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木雕的少年》的教学设计(最新12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本文是细致的小编给大家找到的12篇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的相关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三年级语文下册:《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 篇1

课前播放《友谊地久天长》歌曲,听过这首歌吗,知道歌名吗?

一、赞叹声中生“遗憾”

师: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卖木雕的——少年》,你们看,(课件出示:欣赏非洲木雕。)

学生边看,边发出赞叹声。

师:这就是非洲少年木雕的摊位图片。你们用刚学过的四字成语来形容一下这些木雕吗。

生高高举起小手:(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栩栩如生、构思奇特)。

师小结;小朋友们真能干,我们学语文就要把它运用起来!

师:当你在摊位前看到这些的时候,你最想干什么。

生迫不及待答:买下来。

师:是的,作者也跟你们一样,他也想买下来,可是——出示句子(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二、咬文嚼字研“遗憾”

第一部分:体会少年的遗憾

学生读句子,师问:现在会有一个什么词语映入你的眼帘。

生答:遗憾。

师:你知道什么是遗憾。

生答:(惋惜、可惜、失落)

师:说对了 !我遗憾的是什么啊。

生答:我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师:为什么作者会这么想带走木雕呢? (几个学生举起手来)

师:别急,请同学们仔细研读课文的1~7自然段,找找具体原因。(生认真读课文。)

生答:朋友 “一定要” (叮嘱)的两件事:游览大瀑布和买木雕。

师:一件已完成,饱了眼福。多么想完成第二件事。

生答:木雕很精美。各式各样,琳琅满目。

师:“琳琅满目”在句子中是什么意思?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吗?“摊点里陈列的木雕——”怎么样?

生答:很多,眼睛看也看不过来。

师:这个词非常好,哪里的东西也是“琳琅满目”

生答:超市里的东西琳琅满目。

生答:文具店里的文具琳琅满目。……

师:还有其他想带走木雕的原因吗?

生:象墩构思新奇、栩栩如生。

师:听你的读,读得那么有感情,你知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了吗?

生:好像活了一样,非常生动!

师:好,就读出这种感觉来!

生读。

师:还有吗?

生:我很喜欢,爱不释手。

师:哪个词可以看出作者很喜欢。

生:爱不释手。

师:“释”是放下的意思。整个词是说——

生:喜欢得舍不得放下。

师:看着自己这么喜欢的象墩,肯定是赞不绝口了,我会怎么说呢?

生:太好了,我一定要把他带回国!

生:这木雕刻得真是栩栩如生啊!

……

师:我们把刚才同学们提到的遗憾的原因归纳一下,请你先快速地浏览课文,用课文中出现过的合适的词语,把这个原因说具体。

朋友(   叮嘱  )我两件事,让我游览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购买木雕工艺品。大瀑布真是(  名不虚传  ),那里( 游人如织 ),景色十分(  壮观   )。摊点里陈列的木雕(  琳琅满目  ),( 各式各样 )。其中象墩( 构思新颖 ),大象雕得( 栩栩如生 ),我一看就(  爱不释手 )。但是因为象墩( 沉甸甸的  ),我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只得放弃购买的念头,因此很( 遗憾  )。

第二部分:体会少年的遗憾

师:我们明白了“我”遗憾的原因,那卖木雕的少年又为什么遗憾呢?(出示句子我点了点头。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让我们先来读读少年和“我”之间的第一次对话:

出示:

“买一个吧!”坐凳的主人是个十五六岁、五官端正的黑人少年。

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

“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次。

“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

我点了点头。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段对话,注意读出语气。(生读)

师出示句子“买一个吧!” “夫人,您买一个吧!”

师:这两句在文字上有什么不同?

生:第二句多了“夫人和您”

师:是的,这样语气就更加——用课文中的词语就是——

生:诚恳。

师:谁来诚恳地说说,有点诚恳了,更加诚恳了。跟同桌说说看!

师:刚才我们读少年的话时抓住了提示语——诚恳。读对话时啊,就要用这种方法,关注提示语。

师:那这一句呢,读出什么语气——

生:猜测。

师:谁来猜测一下?

生读。

师:猜测的话可以读得稍微轻一些!再来试试!

生读。

师:那这一句呢?

生马上回答:语无伦次师:语无伦次是说话没有条理。这句自己试着读一读!

同桌合作下!

师:谁是黑人少年,“我”的话谁想读?其他同学读作者的话。看看你们最后能不能流露出遗憾的神情。

生有感情朗读。

师:那少年为什么感到遗憾呢?

生:因为自己的木雕不能出售。

师:可能为自己少做了一笔生意遗憾。还有其他原因吗?

生:因为作者不能把木雕带回国,少年因作者遗憾也跟着遗憾。

师:恩,那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景区游人如织,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国的成千上万的游客,卖木雕的少年为什么却特别喜欢中国人,对中国人有这样深的情意呢?中国和非洲之间曾经有过感人的故事,你们想看看吗?

补充阅读:中国援建坦赞铁路(屏幕出示一段简短的文字,教师有感情地朗读。)

师:就是中国人这种无私的援助,深深地感动了非洲人。

三、细节之中品“感动”

师:爱的传递是相互的,非洲少年是如何回报的呢?让我们一起回到那个晚风吹拂的夜晚,划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

师:下来巡视。指名回答。

生:暮色中,我忽然发现——看样子,他是专门在这里等我的。

师:为什么令你感动?

生:他在这里等我。

师:你等过人吗,等待时什么感觉?

生:答。(都表现出等人不耐烦的样子)

师:刚才同学们说的等待都是提前有约的,可我和少年有约吗?

生:没有。

师:是啊,那里游人如织,也许1个小时过去了,也许2个小时过去了,也许5个小时过去了¨¨¨此时夜色以晚,可少年依然耐心地等着等着,这种情意怎一个“等”字了得。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动读一读吧。

师:还有吗?

生:他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好朋友。”

师:为什么感动?

生:他送给我木雕,不收钱的。

师:他是干什么的?他是卖木雕的,却不要钱,他把中国人当成了自己的朋友,看来真是情意无价。齐读,可以做上动作。

生:啊!原来是一个木雕小象墩,和白天见到的一模一样,却只有拳头大小。

师:出示句子。为什么要做得和白天一模一样的?

生:她看上的就是这个。

师:为了这个“一模一样”,他可能做了哪些事情?

生:看着那个大的象墩,在家里很用心地刻。

师:是呀,刻的 时候可能手都磨破了,才刻得一模一样。还可能¨¨¨

生:跑了很多地方,去找木材。

师:这么辛苦,也在所不辞啊!

生读整自然段话。

师:这段话中有一个词语“沉甸甸”,找出课文还有哪些地方写到沉甸甸的句子。

生:既然只有拳头大小的小象墩作者为什么用上“沉甸甸”一词?

生:两国友谊沉甸甸。

生:爱心沉甸甸。

师:是呀,情意沉甸甸啊!

师:让我们一起回到那个晚风吹拂的夜晚,再次感受那动人的情景。

生配乐深情朗读。(《友谊地久天长》音乐起)

师:我们知道非洲的瀑布很有名,木雕也很有名,可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不知姓名的少年呢。因为他有一颗——

生:高尚的心。

生;美好的心灵!

生:淳朴的心!

四、升华拓展夸“少年”

师:回国后,作者把这位少年介绍给朋友听,大家听了,纷纷夸起了这个黑人少年。人们会怎么夸他呢?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夸。你可以从黑人少年的外貌、心灵、所卖的木雕等几个方面去考虑。

生:同桌之前先说说,写在《课堂作业本》中,注意用词准确、句子通顺。(《友谊地久天长》音乐起)

本次教学中我努力体现了以下教学理念:

一、紧紧抓住“语文”的缰绳

二、课外资料引进的有效性

三、牵一发而动全身

人教课标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 篇2

设计理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以读为本,激发兴趣,积累和运用并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

设计特色:创设情境,诱发参与;读中悟情,合作学习;盘活课堂,落实主体。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壮观、出售、摊点、陈列、构思、五官端正、观赏、清晰可辨、掏钱、即将、流露、一模一样、付钱、标准”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

2、是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

3、是积累一些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准备:cai课件,学生预习并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读中体会。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导入

1、师:你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老师需要你们去世界第二大洲——美丽而神秘的非洲看看。这里有种类繁多的热带动植物,有气势磅礴的瀑布,广阔无垠的大沙漠,有光彩夺目的钻石,有世界闻名的木雕,还有热情好客的非洲人民。他们大都皮肤黝黑,友好善良。下面,我们就来上第27课,跟随作者一起走进非洲南部去结识一位卖木雕的少年。(出示课件,观看非洲特色)

2、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指导写“卖”字,上面写“十”,下面写“买”,最后一点要写稳),齐读课题。

二、初读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并把它们的字音读准,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交流

字:1、师:我们来看看这些词,你都会读了吗?(我会认)

读对了,大家跟着读,读错了就请举手帮助他

(难读对的字出示音节)

2、开火车读词

句:1、生字会读了,那这些句子我们来读读看,一定也能读好。

三、品读词句

1、出示课件: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真是名不虚传,这里游人如织,景色十分壮观。

a、师:我们在读这个瀑布名称的时候可以停顿一下,这样会好读些,b、“名不虚传”什么意思?好,我们来看看这个“名不虚传”的大瀑布吧!(课件)

c、这样气势磅礴的大瀑布,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人来游览,书上用了那些词表示。(你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这是一个记词的好办法)加强品读

2、出示:摊点里陈列的木雕琳琅满目,各式各样。(通过想像词语画面来理解词语的意思也是个好办法)来,咱们就边想画面边读好这个句子

3、出示:这些坐凳构思新奇,大象雕的栩栩如生。

理解栩栩如生的意思。(你能用找近义词的方法来理解词语,是个很好的办法)

4、课件点红的词语,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都是四字的词语)。我们在学课文的时候一定不要忘了积累精彩的词语,赶快拿出你的积累本,抄下这些词语吧!(注意抄写方法,要先看清词语,然后再写,不要看一个字,抄一个字)

5、默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同学们,生字、句子会读了,词语也积累了,下面请默读课文看看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标上自然段序号。

方法:在说课文主要内容的时候啊,我们还可以用上一些文中的词语。(课件出示)

我去非洲旅游,看上一个(  栩栩如生 )的象雕,对它(爱不释手),但因为担心行李超重,只好放弃了。卖木雕的少年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回国,送给我一个小象墩,让我( 感动极了 )。

6、紧扣题目,抓重点对话理解

1)师:同学们这篇课文的题目是什么?通过这个题目我们知道,课文主要写了谁?(少年)

2)“我”和他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我买,少年送)

3)哪几段写了“我”买木雕(3—9)  板书

那几段是写少年送木雕(10—15)

4)同学们这就是给课文划分段落。我们先来赌一赌买木雕的故事,并画上写少年言行的句子。

5)师生合作,把买木雕的故事读一读吧!(我读作者的言行,你们来读少年的言行)同学们都读准了,不错,但是要读好人物对话。

6)课件:读完一句说说,你发现少年在想什么?读出热情招呼客人。

过渡:在他的热情招呼下,我买了吗?(没,难道不喜欢,从哪里看出?)

课件:读二句,你发现有什么不同?(比上次更诚恳了,因为他发现我很想买,可又很犹豫)所以好心劝说我买,谁来诚恳的读一读 ?

课件:读出三句,(过渡)听了这话,我说出了原因

师:“啊,不,……这个太重……”

7、哪里猜出我是中国人?(师:路太远,黄皮肤)猜测时该怎么读谁再读读。

当我点了点头,告诉少年我是中国人,少年眼中流露出了一丝遗憾,为什么会遗憾?说明少年是个怎样的人?(善良的人),因为我不远千里来这里游览,却带不走闻名世界的木雕,他为我感到了遗憾(板书)

8、下面同桌合作读,想想作者是如何通过对我和少年的言行描写,领会少年当时的想法。个别展示读(一人读“我”,一人读少年)

结语:木雕没买成,两个人都流下了遗憾。后来少年为什么又送我木雕呢?下节课我继续讲。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1、学会了理解词语有几个好方法?

2、知道讲了一件什么事?

3、知道了抄词语的方法?

4、积累了几个四字词语

这节课你们的收获真不少,在以后的学习中慢慢积累,一定会有更多收获的,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词句引入

1、出示卡片,认读词语,并给词语归类。

名不虚传  游人如织  十分壮观  清晰可辨  (描写瀑布)

琳琅满目  各式各样  构思新奇  栩栩如生   (木雕)

仔细观赏  爱不释手  五官端正  语无伦次   (人物)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认为少年是一个怎样的人?他身上有哪些品质?  ( 板书:热情   真诚   善良   友好 ……)

这节课我们看课文是怎样用语言描写少年的?

二、品读感悟,少年美好的心灵

(一)、感悟少年的遗憾

1、同学们,课文里介绍的木雕象墩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的确让人爱不释手,但买木雕的少年更可爱,更让人感动,怎样走进少年的心灵,去品位这份感动呢?我们还得细读课文,在文字深处去感受,请同学们静思默想或轻声读文,画出描写少年言行和神情的句子,体会体会。

2、谁想站起来读读你画的描写少年言行的句子?

3、课文里描写少年的言行和神情的句子确实很多,大家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写少年眼神的句子大家读出来。“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  读着这个句子引起你怎样的思考?

(为什么感到遗憾呢? 他会怎样想?……)

4、这些问题就是引导我们深入阅读的向导。我们先看看少年的遗憾是怎样产生的?

6、在我离开少年时,少年看到我遗憾的表情,远去的背影,会想些什么呢?

7、怎样读出少年遗憾的心情呢? 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感悟少年的真诚

1、我带着遗憾离开了出售木雕的摊点,到了晚上,在宾馆外的小树林里却与那位少年相遇了。哪些描写少年言行的句子让你感动?你通过哪些重点词语或句子感受到的?

2、汇报。读出感动之情。

3、想象:从白天到晚上这段时间,那位黑人少年可能干什么去了?同学们在此有什么疑问吗?(为什么他会说中国话?  为什么来送木雕还不要钱?  为什么中国人是他们的朋友?……)

4、同学们,莫西奥图尼亚瀑布景区游人如织,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游客,卖木雕的少年为什么对中国人这么喜爱呢,想知道吗?(出示资料)请大家读读这段简单的资料,相信你会明白的。

在上世纪60年代,中国人曾大力援助非洲:

①周恩来总理曾三次赴非,访问非洲十国。

②中国派出了100多个医疗队支援非洲,给非洲儿童治病。

③特别是帮助他们修建了著名的坦赞铁路,坦赞铁路东起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西至赞比亚的新卡比里姆博希,是把坦赞两国连在一起的一条主要交通干线,全长1860千米,全部由中国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完成。为了修这条铁路,中国政府提供无息贷款9.88亿元人民币,发运各种材料100多万吨,工程浩大,技术复杂,条件恶劣,有64人为之献出宝贵生命。30多年来,坦赞铁路促进两国经济发展和城乡物资交流。中非人民的友谊更加深厚。

5、同学们,现在你明白少年的心了吗?所以当少年知道我是中国人为买不成木雕而遗憾时,他想起昔日的朋友,是呀,他怎能忘记昔日的朋友帮他们做的一切,心中怎能不怀想那些充满感到的日子呢?于是他带着感恩之心,带着真诚,带着友谊找到了我,并送给我精致的木雕小象墩。

6、此时如果你就是那个卖木雕的少年,找到我之后,心情会怎么样?我的心情呢?少年和我的话都怎样读更能表达当时的情景?试一试。

7、分角色读对话。

8、读着读着,你明白最后黑人少年为什么笑了?

9、小结:多么善良的非洲少年啊!他因为我是中国人,因为我不能买到称心如意的木雕而特意跑来送我木雕小象墩,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他送我的仅仅是个小木雕吗?不,不是的,那是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真挚的心啊!

(三)、感悟写话

1、课文学到这,大家心中对黑人少年,对作者一定有许多话要说吧?下面,老师给大家这个机会,表达真情实感:(出示)

那天晚上,我和宾馆里的各国游客以及许多当地人都对这个黑人少年赞不绝口,大家纷纷夸起这个少年,请你们把自己当作其中一员,写几句话来夸夸这个少年。

2、交流点评。

三、感情升华,感受中非友谊

1、景色壮观的瀑布,栩栩如生的木雕,晚风吹拂的夜晚,木雕少年的美好心灵,愿这美好的情景永驻我们心间。

2、友好的感情是相互的,爱的传递也是相互的。正是中国人民的付出,才赢得非洲少年的感情,我们已被黑人少年那种热情、真诚、善良、友好的品质深深打动了,被中非人民友好情谊深深感动着。现在,我们中国与非洲各国人民的友谊更加深厚。(播放:“我和你”奥运主题曲)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世界各地的人虽然肤色不同,语言不同,但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让世界充满爱,让人间充满信任,充满理解,人类的明天会更美好!在学习本组其他几篇课文中,我们再细细品味,体会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并能正确读写词语表中的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摘抄、积累好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体会人物感情;通过语言文字,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3.感情态度价值观:

体会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重难点,关键

1.了解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2.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

3.积累并学会正确使用四字词语。

课时划分:两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大瀑布的挂图、有关木雕的图片。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投影大瀑布图片

生观看,师简介,引出文中所指的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师简介这儿游人、景色。重点词:非洲南部、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壮观。

2.在这个风景优美的地方,发现了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

3.板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读文。

(2)画出生字,拼读。

(3)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

(4)标出不理解的地方准备提出来讨论。

2.生根据提示自学。

3.汇报、交流。

(1)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掌握情况。(可自己汇报)

字旁:琳琅(láng)满目沉甸(diān)甸

诚恳(kěn)宾(bīn)馆

字形:“释”左边是米加“/”,不是“采”。

“豫”左边不要写成“矛”。

字词意

名不虚传:形容名气与听说的相符,一点儿也不假。

琳琅满目:形容物品多,使人看的眼花缭亮。

栩栩如生:形容物品很逼真,就像活了一样。

爱不释手:很喜欢,舍不得放开手。

犹豫:指很难下决心。

遗憾:感到可惜。

(2)指出逐节读文,正音。

(3)汇报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讲的是“我”到非洲南部旅游时,本想买件木雕木工艺品,但由于担心行李超重而未买。后来,卖木雕的少年特意为我送来一个体积小、便于携带的木雕,但坚决不收我的钱。因为他说:“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思考:课文可分为几个部分来学习。

2.讨论交流。

3.汇报。

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出发前,朋友告诉“我”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和木雕工艺品。

第二部分(第2--9自然段):“我”对几个大象坐爱不释手,但由于担心行李超重而没买,卖木雕的少年和“我”都和遗憾。

第三部分(10--15自然段):晚饭后,少年送来一个小象墩,坚决不肯要钱,因为中国人是他的朋友,这让“我”很感动。

四.小结

卖木雕的少年真的可爱,让我们来朗读课文,读出对他的喜爱。

五、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设置情景、探究导入

教师一边投放大瀑布和木雕的图片,一边娓娓提出问题:

作者来到世界三大瀑布之一的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旅游,带着新奇与购买非洲木雕的愿望,但自己最终选择不买,却意外收到一份礼物,少年为什么没有收钱,送她礼物的呢?带着我们共同的疑问,一起继续学习课文。

二.深入学习课文,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

1.学习挑选木雕的部分。

朗读第二至第四自然段,想想作者如何被精美的木雕吸引,激发了她购买的欲望。

填空:

大瀑布真是(),这里(),景色十分()。摊点里陈列的木雕(),()其中象墩(),大象雕得(),我一看就()。

(1)根据课文内容,恰当填空,体会所填词语的意思。

(“名不虚传”的意思是瀑布确实壮观雄伟,不愧为世界三大瀑布之一,不是空有的虚名。“游人如织”这时是一种比喻的说法,说明游客很多,像织布机一样穿梭。“琳琅满目”的“琳琅”本意是“美玉”,这里比喻珍贵的东西很多。“栩栩如生”形容生动活泼的样子,这是指大象雕刻得很有生气,吸引旅客,体现出非洲木雕名不虚传。)

(2)带感情朗读,体会作者被吸引的程度之深。

(3)请同学们再想一想,是否还可以利用其他词语代替吗?

过渡:精美的木雕激发了作者强大的购买欲望,但她的什么又放弃了呢?

2.个人朗读第五至第九自然段。

(1)出示学习要求。

A.“我”为什么选择放弃买木雕?“我”的情绪发生了哪些变化?

找出有关语句体会。

B.卖木雕的少年什么样?他说了什么,想象他会有什么想法?

(2)分小组学习讨论。

(3)汇报交流。

小组一:

因为我考虑行李超重,不能带这么重的象墩,所以只得选择放弃,我的心里变化:从爱不释手--犹豫--语无伦次--遗憾。

点拨: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作者很遗憾?(“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次,面对孩子的诚恳相劝,作者的内心是非常矛盾的,而且这个小想墩自己都爱不释手,使她很遗憾。)

小组二:

少年是十五六岁,五官端正的黑人少年,见作者犹豫,他诚恳地劝作者买,“夫人,您买一个吧!”“您是中国人吧?”少年望着作者,眼神也流露出遗憾。

点拨:通过对男孩的语句描写,你读一读,看看自己有什么发现?

(这个男孩很善良,开始“买一个吧!”表现出不仅是推销,还有一层是把纪念品带回欣赏,到后来男孩的猜疑“您是中国人吧?”能看出男孩对中国人的尊敬。)

(4)同学们你们知道男孩对中国人为什么有这样的尊敬吗?(因为20世纪60年代中国援建了坦赞铁路,在工程过程中,中方有64人为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现在你们领悟到男孩为什么说“您是中国人吧?”(非洲人民感谢、尊敬中国人民。)

(5)教师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感受作者与少年不同的内心变化。在熟读的基础上再让学生上台来表演。

3.学习赠送木雕部分

(1)朗读第十至第十五自然段,体会发生了什么微妙的变化?

(男孩在傍晚来等“我”,并交给“我”一个沉甸甸的小象墩。)

(2)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象墩?你从中体会出什么?

(这个木雕象墩与白天的一模一样,却只有圈套大小,说明少年特意为作者雕刻的易于携带的同样的小象墩,体会少年的质朴和他对中国人好感。)

(3)“我”和少年说了什么?表现了少年怎样的内心世界?

(“我要给他钱,他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男孩除了“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外,更是希望我不要带遗憾回国,展现了非洲少年对中国人的情谊,从而也看出他的淳朴与善良。)

(4)读一读少年质朴的语言和动作。

三.总结全文,展开想象

1.学到这里,我们才解开初学的疑问,正是由于中国人民与非洲人民的友谊,使得每位非洲人民内心深处感谢中国人民给予的无私的援助。

2.(结合课后练习)你最想用什么方式夸夸那个非洲少年?

(展开讨论,激发兴趣)

四.板书

27、卖木雕的少年

挑选木雕

放弃买木雕

赠送木雕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巩固文中的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

2.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并以感情朗读来体现。

3.了解课文背景,让学生感悟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好之情及中非人民的友谊。

教学重点:

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教学难点:

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引入课文的学习

1.美丽的风景,独特的风情,还有黑色皮肤的人们——这就是可爱的非洲。上节课,我们跟随作家吴晴,走进了非洲南部,你能运用课文中的四字词语,向我们介绍一下吗?

填空: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真是( )。摊点里陈列的木雕( ),( )。其中象墩座凳( ),大象雕得( )。我一看就( )。

2.过渡:看来去非洲,只有领略了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壮美,带回了精美的木雕,才不虚此行,不留遗憾。遗憾是什么意思?(不称心,惋惜)这一词出现在哪个自然段?(第九自然段)指名读。这里出现了两次,分别指谁遗憾?

二、学习4-9段,体会“我”和少年的遗憾

1.“我”为什么而遗憾?

预设:不能把木雕带回国。太喜欢木雕,却不能买。

2.文中的哪些词语能够看出“我”非常喜欢木雕?

预设:目光停留、捧、仔细观赏、爱不释手、语无伦次。(读出喜爱之情)

3. 一件特别喜欢的木雕座凳,因为行李超重,沉甸甸的不能带回国,的确使人感到遗憾。可少年的遗憾又为什么呢?

预设:因为自己的木雕不能出售。

4. 请大家自由读卖木雕的段落,思考一下这是一位怎样的少年?

“买一个吧!”(热情,招揽生意)

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态度真诚、诚恳)

5.分角色朗读。

小结:通过朗读,我们感受到了这位少年的热情、真诚,可是这位以卖木雕为生的少年,为什么要送给我——一个素昧平生的中国人,一个小木雕呢?

三、品读10-15段,理解送“我”木雕的原因

1.下面我们再一起步入送木雕时的情景,请大家读一读自学提示。

自学提示:请大家默读10-15自然段,从描写少年表现的句子中,画出你感受深的三两句话,思考:这是一位怎样的少年?并将你的体会到的写在书的旁边。然后,小组讨论。

(1)专门:这位少年是特地跑来的,他很真诚、善良。

(2)如果你就是这位少年,在你等候过程中你会想到什么呢?

①在暮色中,你来到树林里,坐在了一堆隆起的岩石上,手中握着那个刚刚雕好的小木雕。晚风吹拂着你的衣襟,你在想……

预设:这位中国阿姨,你快点儿来吧……

这是我精心为你雕刻的小木雕,你一定会喜欢的……(期待)

②一个小时过去了,你站在岩石前遥望着远处,手中握着那个雕好的小木雕。晚风吹拂着你的衣襟,你在想……

预设:这位中国阿姨,你怎么还不来啊……

如果我等不到你该怎么办啊……(焦急)

③几个小时过去了,你又坐在了那堆隆起的岩石上,望着手中的那个小木雕。晚风吹拂着你的衣襟,你在想……

预设:无论多久,我一定要等到你……

即使今天见不到你,明天我一定还要在这里等……(坚定)

(3)一模一样,却只有拳头大小:少年用心、细心。

①白天见到的木雕是什么样子呢?

出示第4自然段:

说是坐凳,其实是一个卷鼻大耳象,象背上驮着一块寸把厚的木桩。这些坐凳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

②现在手中沉甸甸的小座凳,和白天见到的一模一样,却只有拳头大小。请你联系着事情的。时间和木雕的样子说一说,少年要克服怎样的困难呢?

晚饭后,我们到瀑布附近宾馆的小树林里,一边散步,一边聊天……

说是坐凳,其实是一个卷鼻大耳象,象背上驮着一块寸把厚的木桩。这些座凳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

(时间很短并且雕刻很复杂。少年一边卖木雕一边雕刻,仔细对照着大木雕生怕有一点儿不同,抓紧一切时间雕刻要尽快送给我……)

是啊,少年克服了各种困难送给我这个小木雕是沉甸甸的,请你带着这份感情读一读。

(4)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少年友好、亲切、质朴。

小结:这位善良、亲切、友好的卖木雕少年,他送我木雕是因为中国人是他们的朋友。然而,为什么这位非洲少年把互不相识的中国人当成自己的朋友呢?

四、结合资料,感受中非人民的友谊

出示资料:

资料1:非洲是个缺水的大陆,水资源不足已对其人民生命和食品安全构成了挑战。中国地质勘探队员在非洲足足呆了14个年头,每到一个乡村,就打口水井,现累计成功打井2300多口,建城镇供水系统8座,解决了约100万人的饮水问题,受到酋长和百姓的热烈欢迎。每当水从刚打好的井里喷涌而出时,孩子们都会围着勘探队员蹦啊跳啊,冲到水里洗澡、嬉戏。

1. 读了这段话,你了解到了什么?打井,对于少年的家乡意味着什么?

资料2:早先,蘑菇在非洲是一个稀罕物。农民们只有在暴雨之后才会看到奇异的蘑菇。由于害怕中毒,就是再穷再饿,也不敢吃。后来,中国的菌草蘑菇专家把菌草蘑菇栽培技术引入非洲,并在穷山沟建立五万平方米的蘑菇基地,与村民一起建起了1500平方米的蘑菇大棚。受益家庭达到1000多个,5000余人为此解决了温饱问题。

2. 读了这段话,你又知道了什么?它会给少年的家庭带来哪些变化?

3.续写:

也许,水井就打在了你生活的村子里,也许,蘑菇的种植使你家人的生活得到了改变,也许……请你结合着刚才同学能说的,发挥想象写一写。

(选择一段写)

(1)我住的小村落一直缺水。那天,中国叔叔帮我们打的水井喷出水来啦!

(2)蘑菇在我们这儿是个稀罕物。那天,我家种的蘑菇丰收了!

4.所以,少年才会对“我”说(引读):“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我也激动地对少年说:“我们是朋友!”,“我们是朋友!”。

总结:这就是我在非洲南部认识的少年朋友,他真诚、善良、热情……我永远也忘不了:他的笑,露出的两排洁白的牙齿。

板书设计:

卖木雕的少年

热情

真诚

善良

质朴

人教课标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 篇5

学习目标

1.认识“尼、驮”等11个字。会写“卖、售”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3.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正确读写词语。

2.读懂本课内容,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3、读懂本课内容,积累四字词语,并会恰当的运用。

教学难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课前准备:阅读世界各国人民之间友好情谊的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引导学生交流对“朋友”的认识。

一、引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出示非洲景色图片,学生欣赏。

2、师导入:在来非洲之前,以为朋友让我一定到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看一看。出示瀑布图片,学生欣赏,用词语形容瀑布美景

3、非洲不仅有美丽的瀑布,还有精美的木雕工艺品呢!出示木雕图片,老师讲解,学生欣赏,也用四个字的词语形容一下。

4、今天我们不仅欣赏瀑布美景和木雕工艺品,还将要去结识一为黑人少年呢!板书课题:卖木雕的少年。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作者在买木雕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

2、你发现本课的词语有什么特点?出示词语,读。

3、交流作者在买木雕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教师总结板书。

三、学习课文

1、出示问题:品读课文5——15自然段,找出描写少年言行的句子,想一想这是一个怎样的少年?

2、学生找句子,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

师:他为什么非要我买一个?显然,他看出作者很喜欢这个木雕像吨,也非常希望作者能把这个象墩带回自己的祖国)

师生情境朗读,理解诚恳

“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到这儿,质疑:这个地方游人如织,为什么少年单单猜测我是中国人?可见,在非洲少年的心里,中国有非常深的印象,结合坦赞铁路加深理解,中国人民的无私援助在非洲是多么的深入人心)

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他为什么感到遗憾?我遗憾是因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艺术品带回国,他遗憾什么? 此时此刻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

“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里。啊!原来是一个木雕小象墩,和白天见到的一模一样,却只有拳头大小

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结合前面的坦赞铁路,使感情得到升华,指导朗读,再一次体会中非人民的友情是用血肉凝结而成的。

三、拓展延伸

学到这里,你一定有很多话想说,你可以对少年说、可以对非洲人民说,先在小组说给你的小伙伴听听,再在全班交流。

那你现在对“朋友”有了一个更深的认识了吧?谈一谈。

教学反思

《卖木雕的少年》一文,向我们讲述的是一个“景美、物美、人更美”的感人故事。在学习“物美”“景美”这一环节时,我采用导游的形式让学生欣赏图片,然后用词语概括所看到的美景,这样设计是为了让学生跟好的运用课文中的四字词语,从而加深对词语的理解。这也恰恰是本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积累一些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而这样做,也正诠释了一种理念:学生语言的习得,最好的途径莫过于在语言实践中。由于本文涉及到的是非洲南部的赞比亚国家,所倡导的是相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深奥的“国际理解教育”。因此,完全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相关的背景资料作为补充。为此,在“景美”这一环节,穿插了有关“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信息,其中尤为强调的是“莫西奥图尼亚”在当地语中意为“雷霆翻滚的云雾”。这有助于学生理解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景色十分壮观。在“物美”这一环节中,穿插了“非洲木雕”的信息,特别强调这是非洲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被称之为“非洲式照片”。这有助于学生理解卖木雕的少年一开始为什么感到遗憾。在“人更美”这一环节中,穿插了“中国援建坦赞铁路”的信息,强调了中国人民的无私援助在非洲是多么深入人心,这是一种用血肉凝结而成的友情。这有助于学生理解:在世界各地的游客中,少年为什么单单会说“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呢”?而这些信息的获得,就是采用教师绘声绘色地讲述,学生静静地听,娓娓的谈体会这一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的。

本节课在最后的环节设计上还存在一些遗憾,当学生的情绪到达高潮时,我应该接着问:你一定有许多话想对这个少年说吧?这样学生很自然的就能谈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但是我在这个地方设计得向非洲人民说些什么?对学生来说有些难度,而且在高潮回落以后再问有些牵强,这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周密的设计。

为师不识语文味,教尽经典也枉然!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我上的是语文课吗?是就一定会让语文的世界更精彩!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反思 篇6

理解文中部分四字词语的意思,并学会简单的运用。

教学难点

理解少年对中国人民的美好情感。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都去过哪些地方?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去遥远的非洲看一看,一起来结识一位卖木雕的少年。

2、看老师写课题。27卖木雕的少年,“卖”是我们今天要求书写的一个生字,这个字和哪个字相近?怎样区分?所以有十字头的就是“卖”,没有的就是“买”。书空,读课题。

二、检查词语,学习词语

1、课文已经预习了,你是怎样预习的?

2、学习词语。

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

(1)课文中有个词挺难读的,谁能读好它?出示: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指名读。听说过这个瀑布吗?(知道的介绍)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在世界十大奇迹中排名第七。我们来欣赏一下。

(2)(课件出示图片)教师解说:莫西奥图尼亚瀑布绵延90多公里。其中的主瀑布高达122米,宽达1800米。瀑布倾泻而下,发出雷鸣般的巨响,激起阵阵水雾。每当日落或日出时,在太阳光的照耀下,一条绚丽多彩、经久不散的彩虹飞架在大瀑布和对面的悬崖之间。景色十分壮观。

(3)听了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介绍,并从图片中见到了它的壮观,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说,就是——名不虚传

出示一组词:名不虚传 游人如织 景色壮观

指名读

(4)细心的同学一定发现了,这三个词课文中都是用来形容瀑布的,谁能选个词来介绍一下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

我们再来看一组词语

出示词语:琳琅满目 各式各样 构思新奇 栩栩如生

(1)谁来读?注意读四字词语两两相连。

(2)这几个词有什么共同点呢?(这些词都是用来形容木雕的。)

(3)木雕是非洲古老的民间艺术,让我们走进其中的一个摊点去欣赏一下。看到图片,看看你能说出词语吗?(依次出示图片,学生感受词语的意思)

(4)我们开动脑筋,把词语送到句子里。

摊点里陈列的木雕( ),( )。其中象墩( ),大象雕刻得( )。

填好了吗?谁来说一说。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

3、这样新奇的木雕作者喜欢吗?请你快速默读课文,找到文中的句子,放声读一读。

指名读,理解“爱不释手”,说话练习。

过度:作者这样喜爱木雕,为什么没有买呢?

三、品读课文,读好对话,,体会中非情谊

出示对话1

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

“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次。

“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

我点了点头。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1、指名读

2、读人物的话时,注意看提示语和标点符号,它能帮助我们读好人物的话。

3、诚恳是什么意思?从这个词中你读出了什么?

4、再次指名读。齐读。

5、我们看,这个句子中连续出现了两个“遗憾”。谁遗憾了?“我为什么遗憾?”

指导读好句子“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少年为什么遗憾呢?

预设:少年卖不出去象墩感到遗憾,还没有其他的原因。理解课文有个方法,那就是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我们再读读他们的对话:

“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

我点了点头。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

为什么得知我是中国人,少年就感到遗憾呢?我们来看看下文,或许能找到原因:快速找到他们两第二次见面时的对话:

指名读:

出示:第二次对话

“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的手里。啊!原来是一个木雕小象墩,和白天见到的一模一样,却只有拳头大少。

“太好了!”我高兴地喊起来,掏出钱包就要付钱。

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我们是朋友!”我感动极了,连声说,“我们是朋友!”

1、指名读,指导:还想着读人物对话的时候,要关注什么吗?对要关注提示语和标点符号!老师和你们合作读,我读旁白,男同学读少年的话,女同学读作者的话,好吗?

2、同学们猜一猜,这个和白天一摸一样的小象墩是从哪里来的?也许是他白天刻了一天给我刻出来的,也许是请人刻出来的,这些都是为了“我”这个中国人。

3、什么是朋友?

4、知道少年为什么会说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吗?(图片展示)

周总理曾三次赴非洲慰问;中国派出了100多个医疗队支援非洲;特别修建了全长860公里的坦赞铁路。期间,中方有64人为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也许,少年的母亲病了,是中国医疗队帮助治的病,或许,少年的村子里喝的干净的水,是中国人帮忙挖的井,也许少年上学的学校是中国人资助建的……

所以,少年对中国人民非常友好。这种友好,更表达中非两国之间的——深情厚谊(板书)友谊

三、畅言学习之感想,练习写话。

1、这篇课文中用了很多的感叹号和四字词语,今天,我们也来试着用一用。

2、仿写:

啊!原来是一个木雕小象墩,和白天见到的一模一样,却只有拳头大小。

啊!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___________________。

啊!非洲的木雕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啊!卖木雕的少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交流

4、升华感情。

朋友就是有困难的时候,互相帮助的那个人;有烦恼的时候,可以倾诉的那个人,高兴的时候,可以分享的那个人……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 篇7

1、在最近学的一些课文,俺被一种情感深深地打动着,于是随手编了几句诗:(投影)

朋友

朋友是什么

朋友是有朋之远方来的笑脸

朋友是天涯若比邻的心境

朋友是患难见真情的感动

朋友

是阮恒哆嗦举起的生命小手

朋友

是中国国际救援队浸透衣服的汗水

朋友她跳出个圈

跨越国界

迈向大洋此岸

架起中非那抹友谊彩虹

于是

一个不知名的少年

用那小小的木雕

诠释礼轻情义重的友情真谛

2、中非友谊源远流长,俺们先来简略了解一下:(投影并阅读)

中国和非洲虽相距万里,远隔重洋,但中国和非洲之间的友好交往却源远流长,早在汉朝时期,中国和非洲就开始相互了解。明代是中非古代交往历史上最重要的时期,友好关系已发展到双方官方代表相互访问。

在非洲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时期,中国坚定地站在非洲人民一边,全力支持他们反帝反殖、争取民族独立的正义斗争,并在道义和物质上给予支持。之后,又在自身并不富裕的情况下,努力协助非洲国家兴建工厂、农场、水利、能源、交通、电信和文教卫生等各类基础设施。被非洲人民誉为“自由之路”的坦赞铁路是中国最大的援非工程。

长期以来,中国政府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协助非洲国家建设了800个成套项目,其范围涉及农场、工厂、医院、学校、电站、政府办公大楼、体育场、铁路等基础设施。阿尔及利亚的`中国国际救援队就是其中一个小小的援助行动。

3、今天,俺们就去看看那只木雕,掂量那份情谊。(出示课题,同学读题)

4、下面老师先检查昨晚的预习情况,请你们大声地朗读,俺看嘴型,听音量就能大概了解你的朗读训练程度了。(同学自由读课文)

5、检查普通劳动者词语:

(自由读,抽读,齐读)

莫西奥图尼亚(瀑布)(配图)

游览 壮观 出售 陈设 观赏

摊点 驮着 构思 诚实 宾馆

掏钱 犹豫 即将 晚饭 一堆

流露 遗憾 牙齿 规范 付钱

工艺品

6、出示四字词语,齐读根据老师描述抢答词语:

名不虚传 游人如织 五官端正

琳琅满目 栩栩如生 一模一样

手不释卷 语无伦次 清晰可辨

7、出示以下词语并问有什么特点,能否用上它们来简单介绍一下这个黑人少年:

五官端正 牙齿 诚实 流露 遗憾 规范

8、少年的这一丝遗憾,就是那友谊种子的萌芽。不信,俺们们细细品味他之后的言行吧!请自由读8至最后自然段,划出少年言行的句子。

9、同学自学,反馈并归纳。

10、这些言行的背后倒底反映了少年当时怎样的心境呢?请四人一小组讨论交流一下。

人教课标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 篇8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杂谈

【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育才小学 周穗敏】

新课改给比较沉闷的语文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思维活跃了,口语交际能力、综合性学习能力都比过去增强了。语文教学重视朗读,重视理解、感悟。语文课堂出现了一派可喜的现象,但可喜的背后似乎又缺失了点什么。

有人说小学语文课是感性的,强调书声琅琅,情意浓浓。这不错,但不能以此忽视甚至排斥理性,排斥冷静思考。教学如歌,教学过程有时高亢激越有时低吟慢咏,是有节奏有起伏的。这次有幸聆听了十三节优质课,感受颇深。十三节优质课似乎让我找到了那点缺失的东西,让我感受到课堂上老师不仅仅只停留在朗读、理解和感悟上,不仅仅只沉浸于情感的激动之中,还让学生 “跳出”课文来看课文,推敲词语,学习语言,积累语言,领悟句式,理作者的思路等等,求得理性的规律性的认识。

如王和丹老师上的《卖木雕的少年》一课,王老师寻找思维情感的三个语言附着点“遗憾、沉甸甸、隆起”,始终抓住语言训练点,深入推敲,理解词语背后的深刻意思。如在教学“沉甸甸”时,老师问:沉甸甸就是──学生回答就是很沉,老师接着说,那该怎么读呢?请学生读词,并读这个词所在的句子,在朗读的基础上老师追问:拳头那么大的东西怎么就沉甸甸呢?学生一时不明白,老师不急,留有足够时间让学生思考,并鼓励:不要紧,这个问题有点难,我们再去读读课文……然后引导孩子从木雕小象墩的来之不易体会“沉甸甸”;从“暮色中专门等候”体会“沉甸甸”;从“不用钱”体会“沉甸甸”,在老师循循善诱地引导、点拨下,学生明白这沉甸甸的是中非两国人民的友谊。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反思 篇9

《卖木雕的少年》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一位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非洲木雕做纪念,又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从中可以看到少年的美好心灵。

这节课较满意的有以下几点:

一、积累语言,注重语言文字训练

《卖木雕的少年》课文中出现了许多四字词语,像“名不虚传、游人如织、构思新奇、爱不释手”等,在学习这些词语时,先让学生认读,再通过多媒体出示瀑布和木雕图片,让学生以填空的形式加以运用。阅读中出示一段话,利用填词语的方法,让学生边读边填,学生能用上课文中的四字词语,边填边读,反复朗读感受,落实了积累四字词语的目的。使学生真正地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学生不仅感悟了语言,而且还学会了正确的运用语言。这样做,不仅对学生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还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重视朗读,体会文章的情感

本课的对话较多,要指导学生读出不同的语气。例如,“夫人,您买一个吧!”要读出恳切的语气;“您是中国人吧?”是猜测,要读得比较轻。教师指导前,让学生自己先说说,课文中的对话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接下来就让学生通过朗读切身体会课文人物的思想感情。在学习送木雕部分,运用以读代讲的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到非洲少年的朴实、善良,感受到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三、补充资料,加深理解

课文讲的是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旨在让学生感受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这是一篇向学生进行关爱教育的好文章,但由于文中内容距学生生活实际较远,涉及的文字背景材料较多,为学生的阅读带来一定困难。在预习本课的时候,引导学生查找相关的资料进行阅读,如中非友好往来、中国援助非洲等相关历史资料,通过了解这些资料,学生学习起来就轻松多了,对于买木雕的少年为什么要送我木雕这个问题不再使一个难题。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积累,扩大了学生的视野,而且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思想感情奠定基础。

四、读写训练相结合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找出描写少年言行的句子,通过想象,揣摩少年的内心,体会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更好地刻画少年的美好品质。在感情朗读对话的基础上,学生的内心已经有了较深刻的感受,再让他们写几句话夸夸这个黑人少年,让读写更紧密地结合起来。

在这节课中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我的评价语言不够丰富,应该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正确的引导。作为教师,课堂上的语言应成为一种典范,学生学习的榜样。这是我在以后的课堂中应努力的方向。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 篇10

【学习目标】

1、认识“尼、驮”等11个字。会写“卖、售”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3、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正确读写词语。

2、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教学难点】

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课前准备】

阅读世界各国人民之间友好情谊的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

卖木雕的少年。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板书部分重要问题。

二、检查预习,自学生字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提问:

认识这些字和词吗?读一读。(指名读,学生边听边正音)

2、哪些词语不理解?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部分词语。

3、小声自读课文,巩固生字的识记,想一想:这课讲了一件什么事?

4、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除了留心听他读得怎样。

5、交流: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小组讨论,评评谁说得既清楚又简单。指名说。

6、自由交流:

通过昨天的预习,以及今天读和听,你还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自由谈读文后的感受,鼓励学生表达个性化的感悟。)

三、指导生字书写

1、出示要写的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巩固识记:

分组交流记字的窍门。

提出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3、扩词练习,检查积累。

4、指导生字书写。

5、小结写字情况。

四、课后作业

1、听写本课词语。

(见词语表)

2、进一步读熟课文,找一找描写卖木雕的少年言行的句子。

3、用“?”标出不理解的地方,其他问题可提在笔记本上。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词语卡片,认读。

2、听写部分词语,订正巩固。

3、回忆:

这课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读文感悟

1、提问:

我与卖木雕的少年是什么关系?

引导分角色读13、14自然段,突出“朋友”。

2、质疑:

我是游客,少年是卖木雕的,怎么会是朋友呢?我们一起阅读课文。

读文,提出要求:边读边用~~~~勾画出描写少年言行的句子,想象他当时是怎么想的。

3、与身边的伙伴交流勾画的句子,谈谈读后的想法。

4、集体交流:

指导朗读第一次对话部分(5~8自然段)

理解两次出现的“遗憾”,想想我和少年为什么感到遗憾。

指导朗读第二次对话部分(11~15自然段)

理解“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想想少年为什么这样说。

5、与学习伙伴读课文,说说你的感受:

引导:课文体现了少年对中国人民友好的感情。

三、指导朗读,深化认识

过渡:卖木雕的少年多可爱呀,你能读出他对中国人民友好的感情吗?

1、找找哪些句子最能体现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2、自由朗读这些句子,读出自己的感受。

3、分组交流。

4、指名朗读。

四、总结积累

1、想对那位黑人少年说点什么?(自由发言)

2、学完课文,你有什么发现:

自由说,内容可涉及思想感情、写作特点等。

引导找出四个字的词语,并摘抄。

3、选做题:

刚才同学们对黑人少年说了许多心里话,愿意写一写吗?

三年级语文下册:《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 篇11

1、 在最近学的一些课文,我被一种情感深深地打动着,于是随手编了几句诗:(投影)

朋友

朋友是什么

朋友是有朋之远方来的笑脸

朋友是天涯若比邻的心境

朋友是患难见真情的感动

朋友

是阮恒颤抖举起的生命小手

朋友

是中国国际救援队浸透衣服的汗水

朋友 她跳出个圈

跨越国界

迈向大洋彼岸

架起中非那抹友谊彩虹

于是

一个不知名的少年

用那小小的木雕

诠释礼轻情义重的友情真谛

2、中非友谊源远流长,我们先来简略了解一下:(投影并阅读)

中国和非洲虽相距万里,远隔重洋,但中国和非洲之间的友好交往却源远流长,早在汉朝时期,中国和非洲就开始相互了解。明代是中非古代交往历史上最重要的时期,友好关系已发展到双方官方代表相互访问。

在非洲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时期,中国坚定地站在非洲人民一边,全力支持他们反帝反殖、争取民族独立的正义斗争,并在道义和物质上给予支持。之后,又在自己并不富裕的情况下,努力帮助非洲国家兴建工厂、农场、水利、能源、交通、电信和文教卫生等各类基础设施。被非洲人民誉为“自由之路”的坦赞铁路是中国最大的援非工程。

长期以来,中国政府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帮助非洲国家建设了800个成套项目,其范围涉及农场、工厂、医院、学校、电站、政府办公大楼、体育场、铁路等基础设施。阿尔及利亚的中国国际救援队就是其中一个小小的援助行动。

3、今天,我们就去看看那只木雕,掂量那份情谊。(出示课题,学生读题)

4、下面老师先检查昨晚的预习情况,请你们大声地朗读,我看嘴型,听音量就能大概了解你的朗读训练程度了。(学生自由读课文)

5、检查普通劳动者词语:

(自由读,抽读,齐读)

莫西奥图尼亚(瀑布)(配图)

游览 壮观 出售 陈列 观赏

摊点 驮着 构思 诚恳 宾馆

掏钱 犹豫 即将 晚饭 一堆

流露 遗憾 牙齿 标准 付钱

工艺品

6、出示四字词语,齐读根据老师描述抢答词语:

名不虚传 游人如织 五官端正

琳琅满目 栩栩如生 一模一样

爱不释手 语无伦次 清晰可辨

7、出示以下词语并问有什么特点,能否用上它们来简单介绍一下这个黑人少年:

五官端正 牙齿 诚恳 流露

遗憾 标准

8、少年的这一丝遗憾,就是那友谊种子的萌芽。不信,我们们细细品味他之后的言行吧!请自由读8至最后自然段,划出少年言行的句子。

9、学生自学,反馈并归纳。

10、这些言行的背后倒底反映了少年当时怎样的心境呢?请四人一小组讨论交流一下。

他当时可能这样想:

——————————————————————————————

11、反馈讨论意见。

12、这些言行真可用这么几句诗来形容:(投影)

细微之处见真心

枝枝叶叶总关情

人生所贵友情见

天涯海角也若邻

13、文中的我完全被他这份情感打动了,你来读读他的表现,看这样才能把较好地把这份情感读出来。(朗读训练)

投影:

“我们是朋友!”我感动极了,连声说,“我们是朋友!”

14、小结。

15、写字。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并正确运用四字词语。

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重点难点】

1、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

2、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3、积累一些四字词语,并学会恰当地运动。

【课前准备】

搜集非洲有代表性的图片(植物、动物、人种等),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图片以及非洲的木雕图片,并制作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图片欣赏,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喜欢)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地方——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

(师介绍大瀑布及其地方特色,展示图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画出文中的四字词语,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多媒体展示四字词语,请生读,一边读一边归纳。

(景色)名不虚传 游人如织 十分壮观

(物品)琳琅满目 各式各样 构思新奇 栩栩如生

(人)五官端正 语无伦次 爱不释手

3、请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精读感悟

1、朗读第2-4自然段,想想“我”是如何被精美的木雕吸引,从而激发了“我”购买的欲望的?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填一填。

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真是_________,这里________,景色十分_____。摊点里陈列的木雕________,________。其中坐凳_________,大象雕得________,我一看就________。

2、这么美丽的工艺品,却没有买成。“我”和少年的心理有什么感觉?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到这个句子。

出示句子:我点了点头。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思考:我为什么会感到遗憾呢?

我捧着象墩,仔细观赏,爱不释手。正要掏钱购买的时候,我却犹豫了:我即将回国,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了,怎么能再带上这沉甸甸的象墩子?

(出示吴晴选的木雕,理解“爱不释手”的意思,来体会作者对木雕的喜爱之情。)

3、卖木雕的少年怎么样?他说了什么?想象他会有什么想法?

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请求)

“买一个吧!”坐凳的主人是个十五六岁、五官端正的黑人少年。(有礼貌 诚恳)

“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次。(语无伦次)

“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猜测)

我点了点头。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遗憾)

①思考:少年为什么会感到遗憾呢?

②指导朗读,分角色朗读。

4、面对这一份遗憾,少年做了什么?请同学们默读10~15自然段,用“——”画出少年语言和行为的句子。

我们住的宾馆就在瀑布附近。晚饭后,我们到宾馆外的小树林里一边散步,一边聊天。瀑布的响声清晰可辨。暮色中,我忽然发现在一堆隆起的岩石上,坐着一位少年,晚风吹拂着他的衣襟。他听到谈话声,来到我们面前,原来是白天卖木雕的那个少年。看样子,他是专门在这里等候我的。

①设计情境,想象当时的场景,模拟“我”与少年之间的对话。

② 少年送给“我”的木雕是什么样子? (体会“拳头大小?的木雕)怎么会沉甸甸的?

③想象:从白天到晚上,这段时间里少年在干什么?这个小象墩从何而来?沉甸甸仅仅是重量吗?

④当我掏出钱包就要付钱,少年却连连摆手,不要钱,这是为什么?(我们是朋友)

5、师生合作读10——15段

过渡: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景区游人如织,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国的成千上万的游客,非洲少年为何单单说“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7、补充资料:中国援建坦赞铁路

8、让我们再一次回读一下这两组对话,从对话中再来感受一下这种深厚的友谊吧。

a、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b、“我们是朋友!”我感动极了,连声说,“我们是朋友!”

9、他笑了,露出了两排洁白的牙齿。

这最后一段,写到了少年的( )、( ),使我们牢牢地记住了这个( )的黑人少年。

四、情感升华

1、木雕少年的笑容回荡在我的记忆里,现在“我”已经带着心爱的木雕回国了。同学们,我们深深地记住了这一位善良、友好的伙伴,深深地记住了他那不大标准却又真诚的中国话——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2、对于这句“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大声地回答:

不论贫富与距离,我们是朋友;

不论肤色与种族,我们是朋友。

3、此时此刻,你想对黑人少年说点什么?学生自由表达。

【板书】

27、买木雕的少年

买 卖

我———木雕———少年

【教学反思】

一、感悟积累,综合训练

在教学中,我重点抓了“栩栩如生”、“琳琅满目”、“爱不释手”等词语,学生能够了解词语本身的意思,并通过多媒体出示木雕图片,让学生以填空的形式加以运用,这不仅对学生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还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其次,我注意引导学生对相同的语言文字进行反复揣摩、咀嚼,在比较中领悟其中丰富的内涵,感受到故事发生时的情景,体会少年的美好心灵。

二、重视朗读,培养语感

在读的训练中,我不仅充分让学生朗读,还让学生转换角色去读,切身体会课文人物的思想感情。同时,采用配乐、分角色朗读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读中感受到了非洲少年的朴实、善良,感受到了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三、补充资料,深刻理解

课文讲的是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旨在让学生感受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多媒体出示友好往来、中国援助非洲等相关历史资料,以此丰富学生的积累,扩大学生的视野,使资料与课文相呼应,相补充,相促进,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思想感情奠定基础。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