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在实践活动中充分体验,巩固练习,提高学生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办事效率。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上下楼规则的良好习惯。这里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3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
2篇)由于一年级学生刚入学,年龄比较小,对学校的学习生活有一定的陌生感,但同时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教师在教学中应多鼓励学生参与学习活动,鼓励良好行为,让他们喜欢上课,喜欢数学。但,刚入学学生个体差异相对较大,可能有些学生已经不同程度地掌握一些简单数学知识,根据具体情况出发,适时调整教学进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以实践新课标的理念、要求为出发点,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过程。教材从实际出发,提供了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和客观事实发展,为确立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创设了良好的课程环境。教材注重为题的探索性,例如:比较、分类、等部分内容,重点在于经历探索,获取有关知识的体验。三、教学重点、难点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法。[]这两部分内容和
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内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四、方法与措施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改变教学理念,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2.加强游戏、儿歌、演示、观察与操作,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加强听、说、读的分量,创造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4.贯穿审题、解题思路训练,引导学生用数学思想思考。5.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6.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五、教学进度安排1--2周3--4周5--6周7--9周10--11周12--13周14--15周16--18周19--20周可爱的校园、生活中的数比较加与减(一)整理与复习分类位置与顺序认识图形
数学好玩、认识钟表总复习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由于一年级学生刚入学,年龄比较小,对学校的学习生活有一定的陌生感,但同时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教师在教学中应多鼓励学生参与学习活动,鼓励良好行为,让他们喜欢上课,喜欢数学。但,刚入学学生个体差异相对较大,可能有些学生已经不同程度地掌握一些简单数学知识,根据具体情况出发,适时调整教学进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以实践新课标的理念、要求为出发点,以学生为主体编排教材,课堂教学以实践活动和动手操作为主。教材从实际出发,提供了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和客观事实发展,为确立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创设了良好的课程环境。教材注重问题的探索性,例如:比较、分类、等部分内容,重点在于经历探索,获取有关知识的体验。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用1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并能认、读、会写到10各数。在一一对应的活动中比较物体数量的多少,认识““<”、“>”,能比较
10以内数的大小。
0
=”、第二单元“比较”。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高矮、轻重,体验并积累一些简单的比较方法。经历“比一比”的过程,同时与他人交流比较的方法,并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经历自主探究算法并与同伴合作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操作活动,初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探究并掌握10 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得数是10以内的加与减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并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在各种活动中,不断养成仔细观察、独立思考、认真倾听、有条理地表达的良好习惯。第四单元“分类”。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经历分类的过程,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能按给定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运用分类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物品的习惯,体会分类在生活中的必要性。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的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体会具体位置的相对性。逐步养成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体会到生活中有数学,初步感受用数学的乐趣。第六单元“认识图形”。
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经历观察、想象和交流的过程,积累认识几何体的数学活动经验。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在分类、观察等学习活动中,形成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发展语言表达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关系,培养探索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第七单元“加与减(二)”。结合数数、操作直观模型等活动,认识11-20各数。初步了解数的十进制,认识个位和十位,会比较以内数的大小。在教师指导下,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经历与同伴交流算法的过程,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对计算活动的兴趣。第八单元“认识钟表”。
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经历认识钟表
20的过程,知道钟表可以用来计时。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读整时和半时。在认识钟表和认读时间的过程中,初步学习观察、比较的方法。结合日常作息时间,在与他人的交流中,知道要珍惜时间,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珍惜时间的习惯。三、具体措施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学习的常规的培养和训练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从摆放学习用品起,怎样听讲、怎样书写、怎样记作业,以及的简单的检验作业的方法等都是学习习惯的内容。课堂上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建立一个良好的开端,以后的学习中仍应充分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将这一目标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2、备课认真钻研了《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对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按照学校要求进行集体备课,充分发挥团队精神,互相取长补短,把集体的结晶运用到教学中。同时进行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本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作业练习。3、上课(1)、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对学生的回答采取“扬弃”的态度,从而打破了上课发言沉闷的局面,使学生乐于思考,敢于积极回答问题。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根究学生练习不同坡度,不同层次的题目,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现在学生普遍对数学课感兴趣,参与性高,为学好数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2)、努力构建知识网络。一般做到一小节一整理,形成每节知识串;每单元整理复习形成知识链;一学期对整册书进行整理复习。学生经历了教材由“薄”变“厚”,再变“薄”的过程,既形成了知识网,又学到了方法,容易产生学习迁移,给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了可能。4、作业做到精讲多练,有针对性。同时对学生的作业及时批改,认真对学生的每一道错题进行纠错。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特点布置分层作业,使所有学生都学有所获
。5、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比如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时,大部分孩子已经会计算
10以内的加减法,但不能够把题意表述清楚,所以教学时重点就要放在培养孩子口头表达能力,让他们把话说完整;提高孩子的计算速度上等。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6、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思。六、教学进度安排
1--2周3--4周5--6周7--9周10--11周12--13周14--15周16--18周19--20周可爱的校园、生活中的数比较加与减(一)整理与复习分类位置与顺序认识图形
数学好玩、认识钟表总复习
《做个加法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做个加法表。(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第50页。)学情分析
入学以来,同学们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这些内容是一节一节的、零散的。本节课学生第一次系统的整理数学知识,经历整理加法表的过程,提高10以内数的加法计算的正确性和速度。引导学生体验、经历独立思考、有序整理的过程。
在教学中,呈现了一组数量不多的散乱的算式卡片作为整理的线索,将分散学习的10以内的加法知识综合起来,并通过淘气和笑笑的对话,为学生点明了思考的方向,控制了活动的难度,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整理加法表这一学习任务的必要性。教学目标
1.经历小组合作,整理、交流10以内加法表的过程。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把10以内的加法算式有规律地整理在加法表中,能够发现加法表中的简单规律。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体验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小组交流,列出所有算式,对10以内的加法进行归纳,从中发现规律。
难点: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研究与探索的过程。
教具、学具:课件、10以内加法算式的卡片。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所有加法,今天我们就来总结一下。以前是老师给你们讲,今天请同学们自己整理我们学过的所有加法算式。你们有信心吗?(设计意图:明确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良好的氛围。)
首先我们做一道练习题。(课件出示)二、探究新知
1.我们来看这些算式卡片,想要把它们整理好,先确定一个标准,按什么分类整理呢?
2.淘气发现了,这几个算式得数都是3;笑笑发现了这几个加法算式时都有5。还有什么规律呢?(算式得数是10)。
3.找出得数是3的加法算式,排一排。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学生排,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说说。(出示笑笑和淘气的排序)。4.你能找出得数是10的加法算式吗?排一排。指名说说。(出示笑笑和淘气的排序)
5.你能写出得数是9的加法算式吗?按一定的顺序排一排。
①学生排序。(教师巡视、指导。)②指名说。6.还有得数是8、7、6、5等的加法算式,淘气帮我们制作了一个加法表。有了这个表,我们以后计算10以内的加法就容易多了。
下面是淘气做的加法表,你能帮他填完整吗? ①我们来看得数是10的有什么规律?
指名说说。(前一个数由大到小,后一个数由小到大。)②填得数是9的加法算式。指名说说。
③填得数是8、7、6……的加法算式。(与课件核对。)7.智慧老人问:竖着看、横着看、斜着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分别指名说说。)
8.谁能根据加法表的规律,试着背一背。三、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你们的表现很出色,学会了整理加法算式的方法,下一节课我们将用同样的方法来整理减法算式,好好想想该怎么做。板书
10以内加法表9 8 7 6 5 4 3 2 1 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0 9+1 8+1 7+1 6+1 5+1 4+1 3+1 2+1 1+1 0+1
8+2 7+2 6+2 5+2 4+2 3+2 2+2 1+2 0+2
7+3 6+3 5+3 4+3 3+3 2+3 1+3 0+3
6+4 5+4 4+4 3+4 2+4 1+4 0+45+5 4+5 3+5 2+5 1+5 0+5
4+6 3+6 2+6 1+6 0+6
3+7 2+7 1+7 0+7
2+8 1+8 0+8
1+9 0+9
0+10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一、本册教材的特点:
1、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2、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3、建立探索性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二、学生情况分析:
刚入学的一年级的小朋友,天真可爱,对学校的一切都觉得好奇,由于家境好,大部分养成了任性、自私、娇气,自我等一些不良习惯。
他们学前教育程度参差不齐,对这册的数学知识有不同程度的掌握,但整体水平一般,两极分化较明显,这些孩子对数学有很强的学习欲望的,有较好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动静结合,多表扬鼓励,不断强化学生的课堂常规,保护、发展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学期教学的内容及目标:
本册教材安排9个小单元,主要教学内容包括:
1、数与代数: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2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及认识钟表、比较。
2、空间与图形:认识物体、位置与顺序。
3、统计与概率:小统计和分类。4、实践与综合应用:主要有找一找、说一说;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0;说说你在生活中发现的加法问题;整理自己的房间,向同伴说说是怎样整理的;到图书馆或书店看一看,图书怎样分类,并与同伴说一说;调查太阳刚升起,大约是几时?太阳刚落下,大约是几时?调查班中每个小组的男生、女生人数,并试着提出一些数学问题等等。/ 4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认识0~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并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2、初步了解十进制,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学会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并能解决与此相关的应用问题。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4、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
5、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6、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体的名称,并能识别。
7、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钟表;会认读整时、半时,体会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
过程和方法:
1、通过比较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2、使学生经历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3、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4、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的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
5、在小统计的过程中,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 41、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的愉悦。
2、在运算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3、通过结合学生日常作息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4、借助有趣、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四、教学措施:
1、由于一年级学生刚入学,年龄比较小,对学校的学习生活有一定的陌生感,但同时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教师在教学中应多鼓励学生参与学习活动,鼓励良好行为,让他们喜欢上课,喜欢数学。
2、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3、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
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4、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习惯。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5、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和家长积极沟通,做到对学生的养成教育系统化。
五、教学安排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7课时(1——3xx)第二单元比较3课时4xx 第三单元加与减(一)12课时(5——8周)第四单元分类2课时9xx/ 4
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4课时10xx 第六单元认识图形2课时11xx 第七单元加与减(二)8课时(12——14周)第八单元认识钟表1课时15xx 总复习4课时16xx以后/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