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的教案优秀4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数学的教案优秀4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数学教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通过对一些常见容器的实验,进一步认识容量单位升,并注意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教学难点:

形成一升的具体概念。

学具准备:

每生自带2件左右常见的容器。

教学过程:

一、检查

完成口算本上的校对工作,检查学生的口算完成情况。

二、交流检查学生昨天回家的实践作业

比如:1升水可以倒4杯水,可以倒20个小酒杯,可以倒2大碗(比较小的容器)

1个电饭煲是2升多,1个大油桶是5升,一个水池30升,一个脸盆5升(较大的容器)

在学生交流的时候,要求其他学生做到:(1)想象,也可用手比划该容器的大小;(2)继续补充

三、完成书上的想想做做

1、用自己制作的量器盛1升水,分别倒入下面的容器里,看看水面各在哪里。

比如:煲的1/2,锅的差不多,脸盆的1/5

可继续让学生估一估,整个容器的容量大约是几升。

2、下面的容器里大约各能盛多少升水?在合适的答案下面画

这里的4张图,可以让学生先挑一个最有把握的说,并说清楚理由。

再以此为参照,进行推算其他的容器。

也可用排除法进行,但都要学生充分说理,不能是简单的凭感觉。

四、指导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

数学的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19~20页。

教学目标

1背醪蕉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2迸嘌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尊重他人及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能根据已知的一个条件提出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提问题的情境,体会提问题在生活中的应用

谈话: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们来到了一个新的地方上一堂数学课,大家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二、探究新知

(一)提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问题在生活中的存在

1苯淌Γ何颐蔷常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遇到不懂的事情时,就会向别人提出问题。其实在日常生活中还藏着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谁能试着提一提?

2毖生合作解答所提问题。

(二)教学主题图,让学生主动探索新知

1背鍪局魈馔肌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2毙∽樘致郏焊据主题图中小朋友的活动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毙∽榛惚ā(引导学生既能提出关于加法的问题又能提出关于减法的问题。)

4毖生口头解答所提问题。

(三)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自主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1背鍪尽白鲆蛔觥钡牟逋迹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

2笨渭演示:有17只小鸟,飞走了8只。

提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3笨渭演示,跑来了15只小鹿。

出示条件:有15只小鹿。

提问:你能根据这个条件提出问题吗?

4弊邢腹鄄欤看着这幅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5苯淌Υ友生提的问题中选出若干个进行板演。

说明:“你喜欢解答哪题就解答哪题,你也可以自己提个问题进行解答。”

6苯淌η敫霰鹧生上台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

三、应用知识,体验成功

1惫鄄煅生的奖品“智慧鸟”,提问:“能不能提出数学问题呢?”

2惫鄄炱渲幸桓鲎榈娜耸。提问:仔细观察,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四、总结

1彼狄凰担航裉煺饨诳文阌惺裁词栈?

2苯淌,幔航裉煳颐茄Щ崃艘桓鲂卤玖欤用数学知识解决了很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边说边出示课题:用数学)

五、提出课后建议,将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延伸

观察家里的物品,给爸爸妈妈或是好朋友提个数学问题。

教学设计说明

一、教学目标的'确立

“用数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中的一个新内容。本节课是一年级下册第19~20页的例3,它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简单的用加减法解答的用数学和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是对前面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和提升,要求学生不仅能根据已知条件和问题进行列式,还能自己提出问题,进行解答。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在设计时,力求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社会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根据以上分析,我确立了如前所述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

在备课时,通过钻研教材,我发现,这节课的编写意图是在让学生熟悉“用数学的题型结构的基础上,从给出两个条件提一个问题,过渡到给两个条件可提多个问题,接着是只有一个条件提问题,这是这节课的难点,最后是看图自己选择条件提问题。根据教材编写层层递进的特点,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三个环节。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直观的观察材料,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因地制宜从现实生活中提取素材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

1碧寤崾学问题的含义。

课一开始,教师就让学生提问,使学生体验到什么叫问题,为什么要提问题。然后将提问题的要求提升,引导学生提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明白什么是数学问题。再以合作的方式解答问题,并由学生做评价。

2毙驴谓萄А

当学生明白什么是数学问题以后,就可以顺理成章地转入例题的学习。为了让学生能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这一环节的教学又分为三个层次进行,一是根据教材主题图,不规定条件提出数学问题;二是根据教材“做一做”的插图先给定两个条件提出问题,最后是只给一个条件提问题。

第一层次是由计算机创设情境,一群小朋友在做游戏,游戏一个一个地出现。在这一过程中不要求学生急于回答,而是让学生静静地思考,仔细地观察,当学生充分感受信息后,提出思考题:“根据图中小朋友的活动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组织讨论,让学生喜欢说哪个活动就说哪个活动,既能提出关于加法的问题又能提出关于减法的问题,再口答。这就比第一环节的让学生自己提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范围上要窄,难度上要高。这样设计的主要目的是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抽象成书本知识,使学生掌握如何根据特定的事情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

在第一层次学习成功的基础上,继续利用计算机演示教学的第二、第三层次。首先是“做一做”的小鸟动态图,根据演示,引导学生感受教学知识的存在,形成初步的数感,并能说出两个条件:“有17只小鸟,飞走了8只。”让学生试着提出问题。其次是再演示出现“15只小鹿”,要求学生根据这一条件提出问题。这一层次的学习是这节课的难点,因此设计时采用了计算机形象生动的演示,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仅给学生带来乐趣,还化难为易,使全班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突破了难点。最后提出要求:“仔细观察,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在学生提出了多个问题后,让学生进行书面列式。值得一提的是学生的列式,教师并不是要求学生按照老师的规定选择,而是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喜欢写哪题就写哪题,还可以自己提问题自己解答。这样做,尊重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了课程标准中的“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和“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基本理念。

最后的环节是知识应用。“用数学”这个课题最关键的就是这个“用”字,如何才能用好数学?在本节课的最后,我设计了两个应用活动,一是观察学生的奖品“智慧鸟”引导学生从大小、颜色等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二是观察其中的一个组的人数,根据这个条件从多角度提出问题。通过观察身边的事物发现数学问题,真正实现本节课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目的,让“用”字发挥到实处。要说明的是,对本节课课题“用数学”的出现,原本是一开始就出示的,但经过反复试教发现,由于一年级学生本身对文字的理解能力就弱,课题出现得早了,学生根本不明白用数学的含义,就把它搁在一边,不去想它,最后课题与教学内容还是无法统一起来,至于这节课到底学习了什么,还是一知半解。现在的设计是在学生反复体验用数学知识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最后才总结出这节课的课题“用数学”,这样就使学生真正能体会到用数学的含义。

总之,这节课的教学思路就是从生活实际出发,发现数学问题,再抽象成书本数学知识,最后再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使学生亲身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学,使数学成为学生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

数学教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圆形、三角形、方形。

2、愿意为图形宝宝找朋友,并按规则要求操作。

3、喜欢参加数学活动,从中体验与同伴共同操作、游戏的快乐。

4、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理解歌词,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5、启发幼儿按照原歌词的结构,创编新歌词并演唱;

活动准备:

1、不同颜色的圆形、方形、三角形卡片若干张。

2、贴有圆形、三角形、方形标记的房子三间。

3、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听音乐进场。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一起去图形王国玩一玩,开心吗?那我们现在就出发了。(音乐:郊游)

二、对圆形、三角形、方形的认识

(一)认识圆形、方形、三角形,知道其简单特征。

1、师:哇,图形王国里有这么多图形宝宝,大家想认识他们吗?那我们一起来互相打个招呼吧。教师分别出示三个形状卡片,以形状宝宝的口吻来自我介绍

(1)圆形。大家好,我是圆形,我的身体呀胖乎乎的,一个棱角也没有。你们瞧,我的眼睛、嘴巴也都是圆形的呢。

(2)方形。师:嗨,我是方形,我的身体有四条边和四个角。

(3)三角形。师:小朋友好,我是三角形,我呀有三条边,三个角。

2、师:刚才三个形状宝宝介绍了自己,现在,你们认识它们了吗?能说出它们长什么样吗?你们愿意和图形宝宝做朋友吗?(请幼儿分别讲述三种形状的特征。如讲述有困难,教师可作适当的补充讲述)。

(二)游戏:找朋友

(1)先说说自己拿的是什么图形宝宝。

师:今天老师给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个图形宝宝,它们藏在了你们的小椅子下面,快去把他们请出来吧!接下来我请几个小朋友说说自己取得什么图形宝宝。

(2)师幼找朋友。

A:圆形宝宝找朋友

师:我这儿也有一些图形宝宝,它们想找朋友。(出示圆形)我是圆形宝宝,谁和我长的一样我就和他做朋友。请圆形宝宝站起来。好朋友挥挥手。

B:方形宝宝找朋友

师:我是方形宝宝,是方形的宝宝快过来,亲亲。

C:三角形找朋友

师:我是三角形宝宝,是三角形的宝宝快过来和我抱一抱。

(3)同伴间找朋友。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听到音乐就去找跟自己图形宝宝一样的好朋友。你找到好朋友了吗?我来瞧一瞧。

(三)图形宝宝找家

1、师:图形宝宝累了,想要回家睡觉了。我们一起把他们送回家吧!

2、出示贴有图形标记的房子,介绍:这是图形宝宝的家,看看图形宝宝的家里有几间房间?每间房间各住着什么图形?

师:这是谁的家(圆形的家)请一个小朋友帮忙把圆形宝宝送到他家里,送的时候要对他说:"我把圆形宝宝送到圆形的家"。(方形、三角形)

(四)结束分别请三种形状的。孩子排队:我们一起开着小火车去郊游吧。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我的语言还不够生动有趣,导致一小部分幼儿注意力分散。在教具的制作上,我将图形标志做成有颜色的图形,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幼儿的思维。我会将这次一课伸延的教研活动,作为对自己的磨练。

日常教学中,我会对小班幼儿的常规教育做进一步的强化。在教具的选择中,尽量考虑周到,排除不应该有的干扰因素。通过游戏和操作活动,使更多的幼儿融入到我的教学中,让孩子喜欢学习、爱学习、会学习。

数学课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5~87页例1、例2,以及随后的“练一练”,练习十三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画图、讨论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基本特征,知道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的含义;会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能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初步认识圆,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游戏:摸图形。

出示装有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圆形纸片的袋子。

提出要求: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袋子,里面装有很多平面图形。请一位同学把它们依次摸出来,其他同学一起说出图形的名称。

2.出示学生摸出的圆形纸片,指出:这是一个圆形纸片(板书:圆)。圆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三角形、长方形等多边形相比有什么不同?它有哪些有趣的特征?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些问题。

板书:圆的认识。

二、教学例l

1.提问:你在生活中见过圆吗?举例说一说。

学生交流时,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如果学生说的圆形物体就在身边,可以让他们指一指物体上的圆;第二,课前要准备一些典型的、大小不同的圆形物体或图片,当学生说到这些物体时,可及时呈现出来;第三,如果学生把球当成了圆,可以通过比较让他们知道球是立体图形,而圆是平面图形。

2.追问:说了这么多的圆,看了这么多的圆,大家想不想动手画一个圆呢?先动脑筋想一想,再用手头的工具动手画一画。

3.学生独立画圆。组织交流时,可结合教材所列的画法,有针对性地介绍一些典型画法。如果有学生想到了用圆规画圆,不要急于让他们说出具体的操作过程。

4.启发思考:圆和以前学过的三角形、长方形等多边形相比有什么不同?

<>>

在交流中相机明确:以前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而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5.介绍圆规:刚才,我们用不同的方法画出了圆,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通常我们会借助一个专门工具来画圆,这个工具就是圆规。圆规有两只脚,一只脚是针尖,另一只脚上装着用来画圆的笔,两只脚可随意叉开。

6.提出要求:你能试着用圆规画出一个圆吗?

进一步要求:边画边想,用圆规画圆一般分为哪几个步骤?需要注意些什么?

7.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画圆的过程,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画圆,适时板书:两脚叉开。固定针尖。旋转成圆。

引导反思:你认为画圆时应注意些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有针尖的一只脚要固定在一点;旋转圆规时两脚间的距离必须保持不变。

8.组织练习:请大家把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统一确定为4厘米,按上述步骤再画一个圆,在小组里比一比,谁画得好。

9.介绍圆心、半径和直径。

结合介绍在图中画出相应的线段,标出相应的字母,提醒学生注意每个字母的写法。再让学生结合自己画圆的过程,说说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并在自己所画的圆中标出圆心、画一条半径和一条直径,并分别用字母表示。

(2)圆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画圆时圆的大小是由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决定的。

(3)指名在黑板上的圆中表示出两脚的距离。

教师总结并板书: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就是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作半径,用字母r表示。

(4)教师画出直径,说说这条线段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板书: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作直径,用字母d表示。

10.探究圆的特征。

(1)出示例2的问题。

(2)学生在小组里操作、讨论,形成结论。教师巡视。

(3)小组汇报,教师板书

①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有无数条,直径有无数条。

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③同一个圆中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

④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

(4)说说你是怎么得出每一条结论的,指名验证。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l)出示三个图形。

(2)指名说说各圆的半径和直径。

(3)评议:为什么其他的线段不是半径或直径?

2.完成“练~练’’第2题。

(1)学生独立画圆,并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2)指名说说画圆的过程。

3.完成练习十三第1题。

(1)学生独立填表。

(2)指名说说思考过程。

4.完成练习十三第5题。

(1)学生独立操作后,在小组里交流。

(2)集体汇报交流。

5.作业:练习十三第2、3、6题。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发言,教师点评。

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

①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有无数条,直径有无数条。

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③同一个圆中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

④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

<>>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