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精编教案【优秀9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精编教案【优秀9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苏教国标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18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7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作者是怎样写石榴的,能依照课文第三自然段,按一定的顺序写一种果实的成熟过程及其特点。

4、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

2、学习按一定顺序写一种果实的成熟过程及其特点。

三、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观察一种果实,并按一定顺序写它的成熟过程及特点。

四、课前准备

课件、生字词卡、石榴、小卡片,观察一种果实。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1、演示实物“石榴”,问:这是什么?

交流板书课题:石榴(简单识记“榴”字)

2、谈话,观察石榴,什么样儿的?什么颜色的?

你对石榴还有哪些了解?

二、初读课文

1、拼拼读读记记课后生字,读准一、二类字音。

2、初读课文,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3、检测读生字词的情况。

逐一卡示,开火车认读,相机正音。

读准词:甚至、喜讯、甜津津、郁郁葱葱、小喇叭、玛瑙

4、再读课文、思考。

石榴是怎样成熟的?

课文每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5、指名接读课文,并交流每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交流相机卡示:

①“我”的家乡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

②春天和夏天,石榴树抽出新枝,长出绿叶,开出火红的花。

③秋天,石榴果成熟了。

④“我”非常喜爱石榴果。

再交流:石榴是怎样成熟的呢?

交流相机板书:抽枝、长叶、开花、结果。

课文哪几自然段写到了成熟的过程?(2、3自然段)

我们先来学第一自然段,了解一下我的家乡在哪里?

三、细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上述问题。

2、交流:

相机学词:枣(zao)庄

A:读准字音。

B:分析字形。(也是红“枣”的“枣”,枣有核,所以下面有两点。)

3、枣庄是个怎样的地方?

交流相机学词:驰(chi)名中外

A:读准字音。

B:“驰名”有著名、有名、闻名的意思。意思是“中外闻名”。

4、指导读。强调枣庄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

5、过渡:石榴树是怎样抽枝、长叶、开花的呢?作者叙述的顺序是怎样的?让我们看课文第二自然段。

四、细读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边读边圈划出体现作者叙述顺序的词语。

2、指名读,并交流圈划情况。

①学习生词:抽(chou)出

②小结:作者叙述的顺序是这样的,石榴树先是抽枝、接着长叶、然后开花。完成板书:抽枝→长叶→开花

石榴树从抽枝到开花都在什么季节完成?

交流。相机板书:春、夏

③指导读1、2两句话,体会作者的叙述顺序。

3、石榴的枝条、叶子、花儿都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的?

交流。相机圈划有关词语:新的、嫩绿、郁郁葱葱、火红的

学词:郁(yu)郁葱葱

A:读谁字音。

B:理解意思:长得非常茂盛。

C:填空:郁郁葱葱的()

再次体会读1、2句话,强调枝、叶、花的情状和色彩。

4、师圈划“越……越……”、“不久”、“挂满”。这些词说明了什么?(花多)。指导体会读读。

5、读最后一句话,体会:在写什么?(石榴花)石榴花长得啥样?文中用了什么方法?(比喻)把什么比作什么?

学词:小喇(la)叭(ba)

师谈话:石榴花那么小,作者却能形象又细致地写出它像小喇叭,说明作者观察非常仔细。

指导体会读读最后一句话。

6、过渡:石榴果是怎样成长成熟的呢,下节课再学。

7、齐读第二自然段。

8、完成填空,练习说话。

作者是按照这样的叙述顺序来写石榴的成熟过程的,春天和夏天,石榴树先________,接着_________,然后___________。

五、巩固练习

1、齐读生字词小卡片。

2、指导书写本课时所学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交流。

春天,石榴树有什么变化?夏天呢?

2、齐读1、2自然段。

3、过渡:秋天,石榴果是怎样长大成熟的呢?继续学第三节。

二、细读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思考有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交流。

出示卡片:热闹。

联系上文,说说哪些句子说明热闹?

3、展示课件,细致观察,石榴是怎样长大、成熟的?主要是什么发生了变化?(外皮)

①课文中是怎么说的?用了哪些词说明外皮的变化?

②展示文字灯片,交流。相机圈划“青绿色、青中带黄、黄中带红、一半儿红、一半儿黄”。指导读,体会石榴在逐渐长大、成熟,外皮发生变化的状态。

③师:如果把这些表色彩的词颠倒次序,行不行?再次体会到石榴是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的。

④圈划“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讨论:应怎样读?读出怎样的语气?(用较慢的语速读,特别读好“一天天”三个字。)

4、齐读1――3句。

5、过渡:熟透了的石榴是什么样的呢?

①展示课件:观察、交流。(有的裂开了嘴,有的笑破了肚皮)

②裂开了嘴,笑破了肚皮哪个程度更深呢?书中用了哪个词说明?学词:甚至(shen zhi)

③书中是怎么说的?交流:展示文字灯片,指导读。(你觉得这些石榴可爱吗?读出来)自由读、指名读、范读、齐读。

④师:不光是这两只石榴,熟透了的石榴都急切地想处人们报告成熟的喜讯呢?让我们看最后一句话。

⑤映示文字灯片,轻声读。找找哪些词说明了石榴急切地心情。交流。(急切地扒开、向外张望、报告……)

⑥师:这些石榴可爱吗?指导读好最后一句话。

6、总结谈话,果实的成熟都是有一定过程的,在成熟过程中,或者外皮发生变化,或者壳发生变化,这都是有一定顺序的。本文的作者之所以写得这么好,是因为他观察仔细的缘故。我们小朋友平时也要做到细致观察,有顺序地写下来。

7、齐读第三自然段。

8、过渡:石榴子儿又是怎样的?味道怎样呢?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出示半只割开外皮的石榴,观察:石榴子儿是什么样的?

再出示玛瑙,比较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请先尝一尝,谈谈味道?

2、书中是怎么告诉我们的?指名读。

3、学习生词:玛(ma)瑙(nao) 紧偎(wei) 嚼(jiao) 甜津津(jin)

4、读词:红白相间、晶莹透亮、清爽无比

由这些词体会作者对石榴有一种怎样的感情?(无比喜爱)

5、再次指导读,读出喜爱之情。

四、总结全文

1、总结。

2、齐读全文。

五、巩固练习

1、读读本课时所学生字词。

2、交流识记生字方法。

3、指导书写。

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2

《乡村里的大花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生字词,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读、悟、赏”培养学生认真阅读和思考的习惯,逐步养成用心阅读、用心感悟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以及对大自然的探究欲望。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词,理解精彩词句。

教学难点:通过“读、悟、赏”培养学生用心阅读、用心感悟的习惯。

教学方法:主动探求法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创设情境

1、同学们,当快乐的“六一”儿童节到来的时候,你最想到什么地方游玩呢?

2、同学们都想走出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向往着观赏到美好的景物!其实,美就在我们身边!

3、今天,我们就来欣赏我们乡村里象花一样美的园子。请同学们齐读课题——乡村里的大花园。

二、设问导标明确任务

1、看到这个题目,你的脑海里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呢?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2、下面,让我们一起看书上的彩图,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3、你能用生动形象的语句描绘出这丰富多彩的画面吗?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欣赏作家萧红笔下的<<乡村里的大花园>>。

三、探究交流尝试练习

1、师:示范读课文。

2、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标清自然段,画出生字词,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记住它。

3、出示生字词认读。

蚂蚱守则绒毛勇敢健康无限怎么谎花

(1)在生活当中,你在哪见过这里面的生字词?

(2)你有好办法记住哪个字?

(3)猜词游戏。

(4)认读——开火车读——齐读。

四、质疑解难鼓励挑战

1、指生读课文。

2、整体感知。

说一说乡村里的大花园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兴趣。图文结合读写结合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引领学生在生活中识字,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掌握识字方法,学会识

五、品读感悟,强化训练

六、拓展练习,激励创造

你从中知道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鼓励质疑:通过读课文,你还想知道什么?有哪些疑问呢?

(一)学习1-3自然段。

1、自由读1-3自然段,用()画出描写颜色的词语,说一说从这些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提示:可以用概括性的词语标注在书上)你能把它的美读出来吗?(练习读——指生读——品读——赛读)

2、作者除了细致描写了昆虫的色彩美以外,有没有写它们的声音和形态呢?请你找一找,读一读,说一说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你能有感情地读出来吗?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引入:大花园里美丽的花草、昆虫,还有自然界的万物,你知道他们的生长靠什么吗?(万物生长靠太阳。因为有了太阳,这个世界才有了光和热,才有了我们赖以生活的家园)你知道这个世界有几个太阳吗?(虽然只有一个太阳,但是他的光芒却能照耀世界每一个角落)

2、引读:太阳的光芒照射在“乡村里的大花园”会出现怎样的景象呢?请同学们到第四自然段中寻找答案。(默读第四自然段)

3、感悟词句:“是凡在太阳下都是健康的,漂亮的。”请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说说你的体会!(想一想“健康的”“漂亮的”景象是怎样的画面?)

4、想象训练:是凡在太阳下都是健康的,漂亮的!这里有花有(),有()有(),有()有()……热闹非凡,充满生机和活力!拍一拍()!听一听()!

5、从作者的描绘中你感悟到了什么?你能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读出来吗?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1、自主感悟:指生读第五自然段,想一想从这个自然段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2、汇报交流:体会“一切都活了……都是自由的!”

3、体会写法:找一找这段话主要写了哪些景物?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4、表情朗读:你能把你的感想读出来吗?

(四)学习最后一段。

1、齐读“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2、从最后一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有没有想过到天空游玩)字整体感知鼓励质疑善于质疑阅读方法:旁批旁注以读促讲渗透写法巧妙过度引领下文鼓励个性化阅读。鼓励有创意阅读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体现大语文教学观,从同学们,我们虽然住在小小的乡村,但是与全世界人民拥有“同一片蓝天”“同一个梦想”我们都在憧憬着、追求着美好的未来!希望我们从现在开始,从一点一滴开始,积极行动起来,学好本领,用我们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的头脑创造出属于我们的更加美好幸福的家园!而使文道和谐统一

苏教国标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力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会用“越来越……”造句。

情感目标:

学习小露珠牺牲自己,把美丽奉献给大家的无私品格。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小露珠牺牲自己,把美丽奉献给大家的无私品格。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力目标:能正确地读通课文。

会用“越来越……”造句。

情感目标:初步认识小露珠的美丽可爱。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猜谜语。

1、你们都喜欢猜谜语吗?老师出一个有关自然现象的谜语给你们猜。

2、谜语:闪亮透明小圆球,不大不小像豆豆。花草、树叶作摇篮,摇来摇去真自在。太阳出来去无踪,那是自然一奇观。

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小露珠)

二、导入新课

1、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揭示课题《小露珠》齐读。

2、读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

三、初读课文

1、读书时,应注意什么?

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时注意两点。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不读破句)

(2)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读。

四、检查初读情况

1、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听呢?其他同学注意听,如果发现错误请帮他及时纠正。

2、指名分自然段选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老师相机纠正。

过渡:同学们刚才正确、流利地初读了课文。现在我们不但要有感情的朗读,而且要边读边想。

五、学习第1自然段

1、轻声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2、交流:小露珠形成的时间、出现的地方、形成的过程。(抓住“夜幕降临、黎明、爬、滚、越来越…越来越…”)

3“夜幕降临”是什么时候?指导读好这个词语。

4、出示句子“小露珠爬呀……那么大了。”

5、指导朗读:“呀”读轻声,“越来越……”稍慢,渐响。读出“亮”的样子。

6、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读出表达喜爱的感情。

过渡:我们喜欢小露珠,小动物也喜欢小露珠。问:哪些小动物看见了小露珠呢?它们会对小露珠说些什么呢?

六、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读一读,自己分析字形结构。

2、说说哪些字写的时候容易错。

3、描红,临写,师巡视指导。

七、作业:

继续搜集有关描写小露珠的散文、诗歌、童话等。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知道小动物和植物都喜欢小露珠。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学习小露珠牺牲自己,把美丽奉献给大家的无私品格。

教学重点: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认识并学习小露珠牺牲自己,把美丽奉献给大家的无私品格。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文字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小露珠》这一课,谁来说一说小露珠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美丽的小露珠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让我们一起去寻找小露珠的足迹吧!

二、学习课文第2至5自然段。

1.早起的小动物看见了小露珠都和它打招呼。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2至5自然段:有哪几位小动物看见了小露珠?

2.指名回答。

3.出示动画1

(1)看,小青蛙一蹦一跳地来了!

小青蛙对小露珠说些什么?自己读一读。

(2)指名读,评价,齐读,要求读出友好、赞美的语气。

4.出示动画2

(1)小蟋蟀爬来了,它又会怎么说?

(2)学生同座位互读互听。

(3)指名读、分组读。

5.出示动画3

(1)小蝴蝶飞来了,它会怎样和小露珠打招呼呢?

(2)各人默读,再读给大家听一听。

(3)指名读,学生评价。

6.小动物们为什么喜欢小露珠?板书:闪亮透明圆润

7.小组分角色表演这部分内容。

指名一个小组上台表演,众人评议。

三、学习第六自然段。

1.小动物们喜欢小露珠,植物也喜欢小露珠。

自读课文第六自然段,你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植物也喜欢小露珠?(用浪线划出有关句子)

2.指名回答。

3.出示第二句,联系上下文理解“精神”一词的含义,体会衰老的花草树木在小露珠的滋润下发生的变化。

4.读一读,比一比。

金黄的向日葵,碧绿的白杨树,紫红的喇叭花,还有数不尽的鲜花嫩草非常好看。

金黄的向日葵,碧绿的白杨树,紫红的喇叭花,还有数不尽的鲜花嫩草,都像俊俏的小姑娘戴上了美丽的珠宝。

学生读一读,说说自己喜欢哪一句,并说出理由。

5.老师朗读这一段,学生闭目想象,你还看到哪些植物发生了神奇的变化?

6.齐读该段。

四、学习第七自然段。

1.小露珠看到自己给大自然带来的变化,心里可高兴了。她爬着,滚着,笑着。她感到有一股热气袭来。渐渐地,太阳公公散发的热量越来越大。小露珠的身子也越来越轻了。她变成了水蒸气向空中飞去。看到小露珠的变化,大家会怎么做呢?自由读这一段。

2.指名说一说,读一读,体会植物依恋的心情。

3.指导学生想象一下植物会和小露珠说些什么。

4.齐读小露珠说的话。

五、总结全文。

1.学完了全文,你想对小露珠说些什么?

2.小露珠不但外表美丽,还滋润美化了植物。希望我们的生活中多一些像小露珠这样的人。

六、课后练习。

1.背诵课文。

2.小露珠再来的时候又会出现什么样的情景?把你想到的讲给同学和家里人听。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能进入诗人描绘的春色盎然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这首诗。

3、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感受他愉悦的心情。

教学重点:

进入诗歌所描绘的蜂飞蝶舞的春天生机盎然的意境,体会诗歌中蕴涵的诗人之情感。

教学准备:

春天画面的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来认识唐朝一位了不起的诗人,人称“诗圣”,他写的诗被称为“诗史”。这位诗人的名字叫杜甫,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一首描写美丽的春景的古诗《江畔独步寻花》。(板书课题)

二、初读,指导读正确、有节奏感

1、老师下面要来小组读诗比赛,要求是:响亮、正确、有节奏。想获得为本组争光的机会吗?那就练习读几遍。

2、指名读,随机纠正字音、节奏。

3、齐读。

三、精读,入诗境,悟诗情

1、诗我们已经读了好几遍了,同学们,诗人来到江边,看到哪些景物?

板书:花 蝶 莺

2、这些景物中你最喜欢什么?能不能结合诗句,发挥想象,把仿佛在眼前的情景用老师这里的句式说一说,结合理解词语“花满蹊”“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啼”。

啊,_______(景物)真_______啊,你看_______。

例:啊,花真多啊,你看,把小路都遮得严严实实的了。

啊,花真多啊,你看,把花枝都压弯了。

啊,花真美啊,你看,红的似火,白的如雪,黄的胜金……

啊,花真香啊,你看,把小蝴蝶小蜜蜂都引来了呢。

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语言真美,花多、花美引得蜂飞碟舞,说到现在的花,你们猜猜都可能有什么花呢?

3、教师放课件,边放《春到江边》的音乐,用优美的语言把学生带入意境。

(好一派繁花似锦的`美景啊,你们看,杏花开了,远远看去,就像天边粉红的彩霞;桃花呢,笑得小脸粉粉的;梨花挤满枝头,仿佛一夜间枝头坠落了满树的白雪,香气四溢,引来了蝴蝶在花丛翩翩起舞,黄莺飞落枝头,自由自在地唱起动听的歌。

美吧,这情景让蝴蝶醉了,黄莺醉了,我们也醉了。下面同学们用自己有感情的朗读、表情、动作让老师感受到你们的陶醉吧!

4、赛读。

四、深化,体会诗情

1、读到这,老师心头不禁有个疑问:你们看,诗中写到花不仅多,而且美,这景色在春天随处可见,只要一出门就可以看到,为什么要“寻”呢?

2、是不是该把诗题再读读,读出诗人心情的欢愉。

3、让我们用自己的诵读读出诗人对春天美景的喜爱吧。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学用字词句、写好钢笔字、读读背背、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

口语交际和写字

【教学时数】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1、第一部分。

(1)四人小组自由朗读六个词语。

(2)不认识的字可以在小组内请教同学或老师,也可以查字典。

(3)连读词语,想象画面,了解词义。

小组学习:首先观察题中的画面,想象情境,感知词义的优美意境。然后凭借熟字推想词语的意思和所描绘的情境。

(4)读词语,选一个你喜欢的词语,说说词语所描绘的优美意境。

2、第二部分

(1)观察插图想像情境。

(2)熟读词语,练习与画面连线。

(3)教师指导,巡视纠正。

3、第三部分

(1)看图,想想图中画了些什么。

(2)四人小组练习看图说词语。

(3)小组交流比赛词语。

二、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

1、认识要写得字,想想是什么结构的字。

生:这三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师:左右结构的字有什么特点?

2、咱们还是看看“小小建议”吧:左部收,右部放,撇要缩,捺要伸。

3、在田字格里观察这三个字,注意间架结构和布局。

4、练写钢笔字,教师提示握笔和坐姿,巡视指导。

展示钢笔字写得好的同学的作品。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读背词语。

(1)指导学生观察插图,说说图上都画了些什么。

(2)朗读课文《做一片美的叶子》,体会叶子和大树的关系也正如一个人和社会群体的关系,感受其中蕴含的哲理。

(3)多次连续词语,体会词语的整齐美和节奏美。在诵读中了解词语之间的联系和意思。

2、读背古诗《夜书所见》。

(1)带读全诗。

(2)看图,说说两个小孩在干什么,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是深秋的夜晚。

(3)熟读成诵。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同学们,从这学期我们就开始学写毛笔字了,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中老师告诉你们写毛笔字有哪些好处?

生:闭气凝神,陶冶情操。

生: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2、同学们说的有道理,我们现在学习“横”。

指导:横有长横和短横之分。

3、教师书写长横和短横。指导运笔方法。

(1)长横:笔画稍长,左低右高,略带斜势,起笔较重,中腰略细。向左上逆锋起笔,旋即转向右下稍按,以中锋向右行笔,至收笔处顿笔回锋,藏锋收笔。

(2)学生练习写长横

(3)短横:起笔轻快,可顺锋入纸,向右行笔,渐行渐按,至收笔处稍顿缩锋收笔。写时略带仰势。

学生练习写短横。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课前准备:最近读的书,摘抄书的作者,主要内容和精彩片段。

1、教师谈话:我们在与大家讲话或听别人讲话时,要注意什么?

2、仔细看插图,四人小组讨论。

3、小组交流:组织语言时注意语句通顺,条理清楚,声音响亮,速度适中。听别人发言,要精神集中,注意礼貌。

4、大家特别喜爱读课外书,今天我们就开个“小小读书交流会”。老师想了解一下大家都读过哪些书,请你们上来把你读过的书名写在黑板上好吗?

5、把你们在读书过程中所了解的书的作者、主要内容,摘录的精彩片段,用自己的话说给大家听。

6、同学们开始组织语言,努力讲得语句通顺,条理清楚,声音响亮,速度适中。

例生:我读的书是《十万个为什么》的天文地理卷,作者是石宗宾。它主要介绍了天文和地理方面的知识,如“为什么太阳会发热”“什么是自然界‘蝴蝶’效应吗?

7、教师评价:听别人发言,同学们要精神集中,注意礼貌。你们对她的发言还有什么建议吗?

8、学生评议。

二、学生分小组进行交流,教师巡视。

三、师随机进行总结。

苏教版上册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6

《拉萨的天空》

一、背景知识的了解,为学语文做铺垫

1、课件出示:中国地图——找到青藏高原——点击拉萨。

2、走进拉萨(了解海拔、气候、布达拉宫等资料)。

3、学生自我介绍课外积累的相关资料。

二、揭题明题,整体感知全文

1、读题,明确课题的中心词是“天空”,因此,读文时要带着“拉萨的天空是怎样的?”这一问题来读。

2、充沛朗读,让学生自身参照生字表上的注音,读到正确流利。然后出示生字词,教师不教,先让学生认读,对读错的和时进行指导。

3、学生完成板书填空:

拉萨的天空留给你的第一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湛蓝的、蓝色、蓝晶晶)

4、课件出示:湛蓝、蓝色的色板。你看见过这样色彩的天空吗?

三、品读课文,各抒己见

1、现在请你选择自身喜欢的段落反复读一读,争取读好。读完后,想想这段的意思。

2、先读读下列这些句子,然后来谈谈你读后的感受。

(1)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理解“总是”和“拉萨是有名的日光城”的联系,“透亮,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是怎样的?”)

(2)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

(这句是一句夸张句,可联系诗句“手可摘星辰”来理解。为什么说声音可以碰到蓝天,手可以摸到蓝天?)

(3)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洁;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重点理解“纯洁”、“明洁”的意思)

(4)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移开。

(请你想想一下,当时,作者的内心在想些什么?)

3、学生交流对拉萨的天空的新感受。

板书:拉萨的天空是__________________(美丽的、令人神往的……)

4、以各种形式朗读课文。

四、观景回味,课后延伸

1、看拉萨的纪录片(片断),观景回味。

(看完后,你想说些什么吗?)

2、课后要求搜集有关拉萨的图片、文字介绍,做一张介绍拉萨得手抄报。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学会8个字,认识7个字,正确读写生字词,结合上下文体会用词的准确与传神。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杏花开花吗?你知道每年第一朵杏花开花在什么时候吗?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竺可桢爷爷,他为了了解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整整等了一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出示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检查课前预习生字情况。

⒈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多读字音读准,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⒉同桌互查。

⒊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学生评议。

⒋快速读全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三、学习课文第1-5自然段,了解第一次看杏花的过程。

⒈自由读第1-5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⒉小组讨论(学生可互相解答,教师只作点拨)。

⒊引导学生体会:“弯下腰来”说明竺可桢爷爷平易近人。“习惯地问”、“我是问第一朵花是那天开的”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⒋指导朗读。

四、作业:收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前半部分,知道了竺可桢爷爷第一次看杏花时并没有看到第一朵杏花的开放,他说:“那我明年一定要看到第一朵杏花”。那么,第二年他看到第一朵杏花开放了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后面的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6-15自然段。

⒈读第6-15自然段,想想你又从中了解到了什么?

⒉学生交流。(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咐,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

⒊创设情境,指导朗读。

情境一:出示一副春景图,体会“吹皱”

“吹醒”

“吹绿”“吹鼓”的景象,并配上优美的音乐有感情的朗读第6自然段。

情境二:创设对话情境,角色朗读,体会感情。

①出示投影片。(提示:想象他们会怎样说?你从中体会出什么?)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竺爷爷( )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地说:刚才。

竺爷爷( )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地说:是!

②引导学生体会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可桢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③师: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

引导学生体会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三、学习第16自然段,明确中心。

⒈读第16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⒉小结:正如竺可桢爷爷所说,他是通过常年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化的规律。

⒊教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审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霜降,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式大自然的缩影。

⒋再读读竺爷爷的。话,加深体会。

四、作业:

课后观察大自然,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8

《女娲补天》

教学目标

1.认识“娲、塌、熄”等6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隆、扎”。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女娲为了拯救劳苦大众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女娲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补天的过程。

教学难点:体会女娲的勇敢精神和乐于助人的品德,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想象力。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

一、故事激趣,课前谈话

师:大家一定喜欢读神话故事吧?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见面礼就是和神话故事有关的哦,请看大屏幕,

这里有几个神话故事里的人物,他们是谁?你能说出这个故事的名字吗?

课件逐一出示:

(1)他开辟了天地,并用身躯化作世间万物。——盘古(课件出示2)

(2)他为民除害,射下了天上的九个太阳。——后羿(课件出示3)

(3)她化作小鸟,把石子投入大海。——精卫

(课件出示4)

(4)她创造人类,无私奉献。——女娲

(课件出示5)

咱们班同学的语文学得真不错,相信我们一起会学得很愉快的。

二、揭示课题,引发兴趣

1.师: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走进这个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女娲补天》。(板书:女娲补天)

2.题目中哪个词让你感觉到神奇呢?(补天)为什么?

师:女娲可真不了起,在读故事之前,你对女娲还有哪些了解?

交流,出示课件:(课件出示6)

传说中的女娲是一个人首蛇身的女神。她用黄泥捏成人,创造了人类。女娲就是人类的母亲。

三、整文感知课文(自读课文)

1.出示自学提纲:(课件出示7)

①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②文中哪些地方使你感动?为什么?

③有弄不懂的地方请做上记号,准备提出。

2.学生自学。

四、检查自学情况(反馈)

1.指读课文,纠正字音。出示生字“娲、隆、塌、扎、熄、冶”,(课件出示8)指名拼读。

(1)读准“隆、扎”的读音。

(2)读生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字意。

(课件出示9)

塌下:倒,下陷。

窟窿:洞,小孔。

山冈:地面形成高低不平的山脊。

洪水:指可能酿成灾害的大水。

熄灭:停止燃烧。

纯青石:指颜色只有青色的石头。

五彩石:传说中用来补天的各种颜色的石头。

冶炼:用高温熔炼或电解等方法将矿石中的有用成分提取出来。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课件出示10)

(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岗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火所围困在山顶上,女娲把人们从水火中救了出来。又拣五彩石冶炼,补好了天。)

3.说出使你受感动的地方。(学生说)

说说你为什么受感动?能把这部分内容读一读吗?(朗读指导)

4.质疑。(师生评议解决)

提出新的问题:(课件出示11)

(1)女娲为什么补天?

(2)女娲怎么补天?

(3)女娲补好天后,将会是什么样的情形呢?

五、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解决第一个问题。

1.默读,想哪些段落分别写补天的起因,经过。

2.小组讨论以上三个问题后,汇报学习收获。

学生a:因为天塌地裂、烧起大火、发洪水,给人们带来痛苦。

学生b:女娲见此情景,很难过,求雨神熄灭大火。造船救出人们。

学生c:女娲去找五彩石,回来冶炼成水,把天补好。

学生d:女娲把天补好后,人们又过上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学生e:人们还记得………

(板书:起因:天塌地陷烧起大火发洪水)

3.指导学生从内容去想:

如果你当时在场,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一方面教育孩子要了解人民的痛苦,一方面体会女娲看到这场面的心情)

六、指名读第2自然段,体会女娲的心情,了解她的所作所为及原因。

1.女娲难过极了。

联系课文第一句来体会。“创造了人类”人类都是她的子女,她的子民,看到自己的孩子受苦受难,心情当然难过。

2.从“立刻,求”等词中进一步体会女娲焦急、难过的心情。

3.小结,为救人们,先做了两件事:求雨灭火;造船救人。(板书:经过:求雨灭火造船救人)

七、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了解女娲补天的经过,解决第二个问题。

1.大声自由读文。

2.找出文中具体补天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女娲的精神。

(1)(课件出示12)结合挂图理解补天这段话,进一步体会女娲为补天所付出的艰辛。理解第3自然段中的“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板书:炼石补天)

(2)引导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补天的经过。

3.指导朗读这两段话。

八、齐读第5自然段,了解大自然的美丽,解决第三个问题。

1.后来,女娲补好了天,没有了威胁人们的大火,人们又可以安居乐业,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板书:人们又安居乐业)

2.女娲是一个怎样的人?

九、总结全文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自己阅读课文,已经基本理解了课文内容。知道女娲是这样一个善良的、能为大家着想的英雄。(板书:爱心吃苦勇敢)

神话是人们想象出来的,人们为什么要塑造女娲这样一个心地善良的人物?(学生可能一时想不出来,教师要引导学生议一议。)

教师小结:古人想象出女娲补天这样的神话,说明古人希望有一天人能有战胜自然灾害的力量,还希望人们都能像女娲这样心地善良,关心别人。

十、拓展延伸(课件出示13)

1.在女娲的努力下,天被补好了,从此人类头顶的天空像帐篷似的张开来,再也不会塌了。人们也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同学们,你想对女娲说点什么?

2.女娲如此辛苦的补天,我们现代人应该学习娲的勇敢、善良的品质;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语文三年级苏教版上册优秀教案 篇9

《拉萨的天空》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对拉萨湛蓝的天空的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教学重难点: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体会作者通过对拉萨天空的赞美来表达对拉萨的无限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挂图;生字卡片;有关拉萨的资料。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有关拉萨的音像资料。

2、拉萨是我国西部一座有名的目光城。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西部,走进拉萨,去欣赏那里别具风情的迷人风光,去仰望那与别处不同的天空。板书课题:7、拉萨的天空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认读生字新词,了解词意。

(1)去掉拼音,读准生字。

(2)给生字找朋友。

(3)读准新词,并再回到文中,读懂新词。

(4)小组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3、先练读课文,再把你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4、初步感知课文。读了课文,你想说什么?学生自由表达,教师相机引导。

三、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指名读。

2、识记生字字形。

3、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二、精读感悟。

1、轻读第一自然段,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1)拉萨的天空的特点:湛蓝、透亮。

(2)品读比喻句。把“拉萨的天空”比作什么?由此你体会到什么?

2、自读二至四自然段,用笔勾画最能体现拉萨天空特点的语句。

(1)小组交流,并读一读。

(2)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3)全班交流品味,学生读句,谈体会。

(4)图片展示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