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的体积说课稿(精选13篇)

教学内容:教材第13~14页圆锥的认识和体积计算、例1和“练一练”,练习三第1—5题。教学要求: l.使学生认识圆锥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称,掌握高的特征,知道测量圆锥高的方法。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求出圆锥的体积。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根据教材第14页“练一练”第1题自制的圆锥,演示测高、等底、等高的教具,演示得出圆锥体积等于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 的教具。教学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 篇1

在教学“圆锥的体积”这一课时,我没有用传统的讲解演示法去组织教学,而是采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围绕怎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的问题,我思索了好一阵子,曾作过这样的设计:圆锥的体积大小与什么有关?当学生回答与圆锥的底面积和高有关时,教师接着问:已知圆锥的底面积和高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这时,估计有学生很快说出计算公式,因为有学生已看过书,这是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此时教师该怎么办?不让这些学生回答,这是对他们的不尊重,可能会打消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如果让他们回答,势必会影响班上绝大多数学生探索的积极性,因为他们原本是不知道这个结论的,现在结论已给出,又何必苦苦进行探索?

我反复地思考着,预想着学生中可能会出现的种种情况……,于是我决定提问:你能想什么办法自己去发现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这一问题的提出,不在公式本身,而在于发现公式的思考方法上,我想,小学生往往只关心结果,不注意思考方法和过程,既使看过书的学生,大多也未曾思考为什么会是这样之类的问题,这问题能将学生的思维聚焦在探究的方法上,而重视对探究方法的思考,正是我们的数学教学应该加强的,问题一提出,学生就置身于问题情景中,兴趣盎然地投入探究活动之中。

实践证明,整个学习过程,是一个积极探究的过程,学生始终是主动的探索者,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不仅主动地建构计算圆锥体积的新知,而且思考力得到有效的培养。

课后反思这节课,我想探究性学习决不是让学生盲目的试误,否则将会出现形似探究,实际上还是讲解灌输的教学。我认为,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关键是:教师要将自己假设成学生,了解学生思维的实际情况,善于将书本上结论性知识转变成学生乐于探究的问题,从而燃起学生探究的欲望,使学生以饱满的情态积极投入到探索性学习活动中,教师还必须引导学生关注探究的方法,给予探究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探究,提高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用实验的方法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会用此公式计算出简单的圆锥的体积。

2、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及实验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及互相协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用实验法推倒出圆锥的体积公式。

教学难点:圆锥体积计算公式:“v圆锥=1/3sh"中乘以的道理和来历。

教学关键:利用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公式推导出圆锥体积公式。

教学准备:圆柱以及也圆柱等底等高;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圆锥。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讨论式、实验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且进行验证。

教学片段:动手操作,推导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师:今天我们来研究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你们先在心里猜一猜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应该是什么,不要说出来,等咱们研究过以后,看看谁的猜测是正确的。

一、出示动手操作的步骤:

1、自选圆锥。

2、测量所选圆锥和圆柱底面和高之间的关系。

3、用所选的圆锥往圆柱里倒水。(圆锥里的水要尽可能的满)

4、记录实验的结果。 学生开始活动。

二、根据实验的结果整理完成下表:

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 圆锥体积等于圆柱体积三分之一

等底但不等高的圆锥与圆柱 圆锥的高高一些 圆锥体积大于圆柱体积三分之一

圆锥的高矮一些 圆锥体积小于圆柱体积三分之一

等高但不等底的圆锥与圆柱 圆锥的底面大一些 圆锥体积大于圆柱体积三分之一

圆锥的底面小一些 圆锥体积小于圆柱体积三分之一

三、推导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师:通过实验,你能推出体积的计算公式吗?

生: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即:v圆锥=1/3sh

四:小结:

师:我们通过实验推出了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怎么样?和你猜想的一样吗?用你最酷的表情或者动作告诉老师。看来你们今天的收获真的不小,利用课余时间些一篇数学日记,就写今天课堂上的猜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你的心情和想法。

教学反思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获得的不仅是新活的数学知识,更多的获得了探究学习的科学方法。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会逐步变的有思想、会思考、会逐渐发现自身的价值。同时,在操作与实践的过程中让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也有参与的兴趣,让他们也能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使他们懂得他们也可以通过玩掌握到数学的知识。课结束让学生写数学日记,这样有利于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通过日记的方式,对新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反思。让学生写数学日记,还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老师通过学生的数学日记,变式的和学生进行了交流,和谐了师生关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本节课的教学中,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

1、因为教具的局限,部分同学没有亲自动手操作,只能做一个参观者,感到遗憾。

2、在用语言叙述自己的发现时,学生的口语表达欠准确,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口语表达能力。

《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 篇3

课前我安排学生收集、整理生活中应用圆锥的实例和信息资料。教学时我首先列举生活中大量的圆锥实物,在学生观察思考这些物体形状的共同特点,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几何形体的基础上引入。再引导学生对照模型和图形,互说圆锥的特征,加深对圆锥的认识。感受几何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提高学生运用数学为生活服务的意识和能力。

在本课中,我无论从问题的引入,圆锥概念的定义,高的寻找及测量方法的探索,我都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尝试、研究和讨论,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合作、交流,这样的过程,不仅提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意识和信心,大家积极发言,争先操作,参与率很高。

我积极地创造机会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或者去探究问题。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指一指,说一说,猜一猜等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身感受数学,在找中学,在测中学,在思中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直观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使数学课堂教学,动起来,活起来,让学生在做中学,使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小学数学《圆锥的体积》教案 篇4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2页练习十二的第69题。

教学目的: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圆锥的体积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圆锥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2.填空。

(1)一个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

(2)圆柱的体积相当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倍。

(3)把一个圆柱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削去部分的体积相当于圆柱的,相当于圆锥的()倍。

二、课堂练习

1.做练习十二的第6题。

教师出示一个圆锥形物体,让学生想一想怎样测量才能计算出它的体积:

让学生分组讨论一下,然后各自让一名学生说说讨论的结果,最后归纳出几种行之有效的测量方法。例如,要求一个圆锥物体的体积,可以先用软尺量出底面圆的周长,再求出底面的半径,进而求出底面积,然后用书上介绍的方法,用直尺和三角板测量出圆锥的高,这样就可以求出圆锥的体积。

2.做练习十二的第7题。

读题后,教师可以先后提问:

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要求这堆沙的重量,应该先求什么?怎样求?

指名学生回答后,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做完后集体订正。

3.做练习十二的第8题。

读题后,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

这道题要求的是什么?

要求这段钢材重多少千克,应该先求什么?怎样求?

能直接利用题目中的数值进行计算吗?为什么?

题目中的单位不统一,应该怎样统一?

分别指名学生回答后,要使学生明白这里要先将2米改写成200厘米,再利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算出钢材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然后再求出它的重量。最后计算出的结果还应把克改写成千克。

4.做练习十二的第9题。

读题后,教师提问:这道题要求粮仓装小麦多少吨,应该先求什么?

要使学生明白,应该先求2.5米高的小麦的体积,而不是求粮仓的体积。

让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做完后集体订正。

三、选做题

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做练习十二的第10、11、12题。

1.练习十二的第10题。

教师:这道题要求圆锥的体积.但是题目中没有告诉底面积,而只是已知底面周长和高。请大家想一想,应该怎样求出底面积?

引导学生利用C=2r可以得到r=。再利用SR,就可以求得S=()。再利用圆锥的体积公式就可以求出其体积。

2.练习十二的第11题。

这是一道有关圆柱、圆锥体积的比例应用题。

可以用列方程来解答。利用题目中圆锥和圆柱的体积之比,可以建立一个比例式。

设圆柱的高为x厘米。

=X=9.6

(注意:由于圆锥和圆柱的底面积S都相等,所以计算中可以先把S约去。)

3.练习十二的第12题。

这道题是拆分组合图形,引导学生仔细分析图形,不难看出它是由等底的圆柱和圆锥组合而成的:从图中可以看出,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直径都是16厘米,而圆柱的高是4厘米,圆锥的高是17厘米。然后再根据圆的面积公式及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就可以求出这个组合图形的体积了。

小学数学《圆锥的体积》教案 篇5

一.教材依据

本节课所讲的《圆锥的体积》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实验版,第十二册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

二.设计思想

为了落实素质教育,积极推进新改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甘做学生的朋友,引导其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性学习。通过“小组活动”、“合作探究”全面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互助学习,自主探究所学的内容,完全改变过去被动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本节教材我想通过向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中倒水或沙的实验,得到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V=1/3sh。即就是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例2是已知圆锥形沙堆的底面直径和高,求沙子的体积。这是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这个例子教学使学生初步学会解决一些与计算圆锥形物体的体积有关的实际问题。前面学生对圆锥、圆柱立体图形的特征已进行了学习,对其特征也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可以熟练地计算圆柱的体积、表面积、侧面积。这是学习本节课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理解并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在实践操作中掌握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乐于学习,热爱生活,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圆锥的体积公式,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难点: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

六、教法选择

利用多媒体、观察法、实验法、师生互动启发式教学

七、学法指导

观察实验—合作探究—达标反馈—归纳总结

八.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同样的圆柱形容器若干、与圆柱等底等高的圆锥形容器若干、水和沙土。

九.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

1、课件展示圆柱和圆锥的立体图形,并请学生说出图形各部分的名称。

2、圆柱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创设情境,引发猜想】

1、多媒体课件呈现出动画情景故事(配音乐):

盛夏的一天,森林里闷热极了,小动物们热得喘不过气来,都想吃点解暑的东西。漂亮的小白兔去冷饮店买了一块圆柱形的冰麒麟,聪明的狐狸拿着一块圆锥形的冰麒麟想和它交换……(多媒体课件展示两块冰麒麟等底等高)

2、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

问题一:小白兔上当了吗?

问题二:狐狸和小白兔怎样交换才算公平?

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同学们,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来学习《圆锥的体积》这一节课,然后帮帮小白兔好吗?

【自主探索,动手实验】

出示思考题:通过实验,你们发现圆柱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你们小组是怎样实验的?

1、小组实验。按照实验程序要求和注意事项(多媒体课件展示)

每四人为一小组,各小组长带领三个成员动手操作实验,教师在教室巡回指导。

2、全班交流。

组织收集信息——引导整理信息——参与处理信息

3、引导反思。实验过程让学生积极发散思维,各抒己见。

4、公式推导。

全班同学集体观看多媒体课件的实验过程,并结合自己的实验活动试着推导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圆柱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3倍;或者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1/3。

用字母表示为:V=1/3sh

5、思考:如果要计算圆锥的体积,必须知道那些条件?

6、问题解决。

故事中的小白兔和狐狸怎样交换才公平合理呢?它需要什么前提条件?(课件出示:等底等高)

【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例2:建筑工地上有许多沙子,堆起来近似一个圆锥,这堆沙子大约

有多少立方米?(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具体解题过程让同学们自己大显身手,个别学生可以上讲台板演,然后教师作最后讲评。

【练习巩固】课件出示,师生共同完成。

一.判断。

1、圆柱体的体积一定比圆锥体的体积大。()

2、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的。()

3、正方体、长方体、圆锥体的体积都等于底面积×高。()。

4、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如果圆柱体的体积是27立方米,那么圆锥的体积是9立方米。()

二.填表。

已知条件体积

圆锥底面半径2厘米,高9厘米

圆锥底面直径6厘米,高3厘米

圆锥底面周长6.28分米,高6分米

【拓展延伸】:

有一根底面直径是6厘米,长是15厘米的圆柱形钢材,要把它削成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形零件。要削去钢材多少立方厘米?

【质疑问难,总结升华】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对圆锥的体积有哪些新的认识?请谈谈自己的感想和收获。

【作业布置】

课本25页第3、5、8题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教案 篇6

(一)教学过程及学生活动情况

一、引入(2分钟)

教师:我们在第一单元中认识了一个新的立体图形----圆锥。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圆锥是由什么图形旋转而成的?是直角三角形。圆锥有什么特点?一个顶点,一条高,底面是圆,顶点到底面圆的圆心的距离叫做高。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圆锥的知识,一起来探讨“圆锥的体积”怎么求(板书课题)

学生:直角三角形

二、探究新知(20分钟)

教师:我们学过哪些立体图形的体积啊?

学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教师:他们和圆锥有什么不同?

学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上下形状相同,圆锥不同。

教师:他们的体积是怎么求的?

学生:底面积*高。

教师:那圆锥的体积会不会也是底面积*高?为什么?

学生:不会,圆锥上下形状不一样。

教师:看来,我们需要找到圆锥和什么图形的体积关系才行。

教师:大家请看我手中的这个圆锥,我们知道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学过的什么立体图形的底面也是圆啊?

学生:是圆柱。

教师:现在老师这里有一个圆柱和圆锥,你们观察这两个模型,有什么相同点?底面有什么相同点?(形状,大小)高有什么相同点?

学生:底面都是圆,圆柱和圆锥的高和底面相等。

教师:是不是相等,还需要同学们想办法比一比。这两个模型有这么多的相同点,那它们的体积会不会有什么关系呢?同学们觉得这两个模型哪一个的体积更大?为什么?

学生:圆柱,圆锥上面是尖的。

教师:这里有一盆水,如果我们把圆锥装满水,水的体积是不是圆锥的体积,如果我们把圆柱装满水,水的体积是不是就是圆柱的体积。因此要知道他们的体积关系就是找他们能装的水的体积关系,大家猜一猜用圆锥装水倒入圆柱,几次可以倒满?

学生:2次,3次。

教师:到底多少次就请同学们自己做一做。

学生:用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进行小组合作实验并完成“实验情况记载表。推出公式为圆锥的体积*3=圆柱的体积。

教师: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圆柱所装的水是圆锥所装的三倍,也就是说,圆锥所装的水是圆柱的 。那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 。

教师:为什么我们不用长方体来做实验?

答:把圆转化成面积相等的其他图形很麻烦,数学就是为了简便。

教师:大家刚刚都做的很认真,但还不够准确,请再看一遍老师的演示。(写板书)

圆锥体积= 圆柱体积(等底等高)

圆锥体积= 底面积×高

v圆锥= sh

三、实际应用(18分钟)

1、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 。(   )

学生:对的

老师:(拿出一个很小的圆锥模型与圆柱模型让学生比较)他们两个还成这样的关系吗?

学生:不成。圆锥很小,圆柱很大。

教师:那我们要加上什么条件这句话才对啊?

学生:等底等高

2、如果小麦堆的底面半径为2米,高为1.5米。你能计算出小麦堆的体积吗?

教师:题目告诉了我们什么条件,问题是什么?

学生:告诉了小麦堆的底面半径和高,求小麦堆的体积。

教师:小麦堆是什么形状?

学生:圆锥

教师:要求体积需要什么条件?

学生:底面积和高

教师:底面积和高知道么?

学生:底面积不知道

教师:知道什么,可以求出底面积吗?

学生:知道半径,可以求出。

教师:请同学们试着做一下。

学生:解:v= sh= *3.14*22*1.5

教师:注意运用乘法交换率。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动手操作实验,使学生经历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3、在观察与分析、操作与实验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圆锥体积公式。

教具使用:  课件,等底等高长方形、三角形彩纸,等底等高圆锥、圆柱教具,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问题导入

1、师出示长方形、三角形纸各一张。

提问:等底等高的长方形与三角形面积有什么关系?

2、提问:旋转长方形,三角形各得到什么图形?

长方形沿着长旋转一周得到圆柱、直角三角形沿一条直角边旋转一周形成圆锥。

3、观察。旋转后得到的圆柱和圆锥你有什么发现?(等底等高)

4、猜想。旋转后得到的圆锥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又有怎样的关系?

二、探究新知

1、实验

师出示: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学具、水。

师:现在我们就要做一个实验,看看圆柱和圆锥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生动手实验:

预设方案:①先灌满圆锥,3次倒入圆柱

②先灌满圆柱,3次倒入圆锥

2、生演示汇报

师板书:圆锥的体积  等于     圆柱体积的

质疑:

追问:是否同意上面的结论。引导学生说出:和它等底等高补充板书。

3、小结操作过程,课件演示。

4、推导公式。让生说圆锥的体积用字母如何来表示?

v锥= sh= πr2h

三、实际应用

(1)、一个圆锥形的零件,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

生独立完成,师巡视,生板书。

强调:19×12 是与圆锥等底等高圆柱的体积,再乘

×19×12=73(立方厘米)

(2)、在打谷场上,有一个近似于圆锥的小麦堆,测得底面直径是4米,高是1.5米。每立方米小麦约重750千克,这堆小麦约有多少千克?

生独立完成,师巡视,生板书

×(4÷2)2×3.14×1.5=6.28(立方米)

6.28×750=4710(千克)

3、填空

⑴一个圆锥的底面积是12平方厘米,高是6厘米,它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⑵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圆柱的体积是3立方分米,圆锥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

⑶一个圆锥比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少12立方厘米,圆柱体积是(    )立方厘米。

4、判断:

⑴圆柱一定比圆锥体的体积大。(    )

⑵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 。 (  )

⑶正方体、长方体、圆锥体的体积都等于底面积×高。(   )

⑷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如果圆柱体的体积是27立方米,那么圆锥的体积是9立方米。(    )

四、拓展提高

有一根底面直径是6厘米,长是15厘米的圆柱体钢材,要把它削成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形零件。要削去钢材多少立方厘米?

法一:(v柱 -v锥)  (6÷2)2×3.14×15- (6÷2)2×3.14×15=282.6(立方厘米)

法二:(  v柱)    ×(6÷2)2×3.14×15=282.6(立方厘米)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圆锥的体积

圆锥的体积  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

v锥= sh= πr2h

×19×12=73(立方厘米)

×(4÷2)2×3.14×1.5=6.28(立方米)

6.28×750=4710(千克)

圆锥的体积说课稿 篇8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35-36页。本次说课包括五个内容: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和说板书。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圆锥的体积》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基础上,认识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体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突出了探索体积计算公式的过程,引导学生在装沙或装水的实验基础上进行公式推导。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推理,概括和抽象,自主发现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经历数学化的过程,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2、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具备以下知识和技能: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并掌握了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理解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初步经历了“类比猜想——验证说明”的探索过程。能够小组合作、动手完成一些简单的实践活动。在教学中不光要让学生们知其然,还要让他们知其所以然,即深挖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推导出圆锥体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推导圆锥体积公式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探究意识,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情感与价值目标: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渗透转化思想,并感受发现知识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公式,能正确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5、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一个圆柱、1个与圆柱等底、等高的圆锥、水;学生自制的圆柱及各类型的圆锥若干、三角尺、直尺、沙子等

二、说教法

在公式推导阶段,为了打破枯燥无味的公式推导过程,在教授本节课时,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引导法、实验法、观察法,探索法为主,以讨论法、练习法为辅,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从:

①、让学生测量比较自制圆柱、圆锥的高;

②、让学生用自制的等底等高、不等高等底圆柱与圆锥分别装沙实验入手。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测量、实验操作后总结实验规律。通过小组实验、讨论、交流,归纳、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V= Sh,然后通过让学生列举身边的实例,引入实际运用。这样,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力求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去从事观察、猜想、实验、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

三、说学法

以往的教学是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基本上是处于被动的听讲,被灌输者的被动地位,这样教出来的学生没有灵活性,随机应变的能力差,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差,学生的情感也低落。

新课改要求:教师要把课堂和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学习、探讨、商量、研究,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参与者。

针对本节,在学法上主要采取:

1、学生在学习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时,通过自己动手进行操作实验、观察比较、讨论小结,最终推导出圆锥的计算公式,从而初步学会运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索新知识。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能做的尽量让学生自己做,学生能想的尽量让学生自己想,学生能说的尽量让学生自己说。学生不能想的,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想。

3、教师提出与所学课程内容有关的恰当合理的问题,让学生在分析、讨论、探索的'前提下争取自己解决,对于有一定困难的问题,老师再从中提醒、点拨。从而挖掘学生的潜能,让他们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的教学,我安排了5个教学程序:

1、激趣导入,设疑自探:

通过与学生关于买冰激凌的的对话,引导学生回忆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提出圆锥的体积这一概念。

2、探索新知,解疑合探

小组合作,用自制等底等高、不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装沙子进行实验,从而得出等底等高的情况下,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三倍,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三分之一。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V = S·h

3、运用公式,质疑再探

引导学生回到导入环节,运用总结出的公式计算圆锥形冰激凌的体积,解决买冰激凌的方案。然后出示圆锥形图片,给出直径和高,有学生自主解答,将知识进一步延伸。

4、课堂练习,拓展运用

由学生回顾整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即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同时引导学生加深对乘三分之一的记忆。

5、全课小结,布置作业

通过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练习题,使学生能够较好地运用圆柱与圆锥的关系,体会圆柱与圆锥之间只有在等底等高的情况下才有三倍的关系,合理布置本节课的作业,课下加深巩固。

五、说板书

板书内容力求醒目,字母公式使用彩色大字标示:

圆锥的体积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V = S·h圆锥的体积=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小学数学《圆锥的体积》教案 篇9

教学内容:

练习四第4~12题和第23页思考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步理解、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能根据不同的条件计算出圆锥的体积。

2、提高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进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复习体积计算。

(1)提问: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

(2)口答下列各圆锥的体积。

①底面积3平方分米,高2分米。

②底面积4平方厘米,高4.5厘米。

2、引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练习圆锥体积的计算,通过练习,还要能应用圆锥体积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新课

组织练习。

1、做练习四第4题。

学生独立计算。

2、做练习四第5题。

把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和圆锥体积相互转化,从已知的圆柱体积得出相应的圆锥体积,从已知的圆锥体积得出相应的圆柱体积,继续加强对等底等高圆柱和圆锥体积关系的理解。

3、做练习四第6题。

出示第6题的图。

引导分析:根据图示的各个立体图形的底面直径与高,寻找与圆锥体积相等的圆柱,可以从圆锥体积是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1/3,推理出体积相等的圆柱与圆锥,如果底面积相等,圆锥的高是圆柱的3倍圆柱的高是圆锥的1/3;如果高相等,圆锥的底面积是圆柱的3倍圆柱的底面积是圆锥的1/3。还要注意到,大圆的直径是小圆的3倍小圆直径是大圆的1/3,大圆的面积则是小圆的9倍小圆的面积是大圆的1/9。

4、做练习四第7题。

(1)提问:圆锥体积最大时与圆柱的关系是什么?(等底等高)

接着让学生独立练习。

(2)让学生自主地提出其他问题,进一步的掌握圆锥和圆柱的关系。

5、做练习四第8题。

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6、做练习四第9题。

让学生动手操作,理解三角形绕它的两条高旋转一周形成两个大小不同的圆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计算。

7、做练习四第12题。

出示圆锥形模型,提问:你有什么办法算山它的体积吗,需要测量哪些数据?怎样测量直径和高。请同学们回去测量你用第115页图制作的圆锥,求出它的体积来。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练习了圆锥的体积计算和应用:计算体积需要知道底面积和高。如果没有告诉底面积,我们要先求半径算出底面积,再计算体积。应用圆锥体积计算方法,有时候还可以计算出圆锥形物休的重量。

四、布置作业

1、练习四第10.11题。

2、学有余力学生完成思考题。

小学数学《圆锥的体积》教案 篇10

教学目的:

1、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探索合作精神。

2、知识目标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以及运用公式计算圆锥体积。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合作交往能力、创新思维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

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难点

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关键

公式推导过程中:圆柱体和圆锥体必须是等底等高,则它们之间才存在必然的关系。

活动一:比大小

活动目的:激发求知欲望。

课件播放:春天到了,万物复苏,春笋也从睡梦中醒来,三只可爱的小熊猫来到竹林中踩竹笋,它们都踩到了一只竹笋。熊猫都都说:今天我踩的竹笋是最大的。熊猫眯眯听了不服气的说:谁说的,第一大的应该是我的竹笋。熊猫花花也不甘示弱的说:不对,不对,我的竹笋应该是第一大!

师:竹林里的争论还在继续着,同学们,到底三只熊猫的竹笋谁的最大呢?让我们来猜一猜吧!

师:我们光是猜,说服力并不强,那么能找到什么真正能解决问题的办法吗?

活动二:议一议

活动目的:通过师生、生生的互动讨论、交流、探究,从而发现圆锥的体积和圆柱的体积有关。

1、出示课题

2、找圆锥体和学过的什么体有相似之处

3、猜一猜,圆柱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的关系。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教案 篇11

课题

圆锥的体积

科目

数学

课型

新授课

年级

六年级下册

单元

课时

第课时

学习

目标

1. 知道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 理解并掌握圆锥体积公式,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养成乐于学习,勇于探索的情趣。

学习

重难点

重点: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方法。

难点: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学案自学

学案自学

一、复习(知识链接):

1、圆柱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2、圆锥有什么特征?

二、自学课本25、26页,推导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自学25、26页例2:

1、我们可以把圆锥放进盛水的量杯里,水面升高的(       )的体积就是(       )的体积。

2、我想:圆柱的底面是(       ),圆锥的底面也是(       ),圆锥的体积和圆柱的体积有没有关系呢?

(1)我先准备好(       )(       )的圆柱、圆锥形容器。

(2)我把圆柱装满水,再往(       )里倒。正好倒了(      )次。

(3)我用圆锥装满沙子,再往(       )里倒,需要倒(      )次正好把(     )装满。

通过实验,我发现:等底等高的圆锥、圆柱的体积之间的关系是:

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x(       )

圆锥的体积=圆柱的体积x(       )

用字母表示是:v圆锥=(   )v圆柱=  1/3(      )

三、我会根据推导出的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自学例3、工地上有一些沙子,堆起来近似于一个圆锥,这堆沙子的底面直径是4米,高是1.2米,这堆沙子大约多少立方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想:要求沙堆的体积就是求(         )的体积。要想求出圆锥的体积,得知道(         )和(         )。所以,我先求出这个圆锥形沙堆的底面积,然后再代入公式(           ),从而求出这个圆锥形沙堆的体积。

(1)沙堆底面积:

(2)沙堆的体积:

答:

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要求: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

1.每组分发容器,注意容器之间的关系。

2.分组实验,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轮流操作,作好实验数据收集。

3.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4.验证:找学生在前面实验(换一组容器)。

班内展示

小组合作交流后,组长整理,展示自学体会、好的见解和方法,展示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教师适时点拨。

质疑探究

通过学案自学、小组合作、班内展示,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或新的疑问吗?请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探究圆柱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悟自得

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感悟:

1、本节课我学了:

2、掌握不太好的是:

达标测评

1、 填空:

(1)圆柱的体积是9cm3,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____。

(2)圆锥底面积5.4m2,高21m,体积是____。

(3)一个圆锥的体积是141.3cm3  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是(       )cm3。

2、判断:

(1)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3倍。(   )

(2)圆柱的体积大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   )

(3)圆锥的高是圆柱的高的3倍,它们的体积一定相等。(   )

3、一个圆锥形的零件,底面积是19cm2,高是12 cm。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

4、一堆煤成圆锥形,底面半径是1.5 m,高是1.1 m。这堆煤的体积是

多少?如果每立方米的煤约重1.4吨,这堆煤约有多少吨?(得数保留整数)

5、一个圆锥形沙堆,底面积是28.26 m2,高是2.5 m。用这堆沙在10m宽的公路上铺2 cm厚的路面,能铺多少米?

课后

课后反思

今天这节课上,我的表现及改进的措施:

名言

警名

天才=99%的汗水+1%的灵感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教案 篇12

《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

1、通过课堂评价促进小组探究学习的有效性

我将班上同学分成了9个小组,在课堂开始前告诉同学们在今天的小组学习中会选出一个优秀小组,并且从合作,纪律,发现三个方面进行评价,组长安排组员活动体现小组合作性,巩固了小组合作探究的实效性,活动时间结束时从纪律方面进行评价,有效的组织了教学,使学生的兴奋点得到有效控制,尽快投入到公式的推到过程中,在推到过程中鼓励同学们表达自己的观点,从发现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2、层次清楚,步步深入,重点突出

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我首先复习了圆柱的体积的计算过程,再用生活中的问题引入学习圆锥体积的必要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然后要学生用自己的学具动手做实验,从实验的过程中得出结论: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是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从而推出圆锥的体积公式。这样,就有一种水到渠成的感觉。然后,利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加深学生印象。

3、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新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比较两堆沙的大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明白学习目标。在应用公式的教学中,又把问题转向到课初学生猜测且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计算出圆锥的体积,终于使悬念得出了满意的结果,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4、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由于我平时非常重视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因此,学生在这节课上,表现也相当的出色。我在教学中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分组观察、操作、讨论,动手做实验等方法,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5、课堂教学后的改进

关于两堆沙的多少的比较课让学生有更多的发展空间,例如从价钱,重量等方面考虑,在这些都不知道的情况下才通过求体积的方法,事实上从价钱上来看更简单一些,要让学生有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操作活动过程中,指向性过于直接,在第二次教学中我做了一些新的尝试。简单的导入,我出示了一组圆柱和圆锥,先让学生猜一猜学生它们体积的关� “那我们就来做个试验验证一下!”我给六个小组分别准备了等底等高、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既不等底也不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当然,实验还没结束,学生中的问题就出来了,“我们做的正好是三分之一”、“怎么回事?我们的是二分之一?”,“我们的是四分之一”……“是不是书上写错了?”学生思维出现激烈的碰撞,这时我没有评判结果,适时让学生观察、对比、通过合作、讨论,“等底等高”这一前提,这样让学生在看似混乱无序的实践中,增加对实验条件的辨别,既圆满地推导出了圆锥的体积公式,又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和批判意识的发展,而不必苦口婆心地强调“等底等高”,对“三分之一”的认识也深入学生之心,圆锥体积计算漏乘“三分之一”的错误将得到很好的纠正。而这些目标的达成完全是灵活机智地利用“错误”这一资源,所产生的效果,这节教学虽没以前那么顺利,但我觉得今天的学生才真正掌握了知识。因为学生更需要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真正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就要有效利用“错误”这一资源,教师要勇于乐于向学生提供充分研究的机会,帮助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样,我们的课堂才是学生成长和体验成功的乐园!

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

“实践出真知”,我觉得这句话讲得非常的好。对于学生的学习,我觉得也是这样。让学生真正成为活动的主动者,才能让学生真正的感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特别是在图形的教学中,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注重操作,注重实践,可以让教学达到最高效。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我感悟特深刻。

以前教学圆锥的体积后,学生在实际运用公式时容易出错误的地方还是和往届一样,圆锥的体积=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这个三分之一,在计算的时候经常出现遗漏。

怎样让学生自己探究出圆锥的体积公式,并且时时记住那个容易被人遗忘的三分之一呢?我这次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每个学生都经历“提出猜测--设计实验--动手操作--得出公式”的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我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学具——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走出课堂,深入实践,到操场上去装沙子,到水池边去装水,看几个圆锥的体积才能把圆柱装满。在我适当的引导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设想自由探究等底等高的圆锥体和圆柱体体积之间的关系,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让每个学生都经历一次探究学习的过程。教学中我感到学生真正地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我没有牵着学生走,只是为他们创设了一个猜想圆锥体积方法的情境,让学生在猜测中找到验证的方法,并且通过动手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测。最后得出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激发了他们主动探究的欲望。

推导公式时,我没有代替学生的操作,始终只以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其中,使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起来,在这种形式下,学生运用独立思考、合作讨论、动手操作等多种方式进行了探索。另外,为了突出“等底、等高”这个条件的重要性,我巧置陷阱,我还特意安排了一组等底不等高,一组不等底也不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结果学生的实验结论和其他组的不一致,这时候就出现了争论,这时,我时机引导学生与上次演示比较,1比3的关系是在什么基础上建立的?学生恍然大悟,明白圆锥体和圆柱体等底、等高,圆锥体体积才是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相信今天通过同学们自己的动手体验,对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印象深刻,只有自己经历了才会牢牢记住!

《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 篇13

在评教评学中我所讲的内容是《圆锥的体积》,是学生在掌握了圆锥的认识和圆柱的体积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回顾上一节学过的内容,再让学生大胆的猜想圆锥的体积公式。然后通过实验操作来发现圆锥与等底等高的圆柱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或圆柱的体积是等底等高圆锥体积的3倍。

并能运用这个关系计算圆锥的体积。本节课我重点让学生动手实验探究充分发挥学生小组合作的精神,大胆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并记录下整个实验过程和发现的结果。在汇报时,由于准备的材料不同,范耀君同学的小组和郝子龙小组发生了争论,也是本课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我及时抓住这一个环节,引导学生得出必须在等底等高的条件下,从而推导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并懂得圆锥体和圆柱体之间的关系。

在感知事物,获取感性知识中,操作与思维紧密结合,加深对圆锥及体积的认识。遗憾的是学生动手实验时,占据了较长的时间,以至练习的时间不多,没有达到充分的巩固。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合理的安排和调控好课堂,使学生有充分发挥的空间。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