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以下是可爱的小编午夜为家人们收集整理的8篇生命生命教学设计的相关文章,欢迎借鉴。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 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抓住主题或关键词,细致地研究课文。充分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进行探究性学习。
2.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学重教点:
改变粗枝大叶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抓住主题词关键词,深入细致地研究课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 导入 :(大屏幕投影“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这段名言表达了强烈的生命意识,愿每个人珍视生命,让有限的生命发挥无限的价值,让人生更有意义,更有光彩!今天,我们要借助散文《生命 生命》,再次感受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 学生简介作者及作品。
学生交流后,教师可补充:
[参考资料]杏林子,本名刘侠,中国台湾女作家。陕西扶风人,1942年生,。12时染上了类风湿关节炎,至今全身关节均告损坏;但写作不辍,先后出版多部文集,让灰心的人鼓足勇气,使畏缩的人勇敢地走在人生道路上。她在1980年,当选中国台湾十大杰出青年;1983年获国家文艺基金会散文奖;1990年获吴三连社会服务奖。于1982年创办了伊甸园残障福利基金会,为全中国台湾一百万残障朋友服务,把自己的爱心实践出来。
主要作品《另一种爱情》、《生命之歌》等。《生命、生命》一文,选自《可林子作品精选》。
(三)整体感悟
1. 教师读课文或(有条件可制作朗读课件)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感知理解课文,体验作品的语感和情感。
2. 请学生放声读课文或模仿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3. 读课文过程中探究以下几个问题:
(四)质疑探究
大屏幕投影问题:
1. 作品《生命 生命》讲述了哪三个事例?引发了怎样的思考?请从文中指出相应的主题。
2. 2. 三个事例为什么这样排列?为什么前两个例子举的都有是小虫子、小瓜苗这样的小生命?
3. 三个事例、三点思考的侧重点有什么区别?试就这些思考再从生活中举出一、两个事例 ?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体验,锻炼学生深入探究的能力,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以上问题,在学生读文后,由小组讨论完成。讨论中教师可巡视指导,并参与讨论。然后由学生发言,同学之间相互评论、补充。教师启发、引导。
[教师小结]
1. 三个事例 a、小飞蛾在险境中挣扎。 b、香瓜子在墙角的砖缝中长出一节小瓜苗。 c、“我”静听自己的心跳,感受自己的生命。
关键词分别是a、生之欲望。 b、生命力。 c、生命。
三点思考 主题词分别是a、意义。 b、价值。 c、奋斗。
2. 说明世界上任何卑微的生命都有顽强的生命力,更何况人了。学生谈不透时,教师可引导:作者举的动植物的例子都是不起眼的小生命,为什么不举狮子,大象等庞然大物、只说小飞蛾?不举参天大树,只说一棵小瓜苗,这样排序说明了什么?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言之成理即可)
3. 三个事例分别侧重于生命自我珍视,生命的诞生和生命活动。从三个事例中引发对生命的三点思考:a、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使用生命。b、让有限的生命发挥无限的价值。c、珍惜生命、时间,不懈努力。 举例要切合课文内容,例如雷锋的例子结合第一点思考;张海迪,桑兰等又较符合第一点思考;而作者,张海迪又较切合第三点思考。
(五)自主质疑 合作探究
[教师导学](1)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教师可参与讨论,适实指导。(2)要求学生写下讨论笔记,把研讨中有代表性和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提出来,全班讨论,得出结论。必要时教师启发引导、明确。
问题探究:(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如重点问题尚未提出,可由教师提出)。
大屏幕投影问题:
1. 课文中先说小瓜苗“长出小苗,茁壮成长,昂然挺立”,后边却说“它仅仅活了几天”两者是否自相矛盾?
(引导回答时,有两个切入点(1)为什么能“茁壮成长”?(2)为什么死了?)
2. 作者开头写小飞蛾的例子,强调其“小”,什么目的?
(任何再小的生物,都有强烈的求生欲望)。
3. 如何理解“从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
(生命是短暂的人们要在短暂的人生旅途中,尽量多做有益于社会的事,使生命更有价值)。
4.“不论未来的命运如何,遇福遇祸,或喜或忧,我都有愿意为它奋斗,勇敢地活下去,”这表现了作者有怎样的精神?你从中感受到什么?(具有不怕困难,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
(这部分讨论旨在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鼓励学生大胆谈出自己的看法,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肯定和完善)。
四。比较阅读。
请同学们速读课后同题文章《生命 生命》(美国 克伦沃森)。
思考问题:两篇《生命 生命》,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学生读文后,小组交流。教师鼓励进行比较,学生的答案多种多样,完全可以尊重各人不同的爱好。要求回答“为什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借此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归纳:
1. 沃森的文章与课文所举的第一例,主旨完全相同,课文从三个事例引发三点思考,沃森的文章则是细致地描写受伤的蜜蜂怎样极力挣扎。
2. 课文《生命 生命》注重形象描写与理性思考的结合。沃森的文章文学色彩比较强。
五。反思、小结:身患顽症的杏林子从寻常小事中感悟出深刻的道理,是很能启人心智的。学习这篇文章你感悟最深的是什么?从中受到什么教育?(鼓励学生多结合自己的实际共同探险寻人生的法宝,教师多给予激励性评价,尽可能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目标:
1、认读扰、诊、撼、蹋、限5个生字,读写扰、欲、屈、茁、诊、憾、蹋、限等8个生字,会读准多音字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骚扰、茁壮、震撼、糟蹋、光彩有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文中三个引发对生命思考的事例。
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三个事例的内容,深刻理解三个事例所引发出的对生命的三点思考。
难点: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张海迪和杏林子的资料 搜集有关生命的格言
教学过程:
一、情境谈话,感受生命之坚强:
1、教师谈话,介绍张海迪的事迹。
张海迪最新创作的长篇小说《绝顶》,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该书自1998年开始创作,耗时四年,共计35万字。责任编辑胡玉萍第一次与海迪面对面交谈时,心中曾有这样的担忧以海迪如此虚弱的身体状况,能完成这部长篇创作吗?
然而,四年后,胡玉萍如约拿到了书稿,也确确实实地感到了它的分量。当记者采访张海迪并要她谈及创作的感受时,坚强的海迪深情地说了这样一段感人肺腑的话(齐读)
每天我都想放弃生命,但每天我又小心翼翼地把它拾起来,精心地、像看护一小簇火焰一样,让它燃烧,生怕它熄灭
2、无独有偶,香港女作家杏林子,她在12岁的时候就染上了风湿性关节炎,后来病情不断的恶化,差不多全身关节都损伤了,面对病魔的挑战,尽管她的肉体和精神都受到极大的折磨,但她并没有因此荒废甚至放弃生命。她忍着极大的痛苦,强烈的呼喊着
3、揭题《生命 生命》
4、反复读题,酝酿情感:
①、是的,这是一位强者对人生热情的呼唤,请高声读
②、是的,这是一位勇者对命运不屈的挑战,请大声读
③、是的,这更是一位饱经岁月沧桑的老人对生命深沉的思索,请低声读
二、走入文本,聆听生命之呼唤:
1、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杏林子的散文名篇《生命 生命》,去感受她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请打开课本,听老师朗读课文,细细品味,说说文章使你感受到了什么?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在书上记下自己的感受。
3、畅谈自己的感受。
三、自读文本,初谈生命之感悟:
1、自由放声朗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注意把字词读准。
一、谈话导入:
2、无独有偶,香港女作家杏林子,她在12岁的时候就染上了风湿性关节炎,后来病情不断的恶化,差不多全身关节都损伤了,面对病魔的挑战,尽管她的肉体和精神都受到极大的折磨,但她并没有因此荒废甚至放弃生命。她忍着极大的痛苦,强烈的呼喊着——生命、生命!
二、新受:
1、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杏林子的散文名篇《生命生命》,和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题目相比,你发现了什么?(反复两次。)是啊!作者为什么要用两个“生命” 作题目呢?请同学们捧起书,齐读课文第一句。
3、过渡:是啊,人人都有生命,我们却很少去关注它,思考它。作者在思索:“生命是什么?”我们也在问:“生命是什么?” 作者为什么要用两个“生命”作题目?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去感悟去思考。
4、请同学们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与生命有关的几个事例,每个事例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1)、第二段主要讲了什么?你能用谁怎么样的句式来回答这个问题吗?(飞蛾挣扎着鼓动双翅求生), 师:边板书边总结:作者是从“求生的飞蛾”,身上知道了生命是什么。
(2)、第三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呢?生答(砖缝中的瓜苗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师:边板书边总结:作者是从“生长的瓜苗”身上知道了生命是什么。
(3)、第四自然段主要写了谁,干什么?生答(我静听自己沉稳而律动的心跳)师:边板书边总结:“律动的心跳” 作者是从自己的心跳感受到了生命是什么。
5、作者用自己亲身经历的三个事例告诉了我们生命是什么,你能回答了吗?(生命是求生的飞蛾、顽强生长的瓜苗、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指名说──齐读】
6、生命无处不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注意:你能从画面中哪些事物感受到生命的存在。(出示多媒体课件:劳作的蜜蜂、出壳的小鸡、搬运食物的蚂蚁、盛开的鲜花、千手观音图。)
师:“我从劳作的蜜蜂感受到了生命的存在。”你呢?
7、揭示并过渡:一个个生动的事例、一幅幅鲜活的画面,告诉了我们生命是什么(擦去第一个问号)。是啊,生命无处不在,然而作为万物之灵的我们却常常忽略了生命的存在,所以作者被求生的飞蛾震惊:暗示读:『出示:我感到一股――鲜明!』也被顽强的种子折服:暗示读:『出示:那小小──生命力啊』更被自己的生命震撼,〖出示: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于是,作者开始了对生命的思考。
8、请大家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看看能读懂些什么,在感受深的地方作上记号。
9、读后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1)我读懂了“我的心跳就是我的生命”。
(2我读懂了“我可以好好使用自己的生命,也可以白白糟蹋自己的生命”。
(3)我读懂了“我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
10、出示:“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
齐读,这句话讲了我们对待生命的两种态度,能找出两个关键词吗?(好好地使用、白白地糟蹋)
a 给“糟蹋”换种说法(浪费、不珍惜)
b 怎样叫“白白地糟蹋”?(揭示理解方法:联系生活一讲就明白了)
c怎样叫“好好使用生命”呢?我们联系课文内容来理解。谁能用课文中的句子告诉我们飞蛾是怎么好好使用生命的?香瓜子又是怎样好好使用生命的?谁来读一读?(指名读有关句子)
【揭示方法,承上启下:同学们,刚才我们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理解了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这些方法,我们在今后的阅读中可以灵活运用,明白了吗?
11、这句话告诉我们,任何人对待生命都可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既可以,也可以。那作者究竟会作出怎样的选择呢?请同学们齐读第三句。】
d 对自己负责是指什么?(好好使用生命)
比较句子:我要对自己负责。
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你发现了什么?(作者下定决心)
该怎么读这句话?(指名读)
12、作者这样说了,她是这样做的吗?让我们走进本文作者杏林子,看她是怎样对自己负责的。(介绍杏林子其人)
杏林子也曾经有过美好的童年。然而在12岁那年,她不幸患上严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关节硬化,这意味着她的一生将失去行动的自由,只能在轮椅中度过余下的光阴。但是坚强的杏林子并没有向命运低头,四十多年来,只有小学学历的她凭着对生命的无限热爱,坐在轮椅上写下了80多部文学作品,被誉为“中国台湾最具影响力的作家”。她组织成立了“伊甸残障福利基金会”,为中国台湾100多万残疾人作出了贡献。她离世之后,家人根据其生前遗愿把躯体捐给医院供医学研究。她有一句名言:除了爱,我一无所有。
师:杏林子就是这样对自己负责的,她深深地珍爱着自己的生命。(板书:珍爱)
让我们记住她的这句名言,读:除了爱,我一无所有。
把这句话深深地刻在心上,再来一次:除了爱,我一无所有。
13、过渡:同学们,杏林子用自己的行动,实现了“对自己负责”的庄严承诺。所以,课文最后她深有感触地说道──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有不理解的地方吗?
(1)、理解:“生命短暂”、“无限的价值”、“活得光彩有力”。
“有限的生命”:为什么说生命是有限的?谁来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对比:没有人可以长生不老,人的寿命再长,不过七八十年光景,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生命是多么短暂。所以,生命是有限的。)
“无限的价值”:生活中,你知道哪些人也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来举例说一说。【提示:你了解的科学家、运动员、航天员、普通劳动者】
课件:虽然生命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师:是啊,虽然生命短暂,但是,却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他活得光彩有力。(板书:光彩有力)
14、小结:是啊,同学们,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好好地使用自己的生命,不仅使自己活得充实、也给他人带去方便、为社会作出贡献,我们都可以让自己有限的生命体现无限的价值,我们都将活得──光彩有力。
小结学法:我们用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了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明白了吗?
15、这段话写得多好啊,你觉得应该怎样读好它呢?请大家一边练习,一边揣摩。
三、感悟升华
16、学到这里,我想同学们对生命一定有了许多的感悟。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17、同学们,你们课前提出的第二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用两个“生命”作题目,现在能回答了吗?她在强调什么?她想提醒我们什么?(生命宝贵,要热爱生命,善待生命;生命短暂,要珍惜生命,使自己的一生活得光彩有力。)(擦去第二个问号)
齐读题目:
是啊,同学们,读了课文,我们深深地体会到:
生命是宝贵的,要热爱生命,读课题──生命生命;
生命是短暂的,要珍惜生命,读──生命 生命;
生命可以创造无限价值,要好好使用生命,读──生命生命;
课文留给我们对生命无尽的思考(板书:……)同学们,带着深深的思索,再读──生命生命
18、最后,让我们在一首吟咏生命的诗歌中结束今天这节课:
(配乐:师生朗诵)热爱生命
我望着蓝天,热爱生活,彩霞是那样的绚丽。珍惜生命。
我望着大地,有生命,那里便有希望。
万物都充满生机。 亲爱的朋友们,
小鸟在蓝天上飞翔, 让我们抖开腾飞的双翼,
蜜蜂在花丛中采蜜。 拥抱美好生活,
生活是这样的多彩, 充实人生意义!
生命是如此美丽。
人生的分分秒秒,
我们都应该心存感激!
教学目标:
1、理解内容,感悟中心,揣摩词语
2、培养学生当众发表意见的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畅谈对人生的感悟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内涵,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
1、揣摩词语的表现力
2、能畅谈对人生的理解
教学方法:
引导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投影展示文字(背景音乐《命运》响):不论你处在怎样一个多变的世界,经历怎样的人生,生命中还是有一些极其可贵的珍宝,需要我们终身护守、珍惜,不容它轻易失去。——杏林子[台湾]《自己创造美丽人生》
2、同学们,上课之前,我先给大家介绍这样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在别人看来,她是个很不幸的人,她不能像常人那样生活走动,她的很多时光是坐在轮椅上度过的,她的肉体和精神都受到了极大的折磨。但他自己却声称“活得十分富有”,为什么呢?因为她拥有一个丰繁博大的精神天地,而构成这个天地的,是她对自然、对生命的感悟。她并未因为身体的残疾而放弃生命,相反的,是对生命更强烈的呼唤。她曾经在一篇文中写道“不论你处在怎样一个多变的世界,经历怎样的人生,生命中还是有一些极其可贵的珍宝,需要我们终身护守、珍惜,不容它轻易失去。”她就是杏林子。她的文章《生命,生命》就表现了她对生命的态度。
3、出示文题、学习目标:
文题:生命,生命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内容、感悟中心、揣摩词语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当众发表意见的能力
3)德育目标:联系生活实际,畅谈对生命的感悟
二。初步感知课文
1、听录音(或泛读、指读)
2、指读书下注释。
三。研读、赏析
1、导读:下面我们就对文章的一些精彩内容进行研读,对文章所表达的深刻内涵加以更深的理解。
2、自读、讨论:
1)本文共写了几个事例?作者从中分别感悟出什么?
2)作者对生命有着怎样的理解?
3)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事例,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4)划出自己认为写得最好、最精彩、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语句,朗读并体会其作用。
5)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生命的理解。
3、归纳总结:
1)三个事例(见表格)
表达方式序号记叙(事例)议论(感悟)
事例一飞蛾求生那翅膀在我手中挣扎的生之欲望,令我震惊,使我忍不住放了它!
事例二瓜子抗争那一股足以惊天憾地的生命力,却令我有种肃然起敬的感动
事例三聆听心跳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随文评点“对自己负责”的含义。)
2)三点
思考一: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
思考二:怎样对待生命的短暂,怎样对待生老病死。
思考三:珍惜生命,珍惜时间,不懈努力。
3)略
4)略(可讨论自己所熟知的名人名言)
四。总结全文:
一节课结束了,但我们的生命依然漫长,此时此刻,我想起了冰心老人的一句话,她说:“宇宙是一个大的生命,江流入海,落叶归根,我们是宇宙中的一息,我们是大生命中的一分子。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入大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熟发芽,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总是相辅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因为快乐、兴奋、痛苦又何尝不是美丽呢?”
冰心老人的话揭示了生命的意义和真谛,愿每一位同学都珍爱生命,珍惜时间,让人生更有意义。
五。拓展训练:
1、写一则读后感,题目自拟,字数不限;
2、自找有关研读生命的文章,更深层次上理解生命的意义。并写出体会文章。
板书设计: 生命,生命
杏林子
飞蛾求生 应当珍爱生命
瓜子抗争 让人生更有意义
聆听心跳
【教学意图】
生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不同的人对生命的认识和理解是不同的。生命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深奥,他们对生命的感悟还不是很深刻,学习本文,意在让学生体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并能获得自身的情感体验,实现与作者和文本的真实对话,充分理解作者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人生观,并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的蕴含的意思。
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三个事例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1、课件。
2、收集杏林子的资料。
3、收集有关像杏林子一样用自己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价值的名人资料。
【教学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交流珍惜生命的名言(5人)
二、导入:刚才同学们交流了珍惜生命的名言,相信对生命有了一定的认识。生命是一个神圣的话题,生命是什么?这节课让我们一同走入《生命生命》去寻求生命的真谛吧!(板书课题)齐读
2 走进作者—杏林子
师:你知道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吗?你了解她吗?
(课件展示)
三专题研究,感悟体验。
1这篇课文就是她其中的一部作品,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请翻开课本63页,结合你的预习,再次朗读课文,找出作者是从哪些事例中引出对生命的思考?(求生的飞蛾、生长的瓜苗、律动的心跳)《生命其实就是求生的飞蛾、生长的瓜苗、律动的心跳》
2、学习第二段:求生的飞蛾
过渡:同学们感知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下面让我们首先走进第一个小故事,去感受生命的奇迹。
要求:自由读第二段,画出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学生交流
(1) 作者为什么会忍不住放了它呢?用笔在文中勾出有关的句子。(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我忍不住放了它。)
(2) 你从哪些语句体会出它有一种求生的欲望?出示句子:但它挣扎着,……那样鲜明!
(3) 抽生读句子,生谈感受。体会到飞蛾求生欲望的强烈。
(4) 那么哪些词语更能让我们感受到它强烈的求生欲望呢?(挣扎、极力、跃动)
(5) 生通过朗读把这种欲望表达出来。生再读句子。注意重音、语速。
(6 把“跃动”换为“跳动”行吗?(跳动是一起一伏地动,而跃动表示心情急切,更能表达求生的欲望。)
生再读句子,读出飞蛾心情的急切。
(7) 读了句子,你还有什么话对飞蛾说吗?
引导学生说出飞蛾对生命的珍惜。
(8) 小小的一只飞蛾懂得珍惜自己宝贵的生命。它的“挣扎”,是生命面临着严重威胁时的一种抗争。无论怎样危险,无论能否逃生,它都没有放弃求生的努力。挣扎着的飞蛾让“我”分明感到:凡是生物,都有强烈的求生欲望,都极其珍视自己的生命。小小的昆虫也竟然如此,更何况是人呢?
(9)让我们带着对飞蛾热爱生命的崇敬之情,齐读这一句话。
平均寿命只有短短九天的飞蛾,竟表现出如此强烈的求生欲望。却是震撼人心,这就是——(生齐读)生命 生命
3、学习第三段:瓜子砖缝生长。
要求:小组合作
动物有这么强烈的求生欲望,及其珍惜、重视自己的生命,那么植物呢?
⑴ 请同学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植物有生命吗?从哪些语句看出?(那小小的种子里……生命力啊!)
⑵ 它是怎样的一种生命力?
⑶ 那植物又是怎样对待自己的生命的?(竟使……活了几天?)
⑷ (出示句子)请同学们齐读这句,思考:种子的生命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
⑸ 在有限的生命中,它生长在一个怎样的环境里?(没有……没有)
⑹ 在这样恶劣的环境里,它又是怎样对待自己有限的生命的?(不屈向上、茁壮生长)这更能体现瓜子生命力顽强,它也珍惜生命。
⑺ 此时,你们就是这一棵棵小小的嫩瓜苗,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吧!生齐读句子。
⑻ 是啊,种子的生命是有限的,它在有限的生命里,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下,还能不屈向上,茁壮成长。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⑼ 拓展:如果你们也生存在一种恶劣的环境下,你会怎么做?
环境恶劣,困难重重,但瓜苗仍然不屈向上,茁壮生长,这就是——(生齐读课题)生命 生命。
3、学习第四自然段:
动植物都懂得珍惜、重视自己的生命。而我们人类呢?
⑴ 师范读课文,生边听,边感悟自己生命的存在。
⑵ 生谈自己的感受。
⑶ 带着你的理解自读课文第4自然段。看看作者对待生命是怎样的态度,用笔勾出有关的句子。
⑷ 生汇报,出示句子:
我可以……也可以……
⑸ “可以好好使用”是一种什么态度?“白白糟蹋”又是一种什么态度?理解“糟蹋”
⑹ 联系实际生活谈谈,怎样的生活态度或方式才算是好好使用?那白白糟蹋呢?
⑺ 那你们觉得该怎样面对自己的生命?
⑻ 这种负责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而不负责的态度会受到他人的鄙视。让我们用这两种态度再读这一句。前半句读出负责的态度,后半句读出鄙视的态度。
3 倾听沉稳心跳。
“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高兴、自豪、激动……的读)
生命属于我们自己,每个人对待生命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糟蹋”是什么意思?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行为是在“白白地糟蹋”自己的生命?(生说现象)
所以,我们要珍爱自己的生命,我们必须对自己负责。这就是:生命生命
四 反复诵读第五自然段,拓展延伸,感悟生命的真谛。
【教学设计意图】
《生命生命》这篇课文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朴实,思想含蓄深邃。形象描写与理性思考有机结合,是一篇书写人生的好文章。本课教学设计,以“感知——理解——感悟”为基本流程,力图体现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的过程,在富有个性和积极思维的学习活动中理解文本,引导想象,积累语言,引发思考,培养悟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
⑵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默读──学生分析言中之意、感悟言中之理,朗读──表达言中之情、抒发个人胸臆。在读中理解与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本文教学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领悟三个事例中蕴含的意思。
【教学媒体】
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畅谈生命,激发情感
1、谈话导入:课前,同学们都搜集到了很多关于“生命”的格言,能交流一下吗?
2、教师引领:
“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虫,可能蜕变为一只五色斑斓的彩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
3、课件出示:
这就是中国台湾著名女作家──杏林子,12岁就患上了类风湿关节炎,后来病情恶化,致使她有腿不能行,有肩不能举,有手不能抬,有头不能转!但她并没有因此虚度年华,反而更加珍惜、热爱生命。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她的作品,一起来读一读她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读的正确流利。
2、我看同学们读的很正确,也很流利,但你真正读懂了吗?
3、请大家再读课文,一边默读一边思考这篇文章写了哪几个事例,你能用小的形式概括出来吗?教师相机板书。
4、在你的生命历程中经历过这样的事吗?
5、看来,同学们也有过这样的经历,这三件事太普通了,为什么这些不起眼的平常小事会给作者强烈的震撼?你能读懂这三件事所蕴藏的内涵吗?
6、用什么办法来读懂?
(读,抓住含义深刻的语句来理解)
三、品读课文,感悟语言
1、读中感悟第一件事──飞蛾求生。
⑴请同学们反复品读,画出自己认为写得精彩、含义深刻、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语句,反复诵读,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⑵教师抓住重点语句点拨:“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小飞蛾的挣扎,是在生命面临严重威胁时的一种抗争。无论怎样危险,无论能否逃生,它都没有放弃求生的努力。这是一只什么样的飞蛾。挣扎的飞蛾让“我”分明感到:凡是生物,都有强烈的求生欲望,都极其珍视自己的生命。饱受病痛折磨得杏林子会怎样想?
⑶再读课题。
(在学生品词析句的时候,相机导读。)
2、读中感悟第二件事──砖缝瓜苗
⑴我们抓住了第一件事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读懂了这件事所蕴藏的内涵,会用这种方法学习第二件事吗?小组交流
⑵教师相机点拨:
“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顽强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引导质疑:是否前后矛盾?前边说茁壮生长,后来怎么说仅仅只活了几天。
⑶引导学生体会这是一棵________的瓜苗。
⑷在和病魔作斗争得作者会怎样想?
⑸再读课题:
3、读中感悟第三件事──倾听心跳:
⑴你有过静听心跳的时刻吗? 当时什么感觉? 为什么一次小小的心跳会给作者强烈地震撼?
⑵教师点拨:
“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糟蹋”这里是浪费的意思。这句话是作者在静听心跳后产生的生命意识:一个人的生命只属于自己,我们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可以……也可以……强调的是人生态度,前者是负责任的态度,后者是不负责任的态度。
⑶拓展:
→←杏林子的事例。
⑷引导学生体会这是一颗______的心。
⑸再读课题。
4、学习文章的开头结尾:
⑴文章的第一段写了什么? 用一个问句开头,有什么好处?
⑵作者最后回答了这个问题吗?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你认为最后一段哪句写得最好,最精彩,读给大家听,能讲一讲吗?举个例子说说。
⑶读了最后一段,我想让同学们用画表示出来,你想画什么?
四、总结全文,提升情感
1、这篇文章开头首先提出问题,然后列举三个事例,揭示了生命的意义,文章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朴实,形象描写与理性思考有机结合,是一片抒写感悟人生的好文章。
2、同学们,请大家拿好笔,在书上的空白处写一写你自己对生命的理解与思考。可见配乐。
3、生生交流。
4、教师:同学们,无论是卑微的生命,还是尊贵的生命它的内涵却是相同的,那就是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利用有限的生命,创造无限的价值。
【教学反思】
语文学习极具个性化,“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往往是多元化的,同一篇文章,学生的理解往往各式各样。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文本给读者留下了不确定的空白,等待读者用想象去填空,进行再创造。要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
教学《生命,生命》过程中的研读赏析部分,通过学生朗读感知课文,选读语言材料,寻读品味语言的形式,让学生体验读书的过程,得到过程中的求知之乐。朗读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基础,学生的朗读,不仅要达到原有要求的顺畅,而且要通过停顿、重音、语速、语调等的不同来传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传达自己的内心感受。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如对课文第二个事例的朗读指导,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练习,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提高。文章的语言很精练,富有韵味,单纯朗读是不够的,还需要进行语言的品味。教师应努力创设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对生动优美的语言进行感知和品味,提出自己对语言的理解和感受。如教学过程中设计的一个环节:让学生合作讨论选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语,并说出自己的理由。充分体现不同学生有不同的阅读层次和阅读体验。
华罗庚说过:“唯一推动我学习的力量,就是兴趣与方便”。过去,使学生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一是失去梦想和激;二是失去了积极的态度;三是失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四是失去了活泼开朗,封闭了自己。新的语文课程基本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要保护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倡独立阅读、自由阅读、创造性阅读,鼓励自由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加厚学生人文底蕴,特别加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维度的目标要求。所以,在体验反思阶段设计了这个话题:读罢全文,你感受到什么?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生命的认识。让学生交流讨论,轻松自然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使之逐渐形成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
《语文课程标准》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强调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第三层次是知识的拓展延伸部分。重要将学生的学习引向更深更广的空间,实现由课内向课外,由书本到生活,由学习到实践的延伸,引导学生加强语文知识的积累,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所以设计的这个话题:由生命你联想到什么?充分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使教学成为学生心灵放飞、创造性地展示自己的过程。教师应努力使每节课都成为不可重复的激与智慧综合生成的生命活动过程。
教学目标:
1、掌握初读课文,纠正字音,帮助理解部分词语。大概感知文章内容,并渗透朗读方法和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析,感悟悄然和“生命”相遇,让人文性和工具性有机融合,浑然一体,进而让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
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让有限是生命体现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析、感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 ,善待生命。
教学过程:
一、在交流中入课 ——引发生命的思索
1、写“生命”让学生读。
2、谈自己对生命的理解
3、介绍作者
4、读课题
二、在阅读中品悟:触摸生命的脉搏
(一)、初读感知文章内容
1、检查预习情况,读文
2、纠正字音,理解词语
3、感知课文内容
(二)、深读感受生命的含义
自由读,读边感受那些地方是你没有想到的?
1、走进飞蛾
2、走进香瓜子
3、走进杏林子
三、在思考中提炼:聆听生命的拔节
师:是啊,生命是什么呢?这个一开始我们回答不了的问题,现在能回答出来了么?
1、学生自由说
2、师出示
3、学生读
四、在标点中抒怀:舒展生命的张力
师:不同的人对生命有不同的感悟,我相信大家对生命的感悟也是不一样的,请你把自己对文本的感悟化作标点,加在课题上。
总结:谢谢同学们给我的标点赋予了这么多层含义。我觉得你们加的每一种标点都是有道理的,它也提醒我们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的生命存在,或者是一只小狗,或者是一朵鲜花,或者是一株小草……虽然生命存在的形式不一样,但是每一个生命都有它存在的价值。我要向大家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在以后的日子里无论遇到什么都要记住,对待自己的生命要格外地珍惜,对待别的生命要心存敬畏。
五、在生活中追问:走进生命的林子
师:生命是什么呢?不同的人,不同的物,不同的事会告诉我们不同的答案。窗外杨柳依依,生命就是杨柳那嫩绿的枝条;课堂上看到你们的张张笑脸,生命就是同学们如花的笑靥;听到黄鹂在柳枝间鸣叫,生命就是黄鹂那清脆的歌声。在你的眼睛中,生命又是什么呢?打开你的记忆,把五彩的生活放进来吧,拿起笔,可以以生命是什么为题写一首诗,也可以写一段生命的感言,还可以像作者一样写一件事,让大家感受到生命的存在。 (学生写作、交流,教师相机点评。)
六、板书
16、生命 生命
珍惜 !敬畏!
【教材分析】
课文开头首先提出问题:生命是什么?下面的问题去没有从正面回答,而是从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的瓜苗、倾听心跳等几件小事中,展示了生命的意义: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作者还表达了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阐述主旨的写作方法。
3、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生命的短暂与可贵,懂得珍惜生命,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教学重点】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生命的短暂与宝贵。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如何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的。
【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培养了较好的语文学习兴趣,能够运用合作、讨论等形式展开阅读活动,初步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因此,本课将在教师的启发下,引导学生采用讨论、交流等学习方式展开学习。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以多媒体播放小草破土而出、小花渐渐开放、小鸡破壳而出、小鹿出生后顽强站立的画面。
师:从这组画面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生:
⑴ 小草从地里钻出来需要有巨大的力量。
⑵ 小鸡在蛋壳里长大后要想从壳里出来也要用很大的力气啄碎蛋壳才行。
⑶ 我从看过的资料上知道小鹿要想活必须在出生后40分钟内站起来才行,而且只能自己站起来,要不就不能活命。
2、师:在我们这个有着众多鲜活生命的星球上,许多生灵以他们独特的方式展示着一个崭新的生命的开始,它们透着一股子顽强不屈的巨大力量。今天,我们一起来结识一位坐在轮椅上的女作家──杏林子所写的有关生命的文章。
师: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位作家?
生:杏林子的本名叫刘侠,12岁的时候染上了类风湿关节炎,后来病情恶化,她忍着病痛写了四十多个剧本和许多散文。
师:那你知道她的病情恶化到什么程度?她的四十多个剧本和许多散文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写成的吗?
生:她瘫痪在轮椅上。
师:是的,在长达50年的病痛煎熬中,她曾因病变而呼吸困难,一度有生命危险,全身的关节也已经损坏。轮椅上的杏林子在膝盖上架上小木板,用两个手指夹着笔写作。在这种几乎无法执笔的情况下,她硬是凭着坚强的毅力在病中写了四十多个剧本和许多散文,她的作品中充满了求生的意志。这节课让我们走近杏林子,感受她的作品带给我们的生命的震撼!板书题目,指生读题。
3、师:既然生命中蕴含着巨大的力量,我们应该怎么读才能读出这种力量?(生体会到这两个词在读时要一声高于一声,语气渐强)
再指读,齐读课题。
点评:首先,教师让学生从课文中感受生命,再在师生自然的交流谈话中,从介绍作者杏林子导入新课,为学生理解课文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理解课文
1、初读课文:
师:请大家出声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从那些事例中引出了对生命的思考?
生:作者从三个事例中讲出了对生命的感悟: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的瓜苗、倾听自己的心跳。
师:这三个事例你最喜欢哪一个?找出来默读,在读后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它?从这个小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生默读。
2、感悟课文:
师:谁来说说你读后有什么收获?
生:我喜欢第一个事例,因为一个小小的飞蛾在被人抓住后能拼命地挣扎,希望逃脱,可以看出它很想活命。
我也喜欢这一段,因为小飞娥被抓住后并不甘心等死,而是积极求生,可见它对自己的生命多么爱惜。
生:我喜欢第三个小事例,因为作者从自己的心跳中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还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贵,生命的伟大。生命是我们自己的,我们应该好好爱护它,不能随便地糟蹋它。
生:我喜欢第二个事例,因为一个弱小的瓜苗却能顽强的生长在砖缝里,随只活了几天,但那顽强的生命力让我难忘。
师:你们说得真好,一个小小的生命同浩瀚的宇宙想必是渺小的,但我们并不能因为生命的弱小而去忽视它、糟践它,而是应该……
生:爱惜它。
点评:引导学生寻找发现,学生从课文中寻找事例,自读自悟,理解生命的价值,体会生命的意义。
3、指导朗读:
师:在课文里作者写出了许多耐人寻味的话语,请大家再读课文,找一句你最喜欢的语句把它画下来,多读几遍,体会它的意思的同时练习读出你的感受。
生读书勾画并练习朗读。
师:谁来说说你的发现?
生:我喜欢文中这一句话“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这句话告诉我们生命虽短暂,但只要我们能体现出它的价值就不是白白度过的。(生读)
生:我喜欢文中这一句话“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生活得更加光彩有力。”这句话我把“于是、一定、白白流失、光彩有力”慢读、重读。(生读)
师: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发现,请在小组里把你的发现说给大家听听。
学生小组交流……
师:大家不但说得好,读得也棒,我真为你们高兴。
点评:在品读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对小学生来说,生命的话题有点深奥,老师没有拽住生命往深处讲,而是让学生品读课文,在一次次的读书中自己体会:什么才是有意义的人生,这样处理很到位,也很巧妙。
三、扩展交流
师:“一例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到来;一条丑陋的毛毛虫,可能蜕变成一只五彩斑斓的彩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这是香港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对生命的感悟。同学们,能不能把你喜欢的人生格言也告诉大家?
生交流自己搜集的人生名言。
师:我们从一句句震撼人心的警句中感悟到了生命的可贵与伟大,那么你还知道那些有关感动生命的故事。
生读自己搜集到的感悟生命的故事。
师:生命决不是短暂的蜡烛,人生的价值是由自己决定的,我们应把握好生命中的每一天,让生命活出光彩,活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