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本文是勤劳的小编燕子给大家整理的10篇语文说课稿,仅供借鉴。
一、说教材
全诗共8个小节。第1节以壮丽广袤的神州大地做背景引出中华少年的飒爽英姿,这是全诗的总起。从结构上来说是先分后总,“雪莲”喻指纯洁,“海燕”喻指勇敢乐观,“雏鹰”喻指抱负远大,“山丹丹”喻指热烈顽强,末句小结中华少年是“神州大地生长的希望”。第2、3、4节分别从三个不同的视角展开:第2节是写祖国锦绣的山川哺育了中华少年;第3小节写祖国悠久的文化滋润着中华少年;第4节是写祖国特有的民族传统风俗滋养了中华少年。这三个小节结构上都是先分后总。第5节是回顾中华母亲的艰难历程,晓喻中华少年应该继承先辈的志愿。第6、7节是写中华少年的誓言,表达了中华少年的坚强决心和豪迈情怀。第8节是全诗的总结。
综观全诗,结构清楚,过渡自然,首尾照应,浑然一体。在感情节奏上,全诗句式匀整,节奏鲜明,句末押韵,朗读时能感受到很强的节奏韵律。8个小节一韵到底,朗诵时显得铿锵、悠远、激情。在方法上,本诗把直抒胸臆和借物(景、境)抒情融为一体,反复运用排比句和对偶句,突出了诗歌直接抒情的特点,每个小节中景的选择(如,“碧波环绕的宝岛”)、物的安排(如,“冰山上的雪莲”)、境的再现(如,“军舰长风破浪”)都极具匠心而融情,使无形的情感有了有形、有声、直观、可感的载体。
另外,本诗最大的艺术特色就是意象的选择极具匠心,中华少年的英姿、祖国山川的壮丽、东方文化的美丽、民族历史的苦难以及中华少年的铿锵宣告,都被作者巧妙地物化为一个个真实可感的形象,通过这些意象凝聚诗人独特感受,使情感具体化。
编排本诗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朗诵诗歌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因此,学习本诗,重在朗读,可以引导学生自由朗诵,也可以是分角色朗诵,还可以是表演朗诵。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二、 说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说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导入
多媒体课件欣赏:祖国风光,配乐《长江之歌》。图片举例。
看了这段资料,你有什么想说的?交流一下。
设计意图:通过丰富的图片,富有激情的音乐,一下子把学生引入到情境中来,诱发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交流资料
让学生说说自己课前收集的与本文有关的资料。
资料举例:
“枫桥的钟声”:(唐)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大漠的孤烟”:《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五月端阳,心随龙舟把诗魂追赶”: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佳节之一,人们在这一天的重要活动,就是赛龙舟,这一民俗,由来已久。相传战国楚三闾大夫屈原眼看祖国灭亡而报国无门,自投汩罗江而亡。当地居民为防止水中鱼类咬坏屈原尸体而在江中遍撒鱼食,划舟保护,后有神鱼将屈原尸体驮至他的故乡秭归。以后每年这一天,人们便划舟来怀念屈原,这一天就是五月初五。如今,端阳龙舟竞渡已形成为群众性的水上体育运动。
哈达:哈达是藏族最珍贵的礼品。据传说,黄教祖师宗喀巴时代已经在西藏高原形成了互赠哈达、表示敬意的习俗。另有一种民间传说,声称菩萨的佛光,天上的祥云,都是幸福无疆、吉祥如意的征兆。于是,下界百姓,争相模仿,互赠哈达,以取吉利。哈达是一种工艺水平很高的编织品,有白麻织的,也有茧丝织的,长度二米、三米不等。哈达的颜色有四种:红、黄、蓝、白。上面编织着莲花、宝盖等宗教的八宝纹图。
芦笙:为西南地区苗、瑶、侗等民族的簧管乐器。早在西汉初已出现。芦笙大小不一,管的数目也不尽相同,从单管、双管,以至五管、六管、八管、十管都有,但较常用的是六管芦笙。六管芦笙的构造,是用六根长短不一的竹管,分成二排插入木制的笙斗;每管的根部各装一个铜质簧片;管的下端各开一个小孔,吹奏时手指按孔发音。芦笙多用于独奏、合奏和舞蹈伴奏。经过多次改革,先后有十五管、二十管、二十六管、三十六管的芦笙出现。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的查找资料、积累资料的能力。把课堂交给学生。能说多少是多少,要试着让学生将收集的资料内化为自己掌握的知识。
三、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读课文。
2、学习生字:
⑴ 读准字音。 幻灯片出示:
翱翔、莽莽、昆仑、水浒、女娲、大禹、萦绕、蹒跚、敖包、铭记、焊接、璀璨、芦笙、唢呐、竞相。
指名逐词读,指导学生读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等。
重点是多音字:刚劲(jìn jìng)、哈达(hā hǎ)
⑵ 理解词义:
学生分四人小组,交流一下不理解的词语。若是小组讨论无法解决的,提出来全班讨论。
设计意图:生字词是基本的东西,必须掌握。首先要做到读准字音,然后让学生讨论,解决词义。这样处理,一是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二是节约了课堂时间。
四、读文感悟,加深理解
1、自己大声地朗读课文。
2、说说读懂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交流。
相机提示:
1、2介绍了祖国锦绣山川是我们的家园。“雪莲,乳燕,雏鹰,鲜嫩的山丹丹”这里都暗指中华的少年。
3、4介绍祖国五千年的文化。可以让学生举例说说“水浒”“三国”的英雄豪气;说说女娲、大禹传说中的英雄事迹;说说冬子、雷锋是什么人;说说端午节、中秋节人们的风俗。
5“七月的星火,南湖的航船”这里指中国成立。1921年7月23日,中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后因遭法租界巡捕房骚扰,会议转移到嘉兴南湖继续举行。这次会议庄严宣告中国成立,从此中国革命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6少年要谱写中华更璀璨的诗篇。
7、8对中华少年的祝愿和赞叹。“五十六朵鲜花”这里指中华的五十六个民族的少年。
3、读文,还有什么疑问?
相机提示:
名句赏析──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秋天的夜晚,一艘远道而来的客船停泊在苏州城外的枫桥边。明月已经落下,几声乌鸦的啼叫,满天的寒霜,江边的枫树,点点的渔火,这清冷的水乡秋夜,陪伴着舟中的游子,让他感到是多么凄凉。此诗只用两句话,就写出了诗人所见、所闻、所感,并绘出了一幅凄清的秋夜羁旅图。但此诗更具神韵的却是后两句,那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夜的宁静,更在重重地撞击着诗人那颗孤寂的心灵,让人感到时空的永恒和寂寞,产生出有关人生和历史的无际遐想。这种动静结合的意境创�
名句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直”写出烽烟之劲拔、坚毅,“圆”给人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字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真切的感受,把孤寂的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之中。
“历史和未来将由我们焊接……少年要谱写中华更璀璨的诗篇!”
这是全文的中心句,直接表达了作者对少年们的殷切期望。中华少年,你们是中华历史和未来的连接� 中华民族的精神,要在你们一代发扬光大。
设计意图:一是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引领学生体味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古诗文;二是加深对课文主题的理解,立志为中华的繁荣富强而努力!
五、表演朗诵,升华情感
1、分组练习:
全班按成若干个四人小组,分角色练习朗诵。
2、请2~3个小组表演朗诵。大家评议。
教师指点:要朗诵好一首诗,就必须掌握朗诵技巧,如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有对比、有起伏、有变化,使整个朗诵犹如一曲优美的乐章。朗诵诗歌时,要注意节奏鲜明,并根据作品的基本节奏采取相应的速度。该轻快的要朗诵得轻快些,该沉重的要朗诵得沉稳、稍慢些。就一首诗来说,朗诵速度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要根据表现作品内容的需要来决定,并具有一定的变化。
指导朗读举例:
第一段我们该怎样读,哪些词提示了你?
(从高原走来要读得有气概,因为是“巍峨峻拔的高原”;从宝岛走来要读得柔和一些,因为是“海风中的一只乳燕”。)
3、全班分成四个组,分角色表演朗诵。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课堂的高潮部分,表演朗诵一定要引领学生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升华学生的情感。
六、小结、作业
1、小结:学习了本组课文,我们再一次深深感受到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对祖国的热爱,我们可以用各种方式来表达。本文是一首诗歌,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朗诵,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2、作业: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设计意图:略读课文,这里重点就放在朗诵上,不布置抄写的任务。通过朗诵,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七、说板书
中华少年
历史 未来
锦绣山川 崭新画卷
灿烂文化 璀璨诗篇
一、说教材
1、目标定位:
A、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好奇心,喜欢玩科学小游戏。
B、引导幼儿认识小问号"?",并愿意和小问号做朋友。
C、幼儿通过操作,感知从空心纸筒传出的声音与实心纸筒的声音不一样。
2、活动重点:
在操作活动中,让幼儿体会到两种纸筒传出的声音不同。
3、活动难点:
在体会到不一样的基础上,能比较出声音的`清晰、模糊、并能自己找出答案(为什么不同?)
4、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套纸筒(空心、实心),小问号卡片一张。
二、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本次活动中我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运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操作法:放手让幼儿通过操作去发现,不事先做示范,不直接告诉他们结果。为什么外观一样的纸筒传声的效果不同?答案是幼儿在玩中寻找出来的。以此来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这次活动预设了四次操作机会:
第一次:全部是实心筒,引起幼儿兴趣,进行观察。
第二次:少数几根实心筒,引导幼儿提出问题。
第三次:全部是实心筒,进行观察,回忆比较。
第四次:空心、实心筒,操作、比较不同。
2、交流讨论法:在教师引导下,围绕中心问题"有小问号的传声筒与没有问号的传声筒有什么不同?幼儿进行讨论。
3、赏识激励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
三、说学法
1、体验法:让幼儿通过视觉、皮肤、听觉及多种活动感知纸筒的不同。
2、比较法:每名幼儿通过人手一份的空心、实心筒的操作,比较声音传出的不同。(清晰、模糊)
四、说教学程序
第一个环节:激发兴趣。
第二个环节:自由探索。
第三个环节:发现问题,认识"?"小问号符号。
第四个环节:引发探索。
第五个环节:有所发现,鼓励参与。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学会本课生字8个,认识二类字10个,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学习和理解词语。
2.初步感受轻松幽默的语言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小虫子乐观的生活态度,快乐和自信的生活理念。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做小虫子真不错。
【教学难点】
学习小虫子乐观、向上、快乐的生活方式。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你们都认识哪些昆虫?(课件出示:蝴蝶、蜻蜓、蚂蚁、天牛等图片)
2.板书课题《我是一只小虫子》,齐读课题。
3.当一只小虫子好还是不好呢?我们来看看一只小虫子是怎 读第一遍时,在生字下面做“△”记号。读第二遍时,生字重点拼读。读第三遍时,在难读的句子下面画“——”线。读第四遍时,标上自然段序号。
(1)学生根据自学要求自由练读课文。
(2)教师巡视指导。
1.检查学生生字字音的拼读掌握情况。(课件出示)
用各种方式指导读生字。注意读准以下读音:“屎、使、撞、婶”是翘舌音,“劲、昏、免、贪、婶”是前鼻音,“净、幸、晃”是后鼻音。
2.检查难读的句子。
师:同学们,� (课件出示)
(1)一不留神,我们会蹦进很深很深的水里,被淹得昏头昏脑,其实,那深水只是狗狗撒的一泡尿。
(2)早上醒来,我在摇摇晃晃的草叶儿上伸懒腰,用一颗露珠把脸洗得好干净,把细长的触须也擦得亮亮的。
3.请学生分段读课文,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分小组比赛读。
(3)播放课文录音,范读课文。
(4)让学生再读全文,大体了解一只虫子的生活是怎样的。
(三)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讨论如何识记字形呢?
(课件出示)“屁屎尿使股净幸劲”田字格课件。
2.教给学生识记方法:
①用熟字换偏旁,加偏旁的方法记,比如:“股”与“没”。“屁屎尿”都是“尸”部,不同的是下面分别是“比、米、水”再联系实物区分记忆。
②容易出错的地方重点记,比如:“使”字要注意右边是个“吏”;“劲”字右边是“力”,不是“页”。
③感到有困难的地方用记号标出,比如:“幸”字上边是“土”,不是“士”。
3.在习字本上进行描红练习。
4.当堂默写。指名学生上台默写生字,集体纠正。
(四)当堂检测,巩固学习。
读一读,写一写(课件出示)
屁股一泡尿使劲干净幸运屎壳郎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复习旧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不少昆虫:屎壳郎、天牛、螳螂,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看看它们生活的到底快乐不快乐呢?
2.复习生字新词,指名读。
(二)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A.学习第一自然段
(课件出示):第1、2自然段,了解做小虫子不好的地方。
1.(自由读文)自由朗读文章的第1、2自然段,思考:这两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提出一种说法,当一只小虫子不好。)
当一只小虫子到底哪儿不好呢?从文中找出来。
学生根据问题,读文找答案。
(1)出示:“我们蹦蹦跳跳的时候,一定要看准地方,不然屁股会被苍耳会刺痛的。”
被苍耳刺到以后,小虫子是什么反应?(很痛,可能会鲜血直流。)
“蹦蹦跳跳”就是“不停地蹦跳的意思”,结构相似的词语还有什么?
(打打闹闹吵吵嚷嚷高高兴兴等)
指导朗读:指导感情朗读,读出被苍耳刺痛的痛苦。
(2)“一不留神,我们会蹦进很深很深的水里,被淹得昏头昏脑,其实,那深水只是狗狗撒的一泡尿。”
(课件出示)看看小虫子的样子,被淹后是什么感觉?(昏头昏脑)谁来模仿下小虫子的动作?想想他们什么心情?(很沮丧,很难过。)
理解“昏头昏脑”。(形容头脑迷糊,神志不清。)
指导读好这句话,读出小虫子被一泡狗尿,淹得昏头昏脑的沮丧之情。
(3)“孩子们都觉得毛绒绒的小鸟好可爱,但是,我们小虫子没有谁会喜欢小鸟。”
他们看到小鸟,心里会想些什么?(快跑,小鸟会吃掉我们的。)
(4)你觉得小虫子还有哪些不好的地方?
(可能还会被大一些的动物一脚踩死,被其他的大些昆虫吃掉。)
B.学习文章第3-7自然段,了解做小虫子好的地方。
(自由读文)自由朗读文章思考小虫子的生活好在哪里?
1.学习3、4自然段。
(1)早上醒来,我在摇摇晃晃的草叶儿上伸懒腰,用一颗露珠把脸洗得好干净,把细长的触须也擦得亮亮的。
小虫子感觉怎么样?(一切太美妙了,都是那么的方便,免费的。旅店。)
(2)如果能小心地跳到狗狗的身上,我们就可以到好远的地方去旅行。这可是免费的特快列车呀!
你觉得小虫子在奔跑的狗狗身上,会是什么感觉?
(真是太妙了!)
小虫子会说些什么?(我的免费的特快列车呀!风景太美了!)
指导朗读:以舒缓、抒情的语气朗读描写享受当小虫子的句子,重读“伸懒腰、一颗、好干净、细长、亮亮得、旅行、免费”等词语。
2.学习5、6自然段。
有虫子的的小伙伴有什么有意思的地方?
(1)(课件出示屎壳郎图片)走在外面一定要小心,别被屎壳螂撞伤,因为它们运食物的时候,从来不看路。
这是什么虫子?(屎壳郎)他在干什么?(推大便)小虫子觉得屎壳郎有趣在哪里?(从来不看路)小虫子是什么表情?(被撞伤的痛苦表情)
(2)(课件出示螳螂图片)
“螳螂特别贪吃,它总希望能把我也吃掉,但真幸运,它不会像我一样跳。”
这是什么虫子?(螳螂)为什么小虫子举得螳螂也觉得有趣呢?(特别贪吃)
小虫子在干什么呢?(在跳)螳螂能吃到小虫子吗?(不能)为什么?(螳螂不会跳)小虫子现在表情和动作是怎样的?(边跳边嘲笑螳螂,嘴里在说:“来呀,来呀,来吃我呀!”)谁来学一学?此时螳螂会怎样?(想抓到小虫子,却抓不到,一副气急败坏的样子。)
(3)(课件出示天牛图片)
“有些虫子的脾气不太好,比如天牛,每次我说“天牛大婶,早上好”,它总是想顶我一下。”
这是什么虫子?(天牛)你觉得天牛为什么会顶小虫子?(有像牛一样的角)你们知道天牛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吗?
朗读指导:重读“特别有意思,不看路、贪吃、幸运、脾气、”等词语,读出小伙伴的有趣。
3.学习第7自然段,了解故事结尾。
出示:我喜欢当一只小虫子。当我很快乐的时候,我会使劲儿叫哇叫,所以,如果你在夜晚听见草地里的歌声——你就一定能找到我!
这只小虫子为什么喜欢当小虫子?你觉得当虫子好不好?说说你的理由。
(当我很快乐的时候,我会使劲儿叫哇叫)
(当小虫子确实挺不错,再怎么吵,也不会影响别人,声音总是那么小。)
朗读指导:要用舒缓,轻松地语气读读我热爱当小虫子的句子。重读“使劲叫哇叫,草地里的歌声”。
(三)总结
课文学到这里,大家觉得当一只小虫子有意思吗?那谁愿意说一说你是从哪几个方面看出当虫子的好呢?(指名回答)
那么我们一起来赞美一下小虫子吧!(生:小虫子你真幽默!小虫子你真乐观、快乐!)
(四)回归课文,全班齐读全文。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因此,本文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
教学目标:
1、认识“端午节、粽子、总是、糯米、中间、十分、鲜肉、带回去、知道、据说、纪念
”等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
2、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生字,做字卡。(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多媒体课件播放视频,展示端午节丰富多彩的习俗活动。
(1)师生共同欣赏视频,感受端午节的节日气氛。
(2)导问:说一说在端午节这个中国的传统节日里,人们都会做什么。
预设1:我们家人会煮美味香甜的粽子吃。
预设2:我们家人会起早去山上采艾蒿叶、挂香囊。
预设3:还有一些地方举办端午节赛龙舟活动……
(3)教师追问:端午节,家家户户都有包粽子的习俗。孩子们,你们喜欢吃粽子吗?和大家说一说,你都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
预设:水果粽、豆沙粽、红枣粽、肉粽……
2、走入情境,揭示课题。
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种粽子,想必同学们一定都很喜欢吃粽子,这节课我们就走进《端午粽》,来共同品味一下课文中的粽子是什么味道的。
设计意图:端午粽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上课伊始,创设浓厚的节日气氛,引导学生从实际的生活体验中出发,谈一谈自己对端午粽的了解,贴近生活实际的导入法,更能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词
1、自由朗读课文。
(1)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2)学生按照要求自由朗读,教师巡视学情,及时纠正字音。
2、学生认读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2)借助拼音,反复拼读圈画的生字;认识新偏旁“立”“米”。
(3)同桌相互检查,当小老师纠正对方读得不准确的字音,并说说自己是怎么记忆这些生字的。
3. 教师指导学生认读生词。
(1)游戏环节:我是读词王。
(2)多媒体课件出示生词:端午节、粽子、总是、糯米、中间、十分、鲜肉、带回去、知道、据说、纪念。
(3)以小组为单位,抢读生词,读正确的小组得到词卡,并且领读,得到词卡最多的小组获胜。
(4)齐读课文,注意生词在课文中的读音。
设计意图: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最喜欢的学习方式就是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本环节通过初读课文,感受课文大意,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通顺每一句话,增强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设计游戏环节,巧妙地将学生带到主动学习的氛围中,培养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
三、再读课文,练习书写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2、指名学生逐段汇报朗读,把句子读通顺。
3、教师指导学生多种方法朗读。
(1)课件出示朗读要求。
①说一说课文共由几个自然段组成。
②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并读给同桌听。
(2)学生按照要求朗读课文。
(3)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把长的句子画出停顿。
4、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叶。
(1)课件出示:箬竹叶的图片。
(2)学生观察图片,从颜色、形状上来描述箬竹叶的样子。
(3)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叶,看图学习生字。
(4)师生共同书写生字,比一比谁写得工整、漂亮。
5、指导学生书写生字--真。
(1)观察生字结构,总结书写规律,学习书写。
(2)巧记生字:笔画中横最多,中间三横才封口。
6、研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教师提出问题:外婆包的粽子花样很多,结合课文说一说外婆包的粽子有哪些种类。
(2)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更多免费资源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课件|视频|试卷
(3)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预设:外婆包的粽子有:红枣粽、红豆粽、鲜肉粽。
7、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豆。
(1)图文演示法,理解字义。
10《端午粽》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10《端午粽》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2)书写方法:上横短,下横长,中间一口要扁些。
设计意图:本环节运用了多种方法阅读课文:自由朗读、创设问题情境朗读、合作读等。识字教学与阅读相结合,体会汉字在文中所表述的含义。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指导回顾:这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认识了哪些生字宝宝?
2、合作交流,向同桌展示自己写得最好的生字。
3、作业布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梳理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总结能力;作业布置,通过朗读感受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再现情境
1、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端午粽》的字词,这节课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找动物。以小组为单位读词语,看看哪个小组读得准确。
(1)多媒体出示小动物的图片:熊猫、山羊、兔子……
(2)小组派代表选择喜欢的小动物,每个动物后面隐藏一个本课的词语,小组同学认读词语,获胜小组得到相应的小动物图片。
2、师生共同齐读课文。
设计意图:汉字的学习是反复而又长期的过程,用游戏的方式增加汉字与学生见面的机会,在复习中巩固、加深学生对新学字的印象。这样既提高了学生识字的效率,又延续了上节课的教学情境,便于本节课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诵读课文,品味内容
1. 抓住重点语句,指导朗读。
(1)品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教师提出问题:结合第二自然段内容说一说。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样的。
(3)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4)指导学生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描述粽子的外形特点。
预设: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5)词语填空读课文。
①课件出示: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粽子是用________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________糯米,中间有一颗________枣。
预设: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
②教师追问:为什么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而不用“青的”“白的”“红的”?
③课件出示两个句子,朗读比较有什么不同。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粽子是用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的枣。
④指导朗读:这样AAB式的重叠词更能体现出粽子的特点,各种颜色相间,色香味美。朗读时仿佛让人品尝到了香甜的味道。
⑤学生汇报朗读第二自然段。
2、品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课件出示:依据课文内容,说一说,端午节为什么会有吃粽子的习俗?
预设:①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②指名学生汇报诗人屈原的历史事迹。
③教师总结屈原的人物事迹,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三、指导观察,正确书写
1、创设情境,出示生字。
(1)老师今天带来了几个美味香甜的粽子,同学们想不想吃?
(2)课件出示:写有生字的粽子图片。
(3)导学:你们认识它们吗?我们来学写这几个生字,写得好的同学会得到香甜美味的粽子。
2、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生字--午。
(1)观察生字外形,注意书写时悬针竖不出头。
(2)学生描红书写,在本子上写两个。
(3)同桌之间展示,同桌互评。
3、教师指导学习生字--节。
(1)观察生字结构,教师在黑板上范写,学生练写。
(2)引导学生说一说了解了哪些中国传统节日。
预设:中秋节、重阳节、春节……
(3)通过对节日的阐述,给“节”字进行扩词训练。
4、指导学生书写生字--米。
(1)导学:我们“品尝”了香甜的糯米粽,一起来认识糯米的“米”字。
(2)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
(3)学生根据汉字“米”的字形演变过程,理解字义。
5、教师指导学习生字--分。
(1)反义词对对碰理解字义:“合”的反义词是“分”。
(2)书写要领:上面八字要延展,下面是“刀”不是“力”。
(3)师生讲评,展示学生作品,互相评价,激励进步。
四、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1、引导学生说一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2、教师总结:每年端午节我们都会吃粽子,今天通过学习《端午粽》,我们不仅“品尝”了美味香甜的端午粽,还知道了端午节的由来。每当我们吃美味香甜的粽子时,不要忘记缅怀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学是对本节课重点知识的回顾,通过对本节课内容的总结,使学生对端午粽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对端午节这个民族节日有更深的了解,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一、说教材
本单元共三个例题,例1、例2的内容,教材通过几个直观例子,借助实际操作向学生介绍抽屉原理。例3则是在学生理解抽屉原理这一数学方法的基础上,会用这一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今天我讲的是例1例2的内容,主要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总结规律,这一内容为后面学习抽屉原理(二)及利用这一原理解决问题做下了有力的铺垫。因此,这节课在本单元起着引领指航的重要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我确定本节课学习目标如下:
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3.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发现、总结并理解抽屉原理。
教学难点:理解抽屉原理中总有至少的含义。
我之所以这样确定重难点和教学目标,因为《新标准》指出:在本学段学生将通过数学活动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获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
三、说教法学法
教法上本节课主要采用了设疑激趣法、讲授法、实践操作法。
学法上学生主要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一、说教材。
1、教材来源:本次活动来源于生活,我们都知道,球是儿童比较喜欢玩的运动器械之一,在秋天这一季节,人们应该增强户外体育活动,增强体质,以防秋天带来的腹泻、咳嗽等疾病,球在小朋友家里、幼儿园里到处可见,且取材方便。它的品种非常丰富,有皮球、足球、橄榄球、乒乓球、篮球、羽毛球、铅球等,其中大小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玩法不同,可以滚球、投篮、抛接球、踢球、拍球等,儿童虽然知道各种球,但是对球的种类、质地、作用、形状、特点、玩法等还不了解,因此有必要引导儿童正确认识有关球的知识,通过各种球类竞赛活动,培养儿童积极心态,体验合作乐趣,激发儿童集体荣誉感,增进家长与儿童间的情感,体验集体生活的乐趣。
2、目标定位: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小班儿童年龄的特点及实际情况,确认了认知、能力、艺术、情感方面的目标,其中,有操作、探索的部分,有表达的部分,目标是:A、通过操作摸弄,激发儿童对球在水中沉浮现象感兴趣。B、学习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和体验。C、学习运用三种以上的油画棒进行涂色、滚画,从中感受多种色彩配合的效果。D、能用多种方法进行夹球,发展儿童手的操作能力。E、能和音乐一起快乐的游戏根据目标,我们把活动重点定位于:儿童分组探索,老师重点指导儿童能分组探索,并用语言表达出来,能力较弱的儿童能用正确的方法进行球滚画。
二、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幼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次互动幼师除了和儿童一起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外,还挖掘此综合活动的活动价值,采用了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采用的方法有:
1、演示法:是幼师通过讲解谈话,把实物和教具演示给孩子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本次活动的演示法是运用实物展台观看各种球的图片,引导儿童充分认识和区分各种类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球,让儿童对球的种类有一个充分的认识,更吸引小班儿童的注意力,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2、操作法:操作法是指儿童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究学习,《纲要》指出,幼师在提供丰富的才袄做材料时,要使儿童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本次活动有几组操作活动:A探索水中的球。B、滚球画。C给球宝宝设计服装。D、哪些工具可以把球取出来。本次活动主要引导探索球的外形特征、特性、玩法的多样性,让儿童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记一记、画一画、滚一滚、夹一夹中来认识各种类型的球。
3、此外,我们还适时采用了交流法、鼓励法、审美熏陶法对活动加以整合,使儿童获得探索球的兴趣,知道有的球水中会浮上来,有的球放在水中会沉下去,有的工具会把球夹出来……,达到了科学性、艺术性、健康性的和谐统一:
三、说学法:
儿童是学习的主人,以儿童为主体,创造性条件让儿童参与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儿童探究能力,更让儿童获得了学习的技能和激发了儿童的学习兴趣。本次活动采用的学法有:
1、表达法:以儿童为主体,创造性条件让儿童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增加了儿童的合作能力。在活动中,我们提供各种球的图片,让儿童看一看球的外形特征,然后用语言说一说表达出来,幼师再出示准备的游戏材料,激发儿童探索球的兴趣。
2、尝试法:《纲要》指出幼师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儿童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在探索活动中,我们把材料分成四组:A玩水中的球、B进行滚球画、C尝试用各种工具夹各种类型的球,D给球宝宝穿上漂亮的衣服,通过分组探索,儿童知道有的球放在水中会沉下去,有的会浮上来,有的工具能把球夹起来,有的工具不能把球夹出来……。
3、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的提高”。爱玩水是小孩的天性,老师让儿童体验观察球在水中的变化,增加儿童探索球的兴趣,同时,让儿童在游戏学会自主探索、观察、合作、分享等方法,体现“以儿童发展为本”的理念。
四、说教学程序:
本次活动我采用了环环相扣的组织程序,活动的流程为:激发兴趣、观看图片——分组探索——交流探索体验,展示作品——游戏《大皮球》。
(一)激发兴趣、观看图片:《纲要》提出:幼师要为儿童
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儿童与幼师、同伴的交流、体验交流的乐趣,活动开始,幼师以球宝宝来班级做客为线索,通过实物展台观看球的图片,让儿童说出自己看到球的外形特征,从而吸引儿童的注意力。
(二)分组探索:
当老师带领儿童参观准备的材料时,儿童对投放的材料很感兴趣,他们想动手试试看看水中的球是什么样子的,想用夹子玩玩球会发生什么样?想把珠子放在盒子里滚一滚会出现什么图案……,儿童就在动手操作中感知,在互相交流中得到分享,儿童不知不觉的在边玩中学到了知识和技能。
(三)交流探索体验,展示儿童作品。
《纲要》指出:幼师要为儿童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儿童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并发表不同意见,儿童在分组操作完后,同伴间会互相交流自己玩完后的感受,因此及时设问:“你在玩时发现了什么,你给球宝宝穿上什么颜色的衣服,你用了什么珠子进行滚珠画……?”儿童通过实际操作经验的交流,知道了皮球在水中会浮出来,珠珠球在水中会沉下去,大夹子不能夹起珠珠球,并且把自己的作品拿出来让大家看,从而发展儿童手的操作能力,老师再通过实验验证,让儿童真正理解水中的球和夹子与球的关系,代替传统的教学的方法,又能让儿童感受到活动的快乐。
(四)游戏“大皮球”
活动结束,我让儿童一起跟着《大皮球》的音乐一起玩游戏,
让儿童知道球除了很多玩法以外,还可以通过音乐《大皮球》来游戏,增加儿童活动的乐趣。
各位老师,我今天带来给大家的是习作指导《爱吃的水果》。
一、创设情境引入
师:各位小动物们,大家好,我是喜鹊姐姐。今天由我来为大家主持水果大餐。小猫、小熊、小狗、小兔子们,你们都把自己爱吃的水果带来了吗?喜鹊姐姐也给你们带来了丰富的水果,请看大屏幕。
二、整体感观。
师:怎么样?感觉如何?谁能用一句表示感叹的话来说说你的感受。小青蛙,你说得真好!小白兔,说得不错,小松鼠,好极了!大家都能从水果的多少、颜色、味道说出自己的感受!看得出来,你们都非常爱吃水果,对水果有种特殊的感情,一提到它呀口水都快流出来了。那你们能告诉喜鹊姐姐你们都带来什么爱吃的水果,为什么爱吃呢?小白鸽,你说说,你爱吃草莓,是因为它外表好看;小燕子,你说说,哦,你爱吃苹果,因为它味美,小灰雀呢!哦,你爱吃葡萄,是因为新疆的葡萄好吃!......对于自己爱吃的水果,小伙伴们也都能从不同方面谈了自己爱吃的原因。
三、观察形状
师:刚才说了这么多,喜鹊姐姐发现很多小伙伴都爱吃桔子,喜鹊姐姐也爱吃。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师:这是什么?桔子是什么样子的?正确!能把它说具体一点吗?非常好,小蜻蜓,你的想象力真丰富!还有谁来大胆的想象一下!不错!我们再来看看它的颜色?对,桔子是黄色的,那表示黄色的词语有哪些呢?对!蛋黄、金黄、橘黄、黄澄澄、黄灿灿。看来大伙平时还挺善于积累词语,希望这种好的学习习惯能够保持!那么,在这里,这个桔子该用哪个词语才最贴切?小鸭子,你来说说,正确!你喜欢这种颜色吗?怎样才能让别人感受到你的喜爱呢?你真聪明!加上了一个比喻,就能把句子写得形象、生动,喜爱之情自然就出来了
四、辨别颜色
师:那是不是桔子天生都是披着黄澄澄的外衣呢?我们来看看!从图上我们可以知道:桔子的颜色是有一个变化过程的,谁来说说?小龙马,你来!对,没有成熟的桔子是深绿色的,然后逐渐变成浅绿色,最后变成金黄色的了!
五、小结形状、颜色
师:现在,喜鹊姐姐要给大家出一道难题了:谁能把刚才我们观察到的连起来,用一段通顺的话来表述一下。有点难吧!。这样吧!同桌先练一练。好了吗?谁敢来?非常好,小麻雀,你真勇敢!来!试试看!说得棒极了。能上来电脑上把你刚才说的展示出来吗?好,我们来欣赏一下!写得真棒!我们应该向小麻雀学习,下面,请大家象小麻雀一样,观察一下自己爱吃的水果,同桌互相说一说它的形状、颜色,再把它写下来。看看谁写得好,请它上来电脑上展示!啄木鸟,你的也写得不错,上来展示展示!还有吗?好,你的,你的,你的也行!
六、品尝味道
师:看着伙伴们笔下的水果,写得多好呀!喜鹊姐姐都忍不住想吃了,你们想不想吃呀!好!我们的水果大餐就要开始了。在开餐之前,喜鹊姐姐有个小小的要求,只有做得到的小朋友才可以吃哟!那就是:用你的小鼻子闻闻、用你的小嘴尝尝,用你的心感受感受!小伙伴们,能做到吗?好,现在我宣布,水果大餐正式开始:在品尝过程中,你可以独自享受,也可以去和好朋友分享;你可以吃自己的,也可以去拿别人的,喜鹊姐姐这里也有,欢迎大家过来品尝!-时间到,相信这次伙伴们都不会白吃,一定会有所收获的。请大家放下水果,没吃完也没关系,等一会儿我们还有机会吃。
师:接下来,我要采访一下,你们刚才是怎么吃水果的?有没有谁愿意接受喜鹊姐姐的采访?好,就你,小白兔,请问你刚才吃的是什么水果?能说说你当时是怎么吃的吗?说得太精彩了。请你上电脑上展示一下?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来欣赏欣赏。说说你们的看法。小青蛙,� -说得不错,要不?小灰猫,你上来帮小白兔续上-
师:很好,你们的评语都很贴切!那你们知道小白兔为什么能写得这么好吗?我们一起来分析分析:小白兔没吃草莓时怎么样?咬开它又怎么样?吃进嘴又是什么感觉?吃完之后又有什么感受!,这下知道了吧!原来关键在于小白兔抓住了草莓味道上的特点来写,写出了自己对草莓的喜爱之情!
相信每一个小伙伴只要留心观察,也一定能写好的?不信,大家动笔试试看!小黑熊,你写得不错,上来展示,让大家欣赏欣赏!你的也不错,上来。你的有特色,也来,还有你的。
七、了解水果知识。
师:看着你们笔下栩栩如生的水果,喜鹊姐姐真是喜欢得不得了!如果你们能了解你们爱吃的水果,它们生长在哪里?它们有什么营养?以及它们有什么特点的话?那你们的文章就会更加如虎添翼了。想了解这些呀,就得跟喜鹊姐姐去一个地方,那就是网络世界,我们一起上网看看吧!
是不是大开眼界。相信大伙们也一定收集了不少有关的资料。下面,根据刚才我们查到的资料,以及你在课外收集到的。我们准备选出几种最受大家欢迎的水果。以同一爱好为一组,比如喜欢苹果的为一组,喜欢西瓜为一组。先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总结。看看哪个小组把自己爱吃的水果说得让大家都爱吃,哪个小组选出的组长就 有信心吗?现在自由组合小组,进入分组讨论。1、2、3,开始!
时间到!哪个小组先来?好,西瓜组的代表来说说,恩,西瓜� 还用生活中碰到的两件趣事来证明西瓜的作用。很有说服力。西瓜组说得不错。别的小组谁来发言?好,你们说说,好,你们来说说。......
看来,发言的个个都是一流的演说家。可是,我们可不能光说不做,请大家把你们刚才组内讨论的有关的知识回想一下,有条理的写出来,写完之后,看看这部分内容和我们刚才前面写的有什么联系,组织一下,看怎样才能组成一篇通顺、优美的文章。产地、营养价值、作用这三部分,可以分开来放在文章中间,也可以独立成段。这就要看你对文章的把握。喜鹊姐姐这里有一篇范文,你们可以参考参考!另外,利用课余时间,你们也可以上网查查有关的资料,这里喜鹊姐姐提供几个网站,有空去查查!
下面,利用大伙们写的时间,我们来看看哪一个组推荐的水果被评为了最受欢迎的水果。他们就是西瓜组的小白鸽、苹果组的小灰雀、草莓组的小天鹅,恭喜你们!你们就是今天的水果大餐形象大使!
八、结束语
时间过得真快!水果大餐马上要落下帷幕了,下一步,我们将举行水果鉴赏会,欢迎到时大伙们带着你们写好的习作,来参加啊!小动物们,喜鹊姐姐要跟大家说再见了。水果鉴赏会时见!
一、说教材
我所执教的内容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P76—77“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在本节课中,通过生活情境图,引入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并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要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加强动手操作,探索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因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口算的方法,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会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学会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会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并能有序的表述计算过程。
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培养学生自觉估算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成功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以及协作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以及对数学的好奇心,求知欲。
本课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并且能有条理地表述计算的过程。
本课教学难点:
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
二、说教法学法: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认知规律出发,设计了游戏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习兴趣,同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提出数学问题,并自己当小老师找同伴列式解答,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学生自己解决已经学过的问题时,让他们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注重算法的多样化。在教学活动中,对于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教师没有束缚学生的手脚,而是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索性学习,大胆地让学生自己动脑、自己发现、自己描述,并通过小组讨论、汇报等形式相互补充,尊重学生的个性,体现算法多样化,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在尊重学生自主的选择的同时,引导学生的优化计算方法,增强优化算法的意识。
3、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在教学中的每一环节,我都力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担任的是引导者的角色。如在讨论算法多样化时,我充分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只是在他们表达不清时帮助他们理清思路、说明算法,完成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三、说教学设计:
本节课我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1)复习,谈话导入。(2)自主参与,探索新知。(3)应用知识,解决问题。(4)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第一层:复习,导入新课
1、复习学习过的加法。
2、出示主题图,提出加法的问题。用算式表示,从而引出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第二层: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1、动手操作,讨论算法。
2、理解算理。
(1)直观演示,说明算理。
摆小棒:24根小棒加上9根小棒,先把4根和9根合起来是13根,再把20根和13根合起来是33根。
拨计数器:
(2)抽象方法。
师:如果没有小棒和计数器来帮忙,看到这些算式该怎样想呢?教师引导学生讲出算理:先算4+9=13,再算20+13=33。
师:谁能把刚才的口算过程说一说?
3、讨论:以上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个位相加都满十)
4、教师小结:两位数加一位数个位相加满十时,不论两位数在前还是一位数在前,都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再加整十数。(揭题:进位加法)
第三层: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说说打算怎样圈。学生独立填写。反馈学生作业、总结。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计算第一组题后提问:观察这4道题,你有什么发现?
出示最后两组题的部分题。谈话:那你能用刚才的发现迅速地完成后面两组算式吗?
第四层: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小朋友今天学会了新本领,老师带来了两道题想考考大家,想知道是什
么题目吗?(出示算式)
26+□=2□
26+□=3□
提问: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吗?
这样的练习不仅仅对今天什么是进位加法学生有了明确的理解,同时也有了一定量的练习;而且这一环节还有着另一个目标,关注沟通—计算与探索规律相结合‘规律为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每次大1,和也每次大1’,使得这一环节的目标不显得单一,且加以整合。
一、本节课的设计理念:
《吃水不忘挖井人》这篇课文围绕“以读悟情”设计教学,让学生体会到毛主席的美好品质。上课伊始,创设极能导行入情的教学情境。让孩子们积极投入本节课的教学,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来找出生字,识记生字,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中感情,从而让孩子们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教材分析:
《吃水不忘挖井人》这篇课文为我们讲述了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为了让当地的村民吃上甘甜的井水,亲自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解决了乡亲们的吃水难问题,让我们深刻感悟到毛泽东主席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的好思想,好品质。感悟乡亲们引水思源的好行为。本班的学生在以前的语文教学中,一直把识字和朗读放在第一位,有着较强的识字能力和扎实的朗读基础。在这一课教学中,学生能够运用我们自创的识字方法板很快掌握本课生字,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能够感悟到毛主席的好品质,初步懂得引水思源的道理。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生字。
2、会写“忘、想、念”3个生字。
3、初步懂得了“引水思源”的道理。
三、教法学法:
1、教法:通过课前收集、朗读课文等方式让学生理解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产生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
2、学法:利用卡片、游戏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与所认识的生字,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和扎实的朗读基础。
四、设计流程:
(一)、激发学生兴趣,歌舞创境
1、(3名男生、3名女生台前准备,一女生主持)
主持人: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六个人想给大家表演一段舞蹈,大家想看吗?希望你们能喜欢。(6名同学随着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进行表演,其他学生随曲调拍手)
师:你喜欢他们的表演吗?那么,你都看懂或听懂什么了?
2、教师相机小结,学生认识生字
对!这首歌曲是唱给我们伟大的祖国和敬爱的毛主席的(出示主席画像)。人物简介:(毛主席是一位杰出的领袖,他的一生都在为领导中国的革命事业披肝沥胆,更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呕心沥血。他的光辉事迹数不胜数,人们唱给他的歌更是不绝于耳。(相机出示:主席、领导、革命、解放)。让我们大家在毛主席伟大品质人格的鼓舞下大声地读出它们吧!愿意吧吗?(生齐读)
过渡: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瑞金市沙洲坝的老乡们是怎样怀念这位伟人的,好吗?
(二)、板书课题、理解认字。
1、齐读课题
问:看到课题后,你们有话要说吗?(自由发展)
(设想:部分同学可能不理解“吃水”的意思,这时,教师可以让他们请教一下别的同学或者自己先来猜一猜,鼓励学生想出办法弄明白)
2、认识生字“忘、挖、井。”
师:谁来当今天的小悟空,用你的火眼金睛把题目中的三个生字挑出来,并用你喜欢的方式带领大家读一读吗?(指名)
设计意图:孙悟空是小朋友们非常喜爱的一个传奇人物,本课创设这一小小的情境,目的是想激活学生思维,使他们学得有兴趣、乐学。
3、你知道课文中的“挖井人”是谁?“不忘挖井人”的人又是谁吗?说说自己的理由。(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前面情境大胆猜,培养思维的创新性)
(三)、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生自由读课文前先说说初读课文的要求,读完后找出或检验上面问题的答案,体会自主学习的快乐。
2、师讲毛主席为乡亲们挖井的故事。认识“战士、时刻、想念。”
意图:在故事情境中识字,降低了识字难度。
3、师指字板。聪明的小悟空们,再来施展一下你们的法力,把这些字在课文中做出自己喜欢的标记,好吗?(学生边做标记边认读,再次识记生字)
4、同桌互相读词,说出对方的优点和不足。
设计意图:同桌合作学习,给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可互相取长补短。
5、出示句条。老师这有几条句子,看看谁能读一读。(如,“我今天忘记带课本了”;爸爸正在地里挖土……)生:个别读、齐读、会读的一起读等。
6、出示卡片。词:谁来当今天的小师傅(唐僧)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考考悟空们的认字情况呢?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空间,使他们继续保持朗读的热情。
7、游戏:交朋友
想和这些生字宝宝交上朋友吗?那就请你拿出自己的识字方法板把卡片贴在你喜欢的方法的后面,心里还要明确为什么贴在那?这样你就能和他们交上朋友了!
(师放轻音乐,生在动手、动脑的活动中进行识记,教师参与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中,尤其要注意帮助差生识字)
设计意图:全员参与,多感官互动,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完成任务。
8、小组成员相互交流自己的方法。
(四)、再读课文,感悟文章。
1、生自由读课文,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你想请几名同学来读课文,为什么?(目的是明确文中的自然段);你希望他们怎么读?(目的是使朗读的同学能发扬优点,发现不足)
三名同学读课文,教师相机范读学生们容易读错的字、词、句,起示范、正音的作用。
3、想象、扩展
出示题目:
a、毛主席初到沙坝时,看到乡亲们吃水难,心里会怎么想?
b、乡亲们得到主席的关怀和帮助之后,又会怎么想?
c、他们在挖井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什么事?
学生自由组合小组A、可以分角色(即:主席、士兵、乡亲)把题目表演出来;B、也可以用语言表述出来;比一比谁是优秀的小演员。(教师必须参与各小组的表演中去,做一些必要的指导)
设计意图:调动全员参与意识,培养创新思维,在情境中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
4、再读课文,把你体会到的通过读表现出来。
(五)、练习书写“忘、想、念”
1、说说这几个字在字型上有什么特点。
2、写好每个字最关键的地方在哪里?谁还有不同意见?(学生边说,老师边范写“忘”字)
3、学生独立写其余2个字,随时进行指导。
(六)、总结、作业
小朋友们,毛主席是伟大的,人们世世代代歌颂他、赞美他,因为他的一生中有很多光辉事迹。下节课把你们搜集到的有关毛主席的图片、资料、小故事或小节目等准备好,从多方面认识这位伟人,领略他的风采!
师生一起在《我爱北京天安门》的歌舞中结束。
五、教学反思:
“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这是一句多么熟悉、多么亲切、又是多么让人油然而生敬意的话。多少年来,当我们沐浴着太阳的光辉,当我们放声歌唱幸福的时候,就会想起毛主席这位杰出的领袖,就会想起他披肝沥胆、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的不朽功勋。他的一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他是中国人民深深热爱的伟大领袖,中国人民将永远怀念他。
但是,今天让未曾目睹炮火硝烟,未曾品尝贫穷落后的新时代儿童学习这篇课文,要让他们了解这位为人民翻身解放,为人民谋幸福的毛主席,让他们感悟毛主席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的好思想,好品质,感悟乡亲们饮水思源的行为,从而增进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困难。
因为革命题材课文叙述的故事与当今儿童的生活体验存在比较大的距离,学生阅读课文的行为实际上是横向单一的平面性阅读,它给予学生的阅读信息比较少。
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给学生提供各类相关背景资料,实现学生纵向多纬度的立体性阅读,提高阅读革命题材类课文的质量。本课的补充阅读材料有四类,分别包括:沙洲坝地理环境的简介;毛主席居住瑞金的历史;八路军在瑞金的故事;沙洲坝人民五次保卫“井”。把这些相关资料适时穿插在教学的过程中,帮助了学生对课文阅读的理解和判断。
人文内涵的处理,一向是此类课文教学设计最为棘手的难点。一个突出的问题是,过去我们偏重所谓的“革命英雄主义教育”,造成人文思想熏陶的狭隘性,影响了学生对这类文章的欣赏和理解。关于人文内涵的渗透,我们可以从两个我及其来思考:
一是渗透怎样的人文精神?二是怎样渗透人文精神?本课的设计摆脱了“过于推崇领袖人物”的色彩,突出了“普通人”(包括课文中的普通人物和作为读者的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感受,强调当事人双方的相互理解和关爱。让学生说说“石碑立好后,可能会有哪些人去看?
看了以后,又会说些什么”,学生既体会到了毛主席和八路军的奉献精神,也看到了普通农民的淳朴和真诚。在怎样渗透人文精神的问题上,我们即尊重了文本又超越了文本,让学生联系生活,谈谈“我们在享受他人方便的时候,又应该不忘哪些人”, “穿衣不忘织布人。” “吃饭不忘种田人。”“住房不忘做房人。”……孩子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感受到他人的深深爱意,激发出浓浓的感恩之情。
[教学目标]
1。领悟"美"的内涵,体味文中深厚的思想感情和深刻的哲理。
2。学习散文寓情于景和运用对比增强表达效果的写法。
3。初步掌握鉴赏散文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寓情于景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2。难点:领悟文中蕴藏的深刻哲理。
[教学设想]
1。教学程序:导入—诵读—赏析—质疑—讨论—拓展。
2。教学方法:引导,点拨,质疑,讨论和比较鉴赏法。
3。辅助手段:多媒体计算机,大屏幕投影仪。
4,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二。讨论什么是"美"
三。赏析《世间最美的坟墓》
1。作者简介
2。教师范读课文,并请学生动笔勾画出托尔斯泰墓的环境和形状的语句。
3。讨论托尔斯泰墓的特点:
问题一:文中几处写到托尔斯墓的环境和形状 (三处)
问题二:托尔斯泰墓有何特点 (逼人的朴素)
问题三:这样的坟墓为什么是世间最美的 (里面埋葬着伟大的人物托尔斯泰)
4。介绍托尔斯泰
5。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第一段中托尔斯泰的遗愿。
6。引导学生找出描写人们瞻仰托尔斯泰墓的语句,想象当时的情景。
7。鉴赏景物描写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①课文第二段中有一个句子对墓地景物进行了动态描写,请找出来。这个景物描写的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
②课文最后,作者将托尔斯泰墓与拿破仑,歌德,莎士比亚的坟墓进行对比,这样写有何作用
8。文中作者为什么说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 (这是托尔斯泰诞辰100周年的日子)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赏析《冬天之美》
1。作者简介
2。学生齐读全文。
3。赏析,讨论下列问题:
①"我从来热爱乡村的冬天"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统摄全文,是文眼)
②第1段的内容从什么角度说明"我从来热爱乡村的冬天" (对比的角度。"我"与富翁们对比,城市与乡村对比)
③让学生把第2段中描写景物的句子画出来,体会乡村冬天之美。问:乡村冬天的景物有何特点 (静谧,温馨,艳丽,充满生机和活力)
④课文结尾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反问。表达了作者厌恶污浊的城市生活,向往农村田园风光,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与开头相呼应,使全文结构紧凑)
二。两篇散文比较鉴赏
相同点:
1。两文都写到了"美",都表达了深厚的思想感情,都蕴藏了深刻的哲理。
2。两文都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
3。两文都短小精悍,开篇点题,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不同点:
1。表现美的角度不同:《世间最美的坟墓》写的是人文景观,《冬天之美》写的是田园风光。
2。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世间最美的坟墓》表达的是作者对托尔斯泰的无限崇敬,基调是深沉,醇厚的;《冬天之美》抒发的是作者厌恶城市生活,向往田园风光的思想感情,基调是亮丽,温馨的。
3。蕴含的哲理不同:《世间最美的坟墓》——最平凡的也是最伟大的,最朴素的也是最华丽的。《冬天之美》——最美的景色不在城市而在乡村。
三。拓展阅读
1。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村》。
2。法国作家雨果的《悼念乔治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