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教案上册(12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如下是人美心善的小编给家人们找到的12篇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习有条理地介绍一个人物,说清其尊敬的原因。

2、进一步提高有条理地介绍一个人物的能力,提高表达能力,培养向先进英雄人物学习品质。

教学设计

一、复习入题,明确要求。

1、你是怎样介绍一个人的?2、人是怎样介绍最高兴的?讨论归纳:

①人—样子、特征、特长②最高兴的是抓住高兴来说清高兴的原因。

3、提出目标:人们要把以上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介绍自己最尊敬的(人)。

二、试说点拨,掌握方法。

1、学生试说:我的老师:①总说②具体、关心、帮助、鼓励③总结

2、学生自由说时提出:请你说说最尊敬的是谁?

先进人物、模范人物、英雄人物点拨学生自由说。

3、学习例文:

①在生活中,我最爱的是我的爸爸妈妈,而我最尊敬的是×老师。虽然他其貌不扬,但能说会道;有很高的文化素养;心灵手巧,画得一手好画,剪得一手好剪纸,写得一手好字;能文能武,不光能写得好文章,还能带领我们打篮球,踢足球。在我们的心目中他是一个能人。

②其实最让我服贴的还是他对我们的教育。平时他虽然经常和我们嘻嘻哈哈。但对我们的教育可严啦,在行规上,你绝对钻不到空子。记得有一次,×老师宣布去看电影,我因为最近学习太紧张,有放松的机会真是太高兴了,我就忘形地怪叫一声,当时急着排队,老师也没有理睬我,我也以为没事,在去电影院的路上,他走在我旁边,和我说着话。忽然前面出现了几个吹口哨怪叫的人,老师话头一转问我:“前面几个人很潇洒是不是?”我“哼”了一声:“小流氓!”老师却淡淡一笑:“可有人还在教室里怪叫呢?”听了这话我的脸红了。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做过类似的事。

你说,这样的老师你能不尊敬吗?

4、总结方法:①以总—分一总的方法介绍他人。抓住你尊敬人的样子、特征、特长来反映人物,并要让听者一开始就对人物有肃然起敬的感觉。

②尊敬他人要从内心开始,只有从心里发出的那种真实情感才能使人感动,要用真实的事例,采用总一分一总方法来说明你为什么最尊敬他。

三、指名全班说,师生评议打分,明确要求。

四、四人小组互说打分

五、作业:生活中值得你尊敬的英雄人物的故事,在班级《英雄故事会》上作介绍。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根据习作提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习作,能写出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表达自己真情实感。

2、能感受父母的爱,与同学、父母沟通情感,建立良好的关系。

教学重点:习作训练。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诱发动机谈话导人。

上节课,我们交流了父母的爱以及对父母的爱的看法,知道世上最爱你的人就是你的父母。在生活中,有没有你不理解父母或者父母不理解你的时候呢?让我们借这次习作的机会,和他们交流、沟通一下吧。

二、创设情境。出示话题:

1、你曾经有过不理解父母的时候,但通过一些事情,体会到了父母的爱。

2、你对父母提出一些建议,比如,请他们改进教育方法,或劝说他们改掉不好的习惯。 3、你想和父母说的其他心里话。诱发动机。针对这些话题,你准备选择什么话题来与自己的父母沟通呢?

三、自主选择,小组合作。

1、自主选择,各自思考选择适合自己的话题,准备写什么内容。

2、汇报话题,请一小组同学,说说自己选择什么话题,了解话题选择情况,鼓励每个话题都有人选择。

3、小组合作,请前后四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说说自己习作内容,互相评议一下,看看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推选代表准备在全班交流。

四、全班交流,打开思路。

1、代表交流,每个话题选择一个小组代表交流,要求把内容尽量说具体。

2、师生评议,要点:

a.是否有自己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

b.是否表达出自己真情实感.

c.否有具体事例,或事例是否具体。

3、明确要求,学生写作。 4、明确要求,读读“习作”提示的最后一段话,说说给我们作了哪些提醒?(写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完后读给爸爸妈妈听,和他们交流意见。)。

五、各自习作。

1、修改草稿。各自或者互相修改习作草稿。

2、誊写习作。

六、习作讲评。

1、小结习作情况。运用激励机制,总结这次习作情况,并表扬习作优秀、进步的同学。

2、提出任务。这次习作评讲的重点是:

a.是不是自己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

b.是不是表达了真情实感。

3、欣赏佳作,师生互动。

4、欣赏佳作片断,共同评议。(选择3~4位学生的习作片断,进行欣赏,说说值得赏析两篇学生整篇佳作,共同抓住上面两点评议。

5、小组交流,互评互议。

6、自读习作,互相指出优点和不足。

7、各自修改,继续完善习作。修改中,提醒如语句、标点、字等也要修改;订正同学、老师修改中指出的问题。

以下是我对作文教学的一点体会:

一、写作是一种主观情感的抒发,是一种个性化的书面表达。一篇为人称道的好文章,往往渗透着作者真挚浓厚的感情。诚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作文过程中,学生常常觉得没话说,没有表达的也有不少学生占有了材料,心中好像也有话要说,却陷入一种不知怎么用文字表达出来的尴尬境地。其原因就在于他们的语言、词汇积累得太少,这就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并且加以生动化和形象化,以培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观察和分析的基本素质。而要使学生通过文字,写出对人或事物神韵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尤为重要,这需要执教者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培养。本课以话说“母爱”贯彻始终,努力创设教学情境。本课将音乐恰当地引入课堂,用歌声拨动学生情感之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启迪学生的思维,有利于调节学生的情感,使之产生共鸣,这样,学生写出的文章,才有生活气息,有真情实感,才能避免写空话、假话的弊端。

二、人的情感是具有感染性的。在一定条件下,人的情感可以感染、相互影响,从而产生相同的情绪体验。这就要求教师要以热情的言行,将自己的积极情感体验传导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本课中,教师充满激情的话语,传递着教师真挚的情感,强烈地影响着学生的情绪,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愉悦振奋的情感体会,诱发学生对作文的内驱力,从而积极思维,兴味盎然地投入作文活动中。三、思想情感是借助语言文字来表达的。在作文中,思想情感与语言文字一个个聚焦点的整体联系,才构成了语言文字与思想情感有机结合的有血有肉的鲜活文章,才使得我们面对的文中景物是那么活现,人物是那么活脱,情感是那么真切。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抓住语言文字与思想情感的聚焦点引导探究,促使对语言内涵的深刻理解和思想情感的深切领悟,使语言训练与情感熏陶水乳交融。引导学生运用语言表情达意,抒发情感,这既是语言训练的重要方法,又是情感熏陶的有效手段。本课中执教者以“排比句”句式语言学习与情感实践的结合点,由句式学习延伸开去,指导写作实践,达到了语言运用与情感熏陶的较好结合。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情感目标: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教育学生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难点

1、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2、通过鲁迅先生的事实,教育学生要时时早,事事早。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大家有没有听说过“鲁迅”这个名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鲁迅的课文。

2、板书课题:13早,生齐读课题。

3、质疑: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为什么用“早”作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带着上述问题自读课文。

要求:标出节次,划出生字词以及认为难读的地方。

2、自学生字新词。

3、提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共同解决。

4、快速阅读课文,回答: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指导分段

1、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按照游览“三味书屋”的先后顺序给课文分段。

3、班级交流。

四、指导朗读

1、提出难读之处。

2、教师指导朗读,学生练读。

3、指名读。

五、指导写字

1、仔细观察字型以及间架结构。

2、提出难写的字。

3、师指导书写。

4、生临写。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练习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根据文中介绍,了解“三味书屋”的陈设,并能口述。

2、体会作者写梅花的用意,并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教学目标:

一、导入

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访问“三味书屋”。

二、精读指导

1、总体感受。

自由朗读课文,回答:课文为什么用“早”作课题?

2、第一部分

(1)指名读,质疑:从这节中你知道了什么?

(2)齐读本节。

3、第二部分

(1)过渡:“三味书屋”到底是什么样子?它有哪些特别之处?

(2)自读2—4节,想一想:每节都告诉了我们什么?

第2节

①自由朗读,你知道了什么?

②一进门就闻到了一股清香,当时,作者心里是怎样想的?

过渡:是呀,这是哪儿散发的香气,不是桂花,又不是兰花,看来只能是书香了。到底是不是?等我们观赏了“三味书屋”后,答案自见分晓。

第3节

①指名读,其余同学划出描写方位的'词语。

②自由读1—6句,根据插图找到正确的方位。集体辨位,教师指导看图,

提问:作者是按从哪到哪的顺序写的?

③自由练习介绍“三味书屋”的摆设。

④自由朗读第3节后半部分,思考:寿镜吾老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

第三部分

过渡:腊梅是怎样的一种花?让我们走进后园去看看?

1、读课文,边听边划出描写梅花样子的词语句子。

(1)指导朗读。

(2)是呀,梅花太美了!除了美丽之外,梅花还能带给大家什么?齐读第5节的最后两句,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2、自读6、7节。

(1)指名述说“早”的由来。

(2)分组讨论:从这些事中,可以看出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这一个小小的“早”字对他有什么作用?

3、真没想到,这么一个字对他的一生都起到了作用。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法?

4、让我们把所有的决心都放到最后一句话中吧!齐读最后一节。

三、总结

自由浏览全文,找出给自己印象最深的句子,读一读。

四、布置作业

1、朗读全文。

2、摘抄你喜欢的句子。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4个生字,能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成语的意思,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领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深刻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从而树立积极奋进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在文中和现实生活中的含义。

【教学难点】链接生活中发生的“遇到困难,如何选择其他方式克服困难”的事例,深刻理解题目的含义,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俗话说:“条条大道通罗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故事就发生在罗马。你知道罗马在哪里吗?你还了解到罗马的哪些知识?(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罗马的资料)

2、课件出示图片:瞧,这就是罗马的城市广场,是个美丽而古老的地方。这是通往广场前面的一条大道,这是广场的侧面风景,这是华灯初上的城市广场。

这是登塔远眺时看到的整个罗马城市的风景。看到这幅图,你感受到了什么?是的,这正是课题所告诉我们的──(板书课题: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学生齐读课题。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寻找它所告诉我们的人生哲理。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提示1,学生自学。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出示课件)

3、学生根据提示概括主要内容。(板书:登塔远眺、克服困难、受用不尽)

三、研读课文,感悟情感

(一)结合父亲的话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含义

1、师:当父亲带女儿伊尔莎登上广场中央的高塔,目睹脚下的一切,他们看到了──(出示:脚底下,星罗棋布的村庄环抱着罗马,如蛛网般交叉的街道,一条条通往城市广场。)

利用画面直观理解“星罗棋布”“如蛛网般交叉”等词,也就是──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2、这就是父亲带女儿伊尔莎登塔远眺时,设法让她看到的事实,那么父亲这么做仅仅是为了让她欣赏风景而已吗?那父亲真正的用意是什么呢?

(课件出示)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如此。假如你发现走这条路不能到达目的地的话,就可以走另一条路试试!

3、指导朗读:父亲的话应该读出什么呢?(充满希望和慈爱)请男同学扮演一下父亲来读。

4、父亲的这些教导对作者有什么影响呢?(第3段)

(二)结合文中事例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含义

过渡:父亲的教导在以后的生活中究竟起多大的作用呢?作者选取了哪几件事加以说明?

第一件事──自己设计、制作和出售时装(板书)

1、(出示自学提示2)学生自由读课文4-11自然段,思考作者遇到的第一次困难是什么?她怎样解决?学生读、交流,自由发言。相机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

2、学生发言,总结作者遇到的困难(一家大商场的经理当场就向我订购了40件,而维黛安太太却无法在两星期内编织出40件毛衣。)

3、交流:一下子就有了大商场经理的40件毛衣的订单,这对于刚刚踏上设计师之路的年轻人来说是一个──(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大喜过望。)可想而知,作者当时的心情是──(兴奋、激动)

A.出示句子:我大喜过望,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

①理解“大喜过望”的意思,试着用意思相近的词来替换,如“欣喜若狂”“喜出望外”,并造句。

②指导学生读出“我”当时异常兴奋、喜悦的心情。

B.当作者兴冲冲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维黛安太太时,维黛安太太却告诉她──(引读)“两个星期要四十件?这根本不可能!你要知道,织这么一件毛衣,我几乎要花上整整一个星期时间啊!”当作者大喜过望,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时,维黛安太太却告诉她──(引读)“两个星期要四十件?这根本不可能!你要知道,织这么一件毛衣,我几乎要花上整整一个星期时间啊!”

4、师:此时,你心里在想什么呢?(3-4人)

预设先让学生回答了之后,然后分类处理。(怎么会这样呢?你都快接受不了了,这对于作者而言,无异于是一个晴天霹雳啊!你心情怎么样?)

A.伤心、难过的──你会读课文里的哪句话表达自己的心情呢?

那朵幸福的云突然消失了,我只好垂头丧气地与她告辞。(难道就这样放弃?此时作者心里会怎么想?)

生:既然一个人不行,那我就请别的人来帮忙。

师:你为什么会这么想呢?父亲的话启发了你了。你的心情又怎样呢?

B.有了灵感的、受到父亲的话启发的──你会读课文里的哪句话表达自己的心情呢?

半路上,我猛然停住脚步,心想:这种毛衣虽然需要特殊技能,但在巴黎,一定还有别的妇女会织。

5、一个“猛然”一个“一定”,我感觉作者已经找到了“另一条路”了,是吗?

那“另一条路”指的又是什么呢?

6、作者走这条路成功了吗?从哪里看出来?

引读:从此,一条时装的河流,源源不断地从我的时装店里流了出来。(指导读出时装的多;读出作者的自豪;读出作者的喜悦)

7、看着生意越做越红火,“我”不由得想起了父亲的话,师引读重点句──。此时,我感慨万千,如果没有父亲的教导,“我”怎么会有今天哪!现在,假如你是作者,你会对父亲说什么?(同桌互相交流)

第二件事──举办不是成衣的时装展(板书)

1、作者的梦想终于实现了,这多亏了父亲的教导。接着,作者还介绍了她取得成功的哪件事呢?

2、生活不会永远一帆风顺,作者又遇到什么困难呢?(缝纫姑娘们在另一家时装店的挑拨下跑光了。)

3、是怎样克服的?结果──(生答:时装展如期举行……前来订货的人络绎不绝。)这时作者又一次想起父亲的话,师引读重点句──

四、回归文本,领悟写法

“举办不是成衣的时装展”这件事和父亲的教导有什么关系?

(开时装展之所以成功,也和父亲的教导密不可分,它和“自己设计、制作和出售时装”同时印证了父亲的教导是正确的。)

①这两件事都能印证父亲教导的正确,但在叙述上有什么不同?

(第一件事作者介绍得详细,第二件事作者写得简略。)

②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既能点明中心,又详略得当。)

五、总结课堂,延伸生活

1、师:就是这样善于另辟蹊径克服困难,作者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一名时装设计师。因此,作者在文末发出感慨──

联系上下文,说说“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含义。(当一条路走不通时,千万不能灰心,要勇敢地去走另一条路,就一定能成功。)

2、师: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发现一条路走不通时,我们就要寻找另一条通达罗马之路。在现实生活中,你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也可以谈谈自己听到的、了解到的事例。(预设回答)

生1:画画时,我本来用的是蜡笔,后来红色的蜡笔用完了,我就改用水彩笔。

生2:叔叔本来开的是时装店,赚不了钱,后来他就去开了饮食店,生意十分兴隆。

师:老师也了解到一个事例想和你们分享。(爱迪生的事例)

3、老师还想送一首小诗给你们,请齐读。(课件出示)

4、学了这一课,相信同学们心中一定有许多话要对自己说,请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写吧?(生练笔,师巡视学情。)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并运用。

2、联系语境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从”我”和乌丽娜数桥这件事中,想象”水”和”桥”给丽江带来的美,体会乌丽娜对丽江古城的热爱以及”我”和乌丽娜的友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都说是水给丽江带来了美丽……”这一段。

教学重难点

从具体的词句中体会丽江的美,体会乌丽娜对丽江古城的热爱。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同学们,金色的读书年华,留给我们无数美好的珍藏,在学习生活中我们有许许多多的同学,还有同桌。在这些同学中,你和谁的友情最深,能简要地谈谈吗(引领学生以难忘的友情为主题,进行口语交际)

2、齐读课题,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我”和乌丽娜怎么样,课文讲了”我”和乌丽娜的什么事,从这件事中能体会到什么……)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并运用。

2、初读课文,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出示自学指导一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2、本课的生字,新词不少,相信同学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本课的生字,词,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自学生字,词)

3、检查学习生字的情况。

学习生字,从音,形,义三方面指导。

①音:注意区分平翘舌音,如”酥”“诧”“捶”“宅”。

注意多音字”娜”。

②形:注意区分”宅——诧”的字形。

③义: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师生共同解决。如果与课文理解紧密相关就留到后面随文学习。

四、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出示自学指导二

再读课文,说说文章讲述了什么事?并试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引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初步解决下面的问题:课文讲了”我”和乌丽娜的什么事古城丽江给”我”和乌丽娜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2、概括主要内容。

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听写生字词。

2、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二、出示学习目标

1、联系语境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从”我”和乌丽娜数桥这件事中,想象”水”和”桥”给丽江带来的美,体会乌丽娜对丽江古城的热爱以及”我”和乌丽娜的友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都说是水给丽江带来了美丽……”这一段。

三、品读课文,解疑感悟

(一)回顾课文讲了”我”和乌丽娜的什么事?

(二)从课文对”我”和乌丽娜数桥这件事的叙述描写中,你体会到什么?

1、体会丽江的美。勾画出描写丽江的。句子,在朗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读。

老师点拨以下几点:

(1)整体描写。

①扣住”依山而建”“高高低低”“错落有致”体会古城富有情趣的布局美。

②扣住”一千多年的历史”和”四方街的建筑特点”体会丽江城的古味。

(2)局部描写。

“水”和”桥”给丽江带来的美。

①”水”:水的特点是什么

清亮:扣住”倒映着白墙灰瓦,还有那在水边浣洗……特别好看”理解。

活跃:扣住”流下来”“冒出来”“哗哗哗”“汩汩汩”“穿行”等词语理解。

②”桥”:桥的特点是什么(林林总总)”林林总总”什么意思(形容繁多)

桥林林总总体现在哪些方面

数量多:354座。

样式多:石板桥,木板桥;石拱桥,木拱桥;单孔桥,双孔桥,多孔桥。

材料多:石头,木头。

雕刻丰富:有东巴象形文的吉祥语,有东巴神舞,还有各种鸟兽花木。

(3)总结过渡。

这”水”和”桥”给丽江带来了什么又给”我”和乌丽娜带来了什么

2、从具体词句中朗读体会”水”和”桥”给”我”和乌丽娜带来的快乐。

如”我们流连在水边,有时候快乐地欣赏着绒丝线似的青苔随着水波柔柔地摇摆……”

3、小结:丽江的”水”和”桥”给”我”和乌丽娜带来了无限的快乐,从这快乐中也让我们体会到乌丽娜对美丽的丽江古城深深的热爱,这种热爱在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也能看出,找出具体词句朗读体会。

4、学到这里,你觉得乌丽娜是个怎样的孩子

小结:这样的孩子谁都喜欢,”我”更是与她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分别一年后的今天,当”我”看到《丽江古城》的邮票,决定给乌丽娜写封信,把邮票寄给她时,想一想,在信中”我”会对乌丽娜说些什么

四,感悟表达,积累背诵

1、课文在叙事中写景,在内容上是怎样安排的。

2、背诵”都说是水给丽江带来了美丽……特别好看”。

五、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

2、预习《天上的星星》。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引导学生理解诗词内容,体会《秋思》的意境,感受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二、重难点:

从字里行间感受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体会作者思绪绵长而心绪纷乱的情感,体会意境,这也是这首诗的难点所在。

三、教学准备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首先出示PPT:“同学们,请观察大屏幕,你能否用自己的语言将所看到的画面描述出来呢?自己考虑后自由发言。”

“在此情此景下,你能想起我们学过的那些古诗?”(《静夜思》《泊船瓜洲》)

“这两首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 “思念家乡”。)

好,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思乡诗,是由唐朝诗人张籍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秋思》。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教学倡导循序渐进,温故而知新,此环节,我以明月为引,通过学生的联想而引出思乡主题,回顾所举例诗的写作手法,为学生初步感知新授课的教学重难点打下了伏笔】

(二)新课讲授

1、解诗题,知诗人。

首先让学生分别介绍了有关张籍的资料。

师总结:张籍的老家是吴郡,也就是现在的江苏苏州。幼时家境贫寒,10岁的时候就离家外出,成年后考取功名,开始四处游历做官,创作这首诗的时候,他正独自一人居住在洛阳。又是一年秋风至,望着萧瑟的秋风,诗人不禁感慨万分,挥笔写下了这首《秋思》。

泊船瓜洲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

2、借助注释、抓住重点词句、利用插图、发挥想象理解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表达的方法。

3、感受古诗的韵味,激发阅读古诗的兴趣。培养动手搜集资料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意,积累古诗。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词典、搜集思念家乡的古诗词、与这首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交流积累,引入诗文。

老师:古往今来远离故土的游子总会思念魂牵梦萦的家乡。他们往往把这种浓浓的思乡之情融入一首首短小精悍的古诗中,需要我们细细去品味。请同学们把你积累或搜集到的描写思念家乡的古诗,给大伙诵读一下。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李白的《静夜思》、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已学过)、北宋秦观的《浣溪沙》等。 学生:积极交流。

老师:从刚才的交流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同学把所学古诗能够积累下来,一部分同学不但能积累所学古诗,还主动搜集课外古诗,值得大家学习,我们一定要养成主动积累的习惯。因为学习语文重在积累。今天我们来学习北宋诗人王安石的一首诗《泊船瓜洲》。

二、知诗人,解诗题

(一)知诗人

老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查阅与这首诗有关的资料,谁愿意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跟大家交流交流。

学生:简介王安石。

老师:根据学生的交流适时点拨使学生了解写作这首诗的时代背景。

(二)解诗题

学生:理解“泊”的意思。进而解题:泊船瓜洲:把船停泊在瓜州。 师小结:刚才我们了解了诗人是怎样的一个人,弄懂了诗题的意思。这”知诗人,解诗题“是学习古诗不可缺少的一步。它能帮助我们理解诗的内容。那么王安石把船停泊在瓜州时写下了一首怎样的诗呢?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

三、读诗文,明诗意

(一)轻声读诗,圈出自己读不准的字。

(二)同桌交换意见。

(三)师生合作读诗文,解诗意。

1、指名读诗,引导读准”间、重、还”。

2、共同动手正音。

3、理解“数重山”中“数”的意思。

老师:看来从瓜州到王安石的家乡钟山就一条(横向的)河、几座山的距离,离得很近了,往下读。

学生:读“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4、理解“绿”和“还”的意思。

绿:吹绿、染绿。

还:归、在本诗中是回家的意思。

老师:现在这个“还”的音你能读准了吗?

5、回过头复习“泊、间、数、绿、还”几个字的意思。

6、再次轻声读诗,然后拿出课堂笔记本试着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的意思。写成后交流。

诗意:(对面的)京口和(这里北岸的)瓜洲不过是在一条横着的江的距离之内,(再远处的)钟山也就只是隔着几重山峦而已。春风又把(对岸的)江南大地吹绿了,明月啊,你什么时候可以照着我回到(对面江南的)故乡呢?

四、入诗境,悟诗情

1、引导学生边读诗边想象诗描绘的画面。

老师:春天到了,和煦的春风吹醒了柳树,吹来了燕子,吹美了大江

南岸,闭上眼睛想象春风带给江南什么样的美景?想好后跟大伙描述一下,可要用上我们积累的好词佳句哟。

学生:自由描述想象到的画面。

2、体会诗人用词的传神

老师:春风给江南送来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而诗人把江南春天的美景只用了一个字就表现出来了,读时耐人寻味,那就是---“绿”,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后资料袋里的内容,相信你会更进一步的感受出诗人对词的推敲及用词的准确传神。

3、读中领悟诗情

老师:同学们,根据你的理解自由读诗,读出诗的韵味。体会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找出诗中相关的词句。

学生:自由读诗,读后发表意见。

4、老师小结:“一水间,数重山”足以感受出诗人归心似箭,“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不能马上回到家乡的惆怅之情自然流露。由此可以看出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恋乡、思乡之情。

《长相思》

【教学过程】

一、以诗引题

(出示王安石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在王安石的眼中啊,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

二、学生初读词

1、要求:

⑴ 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

⑵ 读后两遍的时候,争取把它念通顺,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明白吗?好自由读《长相思》,开始。

2、教师指导学生读通词句:

注意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

3、学生反复读,边读教师边指导停顿。

三、初读后想象

1、让学生说说词给自己什么印象?

2、要求带着这种感觉我们再来读一读《长相思》,把这种感觉读进去,读到词的字里行间去

四、悟词意

1、分组合作学习,结合注释体会词意。

2、教师提两个关键的问题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⑴ 作者的“身”在那里?

⑵ 作者的“心”在那里?

3、学生再谈体会。

4、练习有感情朗读,读出作者“身”与“心”分离的感受。

五、想象画面

1、教师放音乐指一学生读,学生想象画面。

2、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3、练习朗读。

4、写片段:

同学们,在纳兰性德的心中,在纳兰性德的记忆里面,在他的家乡,在他的故园,又应该是怎样的画面,怎样的'情景呢?展开你的想象,把你在作者的家乡,在作者的故园看到的画面写下来。

5、再读。

六、课堂延伸

1、出示“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2、创设情景,感情升华。

教学反思

《长相思》是校长扬州之行的一大发现,某次偶然的机会向本人推荐,本人初看教案,也被它深深的吸引了,决定一试。在此之前我从未曾想象到,一首简简单单的词,能上得如此之丰满,如此之浑厚,如此之动人,如一首悠悠旋律在不断的起承转合的节奏变迁中咏唱着那一份情感,让激越的思绪不断飞扬,不断扩散。

读是这节课的元神,是这节课的精粹,我注意到古诗词教学依托载体是读,所以我对读的训练是足够的,并都尽量做到每一次读都解决一个问题。从读准字音到理解词意的读,从感受身在征程到心系故园的读,从领悟故园梦美到征程心碎的读,一个“读”字里,把作者纳兰性德思乡的情切、思乡的无奈、思想的痛楚表现得一览无余。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3、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从小喜欢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让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同学们,书籍能使我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读书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读一本好书就好比吃上一顿美味佳肴。那么,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与感受呢?(学生放谈读书的经历与体会,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适当的激励与点评。)

2、刚才,同学们谈得非常好,老师也感受到了你们读书的乐趣。是啊!读书能使人奋进,使人进步,读书也是一个人生命的需要。有这样的一个小女孩,非常喜欢读书,竟然去“窃书”。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窃读记》。

3、板书课题。

4、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预测:为什么要窃读?是怎么窃读的?窃读是怎样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刚才同学们提出了那么多问题,那么就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边认真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从整体入手,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阅读的概括能力。)

(学生读书、思考,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

2、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3、自学生词新词。

6分钟后看谁学得最好!

三、检测学情

1、 认读生字与写字:

如“目的地”的“的”读dì;“踮起脚尖”中的“踮”diǎn读;“暂时”中的“暂”读zàn;有一些字的笔划较多,如“饿”“惧”“檐”“酸”“撑”等,要提醒学生注意各个部件的组成。

2、 体会词语的含义:

3、熟读课文,理清课文记叙的线索

(1)、学习一篇课文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读,读懂意思,读出味道。下面,就让你们就反复地读一读吧!

(2)、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3)、让学生概括地说说课文是怎么记叙“我”窃读的经历与感受的。

(4)、整理课文记叙的线索:

放学后——边走边想——跨进店门——打开书阅读——恐惧被发现——饥饿难耐——放回书架——走出书店。

4、品读课文,体会走进书店的经历

(1) 、默读第3自然段:

画出“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或关键词。指名学生朗读,说说体会到了什么?

(“跨进店门,暗喜”,“踮起脚尖,从大人腋下钻过去”,“总算挤到里边来了”,“急切地寻找”,写出了她读书的渴望与急切,这些都说明了她特别喜欢读这本书。)

(2)、想像当时“我”找书的样子。表演体会。

(把鲜活的文字转化成直观的想像与表演,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加深体验。)

(3)、她这样去窃读,你们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

(4)、引导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读出暗喜、渴望、急切的心情。

四、置留问题,当堂训练。

1、她是一个多么爱读书的小姑娘!当她找到那本想读的书,又是怎样阅读呢?她有怎样的心理感受?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2、读一读,写一写:

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

3、解释划线的词语:

我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我怕被书店老板发现,每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我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

4、抄写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初步体会句子的含义。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认读词语“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

2、回顾课文内容。

3、过渡: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我”是一个爱读书的小姑娘,为了读到自己喜欢的那本书,费劲了力气才找到。那么,她是怎样阅读呢?有什么感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二、自学提示:

1、认真阅读课文。

2、用--画出“我”窃读时的样子;用﹏﹏画出“我”窃读的方法。并同桌交流体会。

8分钟后看谁学得最好!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朗读课文,同学们谈各自的体会。

2、重点指名读第3自然段,体会我读书的样子与内心:

⑴ 体会“我像一匹恶狼,贪婪地读着。

① 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② “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

(感悟写法,体会语言精妙,训练语言运用能力。)

⑵ 体会“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① 快乐的是什么?恐惧的是什么?

② 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

(联系生活说一说。)

⑶ 引导学生读出这种复杂的内心。

3、默读5~10自然段:

体会“我”窃读的滋味,交流自己的感动:

要求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读出自己的感动,然后,自主交流,师生对话,联系生活,关注体验。

⑴ “害怕书店老板发现”是什么滋味?

作者读书,是在人多别人不注意她的时候窃读,因为是窃读,所以当人少了,她就会丢下心爱的书转移到其它书店。这种奔波的滋味也不好受。)

⑵ “把自己隐藏起来”是什么滋味?

(要想读书还得动一番心思,让人家看不出来,确实挺累。还贴在一个大人身边,躲来躲去的,这种读书的滋味有些不好受。)

⑶ “赶上天下雨”是什么滋味?

(为了读书,却庆幸下雨,并且希望越大越好,还装着邹眉头,望街头。这样的窃读方式令人感动。)

⑷ “饿得饥肠辘辘”是什么滋味?

(作者读书太饿了,太累了,腰酸了,腿疼了,脚也麻了。一直站两个多小时,收获很多,也付出很多。)

⑸ “日光灯亮起来”是什么滋味?

(作者什么也没吃,却咽了一口唾沫,说明她一定从书中收获了很多知识,心里非常高兴。)

⑹ “我走出书店时”是什么滋味?

(身体上很疲惫了,她却感到浑身轻松,说明她读完书后非常的高兴和满足。)

3、联系生活实践说说“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理解:

(“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的物质需求,“读书长大”则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只有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健康成长起来的人。)

三、感悟写法

1、引导:这篇课文真实感人。那么,你认为哪里写得好呢?

(学生讨论,相机引导学生朗读)

(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品悟语言,体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落实语文的基础。)

2、小结:这篇语言朴实而又生动感人,特别动作和心理描写极为传神,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读书的酷爱。

四、拓展延伸

1、以后你应该怎样来读书。

2、说一说有关读书的名言。

五、当堂训练:

1、填空:

课文以____为线索,以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了这篇课文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3、写几条读书的名言。

板书设计

1、窃读记

贪婪害怕

开心 朴实而又生动感人

饥饿依依不舍

麻木 轻松

教学反思: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课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会认“摄、殖”等4个生字,会写“抵、氏”等10个生字。理解并掌握“寸草不生、步行”等词语。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与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人类与太阳的密切关系,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3、了解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的生字,理解并掌握“寸草不生、步行”等词语。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人类与太阳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摄、殖”等4个生字,会写“抵、氏”等10个生字。理解并掌握“寸草不生、步行”等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主要段落的结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人类与太阳的密切关系,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猜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谜语:有个老公公,天亮就出工。哪天不出工,准是下雨或刮风。

提问:“它是谁呀?”——太阳公公

大晴天的时候,我们都能看到太阳。可是你知道关于太阳的知识吗?这节课就向大家介绍一下板书:太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出示课件2)

1、学生齐读课文。

2、学习生字生词:

(1)齐读词语表中的词语。

(2)教师指导正确书写易错字:殖蔬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三、细读课文,交流收获

1、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部分?请概括每部分的段意。

生总结,汇报

课文可以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1—3)介绍太阳远、大、热三方面的特点

第二部分(4—8):讲太阳和人类的关系。

2、我们来读第一部分。思考,这部分介绍了太阳哪些特点?

生总结、汇报

板书:特点:远大热

3、作者先给我们讲了一个传说。你知道介绍传说的作用吗?

生总结、汇报

师:介绍神话传说,增加文章的神秘感,引起阅读兴趣。

4、找出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的过渡句,说说过渡句的作用

生总结,汇报

生:“虽然……但是……”用这个关联词结束上文,引起下文“关系密切”的介绍。所以,这是过渡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板书:关系密切

5、第二部分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生总结、汇报

第二部分是总分总的结构,文章先说“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紧接着就分段告诉我们动植物的生长和人的繁殖靠太阳,雨雪的形成、风的形成、太阳的杀菌能力和给我们送来光明和温暖。最后用“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来结束。前后呼应。

四、作业超市

1、抄写文中你喜欢的词语两遍。

2、熟读课文,进一步把握课文内容,上网查找说明方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以及课文的主要内容。

2、了解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太阳的哪些特点?

二、学习1---3自然段,品味说明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课文是用什么方法来介绍太阳的“远”、“大”、“热”的特点呢?在前三个自然段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生交流、汇报

师出示句子

(太阳离我们……也要飞二十几年。)

思考:A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B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个句子,读出“远”,读出感情。

师总结:这段话采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使说明对象更具体,更准确,更容易理解,突出了“远”的特点。

2、课文是怎样写太阳“大”的特点呢?生找句子,并汇报

出示句子

(我们看到太阳……所以我们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A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B有感情地朗读。

板书:作比较。

3、体会描写“热”的句子:

A找出描写“热”的句子,说说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好处是什么。

生总结,汇报

出示句子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板书:列数字。

B读一读,读出“热”的特点

4、小结说明方法。

师:在介绍太阳的特点的时候,作者主要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这些说明方法的运用,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更易于理解。

三、学习4---8自然段,认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1、体会第四自然段第一句的作用。

2、默读5---7自然段,说说太阳和我们的关系密切在哪里。

A指名答,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相关资料图片。

B请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展示自己的朗读,并做出评价。

板书:动植物的生长和人的繁殖靠太阳形成雨雪形成风杀菌

C出示最后一自然段,反复朗读,体会太阳作用之大。标出中心句。

D想象一下,如果没有太阳,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四、布置作业。

上网查找关于太阳的其他知识。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积累语言。

2.通过细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把握文章的思想主题。

3.结合讨论课后两题,理解课文的写作方法。

4.教导学生认识到信任与真诚的重要,从而使他们懂得在生活中要互相信任他人,以诚待人。

教学重、难点:

教导学生认识到信任与真诚的重要,从而使他们懂得在生活中要互相信任他人,以诚待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如果某个城市出现了首家“无人超市”,即无人导购,无人收款,请你猜测,可能会出现哪些状况?

今天我们即将学到的是一篇去无人看管的桃林摘桃、付钱的故事。

二、学习:

1.自读课文;

2.用简短的话说说自己的'初步感受;

3.一个告示就可以引导人们去桃林摘桃,真有趣,再读课文,圈划出文中描写“告示”的有关词句;

4.按以上提示分段;(按事情发展顺序分为三段)

5.积累文中的生字、新词。

5a.用比较形近字记字形的方法熟记:沁、脾、馋、涎、掏;

5b.用理解字义的方法记忆:婆、吠;

5c.成语练说:沁人心脾、馋涎欲滴、小心翼翼。

三、作业:

熟读课文,理解“信任与真诚”。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文中的“告示”把人引向了什么样的地方?

(学生应该会出现以下两种答案:a、把人们引向了果园,自己动手采摘果实;b、把人们引向一个朴实又真诚的地方,即一个互相信任的崇高境界。)

二、学习:

1.自读全文,看看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被信任?

2.讨论交流:

2a. “告示牌”——引导人们准确无误的来到桃园;

2b. “桌上留言”——主人不担心人们摘桃子后不付钱或少付钱;

2c. “无人看管的钱箱”——主人不担心有人将钱箱拿走;

2d. “我掏出钱包”——主动付钱;

2e.猫狗训练有素,热情好客;

(对以上这几点,学生可能很难理解。因此,在熟读文中描写关于猫、狗动作、神态的语句后,引导学生思考,正是由于主人的热情好客,猫和狗才能如此乖巧,如此热情,处处与人为善,相信到来的每一位客人。这种描写是“侧面描写”,略举熟知的“侧面描写”的文章)。

3.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4.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感受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

5.学习文章运用“第一人称”写作的方法——写自己经历的事,用第一人称叙述。文学创作里的“我”,“我”往往不是作者,而是里面的一个重要人物。

三、作业:

用第一人称的手法写一篇歌颂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的文章。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理解太阳路的深刻含义,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2、体味象征手法的作用。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分清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

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抓住课后思考题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情感目标:懂得奶奶讲的太阳路的含义,树立百折不挠地向光明攀登的决心。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分清主次。

2.弄清苗儿生长和太阳路的关系,懂得奶奶讲的太阳路的含义。教学难点:课文最后一段奶奶讲的话。

学习难点:

太阳路的深刻含义。

教学准备:

投x、录音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小时侯是否梦想过登上月球?那么有没有梦想过登上太阳?为什么?可是有一群孩子却真的有过这样的梦想——找到一条能登上太阳的路,而且非常执着,这群孩子里就有作家贾平凹先生。今天让我们随着贾平凹的笔触,一起去他的童年探访他的理想。

二、生字、多音字正音。

绳儿系着痴一溜眉豆噌噌莫名其妙

三、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书,运用学习方法勾画圈点。

2、预设学生质疑

x文章为什么以“太阳路”为题?孩子们最终找到“太阳路”了吗?

x奶奶说:“正是这种攀登中,是庄稼的才能皆结出果实;是花草的才能开出花絮,是树木的才能长成材料。”你如何理解其中含义?

x孩子们找到太阳路的过程

3、课文梗概:梦想太阳路——寻觅太阳路——观察太阳路——理解太阳路。

四、分小组读书,读通、读顺。

五、看来,“太阳路”并非真的是登上太阳的路途,而是人们追寻自己的梦想的人生历程。这时它的含义有了更深一层的转变。下一节课,我们继续讨论。

六、课堂练习。

第二课时

学习第二、三段,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奶奶说的'话所蕴含的意思,分清主次,练习朗读课文。

一、复习

1.听写词语:缠着施肥葵花猜不透桃核篱笆结籽一辈子悬在空中莫名其妙

2.课文第一段主要写的是什么?有感情地朗读。

二、学习第二段

1.听了奶奶的话我们怎样去找太阳路呢?引读相关的自然段。

2.“居然”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里用“居然”而不用“果然”呢?“断断续续”是什么意思?在这里表示什么?

3.(出示抽拉投x,教师边演示边讲述)你们看,种子发芽了,先是一个嫩尖,接着就分开两个小瓣,像什么?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准确地写出了种子发芽时的样子。

4.看着自己亲手种的种子发芽,心里当然很高兴,奶奶又让我们怎样做的?读11、12自然段,读到这里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三、学习第三段

1.苗儿与太阳路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一点儿也不明白,又去问奶奶。她是怎么说的呢?我们更莫名其妙了。理解“莫名其妙”中的“名”的意思。

2.小苗儿与太阳路的关系我们一点儿也不明白,奶奶是怎样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的呢?请大家轻声读15-24自然段,相互讨论奶奶说的话的意思。

3.(全班讨论)奶奶说的话,我们听懂了吗7(板书:听)

(出示)(1)苗儿五天长高了一截,一截就是一个台阶。苗儿顺着台阶往上走,不就能走到太阳上去了吗?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这句话中的“走”是什么怎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出示)(2)原来草呀树呀,都各自有一条支太阳的路,满世界到处都有通往太阳的路,可谁也看不见。这段话中有两个“去太阳的路”,意思一样吗?(第一个“去太阳的路”指植物向上生长、向太阳攀登的过程。第二个“去太阳的路”指的是通向进步、通向光明的路。)

(3)为什么满世界到处都有通往太阳的路,可谁也看不见呢?(通向太阳的路又陡又长,得用一生的努力去攀登)

(4)世界上凡是有生命的东西,都在这条路上攀登,为什么有的走得长,有的走得短。你能举出例子来说明吗?

4.我们走的是怎样的路呢?(出示奶奶说的最后一段话)。

a.奶奶说了几句括?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b.想想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人生的路又陡又长,要做一个有用的人就要不怕艰难困苦,勇敢地尽自己的努力去攀登,这样才有希望取得成功,实现人生的价值。)

c.练习朗读奶奶说的这段话。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6.读到这里,你明白了吗?奶奶说的太阳路是真的通向太阳的路吗?(板书:明)

7.读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四、总结课文,落实训练重点

1.快速默读全文,总结中心思想。

2.作者围绕中心思想写了“我们向奶奶打听去太阳的路”,奶奶让我们种园子,奶奶告诉我们苗儿和太阳路的关系。你们觉得哪一个内容作者是具体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我们在阅读时要能够分清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抓住主要内容认真阅读,仔细体会,深刻领会中心。

五、课堂练习

六、板书设计

2、太阳路

听——奶奶的话

看——苗儿的走

想——进步、光明的路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援助、惟一、惋惜、一声不吭”等词语。对世界二战有所了解,认识法西斯的罪恶。

2、根据提示语,有感情地朗读人物语言,自主尝试以人物、事件、为纲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感受孩子们对法西斯的痛恨,对西班牙人民的同情。

教学重难点:

1、感情朗读人物语言,自主尝试以人物、事件、为纲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感受孩子们对法西斯的痛恨,对西班牙人民的同情。

教学过程:

一、回顾知识,出示图片,积蓄感情

1、上学期我们学习了课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还记得吗?那中国孩子的呼声是什么?(为了……为了……为了……让我们要和平,不要战争!)的确,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害是巨大的,令人难以忘却!不仅是大人,甚至是孩子!媒体出示“战火中的孩子”一组照片,让学生感受战争的残酷,积蓄感情。

2、今天我们学习《六个孩子的故事》,出示课题,齐读。

二、介绍作者、背景,整体感知主要内容

1、课文的作者是捷克作者伏契克,教师介绍作者(详细见教参)

2、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学生交流有关二次世界大战,教师归纳补充: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1939—1945年期间以德国、意大利、日本轴心国为主的法西斯力量与以中国、苏联、美国、英国等同盟国为主的反法西斯力量之间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的人类历规模空前的战争(中国学术界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时间为1931年9月至1945年9月,而以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至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为“大战的序幕与爆发”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蔓延到亚洲、欧洲和非洲,参战国家多达61个,卷入战争的人口达17亿,动员的武装力量总人数超过1.1亿。参战国军队伤亡总数为5000万人以上,再加上平民,伤亡总数达9000万。参战国军费消耗总额为13520万美元,再加上财政消耗和物资损失,损失总数达40000亿美元。

3、指名分节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课文描写二战期间,德国法西斯轰炸西班牙,远在捷克的六个孩子卖掉自己的心爱之物,捐钱到前线去援助西班牙人民的故事,反映了孩子们对法西斯的憎恨。)

三、读悟体会,感受情感

1、分组学习,阅读课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按照要求填表:

孩子姓名捐出什么物品当时的神态、动作交流,板书完成表格。

2、学生自由再读课文,思考,这是一群怎样的孩子?从文中找到有关的句子来说明。(这是一群天真、可爱、贫穷、痛恨法西斯的孩子)

3、讨论:这是他们最宝贵的东西吗?既然是,为什么还要捐?指名回答。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挑选最能打动你的一句话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结合犹豫、庄严、一声不响、惋惜、惭愧等词语体会人物当时的内心情感)

5、教师引到读课文,根据表格,自主尝试以主要人物、事件为纲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安东尼、甫兰杰克、罗达、依沃塞夫等)主要事件?(卖掉自己的心爱之物,捐钱到前线去援助西班牙人民的故事)。

(2)加上时间、起因、事件的意义用概括的语言归纳。

(课文描写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法西斯轰炸西班牙,捷克的安东尼、甫兰杰克、罗达、依沃塞夫等六个孩子卖掉自己的心爱之物,捐钱到前线去援助西班牙人民。反映了孩子们对法西斯的憎恨对西班牙人民的同情。)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审题,明确写作对象。

2、掌握描述物品的方法,并运用到写作中。

3、叙事要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挚。

教学重点:

学会审题,掌握通过外形、颜色、功能等方面介绍物品的方法,并能实际运用。

教学难点

叙事要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挚。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爱之物,你的心爱之物是什么?把它呈现给大家吧。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要想把自己的心爱之物介绍给大家,就得掌握一些描述的方法。现在,老师先给大家做一些提示:

1、它的样子:形状、颜色、数量、光泽、质地

如玩具熊:它是棕色的,胖胖的,两只眼睛圆圆的,好像会说话的样子。它坐在沙发的角落里,静静地注视着我们,那样子可爱极了。

2、它的特点:

特点就是这件事物不同于其他的地方,每种物品都有自己明显的特点,比如外形、用途等,所以,如果要想让自己的物品与众不同,就一定要抓住它的特点。

3、你和它之间有意义或有趣的事情:

你和心爱之物发生过什么难忘的事?比如,你的小闹钟,有一次,你赖床的时候,它硬是把你叫起来,所以,你上课就没有迟到。从此以后,你就再也不赖床了。

4、你对它的感情:

选择这件物品,一定是你“心爱”的,写作的时候,一定要把这种感情写进去。

三、小游戏

一个人说一件物品,另外一个人猜。

四、写作提纲:

第一步:起一个好听的题目。

第二步:点出你的心爱之物是什么。

第三步:描写心爱之物的外形、特点等。

第四步:写出你和它之间的趣事或有意义的事。

第五步:结尾,点题。

五、范文

我的心爱之物——字典

我有一个心爱之物,那就是字典!这本字典是我姐姐送给我的。它已经伴随我4年了,我一直把它保护得很好,每天都会去关照它一下!

我的字典外观可漂亮了!字典的封面大部分是红色;左右两侧有绿、黄、蓝三种颜色组成的,上面还印着四个白色的大字:“新华字典”。这本字典长13厘米;宽约9厘米;厚3厘米。字典的价钱约12元,可它的价值远远高于它的价钱。

这本字典虽然这么小,可是它的作用可大了!

有的时候,我遇到的字只知道拼音,可不知道它的写法,我就用音序查字法从字典里寻出它的芳踪;有时候看到不会读的字,我就用部首查字法在字典中找到它的倩影。不仅如此,我还能在字典里查出数学的、历史的、地理的……等等很多方面的知识。啊,别看字典这么小,它的肚子里藏了这么多东西,真是让人既惊讶,又佩服!

字典那样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我的老师不就像它一样吗?看,老师就像一座知识的宝库,让我们随意获取;老师就像甘甜的清泉,滋润着我们。我喜爱字典,更喜爱我的老师。

这就是我的好伙伴——字典,它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希望这本字典能永远陪伴我!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