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学计划【优秀8篇】

引导语;学科是与知识相联系的一个学术概念,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两大知识系统。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学科教学计划【优秀8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学科教学计划 篇1

一、学生分析:

从这个班级看,大多数学生对音乐很感兴趣,而且课堂气氛十分的活跃,上课纪律好,举手发言胆子比较大。特别是在歌曲演唱这一块上,识谱能力较强,能够按照音乐的旋律歌唱,富有感情尤其是一些女生,这一群力量比较庞大,很有实力去带动几个乐感较差的学生。

二、教学目标

1、以音乐的美感感染学生,丰富的情感陶冶学生,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必要的音乐审美能力。

2、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逐步获得学习音乐必须掌握的`浅显音乐基础知识预技能:从“一拍”到各种音符时值,从单拍子到复拍子,从舞步到动作组合等等。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与创造,开发学生的形象能力、创造性思维潜质。始终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三、教材分析:

本教材从教育理念上,强调了“以学生发展为本”,既要面对全体学生,也要注意学生个性的发展。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点,加强实践与创造,加强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全书共12课,30课时,复习考试4教时。教材配有相应的光盘磁带。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和钻研《大纲》及教材,掌握乐理、听音、练唱之间的联系,使之相互密切配合。

2.分析儿童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3.分析教材,突出重点,通过音乐表现手段的分析,进一步理解歌曲的感情。

4.采用多种方法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激发兴趣:故事导入,声情并茂的范唱,音乐游戏,舞蹈,调动荣誉感和竞争意识。

5.组织形式多样的兴趣小组,有计划开展活动。

学科教学计划 篇2

一、对任教班级学生网课期间状况分析

分析四年级上下册教材发现内容编排上做到了知识的前后衔接,实现了知识的不断深入学习,更加强调知识的实际应用,提升学生的实际表现力和创造力;此外,本册教材也增加了艺术家及作品欣赏、材质等内容的新学习。

依据罗恩菲德、汤姆林森等人的观点,四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开始进入写实倾向的萌芽阶段,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逐步形成,有了自己的见解。他们开始以客观的态度观察现实生活环境并进行探索,他们对儿童画中表现的天真、稚拙并不喜欢,更羡慕比自己大的孩子以及成人的绘画。因此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通过欣赏或创作多种表现形式的作品的机会,以适应多种发展趋向的学生心理需求。

二、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衔接

美术欣赏,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尽快的投入线上课堂教学中来。

三、教学内容及分析

本册教材一共有22课,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4个领域。用三十二个课时完成,主要强调趣味性美术学习,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设计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感兴趣的事物,有利于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展和个性的张扬。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前提,兼顾学生个性发展和知识技能习得两方面的需要,既顺应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需要,突出情感、学习态度、价值观的养成,又循序渐进地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四、教学目标

课堂上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通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在学习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美术素养。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

难点:利用现有的工具材料,利用拼贴、塑刻、绘画等手法表现造型,学会用美术语言表现对美术作品的简单评述。

六、提高学科教学质量所采取的策略和措施

1、认真领会课标精神,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2、将学习内容与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术生活方面的作用;

3、做好课前各项准备活动;

4、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

5、改进作业讲评的方法,采用多元评价、激励性评价。

学科教学计划 篇3

一、本班学生基本情况

本学期本班学生人数仍然是49人,一年级孩子学生人数又比较多。总体上,经过半年的时间,孩子们已经初步了解并且适应了小学生活,大部分同学养成了比较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有个别孩子没能很好地掌握汉语拼音知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也不太理想。新的学期里,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激励。

二、教科书主要内容

本册教科书按照主题单元编排学习内容,安排了2个识字单元和6个课文单元,每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各有侧重。识字的编排遵循识写分流、多识少写的原则,全册要求认识400个常用字,要求会写其中的200个字,重视打好识字写字基础,结合识字认识常用偏旁,结合写字学习基本笔画和笔顺。

两个识字单元渗透汉字文化,体现汉字规律,着力于记得识字兴趣,指导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

六个课文单元大体围绕“愿望、伙伴、家人、夏天、习惯、问号”等主题编排共选编课文21篇。教科书安排了两篇连环画形式的课文《咕咚》和《小壁虎借尾巴》,不全文注拼音,只给少量难字注拼音,引导学生重视图画这一重要的课程资源,学习借助图画认读生字、读通课文,在阅读时尝试运用多种阅读策略,发展阅读能力,从小就成为主动积极的阅读者。

课后练习从朗读背诵、理解内容、积累词语、运用词句、拓展实践等方面进行习题设计,活动形式力求多样。

教科书安排了4词口语交际,引导学生在创设的真实情境中进行交际,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发展交际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对象意识,场合意识,在交际的。时候尊重他人,遵守交际规则。

在每个单元后安排语文园地,围绕本单元内容进行复习巩固、拓展运用。

教科书后附有识字表、写字表、常用笔画名称表、常用偏旁名称边,供复习总结之用,为教与学提供方便。

三、教学目标

(一)识字写字

1、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汉字200个。

2、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3、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学习使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4、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常用偏旁、能按照笔顺规则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5、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归法、端正、整洁。

(二)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4、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6、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7、认识课文中初学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三)口语交际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能记住并讲述主要内容。

4、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5、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

学科教学计划 篇4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经过幼儿园三年的学习和家长平时的指导,总的来说,已经具有的一定的科学常识,虽然这些科学常识非常少,而且是理论上的,但这已经是难能可贵的了,毕竟学生们的头脑中不是一片空白。并且,一年级的学生初入小学课堂,对一切充满了好奇和新鲜感,这对于学习一门新课程是有所帮助的。但是,一年级的学生们刚刚进入一年级,还没有褪去幼儿园的一些特性,如注意力不集中,活泼好动,兴趣不能持久,自我约束力不强,对科学这门课程的认识不足等等,这些都会成为上好科学课的不利因素,进因而会影响整个科学教学质量和教学任务的完成。因此,作为一名小学一年级的科学课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小学一年级新生的这一特点,多动脑,多引导,多激励,抓住学生的兴趣,从直接丰富的感官入手,让学生感到科学课的乐趣,从而爱上科学这门课程。

二、指导思想:

积极贯彻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科技教育应从娃娃抓起的指示,适应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引导少年儿童开展各类科技活动,培养少年儿童科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少年儿童的科学素质,努力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

三、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由“走进科学”,“用感官观察”,“用大脑思考”,“用双手创造”四个单元和一个专项学习“像工程师那样……”五部分组成。“走进科学”单元,将引领学生认识自己身边的各种各样的科学,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观察科学。“用感官观察”,“用大脑思考”,“用双手创造”会告诉你做科学的奥秘,知道科学的发展,带来生活的改变;懂得用双手创造,乐于创新,造福世界。专项学习“像工程师那样……”会让你有机会做一辆气球动力小车,过一把DIY的瘾。教材的编写体现了以下几个理念:

1、以学生的发展为教材编写的宗旨。

2、以科学的世界观作为整册教材的组织线索。

3、强化对科学探究和工程实践的指导。

4、强调学习活动的多样性和学习资源的全配套。

5、重视科学史的学习。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引领学生认识自己身边的各种各样的科学,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观察科学,学生在亲身观察和动手测量中,感知物体有大小及形状的不同。认识一些测量工具,体验不同工具的测量方法以及准确性,让学生学会运用感官获取事实证据,区分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了解人造物。

五、过程与方法:

1、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2、能运用已有知识作出自己对问题的假想答案。

3、能根据假想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

4、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

5、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作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并知道这个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6、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知道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出质疑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和探究欲望。

2、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知道科学已经能解释世界上的许多奥秘,但还有许多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科学不迷信权威。

4、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

5、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七、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知道身边常见科学实物,了解它们的简单分类以及用途。让学生在观察中感知科学的力量。

2、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认识生活中常用的`尺子、体温计、温度计、卷尺、卡尺等不同的测量工具,初步了解它们的测量方法。

八、教学难点:

1、学习制作测量纸袋,学习用测量纸带来测量物体的长度,以及画图。

2、培养学生在科学实践活动中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3、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以及和同学合作交流的习惯。

九、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认真学习科学教学大纲,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创设科学探究的情景,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充分利用课程和校本资源,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5、充分运用教具、现代媒体、音像教材进行直观教学,组织好每一个观察认识活动,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体验每一个活动。

学科教学计划 篇5

一、学习阶段:

水平二。

二、学习内容:

球类游戏。

三、学习目标:

通过各种球类游戏,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与行为,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无穷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从玩耍中学习体验篮球中的基本技能——运球方法。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群体观念和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配合协作能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四、教学重点:

学习兴趣的培养。

五、教学难点:

学习热情的激发与保持。课前组织学生参与活动器材的置放。教师检查着装,处理见习生。

六、开课约2分钟:

1、鸣哨——一切活动停止。

2、学生在指定地点集队,师生互相问候。

3、导入课的主题:

①要玩好球,更要从玩球活动中寻找到乐趣,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身体更加健康。

②预告游戏,强调互相配合、团结协作的群体意识。

七、行课约35分钟:

1、热身——玩球,熟悉球。(抛、接、托、绕球等活动方式)

2、体验——学生自由发挥创造新的'玩球方法,同时在大家面前表演展示。(教师给予鼓励及奖励)。

3、引导——多种形式的运球。

4、深入——运球游戏。

5、强化——运球接力赛。(只有团结一致才能赢得胜利)。

6、游戏小结:强调互相配合、团结协作的群体意识。学生交流学习运球的体验。

学科教学计划 篇6

科学教学是学生提高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计划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为目的,为我校科学教学成绩的全面提高而努力。

一、主要工作

(一)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教师科学素养以及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深层次把握科学教学的真谛

1、认真学习和钻研《科学课程标准》、系统钻研新教材,既有科学课程理念性、学术性思考;又有科学主题教育形态性研究。

2、认真学习和钻研有关有效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的理论和经验。

3、认真学习和钻研有关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开发和推进校本教研的理论和经验。

4、认真学习和钻研有关“做中学”教学案例专著。

(二)改善教研方式,提高教研质量

1、传统教研方式,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指导教师自主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科学学科的研究与辐射作用,提高教研质量。

2、以各种形式,灵活、有效、充分发挥科学学科的引导功能。

(三)重视教育科研,深化课题研究

探索小学科学学科课题研究的原则和方法,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应以课堂教学、课程建设等具体问题为着眼点:强调结果价值与过程价值并重,提倡“过程即成长”的行动理念。

(四)积极参加新课程培训、调研、专项协作等多元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认真参加各种形式的、行之有效的新课程培训活动,引导教师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提升课程意识和课程实施水平,为新课程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2、认真参加《科学》课程标准、新教材的学习和培训活动,引导科学教师明确科学学科课程的方向;组建学科性研究小组,攻克难关,提高课程理解能力;

3、根据市、县教研室有关规定,有关学科组织教师教学能力竞赛、学科评优活动;

4、根据市教研室有关文件精神,组织好全国、省、市有关学科竞赛。

(五)重点加强科学教师的培养,探索教师培养的新途径、新方法,加强科学教师队伍的建设

1、以科学教师为主体,以课题研究为切入口,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主线,加对青年科学教师培养力度。

2、有目的地开展“传”“带”和交流活动,促进教师健康成长。

(六)提高研究能力带动学校科学教学水平的稳步提升。

1、加强科学教师自身的理论学习,确立自身的研究方向和专题,提高专业研究水平。

2、科学教师苦练内功,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

3、注重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走出课堂,亲近自然,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丰富德育教学的内涵。

4、根据学科特点,开展四年级科学兴趣小组活动,做到有计划,有活动,有记录,培养学生获取科学知识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的兴趣。

5、实验室工作人员做好实验仪器的保管使用及实验登激作。

6、继续做好小小气象台的指导工作。

二、科学特色活动

1、科学幻想画:

活动目的:为进一步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以及胆想象、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培养孩子成为亲近自然、珍爱生命、热爱家乡,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意识。

活动内容:低年级学生可以全员参与,创作出与科学有关的敢于胆创新,有意义的画作。优秀作品颁发获奖证书。

2、明天小小科学家:

活动目的:为了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让他们从小养成善于观察,敢于思考的能力。通过开展科学发明活动,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旁,是鲜活的,并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发明创造中,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内容:学生可以利用身边的物品,自己设计创作,进行科学小发明。内容体裁不限,优秀作品会在全校进行展出。

学科教学计划 篇7

一、指导思想

带着希望和憧憬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学期,本学期化学教研组将继续在学校“健康课堂”新理念和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学生发展为本,齐心协力,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学过程。在帮助学生发展各方面素质的同时,使自身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本学期我们使用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科书下册。本教材特别注重以探究学习为主线,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促进知识迁移和运用。其显著特点是功能栏目普遍加强,围绕单元的课题设有:观察与思考、探究活动、拓展视野、联系实际、实践应用、交流与讨论、整理与归纳、单元作业及某些隐性栏目如科学方法介绍、实验安全操作规则、化学史实等。这些特定功能性栏目根据相关主题或课题内容,灵活运用,优化组合,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有利于推进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学习的实施。

二、教学建议:

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颁布和九年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推行,中考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考核的重点已不再是知识点的简单记忆和重现,而是力求将化学问题摆放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背景中,从知识的整体联系上去考核,注重探究、体现开放。

三、新 授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认为:教学的根本目的不在于教师教了多少,而在于学生学会了多少。因此在教学中,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尊重学生原有知识结构,对于学生能力所及的教学内容应大胆放手,让学生去自主学习(如让学生通过资料查询并结合生活实际,撰写小论文)、合作学习。

2。积极发挥科学探究在教学中的作用

《化学课程标准》提出要“将科学探究作为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突破口”,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将“验证性实验”转变为“探究性实验”,积极发挥科学探究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但是鉴于目前我校化学实验室建设还不完善的现状,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时,要积极发挥广大师生自身能动性,创造性地完成探究教学的任务,例如, “对酸碱指示剂的探究”等简单的探究实验,可以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准备实验用品和器材,以减轻学校实验室的压力。

3.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新课程提倡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善于发挥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引导学生对活动进行反思、总结,达成共识,来完成教学目标。

学科教学计划 篇8

一、学生现状分析:

在上学期的统一质量调研中,反映出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学生虽然掌握的基础知识比较牢固,但有些综合应用、实践性较强的知识知道的少,同学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在过去的教学中只知道在课堂中学品社,没有让学生真正走向生活、走向社会,感受大千世界的丰富多彩,这是我们教学中存在的弊端,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必须克服。

二、课程教材内容和目标的分析:

1小学阶段,品德学科是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课程,可分为《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课程是在小学一二年级开设的,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的的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品德与社会》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2课程标准体现了课程关注学生生活,教育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在儿童生活现实中,培养道德情感,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把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做人”作为课程的核心,不仅关注生活体验的本身,而且更加关注对儿童正确价值观的培养,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参与性,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学习。

3教学中追求的。基本理念是:

(1)道德教育存在于儿童的全部生活中,让道德培养回归生活。

(2)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促进学生在发展中生活。

(3)选取有教育意义的教育内容,引导学生生活。

(4)追求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

(5)体现课程标准的综合性、社会性、生活性,倡导自主的体验学习、探究性学习和问题解决式学习。

三、实施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四、评价方法

1、教师观察记录描述性评语。教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进行观察,并做记录。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态度、表现等以描述性的语言写成评语于素质报告册上,鼓励学生巩固进步,修正不足,继续努力。

2、学生自评,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以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能力。

3、学生互评,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互相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相互促进。

通过本学期的教育教学,要使品德课取得良好地教学效果。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