“水滴一滴一滴不停地落在石阶上……,过了一年又一年,终于把石阶滴穿了。”
你们现在知道“水滴石穿”是什么意思吗?抽生说,师补充。你能用这个成语说一句话吗?
9、师范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生边听边想:(1)水滴和石阶谁的说法对?(2)水滴是怎么把石阶滴穿的?
(四)启发思考,明白寓意。
1、师小结:上课前老师说过了,水滴石穿是一个有趣的成语故事,除了告诉我们水滴能把石阶滴穿这个内容外,还要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你从水滴石穿这个成语故事中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2、生自由发言,师给予肯定,表扬。
3、师总结:同学说得真好。水滴石穿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了,不管做什么事,只要不停地努力,就一定会成功。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像水滴一样,朝自己的目标不停地努力进取,那么,你们一定会成功的。
(五)拓展延伸
你能找出与这个成语意思相近的成语或名言警句吗?
(不屈不挠积少成多锲而不舍……)
二、学习“守株待兔”
(一)引入新课
1、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水滴石穿”这个成语故事,今天,我们还经学习一篇有趣的成语故事(板书课题:守株待兔)
大家齐读课题。
2、想一想,“株”是什么意思?“待”是什么意思?“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小组讨论,抽生说。
3、这个故事讲的是什么内容呢?想要知道吗?请大家翻开书,借助拼音自由朗读。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新词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认读生字词: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认读“农夫、窜出来、撞死、树桩、拎着、喜滋滋”。
3、指导书写:窜、撞。
4、小组检查朗读情况,一人读一段,检查字音是否读准。
(三)深读课文,体会情感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读完后,抽生讲故事大意。
2、再一次朗读课文,勾画出写农夫内心活动的句子。抽生读。
3、指导朗读:从这些句子可以看出农夫的心情怎么样?(高兴极了)读书的时候应该有什么样的表情?(高兴)用什么样的感情和语气来计?(快乐的,喜滋滋的)
4、生自由练习朗读,师巡视指导。
5、哪位同学愿意起来读一读?指名读,要求其余学生认真听,听完后请学生评价读得怎么样?(表情、语气、感情)
6、你能读得比他还好吗?再抽生读。师评:两位同学都读得很好,结合最后一句,同学能不能加上什么动作神态,绘声绘色地读这一段。
学生组内练习朗读。
7、请全体同学起立,一齐朗读这段,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神态。
8、想一想,农夫心里还可能想些什么?先在小组内讨论,再汇报发言。
(四)读想结合,表演课文
1、自己读第三段,体会农夫感情。
2、你能把农夫心中的希望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吗?可以加上动作说。抽生说,师及时给予肯定表扬。
3、农夫的希望实现了吗?读最后两句话,想一想,农夫这时的心情又是什么样的?(失望)应该怎样读?试着读一读。
4、再读课文,想一想,读这一段时,情感有哪些变化?
应该怎样读?(由充满希望到失望)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抽生读,齐读。
5、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对农夫说些什么?小组讨论。指名说。
师小结:同学们学得真好,老师也想对农夫说:你不应该把偶然发生的事当成必然会发生的事,不要再等了,赶快种田吧。
6、学了这个故事,同学们的收获真多,想不想演一演这个故事?你可以按原文来演,也可以创造性地演。
(1)学生组合小组,排练课本剧,师巡视指导。
(2)学生表演课本剧。
(五)拓展延伸
1、把“守株待兔“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和父母合作表演“守株待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