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米的认识(优秀10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分米的认识(优秀10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分米的认识 篇1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p4页例2,p4页“做一做”及p5页第3题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懂得测量不同长度的物体要用合适的长度单位,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初步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并学会用其量物体的长度,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2、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发展测量技能。

3、让学生在学习中能主动求知,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与同学的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并在学习中获得自信。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2、教学难点:掌握用分米量的方法,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四、教学方法: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五、教学准备:尺子、绳子

六、教学过程:

(一)学生动手测量课桌的桌面的长、宽。

师:昨天同学和聪聪已经量出了这本数学书的长、宽、厚,你们还想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

生:……

1、两人为一组测量桌面的长、宽。

2、全班交流。

3、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毫米作单位来测量不方便)

(二)建立1分米的空间观念

1、让学生观察尺子,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0之间的长度就是1分米,请学生数一数几厘米是1分米。

板出:1分米=10厘米

2、让学生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或在我们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1分米。

3、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

4、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

(三)认识几分米

1、在尺子上认识几分米。

2、出示课件让学生认识几分米。

(四)用分米量

1、量绳子的长度(让学生先估测,然后再测量)

(五)巩固发展

1、练习一的第三题

2、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1)一条裤子长9分米( )

(2)一张床长5分米 ( )

(3)小明高14分米 ( )

(4)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 )

3、填空

5分米=( )厘米=( )毫米 30毫米=( )分米

40毫米=( )厘米=( )分米 2米=( )厘米

4、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第4题教和第五题。

5、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六题和第七题。

(六)全课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七、板书设计:

分米的认识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教后记:合作交流,让学生自主探索

在设计的测量的活动中,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去亲身经历测量的过程。在操作中,遇到实际的问题中,学生出现了茫然时,教师抓住“亮点”、抓住时机,引入新知。在随后的教学中留于充分的空间,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行猜测、试验、探索,使学生不仅获得知识,而且经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到探索学习的乐趣。

分米的认识 篇2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2—4页,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一中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建立 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

在建立长度观念时,对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易混淆,故教学时应讲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比较它们的长短,使学生能正确、深刻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准备直尺一把、一枚一分或一角硬币、丝带、橡皮等。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导入  新课

师:你们猜一猜,钱老师的身高是多少?

学生猜完后教师说明:钱老师的身高是1米80厘米。

师:米和厘米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个长度单位,请大家用手势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米作单位?

师:请大家再用手势表示一下,1厘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师:我们每天上课都要用到数学课本,你们知道数学课本的长和宽大约是多少厘米吗?自己量一量。

生:数学书的长是21厘米,数学书的宽比15厘米多,比16厘米少。

师:数学书的宽比15厘米多,比16厘米少,那究竟有多长呢?你们想不想知道?

生:想!

师:要想比较准确地量出数学课本的宽,就要用一个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来量。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毫米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获取新知

1、认识毫米。

(1)师:1毫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拿起直尺认真观察: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线以外,还有刻度线吗?

(还有一些小刻度线,这些小刻度线把1厘米又分成了一些小格。)

教师指出:直尺上1厘米中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2)看大屏幕上放大的直尺图

提问:从0刻度到刻度1是几厘米?

教师让学生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在刻度0和刻度1之间有多少个小格?

提问:从刻度1到刻度2是几厘米?数一数,在刻度1和刻度2之间有多少个小格?

提问:从刻度3到刻度4是几厘米?数一数,在刻度3和刻度4之间有多少个小格?

提问:这就是说,1厘米中间有多少个小

得出:1厘米=10毫米

(3)教师让学生量一量1分硬币的厚度,看够不够1毫米。

量完后教师说明: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师生共同用手势表示1毫米:先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地夹住1分硬币,再用左手慢慢地把硬币抽出来,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之间有一条小缝,它的长度大约就是1毫米。

教师结合课件演示说明:银行卡和电话卡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10张纸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教师让学生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厚度大约是几毫米?

(5)说一说,测量生活中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

(6)教科书第3页 “做一做”中的题目。

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数的?

2、认识分米。

(1)引入分米。

①动手操作:用学生尺或米尺量自己的课桌宽是多少?(当学生用“米”做单位量时,课桌宽不够1米,用“厘米”做单位时,一一地量很麻烦。)

②独立探索:你感觉用一个多长的长度单位量课桌的宽比较合适?

③汇报交流,引导学生想象:如果有一个比厘米大而又比米小的长度单位就好了。

④教师说明:像量课桌这样的物体长度时用米、厘米或毫米做单位都不合适,我们就要创造一个新的长度单位。

⑤互相讨论:这个单位规定为多长合适?学生讨论(得出以“10厘米”为一个单位比较好)汇报并说明理由;从而引出“分米”。(板书,把课题补充全:分米的认识)

(2)问: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板书:1分米=10厘米)。

用手势表示出1分米的长度,表示出2分米的长度。

(3)学生观察米尺,回答:1米里面有几个1分米?(板书1米=10分米)

(4)练习。

①同桌互量从手腕到指尖有多长?

②教科书第4页“做一做”中的习题。

三、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1、练习一的第1、2、3题。

2、在(  )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蜡笔长6(    )   跳绳长2(     )

桌高7(     )   粉笔长75(       )

钢笔长14(    )   小明的身高是140(     )

一块橡皮厚12(   )  旗杆高9(     )

3量出20毫米和3分米的丝带。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1、量出数学作业 本的长约是多少分米,厚是多少毫米

2、在作业 本上画出1毫米、1厘米、1分米长的线段。

3、拿一瓣蒜头放在盛有少量水的的盘子里。先看看它几天后开始发芽,再记录发芽一周内蒜叶的生长情况。(课外完成)

蒜叶生长情况记录

分米的认识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1厘米=10毫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形成表象,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应用概念正确表示物体的长度。

教具学具准备

学生尺、分米尺、米尺。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导入:我们学过长度单位米、厘米,也会用米和厘米测量长度,请同学们测量一下教学教科书封面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

2.学生操作,测量后汇报:

书的封面长20厘米多,不到21厘米。

书的封面宽14厘米多,不到15厘米。

3.继续测量书的厚度,学生汇报:书的厚度不到1厘米。

4.教师概括:同学们测量得到长20厘米多,不到21厘米;宽14厘米多,不到15厘米;厚不到1厘米,20厘米多,多多少?不到15厘米,差多少?不到1厘米,那是多少? 20厘米多,不到15厘米,不是一个准确的长度,是否能用米、厘米那样的长度单位表示呢?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毫米,教学例1.

(1)启发学生观察测量得到的20厘米多,14厘米多,不到1厘米,从尺子上看,你们发现了什么?互相议论一下。

学生回答:有许多小格;

长是20厘米还多7个小格;

宽是14厘米还多5个小格;

厚是8个小格。

(2)教师讲述:这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比1厘米小,它的名字叫1毫米。请同学们数一数,1厘米中间(从0到1)有多少小格,又叫多少毫米?从2~3、5~6、9~10等每一厘米长中又发现了什么?互相交流一下。

(3)教师演示课件毫米和分米的认识。

(4)请同学们想一想,1厘米和10毫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可以互相议论一下。

总结归纳:1厘米=10毫米(继续演示课件毫米和分米的认识)

(5)借助手势,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

①老师表示1毫米的长度(用拇指和食指表示)

②学生将1分硬币用右手食指和拇指夹住,抽去硬币,观察拇指和食指之间的缝隙,理解1毫米的长度观念。

③用手势表示1毫米、1厘米

(6)测量(分组操作并填空)

①量一量一分硬币的厚度,看够不够1毫米。

②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厚度,大约是____毫米。

2.认识分米。教学例2.

(1)引导学生在尺子上指出10厘米的长度,出示分米卡,使学生认识1分米。说明有时候量物体的长度用分米作单位。

(2)数一数1分米中有多少个1厘米?(继续演示课件毫米和分米的认识)

有了认识毫米的思路,认识分米,启发学生思维,自己学会认识分米的长度单位。

(3)借助手势,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

利用分米卡,用手势表示,进一步认识分米。

将米、分米、厘米、毫米4个长度单位,用手势表示。学生分组互相用手势表示。

3.利用米尺,分组讨论。

1米有多少分米?1米、1分米、1厘米之间有多少关系?

总结归纳: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板书)

4.量出3分米长的带子给大家看。

三、全课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认识了毫米、分米,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随堂练习

1.口述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并用手势表示。

2.口述常用的长度单位间有什么关系?

3.同桌互相量一量铅笔的长度。

4.判断下面叙述是否正确?

蜡笔长6毫米。

跳绳长2厘米。

课桌高7米。

粉笔长75分米。

布置作业

5米=分米 40厘米=分米

2分米=厘米70毫米=厘米

《分米的认识》教案 篇4

课题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一单元第2页《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作者及工作单位

洛南县石坡镇桑坪小学李萍

教材分析

《 测量——分米、毫米的认识》是人教版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中的教学内容。本单元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主线呈现学习内容,通过一系列与数学有关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体验实践、独立思考、动手操作与交流合作,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学习知识,发展学生应用意识,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思维的创造性,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发展,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学会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

学情分析

本节课让学生经历测量常见物体长度的过程,引出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让学生感受到掌握毫米和分米是日常测量的需要,感受到学习这部分知识的价值。本节课的设计,本着“发展学生创新思维为主”的原则,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建立毫米和分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能力,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际生活又运用于实际生活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分米和毫米长度的直观表象。

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和测量工具,会测量一些物体或线段的长度,并提高估测能力。

3.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认识分米和和毫米以及米、分米、毫米之间的进率。

2、会用毫米、分米作单位量出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提问:你们都学过那些长度单位?

学生:米和厘米

2、关于米和厘米你们都了解那些知识呢?

3、你能用手比划1米、1厘米大约有多长?

二、探究新知:除了这些长度单位,你们还知道其它长度单位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些新的长度单位。

(一)分米的认识:

1、初步感受1分米的长度:

(1)教师拿出提前准备好的长度为1分米的吸管。请大家估计一下这根塑料管有多长?

(2)那么大家估计的到底对不对呢?下面就让我们一齐动手来验证一下。

2、体验分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

(1)通过我们刚才的活动,你们发现了什么?我们测量的是同样长的塑料管,它既可以表示为10厘米,也可以表示为1分米,那么就请大家想一想: 10厘米和1分米有什么关系呢?

板书:板书:1分米=10厘米

(2)通过分析,我们知道了“分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那么谁能推算出“米与分米”之间的关系呢?

板书:1米=10分米

(3)体验分米在生活中的作用:

( 二)毫米的认识:

(1)体验毫米的作用: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还有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板书:毫米)

师:经过大家的总结才知道,我们可以使用这么的方法对长度单位进行研究。现在我们就利用自己刚才学到的学习方式,以小组为单位,大家合作一起来研究关于毫米的知识好不好。

(2)用硬币体验一毫米的长度:

(3)总结归纳:1厘米=10毫米

(4)说说生活中哪些物品都是用毫米作单位?

三、总结

1、提问: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分米和毫米)

提问:连同前面学习的米和厘米,我们已经认识了4个长度单位,你能把这些单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一排吗?

2、再次用手比划4个长度单位的长度。

四、巩固练习:

1、同座之间互量从手腕到中指的指尖有多长?

2、课本第四页“做一做”的习题。

3、完成游戏:请四名学生戴好师提前做好的头饰,分别扮演米、分米、厘米、毫米。先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再说各自的用途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分米的认识》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②引导学生探索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知道分米、毫米这二个长度单位和掌握1米=10分米、1分米=10 厘米、1厘米=10毫米。

教学教法:

1、直观教学法。教学时利用直尺,观看分米、毫米标准的长度,观察1毫米、1分米的长度,在脑中建立表象,并让学生用生活中典型的长度帮助学生感悟用心体会。

2、练习法。学生巩固知识和形成各种学习技能需要反复的练习,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实践活动。在教学认识分米、毫米时,让学生去找生活中的典型例子做为参照物。

教学学法:

1、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和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在建立观念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的应用能力。

2、学会与人合作养成良好习惯。在估计测量中,由于毫米相对较小,容易出错,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分工完成,在课堂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回忆学过的二个长度单位是什么?比划一下1米长度和1厘米的长度吗?

二、教学新知

1、认识毫米,感受毫米的必要性。

2、建立毫米的表象。请你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用手比划一下。

师提问:生活哪些物体的长或厚约为1毫米?

3、学习厘米与毫米的关系追问:通过刚才比划和观察,你发现什么?

毫米是相对较小的长度单位,通过观察你发现。

(1)厘米与毫米有什么关系?得出1厘米=10毫米。师:拿出数学书,让学生观察其厚度,你觉得数学是多厚?

(2)分米的认识

①分米

出示一条10厘米长的小棒,让学生估,引出这条是10厘米。

师:这也是一个长度单位,你知道它是什么呢。预计学生能知这是1

分米。(板书1分米=10厘米)

师: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

画后要求在直尺上找一找1分米,让学生去找一找生活中长约1分米的物体,来帮助学生建立观念。

②分米与米的关系

师:2分米长约是多少,用手比划一下?4分米?10分米?

师:你发现什么?引导学生发现1米=10分米。

3、长度单位的系统化和展望

谈话: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又认识了长度单位的二位新朋友毫米和分米,请你把它们与原来学习过的米、厘米一起,排排队,从大到小排好?引导学生发现:相邻单位的进率都是10。

三、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是形成技能不可缺少的环节,这节课我安排的练习题

都与几何测量、几何直觉直接相关,符合当前课改精神。

四、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及时反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收获的信息进行和筛选和整理,完善知识结构,并及时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

分米的认识 篇6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量第4页例2、做一做、练习一第4题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认识了毫米、米和厘米这三个长度单位,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认识分米。课上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能力,通过安排大量的实践活动,运用量一量、画一画、数一数、比划比划等方式,使学生充分经历测量常见物体长度的过程,从而学习长度单位分米,让他们感到分米的产生是日常测量的需要,初步建立起分米的表象。重视数学学习与生活的联系,教材中所用物品均来自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用品,使学生感到亲切,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学习分米的必要性。通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材分析]

“分米的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学期关于长度单位的一个知识点。学生已经学习过米、厘米和毫米,对于分米由于实际生活中应用得少,学生接触的也不多,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根据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充分做好各种准备,以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促进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估计、测量、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知道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会选择分米做单位进行测量,了解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2.在测量的过程中理解单位的实际意义,并能用自己的方式或语言表达。

3.在实际测量中,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

4.在测量等活动中,让学生主动求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并在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分米,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教学难点]

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1.教具:多媒体课件一套、米尺图、彩带、小卷尺、练习纸。

2.学具:直尺、吸管、彩带。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昨天,我们认识了一个长度单位家族中的新朋友——毫米。到现在为止,我们学习过哪几个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其中最大的长度单位是什么?(米)请你用手势表示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最小的长度单位呢?(毫米)请你用手势表示一下1毫米大约有多长?那1厘米呢?

二、探究新知

1.测量课桌的长度

如果老师让你估计出我们所使用的课桌的长度是多少,你认为它的长度是多少?你认为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呢?(厘米)为什么不选择米为单位呢?(因为桌子的长度不够1米)为什么不选择毫米为单位呢?(因为毫米的单位比较小,测量出来的数会比较大)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测量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直尺进行实际的测量,要求:四人小组试着用厘米作单位量一量课桌面的长是多少?并思考:是怎样测量的?

(学生活动)

(2)汇报方法

让个别小组代表汇报测量的情况。(我们是这样测量的:用直尺的最大刻度为一段连续量,最后求出桌子的长是59厘米;我们组是这样测量的:用10厘米的长度为一段连续量,一共有5个10厘米,还多出9厘米,最后求出桌子的长是59厘米……)

(3)比较测量方法

引导学生比较刚才测量的三种方法,说出哪种方法比较好?(第三种方法)为什么?

(因为它是以10厘米为一段进行测量的,又好记又好算,不容易出现错误。而第一种方法里,直尺的最大刻度有的是15厘米,有的是20厘米,有的是25厘米,这样在计算的时候容易出现错误。)

(4)引入并板书课题。

用10厘米来测量很方便,其实它还有1个新的名称叫分米(板书课题)。

2.教学1分米有多长

(1)想一想,1分米里有几个1厘米?(10厘米)10个1厘米,就是10厘米,也可以说成是1分米。

(2)从1厘米到多少厘米的一段是1分米呢?(11厘米),从哪里到哪里又是1分米呢?(课件出示1分米放大图,同时板书:1分米=10厘米)课桌的长度里面有几个整10厘米?(5个)这5个10厘米是几分米?(是5分米)还剩下几厘米?(9厘米)所以我们说,课桌的长度是5分米9厘米。(完成做一做)

3.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1)观察直尺上1分米的长度,然后试将大拇指和食指叉开成1分米。再用直尺量一量是否准确。同桌互相看1分米大拇指和食指叉开的大小。(反复两次)

(2)画一画

我们已经知道了1分米的大概长度,请同学们用尺子上在练习本上画出1分米的线段。画完后,同桌交换用直尺量一量,看你画得准不准。

(3)想一想,在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学生思考后汇报:一根粉笔的长度;一段铅笔的长度;吸管的长度等)老师介绍身边一些长度大约是1分米的物体。

4.教学1米=10分米。

(1)我们已经知道了1分米=10厘米,那么1米有几个1分米。(让学生思考猜测)请同桌两人观察软尺,数一数1米有几个1分米。

(2)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一下自己的想法?(学生汇报:我们小组观察了米尺,我们知道了1分米=10厘米,就以10厘米为单位,一段一段地数,一共有10段,也就是10分米,所以1米=10分米)

(3) 如果给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排队的话,分米应该在什么位置?(在米的后面,在厘米的前面)

三、训练反馈

下面,又到了我们摘取智慧星的时间了。要想摘取最多的星星,就要积极动脑,大胆发言。进入摘星大比拼。

1.填空。(练习纸)

1厘米=(   )毫米          2厘米=(   ) 毫米

1分米=(   )厘米         30厘米=(   )分米

1米=(   )分米           60分米=(   )米

2.算一算

1米- 2分米=(   )分米

14厘米+26厘米=(   )分米

其中第四题和第五题要求学生说出为什么

3.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或数。(练习纸)

粉笔盒的高约1 (      )。         光盘的厚大约  (        )毫米。

电线杆高 5 (        )。           乒乓球台高约7 (        )。

一间教室高 3 (        )。         一本书的宽 14 (        )。

4.判断

(1)儿童游泳池水深7毫米。 (         )

(2)课桌高 60米。          (         )

(3)一分硬币厚约1毫米。    (         )

(4)一支钢笔长约9厘米。    (         )

(做完后集体订正)你做对了几道题,就为自己加上几颗智慧星。

5.蓝猫日记

四、总结拓展

到今天为止,我们学习过哪些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这几个长度单位中,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多少?(都是10)你有什么办法来区分它们?(在这些长度单位中,米是最大的,依次是分米、厘米和毫米)那么,有没有比米更大的长度单位了呢?在什么时候能用到呢?它和米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下节课我们再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设计]

分  米  的  认  识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分米的认识数学教案 篇7

【片段一】引入毫米

师:在学具盒里有一根大约5厘米长的小棒,你能把它找出来吗?(在学生的学具盒里有若干根小棒,只有一根白色的是5、3厘米长)

生:白色的小棒大约是5厘米。

师:是的,这根白色小棒大约是5厘米长,但到底有多长呢?请同学们拿出尺子量一量。(学生独自测量)

生:比5厘米长一点儿。5厘米多3小格。5厘米多3毫米。

师:有同学说这根小棒长5厘米多3小格,也有说是5厘米3毫米,这说明现在我们用厘米已无法较精确地表示出这根小棒的长度。其实1小格可以用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表示。(板书:毫米)

【评析】三年级的孩子在课前对长度单位毫米已有所接触,但对它们的理解是不清晰的,还没有建立表象。教师以学生已知的“厘米”为切入点,在测量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为使测量精确,不够整厘米时,需要用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把毫米和厘米紧密联系在一起,既有利于学生对新知的掌握,也有利于学生理解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教材编写的逻辑意图综合把握教学目标,灵活地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较好地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学生在估计小棒长度、测量小棒长度的活动中引出毫米,感受用毫米作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这些活动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自主地参与后续的学习活动。

【片段二】认识毫米

师:尺子上3小格就是3毫米,那么1毫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在尺子上找出1毫米,并和同桌说一说。(同桌指完后,请一位学生到课件中放大的尺子上指出1毫米。)

师:(指着课件中放大的直尺图)这样1小格是1毫米,2小格是几毫米呢?3格呢……10小格呢?

生:10毫米。1厘米。

师:怎么有的同学说10毫米,有的同学说1厘米?

生:1厘米=10毫米。

师: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尺子中任选1厘米,数一数是否有10毫米?也就是10小格?

师:你是选直尺上的哪个厘米来数的?

生:刻度2至刻度3,是1厘米,有10毫米。刻度5到刻度6,1厘米里有10毫米。等等。

(板书:1厘米=10毫米)

生齐读:1厘米=10毫米。

师:从0刻度到刻度2是几厘米,是几毫米?(2厘米,20毫米。)从0刻度到刻度3呢?(3厘米,30毫米。)从刻度2到刻度6呢?(4厘米,40毫米。)

师:请同学们在学具盒里找一找长度、宽度或厚度是1毫米的物品。(学具有:1元硬币、电话卡等)

生:电话卡的厚度是1毫米。

生:1元硬币的厚度是1毫米。

师:请同学们拿出尺子量一量这两样物品的厚度。

生:电话卡的厚度是1毫米,1元硬币的厚度是2毫米。

师:在学具盒里找出最短的小棒,量一量有多长?

生:2厘米5毫米。

生:25毫米。

生:2厘米5毫米就是25毫米。

师:你能估一估数学书的厚度吗?估计好后把结果填入表内。再用尺子量一量。

测量的物体我的估计我的测量

数学书的厚度

师:说说你的估计结果和测量结果,相差多少?

生:我估计是1厘米,测量结果是7毫米,估多了3毫米。

生:我估计是5毫米,测量结果是7毫米,少估了2毫米。

师:毫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毫米作单位吗?

生:我爸爸去划玻璃时,玻璃的长度要用到几厘米几毫米。

生:工人师傅做的一些机器零件就是用毫米做单位的。

生:一张纸(指着数学书的一页)的厚度是1毫米。

师追问:一张纸的厚度是1毫米吗?(学生马上开始测量验证。)

生:一张纸没有1毫米。

生:大约10张纸的厚度是1毫米。

师:像我们数学书里的纸张,大约10张纸的厚度是1毫米。

(课件出示小资料:a、铅笔芯。教师介绍铅笔芯的粗细规格一般用毫米作单位。b、眼镜片的厚度。c、播音员报气象预报:20xx年8月14日,第10号台风“珊瑚”带来大风暴雨,截止到当天下午5时,厦门平均降雨量达300毫米以上,靠山地地区降雨量均超过350毫米,小坪水库最大降雨量达587毫米。)

师:请同学们不用尺子画一条1厘米长的线。(学生动手画)再用尺子量一量,长了或短了多少?

生:我画长了1毫米,就是画了11毫米或1厘米1毫米。

生:我画短了2毫米,就是画了8毫米。

【评析】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去感知、体验,当学科内容走向学生经验的时候,学生的学习就不只是“文本学习”,而是“体验学习”。这一环节最大的特点是教师创设了许多体验学习的情境,通过提供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材料和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活动,不断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如在认识毫米的过程中,有找一找(在尺子上找一毫米,在文具盒里找厚度是1毫米的物品),摸一摸(摸厚度是1毫米的物品),说一说(说生活中用毫米作单位的例子),估一估、量一量(测量物体的长度前先估计)、画一画(不用尺子画一段1厘米长的线段)、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经历了从形象感知到逐步抽象的体验过程,充分体验到1毫米的长度,建立了毫米的正确的表象。画一厘米长的线,把毫米的认识与厘米紧密联系起来,深化了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也有利于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十进制关系。这样的教学,为学生搭建了一个“体验学习的平台”,将学生的活动过程上升为数学概念的认识过程,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的认知、行为、情感三位一体地参与,体验成为有效学习的基石。

【片段三】认识分米

师:不用尺子画一条10厘米长的线。(学生动手画)

师:在学具盒里有一根10厘米长的小棒,找出来与自己画的10厘米比一比,是画长了,还是画短了?(学生拿出10厘米长的红色小棒与自己画的进行比较。)

师:这10厘米(拿着小棒)也是一个长度单位,请同学们看数学书第4页,从书中你能发现什么?

生:10厘米=1分米。(教师板书。)

师:你能把1分米有多长表示出来吗?

生:从中指尖到掌心之间大约长1分米。

生:用了一半的铅笔大约长1分米。

师:你能在尺子上找出1分米吗?

生:从0刻度到刻度10。

生:从刻度10到刻度20。

生:从刻度2到刻度12。

师:知道了1分米有多长,2分米有多长呢?(学生举起了尺子,一根尺子大约是2分米。)4分米有多长呢?(同桌两人把两根尺子拼到一起长大约4分米。)8分米有多长呢?(学生4人小组把4根尺子拼在一起长大约8分米。)10分米有多长?你能比划一下吗?(学生比划)

生:10分米就是1米。

师:为什么?

生:1米=100厘米,1分米=10厘米,1米里面有10个10厘米,所以1米=10分米。

(板书:1米=10分米)

师:先估计课桌的宽,把结果填入表格,再用尺子量一量。完成表格。(提供3根不同长短的彩带,让学生选择后估计,测量。)

测量的物体我的估计我的测量

课桌的宽

【评析】前一教学环节,教师的组织引导多一些,而这一环节让学生自学,体现方法的层次性。在分米的认识过程中,让学生自学课本得出“1分米=10厘米”以及用1分米度量的优越性。通过找1分米、比划1分米的长短等活动来建立分米的长度观念,在估一估、量一量中,让学生学会目测,间接运用工具得出物体的长度。追问1分米有多长,2分米有多长,4分米、8分米、10分米有多长,沟通了厘米、分米和米的联系。探究、自学等自主活动,强调把学习、读书等的时间还给学生,但不是“放羊式”教学,这一环节教师充分发挥了语言的导向功能,适度把握思考方向,以提高课堂的效率。

【片段四】解决问题

1、量一量

2、画一画。①1分米长的线段;②长2厘米5毫米的线段。

3、算一算。

4厘米=()毫米80毫米=()厘米

6分米=()厘米40厘米=()分米

18毫米+42毫米=()厘米3分米+7分米=()米

75厘米—28厘米=()厘米=()分米()厘米

4、填一填。

(1)我们三年级上册数学书的厚度约是8()。

(2)一枚钉子的长度约54()。

《分米的认识》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

3、组织有效的活动,激活参与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教学具准备:

每人一条1分米长的纸条,1分硬币,磁卡,1厘米、1米的纸条,直尺,白纸1叠、米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身高图。

问:你知道这个小朋友在干什么吗?(量身高)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小朋友的身高是多少,齐读:1米32厘米

这里面用到了两个什么单位?(长度单位)分别是什么?(板书:米厘米)

2、复习米和厘米。

1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贴出1米纸条。问:你感觉1米比较怎样?所以我们一般用米作单位来量一些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1厘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贴出1厘米的纸条。问:你感觉1厘米的长度怎样?所以我们一般用厘米作单位来量一些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3、导入。

我们感觉1米和1厘米的长度相差太大了。如果我们要去量课桌的长,用米作单位太大了,用厘米作单位又太小了,所以我们今天要认识米和厘米之间的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板书)

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

(一)认识分米

1、师贴出纸条,指出:这张纸条的长就是1分米。

请学生也拿出相同的纸条,问:这张纸条的长就是什么?

2、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举例说明。(插座的四条边、软盘的边)

3、师:分米和厘米都是长度单位,那么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关系呢?怎样证实你的猜测?用直尺量一量纸条。得出结论,板书:1分米=10厘米

4、判断:读:我的文具盒,长大约20厘米,宽大约10厘米。

你能换种说法吗?

5、你能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吗?指名在实物投影仪画线段。

问:1分米可以从刻度0画到刻度10,还可以几开始画?如果从2开始呢?从3呢?

6、用大拇指和食指在直尺上比划出1分米的长度。比划给同桌看,让同桌用尺量一量,看看估计得对不对。

7、拿出彩纸条,估计一下1分米的长度,剪下1分米,再量一量,看看自己估计得对不对,还差多少。

8、我们知道了分米和厘米的关系,那么分米和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在米尺上能不能找到1分米呢?出示米尺图,指名回答。

数一数,米尺上一共有几个1分米?出示:1米里面有()个1分米。回答后演示:10。

指名说说米和分米的关系。板书:1米=10分米

(二)认识毫米

1、导入。

师:你能说说数学书厚多少吗?

师演示操作方法,学生合作量一量。得出结论:数学书厚度不到1厘米。

2、揭示。

为了看得更清楚,老师拿来了一个放大镜(出示),发现数学书的厚度连一厘米都不到,说明我们还需要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毫米。板书:毫米。

3、认识。

放大1厘米。

师:在直尺上,1厘米中间有一些比较短的刻度线,把1厘米分成了一些小格。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演示从刻度线0到第一根小短线就是1毫米。

4、进率。

一格一格数,数到5毫米时停下,问:这根刻度线有什么不同之处?指出:从刻度线0到这根刻度线就是5毫米。演示5毫米。继续往下数。填空:1厘米里面有()个1毫米。

你知道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了吗?板书:1厘米=10毫米

在你的直尺上找一找1毫米,你感觉1毫米比较怎样?怎样数比较方便?(用笔尖数)学生数一数。

5、举例。

什么东西的长度或厚度是1毫米呢?

师示范量1分硬币的方法,学生同桌合作。用同样的方法量1元硬币、银行卡的厚度,再量一量多少张白纸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三、反馈完善:

1、想想做做第1、2、3题。

(1)说出橡皮和回形针的长度各是多少毫米?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数的?想想怎样看更方便。

(2)第2题,量出下面图形每条边的长。

学生独立测量。

汇报交流。

(3)第3题。先估一估自己的课桌和凳子的高大约是几分米,然后小组合作量一量课桌和凳子的高分别是多少厘米?各接近几分米?

2、想想做做第4题。

先估计,再测量,把数据记录下来。

(1)学生测量,记录数据。

(2)汇报交流。

3、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铁钉长2()。

(2)床长2()。

(3)大米宽2()。

(4)黄瓜长2()。

让小朋友独立选择,在交流时先让学生用手势表示自己选择的长度单位,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为何选这样的长度单位。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两个新朋友,它们是谁?都是什么单位?它们之间的关系你知道吗?读一读。

五、课堂作业

六、板书设计:

认识分米和毫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1厘米=10毫米

教后反思

在二年级(上册),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也初步学会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或估计物体、线段的长度。在三年级(下册)学生还将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学习用千米作单位描述公路、铁路及河流的长度,描述常见交通工具行驶的速度。可见,分米和毫米不仅是认识长度单位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学生逐步掌握测量方法和技能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设计教学时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旧知与新知的有效衔接

教学时我充分利用学生对厘米和米的已有认识,引出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并由此

帮助学生明确分米、毫米与米、厘米的关系。

二、操作与思考的有效合作

教学时我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并借助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实际长度的表象,帮助学生逐步提高对物体长度的把握能力。让学生剪出1分米长的纸条,让学生画出1分米长的线段,让学生找出接近1分米长的铅笔,借助银行卡的厚度让学生体验1毫米等活动都是为了帮助学生逐步形成1分米、1毫米实际长度的表象。像这种概念教学的课堂,让我深深的体会到: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让学生动手测量,亲身经历,用心总结,才能学得会,辩得请,记得牢。

分米的认识 篇9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2、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长度观念,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重   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 。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

难   点:怎样正确使用毫米、分米测量物体的长度。

关    键:采用直观演示与动手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教    具:课件、米尺、学生尺 、线绳、各种小物体等。

教学过程 :

一、设疑激趣,导入  新课。

师:每组的纸上都画有一条小线段,你们能精确量出它的长度吗?试试看!1、学生分组活动。2、汇报: 量不出小线段的长度。

师:怎样才能量出小线段的长度?

生:要是知道一个小格是多长就能量出。

师:你想 怎样解决这个疑问?

生:看书。

师:请同学打开书60页,自学例1。

点评:有疑才有思,通过量线段这个小环节,教师故意为学生设置疑问,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每个学生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疑问,积极性非常高!

二、合作探究,形成规律。

师:谁能告诉老师一个小格是多长?

生:一个小格长1毫米。

师:你能具体说说是怎么规定的吗?

生: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是1毫米。

师:我们一起看大屏幕:(教师自制课件动态演示)。

师:这是一个放大的1厘米,咱们一起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小格?(一边数,一边动态演示)这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2个小格是几毫米?5个小格是几毫米?1厘米里面有几个1毫米?那么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

师:量一量,一分硬币有多厚?

生:1毫米。

师:用手势表示1毫米的长度?

以小组为单位,量一量你身边的小物体的长度或厚度,要有分工,有记录,分工明确。

学生分组活动。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汇报。

师:当我们量的物体比较小或要求我们量的比较精确时要用毫米作单位,当要量比较长的物体时,就要用一个比毫米大的多的长度单位,想知道它是什么吗?打开书61页,自学例2。

( 1)学生自学。(2)学生汇报:10厘米的长度就是1分米。

师: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1米等于多少分米?

继续以小组为单位,看看那些物体可以以分米作单位来量一量。(1)学生分组活动。(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用手势表示1分米的长度。量出3分米长度的绳子给大家看。

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学习了那些长度单位?

(大屏幕出示已学过的长度单位)

师:观察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几?你能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出来吗?这节课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老师出题考考你好吗?

点评:在新授环节我主要采用了如下的方法:自主法、合作法、探究法、实践操作法,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之上,为学生提供合作、探究的机会,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比如以毫米、分米为单位量身边物体的长度或厚度,既培养了学生合作精神,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并且充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亲切感,学生积极性高,学习效果也很好。

三、巩固练习

1、填合适的长度单位。

(1)蜡笔长6(     )。          (2)跳绳长2(  )。

( 3  )课桌高7(    )。        (4)粉笔长75(    )。

(5)别针长34(     )。          ( 6)小红身高120(   )。

2、判断

(1)小名身高134米。(   )  (2)一根绳长15分米。(  )

(3)一块橡皮厚1米。(   )  (4)10分米=1厘米。    (  )

3、儿歌

长度单位真不少,米、分米、厘米和毫米。

有的长,有的短,  有的不长也不短。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一定要:牢牢记,灵活用。

点评:在巩固练习阶段 ,采用了学生喜欢的一些形式,如:选择、判断、儿歌等,既检验了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及时得到反馈信息,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寓教寓乐。

板书设计 :         毫米、分米的认识

1  厘  米    =   1 0  毫 米

1  分  米    =   1 0  厘 米

1      米    =   1 0  分 米

《分米的认识》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2—4页,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一中的第1—3题,毫米、分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建立 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在建立长度观念时,对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易混淆,故教学时应讲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比较它们的长短,使学生能正确、深刻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准备直尺一把、一枚一分或一角硬币、丝带、橡皮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你们猜一猜,钱老师的身高是多少?

学生猜完后教师说明:钱老师的身高是1米80厘米。

师:米和厘米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个长度单位,请大家用手势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米作单位?

师:请大家再用手势表示一下,1厘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师:我们每天上课都要用到数学课本,你们知道数学课本的长和宽大约是多少厘米吗?自己量一量。

生:数学书的长是21厘米,数学书的宽比15厘米多,比16厘米少。

师:数学书的宽比15厘米多,比16厘米少,那究竟有多长呢?你们想不想知道?

生:想!

师:要想比较准确地量出数学课本的宽,就要用一个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来量。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毫米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获取新知

1、认识毫米。

(1)师:1毫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拿起直尺认真观察: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线以外,还有刻度线吗?

(还有一些小刻度线,这些小刻度线把1厘米又分成了一些小格。)

教师指出:直尺上1厘米中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2)看大屏幕上放大的直尺图

提问:从0刻度到刻度1是几厘米?

教师让学生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在刻度0和刻度1之间有多少个小格?

提问:从刻度1到刻度2是几厘米?数一数,在刻度1和刻度2之间有多少个小格?

提问:从刻度3到刻度4是几厘米?数一数,在刻度3和刻度4之间有多少个小格?

提问:这就是说,1厘米中间有多少个小

得出:1厘米=10毫米

(3)教师让学生量一量1分硬币的厚度,看够不够1毫米。

量完后教师说明: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师生共同用手势表示1毫米:先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地夹住1分硬币,再用左手慢慢地把硬币抽出来,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之间有一条小缝,它的长度大约就是1毫米,小学数学教案《毫米、分米的认识》。

教师结合课件演示说明:银行卡和电话卡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10张纸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教师让学生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厚度大约是几毫米?

(5)说一说,测量生活中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

(6)教科书第3页 “做一做”中的题目。

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数的?

2、认识分米。

(1)引入分米。

①动手操作:用学生尺或米尺量自己的课桌宽是多少?(当学生用“米”做单位量时,课桌宽不够1米,用“厘米”做单位时,一一地量很麻烦。)

②独立探索:你感觉用一个多长的长度单位量课桌的宽比较合适?

③汇报交流,引导学生想象:如果有一个比厘米大而又比米小的长度单位就好了。

④教师说明:像量课桌这样的物体长度时用米、厘米或毫米做单位都不合适,我们就要创造一个新的长度单位。

⑤互相讨论:这个单位规定为多长合适?学生讨论(得出以“10厘米”为一个单位比较好)汇报并说明理由;从而引出“分米”。(板书,把课题补充全:分米的认识)

(2)问: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板书:1分米=10厘米)。

用手势表示出1分米的长度,表示出2分米的长度。

(3)学生观察米尺,回答:1米里面有几个1分米?(板书1米=10分米)

(4)练习。

①同桌互量从手腕到指尖有多长?

②教科书第4页“做一做”中的习题。

三、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1、练习一的第1、2、3题。

2、在( )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蜡笔长6( ) 跳绳长2( )

桌高7( ) 粉笔长75( )

钢笔长14( ) 小明的身高是140( )

一块橡皮厚12( ) 旗杆高9( )

3量出20毫米和3分米的丝带。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1、量出数学作业本的长约是多少分米,厚是多少毫米

2、在作业本上画出1毫米、1厘米、1分米长的线段。

3、拿一瓣蒜头放在盛有少量水的的盘子里。先看看它几天后开始发芽,再记录发芽一周内蒜叶的生长情况。(课外完成)

蒜叶生长情况记录

毫米、分米的认识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