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雪寻梅》说课稿优秀8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如下是勤劳的小编帮助大家整编的8篇《踏雪寻梅》说课稿,欢迎借鉴,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踏雪寻梅》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少版小学音乐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冬天的故事》中的《踏雪寻梅》一课。

[教材地位和作用]

《冬天的故事》是这学期的最后一个单元,教学时间正值元旦和新春佳节来临前夕。安排的内容主要着眼于人与自然,选择的作品动静结合,活动设计应体现情趣性。旨在驱散严冬的寒冷,增加学生音乐的感受积累,从作品的创作手法、表现手法多样化的比较中发展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力。

本单元可分四课时来完成,本课将安排在第一课时进行,是以《踏雪寻梅》歌曲教学为主、采用《冬天的故事》进行导入的一堂新授课。

[教材分析]

童声合唱曲《冬天的故事》为带再现的三部曲式,一、三乐段为2/4拍,抒情、柔美,表现冰天雪地的美景,第二乐段为3/4拍,欢快、跳跃,描绘了孩子们在冰天雪地里尽情嬉戏,玩耍的情景。

《踏雪寻梅》为带再现的二段体,是一首短小精炼、意境高雅的艺术歌曲。表现了骑驴赏花、怡然自得的情绪。四次“响丁当”用断音来表现,生动地描绘了驴儿颈上的小铃声。整首歌曲风格统一,旋律与歌词的配合恰到好处,唱起来十分流畅、亲切。歌曲中运用了强与弱、连音与断音、附点与非附点等多种对比表现手法,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中,深刻地领悟和表现歌曲的意境。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理念和对教材的理解,以及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维度出发,制定出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情感目标:

*通过演唱《踏雪寻梅》,感受歌曲高雅的意境,能对歌曲表现的画面展开美好而富有情趣的想象,对冬天产生浓厚的兴趣。

2、知识目标:

*用轻快活泼、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骑驴赏花、怡然自得的情绪。

*认识断音记号,正确地掌握断音的演唱方法。

*能根据力度记号对歌曲进行力度的处理。

3、方法目标:

运用随手可得的生活用品与口技模拟自然界的音响。

学生对歌曲进行二度创作,添加合适的前奏和尾声,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创造力。

[教学重点]

1、能用轻快活泼、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踏雪寻梅》。

2、认识断音记号,正确地掌握其演唱方法。

3、四个“响叮当”处的演唱及处理。

4、用合适的音响为歌曲伴奏。

[教学难点]

1、弱起句的正确演唱。

2、“骑驴”和“好花”这两个一字多音处音高节奏的准确把握。

3、歌曲中大量休止符的正确演唱。

[教师教法]

音乐是富有情感的艺术,又是最讲究形式结构的艺术,他们都能诱发儿童天然的审美冲击与兴趣,教学设计中我努力创设一些美的情境,运用形式多样的方法促使孩子们在充分的体验中既得到情感的熏陶,又获得方法、技能的领悟。

本节课中我以激发兴趣为突破口,以学生为主体,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受音乐,体验美感。具体的教法有:

1、情景导入法

2、预设悬念法

3、谈话讨论法

4、节奏律动法

5、图谱示意法

6、对比演示法

[学生学法]

学生的学习需要方法,好的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降低学习的难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这节课,孩子们将在听、唱、动、创造中反复感受歌曲的情绪及意境美。他们将通过以下方法展开学习:

1、视觉图像法

2、联想想象法

3、模仿伴奏法

4、对比听赏法

5、模拟演唱法

6、合作讨论法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钢琴、三角铁、碰铃、保鲜袋、可乐瓶

2、学生座位的摆放(车厢式)

[教学过程]

合理地安排教学过程是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针对学生的特点和认知规律,我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五个环节:

一、冬天的故事

二、冬天的声音

三、冬天的歌声

四、冬天的音乐会

五、冬天的畅想

下面我将结合教法和学法具体地阐述这节课的教学流程:

一、冬天的故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精彩的导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点燃他们求知的火花,使我们的教学得心应手。

四年级《踏雪寻梅》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音乐教材八年级第六单元《冬之韵》中的《踏雪寻梅》一课。

教材地位和作用

《冬之韵》是这学期的第六单元单元,安排的内容主要着眼于人与自然,选择的作品动静结合,活动设计应体现情趣性。旨在驱散严冬的寒冷,增加学生音乐的感受积累,从作品的创作手法、表现手法多样化的比较中发展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力。

本单元可分两课时来完成,本课将安排在第一课时进行,是以《踏雪寻梅》歌曲教学为主、采用《铃儿响叮当》进行导入的一堂新授课。

教材分析

《踏雪寻梅》是一首欣赏冬天自然美景的歌曲。是带再现的二段体,是一首短小精练、意境高雅的艺术歌曲。全歌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洋溢着骑驴赏花,怡然自得的神情,四次“响叮当”用断音来表现,生动地描绘了驴儿脖颈上的小铃声。歌曲中运用了强与弱、连音与断音、附点与非附点等多种对比手法,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中,深刻地领悟和表现歌曲的意境。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理念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维度出发,制定出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情感目标:

通过演唱《踏雪寻梅》,感受歌曲高雅的意境,能对歌曲表现的画面展开美好而富有情趣的想象,对冬天产生浓厚的兴趣。

2、知识目标:

用轻快活泼、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骑驴赏花、怡然自得的情绪。

认识断音记号,正确地掌握断音的演唱方法。

能根据力度记号对歌曲进行力度的处理。

3、方法目标:

运用随手可得的生活用品与口技模拟自然界的音响。

[教学重点]

1、能用轻快活泼、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踏雪寻梅》。

2、认识断音记号,正确地掌握其演唱方法。

3、四个“响叮当”处的演唱及处理。

4、用合适的音响为歌曲伴奏。

[教学难点]

1、弱起句的正确演唱。

2、“骑驴”和“好花”这两个一字多音处音高节奏的准确把握。

3、歌曲中大量休止符的正确演唱。

[教师教法]

音乐是富有情感的艺术,又是最讲究形式结构的艺术,他们都能诱发儿童天然的审美冲击与兴趣,中我努力创设一些美的情境,运用形式多样的方法促使学生在充分的体验中既得到情感的熏陶,又获得方法、技能的领悟。

本节课中我以激发兴趣为突破口,以学生为主体,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受音乐,体验美感。具体的教法有:

1、情景导入法

2、预设悬念法

3、谈话讨论法

4、节奏律动法

5、图谱示意法

6、对比演示法

[学生学法]

学生的学习需要方法,好的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降低学习的难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这节课,孩子们将在听、唱、动、创造中反复感受歌曲的情绪及意境美。他们将通过以下方法展开学习:

1、视觉图像法2、联想想象法3、模仿伴奏法4、对比听赏法5、模拟演唱法

6、合作讨论法

[教学准备]

1、琴、打击乐器

2、学生按小组做好

合理地安排教学过程是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针对学生的特点和认知规律,我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五个环节: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寓教于乐

3、歌曲处理

4、拓展表现

5、畅想

四年级《踏雪寻梅》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踏雪寻梅》这是一首意境高雅的艺术歌曲,歌曲表现了骑驴赏花、怡然自得的情绪。四次“响叮当”用断音来表现,生动地描绘了驴儿颈上的小铃声。歌曲为带再现的二段体,其中b段的第二乐句是a段的第二乐句变化再现,b段的动也采用a段第一乐句的开头。因此,整首歌曲风格统一,旋律与歌词的配合也恰到好处,唱来十分流畅、亲切。由于时代的不同,歌曲的主人公与当代学生的生活情趣相距甚远,因此在歌曲新授前先尝试进行了欣赏教学,使学生对黄自极其作品的创作年代背景有所了解,歌曲的意境格调也更易让学生接受。歌曲短小精炼,运用了强弱对比、连音与断音对比、附点与非附点的对比等多种表现手法。在教学中还尝试设计用不同的速度演唱歌曲来丰富拓展歌曲的表现力,使学生在美的熏陶感染中深刻地领悟和表现歌曲的意境

教学目标:

1、学习用轻快活泼、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踏雪寻梅》。注意断音记号的演唱,感受断音和连音的区别。

2、能用适当的力度来演唱歌曲,特别是掌握渐强和渐弱的演唱。

3、为了使歌曲演唱的更有韵味,能用简单的二声部合唱处理歌曲。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能在歌曲演唱的过程中熟练处理力度记号。

2、歌曲中出现的难点节奏和前八分休止节奏的演唱。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学习歌曲《踏雪寻梅》。

1、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小诗,诗的名字叫《踏雪寻梅》,想听老师来朗诵一下吗?

生:想!

师:好,那听老师来朗诵一遍,听的时候,请大家想象一下,这首诗描绘了一副怎样的画面。

(老师把《踏雪寻梅》的歌词以诗歌的形式展现,老师再有感情的朗诵一遍)

音乐第八单元《踏雪寻梅》教案生:我仿佛看到了雪后初晴,腊梅花开,有个小朋友骑着毛驴去赏花,小毛驴脖子上的铃铛发出了叮当叮当的声音。

师:同学们描绘的真好,现在诗情画意都有了,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乐韵,让我们一起来听一下这幅美妙的画面所创作的歌曲《踏雪寻梅》。

2、欣赏歌曲。

师:这首诗是音乐家黄自于三、四十年代创作的歌曲《踏雪寻梅》的歌词,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遍这首歌曲。

(出示歌谱,并播放课件欣赏歌曲)

师:请大家说说听完歌曲后的感受,哪些地方你觉得很难?

学生经过讨论,自己总结出歌曲的难点。

3、出示旋律并学习:

(1)用听唱法重点练习刚才学生提出的难点。

(2)分句练习,跟琴自学歌谱。

(3)有感情的朗读歌词,自己填入歌词演唱歌曲。(同样难点乐句,用听唱法反复演唱)

(4)把断音记号重点练习下,曲中四次“响叮当”上方加了什么音乐加号?为什么要加?怎样生动地来演唱?——加了断音记号,表现驴儿清脆活泼的铃声。要唱得短促跳跃,力度作渐强,表现驴儿由远走近的清脆的铃声。

音乐第八单元《踏雪寻梅》教案

(5) 复习力度记号,在几个乐句上添加合适的力度记号,请学生进行选择填充,并说说用这些力度记号表现了怎样一副情景。

音乐第八单元《踏雪寻梅》教案

(6) 把填充完整的歌曲再次演绎一遍,注意歌曲中的断音记号,力度记号。

4、完整地演唱歌曲。

采用多种演唱形式来巩固歌曲,让学生体会歌曲的意境。

5、拓展练习

在完全掌握歌曲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二声部合唱,最后一个乐句加一个声部进行练习。一半学生唱旋律声部,另一半学生用“响叮当,响叮当”的旋律作为第二声部进行伴唱,感受和声的魅力。

音乐第八单元《踏雪寻梅》教案

三、下课

音乐教案《踏雪寻梅》 篇4

一、设计理念

本节课是一节音乐唱歌课,课时为一课时。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这节课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教学过程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让学生在聆听、学唱、表演、比较、创编等一系列的音乐活动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真正的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

二、教材分析

《踏雪寻梅》歌曲表达了青少年学生骑着毛驴,踏着冬雪去欣赏梅花绽放的情景,以轻快活跃的曲调抒发了人们去赏梅时的兴奋、愉快的心情,词曲并茂。乐曲为带变化再现的单二部曲式,A段中抒发人们骑驴去赏梅的兴奋心情,主要以叮当声为骑驴行走的背景来衬托第一声部的形象。B段描绘了骑驴踏雪赏梅的情景,并且把歌曲推向高潮后结束全曲,抒发了赏梅后得到满足的喜悦心情;整首歌曲曲风轻快、活泼,既表现出人们踏雪赏梅的兴致,也赞美了梅花不畏冬雪,傲然绽放的精神。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理念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我制定出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演唱歌曲《踏雪寻梅》,让同学们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培养学生要有积极乐观的精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对比、引导等方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创造能力,从而更好地参与到歌曲的学习中去。

3.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用轻快活泼、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了解歌曲的词曲作者及代表作品,能够唱准歌曲中的音乐记号。

五、教学重点

用轻快活泼、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够表现歌曲的高雅意境。

六、教学难点

1、用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编配伴奏。

2、对弱起句及休止处的正确演唱。

七、教学准备

1、钢琴2多媒体课件

3、打击乐器

八、教学方法

练习法、演示法、讨论法、实践法

九、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导言后提问欣赏图片

3、引入新课,教学板书。

4、播放歌曲《踏雪寻梅》,学生聆听。

5、教师提问

6、介绍词曲作者

7、学唱歌曲(用节奏法朗读歌词、找出歌词中不理解的字词、学唱曲谱、教师教唱歌曲、让学生找出歌曲中的特殊音符)

8、分析歌曲

9、为歌曲编配打击乐器。

10、欣赏古诗《梅》,通过这节课《踏雪寻梅》歌曲的学习,引入到古诗《梅》的欣赏,以此教育学生学习梅花精神。

11、课堂小结

《踏雪寻梅》教案 篇5

一、教材分析

《踏雪寻梅》是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第八册第六单元中的一首歌。本单元的主题是“冬之韵”,根据本单元所表现的内容,我认为在实际教学中最好把此单元放在特定环境中--冬天(且最好是下雪),这样能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对音乐的理解结合起来,更易把学生带到歌曲的意境中,激发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创造力,这也体现新课标提出的:关注学生音乐情感体验这一要求。本单元共有三首歌曲,有演唱的《踏雪寻梅》,还有欣赏的《溜冰圆舞曲》及《我爱你塞北的雪》。《踏雪寻梅》教学是我在此单元中设计的第一课时。这是一首欣赏冬天自然美景的歌曲,全曲为2/4拍,降E或F大调,带变化再现的单二部曲式。

一、学生分析

初中学生生理、心理日趋成熟,对不同事物会有自己一定的见解。不重视音乐,抵触传统音乐,热衷于流行音乐,学生音乐知识参差不齐,尤其是农村孩子音乐知识薄弱,大多数学生上课容易怯场,往往回避课堂交流。同时他们又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与赞同,又想表现自己。

三、说学法

本课主要在教师启发引导下,调动学生全身感官,把音乐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通过营造生动有趣的课堂学习氛围,把学生无目的的“动”变成音乐中有规律的“动”并在这种有规律有情感的“动”中感悟音乐,从而获得音乐知识,形成技能。

四.说教法

新课程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而学生是主体,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以学生是否获得新知识去展开。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尽可能地从学生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创设情境法、启发联想法、示范引领法、参与体验法、学科综合法等教学方法,诱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索,在感悟体验中学习音乐。

五.说教学

设计理念本节课是歌曲教学,主要内容是学会演唱《踏雪寻梅》,并感受歌曲所表达的高雅意境。在教学中我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让学生在欣赏、歌唱、表演、比较、创编等一系列音乐活动中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学习音乐、表现音乐。并在音乐中感受冬季给人们带来的欢乐,是学生能以乐观的精神对待自然、对待生活。

六.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时代风格和高雅意境,能对歌曲表现的画面展开美好而富有情趣的想象。

2.能生动有表情的演唱歌曲,用富有表现力的歌声再现歌曲意境。

3.能对歌曲的歌词、旋律进行赏析,并在聆听、比较、表现、创编等活动中充分体会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

七.教学流程

(一)、欣赏感悟,体验雪的美

1.在音乐《你那里下雪了吗》中师出示美丽的雪景图,学生交流感受。(通过在音乐中欣赏雪景,让学生在看、说的过程中体验雪后大自然的美)

2.教师演唱《我爱你塞北的雪》,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并在歌声中进一步渗透音乐的美,让雪的美深植于心。

(二)、导入教师出示小朋友在雪地里的骑驴图,让学生在欣赏中自然进入新课。

(三)、学唱歌曲

1、复听音乐,进一步感受歌曲意境与歌曲所展示的时代风格,是学生对歌曲所表现的画面展开美好而富情趣的想象。

2、跟琴学唱歌曲,把学生易错处单独拿出练习,如“摘得供瓶养”休止的半拍学生很容易忽视,我就让学生做着好比深身地闻了花的香味,然后感叹唱出“好”字。也可以让先会唱的同学做小老师教大家。(这是教学的重难点部分,帮住学生在琴的搀扶下,按节奏、旋律正确演唱。其中让学生当小老师教大家,这可为学生创设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

3、歌曲处理师弹琴范唱,让学生在欣赏中明白歌曲中的音乐记号的意义,并感受音乐表现要素如强、速度、力度等的重要性,进一步引导学生有目的、明确的把它唱好。

4、歌曲表现与拓展加入打击乐器表现音乐,如“四个响叮当”用碰铃,其余部分用响板伴奏。“四个响叮当”采用男女生接口唱,且要求用不同速度去唱。(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进一步感知速度对于塑造音乐形象的作用。学生加入打击乐器的音乐实践,指导学生体会歌曲的高雅意境以及用生动的演唱来表现它。)

1、结束部分师总结概括教学内容,并在音乐《踏雪寻梅》中,让学生朗诵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并鼓励学生多找一些描绘冬天的诗词、画、歌曲等中结束。(这一环节体现了基本理念中的学科综合,同时我认为课的结束并不是学习的终结,鼓励学生课后开展研究性自主学习,培养兴趣,增长知识。)

一、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通过学唱歌曲《踏雪寻梅》,体会歌曲美好的意境,品味歌曲的风格韵味。

以积极的态度体验音乐家用何种音乐手段描绘东,以及冬季给人们带来的欢乐,以乐观的精神对待自然、对待生活。

2、知识目标:

了解黄自生平,能感知其艺术歌曲的风格。

运用强弱对比,连音与断音对比,附点与非附点音符的对比等表现手法来分析与表现歌曲。

3、过程目标:

为歌曲创编伴奏陪衬声部,主动参与合作音乐表现。

二、教学重难点:

有表情的歌唱《踏雪寻梅》,体会歌曲情韵。

为歌曲即兴创作伴奏,陪衬声部。

三、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课堂乐器(双响筒、三角铁、碰铃等)及自制打击乐器。

四、教学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欣赏歌曲《梅花引》片段。

提问:这首歌曲描写了哪些景物?出示雪梅图。

(二)、新课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欣赏冬天自然美景的歌曲《踏雪寻梅》和主人公一起去“踏雪寻梅”。

1、播放录音,初听歌曲,初步感受歌曲的意境。

提问:听到这首歌曲,你想到了什么样的画面?你的心情怎样呢?

2、师:这首歌曲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曲家黄自先生的作品。

出示课件简单介绍作曲家黄自生平。

黄自:(1904--1938)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916--1929年在北京清华学校学习,其间参加学生合唱队和管弦乐队,并学习钢琴后赴美留学。他的主要作品有《花非花》《长恨歌》、《抗敌歌》、《旗正飘飘》、《玫瑰三愿》等五十余首。

3、出示歌谱,师朗诵(按节奏朗诵)。

“霁”:雪后放晴。“灞桥”:有扶手的石板桥。

让学生按歌曲节奏读歌词。

4、再听歌曲,出示整首曲谱。分析歌曲。

师:这首歌曲有几个乐段?(两个)

第一个乐段到哪一小节结束?描写了什么?

A段生动的抒发了人们骑驴去赏梅的兴奋心情,而铃儿的叮当响声,则形象地描绘出这一生动情景。

师:B段一开始用什么声音具体生动的描绘了骑驴踏雪赏梅的情景?哪一乐句与A段的曲调有相似之处?第二乐句则以变化再现A段曲调把歌曲推向高潮后结束全曲,抒发了赏梅后得到满足的喜悦心情。

5、学唱歌曲。

师范唱;

师弹琴,学生跟琴用母音“la”唱旋律。

跟琴唱词。

注意第六小节和第十五小节两句弱拍起唱节奏和附点音符的准确把握,第六小节“骑”轻巧地一带而过,强拍落在“驴”上;第十五小节提示休止的半拍好比深深地闻了花的香味,然后感叹地唱出“花”字。

6、歌曲的演唱处理:

师提问:歌曲的力度与旋律线的起伏有联系吗?这首歌曲的力度应该怎样处理?请同学们给这首歌曲标上力度标记。生讨论后,师可出示力度标记的课件,供学生参考。

师:歌曲中四个“响叮当”上方加了什么音乐记号?为什么要加?怎样生动地来演唱?--加了断音记号,表现驴儿清脆活泼的铃声。要唱得短促跳跃,

力度怎样处理?作渐强,表现驴儿由远走近的清脆的铃声。师指挥,生练习一遍。

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欣赏两种版本(不同速度)的《踏雪寻梅》。

(三)、实践与创造:

男生用第二声部的“叮当叮当”为女生伴奏。

学生用自制的打击乐器和课堂乐器为歌曲伴奏。

(四)、教学拓展:

欣赏歌曲《梅赞》。

(五)、课堂小结:

《踏雪寻梅》这首歌表现了一种高雅的意境和纯朴的生活情趣。雪映梅开是天景,踏雪寻梅是人趣。自古以来,人们不惧天寒地冻,不畏山高路远,去探问,去寻访。“踏”和“寻”也表现了主人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音乐教案《踏雪寻梅》 篇6

教材分析:

《踏雪寻梅》这是一首意境高雅的艺术歌曲,歌曲表现了骑驴赏花、怡然自得的情绪。四次“响叮当”用断音来表现,生动地描绘了驴儿颈上的小铃声。歌曲为带再现的二段体,其中b段的第二乐句是a段的第二乐句变化再现,b段的动也采用a段第一乐句的开头。因此,整首歌曲风格统一,旋律与歌词的配合也恰到好处,唱来十分流畅、亲切。由于时代的不同,歌曲的主人公与当代学生的生活情趣相距甚远,因此在歌曲新授前先尝试进行了欣赏教学,使学生对黄自极其作品的创作年代背景有所了解,歌曲的意境格调也更易让学生接受。歌曲短小精炼,运用了强弱对比、连音与断音对比、附点与非附点的对比等多种表现手法。在教学中还尝试设计用不同的速度演唱歌曲来丰富拓展歌曲的表现力,使学生在美的熏陶感染中深刻地领悟和表现歌曲的`意境。

教学目标:

1、学习用轻快活泼、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踏雪寻梅》。注意断音记号的演唱,感受断音和连音的区别。

2、能用适当的力度来演唱歌曲,特别是掌握渐强和渐弱的演唱。

3、为了使歌曲演唱的更有韵味,能用简单的二声部合唱处理歌曲。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能在歌曲演唱的过程中熟练处理力度记号。

2、歌曲中出现的难点节奏和前八分休止节奏的演唱。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学习歌曲《踏雪寻梅》。

1、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小诗,诗的名字叫《踏雪寻梅》,想听老师来朗诵一下吗?

生:想!

师:好,那听老师来朗诵一遍,听的时候,请大家想象一下,这首诗描绘了一副怎样的画面。

(老师把《踏雪寻梅》的歌词以诗歌的形式展现,老师再有感情的朗诵一遍)

音乐第八单元《踏雪寻梅》教案生:我仿佛看到了雪后初晴,腊梅花开,有个小朋友骑着毛驴去赏花,小毛驴脖子上的铃铛发出了叮当叮当的声音。

师:同学们描绘的真好,现在诗情画意都有了,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乐韵,让我们一起来听一下这幅美妙的画面所创作的歌曲《踏雪寻梅》。

2、欣赏歌曲。

师:这首诗是音乐家黄自于三、四十年代创作的歌曲《踏雪寻梅》的歌词,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遍这首歌曲。

(出示歌谱,并播放课件欣赏歌曲)

师:请大家说说听完歌曲后的感受,哪些地方你觉得很难?

学生经过讨论,自己总结出歌曲的难点。

3、出示旋律并学习:

(1)用听唱法重点练习刚才学生提出的难点。

(2)分句练习,跟琴自学歌谱。

(3)有感情的朗读歌词,自己填入歌词演唱歌曲。(同样难点乐句,用听唱法反复演唱)

(4)把断音记号重点练习下,曲中四次“响叮当”上方加了什么音乐加号?为什么要加?怎样生动地来演唱?——加了断音记号,表现驴儿清脆活泼的铃声。要唱得短促跳跃,力度作渐强,表现驴儿由远走近的清脆的铃声。

音乐第八单元《踏雪寻梅》教案

(5)复习力度记号,在几个乐句上添加合适的力度记号,请学生进行选择填充,并说说用这些力度记号表现了怎样一副情景。

音乐第八单元《踏雪寻梅》教案

(6)把填充完整的歌曲再次演绎一遍,注意歌曲中的断音记号,力度记号。

4、完整地演唱歌曲。

采用多种演唱形式来巩固歌曲,让学生体会歌曲的意境。

5、拓展练习

在完全掌握歌曲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二声部合唱,最后一个乐句加一个声部进行练习。一半学生唱旋律声部,另一半学生用“响叮当,响叮当”的旋律作为第二声部进行伴唱,感受和声的魅力。

三、下课

四年级《踏雪寻梅》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是一首音乐语言简练、诗情画意的大调式抒情歌曲。全曲由主导动机“3 5 ”两音发展而成,共19小节,带再现的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八小节,采用跳进、级进交替的旋律进行方式,描绘雪过天晴,腊梅怒放,歌者坐着毛驴悠然自得的经过小桥的情景;第二乐段轻快跳跃的节奏与第一乐段形成对比,最后将第一乐段第二句与第一句的素材加以紧缩,作为结束句,展现了一副色彩鲜明的水彩画氛围,表达了快乐幸福好时光。

●教学重难点:1、运用不同力度记号表现歌曲情境。2、用小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过程:

1.练一练。歌曲里多次使用力度记号,做有关节奏、声音的力度变化的练习。

2.唱一唱。视唱接龙法学唱歌曲。重点力度记号的表现。

3.画一画。在歌曲背景的衬托下,几位学生合作到黑板上画一幅“踏雪寻梅”图,其他学生用画笔在下面描绘歌曲意境。

4.奏一奏。学生设计用打击乐器表现歌曲。老师提供铃鼓、双响筒、碰铃等三种乐器或其他,任由学生选择、演奏、评判、比较。 例选择:第一乐段用双响筒,很跳跃: | |,第二乐段开始用碰铃,好似铃铛声音:x  x | x x |,后面用铃鼓,很得意潇洒:x -(摇) | x -(摇)|,最后两个小节齐奏。

5.背一背。激励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背唱歌曲,同桌互相比赛检查。

作曲家刘雪庵简介 刘雪庵(1905~1985)四川铜梁人。早年在成都美术专科学校学过钢琴、小提琴,并学唱昆曲和作曲。1930年在上海国立音专跟肖友梅、黄自等学习作曲。先后在苏州社教学院、苏南文教学院、江苏师范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任音乐教授。学生时期的作品有歌曲《飘零的雪花》、《采莲谣》等。30年代写了寄托自己爱国热情的钢琴作品《中国组曲》。抗战前创作过《早行乐》、《何日君再来》等歌曲,但“七七”事变后也写过《长城谣》、《流亡三部曲》之二《离家》、之三《上前线》等广为流传的抗战歌曲。建国后,还根据古曲《平沙落雁》改编了钢琴曲《飞雁》。刘雪庵先生是二十世纪中国音乐史上有影响的爱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身为作曲家,他在抗战歌曲、艺术歌曲、钢琴音乐、戏剧配乐、电影配乐等方面很有建树,留下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艺术作品;身为教育家,他曾长期在国立音乐学院、国立社会教育学院、苏南文教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等学校任教,培养了很多优秀人才;身为社会活动家,他积极从事各种抗日爱国活动,与郭沫若、田汉、张曙、潘孑农、贺绿汀等人共事,为中国音乐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代表作品:歌曲《长城谣》

作曲家黄自简介 黄自字今吾,作曲家。江苏川沙(今属上海市)人,生于19xx年3月23日,1938年5月9日卒于上海。19xx年,黄自入北京清华学校,开始接触西方音乐,参加学校乐队、合唱队,学习钢琴和声乐;1924年赴美国学习心理学;1926年入美国欧柏林音乐学院学习作曲;1928年入耶鲁大学音乐学院学习作曲;1929年毕业,获得音乐学士学位,毕业作品管弦乐序曲《怀旧》曾在学院演出,这是中国作曲家创作的第一部交响音乐作品;1929年回国后任教于沪江大学;1930年任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作曲理论教授兼教务主任;1931年起创作了多首抗战歌曲,如《抗敌歌》、《旗正飘飘》等;1934年与萧友梅等人创办《音乐杂志》;1937年辞去教职,专事编写专业教材。他倡导音乐创作走民族乐派的道路,探索音乐的民族风格。他的音乐创作以声乐为主,作品的作曲技法娴熟,表现情感细腻,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主要作品有管弦乐序曲《怀旧》,弦乐《都市风光幻想曲》,清唱剧《长恨歌》,合唱曲《抗敌歌》、《旗正飘飘》,歌曲《九一八》、《热血》、《南乡子》、《花非花》、《点绛唇》、《玫瑰三愿》、《天伦歌》等。他还主持并实际参与编写了《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材》(共6册)。

音乐教案《踏雪寻梅》 篇8

一、设计理念

本节课是一节音乐唱歌课,课时为一课时。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这节课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教学过程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让学生在聆听、学唱、表演、比较、创编等一系列的音乐活动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真正的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

二、教材分析

《踏雪寻梅》歌曲表达了青少年学生骑着毛驴,踏着冬雪去欣赏梅花绽放的情景,以轻快活跃的曲调抒发了人们去赏梅时的兴奋、愉快的心情,词曲并茂。乐曲为带变化再现的单二部曲式,A段中抒发人们骑驴去赏梅的兴奋心情,主要以叮当声为骑驴行走的背景来衬托第一声部的形象。B段描绘了骑驴踏雪赏梅的情景,并且把歌曲推向高潮后结束全曲,抒发了赏梅后得到满足的喜悦心情;整首歌曲曲风轻快、活泼,既表现出人们踏雪赏梅的兴致,也赞美了梅花不畏冬雪,傲然绽放的精神。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理念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我制定出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演唱歌曲《踏雪寻梅》,让同学们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培养学生要有积极乐观的精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对比、引导等方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创造能力,从而更好地参与到歌曲的学习中去。

3、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用轻快活泼、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了解歌曲的词曲作者及代表作品,能够唱准歌曲中的音乐记号。

五、教学重点

用轻快活泼、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够表现歌曲的高雅意境。

六、教学难点

1、用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编配伴奏。

2、对弱起句及休止处的正确演唱。

七、教学准备

1、钢琴2多媒体课件

3、打击乐器

八、教学方法

练习法、演示法、讨论法、实践法

九、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导言后提问欣赏图片。

3、引入新课,教学板书。

4、播放歌曲《踏雪寻梅》,学生聆听。

5、教师提问。

6、介绍词曲作者。

7、学唱歌曲。(用节奏法朗读歌词、找出歌词中不理解的字词、学唱曲谱、教师教唱歌曲、让学生找出歌曲中的特殊音符)

8、分析歌曲。

9、为歌曲编配打击乐器。

10、欣赏古诗《梅》,通过这节课《踏雪寻梅》歌曲的学习,引入到古诗《梅》的欣赏,以此教育学生学习梅花精神。

11、课堂小结。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