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反思【精选15篇】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如下是爱岗敬业的小编帮大伙儿整编的15篇美术教学反思,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美术教学反思 篇1

装饰柱教学反思(一)

本课内容属于“设计—应用”领域。通过图片和教师示范作品的欣赏让学生了解各种柱子装饰,使学生对柱子装饰产生兴趣,进而研究柱子的形态,结构与柱子上的装饰。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建筑中的柱形装饰的功能,理解美的设计来自于生活中的需要,是为扮美生活而设计、服务。从而,培养学生学会用所学知识装扮生活,陶冶情操。

《装饰柱》教学中,我将重点放在装饰柱的组成与制作,示范加引导,启发学生在设计中举一反三,注重柱身的设计及色彩的协调。学生利用各种色彩的卡纸等容易准备的材料,在设计制作中,课堂气氛活跃。通过教学,大多数同学积极思考,比较用心,做出了漂亮的装饰柱,但也有少数同学课前准备缺失、上课不用心、作品在剪贴连合时又不够细致,欠缺美观。反应出少数学生在材料准备和动手制作能力上仍有欠缺。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特别关注。

装饰柱教学反思(二)

在我们的美术展区中,有上一届学生制作的装饰柱作品,学生经常能看到,再加上课前给学生介绍了一下装饰柱让学生了解这堂课的学习内容,所以在课堂的一开始,在没有完全了解装饰柱及其特点的情况下,学生就已经迫不及待的想开始动手做了,而且显得特别有信心。于是,我改变了这节课原始的教学设计,向学生反问了两个关于装饰柱的问题,而学生因为对装饰柱的。了解还不够,所以被我提出的问题给问住了。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就围绕这两个问题——装饰柱的特点以及手工制作装饰柱的要点进行了重点学习,而学生因为有了刚才的表现所以也学得比较认真。在这节课总结的时候我问了他们一个问题:通过课堂学习,你制作的装饰柱与你之前对装饰柱的了解还不够时想法有区别吗?那种更加符合装饰柱的特点?学生对后者表示了肯定,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想,学生应该能体会,任何创作主题的表现都离不开之前对这一主题的充分了解。

美术教学反思 篇2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最大的一个优点就是采取了多媒体与传统教学互补的形式,即能让学生欣赏到优秀的作品又能直观地教导他们如何领会画的过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中蕴涵了情感目标、价值观。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同学们初步了解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国画,而对花鸟画的学习延伸到了环保问题,教育学生要热爱自然,增强环保意识,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在教学目标上还并未真正地达到,比如:知识目标要求能整体把握画面的虚实关系,尝试水墨的表现技法。在设计教案时认为是很容易就能达到的,但一节课下来,发现行动中并没有那么容易落实。在教案中设计了很多个重点,由于时间等多方面原因,一节课中能讲好一个重点是非常不错了。所以这方面在教案上还需改进。在课堂上如何加强学生的能力,加强师生的双边活动是我要改进的地方之一。

就我这节课的效果来看,驾驭课堂的能力还是远远不足的,对学生的控制(小组讨论时,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练习画画,然后再听讲)不能做到收放自如。在学生们讨论前必须讲好要求要注意纪律,在练习时也要有要求(时间、任务)。示范画时由于先前要他们在看何种颜料,一时之间没有及时拉回来,所以当时示范比较乱,自己觉得讲解时也很吃力。在板书方面也要值得去改进的。最后在评价学生的练习时,做的非常生硬,不懂得要多方面的去评价。

要记住一条:评价学生的。作品要以鼓励为主,要多肯定学生亮点。这样才不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保护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课堂我让学生自评时有一学生说自己画的麻雀的脚没有画好,当时我没有抓住他的优点:勇于发现自己的不足。没能及时表扬这位学生,错过了一个机会(课后听课老师指出的)。从这里更可以看出评价一个学生的画可一从各个方面去,只要你能想的到。

经过这节的学习,我也学到了很多,更是注意了在新课改的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很重要,但是在美术课堂中,还是不能忽视教师的演示作用,这样可以让学生很直观的了解绘画技巧和绘画方法,但是不能把学生教“死”了,没有创造性。应该是让学生在学习基本的绘画技法后,鼓励学生大胆的创作,从中体会一下中国画艺术的博大精深。

美术课的教学反思 篇3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本套教材中陶艺系列中的一课。本课课题是“有人脸的器物”,从课题上可以理解成,在器物上用人脸来装饰。这里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器物造型的基本技能,器物成型的基本技法主要有捏塑成型、盘条成型、泥板成型、综合成型等。学生必须在掌握了一定的器物成型技法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本课的教学,否则在时间上不允许,学生在作品的质量及多样性上无法保证。

在人脸的基本结构方面,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基础,教师无需多讲,对于如何在器物上进行人脸装饰则是本课的重点。首先,本课教材提供了两件古老的人脸装饰的器物造型,旨在了解人类用人脸装饰器物的古老历史与文化外,还间接的叙述的线刻与浮雕装饰的基本方法。所以本课从中国灿烂历史文化的角度进入新课,首先让学生欣赏中华民族祖先给我们留下的人脸装饰器物,简单了解其中的传奇故事,感受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提高学习兴趣。紧接着出示现代陶艺中部分经典的用不同风格的人脸装饰装饰的作品图片,进一步提高学习兴趣,更主要的是为学生后面的创作思路进行必要的拓展。

接下来就是人脸装饰方法的探究。在前面的陶艺课中,学生已经零零散散的掌握了捏、压、搓、挖、粘等陶艺造型基本方法,了解了泥条、泥球、泥板等陶艺造型的基本语言,所以在方法探究这一块,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欣赏,观察分析,主动探究出人脸装饰造型的适当方法,以及夸张变形、美观实用的设计理念。另外,选取的这些人脸装饰的器物作品,除了人脸装饰方法各异外,器物的造型方法也各不相同,涉及泥条盘筑、泥板拼接、捏塑造型、泥板卷曲以及综合成型等多种,这对学生后面的创作思路也有着必要的提醒和暗示的作用,不同成型方式的器物与脸部的装饰方式也有一定的关联。所以选取的这一组作品图片十分讲究。在欣赏的作品脸部装饰中有学生喜欢的,但对其制作方法还不太清楚的部分,教师选择了泥板成型的筒状器物,进行了普遍认为最难的镂空装饰的嘴巴进行演示,剖析镂空的方法、技巧、注意事项以及镂空后的装饰处理等,局部演示讲解后,整体呈现完成了的该作品,并进行必要的简单介绍。选择重点进行局部演示,避免了知识技能的重复教学,节约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整体呈现,又让学生感受到完整作品带来的美的震撼,全面激发了学生自己动手创作的兴趣。

最后给学生提供一个创作构思的空间,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互相启发,取长补短。必要的简充满激情的创作,或独立进行,或同桌合作,教师穿行其间,巡回辅导。整个教室都被浓浓的创作氛围笼罩着,没有一丝一毫的杂音。短短的二十分钟之后,一件件各具特色的人脸装饰器物便跃然于每张课桌之上,成功的喜悦充斥在每个孩子的脸上。

课堂小结阶段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同学们之间有秩序的相互评论,交流创作心得,使课堂教学得到再次升华。关于作品的保存与运用则是课后拓展。

美术活动教学反思 篇4

进入夏天天气开始炎热起来,扇子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于是我们在活动中让幼儿一起来自制扇子。活动最初以提问的方式把幼儿的思绪引到活动中来,孩子们说出了许多可以防暑降温的方法,如:开空调、电风扇、吃冰棒、穿短袖、扇扇子等等,从而引出“扇子”这一关键词。引导孩子们通过自由观察、摆弄各种不同种类的扇子,与身边同伴讨论探索扇子的奥秘。一些孩子在摆弄完扇子之后发现有的扇子可以折起来,扇的时候需要先把扇子打开再扇,而有些扇子只要拿起来就可以直接扇,用不着打开,扇起来就比较方便;也有一些幼儿觉得能折起来的扇子在出去玩的时候比较方便携带在身上;还有幼儿发现了,有的扇子特别大扇起来的风也很大,有的扇子特别小扇起来的风也很小等等。

通过幼儿对这些扇子的自由摆弄后得出了许多不同的结论。之后我们便开始了扇子的示范讲解和制作,在整个制作的过程中,我发现虽然孩子们得到了扇面大的扇子风大的结果,但在制作中,却没有幼儿把扇面做大,反而都像平日一样画的很小,并没有考虑到做扇子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扇子能够扇出风来(越大越好)。而做折扇的孩子由于用的材料是一整张彩纸,所以不需要考虑到裁剪的问题,大小是老师课前准备好了的,制作出来的效果相较团扇就比较成功。

总结了整个活动幼儿制作出来扇子的效果后发现,其实在活动中他们就已经得出了扇面大风即大的结论,但是我却没有及时把这样的结论融合到接下来扇子制作的示范讲解中,导致幼儿并没有能够将这些经验迁移到实践制作当中,出现了理论的知识与实践操作相脱节的现象。

在活动之后将材料继续投放到美工区,让感兴趣的幼儿可以再次尝试制作扇子,果然很多人喜欢,又再次拿起了彩纸进行制作,这次在孩子们操作之前请他们回忆了活动中我们发现的扇子的奥秘后,有孩子说出了扇面大的扇子风才大,于是便顺理成章的将这个结论再次结合了操作给与幼儿暗示,区域活动结束后我发现今天去美工区制作扇子的孩子都能够将团扇的扇面做的较大,在介绍作品时孩子们也提到了今天的扇子风比上次的要大,并都能够知道风大的原因,通过投放到区域的延伸活动让幼儿重新找回了经验,并与实践相结合,得出了很好的结果。

经过了这一次的活动,我发现在每一次的活动中都需要注意环节与环节之间的连接,有时候并不能从教材上生搬硬套,要学会灵活的改变,让环节与环节能够很自然的过渡,如果在这个过活程中能让知识相互融合就更好了。

美术教学总结简短 篇5

本学期根据《20__年下半年镇江新区大港中学南校区美术学科工作计划》的安排,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主线,以组织多项学科教学活动和教育科研活动为抓手,坚持务实、高效、开拓、创新的原则,针对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我们美术备课组不断总结经验、寻找有效教学方法,以下是本学科9—11月份的教学工作小结。

一、主要工作

1)认真完善美术功能室的功能设施、制度、帐表等。

2)紧密围绕课堂教学,组织教师展开开课、听课活动,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

1)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努力完成学业,虽然班与班之间,同班中学生之间仍有很大差距,但是经过半学期的教学过程,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在其原有的基础之上获得了很大进步,尤其在素描训练中,各班都出现了一批较为优秀的学生。

2)学生本学期进一步了解和学习了构图方法、__以及明暗表现原理和方法,并且重点学习了素描,为今后的专业选择打下基础。

3)欣赏了外国雕塑,中国南方园林艺术,并由此延伸了解和学习了不同民族的审美观,人文文化。

三、发现的问题

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学科知识能力基础,但还是缺乏自信,由于社会家庭等因素,对于审美培养不是很在意。

四、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1)继续探索适用于我校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争取在有限的课堂教学空间之中实现学生整体学科大进步的教学目标。

2)积极参加市区美术教师的“走进自然”美术写生活动。

3)组织学生参加全国中小学生书画赛事。

美术教学总结简短 篇6

回顾这学期所从事的美术教学工作,顺利地完成任务。在工作中我收获喜悦也在工作中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对于工作中值得肯定的教学方法我会一直改进,我所碰到的问题我要认真反思改进。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计划贯彻情况

学期初,任美术教学工作,参考了同学科教师的教学方法,认真学习学校工作计划和教务处工作计划,明确了学期工作的目标和任务,结合学生的现状和特点,本学期新课开始之前即已制定了周密详尽的教学计划。教学中认真遵照教学大纲要求,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思想教育和技能教育,大力推广素质教育,按时按质地完成了本期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教学情况:

1、按照学校工作管理规定,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努力上好每一节课。除了备好课、写好教案外,还通过上网查找相关材料来上好课。

2、美术课教学中有的放矢,有重点有难点,注意美术课内容的调整,教学中注意体现民族特点,充分发扬贵州黔南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美术教学中体现时代精神,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充分利用本地区的美术资源,查找课外的内容,丰富美术教学的内容。美术教学中注意适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注意循序渐进和趣昧性。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学内容的选择注意到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初步的审美能力和良好的品德情操;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经验和教训

1、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中生的审美能力。

2、要贯彻启发式原则,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

3、教师应加强示范,并充分利用展示图片、美术作品、录像片等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直观教学。

4、要关心美术教学的改革和发展,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实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总之,本学期工作顺利圆满完成,不足之处也是在所难免的,通过总结反思,我将在下一学期的工作中,戒骄戒躁,以饱满的热情,取长补短,以待来年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相关的文章

高中美术专业教学反思 篇7

一、教师转变观念,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创新教育要求教师转变观念,改变旧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唯一主角的现象。

师生角色互换,把课堂还给学生,不要让学生产生“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欣赏理解作品是一项任务”的错觉。

教师可以走到学生当中去,作为其中的一份子参与讨论,从形式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放松心情,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去感觉,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活跃和创造才能的发挥。

1.教师应该全面把握教材,灵活运用。

高中美术教学主要包括教师解说、学生讨论、问答等几种类型,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进行不同授课方式的变幻,让课堂活跃,让智慧飞扬。

我国拥有优秀的民族文化艺术形式,优秀的美学文化贯穿于每一个人的生活当中,只要能够认真观察,便会发现生活处处是美术。

在讲授课程之前,教师应该做好备课教案,把重难点进行区分,从而在教学中把握好节奏,让学生能够更加充分地理解所讲的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升华和酝酿,培养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这才是美术教学的根本目的。

2.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

美学能够开发人的智慧,能够让人感受到生活的希望。

艺术真正的美在于眼睛对美的捕捉和对心灵的感悟,运用美学价值较高的美学作品来引导学生学习美术、欣赏美术,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娱乐中喜欢美术、热爱美术。

营造出一个活跃的课堂教学环境,学生可以多方面感觉美的东西给自己带来的感受,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春天里盛开的鲜花,夏日里低垂的杨柳,秋天里的片片枫叶,冬日里皑皑的白雪,一切自然美的东西,它们就在我们的眼下,当我们有一天尝试去发现它们的时候,我们就会觉得原来生活真的很美,就会理解生活处处是美。

二、摆正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关系

针对美术特长生,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不少学生表现出比较明显的“重美轻文”。

针对这一倾向,我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发现造成这一现象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学生本身的原因:绝大多数美术特长生文化课基础差,成绩偏低,对专业学习表现出较为浓厚的兴趣和自觉性。

但对文化基础知识的学习态度,比之艺术专业的学习劲头就显得松松垮垮,热情偏淡。

他们具有形象思维活跃和动手能力强的特点,但缺乏逻辑思维能力。

部分美术生在学习方法上存在较大问题,比如学习无计划或无法坚持,课前无预习,上课听讲精神不集中,容易走神,不会做笔记,因怕难不愿完成作业或抄袭别人答案,平时不刻苦、临考抱佛脚,学习主动性不强,专业与文化、休息与学习时间配置不当等。

二是社会原因:由于近年高考对艺术生的文化成绩要求偏低,使不少学生家长、教师和学生本人错误地认为将来考艺术类高等院校,只要专业成绩优秀就行了,在提高文化课成绩上花那么多力气不值得。

针对以上情况,我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转变认识。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艺术院校的招生形式。

如今艺术院校招生,文化课录取分数呈逐年提高的趋势,过分地强调专业而忽视文化课的学习,是不会有什么发展的。

同时列举学生身边每年都有专业特别出色的学生只是因为文化课的原因被淘汰的实例,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使他们转变对文化课的认识,摆正专业课和文化课之间的关系。

2.跟学生一起分析,讲明道理,使他们从理论上认识到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虽然文化课与专业课在思维方式、课程能力上要求侧重不同,但是二者之间并不矛盾,文化课与专业课之间是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

学好文化课会对专业课的学习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不注重文化课的学习,美术专业的提高和发展就会受到局限。

教师应让学生明白:要想将来真正步入艺术殿堂,必须是“专业+文化=成功”,艺术必须有一定的文化作基础,只有具备了较好的文化底蕴,才能让自己的特长在艺术中放飞。

“光会画画只能是个画匠,绝对不会成为杰出的艺术家。

”这样就能提高学生学好文化课的意识,增强学好文化课的信心,通过专业课的学习带动文化课成绩的提高。

3.寻求专业课和文化课在教学方法上的统一,在专业教学中渗透文化课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我所带的专业学生不但专业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而且文化课成绩也都有了明显进步。

三、美术教学应联系实际

美术教学首先应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把握住大的方向,使课堂教学“活而不乱”。

在美术教学中,不应光念书本,因为这样课堂气氛就会很死板。

我采取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认识到,美术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应,它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生活是美术创作的源泉。

在画写生和记忆画等课业中从选择学习用具、玩具、水果等学生熟悉的物品入手;在创作画课业中,围绕校园生活、家庭生活及学生可能参与其中的社会生活来进行命题;在艺术设计课业中,开展实用物品的模拟设计与制作,让学生从小就有意识地为方便生活、美化生活而动手动脑。

另外,在工艺制作的用材上尽可能生活化,除纸工、泥工等手工常用材料外,还引导学生开发生活中的废弃物品,锻炼学生从平凡之中发现美的本领,从而达到因材施艺、变废为宝的目的。

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中去培养学生的审美力,将眼、脑、手协调配合与珍爱美、崇尚美的心灵相结合,举一反三,使学生既能很快地理解美术的真谛,又能从学习中得到乐趣。

从美术学习和创作中增强了审美、爱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

美术的教学反思 篇8

小学低年级教材从造型的角度看都是采用的是平面造型,不追求立体感和空间深度,在教材介绍了基本形、圆形、方形、三角形,范画和练习都是由这些基本形所组成的简单形象,教材的宗旨就是要引导学生用基本形的概念去观察、理解和表现具体的形象,因此要特别注意把握教学的尺度。比如,低年级学生画人的动态是很困难的,但是只要学生能运用椭圆形、方形等基本形来画出人物的动态,比例大体上正确就可以了,不能一下子向学生提出形体、结构、衣纹组织等较高的要求,在低年级阶段,关键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绘画的眼光去认识和表现周围的东西,让他们认为看什么都要通过基本形去概括物体外形的习惯。这种观察方法首先要能看出具体物象是方的、圆的,还是三角形的,进一步就要能观察出这些基本形在比例上的变化,更进一步就要在一个物体由几个基本形组合成的情况下。能观察出哪部分是方形,哪部份是圆形,哪部份是大的,哪部份是小的,以及这部份与那部份组合的具体方式,在教学中,要把基本形的概念贯穿到每一个练习中去,反复地强调基本形去观察,理解形象的特征,培养起整体观念,这对到中高年级深入学习是很有益的,因此,低年级教材的重点就是要让学生对基本形的把握,同时每一个同学都应当把基本形看成是绘画观察和表现的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美术教学反思 篇9

我所设计的这次美术活动能适应大部分小班幼儿,从整体上来看,这个活动是比较成功的,幼儿的兴趣得到了很好地激发,在活动过程中也体验到了操作的乐趣,活动结束后更加体验到助人为乐的成就感。但是有个别幼儿不能较好地画出螺旋线,和幼儿自身手指灵活发展程度有关。根据不同幼儿的能力水平,我们应该提供给幼儿的操作材料,也应该具有一定的层次性,能力强的幼儿,操作的材料相对来说难度稍微高一点,而对于能力弱的幼儿,操作难度也相应地应该降低一点。但是,我觉得对小班的幼儿在操作上是很难的,特别是把它放在集体活动中。如果放在区域活动中,效果是很好的,我们可以尝试。

在活动中有个别幼儿不积极参与,我在课后分析是因为在活动中操作手法比较单一,应该选用多种绘画方式供幼儿选择;在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中语言应该再生动一些,充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对于“不会画”“不敢画”的幼儿要充分予以鼓励和肯定;在课后应充分展示每一位幼儿的作品,既是对他们作品的肯定,也能培养幼儿的自信心,让他们在下一次的美术活动中能更积极的参与。

美术的教学反思 篇10

《乌龟滚下坡》依照教材的引导方向,这堂课要完成的作业是把乌龟滚下山后将要发生的情形画下来,结果由学生自己想象,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对乌龟动态的表现力及构图能力。可是,书上的范画展现三种情况都是受伤,学生想象的空间已不大,再让学生画不过是临摹范画,没有什么意义。

为了真正发挥学生的想象,我采取了拓展思维范围的方式让他们展开想象:师:“乌龟兄弟抱在一起滚下山后,发生了什么情况呢?”“如果它

们没有抱紧,双手松开又会发生什么事情?”“除了受伤的情况,还有什么别的结果吗?”“它们滚到了什么地方,碰到了谁?”“它们在一起做什么?”这样层层推进,一个问题引出几个子问题,就像树叶分枝一样,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放射状发展。

学生作业效果:学生各抒己见,他们的想法可谓五花八门:“乌龟兄弟滚到山脚下,刚好有辆车经过,掉进车里,被车带走了。”“乌龟兄弟滚到了山下的小河里,但他们会游泳,在水里尽情玩耍……”“小乌龟滚到了草地上,他们伸伸腿、弯弯腰,哪都没受伤,回家了。”“小乌龟滚下海里,被大鲨鱼追……”等等。这样想象丰富了,画面也随之丰富了,既丰富了动态造型,又丰富了背景构图,还完成了续编故事的过程。总之,在教材的运用上要采取“扬弃”的态度,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物尽其用。

美术课教学反思 篇11

进入新世纪以来,小学美术教学改革在以下几个方面有了可喜的新变化;一是把过去从未正视过的“儿童画”纳入美术课堂教学,步入了用最具有创造性的,把对人类认知发展具有重要启蒙教育功能的“儿童画”正式作为美术启蒙教学的途径。二是开始注意美术与其他各门学科的教学配合,特别是进行了把音乐和美术合二为一的“艺术”课的教学改革实验。三是尤其可喜的是,出现了以专家参与编写中、小学的“美术”和“艺术”教材,指导教学改革实验的新局面。专家介入小学美术教学改革,他们就有了直接参与中、小学美术教学改革的理论建设和指导教学改革实验的契机,站得高就能望得远,这给中、小学美术教学改革带来了希望。但是,因为中、小学美术教学不但是美术专业教学培养美术专业人才的基础课程,它还是培养各行各业,各门学科,各类人才启蒙教育的必修科目,所以中、小学美术教学改革不仅需要美术专业院校的专家学者们的参与,当然还需要社会各学界专家学者们的关注。历史上就有著名学者和美术家达。芬奇和哲学家卢梭等人,关注过美术教学改革的先例。作为倡导美术教学改革的领导部门,为了确保美术教学改革的权威性,应该广泛组织这样的学术研讨。

最近我有机会在小学看到了两种版本的美术教学实验教材及其实验课,还在网上见到有关改革实验的议论,特别是从山东儿童中心李力加同志的“实验调研”和“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实验报导文章中,看到了实验教学一线的教师们提出的疑难问题,引起了我的注意。这些问题我也曾经经历和思考过,联想到自己在二十年前指导“发展式”美术教学改革实验的经历,我认为美术教学改革方案在没有得到美术老师的认同和理解时,他们提出上述问题是很正常的。可是,作为已经承担实验改革的一线老师如果还存有这些不解的疑虑,实验教学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受过传统的、成人化的、模仿性的美术教学训练的美术教师,接受新的发展“儿童画”的美术教学改革的理念,摆脱传统的、成人化的、模仿性教学的常规,需要经过一个从理论——实践的认识过程。所以我认为,改革小学美术教学,必须首先改革美术教学的指导思想,建树改革美术教育教学的科学的、艺术的、系统的理论。改革美术教学的实验,需要实验教师理解与掌握改革美术教学的基本要求。美术教学改革要在启蒙教学中,通过发展“儿童”,达到发展学生的创造性表现才能的教育目标,就必须首先用美术教学改革的理论,把受传统的、成人化的、模仿性教育束缚的美术教师“解放”出来。

改革美术教学的理论建设,首先必须要有由启蒙——基础——专业美术教学整体的改革理论的构想设计,进行改革美术教学选择最佳教学途径的理论指导。在实验教师掌握了改革美术教学的指导思想之后,才可能调动与发挥出一般人并不具备,只有启蒙美术教师才可能具有的艺术教育教学的职业素养,进行创造性的美术教学的改革。

其次,把“儿童画”纳入美术教学之后,要对“儿童画”自由表现的各个阶段的发展规律,特别是对终止“儿童画”自由表现的所谓“危险”阶段的普遍规律,对儿童艺术表现与心理发展的过程和对教学途径与教学方法的选择等,提出科学的教学方略和改革设想。要在“儿童画”长期被封杀的美术教学中开辟发展“儿童画”的教学途径,改革成人化的教学模式,“理论”建设尤其重要。当前在小学进行的美术教学改革实验中的“美术”和“艺术”等不同实验版本的“儿童画”教学中,都不同程度的出现了两种倾向——一是“回生”,走模仿性常规教学的老路;二是“自由化”,受“无辅导”或“随意性”教学的误导,根本没有进行科学的教学引导。这两种倾向的出现,都是美术教学理论建设匮乏的必然结果。

再者,在儿童画的基础上向写生画和记忆、想象创作画等基础教学的引导、过渡和教学发展的途径,还有美术与音乐等其他学科配合的“度”和“量”等等,也都是必须认真进行科学的理论研讨的新课题。

小学美术教学改革是一项艰巨的工程。教学改革实验只能要求成功不能允许失败。任何改革设想和实验方案都应该先进行广泛的科学研讨,再进行比较验证和可行性的教学试验。进行改革实验需要选择有改革要求的实验教师,启发他们灵活运用改革美术教学的理论要求,进行创造性的改革教学的实践探索。指导改革实验必须进行跟踪指导,指导的方式要以创造性的、启发式的“引导”和“建议”为主,

高中美术专业教学反思 篇12

美术高考的辅导中,素描起着基础而重要的作用,在素描教学中,作为教师考虑了很多,而学生对于“ 学” 则触及得相当的少,缺乏阶段的总结,在素描学习中就会长期停留于简单的描摹上,同时一些思想上的认识也不能及时得以疏清,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明显的进步。所以在素描教学中,关于素描的“ 教” 、“ 学” 及相关的经验想法,教师与学生都完全有必要进行探究性的思考。

一、明确概念、把握特点 素描是运用单色的线条、体面来塑造物像的形体结构、明暗及空间关系的一种绘画形式。每一个刚刚步入造型艺术大门的学子,总是先从素描学习入手。因为单色的素描绘画,是研究造型的方法与规律的最直接有效的形式。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同时,素描也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优秀的素描作品并不逊色于任何一种绘画艺术品,古今中外大师们的素描艺术成就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上,这在写生素描静物中,很多学生机械的照抄光影这一错误的认识,表现得非常的明显。从这一点来说,学生根本没有理解概念其本质性的东西。

二、转变观念、调整心态、正确认识

每一届来的学生都有很多思想上的误区,比如认为学习美术是考大学的捷径,认为不用太努力就能考上理想的学校,而且很多中学班主任也这样认为,把文化成绩不好的学生都动员来学习美术,客观的说很多中学都有这样的观念误区。而目前美术高考其实并不容乐观,很多好的专业对专业文化线都要求较高,正是这种观念,让学生一开始学习基础素描的时候,态度就不能得到良好的形成。有很多学生还停留在平时对一两幅卡通画临摹的成就感中,不能正确认识美术高考,不能正确认识绘画这些观念都较大程度的阻碍了学生在开始进行基础素描练习中的一种良好心态的建立。因此很多学生不能及时调整心态,认识美术中的首要基础课程素描的学习,在学习中产生了挫折感,畏难心理,不自信心理,这种前期理想化与后期现实之间的矛盾显得尤为突出,于是,学生往往就在美术的前期学习就中断。

所以高中美术素描是基础,要保持正确的心态面对自己的艺考之路。

美术教学反思 篇13

艺术贵在创造,学会运用自己那颗美妙智慧的心,才会有创造性思维的闪光,才会使平庸的人变成杰出的`人,个性才会得到发展和升华。如果没有创造就失去做人最大的意义,创造使一个人充满智慧,创造性思维就是提出新颖、独特的想法,使人的心灵得到升华。它让我认识到作为一个美术教育者,应着力于抓住儿童的创造力,调动起儿童的心灵世界,从而实现儿童美术教育情感智力的发育。

本课教学设计通过看看、做做、想想,采用启发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了解面具的一些基本知识,并能展开想象去自己设计面具,虽然制作水平稚嫩了一些,但是他们戴上自己设计的面具时的成就感,正是我所期待的。如果把学生的面具展示活动安排在户外,效果会更好。

美术教学反思 篇14

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绘画作为艺术表现的重要形式,在幼儿园深受幼儿喜爱。幼儿借助绘画舒展内心的喜好和兴趣,表达着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感受。而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其作用应该主要体现在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激发其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那么,如何在绘画中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把绘画变成幼儿自由想象、大胆创作、体验快乐的活动,则是教师必须在绘画教学中首要注重的问题。然而,在目前的幼儿园绘画教学活动中,还存在许多不尽如意之处,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固守教材,教学方法单一。目前的幼儿园绘画教学中,一般都是先看教材,找出教学目标,教材要求画什么就画什么。而且方法多是先出示范画进行讲解,再分步教画,教师画一笔,幼儿跟着画一笔,随后再让幼儿参照范画作画,模仿比较好的还可以再添画一些小花、小草、小鸟、太阳等,以丰富画面。幼儿在学习中亦步亦趋,画面大同小异,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比较呆板。

二是讲评范围狭小,模式固定。讲评作业时,教师似判断是非的法官,对幼儿模仿比较象的、画面添加内容多的、画面干净整洁的作品往往大加赞赏,甚至用小红花、五角星来作为奖赏。而对画面单调、模仿不象、作业散乱的幼儿作品则不予肯定,有的甚至批评、指责幼儿没有认真作画。而对绘画天生敏感的幼儿毕竟少数,这少数的幼儿往往成为教师固定的讲评对象,不利于激发更多幼儿的绘画热情。

三是绘画空间局限,忽视环境布置、区角等在幼儿园绘画教学中的作用。幼儿园每年或每学期的室内外环境布置,是教师们非常看重的。为了保持墙面的美丽整洁,画面布置一般都设计在幼儿可望不可及的高处,而能让幼儿伸手可及的墙面、地面,则必须保持整洁无瑕,不让乱涂乱画,幼儿只能在纸上或作业本上进行作业。幼儿随意发挥的自由创作空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上述问题不利于幼儿拓展绘画思维,发挥创意,其弊端十分明显。《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为如何把握幼儿绘画教学指明了方向。笔者认为,教师应在激发幼儿自由表达和个性创造方面多作研究和努力,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在具体的实施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四个结合”:

一、预成教材和生成教材相结合。

知识更新、信息多变的今天,幼儿的认知经验已今非昔比,他们更喜欢接受新奇、从现实中随机派生的事物,这就要求教师能随时贴近和把握幼儿生活,从既定的教材中走出来,寻找易为幼儿接受的题材。孙悟空、猪八戒已不是名著中的想象人物,而是幼儿能直接从电视里看得见的活生生的形象。“红的墙、绿的窗、金色的屋顶亮堂堂”也不再是幼儿感兴趣的房子的模样,他们可能对结构复杂的高楼大厦更为投入。再如,大炮、坦克是幼儿喜欢可又比较难画的武器,可最近的伊拉克战争,美国的高新武器却让孩子们大饱眼福,坦克、大炮、飞机、航母、导弹?,孩子们竟能画得栩栩如生。可见,教师如果能根据幼儿生活实际和兴趣,留心发现那些贴近幼儿生活、幼儿熟悉并喜欢的事物,在预成教材的基础上,适时生成新教材,则不仅能丰

富和发展预定目标,更能开拓新的教材教法,促进幼儿更为愉快、成功地作画。

二、示范法与观察法、谈话法相结合,并灵活运用。

示范法可以帮助幼儿掌握绘画的简单技巧,提高短期作画水平,但如果示范法过前、过全,则容易束缚幼儿小手和大脑,阻碍其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观察法是幼儿学习绘画的重要方法,在教材确定之后,课前或课堂上有目的的观察,引导幼儿注意物体的形状、大小和颜色等特点,体验活动的感受,欣赏美好的事物,把绘画内容变成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感受深的东西,幼儿就“有物可画”;谈话法在幼儿绘画中起着重要作用,为幼儿创设宽松开放的谈话环境,将绘画构思先表达出来,将绘画情景描述出来,不仅能提高幼儿的思维想象力和语言表达力,提高绘画兴趣,而且能使幼儿相互学习和借鉴,资源共享,更有利于教师及时捕捉幼儿闪光点,发现并纠正谈话中的不足,从而使幼儿“有物想画”。

以上多种方法都有其具体的运用环境,需要教师灵活把握。幼儿绘画能力千差万别,对于在观察法、谈话法基础上还无从下笔的幼儿,教师应及时进行个别示范,帮助其树立信心,勇敢地拿起画笔。对于绘画操作过程中遇到暂时困难的幼儿,教师应成为引导者与合作者。如一次绘画“迷宫”时,一位小朋友马上就要成功了,可迷宫被一个笔误变成了死胡同,面对一筹莫展的幼儿,我适时引导她说:“将关键的一条竖线怎样改变就会成为通道呢?”,稍加指点,小朋友茅塞顿开,将竖线改成一扇门,“死道”变“通途”,幼儿思维被激活了。可见,示范法的应用应和观察、谈话等方法相结合,因人、因情施教,这样才能既帮助弱者,又不限制强者,才能保证不同水平的幼儿“有胆敢画”。

三、教师评价与幼儿评价相结合。

评价作品的过程,也是幼儿再学习的过程。一幅作品完成后,幼儿往往会根据题材内容和创作经验,迫不急待地将作品中的一笔一画绘色绘色地讲出来,语言被分配在图画中的每一个角落。幼儿的自我表述,激发了大胆表现的欲望,训练了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孩子们的许多奇思妙想也会让你叹为观止。如:之所以有“绿色太阳”是因为“天热了,绿色太阳比红色太阳要凉爽”;爸爸的唾液有“黄豆一般大”是因为“爸爸生气时太吓人,说话声音很大,喷出的唾液砸到我脸上很疼”??可见,孩子们已把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融汇到创作中去了,而这一切,单靠老师的`眼睛是不可能全部评价出来的。在了解幼儿作品内容、情感的基础上,教师根据不同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进一步评价尤为重要。幼儿喜欢把对生活的感受用绘画的形式表达或宣泄出来,借物象表达心象,抒发自己率直的感情。这样的作品也许线条不够流畅,结合比例不合常规,色彩深浅不合实际,但仍不失为一幅有创意的好作品。因此,在评价幼儿作品时,要时刻注意保护幼儿的创意,尊重幼儿的情感处理,每一幅画没有好坏之分,只有不同幼儿表现水平之别。只要作品有独到的创造个性,能表达孩子的天性和对生活的感受,哪怕只是其中一点,教师都要及时捕捉并给予赞赏和鼓励,要让鼓励的语言“普洒”在每个孩子身上。

四、课内空间与课外空间相结合。

常常发现不少孩子取出水彩笔在桌上、椅上、墙上、地上,甚至手上、脸上,随心所欲地涂画着。如果教师充分利用活动室周围环境,善于寻找拓展幼儿绘画的空间,则不仅可以改变幼儿不良习惯,还可以培养幼儿绘画兴趣,提高绘画技能。班级的美术区角放上纸和笔,便于幼儿随画随取;六个平面的长方体食品箱贴上白纸,更是幼儿作画的好地方,一层一层地画,一层一层再贴,画好的五彩缤纷纸箱还可以用来做游戏,幼儿乐此不疲;平净明亮的玻璃固然卫生,但贴上幼儿撕纸作品,把它布置成窗花,更富有童趣;选择部分贴上瓷砖的洁白墙面作为幼儿绘画场所,幼儿会大胆装饰,欢喜无比,因为美丽的教室里不只是高高在上的教师作品,更有触手可及、举目可见的幼儿自创作品,幼儿又怎能不体会到美术活动带来的成功感和喜悦感!

总之,自由创作空间的扩大,可有效提高幼儿绘画积极性,促进孩子们手脑并用,随心所欲,大胆表现,较大限度地发掘幼儿内在创造力和表现力。也只有创作空间的不断拓展,孩子们手中的五彩笔才能画出更加富于创意的、五彩缤纷的神奇画卷!

美术教学反思 篇15

x

美术高考已好几十多年了,送走了很多届高考美术考生,个人感觉在美术高考的辅导中,素描起着基础而重要的作用,在素描教学中,作为教师考虑了很多,而学生对于“学”则触及得相当的少,缺乏阶段的总结,在素描学习中就会长期停留于简单的描摹上,同时一些思想上的认识也不能及时得以疏清,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明显的进步。所以在素描教学中,关于素描的“教”、“学”及相关的经验想法,教师与学生都完全有必要进行探究性的思考。

一、明确概念、把握特点

素描是运用单色的线条、体面来塑造物像的形体结构、明暗及空间关系的一种绘画形式。每一个刚刚步入造型艺术大门的学子,总是先从素描学习入手。因为单色的素描绘画,是研究造型的方法与规律的最直接有效的形式。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同时,素描也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优秀的素描作品并不逊色于任何一种绘画艺术品,古今中外大师们的素描艺术成就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上,这在写生素描静物中,很多学生机械的照抄光影这一错误的认识,表现得非常的明显。从这一点来说,学生根本没有理解概念其本质性的东西。

二、转变观念、调整心态、正确认识

辅导美术高考学生也有这么长的时间了,每一届来的学生都有很多思想上的误区,比如认为学习美术是考大学的捷径,认为不用太努力就能考上理想的学校,而且很多中学班主任也这样认为,把文化成绩不好的学生都动员来学习美术,客观的说很多中学都有这样的观念误区。而目前美术高考其实并不容乐观,很多好的专业对专业文化线都要求较高,正是这种观念,让学生一开始学习基础素描的时候,态度就不能得到良好的形成。有很多学生还停留在平时对一两幅卡通画临摹的成就感中,不能正确认识美术高考,不能正确认识绘画这些观念都较大程度的阻碍了学生在开始进行基础素描练习中的一种良好心态的建立。因此很多学生不能及时调整心态,认识美术中的首要基础课程素描的学习,在学习中产生了挫折感,畏难心理,不自信心理,这种前期理想化与后期现实之间的矛盾显得尤为突出,于是,学生往往就在美术的前期学习就中断。

在美术学习中,基础素描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它对以后色彩、石膏、真人写生都是一个良好的铺垫,但这个阶段的重点主要放到了对形体、结构、明暗、空间的刻画上去了,这些课题都是非常理性的东西,学起来难免有一定的枯燥感,在这样一个前提下,我们在这阶段的教学中就应当首先做好学生对美术的全面认识了解,不要让学生在懵懵懂懂中进入第一步的素描训练,进一步通过优秀的素描绘画中的赏析,让学生理解素描的概念,特别是对素描本质上的东西的了解,同时在素描静物的写生中,我们要时时处处注意学生兴趣的培养,比如一组多物体静物,一般都要涉及到对比,比如长与短、高与矮、宽与窄、粗与细、刚于柔……。在写生之前,这些特点我们可以想象成人的外貌形体特点,把无生命的静物当成有血有肉的人来表现,区分出他们的各自特点,这样我们在建立兴趣的时候就找到了一个建立点。总之在基础素描的学习中,学生应该有耐心、自信的心理,刻苦不畏困难的精神,同时对素描还要进行理论上的全面认识。这样才能打好学习美术的第一步。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