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雨》是一篇构思大气,意蕴丰富,语言质朴的回忆性借物抒情散文。台湾作家琦君描写了在家乡摇桂花时的情景,字里行间桂花香气弥漫,故乡如影随形,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本页是可爱的小编老李给大伙儿整理的《桂花雨》教学设计(优秀8篇),欢迎参考阅读。
崇文实验学校第三届开放周展示活动12月11日至15日举行。开放周旨在为青年骨干教师搭建成长的舞台。崇文实验学校邀请在本届开放周上作展示的32位青年骨干教师提前一周入驻崇文,在特级教师、专家的引领下经历磨课的全过程。所以,本届开放周的32堂展示课是青年骨干教师与特级教师、专家共同智慧的结晶。
五年级语文《桂花雨》一课;指导:虞大明;执教:马建兴(崇文实验学校杭州市教坛新秀)。
这是人教版五年级选读课文《桂花雨》,是一篇情感浓郁、意蕴丰厚的散文,阅读教学的设计以言语生命的自觉为旨归,以文本内在的情感为主线,以重点句为凭借,以诵读、感悟、言语表现为手段,追求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生、协调发展。既引领学生进入文本的精神境界,体验作者强烈的思乡情和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深切怀念,又注重对语言的欣赏、品味,强化语言的积累和运用,体现语文课的特质。在马建兴老师的引领下,深深品读文本,我和学生一样爱上了作者琦君的家乡,爱上了这篇散文,对作者及她的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整堂课散发了浓浓的语文气息。
现摘录教学片段如下:
大屏幕出示:
作者琦君,中国台湾女作家,原籍浙江温州。她擅长散文和小说,代 表有:《烟愁》、《细沙灯》、《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等。
(这粗略地介绍作者琦君是和结尾相呼应的)
师:作者为什么喜欢桂花?
生1:因为桂花特别香。
生2:因为桂花可以做糕饼,泡茶很香。
生3:摇桂花带给我快乐。
师:课文是怎么写桂花的香的,自已默读,找一找描写桂花香的句子。
生1: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生2: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生3: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生4: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生5: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大屏幕出示这5个句子。
师:好好读,告诉我们香得怎么样?
生1:香得我快晕倒了。(笑)
生2:桂花香飘十里(带着感觉读一读: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
为衬托家乡桂花的香,当生读“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这一句时,师巧妙地说:能不能再慢些,让花香久久地弥漫在那里。生1接着读,读得慢,深情。生2读得更慢更深情甚至于有点夸张(似乎被陶醉了)。师又巧妙地说:“是呀,自己陶醉了,老师也陶醉了,可母亲还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怎么还比不上呢?那家乡院子的桂花该有多香呢?看来我们还要细细读读描写家乡桂花香的句子,看看到底是不是真的比满陇桂雨还要香。”多机智的质疑啊!
自然地引入到品读家乡桂花香的句子。生深情地读桂花香的句子。大屏幕出示:(其中一句)全年整个村子浸在桂花的香气里。(这是牵动全文的发力点和切入口 。)
师质疑:全年?桂花应在秋季开放?
生1:因为他们把桂花晒干收在铁盒子里了。
生2:晒干之后过年时可以做糕饼,泡茶。
生3:那里的人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都品尝着桂花。
师:他们那里生活得怎样?
生1:生活得太香了!
生2:生活得逍遥自在!
生3:生活得幸福!
生4:生活得非常快乐!
生5:家家户户都闻得到桂花香!
生6:每个地方都能闻到桂花的香!
生7:他们一定生活在花的香气里。
(别说是作者琦了,就连我们在场的老师及学生也向往那个地方,向往那逍遥的生活。)
师又巧妙地引:哪些人物浸在桂花的香气中。读一读,找一找。
(生的回答完全超乎了我们的想象,一个个大城市里的孩子,他们此时的心已在作者琦君的家乡了。)
生1:胡家老爷爷和毛家老婆婆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生2:作者的父亲母亲浸在桂花的香气里。作者自己也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生3:小动物们也浸在桂花的香气里,小麻雀昆虫也闻得入迷了。
生4:耕作的牛也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生5:来这儿游玩的客人也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生6:那个盛桂花的铁盒子也香了。
生7:那些不起眼的黑黝黝的泥土也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是呀,何止是人,学生能想象每一个生灵甚至于是每一个物体都美妙地享受着桂花香,这该有多香,这该有多美!我们能不被吸引吗?)
这么多人物浸在香气里,在这么多想象之后师又一次巧妙地说:“总之,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师质疑:为什么用“浸”而不用“闻”字?
生再一次深入品读。
生1:“浸”不是闻的,而是感觉到的。
生2:“闻”单单用鼻子,“浸”是陶醉了。
生3:“浸”就是沉浸在里面,“浸”是陶醉了。
生4:“闻”平淡,“浸”体现得更香更浓。
生5:“浸”到处都是桂花香,“浸”我们一般说是浸在水里,现在桂花香像水一样包围了,到处都是桂花香。
生6:“浸”就是渗进去了,到里面去了,就像水渗入木头一样,单单闻说不好了,这样更香更浓。
……
(此时我们也像“浸”在桂花香中了,陶醉了。)
师:让我们一起走进琦君的家乡。
出示:我仿佛看了:
父亲( )。
母亲( )。
胡家老爷爷( )。
我( )。
风儿( )。
蝴蝶( )。
……
(配乐,写话)
生1:我仿佛看到胡家老爷爷一边打着桂花年糕,一边喝着桂花茶……
生2:我陶醉在桂花的香气中,对大自然感到特别亲近。
生3:我仿佛看到了蝴蝶翩翩起舞,一会儿飞到……一会儿飞到……
生4:风儿为了让大家都能闻到桂花香,它让桂花香久久弥漫在村子里……
生5:我仿佛看到鸟儿在桂花树上安了家,天天和桂花为伴……
……
(孩子优美的语言和天真烂漫的想法我是无法描写和表达的)
师:自由读“摇花乐”的句子,看看能不能体会到“摇桂花”的乐趣。
生1读得快轻;师:他摇得急,可力量不够大。生2读得特别有力响亮。男生女生分别读读。
师:你们摇出了什么?
生1:摇出了快乐。
生2:摇出了童年心中的快乐。
生3:摇出了快乐,甜蜜。
生4:摇出了美味。
正当我们也沉浸在“桂花的香气”中,沉浸在“摇桂花的快乐,沐浴在桂花雨中”时,师:可惜,快乐依昔而去,作者已远离家乡……投影出示琦君的浪迹天涯的一生经历:……作者琦君,中国台湾女作家,原籍浙江温州。她擅长散文和小说,代表作有:《烟愁》、《细沙灯》、《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等……
师:现在你读懂了吗?为什么母亲说这里的桂花没有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
生1:因为在家乡可以用桂花做糕饼送给爷爷婆婆,大家在一起高高兴兴的,现在阔了父老乡亲,心里难免会不舒服……
生2:并不是这里的桂花不香,而是家乡的这种桂花香包含着作者对家乡的思念。
师:这种香有着对故乡和童年永远的思念。
【反思】
马建兴老师的《桂花雨》围绕作者家乡桂花的“香”,首尾呼应的两次介绍作者。导入时介绍琦君的简介,结束时介绍琦君浪迹天崖细细品味琦君一生,其实都是有目的的。包括在一开始读杭州桂花的香,是在衬家乡桂花的香,从侧面粗略感受香到细细品味每一个代表家乡桂花香的句子,浓浓的桂花香,浓浓的故乡情。层层递进,把学生及在场所有的听课老师从“闻香”进入到了作者琦君“思乡”的精神家园。
“半截蜡烛”可谓牵动全文的线索,马建兴老师在充分研读文本的基础上,非常准确地找准了发力点即“家乡桂花香,思恋家乡”这一思想感情,并通过教学的展开很好地了体现自己对于文本的独特见解,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 ,体现以学生为主导的意识。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的内容由于教师引导得法,学生的体验也是丰富的,特别是对于“全年”、“浸”、 “摇花乐”这些字眼的理解 ,还有对“人们可能做的事的想象及什么人浸在桂花香里的想象”学生的想法波澜起伏,并远远超乎了教师的想象,何止是每一个人,每一个生灵,每一个不起眼的小东西都在学生的口中都成了这桂花雨的分享者。
反复研读文本,注重文章的整体性。怎样合理地整合全文,化整为零,更好地将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一直是我们语文课堂上值得探究的问题。马建兴老师在全文教学接近尾声之时 ,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现在你读懂了吗?为什么母亲说这里的桂花没有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这一问题看似不经意,其实却是匠心独具 ,它很好地串连了全文,让学生再次走入文本,将全文有机整合。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66
《桂花雨》是琦君的一篇散文,在原著上略有改动,初读这篇文章的时候,真的有些千头万绪,不知从何入手,这大概就是散文的特点——形散吧,为了更了解教材,我认真阅读了原著《故乡的桂花雨》,及琦君的相关作品资料,了解到她1949年离开家乡去了中国台湾,后又定居美国。她日夜思念自己的家乡,希望回到自己的家乡,在她的很多作品中都抒发了她思念家乡的情感。这篇散文也不例外,借用了母亲的话语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回忆“摇花乐”也是为了突出作者怀念童年的心情。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是文章的重点及难点。课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美好生活的眷恋。如何抓住散文的神韵,如何把这看似很散的文章串联起来呢,本文情与彩的结合点在哪里呢?我想了很久,起先我是直接定在“乐”上,可是备好以后总感觉一上来就直接讲乐,没有任何的铺垫,学生对桂花虽然有些印象,但是不够深刻,也从来没有过摇花经历,感觉十分的空洞,所以最终放弃了,后来就先定位在桂花的“香”上。桂花的香是作者一家人爱桂花的情感源头。只有充分调动起学生对桂花的感情,才能为下文的摇桂花做好情感铺垫。教学中果然发现后者的效果。通过课件播放摇花动画及配乐,再加上师范读,将学生的情感融入在作者的情感中去,自然而然转到下文“摇花乐”的教学,这部分主要是让学生以读悟情,读中见悟。其中也穿插了对学生想象力和词语积累的训练,但是感觉下来能讲的学生不多,可能是我引导的不够,或者是平时的训练不多,以后一定加强这方面的训练。这一环节,我自己印象比较深的是,师生对话那个环节,学生不仅读得很不错,而且我从他们的表情中也感觉到了他们已经体会到作者的情感了。而且这样一遍一遍的读学生也不觉得枯燥,反而觉得十分有意思。在理解父亲的“乐”时,就抓住了他的一首诗,设计了让学生自己读悟意思的环节,感觉有些生硬,或许在无形之中破坏了美感。理解全村人的乐,主要是抓住了一句话,让学生感受到人寿年丰的情景。下面环节的教学,作者的情感流露出来了,先是借母亲的话语,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理解这句话,还是比较的顺利的。然后直接用话语表达作者的感受,让学生静静的读体会情感,我还出示了《烟愁》后记中的一段话,相信可以通过这段话语,学生更可以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最后在《思乡曲》的音乐声和动画中再次体会作者和母亲的情感。结束全文。总体感觉,或许是内容安排了多了些,还是在某些环节耽搁了,以至于最后有些匆匆忙忙的结尾,还是值得思考改进的。
作者:顾君津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桂花)
此文转载
【课前准备】
1、朗读课文。
2、了解桂花。
3、了解作者。
【教学过程】
一、走近作者,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熟悉桂花吗?(师生介绍桂花)
2、介绍作者──琦君:
想起我们一般大小时所经历的──桂花雨。
二、整体感知,初闻桂花
仔细、认真、大声地朗读课文,找一找描写家乡桂花香的句子。
1、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2、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3、如果让它开过,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
4、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5、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过渡:哪一句话写了杭州的桂花?
杭州最有名的是文中提到的:满陇桂,读《品桂》。
可母亲却说:乡的桂花比杭州的桂花更香。──为什么呢?再读课文。
三、走进村子,浸润花香
每个句子读两遍,体会一下哪一个句子最让我们感受到:家乡的桂花比杭州的桂花更香。
齐读(“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读这一句时,哪个词冒出来,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1、品读:“浸”:
为什么用“浸”?
生:桂花的香气散发地远;
生:桂花的香气散发很久……
2、品读:“全年”:
除了这个词,还可以换成哪些词:“一个月”“半年”“整一年”“每一天”“每一个季节”……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是怎样的一年。
师引读:
每一天,……
每个月,……
每个季节,……
这个“全年”让你体会到什么?(时间久远)
3、品读“整个村子”:
什么浸在桂花香气里?
生:村长、村里人、作者的母亲、……
师:除了人呢?
生:鸟儿、动物、花草、每一样物品……
读句子“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四、透过花香,体悟思乡
1、抽读5自然段。(对我来说,什么才是大事?)
2、你有什么感受。
3、自读,哪一个句子让你有特别的感受。
4、“摇呀摇”我们再来体会这三个字:
(生读;师评:不着急,你可以读得更好!)
(生读:师评:一脸的灿烂,真的乐了。)
5、琦君家的桂花栽满院子,她一个人是摇不过来的,让我们一起帮她摇:
“摇呀摇”你们摇出了什么?
(童年的乐趣;桂花的香气;童真;乐趣……)
6、在我们家乡难道香的仅仅是桂花吗?
(“桂花”“小花小草”“有桂花飘在身上的人香了。”)
引读第8自然段。
7、一生都在漂泊的琦君,在这美好的中秋佳节,除了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还会想起什么呢?
五、结束语
孩子们,桂花是故乡的香,月亮是故乡的明,溪水是故乡的甜,人儿是故乡的亲。这一朵朵小巧迷人的桂花,这一场场沁人心脾的桂花雨,让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芬芳,是香甜,是快乐,是温馨,更是一种心灵的滋润,一种长长的相思,一段暖暖的牵挂,一种人生的幸福。
一 我能快速地在课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家乡( )观赏( )认真( )
担忧( )赶忙( )时期( )
二 我知道下列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夸张 比喻 拟人
1.一山的桂花树开花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
2.我一摇,桂花纷纷落下,真像下了一阵桂花雨。( )
3.笨笨地桂花树可惹人喜爱了。( )
4.钟山只隔数重山。( )
三 我能照样子写句子。
例:这的确是一次伟大的奇观。 这是奇观。
1.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2.我又想起了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四 我知道下面两句话应该读出什么语气。
1.“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呀?” ( )
2.“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 )
五 读了课文,我也想起了一些难忘的人和事。
听到_______________,我总会想起_____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____。
看到_______________,我总会想起_____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___。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50
金华师范附属小学 王春燕
教学过程:
一、走近作者,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熟悉桂花吗?(师生介绍桂花)
2、介绍作者——琦君。想起我们一般大小时所经历的——桂花雨。
二、整体感知,初闻桂花。
仔细、认真、大声地 朗读课文,找一找描写家乡桂花香的句子。
1、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2、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3、如果让它开过,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
4、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5、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过渡:哪一句话写了杭州的桂花?
杭州最有名的是文中提到的:满陇桂 读《品桂》
可母亲却说:乡的桂花比杭州的桂花更香。——为什么呢?再读课文。
三、走进村子,浸润花香。
每个句子读两遍,体会一下哪一个句子最让我们感受到:家乡的桂花比杭州的桂花更香。
齐读(“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读这一句时,哪个词冒出来,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1、品读:“浸”。
为什么用“浸”?
生:桂花的香气散发地远;
生:桂花的香气散发很久……
2、品读:“全年”
除了这个词,还可以换成哪些词:“一个月”“半年”“整一年”“每一天”“每一个季节”……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是怎样的一年
师引读:每一天,……
每个月,……
每个季节,……
这个“全年”让你体会到什么?(时间久远)
3、品读“整个村子”
什么浸在桂花香气里?
生:村长、村里人、作者的母亲、……
师:除了人呢?
生:鸟儿、动物、花草、每一样物品……
读句子“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四、透过花香,体悟思乡。
1、抽读5自然段。(对我来说,什么才是大事?)
2、你有什么感受。
3、自读,哪一个句子让你有特别的感受。
4、“摇呀摇”我们再来体会这三个字。
(生读;师评:不着急,你可以读得更好!)
(生读:师评:一脸的灿烂,真的乐了。)
5、琦君家的桂花栽满院子,她一个人是摇不过来的,让我们一起帮她摇。
“摇呀摇”你们摇出了什么?
(童年的乐趣;桂花的香气;童真;乐趣……)
6、在我们家乡难道香的仅仅是桂花吗?
(“桂花”“小花小草”“有桂花飘在身上的人香了。”)
引读第8自然段。
7、一生都在漂泊的琦君,在这美好的中秋佳节,除了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还会想起什么呢?
结束语:孩子们,桂花是故乡的香,月亮是故乡的明,溪水是故乡的甜,人儿是故乡的亲。这一朵朵小巧迷人的桂花,这一场场沁人心脾的桂花雨,让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芬芳,是香甜,是快乐,是温馨,更是一种心灵的滋润,一种长长的相思,一段暖暖的牵挂,一种人生的幸福。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桂花)
此问转载
【说教材内容】
《桂花雨》这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第七课,这篇课文题目给人以很多美好的遐想,桂花雨是留在作者记忆中关于故乡的最美好、最迷人的一个印象。作者先写了自己最喜欢的桂花,接着写了摇桂花的事情,最后写了离开家乡后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却时时的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桂乐和桂花雨。
【说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高、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合计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会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说教学重难点】
抓住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
【说教法学法】
1、直观教学法:
由于对桂花的了解人们很陌生,带领学生亲自找到桂花树让学生对桂花的颜色、形状、味道进行直观了解和感受,拉近了学生和课文的距离,帮助理解重、难词句。
2、朗读体会法:
通过学生自读、指定读、听读、演读帮助体会桂花给人们带来的快乐。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进行有效的语感培养。
3、启发诱导法:
通过激发语、教学媒体从兴趣出发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悟。
4、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读、找、品、诵的方法学习课文。
【说教学程序】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回忆你们的童年生活中,一定有许多难以忘怀的人和事,能给大家说说吗?
是啊!童年是幸福的、难忘的,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的童年,欣赏美丽的桂花雨。
(板书:7、桂花雨)
上课一开始激发学生,教师充满激情的导语创设优美的情景,把学生引入课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
二、出示插图,听录音,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看《桂花雨》的插图,放录音朗读,让学生感知作者摇桂花的快乐,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
三、朗读体会重点句段
1、自由朗读(2~6)自然段,说说你理解了什么。把自己理解的内容给同桌交流。
2、提问:
哪个自然段给你留下的印象深?生回答:“第五自然段”接着出示大屏幕。
⑴ 指定学生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⑵ 在师的引导下说出作者从迫不及待到高兴,妈妈从沉着到赶紧这一情感的变化,从而进入到身临其境的境界。
⑶ 让学生演读“摇桂花”这部分,感受作者的快乐。
3、抓住重点句“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从事实上桂花的香气是一样的,甚至杭州的小山上桂花因为多,更是香气浓郁,这是我们用鼻子来分辨香气的,那妈妈是用什么来分辨的呢?其实妈妈是太喜欢院子里的桂花了,她是用感情来分辨的。同时引出:
⑴ 东西是自己的好。
⑵ 月是故乡明:
更进一步体会到桂花做的食品(桂花茶……),此时桂花已充满她生活的全部空间,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多读、多背)
五、展示学生成果
(背诵)
六、总结全文
课文用生动的文笔向我们介绍了作者童年生活,内容丰富、感情真挚,文中蕴藏着浓郁的乡情,读了后很感人。希望你们能够根据这篇课文写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
【教学板书】
7、桂花雨
香
摇花落
思乡浓
之一
佚名
教学要求:
思想品德要求: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知识要求:自学课文中的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句子的含义。
能力要求: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
教具准备:常规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 导入 新课
同学们,回忆过去经历过的美好的事情是一种享受,充满乐趣。你会回忆过去经历过的有趣的事吗?爸爸妈妈也会回忆他们的童年,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饱含着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课文的题目是《桂花雨》
二、 初读课文
思考:
1、 课题“桂花雨”是什么意思?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
2、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3、 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和问题。
三、 学习课文
1、 自由读课文,标出有几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事,哪几段是写这件事?(小组讨论再全班发言)
2、 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读了这一段你对“我”桂花都有了什么了解?
3、 学习三至六自然段
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找出相关词句读一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结合自己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结合学生的想像点题为什么用“桂花雨”做题目
4、 学习第七八自然段
如何理解母亲说的话?杭州小山的桂花真的比不上家乡院子的桂花吗?(自由发言)
老师总结:这篇课文通过写桂花的事,看出了我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也看出我和母亲对家乡、对家乡桂花有深厚的感情。
5、 带感情读课文
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引出新课
1、师谈话:同学们,老师发现童年时代发生的一些事非常有趣,如:抓螃蟹、钓鱼,做游戏、打乒乓……回忆起来真是一种享受!你有吗?想和大家分享吗?老师想请同学们谈谈,谁先来?
2、揭题: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是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就是(出示,齐读)桂花雨
3、题目质疑:老师今天还为大家带来了礼物,(拿出来)问:“这是什么?”
说到桂花,大家都很熟悉。可是,说到题目中的桂花雨,你了解吗?那么,你有什么疑问吗?
(桂花雨是什么样的?作者为什么写桂花雨……)
二、交流预习收获:
过渡:你的问题提的真好,这枝桂花就送给你了。
刚才,大家提出了很多问题,可是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解决拦路虎。昨天,大家已经回去预习了,老师想看看你们的预习水平,有信心吗?
1、字词音形义(出示生字新词读、理解交流)
(1)仔细左右尤其吩咐帮忙口占一绝拣去小叶糕饼
(2)搓桂花桂花卤
沉浸桂花香中姿态笨笨拙拙即时口占一绝檀香炉烟袅袅天空阴云密布
湿漉漉的泥土茂密的叶子和在茶叶中泡茶
(3)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2、交流读书情况
我们已经解决了读书过程中的“拦路虎”,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一遍。边读边思考:作者回忆了童年时的一件什么事情?“桂花雨”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3、学生快速阅读,师巡视指导。
怎么样?哪些同学愿意给我们读一读这篇课文呢?(指名读,听读讲名听读要求)
4、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桂花雨是怎么形成的?
5、那么,究竟是怎样来摇桂花呢?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走进作者的童年,和著名作家琦君共同感受摇桂花的快乐吧!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体会“摇花乐”
1、(出示第三节)师示范读。问:这一小节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预设:我怎么摇桂花的;我摇桂花时的情景;我摇桂花时高兴的心情。)回答的真好,这枝桂花也送给你了!
小结:同学们很会读书,不仅读懂了内容,而且还体会到到了感情。
2﹑那么谁能找出我心情的句子?
学生默读课文找句子,做记号
交流:出示句子“这下,我可乐了”
说说作者乐的原因。(指名说,出示第1句)(板书:是件大事)母子二人的对话让你明白到了什么?(板书:迫不及待)应该怎么读这段话呢?(指名读)
我这么乐的原因还有什么呢?(生回答,出示第二句)
理解“云脚长毛”。母亲为了花开足一些,不让我去“摇桂花”为什么此刻她却赶紧吩咐人提前摇呢?这又说明了什么?母亲此刻的心里是怎样的一种情感?你能读一读吗?
那么,我是怎么摇桂花的呢?
出示句子: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
“我“是怎么摇桂花的呢?现在很多同学的手上有一枝桂花,我们就来模拟一下,把它当成一棵桂花,摇一摇它吧!(请生示范摇)是不是这样摇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来看一看吧。
(课件出示:摇桂花的样子和摇桂花时的情景图片)
此时此刻你有什么话要说吗?(真美啊!)
美在哪?怎么美?
(预设:桂花像春天的细雨密密地绵绵地散落下来。
桂花像夏天的雨一串串地直落下来,顷刻间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花地毯。
桂花像雪花一样从树上飘飘悠悠落下来。)
此时,如果桂花落在你的头上、颈上、身上。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预设:桂花轻轻落在头发上,像母亲在亲切地抚摩我。
桂花落在我的脖子上,痒痒的,酥酥的
桂花落满一身,我就像天宫里的花仙子了,我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了,这使不禁想起月宫里的桂花
作者觉得怎么样?
出示句子: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指名读)
作者在说这句话时的心情怎样?你呢?能再读一读吗?
母亲呢,干什么了?(出示句子,指名读),这句话让你感受到了什么?什么叫做“撮一点?”
香吗?喜欢吗?能读一读这句话吗?
父亲呢?(出示语句)
问:父亲做了些什么?哪位同学能用六个字概括一下?(点香,闻香,吟诗?)闻到两种香味,父亲便即时口占一绝,什么叫做“时口占一绝”?
我们来欣赏欣赏父亲的诗歌吧!出示诗句,(指名读),理解。
读了这首诗,你明白了什么?
谁来读一读这段话?
3、小结:
4、齐读第三节。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字词,疏通了课文,并且学习、理解了描写桂花雨的一个自然段。那么,小时侯的我为什么那么喜欢摇桂花呢?这个问题,下节课,我们接着来讨论。
五、作业
描红
熟读第三小节,体会我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