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书笔记呢?那要怎么写好读书笔记呢?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深情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小学三年级#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燕子专列》原文、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
2、质疑课题。
二、初读课文,完成以下要求。(可小组,也可同桌完成。)
(一)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词。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汇报交流。
三、细读领悟,完成以下要求。(小组合作完成)
(一)瑞典政府和
(三)根据自己的体会,在"人"与"燕子"之间加上合适的词。(指导学生板书)
人——————-燕子
四、围绕"爱"读书讨论,感情朗读。
(一)1、#小学三年级#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燕子专列》原文、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人们帮助燕子也好,救助燕子也好,都缘于一种朴素,真挚的感情,那就是对于动物的爱!从文中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人们对燕子的爱呢?我们要怎样读才能体现出来呢?(小组合作)
2、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二)引导想象,对课文内容做补充,丰富课文的内容。
1、(看课文插图)小贝蒂在哪儿发现了燕子?她怎么做的?会说些什么?
2、有感情的朗读后一段。
3、获救的燕子在车厢里唧唧喳喳,它们会对人们说些什么呢?
五、课外拓展。
1、#小学三年级#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燕子专列》原文、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在我们的生活中,关于人与动物之间感人的故事还很多,老师这儿有一个真实的故事,你们想看一看吗?(课件:《一个真实的故事》)同学们听了这些感人的故事,想说些什么吗?
2、教师小结。
3、老师的话。
学习目标
1认识“欧”“洲”等11个生字。会写“欧”“洲”“瑞”等14个字。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受到爱护动物的教育,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美好的情意。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课文插图的挂图或投影片。
3搜集有关燕子春来秋去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喜欢小燕子吗?能背一背描写燕子的古诗吗?
2板书课题,根据课题质疑:看到课题你会产生哪些疑问?“专列”是什么意思?为 认读生字。
2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分组讨论。
三、全班汇报交流
1指名读课文,相机指导朗读。
2指名认读生字,注意“殊”不要读成chū;“骤”不要读成zòu;“濒”不要读成pín。
3交流。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人们为燕子做了什么?通过交流,学生要对课文内容做到全面把握。可从两方面想:一是政府方面(做决定、呼吁人们、燕子专列);二是人们(纷纷走出家门、竭尽全力寻找、专程送行)。
(3)交流自己的体会。重点体会人对燕子的关爱。
(4)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怎样把人们对燕子的关爱写具体的。
①政府的呼吁;
②概括地写居民们是怎么做的;
③具体写一位小姑娘是怎么做的。
四、指导朗读
1人们帮助燕子也好,救助燕子也好,都是源于一种最朴素、最真挚的感情,那就是爱!从文中哪些地方我们可以看到“爱”呢?我们要怎样读才能体会这种爱呢?
2重点指导读好第3、4自然段。
(1)第3段,应读出居民纷纷走出家门,不顾天气恶劣、路途艰难去寻找燕子的意思。
(2)第4段,要读出小姑娘贝蒂和父母一起,不怕危险,不怕寒冷寻找燕子的经过。突出险(“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救助燕子多(“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丝毫不想自己(“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
3看图,引导想象,对课文作思维上的补充,丰富课文内容。小贝蒂在哪儿发现燕子?她怎么做的?会说什么?
(1)自己练习讲一讲。
(2)指名说一说。
4总结,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多么感人的一幕啊!在寻找燕子的过程中,这样感人的故事又何止一个!人们用爱、用情,编织了多么美好的故事。让我们再读课文,去体会人与动物之间这美好的感情!
五、抄写生字
1自主记忆字形。提出难写的字。
2指导书写。
3学生抄写生字和生词。生词:欧洲瑞士舒适启程特殊骤然跋涉政府踏雪救护载着(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确定抄写内容。)
第二课时
一、继续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创设情境,指导写想对贝蒂说的话
1列车载着获救的小燕子,也载着人们对燕子的关爱之情,驶向温暖的远方。你读了这个故事,想对贝蒂说什么呢?请用几句话写下来吧!
2学生自主写。
3指名读,评价,修改。评价应着眼于学生语言是否流畅,用词是否准确。允许学生内容有所不同,只要发自内心,合乎情理即可。
三、交流学生搜集积累的资料
1演唱人们爱护动物的歌曲。
2你还知道这样的故事吗?请讲一讲。
3朗读人们爱护动物的诗歌。
4总结。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像故事中的主人公那样爱护动物,爱护环境,更希望这样的故事不再是新闻!
四、布置作业
1把自己认为易写错的生字词写几遍。
2继续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为本单元的“口语交际”和“习作”做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齐读课题,想想什么是燕子专列?出示课件(一幅春暖花开燕子过着幸福的生活,另一幅两只燕子相拥御寒奄奄一息),这是不同的春天,却是同一批燕子。第2幅图画中的燕子也应过着幸福的生活,怎么还用专列送呢,是不是遇到什么困难了?
二、自读课文、体会燕子困难
1、燕子遇到了什么困难?用笔把燕子遇到的困难画出来。
2、再读句子、同桌交流
(1)从哪些词语中可以体会出燕子遇到了很大的麻烦?
(2) 学生交流(气温骤降很冷、濒临死亡、很累、很饿),板书 遇到困难(冷、饿、累)
(3)看到燕子们挣扎在死亡线上,你此时的心情怎样?
学生(同情、伤心、想救救它们)
3、再出示燕子相拥御寒的图画,让学生图文结合更真切的体会燕子当时的处境。
4|、读句子、体会感情
(1)指名读
(2)齐读
三、再读课文、互相讨论
1、看到燕子挣扎在死亡线上,我们很着急,当时瑞士的人是什么样的心情,他们又是怎样急救燕子们的?
(1)(学生交流)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生)“纷纷”我体会到救燕子的人很多、很着急。“四处”我体会到人们找了好多地方。
(师)你能从句中体会出居民们当时处于什么样的环境吗?
(生)冻得坚硬的山路、春寒、满天飞舞的大雪,环境很恶劣。
(师)那么你还能从居民们身上体会到什么样的精神吗?
(生)“冒着”“顶着”“踏着”体会到人们为了救燕子不怕任何困难的精神。
(师)你感动了吗?
(生)感动
(师)让我们带着感动的心情齐读这一段
(2)(学生交流)她的手冻得通红,手冻得坚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我体会到小姑娘很有爱心和忘我的精神,在这样寒冷的天气下一心救燕子,自己挨冻却一点也不在乎。
(生)她一天之内就救了十几只燕子,我体会出小女孩救燕子的急切心情,恨不得快点把燕子全救活。
五、真情体味
(师)在救护燕子的过程中,这样感人的故事不止一个,正是由于千千万万好心人的努力,才出现了第一段的情景一辆温暖舒适的空调列车正准备启程,他们承载的是一批特殊的客人,站台上站满了送行的人。
1、齐读
2、从画线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人们把燕子们当作朋友、亲人对待)
四、感悟心情
故事读到这儿,你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我想对你说(任选一个)
(1)我想对政府说—————
我想对居民们说——————
我想对小姑娘说——————
我想对救护燕子的所有人说———
学生纷纷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大都对小姑娘、对救护燕子的所有人说,这时教师就要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发散思维,从多角度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补充:
(1)最后对自己说(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动物们呢?),升华主题。
五、拓展阅读
天鹅的故事:
20年前,四只美丽的天鹅飞到了北京玉渊潭公园。天鹅的友善造访,没有得到人们的善待。随着一声枪响,一只天鹅再也无法扇动它那美丽的翅膀,其它天鹅特别凄惨地叫着,绝望地飞走了,从此再也没有回来。
(1)读了故事你的心情是怎样的?(生)(同情、可怜、愤恨)
(2)你想对它们说点什么吗?(任选一个)
我想对天鹅说-————(生)(你们放心吧,我们不会再残害你们的伙伴,我们一定会好好对待它们。)
我想对残忍的人们说——
我想对自己说——(生)(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动物,把它们当成朋友、伙伴。)
一、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进述的是和燕子有关的一个感人的故事。有一年春天,欧洲的瑞士气温骤降,风雪不止。这时,从南方飞回北方的燕子经过瑞士,因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面临死亡的危险。瑞士政府得知这一情况后,呼吁人们寻找冻僵的燕子,将它们送到车站,并用带有空调的列车将这些燕子送到了温暖的地方。这个故事表现了人类对鸟儿博大的爱心,呼吁人们要保护动物。本文选材视角和叙事顺序较为独特。首先,“燕子专列”这个题目即给人留下了较大的想象空间,怎么还有燕子乘坐的“专列”呢?作者这样独特的视角激起读者疑惑,引发阅读的兴趣。本篇课文没有采用平常的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而是先将事件的结果呈现出来,然后采用倒叙的方式来讲述事件的整个经过。此外,本文还采用对比方式来增强表达效果。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二是领会人们为保护燕子所表现出来的博大的爱心。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难点是领会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二、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会认11个二类字。
2、了解课文内容和课文告诉我们的知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抓住文中的语言文字,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和人文意识。
三、教学重点、关键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五、教学难点突破策略
1、通过抓重点词语、句子的朗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创设情景,让学生体会当时情景。
六、教学准备 cia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燕子专列》,这些生字词还记得吗?出示课件,显示词语。
欧洲 瑞士 舒适 空调 启程 特殊 骤降 疲劳
皑皑白雪 饥寒交迫 长途跋涉 濒临死亡
2、今天我们再次一起走近这个故事。(播放课件)
(1)学生听完全文朗读后,让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
(2)燕子是候鸟,能长途飞行,怎么还需要用带有空调的舒服的列车运送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通过复习本课的词语直接进入本课学习,对于第二课时的教学的开课后还应该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所以让学生听课件录音。】
(二)攀疑入境 缘词解情
1、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己朗读。
(2)点名读并交流读书收获。
(3)老师点拨:当读到“气温骤降”时你能感觉到什么?仅仅是气温低、冷,还风雪不止;几乎所有的昆虫都冻死了;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它可能飞过( )地方,已经疲惫不堪,再加上找不到食物,真是(又冷又饿),(饥寒交迫 );面临着死亡。
(4)带着你的理解,再次读读这段话。
(5)谁来用朗读让我们感受到天气的变化对燕子非常不利。
(6)点名读,学生点评。
(7)老师范读,让再次学生感受到环境恶劣给燕子带来的麻烦。
【老师的点拨主要是让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气温骤降”、“风雪不止”、“饥寒交迫”、“长途跋涉”、“濒临死亡”让学生体会环境的变化,给燕子带来了很大的麻烦。让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体会当时的环境。】
面对如此的灾难,燕子却幸运的逃脱了。他们都得到了谁的帮助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后面部分。可以边读边画,能在旁边写批注更好。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书后交流,老师板书:政府 居民
(2)政府的决定、呼吁:一个政府通常都是处理国家重大的事情,在这里竟然处理起燕子遇难的事情,你有何感想?学生自由交流。老师板书:决定
(3)你就是政府官员,请通过电视或广播呼吁人们立即行动起来,寻找燕子,把他们送到火车站。(从燕子遇到什么困难;要求人们怎么做;把燕子送到什么地方。)
(4)学生评价。
【三年级的学生对“呼吁一词的深层理解比较困难,让学生通过模仿政府官员的发言体会该词,还能从体会到政府对这件事的重视程度,感受瑞士人民对动物的关注程度,激发爱护动物的意识。】
(5)居民们: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漫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谁愿意来读读?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些词语体会到?
纷纷:很多居民走出来,这居民当中都有谁呢?可能有……可能有……师总结后,让生把具体人物带入说。 (年迈的老奶奶,体弱的大叔,幼小的孩子,在找时,会寒冷,会饥饿,也会疲劳,我们来读这个句子。)
四处:都是哪些地方?在……在……(在深山、或是野外、或是在丛林里、或是在雪堆下,纷纷寻找燕子……)
【重点句子抓住关键字词,体会人物的言行举止,以及反映出的思想品质;主要采用朗读、语言创设情景达到效果;将课后需要完成的任务融入课文教学中。】
此时你就是瑞士的居民,你正冒着料峭的春寒寻,有什么感觉?
此时你就是瑞士的居民,你顶着漫天飞舞的大雪,有什么感受?
此时你就是瑞士的居民,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你想说什么?
带着自己对这段文字的体会再来读读这段话,你看到怎样的瑞士居民?
【学生对“料峭的春寒”、“漫天飞舞的大雪”、“坚硬的山路”的理解,老师创设情景,你就是瑞士的居民,此刻你正冒着料峭的春寒寻,有什么感觉?此时你就是瑞士的居民,你顶着漫天飞舞的大雪,有什么感受?此时你就是瑞士的居民,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你想说什么?让学生体会到居民不怕困难,不畏艰辛寻找燕子。】
在救护燕子的队伍中有一个小姑娘,让我们一起认识她吧。请你默读第四自然段,用笔画下令你感动句子。
3、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学生默读。在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里,寻找冻僵的燕子。一天下来,她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燕子。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
(2)自由交流,并以读的形式呈现出对文本的感受。
(3)贝蒂她不在乎什么?
师反复引读,贝蒂不在乎冰天雪地的寒冷,只在乎 受冻的燕子 ;
贝蒂不在乎漫天遍野寻找的疲劳,只在乎 受伤的燕子 ;
贝蒂不在乎饥饿、寒冷、疲劳的三重困难,只在乎 濒临死亡的燕 。(播放课件)
(4)点名读。
【作为小姑娘贝蒂只是居民中一个典型的代表,让学生抓住令自己感动、难忘的句子交流感受,体会贝蒂爱护小动物的举动;创设一定情景,让学生反复接读。电脑出现这一段的伴乐朗读,让学生静静倾听的过程中在内心涌动一颗对动物博爱之心。】
(三)点拨写作技巧 回归全文
1、正是有政府的关注,有居民的博大的爱心,才会出现课文开头的那一幕,课件显示句子:
(1)有一年春天,在欧洲瑞士的一个车站,一列漂亮舒适的空调列车正准备启程,站台上站满了送行的人。他们送的是一批特殊的客人——燕子。
(2)列车开动了。载着燕子的列车,带着人类的友情驶向远方。燕子在车厢里唧唧喳喳,仿佛在向人类致谢。
2、你发现了什么?第一句在课文开头,第二句话在课文末尾。本文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先呈现故事的结尾,然后在叙述故事。避免了平铺直叙。
四、拓展延伸,升华主旨
可爱的燕子快乐地乘着幸福的列车驶向远方,这样的故事真的很让人感动。学了课文,此时此刻你一定有很多话要说,请你把它写下来。
写段练习(学生任选其一)
(1)我想对贝蒂说:“ 。”
(2)我想对救护燕子的瑞士政府说:“ 。”
(3)我想对救护燕子的瑞士居民说:“ 。”
(4)我想对周围的人说:“ 。”
老师根据学生板书“爱护动物”。
五、学生汇报,总结全文
1、学生汇报这一节收获。
2、老师小结:“燕子专列”不仅载着一只只获救的燕子,它还载着人类的爱心。瑞士人民用他们的行动创造了人类和动物之间最和谐最美妙的一幕情景。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呼吁所有的人都行动起来吧,爱护动物,爱护所有生灵,尊重所有的生命,请同学们一起大声呼吁: 请爱护动物,爱护所有生灵,尊重所有的生命,因为我们同在一个地球上。
3、下课后请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父母、朋友听。
板书:
6 燕子专列
政府 呼吁
爱护动物
居民 响应
[教学目的]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空调、启程、特殊、长途、骤降、疲劳、饥寒交迫、温暖、政府、救护、车厢、致谢”等词语,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体会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4、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2、领会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1、你知道什么叫专列吗?
【专列是指为某些人或某些事专门开行的列车。】
2、这次,我们这趟专列乘坐的却是一批特殊的客人——燕子
3、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燕子是候鸟,可以长途跋涉,为什么还要专列呢?
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初读一下这篇课文。
二、学习生字:
1、读音难点:“洲、殊、骤、涉”(翘舌音),“濒、厢”(前者为前鼻音,后者为后鼻音)。
注意不要将“濒”读成“pín”,将“骤”读成“zòu”。
多音字:几(几乎)(几个)、得(得救)
2、通过熟字带生字识字:区——欧、户——启、步——涉、相——厢、。
比较记忆:土——士、我——找 、视——观、户——护
3、观察发现其结构上的特点,如:“欧、洲、瑞、舒、殊、骤、涉、踏、救”都属于左右结构,“启、疲、载”都属于半包围结构。
4、指导书写,注意结构比例。
“专”字最后一笔为“点”,不是“钩”。“士”字要注意两横的长短。“特”的右上部分是“土”不是“士”。
“舒”不要将“予”写成“矛”;“涉”的右半部分“步”不要多写一点;注意“载”的笔顺。
三、学习课文:
词语:
几乎:差一点。
惊动:侵扰,震动。
终于: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努力之后出现的情况。
立即:立刻,马上。
第二自然段
1、燕子为什么要坐专列呢?它们遇到了什么样的麻烦呢?
【当时,成千上万只小燕子欢欢喜喜地从南方飞回北方,途经瑞士时,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恶劣天气。】
2、自己读一读课文,把表示当时气候十分恶劣的句子画下来。
【出示: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昆虫都被冻死了。】
3、瑞士的天气骤然变冷,就连人们也纷纷躲进温暖的家中不愿出来,可以想见,我们那可爱的燕子面临的境况是多么的危急,你找到有关的语句了吗?
【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成千上万只燕子,又冷又饿,找不到一点吃的东西,许多已经昏死”体会事情的紧急!】
4、知道了燕子要濒临死亡的消息,__________(谁)______________(做了什么?)(从课文中找答案)
第三自然段
(1)政府:瑞士政府知道了这个情况,决定用火车把这些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于是,政府通过电视和广播呼吁人们立即行动起来,寻找燕子,把它们送到火车站。
问:一个国家的政府,知道了小燕子的危急情况,居然决定派出专列迎救燕子,并且积极呼吁全国人民都行动起来救助燕子,你知道了这个消息,你是怎么想的?
【体会政府这一行动十分了不起】
(2)人们: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重点句子)
【通过“立即”“纷纷”“冒”“顶”“踏”“寻”这几处词能感受到什么?想象当时是什么样的场景?体会事情的紧急和瑞士人民对燕子的关爱与保护!】
小练笔:你能写出几句保护燕子的宣传标语吗?
第四自然段
(3)贝蒂:一个叫贝蒂的小姑娘,听到广播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在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里,寻找冻僵的燕子。一天下来,她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燕子 。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
多么善良的小姑娘,让我们再来默读第四段,哪句话深深打动了你,你就把这句话画出来。
第五自然段
因为有这么多充满爱心的人,燕子终于得救了。
【“终于”一词写出了人们为救燕子所付出的艰辛,是人们的爱心给了燕子第二次生命。】
那承载着浓浓爱心的燕子专列徐徐地开动了,人们望着远去的列车不停地挥手。此时此刻,他们最想说的是什么呢?如果你是燕子,你想说什么?如果你是送行的人,你又会说什么呢?任选一个角色,写出你想说的话。
小结:
像这样关于人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你还找到了哪些人类关爱、救助小动物的故事呢?
本文讲述的是人们关爱、保护燕子的感人至深的故事,它表现了人类对动物的博大的爱心,一种浓浓的关爱之情贯穿于整篇课文。
[情景说明]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和燕子有关的一个感人的故事。有一年春天,欧洲的瑞士气温骤降,风雪不止。这时南方飞回北方的燕子经过瑞士,因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面临死亡的危险。瑞士政府得知这一情况后,呼吁人们寻找冻僵的燕子,将它们送到车站,并用带有空调的列车将这些燕子送到了温暖的地方。这个故事真实、感人,表现了人类对燕子特别的“爱”。教学这课时要求学生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空调、启程、特殊、长途、骤降、疲劳、饥寒交迫、温暖、政府、救护、车厢、致谢”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件演示一列火车即将启程,这列火车标注着“专列”两个字)
师:同学们,请看,一列火车即将启程,这列火车是列专列。(师板书“专列”)
师:请问同学们专列是什么意思?
生:专列是指为某些人或某些事专门开行的的列车。
师:一般什么人会坐专列?
生1:。
生2:今年去北京开会的人大代表。
……
师:你们知道得可真多,那么今天乘坐专列的是谁呢?请看屏幕。
(课件演示火车车门缓缓打开,里面呈现出许多燕子的情景。)
生齐说:是燕子!
(师板书“燕子”。)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燕子专列》这篇课文,请齐读课题。
生齐读:燕子专列。
师:读了题目,你想提什么问题?
生1:燕子是种能长途飞行的候鸟,怎么还用专列送呢?
生2:是谁准备的专列?
生3:燕子是怎么飞进火车里去的呢?
师:你们提的问题都不错,请同学们带着他们提出的问题赶快读读课文吧!请标出自然段,把本课生字以及你不理解的词语用圈划出来并查字典理解一下。
(生读课文。)
(课件出示“欧洲、瑞士、启程、骤降、跋涉、濒临、覆盖、车厢”)
师:谁能当小老师,来教我们认识一下这些生字朋友?
(指名认,去掉熟字再认,同桌互认)
(课件出示:欧洲、瑞士、舒适、空调、启程、特殊、长途、骤降、疲劳、饥寒交迫、温暖、政府、救护、车厢、致谢)
师:同学们,这些词是要求我们会写的词,你认识吗?我们采取开火车的形式读,如果读对了,我们所有的同学再跟着他读一遍,好吗?
(生读)
师:那么在这些词当中,� 这个谜语是这样的“马儿聚在一起奔跑,速度可真快”。
生2:我认为“舒”字比较难写,我是这样记住它的,“矛矛矛,舍去一撇念作舒”。
……
(生说。教师在黑板上示范写法。)
师:下面请同学们拿出词语本,把这些词语认真地抄写在本子上。
(生抄词语。)
师:刚才同学抄得都很认真,下面我们来读读课文吧。我请同学来读,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读得怎么样,哪些词字音还读得不够准,你给他指出来,可以吗?
(生读,教师相机指导)
师:课文当中,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没查到,我们一起来解决一下。
生1:启程是什么意思?
生2:我知道,刚才老师给我们放了动画的,就是火车要开走的意思。
生3:我明白“料峭”是什么意思?
师:“料峭”出现在课文中哪个地方,我们把它找出来,并把这段话读一读。
(生读)
师:请你联系这段话理解一下。
生:“料峭”是形容春寒的,也就是春天的寒冷。
师:对,刚才读的这段话中哪还写出了“料峭”?
生1:满天飞舞的大雪。
生2:冻得坚硬的山石。
师:太棒了,看来大家理解了“料峭”的意思了。
(师生合作联系上下文继续理解词语。)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希望同学们回家以后,还要多读读书。
第二课时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燕子专列》这篇课文。
师:上节课同学提了几个问题,1、燕子是种能长途飞行的候鸟,怎么还用专列送呢?
2、是谁准备的专列?3、燕子是怎么飞进火车里去的呢?这节课我们来一起解决一下好吗?
下面请同学们四人为一个合作小组,来共同解决一下这几个问题,并在书上做上记号。
开始吧。
(学生讨论)
师:我们共同讨论一下吧。第一个问题,哪个小组讨论出来了?
生:我们小�
师:说得太好了,这年春天,当燕子到瑞士的时候,当地气候——
生齐说:气温骤降,风雪不止。
师:可以说天气十分恶劣,请你再默读一下课文,课文当中还有哪些句子或词语表示当时气候十分恶劣?
生1:料峭。
生2:满天飞舞的大雪。
生3:冻得坚硬的山路。
生4: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里。
(课件出示这些语句。)
师:天气真冷呀,我们一起把这些语句读一遍。
(生齐读)
师:你还知道哪些表示天气寒冷的词语?
生1:大雪纷飞。
生2:冰天雪地。
……
师:就在这风雪不止的天气里,请你想像一下,燕子遇到了什么困难?
生1:有的燕子躺在雪地中飞不动了,嘴里不停地动着,好像在说:“救救我吧!”
生2:有的燕子翅膀都结冰了。
……
(课件放映冰天雪地中,燕子饥寒交迫的场景)
师:看到此情此景,你有什么感受?
生1:我心里特别难过。
生2:我特别想去帮帮燕子。
生3:一个人的力量是微薄的,我想让大家一起去救救燕子。
……
(课件出示:“这年春天……濒临死亡”这段话。
师:让我们带着对燕子的同情再来读读这段。
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燕子最终得救了。
(课件播放燕子专列开动的场景)
师:看燕子在车厢里唧唧喳喳地叫呢,多开心呀!你这时心情怎样?
生:我太高兴了。
师:请你带着这种心情来读一下最后一个自然段。
(指读、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燕子对着人类叫着,好像在——
生齐说:向人类致谢。
师:那它会向谁致谢呢?
生1:向瑞士政府致谢。
生2:向居民们致谢。
生3:向贝蒂致谢。
师:它为什么要向政府致谢?
生1:是瑞士政府决定用火车把这些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的。
生2:是瑞士政府通过电视和广播呼吁人们救救燕子的。
师:作为一个政府部门,每一天要处理许许多多国家大事,此时却花费财力、物力、人力去救燕子,你是如何看待政府的这个决定的?
生:我觉得政府作出这个决定真了不起!
师:的确如此呀,请同学翘起你的大拇指像刚才这位学生一样来夸夸政府吧!
生齐说:政府作出这个决定真了不起!
师:燕子为什么要向居民们致谢呢?
生:居民们听到消息后,立即行动起来,寻找燕子,把它们送到火车站。
师:居民们是怎样寻找燕子的呢?
(课件出示: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指读,点评。齐读。)
师:从带点的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同桌讨论讨论。
(讨论后指名说。)
生:我从“纷纷”这个词中体会到了寻找燕子的人真多。
生:我从“冒着、顶着、踏着”这些词中体会到了,人们克服了重重困难去寻找燕子。
生:我从“四处”体会到了人们到处寻找燕子。
师:是呀,为了拯救燕子,人们不顾严寒四处寻找燕子,这是多么可贵呀,让我们再读读这段话吧。
师:燕子为什么要向贝蒂致谢呢?我们来读读第四自然段吧!
(生自读)
师:贝蒂为了救燕子,她是怎么做的?
生:她在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里,寻找冻僵的燕子。一天下来,她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燕子。
师:在这寒冷的天气里,为了救燕子她的脸——
生齐说:冻得通红。
师:她的手——
生齐说:冻得僵硬。
师:虽然这样,但她——
生齐说:一点儿也不在乎。
师:为什么她不在乎?
生:�
(课件播放贝蒂救燕子的场景)
师:你想对贝蒂说什么?
生1:贝蒂,你真棒。
生2:贝蒂,我要向你一样,爱护小动物。
生3:贝蒂,这么冷的天,你怕不怕,我特别敬佩你,同时我代表小燕子们,代表所有的小动物感谢你!
……
师:其实寻找燕子的人很多很多,除了贝蒂外,还会有谁?
生1:会有老人、孩子。
生2:会有男人、女人。
生3:我想可能还会有生病的人。
师:他们会怎样找燕子?请你想像一下。
生1:一个叫史密斯的老爷爷,头发已经白了,当他看到电视后,拄着拐杖就出发了,寒风呼呼地吹着,老爷爷裹紧了衣服,四处寻找,终于他在树下找到了燕子,把它双手捧了起来。
生2:一个叫大卫的小男孩为了找燕子,已经冻感冒了,他爸爸妈妈不让他再出门去找燕子,可他偏要去。
……
师:人类历经千辛万苦寻找的燕子要走了,人类多么的不舍呀!但为了燕子,他们还是要和燕子道再见。让我们再回到开头一幕吧。
(课件出示:“有一年春天,在欧洲瑞士……站满了送行的人。”)
(指读,自由读)
师: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体会?
生1:我体会到来送行的人很多。
师:你从哪看出来的?
生1:从“站台上站满了送行的人”看出来的。
生2:我还体会到人类真细心。
(其他学生满脸疑惑。)
生2:因为人类知道燕子不能受冻,专门为它们准备了空调列车。
师满意地点点头:你也真细心。
师:燕子要走了,人们会对燕子说些什么?
生1:燕子你一定要好好生活。
生2:燕子,我会想你的。
……
师:人类和燕子虽然言语不通,但却把它当成了自己的朋友,此时此刻,人类的千言万语都化作了一句话:燕子珍重!
(课件出示人类向燕子挥手告别的场景。)
师:多么感人的一幕一幕,这一切都源于人类对燕子的——
生齐说:爱
(师板书“爱”)
师:让我们再读读课文,体会一下这感人至深的特别的爱吧!
(生齐读课文)
师:学了这课,你有什么体会?
生1:我体会到了,人类应爱护所有的动植物,因为爱护它们,其实就是爱护我们自己。
生2:我体会到了,我们也应向瑞士居民一样赶快行动起来,共同保护我们可爱的动物朋友,保护我们的家园。
生3:现在有些人还在捕杀动物,这些人和瑞士居民相比,不觉脸红吗?
……
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希望同学们今后能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爱护身边的动物、植物吧!另外请同学们回家以后搜集人类保护鸟类的相关资料,我们利用班队会时间举办一个以“保护鸟类、保护家园”的主题队会活动。好,这一课就上到这,下课。
[教学反思]
本课题目给人留下了较大的想象空间,教学时我从题目入手,学生学习兴趣很高。由于三年级对识字教学要求是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所以教学本课生字时,我没有过多地去讲,而让学生通过读、认、组词、抄词等方法自主识字。在学习课文时,我让学生采用多种朗读方式齐读、指读、默读充分读课文。为了让使学生更透彻地理解人类对燕子的特别的爱,我先让学生先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讨论“燕子在向谁致谢,为什么要向他们致谢?”教学中还让学生充分发挥想像力,使学生对人类这种特别的爱有更深的体会。对保护鸟类、保护环境这一主题有更深一层的认识。整个这课教学,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观,学生学习兴趣浓,学生在这课学习中学习效果好。
【教材分析】
《燕子专列》一文出自人教版第6册,本文讲述的是一个人们关心燕子、保护燕子的感人至深故事。文中有许多简化部分,如:政府怎样呼吁;贝蒂怎样救护;燕子如何向人类致谢。我在讲读课文时,紧紧抓住这些空白,引导学生进行言语交际训练。以下是“贝蒂救护”言语训练的课堂实录。
【指导过程】
1、小贝蒂是如何冒着严寒救护一只只冻僵的燕子的?请给文中插图配上生动形象的句子。
(1)、想象写话
(2)、交流内容
(例文:小贝蒂和爸爸、妈妈来到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里,寻找冻僵的燕子。她看见树底下有一只燕子,就把它抱起来,放在袋子里。后来又看见石缝里有一只燕子,又把它救了出来。她找呀找呀,一会儿又找到许多,真高兴啊,就和爸爸、妈妈兴高采烈地把燕子送到火车站。)
(3)、师生讲评
(问题:这段话只把画面内容进行简单再现,缺少生动的词句,形象的描绘,事情显得轻而易举,不感人。)
2、情景再现
根据以上提示,上台演一演贝蒂寻找燕子的过程。
(一生上台,左看看,右看看,找得很仔细,还不时搓搓手表示很冷。做扒开草的动作,捧的动作,脸上表现出兴奋的神态。)
3、当贝蒂把燕子送到了火车站,记者采访了她。
记者(师):小朋友,你在哪儿找到了这些可怜又幸运的小燕子?
贝蒂1(生):在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里,那儿雪很厚,有20厘米以上。
记者:你当时怎么找的?
贝蒂2:我东看看西看看,什么也没有,后来看见左边有草丛,我就扒开一看,里面真的有一只燕子。
贝蒂3:我看见岩石有一条很小的缝,我的小手刚可以伸进去,一摸摸到了软软的毛,我想肯定是燕子,就小心翼翼地把它拉出来。
记者:你能描述一下当时燕子的状况吗?
贝蒂4:燕子已经快冻僵了,呼吸很微弱,眼睛半开半合,看到我它好象在说:“救救我!”我就把它放在嘴边呵呵气,让它温暖点。
记者:你的手不冷吗?
贝蒂5:冷!我手都冻僵了,手指都不听话,弯不起来了。(师纠正:不听使唤)
记者:那是什么支撑着你战胜寒冷,救护了那么多燕子?当时你心里怎么想的?
(生同桌交流)
贝蒂6:我想燕子太可怜了,不去救它,它们会冻死的。燕子会捉害虫,是益鸟。再冷我也要坚持住,找到更多的燕子救活它们。
4、贝蒂真实一个有博大爱心的小女孩,我们再把前面写的片段进行修改、润色。
友情提示:
a、当时天气情况如何?
b、燕子很容易就能发现吗?
c、加上贝蒂的神态、动作、语言。
d、可以用第三人称,也可以用第一人称叙述。
参考词汇:白雪皑皑 严寒刺骨 搜寻 扒 摸 捧 抱 小心翼翼 眉开眼笑
【作品展示】
我们一行仨人马上出发了,好不容易登上山间岩缝。地面都覆盖了皑皑白雪,有20多厘米厚,踩上去咯吱咯吱响。
燕子在哪儿呢?我四下里看看,除了一片白色,什么也没有。难道被雪湮没了吗?我就用力去挖雪。哇!雪好冰,手指钻心地痛。妈妈心疼地握住我的手,放在嘴边呵气,一股暖流从指尖传到心底。爸爸说:“燕子不会在地面上等死,它一定躲到什么地方去了,仔细找找。”说的有理,我睁大眼睛四下里寻找。发现旁边有干枯的草丛,会不会躲在里面避雪呢?我顾不得脚滑,快步跑上去,小心翼翼地扒开枯草。呀!黑乎乎的一团,那不是燕子的羽毛吗?我边伸手去捧边大声喊:“快来看那,我找到一只了!”
燕子在我手心瑟瑟发抖,缩成一团,眼睛半开半闭,好像在说:“快救救我,我坚持不住了。”怎么办?怎么办?我脑子飞速旋转。对,妈妈不是呵气为我的手取暖吗?这办法好,我毫不犹豫把快冻僵的燕子放在嘴边,不停地呵气。“快,把燕子放在保暖袋里。”妈妈把燕子小心地抱在怀中,像抱着小时侯的我。
接着,我们又在石缝里找到了两只,是爸爸发现的。但他手太大,伸不进去,还是由我出马。挽上袖子,咬牙忍住刺骨的冷,试了几次都没成功,因为洞口太小,手又冻麻了。难道放弃吗?这可是两个小生命啊!“坚持住,一定成功。”我对自己说。当许多的燕子终于舒服地躺在保暖袋中时,妈妈亲了我一口,表示对我的奖励。
【教学反思】
有许多的老师都认识到结合阅读课文进行言语交际训练,是对每单元一次口语交际、习作的很好补充,不仅增加了动口、动笔次数,也深化了对课文理解和感受。但往往会留于形式,走过场,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言语交际水平。三年级是系统学习习作的起始阶段,教师更不应放松每次“黄金时段”,进行细致的指导、讲评,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言语水平。
课堂刚开始阶段,我高估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没做任何指导,让学生看图自由创作。结果只是简单再现了画面内容,不能反映天寒地冻时寻找燕子的艰难,不能反映出小贝蒂博大、坚韧的爱心。于是,我利用“情景再现”,演一演寻找燕子过程,注意观察贝蒂的动作、神态。重点一环是“记者采访”,一步步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出整个寻找过程,特别是心理活动。第二次修改润色后,学生的作品有了很大的起色,不但注意到了神态、动作,也有了语言与心理活动的描写,甚至有第一人称的自述,收获颇丰。
第一课时
一、深情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师:还记得《燕子》一课吗?每年春天,燕子都会给我们带来欣喜。它们春来秋去,在这一来一回的跋涉中,会发生多少事,可能还会遇到很多危险!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燕子》这篇课文,它一定会让你产生很多感慨!板书课题:6燕于专列
二、自读自语,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
2、边读边思考:人们为了燕子,做了什么?从中体会到什么:
三、汇报交流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棍据实际进一步指导读流利。
2、认读生字。
欧洲、瑞士、舒适、空调、启程、特殊、长途、骤降、疲劳、
饥寒交迫、温暖、政府、救护、车厢、致谢
3、交流思考的问题。
①人们为燕子做了什么?
提示:可从两方面想:A政府方面(做决定、呼呈人们、燕子专列)B人们(纷纷走出家门、竭尽全力寻找、专程送行)。
②根据自己的体会,在“人”和“燕子”之间加上合适的词。
人→燕于(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可能加上“帮助、喜欢、爱、救助”等词。)
四、围绕“爱”,读书讨论,感情朗读
1、人们帮助燕子:救助燕子,都是源于一种朴素、真挚的感情,那就是对动物的爱!从文中哪些地方我们可以看到“爱“呢?
2、读书圈画,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从两方面体会人对燕子的爱。
政府作出决定真了不起。(人力、物力、财力)
人们救助燕子竭尽全力。(大人孩子、山间岩缝、不顾自己)
2、重点指导读好第3、4段。
(1)你觉得该怎么读?
(2)生练习后指名读。
(3)评议,再读。
3、看图,引导想象,对课文做思维上补充,丰富课文内容。
★小贝蒂在哪儿发现燕子?她怎么做的?会说什么?
A、自己练习讲一讲。
B、指名说一说。
说话举例:
小贝蒂一边走一边低头仔细寻找,连树下草丛里也下放过。她仿佛听见有燕子微弱的叫声,赶紧蹲下来,在雪里用手拨动着,果然,在树下雪窝里,一对燕子依偎在一起,已经快冻僵了。
“爸爸,妈妈,我又找到两只!”她兴奋地喊着,把燕子捧在手里,用嘴里的热气温暖它们冰凉的身体。
4、总结,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多么感人的一幕啊!在寻找燕子的过程中,这样感人的故事又何止一个!人们用爱,用情纺织了多么美好的故事,让我们再读课文,去体会这人与动物之间美好的感情。
第二课时
一、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出示图,创设情境,进行小练笔。
1、师:燕子专列开走了,燕子平安了,救助燕子的事却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尤其是那个可爱的小姑娘贝蒂,她简直成了新闻人物。人们纷纷给她打电话或写信,把自己心里话告诉她。你读了这个故事,想对贝蒂说什么呢。
2、学生自主说。
3、指名说,评价。
4、动手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四、拓展交流学生生活积累的资料。
1、听歌曲《丹顶鹤的故事》,出示歌词。知道歌曲中讲述的是什么故事吗?(师简要讲述一个姑娘救助丹顶鹤的故事)
2、你还知道这样的故事吗?请讲一讲。
3、总结: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我希望,同学们都能象故事的主人公那样爱护动物,爱护环境,更希望这样的故事不再是新闻!
第三课时
一、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自主记忆字形,提出难写的字。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生字结构上的特点,如:“欧、洲、瑞、舒、殊、骤、涉、踏、救”都属于左右结构,“启、疲、载”都属于半包围结构。
3、指导书写。
提醒:“舒”不要将“予”写成“矛”;“涉”的右半部分“步”不要多写一点;注意“载”的笔顺。
4、书写、抄词语。
二、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摘抄好词佳句。
生字词:
多音字:
踏tà(踏步)
tā(踏实)
载zài(装载)
zǎi(记载)
近义词:
舒适—舒服(舒坦)
启程—动身(出发)
濒临——临近
立即——即刻
特殊——特别
反义词:
坚硬—柔软
舒适——舒服
麻烦——方便
坚硬——柔软
特殊——普通
一、 教材分析
《燕子专列》是三年级下册第二组以爱护环境为专题的一组课文中的其中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和燕子有关的一个感人的故事:有一年春天,欧洲的瑞士气温骤降,风雪不止。这时许多从南方飞回北方的燕子经过瑞士,因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面临死亡。瑞士政府得知这一情况后,呼吁人们寻找冻僵的燕子,将它们送到火车站,并用带空调的列车将这些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这个故事很感人,再加上叙述平实,语言浅显。表现了人类对鸟儿博大的爱心,呼唤人们要保护动物。
二、 教学目标,重、难点
为了更好学习课文,我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欧、洲”等11个生字,会写“欧、洲、瑞”等14个字。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
4、感受环境的恶劣,体会燕子所面临的艰难处境。激发学生对燕子的保护意识。
本课时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描写恶劣环境的语句,体会燕子所面临的艰难处境
三、 设计理念
一切语文知识的学习都是建立在读的基础之上,只有先把课文读准、读通、读流利了,才能够继续进行其它的学习。因此,我采用 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去完成对词语的理解、对课文的理解,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四、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在了解瑞士优美风光、气温变化之后,告诉学生这里曾发生了一个感人的故事,激起学生听故事的兴趣。并及时提出疑问:燕子是候鸟,能长途飞行,怎么还要用专列送呢?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引导学生进入课文。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在进入对课文重点语段学习之前,扫清字词障碍,能够认准生字词,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对课文整体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训练学生阅读、归纳、表达的能力。
(三)、重点研读、理解感悟
这一部份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对课文中描写环境恶劣的语句进行学习中,通过不断的、反复的读,在老师适时的引导下,让学生读懂词语、读懂语句、读懂环境的恶劣、读懂成千上万只燕子在瑞士境内遇到了麻烦、读懂燕子处境的危急。再通过读让学生把对燕子的着急、担心表现出来。最后代替燕子书写求救信。
(四)、有感情地朗读求救信,总结
这一封求救信融入了学生对燕子的情感。读,再一次成为表现学生急切希望救护燕子脱离危险的途径。
温馨寄语:当你的心灵美了,大自然才会赋予我们美丽的景色。
学习目标:
1、正确认读书写 “欧、洲、瑞、士、舒、启、殊、骤、涉、疲、政、踏、救、载”14个生字。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读、赛读,在读中品词析句,学习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3、通过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学习含义深刻的句子。
4、通过合作交流、拓展延伸,学习保护环境的和爱护鸟类的品质。
学习指导:按阅读提示,自读课文,借助拼音、查字典等方法学习生字词,根据导学案设计的问题展开学习,在学习中要多读课文,读出自己的理解之后和大家交流自己的体会。
知识链接:
瑞士欧洲中部内陆国家,和法国、意大利、奥地利、列支敦士登、德国接壤。面积4?13万平方公里。人口704万(1995年),日耳曼人占84%,其他的是法兰西人、意大利人。居民多数信基督教或天主教。城市绿化率约61%。首都在伯尔尼。瑞士由山地和高原组成,西北有侏罗山脉,中部、南部有阿尔卑斯山脉。瑞士境内湖泊很多,莱茵河、罗讷河等发源于此。山间谷地气候温和,高山比较寒冷。水力丰富,有少量煤、铁、石油和铀矿。瑞士经济发达,人均国民收入居世界前列。工业、金融业、旅游业发达,为经济三大支柱。钟表业历史悠久,产量居世界前列,誉称:钟表王国。1950年9月与我国建交。
【自主学习】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2、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并标出小节。
3、带问题读课文,思考:“瑞士政府为什么要派专列送燕子呢?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爱读书的孩子,细心的孩子,边读边把你找的答案用笔圈起来)
(2)字词
1、我会看拼音些词语(把难记的字、易错的字圈出来)
ōu zhōu ruì shi zhòu rán tà bù tè shū
( ) ( ) ( ) ( ) ( )
qǐ chéng yì nián bàn zǎi shū fu
( ) ( ) ( )
书写时应注意的字是( ),应注意的读音是( )。
【合作探究】
1、自由研读,理解词句
(1)你从句子:“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说说从带点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2)指导朗读
自己试着读,怎么读才能读出人们不畏严寒的爱鸟、护鸟的精神?(指名读,评议,体会重音)
2、小组讨论交流:“瑞士政府为什么要派专列送燕子呢?”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4、学生交流自己课下收集或者观察到的、发现的爱护动物的事讲给大家听。
【拓展延伸】
1、 “当我们饥寒交迫、濒临死亡的时候,是瑞士政府和像小贝蒂这样的居民们团结一致,共同救护了我们。没有他们的关爱,就没有我们的生命,我们对他们的感激太多太多。”这是燕子感谢瑞士政府和像小贝蒂这样的居民的话,把你最想说的话,写在爱心卡上,送给你最想感谢的人,好吗?
2、请你为保护动物创作几条宣传标语或广告词,写在下面。
【课堂小结】
同学们,爱是相互的,爱是彼此关怀,彼此牵挂和彼此依存,让我们都来做爱的小天使——保护环境、爱护鸟类!
【当堂检测】
一、仔细区分,组成词语写下来。相信细心的你一定行!
殊( )步( ) 救( ) 跋( )
珠( )涉( ) 球( ) 拔( )
二、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纷纷 顶着 冒着 踏着 四处
听到消息后,居民们( )走出家门,( )严寒,( )满天飞舞的大雪,( )冻得坚硬的山路,( )寻找冻僵的燕子。
【课后练习】
快乐阅读:
蚂 蚁
在我家的梧桐树下,有一个小小的蚂蚁窝,里面住着许多可爱的小蚂蚁。我平时最爱观察它们,我可喜欢它们啦。
它们十分团结。瞧,它们发现了一条大虫,不一会儿就把虫子包围了,这个庞然大物怎么搬得走呢?不用着急,小蚂蚁自有办法。它们有的抱虫子的腿,有的扛虫子的身体,还有的站在虫子的身上,似乎在帮伙伴们鼓劲。不一会儿,就把虫子搬进了窝。
啊!这些小精灵是多么可爱啊!它们齐心协力,团结友爱,用自己的劳动,换来了丰盛的食物。
1、想一想,填一填。
可爱的( ) 丰盛的( )
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喜欢( ) 丰盛( )
鼓劲( ) 友爱( )
3、找出短文中你喜欢的句子写下来。
句子:
4、第二段有( )句话组成。主要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横线画出来。
5、说说你读了短文后的感受。
教学目标:
1、认识“欧、洲”等11个生字,会写“欧、洲、瑞”等14个字。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的情意。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难点:
领会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与人们风险爱心的关系,感受表达效果。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深情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师:还记得《燕子》一课吗?每年春天,燕子都会给我们带来欣喜。它们春来秋去,在这一来一回的跋涉中,会发生多少事,可能还会遇到很多危险!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燕子》这篇课文,它一定会让你产生很多感慨!板书课题:
二、自读自语,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
2、边读边思考:人们为了燕子,做了什么?从中体会到什么:
三、汇报交流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棍据实际进一步指导读流利。
2、认读生字。
3、交流思考的问题。
①人们为燕子做了什么?
提示:可从两方面想:a政府方面(做决定、呼呈人们、燕子专列)b人们(纷纷走出家门、竭尽全力寻找、专程送行)。
②根据自己的体会,在“人”和“燕子”之间加上合适的词。
四、围绕“爱”,读书讨论,感情朗读
1、人们帮助燕子:救助燕子,都是源于一种最朴素、最真挚的感情,那就是对动物的爱!从文中哪些地方我们可以看到“爱“呢?
2、读书圈画,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从两方面体会人对燕子的爱。
政府作出决定真了不起。(人力、物力、财力)
人们救助燕子竭尽全力。(大人孩子、山间岩缝、不顾自己)
3、重点指导读好第3、4段。
(1) 你觉得该怎么读?
(2)生练习后指名读。
(3)评议,再读。
4、看图,引导想象,对课文做思维上补充,丰富课文内容。
★小贝蒂在哪儿发现燕子?她怎么做的?会说什么?
a 自己练习讲一讲。
说话举例:
小贝蒂一边走一边低头仔细寻找,连树下草丛里也下放过。她仿佛听见有燕子微弱的叫声,赶紧蹲下来,在雪里用手拨动着,果然,在树下雪窝里,一对燕子依偎在一起,已经快冻僵了。
“爸爸,妈妈,我又找到两只!”她兴奋地喊着,把燕子捧在手里,用嘴里的热气温暖它们冰凉的身体。
5、总结,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出示图,创设情境,进行小练笔。
1、师:燕子专列开走了,燕子平安了,救助燕子的事却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尤其是那个可爱的小姑娘贝蒂,她简直成了新闻人物。人们纷纷给她打电话或写信,把自己心里话告诉她。你读了这个故事,想对贝蒂说什么呢。
2、学生自主说。
3、指名说,评价。
4、动手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三、拓展交流学生生活积累的资料。
1、听歌曲《丹顶鹤的故事》,出示歌词。知道歌曲中讲述的是什么故事吗?(师简要讲述一个姑娘救助丹顶鹤的故事)
2、你还知道这样的故事吗?请讲一讲。
3、总结: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我希望,同学们都能象故事的主人公那样爱护动物,爱护环境,更希望这样的故事不再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