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是当代文学家杨绛于1984年创作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老王教学设计一等奖(精选5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老王》教学设计 穆定军
教学目标:
1、学习把握人物形象、概括人物思想性格特征的方法。
2、学习从朴素的语言中体会深沉的感情,领悟深刻的思想。
3、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陶冶美的情操。教学重点:
全面把握课文,领会作者与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 教学方法:
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通过品读法、探究法、拓展法等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预习字词,熟读课文,搜集作家杨绛的有关资料。思考:想想自己生活周围有哪些不幸者,你是怎样对待的?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学生观察书中插图,这幅图中所画的是一位普通的老人,在平时我们往往对名人的一言一行非常的关注,可在我们的生活中,更多的却是普通人,你是否关注过这些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的人呢?今天我们所要关注的就是这样一位普通车夫的故事——老王。
二、介绍作者
杨绛是这样一位很有学问的女作家。她饱读诗书,有极高的文学成就。她翻译的《堂吉诃德》是大家课外必读作品。她的先生钱钟书学问更大,《围城》是他的代表作。
三、整体感知
①教师出示问题组:
文章写了老王哪几个生活片段?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作者一家是怎样关心老王的?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篇文章叙述的事情较多,作者是怎样组织的?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学生边读边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②学生听读课文,大家听完这个故事,觉得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大家能不能用“什么的老王”这样的短语形式来谈?从多个方面来谈。——踩三轮的老王。
善良的老王。贫穷的老王。不幸的老王。„„
——作者对老王这一人物形象的呈现是由粗线条的叙述到细腻的描摹,这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深到浅的过程。作者能够这样逐渐深入地表现人物,是因为她与老王的交往日益加深,由此可知,这片文章的线索是——人物之间的交往。③老王之所以会这样善待“我”,是因为“我”也是一个——善良的人。“我”的善良体现在哪些事上?哪些事感动了你?
四、局部研读
思考:文中两个人物交往,有许多感人的情节,其中写得最详细、最感人又最能引起我们思考的是哪个情节,哪件事?
——王送鸡蛋、香油。还有我对老王的怀念。
1.请学生饱含深情地把生齐读第8-16段读一遍。2.作者对老王作了哪些描写?作者怎样描写老王? ①——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②重点分析:他直僵僵的。又打上一棍会散成一堆白骨。面如死灰。两只眼都结着一层一翳„„
——句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写出老王的形象,寄予了作者深切的同情。③作品里还有一个细节,就是老王给我送来鸡蛋和香油时,我想还钱,老王说不要,可他还站在那里等我,为什么等我呢? 生茫然。
——他等我道谢,他等我把方格子破布还给他。因为他和我是真诚交往的。老王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怕我觉得欠他一份人情,怕我觉得不安,他是真心关心我的。
④老王送给我多少个鸡蛋?“二十”这个数目大不大?不大为什么数不清呢? ——因为他很感激,心中的感激多得说不出来。
⑤“我”接过鸡蛋后,是“强笑”的,为何“强笑”呢?“笑”是因为感激,“强”呢?
——因为“我”看到老王的形象,有说不出的心酸和感激。大家看,这些语言看起来平平淡淡,但却饱含深情。著名作家李健吾曾经这样评价杨绛的语言“一切在情在理,一切平易自然,而韵味尽在个中矣。”
⑥由此,我们可以体会作者对老王的同情,可文章最后一段作者说她还感到“愧作”,“愧怍”是什么意思?
——因为没请他喝杯茶,没请他坐坐,她觉得做得还不够。可见在作者的思想中,她真的是平等地对待老王,把他当作一个心地善良、人格高尚的人去对待——无关乎职业,无关乎收入!可是,她还是觉得自己做得不够,这表现了知识分子勇于反省的良知。而“我”身处不幸,还能关心别人,体察别人,尽量帮助别人,这是一种人道主义精神。平等观念、人道主义精神的核心是爱,爱使苍凉的人生有了温暖、光明的慰藉。
五、拓展延伸
1.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人需要我们的帮助。有哪些呢?比如那些想读书又读不成的孩子,我们要怎么帮助他们?
2.你曾用自己的爱心感动过别人吗?哪怕是一个深情的微笑,一句亲切的问候。
六、总结
大千世界,茫茫人海,人有时很渺小,人生有时很艰苦。在这个时候,我们更应该相濡以沫,用自己的爱心去做一些细小的事情,即便是一句话,即便是一个眼神,都能让世界美起来,让人生好起来!
七、布置作业
抄评优美精彩段落。板书设计:
老 王 杨 绛
作者 幸运的人 老王 不幸的人
谋生手段 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
“文革”时三轮被取缔,他的生计就更加窘迫,只能凑合着打发日子
没什么亲人 苦
居住条件 住在荒僻的小胡同里,小屋破破烂烂 生理缺陷 有一只眼睛是瞎的 ①为作者送冰,车费减半——老实厚道 ②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心地善良 ③拿了钱还不大放心——纯朴仁义 ④去世前给作者送香油和鸡——知恩必报
《老王》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揣摩重点语句含义,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
二、过程与方法:
(一)反复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二)分析文章的重点语句,深入领会人物感情 通过独立阅读,发表有独创的见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课文中的人物身上,学会善待他人,关注生活中的弱势群体 学习目标:
1、走近作者
2、美读课文
3、重点字词
4、走近老王
5、品味老王
6、怀念老王
7、感悟老王
8、关注“老王”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关爱的思想感情
2、难点:揣摩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造词造句的匠心 教学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 教法分析
学生情况分析,本篇课文选自七年级下册,学生进入初中学习阶段,对初中生活开始有了新的体验,在学习了本单元《背影》之后,对细腻的情感把握有了自己的认识,但语文基础还比较薄弱,对记叙文的把握停留在情节新鲜度上,而本文是一篇简洁凝练的记叙散文,尤其体现于学法方面、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根据我们学生情况、本课文的特点,按照初中生的认识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为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采用以下教法:
1、以语言品味为主,采用启发点拨法,来完成本课教学;
2、设计带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诱导学生思考,通过语言的体会,解决本文重点;
3、同时采用朗读、讨论、质疑、练习等方式使学生动脑动手,为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提高效率,采用多媒体 学法分析
教与学是相长的,为了教师更好地教,学生更好地学,根据学生的情况,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学法方面采用“导-—思—点拨-—练”的过程,让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在这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以下指导:引导学生注意紧绕所设计的问题,扣住文中的关键语句,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联系自身的生活,来体会理解文中的感情,指导学生注意体会文中语言特点,加以积累、运用,加强语言基础,指导学生把这种写法运用到具体写作中去,提高语文水平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在感动中国节目评选中,有一位三轮车夫,虽然遗憾的最终没有评选上,但是却感动了无数的人物。天津白礼芳!74岁的北京老人白芳礼从1986年开始,靠蹬三轮车捐助给贫困学生。20年间,他前后捐了35万元,资助了300多个孩子。他的义举生前生后,感动了无数网友、无数国人。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一位三轮车夫、补充: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作者杨绛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一个荒唐动乱的年代,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
二、教学导入:杨绛的自述
杨绛一直被人称为先生,在中国女性被称为先生是一种巨大的荣耀,这种称呼本身就是对作者的巨大礼赞。而在文革那个年代杨绛和她的丈夫钱钟书在那样一个特殊年代,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本来是受人尊敬的知识分子,一下子成了人人喊打,鄙视的对象,受人冷眼,而这个时期,却有一位朴实的劳动者,给了作者一家温暖,以及力所能及的小小帮助他一位车夫,杨绛为他写下了散文《老王》
三、分析课文
环节一“走近老王”:面对陌生的老王,我们有那么多的揣测和关切,现在我们就循着杨绛的笔墨,一起走近老王,解开心中的谜团 阅读课文,走进老王的心灵并让学生找出生字僻字 伛 yǔ 攥 zuàn 惶 huáng 恐 荒僻 pì 塌tā败 取缔 dì 骷髅 kūlóu 翳 yì 滞zhì 笨 愧怍 kuìzuò 思考问题
1、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两个方面)
(1——4段)说明老王是一个 很苦 的人;
(5——22段)说明老王是一个 善良 的人 凄凉艰难的老王
职业——靠一辆破旧三轮维持生活 生活——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 身体——眼睛残疾, 生意受影响 居住——荒僻的小胡同,塌败的小屋
老王仅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单干勉强谋生,生理的缺陷对他偷蹬三轮车谋生无疑是雪上加霜,困难重重,老王收入低,居住条件差,老王的生活“苦” 师:我们根据课文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老王的职业是什么?
2、老王的身体状况如何?
3、老王的家庭环境怎样?
4、由此看来,老王是个怎样的人? 师:看第一个问题:老王从事什么职业? 生:蹬三轮的,三轮车夫,单干户 师:第二个问题,老王的身体状况如何? 生:有生理缺陷,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 师:第三个问题,老王的家庭环境怎样? 生:住在破落的大院,塌败的小屋
师:同学们读课文非常到位,根据老王的职业、身体状况、家庭环境可以看出老王是怎样一个人?
生:老王是一个非常不幸,身体不好,贫穷,生活很苦的人 师:根据课文内容说说老王的生活很苦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
1、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
2、“文革”期间载客的三轮车被取缔,他的生计就更加窘迫,只能凑合着打发日子
3、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
4、眼睛不好,瞎了一只眼
5、住在荒僻的小胡同,塌败的小屋
师:老王虽然很苦,却很善良,老王的善良表现在哪里?
生:
1、愿意给我们家带送冰块,车费减半
2、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
3、受了人家的好处,总也不忘,总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
师:老王既清苦又善良,送冰,送人,送香油、鸡蛋我们可以看出老王是怎样的一个人?
生:老王老实厚道,心地善良 生:老王知恩必报 师:回答得很好,老王是一个老实厚道、心地善良、知恩图报的人
他需要钱,但做生意从不多收一分钱愿意尽义务,非常讲感情,讲仁义,有良心,关心人,老实厚道,善良纯朴,知恩必报。②老王所做的哪一件事最令你感动?为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一般集中在最后送鸡蛋。
2、课文第3自然段写老王的生理残疾,还介绍了人们对老王的态度别人如何对待老王?
1、不愿坐他的车;
2、叫他“老光棍”;
3、恶意的揣测他眼睛瞎掉的原因(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候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一只眼)总结
身体之苦:弯腰曲背,瞎眼残年 生活之苦:塌败小屋,三轮为生 精神之苦:孤独无亲,备受轻视
环节二“评说老王”:讨论老王的品质,说说老王在你的心目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用“老王是一个——的人,表现在——”的形式表达出来并说说“我们”一家人是怎么做的?
我们一家人是在怎么对待老王的?
1、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车;
2、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
3、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
4、关心老王的生计:三轮车改装后,生意不好做,关切询问他是否能维持生活
5、她的女儿也如她一样善良,送老王大瓶鱼肝油,治好他的夜盲症 极富爱心关爱(人道主义精神)善
师:对老王的描写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打动你的又是哪些细节? 生:运用了外貌描写,“他面如死灰……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形象描写出老王临死前病重的可怕情状
生:运用了神态描写,“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直僵僵”写出老王临死前的呆板、僵直的神态,没有一点活气
生:运用神态描写,“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双手”“直着脚”写出老王机械、不灵活的神态
生:运用动作描写,“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镶嵌”写出老王象死物一样,钉在门框里,形象、直观地描写了老王临死前的病重状态
生:运用动作描写,“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攥”字是握住的意思,老王开始并不想要钱,接过我给的钱,很是珍惜,紧握在手
生:运用语言描写,“他‘嗯’了一声”老王知道自己的病情,不想多言
生:运用语言描写,“我不吃”,“我不是要钱”简简单单的一句话,道出了老王讲感情,讲仁义,知恩图报的美好心灵
师:作者通过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描写方法栩栩如生地描写了老王给我送香油、鸡蛋的全过程,整个过程老王说话很少,正如文中所说“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请你揣摩老王心理:老王当时是怎样劝说我收下香油、鸡蛋的?
生:老王对我说:“感谢你们全家这么多年来对我的关心照顾,我没有什么可以报答你们全家的恩情,这是一瓶香油和十几个鸡蛋,请你收下”
生:老王对我说:“谢谢你女儿的鱼肝油,让我的眼睛重见光明,我没有什么可回报,这里有一瓶香油和十几个鸡蛋,请你务必收下”
师:作者接过老王的香油和鸡蛋后,却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这里“强笑”一词有什么作用?
生:我被老王病重的神态惊吓,心存顾虑,当接过香油、鸡蛋后,勉强的笑
生:我不明白老王如此病重,为什么不吃香油、鸡蛋,却送给我们,所以发出勉强的笑
生:“强笑”用词准确、含蓄,透出心理说不出的悲酸和感动
师:“强笑”一词含义是勉强的笑,由于生活的艰辛、穷苦,老王患上了不知什么病,花钱吃了不知什么药,总不见好,以致病得像一个僵尸,在重病时还不忘来感谢我,所以我认为老王送的香油、鸡蛋是好香油,大鸡蛋用词准确、含蓄,透出心理说不出的悲酸和感动
师:作者送走老王后心理有什么愧疚?
生: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的愧疚
师:为什么当时“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
生:当时我害怕得糊涂了
师:既然“害怕得糊涂了”为什么还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的愧疚之心?
生:作者不嫌弃老王,把他当作朋友来对待
生:作者具有平等的观念,没有贵贱之分
生:作者具有一颗善心、爱心
师:作者最主要的是具有平等的观念在作者眼里,人是生而平等的,没有贵贱之分,由于个人境遇不同,存在幸运与不幸的区别幸运者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再是作者具有一颗善心和爱心,正是这颗善心和爱心,作者一家人才能这样关爱老王,“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的愧疚之心
环节三:怀念老王:善良老实的具有金子般心灵的老王就这么去了,在他生前经常关注他的杨绛有什么样的感受?她为什么能这样想?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zuò)
师: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老王就这么去了,作者杨绛有什么样的感受?课文中哪句话概括了作者的感受? 你是怎样理解她的感受的? 生: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师:是的,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在思考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看看杨绛一家是怎样对待老王的?
生: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车;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
生: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关心老王的生计:三轮车改装后,生意不好做,关切询问他是否能维持生活 生:她的女儿也如她一样善良,送老王大瓶鱼肝油,治好他的夜盲症
师:杨绛一家是多么的善良!对老王那么关心!可为什么又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呢?
师:本文就是通过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老王与杨绛一家的交往为主线,他们都是不幸者,可杨绛和老王相比,还算是幸运的他们具有善良之心,具有人道主义他们用生命温暖生命,用善良体察善良
师:我们如何理解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呢?
生: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作者回想起来,当时对老王的关爱还不够,老王最后还是离开了人世所以感到“愧怍”
师:回答得很好!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 环节四 感悟老王:
师:老王和杨绛在我们心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们在不幸的情况下,还用生命温暖生命,用善良体察善良 请同学们为老王和杨绛写一颁奖辞 ……
生:我写给老王的颁奖辞是:
他朴实得像一块石头,一个苦人,一只眼睛,一辆三轮,送来人间温暖,承载悲苦与善良;一瓶香油,一包鸡蛋,一颗善心,传递人间真情
(学生自发鼓掌)
师:通过老王的性格、身世、职业等概括了老王的典型形象 生:我写给杨绛的颁奖辞是:
善行无疆,大爱无声,显示了中华文明善良的天性,她无私的热情,温暖着弱者无助的冰冷,诠释着生活的朝圣(学生鼓掌)
师:用词精美,突出了杨绛的心地善良、具有爱心、对人热情、关爱不幸者的典型形象 环节五 关注“老王”:我们身边也有许多象“老王”一样遭遇的人,他们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别人是怎么看待他们的?在今后的日子里,你将会怎么去对待那些不幸的人?(以一组新时代老王的照片为参考依据)
四:结语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个人由于境遇不同,就有幸运与不幸运的差别,甚至差别很大一个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现在,社会要求我们每个人有人道主义精神,要关心别人、尊重别人对社会作出的贡献,作家一家对不幸者老王怀有一颗爱心,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人
《老王》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选择: 1.依据课标:(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3)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4)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内容预设:(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弄懂这篇课文究竟讲了什么内容。
(2)在通读课文的前提下,体会老王的“苦”与“善”。
(3)课文的叙述特征,白描的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4)体会杨绛对老王的关爱之情,理解课文最后一句“那是一
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zuò)。”
2.依据单元目标:(1)体会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感悟到“爱”这种
博大的感情,陶冶自己的情操。
(2)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单元组成:《阿长与山海经》——对保姆的怀念
《背影》——父爱
《台阶》——父爱
《老王》——恶的时代里普通人的善良与知识分子的善良,对弱者的关爱。
《信客》——展现一个甘愿为大众奉献一生的伟大的普通人。《老王》在单元中的教学内容:
体会在那段恶的时代里杨绛对老王的关爱,感悟知识分子与普通人之间的“爱”。
揣摩杨绛的语言特点。教学内容筛选:(1)体会老王的“苦”与“善”
(2)体会杨绛对老王的关爱,理解“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zuò)。”的涵义。
(3)揣摩杨绛的语言特点 二.学前检测:
1.用一百字左右描述一个你身边的普通人或者身边的弱者(老年,残疾,乞丐,流浪人)。检测目的:一来考察学生平常有没有关注到身边的普通人或弱者,二来可以从学生写的文字中看到学生们对待普通人或弱者的态度是怎样的,是怀着一颗关爱的心去看待他们还是怀着蔑视的态度看待他们。三来可以看出学生描写人物的功底怎么样,以便老师在确定教学内容时侧重点的调整。学生的答案:我上学时每天总会路过一个老乞丐,那个老乞丐穿着一件很破的衣服,手上拿着一个铁碗,每当有人从他身边走过时就会摇摇他的那个铁碗,铁碗里的硬币就会发出嚓嚓的声音。这个老乞丐经常在那条路上,有时天气很热他还穿着他的那个厚衣服,我之前会给一点钱,但是见他经常在那里后来也不想给了。学生答案:到了大学后我很少有讨厌的人,但排除学十五楼四层的保洁员,我很讨厌他,因为他不会认真干活,拖地板拖得越拖越赃(先洒几盆子的水再用拖把把地板弄湿),每次我去洗漱时水房总是有一盆臭烘烘的污水这就是他洗拖把的水,也不会倒出去,就一直放那里。我很讨厌他。
检测分析:学生对身边的普通人有所关注,但缺乏关爱的态度,老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挖掘文本中的关爱主题,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学生描写人物的手法还不熟练,需要老师在描写手法的教授上要侧重一点。
2.“登台就有高帽子戴。”与“登台就得戴高帽子。”这两句其实表达的都是一个意思,但是说法不一样,但就是说法不一样表达的感情也就不一样,你觉得这两种说法分别表达怎样的不同的感情? 检测目的:这个问题主要检测学生揣摩语言风格的能力,考察学生能否从不同的表达方式中提炼出不同的感情色彩。
学生回答:其实这两句感觉没什么区别呀。学生回答:“登台就有高帽子戴”给人感觉是别人给你戴,而“登台就得戴高帽子”给人感觉是自己主动得戴。
学生:后一句感觉比前一句比较无奈。检测分析:学生揣摩语言风格的能力较弱,虽然能够把文字表层的意思表达出来,但是缺少挖掘文字更深的意义的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当有意培养学生解读文字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的确定:
1.体会文中老王的“苦”与“善”。
2.理解课文最后一句“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zuò)。”的内涵。
3.揣摩杨绛语言特点。四.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
2.理解杨绛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善良,平等待人,理解杨绛的人道主义思想。3.体会杨绛沉定简洁,干净明晰的语言风格。五.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身边有那么一群人,他们有一颗金子般的心,他们善良热情,但是因为他们的社会地位仰或是他们不够彰显的外面气质,总是被我们忽略甚至有的人还蔑视他们。在他们普普通通的容貌下藏着一颗颗金子般的心。这一群人就是我们身边的那些普通人。为何说这些普通人大多有颗金子般的心呢?下面我们来看几则新闻:
10月19日下午3时10分许,省城广场东路,过路女孩巩梦露被无辜卷入一辆车底。危急时刻,在路边等活的20名农民工一拥而上,用双手抬起车辆,将巩梦露及时救出。
白方礼,生于1913年农历五月十三,故于2005年9月23日,享年92岁。祖籍河北省沧州市沧县白贾村,从1987年开始,白方礼连续十多年靠自己蹬三轮的收入帮助贫困的孩子实现上学的梦想,直到他将近90岁。2005年9月23日,93岁的白方礼老人安详地离开。蹬三轮近20年,35万善款,圆了300个贫困孩子上学梦。
“80后”农民工薛刚伟为救落水青年魏曼丽,献出了自己30岁的生命。(新闻标题)
从这三则新闻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普通人的可贵之处,今天呢我们就要学习一篇专门写普通人的文章,这篇文章里的这个普通人虽然身处社会底层,但拥有金子般的一颗心。这篇课文就是杨绛写的《老王》。六.教学活动
1.全班默读课文,在默读过程中要求勾画出老王的苦处与善良之处,以及作者一家对老王的善良之处。
2.以前后桌四人为一组,交流刚才自己所勾画找出的老王的苦处,老王的善良之处,以及作者一家对老王的善良之处,进行讨论得出小组的讨论结果。学生展示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并请同学说说自己的感受。
3.老师提问老王与杨绛的交往有何特点,给出选项让学生选择。(选项:平等还是强者与弱者、相互关爱还是单方面的关爱、相互帮助还是照顾与被照顾的关系)并让学生说出自己选择的理由。
4.给出本篇课文写作的背景,即文化大革命相关的一些知识(用多媒体,文字和图片相结合),以及作者杨绛的简介。老师强调文革时期黑暗的社会面貌以及杨绛一家在文革期间遭受的苦难,给出杨绛其他散文作品,《风狂雨骤》《颠倒过来》《乌云的金边》中一些节选部分材料,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让学生再通读一遍全文,最后仔细品读文章最后一句“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zuò)。”(老师适时地指导,究竟谁是幸运的人,谁是不幸的人。)5.分析以下句子有何特点,从这些句子中总结出杨绛的语言风格
(1)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他感叹自己“人老了,没用了”。
(2)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3)后来我坐着老王的车和他闲聊的时候,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他说,住那儿多年了。
(4)幸亏有一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格为“货”,让老王运送。七.作业
1.与身边的一个普通人交谈或是进行观察,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自己的感受心得。2.阅读杨绛的《下放别记》与《乌云的金边》(老师发放材料,并提出下节课要进行抽查阅读情况。)
胜利初级中学8年级备课组“同课异授”研讨课之—— 《老
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品味作者平淡简捷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并以平等和人道主义的精神关注他们的疾苦。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的方法。
2、学习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并以平等和人道主义的精神关注他们的疾苦。【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检查预习:正音释词 惶恐 huáng 惊慌害怕 荒僻..pì 荒凉偏僻 塌败 tā 塌陷破败 取缔..dì 明令取消或禁止
凑合 còu 将就 伛偻...yǔlǚ 弯腰曲背 眼翳 yì 眼病 骷髅...kūlou 干枯无肉的死人骨骼 强笑 qiǎng 强颜欢笑 滞笨zhì 呆滞笨拙 ..愧怍 zuò 惭愧 失群落伍 因跟不上时代而感到孤单 .
2、诗歌导入
人力车夫
文 / 雪山白莲
两个轮子,承载着全家的嘱托,车夫的背,压得微驼。
风里来,雨里去,一次次颠簸之后,熟记了城里的每一个坎坷。夏天的汗滴,已凝结成严冬的寒霜,染得两鬓,一片斑白。
轮子始终在缓慢的旋转,终点又成了起点,怎么也量不尽眼前的路。
但车夫喜欢这样,有路就意味着——有了生活的希望!生活有时也很简单:一口干涩的馒头,一瓶浑浊的冷茶,一抔干燥的黄土,就能给自己的灵魂,带来永久的宁静。
3、写 作 背 景
文章作于1984年。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一个荒唐动乱的年代,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由此与老王的交往深深的印刻在了作者的脑海之中„„
二、整体感知课文
思考: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一)走近老王
1、老王的生活很苦,表现在哪些方面?
A、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B、“文革”期间载客的三轮车被取缔,他的生计就更加窘迫,只能凑合着打发日子。
C、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D、眼睛不好,瞎了一只眼。
E、住在荒僻的小胡同,塌败的小屋。——明确:穷苦卑微、凄凉艰难——苦
2、老王的善良表现在哪里?
A、愿意给我们家带送冰块,车费减半。
B、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C、受了人家的好处,总也不忘,总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
——明确:老实厚道、心地善良、知恩必报的好人——善
3、作者一家的善良表现在哪里?
A、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车;
B、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 C、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
D、关心老王的生计:三轮车改装后,生意不好做,关切询问他是否能维持生活。
E、她的女儿也如她一样善良,送老王大瓶鱼肝油,治好他的夜盲症。——明确:善
(二)品味老王 思考:
1、文章中最能打动你的是哪个片段?
2、在这个片段中打动你的又是哪些细节? ——学生畅谈。
(三)怀念老王
1、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老王就这么去了,在他生前经常关注他的杨绛有什么样的感受?
2、你是怎样理解她的感受的? ——明确:揭示全文主旨的“文眼”: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理解: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与老王一生的辛劳相比,作者夫妇在文革中所受的折磨不算什么,算得上是幸运的人,因而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作者回想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这加深了她的愧怍。
(四)感悟老王
——明确: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诗歌:献给老王 哦,老王 茕茕孑立的身影 还有一辆破旧的三轮车
演绎着你的不幸的故事 书写着你的孤独的忧伤
哦,老王 你倒下的是病体
挺起的是脊梁 身子纵然伛偻 眼神纵然迷惘
三、问题探讨
假如你是老王的邻居或一个熟识的人,面对老王的遗像,你心里好受吗?你有什么话要对老王说吗? ——小组讨论。
四、拓展延伸
图片1--我家„„ 图片2--流浪之后„„ 图片3--自食其力„„ 图片4--互助„„ 图片5--医院一角„„
图片6--姐妹抓阄读书,有书读的妹妹却哭了„„ 图片7--对待„„ 图片8--同样的期待„„
图片9--我们的课桌,我们的床„„ 图片10--放学„„ 图片11--我要读书„„ 图片12--爱心
图片13--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蕾莎修女
——明确:用善良体察善良,用爱心浇灌世界
——赠 言: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心存善良仁厚之意;胸怀平等博爱之念。
五、布置作业:感悟"爱心
仿句:爱心是一片洒落在旱地上的甘霖,使心灵枯萎的人尝到情感的甜美。
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间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爱心是。
爱心是。
六、结束语
杨绛先生身边的老王已经去世多年,但我们身边无数个“老王”都还艰难地活着,让我们把关注的眼光悄悄投射在这些普通的人们身上,把滚烫的热情无私倾注在这些善良的人们心间,让我们以善良去体察善良,彼此温暖身心,让世界多些真挚和温情!
七、板书设计
1.靠破三轮活命 2.一生孤苦无依
3.眼睛有病,独眼 苦 1.坐老王车,照顾生意 4.住所偏,房屋破 2.再客气也给报酬 5.取消载客,生计更难 ↖ 爱 ↗ 3.老王送物,坚持给钱
老王←→作者→善 4.关心老王生活 1.送冰大,车费减半 ↙ ↘ 5.女儿送鱼肝油治老王病 2.送夫看病,不肯收钱 善 3.临死前送油送蛋
八、教学反思
《老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体会老王之“苦”。
2、理解老王与作者各自的“善良”。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情境导入 明确目标
导入:
读杨绛先生的《老王》,我一直在想:她一定是把我们当作她的朋友了,所以她在向我们讲诉一个她朋友的故事,这个朋友叫“老王”,当然“老王”只是一个称呼,并非其名,但先生相信每一个读过的人一定能够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跟着作者认识一下她的这位朋友——老王。
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者。
(一)作者简介:
杨绛,(1911——),钱钟书夫人,本名杨季康,著名的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学者。祖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长篇小说《洗澡》,散文《干校六记》,随笔集《将饮茶》,译作《堂吉诃德》、《吉尔·布拉斯》、《小癞子》、《斐多》等。
(二)重点字词:
伛
攥
惶恐
荒僻
取缔
翳
骷
髅
滞 笨
愧怍
二、自主学习 探索新知
1、自读课文,勾画出描写老王生活的词语或句子,自行批注。
2、朗读是文字进入灵魂的唯一方式,请你用心触摸这些文字的魅力,有感情地读出来,并说明你为什么这样来读。
三、合作交流 展示点评
1、老王是不幸而的但又是善良的,杨绛一家也是善良的,但是当善良与善良相遇,又会发生哪些故事呢?
(从他们之间的交往入手分析)
2、请你以老王为第一人称,试着写一下老王送了好香油送了大鸡蛋后回家路上的历程。
3、你能理解那句“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这句话吗?
四、检测反馈 拓展延伸
杨绛写这篇文章时已经八十四岁的高龄,以她这样的年纪,以她历经岁月沧桑之后淡定平和的心,仍这样自砺自省着:生命无法对等,彼此无法真正意义上成全各自的人生,善良也似乎无法提及。她“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以更大的善良愧怍着,反思着。96岁的时,她在她的《走到人生边上》中说道:“灵性是识别是非、善恶、美丑的道德标准的本能;良心是鼓动并督促为人行事的道德心——就是人的良知良能。这是人所共有而又是人所特有的本性。凡是人,不论贫富尊卑、上智下愚,都有灵性良心。贫贱的人,道德品质绝不输富贵的人。愚笨的人也不输聪明人,他们同样识得是非,懂得好歹。我认识好几个一介不取于人而对钱财十分淡漠的人,他们都是极贫极贱,毫无学识的人。”
下面一篇文章是作家六六写的《关于善良》,我们来看一下,从这篇文章中,又会带给你怎么样的思考?
关于善良 □ 六 六
老公和我带宝宝偶得去购物广场,广场前,有一老叟盘坐于地,拉二胡乞讨。老人面前的地上扔了个破烂饭盆,里面稀稀落落散着几个硬币。
我低头看看他盆中的硬币,估计到夜也就够一碗寡面。
怀中的儿子跟我闹着:“宝宝要坐摇摇晃晃,妈妈给我钱。”我灵机一动,问宝宝:“宝宝你看,爷爷拉琴很辛苦,一天没吃东西了,很可怜,宝宝要不要把坐摇摇晃晃的钱送给爷爷吃饭呢?”
偶得看看面前的爷爷,毫不犹豫地说:“不好。” 我以为孩子秉性善良,看到如此可怜的场景,肯定痛哭流涕着就把钞票递过去了,原来事实并非如此。
我只好继续开导他:“宝宝有新衣服穿,有酸奶喝,有电视看,有大房子住,可爷爷什么都没有,我们把宝宝坐摇摇晃晃的钱给爷爷吧?不然爷爷肚肚饿。”
偶得思量一会儿,依旧坚定地答:“不好。” 旁边的老公都已经扭头笑开了。老公说:“你这是损害他的利益,他心中摇摇晃晃是很重要的,他显然不肯,你如果直接给他一枚硬币让他塞给爷爷,这他是肯的。”
我问:“什么是善良?善良就是心底的怜惜,知道牺牲自己的利益去照顾别人。”
老公不同意:“这叫慈善,不叫善良。他如果有摇摇晃晃坐,余下的钱能给别人,就可以了,如果非让人虎口拔牙,那是不行的。善良与苛捐杂税不同,要心甘情愿才可以。强迫的善良不是真善良,这叫伪善。”
我不理老公,继续做儿子的思想工作,过程冗长,情节曲折,略去不言。总之,在儿子最终含泪答应把钱给老爷爷的时候,老爷爷自己的泪都快掉下来了,估计恨不能倒给我们一块钱别难为孩子了。
偶得的难过只一会儿,不一会儿就又兴高采烈了。
来到摇摇晃晃前,偶得一指木马说:“要坐摇摇晃晃。”我没有答应,提醒偶得刚才已经把钱给老爷爷了,偶得想了想,也没闹,乖乖走了。
看他在前面自己摇摇晃晃着唱歌,假装自己在颠木马的样子,我的眼泪都要掉下来了。
这件事,直到现在,老公都不同意我的做法。他认为施舍别人是因为自己富有;而我认为,救济别人不在于自己能力大小。
我问老公,那些捡垃圾的人在贫困线挣扎却领养许多孤儿,这是什么行为?一些支边的教师,明明有更好的选择,却将一生奉献给山里的孩子,这又是什么行为?
老公说,这叫高尚。而大多数人,能做到平常就已经很好了。而我则说,人求高得中,求中得低。你心中追求的理想与现实一定有差距。如果最初就放弃了高尚,那么你永远不会有高尚的可能了。
小结:
雨果说:“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人。”当善良与善良相遇,我觉得更高的善在于能够忘却自己的善良,站在更高的视角来审视自己,审视人性,真正认识到:善良属于人,属于历史,属于文明,属于理性,善良是一种智慧,是一种文化,是一种远见,是一种修行。
让我们都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好人!
(听歌曲《善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