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四月》教案(3篇)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本文是可爱的编辑为大家分享的《乡村四月》教案(3篇),仅供借鉴。

《乡村四月》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读写生字“蚕桑”,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和默写古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注释理解诗的大意,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古诗文的基本方法,培养阅读古诗的兴趣,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反复诵读,多元体验,引导学生感悟诗情。

2、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强化学法,自学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热身】同学们,古诗是中华文化璀璨的明珠。自古以来,优美的诗作浩如烟海,相信你们平时积累不少古诗。能背背有关描写春天的古诗吗?

[设计意图:在悦耳的古筝声中,让学生走进诗的国度,感受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为走进文本,走进江南乡村春末初夏时节之景,做好情感的铺垫。]

【教学过程】

一、意象铺展,切入正题

走进田园,就像走进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我们欣赏到:那独特迷人的《乡下人家》,那异国风情的《牧场之国》,相信这些现代美文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那,古代的乡村又是怎样的?

1、我们跟随着宋代诗人翁卷一起领略江南的乡村四月。(板书“乡村四月”)齐读课题

2、四月是什么季节?那,你心中的“乡村四月”是怎样的?

那是“小桥流水人家”,那是“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3、带着乡村的美、四月的美再读课题!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之一。导入环节从单元主题出发,回想现代文描绘的乡村,让学生抒发对乡村已有的感受,拉近了文本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学得自然,学得轻松,更为用古诗形式感受乡村的美作铺垫。]

二、 通读全诗,感受诗的节奏美

1、(出示全诗)谁来说说以前学古诗的方法?

2、请自由读古诗,读上四遍。读前两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后两遍,注意诗句内部的停顿, 读得有节奏、有板有眼。明白吗?

3、谁想读?读准没有?

4、检查生字“蚕”“桑”

5、(配乐)读出诗的节奏。(方法:多诵读)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对字词的学习应贯穿小学语文学习的始末,而且四年级学生应逐步培养自能识字的能力。在古诗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反复诵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三、理解诗意,感悟诗的语言美。

过渡:在你们有滋有味的朗读声中,诗歌醉人的韵律已经缓缓流出。

1、读了这么多次能结合注释说出诗意思吗?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说说。

2、汇报:(点拨一二句写:景;三四句写:人)

3、这诗意明白了吗?赶紧带着自己的理解,相信你会读得更好。

[设计意图: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组内说说,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学习,借助注释,通过交流增进对古诗的理解和整体感悟。]

四、品味诗句,感悟诗的意境美

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如画的乡村四月,一定吸引了你的视线,留住了你的脚步。我们就开个诗画品读会吧!

(一)品味第一、二句 (课件出示一、二句)

1、这两句,你好像看到了什么画面?(板书:绿原、白川、子规、烟雨)

2、指导品读:遍、满(方法:抓诗眼)

3、除了山陵原野是绿的,还有什么是绿的?(方法:想画面)

4、这画面让我想起哪些诗句?(联系有关的诗句)

5、这是绝妙山水画!我们以读代品吧!

6、镜头再转换,你还听到什么、看到什么? “子规”是怎样啼叫的?

7、这“雨如烟”什么感觉?看图片

1)把这种若有若无的朦胧美读出来。

2)这雨让你又想起了哪些诗句?

8、一动一静的杜鹃烟雨图已呈现我们面前了!读出动静的美感

9、此时此景,你能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让我们一起吟诵这两句诗吧。

10、小结:你们真了不起,凭着多诵读、看注释、抓诗眼、(调动视觉、听觉,联系诗句)想画面的法宝就走进青山绿水、杜鹃烟雨图。

[设计意图:对古诗教学而言,“披文入情”必须创设情境,以“意象”为中介想象意境。本教学环节把“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巧妙串联,变抽象为具象,使一幅完美的图画呈现眼前,学法的指导也在不经意中得以强化。另外,课堂有意识地想象补白,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发发散性思维,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二)学习第三、四句(课件出示三四句)

过渡: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又怎样呢?

1、诗人们,请选用一样或几样法宝,品其中的诗与画。先小组内切磋切磋。

2、汇报。

3、小结:农家生活,人人都有事做,个个都勤劳。(板书:人勤)

但,想到“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人们怎会不开心?你读;

想到“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人们怎会不高兴?你读;

想到那将是沉甸甸的收获,人们怎会不兴奋?齐读。

[设计意图:此环节强调能力的迁移,体现“扶到放”的过程,使学法不断的巩固强化,帮助学生掌握规律,形成阅读古诗的能力;也体会到诗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五、理解诗人,回归整体,感悟诗情之美。

1、是啊,这乡村四月既是绝美的山水画,又是勤劳的农忙图!在诗人的笔下,乡村四月变得妙不可言。可见,诗人翁卷是一个怎样的人?

2、(配乐)那能把诗印在心间吗?

3、还能把诗留在笔尖吗?请默写。

[设计意图:走进文本,走进作者,才能与他们产生共鸣,想他们所想,感他们所感,读出诗境美、诗情美。熟读成诵,落实默写,体现扎实有效的教学。]

六、拓展延伸,诗心画意满心间。

(一)古今对照

1、请拿出练习纸。(播放课件音乐)此时,你走在乡间小路上,这如画的四月,你会听到了……想到了……请把你感受到的,用现代文写下来。

出示:走在乡间小路上,-----------------------------

2、汇报。

[设计意图:音乐的熏染,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这一环节的拓展,对学生进一步感受乡村的景美人勤有推波助澜的作用。古今表达的对照,再次使学生享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实现语文学科本位的回归。]

(二)课外拓展

1、(课件出示)古往今来,“田园”是诗人们的宠儿,老师想到了许多田园诗人,如王维、孟浩然、陶渊明等。他们留下不少珍贵的诗篇。走进去读读、体会体会吧!

课件:          村夜  (唐)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田园乐  (唐)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 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 莺啼山客犹眠。

2、读了这些田园诗句,老师把自己的感受写了下来:

课件出示:巍巍青山、暧暧村落,乡村是恬静的;啾啾鸟鸣、声声犬吠,乡村是灵动的;

袅袅炊烟、霏霏细雨,乡村是朦胧的;唰唰采桑、簌簌蚕食,乡村是忙碌的。

[设计意图:此环节强调课外知识的拓展与能力的迁移,培养阅读古诗的兴趣,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3、作业:

1) 把这首诗画成一幅画;2)把这首诗描绘的情境写成一段话; 3)收集并阅读更多有关“乡村、田园风光”的古诗,如《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等。 根据兴趣选择其中一项完成。

这节课我们走进诗的国度,感受到诗的魅力,感受到乡村生活的情趣!愿大家今后的生活诗情画意!

[设计意图:个性化作业,能够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有所提高。]

板书设计: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原   白川     景美

子规   烟雨

闲人少        人勤

才……又

《乡村四月》教案 篇2

教师准备:

课件

学生准备:

收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老师非常喜欢。我们中国是诗的国度,早在唐代就出现过像李白、杜甫这样伟大的诗人,他们才华横溢,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优秀诗篇,如同午夜的星河一样灿烂夺目,足以使每一个中国人为之骄傲。今天,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古诗的魅力,来学一首新诗。(板书:乡村四月)

二、弄懂诗题

师:看到诗题你知道了什么?

生:这是一首描写乡村的古诗。

师:这是一首描写江南初夏田园生活的古诗,它的作者是翁(教师板书:翁卷)

三、知晓作者

师:有谁了解翁卷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南宋诗人。

教师补充: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很有才华,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合称“永嘉四灵”。一生不曾做官,喜欢田园生活,擅长作田园诗。

四、整体感知

师:现在就让我们随着诗人的足迹一起走进乡村四月,去感受乡村初夏的气息吧。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要把字读准,把句读顺。初步感知古诗内容。

(一)生自由读古诗。

(二)教师指名读。

(三)教师范读。

(四)教师指名读。

(五)学生齐读。

五、知诗情、悟诗意

师:大家刚才读的非常有味道,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按照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学古诗。但要完成这样一个问题:在诗中诗人都描写了哪些事物,他又是如何将这些事物联系到一起的?

(生自学古诗。教师巡视)

(一)、品读美景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并粘贴事物卡片:(见板书设计)

师:诗人是如何将这八种事物联系起来的?(根据回答整理板书,把古诗补充完整)

(进而理解整首古诗,借助课件讲解“白满川”。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大意。)

师:茂盛的山原和反着白光的水田相互映衬,这不就是“绿遍山原白满川”吗!

师(板书:景美,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古诗的意思)。

教师归纳

(二)、品读人勤

师:是啊,这哪里是乡村,这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啊?生活在那里的人一定无比的幸福,此时他们又在干些什么呢?

师:现在我们也来当一回诗人,把诗人没写进去的忙写进去。

师:(板书:人勤,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古诗的意思)

教师归纳(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农活,没有人闲着,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六、感悟升华

师:同学们,通过我们刚才的学习,我知道大家对古诗的内容已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们被美若仙境的田园风光所陶醉,更为这里勤劳忙碌的人们而心生敬佩,就让我们带着这种陶醉之情、敬佩之情再读古诗,谁愿意到前面来读读古诗。(播放音乐)

师:能背下来吗?让我们一起诵读古诗。

(生背诵古诗)

七、拓展阅读:

师:其实,像这样描写田园生活的诗我们曾经也学过一些,比如说孟浩然写的《过故人庄》还记得吗?(教师与学生共同吟诵)王维的《山居秋暝》还记得吗?(教师与学生共同吟诵)像陶渊明、谢灵运、谢眺等等,他们都很热爱田园生活,也写了一些田园诗,课后我们可以找出来读一读,我相信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乡村四月》教案 篇3

《乡村四月》是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组中第二十三课《古诗词三首》中第一首,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翁卷所作。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波光粼粼,天空中云雾蒙蒙,杜鹃欢唱,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句写人,四月到了,农活多了,乡里的农民们在田间地头忙开了,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突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给人一种“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启示,整首诗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和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依据教材特点和课标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1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正确读写“蚕桑”。

2、背诵、默写古诗。

3、在诵读中想象画面,并能够用自己的话描绘诗的内容,抓住诗的特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的热爱,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诵读古诗并默写。

2、在诵读中想象画面,并能够用自己的话描诗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在诵读中想象画面,并能够用自己的话描绘诗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小黑板、挂图。

教学时间:一课时

四、师生互动,说程序

(一)、谈话导入析课题

课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产生与文本对话的愿望。因此,利用课前3分钟与学生聊天,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眼中的春天后,再让学生背些描写春天的古诗。如《咏柳》《早春》《春晓》……导入新课教学。这样既联系生活,又复习了旧知,为学生理解诗的含义垫定感情基础。

(二)、回忆学法,指导自学

四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一定的学诗方法,让学生回忆学诗的方法——先读通,后悟诗意和诗情,再背诗。通过这一方法来指导学生自学。

(三)、读通诗文

在这里我紧扣“读通”这个环节,先让学生自读后检查指导学习生字“蚕”“桑”。

1、了解翁卷的资料和诗题意思。

2、学生自由读诗。

3、通过个别读、范读、齐读等方式读通诗文,相机学习生字“蚕”“桑”,从生字的音、形、义三方面指导。

(四)、读懂诗文,感悟诗情。

俗话说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依据课标和诗词教学的特点,这环节我采取自读自悟,想象感悟,教师引导,品出诗味的方法,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诗意。而教师的“导”,就是教学的预设,而“味”,就是咀嚼语言,品味出情感。由于孩子们的认知水平和生理、心理特征有别于成人,他们处在启蒙阶段,于是,课堂教学必须高度关注童心、童趣,深入浅出为他们的喜闻乐见。一般而言,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教材的特点,知识能力点,设计整体感知要点,突破重难点的方法,领悟情感的方式,从而悟出诗歌味儿来。“导味”,教学过程必须简单,只能是个粗线条,感悟的方式与方法应明了易于感悟,并且能运用操作,这样,教师才能灵活驾驭课堂,放飞学生个性,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这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具体做法是:

1、师生回忆小结了解诗文的方法,指导学生自读自悟诗意。

2、师生互动交流感受。古诗词的教学最高境界是“显像得意”,即先将文字转换为画面和场景,变抽象为具象,变平面为立体,变静止为灵动,让学生从形象中感受,领悟诗句的情感意蕴。具体到我这节课……

(1)我是这样处理的,“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这两句写景的诗句领悟诗意有一定的难度,我采用看图引导想象,体会山原的“绿”引读感悟。结合学生的自悟让学生看图和注解感悟“白满川”是天色倒映在稻田里的水中和水色交相辉映,给人一种什么感觉?(白茫茫的很耀眼)因此诗人说“白满川”。春天的雨又轻又小像雾又像烟,这样的雨又可以说是(烟雨蒙蒙)这时我抓住一个“绿”字,引导学生想象:四月的乡村,原野是绿的,山陵是绿的,还有绿的———绿的——— 绿的———。学生通过看、说明白诗人眼里是个绿色主宰的世界,此时我引用《咏柳》中的两句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和《泊船瓜舟》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让学生感悟绿给人感觉是——生机勃勃,顺势指导学生朗读,读出绿。

(2)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这两句写乡村的人勤劳的诗句比前两句更好理解,我让学生先说然后点拔。采集桑叶养蚕,耕田插秧这是乡村四月繁忙的劳动生活,从哪里可以看出劳动繁忙、紧张?引出:才了蚕桑又插田。引导学生想象:读着这句我仿佛看到乡亲们————,听到乡亲们在田间说————。接着我引用诗句“一年之计在于春”让学生感受乡下人家此时的心情,累并快乐着但对末来充满希望。诗人就是这样饱含赞美之情写下了这充满活力的乡村美景,读出你心中的情感吧!

(3)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诗意。

(五)、熟读成诵

(六)、默写古诗

(七)、课后延伸

1、自读第二首诗《四时田园杂兴》,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第二首诗的整体印象。学生肯定能说出第二首诗主要写人们很忙,教师再相机说“其实第二首诗的主要意思在第一首诗中就有体现了”,学生再背“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从而对课进行小结。

2、背诵默写《乡村四月》

3、课后收集并积累其它田园风光的诗词。

板书设计:

绿遍/山野/白满川,

子归/声里/雨如烟。  景美

乡村/四月/闲人少。          赞美

才了/桑蚕/又/插田。 人忙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