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一起看看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欢迎查阅!本文是编辑给大家找到的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10篇】,欢迎借鉴。
教学目标
1、理解加法算式中未知数的意义。
2、会填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3、培养学生初步的逆向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0页的内容,练习十的第1、2题。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多媒体课件或挂图、游戏卡片。
教学设计
准备练习
1、口算练习。(开火车)
9-6 2+5 4+6 10-4 9-8
10-6 10-9 7-7 1+9 5+3
2、说出下面各数的组成。
7 9 10 9 8
3□ 4□ 6□ 3□ □5
3、猜一猜。
出示图片:
苹果树上结了10个苹果,我用纸盖住了一部分,请你们猜一猜,我用纸盖住了几个苹果?(6个)你是怎么想出来的?(学生可能答出:4和6组成10;10可以分成4和6;4加6等于10;10减4等于6;根据苹果树的样子推测大概是6个苹果)
教师评价:你们都很聪明,能用学过的知识猜对用纸盖住的苹果的个数。今天,我们就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看谁学得又快又好。
[教学过程说明:
第1题的口算题采用“开火车”的形式有利于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第2题数的组成知识,是本节课填未知加数的依据,教师在这里做了重点复习,为下面要进行的新课做好了准备。第3题安排的是猜一猜,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渗透了填未知数的有关知识。
专家评析:
填未知加数是所在章节的难点知识,因此,准备练习的设计从口算到数的组成,再到猜一猜,遵循了从旧知到新知、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原则,让学生以此为生长点,顺利完成知识的迁移。]
探究新知
1、教学铅笔图。
出示例题插图:
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汇报)看着这幅图,你能知道是什么吗?(学生汇报:盒子里放了7枝笔;如果把盒子放满,可以放10枝笔;盒子里少放了3枝笔;盒子里原来可能有10枝笔,拿走了3枝,还剩7枝等)
根据这幅图,谁能编一个故事,提一个问题?(学生汇报:1.盒子里原来有10枝笔,拿走了3枝,还剩几枝?2.盒子里放了7枝笔,再放3枝笔是几枝笔?3.盒子里放了7枝笔,再放3枝笔就是10枝笔吗?)
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知道,盒子里已经放了7枝笔(板书:7),还要放几枝,题里告诉了吗?(没有)我们把没有告诉的、不知道的数叫“未知数”。“未知数”可以用小括号来表示,谁会写小括号?(学生汇报,全班书空)已经放的7枝笔和还要放的枝数合起来是10枝,谁能列一个加法算式?(学生汇报,教师板书:7+( )=10)这个算式怎么读?(学生汇报:7加几等于10)
7加几等于10?括号里应该填几?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填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出示课题)
学生分组讨论:7加几等于10?括号里应该填几?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学生汇报,全班交流:7再添上3就是10,所以括号里填3;7和3组成10,所以括号里填3;7加3等于10,所以括号里填3;10减7等于3,所以括号里填3;盒子里空了3个位置,所以我就知道括号里填3等。
想一想:括号里的3表示什么?
2、教学小旗图。
出示小旗图:
再画几面旗就是8面旗?
6+( )=8
再画几面小旗就是8面小旗?
请同学们先在横线上画一画,再在括号里填数。(小组活动)
6加几等于8?括号里应该填几呢?(学生汇报,全班交流)
3、直接填数。
看着图,同学们很快就能填出括号里的数,如果老师只给同学们算式,你还会填吗?
出示:3+( )=5 4+( )=7
2+( )=8 6+( )=10
[教学过程说明:
通过直观图和老师富有启发性的提问,让学生得出在“7+()=10”中的括号里该填几;接着再通过问题提示让学生增画小旗,并在“6+()=8”中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最后在学生积累了大量感性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脱离实物在括号里填数。这样设计,把直观感知同问题启发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主动构建知识,不但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而且又能启发他们的思维。
专家评析:
铅笔图的教学,教师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去学习,大胆尝试。教学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使学生在讨论中动口、动脑,形成多向信息交换与评价,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想自己说,又通过语言表达,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第一层教学的基础上,教师又安排了画图填数、直接填未知加数等活动,由具体到抽象,体现了教学过程的渐进原则。]
拍手游戏
指定一个数,老师先拍,学生接着拍,要求学生拍的次数跟老师拍的次数加起来等于指定数。
实践运用
1、谈话:学校组织春游,同学们提早就准备好了蛋糕和水壶。
7+( )=10 5+( )=9
7加几等于10?5加几等于9?(汇报)
2、带上蛋糕和水壶,请同学们按票乘车(出示汽车图)。
票面上的括号里填几(车票卡片),你就乘坐几号车。(学生活动)
3、森林公园到了,这里的花儿太漂亮了,可惜的是,每朵花少了一片叶子。请同学们给每朵花再选一片叶子,使两片叶子上的数加起来等于花心上的数。(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说明:
以“春游活动”为主线设计练习题,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其中“花朵配叶子”是一道有多余条件的题目,通过这个游戏既要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还要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专家评析:
练习设计紧紧围绕本课重点,目的明确,层次清楚,开放性强,较好体现了《课程标准》中适当安排有多余条件的题目的精神,对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提高解题能力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评价体验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专家评析:
鼓励学生自己进行概括、总结,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自我评价的意识。]
专家评析
这节课的教学主要有以下特点:
1、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整个教学过程中,教者始终以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的身份出现,将学生推向学习的主体,让他们自己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在看、想、说中一步一步完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2、注重算法的多样化。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种多样的。在本课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尊重学生的想法,注重了算法的多样化。如“猜一猜”和“填7+()=10”时就出现了多种解题方法。
3、注重习题的开放性。
数学开放题是有教育价值的题型,它对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提高解题能力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本课中,准备练习、例题以及练习题的解题方法都注重了开放性。尤其是“花朵配叶子”的游戏,不仅培养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且使学生学到了解决问题的策略,较好体现了《标准》中适当安排有多余条件的题目的精神。
一、学生情况分析
全班总有学生64人,其中男生35人,女生29人。一年级上学期的学生是在经过一年的学前教育后进入小学的,当然也还处于启蒙阶段,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学生在学前教育的基础以及个人的接受能力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接触和了解,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
二、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1、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1—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能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初步了解位置方向,知道上下、前后、左右。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9、培养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2)教学重点
1、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及10以内各数的组成。
2、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加法和减法的关系。
3、能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4、能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5、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6、会进行比一比,直观认识简单的几何图形,初步认识钟表。
(3)教学难点
1、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2、能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3、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了解分类方法进行简单的分类。
5、认识钟表。
(4)教具准备
①实物(动物、水果图画卡片、数字卡片、符号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图形卡片;②口算练习卡片;③20以内加法和10以内减法的计算圆盘;④数的组成练习卡片;⑤计数器;⑥绒板;⑦钟面;⑧方木块;⑨小棒;⑩数位表。
三、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刻苦钻研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法,认真上课批改作业。
2、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等现代化教育资源。
3、在课堂上多用儿童化的语言,多给学生微笑和鼓励。
4、抓好单元检测,把好单元教学关。
5、加大培优辅差的力度,对后进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做到课堂上多提问,课下多关心,作业做到面批面改。
四、课时安排
1、数一数(1课时)
2、比一比(2课时)
3、位置(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通分的意义;
掌握通分的方法,能运用通分的知识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
在比较大小的同时体会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提高观察、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的过程中,感受通分的必要性,体验数学学习的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
【教学方法】
(1)运用转化原理,组织好铺垫训练,帮助学生实现有效学习迁移。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铺路搭桥,激活学生思路,引导学生去获取新知;
(2)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课堂评语,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和兴趣,组织学生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
(3)练习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注意练习的。形式、梯度和侧重点,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导语:我们学习了分数大小的比较有两种情况,还记得吗?谁来说一说是哪两种情况?
有部分同学很快说出:一种是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较大;另一种是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小的分数较大
2、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的复习题,看谁回答得又快又对:
在圆圈里填上﹤﹥或﹦
○○○ ○
二、探究新知
教师导入新课:如果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怎样比较大小呢?
1、教师谈话引入:我知道同学们都很喜欢读书,老师给大家推荐一本好书《人民的好警察任长霞》,这本书介绍了河南省登封市公安局长任长霞的先进事迹,我们书中的同伴红红和亮亮正在读这本书。
2、出示图片,交流方法。
教学预设
(1)求谁看的页数多实际就是求什么?
(就是比较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二的大小)
(2)今天我们就学习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
(板书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
(1)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比较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二的大小?
(2)交流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教学预设:
●用画图的方法比较。
展示:画图表示
教师引导:如果分母或者分子数太大,这种办法就不好用了,同学们能不能借助已经学过的知识,设法把这些分数转化同分母的分数,再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呢?
学生自己探究(此时要给学生留些探究的时间),教师参与学生的学习。交流学法。
●我是这样想的,把他们转化成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就便于比较它们的大小了,再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和都转化成不改变原分数的大小,但分母都是6的分数和。同分母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因为<,所以<
(教师板书计算过程)。
●想一想,在把和这两个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的过程中,都借助了哪些旧知识?
学生在回忆的基础上得出:借助分数的基本性质
(3)认识通分
把和这两个异分母分数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这个转化在数学上称为通分。
教师板书:把异分母分数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通分。
教师强调:想学会通分必须注意哪两点?
预设:
下划线部分和斜体字部分,也就是第一必须是把异分母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第二转化后的分数必须和原来分数相等。
三、例题
做书上79页试一试
、、(1)每组同学完成一组中两个分数的通分,请三名学生板演。
(2)请板演的学生说出通分的思考过程,集体评价并且订正。
四、巩固练习(出示大屏幕题)
1、填空:
(1)通分是根据分数的(),通分的目的是把()分母分数化成()分母分数。
2、下列哪组通分正确?哪组不对,为什么?
{
{
=()=()
=()=()
五、总结
1、用通分的方法比较分数的大小你还有疑问吗?
预设:老师比较和的大小可以把他们转化成是分子都是6的分数吗?
(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老师明确告诉你“可以”,但这个过程不叫通分,而79页试一试的要求是先通分,再比较大小,如果没有“先通分”就可以这样做了)
2、同学们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说自己学到些什么?
预设:
A我会用通分的方法来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
b我学会了转化的学习方法,把没学过的知识转化成已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c我学会了通分。
……
六、布置作业
80页练一练1、2、3、4。
【板书设计】
分数大小的比较——通分
因为<,所以<
把异分母分数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通分。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在观察、讨论、操作的活动中,经历判断图形平移和在方格纸上按要求将图形平移的过程。
2、能判断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按要求平移。
3、在探索平移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能在方格纸上按要求将图形平移。
2、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了解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课前修改:
教学过程:
一、平移现象
1、让学生观察图片,说一说这些事物重有哪些平移。
2、提出兔博士的问题,学生交流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二、判断平移
1、(1)题学生先观察数红的两组图,说一说有什么,发现了什么,然后判断哪些图形通过平移可以互相重合,重点说一说图形是怎样平移的。。
2、(2)题安排两个环节。
1)先让学生弄清题的要求,然后在书中独立完成。
2)交流展示涂色后的图形,重点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判断的。
三、平移图形
1、让学生在书中岸(1)题的要求画出图形,重点交流画的方法。
2、鼓励学生自主完成(2)题,集体交流。
练一练
1、给学生充分的作图时间,师巡视辅导后进。
2、有余力学生独立完成
设计说明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在幼儿园已经接触过10以内的数,绝大多数会指物数数,结合他们已有的数学经验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如下:
1.激趣导入,逐层深入,理解新知。
学生刚刚从幼儿园迈进小学,对课堂学习还不适应,容易疲劳,观察能力有限。在观察教材主题图时,往往只对其中的色彩、人物等感兴趣。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激发他们的观察兴趣。结合这一特点,我用“校园图”(课件)导入,让他们先看看图上都有哪些自己感兴趣的人和物,说说都看到了什么。当他们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一一说出校园图里的人和物后,再给出数数的任务。数一数图中有几座房子,有几面红旗,有几个看球的小朋友,有几个单杠……引导学生按数目从小到大的顺序数出图中事物的个数,给学生创设了充分的观察探究空间。在和谐愉悦的探究氛围中,通过集体交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意见、虚心向他人学习的好习惯。
2.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
课后我布置了口头作业,回家数数家里的东西,哪些可用我们学过的数来表示?让学生知道数学无处不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1~10数字卡片一套 课堂活动卡
学生准备 1~10数字卡片一套注:本书“上课解决方案”中的“备教学目标”“备重点难点”见前面的“备课解决方案”。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亲爱的同学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已经成为一名真正的小学生了,老师会带领你们一起探索数学王国里的奥秘,让你们学好数学,用好数学。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数一数。(板书课题)
出示教材2~3页的主题图(课件出示)。提出要求: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这幅图画是什么地方?图里都有什么?
(1)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2)指名说一说。
小结: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在这座美丽的校园里学习和生活,学校就是我们的家,同学们要爱护校园里的一草一木。
设计意图:从主题图入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从上课伊始便能全身心投入,进入一个最佳的学习状态。
⊙自主探究数数的方法
1.数图中各种事物的数量。
(1)同学们认真地数一数,图中有几座房子?有几面红旗?(生观察后汇报)
教师说明:一座房子,一面红旗都可以用数“1”表示。(在图右边对应贴出数字卡片“1”)
(2)同学们再仔细地找一找,还有哪些事物的数量是1?(一位老师、一个足球……师板书“1”,全班齐读)
教师说明:我们在数不同事物的个数时,同一种数量就可以用同一个数表示。
(3)图中有几个看球的小朋友?有几个单杠?图中还有哪些事物的数量是2?
(生观察后汇报,师板书“2”,全班齐读)
(4)谁能说一说有几个小朋友在踢足球?图中还有哪些事物的数量是3?(生观察后汇报,师板书“3”,全班齐读)
(5)谁能说一说用哪个数来表示垃圾桶有几个?向日葵有几棵?(生观察后汇报,师板书“4”,全班齐读)
(6)谁知道4数完以后该数几?请同学们用上面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课堂活动卡的内容。(出示课堂活动卡)
集体交流,汇报结果。(学生汇报时,教师要出示相应的数字卡片)
小结:我们要想准确地数出事物的个数,就要一个一个有序地数。
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模仿能力强,有序意识弱。学生在观察主题图的时候,一般都是盲目地去观察,在这里老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去观察,而是引导学生按照老师的方法,即按从小到大表示相同数量的事物去观察。在自主数数的活动过程中,放手让学生依照老师的方法,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有顺序地数数。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发现按一定的顺序数数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2.做游戏:我来说,你来做。
(1)教师先和一名学生做示范,例如:老师说1,学生就伸出与之相对应的1根手指。
(2)同桌之间互相游戏,看谁的反应最快。
(3)选一个小组到前面做游戏。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有趣的游戏,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达到了在全班范围内对新知识进行巩固的目的。
⊙课堂练习,提升反馈
1.认读1~10各数。
(1)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1~10各数。
(2)打乱顺序指数,让学生读。
2.数一数、找一找教室里有哪些事物的。个数可以用我们所学的1~10各数来表示。(生先观察,再自由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由读,最后打乱顺序让学生读,要求一步步提高,目的是让学生不要受数字顺序的影响,而是真正地去认识数字。通过数、找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在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
⊙总结提升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希望每个同学都能从现在起认真学习数学,与数学交朋友。
⊙布置作业,巩固新知
找一找生活中的哪些事物可以用1~10各数来表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通过看和数了解画面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感受看和数是认识生活中的事物,是学习数学常用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自己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观察、学习,初步培养有条理地观察的习惯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数数。帮助学生解决认知过程的困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课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
讲述: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一个热闹的地方——动物乐园,高兴吗?
1。出示图,进一步激发起数数的兴趣,初步探索。嗬!动物乐园到了,你们看,动物乐园里可热闹啦,让我们快快向前去,小朋友,睁大眼睛,你看看图上有些什么?
二、新授
1、看图了解画图的内容,图上有些什么?分别在哪里?
结合画面下的10幅小图观察,这10幅小图都是从场景里提取的,让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
2、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圆点与物体有一一对应关系,渗透着对应的思想。)
3、第七、八、九、十幅小图中有圆点无物体,放手让学生根据圆点个数,到情景图中找相应的物体。
三、练习:
分4人小组,由任意一个小朋友说出物体的个数,让其他3个小朋友用圆点摆出表示的数。
四、拓展运用
讲述:小朋友,已经学会了数一数,即1—10的物体的个数。你能用1—10这10个数字中的其中一个数来说句话吗?在小组内说说。
如:我有10个手指,我们小组有4人,等等。
五、小结
小朋友爱动脑,又爱动手,真不错,说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3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2、让学生初步经历运用点子图表示物体个数的过程,初步培养数感,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
3、让学生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渗透应用意识。
4、让学生在他人的帮助下,初步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与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小朋友喜欢玩吗?你们最希望到哪儿去玩?悄悄地告诉你的同桌。老师猜,小朋友一定非常希望到儿童乐园去玩吧。(多媒体课件出示儿童乐园情境图)
二、自主探索
1、初步感知
(1)提问:图上画了些什么?这是什么地方?你去过这样的地方吗?
(2)同桌交流后集体交流。
2、看主题图数数
(1)提问:图上画了滑梯、秋千、木马等东西,还画了人、鸟、花等,你能数出每一种有多少个吗?
(2)学生先自己数一数,再数给同桌听。
(3)集体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按顺序数,并指出在数较多的物体时,可以数一个轻轻地画掉一个,防止遗漏。
3、总结方法
(1)讨论:怎样数数又对又快?
(2)小结:数数的方法。
4、用点子图表示个数
(1)谈话:儿童乐园里每种东西有几个,我们怎样记录下来呢?可以用一些简单的符号表示物体个数。我们可以用点子来表示。
(2)提问:你能用画点子的办法表示小飞机、蝴蝶、小鸟和气球的个数吗?
(3)提问:这里还有三幅点子图,它们各表示多少个东西?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能从占面的大图画里找出它们各表示什么东西吗?说给同桌听。
三、巩固深化
1、在习题纸上画点子。
2、找数活动。
(1)找一找我们自己身上和小朋友身上藏着哪些数?找到后与好朋友交流。
(2)找一找我们教室里藏着哪些数?找到后与好朋友交流。
四、总结提升
谈话: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希望我们每一个小朋友都能从现在起认真学习数学,与数学交朋友,长大后为祖国作贡献。
课后记:学生刚入学不久,还不懂得如何与同桌交流,应该给学生更明确的引导。
认识通分的意义;
掌握通分的方法,能运用通分的知识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
在比较大小的同时体会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提高观察、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的过程中,感受通分的必要性,体验数学学习的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
【教学方法】
(1)运用转化原理,组织好铺垫训练,帮助学生实现有效学习迁移。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铺路搭桥,激活学生思路,引导学生去获取新知;
(2)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课堂评语,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和兴趣,组织学生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
(3)练习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注意练习的。形式、梯度和侧重点,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导语:我们学习了分数大小的比较有两种情况,还记得吗?谁来说一说是哪两种情况?
有部分同学很快说出:一种是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较大;另一种是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小的分数较大
2、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的复习题,看谁回答得又快又对:
在圆圈里填上﹤﹥或﹦
○○○ ○
二、探究新知
教师导入新课:如果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怎样比较大小呢?
1、教师谈话引入:我知道同学们都很喜欢读书,老师给大家推荐一本好书《人民的好警察任长霞》,这本书介绍了河南省登封市公安局长任长霞的先进事迹,我们书中的同伴红红和亮亮正在读这本书。
2、出示图片,交流方法。
教学预设
(1)求谁看的页数多实际就是求什么?
(就是比较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二的大小)
(2)今天我们就学习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
(板书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
(1)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比较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二的大小?
(2)交流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教学预设:
●用画图的方法比较。
展示:画图表示
教师引导:如果分母或者分子数太大,这种办法就不好用了,同学们能不能借助已经学过的知识,设法把这些分数转化同分母的分数,再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呢?
学生自己探究(此时要给学生留些探究的时间),教师参与学生的学习。交流学法。
●我是这样想的,把他们转化成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就便于比较它们的大小了,再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和都转化成不改变原分数的大小,但分母都是6的分数和。同分母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因为<,所以<
(教师板书计算过程)。
●想一想,在把和这两个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的过程中,都借助了哪些旧知识?
学生在回忆的基础上得出:借助分数的基本性质
(3)认识通分
把和这两个异分母分数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这个转化在数学上称为通分。
教师板书:把异分母分数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通分。
教师强调:想学会通分必须注意哪两点?
预设:
下划线部分和斜体字部分,也就是第一必须是把异分母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第二转化后的分数必须和原来分数相等。
三、例题
做书上79页试一试
、、(1)每组同学完成一组中两个分数的通分,请三名学生板演。
(2)请板演的学生说出通分的思考过程,集体评价并且订正。
四、巩固练习(出示大屏幕题)
1、填空:
(1)通分是根据分数的(),通分的目的是把()分母分数化成()分母分数。
2、下列哪组通分正确?哪组不对,为什么?
{
{
=()=()
=()=()
五、总结
1、用通分的方法比较分数的大小你还有疑问吗?
预设:老师比较和的大小可以把他们转化成是分子都是6的分数吗?
(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老师明确告诉你“可以”,但这个过程不叫通分,而79页试一试的要求是先通分,再比较大小,如果没有“先通分”就可以这样做了)
2、同学们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说自己学到些什么?
预设:
a我会用通分的方法来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
b我学会了转化的学习方法,把没学过的知识转化成已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c我学会了通分。
……
六、布置作业
80页练一练1、2、3、4。
【板书设计】
分数大小的比较——通分
因为<,所以<
把异分母分数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通分。
教学内容:
1、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练习三十四第1、3、4题)
2、折扣、纳税、利息
教学目的: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解答。
2、能正确熟练地解答有关税款、税后利息等实际应用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只列式不计算)
(1)10万元的5%是多少?(2)一个数的80%是100,求这个数。
(3)500减少20%后是多少?(4)1000元增加2%后是多少?
(5)100比某数多10%,求某数?
二、知识梳理
1、某校男生人数比女生少10%。
①谁是单位“1”。
②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百分之几?
③已知女生有500人,求男生有多少人?
④已知男生有450人,求女生有多少人?
2、把③、④两题进行比较,然后小结。
3、课本104页第3题,105页第1题。
二、税款的计算方法,利息的计算公式。
1、复习税款的计算方法。
2、复习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定期整存整取通常还要叫20%的利息税,因此所得利息只有80%)
3、什么利息不纳税?利息与税后利息有什么不一样?
三、巩固与深化练习
1、课本104页的第4题。
2、课本105页的第6题。
四、作业
课本105页练习二十四第2、3、5题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一年级(上册)第55~56页。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掌握和是10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 使学生经历根据一幅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四道算式之间的联系。
3、 使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引入
谈话:小朋友们喜欢足球吗?那我们就一起去看一场足球比赛吧。
二、 进行新课
1、 教学例题。
出示例题情境图。
提问: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幅图,说一说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左边有6人,右边有4人;戴帽子的有1人,没戴帽子的有9人)
再问: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引导学生用三句话完整地表达,并相机在情境图中用括线、问号等表示出条件和问题)
谈话:小朋友真了不起,不但弄清了图的意思,还提出了许多不同的问题,下面我们就来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出示问题1(图意:左边有6人,右边有4人,一共有多少人)。
提问:怎样算一共有多少人呢?你会列式吗?还可以怎样列式?(板书:6 + 4 = 4 + 6 =)
再问:你能算出这两个算式的结果吗?(着重说一说是怎样算出6 + 4 = 10的,并强调可以根据6 + 4 = 10,直接写出4 + 6的结果)
出示问题2(图意:一共有10人,左边有6人,右边有多少人)。
提问:要算右边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 ?(板书:10 - 6 =)
再问:怎样算出10减6等于几呢?(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着重引导学生体会根据加法算式想减法算式结果的方法)
出示问题3(图意:一共有10人,右边有4人,左边有多少人)。
提问:你能列出算式,并很快算出结果吗?
学生列式,并算出结果。
[评析:从现实情境入手,引导学生经历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活动的效率。同时,要求学生用三句话(两个条件,一个问题)表达图意,渗透了加、减法实际问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在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的同时,引导学生根据前面的算式想后面算式的结果,既使学生初步感知了加、减法的联系,又促进了算法的优化。]
谈话:刚才有小朋友说,图中1个小朋友戴帽子,9个小朋友没戴帽子,你能根据这些信息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吗?先自己写出算式,再和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每一道算式表示的意思。
学生活动后,组织交流,并说一说是怎样算、怎样想的。
[评析:充分利用情境图创设开放的教学空间,引导学生再次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加深对根据一幅图列出四道算式的理解。让学生说每一道算式的意思,使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2、 教学试一试。
谈话:我们来做个抛花片的游戏好吗?(拿出花片)老师这里有10个花片,每一张花片的正面都印着花的图案,背面都没有图案。像这样(边说边操作)把10个花片抛在讲台上,请小朋友猜一猜,可能有几个正面朝上,几个背面朝上?(学生猜可能出现的结果)
验证:想知道谁猜对了吗?请一个小朋友上来帮老师数一数。(指名数花片)
提问:你能根据抛花片的结果,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吗?(指名说出四道算式)
谈话:请小朋友从自己的学具中数出10个花片,抛一抛,看你抛出的几个正面朝上,几个背面朝上?再根据抛花片的结果写出四道算式。
反馈各种不同的结果,当学生说自己抛出的是5个正面朝上和5个背面朝上时,提问:你怎么只写出了两道算式?
谈话:根据抛花片的结果,我们写出了这么多算式,你能把这些算式按顺序排一排吗?(学生活动)比较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揭示课题:和是10的加法和10减几。(板书)
[评析:抛花片的游戏,既紧密联系教学内容,又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提高了教学活动的有效性。猜抛花片的结果,有助于学生从数的组成的角度有序思考;根据自己抛花片的结果,列出四道算式,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联系;把算式按顺序排一排,并说一说其中的规律,有助于内化新知,促进计算技能的形成。]
三、 巩固练习
1、 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还想做游戏吗?(动画演示:小老鼠出8,大象从卡片中找出2,小老鼠说算式:8 + 2 = 10,大象说算式:2 + 8 = 10)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数字卡片,同桌合作,一个小朋友任意出一张卡片,另一个小朋友很快从自己的卡片中找出一张,使两张卡片上的数相加得10,并说出两道加法算式。
2、 想想做做第2题。
教师说算式,学生口算得数。
3、 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把得数直接写在书上。
4、 想想做做第4题。
先自由地说一说,填一填,再有顺序地说出可以填哪些算式。
5、 想想做做第5、6题。
先让学生独立看图,填写算式,再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题意的。
[评析:练习层次清楚,形式活泼,突出了教学重点,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 课堂总结。(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