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教学设计【优秀6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勤劳的小编给家人们收集的6篇莫高窟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敦煌莫高窟作文 篇1

中华大地上有许多世界文化遗产,比如规模宏大的故宫,历史悠久的长城,风景秀丽的颐和园……其中,我最喜欢的还是甘肃敦煌的莫高窟。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始建于十六国时期,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制彩塑2415尊,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瑰宝。

莫高窟的壁画举世闻名。壁画记录了佛教的传说与故事,画得栩栩如生,神仙好像就要腾云驾雾,和尚就要开口讲话一样。不同朝代的壁画甚至叠加在一起,体现了中华民族精湛的技艺。

莫高窟不仅有栩栩如生的壁画,还有惟妙惟肖的彩塑。有佛像、菩萨像、弟子像等。我最喜欢的是一尊弥勒佛坐像,也叫“北大像”,高35.6米,由石胎泥塑彩绘而成,是中国第三大坐佛。这尊佛像外观轮廓错落有致,现在已经有九层造型。

莫高窟还有一个小房间――藏经洞。藏经洞是第17窟的简称,那里有成千上万的佛教典籍,还有天文、历法、地理、方志、图经等。虽然这里由于多国从中抢掠,缺失了好多文物,但是它仍然是一个有着重要文化价值的地方。

我们要保护好这些文化遗产,保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珍贵资料,将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发扬光大!

《莫高窟》教学设计 篇2

【教材版本】

苏教版第九册

【教材解读】

莫高窟也叫“千佛洞”,是我国著名的石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位于甘肃敦煌东南。现存壁画和雕塑作品共四百九十二窟,计有壁画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彩塑像二千一百余尊,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教材通过对莫高窟里彩塑、壁画和曾经藏有大量文物的藏经洞的介绍,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历史穿透力,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情感教育的理想教材。

【设计理念】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为此,要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熏陶和感染,获得独特体验和思想启迪;要让学生的情感与课文共振,和课文一起心跳。要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学习目标】

1.知识能力:学会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至第四自然段,了解敦煌莫高窟艺术的特点。

2.情感态度:感受敦煌艺术的博大精深,体会敦煌艺术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激发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对清王朝腐败无能憎恨的情感。

3.过程方法:学会自主学习课文,读懂课文的内容;学会提出问题,与他人合作确立小组研究的问题;学会搜集、筛选资料,对资料进行加工、组合,学会写研究报告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莫高窟的资料,如相关图片,文字说明等,为课文学习作好铺垫。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走进生活

1.同学们,你看过寺庙里的佛像吗?欣赏过墙壁上的绘画吗?能说说你的感受吗?你玩过泥塑吗?喜欢绘画吗?能谈谈你的创意吗?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和泥塑、绘画有关的课文《莫高窟》。

设计意图:

从生活经验出发,缩短学生与课文的心理距离,把学生带入语文学习情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激疑导思:学习《莫高窟》这篇课文,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呢?

2.初读课文,提出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词语和句子多读几遍。

(2)结合具体的语句理解词语的意思。

(3)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莫高窟哪些方面的情况?

3.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用一两句话说说莫高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指读课文:你想读哪段就读哪一段。

(3)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莫高窟哪些方面的情况?

设计意图:

从整体上把握课文,遵循学生“整体——部分——整体”的认知规律。“你想了解什么”激发调动学生的阅读期待。

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针对课文不明白的地方,你能提出自己的问题吗?

2.学生汇报,老师相机点拨,能解决的问题当即解决,有些问题可供学生课堂选择研究,如:莫高窟彩塑、壁画有什么特点,藏经洞的文物是怎样被帝国主义分子掠走的,为什么说莫高窟艺术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等。

3.那么,你打算怎样去解决问题?

4.我们不急着去回答这些问题,先把描写莫高窟彩塑、壁画、藏经洞的内容找出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

课程改革的一个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进行探究性阅读,会让我们的课堂学趣盎然。

四、精读品味,点拨提高

1.你想读哪一段内容?(根据学生情况随机进入)

2.品读“彩塑”一段。

(1)朗读感受:莫高窟彩塑给你总的印象是什么?

(2)欣赏影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感受莫高窟的彩塑。

(3)品味体验:欣赏了彩塑,再读读课文,说说你最欣赏的是哪一句?为什么?

(4)对话追问:同学们,我们学会品味语言还不够,还要学会和课文对话,课文这样描写想告诉我们什么?学会追问我们的古人,他们塑造这惟妙惟肖的艺术形象,表达了他们怎样的内心世界呢?

(5)感悟:你能把自己对莫高窟彩塑的理解和感悟读出来吗?

(6)配乐朗读“彩塑”这一段。

(7)想象说话:如果你站在莫高窟彩塑面前,你会怎样啧啧称赞?

3.总结言语感悟的策略:朗读感受→品味体验→对话追问→美读感悟。

4.自主品读“壁画”一段,读后汇报交流。

5.欣赏莫高窟壁画的。影片:品读了课文,欣赏了影片,此时此刻,你站在莫高窟壁画面前最想做的是什么呢?

6.品读“藏经洞”一段。

(1)你读懂了什么?

(2)观看关于藏经洞的文物被帝国主义分子掠夺的影片。

(3)了解到这些情况,你有话想说吗?你产生了怎样的情感?

(4)带着这种情感读读课文。

7.语言积累:你喜欢哪一段就读一读、背一背。

设计意图:

设计富有层次的阅读、感悟、欣赏等环节,让学生在读中倾注自己的感情,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五、确定主题,深入探究

1.通过品读课文,我们感慨万分,情绪高涨,激情飞扬。面对这些问题,仿佛有满肚子的话,一时不知从何说起。下面我们将进一步去研究。

2.老师为你们研究问题提供了一些资料,面对这些资料,我们该怎么做呢?

(1)围绕研究的问题,学会浏览性阅读,搜集与自己研究问题有关的资料。

(2)围绕研究的问题,学会筛选性阅读,确定哪些资料是需要的,哪些资料是不需要的。

(3)围绕研究的问题,学会创造性阅读,对搜集的资料进行加工、组合,特别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理解与感受。

3.小组确定研究的问题,分工、合作研究。

4.汇报研究的成果,举行“敦煌研究报告会”。

5.课后进一步完善研究报告,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发布到网站上,让世界各地的人们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的开放性决定了语文教学决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而应在此基础上深化延伸,沟通课堂内外,升华学生的阅读体验。该环节的设计目的还在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搜集信息探究问题的能力。

六、 总结谈话

最后,我想用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的话来结束我们今天的畅谈:

它是一种聚会,一种感召。它把人性神化,赋予造型,又用造型引发人性。于是,它成了民族心底一种彩色的梦幻、一种圣洁的沉淀、一种永久的向往。它是一种狂欢,一种释放。在它的怀抱里神人交融,时空飞腾,于是,它让人们走进神话、走进寓言。在这里,狂欢是天然秩序,释放是天赋人格,艺术的天国是自由的殿堂。我们是飞天,飞天就是我们!

设计意图

以富有激情的朗诵结束全课,让学生的情思随课文一起跃动,再一次浸染在艺术的海洋中。

【自我评点】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了体现“全面”和“综合”,无论是“总目标”还是“阶段目标”,都要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能力”“方法、习惯”这三个维度提出。为此,努力做到:让学生学文章本身,让学生说自己要说的话,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本设计言语感悟的策略是:朗读感受——品味体验——对话追问——美读感悟。让学生读出情感,通过启发想象,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已有的情感积淀,启动情感,学生读起课文来才能找到感觉,读出味道。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全身心地诵读,让语言所抒发的情感溢出纸面,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我们作了如下设计:如果你站在莫高窟彩塑面前,你会怎样啧啧称赞?品读了课文,欣赏了影片,此时此刻,你站在莫高窟壁画面前最想做的是什么呢?等等。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阅读教学改革的重点是改变阅读学习的方式。“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要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潜心读书,真正地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交流。设计时,注意让学生进行各种层次的读书,注重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进行探究性阅读,进而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性阅读,以此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促进学生全面深入地探究问题、理解课文的内容。

总之,在我们的课堂上,目标尽可能让学生确定,问题尽可能让学生提出,方法尽可能让学生掌握,内容尽可能让学生选择,过程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努力使学生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激情燃烧,自始至终和课文一起心跳。

莫高窟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28个词语的意思。

2.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T、2、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3照样子,用“不仅……还……”造句,能抓住重点词语,缩写句子,能按照课文给句子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4.能背诵课文第4、1自然段。

1.知道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更加热爱我国民族文化。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14个生字,理解28个词语的意思;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1、2、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教学难点:能抓住重点词语,缩写句子。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第1、2、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解题。莫高窟在我国甘肃省敦煌县东南。它与河南省龙门石窟、山西省云岗石窟,并誉为我国石窟艺术的三大宝库。在3华里长的鸣沙山壁上密密层层地凿建了近500个洞窟,每个洞窟内部都有彩塑的佛像和艳丽多姿的壁画。课文作了形象、生动的介绍。

2.自学课文

(1)默读课文,

思考:

①这篇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敦煌莫高窟?

②你对敦煌莫高窟留下了什么印象?

(2)自学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薪词。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说说对两个思考题是怎样理解的。

(2)指名朗读课文,正音。

(3)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4.指导阅读第1自然段。

(1)齐读。

(2)讨论:

①这个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找出这段的重点词句)

②为什么说它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划出表示数量的词语)

③想一想这几个句子与重点词句有什么关系?

(3)指名读课文,让学生根据重点词句说说本段的主要意思。

5.指导阅读第2自然段

(1)默读课文,找出重点词语:精美的艺术晶。

(2)思考:为什么说“千佛洞”的塑像,每一尊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读读第2个句子。

(3)讨论这两个句子的关系。

(第1句概括地说,第2句具体地说。从“最大的佛像”和“最小的菩萨”的对比中,说明工艺的精美。)

6.指导阅读第3自然段

(1)指名朗读这段课文,找出这段的重点词句:“敦煌的壁画,像朵朵鲜花,艳丽多姿。”

(2)说说这段课文两句话的主要意思。(第1句用比喻“像朵朵盛开的鲜花”,总说“敦煌壁画”的“艳丽多姿”;第2句就壁画的内容的丰富来具体说明第1句所说的“艳丽多姿”。)

(3)让学生朗读课文,指导学生分别用“……像……”的比喻句式和“有的…”有的……”的句式各说一句话o

7.阅读课文第1、2、3自然段

·讨论:这三段课文主要写什么?

8.作业:

课后作业本第5题,(作业本)第1题。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抓住重点词语缩写句子,用“不仅……还……”造句。

2.背诵课文第4、5自然段,能按照课文内容给句子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3.加深对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的理解,更加热爱我国民族文化。

(二)教学过程

1.阅读课文第1、2、3自然段,说说这三段的主要意思

2.指导阅读第4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

①这一段课文写了什么?

②划出表示人物动作的词语(轻提、舒展、高高地举到、拨动)。

(2)指导学生说说这段课文4句话的意思。(前一句描述这幅巨大壁画的背景:清清的池水,池水中朵朵鲜花,被池水环绕的金碧辉煌的亭台楼阁,渲染了环境的“艳丽多姿”。后3句是壁画的主体,着重勾画了画中人物的“艳丽多姿”,即:第2句,完整地介绍了在金碧辉煌的亭台楼阁演奏的乐师和起舞的少女;第3句,概括地描写了起舞的少女;第4句,具体细腻地描述了“其中一个梳着发髻的女子”的“动人舞姿”。)

(3)理解“艳丽多姿”“金碧辉煌”“亭台楼阁”“翩翩起舞”“优雅”“华丽”“端庄”“舒展”等词语的意思。

(4)指导学生边阅读课文第4自然段,边观察第2幅图。①注意抓观察点的转移——由四周的自然景观,到中央的亭台楼阁;由中央的亭台楼阁到在亭台楼阁表演的全场人物;由演出的全场人物到翩翩起舞的少女;由翩翩起舞的少女群体,最后集中在“其中一个”。使学生知道作者是由四周到中央,由整体到局部,由面到点,有条不紊地把这幅巨画呈现在读者面前的;②要注意抓住人物的动作描写。不但要找出表示动作的词语,而且要注意这些动作词语的排列次序是不能更动的。

3.教学课文第5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说说这一段课文的主要意思(是写作者站在这幅壁画前的内心感受)。

(3)作者的感受是分几步来表达的?(先总说“眼前的一切就好像都是活的”,再用“不仅……还……”把对壁画栩栩如生的感受充分地表达出来。)

(4)指导用“不仅……还……”造句。

4.指导背诵课文第4、5自然段。

(1)齐读。

(2)说说这两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3)找出重点词语,试着背诵:巨大的壁画池水鲜花亭台楼阁乐队少女翩翩起舞优雅端庄女子轻提舒展举到拨动好像都是活的不仅……还……

(4)指名背诵。

5.作业:

《作业本》第2、3、5、6、7、8题。

敦煌莫高窟导游词 篇4

初次来西北,对于这里的风土人情很是陌生,只觉得这里的一切都很纯朴,大气而不张扬。而对于敦煌,对于莫高窟,更是让我神游已久。

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从敦煌市出发,赶到河西走廊西端,鸣沙山东麓,岩泉西岸的莫高窟。路上听导游介绍,对莫高窟已有了大致的了解:在我国的三大名窟中,莫高窟最为著名,它气势宏伟,内容丰富。石窟群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000多米,创建于公元366年,由于自然风化和人为的破坏,迄今保存多种类型洞窟735个,历时1600多年。

窟在无声无息中给人带来了震憾和冲击。进入每一个洞窟细细品味每尊佛象和雕塑的韵味,仿佛展现在面前的不是那冰冷的山石,而是活生生的历史。我更惊叹这鬼斧神工,俨然置身于美伦美奂的世界中,置身于“飞天”、“反弹琵琶”的丝路花雨中。

莫高窟的规模看似并不是很大,但是要想品味到它一点一滴的内涵,不仅要花费许多的时间,更要倾注些许精力。初到这里,虽然是“浅尝辄止”,但我确为云岗宏大的气势、精湛的雕工和绚丽的彩绘所叹服。可惜有相当部分已经被风化和破坏,16的风霜,洞窟没办法守住永恒,但正是这一切才组成了现在的充满了苍桑感和成就感的莫高窟。站在深遂的洞窟中,我苦思冥想:历史是什么?少不更事时以为是文字图片,再以后就以为是经验教训,现在才知道它都不是,也都是。有莫高窟一样经过沉淀的事物都是历史。洞窟的佛像站得高,见得多,可是它却在历史的过往中保持着一贯的沉默,象尘埃一样,淡化着自己的存在,在更为深远的历史长河中显现着不可磨灭的光彩。

莫高窟教学设计 篇5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威风凛凛”、“精妙绝伦”、“宏伟瑰丽”等词;会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一段话。

2、引导学生用自读自悟,自主合作、自主探究的方式来理解课文。

3、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体会“莫高窟是世界的文化瑰宝”,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4、品读理解“彩塑”和“壁画”的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1、通过语言材料,感受莫高窟精妙绝伦的彩塑和宏伟瑰丽的壁画。2、引导迁移,引导发现,学习文章的语言规律和表达方法。

三、教学准备:1、查找、了解莫高窟的资料;2、课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多媒体出示一幅莫高窟图片。同学们,这幅图上是什么地方啊?对,是莫高窟。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好吗?(板书:莫高窟)“窟”是什么意思?(洞穴)为什么叫莫高窟?

(老师可以做简单介绍。一种说法是莫高窟修造在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周围是大沙漠,其地形比敦煌绿洲高近百米,所以在沙漠高处开凿的石窟便叫漠高窟,后世因“漠”与“莫”通用,便改称为“莫高窟”。另外一种说法是没有比它高的洞窟,也就是最高的洞窟。)

这些知识老师也是通过搜集资料后才知道的啊!

2、同学们课前有没有搜集关于“莫高窟”的资料啊?谁来简单介绍一下?没有也没关系,我们有课文啊,课文就是我们的资料啊!(生简单介绍)

3、多媒体出示几幅图片。可以结合学生的介绍展示,让学生欣赏。

4、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自读课文要求:①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并把课文读正确。②圈画出带生字的词语,能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也可请教同学或老师)。③了解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莫高窟?

5、学生自读,自学。

6、都完成上面的三个要求了吗?我想检查一下,有信心通过老师的检查吗?

多媒体出示几段文字:

敦煌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现存石窟492洞,如蜂窝般开凿在鸣沙山东麓(lù)的断崖绝壁上。

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惟妙惟肖的彩塑,其中有神态安详的卧佛,有威风凛凛的天王……,游人看了无不啧啧赞叹。

莫高窟那宏伟瑰丽的壁画,内容丰富多彩,尤其是那些轻拨银弦,漫天遨游的飞天,更是把游客如同带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一般。

莫高窟的藏经洞曾藏有各种珍贵文物,但由于清王朝腐败无能,大部分被帝国主义分子掠走,仅存部分经卷。

试试看,老师把课文的绝大部分生字都结合在屏幕上的这段文字里了,请你从头到尾,一字不落,按照自己的速度响亮的读一读,听明白了吗?

7、给大家一个机会,自己拿不准的字可以请教一下,有吗?

(佛(fó)    肖(xiāo)    弦(xián)    瑰(guī)    敦(dūn))

8、谁敢完整的读一遍?(再正音)

9、这段话里四个字的词语也很多,你刚才自学的时候弄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了?把你的自学成果展示一下。(约2~3分钟时间交流,着重理解“惟妙惟肖”“威风凛凛”“啧啧赞叹”“宏伟瑰丽”这几个词语)在多媒体上将这些四字词语变色,齐读这些词语。

10、下面,我在黑板上写一个词,请你从屏幕中找出和这个词相对应的段落,并读一读,明白吗?、

板书:彩塑(什么意思?)——谁来读?

壁画(什么意思?)——谁来读?

藏经洞(什么意思?)——谁来读?

艺术宝库(什么意思?)——一起读,好吗?

11、同学们,读到这里,你发现没有,老师写的这几段话跟整篇课文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12、那谁能比老师更厉害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呢?试一试 。(学生思考并回答)

13、有时候要把课文读长,有时候也要把课文读短,短到这样的程度,有助于我们很快的把握住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但是,我们仅仅知道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读出隐藏在这些内容背后的情感。所以老师建议你们再用心去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读着读着,我是否自豪了?是否悲伤了?惊讶了?陶醉了?入迷了?愤恨了?忧虑了?生气了?高兴了?……

(多媒体出示:自豪、惊讶、入迷、愤恨、忧虑、悲伤、生气、高兴……)

14、同学们,每次上课我最期盼这种交流,对我来说倾听也是一种学习,我想对你们来说也是一样的。谁来说说你最强烈的感受,慢慢说。(学生交流)

15、练写生字。

多媒体出示本课生字。谁来友情提醒一下,那些字容易写错,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学生自我提醒)

16、板书设计:

彩塑

18、莫高窟  壁画      艺术宝库

藏经洞

第二课时

1、走近莫高窟

课文第一节中有句话概括描述了莫高窟的外貌,谁来读一读有关句子  ( 课件呈现画面 )

茫茫沙海,陡峭的山壁,蜂窝似的洞窟里究竟藏着什么?同学们回忆一下。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彩塑 壁画 藏经洞

2、欣赏彩塑,触摸“艺术”

(1)我们首先来欣赏彩塑,课文中的彩塑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采用“从               中感受到              ”的句式回答。

(2)交流:

从“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感受到“数量多”;

从“有慈眉善目的菩萨……眼睛微闭,神态安详。”感受到“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3)菩萨、天王、力士、佛祖,身份不同,形象、神态也自然不同,这就叫——“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人们塑造这些彩塑,都有不同的思想寄托,请看屏幕(课件出示)

人们塑造菩萨,是希望他             ,所以是           “菩萨”

人们塑造天王,是希望他             ,所以是           “天王”

力士两脚下各踏一只小鬼,是希望他们                     ,所以是            “力士”

还有一尊卧佛,那是佛祖涅盘时的塑像,涅盘就是死亡,瞧,它涅盘的的神态是多么安详!它有多么宽广慈悲的胸怀啊!

(4)你能通过朗读把它们的特点表达出来吗?

(5)读得很好,这么精美准确的语言应该存储于你记忆宝库中,根据提示,把这几句话背下来吗?引导背诵。

(6)这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彩塑仅仅四尊吗?

这2000多尊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彩塑,如果用一个词语去形容、赞叹,你会用什么词语?精妙绝伦、形象逼真、惟妙惟肖等。

(板书:精妙绝伦)

请同学再来欣赏欣赏一尊尊彩塑(多媒体出示),你们说,这两千多尊彩塑是什么?

3、读赏壁画,领略艺术

(1)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请同学们读读第3自然段第一句,想一想,它给你什么启示? 板书(宏伟瑰丽)

(2)课文的哪些地方让我们体会到壁画的“宏伟瑰丽”呢?请大家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

(3)交流。

(出示)“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

①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读书体会。

②课件出示,学生欣赏壁画。

③指导朗读。

同学们,敦煌的壁画记录了一千多年中国社会的变迁。如果把这些壁画连起来办一个1米宽的画展,这个画展就有60多里那么长。面积之大,实属罕见。你能将壁画丰富多彩的内容读出来吗?(一生读)同学们,看到这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你想到了什么?(一生读)。同学们,看着这么精美的壁画,你感受到了什么?大家一起意味深长地读。

(4)丰富多彩的壁画内容中飞天是最引人注目的,你了解飞天吗?让我们一起去瞧瞧这神奇瑰丽的飞天吧。课件播放飞天图片。

欣赏完了飞天壁画,你觉得这些飞天怎么样?

① 让我们走进文字再次领略他的风采。出示描写飞天的文字,引导学生朗读。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读着读着,你仿佛听到了什么?读着读着,你仿佛闻到了什么?把你闻到的、看到的、听到的读出来。

②师范读:同学们读得这么投入,老师也想来读一读。(课件出示图片音乐情境)。

③引导美读课文:

壁画上的飞天,飞得那么美,穿越千年的时空,来到我们的课堂,给我们带来了迷人的花香。请你读——

壁画上的飞天,飞得那么美,穿越千年的时空,来到我们的课堂给我们带来了美妙的音乐。请你读——

壁画上的飞天,飞得那么美,穿越千年的时空,来到我们的课堂。给我们带来了动人的舞蹈。请你读——

壁画上的飞天,飞得那么美,穿越千年的时空,来到我们的课堂化作了我们眼前这段美妙的文字。一起读——

(5)壁画上的飞天各有各的姿势,各有各的美,请同学们发挥想象,仿照课文的写法,用“有的        ,        ;有的       ,       ……”这样的句式把你想象到的飞天姿态写一写,你可以写一句,也可以两句,三句。(课件出示)。

(6)指多名学生汇报交流。

师:壁画上的飞天,飞得那么美,穿越千年的时空,来到我们的课堂——(生排成行逐一描述)。(配音乐和画面)

(7)、小结:这就是敦煌宏伟瑰丽的壁画。怪不得作者这样赞叹: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生)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4、走进藏经洞,激荡情感。

观赏莫高窟,有一个地方不得不去!那就是轻声读读第4节,哪些字眼让你的心情难以平静?请作些标记。

(1)、课件出示图片。那个曾经装得满满的藏经洞现在空空如也了,那些曾经被封存近900年的文物,包括唐玄奘不远万里取来的“真经”全都不在了!它们被帝国主义者掠走了!

(2)、课件出示文字信息,伴音乐:

①英国人斯坦因盗走完整的经卷二十四箱近万卷,完好的绢画和丝织品等五箱近五百件。

②法国人伯希和盗走大量文献精品和佛画、丝织品,总数约一万余件。

③日本人吉川小一郎用低价非法换取了469卷手写本和精美彩塑两尊。

④俄国人鄂登堡盗走经卷一批。

⑤美国人华尔纳用涂有粘着剂的胶布剥取了壁画26方,共计3.206万平方公分。

那天傍晚,当冒险家斯坦因装满箱子的一队牛车正要启程,他回头看了一眼西天凄艳的晚霞。那里,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滴血。

同学们,当你聆听了这些文字,你一定有很多话想说:假如你就是一件被掠走文物,一尊珍贵铜像、一张出自高僧的手卷、或一幅精美的绢画,如今你被存放在异国他乡的博物馆里,你最想说些什么?请写在课文一侧!

(3)交流。

5、总结全课,积淀情感。

(1)莫高窟虽然经过千百年自然和人为的破坏,但它仍是世界上现有规模最大的、保存最好的佛教艺术宝库。被誉为“人类艺术的殿堂”。 外国的旅游者也这样评价(课件出示)指名读。

“看了敦煌莫高窟,就等于看到了全世界的古代文明。”

“敦煌艺术是人类文明的曙光。”

(2)站在这茫茫的沙漠之中,再次举目仰望这闻名世界、光辉灿烂的敦煌莫高窟,面对这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你想说些什么?

(3)作为中国人,我们不得不自豪地说(出示第五自然段)齐读——

“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板书:智慧的结晶)

6、板书设计:

彩塑(精妙绝伦)

18、莫高窟  壁画 (宏伟瑰丽)  智慧的结晶

藏经洞

莫高窟教学设计 篇6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进入课文:

1、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同学已经解决了“莫高窟是什么的问题”,说能说说答案?

(学生回答后,出示电脑投影,通过网络上介绍的图片与音乐,让学生浏览,总结莫高窟是“艺术宝库”)

2、大家说说看,这个艺术宝库里有什么呢?

(板书:彩塑、壁画、藏经洞)

3、请大家自由练读课文2、3、4段,感受一下这个艺术宝库。

二、个体感知,潜入课文:

1、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课文读给大家听听!

2、指名2——3位学生读课文。

3、每读完一次,引导学生评论一次。(阐述喜欢的理由)过渡:课文读得很流畅,老师觉得大家离敦煌越来越近了,下面让我们走得再近些来欣赏这个艺术宝库。首先是彩塑——

三、分层感悟,精读课文:

1、读课文,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2、学生找出课文的重点句,教师随机出示投影片“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有的……有的……有的……”

3、指导朗读:

①谁先来读读?视情况引导尝试读。

②教师在投影上圈划重点词,结合图片让学生对比读。相机观察课文插图,体会“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考古学上所谓“佛像有三相”,出示一些佛像雕塑图片,可以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见过哪些佛像?)

③谁能把不同彩塑的神态读出来?

④谁能语气优美地再超过他?

⑤齐读后,引导游人看到这样的彩塑是?(啧啧赞叹),我们同学现在就在莫高窟,谁来赞一下?

过渡:中国的石窟很多,敦煌最有名是因为莫高窟不光有彩塑,里面还有大量的壁画。

4、同学们练习读课文,读完由大家提出问题

a、飞天是什么?(看课件进行描述,注意神态、动作等)壁画上都画了些什么?(看挂图说)

b、有哪些佛教故事?为什么要画这些壁画?

5、师生讨论,出示投影。

6、找出印象特别深、感觉特别美的句子,教师相机出示投影片:

(用一段音乐衬托出现飞天排比句,重点字词加上加号,)

7、指导朗读好排比句。

8、伴随课件教师再泛读,让学生聆听品味。

过渡:1900年,也就是一百多年前的一天,王道士打扫洞窟,打开了一扇通往世界的中国历代最灿烂文化的大门,这就是敦煌莫高窟中的藏经洞。

四、感情升华,总束课文:

1、自读课文,说说哪些地方引起了你的注意。

2、学生自由质疑,集体讨论。

出示投影片(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认识敦煌的近况与敦煌恢弘的艺术成就,激发情绪,结合文中语句指导读悟)师:读了投影片上的话,你作何感想?

3、师总结提高:同学们要努力学习,建设强大的祖国。无愧先人,无悔后人。

五、总结本课,重点巩固:

1、用“有……有……还有……”造句

2、写一写学了《莫高窟》后的读后感

教材分析:

这是苏教版第九册语文的课文,我曾自己制作了ppt,尝试用多媒体技术来执教,当然课堂上也使用了挂图、小黑板等传统教具,令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学生借助投影演示对“飞天”一段(课文重点)的描写感悟很透,容易接受美的熏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2、通过逐步的指导,让学生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图文结合的感悟,让学生养成读书疑思的和好习惯,培养学生初步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敦煌艺术宝库”的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通过逐步的指导,让学生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培养学生初步的审美能力。

教具准备:敦煌的ppt演示文稿,一段背景音乐(mp3)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