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教案,也称课时计划,教师经过备课,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教案是上课的重要依据,通常包括:班级、学科、课题、上课时间、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课的进程和时间分配等。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优秀10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地球是人类的家园,它正在遭到各种污染,环境污染已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2、讨论怎样保护环境。
3、懂得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过程与方法:参与活动,讨论、发表对环境问题及保护环境的见解;耐心听别人的发言,简明扼要地说,通过多方评价规范口头语言表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指导学生在情境中讨论交流时的条理性、应对性和合作性。
2、懂得环境对人类的重要作用,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难点
1、尊重、理解对方,学会倾听。培养调查、访问、查找资料的能力,探究能力。
2、能在日常生活中自觉保护环境,不做污染环境的事,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
教师:美丽的环境录像和被破坏的环境视频。
学生:调查家乡的环境现状,查找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各组把要展示的标语版、手抄报、建议书等张贴在黑板上,进行展示。
2、同学们已经积极行动起来去了解我们生活的环境。大家都了解到了什么呢?现在我们就来交流一下。看到我们生活的环境,你们有什么感想呢?让我们首先进行一次展示会,把所有的收获与大家一起分享,好吗?
二、小组交流
1、小组成员就同一主题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情况。
2、小组成员整理本组成员收集的材料。
3、推举代表,小组成员就本组的调查主题准备进行全班交流。
三、全班展示
1、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1)以“我们与环境”为主题,结合本组的展示台内容先进行充分讲解。
(2)把事情的过程说清楚,把了解到的情况说具体。
(3)讲的时候要有感情,把本组对环境保护的看法讲出来,使听的人了解情况并受到感染。
(4)其他同学要做一个有礼貌的听众,能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不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
(5)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可在同学发言完毕后做补充。
(6)各组代表发言后,其他小组可提问。
2、教师引导学生全班交流,各小组派代表交流。(提醒:与其他组一样的不重复说)
(1)小组轮流展示。(鼓励学生进行全方位的个性化的展示,如采用文字、图片、实物或表演等形式)
(2)小组之间互相观摩,“代言人”要向其他小组做集中介绍。
(3)每位同学都要认真倾听其他小组的发言、展示,感受、了解我们身边的环境,并准备对每个小组的展示情况进行评价或提出问题。
3、多方评价,深化主题。
通过各组同学评议:本次交流展示活动中哪个小组表现比较出色?(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1)学生评价:你认为这节课谁的表现?为什么?
(2)教师评价:总结本节课中学生突出的优点,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四、总结、引导讨论
1、引导讨论:面对家乡的环境状况,我们小学生能做些什么呢?
2、评出合理化的建议。
五、交际范例
用一诺: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可以这样做,用水后及时关紧水龙头;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尽量多走楼梯,少乘电梯,健康又环保;垃圾分类回收。
六、延伸拓展
希望同学们真正行动起来,争做一名环保小卫士。并把今天我们交流的情况讲给父母听,看看他们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母鸡》
教学简析
本文是老舍先生另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讲述了作者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转变为尊敬。
本文的语言风格比较口语化,直白自然,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读起来令人感到亲切舒服。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读自悟和理解感受方面的学习能力,本文内容浅显而且贴近学生生活,再加上语言风格上的独特魅力,学生会比较容易理解课文内容。只是在揣摩写作特点时会感觉比较难,需要教师加以适当点拨、引导。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3.比较《母鸡》和《猫》在写法上的特点,感悟作者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
了解母鸡的生活习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体会母爱的伟大,并通过比较老舍两篇文章的特点,感悟作者的语言风格,加强语言实践。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
教法学法
教法:“情景设置法”、“质疑引读法、”、“朗读感悟法”、“提问法”、“点拨法”等。
学法:“圈点标注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朗读法”、“质疑法”。
课前准备:学生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上一篇课文我们到认识了性格古怪而又淘气可爱的猫。其实老舍先生家还有一只动物——母鸡。他是不是也像喜欢那只猫那样喜欢它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下老舍先生家的《母鸡》。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给自然段标序,勾画出生字并读一读。
2.把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再读给全班听一听。
3.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三、阅读质疑
1.通读课文,找出文中直接写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不讨厌这一情感变化的句子读一读。
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板书:一向讨厌→母鸡←不敢再讨厌
过渡:是什么原因使作者态度发生如此变化呢?
四、自主探究
(一)指导探究一至三自然段。
1.轻声读课文1——3自然段,思考,是什么原因使作者一向讨厌母鸡呢?划出相关语句读一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2.学生汇报
(1)讨厌的原因有那些?(指名回答:母鸡的无病、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
重点语句解析:
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让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儿成绩;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
(这是作者夸张的写法,讽刺了母鸡的炫耀。聋子本来是不怕吵的,作者用“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讨厌母鸡的情绪。)
(2)学生回答后,教师引读: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它那嘎嘎的叫声总是——(没结没完)特别是到下蛋的时候,母鸡差不多是——(发了狂)
3.揭示总分的写作方法。
请同学们看板书:作者先总说讨厌母鸡,再分别叙述了讨厌母鸡的理由,你知道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吗?(总分)
4.请用讨厌的语气齐读课文1、2、3自然段。
5.老舍先生对待母鸡的情感,前后是怎样变化的?
(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转变为尊敬。)
(二)指导探究四至十自然段。
1.讨论:是什么让作者“一向讨厌母鸡”?又是什么让作者“不敢讨厌母鸡”?
2.交流重点语句:
(1)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这三句话都是在写母亲,对母亲的赞颂之情在逐句加深。作者为母鸡身上所表现出的母爱所震撼,认识到天地间所有的母亲都是英雄。这是对普天下所有母亲的赞颂。)
(2)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作者用“不敢”来表明自己对母鸡情感的变化。他此时已不是简单的喜欢,而是对母爱的一种纯洁、神圣的尊敬,是情感的升)
(三)比较一下,本文和《猫》两篇课文的写法特点
1.两篇文章的结构都非常清晰。
《猫》写了猫的性格古怪和淘气可爱,由两部分构成,并以“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为过渡句,将两部分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母鸡》可以明显分为母鸡孵鸡雏以前和孵出鸡雏以后两部分,以过渡段使文章浑然一体。
2.在叙述动物的特点时,作者善于用总分段式。如写猫,先写“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再具体写它的表现。写母鸡时,先写“我一向讨厌母鸡”,再写它令人生厌的三个方面。
3.在表现小动物的特点时,作者用事实说话,通过对点滴小事生动具体的描写,使笔下的动物呼之欲出。
4.在情感的表达上,《猫》通篇都在写猫的可爱,无论是猫的古怪,还是猫的淘气,从始至终都是一种喜爱之情;而《母鸡》则写了由“讨厌”到“不敢讨厌”的情感变化,用前后的强烈对比,加深了对母爱的赞颂。
5.在语言的运用上,是老舍先生一贯的无雕饰的生活化的语言风格。在《母鸡》中,运用的几乎都是群众口语,有着浓郁的“京味”,如,“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没完没了,并且没有什么理由,讨厌!”“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瘩来”,“咬下一撮儿毛来”,“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读这些文字时,使人感觉不是在读,而是在听街坊邻居说,是那样的生动鲜明而又通俗易懂。
6.总结:同样是写小动物,用的方法不同,给人的感受就不同,所以同学们在自己的写作中,要注意文章的表达方法。
五、作业布置
1.熟练朗读课文。
2.摘抄自己喜欢的语句。
板书设计
猫──古怪、可爱(围绕中心句写)\突出特点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不同的认识)/
附:相关链接
1.词语
如怨如诉:形容没完没了地抱怨、诉说。本文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形容母鸡拉长音的叫声影响人的情绪,令人讨厌。
趁其不备:趁人不防备的时候。文中指母鸡在欺负自己的同类时是出其不意地下毒手,非常凶狠,让人厌恶。
警戒:戒备。文中指母鸡为了保护小鸡的安全,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并不畏任何强敌,随时准备作战,表现了这位鸡母亲的负责、慈爱、勇敢与辛苦,也表达了作者的敬意。
鸡雏:幼小的鸡。
颤颤巍巍:抖动摇晃的样子(多形容老人或病人的某些动作)。
欺侮:欺负。
反抗:用行动反对;抵抗。
消瘦:形容身体极瘦。
凄惨:凄凉悲惨。
慈爱:(年长者对年幼者)仁慈而充满怜爱之心情。
2.多音字
似:shì(似的);sì(相似、似乎);
恶:è(凶恶、恶劣);ě(恶心);wù(可恶、厌恶);
差:chā(差别、差距);chà(差不多、差生);cāi(出差、差使);cī(参差、参差不齐)。
《母鸡》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3、比较《母鸡》和《猫》在写法上的特点,感悟作者的语言风格。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上一篇课文我们到认识了性格古怪而又淘气可爱的猫。其实老舍先生家还有一只动物——母鸡。他是不是也像喜欢那只猫那样喜欢它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下老舍先生家的《母鸡》。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给自然段标序,勾画出生字并读一读。
2、把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再读给全班听一听。
3、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三、阅读质疑
1、通读课文,找出文中直接写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不讨厌这一情感变化的句子读一读。
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板书:一向讨厌→母鸡←不敢再讨厌
过渡:是什么原因使作者态度发生如此变化呢?
四、自主探究
(一)指导探究一至三自然段。
1、轻声读课文1——3自然段,思考,是什么原因使作者一向讨厌母鸡呢?划出相关语句读一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2、学生汇报
(1)讨厌的原因有那些?(指名回答:母鸡的无病、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
重点语句解析:
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让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儿成绩;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
(这是作者夸张的写法,讽刺了母鸡的炫耀。聋子本来是不怕吵的,作者用“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讨厌母鸡的情绪。)
(2)学生回答后,教师引读: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它那嘎嘎的叫声总是——(没结没完)特别是到下蛋的时候,母鸡差不多是——(发了狂)
3、揭示总分的写作方法。
请同学们看板书:作者先总说讨厌母鸡,再分别叙述了讨厌母鸡的理由,你知道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吗?(总分)
4、请用讨厌的语气齐读课文1、2、3自然段。
5、老舍先生对待母鸡的情感,前后是怎样变化的?
(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转变为尊敬。)
(二)指导探究四至十自然段。
1、讨论:是什么让作者“一向讨厌母鸡”?又是什么让作者“不敢讨厌母鸡”?
2、交流重点语句:
(1)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这三句话都是在写母亲,对母亲的赞颂之情在逐句加深。作者为母鸡身上所表现出的母爱所震撼,认识到天地间所有的母亲都是英雄。这是对普天下所有母亲的赞颂。)
(2)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作者用“不敢”来表明自己对母鸡情感的变化。他此时已不是简单的喜欢,而是对母爱的一种纯洁、神圣的尊敬,是情感的升)
(三)比较一下,本文和《猫》两篇课文的写法特点
1、两篇文章的结构都非常清晰。
《猫》写了猫的性格古怪和淘气可爱,由两部分构成,并以“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为过渡句,将两部分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母鸡》可以明显分为母鸡孵鸡雏以前和孵出鸡雏以后两部分,以过渡段使文章浑然一体。
2、在叙述动物的特点时,作者善于用总分段式。如写猫,先写“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再具体写它的表现。写母鸡时,先写“我一向讨厌母鸡”,再写它令人生厌的三个方面。
3、在表现小动物的特点时,作者用事实说话,通过对点滴小事生动具体的描写,使笔下的动物呼之欲出。
4、在情感的表达上,《猫》通篇都在写猫的可爱,无论是猫的古怪,还是猫的淘气,从始至终都是一种喜爱之情;而《母鸡》则写了由“讨厌”到“不敢讨厌”的情感变化,用前后的强烈对比,加深了对母爱的赞颂。
5、在语言的运用上,是老舍先生一贯的无雕饰的生活化的语言风格。在《母鸡》中,运用的几乎都是群众口语,有着浓郁的“京味”,如,“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没完没了,并且没有什么理由,讨厌!”“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瘩来”,“咬下一撮儿毛来”,“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读这些文字时,使人感觉不是在读,而是在听街坊邻居说,是那样的生动鲜明而又通俗易懂。
6、总结:同样是写小动物,用的方法不同,给人的感受就不同,所以同学们在自己的写作中,要注意文章的表达方法。
五、作业布置
1、熟练朗读课文。
2、摘抄自己喜欢的语句。
教学内容:
学习口语交际。
学生学习过程:
一、审题
1、谈话揭示讨论话题。
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要求。
(1)如果有什么不愉快的事情,不要闷在心里,通过“小烦恼热线”倾诉一下,以此来释放心理压力,同时接受别人的帮助。
(2)学会倾听别人的倾诉,学会在别人不愉快的时候给予及时的适当的帮助。
二、指导
1、角色分配:主持人——教师 小烦恼——某位同学 热心听众——其余同学
2、指导内容
(1)“小烦恼”:清楚地表达自己内心的烦恼。
(2)“热心听众”:设法帮助小烦恼,并指导学生规范口语。
(3)教师“主持人”:为学生作示范,从而明确该如何做好主持人。
三、练习
1、学生分成小组练习,在每小组内大家各抒已见,尽情倾诉,互评互补。
2、各组选择较为典型的话题与全班同学交流。
四、反馈
1、引导学生对口语内容进行点评。
2、鼓励“小烦恼们”根据大家提供的方法尝试着做一做。
作业设计:
说说自己的体会
教学目标
1、仔细观察课本插图,对身边的环境问题有自己的认识。
2、激发表达的欲望,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同学分享。
3、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能判断出他们的发言是否与话题相关。
4、学会围绕话题发表看法,不跑题。
5、能提出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进一步提高环保意识。
重点与难点
1、能说出身边的环境问题,清楚、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2、了解环境对人的重要性,懂得关爱环境、保护环境。
教学准备
教师:
1、多媒体课件。
2、提前搜集关于各地环境问题的材料,为上课做好准备。
学生:
1、准备与身边的环境问题相关的图片、文字等资料。
2、提前准备好发言稿,并尝试先读给爸爸妈妈听,听听他们的意见。
课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展示关于身边的环境问题的图片、视频等,并引导学生回想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环境问题。
导语:同学们,你们是否向往这样一个地方:那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推开窗即能呼吸新鲜的空气,一出门就能听闻鸟鸣啾啾?可是现实生活总是不尽如人意的。同学们可以看看PPT里的图片,这些是老师从网络上搜集来的,都是真实存在的。在我国,有些地方的环境问题十分严重。在你们的身边有类似的环境问题吗?
2、指名学生说说看完这些图片后的感受。
生1:看完这些图片,我的心里很难受,没想到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被破坏得这么严重。
生2:环境问题真是令人痛心。我们一定要努力解决这些问题,还人们美好的生活环境。
3、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导入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小结:同学们的认识很准确,环境问题真是触目惊心,几乎要引起大家的公愤了。这节课我们就来具体认识这些环境问题,并为改善环境出谋划策。
二、读一读,领会要领。
1、读一读教材中的说明文字,出示教材中的插图,为学生提供探究思路。
过渡:教材中的这段话告诉我们美好的环境是人们共同的追求,但现实往往不遂人愿,图片中展示的就是各种破坏人们生活环境的现象。同学们先看看这几幅图片,思考下面的问题。
思考:
(1)图片反映的是什么现象?
(2)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3)这些现象会带来怎样的恶果?
(4)如何解决这些环境问题?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2、引导学生再次观看四幅图片,指名学生讲述画面内容。
图一:这张图片反映的是生活垃圾污染问题。生活垃圾处理不当,不仅占用土地资源,而且污染空气、土壤、水体,还能传播疾病,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图二:这张图片反映的是水污染问题。人类的活动会使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而日趋加剧的水污染,已对人类的生存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成为人类健康、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
图三:这张图片反映的是空气污染问题。工厂的废气未经处理便直接排出,对空气造成污染。而且这些废气通过不同的途径进入人的体内,有的会直接产生危害,有的还有蓄积作用,会更加严重地危害人的健康。
图四:这张图片反映的是固体废弃物污染问题。固体废弃物指的是没有“利用价值”而遗弃的固体或半固体物质。固体废弃物产量大,要占用大量土地资源。而且有些固体废弃物有毒性,如果处理不当,会对他人健康造成危害。
3、引导学生说说观图、说图后的感受。
4、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要点。
小结:生活垃圾、固体废弃物随意堆放,废水、废气等随意排放都给我们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搜集这些方面的图片、新闻,了解各地的环境问题,会使我们对这类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而通过相关了解,我们会增强环保意识,更加关注环保问题。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说说自己身边存在的环境污染现象,并提出一些可行的改进措施。
三、说一说,交流看法。
1、学生分组交流,教师巡视,检查学生的交流情况,并适时点拨、指导。
2、汇报展示,集体互动。
(1)指名学生交流自己身边存在的环境问题。(具体是什么问题?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需要做哪些工作?做了之后有什么效果?)
(3)引导其他学生对同学的发言提出意见。(同学的发言中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是否存在不合理之处?)
(4)教师适时点拨、总结,及时给予肯定、鼓励,或指出不足之处。
生:在我们小区旁边的那条马路上,各种废纸、塑料袋随处可见,环卫工人根本打扫不及。明明马路边就有垃圾桶,有些人就是不把垃圾丢到桶里。
师:你真实地讲述了自己遇到的问题,这值得大家深思。
生:去年“十一”黄金周后,我在网上曾看到过这样一组照片:个别景区垃圾成山,景区工作人员整整用了三天时间才清理完。
师:是的,节假日后这种现象尤为严重,我们要做一个文明的游客,不乱扔垃圾。
生:我家乡的工厂将工业废气排到空中,污染空气,原来湛蓝的天空变得灰蒙蒙的。
师:听了你的讲述,我们的内心也十分悲痛,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生:如何解决环境问题?我有一个小建议,政府制定一些规则,对破坏环境的人进行严厉处罚。
师:国家已经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在现实中还是有很多人钻法律的空子,这就告诉我们……
3、教师总结交流过程。
小结:谢谢刚才几位同学的分享。因为做了充分的准备,这几位同学真实、清楚地向我们描述了他们遇到的环境问题,让我们了解了在一些地方环境被破坏的严重程度,引起了我们的深刻反思。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在这几位同学分享时,其他同学能做到认真听讲,边听边思,并适时补充提问,这是很值得表扬的。
四、比一比,展示才能。
1、教师创设情境,组织比赛。
教师:同学们刚才的发言都很精彩,表现出了你们演说家的潜质。下面就让我们来赛一赛,评出“演说家”。同学们自由分组,每组可推荐一名同学上台来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其他同学认真听,并选出几位评委给分享者打分,最后得分的就是我们的“演说家”。
(课件出示评分标准:吐字清晰,表述流畅;描述准确,分析到位;态度大方,声音洪亮。)
2、小组讨论并选出参赛代表,组长说明推荐理由。
3、小组代表轮流上台讲述。
示例:同学们,我们的家园富饶而美丽,我们生活、学习的地方空气是那样的清新,环境是那么的优美。可是,你们知道吗?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美好的环境正在遭到破坏,它可能会给我们带来无穷的灾难。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我建议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当我们和家人出去旅游时,不乱扔果皮、包装纸,发现垃圾要主动捡起来投进垃圾箱;在学校里,看见水龙头没关紧,要上前把它拧紧;看到光线充足,能主动把教室里的灯关掉……只要大家把爱护环境的信念装在心里,落实在每一个小行动中,就能为保护环境尽一分力,添一片绿,就能共享和谐、美好的生活环境。
4、评委打分,综合得分情况,确定得分的一位同学。
5、教师点评,并对表现突出的学生予以表扬、鼓励。
五、做一做,张贴展示。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已初步了解了身边存在的环境问题,并且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方法。课后希望同学们可以继续探讨,使保护环境贯穿我们的生活。你们也可以从中选出十项最简单易行的做法,印成“保护环境小建议十条”,张贴在我们学校、社区的布告栏里,使别人看了之后也能受到启发,并自觉地保护环境。
保护环境小建议十条
1、不要浪费纸张,因为纸张来之不易!
2、不要乱丢乱扔,影响市容市貌!
3、出门时不要忘记关灯,以免浪费一度电!
4、洗完手请立即关掉水龙头,以免浪费一滴水!
5、不要在公共场所吸烟,既对自身不好,又污染空气!
6、绿色出行,充分利用公共交通工具,既环保又健康!
7、养宠物的市民请不要让狗狗随地大小便,既污染环境,又污染风景!
8、从我们身边做起,我们每一个人都要自觉做到不随便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
9、我们要爱护树木花草,不要随便砍伐、践踏树木和草地,种一棵树就开辟了一片新蓝天!
10、一只塑料袋微不足道,每天消费一个,会产生4吨塑料垃圾,所以不要用塑料袋,减少白色污染!
《全神贯注》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新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并学习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情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全神贯注的写法。
课前准备
名人名言投影片。
名言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1.师生共同背诵名人名言。如:
天才就是这样,终身努力,便成天才。──门捷列夫
天才免不了有障碍,因为障碍会创造天才。──罗曼·罗兰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爱迪生
2.出示名言,请同学仔细读并提出疑问。
那一天下午,我在罗丹工作室里学到的,比我多年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
以自读为重点,读出全神贯注
1.默读,把自己认为最能表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的句子画下来,并做一些批注。
2.放声练习朗读,结合插图,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以诵读为重点,感受全神贯注
1.同一段落比赛读,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对重点语句的理解,从而使学生能体会得深刻,读得动情。
(如,第一自然段,通过罗丹语言中的“偏了点儿,等一等”等词,说明在朋友认为是杰作的情况下,罗丹仍能找到瑕疵,并“立刻”修改,表明他精益求精、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读时应能领会到这一点。
第二自然段作为重点段落,要读出罗丹动作神态的变化,读出工作的时间长和如痴如醉的状态,读出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情景。可通过多名学生比赛读、教师范读、看插图想象情境读等多种形式,将这一段读充分,在评读中逐步深入体会罗丹工作时全身心的投入。)
2.再次出示最后一段话,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谈感受,加深对“全神贯注”一词的理解。
体会写法,积累语言。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教学目标:
1.通过查字典词典独立识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领会句子含义。
2.以较快的速度阅读,把握文章主要内容,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把握文章的的主要内容,理清诗歌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
难点:从人物的对话和动作中去体会人物的内心和性格,从大海的变化中去体会金鱼的变化。
教学准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提示课题
1.有一个老渔夫的妻子,在一条金鱼的帮助下,从一个老太太变成了贵妇人,变成了女皇,但她还不满足。她到底想当什么?最后得到了什么?这就是俄国诗人普希金写的一首童话叙事诗给我们叙述的故事。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歌,(适时板书课题: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看渔夫和金鱼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把课文浏览一遍,把不懂的字词画出来。
2.让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字词,先让会理解的同学解释,不能解释的查字典词典解决。
三、快速默读,把握内容
1.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2.引导学生讨论:
(1)诗歌中的主要人物都有谁?除了写人之外还主要写了什么?
(主要人物是老渔夫——老头儿,老渔夫的妻子——老太太,除了这两个主要人物之外,还主要写了金鱼。)
(2)诗歌叙述了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让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诗歌叙述了一位老渔夫的妻子贪得无厌,对金鱼的要求越来越高,最后仍然一无所获的故事。)
四、抓住句子,理清顺序
1.让学生在诗歌中找出描写老太婆提要求的句子。
2.学生讨论老太婆的具体要求,教师根据老太婆的要求依次板书。
3.让学生找出老太婆是什么时候开始提第一个要求的?诗歌在写老太婆提第一个要求之前描写了什么内容?
4.引导学生概括诗歌的叙述顺序:课文开头简要介绍了人物及他们的身份,事情发生的地点,老渔夫打到一条金鱼的情况。然后按照老太婆对金鱼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为顺序,记叙了事情的经过。
五、体会感情,朗读课文
1.引导学生讨论:
(1)老太婆是个什么样的人物?(贪得无厌、贪图享受)
(2)老渔夫是个什么样的人物?(软弱无能,对丑恶行为姑息、忍让)
(3)大海的变化体现了谁的变化?(金鱼的变化,由开始时的报恩逐步到强烈不满,最后恢复了老太婆贫穷的原状。)
(4)诗歌中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谴责了老太婆,也批评了老渔夫,告诉人们,贪得无厌终归是没有好下场的。)
2.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人类的一些破坏环境的做法,同时学会在与他人意见分歧时,正确与人沟通,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2、让学生学会关注生活,能充分意识到环保不是一句空话,每一个人都应从身边做起,从我做起,做环保卫士。
3、讨论总结出切实可行的环保小建议,并带动周围的人一起落实到行动中。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发现人类的一些破坏环境的做法,同时学会在与他人意见分歧时,正确与人沟通,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让学生学会关注生活,能充分意识到环保不是一句空话,每一个人都应从身边做起,从我做起,做环保卫士。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激趣,导入课题
同学们,我们观山,看海,听雨,赏花……和大自然亲密接触,这些都让我们心旷神怡。每个人都希望生活在这样美好的环境里。可是,只要大家稍稍留心,就不难发现人类的许多行为正破坏着我们的生活环境。
我看到这样一则新闻:校园里竖起一棵奇怪的“大树”。这棵树是用废弃的一次性筷子做树干,绿叶则是废旧的暖壶壶壳,这棵两米高的筷子“树”“长”得挺茁壮。这株筷子树的制作者告诉记者:整个树干使用的一次性筷子就达十万支,这些筷子都是师生们平日在学校的食堂和校园周边的商业街饭店里“捡”回来的。他同时谈及一株生长了20年的大树,也仅能制成这样的筷子6000—8000双,他们这棵树虽然只有一米九,但耗费了十万双筷子。他们希望能够警醒大家最终告别一次性筷子。
师:同学们,听完这则新闻,能否用一两句话说说你的想法?
师:我们与环境密不可分。(教师板书:我们与环境)
二、明确要求。
1、读一读:理解口语交际内容及要求
读课本中的文字,借助文字,明确今天的口语交际内容。
2、自读完成后小组内组长检查任务完成情况;明确具体话题,小组长要做好记录。
小组内进行交流,你的理解。
3、想一想:围绕哪个话题展开讨论。
交流内容:
①在我们身边存在哪些环境问题;
②这些问题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
③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事。
三、初设情境,共同探讨。
1、说一说。
a.情境一:你和同学吃饭时,他随手拿了几双一次性木筷,多的就扔在旁边,请你劝劝他。
b.情境二:学校门口的餐馆老板一直未停止使用一次性木筷,你打算怎样去劝阻他?
师:谁来说一说。
生:有些木筷并不卫生,因为每一双一次性筷子的制作加工都要经过树木的砍伐、切断、冲坯等十几道工序,而且为了让筷子看起来洁白干净,成型的筷子还要经过硫磺熏,熏不白的就用双氧水和硫酸钠再次浸泡漂白,然后用滑石粉抛光。
生:让我们少用一次性筷子,出外就餐时尽量自备筷子,或者重复使用自己用过的一次性筷子。
2、我们身边存在哪些环境问题?
a.小组内交流。
b.每组请代表在全班交流。
生:工厂里生产过程排出的废水直接排到河里;
生:人们乱砍乱伐破坏生态环境;
生:工厂里排出的废气污染大气;
生:人们的生活垃圾。
3、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生:如果堵车时间长,我们可以提醒爸爸妈妈将汽车熄灭。这样可以减少尾气排放,也可以节省燃料。
生:最后离开教室的同学要注意关灯,大家一起努力,做到不开“无人灯”。
师:同学们的做法很好。
四、动手实践,从我做起。
1、师引入:爱护环境不仅要认识到,更要会动手做。那么,我们能不能把刚才交流的内容进行梳理,选出十项保护环境简单易行的做法,制作成“保护环境小建议十条”呢?
2、学生合作交流评选出“保护环境小建议十条”。
预设:
保护环境小建议十条
(1)看见垃圾,主动捡起扔在垃圾桶内,不乱扔垃圾。
(2)要珍惜水资源。可以将淘米水。洗菜水。洗衣服水用来浇灌树木。洗完手后一定要把水龙头拧紧。
(3)如果教室里没有人在或只有几个人的话,要把电灯关上。
(4)使用无磷洗涤用品,少用一次性餐具和塑料袋,不烧散煤,拒绝食用野生动物。
(5)随身携带环保袋,多使用筷子。因为一个塑料袋要200年来解化,少使用一次性碗筷。
(6)在学校的路边及其他地方多设置一些造型各异的垃圾桶,是分类垃圾桶。因为我发现垃圾桶可分为“回收”和“不回收”两种,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增加收入,节约能源,另一方面可以增加收入,节约能源的观念,只有这样,我们的校园才能更加整洁。
(7)要多植树造林,不砍伐树木。不践踏草坪。
(8)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果皮。
(9)少开车,多骑车。
(10)爱护环境。家中的死鸡死鸭可以密封,然后拿到垃圾场,让清洁工人处理掉。千万不能丢到河中,因为这样会污染河水。
五、全班汇报,点评鼓励。
1、在小组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各小组将意见综合起来,由代表向全班进行汇报。组内同学做补充。
2、学生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和教师评点等方式灵活运用。
六、总结全文,延伸拓展。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小事都会对环境造成破坏。这些一点一滴的小事,会影响我们的生活,甚至可以结束地球的生命。地球是你的,也是我的,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拉起我们的手,张开我们的口,检点自己,劝诫他人,共同捍卫我们的家园。(教师板书: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崇敬、稠密”造句。
4、学会给课文分段,并说出段落大意。
5、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准备:图片、投影
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简介宋庆龄生平。
2、板书课题: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3、解题。
(1)理解词语:故居、樟树。
(2)讨论:课文主要应该写什么?写什么地方的樟树?
(3)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
读后请学生提出不足的地方,以培养学生的鉴赏力。
2、说说你对课问的哪个地方印象最深。
三、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课文。
(1)轻声朗读课文,画出生词,圈出生字。
(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3)通读每个自然段。
(4)在不理解的词句下面打上“?”。
2、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教师进行巡视,及时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读情况。
(1)抽读词语卡片。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3)交流学会的词语。
(4)指名说说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一般内容可让学生自行讨论解决,重点词句在细读课文时解决。
四、指导分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由课题可知课文应该重点写樟树,看看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樟树。
3、第4、5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联系上下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
全文可分三段:第1~3自然段为第一段,第4~5自然段为第二段,第6自然段为第三段。
4、小结“重点突破”的分段方法。
五、作业
1、读生字表中的字。
2、分段朗读课文。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词语卡片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段(第1~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
思考讨论: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告诉我们什么?段与段是怎样连起来的?
2、细读第二段(第4~5自然段)
(1)学习第4自然段。
①出示课文插图一的投影片,引导观察樟树的样子。
要求按顺序仔细观察,抓住特点说一段话。
②默读第4自然段,找出最能概括樟树特点的一个词。
相机讲解“蓬蓬勃勃”的意思。(板书:蓬蓬勃勃)
③再读课文,话画出具体表卅现樟树蓬蓬勃勃的词语。
(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
树叶:稠密、绿得发亮、四季常青)
④指导朗读。表现樟树特点的词语要读重音。
⑤指导背诵。
要求学生先理清叙述顺序,弄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再练习背诵。
(2)学习第5自然段。
①默读课文,用“—”画出写别的树木的句子,用“~~~”画出写樟树的句子。
②学习第1~3句。
a、指名读。
b、理解“繁衍、寄生”等词语。
c、说说别的树不好在什么地方。
③学习第4~8句。
a、自由读课文。
b、理解“可贵、仍然、拇指、高贵”等词。
c、理解句子。
“本身”这个词说明了什么?
“永久保持”说明什么?读读课文,说说从哪儿可以看出樟树能“永久保持”香气。
(相机板书:永久保持拒虫香气)
④引导理解樟树具有拒虫香气的象征意义。
A、再读第5自然段,说说樟树高贵在什么地方。
B、结合宋庆龄的生平说说自己学习第5自然段的体会。
⑤指导朗读。
⑥指导背诵。
3、细读第三段(第6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理解有关词语。(崇敬、瞻仰)
(3)说说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宋庆龄故居前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因为樟树不仅长势蓬蓬勃勃,具有拒虫的香气;而且更因为宋庆龄也像樟树那样,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人们为了表达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总爱在樟树下留影纪念)
(4)指导概括段意。
三、作业
1、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黄河的主人》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熟读成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2、掌握课文中的`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提心吊胆"、"尝试"造句。
3、在朗读中感受黄河风浪的险恶和艄公的勇敢、沉着和智慧,进而体会人类在征服自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本质力量。
4、模仿最后一段的构段和表达的方式写出一位自己所敬仰和赞颂的人。
教学重点:
了解羊皮筏子的特点和功能。
教学难点: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和合作讨论去感受、去发现、去体会艄公的形象内涵。
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题,感受黄河的壮美。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黄河的主人》。(齐读课题)
2、首先,请大家来欣赏一段录象。(①播放黄河滚滚东流的录象;②出示“我看到了 的黄河”)
3、你能用这样的句式说一句话吗?
师:说得真好!看来,同学们的词汇比较丰富,对上节课的内容掌握得也不错。古人云:“语不惊人誓不休”,要想语惊人,首先要注意积累。而课堂正是积累语言的主要阵地,今后每一节课上我们都要比一比,看谁积累的好词佳句最多。
4、师朗诵:(继续播放黄河的录象)这就是孕育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明的母亲河,这就是九曲回肠、奔流不息的黄河!此时此刻,我们就伫立在黄河岸边,听着黄河的咆哮,我们心潮起伏,感情激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读写访结合,领略艄公的风采。
1、在黄河滚滚的浪涛中,在黄河的惊涛骇浪之上,突然远处漂来了一张羊皮筏子,你的感受如何?而作者的心情又怎样呢?
请大家仔细地读一读课文的2—5自然段,选择其中你最喜欢的自然段练习多读几遍,把作者的心情读出来,让别人能够充分感受到。
2、学生自由读课文,巡视指导。
3、羊皮筏子只有十只到十二只羊那么大的体积,却坐了6个人,还摆着两只装得满满的麻袋,这是多么惊险呀!但艄公又是怎样的表现呢?(出示课文第6自然段)
谁来读读看?
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有没有读出艄公的沉着、大胆,乘客的悠闲?)
应该怎么读呢?自己试着读读看,把该重读的地方做上记号。
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是怎么读的?(划出该重读的地方)你能连起来读一读吗?
评。像他刚才这样,齐读。
4、艄公专心致志地撑着篙,乘客扪在羊皮筏子上谈笑风生,这到底是怎样的情景呢?请你展开想象,来写一写。(出示写的练习)
①围绕“专心致志”展开想象,把艄公撑篙的动作写具体。
②围绕“谈笑风生”展开想象,把乘客们坐在羊皮筏子的表现写具体。
5、把你写的来跟大家交流交流。
6、正因为艄公的沉着,专心致志,羊皮筏子在黄河上破浪前行,所以乘客们才能在羊皮筏子上谈笑风生。说到这儿,你一定想亲眼目睹一下艄公的风采吧,今天有一位艄公来到了我们的饿课堂上,同学们有什么疑问可以向他提出来。
(同学们采访艄公)
前些天,我们班上的匡媛同学去了一趟黄河,亲身体验了一回坐羊皮筏子的感受。下面就请她给我们介绍一下自己的亲身体验。
(匡媛介绍)
7、看来,在黄河上坐羊皮筏子还是很惊险的,乘客重要的是小心和大胆,而艄公——(出示文字)
“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你敬佩艄公吗?那你怎样来读这一句话?齐读,把你的敬佩读出来。
三、延伸拓展,升华主旨。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黄河波涛汹涌,浊浪排空的气势,领略了黄河主人勇敢镇定的风采,此时,你想说些什么呢?
出示:黄河,我想对你说……
艄公,我想对你说……
同学,我想对你说……
我想对自己说……
我想对XX说……
请选择其中一句话说一说。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感受到了黄河惊涛拍岸、令人胆战心惊的气势,领略了黄河的主人的智慧,机敏的风采,而且领悟了只要沉着勇敢,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我相信,只要努力拼搏,不畏艰险,我们就能成为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事业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