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教学设计(优秀7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是编辑帮大家整编的《琥珀》教学设计(优秀7篇),仅供参考,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琥珀》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读通、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

2、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进行复述训练。

3、理解“推测”的含义,并按照课文内容尝试进行推测,进行思维训练。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准备琥珀的样本,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查阅相关词语。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见过琥珀吗?谁带来了?(看一看有什么特点?)琥珀是什么?结合课文内容说说。

补充化石的知识

.二、检查生字词

课文都预习了吗?我检查一下生字都认识了没有。

晌午  森林   渗出    松脂

粘稠

苍蝇  沾满   逼近

前俯后仰   包裹   淹没  剩下

重点认识:蝇   渗   裹  没

仔细看看这两行词语,发现什么了没有?(提示了故事梗概)

根据这些提示简单说说故事的内容。

三、读故事,练习复述

1、引出复述任务

这个故事真有意思,如果请故事大王来讲一讲一定更好玩。咱们班有故事大王么?谁想当?今天就给你机会。

2、交代复述要求

要讲清时间、地点、环境、人物、故事过程

仔细读书,看看哪些情节是关键的,必不可少的,勾下来,哪些是可以再想想补充的,比如说什么,想什么,做什么。

3、读书 、练习

4、交流

四、尝试推测

这个故事你信么?(科学家根据发现的琥珀推测的)推测是什么意思?

科学家们到底是根据什么来推测的呢?要是把那些科学家请来多好,(请不到)那就请我们自己吧!我们这里有几十个小科学家呢!

1、读课文的13——16自然段,看看这块琥珀是怎么被发现的呢?

引导归纳要点:

地点:海边

琥珀里有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

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已知:琥珀是由松脂球变成的

2、再看苍蝇和蜘蛛的故事,看看哪些情节与这些要点能对上号?(这个情节就是根据这个要点推测的)想一想它们有什么关系?

3、答记者问

预设问题:

1、为什么是夏天的晌午?

2、为什么在松树上?

3、为什么太阳是火辣辣的?

4、为什么“正好”不说正好行么?

5、为什么说前俯后仰地挣扎?

6、为什么是几千年?

7、为什么推测陆地沉下去?

在交流中重点品读:

“正好”“对蜘蛛动作的描写”体会其描写的合理性,准确性。

五、补充阅读

黄河象

六、结课

今天我们学了一个好玩的故事,当了一回评书家,当了科学家,还客串了一把记者,学语文是不是很好玩?今天有什么收获?

板书:

琥珀

发现

故事

海滩

推测             夏天晌午  阳光火辣辣

两只小虫

森林   松脂

黑色圆环

苍蝇   蜘蛛

已知: 琥珀——松脂球化石

淹没 几千年 又是几千年

人教第十册《琥珀》教学设计 篇2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12个生字,理解“琥珀、飒飒、拂拭、热辣辣、前俯后仰、淹没、澎湃、黏稠、推测、松脂等词语。

2.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想象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以及这样想象的依据。

3.体会文章的叙述顺序。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的默读、朗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教师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讨论交流并媒体,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

(二)学生学法

读、思、画、议、批注、交流。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合理想象的依据。

3.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二)难点

理解科学家想象的依据。

(三)疑点

这块琥珀对于研究昆虫有何价值呢?

(三)解决办法

讨论、交流并媒体(琥珀的图片、动画显示形成过程)和感情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1.组织学生阅读、思考、讨论、交流。

2.借助电教媒体帮助学生理解。

(二)学生活动设计

1.自学、讨论、交流。

2.感情朗读课文。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质疑

揭题,板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提出:琥珀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谁发现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教师出示要求:

(1)读准字音,读不准的借助工具书或询问老师和同学。

(2)边读边画出带生字的词,结合语言环境加以理解。

(3)思考:琥珀是什么?课文讲了有关琥珀的哪些内容?琥珀有何特点?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集体交流。

(1)自己拿不准的字音或不理解的词虚心向班上任何一位同学请教,答对者给小组加分,激励同学自学、上进的意识,增强小组荣誉感。在同学交流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2)第3个思考题,小组议答,全班交流。

(琥珀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本文所讲的琥珀里面裹着一个苍蝇,一个蜘蛛,而且这两个小东西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课文主要讲了根据一块裹有苍蝇和蜘蛛的琥珀想像这块琥珀形成和发现的过程,并且判断它在科学上的价值。)

(三)(电脑出示琥珀图片)学生对照图片,练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四)听课文录音,动画显示琥珀形成发现的过程,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五)学生复述琥珀的形成和发现的过程

(六)作业

1.熟读课文。

2.自学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明确目标

课文写了关于琥珀的哪些内容?哪方面内容是作者想象的?哪方面内容是对琥珀的真实描绘?(生回答)。

那么作者想象的依据是什么?要形成这样的琥珀必须具备哪些条件?这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究的问题。

(二)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1.默读形成过程部分思考上述两个问题。(点击课件,出示问题)。

(l)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由一人执笔把小组意思记录下来,以便全班交流。)

(2)集体交流。

(3)学生交流过程中师相机引导板书。

(4)师生共同归纳形成的条件和想象的依据。

(第一,要有松树、柏树。依据是琥珀是松树树脂形成的。第二,炎热的夏天正晌午。因为只有在这一时间松柏才渗出大滴松脂形成松脂球。第三,苍蝇和蜘蛛正巧在一起,而且挨得非常近,一大滴松脂正巧滴下来把它们包在里面。)

(5)出示课件。松脂球——琥珀。直观感受琥珀的形成。

2.科学家又是怎样想象发现过程的?探究想象依据。

(1)学生自学、小组合作、师生交流。

(2)角色朗读此部分。

(3)小结:通过以上问题的探讨,你知道想象合理的依据是什么了吗?

(讨论后学生归纳:要想进行合理的想象,必须根据事物的特点创设情境。)

3.科学家研究这块琥珀有何价值呢?

(l)默读思考最后一自然段。

(2)小组讨论后回答。

4.济览全文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并想一想本课与《黄河象》一文叙述顺序有什么不同。

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总结。

(三)感情朗读课文

1.自由练读。

2.分角色朗读。

(四)学生质疑问难

(五)扩展延伸

课文中描写的琥珀还有可能是怎样形成的?你是怎样想象的?和同学交流交流。

(六)布置作业

以《未来的》为题,写一篇想象作文,想象要合理。

人教第十册《琥珀》教学设计 篇3

一、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自学文中生字和新词。

2、 理解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懂得作者这样想象琥珀形成的依据。

(重难点)

3、 激发想象,合理叙写一个琥珀形成的故事。

4、 激发探索大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体会“稀奇”

1、今天我们学习《琥珀》一课,板书课题,两个都是形声字,形旁表意,都是“王”,可见这种东西是珍宝。

2、字典里怎么解释?黄褐色透明体,是古代松柏树脂落入地下所成的化石,可做香料或装饰品。

3、这种东西有什么稀奇的呢?

交流预设:

时间。松脂球形成后,过了“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由于陆地下沉,海水上涨,森林被水淹没了,松脂球被淹没在泥沙下面。“又是几千年过去了,那些松脂球成了化石。”“约摸算来,总有一万年了。”由琥珀形成时间的久远,我们可以看出琥珀是稀罕之物。

数量。“成千上万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谁也不会想到很久很久以前,有两只小虫被埋在一个松脂球里,挂在一棵老松树上。”这里作者用“成千上万”形容多,“两只小虫”形容少,对比描写,突出了“这是很少见的”。由于这样的琥珀极少极少,从而突出了它是稀罕之物。

形象。“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还可以想象它们当时在粘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这里描写了琥珀的形状,一切都保持着上万年以前那一时刻的情景。那情景仿佛就在昨天,可见是稀罕之物。

价值。课文最后一段,科学家推测“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人们由此还可以了解生物演化、地壳的运动及地层年代。这样看来,这块琥珀的科学价值极其珍贵,从而也突出了琥珀是稀罕之物。

(二)读懂想象,叙述“形成”。

1、课文中所写的是怎样的一块琥珀?课文里的句子。划出。

2、从发现的这块琥珀里,作者想象了它形成的过程。

作者的想象中包含下面这些内容,你能说说这样想象的依据吗?

a) 约摸算来,总有一万年了。

b) 一个夏天,太阳暖暖地照着。

c) 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

d) 树林里长着许多高大的松树。

e) 蜘蛛刚扑过去,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小结;作者通过想象,记叙了一块里面包裹着一只蜘蛛和一只小苍蝇的琥珀的形成过程。但我们可以发现这想象是有根据的,是根据科学推测出来的,不同于一般的想象作文。

3、读读课文,想想在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中还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4、根据上面的这些推测,说说作者是怎样想象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的?

小苍蝇停在大松树上

蜘蛛靠近小苍蝇

松脂滴落包住两只小虫

形成松脂球

海水淹没森林

松脂球被埋泥沙下

形成化石

5、除了科学的说明,作者还进行了形象的描绘、生动的记叙,使一篇科学文充满了情趣。你喜欢哪些句子,读一读。

6、课文中描写的琥珀还有可能是怎样形成的?假想这块琥珀可能的其他的形成过程:

约摸一万年前的一个炎热夏日的晌午,一片古老的森林里的一棵老松树上,已经渗出了厚厚的一大坨金黄的黏稠的松脂,一只绿翅膀的小苍蝇飞来了,四处乱窜的它一不留神撞在了松脂上而被粘住了,它只能无助地扇动翅膀试图逃离,这情景恰被一只饥饿的蜘蛛看见了,心中窃喜:送到嘴边的美食不吃白不吃。它不知道那是一个温柔的陷阱,老松树黄色的泪滴会要了它的小命。它吐出一根丝并顺着降落到苍蝇身边从而也被松脂粘住,一步踏入了鬼门关。松脂继续滴落,积成了一个松脂球,从而将两个小家伙重重包裹在了里面。

松脂球又经历了漫长的岁月、陆沉水淹、泥沙掩埋的变迁,从而成为了一块松脂化石,也就是琥珀。

(三)欣赏琥珀,推测情景

1、出示琥珀图,学生仔细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块琥珀。

2、每一块琥珀都在诉说一个久远的故事。

(四)阅读链接,布置作业

1、在中国古代,琥珀曾被称作“虎魄”、“兽魄”、“育沛”、“顿牟”、“江珠”、“遗玉”等等。早期的文献多将琥珀写成“虎魄”,谓“虎死精魄入地化为石”。或认为琥珀是老虎流下的眼泪,或是老虎临死前的目光凝聚成的宝石,唐人段成式《酉阳杂言》中则说:“龙血入地为虎魄。”这些奇异的传说,蕴含着中国古人对琥珀这种神秘物质的揣测和追寻,暗示人们琥珀有趋吉避凶、镇宅安神的功能。

唐代诗人韦应物曾写到:“曾为老茯苓,本是寒松液。蚊蚋落在其中,千年犹可觌。”(“觌”读dí,是见或相见的意思。)李白也曾写下“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的名句,说明当时人们对它已十分熟知。琥珀用途广泛,能做芬芳的香料,也是贵重的药物。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琥珀可以“安五脏,定魂魄,杀精魅邪鬼,消淤血,痛五淋”。

2、波兰琥珀博物馆 如同玉代表着中国的宝石文化一样,自古以来在欧洲,琥珀就被视为吉祥物,她温暖的特性,矜持的外观,或许是大自然赐予人们最珍贵的礼物,而琥珀又被称做 “北方的黄金”。格但斯克是世界的琥珀集散地,建有“琥珀博物馆”。琥珀博物馆集中了波兰的琥珀艺术珍品,这些“波罗的海黄金”在灯光的照射下异常美丽。其中有完全用琥珀做的首饰盒,盒身用淡黄色的琥珀拼接而成,盒盖上镶嵌着深褐色鸡蛋大小的琥珀,中间还嵌有一只栩栩如生的昆虫;一个高约40厘米的孔雀少女雕像乃是用一整块琥珀雕琢打磨而成,连琥珀内固化的杂质和昆虫也被巧妙地变成了女子身上的饰物和孔雀的翎毛;的藏品则是用琥珀做的一张圆桌。

3、作业布置

将这节课的所学告诉你的父母。

《琥珀》教学设计 篇4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激发探索大然奥秘的兴趣。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小组合作研究表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就把自己当成小科学家,好不好?看(图)它就是你们研究的对象,你们知道它叫什么?琥珀(板书课题)

这是一块怎样的琥珀?还有别的说法吗?

是不是所有的琥珀都是这样的?它可是世上独一无二的,就因为里面有这两个小东西,大科学家还特地为它编了个故事。这个故事读过了吗?

二、检查预习情况

1、什么叫琥珀?

2、这块琥珀最特别的地方就是松脂球的化石里多了一个蜘蛛和一个苍蝇。

3、这块特殊的琥珀有什么价值呢?其它琥珀也有这个作用吗?

(齐读描写琥珀的价值的语句)

三、质疑定标

1、读了课文,你有哪些问题要提出来研究?

(可以是自己发现的,也可以是想不明白的)

2、整理学生的质疑

这些问题有的与琥珀的形成有关,有的与琥珀的发现有关,有的是写作方面的,也有的不属于本节课的研究范围。如

(板书问题要点)

3、在众多的问题中,你最想研究的是什么?

(板书形成?)

那科学家是怎么想的呢?

四、个人自学,小组合作

1、请同学们仔细读(1-12)小节,边读边圈划。从中找出琥珀形成的条件。(教师巡视)

2、小组合作研究。

(四人一小组成立科学研究小队,看哪小队研究得既准确,又迅速。)

五、师生合作

看这小队的(出示)你们是否完全同意?

(不满意可帮它完善,满意的话可针对某一条件说说理由。)

要点如下:

①时间长(从哪儿知道)

②炎热的夏天(热辣辣的太阳光)为什么?

你从哪里读出来的?

指名读第6小节。

③老松树(松脂)(老松树最怕的就是)

④继续滴(球)

⑤蜘蛛、苍蝇(怎样才能进去?)

(第7小节)指名读(怎样进去的)

齐读。从刚刚好一齐)这些说明这件事非常凑巧。如果不凑巧呢?为什么?

指导读第5小节。

自由读。(评议)

指名读。

齐读。

师:唉,真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引读,第8小节)

解答泪珠圆环的问题。

⑥陆沉海漫(第11小节)

⑦埋入泥沙。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交流,你看这些条件能缺少一个吗?(整理条件)哪个条件最关键,如果没这只能形成一般的琥珀。

琥珀怎样形成的弄明白了吗?

六、学习琥珀的形成

1、速读。

2、指名说。

3、这只是科学家想象这块琥珀被发现的一种可能,是不是只有这种可能呢?

4、请你们展开想象还有哪些发现琥珀的可能?

七、总结延伸

1、学到这儿,课文还有问题没有解决吗?

2、作业:

(虚拟情景)昨天,我在网上浏览得知,你们今天研究的这琥珀就陈列在我国生物博物馆里,为了让世界更多的人前来了解它,我想请你们根据课文内容,为琥珀写一广告。

《琥珀》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想想要有科学依据,合理的道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价值及依据。

3、学会生字新词,并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了解琥珀的形成、价值及依据,懂的想象要科学合理,培养想象了。

一、预习探究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20课《琥珀》,谁能读课题。

指名读,齐读课题。

师: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我想知道琥珀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

生:我想知道琥珀是怎样形成的?

生:琥珀到底有什么用?

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共同学习课文。

二、合作交流

要求:

1、自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如果有不懂的词语或句子可以问同桌或老师。

2、检查自学情况。

(1)谁想读出下列词语:

琥珀松脂拂拭前俯后仰淹没澎湃粘稠

(2)生说出自己理解的词语。

(3)还有那些不懂的词可以提出来

3、检查读书情况

思考:课文讲了有关琥珀的那些内容?

指名读文

生说课文讲了那些内容

4、作业: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三、品读体验

1、过渡:世界真奇妙,竟有如此巧的事情,两只活蹦乱跳的小动物,会被一滴松脂同时报在里面,它们到底是怎样被包在里面的,又是怎样形成的呢?我们进一步学习理解课文。

2、交流

师:除了上节课即课后的问题,你还想知道什么?

生:作者想象了琥珀的形成过程,我想知道形成琥珀需要那些条件?

3、熟读课文

(1)、摸读课文,划出重点词句,找出形成琥珀所需的条件。

(2)、同桌间互相交流,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3)、汇报

生:我认为琥珀的形成必须有太阳、老松树、苍蝇和蜘蛛。

师:读出有关语句并进行分析。

生:那里长着许多高大的松树,太阳照得火热,可以闻到一股松脂的香味因为松脂只有在太阳光强烈时,才会变软,才会滴下来,为后面地下来包住两只小动物做了铺垫。

生:小苍蝇停在了一棵大松树上,他正用腿来掸翅膀,没有注意蜘蛛,也没有看到要滴下来的松脂。

生:本来蜘蛛想把苍蝇当一顿美餐,没想到松树上滴下松脂。

生:我认为“刚好”一词用得比较恰当,因为必须在蜘蛛要靠进苍蝇而还没有靠近的一瞬间,松脂才滴下来,正好把他们两个包住,松枝早点、晚点滴都不行。

师:同学们分析得都不错,那么松脂包住了苍蝇和蜘蛛就成了琥珀吗?

生:不是的',通过读书,我知道琥珀的形成需要经过很长很长的年代,甚至上万年。

师:请读一读书中语句,

生:我还知道琥珀的形成还经过了地壳的变化,经过了很长的时间,被埋在地下形成了化石,这也是琥珀形成的条件。、

师:通过刚才的分析理解我们知道了琥珀的形成过程,那么这些全是科学家的推测,你认为他们推测的合理吗?

4、继续读课文,进行讨论,共同交流。

5、分角色读这一部分内容

师:那么这块琥珀到底有什么价值呢?你们想知道吗?赶快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最后一自然段。

生:从这块琥珀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还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生:我还知道远古时代,蜘蛛就吃苍蝇。

四、巩固延伸

1、学习这篇课文,你们有哪些收获?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板书设计:

20琥珀

太阳晒松树滴松脂包苍蝇蜘蛛

形成琥珀

地壳变化

教学反思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解决,也可以采取课下进一步搜集资料进行探究的方式来解决。探究式学习是对本课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他们的知识面,还能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和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琥珀》教学设计 篇6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及作者这样想象的依据。

2、感受课文细腻传神的语言、大胆合理的想象和逼真的故事情节。

3、能用自己的语言条理清楚的介绍琥珀的样子及形成过程,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及作者这样想象的依据。

难点:体会文章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表现力。

三、教学准备:

师:琥珀图片和幻灯片

生:搜集有关化石和琥珀化石的资料。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课前同学们搜集了资料,谁来谈谈对化石和琥珀的了解?

2、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一篇课文《黄河象》吗?在北京博物馆的古生物大厅里陈列着一具大象的骨骼,那是古代黄河象骨骼的化石。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块珍奇的化石——琥珀,(出示)跟随作者一起去推测关于它的故事

3、看到这美丽的琥珀,你有什么感受?最想了解点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问得好!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

1、接下来,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认真的默读课文,相信你一定有不少收获!

(我知道了…)

你从哪些语句中知道的?

你真会读书!说得真好!

2、所有这些都是作者亲眼看到的吗?

课文中有一个词“推测”(板书),推测是什么意思?(出示句子)

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情况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能说“猜测”吗?

为什么?

哦,推测是有根据的,而猜测只是猜的。

3、嗯,说得真好!看来,用词准确是多么重要呀!那作者是根据什么推测了这个故事呢?(作者看到了琥珀,根据它的样子推测的。)

什么样?你能读读相关的句子吗?(出示)

三、深入理解、重点感悟

是的,作者就是根据这块琥珀的样子推测了它的形成过程和发现过程。我们先来看它的形成过程。

(一)1、大家自己读2——14自然段,画出你感觉写得好的地方、多读几遍。(生读,师巡视指导)

生交流读句子

为什么觉得好?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师适时板书)

它好在哪里?

预设:

2、重点理解:

蜘蛛刚扑过去,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面。

①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出示)

你从哪几个词能感受到?

②大家来读读这两个句子,比较一下,哪个更好一些?(出示)

1、蜘蛛扑过去,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包在里面。

2、蜘蛛刚扑过去,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面。

③好在哪里?

④让我们再来读这个句子,注意这几个词——

⑤(出示图)让我们再来目睹这惊心动魄的一幕,看到这,你想到了我们中国的哪个成语?

真是无巧不成书呀!(板书:巧)

3、交流到这儿,我们归结一下:琥珀的形成过程,要经过几个阶段?需要哪些条件?小组内交流讨论!

生说——师完成板书

(二)发现过程

就这样,这块琥珀化石一直沉睡在海沙下面,过了很久很久,终于有一天他被发现了。大家和我读渔民和儿子对话,你们是小男孩,我是渔民。开始——

1、咦?作者为什么推测是渔民的儿子发现了琥珀?

看来,作者的推测是有道理的。

2、渔夫说这块琥珀很少见,原因是什么?

四、拓展延伸

•1、(出示)从我们这块琥珀,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以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早已有那样的苍蝇和蜘蛛了。这就是它的科学价值。

•2、大家看,(出示)作者通过这块琥珀的样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推测了发生在远古时代的故事。你想试试你的推测能力吗?

在我国甘肃永靖县首次发现了120多个恐龙脚印化石。(出示)

部编版《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篇7

教材分析:

《彩虹》是一篇富有情趣的散文,作者用富有童趣的语言,写了“我”看到雨停后天中美丽的彩虹,把它想象成座桥,然后思维一路发散,联想到自己可以到彩虹上提着爸的水壶浇水,拿着妈妈的圆镜子为妈妈照着月亮梳头,甚至把哥哥的秋千系在彩虹上喜来荡去。本文以对话的语气,通过6个问句巧妙串联,呈现了一个纯真烂漫的想象世界,传递了儿童关爱家人的美好情感。

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开头就用一个巧妙的比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思考。随后的3个自然段结构相似:都以亲切的称谓开始,爸爸、妈妈、哥哥,用反问句的方式呈现了3个奇妙的想法,每一个反问句之后紧接着又是一个问句加强语气“你高兴吗?”这摄文字想象奇特,富有趣,是练习朗读的好材料。

教学目标:

1、认识“虹、座”等12个生字和衣字旁1个偏旁;会写“着、到"等7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读好多个分个句组成的长句子,注意分句间的停顿,并能试着读出问句的语气。

3、感受纯真的想象世界,体会关心家人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一、诗歌导人,引出课文

1、有这样一朵淘气的云,有时候它躺在蓝天里,一躺就躺一下午,有时候又跑去跟月亮玩捉迷藏,一玩就是一整夜,有时候它又跑去找雷公爷爷,哎呀这样的云可真够淘气的啊,想看看这朵淘气的家伙吗?出示金子美铃的《云》。

2、彩虹图片

可是呀,这会儿,这朵云又不想做云了,它想做一道彩虹,来看看吧!出示彩虹图片,引导学生用词语、词组或句子描述彩虹。比如“彩虹、一道彩虹、一道美丽的彩虹、这是一道美丽的彩虹”,板书,并识字“虹”为什么是虫字旁?讲述“虹”的字理,从虫从工,用小故事帮助学生识记。

(“虹”总是出现在雨后,古人就认为“虹”是一种能呼风唤雨的“大虫”,在雨后下来喝水。古文中就有“虹饮于河”的说法,意思是说:一条大虫悬挂于天空,弓着身子,头伸进黄河里喝水。所以,古人造字时,用“虫”作了偏旁。)

(设计意图:以小故事的形式,让学生形象地感受到“虹”这个字为什么是“虫”字旁,帮助学生加深印象。)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文中的小姑娘“我”看到这座美丽的彩虹桥,小脑袋里冒出了很多奇妙的想法,请同学们先听读,看看哪些地方需要停顿,待会儿各自来读读。

1、听读、指名读,评价、再次指名读。

2、识记生字“座”,平舌音。词语“一座房子”“一座山”,掌握“座”的量词用法。

三、再读课文,突破难点

(一)练长句,读通读懂

1、我们发现这篇课文中有很多特别长又难读的句子,其实之前已经学过不少长句子。

(1)出示长句子,“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学生朗读。

(2)出示“爸爸,你那把浇花用的水壶呢?”

①引读短语:

“浇花用的水壶”

“那把浇花用的水壶”

“你那把浇花用的水壶”

让学生明白“我”想要的是爸爸那把浇花用的水壶。

②小练习浇花用的水壶

用的铅笔

()用的()(设计意图:长句子朗读是本课的难点,应该建构在之前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指导。本课教学作为巩固、提升,在这一课的读好长句子的同时,应训练学生说话的能力。)

2、出示一个长句子,比较反问句与陈述句。

“如果我提着它,走到桥上去,把水洒下来,那不是我在下雨吗?如果我提着它,走到桥上,把水洒下来,那不就是我在下雨吗?如果我提着它,走到桥上,把水洒下来,那就是我在下雨。

(1)你觉得是改过后的句子好还是原句好?为什么?

(2)“我”真的提着那把爸爸的水壶吗?你是从哪个词语知道的?指导学生关注“如→←果”,表明这是“我”的想法,只是一种假设,不是真的在做。

(3)读出问句的语气。如果……就……练习说话

(二)练长句,读出想象,读出感情

同学们,你们想想,“我”在彩虹上下雨,有没有可能这雨会变色呢?你认为可能会变成怎样的颜色?

(1)幻灯片出示彩虹雨,生反复读,读出想象。

(2)幻灯片出示,生反复读,读出感情。

(3)出示“你就不用挑水去浇田了,你高兴吗?”

(4)情境朗读,读出疑问的语气。在评价中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体会“我”体贴懂事,关心家人。

(5)幻灯片出示整段,生反复读,读出感情。

(6)引导学生关注“提、酒、挑、浇”几个动词很有特点:

①左右结构。

②都可以跟“水”组成词语:提水、洒水、挑水、烧水。(设计意图:用“小步子”的方法,先读准生字和词语,再读通每一个部分,最后把个各部分连起来,长句也就不难了,同时又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为后面创编儿童诗打下了基础。)

那么后来,“我”又有了怎样的奇特想法呢?后面的部分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这节课就先学到这,我们再来看一下两个生字。

四、观察生字,书写指导

(一)出示生字“到、那”,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1、指导学生先从三方面观察“到”。

(1)观察生字结构,偏旁在右边,左宽右窄。

(2)关键笔画标成红色,教师示范书写。指导学生关注“撇折在横中线转弯”“点朝着交叉点的方向”“提比横长一点”“每坚靠近竖中线”“长竖比左边部分高点”。

(3)观察整个字是否在田字格的中间,写得是否端正。

2、学生练习书写,描红一个,书写一个。

3、反馈书写,让学生按照上述三力面进行评价。

4、再写个,发现自己哪些地方有进步。

(二)观察“那”

1、让学生仔细观察。从三方面说该如何书写。

2、教师在评价中肯定学生的发现,示范书马。

3、学生描红一个,书写一个。

4、同桌相互评价。

5、根据评价,自己再写一个。

五、课堂小结

出示自己创编的《彩虹》,配抖音视频。

彩虹李子木像一座桥,为什么总在雨中悬挂?

似一弯月,又为什么总在雨后绽放?

哦!

原来她要把美丽,

捧在每个人脸上,

兜进每个人心里!

“我”是个很会想象小姑娘。“我”想,有一天可以提着爸爸浇花用的水壶,走到桥上,把水洒下来,不是在下雨了吗?她的奇思妙想还有有很多,咱们下节课接着看。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