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这次为您整理了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优秀3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教学过程:
(老师事先在教室内喷上茉莉花味空气清新剂。)
同学们,早上好!今天连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件礼物。想不想知道是什么?如果想知道的话请闭上眼睛,老师马上送出。不过,请不要作弊喔!
(师萨克斯演奏改编的《茉莉花》)
老师的礼物你们喜欢吗?
有谁知道这首曲子的名字?
生答:《茉莉花》
茉莉花美不美啊?美在哪儿?
课件:茉莉花大幅照片。
学生从外形、香味等方面来讨论。
茉莉花洁白、芬芳,深受人们的喜爱。人们为了表达对茉莉花的喜爱之情,传唱着许多赞美茉莉花的小曲,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些关于茉莉花的曲子。
出示课题:芬芳茉莉
下面,听,这首歌曲是怎样赞美茉莉花的?
大家在欣赏歌曲的同时来了解一下茉莉花的相关资料。
课件:茉莉花资料、图片。
录音:童声版《茉莉花》
(学生回答问题。)
课件:芬芳美丽满枝桠,又香又白人人夸。
大家想不想和老师一起来唱一唱?
课件:《茉莉花》一段歌词。
(师钢琴伴奏,生唱歌词。)
看样子,大家对这首《茉莉花》是很熟悉的。其实,这首《茉莉花》是根据另外一首也叫《茉莉花》的民歌改编的。想不想听听原汁原味的《茉莉花》?在听的过程中,大家思考这么一个问题:这两首《茉莉花》给你的感觉有什么不一样?
录音:江苏民歌《茉莉花》
这样,老师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自己分组讨论一下。
分组讨论。
(生回答问题,反馈讨论的结果。)师在听的时候注意抓住以下几点关键词:
节奏、方言、流行、民族、情景……
好了,大家都谈出了自己的感受。我们再来一起看一看这两首《茉莉花》的第一句,跟着老师的琴声,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出示两首《茉莉花》主题旋律。
(师钢琴伴奏,生跟唱两句歌词。)
请大家拿出口琴来,我们来演奏第一条旋律。(生口琴汇报练习成果。)
老师来演奏第二条旋律。(师单簧管演奏)
大家刚才又重温了两首《茉莉花》的主旋律,谁来说一说,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请同学们从节奏、旋律上来分析!
(补充问题:从学生回答的答案中提问。)
例如:为什么婉转?——你能唱一唱吗?——分析……
(生回答。)师抓住几个关键词:
节奏的疏密、流行与民族、抒情与欢快……
(师生共同来总结):第一首《茉莉花》节奏较为稀疏,速度较慢,因此更为平缓;而第二首《茉莉花》节奏较为紧密,速度较快,因此显得更为流畅,并且第二首的风格更为民族一些,而第一首则是在第二首的基础上加入了更多的流行音乐的因素。
来,大家一起来跟着老师的琴唱唱这首原汁原味的《茉莉花》。
课件:《茉莉花》歌词。
(师钢琴伴奏,生用普通话演唱江苏民歌《茉莉花》)
接下来老师再提一个问题:
假设我们在座的各位都是来自全国不同的省市,你们说怎样来区别他是来自哪儿?
哎,对了,听他们说话的口音就行了。老师上节课给大家布置的作业大伙儿完成了吗?来,学给大伙儿听听!
(学生反馈课前作业。学全国各地的方言。)
大伙儿知道的真多!老师还知道上海话“我是上海人”是这么说的“……”,江苏说“采茶”说的是“……”。
好了,还有的,咱们下来再交流。接下来,让我们再来欣赏一遍原汁原味的《茉莉花》,你能不能从方言上来区分这首民歌是来自哪个省的?歌中有哪几个字与咱们的普通话发音不同?
录音:江苏民歌《茉莉花》
(生回答,师总结:这首歌里有这些字与我们的普通话发音不同。)课件:满、不、我、采、戴、将……
来我们一起用方言来念一念歌词。(师注意强调易错的字)
课件:拼音。
想不想听老师用方言演唱?老师也是刚学的,唱得不好请不要见笑!来掌声鼓励鼓励。
(师范唱江苏民歌《茉莉花》方言)
怎么样?大伙儿也来唱一唱!
(生自由活动,模仿方言《茉莉花》)
谁来唱一唱?(抽各别学生演唱。)
唱得好不好啊?(学生在演唱时,老师提一些小要求)
好,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师钢琴伴奏,生跟唱方言版《茉莉花》)
刚才我们所学的方言其实就是江苏省的方言。俗话说:“宁听江苏人吵架,不愿听浙江人说话。”江苏人说话、唱歌都是很柔的,带有江南水乡婀娜多姿的韵味。课件:江南水乡图
大家能不能带着江苏方言柔美的特征再来唱一遍《茉莉花》?
(学生加入一些动作……)
(师钢琴伴奏,生带着感情演唱江苏民歌《茉莉花》)
除了江苏以外,我国还有很多的省市流传着具有自己省份特征的《茉莉花》。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听一听东北民歌《茉莉花》和河北民歌《茉莉花》。你们来听一听这两首《茉莉花》又有什么特点?
录音:东北民歌《茉莉花》、河北民歌《茉莉花》片段
东北民歌有什么特点啊?
(生答。师总结:东北民歌风趣、幽默、衬词很有特点;旋律的起伏很大。)
那河北民歌呢?
(生答,师总结:河北民歌语言朴实、更趋于普通话;旋律高亢)
除了江苏、东北、河北流传着《茉莉花》的民歌以外,我国还包括山西、陕西、四川等省市流传着《茉莉花》的民歌。但由于江苏民歌《茉莉花》其旋律婉转、优美,很生动的表现了茉莉花的特点,因此这首《茉莉花》早在18—19世纪享誉全世界。意大利著名的作曲家普契尼在他的歌剧《图兰多特》中就以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旋律为主题再现了神秘而美丽的中国。
说到《图兰多特》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大家听过歌剧吗?能听懂吗?普契尼的歌剧《图兰多特》描写的是中国元朝时候的故事,并且又是以《茉莉花》为主题音乐,于是就有了著名指挥家祖宾·梅塔与我国著名导演张艺谋合作在紫禁城的演出。当时的票价被卖到了¥5000—6000元。但是,当正式进入到演出以后,由于歌剧全都使用意大利原文演唱,因此,绝大多数的观众听不懂。而且演出长达两个多小时,大家都有些昏昏欲睡了。当歌剧进行到最后,响起了大家熟悉的《茉莉花》的主旋律的时候,全场观众情不自禁的音乐一起唱了起来,并且报以热烈的掌声久久不能停息。
课件:《图兰多特》剧照
大家想不想和老师一起来重温当时的情景?
录音:歌剧《图兰多特》片断
下面,老师给大家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假如你是一名导演,你如何将中国几千年的灿烂文化用几分钟的时间表现出来?
(生讨论,回答。)
我们来看看中国著名导演张艺谋在xx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仅用了8分钟,选用了哪些内容来将中国几千年文化展现在世界面前的?
视频:中国八分钟
师小结:民乐、武术、京剧、以及被誉为“第二国歌”的《茉莉花》
总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让我们在《茉莉花》婉转、优美的歌声中结束今天的课程。
设计说明
崔峦先生说过:“略读课更需要整体把握,不宜肢解课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本课设计力求突出学生自主性阅读,采取“问题导读”式的思路,抓重点词句,引导学生通过揣摩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使学生深入了解梅兰芳蓄须的原因,以此感悟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一位伟大的艺术家的家国情怀。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搜集整理梅兰芳的相关资料、京剧中角色分类的相关知识、图片及微视频等。
2.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1.预习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搜集资料,阅读有关梅兰芳的其他故事或图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读文释题
1.教师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听京剧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梅兰芳——这位现代著名的京剧艺术大师。(板书:梅兰芳)
2.简介梅兰芳,简单了解京剧中的“旦角”。
可借助课前搜集的资料、图片或微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旦角”。
PPT出示1:
梅兰芳出身于梨园世家,8岁学戏,9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10岁登台。梅兰芳在50余年的舞台生活中,发展和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其代表作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锋》《打渔杀家》等,并先后培养、教授学生100多人……
PPT出示2:
京剧行当又称角色,主要可分为生、旦、净、末、丑,共五大行当。“旦”,分青衣、花旦、武旦、老旦、贴旦、闺旦等角色。旦角全为女性。
青衣:以唱为主,扮演贤妻良母型角色。
花旦:多表演性格活泼的女子,也有一部分悲剧和反面人物。
花衫:介于青衣和花旦之间,梳古装头(如古代仕女画中的头型),穿花盆底鞋。
武旦、刀马旦:为演武功见长的女性。
老旦:用本嗓子演唱,多为中老年妇女。
3.完善课题,学习“蓄”字。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梅兰芳蓄须”的故事,走进一代艺术大师的家国情怀。补充课题。(完善板书:蓄须)
学生读课题,借助工具书解题。
要求:读准生字“蓄”,理解“蓄须”就是留胡子的意思,“蓄”字是上下结构,形声字。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题目,了解课文故事主线。
4.过渡:是什么事情让梅兰芳蓄上胡须不再从事他热爱的京剧表演?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
设计意图:“问题”是学生学习的起始,是教师教学的开端。用问题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并直接指向本课教学的核心目标。
二、初读课文,检测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强调读文要求。
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碰到新词语,联系上下文试着理解。
(3)思考:梅兰芳为了什么蓄须?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一读:蓄须、被迫、租界、纠缠、邀请、骚扰、拒绝、签订、宁可、要求、妄想。
(2)这一课中有两个多音字,你能读准吗?
宁可 安宁 要求 要钱
(3)用简短的'话说一说梅兰芳蓄须的目的。
设计意图:本课生字比较多,词语也较难理解,给学生深入学习带来了障碍。本环节引导学生在自读中自主识字、学词,运用多种方式理解词语的意思,为深入学习打好了基础。
三、精读词句,体会爱国之举
1.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1)默读课文,找出梅兰芳罢演后是怎样坚持他的艺术追求的语句,指名读一读。
(2)读句子,画出梅兰芳深夜家中唱戏的细节词语,谈谈感受。
关紧门窗 特制的 厚窗帘 悄悄地 细声吟唱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这些词语,体会梅兰芳对艺术的热爱和对当时时局的无奈。
(3)自由读句子,说一说:梅兰芳已经罢演却偷偷唱戏,这样做是为什么呢?
2.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
快速浏览课文,并回答问题。
(1)长期不演戏给梅兰芳带来了什么困难?
(日本人的骚扰、生活困顿。)
(2)生活困顿的梅兰芳都有什么诱惑?画一画。
(3)面对困扰和诱惑,梅兰芳的爱国心动摇了吗?文中是怎么说的,读一读。
(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
(4)教师指导学生用“宁可……也决不……”的句式说一说。
3.学习课文第5~7自然段。
(1)当日本侵略者对梅兰芳提出“必须”演出时,梅兰芳是怎么回答的?文中哪个词表明了梅兰芳的坚定态度?
(2)引导学生以“斩钉截铁”的态度读一读梅兰芳回答日本侵略者的话。
(3)当蓄须已经抵挡不住日本侵略者的逼迫时,梅兰芳做出了什么举动?代价是什么?
(4)你从哪些词看出日本侵略者的野蛮无理?(必须、闯)
4.学习课文第8、9自然段。
(1)学生齐读第8、9自然段。
回答问题:抗日战争胜利了,梅兰芳又有什么举动?从“当即”一词,你能读出什么情绪?
(2)“前来看他演出的人太多了,很多人没有座位就站着看。”思考:人们欣赏艺术大师的再次登台演出,心里对梅兰芳还有什么样的感情?(敬佩、敬仰……)
小结:梅兰芳先生不但在戏曲艺术中造诣精深,他更是艺术家的爱国典范!也正因为如此,他的民族气节令人敬佩,更受到全世界的尊重!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梅兰芳对日本侵略者深恶痛绝的心情,通过品读梅兰芳蓄须抗日的故事,可以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引导学生真正了解、体会一代艺术大师的民族气节。
四、作业布置,拓展阅读
1.布置作业:(任选其一)
(1)将梅兰芳蓄须爱国的故事完善,讲给大家听。
(2)搜集艺术家爱国的故事,办一张手抄报。
2.读一读“阅读链接”中的《难忘的一课》,和同学分享阅读体会。
设计意图:通过开展综合性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搜集资料等多种渠道,了解民族气节不光是拿起武器对抗侵略者,更是发自内心的坚定、坚守。然后用讲故事、办手抄报等方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提高综合学习的能力。
阅读是语文之本,学习之母。它是读者与作者的对话,是一种精神生活。感悟语言形象,领悟文章思想感情,感受语言的魅力,必须通过有感情朗读,在读中悟语,读中悟情。本文充分显示了梅兰芳强烈的爱国思想和崇高的民族气节,文中的语句可以通过读来感悟,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并能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因此,本节课重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在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体会人物内心思想,在品读中感悟梅兰芳坚定不移的家国情怀。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看大戏》。
2.初步了解豫剧相关知识。
3.用打击乐器和动作表现歌曲。
【教学目标】
1.通过感受和体验戏曲歌曲,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对戏曲音乐的喜爱之情。
2.在聆听、感受、模唱的音乐活动中,体会歌曲旋律与豫剧唱腔的相似之处,并在歌曲演唱中初步表现豫剧唱腔的特点。
3.初步了解有关豫剧的知识。
【教学重难点】
学唱歌曲,通过歌声表现歌曲中豫剧的风格特点。
【教具】
多媒体课件、歌片、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发兴趣
1.学生随着京剧急急风音乐,走圆场进入教室。
师:刚才咱们是听着我国哪一种戏曲的音乐声走进教室的?
生:思考,回答问题。
师:现在,咱们就用京剧的念白方式互相问候一下好吗?我选旦行,你们也选一个自己喜欢的行当吧!
2.师生用京剧的念白方式互相问好。
师:同学们,在以前的戏曲课上我们已经知道了,戏曲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表演艺术。一说到戏曲,老师想问问大家,有没有同学看过戏曲的演出呢?(学生自由回答)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首根据戏曲音乐素材创作的歌曲,名字叫《看大戏》。(出示歌片)
首先,大家来欣赏一遍,你听歌曲中唱了什么?再想一想,看大戏是什么意思呢?
二、学唱歌曲
1.学生听录音范唱。
师:谁听到《看大戏》这首歌曲唱了什么呢?从这些歌曲内容中你感觉什么是看大戏呢?
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回答问题。
2.再听歌曲范唱音乐。(教师指曲谱)
师:大家听得很仔细,你们注意到了吗?曲谱中有几处使用了升记号呢?
生:观察、回答。
师:现在,老师把歌曲的曲谱唱一遍,请大家认真听。
3.教师唱歌曲曲谱。
师:听清楚了吗?升f
这个音在这首歌曲的曲谱中是很典型的,还有也要注意唱好旋律中的大跳。大家再看,这首歌曲中间还有一段没有歌词的音乐,在歌曲中它叫什么?在戏曲音乐中它又叫什么?现在就随着老师的琴声把曲谱完整地唱一遍,演唱升记号时注意运用气息、声音位置要高一些。
4.学生随琴完整演唱曲谱。
5.学生随音乐模唱歌曲。
6.学生随音乐完整地演唱歌曲。
师:这首歌曲是根据哪种戏曲的音乐素材创作的?接下来,老师带来了三个不同剧种的表演片段,你听一听,哪一段表演的唱腔风格和这首歌曲的旋律相似呢?
三、初步了解有关豫剧方面的知识
1.教师放三个不同剧种的表演片段,学生分辨。
师:对,这个唱段是豫剧《花木兰》中的一个选段,名字叫《谁说女子不如男》。讲的是花木兰同刘大哥争论“谁说女子不如男”的情景。那刚才听到的第一段表演是戏曲中的哪个剧种呢?第三段呢?
生:思考回答。
2.欣赏《谁说女子不如男》片断欣赏,学生感受豫剧的唱腔风格。
师:大家说得对!豫剧的唱腔风格是粗犷、豪放的,以上声和去声音调为主,所以大家感觉有下坠和下滑的感觉。那你知道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唱腔风格吗?请大家从这个剧种的名字上想一想,豫剧中的豫字是什么意思呢?
生:回答。
3.模仿说河南话。
4.感受河南方言同豫剧唱腔之间的联系。
师:大家再听一听这一句的旋律,它和河南话的音调有什么联系呢?仔细听:“刘大哥讲话理太偏”。
生:聆听思考。
四、分析歌曲的内容
1.感受歌词的旋律同语言的联系。
师:这是一首具有浓郁豫剧风格的歌曲,大家看:“爸爸妈妈爱迷戏”,这是典型的豫剧拖腔,再听这里“爱呀爱迷戏”,明显地使用了豫剧中的甩腔和拖腔。现在,我们再来完整地演唱一遍这首歌曲好吗?大家注意,在演唱中表现出豫剧的唱腔风格。
2.学生完整演唱歌曲。
3.对比歌曲中演唱力度的变化。
师:我们再看,大家说有拖腔感觉的这句,老师再唱给大家听听,你听老师在唱这句的时候在旋律的力度上有什么变化呢?师范唱。
生:回答出由弱到强,再由强到弱的力度变化。
4.演唱歌曲。
生:思考回答。
五、表现歌曲
1.用河南话音调表现歌曲的念白部分。
师:现在,老师就用河南话把念白部分读一下,你们注意听一听。
生:模仿老师,用河南话说念白部分。
师:大家说得不错!我们都知道,在戏曲的伴奏音乐中,经常会使用一些打击乐器,今天老师带来了几种打击乐器,大家看,都有什么?(小锣、木鱼、双响筒)
2.引导学生设计简单的节奏型,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师:老师想在念白中加上打击乐器,大家想一想,你想用什么节奏型来伴奏呢?
生:自由地创编简单的节奏型。
3.师生共同演唱歌曲,用打击乐器伴奏。
六、小结
师:大家真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小戏迷。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这首具有戏曲音乐风格的歌曲,它是根据豫剧的唱腔风格创作出来的,让我们感到了它那活泼、欢快和风趣的情绪,我想大家一定感受到了,戏曲音乐是音乐与语言最完美的结合。在今后的音乐课上,老师还会为大家介绍其他的戏曲歌曲,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最后,就让我们用“河南话”说声“再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