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
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启发学生谈谈自己童年里难忘的人和事.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难点、关键
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甩想感情。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的童年生活中,一定有许多难以忘怀的人和事,能说
出来给大家听一听吗?(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是啊,童年是幸福的,难忘的,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琦君的童年,欣赏美丽的桂花雨。(板题26.桂花雨)
同学们,你们喜欢桂花吗?请你谈一谈你对它的认识、
生:挂花香。古有名句:桂子花开,十里飘香。
生:挂花花朵小,颜色白,于中秋节前后开放。(挂图)
生:桂花可酿酒,可做糕点。
二、自学课文。 (出示自学提纲)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2.划出不理解的字词用学过的方法理解。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桂花雨”是什么意思?
三、汇报自学情况。
1.解决生提出的生字疑难。
浸:指用水泡某种物体。文中指周围的人们都沉在桂花香的包围之中。
2.指名逐节读文,正音。
3.课文讲的是作右深情地回忆起童年的桂花和帮妈妈摇桂花的
4.“桂花雨”是指很多桂花一齐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可以引导
学生引用文中的语句来回答: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四、朗读课文.标出描写小时候摇桂花的部分,并展开学习。
1.描写小时候摇桂花的内容是:2—6自然段。
2.自由读2—6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并结合进行朗读指导。
(1)第2自然段写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同时也写丁桂花树的`特点:样子笨,,花小、香。这一段中的省略号用法是许多花,不一一列举,可引导学生说一、二种花名来补充。
(2)第3白然段写了桂花开时,正好是台风季节,母亲总是担心台风来破坏桂花。同时.还交待了桂花收回来是为了送给邻居做糕饼。
(3)第4自然段写了桂花的香以及应当“摇”的原因。学习这一段时可让学生闭眼想象挂花的香。
(4)第5自然段写出作者对“摇桂花”的热爱。引导学生找出能体现这一点的词句:是件大事、总是问、乐了、使劲。朗读时注意读出作者的两句话的语气。
a.“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呀?”——迫不及待。
b.“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赞美。(看图,闭眼想像“桂花雨”)
(5)第6自然段写了桂花的收、藏及作用。(可引导学生说一说与校花有关的物品。)
3.感情朗读2—6自然段。
五、根据提示,将课文分成三个部分。
1.交待桂花盛开在中秋节前后。
2.作者回忆故乡的桂花及小时候摇桂花的事。
3.作者在杭州赏花时,母亲总是夸自己家乡的桂花。
六、齐读全文,找出点明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体会。----------于是,我也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1.“摇花乐”是指的在作者眼里,摇桂花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
2.模仿写句,启发学生回忆童年里难忘的人和事。
七、 小结。
课文以生动的文笔向我们介绍了作者童年生活,内容丰富,感情真挚,文字中蕴含着浓郁的乡情,读来感人,让我们再一次来欣赏美丽的桂花雨。(配乐朗读全文)
教学目标:
1.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2.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一句话的意思。
3.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
教学中难点:
理解深层文意,体会文章中优美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导语:童年是美好的,那一幕幕童年往事会给人以永久的回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3.教师:读了课题,你有问题要问吗?
(学生自由提出疑问)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读书交流。
(l)请学生选读感兴趣的段落。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讨论。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引导学生重点探究以下问题。
1.“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①从文中找出“我”喜欢桂花的句子读一读,说说“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2.重点理解摇花时的乐趣。
(l)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
(2)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①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②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
③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3)指导感情朗读。
3.理解“于是,我也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课堂总结
1.课文通过回忆小时候摇桂花时的有趣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语文二年级
播放歌曲:小白船
师:你看过什么动画片。
生:看过蓝猫三千问。
生:神奇宝贝。
师:我也喜欢蓝猫。
出示面具。
师:我想把这个面具送给会上课的同学。
师:这些生字能读好吗?
生读词。
师:宽阔,宽广这两个词谁再来读读。
生读。
师:这八个词连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
师:上一节课,同学们还提出了很多的问题,通过看图,我们一起看。
看图,了解词的意思。
客轮,货船,航标灯,斜拦桥。
师:词语大家读得真不错,陈老师相信,通过今天的读课文,大家一定能提出更多更好的问题来。自己读课文。
生自读课文。
师:谁来读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三位)
师:听了你的朗读,我觉得河水真的很清,清澈的河水,谁能给它换个词。
生:碧绿。
生:一尘不染
生:清清。
生:一望见底。
师:一眼见底。
师:谁能读出碧绿,一尘不染,清清,一望见底。
指名读。
师:我仿佛看到了一眼见底的河水里,有戏水的小朋友。谁再来试试。
生读。
师:在那一尘不染的河水里,你看到了什么呀?
生:我看到了树叶。
生:我看到了鱼儿和水草。
生:我看到了海市蜃楼。
生:我看到了金光万道。银光闪闪的光芒。
生:小青蛙。
生:看到了大楼房。
生:绿绿的大荷叶。
生:粉色的荷花。
师:在那清澈的河水里,你看到了什么呀?
生:亮晶晶的星星。
生:白白的鸭子。
师:在玩水呢。
生:树叶上有一滴露珠。
师:在清澈的河水时,同学们产生了这么多的想象。再读一读。谁能读出来。
读第一自然段。
师:多清多美的河水啊,让我们一起来读。
齐读。
师:真会读书,现在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二三四自然段,看谁读得好,能读出问题来。
生自由读课文二三自然段。
师:二三四自然段你有什么不懂的,想问的?
生:第二自然段中什么叫大鼻子的货船。
师:问得好!你猜它是什么?
生:就是货船前面的部分。
生:我觉得就是货船前面很长。
生:因为运货的时候。大鼻子的货船。可以提高……
师:你真会学习,蓝猫最喜欢会学习的孩子了。
师:谁来读一读:大鼻子的`货船。
师:读这几句。
生读。
师:能读得更宽广些。
指名读。
齐读。
师:三四自然段你还有什么想问的吗?
生:我想问什么叫雄伟的斜拉桥。
课件出示图片:雄伟的斜拉桥。
师:大家看得那么认真,谁来说说,看了这个斜拉桥想说什么?
生:斜拉桥真长啊。
生:斜拉桥的柱子多高啊。
生:斜拉桥很壮观。
生:斜拉桥边上的灯真美啊。
师:谁来读一读。
师:谁还想读,把斜拉桥的雄伟读出来。
师:还有不懂的吗?
生:相会不懂。
师:什么意思呢?
生:一直聚会。
生:相逢重逢。
生:牛郎织女是在鹊桥上相会的,怎么会在斜拉桥上相会呢?
师:谁来讲讲牛郎织女的故事呢?
生讲故事。
师:真会学习。奖励。
师:每年在喜鹊搭成的桥上,牛郎织女才能相会一次,所以我们希望他们经常能够相会。谁来读读。
生读。
师:陈老师听出了你美好的心。
生读。
师:听你的朗读,你一定是个善良的孩子。
师:连起来读一读。
师:陈老师觉得,如果你能把河面读得再宽广一点,就更好了。
指名读。
师:看图,上面的座是拦河大坝,另一幅图是葛洲坝。介绍葛洲坝。
真不愧为万里长江第一坝。
谁来读一读。
师:学完了四个自然段,现在陈老师也想和大家一起读了,我来读第一部分,你们读后面的内容。
师:银河呀,我还有好多的问题要问你呢?
生:总有一天,我会……
师:我还有好多好多的问题要问你,如果是你,你想问银河什么呢?
生:银河呀,你里面的星星到底有多少啊?
生:银河呀,你到底有多大啊?
生:银河呀,你是不是河。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过,银河是一条光带。
生:银河呀,你到底有多长啊?
生:银河呀,你的里面有没有高楼大厦啊?
生:银河呀,地球上的东西能不能到你那儿去啊?
生:银河呀,你是由什么东西组成的呀?
生:上节课我们说过,是由星星。
生:银河呀。你那里有东方明珠吗?
生:银河呀,你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呀?
生:银河呀,在你的上面有没有海市蜃楼啊?
生:银河呀……
师:航天英雄杨利伟。
师:介绍杨利伟,播放视频。
师:你想说什么。
生:杨利伟叔叔真伟大。
生:杨利伟,你真了不起。
生:上天下地。
生:杨利伟,你真厉害。
师:有没有什么想问杨利伟叔叔什么?
生:有没有看见长城。
生:问天上有没有…
生:我想问,你在天上是怎么生存下来的。
生:……
师:是啊,我们也有很多很多的问题,想问杨利伟叔叔。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日子。
师:老师也相信,总有一天,――
生:我也会驾驶着……
师:编书的时候,我们的航天飞船还没上天呢,但是现在……
坚定信念,总有一天,我们……
师:最后让我们一起……
齐唱……蓝猫。
师:最后,我希望我们每一个小朋友都能成为爱想,爱问,爱动脑的好孩子。
【教学目标】
1、认识“宽、虾”等12个生字,会写“贝、原、男”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2、3段课文。
3、能运用语言,介绍涛涛和小青的家乡。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新课
小朋友,如果你有一支七彩的画笔,你最想画什么呢?(学生自由交流)
今天,我们班上来了几位小画家,他们都画下了自己美丽的家乡。(板书:画家乡)想看看吗?
二、初步感知,学习生字词
1、课件依次出示画面,师配乐范读2~6小节。
2、引:他们的家乡美吗?课文写得更美,赶快去读一读吧!注意度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还可以请教你的同桌或老师。开始吧!
3、学生自读课文。
4、检查学习情况:
⑴ 生字:
(出示带拼音生字卡片)谁最能干,能当小老师来领读──个读──开小火车读
⑵ 词语:
课件出示词语)生字躲到词语中了,你还能读吗?
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5、小结:小朋友真能干,生字、词语都能读了,我们学起课文来就容易多了。
三、精读第二段,指导观赏涛涛家乡的美
1、出示画面:这是谁的家乡?仔细观察,说一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2、认真地读一读第二段,找一找涛涛到底画了些什么?
3、涛涛的家乡美在哪里呢?现读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4、交流:
⑴ 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
显示句子──指名读──引导说句()那么(),那么()。
⑵ 一艘艘船上装满了鱼和虾。
引导读好“一艘艘”、“装满了”。
⑶ 那个在海滩上赤着脚捡贝壳的孩子,就是涛涛。
引导感受涛涛在海边生活的。乐趣。
5、师生合作读。
6、此时此刻,你想对涛涛说些什么呢?
7、假如你是涛涛,你怎样向其他小朋友介绍你的家乡呢?
自由准备──指名介绍(注意人称转换)
8、小结学法,引导自学第三段。
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涛涛画的家乡。我们先看图,观察图上画了些什么,然后读课文,找涛涛画了些什么,接着美美地读了喜欢的句子,最后还当小导游介绍了涛涛的家乡。老师想请小朋友用刚才的学习方法和你的同桌一起学学第三段。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情感目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3、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分清文章的主次,能说出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体会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句子。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三、教学准备:
课件
一、引出新课
1、师谈话:同学们,回忆过去经历过的美好的往事是一种享受,充满乐趣。你会常常回忆过去经历过的有趣的。事。爸爸妈妈也会常常回忆他们童年的趣事!
2、揭题:今天,我们学习一篇阅读课文,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饱含着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
板书课题:桂花雨
1、学生认真听老师讲话,把精力投入新课的学习中。
2、齐读课题。通过老师谈话,把学生的注意力投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引导学生同桌相互朗读课文,相互纠正读音。
2、根据“阅读提示”进行预习。
指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理解词语。
(重点理解以下词语:欣赏、桂花、台风)
1、同桌之间互相读一遍课文。
2、学生介绍学习的方法与步骤并自学。
3、学生联系语境体会词语意思并与同组人员交流。在阅读课文中联系语境理解词义,并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词语的方法。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组织学生交流初读收获:通过刚才阅读课文,你对课文内容有了哪些了解?
2、引导学生再次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分别写了哪些内容,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并把自己思考的结果与小组的同学交流,听听他们的意见。如果意见不同,小组长组织讨论。
3、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1、学生自由交流阅读所得。
2、学生再次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分别写了哪些内容,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小组的同学交流,听听别人的意见。如果意见不同,小组长组织讨论。
4、学生根据自己阅读课文的实际情况进行质疑问难。在学生自学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团结协作的学习精神。
四、深入学习课文
1、引导学生根据刚才质疑的问题,边读边思考。
2、组织学生交流再读课文的收获。
3、引导学生体会摇花乐。
引导学生想像。
4、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母亲对故乡桂花的怀念。
(1)从哪儿看出来母亲对故乡桂花十分怀念?
(2)知道学生仿照这个句式进行说话练习。如:这里的环境好,母亲会怎么说?这里的生活真舒适,母亲会怎么说?
5、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师选择一两处示范朗读。
1、学生根据刚才质疑的问题,边读边思考。
2、学生交流再读课文的收获。
3、学生读读课文,画出描写摇花乐的句子,一边读一边结合课文插图想像摇花乐的情景,和作者分享童年的乐趣。
4、请学生朗读,再做评议。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体会摇花乐和母亲对故乡桂花的怀念以及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五、交流收获
师引导学生谈谈阅读这篇课文后的感受。如联系古诗或者联系课外阅读谈谈人民对家乡的怀念;还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谈感受。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自己对此的感受。深化认识,领会思想。
六、板书设计
桂花雨
我喜欢的是桂花
摇花乐(言、行)怀念、热爱家乡
比不上家乡的桂花
【教学目标】
1认识“刺、猬”等10个生字,会写“采、但”2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借助插图,了解课文内容。
4了解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进行记叙的方法,使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教学重点】
1能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理解李丽和林圆圆的四次对话的意思。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仔细体会人物的语言,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教学难点】
1初步感知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2理解园园为什么脸红了,从中体会到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教育学生要有助人为乐的好思想。好品德。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置悬念,导入课题
教师课前先将课题“蓝色的树叶”写在黑板上。
师:小朋友,小朋友们你们平时看到的树叶都是什么颜色的呢?教师随机给学生呈现PPT资源的相应图片内容。
读了课题,大家是不是觉得很奇怪,树叶为什么会是蓝颜色的呢?学习完课文后你们就会明白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给学生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朗读,让学生先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生动的情境画面加之规范的课文朗� 教师可以结合PPT资源,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进行初步感知与思考。
2听完范读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他们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画出生字词,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识字。
三、学习生字,了解词语
1教师播放课件,给学生呈现本课要求会认的字、词:
2请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自由认读。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及时纠正学生的发音。
四、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要写的字。学生自主观察、识记下面的字:术、吐、桌、注、铅、已、笔、景、由、年、拿。
2。教师请学生说说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字形,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之后教师和学生通过比较,总结出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的字在书写时要注意的几方面:
(1)左右结构的字要写的左窄右宽;
(2)笔,写竹头时不要把短横写成点;
(3)铅,右上不是一个“几”字。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分别指导,写完后大家共同评议,比比谁写的工整美观。同时教师要对表现好的同学或者小组一定形式的奖励。
蓝色的树叶,
五、课后思考:
生字难关攻克后,教师请学生课下自由读课文并思考:树叶为什么会是蓝色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
1教师给学生出示本课的生字、词卡片,请学生开火车读生字、词。
2自由读生字、词,记忆词语。
二、朗读感悟,细读课文
1教师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之后出示PPT请学生思考:
■李丽为什么要向林园园借绿铅笔?借到了吗?
■李丽不是需要绿铅笔吗,为什么会没有接林园园的绿铅笔?
■林园园为什么脸红了?
2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教师请学生用“什么时候、谁、发生了什么”讲一讲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3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
(1)出示课文插图,请学生仔细观察李丽和林园园的。表情,想想他们说了些什么。找出课文中的对话读一读,并说说从对话中体会到什么。
(2)自由读,边读边用铅笔圈圈画画:李丽和林园园有几次对话?
(3)读第一次对话。李丽的话读出谦和、礼貌的语气;林园园的话读出不愿意的语气。理解“吞吞吐吐”,并说说为什么林园园吞吞吐吐地说,她当时会想些什么?
(4)读第二次对话,看看林园园是怎么说的?她“怕”什么?说明什么?
指导读李丽的话,分别读出请求、商量和诚恳的语气;林园园的话读出不乐意的语气。
(5)读第三次对话
a.林园园说话中的几个“不要”说明了什么?
b.林园园为什么要皱着眉?联系她说的话“还要画小草”,想象她心里在想什么?
c.教师播放资源中的范读。让学生体味林园园和李丽的心理活动。
(6)分角色朗读三次对话。从对话中� 学习第五自然段
(1)出示第二幅插图,说说这副图画的是课文哪部分的内容。
(2)看图说一说,李丽和林园园分别在做什么,他们可能想些什么?
(3)读第五自然段
(4)讨论:林园园看着李丽画的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
(5)假如你当时在李丽和林园园旁边,你会怎么做?你会对林园园说什么?从“脸红”这个词中可以看出林园园以后会怎样呢?(也 相信我们的小朋友都能做到这一点。
三、拓展练习:
1读读写写。
2以“我想对林园园说……”为题,让学生和林园园“对话”,加深对此问题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