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优秀13篇)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这里是人美心善的小编沧海红颜帮大伙儿找到的13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的相关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篇1

一、 合理安排,因地适宜、因材施教

尽管计算机和网络已走进我们的生活,但在学生的心目中,信息技术应用的真正价值学生们很难感受到,好像懂与不懂信息技术对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并没有带来什么不便,且各个学校的设备与学生人数都不同,能否达到一人一机,让学生多上机练习等等多方面的原因,所以学校要根据自己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条件,合理安排、因地适宜、因材施教。所为 " 三人行必有我师 " ,因此我在带领学生上第一节信息技术课时,并没有急于展开教学,而是根据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水平的实际情况分组,将两人分为一小组,一种是把操作技能水平较高的学生分在一组;另一种是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混合搭配,分在一组,并在小组中选出负责人,进行管理。这样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帮助基础差的学生,各组基础好的学生也可以相互交流。

二、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乌申斯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若询问一个班的学生:“你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吗?”会有全班人说“喜欢!”学生这种高涨的学习热情,教师要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教学中,更要吸引他们,要化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形象、变虚为实,使他们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下自主的学习,从而创造愉快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创造愉快的学习环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精讲多练。小学信息技术课的课时安排少,学生盼着上信息技术课,如果坐在机房里,只能眼睛看着老师讲,那么原有的兴趣就会被消磨掉。在学生练习操作或完成任务时,可给学生播放悦耳的轻音乐,创造愉悦的课堂环境;这样学生有了极强的参与意识,从而创造出一种愉快的学习环境。

2.利用形象比喻,变抽象为形象,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信息技术教学中一些名词术语最难被他们接受,适当应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对学生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尤为重要。这样不仅提高了他们听课的兴趣,而且还达到帮助理解和记忆的目的。例如:在学习运用 WindowsXP 中的“画图”程序绘画时,需要设置前景色和背景色,这两个词语学生不易听懂,我就这样讲解:“同学们画画时要准备彩笔和画纸,前景色就像我们在画画时用的彩笔的颜色,背景色则是我们画纸的颜色”。又如在介绍文件名的知识时,学生往往不明白文件名为何要由基本名和扩展名两部分组成,我就用了这样一个比喻:“ 文件的名字就像我们人的姓名一样,你的姓名是由姓和名字组成的,文件的基本名就像人的名字,扩展名就像人的姓,用来区分各种类型的文件。”诸如此类的比喻,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3.穿插游戏,安排竞赛,保持学生学习兴趣

三、整合学科,多面发展

计算机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更应注重把所学的知识和基本操作应用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因此,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让学生自觉做到“学有所用”。如:在教学 Word 或记事本时,结合学生实际,让他们用计算机写作文,并且对作文进行修改等;教学画图软件时,让他们配合美术课,进行实际的绘画;在教学上网时,结合语文、数学等学科,查找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识等,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过程中完成其他学习任务,让学生感到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同时培养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也增长了学生的知识面,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四、用好“小老师”,师生相互协作

上信息技术课,教师的辅导量大,经常是多个同学同时提问,教师常常辅导不过来,就应开办兴趣小组,辅助课堂教学。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及学生实际学习的需求,办课外兴趣小组,让学生通过课外兴趣小组的学习,学到更多的计算机知识,而这些学生回到班上,就能成为老师的小助手,在课堂上起到骨干带头作用。如教学 PowerPoint 时,课本上已经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讲的非常清楚了,这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学,后根据实际操作情况进一步讲学生在操作时出现的问题,同学们在自主学习的同时老师挑选学的好的学生当小老师巡视检查其它同学的练习情况,对有困难的同学给予帮助。这样形成了学生自主学、主动练的集体自主活动旋律,又使知识掌握得又快又好,并能更好地促进学生间的团结协作。同时开办兴趣小组,培养了学生的特长,也为参加各项活动做好了准备工作,如参加市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比赛。因此开办兴趣小组,可为一举多用,只有把这项工作做好,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操作技能。

五、组织竞赛,体验成功的快乐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范文 篇2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教学;课堂教学

作者简介:龚大兵,贵州省遵义市,遵义市凤冈县第一小学。

一、前言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教学呈现全新课堂标准,教师需要借助于信息技术,构建智慧型课堂,整合课程资源,优化课堂环境,拓展教学平台,完善评价体系。因此,教师需要更新教学思想,树立信息化教学观,并创新课堂设计模式,从而保证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二、整合课程资源

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课程资源的整合情况。只有课程资源丰富,才能够保证学生知识储备丰富,学习能力也会有所提高。因此,在素质课改背景下,教师应重视课程资源完善。

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完善课程体系,健全小学生知识体系。比如说,教师在围绕“认识新伙伴——计算机”知识点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借助于信息技术,搜集生活中有关的教学资料,以及现实生活中关于计算机的应用。

在课堂上,教师将整合后的课程资源,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深入了解计算机的内部结构、应用功能以及应用技巧。同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渗透计算机基础使用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操作练习,从而夯实学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基础。

三、优化课堂环境

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需要借助于信息技术,对课堂环境进行进一步优化,从而保证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兴致,被有效的调动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更加积极和主动。

比如说,“航天梦喜圆——‘形状’与填充工具”是小学阶段重点学习内容。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借助于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形状填充工具操作模型,通过多媒体动画操作演示,让学生对形状填充工具形成正确认知。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多媒体动画演示,就形状填充工具进行自我操作练习,从而夯实学生计算机基础。

四、拓展智慧教学平台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教育领域的深入发展,教师在组织信息技术教学时,需要合理构建智慧教学平台,从而实现小学生学习渠道的进一步拓展,为学生自主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提供助力。

首先,教师可以借助于信息技术,整合微课教学资源。将课程内容与微课视频整合,构建自主型学习体系。比如说,教师可以根据课程中的“词组和整句输入”知识点,整理成微课视频,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方向导向。

同时,教师可以借助于信息技术构建班班通体系,构建微课资源数据库,从而实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共享。此外,教师可以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加强课外在线学习体系研发与拓展,构建智慧教学平台。

五、构建纠错反思体系

在信息化的教学背景下,教师需要重点思考该如何进一步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为充分发挥评价功能,教师需要以信息技术为载体,构建纠错反思体系。为教师展开教学评价,以及学生自我反思提供便利条件。

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构建电子档案,建立微课视频反思平台,从而优化教学评價,强化课堂教学反馈。比如说,教师将学生在“铅笔、橡皮——工具和移动”课程中的学习表现,整理成学习视频,引导学生自我反思在计算机操作方面存在的不足,从而积极改正。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英语教学;网络资源

一、小学英语教学中信息技术资源运用的必要性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的目标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他们建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使他们形成初步运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进行小学英语教学时,教师应利用情境和对话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多媒体和网络则是学生在主动学习、协作探索时的认知工具,最终达到小学英语课程的各项目标要求。

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改变了小学英语教学思路

信息化教学是一种与传统教学有很大差别的全新的教学思路。传统的小学英语教学一般还是强调刺激――反应,教师的作用只是起到一个外部刺激作用,常规的教学思路是以教学为中心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的位置上,学生成了知识灌输的对象。

运用网络课件,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学生间的交流是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英语的常规教学,学生的知识信息主要来源于教师。学生的学习交流一般都是在课后与放学后的时间内,教师教会学生上网查阅与课文内容相符的课外资料,这样学生既增强了运用英语的能力,还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在查阅中也使学生对英语越来越感兴趣。

我们将“一百易e”网络课件安装在服务器上,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在课内或课外通过访问校园网站,可共享该课件资源。该课件提供了多个学习生活场景,如:In the park,On a farm,My home,Near the beach,In the zoo等。学生如果点击“My home”按钮,就进入“家庭”的场景,家庭的场景呈现在眼前,有的在看电视,有的在读书,有的在玩耍,形象生动,栩栩如生。只要学生用鼠标随意点击人物,相应的单词和音标就会出现在屏幕中,读音会通过耳机传出。学生可以一边看着单词和音标,一边听着标准读音来自学单词。同时,如果你选择了对话原文按钮,屏幕上就会自动出现中英对照的对话原文以供参考。学生不仅能逐句跟读,而且还能扮演不同角色做配音练习。网络课件的教学,有利于增加学生的词汇量,有利于提高对话教学的实效,使学生在掌握更多词汇的基础上,更灵活地运用对话。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图形、静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信息具有集成处理的能力,使教学手段趋于全方位、多层次,创造一个更适合学生学习的开放的探索式学习环境。它能加速学生的感知过程,促进认知的深化理解,增强记忆和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以上分析,我对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使用有如下认识。

1.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英语,兴趣第一。正如英语中说的:“You can lead the horse to the river,but you can not make it drink.”只有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和渴望时才愿意学。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呈现教学情景,使教学过程变得形象、生动、活泼,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乐学、爱学,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

2.能促使教师更多地进行反思

信息技术的运用需要教师本身素质的提高,对教师本身来说也是一个挑战。教师在自身的职业发展中,信息技术应是一门“必修课”,教师要选准起点、瞄准目标、不断探索、勤于反思,使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要。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英语教学中不仅是教学手段的改进,更重要的是它对教育教学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当然,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的整合教学并非是常规教学的全部,也不是每课都适宜使用,根据教学内容来更有效地把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应用于教学之中,使之为教学服务,还有待更多的英语教育工作者进行研究和探索。我将进一步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根据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寻找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最佳结合点,探索小学英语的教学规律,优化小学英语的教学结构,为促进学生在技能、知识、情感、策略以及文化等方面的综合发展和为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刘道义。小学英语教学特点与小学英语课面临的挑战[J].中小学英语活页文选,2001(8).

[2]王松美,林继玲。英语教育与素质教育[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999-3.

[3]张红玲。现代外语教学的发展趋势和机辅外语教学[J].外语电化教育,2000(9).

[4]欧阳芬,黄小华。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技能的创新与发展[M].中国轻工出版社,2004-11.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篇4

作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培养人员,信息技术教师肩负着很大的教育责任。既要负责教学,还要负责整个校园网络的通畅,以及对相关学科教师的培训等,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的信息素养相较其他学科的教师要高。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信息素养主要表现在教育计划和教师专业上,其内涵主要为:经过信息技术教育后,教师可以对信息技术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水平。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需要具有一定的信息意识与信息情感、信息伦理与信息道德、信息科学知识与信息处理能力,我们主要也是针对这几方面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1.教师的信息意识与情感

信息素养的主要前提为信息意识,信息意识的含义为个体对信息的敏感程度。这要求教师本身必须拥有非常敏锐的观察能力与感受能力,对信息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积极地应对信息需要。信息意识作为信息素养的关键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思想和实践两个大方面,在信息情感上主要包括使用信息技术的情感以及兴趣。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具有较高的发现眼光以及认知能力,能够在教育的过程中发现并且解决问题,坚持不懈地了解目前最为先进的科技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与实践效果,全方位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2.教师的信息伦理与信息道德

教师信息素养的大方向取决于信息道德,在传播信息技术的过程中不可以损坏社会以及他人的权益。要想做一名合格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给学生提供良好的信息素养教育平台,对每一位学生尽到自己的职责,必须具有崇高的思想道德品质与科学伦理精神。要合理地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宣传真实、善良、美好、积极向上的事物,在面对其他丑陋不公平的行为时,要有自己的价值观和正确的处理方式,还要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

3.教师的信息技能知识

教师信息素养的根本在于信息技能知识,主要包括对信息知识的了解程度以及对信息源头和技术工具的掌握情况。一名合格的信息技术教师,要掌握很多计算机的专业知识,如计算机的基本知识、计算机的操作知识、计算机相关软件知识、如何设定程序、计算机与网络的知识等。与此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通用性知识,如马克思思想道德知识、现代科学与现代应用技术的相关知识、社会科学的理论与思想、行为语言表达素养等。在科学教育方面需要掌握教育与心理学的知识,还有就是学生学习和学习发展方面的知识。

4.教师的信息处理能力

作为信息素养的最主要部分,教师的信息处理能力非常关键。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需要具有以下几点能力:设计教学过程、组织管理教学过程的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写作表达能力、研究教学能力,灵活运用相关教学设备维护管理学校与计算机室网络、做好教学评价的能力,带领学生进行课外实践、创新教学的能力,还要具备一定的自我学习能力。

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信息素养的自我培养途径

教师的专业发展与自我提高需要一定的环境,还需要教师自身的不断努力。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保障是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发展环境,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为教师自身不懈的努力。不管发展环境如何,优越还是匮乏,教师个人如果不努力学习,不持续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也达不到理想的专业发展水平,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信息技术教师。

1.增强教师的自主学习能力

基于资源的自主学习主要为:根据一定的设计理念,以认知学习、建构主义等多种学习理论为根本,再加上各种各样的学习方式所形成的学习模式。它是一种灵活、方便、自主的学习方式,也是信息技术教师通过信息技术的优点培养专业素养的主要方式。这种学习过程可以充分调动信息技术教师参与的积极主动性,有利于信息技术专业的发展,教师可以在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价值。网络信息是最强悍的学习信息资料库,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信息查找有利于自身学习的资料,还可以加入各种各样的网络学习小组,和其他信息技术人员进行交流,讨论教学问题,提高教学经验。教师还可以建立网络日记,将自身遇到的实际教学问题与教学经验发表在日记中,这样既可以让他人了解教育信息,还可以找到解决教育问题的方法。这是一个解决问题与提高自我教学水平的方式,有利于信息技术教师形成一个自我导向,并为之努力。

2.开展相关的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的含义为:在社会大环境当中(包含教育环境)对自我的反省与探究,参与人员包括教师、学生、校长等相关人员,主要目的是增进教育实践的合理程度与正义性,使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实践工作的效果。行动研究的整个过程是由浅至深的,其中包括很多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互相关联、互相依存,这几个环节主要包括计划、行动、观察与反思。信息技术教师要对自己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进行实践研究,和其他相关学科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合并,做出研究与讨论。如我们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教育和语文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使用计算机进行写作,提高中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并以此做出研究。行动研究的主要实施过程为以下几点:第一,在中小学校的班级中选择30名学生,其中写作水平好的10名,写作水平一般的10名,写作较差的10名。第二,通过两节课的时间,让这30名学生使用计算机进行写作、交卷,语文教师在所有学生完成后进行批阅,将30名学生通过计算机写作的文章与平常教学中完成的文章做出比较,比较结果为使用计算机进行写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第三,每隔一段时间,让这30名学生再使用计算机进行写作,并对写作的文章与之前在教学中的文章进行对比,通过三次的研究得出结果,并对结果进行记录。第四,得出研究结论,使用计算机进行写作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大多数中小学生认为,通过计算机进行写作可以保证书写工整、整洁、清楚,还方便修改,可以一定程度上拓宽中小学生的思维。

3.开展教师的自我评价与自我反思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篇5

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增大课堂信息容量和教师控制教学信息的灵活性,提高教学效果

决定课堂容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生的接受能力,现代信息技术给了学生多重感官刺激,加快了学生的理解进程,相当于增强了学生的认知能力,从而缩短了学生对同样内容的接受时间,为增大课堂容量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并且现代教育技术在上课时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学习时可以一目了然,很容易接受。这样不仅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也利于学生的思维拓展,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信息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占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对信息流向、流程的控制上。计算机的人机交互功能使得教师能根据信息特点、学生特点和课堂的实际情况,实时地控制信息的表现形式和频度,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通过计算机可以控制某些对象(文字、图形等)使它们自动演绎出结果(而不是由老师说出),使学生对这些对象及其演绎的过程有着亲切感;利用计算机的快速功能可以充分展示某个思维的各种发展方向以开拓学生思维的广度;利用计算机的存储功能可以反复多次演示某些内容而避免板书和擦黑板的不方便。另外,在传统的信息单向传递中,学生接受信息时处于一种被控制的消极地位,计算机的人机交互性使学生可以通过上机直接操作课件,控制信息传输的速度和次数,或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络,还能实现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多向交流,这些都使学生在教学中有更强地参与度,更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实现课堂教学有效及时的反馈、矫正

计算机的交互性能还可以提供各种丰富多采、生动活泼、容量大、反应快的反馈信息。传统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学效果往往要通过批改学生作业或测验才能了解到,学生反馈的信息相对滞后。计算机可以实现对学生课堂练习的即时反馈,一方面满足了学生急于了解自己学习效果的愿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在进行下一步教学决策时更主动、更准确。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能“当堂反馈,及时补救”,不让错误传入下一堂课,解决了传统数学教学不能解决的问题。利用计算机的测试功能,可当堂对本课的全部知识进行全班达标检测,利于纠正错误及时补救,不让错误在头脑里“过夜”。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有利于安排和适时拟定对差生的补救措施。这样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内实现形成性检测,及时获得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信息,当堂巩固,当堂矫正,更有效地消除了学生在学习中的累积性知识误差。

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便于小学教学中充分发展个性,推动因材施教

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打破了齐头并进的错误做法,解决了传统数学教学不能解决的“多边互动,因材施教”问题。即优秀生可以快一点前进,差生可以慢一点。利用计算机的分组辅导,个别辅导、交互辅导功能,教师可以将整体教学和个别辅导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因材施教。比较自由的充分发挥个性,不至于因为要照顾差生放慢速度而使优生吃不饱,也不至于因为要照顾优生加快速度或加大难度而使差生吃不消,优生和差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优生从被动等待中解放出来,差生从被动压抑中解放出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呈现出多边互动、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场面,每个学生都在自觉地寻求知识发展自己。于是主动性、积极性、趣味性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介入而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学习效率和教学技能都相应得到提高。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势作用是不可否认的,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不良影响,特别是在我们农村学校。

农村小学数学老师信息技术操作水平不高,对其正确使用需要认真斟酌。在农村小学,能自己动手制作课件的老师其实不多。大多数教师都是直接引用了现成的一些信息技术资源,好或不好没有经过缜密思考,直接照搬于自己的课堂,并没联系实际进行必要修改。只是为了方便自己授课,不用黑板和粉笔。往往会出现与实际教学不符,这样不仅没有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反而干扰了教学,影响了学生的思维,干扰了教学目标的完成。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范文 篇6

关键词:教学反思;课程改革;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我市实施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多年。笔者结合自己教学实践和周围教师的反映来看,教师对如何在教学中运用新课程理念缺乏经验。信息技术教师课堂实践成功与否,必然要反思。下面笔者根据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和自身教学实践谈谈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反思。

一、信息技术教学反思的必要性

反思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批判性思维。教学反思主要指教师以自身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教学行为和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活动。教学反思并不单纯是教学经验的总结,它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监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要成为优秀信息技术教师,除具备一定教学经验外,还要不断学习反思。

二、信息技术教学反思的方法

1.对照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进行反思,处理好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和教材间的关系。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是国家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和评价、考试的依据,也是新课程实施的保障。教材是由专家、编者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是教师授课的重要参考标准,是教学决策和教学设计的基础,领会课程标准,熟悉教材,然后对教材进行合理优化重组。信息技术课程以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从而使学生形成解决实际问题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与责任感,为适应未来学习型社会提供必要保证。

2.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要反思自己所用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是否符合教学规律,是否有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信息技术教学要灵活使用教学方法,如:专题调查或网络主题探究就能使用WebQuest教学方法。教师根据主题,设计好WebQuest学案或下载WebQuest模板在相应部分填入自己设计的内容完成学案,学案放在服务器上利于学习。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疑点、难点并做示范或解答,提醒学生及时反馈小组任务,及时调整人员、资源、步骤,对小组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及时表扬。在合作、探索、分析、思考和体验中锻炼学生的智能。对任务驱动法要反思如何设计任务,任务设计要尽量体现不同层次,让各类学生既能“吃得了”又能“吃得饱”,让各层次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因此信息技术教师一定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需要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

3.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要反思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自主性。上海版《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模块中的第二章是信息的获取,教材是从信息需求的确定、信息来源的确定、获取信息的方法、网络信息的检索与下载的信息价值的判断来组织的。从课程标准来看,这部分知识主要体现在获取信息的需求分析、途径、方法及信息的价值的判断等相关素养的形成。也是学生学习信息加工和信息资源管理的前提,是提升学生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的基础。对此我们大胆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优化重组,把握好有效快速获取信息、信息评价这个重点,首先提出学生感兴趣的学习主题,如“萍乡旅游”,通过小组互助和协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获取家乡的相关信息,这时很多学生很快想到网络。但如何快速有效获取所需的信息呢?此时,教师自然抛出搜索引擎与主题目录,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搜索到相关信息,随后信息资源的下载方法、信息资料的保存随之提出并解决。此时教师把信息的选择和评价穿插其中适当引导,那样目标就实现了,无形中也提升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4.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要求学生学习的评价既要注重单纯的终结性评价,又要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例如八年级教材了解沙尘暴,我有意让学生参照信息技术评价平台自己设计自我评价量表,虽然是一种尝试,但可以让学生了解自我评价的体系、内容、指标,也可让学生回忆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不少学生将自己的反思日记写成电子作品。学生自我的动态评价,改变了以往盲目学习的状况,成为他们成长中的永久记录,学生养成了自我反思和自我教育的习惯及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5.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要反思微机室的硬件设施完好的情况。信息技术课程是技术性非常强的课程,多数在机房上课。需要教师在上课前对机房中的教师机、学生机、投影仪、网络设备等设备调试好,确保正常上课,并要做好硬件应急处理预案。要在本学期初安装好必备的教学软件,确保教学正常运行。因此检查好机房硬件与软件,这也是信息技术教学非常关键的环节。

实际上,新课程带给我们的反思还有很多。反思使我们不断捕捉、总结教学中的灵感;反思使我们的教学生命如旭日东升,我们有理由相信一定会迎来信息技术教学的又一个春天。

参考文献:

[1]徐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范文 篇7

关键词:信息技术;音乐教学;整合;实践;思考

一、传统式的小学音乐教学中一些难以克服的缺陷

1.很难打破时空的局限,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的构建与重现

一些教学曲目涉及的是异地异国,或者是历史久远的内容。对于这些内容,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从语言上进行描述,很难把曲目涉及的一些细节给重现出来,因此学生没有视听的感受,对曲目也就没有丰满的感觉。

2.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手段重理论与技能训练,忽视了人文教育与思想教育,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多是“一架琴”“一块板”“一张嘴”“一台机”的“四个一”的教学模式,即课堂上使用一架风琴或者是一架钢琴,用一块黑板写写有关乐理知识,老师一张嘴进行领唱或者范唱,条件好的学校会配上一台录音机放一下范唱。久而久之,学生会对枯燥的模式,单纯性的技巧技能训练及枯燥的乐理知识产生厌倦。

3.传统的音乐课教学方式单一,很难融入多种教学方式,机械呆板

传统的音乐课中,因为教学模式的限制,学生只能与老师之间进行互动,与同学之间进行互动,在课堂上进行互动。除此之外,很难采用其他方式进行互动式的教学或者是学习,因而使教学方式显得机械与呆板。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教学整合的实践

1.利用多媒体突破时间与空间的局限,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小学音乐教学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中心。外在客观的审美体验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达到学生人格与品质的提升。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音乐课中创造良好的情境,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良好的情境犹如阳春的初绿,可以把学生带入美的情境世界中,并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

例如,欣赏《春江花月夜》时,我在学生欣赏音乐的同时配以画面,打破时间的限制,回到古代的空间——皓月当空,微波粼粼的江面上泛一兰舟,文人骚客行吟船头……学生不禁沉浸在民族乐曲展示出的清远舒雅的意境中,从而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当中去,提高了教学效果。

2.利用多媒体展示作品背后的人文思想内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小学音乐课除了承担审美教育的功能外,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思想品德教育。教育的本质与最终目的就是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具有高尚情操与高贵品格的人。因此,小学音乐课一定要重视这方面的教育,并且也只有重视体现教育的这一功能,学生才会对音乐课有更大的兴趣。

例如,在《二泉映月》的教学设计中,我做了一个短片,简介了阿炳的一生——如何从一个浪荡公子成长为一个饱经沧桑、思想沉重的民间艺术家;创作《二泉映月》的社会历史背景。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学生却深深地理解了阿炳的情怀,明确了音乐具有传承思想、感怀人生思绪抱负的功能。学生在理解阿炳音乐的基础上,也知道了做人当持重,从艺需刻苦的道理。

3.利用信息整合技术,灵活构建音乐教学活动

单一的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审美疲惫。而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与效果。

例如,在学习《动物狂欢》时,我会选择到网络教室上课,让学生用电脑自带的画板画出其想象的有关场景。通过想与画,学生发展了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心灵得以净化,情操得以陶冶。

再如,学习与器乐或声乐有关的内容时,我发现班级当中有很多学生在声乐或者是器乐方面很有天赋。于是我布置他们自己到网上寻找与要学习的内容有关的材料,拿到课堂上来展示。他们有的找到了演奏或者是歌唱的教程,有的找到了表演视频,有的找到了要学习的内容的背景材料……孩子们展示得有声有色,兴趣盎然。除了展示的学生积极外,他们还带动了其他孩子学习音乐的热情与兴趣。

三、对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教学整合过程中一些问题的反思

1.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教学要很好地整合,要求老师的“外功”要扎实

为了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教学的整合,教师除了音乐专业基本功(这是内功)必须扎实之外,还必须对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设备熟练掌握并使用(这是外功)。如老师应该熟悉多媒体计算机的使用;会运用PowerPoint制作幻灯片;会比较熟练地使用Flash,3dmax等软件;除此之外,还应该会熟练地上网下载视频资料,并对视频的播放格式进行处理转换及剪接加工——因为有时我们只使用某个视频的特定片断。

2.不能把音乐课搞成花哨的展示课

部分小学音乐老师在整合过程中,过分注重信息技术的作用,多媒体展示的比重过多,搞成了花哨的展示课。尤其是一些公开课更容易犯这方面的错误。为了课堂热闹,过分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渲染,忽略了学生的技能、乐理、审美、德育等方法训练与培养,本末倒置。

3.切忌用多媒体掩盖教师基本功的不足

教学实践中,确实发现部分老师本身基本功不扎实,于是利用多媒体代替范唱,代替范舞,代替钢琴伴奏等,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久而久之,学生会把教师看成“绣花枕头”,对其产生疏远感,课堂也会变得索然无味。老师哪方面的基本功暂时欠缺,应该在刻苦的练习中慢慢提高。这样学生才会基于教师的“德艺双馨”而亲师乐学。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篇8

关键词:信息技术;反思;角色转换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2-251-01

这一组数据应该引发我们教师进行更深一层的思考,特别是对网络的认识问题、信息技术教师的角色问题、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课的教材、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等方面的问题,我们应该进行反思。

反思一、对网络的认识问题

我们都知道“学生一旦接触互联网就会被其无穷的魅力所吸引,通过正确的引导,网络会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然而如果缺乏引导,学生也会被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但正确的引导方法是什么?学生们知道网络是五彩缤纷的世界、清楚电脑不仅是“游戏机”、“影碟机”,但他们仍然会不由自主地沉迷于“玩”中。“玩”是年轻一代的天性,儿童时代的“玩”性在网络的包罗万象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延续。现在有人提出要开发教育游戏,所针对的正是学生“要玩”的这种心理。从心理学的角度,这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但这会不会令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变得被动呢?毕竟我们要培养的是具备较高信息素养的学生,如果学生驾驭信息的能力还要过分地依赖“游戏”,那么“网络”就真的逃脱不了被一部分人排斥的命运,那真是我们的悲哀了。

反思二:信息技术教师角色的转换

信息技术的世界是空洞的么?目前,我们很多教师只是教技术,一味追着技术的发展,而我们自己所能学到的只是浩瀚信息海洋中的一滴水,所能教给学生的更可能只是这滴水的几分之一。从“计算机教育”到“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师的职能和使命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我们已经没有精力去关注纯信息技术的世界空洞与否,我们应该关注的是我们是不是一名合格的信息技术教师。

现行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反思三: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

在课堂教学改革的路子上,我们信息技术学科借助本学科优势走在前列。我们抓住“任务驱动”的要点,对每一个知识点都进行了任务的设置,为学生提供了一定数量的网上学习资料,有时也进行了分组学习的设计,并要求学生将每一个任务都反映到网上的实时系统中,接受其他同学学习和评价。应该说,这种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设计出来的以学生“学”为中心的课堂(乃至延伸到课外)学习模式让学生们摆脱了传统课堂的被动状况,是受欢迎的、有效的。

但是,不管采取哪种理论来支持我们的教学,如果我们不注意多种形式相结合,单一的课堂模式最终仍然会使得教、学双方都感到厌倦。因而我们教师需要面对课堂上的混乱状态,进行新的思考。

反思四:“微软培训班”与信息技术课程

有人戏说:中国的信息化教育是办了一个全世界最大的微软培训班。广东省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材几次改版,但在“微软培训班”中兜了很多圈子。的确,微软软件以其友好的界面、完善的功能占据了世界上绝大部分计算机,对其软件应用的学习无疑是必要的。但是信息技术课程一门综合性的基础性课程,在知识、技术、能力和伦理道德方面都应有所涉及,它有其作为一门课程所必须包含的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及评价方法。因而没有理解(或曲解)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目标,只停留在讲讲某个应用软件的操作、讲讲浏览器、讲讲某一杀毒软件的操作……,用教技术的方法来教技能将造成“穿新鞋走老路”――无法达到信息技术教育目标的效果。

另一个问题,因为教材的编写是“螺旋式上升”的,从小学到高中,一部分信息技术内容一直、在“螺旋”中重复着,如果信息技术课程仍然沿用旧的课程观,那么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无心学习、被动地“玩”的现象肯定很难被扼制。因而,运用“新课程观”来执行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面临的新课题。新课程观中强调的是师生共同创造、开放性、个性化、超文本链接的课程体系,因而,让学生参加到信息技术课堂的资源建设和教的活动中,学生有了学习的自组织的过程,就会自觉地回归到学习中来,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反思五: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篇9

一、科学的备课是高效课堂的前提

司马迁曾说:“前虑不定,后有大患。”受外界不同因素以及自身理解能力差异的影响,每个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接受水平不一致。有些学生因为家庭条件所致,较早地接触了信息技术设备,能提前了解信息技术知识,对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知识的接受比较容易。而极少部分学生因为自身条件不允许,甚至对打字这一基本技能都无法掌握。因而,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级地设计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是保证高效课堂的重要前提。

二、良好的学习氛围是高效课堂的基础

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只有学生积极地去学习信息技术,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之中,才能拥有良好的学习氛围,才能打造高效的课堂。初中信息技术是一门枯燥、难度大的实践课程,虽然当代的学生多半比较崇拜科学技术,但是真正的信息技术课程是非常枯燥的,有关信息技术理论知识的解读、Word文档的使用以及Excel表格的制作等,都是需要反复实践操作的,这样便很容易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者只有不断地改善自己的教学方式,在课堂融入学生感兴趣的因素,打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才能创造一个高效课堂。

三、以学生为主体是高效课堂的表现

教师只是教育行为的引导者,而学生才是教育行为的主体。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及开拓学生的智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比如,依据江苏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内容,要求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运用Word软件进行文档编辑。然后以小组互助的方式进行考核,或者运用角色互换法,让学生当老师,老师当学生。让学生自己备课,自己制作讲义PPT,自己上台授课。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完整的掌握课程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打造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四、合理的学习评价是高效课堂的要求

积极的评价会使人进步,消极的评价会束缚人的前进。学习评价作为教学行为中的一把戒尺,积极的评价会让学生增强自信心,使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更有兴趣,而消极的评价则会使学生感到颓败,会使学生下意识地抵触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甚至会出现逃课的现象。信息技术教育者根据学生的实际具体的学习情况、掌握的技能状况以及上课的认真程度进行综合评判。而且,信息技术教育者不仅应给予学生正确、合理的评价,更应该对尚有缺陷的学生提出鼓励和建议,这样才能真实地反馈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不断的反思是高效课堂的保障

俗话说“有钱难买回头看”,作为一个优秀的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更应该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水平,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是否高效,反思自己的授课氛围是否活跃,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是否显著等,从而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中,因为各种实际情况不断变化,各种状况不断出现,往往跟教师的教学设计有所差异。只有不断反思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才会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掌握能力,从而提升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水平,才能保障高效课堂的不断运转。

六、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效课堂的目的

不同于其他语数外课程,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对操作性和实践性要求非常高的课程,这也是区别于其他课程上课地点的根本原因。并且,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检测学生掌握知识水平的唯一标准。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大部分信息技术教育者也都是采取前二十分钟讲解理论知识,后二十五分钟让学生自行实践的教学模式。因此,对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而言,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重中之重。比如,Word软件中如何准确地运用复制、移动功能,根据苏教版的内容,单纯讲解无法有效地区别这两种功能的运用差异,大部分的学生都会误将移动功能当作复制功能使用,并没有真正地理解和掌握电脑的基本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己不断对两种功能予以实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探索、创新,才能使学生真正地掌握初中信息技能。

总之,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广泛运用,作为社会未来主体的初中学生,应该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电脑基本技术,以适应社会的信息化发展,也更有必要提高自我的信息技术技能,从而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篇10

学生最爱上什么课,就是我所教学的:信息技术。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这种爱好往往表现在爱玩游戏,或者上网聊天、看Flas。而对一些基本的知识、技能却不愿认真地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导入,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我的教学内容中,既注重传授知识,又注重让学生理解电脑独特的思维;不仅要会使用电脑,还时常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这样做有什么好处,这个程序有没有更好的设计思路。

在课堂上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尤其是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作出别出心裁的答案。学生智慧的激活,会反作用于教师和其他学生,使其能在更高层次上积极思维,从而在师生、学生间积极思维的互动中,不断闪耀出智慧的光芒。师生可从中尽情地去体验教学创造美的乐趣,并可获得教案目标之处的收获。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关注知识的结构和学习学习的认知结构,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和获得的能力的迁移,使这些结构具有适度的灵活性。让学生成为主角。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进入主体角色,主动地去发现学习从而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

这就要求在一节课中,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自由,赋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力,选择方法是自由的。创建多向的交流环境,学生可以问教师,也可以互讨论,还可以查资料来解决。我们可以明确地告诉学生:教室是你们的,电脑是你们的,老师只是你们的学习伙伴,能学到多少知识,全看你自己的了

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始终处在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每堂课下来,学生都能根据自身的状况,根据自己的选择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真正成课堂的主角。学期末我还让学生尝试,自己给自己的作品打分,学生的诚实、信心也是我所教学的体现。

教学的确是一门艺术,而且这门艺术又要跟现实结合起来,即教师又要赶进度,又要尽量把课上得生动,的确很不容易。你可以尝试着课前先告诉他们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可以解决哪些问题,把这个结果通过实例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调足他们的胃口,然后再上课,这样他们也许会更有兴趣,同时,听课时也更有方向感。还有,可能的话课下跟学生多交流,可能会更知道他们的想法。其实,有时候学生对信息课不重视,也不完全是课业负担的问题。

总之,我觉得只要付出总是有回报,看到学生获奖的高兴,也是我的成绩的认可,当然还有很多的事情需要我去做,有更多的学生正渴望老师用知识去浇灌。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篇11

[关键词] 信息化培训;信息技术;培训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1-136-1

当今社会,以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与此同时,现代信息技术也快速的融入到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进程当中去,那么对教师进行信息化培训也就提上日程。2002年2月,教育部《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实现信息技术在中小学逐步普及和应用,建设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的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中小学师资队伍是关键。”下面我们以银川市永宁县小学教师信息化培训为例来探究教师信息化培训的一些特点。

一、实施培训的原因

(一)“基础教育改革”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的必然要求。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第四项第11条明确指出“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同时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育应用信息技术水平。

(二)“跨越式课题”的实施要求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永宁县2008年引进跨越式课题,跨越式课题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更是要求教师要具有较高的信息技术水平。那么对永宁农村小学教师的信息化培训日益紧迫。

(三)培教育均衡发展要求进行农村教师信息化训。20世纪以来,教育公平、教育均衡发展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在永宁,农村小学教师的信息化意识和素养与城区小学教师相差较大,信息化资源分配不均衡。

二、永宁县农村小学教师信息化培训的实践

(一)培训目标。《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教育技术水平,具有在教学中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识。永宁农村小学教师信息化培训要求教师能够切实利用信息技术去优化学科教学,切实根植于教育实践。

(二)培训内容

1.培训模块

2.培训内容设计与分组

此次培训内容依据调查问卷教师培训需求而设计,更加注重受训教师的层次性和差异性,根据受训教师的知识和能力,分为初次参加培训的教师和已参加培训过的教师。

(三)多样化、数字化培训教材。永宁农村小学教师信息化培训主要使用“文本教材+培训讲师讲稿+资料包+微博博客反思平台”的多样化、数字化的培训教材。

(四)基于任务驱动的培训方式。“任务驱动”教学方式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蕴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主动轻松的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永宁农村小学教师信息化培训就采用基于任务的培训方式,提高培训的效果。

(五)以博客和微博搭建培训评估反思平台。永宁农村小学教师信息化培训主要依靠微博和博客来搭建培训评估反思平台。有针对的进行不同程度的信息化培训。

三、对培训的反思

(一)优化培训内容和分组。按照教师是否参加过培训进行划分,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差异性,但是忽略了受训教师接受能力和基础知识的差异,可根据教师是否参加过教师信息化培训,将受训教师分为初级和高级两个层次,根据受训教师的接受能力和知识基础的差异,将初级和高级两层各分为两个班级。

(二)在培训评估体系中引入“绩效管理思想”。为了提高受训教师的培训动机和提高受训教师的认识水平,在培训中可以引入“绩效管理”的思想,这样利于提高培训效果和受训教师的培训动机。

(三)培训中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永宁农村小学教师信息化培训要注重培训过程中增强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和教学整合的意识,将信息技术彻底融合到教学中去。

四、小结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要求不断提高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促进自身专业能力的发展,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永宁农村小学教师信息化培训也朝着这一目标不断努力,但是教师信息化培训是一项艰巨而意义深远的任务,还需要在今后的具体实践中继续探索,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范文 篇12

信息技术是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为主要代表的尖端科学技术,是时展和社会进步的产物,将其运用于小学教育,提升了教学质量和效率,提高了小学学习和探知的能力,帮助小学成长和发展。以此为主线,重点论述了小学教育和信息技术结合的优势,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思考。下面就小学教师如何结合实际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发挥出主导作用,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愉快课堂氛围;主体作用;实际应用;反思

一、创造愉悦的课堂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可见,愉快的教学氛围会使学生心情舒畅,认真思考教师所提的问题,积极发言,从而收到最佳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不单纯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情感的交流。教师一走进课堂就必须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个学生,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并以良好的心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兴趣是小学生的一种天性,也是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前提。而欣赏教学正是培养和发展中小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爱好的重要途径。在课堂内,应尽量创造宽松、民主的氛围,通过欣赏教学,培养和发展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课堂内“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开发潜能重要前提”,要充分发扬民主宽松的教学气氛中应有严谨的教风和学风,这样宽松而不涣散,两者完美结合,就能构建一种和谐共创的教学环境。只有在这种环境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为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个体差异,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尽可能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让他们经常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使其焕发出高涨的学习热情。这样,才能创造出愉悦的课堂气氛。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为教师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由传统的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构建以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只有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才不会偏离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离开了学生主体,信息技术就是一堆废铁,甚至是一堆“高级垃圾”。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如果依然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习惯模式去施行所谓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那么,以学生为主体的愿望就始终落不到实处,依旧是“新瓶装旧酒”、“穿着新鞋走老路”,结果不能不使学生落入传统教学“三中心”模式的窠臼,也就不可能培养出创新人才。

三、 结合实际,掌握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是通过与教育诸要素相整合来完成的。通过课程把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革传统教与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和评价手段等。让学生学好信息技术课不只是信息技术教师的任务,而且是每一位在职教师应尽的责任。每一位教师都应尽可能地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功能来促进教学,利用网络提供的各种资源来支持教学。例如,利用动画、影像、场景、音乐、对话等形式,把语文教学内容生动的演绎表现出来;在数学图形教学中重现图形公式的推导过程;在英语教学中设置对话场景等,使学生学的更加轻松投入,理解更加深入透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生动形象地完成教学任务,能使学生印象深刻地掌握教学内容。在增强教学效果的同时形成信息技术教育的氛围。

四、信息技术运用于幼儿教育带来的思考

学会使用计算机其中一个最大的功能就是与网络连接,从中获得更多的服务。我们到底应该如何正确对待网络,使网络真正可以行之有效地为我们的生产、生活服务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由于网络具有高度开放性、跨地域性等特征,加上社会对网络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任何人都可以在网上传播信息,包括许多危害学生身心健康在内的不良信息。如一些迷信、色情、暴力信息,错误价值观等。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给学生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危害。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们正确地理解网络、充分地利用网络,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免疫力,自觉抵制不健康的思想意识,学习网络知识,进一步挖掘网络的新用途。引导、告诫学生,每次上网都要有明确的目的,充分地利用网络这个工具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开阔视野,为自己的工作,学习服务。

通过前文的阐述和例证,我们发现,信息技术的优势是很明显的。相比于传统的教育模式,可以大幅度提高教学效率,创建更为生动的课堂情境,积极快乐地探索知识,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展望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必然会带来更多的新鲜事物,如果我们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那么未来幼儿教育的模式将会更加先进,幼儿的明天也一定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篇13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室;备课;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5-0-01

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硬件设施不断变迁,预示着信息技术课程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会在不断的探索中前进。教学基础设施的逐步变迁预示着我们的信息技术学科正逐步走向成熟,也让信息技术教师看到了希望和前行的动力。但在教学中发现,随着基础设施的硬件的不断完善,我们信息技术教师的软件――教学功底正在慢慢变化,久而久之,将对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师的成长不利,也会使信息技术教师的的课堂慢慢变化,从而教学也会陷入恶性循环中,最终的受害者将是我们的学生。

信息技术的教学是教和学,这也是所有学科的教和学,学生是学生,任何时候都不会变,而教师如果不研究教学,不反思教学,教就会出现问题,教也会导致学的问题,从而耽误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所以说教师需要打牢自己的教学基本功底,“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无论何时,都应该将课堂完善,充实完善信息技术课堂,使学生能够有收获,教学能够有成果。信息技术教师筑牢基本功的必要性有以下三点:

1、信息技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成长慢,尤其是青年教师,相比其他学科在教育教学手段的成长方面都要比其他学科的教师成长慢。一方面因为信息技术的课时安排比较少,另一方面也是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有性,就是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和教学依托是计算机,这是信息技术教师需要筑牢基本功的必要性之一。

2、信息技术教室的数字化运用使信息技术的教学的“硬件”进入另一个阶段,因此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水平的“软件”也要逐步完善,在这种“磨合”的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功底的运用,对课堂的把握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让“软件”与“硬件”相协调,为学生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3、信息技术课堂的特殊性更需要信息技术教师钻研教育教学方法,可以说信息技术课堂与普通课堂不同,现在的重点学校,信息技术课程都在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室上课,学生、教师和计算机都有三者缺一不可,但是三者的关系如何协调,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断的完善,不断的探索,以基本功完善信息技术课堂。

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可以说是多元化的,不论如何上课,教师的课堂设计都应该是教师来推进的,这就需要信息技术教师有扎实的基本功底。我们改变不论课堂环境和学科特点,能够改变的只有我们自己的教学设计,从而使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有所收获,学到技能。

一、注重教研备课的质量将知识“学”透彻

信息技术教师在日常的机房维护以及相关的行政工作中,总是有这样那样的工作,在工作之余似乎没有了学习的时间,没有了备课的时间,但是教学工作不备课是不行的,只有在将知识,尤其是教学参考吃透,学清楚之后,才能够使教学顺利进行,也能使学生在课堂得到收获。教研是信息技术教学学习的基础,在教研中,同行之间可以相互交流,让教师之间有充分的思考和反馈,实现教师的充电和完善;备课阶段,是信息技术教师将知识内化的过程,同行教研,交流完毕之后,让知识有个充分的“溶解”,为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教研和备课是教师对课堂设计的基础环节,思考也是无处不在的,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思考,将思考的大门打开,相信信息技术课堂的设计也会变得丰富多彩起来的。

二、信息技术课堂多元启发,将知识“教”清楚

信息技术课堂的环节包括学生学习,教师点拨,学生操作等环节,任何环节都可以将信息技术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但是任何知识、学问都没有学生自我学习能够理解的透彻,所以信息技术教师在多元化课堂中在把握学生学习阶段,一定要注意教学的“度”的把握,学生能够将基础知识学习明白的,大胆放手;学生在知识遇到问题阶段的,给学生机会,小组探讨。能够将知识充分的融合给学生,适时指导的方式方法都体现在教学基本功上,只有把握课堂,立足课堂,就一定能设计出好的课程,为学生的学习打好方法和知识的基础。

三、课后反思注重实际,将课堂“想”多遍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