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或者一段视频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1]启示写成的文章。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临死前的严监生【精选4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导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诸亲六眷、侄子、穿梭、郎中、媳妇、吩咐、揩揩眼泪、登时”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严监生的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重点、难点)
4.进一步激发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课前独学:
1、朗读课文,标划自然段序号,把不好读的地方记得多读几遍。
2、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理解 “诸亲六眷、郎中、一声不倒一声、越发、登时”等词语。
3、抓住描写严监生神态动作的语句,通过想象、朗读等方式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5、结合文前导读和其它资料了解《儒林外史》。
一、导学引领
(一)、课前独学检测,展示交流收获与困惑。
(二)、课中研读,展示交流
1、默读课文,找出描写严监生病重的句子,读一读,想象严监生此时的形象。
2、再读课文,找出诸亲六眷说的话,画出描写严监生动作神态的句子,体会严监生动作神态的变化,想象严监生的心理活动。
3、小组交流展示
(三)、检测
1、严监生临死前伸着两个手指头,惦记的不是 不
是 ,也不是 ,而是 ,他真是一个 !
2、读一读,想一想:作者是怎样表现严监生的特点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二、拓展延伸
默读下面的短文,划出描写葛朗台动作神态的句子,体会他的性格特点。比较两篇短文在写法上的异同点。
临死前的葛朗台
巴尔扎克(法国)
本区的教士来给他做临终法事的时候,十字架、烛台和银镶的圣水壶一出现,似乎已经死去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了,目不转睛地瞧着那些法器,他的肉瘤也最后地动了一动。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给他亲吻基督的圣像,他却做了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
注:①《守财奴》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长篇小说,原译名为《欧也妮·葛朗台》。
②葛朗台是欧也妮·葛朗台的父亲。
《临死前的严监生》是人教版课标本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中的第二篇课文。这篇文章选自我国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里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刻画了严监生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这一节课我的主要教学任务是通过抓住动作、神态描写来感受严监生这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同时学习作者抓住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我是分成两部分进行教学的,第一部分是体会严监生的病重。引导学生从两方面去体会:第一方面从“诸亲六眷”、“五个侄子”、“郎中”、“管庄的家人”等的侧面描写中体会严监生的病重。第二方面从“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一连三天不能说话” 、“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这些直接描写去体会严监生的病重。在读到“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手指头。”这里引导学生用一个词形容严监生此时的状态,“病入膏肓、奄奄一息、气若游丝、行将就木……”。在此基础上追问 “为什么病那么重了还不肯断气?”
第二个部分是学习诸亲六眷的猜测和严监生的反应,体会严监生的吝啬。先让学生独学,理清文章内容。重点研读描写严监生动作神态的句子。小组交流展示后的大展示环节中,引导学生紧扣“摇了两三摇”“睁的滴溜圆,狠狠摇,指得紧”“把眼闭着摇头,指着不动”这些句子,在学习严监生的动作、神态的句子的时候我引导学生去思考:“那是怎样的摇头?”体会严监生的失望。“面对大侄子、二侄子一再的误解,此时此刻它的内心怎样?”体会严监生的急切,心急火燎。“没人能理解他,没人能读懂他,此时他的心里只有?”体会严监生的绝望。“此时的严监生真是有口不能言啊,如果可以,他会说什么呢?”通过这样一步一步的引领,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走进人物内心,真正感悟到严监生的吝啬。
最后,通过补充片段——临死前的葛朗台对比学习,体会中外名家笔下的吝啬鬼的在写法上的异同点来引导学生善于抓住细节展开描写。
当然,这堂课最大的不足就是板书人给听课教师的印象似乎始终游离在课堂之外,一是没能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二是板书过于累赘,不简洁。
一、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由3个独立的片段组成。《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选自中篇小说《小兵张嘎》,《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儒林外史》,《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选自《红楼梦》,题目为编者所加。这3个片段分别描写了小嘎子、严监生、凤辣子三个人物形象,每一个片段,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可以说这3个片段是人物描写的经典。《临死前的严监生》这个片段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刻画了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
通过对这个片段的阅读,让学生感受严监生这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二是从中体会作家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及细节描写等写人的方法。另外,还要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二、设计理念
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凭借课文前的阅读提示,引导学生读书、思考、交流、讨论,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逐步提高阅读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自己的学习主人。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更多发挥自己语言和才能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发现、质疑、创新。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肖像、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严监生这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肖像、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3.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四、教学关注点
感受严监生这三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
五、教学难点
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课前准备
了解《儒林外史》的故事梗概。
八、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
1、你们读过《儒林外史》吗?谁能说说这部书主要写的是什么?
2、补充资料。
《儒林外史》是一面封建社会的照妖镜。它通过对封建文人、官僚豪绅、市井无赖等各类人物无耻行为的真实生动的描写,深刻地揭露了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的腐朽性,强烈地抨击了罪恶的科举制度,并涉及了政治制度、伦理道德、社会风气等等,客观上否定了整个封建制度。
《儒林外史》是我国讽刺文学中的精品,作者擅长运用典型情节,深刻地揭露社会矛盾。语言准确、精炼、形象,具有讽刺效果。《儒林外史》是我国古典讽刺小说的高峰。
3、简介吴敬梓
吴敬梓(1710~1754),字敏轩,又字文木,全椒(在安徽)人,著有《儒林外史》和《文木山房集》等。吴敬梓虽是名门望族的后代,小时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但由于经济地位的迅速变化,使他接触了劳动人民,看到了社会的黑暗和科举制度的罪恶。因为思想上有进步的一面,并且掌握了描写现实的讽刺手法,所以才能在晚年写出《儒林外史》这部十分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
(二)、导入课文
1.一个人,在临死时,会说些什么?会做些什么呢?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回答。
2、我们看看吴敬梓是怎样描写临死地主的?揭示课题,板书:临死前的严监生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真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利用上下文或者的方法查不懂的字词。
2.指名学生朗读,正音
3.交流:短文主要写了什么?短文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刻画了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
(四)、再读课文,想象人物外部形象
1.师范读课文,生想象画面:边听边想象严监生临死前的样子
2.交流,达成共识
出示课文插图学生仔细观察。作者对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神态作了细致的描写,请同学们先找出有关语句细致地读一读,并根据他的动作、神态的变化揣摩揣摩他临死前的心理活动,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出示句子: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学生反复读这句,思考:他可能说什么?心理想些什么
3.学生有感情地读课文
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然后指派小组同学上台读。老师巡视。
读读评评,直到读好为止
(五)、体会写法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和《临死前的严监生》两篇短文都刻画了人物形象。前者运用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后者运用了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神态描写:就是指描写人物脸部的细微的表情和姿态。
神态描写要表现人物性格特征
要集中笔墨,要面面俱到。
要与外貌描写适当区别,注意细致观察,用心揣摩。
神态是人的一种行为,指人脸各部分的动作和变化。人们常说:脸是人感情的晴雨表。这说明了神态与人物思想感情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内心活动常常从人的脸部显示出来的。一个人心里高兴,往往就喜上眉梢;内心得意,就眉飞色舞;心里担忧,往往满脸愁容;内心痛苦,就双眉紧皱。
要写好人物的神态,得注意如下几点:
1、要注意人物神态的细微变化
要写好人物的神态,就要仔细观察人物神态的细微变化。比如笑,微笑是反映发自内心的喜悦;歪起一个嘴笑是表示心怀鬼胎,不怀好意;张大嘴哈哈大笑既表现人物豪爽的性格,也表现笑得痛快。可见只有观察清楚各种神态的特点,才能在描写神态中反映不同的意义。
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在同一场合的神态往往是不一样的。年龄相近,性别相同的人,由于思想性格不同,对待同一件事,他们的神态也常常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个人,碰到不同的情况时,他的神态也会不一样的。
2、要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
描写人物的神态,还要注意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不能离开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需要,为写神态而写神态。
3、要同行动和语言描写相结合
神态描写要结合在人物行为或语言叙述中,加强文章的表现力。
(六)、拓展
阅读《儒林外史》
(一)说教材及课程目标
《临死前的严监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组第22课的一个组成片段。它通过描写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神态,伸着两根指头不肯咽气只为心疼灯盏里的两根灯草,刻画一个活灵活现的吝啬鬼形象。
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1、感受作者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2、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运用。
新课程标准对5——6年级在阅读和习作方面提出如下目标:1、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说出自己喜爱或憎恶的情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积累习作素材。
(二)说学生实际
五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语文基础的听说读写能力,也接触过人物描写手法中的动作神态描写,这篇课文的趣味性也能激起他学习的兴趣。
但作为第一次接触,有些词语他们会比较难理解。而作者在短短三百余字中运用到人物特写、留有悬念、贴近现实的写法,五年级学生野兽知识水平和认知特点的限制,也不容易理解到。
(三)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实际、以及课程目标特点,我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目标:了解《儒林外史》以及吴敬梓相关资料,掌握“痰”、“侄”等生字词;
技能目标:1.读中感悟严监生这一入木三分的吝啬鬼形象。
2.品读鉴赏作者高超的讽刺艺术、经典的细节描写,学习作家抓住人物动作、神态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阅读名著和激发写作的兴趣。
其中重难点是:品读鉴赏作者高超的讽刺艺术、经典的细节描写,学习作家抓住人物动作、神态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四)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新课标,我采用朗读法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法。
(五)说教学流程
一、导题引入
1.谈话导入,简介《儒林外史》
⑴同学们,你们平时都爱读什么书?其实,在我国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上,还有许多优秀的著作值得一读,尤其是古典著作。鲁迅先生就非常推崇一部长篇讽刺小说,甚至连自己的写作风格都受影响。知道是哪部小说吗?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通过询问他们平时读什么书激起他们的注意力,同时随老师进入文本。关注古典文学名著。
“监生”是古代对读书人的一种称号,就像我们常说的李秀才,王举人之类的,这位姓严的监生原名严致和,他这“监生”,是用钱捐来的。(出示课件,让学生了解
“监生”、“贡生”、“举人”等称号)
2.感受“富有”。
⑴说道有钱,他可有钱啦!
这是《儒林外史》中描述的:屏幕出示句子——“他家有十多万银子,钱过百斗,米烂陈仓,僮仆成群,牛马成行。”指名读。
⑵什么感觉?(家财万贯啊!富得流油啊!富可敌国啊!)
是啊,在那个时代,10两银子,就够一个普通人家一年的用途了,所以,用现在的话说,严监生绝对是个——(大富翁,大富豪)
设计意图:通过
二、初读,感受严监生“吝啬”
1.这么富有,他是怎么过的呢?全班齐读一遍课文。
读完后,你对文中的那些词不明白?
弄懂了这些词之后,谁能来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了课文,了解到这件事之后,你对主人公严监生有什么感觉?
3.感受“病重”
⑴是啊,当时的严监生病得可实在不轻。指名读。
⑵好重的病哪!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
(奄奄一息、病入膏盲、气若游丝、油枯灯灭、危在旦息、无可救药)
4.对话小结:是啊!按理说,一个像这样的垂死之人,此时想着的应该是如何交代后事。可是,此时,严监生念念不忘的却是(两茎灯草)。两茎灯草值多少钱啊?跟他的万贯家财相比,那简直就是(冰山一角、九牛一毛、天地之差、微不足道、沧海一栗、大巫见小巫)你说,这是多么反常的行为啊!这是多么可笑的人哪!这就是吴敬梓笔下千古留传,臭名远扬的吝啬鬼!
三、精读、品味“绝妙”
1.严监生的形象之所以能深入人心,不仅归功于作者吴敬梓绝妙的讽刺风发,还在于其细致的动作神态描写。
小组活动:作者对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神态作了细致的描写,请同学们先找出有关语句细致地读一读,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描写人物神态的句子
1、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接一声的,总不得断气。
教师范读,故意漏读“总”,学生谈感受。
设计意图:让学生仔细听,通过教师范读的变化,体会严监生的心理。从而引导学生掌握从字词中理解人物的心理的方法。
△描写人物动作的句子
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著两个指头。
把头摇了两三摇
把头又狠狠的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两眼闭著摇头。那手只是指著不动。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的方法有助于学生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
2.这些都是描写严监生动作、神态的句子,我们一起来读读,你们就读划红线的句子,其余的我读。
3.小结:为了突出人物的个性,紧紧扣住人物的动作、神态展开细致的描写,就叫细节描写,拍成电影的话,肯定是一个特写镜头。
4补白语言交流
⑴当大侄子猜测,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时,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他会说什么呢?——
⑵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哪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眸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紫了——
⑶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⑷最后,赵氏道出他的心声,挑掉一茎灯草后,他点一点头,把手垂下——
(小结:看来咱们写人哪,还得联系实际,选择恰当的方法)
设计意图:打开学生思维视野,活跃思维,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写作手法。
7.既然说话不行,那心里想想总行吧!把这些话都改为严监生的心理活动,这样好吗?
四、扩展读,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1.先欣赏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笔下有名的吝啬鬼葛朗台的风采并阅读比较:
(六)说教学反思
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课堂教学的改善,应用前后教学效果的比较,教学创新、资源应用创新、交互过程和结果的思考等。
在教学中,交互式电子白板课堂教学使我更关注到学生,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在设计中更体现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应用后的教学效果,学生对这种新形式和更美观新颖的课件表现出新奇和兴趣,学生的教学兴趣被调动起来了。
教学创新、资源应用创新、交互过程和结果的思考:新的技术带来了教学的革命,在教学设计和资源采用中都得更加考虑到与学生的互动,学生的兴趣,学生回答问题的预设等等,交互过程本身是学生课堂主体的体现,同时也形成良性循环,更加促进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的发挥。
授课教师:鲁春梅(四川省峨眉山市第三小学)
授课时间:2007年4月9日
授课地点:四川省峨眉山市第三小学
授课年级:五年级
一、旧知引入,揭示课题
师:上周我们学习了《人物描写一组》的第一篇课文……
生:(齐答)《小嘎子和胖墩儿摔跤》。
师:胖墩和小嘎子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小嘎子机敏、淘气、倔强;小胖墩呢,沉稳,也是个摔跤能手。
师:嗯,他们两个各有特点。你还有其他收获吗?
生:文章对人物的动作描写十分细致。
生:课文细致地描写了小胖墩和小嘎子比赛摔跤时的动作、神态,让我们感觉他们都有血有肉。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个同样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他就是吴敬梓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板书:严监生)
师:(指“监”)这个字读jiàn,大家齐读。
生:(齐读)监!
师:知道什么是“监生”吗?
生:监生是古代读书人的一种称号。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预习时看了书页下的注释。
师:你真会预习!监生是读书人的一种称号,相当于我们常说的王举人、张秀才之类的。严监生这监生是用钱捐来的。他家中十分有钱,在《儒林外史》中写到: “他家有十多万银子。钱过百斗,米烂陈仓,僮仆成群,牛马成行。”同学们设想一下,这样一个人,临死前应该是怎样的情形?
生:我想他临死前一定有许多人来看他,而他想着要花很多的钱来办自己的葬礼。
生:他会死得很安详,因为他有很多钱,他的儿子不愁钱花。
生:他一定忙着分遗产,好让家人过得幸福。
生:也许他不想死,舍不得离开亲人。
师:严监生临死前究竟是怎样的情形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板书:临死前的严监生)
生:(齐读)临死前的严监生!
师:轻轻地再来一遍。
生:(再读)临死前的严监生!
二、初读课文,感知人物形象
师:翻开语文书,把课文读准、读通,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多读几遍,看看注释或查查工具书。
(学生认真自读课文,老师巡视)
师:谁能读给大家听听?
(抽生读前两句)
师:你读得非常通顺,谢谢。谁接着往下读。(生读二侄子说的话添加了字)
师:对不起,打断一下。不能添字,请重读一遍。
(生重读)
师:很好。读书可别慌张,一定要读准确。谁读后面的部分?
(生读完)
师:读得真熟练,不过在这些句子里有一个多音字,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板书:挑)
生:它可以读tiāo和tiǎo。
(师板书两种读音)
师:在文中该读哪一个音呢?请教一下你们的万能老师。(学生查字典,老师巡视)
师:多音字的正确读音得根据意思来选择。哦!有的同学查得可真快!谁来说说该读什么?
生:这个字该读tiǎo,因为tiǎo有个意思说“用竿子等把东西举起或支起”。
师:你们都选的这个意思吗?读读课文想想。
生:不对。是读tiǎo,但应是这个意思:“用条状物或有尖的东西拨开或弄出,比如把火挑开,挑了挑灯芯,挑刺”。
师:在文中是挑掉……
生:(齐答)灯草!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句话,注意读准字音。
生:(齐读)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
师:还有一句呢?
(生读最后一句。)
师:还有同学把挑读错了,再读一遍,
(生再读)
师:这一次读准了。同学们,读完课文,严监生临死前的情形和我们想象的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那么,你能用最简短的话来讲一讲。
生:他临死前并没有花大价钱去安排自己的葬礼。
师:那么,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一情形的?
生:严监生不住的咳嗽,喉咙里的痰一进一出的,他手指得越发紧了,而且面对不着边的回答,心里又急又说不出来。
师:嗯,我知道你读书一定是用了心的。
生:家人都不明白严监生是什么意思,他非常的着急,最后赵氏明白了他的意思,挑掉了一茎灯草,然后他就断气了。
师:我们用更简短的语言来讲述,严监生临死前……
生:(齐)伸着两个指头不得断气,
师:直到最后,
生:赵氏挑掉了一茎,才安详地离去。
师: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读完以后你的第一个反应,这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生:严监生是个非常节约的人,因为他害怕灯盏多费了油。(师板书“节约”)
生:用中国的一句古话来说,是一毛不拔的铁公鸡。
生:严监生是个吝啬的人。
师:(板书“吝啬”)我可知道这两个词的意思有相同的,也有不相同的,感情色彩上完全不一样。(出示课件)老师查出了两个词的意思,自己读一读,它们相同的是什么,不相同的是什么?
(生读)
师:谁来告诉我?
生:它们相同的就是不太爱用自己的财物。不同是:节约是对生活中不好的消费行为进行限制,该用的才用;而吝啬是不该用的不用,该用的也不用。
师:大家明白了吗?但是,严监生的行为到底是吝啬,还是节约,我们不能空口无凭,得从课文中找到依据。
三、细读课文,走进人物内心
师:默读课文,从字里行间去体会,找到描写严监生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一下,可以在旁边批注上自己的体会。
(学生读,老师巡视、指导)
师:我们来交流交流读书后的见解。
生:我从这句“严监生喉咙里痰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
师:注意这个“倒”读dǎo。
生:我从这里体会到严监生是个吝啬鬼。他都要死了,这么有钱,还要挑掉一茎灯草,如果不挑掉一根灯草的话,会死不瞑目。
师:找到这句话,再读一读,说说你们的理解。
生:我从这句话知道了严监生的病非常严重,但他不放心灯草,可他说不出话来,怕儿子不明白,就把手伸出被窝,伸着两根指头。
师:很好,还有哪些地方能说明他病情严重。
生:“到了中秋以后,医家都不下药了。”连医生都认为他无药可救了。
师:病情非常严重了,(老师引读)“喉咙里痰……一声不倒一声的。”
师:你能用什么词来形容他的病情?
生:无药可救!
生:奄奄一息!
生:病入膏肓!
师:已经气若游丝,濒临死的边缘了,可他却……(出示“总不得断气”)(学生读)从这个“总”字,你体会到什么?
生:还有很多事没说出来,所以,他不能死去。
师:还有什么体会?
生:我知道严监生病得要死了,还感觉他心里非常难受,他想给亲戚一些交代,忍着痛苦在那里苦苦挣扎。
生:他在想有些什么事情需要交代的,他在脑袋里思索着。
师:有未了的心事,所以,(引读)“总不得断气……伸着两个指头”
师:病情如此严重,还伸着两个指头,所以你认为他是……
生:吝啬!
师:还有什么地方可看出他的吝啬?
生:我从“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联系后文体会到他十分吝啬。
师:后文?哪里?
生:赵氏理解了严监生的意思去挑掉了一茎灯草。
师:“tiǎo。
生:屋子里很昏暗,他却要挑掉一根灯草,过分地爱惜财产,我认为是吝啬。
师:表达很清楚。赵氏明白了他的心思,两根指头是什么意思?
生:两根灯草。(板书:两根指头 两茎灯草)
师:张哲钦很会思考。他联系前文帮助自己理解。同学们听到了吗?他找到哪句话帮助自己理解?大家一起读出来。
生:(齐读)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
师:他为两茎灯草不得断气,那么两茎灯草是什么样的?看到过吗?在以前没电灯的时候,人们用灯草来照明。你们想知道让严监生久久不能咽气的两茎灯草是什么样的吗?请大家来看看。(演示)
师:谁来形容一下你看到的灯火。
生:微弱!
生:星星之火!
生:在挤满了人的屋里这点火光根本算不了什么!
师:再读读这一句话,读出灯光的微弱。
生:(读)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
师:而且是这样一盏微弱的灯光,你想说什么?
生:严监生真是个吝啬鬼!
师:有没有同学从其他地方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从他的亲戚问他的话里体会到了他的吝啬。“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那手只是指着不动。”一般的人要死了,是有什么亲人没吩咐完,才会有这样的举动。严监生却是为了两茎灯草恐费了油,挣扎着。
师:你们同意他的看法吗?我们把这几句话找出来,老师来领读,共同来感受一下。
师:严监生伸着两根指头不肯咽气,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师引读)
师:从这里,你们能感受到严监生的心情吗?
生:着急。
师:从哪里体会到?
生:“他把头摇了两三摇”,“把两眼睁得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师:他从句子来谈的,还有吗?
生:我也体会到着急。从“摇了几摇”,“滴溜圆”,“越发指得紧”,“指着不动”这些词语体会到的。
师:他急什么?
生:他着急:你们怎么猜不对我的心思呀!把油浪费了可怎么办呀?他很心慌。
师:那你来读读这些句子,让我们感受到他的着急。(生很有感情地朗读)
师:还能体会到什么心情?
生:我体会到严监生的内心又急又气,刚开始还把头摇了两三摇,后来把眼睛睁得滴溜圆,越发指得紧了,到最后手都不能动了,还指着。病情越来越严重,已经快没有气息了,没有力气把眼睛睁开了。可大家还不懂他的心思。
师:真会读书,注意了词句表达的变化。掌声!那你读一读,读出这种变化。(生读)
师:还有吗?
生:他肯定在想,你们怎么老是不明白呀!
师:他用了个“老是”表达自己的体会。
生:严监生在想,油都烧完了,我死了都不瞑目。
生:他的三次摇头,第一次是简单地摇了摇,第二次是使劲地摇,第三次闭着眼睛摇头。都有些生气了,亲人连他的意思也搞不懂。我觉得他这样太过分了,现在我也认为他是吝啬,不是节约!
师:看,多读书,也就明白了!
师:同学们体会得真好!那个急呀!那个气呀!那个担心呀!这些都从他的行动中感受到了。我们再来读一读。谁来读老师读的?边读边想,把那份着急、那份担心读出来。
(学生分角色朗读)
师:直到赵氏猜到了他的心事,他才……(学生读最后一句)
师:终于了了心中所愿,顿时没了气。同学们,严监生临死前倔强地伸着两三个指头,就是不肯咽气,为的是那两茎灯草,不是为了没有见面的亲人,不是为了遗产交代清楚没有,而是为了那微弱的一点儿灯光。你们有什么想说的?
生:太可笑了,他是个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
师:用了一个“太”、“守财奴”来表达你此时的感受。
生:他是个爱财如命的人,这种人到死了还不瞑目,我们可不能学习这样的人。
师:你有自己的判断,不能学习这样的人。
生:世界上任何事都有个量的问题,太过分了都不行。像严监生这样就是吝啬,只要适度就是节省。
师:就是要把握分寸,一个度的问题。
四、总结写法,拓展阅读师:
同学们关上书,回忆一下课文,你能背得出文中哪些句子?
生:“严监生喉咙里……”
“他把眼睛闭着摇头,那……”
“他把头摇了两三摇……”
师:刚才大家背的都是描写严监生什么的语句?
生:动作和神态。
师:同学们,作者抓住严监生临死前一个动作,一个非常经典的动作,两个指头,展开细致的描写,这叫什么描写?
生:细节描写。
师:把吝啬鬼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让我们过目不忘。同学们,在文坛上还有四大吝啬鬼,想知道吗?(出示课件)
师:他们是《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悭吝人》中的阿巴贡、《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我们一起欣赏一下葛朗台临死前的精彩片段。你们自己看看,读一读。
(生自由读发的资料)
师:谁能谈谈你读后的体会。
生:葛朗台跟严监生一样是个吝啬鬼。
生:我觉得葛朗台不仅吝啬而且贪婪。他临死前还见钱眼开,真可恨!
生:这段短话描写很精彩,像今天的课文一样注意了细节描写。很细致的描写了葛朗台看到法器时的眼睛及肉瘤和手的动作,刻画了一个守财奴形象。
师:同学们真会学习。文学名著中像这样的精彩描写比比皆是。若沉醉其间,你一定会为之陶醉,为之神往,你的生活会更加丰富多彩。让我们共同徜徉在文学的海洋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