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理想》教案【优秀5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的:
1、激发热爱大好河山的情感
2、进一点学习主题创作的作画方法
3、可用学过的各种方法作画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学习主题创作的作画方法
2、多种方法的运用
电教、教具、学具准备:范画数幅
教学过程:
一、听歌谣
空气新鲜,清泉甘甜,鸟语花香,绿水青山,来来往往,是朋友们的车般——这才是我理想的家园。
二、谈话
家园是每一个人最熟悉和最热爱的地方
那么,你心目中理想的家园是什么样的呢?
每个人理想的居住环境并不完全一样,有的小朋友向住美丽的风景、有小动物陪伴的居住环境,有的小朋友希望住在游乐场的旁边,有的小朋友喜欢住在有很多图画书的书店旁边……
三、同学大胆想像
四、欣赏范画,指导创作
1、欣赏世界各地小朋友的画
2、创作过程
(1)鼓励同学把最好的内容画进自已的创作中,让他人一看,就知道画的什么地方。
打稿,对素材要有取舍。
要舍去与主题无关或影响表示主题的东西。
(2)着色
可采用多种表示手法
如:水彩、水粉、蜡笔……
在着色时,采用你变为最合适的方法,色彩搭配和谐中求变化。
五、同学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六、师生共赏作业
教后札记:
1、构图过满。
2、透视也存在问题:房子的透视不准。
【总体构思】
新的教材观要求我们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又根据过去初中语文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课题研究的成果经验,我们计划用第一、二单元的教材内容,把基本的语文学习习惯养成教育铺开。《理想》这首诗写了作者有关理想的种种感受和体悟,习惯养成教育定位于:
1、继续学习朗读──读出语气、读出感情。
2、强化第一单元已培养的习惯:作笔记;作勾画;质疑。
这里习惯培养的具体操作指标是:有具体的方法;有强烈的意识;有行动。
由于本诗的内容形散,又基于学生生活阅历的限制,理解诗文内容的水平可深可浅,因而学习的重点舍弃了整体感知,而放在局部探究感受上。关键是学生能有自己的体会点,学习才落实,因此大胆设想:在学生对诗充分感知后,让学生根据当时的感知情况自己选择或先质疑或先说自己有感受有体会的诗句(在教学实际中学生90%选择先质疑),在质疑和体悟过程中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与导向。其附着的教学内容是: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诗歌富于联想与想象,教学中通过仿第一诗节造比喻句理想
是,进行联想与想象的思维训练。
【情感、态度、价值观作如下导向准备】
1、有理想才能有作为;为了实现理想,要有牺牲的准备,比如牺牲一定的玩耍时间。重要的是要有得失观,有得必有失,只看你想得到什么,因而可能要舍弃什么。
2、通过对忠厚者常遭不幸诗句的探讨,培养学生敢于怀疑。
【教学板块】
一、导入
(作者流沙河是四川金堂县人,班上也有学生是金堂县的,因而采用创设接近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学实际中效果很好)
我们班上有没有来自金堂县的同学?你们与《理想》的作者流沙河可是老乡哩──自然简介作者,引入课题。
二、充分感知
1、学生自由读,借助工具书扫除生字障碍,读准字音。
2、学生齐读,师正音。
3、请一位学生读,其余作勾划。
(之前已教学生怎样勾划:一疑二好三关键,勾划提示最明显)
三、质疑
方式:学生质疑学生答,师点拨。
教师准备:
1、第3节:历史的脊梁骨──人类不断前进的动力。
第4节;折磨我那进取的心──为理想而奋斗的过程是漫长而曲折的,失望、失败是折磨人的。
第6节:敲碎你的黄金梦──对人灵魂的警醒和净化。
2、借对忠厚者常遭不幸一句的理解鼓励学生敢于怀疑。
四、通过诵读感受品位诗文
1、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感受深的诗句,并且说说理由;有感情地读一读。
引导学生评价:是否读出语气,是否读出感情。
2、联想拓展:适时引导学生仿照理想是,句式造句。
3、自由组合小组,选喜欢的诗节,表演朗诵。
教师准备:
1、注意引导学生合作;
2、鼓励学生在朗诵形式上有创意;
3、教学生学会倾听;
4、对别人的优秀表现衷心赞赏,学会鼓励他人。
五、积累
作勾划汇报──好词佳句。
给可望不可即造句。
六、作业
1、仿照理想是,句式造句。
2、找合适的音乐配乐,准备朗诵比赛。
我 们 的 共 同 理 想
教材说明: 《我们的共同理想》是人教版九年级第九课第一框题的内容。
教材分析:“满怀希望 迎接明天”这一单元意在使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在了解基本国情、基本国策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的使命感,认识到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立志报效祖国。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的情感。
学生分析: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就确立了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共产主义社会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奋斗了几十年,共产主义理想为什么还没有实现?如何看待共产主义这 一最高理想与现阶段我们的共同理想之间的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什么一些地区、一些人的生活还不是很理想?这些问题在学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只有帮助学生正确地看待和认识这些问题,才能引导他们更好地认识我们国家的国情,自觉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做“四有”新人。
对应的课标内容: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理解社会发展不平蘅的现状,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感;知道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体会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立志为将来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努力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明确我们的最高理想和现阶段我们的共同理想;把握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的辩证关系;理解小康水平包含的内容;明确新世纪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能力目标:通过图表展示,培养学生读图表和分析图表的能力;通过对小康一词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学习,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和发展地看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共同理想和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明确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时刻准备承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教学重点:我们的共同理想
教学难点: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小康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学生查找有关大同社会和小康社会的资料,及革命先烈为了共产主义事业而献身的英雄事迹
板书设计:我们的共同理想
一、 走进共同理想
1、 不同时代的人们,对理想的追求不同
2、 我们的最高理想
3、 现阶段人民的共同理想
4、 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
二、 同绘小康蓝图
1、历史性的跨越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
3、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每个人、每个民族都有对未来的憧憬。但是,不同的人、不同的民族对未来的向往并不完全一样。那么,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理想是什么呢?就让我们共同走进“我们的共同理想。”
一、走进共同理想
1、不同时代的人们,对理想的追求不同
模块一:前人梦想
展示资料: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者皆有所养。”的大同社会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世外桃源
“ 等贵贱、均贫富”、“均田免粮”、“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人不饱暖、无处不均匀”的社会
(讨论)这些都是前人对理想社会的设想,并进行了一些尝试,但为什么没有成功呢?【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教师归纳:在阶级社会里,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世外桃源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在阶级社会里,阶级的根本利益是对立的。但是,千百年来,人们为摆脱剥削和压迫,对美好理想社会的追求却始终不渝。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马恩勾画了未来美好社会的基本轮廓。
2、我们的最高理想
模块二:畅想未来
提问:请大家说一说,你对未来社会的美好设想?【激发学生对未来美好社会的向往之情】
教师概括: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这就是我们的最高理想——共产主义理想。
过渡语:现在一些人认为,哪里有什么共产主义理想?哪里有什么共产主义信念?历史是这样的吗?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的深处,一起感悟吧。中华民族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近代以来中国遭受无数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欺凌,如何求得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如何救人民于水火?李大钊、陈潭秋等革命先烈就是这方面的真实写照。
展示李大钊、陈潭秋的照片请同学简单介绍他们的事迹。【引导学生感悟共产主义理想体现在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历程中】
师总结:无数先烈与用马克思主义这个最好的武器,探求民族独立和解放的过程,也就是一个不惜牺牲自己一切的过程。因为,实现共产主义这一最高理想就是一个过程。在不同时期,我们又有为实现最高理想的具体理想。
模块三:立足今天
3、现阶段人民的共同理想
展示五四爱国学生运动的图片和开国大典的图片
提问:19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中华民族的历史任务
是什么?
师概括 :19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
人们的历史任务:实现祖国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
展示三张贫困人民生活的图片
提问:20世纪中叶—21世纪中叶,中华民族的历史任务是什么?
师概括 :20世纪中叶—21世纪中叶
人们的历史任务:实现祖国的富强、民族的富裕和民族的伟大复兴
想一想: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任务是否完成?
师概括:我国现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这个共同理想,集中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愿望,是保证全体人民团结一致、克服困难,去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4、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
学生讨论: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培养学生辨证思考问题的能力】
展示:
师总结:在革命战争年代,共产主义是激励中国人民前赴后继、百折不挠进行奋斗的精神动力,在那个时候,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而奋斗也就是为共产主义而奋斗;今天,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也就是为共产主义而奋斗。
二、同绘小康蓝图
模块四:描绘蓝图
1、历史性的跨越
过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国家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生活链接:播放学生采访的市民所感受到的衣、食、住、用、行的变化的录像。【引导学生感悟生活、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展示图表、材料:
材料一:某市XX年来人民生活水平变化状况
年份 平均每人储蓄额 市区人均居住面积 家用电脑(百户) 家庭小轿车(百户)
1989年 1865元 6.6平方米
XX年 10778元 18.平方米 18.6台 5辆
材料二:党的“十六”大代表总结了跨越发展XX年的成就:XX年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六位;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对外开放由局部开放转为全面开放;从优先发展东部地区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每10万人中拥有各种受教育程度人数增长了39%;坚持走可持续发展、新型工业化道路,成绩斐然
提问:从上述材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信息?
师总结:1980年,人民生活在温饱线徘徊;XX年,国民生产总值大幅度增加,人均gnp首次突破800美元,居民收入不断提高,贫困人口大量减少,物质生活日益美满,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展示图片、材料: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单位:美元)
1980年 1990年 1995年 1999年
中国 220 320 520 780
日本 10390 26400 39720 32030
美国 13030 23560 28150 31910
新加坡 4860 11730 23060 24150
加拿大 1150 19800 19880 XX0
世界平均 2540 4090 5000 5020
提问:上述材料说明什么?
师总结:说明我们的小康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说明我国的小康水平发展不平衡、说明我国的小康水平发展不全面。所以说,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还只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所谓“低水平”,就是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 按照世界银行1999年提出的标准,人均gdp在756至2995美元之间为中低收入国家。到XX年,我国尚有3000万人温饱没有完全解决。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培养学生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过度:在实现小康目标之后,我国人民的奋斗目标是什么?跨入新世纪,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从“小康”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是一个部分质变的阶段。
学生参考教材,小组共同完成下列图表,教师补充:
小康含义 小康类型 实现时间 提出时间 表现状况
在温饱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既包括居民个人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的改善 总体达到小康 20世纪末
十二大首次提出
十三大三步走中的第二步
总体达到。
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全面建设小康
2020年
xx大
经济、政治、文化、可持续以展四个方面的具体界定(略)。归结起来,是六个“更加”
3、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
师总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对邓小平提出的“小康”目标的丰富和发展,是切实可行的。这一目标的实现,将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过程中一个新的里程碑,是社会主义制度新的伟大胜利。
展示祖国新貌的一组图片,在《走进新时代》的歌声中结束本课。
结束语:美好理想的实现有赖于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奋斗,今天的中学生就是明天祖国建设的栋梁,我们应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才华和热血。
第三节 选择崇高的社会理想教案
第一课时 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识记:理想的含义、类型。
理解:懂得崇高理想对人生、对社会的重要作用。结合实例说明应自觉地把自己个人的理想融于崇高的社会理想之中。
能力方面
使学生提高抽象思维能力、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及独立思考的能力。
觉悟方面
引导学生自觉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教学重点
崇高理想对人生、对社会的指导作用。
●教学难点
理想的分类
崇高理想对人生、对社会的指导作用。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用诗词、图表等多种方法突出重点,采用讨论,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展开积极的师生双边活动。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曾经有位哲学家这样说过:人是为理想而生活的,没有理想的生活,就像一潭死水,没有生机,没有欢乐;失去理想的青年,恰是失去了舵的航船,只能在生活的大海上漂泊,永远达不到光辉的彼岸。(激情朗诵)因此可见,理想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讲,特别是对于广大青少年来讲,它是多么重要。那究竟什么是理想呢?理想对人生、对社会又有什么作用呢?
[讲授新课]
一、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板书)
1.理想的含义(板书)
师:什么是理想?
生: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是人们对未来的一种设想、追求和向往。
第一,理想具有明确地指向性。(板书)
师:既然理想是一个目标,它就有明确的指向性即指向未来,因此它排斥过去和现在。从这个意义上讲,理想既不是对过去的追忆,也有别于现实存在。
第二,理想具有可能实现性。(板书)
师:理想总是对未来的一种有根据的、合理的设想或希望,所以它是有可能实现的,因而它排斥幻想、空想。如:人们想发明永动机的梦想,莫尔的乌托邦社会,这些是不是理想呢?
生:不是。
师:为什么它们不是理想呢?
生:它们都不符合规律,不符合实际。
师:理想一般来讲总是符合客观规律的设想。我们再来看看理想的第三层含义。
第三,理想的实现有一个奋斗的过程。(板书)
师:要实现理想必须要通过努力奋斗。以上我们共同学习了理想的含义。那么,为什么会有理想?为什么人们总会有自己的追求和向往呢?这是因为人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人们在活动之前总要根据已知的事实,首先在自己的头脑中构造出准备加以实现的思想蓝图,确定自己的行动所要达到的目标。
师:接下来,我们就来听听同学们都有什么样的理想?
生甲:我将来要当一名出色的外交官。
生乙:我喜欢军营生活,我希望自己有机会去部队接受锻炼。
生丙:将来去美国深造,这就是我的理想。
师:从刚才大家的发言中,我们看到同学们都给自己确立了目标。那么这些想法分别属于什么理想呢?
下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教材对理想是如何分类的?
2理想的类型(板书)
(多媒体显示)
接下来我们首先来看它的第一种分类
(1)按性质划分:科学/非科学、崇高/庸俗(板书)
师:那么区分科学理想与非科学理想、崇高理想与庸俗理想的标准又是什么呢?
生:凡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理想,就是科学的理想。凡是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或者违背事物发展规律的理想。是非科学理想。
师:对。像痴迷者所信奉的将来去天国的理想,科学吗?
生:不科学。它违背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师: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所向往的天国,其实就是对现实存在的一种虚幻、歪曲的反映,这本身就是一种错误意识。那我们又该如何区分崇高理想与庸俗理想呢?
生:崇高理想的出发点,是为了祖国、人民的利益乃至人类的解放;庸俗的理想,总是从个人或小家庭狭隘私利和眼前利益出发,孜孜以求个人的物质享受和腐朽的生活方式。因此,理想的出发点差异就是区分崇高理想与庸俗理想的标准。
师:我们所说的有理想,就是指有科学的、崇高的理想。
(2)按内容划分:社会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生活理想。(板书)
(多媒体显示)
社会理想:人们对未来社会制度和社会面貌的预见和期望。
道德理想:对做人的标准和道德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职业理想:人们对未来工作的向往和追求。
生活理想:人们对未来的吃、穿、住、行、爱情、婚姻、家庭等具体目标的追求。
师:前面,同学们所谈的那些理想大部分还限于生活理想和职业理想。其实,在这四种理想中,它们的地位并不是平行的、并列的,而是有所不同的。其中,社会理想是最根本的,起主要作用的。它既贯穿于其他理想之中,又是一个人全部理想的归宿和基础。因此,我们通常所说的“青年人应当有理想”,主要是指有科学的、崇高的社会理想。科学、崇高的社会理想总是同国家的前途、人类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而围着“我”字谈理想,就像挂在天边的云霞,终将因为无可依附而转瞬流逝。
(3)按奋斗时间长短划分:远大理想和具体理想。(板书)
如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我们中华儿女的远大理想,而为了实现这个远大理想我们的党制定了一系列的发展战略,特别是提出的“新三步走”目标:
(多媒体显示)
第一步,在本世纪第一个十年内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XX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二步,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第三步,到本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党的xx大报告中提出的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些都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而提出的具体理想。由此可见,具体理想的实现是实现远大理想的前提、基础,即远大理想是具体理想实现的累积结果。
(多媒体显示)
师:以上我们共同分析了理想的含义,了解了理想的类型,那同学们可能都注意到了在我们畅谈理想的过程中,我们大多数人的理想是不会相同的,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同内容、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理想呢?假如今天我们同学跟自己的父母或其他长辈聚在一起谈论理想时,他们的理想会跟我们的理想相同吗?
生:不会。
师:对,这也就是说不同时代不同时期的人们,他们的理想也就不同。这又是为什么呢?(进一步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我们就来谈谈理想的实质。
从理想的含义中我们看到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的一种合理的、有根据的设想,既然它是人们对未来的一种设想,那么这种想法属于人的意识的范畴。因此从根本上来讲理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任何理想都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和其他社会条件的产物,都要随着经济关系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不可能脱离当时的社会现实。如过去在生产力比较落后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这就是人们的生活理想。而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经济二十多年的发展,社会经济面貌取得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生活理想也开始悄悄地发生了变化,如今许多中国人已经把“出国旅游、拥有自己的一辆私家车”作为自己新时期的所追求的梦想。下面请同学们看:
3.理想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板书)
(多媒体显示)
《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年光辉历程》的片断,体现社会生活的变化给人们思想上带来的新的追求、向往。
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由于各个历史时代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不同,社会实践活动的广度和深度不同,人们所追求的理想也就不同。因此,任何理想都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它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它会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另外,在阶级社会里,不同的阶级对生产资料的占有不同,他们的理想也是截然不同的。下面请同学们阅读p95第五自然段楷体文字材料。(学生阅读思考)
师: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共同点是什么?
生:都是阶级社会,而且都是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
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在阶级社会中人们又是各有什么样的理想呢?
生:封建社会中,地主阶级把永保封建剥削制度,作为他们的理想。而小生产者则向往着自给自足、太平盛世的理想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的奋斗目标就是为了取得更多利润。
师:无产阶级的理想与他们不同。无产阶级由于自身的经济地位和历史使命,决定其要以推翻剥削阶级的统治,建立一个没有剥削和压迫,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具有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产主义社会作为他们的社会理想。因此,在阶级社会里,人们分属于不同的社会阶级,人们的理想也就具有了一定的阶级性。
总之,理想既具有社会性、时代性,又具有阶级性。
理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它既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同时,它又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而且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科学的、进步的理想对社会存在的发展将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而非科学的、庸俗的理想则会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重大的阻碍作用。那么崇高的理想对人生、社会的发展会起什么样的作用呢?崇高的理想作为科学的、进步的理想将会对社会起重大的促进作用。
4.崇高理想对人生、对社会有着重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板书)
那么它的这种作用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呢?
(1)崇高的理想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板书)
下面请同学们阅读p95最后一个自然段(楷体部分)。
师:教材中所列举的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让学生回答,老师归纳)
历史上广大人民群众和许多历史人物,为实现改造社会、改造自然的理想而奋斗。对社会进步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崇高理想是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旗帜,没有它就谈不上阶级的解放、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振兴。自19世纪中叶一百多年来,世界无产阶级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为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尽管在前进道路上遇到暂时的挫折,但这种斗争已经并将继续推动人类社会的进程。
(多媒体显示)
革命就像火一样,任凭大雪封山,鸟兽藏迹,只要我们有火种,就能驱赶严寒,带来光明和温暖。
——杨靖宇
革命流血不流泪,生死寻常无怨尤。
碧血长江流不尽,一言九鼎重千秋。
——陈毅
以上我们认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革命者身上看到,正是因为他们有着崇高的社会理想,所以支持着他们不断争取社会的进步。
(2)崇高的理想是我国民族团结、共同奋斗的精神力量(板书)
邓小平说:“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
从几千年来看,我国人民从爱国主义出发而形成的对祖国发展的美好前景的理想追求,是我国各族人民高尚精神素质的升华,是维系亿万民众团结一致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力量。全国各民族人民的团结奋斗,实现了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社会理想。
从今天来看,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共同理想,集中体现了我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爱国者的利益和愿望,顺乎民心,合乎民意,从而显示出团结和动员各族人民实现共同理想而奋斗的巨大威力。
(3)崇高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板书)
①理想作为一种思想观念和价值目标,它可以构成人们自觉行动的动机,成为人们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柱。
下面请同学们看p97漫画《无题》
师:从图中反映出了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什么现象?有些人心中有没有理想、信念和道德?
生:没有。
师: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中,一些人的思想只盯在了金钱上,他们追求的就是物质享受,什么理想、信念、道德全然不顾,思想颓废、精神空虚,失去了个人前进的精神动力。
②人生的道路总有坎坷,理想的实现也必要付出艰苦努力。一个树立了崇高理想的人,坚信自己追求的目标必定会实现,就会激发起为理想而奋斗的勇气和毅力,无论在顺境之时还是在逆境之中,都能矢志不移,勇往直前。
(4)崇高理想对青年具有特殊意义
一个失去理想的青年,就像失去彩屏的凤凰——没有生命花,没有青春蕊。因此,理想虽不专属于青年人,但对青年人尤为重要。
第一,青年人在追求真理,探索人生价值上,有着强烈的愿望和要求。
第二,青年时代树立了远大理想,就有了高尚的精神生活,使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青年学生展望人生,有不同的职业理想,但不管将来干什么只要你想成为一个有作为、有价值的人,你就应该把个人志向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统一起来,将自己的一切同祖国、同人民、同人类的命运永远结合在一起。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理想的知识,我们认识到理想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崇高理想对人生、社会有巨大的作用。
●课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理想”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 ②理想属于社会意识 ③理想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④理想属于社会存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2.按理想的性质分类,有( )
① 科学的理想与非科学的理想 ②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 ③崇高理想与庸俗理想
④远大理想与具体理想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c
3.在阶级社会中,人们分属于不同的阶级,人们的理想往往打上阶级的烙印。这说的是理想具有( )
a.社会性 b.阶级性 c.时代性 d.历史性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4.辨析题:人生未必要有理想。
参考答案:(1)理想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有无理想是人与动物的区别之一。人能在一定的理想支配下,按照一定目标自觉地进行创造性活动。
(2)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科学的理想可以成为激励人们努力实践的精神动力。
(3)理想对人们、对社会存在产生巨大的影响。
(4)题目中的观点看不到理想的作用,因而是错误的。
●课后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理想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它是( )
a.人脑中所固有的一种现象
b.社会存在的反映
c.先天的,固定不变的
d.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
答案:b
2.对于将来衣、食、住、行、爱情、婚姻、家庭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望和设想,这就是( )
a.社会理想 b.职业理想
c.道德理想 d.生活理想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3.为什么说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理想?
参考答案:(1)任何理想都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和其他社会关系的产物,都要随着经济关系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不可能脱离当时的社会现实。
(2)由于各个时代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社会实践活动的广度和深度不同,人们追求的理想也就不一样。
(3)在阶级社会中,人们分属于不同的阶级,人们的理想往往打上阶级的烙印,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比如不同社会形态的统治阶级有各自的理想,不同社会形态的被统治阶级也有自己的理想,无产阶级具有崇高的社会理想。
●板书设计
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
1.理想的含义
第一,理想具有明确的指向性。
第二,理想具有可能实现性。
第三,理想的实现有一个奋斗的过程。
2.理想的类型
(1)按性质划分:科学/非科学、崇高/庸俗。
(2)按内容划分:社会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生活理想。
(3)按奋斗时间长短划分:远大理想和具体理想。
3.理想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4.崇高理想对人生、对社会有着重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l)崇高的理想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
(2)崇高的理想是我国民族团结、共同奋斗的精神力量。
(3)崇高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一、班会主题:挥洒青春,拥抱理想
二、班会目的:让学生认识到实现理想的路途充满艰辛,需要脚踏实地,不懈努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班会形式:动画欣赏、电影短片欣赏、小品表演、学生讨论、合唱等。
四、班会准备
1、 提前一周要求学生写“我的理想”的作文。
2、 选定主持人,并编写好台词。
3、 编写好小品,定好演员,辅导学生编排小品。
4、 。制作动画。
5制作关于电视剧《士兵突击》主角许三多的短片。
6、 制作主题班会的课件。
7、 选定主题班会合唱歌曲《明天会更好》。
五、班会过程
导入班会主题(约五分钟)
1)动画欣赏:通过精彩生动的动画吸引学生,引导学生思考故事的教育意义。(小猫钓鱼、愚公移山)
(1)要求学生思考动画故事的含义。
(2)学生分析和总结影片的教育意义。
(3)主持人导入班会主题。
主持人A点评学生的分析并总结影片的教育意义,具体内容略。 主持人B:精彩的动画让我们回味无穷,我们在有趣的寓言故事中领悟到重要的道理——理想可以成就人生。
主持人A:世界上最重要的事,不在于我们在何处,而在于我们朝什么方向走。
主持人B:上面所讲的“朝什么方向走”指的就是我们头上的一颗指路明星——理想。
那么,什么是理想,你的理想是什么?
学生就此问题展开讨论,具体内容略。2.学生畅谈自己的理想(15分钟)
(1)主持人请3位同学谈谈自己的理想。
(2)教师点评学生的思想。
主持人B:听了这些同学的理想,我觉得我们应该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但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呢?我们应该向接下来的小品中的小东学习还是向小明学习呢?请欣赏小品《理想》。
3.表演小品(15分钟)
(1)学生表演小品。
小品大致内容:小东、小明都制定了自己的人生理想,但小东面对生活的挫折,却因信念不坚定,最终放弃自己的理想,一事无成;而小明不论面临多大的困难,永不放弃自己的理想,锲而不舍,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2)主持人点评(主持人点评小品,导入“许三多”故事) 主持人A:人生的道路是漫长的,在实现自己理想的过程中,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难免会遇到这样的或那样的困难和挫折,在面对挫折时,我们应该用坚强的意志去克服,坚持自己的信念,勇往直前,永不放弃,因为路是靠自己走出来的。
主持人B:对啊,路是靠自己走出来的。我记得前段时间播放的电视剧《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就在别人认为不可能的情况下,凭着自己的信念修出一条路。我觉得我们在实现人生理想时要向许三多学习“为了理想,永不放弃”的精神。
4.展示“许三多”故事(15分钟)
(1)播放短片
通过播放自编的许三多的故事,教育学生在实现理想时,面对困
境要有永不放弃的精神。
(2)学生总结许三多的精神(具体内容略)。
(3)教师点评
教师: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发现,在同样艰苦的条件下,有的人萎靡不振,虚度光阴,有的人意气风发,勇往直前。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理想和意志在起作用。
(4)学习“许三多”的精神
教师要求学生学习许三多苦干实干、坚忍不拔、自强不息、永不放弃的精神。
5.小结(3分钟)
教师:论及理想信念时,海伦?凯勒有这样一句非常形象而生动的话——当一个人感觉到有高飞的冲动时,他将再也不会满足于在地上爬。她接受了生命的挑战,创造了生命的奇迹。理想信念使黑暗中的人看见光明,使绝境中的人看到希望,使梦想变成现实。人,不能没有理想和信念,同学们,让我们伸出双臂拥抱理想和信念吧!
六、班会总结(2分钟)
主持人:既然选择了远方,就应该风雨兼程。相信自己,相信在经过生活的磨砺后,我们将会朝着自己的梦想更进一步,无悔于自己的付出,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追梦者,因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信念——明天会更好!
最后,学生合唱歌曲《明天会更好》(以合唱形式掀起主题班会的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