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优秀9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目标:
1,能愉快地参与活动。
2,学会观察的方法,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
3,了解常见车辆的名称,并分类。
准备:
1、卡车,自行车,小轿车,面包车,摩托车,人力车等车辆若干。
2、律动(汽车司机)。
过程:
一、参观车展,认识各种车辆
1、观察的要求,有什么车?它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征
2、幼儿自由观察探索,交流(师引导幼儿观察车的名称,结构,作用提醒幼儿按顺序观察)。
幼儿之间交流观察的结果,教师结合个别提问巩固幼儿对车的认识。
二、分类操作:
1、介绍怎样分类,幼儿操作教师引导幼儿分类。
2、引导幼儿说说是按什么分类。
三、教育幼儿要遵守交通规则,玩红绿灯的游戏自由结束。
设计意图:
在区域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喜欢用乐器,自己嘴巴里哼哼来为歌曲伴奏,能力强的孩子有时候竟能形成一件完整的作品,而能力弱的孩子一般是观众的角色。《蜜蜂做工》这首歌曲节奏明朗轻快,唱起来朗朗上口,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歌曲之一。因此,我设计本次活动,希望能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孩子们主动学习打击乐,使每一个孩子都能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复习歌曲,感知歌曲的节奏。
2、尝试用乐器进行打击乐活动。
3、乐意与同伴合作,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蜜蜂指挥棒一根。
2、音乐区的打击乐材料。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教师:“嗡嗡嗡,嗡嗡嗡,我是一只勤劳的小蜜蜂,小朋友们好啊,听说你们学了一首关于我的歌曲,请你们唱出来给我欣赏下吧!”
2、教师:“小朋友们唱的很好,那你们有没有发现其实这首歌里还有一个秘密?”
二、再次欣赏歌曲,感知音乐的节奏变化。
1、教师:“我们听音乐来拍手,看看大家能不能找到?”幼儿边拍手边唱歌曲《蜜蜂做工》,教师也随音乐带领幼儿边拍手边唱。幼儿随着音乐拍手的同时,教师注意观察孩子们的节奏。
2、教师:“你能说说你找到什么秘密了么?”幼儿讨论,“你好像找到了,可以拍看看么?”请个别幼儿示范,幼儿:第一句、第二句慢一些,第三句快,第四句又慢了,找出歌曲的节奏。“大家一起来试试。”
“除了拍手,我们还可以怎样来伴奏?”用身体的其他部分来表现,再次感知歌曲的节奏。
3、尝试分工合作的小组活动:“现在请大家到音乐区选择一件自己喜欢的乐器,来为这首歌伴奏。”在每个小组里,教师选择一个能力强的幼儿做指挥。播放完整的歌曲,幼儿分组练习,教师巡回观察,并参与到能力弱的小组活动中。
4、小组展示:“小朋友们的排练很精彩,现在请演奏家们到舞台上表演展示。”请各小组展示自己的风采。
三、结束部分。
教师:“我们除了可以用乐器来伴奏,教室里还有什么的物品也可以呢?”请幼儿找找,跟着音乐伴奏。
延伸活动:结合娃娃家,结构区等材料,找找还有那些物体能发出声音,尝试为其他歌曲伴奏。
活动反思:在本次活动中,教师一直担当幼儿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歌曲的节奏让幼儿自己发现,幼儿示范,充分尊重幼儿的创造性和自主性,特别是小组活动时,为幼儿创造一个宽松,和谐,充满鼓励的学习氛围,对于能力不同的幼儿有着不同的要求,能力强的可以作为者,来指导整个小组幼儿,能力弱的作为学习者,让幼儿教幼儿,一起共同发展。教师在整个活动中把自己也当成小组成员之一,成为幼儿的同伴,和他们一起探索,讨论。在活动中,由于班级人数较多,所以在小组活动中有点混乱,怎样能合理分配好小组人员,教师对班级幼儿能力发展水平的也会影响整个活动的效果,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活动中反思改进。
一、设计意图:
《太阳,您真勤劳》是音乐领域中的歌唱活动,是表达自己对勤劳的太阳的敬佩之情以及对太阳给予我们光明和温暖的感激之情。而大班幼儿对于这类情感有了一定的了解,本次活动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纲要》中艺术领域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的精神,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二、活动目标:
(一)在倾听音乐磁带的过程中感受歌曲旋律,初步学唱歌曲。
(二)在了解歌曲旋律的基础上,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太阳带给人们的光明和温暖。
(三)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愿意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三、活动准备:
(一)经验准备:幼儿知道太阳从海面升起的画面。
(二)物质准备:录音机、磁带;
可操作的图片(太阳从海面升起的情景)
四、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教师操作图片(太阳从海面升起的情景)。
2、师:你们知道太阳在干什么吗?
3、师:请你们回忆一下,太阳升起来后,我们有什么感觉?
4、师:我们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示自己的这种感觉呢?
5、师:太阳能带给我们带来光明和温暖,我们一定要谢谢他,老师这里有一首歌,就是感谢太阳的,小朋友们一定很想学,对吧?
(二)分析歌曲内容
1、教师播放音乐磁带,幼儿倾听、欣赏。
2、师:你刚才听到了些什么呀?
3、师:为什么会说太阳勤劳呢?
4、师:如果太阳不勤劳会发生什么事情?
(三)学唱歌曲
1、教师播放音乐磁带。
(1)师:请小朋友们仔细的听,比比看谁的小耳朵最能干,能听出歌曲里的好听的声音。
(2)师:你听出来了吗?是哪一句?你愿意把这一句唱出来与其他小朋友分享吗?
(3)师:老师也觉得这一句很好听,我们一起来学学看。
2、教师再次播放音乐磁带。
(1)教师播放音乐磁带,幼儿学唱歌曲。
(2)师:你觉得哪一句比较难唱?
(3)师:这一句是挺难的,我们一起来学学看。
(4)师:小朋友们唱的真棒,要是太阳听到了一定会很高兴的,你们愿意用最好听的声音把这首歌唱给太阳听吗?
(四)尝试表演
1、师:请小朋友们扮演太阳从“海面”上升起,一边唱歌,一边按照歌曲节奏做升起和放射光芒的动作。
2、师:老师来扮演太阳,请你扮演自己喜欢的某一物体,一边唱歌,一边按节奏做升起和放射光芒的动作。
五、延伸活动
师:请小朋友回家后把这首好听的歌也唱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活动目标
1、欣赏音乐,感受音乐内容。
2、透过引导幼儿观察图谱,帮助幼儿理解归纳整理歌词和故事,并能用肢体动作创造性表现。
3、感受和体验游戏中外星人与小朋友有趣的逗乐情趣。
4、利用乐器能合作配乐,并进行协商、共同尝试,体验合作演奏带来的挑战与成功感。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感受音乐内容,并用肢体动作表现故事情节。
活动难点:运用乐器来表现音乐,指导乐器的轮奏,鼓励幼儿之间的合作。
活动准备
ppt、图谱、音乐课件、乐器(小鼓、碰铃、双响筒、手摇铃)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教师:今天有一个来自外星球的小朋友来到了我们的幼儿园,他是谁呢?引出外星人。
2、外星人长什么样?(幼儿说说看)出示图片
3、请幼儿说说,外星人会不会说话?学学外星人怎样走路?
4、出示小朋友在幼儿园玩耍图片,教师:外星人和小朋友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二、欣赏音乐,感受音乐内容
1、欣赏音乐,从中有何感受。
2、音乐结束,说说自己心里想的故事。
三、分享故事,认识图谱
1、教师讲述故事,结合故事出现对应图谱。
2、引导幼儿认读完整图谱。
①脚丫,代表外星人走路的声音(咚咚。.。咚咚咚。.。)
②嘴巴,代表外星人问候的声音(嘟吧。.。嘟吧。.。)
③红嘴巴,代表小朋友问候的声音(你好。.。你好。.。)
④手+爱心,代表他们之间做朋友(我们。.。做朋友。.。)
3、跟随音乐,再次认读完整图谱。
四、感受音乐,用适合的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
1、师幼一起跟着音乐,一边说图谱一边用肢体动作表演这个故事。
2、再次完整的表现音乐。五、幼儿分组,加入乐队
1、介绍小乐队
"小朋友和外星人玩的很开心,有一只小乐队想加入我们,让我们欢迎他吧!
2、出示乐器并介绍,了解基本音质,不同音质代表不同故事情节。
3、分发乐器,引导小朋友们先练习。
4、跟随音乐,请幼儿操作,老师指导。
5、再次完整的操作。
6、对幼儿表演给予肯定,活动结束。六、幼儿退场
"带上我们的乐器,邀请外星人去我们的×××玩吧!"
(附故事)
生活在外星球上有一个外星人小朋友,他每天都是孤独的一个人,他从他的星球上看到地球上的小朋友都有小伙伴,非常的羡慕。于是,他和他的父母商量, 今天,来到地球上感受一下有朋友的快乐,他的父母同意了。(咚咚 咚咚咚)来到了小朋友的身边,他开心的和小朋友们打招呼,可是嘴巴里发出是大家听不懂的问候“嘟吧嘟吧”,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小朋友理他,他很伤心、沮丧。这时,其中一个小朋友好像看出他的意图,连忙走过去,和他打着招呼“你好你好”,外星人也学着小朋友的语言,说着“你好你好”,越来越多的小朋友围了过来,热情的和他打招呼,并邀请外星人做游戏,和小朋友们做朋友。外星人度过了美好的一天。
(附图谱)
活动总结
在这节活动中,我主要通过三个步骤来层层深入。
1、欣赏音乐,感受音乐内容。
这首音乐《外星人来了》是纯音乐,不太容易记住节奏,首先是幼儿完整的倾听音乐,让幼儿来表达自己对倾听到音乐的理解,做出大胆的表达和想象,从中锻炼幼儿安静倾听、思考的能力。其次结合音乐的性质,创编故事情节及歌词,分段式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结合音乐大胆表现。
2、结合图谱,运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
通过图谱帮助幼儿记忆动作,清楚明了,快速掌握节奏,能够让教师退出" 教"的环节,发挥幼儿主动性,幼儿通过故事中的情节,自己理解一个个图谱元素, 完整理解音乐结构和故事情节,通过图谱还能用身体动作完整表现音乐内容。
3、运用乐器表现音乐,鼓励幼儿合作。
每个孩子都喜欢敲敲打打,幼儿接触乐器的机会很有限。通过前面一系列的铺垫,在掌握音乐结构的基础上,引导幼儿配上合适的乐器,让幼儿以浓厚的兴趣去参与、去表现,感受音乐的美好,体验合作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熟悉乐曲旋律,感受音乐的结构变化。
2、迁移生活经验,启发幼儿随音乐创编出“螃蟹跳舞、吐泡泡、挠痒痒”的动作。
3、在做螃蟹横行、躲藏动作时不影响同伴。
4、通过肢体律动,感应固定拍。
5、通过对歌曲的欣赏以及对歌词的理解。
活动准备:
1、螃蟹胸饰每人一个。
2、录音机、磁带。
3、图片。
活动过程:
1、欣赏音乐,导入活动。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音乐,请小朋友们欣赏。”
(1)请幼儿欣赏一遍音乐。
(2)提问:音乐的名称是什么?听了以后有什么感觉?
(3)请幼儿再欣赏一遍音乐。提问:音乐一共有几段?这几段音乐中你发现了什么?
(4)再次欣赏音乐,让幼儿找出正确的答案。
2、教师讲述音乐情节,让幼儿感受音乐。
(1)让幼儿听音乐看图片,教师讲述故事情节。
(2)通过图片,让幼儿分清A、B、C段音乐所表现的螃蟹跳舞、吐泡泡、挠痒痒的动作。
3、让幼儿逐段创编跳舞、吐泡泡、挠痒痒的动作。
4、听音乐完整地做动作。
5、游戏
(1)倾听尾声音乐,让幼儿猜测故事的结尾。
师:听了这段音乐,小朋友有什么感受?让你想到了什么?
(2)师生共同讨论游戏方法。
(3)请教师扮演“捉蟹人”,加入活动中幼儿听音乐完整地进行表演。
提醒幼儿,在横行躲闪时不碰撞别人。
活动反思:
整节活动的流程比较清晰,幼儿也很感兴趣,选材适合中班年龄特点。活动的目标基本都能达到。活动中孩子尝试创编螃蟹横着走,吐泡泡、洗澡等动作时,有点乱,没有考虑到幼儿动起来的参与度强,如果分组进行创编效果可能会好些,最后游戏环节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适当的调整玩法。活动的内容太多,参杂的太多,如果以律动的形式贯穿整节活动会更好也更简单,孩子更容易学。
小百科:螃蟹(páng xiè)属软甲纲,十足目,是甲壳类动物,身体被硬壳保护着,靠鳃呼吸。在生物分类学上,它与虾、龙虾、寄居蟹是同类动物。
设计意图:
《猫捉老鼠》是一首充满童趣、富有情景、节奏鲜明的儿童歌曲。我们根据小班幼儿思维处于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的时期以及情感外露、不稳定的特点,在设计活动时注重游戏化、情景化,让幼儿扮演小老鼠在玩耍、吃米、睡觉等不同情境中反复感受音乐旋律和歌词,学习分辨乐曲的快慢,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乐。
目标:
1.熟悉音乐旋律,乐意用动作进行表现。
2.能听辨音乐中的滑音部分并作出反应,学习遵守游戏规则。
3.在轻松愉快的游戏场景中主动地参与游戏。
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学过歌曲《猫捉老鼠》的前三段,由配班教师扮演大猫。
材料准备:活动场地内摆放自制的立体的树木、花朵、蘑菇等,《猫捉老鼠》音乐完整版及分段版,猫和老鼠的胸饰若干。
过程:
一、小老鼠吃米
1.明确角色,提炼动作。
师(戴上鼠妈妈的胸饰,给幼儿戴上鼠宝宝的胸饰):宝宝们,你们知道我是谁吗?嗯,我是鼠妈妈。你们是……
师:听,鼠宝宝们在做什么?(播放《猫捉老鼠》前三段音乐。)
师:你会跑来跑去吗?谁会轻轻地跑来跑去?(幼儿个别及集体相结合做动作。)
2.跟着音乐做动作。
师:哎呀,我的肚子好饿。你们饿吗?我们一起出去找点米吧!(引导幼儿在场地中间根据音乐的变化做动作。)
师:米的味道怎么样?你是怎么吃米的?(请个别幼儿示范。)
3.再次表现。
师:你还想吃点什么米?我们一起去找一找。(鼓励幼儿尝试运用不同动作表现“吃”这一行为。)
师:宝宝们,吃了这么多米,让我们回去休息一下吧!
师(小结):刚才有的鼠宝宝会轻轻地跑来跑去,找到米还会一口一口地吃,这些鼠宝宝真能干!
(析:教师和幼儿分别扮演鼠妈妈和鼠宝宝,引导幼儿通过倾听产生与音乐情绪相一致的体验。)
二、大猫来了
1.听辨音乐。
师:听,谁来了?它来做什么?(播放歌曲的第四段。)
师:你是从哪里听出来的?
师:大猫是在什么时候发现小老鼠的?(再次听辨第四段音乐中的滑音部分。)
2.明确游戏规则。
师:听到大猫的叫声,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师:对,我们要一起快快地逃回家。
(析:此环节包含了游戏规则:听到大猫“喵”地一声,鼠宝宝才能四散逃开。这个滑音给了幼儿重要提示,教师需引导幼儿认真倾听,逐渐掌握游戏规则,这也是游戏能够顺利开展的保证。)
三、游戏:猫捉老鼠
1.由教师扮演大猫,师幼共同游戏。教师鼓励每个幼儿参与游戏,观察幼儿能否遵守游戏规则,即听到滑音后逃回家。
2.由幼儿扮演大猫,师幼共同游戏。
师:大猫是什么时候出来的?它是什么时候去捉老鼠的?(帮助幼儿梳理游戏情节,将其与音乐进行匹配。)
师:谁想做大猫?
3.引导幼儿变换躲藏地点进行游戏。
师:如果我们到离家很远的地方去找米吃,大猫来了,我们还可以躲在哪里呢?(如大树后面、花丛后面等。)(游戏进行2~3次,教师逐渐退出游戏。)
(析:大猫和老鼠之间的“抓”和“逃”富有情节性,饶有趣味,幼儿很享受追与逃的过程。教师在此环节中适时退出,鼓励幼儿扮演大猫。为了增强趣味性,教师又引导“鼠宝宝”选择不同地方进行躲藏,既避免了幼儿拥挤,又提示幼儿想出如何不被大猫抓到的方法。)
师:宝宝们,现在我们到更远的地方去找一找还有些什么米可以吃。
反思:
第一,创设情境。活动中教师用自制的立体的、色彩鲜艳的树木、花丛等道具布置成森林的场景,分散在场地四周,形象而生动,深深地吸引了幼儿的视线。这样的场景不仅能使幼儿主动参与、融入游戏,而且能够帮助幼儿逐步制定和完善游戏规则。
第二,变化玩法。本次活动的环节层层递进,在巩固歌词、熟悉歌曲最后一个音为抓、逃信号的规则后,教师通过变化玩法来调控游戏的节律。首先,是师幼共同游戏,由教师扮演“大猫”,幼儿扮演“老鼠”;接着,由一位幼儿扮演“大猫”,其余幼儿扮演“老鼠”;最后,引导幼儿根据场地特点任意躲藏在自己觉得隐蔽的地方,增加游戏难度。教师通过变化玩法,不断添加新的刺激与挑战,使幼儿在游戏中始终保持积极的情绪。
第三,适时退出。在幼儿熟悉游戏规则后,教师给予幼儿自主学习的时间与机会,逐渐减少语言提示,引导幼儿专注地倾听音乐,并通过表情和肢体动作给予暗示,直到完全退出。孩子们在自然、轻松的游戏氛围中个个跃跃欲试,热情高涨。
纲要: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指南: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与创造力。
活动由来:本次活动结合了奥尔夫音乐,使幼儿能够在游戏中体验音乐的快慢,欣赏不同性质的音乐。并根据小班幼儿爱模仿、喜欢小动物的年龄特点设计了本节活动。
活动目标:
1、初步欣赏不同性质的音乐,感受不同音乐的快和慢,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2、愿意听音乐,对不同风格的音乐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课件《打电话》、歌曲《加油歌》、《摇篮曲》、《百灵鸟》
活动重点:通过打电话的游戏初步欣赏不同性质的音乐。
活动难点:感受不同音乐的快和慢,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听音乐《百灵鸟》进活动室,调动幼儿活动的兴趣。
重点指导:鼓励幼儿能够听音乐动作合拍的进行律动,重点感受音乐中的高低音。
二、观看课件 进行音乐欣赏。
1、出示课件:两座房子。
重点指导:引导幼儿拨通不同房子的电话进行音乐欣赏。
师:小百灵鸟们,小动物运动会要开始了,我们给其他小动物打电话,叫上他们一起去参加运动会吧。
2、教师带领幼儿分别欣赏两座不同房子的音乐。
重点指导:引导幼儿倾听《加油歌》,体验快速音乐带来的快乐,并能够根据音乐做出相应动作。
重点指导:引导幼儿倾听《摇篮曲》,体验舒缓音乐带来的放松感觉,并能够根据音乐做出相应动作。
3、音乐游戏《小动物运动会》
重点引导:引导幼儿伴随音乐根据不同的图片做出不同的反应,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三、结束部分 运动会结束了,我们一起回家吧!教师带领幼儿跟随舒缓音乐退场。
活动延伸:与表演区相结合,跟随不同的音乐佩戴头饰进行表演,如《两只小鸟》等音乐活动。
游戏目的:
1、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增进男女间亲密的情感。
2、倾听音乐,感受AB两段旋律、节奏的不同。根据音乐旋律和节奏匹配动作,遵守游戏玩法与规则。
3、引导幼儿探索在双圈上如何交换玩伴的方法,创编二人游戏的不同玩法,增强幼儿间的合作能力及创造能力。
4、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准备游戏:
VCD,音乐选自《伙伴舞》,碟机,人手一个手腕花
游戏过程:
1、听音乐,跟随老师做声势律动,熟悉音乐ABABAB的结构。
2、交代新游戏名称,让幼儿理解什么是"两小无猜"-------解释一男一女从小在一起玩耍,两人十分要好,非常亲密。
3、教师讲述游戏玩法及规则。
游戏规则:A段音乐第2乐句停一定要找到朋友。B段音乐一男一女两个好朋友在一起玩游戏,音乐结束游戏停止。马上接着去找下一个朋友,游戏反复进行。
介绍老师小时侯玩的几种游戏:《斗鸡》:把一条腿抬起来,放到另一条大腿上。用手抱着抬起的脚,单腿在地上蹦。用抬起的那条腿膝盖来攻击别人,可以进行单挑独斗,以脚落地为输。《掰手腕》:两人同时单腿跪立,右手相握放在各自的右腿上,可用左手托右下肘,比臂探索对方。首先失去平衡而挪动脚步者为输。《推手平衡》:两个人面对面站立,相隔一定的距离,用双手推对方。首先失去平衡而挪动脚步者为输;《跳马》:一个人弓着腰,另一个人借助双手臂的支撑力量从上面跳过去。有一定的危险性!幼儿观看欣赏切勿模仿。
4、师生一起探讨如何在圈上找朋友。
5、随音乐,幼儿尝试两两合作进行游戏。
(前半部分主要是表演游戏,幼儿会把注意力放在听音乐的变化和模仿老师的动作上,但是音乐变化很明显,很快孩子就能掌握,慢慢他们的兴趣点会随着他们的熟悉程度而逐渐减低,因此增加的游戏难度对孩子来说是一个新的刺激和兴奋点,游戏的难点在于如何在双圈上找到合适的同伴,这样的游戏难度幼儿通过尝试是可以达成的,而且有变化的空间,比如当孩子达成了很顺利地找到同伴这一层面的要求时,教师可以将活动难点放在和同伴创造性二人玩的方式上提出更高的要求。)
拓展游戏:
1、幼儿创编游戏的新玩法。
两人一组,讨论后并展示两人创造的新玩法:如:炒黄豆、拔河、两人两足、蹬车、你推我挤、钻山洞、背靠背背人、迷迷转锤子剪刀布、摔跤、仰卧起坐,扫腿也说扫荡腿(用一只腿猛力横扫以绊倒对方。)
2、按孩子们创造的新玩法进行游戏。
3、引导孩子们进一步探索:不在圈上随意找个玩伴随兴玩游戏。
温馨提示:后续游戏可以分别尝试游戏新玩法。不一定一次性进行。对孩子间的胜负不做评价,只重视游戏中快乐的体验,不强调游戏的结果。
【活动目的】
1.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创编节奏型的能力,提高使用节奏乐器演奏乐曲的技能。
2.激发幼儿欣赏、感受、表现音乐的兴趣和能力。
3.初步认识瑶族的服饰特征,节奏谱,瑶族服装一套。
【活动准备】
录音机、所需磁带、节奏谱、瑶族服装一套。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入活动室进行律曲表演
二、复习节奏型
1.用体态律曲复习语言节奏《小毛驴》。
2.复习照谱视奏。(出示节奏谱)
小猫:× × | × 0 ||
小鸭: × × | × ××||
小鸡: × × × | × × ×||
公鸡: × × × | × × ×||
青蛙: ××××× | × × ×||
3.启发幼儿按以上节奏型创编语言节奏:
例:× × | × × × || ①
我 爱 幼 儿 园
××××× | × × ×|| ②
夏天到来了 荷 花 香。
三、复习节奏乐《金蛇狂舞》
四、请幼儿听音乐《瑶族舞曲》,谈感受
1.请幼儿说说音乐的节奏是几拍子的?整个音乐分几段?两段有什么区别?
2.教师讲解《瑶族舞曲》的音乐性质及特点。
3.请一名教师扮演瑶族客人表演舞蹈,帮助幼儿认识瑶族服装特征理解音乐,激发幼儿演奏兴趣。
五、教师、幼儿为乐曲创编节奏
第一乐段
1.请幼儿听音乐,加深熟悉程度。启发幼儿根据音乐的性质和自己乐器的音色创编节奏型。
2.用乐器合奏第一乐段。
第二乐段
1.听音乐加深印象。
2.请幼儿拍腿、拍手、跺脚照谱视奏。
3.用乐器照谱合奏。
六、老师指挥幼儿用节奏乐器完整地演奏
1.配班老师用大鼓合奏。
2.幼儿伴奏请瑶族客人跳舞。
七、在欢乐的乐曲声中结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