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机会,我们将向大家详细阐述我所教授的课程内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法。以下是漂亮的编辑为大家整理的《分数的意义》说课稿(优秀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第十册第五单元的内容。这部分教材教学分数的意义,分子、分母的意义,分数的读法,分数的组成及分数单位,这部分知识,是学好分数重要基础,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掌握了分数的意义,认识了有关概念,如分数的单位、分数的组成等,对进一步学习分数、理解分数四则运算的法则和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及其意义,认识分数单位。
2、通过分数意义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
3、学生受到“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认识单位“1”和概括分数的意义。
四、设计理念
1、让学生通过充分的自主活动,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从大量的具体实例中整体感知分数的意义,形成分数概念。
2、重视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在解决新、旧知识的认知冲突中,完成对单位“1”的认识和扩展,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3、注重对学生在应用中巩固和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五、教学与学法
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式。为了进一步地帮助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教师组织学生动手分一分学具,小组合作交流,并进行观察、猜测、推理等数学活动得出分数的意义及认识单位“1”。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师:同学们,看看今天我们教室里有什么变化?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一位老朋友,你们想不想见见他
板书:1/4
师:你们认识它吗?它是谁?这是一个什么数?对于分数,你有那些认识?
2、感悟分数的产生。
二、操作探究
1、学习分数的意义
(1)、通过操作体会1/4的意义。
取出材料袋中的材料表示出1/4。
提出要求:先自己独立操作,尽量想出不同的方法,再用阴影部分表示出1/4。学生操作,小组交流。
展示汇报:谁愿意来展示一下你的操作成果?
学生展示、汇报。
小结: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就是1/4。
(2)、出示练习纸:看图填上适当的分数。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汇报,并说明分数的意义。
(3)、认识一个整体。
出示一个橙子,师:我如果要把一个橙子平均分给5个同学吃,每人吃这个橙子的多少?
出示5个橙子,问:现在我这儿有多少橙子?如果放在一个盘子里,可以怎么说?如果放在一个袋子里,又可以怎么说?放在一个盒子里呢?
小结:我们可以把这5个橙子看作一个整体。
师:现在我要把这盒橙子平均分给5个同学吃,每人吃几个?吃了这盒橙子的几分之几?再出示一盒水彩笔,提问:现在我手里拿了什么?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什么?现在我把这盒水彩笔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盒水彩笔的几分之几?
举例:我们还能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
(4)、操作认识把一个整体平均分。
取出8跟小棒和12面小旗,用其中的一种,把它平均分一分,再用虚线在图中表示出来,然后完成下面的填空题。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汇报交流。
(5)、认识单位“1”。
自学课本74页第一小节。
指名汇报自学情况。
出示单位“1”的概念,齐读。
(6)、小结分数的意义
小组讨论、交流:什么样的数叫分数呢?
小结分数的概念,学生齐读。
2、练习应用。
(1)、说出下列分数的意义,并找出单位“1”。
黑兔是白兔的2/3;
女生是全班学生的4/7;
已经修了全长的3/8;
西红柿是黄瓜的1/2。
(2)、完成课本“练一练”。
三、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第十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
2、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说一说、分一分、画一画、写一写、折一折、涂一涂等体验活动中理解单位“1”,感受并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2)在实践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3)通过创设互相协作,积极探索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渗透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思想。
3、教学重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4、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的概念。
二、说教学方法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概念,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必须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因此,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法,并穿插自学、练习。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再经过比较、归纳,突破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以看作单位“1”这一难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
三、说学法指导
学生学习过程的始终,都离不开学法。在本课的教学中学法的指导寓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1、教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动手的材料8颗棋子、2块糖、10粒豆子、一幅熊猫图等,让学生用这些学具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将他们分一分、画一画、折一折表示1/2。然后观察、比较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领悟出单位“1”不仅仅可以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达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2、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对事物本质进行归纳总结的方法。学生在在动手操作、比较之后归纳出了单位“1”也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让学生进行2次操作体会由于分的份数不同,取的份数不同,产生的分数也不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概括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四、说教学程序
(一)展示资料,了解分数的产生
通过谈话自然引入,让学生通过调查、把自己知道的说给大家听。使学生有满足感,产生对学习分数的兴趣,感受到分数产生的必要性。
(二)唤醒已知、探究未知
1、通过回顾旧知,为学习新知作准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第一次动手操作理解单位“1”的含义。
(1)教师提出:1/2除了可以表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还可以表示什么呢?为了便于同学们研究问题,老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动手材料(8颗围棋子、1米长的绳子、一张圆形纸片、一幅熊猫图等),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将他们分一分、画一画、折一折,用这些学具试着表示1/2。
(2)集体交流、共享成果
各组选派代表到实物投影仪前,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操作方法及成果。
(3)重点、难点问题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予以突破。
如:学生用8颗棋子、6只熊猫表示1/2这个分数后,教师出示课件,通过直观演示、使学生明确单位“1”可以是一个圆、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4)引导归纳,通过比较相同与不同,让学生亲自去发现,去学习,去探究,体会、理解单位“1”并结合实际谈单位“1”,体会生活中的`单位“1”
2、再次操作,领悟分数意义
(1)再次操作,让学生用学具表示出不同的分数,在操作中让学生体会到同样是这些学具却表示出了不同的分数,从而得出分的份数不同,取的份数不同,分数也就不同,为概括分数的意义作准备。同时,在操作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2)引导学生试着概括分数的意义
(3)阅读课本86页什么叫分数,自学分数各部分所表示的含义。
(4)5/73/8”为例,巩固分数的意义和分子分母的含义。
(三)反馈练习
这一环节,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控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知识,达到训练和提高的目的。为了能使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相结合,让每一位学生获得成功,我设计下列练习: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2、用下面的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对吗?为什么?
以上两道题是基本练习题,目的是:突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深化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3、游戏“夺红旗”
男、女各一队,派代表到前面夺红旗,但要听老师指挥,拿对了红旗归这一队,错了机会自动转给下一队,老师当发令员,其他同学当小小裁判员。女同学代表到前面拿走全部的2/11、男同学拿走剩下的1/9、女同学拿走剩下的1/4、男同学拿走剩下的2/3、女同学拿走剩下的1/2,剩下的一面奖给全班。
此题设计加深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又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同时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
(四)全课小结,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对分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关于分数还有很多很多的知识哪!同学们课下继续去学习、去探究吧!”教师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延伸到了下节课。
学习内容:
教材104页例1、例2及做一做。
学习目标:
1、 我能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学会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 我能正确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3、 我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
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学习难点:
学会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学习准备:
圆纸片
学习过程:
一、检查课前学习,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自学教材104页例1
(1)我得到的数学信息
(2)求爸爸妈妈一共吃了多少张饼?我写的算式
(3)我是这样想的,得出结果
(4)通过解答,我发现
分数加法的含义与整数加法的含义( )
计算同分母分数加法时,分母( ),分子( )。
2、小组合作学习例2
仔细观察,根据问题,写出算式。
我是这样想的,得出结果:
从计算中,我发现分数减法含义与整数减法含义( ),计算同分母分数减法时,分母( ),分子( )。
3、小组展示,汇报。
4、观察例1和例2,我发现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分母( ),分子( )。计算的结果不是最简分数时,应该( )。
5、我能行
完成105页做一做第一题。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理解分数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通过分数意义的学习,为后序学习活动积累经验。
教学重点:分数意义的概括。
教学难点:多个物体也可以看作一个整体。
教学过程:
课前小活动:老师手里拿了几只粉笔,用数字几表示粉笔的支数?现在老师手里拿了这么多粉笔,谁能用数字1表示这么多粉笔吗?(一些粉笔,一堆粉笔,一捆粉笔,一把粉笔)师:看来很多粉笔放在一起,也能用数字1表示。如果老师把这些粉笔放在一个盒子里,你还能用1表示出这些粉笔吗?
一、直接导入,唤醒旧知
出示分数四分之一,让学生读出这个分数,问:是什么数?关于分数,你了解了什么?(分数的组成---分子分母分数线,分子分母、分数线分别表示什么?分数表示什么?)
师总结: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今天进一步研究分数。
二、自主探究,交流建构
(一)、以旧知引入新知。
昨天老师布置了作业,请你在一张纸上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出四分之一,请大家拿出自己所创造的分数四分之一,说一说你是怎样创造出四分之一的?
(二)汇报反馈,进入探究。
(1)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表示出它的四分之一的。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创造。老师有意识的找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的。如一个圆形,一个正方形、一个长方形,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对比找出共同点,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即板书:一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用四分之一表示。
(2)把四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表示出四分之一的。
还有学生画了四个物体,如四个三角形、四个圆形、四个正方形,也得到了它的四分之一。我们一起看一下: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指着说:四个三角形中一个涂色的就是它的四分之一。师:一个涂色的三角形是谁的四分之一?使学生明白这一个涂色的三角形是这四个三角形的四分之一。师强调,原来你把这四个三角形看做了一个整体,这个整体是由几份组成的,每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四分之一。怎样才能让人一眼看出你这四个三角形是一个整体呢?引导学生说出在四个三角形外面画一个集合圈。怎样让人一眼看出是四份呢?引导学生用虚线分开。这样以来别人就能一眼看出你是把四个三角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分,涂色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个四分之一。让学生用刚才的一句话说说自己平均分的四个圆形、四个正方形如何得到四分之一的。为分数的'概念学习做好铺垫。
(3)进一步理解表示多个物体的
学生利用给的三幅图依次表示。(一个集合圈中有8个三角,另一个集合圈内有12个三角,第三个是空白圈。)
学生动手操作,然后反馈操作情况。谁选了八个三角表示了四分之一。说说你是怎样表示出四分之一的。(把8个三角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涂上颜色,就是这个整体的四分之一)。谁选了12个三角形,又是如何得到四分之一的?谁选了空白集合圈,又如何表示了四分之一。(把这个圈平均分成四份,一份涂上色,涂色的部分就是它的四分之一)。以上根据学生的回答师随即课件演示。
大胆猜测,这个空白集合圈内可能放的是什么东西?(苹果、圆形、正方形、人、铅笔……)再猜一猜,可能放得是多少个,(1个,4个、8个、12个……),师问,可能是2个,3个5个吗?学生摇头,师随即课件演示把2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把5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也能表示这个整体的四分之一。
师:看来一个物体能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能平均分,一个物体许多物体组成的整体,都能用自然数1表示,我们还给它起了个共同的名字,叫做什么?请看课本68页中间一句话。(一个物体或许多物体组成的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叫做单位“1”),共同的名字叫什么?思考这里的1为什么加上了引号,使学生明白,这里的1不仅能表示一个物体,还能表示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所以加了双引号表示特定的含义。
除了四分之一,你还能想到哪些分数?说一说
(4)、理解分数的意义
①在练习纸上想办法创造出你想表示的分数。学生汇报作品。学生一边展示给大家看一边说,说完把作品贴在黑板上。如把14个方框平均分成7份,其中的1份表示单位1的七分之一;15个圆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3份表示单位1的五分之三……
②对比这几幅图,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小组交流。
学生汇报交流的结果。师总结像这样平均分成2、3、4份……都可以说成平均分成若干份,若干份可以是比1大的任何一个自然数。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引出分数的意义。让学生看书68页,什么叫分数。让学生读一读,找出重点词,画出着重符号,读一读,读出重点词,边读边理解其中的含义。
(5)理解分数单位的含义
刚才大家动手分出了很多分数,这一部分都是几分之一,这些表示几分之一的分数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是什么,看课本68页最下面一段话,让学生自己理解什么是分数单位。
师反馈:对照刚才学生分的几分之一说,这里表示其中1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也就是四分之一可以是一个分数单位。七分之一也可以是分数单位……,那么五分之三的分数单位是什么,五分之三里面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三、巩固练习:
(1)、班里的班长***占一他所在一横排人数的几分之几?他占所在一竖列人数的几分之几?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五个1角,1个五角共五个硬币。(2)、
一个硬币
是硬币总个数的(),
是总钱数的()
(3)、按要求操作:
1、取出9枝彩笔中的1枝,用分数表示()。
2、取出剩下的,取出了()枝彩笔。
3、要剩下,应取出()枝彩笔。
四、回顾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材分析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是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对于百分数并不陌生,他们有的可能已经认识百分数,并且能够正确读出百分数,但大多数学生对百分数的意义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十分准确,因此,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了百分数表示的是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百分之几,也就是让学生完成百分数意义的自我建构尤为重要。通过这节课教学,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读写百分数,为今后学习有关百分数其它知识做了铺垫。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学生对于百分数并不陌生,他们有的可能已经认识百分数,并且能够正确读出百分数,但大多数学生对百分数的意义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十分准确,分数和百分数有密切的联系,但是意义又有所不同,因此,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了百分数表示的是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百分之几,也就是百分率的含义尤为重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读、写法,应用百分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经历百分数意义的探索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会交流讨论。
(3)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相关信息,让学生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通过生活实例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难点:理解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一、说教材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是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1、教材分析
百分数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的意义和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百分数意义是分数意义的延伸,它是以后学习百分数应用题的基础,学习百分数意义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活中利率、利润、折扣等实际问题。百分数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因此这部分内容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只有理解了百分数的含义,才能正确地运用它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学情分析
对于百分数学生并不陌生,他们已经或多或少地在生活中接触过百分数,并且能够正确读出百分数,但大多数学生对百分数的意义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十分准确,对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更是不清楚。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的读写百分数,了解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上的不同点,能应用百分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收集、分析信息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相关信息,使学生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应用价值。
4、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5、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从书本或生活中收集有关百分数的材料;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与学法指导
教法:《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始终依托生活原型,实现再创造。选取与学生有关的素材,引导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中认识百分数,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感受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学法: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本课中采用让学生自主探索、独立学习、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目的是培养学生初步的概括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
三、说教学流程
(一)信息交流,引入课题
1、学生展示课前调查资料
说说这些资料是从哪里收集的?容易找吗?
2、课件出示图
师指出:像18%、50%、64.2%……这样的数叫做百分数。
3、提出问题,引入课题
同学们真了不起,找到这么多的百分数,看来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很广泛的,人们这么喜欢用百分数,用百分数有什么好处?百分数又表示什么含义呢?从而引入课题并板书课题: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二)自主探究,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1、探究百分数的意义
(1)课件出示图
①说一说图中百分数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学生在自主理解百分数意义时,最容易借助已有的分数知识,也用平分单位“1”的方法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此时教师要明确指出:18%是 “谁”与“谁”相比较的结果?它表示谁是谁的18%?从而让学生体会到这里的“18%”表示的`是“小学生近视的人数是全体小学生人数的18∕100”。接着引导学生说出:初中生近视的人数是全体初中生人数的49∕100 ;高中生近视的人数是全体高中生人数的64.2∕100。
②比较这三个数据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体会百分数便于比较的优点,同时提醒学生要养成一个良好的看书习惯和学习习惯。
(2)交流自己收集的百分数及它表示的具体含义(小组交流)
(3)讨论概括百分数的意义
师:百分数表示一个数与另一个数关系。通常人们把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板书百分率或百分比)
2、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1)百分数和我们学过的哪一种数比较相似,(分数)那百分数与分数完全一样吗?看下面的信息中哪个分数能用百分数表示?哪个不能用百分数表示?为什么?
①72∕100升的75∕100是54∕100升。
②一批大米有50∕100吨,售出它的80∕100,售出40∕100吨。
(2)观察讨论交流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4、自学百分数的读写
(1)自学看书,边看边想:写百分数时要注意什么?
(2)汇报交流
①这个符号“%”叫什么?(百分号)
②写法指导:先写分子,再写百分号(%)。重点指导百分号的写法,百分号的两个圆圈要写得小一些,避免与百分号前面的数字混淆。
③读法指导:先读“%”(读作:百分之),再读分子。
(三)趣味练习,巩固提高
1、读出下面的百分数。
百分之三点五、百分之一百五十、百分之九十八
百分之零点一、百分之百
2、从上题写出的五个百分数中,选择合适的填空。
(1)火车提速后现在的速度是原来的( )。
(2)1米是1千米的( )。
(3)由于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这个单元的及格率一定能达到( )。
(四)活动总结,反思提升
谈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你能用百分数来表示学习这节课的心情吗?
四、说板书设计
百分数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叫做百分数。
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说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和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及方法,会解答这类应用题。
2、培养学生类比、推理、分析、比较以及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说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学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和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2、难点:理解解法二,即为把单位“1”的量看作100%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说教学准备:
相关复习题及视频展示台。
说设计思路:
1、主线:
复习引入提出问题探讨解法归纳总结巩固应用
小数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互化例1、模拟解答例1关键句子的专项练习
由中心句说单位“1“的量及例2合作交流重点探讨第二种以突破难点
数量关系。解法(单位“1”的量对比练习
复习题为100%)
改变问题练习
完成作业提高练习
2、呈现方式:
问题探讨归纳应用生活
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把0.2、0.15、化成百分数。
2、填空:
(1)三好学生的人数占学生总人数的,这句中的单位“1”的量是
数量关系式是÷=。
(2)火车的速度比小汽车快,这句把作为单位“1”的量,数量关系是÷=,也可以写成[—]÷=,根据乘法分配律即:÷—÷=,即÷—1=。
3、做复习题。(口答)
[复习题1帮助学生回忆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为学习新知扫清障碍。
复习2帮助学生回忆分数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促进学生向百分数应用题的学习迁移,为发展学生模拟思维能力作了铺垫。其中后半部分的设计为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复习3有利于新旧知识的衔接。]
二、新授:
1、例1
(1)将复习题3中的问题改为“三好学生占六年级学生人数的百分之几?”
学生独立完成,后由教师总结:用三好学生人数除以六年级人数,再把结果化成百分数。
[例1难度小,学生已会的不要讲,这里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学习经验,放手让学生去做,并共同小结,有利于培养学生模拟、归纳等方面的能力。]
(2)完成第97页的练一练1。
2、出示例2
(1)读题,弄清题意;
(2)从问题出发,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
先画什么?为什么?找单位“1”的量及对应的数量。
原计划造林
16公顷
实际造林
20公顷实际比计划多的
(3)结合线段图,从问题出发,求实际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怎样想?
(主要由学生根据已学过的解分数应用题的思维规律和分析思路,从抓关键句子入手加以分析,独立解答。)
(4)还可以怎样列式?(难点)
学生合作讨论,教师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教法,可以根据复习题2的第2题,加以类比,找出理论依据:乘法分配律。
学生看书,说明这样列式的理由。
(实际造林的公顷数—计划造林的公顷数)÷计划造林的公顷数=实际造林的公顷数÷计划造林的公顷数—计划造林的公顷数÷计划造林的公顷数
看书第97页,说明为什么可以把计划造林的公顷数看作100%来列式?
[这一部分是这节课的难点,教师应让学生在复习题作铺垫的基础上,通过类比,合作交流,丰富学习的经验和策略,使学生在相互补充、相互启发的过程中达到共识,从而突破难点。]
3、将例2的问题改成: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
(1)要求学生用两种方法独立解答这道题,并说出分析思考的过程。
(2)比较观察:这两道题的结果相同吗?为什么?
(让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结论,因为单位“1”的量不同,所以结果也不相同。这里培养了学生比较的能力。)
[1可以检测学生本节课内容的学习情况,2通过比较,讨论合作得出解这一类型题目的方法,使学生对百分数应用题的结构有更加深刻的认识,突出了重点。]
4、完成第97页的练一练2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98页的对比练习。(说思考过程)
2、完成第98页第3题。
板演,说出思考过程,分析对比,说出两道题有什么不同?
四、总结:
通过师生共同总结,交流反思,你这节课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对于百分数应用题,你还想学哪些知识?
五、完成作业:
第98页2、4
六、你能正确地解答下面的题目吗?
1、姜堰市某小学改造办公楼,实际投资18万元,比原计划节约投资2万元,节约投资百分之几?
2、搜集你身边的数据,编一道反映实际情况的百分数应用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教室,将所学知识加以内化,同时通过编题,让学生懂得,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为生活服务,激发学生的学数学的兴趣,同时也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分数的基本性质》。下面我将从“说教学理念、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五个方面来谈一谈个人对这节课的理解。
一、说教学理念:
1、以学生发展为本,着力强化主体意识。
2 、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知识经验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变“学数学”为“做数学”。
3、 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过程,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猜想、验证、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4、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数学与现实世界的紧密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说教材
《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商不变性质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进一步学习约分、通分的基础。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将本课的教学目标拟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知道分数基本性质与整数除法中商不变性质的关系。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分母相同而大小相等的分数;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及动手实践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分数基本性质的过程,感受“变与不变”、“极限”等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情感状态,养成注意倾听的习惯,体验互助合作的乐趣。
本课的教学重点:在通过观察、比较后抽象、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并会简单应用。
本课的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沟通与商不变的规律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准备有:多媒体课件、每位学生二张长方形纸、两张圆形纸。
三、说教法
本课的教学力求改变过去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教法、轻学法的状况。树立以“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定教”、“教为学服务的思想。根据学生的学情,以自主探究为主线,以发展创新为宗旨,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材料,采用引导探究、引导合作、引导发现、组织讨论、组织练习等教法。精心组织一系列有效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全面、全程、全心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努力使课堂多一些自主、少一些包办;多一些民主、少一些权威,实现教学为学服务的目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尤其强烈。因此,当学生对二分之一等于四分之二等于六分之三产生疑问并急于了解其中奥秘时,没有把现成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令他们得到暂时的满足,而是充分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在新知教学环节中,我主要采用引导探究、引导体验、组织讨论等方法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自由、开放地去探索、发现、创造分数的基本性质,让他们在尝试中发现、讨论中明理、合作中成功、质疑中发展,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创造欲得到满足。
现代教学论认为: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学生在写出一组大小相等的分数后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加以验证,这一验证的过程使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多种感官配合下,把静态的知识转化为动态的求知过程。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在例题教学环节,我采用自主探究的学法,让学生自主进行学习,从而学会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分母不同但大小相等的分数,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在知识的巩固阶段,我还采用组织练习法,当然以上这些教法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本着“一法为主,多法为辅”的思想,我将多种教法进行优化组合,以达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实现教学目标的目的。
四、说学法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基于这样的理念,本课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有:自主发现法、操作体验法、合作交流法、自学尝试法等。
1、学生在探究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学生主要采用自主发现法、操作体验法、合作交流法,学生在得出二分之一等于四分之二等于六分之三后,小组合作找出几组像这样大小相等的分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为了能写出大小相等的分数,必然会产生对那组等式进行观察的愿望,从中有所发现。之后学生通过同伴间的交流,运用折纸、等多种方法证明自己写出的那组分数大小相等,他们在尝试中发现,在实践中体验。最后学生交流在写数过程中的发现,最后在讨论中明理,揭示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2、在学习例题的过程中学生主要采用自学尝试法,独立自主地学习将分数化成分母不同但大小不同的分数,并尝试完成做一做,达到检验自学的目的。
《分数的意义》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几分之几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又学习了把若干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抽象出单位1的概念,概括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的单位。为进一步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习分数四则运算以及运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奠定了基础。
教材安排了一道例题,例1要求学生用分数表示每个图中涂色部分,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感受被平均分的对象是非常广泛的,从而抽象出“单位1”的概念以及概括分数的意义并认识分数的单位。“试一试”和“练一练”要求学生说明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以及该分数含有多少个这样的分数单位,使学生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同时,不断巩固对分数单位的认识。练习六的1-5题主要是加深对“单位1”的理解,进而理解分数的意义。
根据上述教材内容与结构的分析,考虑到五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及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让学生在经历分数意义的抽象、概括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
3、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习惯,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结合学生的基础,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的意义
难点:认识分数单位以及对单位1的理解
接着我将谈谈本节课的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我将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观察以及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的过程中,体会分数的意义,在小组交流中,抽象出单位1的含义以及概括出分数的意义,进而认识分数的单位,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得他们能够积极自主地,充满自信的学习数学。
为了掌握这部分内容,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通过动手写一写,动脑想一想,抽象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最后我将说说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这部分我将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复习回顾,激活记忆
首先,通过谈话问学生“把一个蛋糕分成2半,每半表示多少?”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能很快回答是1/2,然后通过媒体呈现例1的几幅图,让学生用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并引导学生小组间相互说一说每个分数各表示什么,在小组内交流且学生汇报所填写的分数,预设学生在填写最后一幅图的分数时,出现“2/3、2/6、1/3”,这时肯定1/3这个答案是正确的。
二、自主探究,概括新知
这一环节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一)合作交流,理解单位“1”
先让学生观察思考这几个分数,小组间交流这些分数分别是把什么平均分后得到的?再全班交流,预设学生能认识到这里分别是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平均分的,这时向学生明确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表示,把它叫做“单位1”,接着要求学生根据对单位1的理解,同桌间相互说说这几个分数分别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几份,再指生回答。
(二)概括分数意义,认识分数单位
先让学生说一说把什么看作单位1,再交流这几个分数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几份,对于第一个物体预设学生能说出把这个饼看作单位1,3/4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中间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学生能仿照第一个物体较容易的说出,对于最后一个由许多物体组成的整体,向学生明确是把这若干个物体组成的整体看作单位1,然后把单位1平均分成3份,表示这样的1份,根据上述对4个分数的讨论,引导学生小组交流,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再组织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交流结果适时总结分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揭示本节课的课题并板书——分数的意义。全班齐读分数的意义。接着让学生试着说一说练习六的第3题各分数表示的意义,并仿照第(1)中的格式相互间说一说,第(3)小题,通过画直观的钟面图,让学生认识到一节课的时间与1小时的关系。在对分数的意义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上,向学生说明什么是分数单位,接着让学生结合例1完成试一试中的问题,小组里相互说说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再说一说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期间要帮助那些对分数单位不是很理解的学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在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中,体会对单位1的理解以及认识分数的单位,感受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内化知识,解决问题
为了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我安排了如下的练习:
练一练是要求学生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且说出每个分数单位是什么以及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使学生在例1基础上巩固了对分数单位的认识。
练习六的第1题要求学生先读一读各个分数,再说一说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体会并知道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第2题让学生根据2/3涂一涂,由于被看作1的桃的数量不同,每次需要涂的桃的个数也不同,有利于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特别是对单位1的理解。
练习六的4-5题作为课堂作业。第4题要告诉学生0到1这一段表示单位1,通过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使学生更加清楚地理解分数的意义,把握分数与整数的关系,第5题让学生在比较中更加透彻地理解分数。
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不仅加深了对单位1的理解,进而内化了分数的意义且进一步认识了分数的单位,也为后面学习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作了准备。
四、课堂总结,全面升华
课结束前,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有哪些。
通过总结,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加深了印象,又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第十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
2、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说一说、画一画、写一写、分一分、涂一涂等体验活动中理解单位“1”,感受并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2)在实践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3)通过创设互相协作,积极探索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渗透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思想。
3、教学重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二、说教学方法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概念,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必须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因此,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法,并穿插自学、练习。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再经过比较、归纳,突破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以看作单位“1”这一难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
三、说学法指导
学生学习过程的始终,都离不开学法。在本课的教学中学法的指导寓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1、教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通过例题说一说领悟出单位“1”不仅仅可以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达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2、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对事物本质进行归纳总结的方法。学生在在动手操作、比较之后归纳出了单位“1”也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让学生进行2次操作体会由于分的份数不同,取的份数不同,产生的分数也不同,
四、说教学程序
(一)课件展示,回顾旧知
通过谈话自然引入,让学生说出对分数的了解。使学生有满足感,产生对学习分数的兴趣,感受到分数产生的必要性。
(二)唤醒已知、探究未知
1、通过说一说理解单位“1”的含义。
(1)课一开始,就从学生比较熟悉的把一个物体平均分入手,接着尝试解决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用分数表示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这一新的数学问题,引起学生对所分物体个数的关注,通过思考、观察、比较,使学生理解了也可以把许多物体看做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并尝试说说各个分数表示的意思。逐步引导学生归纳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从而完成了对单位“1”的认识与扩展,也为揭示分数的意义做了较充分的准备。
(2)重点、难点问题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予以突破。引导归纳,通过比较相同与不同,让学生亲自去发现,去学习,去探究,体会、理解单位“1”并结合实际谈单位“1”,体会生活中的单位“1”。
(3)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讨论、归纳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2、动手操作,领悟分数意义。
(1)先通过说一说一步步的揭示分数的意义。
(2)练习结合具体实例说说分数的意义。
五年级一班的三好学生占全班认数的9分之1。适当引导学生把全班人数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9份,三好学生有这样的2份,像这样对分数的意义作出解释。学生在应用中不但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认识,而且把对分数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同时也为今后学习分数应用题打下了基础。
(3)再次操作,让学生用学具表示出不同的分数,在操作中让学生体会到同样是这些学具却表示出了不同的分数,从而得出分的份数不同,取的份数不同,分数也就不同,为概括分数的意义作准备。同时,在操作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反馈练习
这一环节,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控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知识,达到训练和提高的目的。为了能使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相结合,让每一位学生获得成功,我设计下列练习: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2、用下面的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对吗?为什么?以上两道题是基本练习题,目的是:突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深化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3、在数轴上表示各分数。
(四)全课小结,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对分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关于分数还有很多很多的知识哪!同学们课下继续去学习、去探究吧!”教师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延伸到了下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