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鉴赏说课稿优秀4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这里是整理的高中音乐鉴赏说课稿优秀4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高中音乐鉴赏说课稿 篇1

教学目标:

1、能认真聆听本课几个曲艺音乐的段子,体验曲艺音乐的韵味。

2、能随乐轻声哼唱常德丝弦《重整河山待后生》。

3、能简述曲艺艺术的演唱形式及特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视频】《长沙策长沙》

这首《长沙策长沙》已经流行一段时间了,几个长沙大男孩用我们熟悉而又亲切的语言为我们细数了这个城市中的点滴生活。

【Q】那么这是一首什么风格的歌曲呢?(说唱风格)

2、说唱风格的歌曲这几年特别的流行,同学都知道它是舶来品,说起它的特点来许多同学一定头头是道,但是你们知道吗?早在战国时期,我们国家就已经有说唱音乐了,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我们中国的说唱音乐。

二、艺苑撷英

一)中国说唱音乐的沿革

1、中国的说唱音乐——曲艺音乐

我国的说唱音乐即是曲艺音乐。

【Q】说到曲艺,你能说说你所知道的曲艺有些什么种类吗?(评书、相声、鼓词、弹词……)

2、曲艺音乐的沿革

中国曲艺艺术源远流长,公元前221年之前就曾记载过短小的叙事性歌曲,唐代有咏叙长篇故事的“变文”,宋代有成熟了的诸宫调,明清至民国,全国已有曲种三百多个。曲艺艺术除评书和相声外,大多有说有唱,或只唱不说,音乐性很强。古代的曲艺因为要讲故事,所以曾向两个方面发展:一方面向戏剧转化,另一方面则仍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民间流传演变。

3、那么戏曲和曲艺究竟有什么不同呢?

【视频】单弦《十刹海的传说》片段

【Q】曲艺艺术的表演形式是怎样的?仔细聆听表演者的唱词,你能发现戏曲与曲艺的不同之处吗?

曲艺与戏曲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以第三者的身份在咏叙故事,不需粉墨登场,刻画人物只凭一张嘴来描摹。台上只要一两个人,简单的伴奏乐器即可演绎象《三国》、《封神》、《三打白骨精》等众多的故事。所以在文化事业不太发达的旧中国,它有很广泛的听众。加上曲艺演员多用方言,音乐又源自当地民间,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

二)丰富多彩的曲艺音乐

Ⅰ、京韵大鼓

1、曲种简介:京韵大鼓流行于北京、天津和华北东北各地。

2、【视频】京韵大鼓《重整河山待后生》骆玉笙不完整片段

【Q】京韵大鼓的表演形式是怎样的?(一人站唱,自击鼓、板司节奏)

3、骆玉笙简介:

骆玉笙(1914.8.31—20xx.5.5),著名曲艺表演艺术家。艺名“小彩舞”,她1914年出生在江南,6个月大时就被送给江湖艺人骆彩武做养女,“小彩舞”这个艺名最初就是这样得来的。骆玉笙从小就跟着养父母漂泊于上海、南京、武汉等地,从4岁起她就开始配合养父演出杂耍。17岁时开始学唱京韵大鼓,二十二岁以“金嗓子歌王”活跃于北平、天津一带。

4、【视频】京韵大鼓《重整河山待后生》电视剧版

上世纪八十年代,由老舍先生的名著《四世同堂》改编的新中国第一部长篇同名电视剧在全国上映。作品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真实地记述了北平沦陷后的畸形世态,形象地描摹了日寇铁蹄下广大平民的悲惨遭遇、心灵震撼和反抗斗争,史诗般地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一道反法西斯的伟大历程及生活画卷。其主题曲《重整河山待后生》的演唱者“小彩舞”骆玉笙也随着电视剧的播放而家喻户晓,此曲也成为了骆玉笙的代表作。

Ⅱ、天津时调

1、曲种简介:天津时调主要是流行天津一带的劳动人民中间,如船夫、搬运工、手工业者、人力车夫;音调源于明清以来的时调小曲;以三弦、四胡、板子作伴奏;演出的形式多为一人独唱。传统段子多反映天津人民的生活风貌,二、三十年代有些职业歌手在地摊、茶棚演唱以谋生活,在内容上产生了反映时事的节目。

2、【视频】天津时调《秋景》

【Q】这是由天津著名的曲艺演员王毓宝1986年第五届津门曲荟中国大戏院实况录像演唱段子,仔细聆听,你认为说唱的吐字与歌唱的吐字是一样的吗?

说唱的吐字更强调说,是以说话为基础的。

Ⅲ、苏州弹词

1、曲种简介:流行于江苏南部、上海、浙江的说唱艺术,伴奏乐器以小三弦、琵琶为主。

2、【视频】苏州弹词开篇《蝶恋花答李淑一》

开篇:即弹词艺人在说正书之前所加唱的,与故事内容无关的短小段子。

【Q】苏州弹词的表演形式与前面我们欣赏的京韵大鼓、天津时调有什么不同?

演员自弹自唱,有一人(单档)、二人(双档)和二人以上等表演形式。

Ⅳ、常德丝弦

1、曲种简介:常德丝弦是流行于湖南常德及周边县区的说唱艺术。表演形式为坐唱,一般为六人,操六件乐器,如胡琴、四胡、扬琴、月琴、琵琶、打击乐等。

2、【视频】《常德人》

【Q】说说这一唱段的音乐和唱词的特点。

音乐明快流畅,加了许多衬词。

三)拓展与小结

1、长沙弹词及长沙弹词艺术家的介绍。

曲艺艺术具有浓郁的地方性,我们长沙也有自己的曲艺艺术。

简介长沙弹词“活化石”彭延昆

2、曲艺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视频】骆派京韵大鼓传人冯欣蕊《重整河山待后生》

【Q】不同时期的曲艺演员的表演有什么不同吗?

3、【创作】

在文化艺术繁荣和发展的今天,作为青年一代的我们该如何对待曲艺音乐?把你的今天的体会与思索用说唱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吧。

高中音乐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南部之子》是一首由路易斯·阿姆斯特朗演奏并演唱的爵士音乐。乐曲速度稍快,表达演奏者愉悦的心情。乐曲开始的前半部分和结尾部分是以小号为主的爵士乐队演奏,当中穿插一段演唱。《不知为何》是诺拉·琼斯的经典爵士乐代表作品,在80年代的爵士乐发展进程中具有标志性的一首歌。旋律柔和,已被收纳到高中音乐课程必修。

通过本节课歌曲的学习与感受,学生能够感受爵士乐音乐特点,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

二、说学情

那么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对教材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的情况要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对学生的情况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高中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较广的知识面,学习兴趣上升为乐趣,学习已成为自觉的行为,并不断从中得到成功的心理体验。但是高中生在平时的音乐生活中多是盲目而随意的,缺乏引导性,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的任务。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这三个方面,而教学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因此我设计的教学目标如下:

1、感受、体验爵士乐的风格特征,了解相关文化及艺术价值,逐步对爵士乐产生兴趣。

2、通过体验、对比、小组合作等方式感受爵士乐的音乐特点,通过改编乐曲提升审美创造力。

3、认识爵士乐,了解它的发展和音乐特点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欣赏,了解爵士乐的风格特点。难点是掌握爵士乐的节奏特点,并通过实践加深理解。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分以下两点。

教法:讲授法、创设情境法。

学法:视听结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六、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总的设计思路分为五个环节:新课导入——新课教授——拓展延伸——小结作业。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新课导入环节

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上课伊始,我会分别播放民歌《茉莉花》和爵士乐《茉莉花》请学生感受音乐的不同,从而顺势导入到本课《爵士乐》的学习。

这样设计,既锻炼了他们的自主思考的能力,又将课堂思路引领到了本节课的授课内容中,从课下到课上形成了一个自然地、生动的过渡。

第二环节是新课教授环节

在这一环节我会针对学生身心的特点,利用层层深入的提问引导学生发先歌曲的特点、体会情绪,并能够通过进一步分析作品,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

首先,我会带领学生走进爵士乐,介绍爵士乐的相关内容,了解“布鲁斯”“拉格泰姆”音乐形式,并了解爵士乐的音乐特点。

其次,我会带领学生聆听《南部之子》感受作品的情绪特点及演奏乐器。

我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强调音乐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音乐之美。同时,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理清学习思路,更全面地掌握新知,同时学生还可以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对于学生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和音乐鉴赏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第三环节是拓展延伸环节

在完成基本的授课内容以后,适当地拓展课程之外的内容,有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我会将学生分为四小组,将乐曲改编成带有爵士风格的《小星星》

(1)学生小组讨论,根据爵士乐的特点进行创编,教师进行点评。

(2)学生演奏。

这样设计,一方面巩固了学生对本节课的认识,使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和全面;另一方面也可以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有所加深,又提高了音乐欣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

第四环节是课堂小结环节

好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我会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课内容,并请同学们搜集关于“爵士乐”的材料。

七、说板书设计

最后,就是我今天的板书设计,通过板书学生可以直观的捕捉到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和思想主旨,知识点呈现较为清晰明了。

以上是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感谢各位老师的耐心聆听,请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高中音乐说课稿 篇3

一、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欣赏《第九交响曲》片段、《悲怆》奏鸣曲第三乐章,了解贝多芬的音乐并喜爱贝多芬的音乐。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师介绍以及引导学生聆听及浅析,以《第九交响曲》片段、《悲怆》奏鸣曲片段来了解贝多芬的音乐创作。

2、通过引导学生对作品及创作背景人物生平等的研究激发学生对于贝多芬的喜爱

(3)知识与技能目标:

1、对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以及《悲怆》奏鸣曲第三乐章有初步的体验

2、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交响乐和奏鸣曲的结构形式

3、引导学生真正认识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划时代意义及贝多芬对音乐发展作出的贡献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真正认识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划时代意义及贝多芬对音乐发展作出的贡献。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交响乐和奏鸣曲的结构形式。

四、教法

启发开放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讲解式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导入目标:让学生产生对于贝多芬作品的学习兴趣。

导入方式:音乐导入

导入内容:范唱《欢乐颂》合唱主题。引出贝多芬及其作品《第九(合唱)交响曲》

导入策略:通过范唱,以及对《欢乐颂》词曲作者的介绍,引出这首歌的词曲作者,并简要介绍该曲的曲作者贝多芬。

(2)精讲:

精讲目标:

使学生初步了解交响乐的相关知识内容,对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有初步的体验,

精讲内容:

1、介绍交响乐的相关知识及交响乐团的队形和编制

2、第九交响乐的基本曲式结构。播放电影《复制贝多芬》交响乐公演片段,重点让学生赏析:①前两个乐章的感情基调,②主题的出现意义及发展,③第三乐章的柔版男女声部旋律的交替运动,④第四乐章最后的高潮,⑤光明动机和黑暗动机的数次交织和碰撞。

3、从第九交响曲中探究贝多芬音乐的革命性和斗争性

4、结合视频最终的观众特写镜头及相关历史时期的介绍,提炼贝多芬《第九合唱交响曲》的划时代意义。

精讲方式:体验法、提问法与讲解法相结合

精讲策略:

1、先介绍交响乐和《第九交响曲》的大致结构特征(几个乐章组成,交响乐团的演出形式和编制示意图)。

2、播放电影《复制贝多芬》片段,教师在几处关键点进行讲解,带领学生浅析各乐章的主要动机,调性色彩和主题的出现、柔版旋律男女声部的旋律交替运动的意义以及最后全曲的高潮。

3、从第三乐章之后强调光明和黑暗两动机的碰撞。让学生最大程度的理解作者在每一个乐章中所想要表达出的斗争性和革命性。

3、探究这部交响乐的时代意义。对于贝多芬这个作曲家有一个新的更加具体的认识。

(3)略讲:奏鸣曲

讲解目标:让学生们感受奏鸣曲,进一步体会贝多芬奏鸣曲的结构并且能够哼唱《悲怆》奏鸣曲的主题。

讲解方式:体验式教学法 启发开放式教学法

讲解内容:首先介绍《悲怆》奏鸣曲的大致结构形式和各乐章调性,通过播放软件分解过的音块图像。讲解贝多芬《悲怆》

奏鸣曲的第三乐章,让学生体验奏鸣曲风格,主题的两次出现有何区别。并找同学尝试哼唱第三乐章的主题部分。

六、课堂小结与课后作业

今天我们了解了《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有关内容交响乐和奏鸣曲的结构形式以及这部作品和贝多芬这个音乐巨匠做出的划时代的贡献,毫无疑问,他的作品都是伟大的,经典的,那么到底什么样的音乐作品才是经典的音乐作品呢?给出优秀的音乐作品的定义并做一定程度的引申和升华。布置作业:

作业1:欣赏《热情》奏鸣曲,背唱《热情》奏鸣曲的主题。 作业2:搜集贝多芬的名人轶事一两件,充分了解贝多芬的性格特点。

高中音乐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标要求,在第二单元领略了我国东西南北中多彩民歌的腔调情韵后,就进入了我国丰富的民间器乐单元。所以在第三单元中,教材安排了鼓吹乐和丝竹乐两部分内容,在《丝竹相和》这节中,教材以我国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两个民间器乐乐种: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为切入口,选择了各自的代表性曲目《中花六板》和《娱乐升平》为主要教学素材。教材设计目的:引导学生对代表性的民间器乐种类有所了解,并对这些乐种的音乐特点和文化特征有所体验与感悟。增进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热爱,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为理解世界多元文化打下重要基础。

2、教学目标 具体的教学目标有三点:一是感受、体验江南丝竹的艺术魅力(放慢加花和支声复调),体会其和谐、谦让的社会文化内涵。 二是了解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主奏乐器,体验其音色特点。 三是能听辨、区分有代表性的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

3、教学重难点 一是江南丝竹《中花六板》的学习体悟,对江南丝竹:小 细 轻 雅特点的把握。二是对《娱乐升平》和《平湖秋月》感受高胡丰富的表现力和不同的情绪基调。

二、说学情说学法

对于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高中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都接触过,对演奏乐器、基本情绪、风格有一定的了解。由于他们的知识储备、生活经验、思维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和提高,因此,本课的教学需要根据高中课标的新要求,充分考虑高中生的具体实际,在教学内容、要求和方式上体现出有别于小学、初中的新发展。

所以学法以体验比较、参与感悟为主。在本课中学生的学习活动也以 “体验”和“比较”为主。“体验”:身体性参与(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用自己的脑思考)。“比较”:音色、情绪、风格等方面的比较,以利于学生形成对音乐深刻的印象。

三、说教法

考虑到本课教材内容特点、教学目标和学情,我选用的教法以引导体感悟式为主,适当的环节采用研究点拨探讨教法。

四、说教学程序

考虑到学生全部生活在西北地区,对江南丝竹不很熟悉,我将听音乐感受体验定为本课教学的主要途径,同时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自具特点,充分调动学生欣赏音乐,以学生比较容易产生共鸣、容易参与的丝竹乐器音色的感受、体验为主要切入点,在对两个乐种的欣赏比较中,进一步丰富对丝竹乐的感受和理解,保证必要的理解和感悟。,突出“丝竹相和”这一主题,一方面引导学生关注乐器间的呼应与合作,另一方面更深层次的领略作品中所蕴含着的和谐、谦让的人文内涵。

教学程序的设计上,我将本课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导入,第二部分丝竹乐器听辨,第三部分丝竹乐曲赏析,第四部分丝竹风格辨别。

具体步骤是:

(一)课前音乐《江南好》,配合风情图片导入

(意图:营造氛围,作好进入音乐课堂的心理准备。)

(二)丝竹乐器听辨

运用多媒体视听结合,纯听觉辨别竹笛、二胡、扬琴、高胡这几种乐器,让学生体会不同地区的丝竹乐风格各具特色。把握其中主要乐器的音色是分辨不同地区丝竹乐的基础。

(三)丝竹乐曲赏析

1、欣赏《中花六板》片段,老师点拨引导:这段乐曲中主要有哪些乐器?点出曲名,简介江南丝竹。 结合作品分析江南丝竹艺术特色。

观察曲谱,找每小节第一拍、第三拍的第一个音的特点。

对比演唱骨干音旋律和二胡声部旋律。发现旋律特色。

再听音乐片段感受。引导分析感悟江南丝竹艺术特色的人文内涵。再次听全曲概括江南丝竹“小 细 轻雅”的特点

2、拓展欣赏江南丝竹《欢乐歌》主题(乐队演奏视频)

3、广东音乐《娱乐升平》(教学步骤同丝竹乐曲)

4、对比聆听《娱乐升平》和《平湖秋月》感受高胡丰富的表现力和不同的情绪基调。

(四) 丝竹风格区分

听辨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

三首作品片段:《旱天雷》《丝竹调》《彩云追月》

五、说教学反思

1、师生互动的充分性和从容性可能不够。

2、对“和”—作品技术背后的文化内涵的引导方式还可再改进。

3、学生参与方式还可进一步丰富,参与的机会可进一步增加。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