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优秀24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 1

教学内容: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0-7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地个数,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读出11-20各数,初步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2.使学生初步了解数的十进制,知道10个1是一个十、2个十是20.

3.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获得初步的数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在实践操作、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10个1是一个十掌握一个十和几个一表示十几。

教学难点:

建立记数单位十的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师:小朋友们,今天茄子老师又来到了我们数学课中,他还给我们带来了一些礼物(演示课件:出示茄子老师和20个排列整齐的五角星)。茄子老师带来这么多的五角星有什么用呢?我们一起来听听茄子老师是怎样说的。

茄子老师:我知道一(1)班的小朋友特别聪明,又爱动脑筋。今天我带来的这些五角星叫做智慧星,是用来奖励学习认真的小朋友的。在这些智慧星里还藏着一些秘密呢,你们想知道吗?(五角星上出现1-10各数)

师:原来这些智慧星里还藏着数呢,这些数可都是我们的老朋友了,请小朋友们一起读一读。猜一猜,其他智慧星里藏着哪些数呢?(让学生猜一猜、说一说)

师:小朋友们猜得很对,在后面的这些星里藏着比10大的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

11-20的数小朋友们都认识吗?我们一起来认一认、读一读。

(依次出现11、12、13、15、18各数,让学生读一读,并说出其他星上是哪些数,认一认、读一读。)

【评:从学生实际出发,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童话形式呈现1-20各数,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了解了学情,以利于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活动】

二。实践操作,探索新知

(一)建立记数单位十地概念

师:茄子老师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智慧星,还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数学问题请小朋友们解决,你们愿意吗?听一听,茄子老师给我们带来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

茄子老师:请小朋友们数出12根小棒,在桌子上排成一排。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师:电脑里的小朋友东东也摆了一些小棒,我们一起来帮他数一数。

(课件演示12根小棒,引导学生数一数)

茄子老师:小朋友们真是心灵手巧,不仅自己能正确地数出12根小棒,还能帮东东小朋友数一数。可是要数出十几根,每次都这样数,太麻烦了,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数出的有12根吗?

师:你们听明白了吗?下面就请你们想一想、摆一摆,在把你的想法悄悄地告诉你的同桌。

学生操作活动后,进行师生交流。学生的想法可能有以下几种:

1. 每2、3、4、6一份地摆。

2. 把12根分成9根和3根。

3. 12根分成10根和2根。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电脑中的小朋友玲玲也想出了办法,

我们来看一看,她是怎样摆的。

课件演示:数出10根堆成一堆捆成一捆

师:你们的想法和玲玲一样吗?比一比,谁的方法好?请小朋友们也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

师:这一捆是几个一根呀?是多少根?10个一根捆成一捆就是10根,我们说10个一是1个十。(板书并读一读:10个一是1个十)

现在请小朋友很快地拿出10根小棒,想一想怎么拿?拿出来给大家看一看。

师:(指对1捆带2根)一捆小棒就是一个十,和旁边的2根合起来就能一眼看出有12根小棒了。谁来说说几捆和几根合起来是12根?

现在老师来考考小朋友们的眼力,你能很快地看出摆了多少根小棒吗?

(演示课件:依次出示13、17根小棒,说一说是几捆带几根,是多少根?)

【评:采用人机对话的方式,提出数学问题,通过数一数、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捆一捆、拿一拿等活动,自然形成10个一是1个十的概念,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具体生动,易于学生接受。】

(二)摆摆、说说,理解2个十是20

师:想一想怎样摆出11根小棒,再动手摆一摆。

(学生操作后进行交流说一说是怎样摆的。再依次摆出14根、18根)

师:请小朋友们很快地摆出19根小棒。

学生操作后交流各自的摆法,有两种可能:

1.先摆出一捆,再数出9根。

2.在18根后添上一根。

(对于学生的两种摆法予以肯定)

师:19根再添上一根是多少根?怎样摆就能让别人一眼看出是20根呢?请小朋友们与你的伙伴商量商量,再合作摆一摆。

师:19根再添上一根就是20根了,20根是几捆带几根?单根的又满了10根又可以怎样了?现在有两捆小棒,是2个十,2个十就是20。(板书:2个十是20)

【评: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充分展现学生各自的聪明才智,在较短的时间里灵活运用已有知识理解了2个十是20】

(三)11-20的数序

(课件切换到茄子老师和五角星画面)

师:小朋友们这么地聪明,学得又这么地认真,顽皮的小猴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课件演示;出示小猴)他看到茄子老师带来了这么多的智慧星,高兴得手舞足蹈,一不小心把摆放得整齐有序的智慧星打乱了。(课件演示出凌乱的五角星画面)茄子老师会对小猴说些什么呢?

茄子老师:你这小猴真调皮,请你赶快帮我把这些智慧星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在直线的下面(出示数轴)排放整齐。

猴:茄子老师,对不起!我马上就排一排。

(课件演示:标有1-10的五角星消失,并把1-10在数轴上依次排列)

猴:10的后面该怎样排呢?请小朋友们帮帮我吧!

师:10的后面是多少?11的后面是多少?12的后面呢?(数轴上依次出示11、12、13)

师:(分别指着15、18处)这里该放哪个数?13和15的中间是多少?15和18的中间是哪两个数?18的后面呢?

师:小朋友们看一看,直线下面的数越往右边越怎样?比10大的数有哪些?我们一起把11-20读一读。

【评:让学生在帮助小猴解决问题的活动中体验并获得11-20的排列顺序,学生学得生动有趣。在观察数轴上数的变化过程中,使数的顺序更加清晰。】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1. 想想做做第2题。

茄子老师:小朋友,你们真聪明,很快就认识了11-20各数了,看一看我今天还给你

们带来了什么?(课件演示:出示草莓和雨伞图)

师:先猜一猜是草莓的个数多还是雨伞的把数多?草莓大约有多少个?雨伞大约有多少把?再数一数草莓和雨伞各有多少。

(学生活动后进行师生交流,指导学生有序地数数,并与估计的结果比一比)

师:这么多的草莓,数完以后怎样就能让别人一眼看出一共有多少个了?

(引导学生数一数、圈一圈)

2. 想想做做第3题。

师:我们今天学过的数在你的文具盒里能找到吗?看着自己尺子上的数从0读到20。

师:谁能从7数到17?谁能从11数到20?

师:在尺子上12的后面一个数是多少?18的前面一个数是多少?16的邻居是哪两个数?

3. 想想做做第4题。

4. 生活中的数。

师:小朋友,你们已经认识了11-20各数,看看教室里的人和物,你喜欢什么,就去

数一数,数到20个就回到自己的座位。

5. 猜数游戏。

【评:练习形式多样,在猜一猜、数一数、圈一圈等活动中巩固新知,培养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全课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11-20这些数,在我们的尺子上有,在我们的书上有,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有这些数?请小朋友们课后做个有心人,注意观察和思考,这样我们就会越来越聪明。

幼儿园小班优秀数学教案 2

幼儿园小班优秀数学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日常生活中“起床”活动,学习5以内数的形成、数数、认识数字5。

2、激发学数学的兴趣,知道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用处。

活动准备:

1、5的圆卡和数字卡若干。

2、幼儿用彩笔和练习纸若干。

活动过程:

1、帮助我们的小娃娃。师:娃娃要起床了,我们一起来帮助娃娃好吗?(好)1)穿衣服:边给娃娃穿衣服边说:1件衣服添上1件是2件,2件添上1 件是3件….

2)扣纽扣:我们来数数,扣了几颗(4颗)再加上1颗是几颗?

3)梳辫子:我们帮娃娃扮维吾尔族人,边梳边数1、2、3、4(复习4以内数)的形成。

4)系鞋带:帮娃娃穿鞋带孔提出:已经穿了几个?(4个。再添上1个是几个?)5)老师:我们帮娃娃穿衣、扣纽扣、梳头、系鞋带,并学习了数数,今后我们自己穿时也可以边穿边数。

2、认识数字:51)5件衣服、5粒扣子、5根小辫、5个鞋带孔可用几个圆点表示?

2)观察、讨论:“5”像什么?

3、老师请幼儿涂色:

今天老师给了许多礼物,请小朋友找出可以用数字5表示的礼物涂上美丽的颜色。

4、延伸:

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寻找与“5”有关的物品并作统计记录。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 3

一、说教材

“11—20各数的认识”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基础上,通过操作实践,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并且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使本课的新知不断内化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培养学生对数的感知能力。

二、说学情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内容之前已经初步认识11—20各数,但是这种认识局限于数字到名称的简单对应。对于数字所包含在进一步、深层次的含义即数的组成,理解不够深刻。这是一个将两位数量化的过程。需要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感受,再逐步抽象成数字。

三、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根据对教材和学生学习经验的把握,制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如下:

1、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读、写11—20各数,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了解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认识数位十位和个位。

3、经历用2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以及观察、分析能力。

4、了解数的文化,培养学生喜欢数学和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11—20各数的读写以及组成

教学难点:数位的意义

四、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突破重点难点,遵循儿童认识事物的特点,在教学中要借助直观操作,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架起一座认识的桥梁。因此打算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学具小棒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使学生的数感得到发展。主要采取观察法和自主探索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数一数、摆一摆及合作交流的方式去掌握“11—20各数”的读法、组成、数的顺序和大小。使整个教学遵循了由生动直观到抽象思维的认识规律。

五、说教学流程

为了能很好地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我们班上有个评比台,于是我巧妙借助学生身边的资源,通过“每十个笑脸换一个大拇指”的评价规则,让他们初步感知十进制计数方法,为后面的“满十进一”学习做好铺垫。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中心,我将以学生的自主探索为主线,以问题解决为突破,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层层递进。

第一层次:用小棒表示11只海鸥。

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来发现“一边摆10根,一边摆1根”,这种摆法能够让大家一眼看出是11根小棒,从而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初步感知“11里面有1个十和1个一”

第二个层次用计数器表示13个小朋友。

我用计数器直观地展示了“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再由形象的计数器过度到抽象的数位表。并初步渗透了“满十进一”的十进制计数法。

第三个层次根据数位表写数,理解个位和十位上数字的含义。

引导学生交流“11”这里面的两个“1”意思一样吗?

三个层次的环节教学结束后,再次设计巩固性小练习,这种练习及时有效地带领学生把前面零散的知识回顾整理,总之在这个大环节中,我想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的操作学习时间,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探究中体验,实践中感悟。

(三)回归生活,拓展应用。

既然数字是由于生活的需要产生的,那么我们就应该“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这一环节我设计一些有梯度的练习,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逐步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拓展学生的思维。

(1)基础性练习。根据表格和数位表写数

(2)巩固性练习。11—20各数顺着数大家都会了,那么倒过来怎样数呢?

(五)课堂总结,知识延伸

知识的延伸是学习的继续,这个环节中我希望通过“数学小故事”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十进制”是怎样产生的,不但吸引了学生是学习兴趣,也激发了学生喜欢数学爱上数学的情感。

在最后我又与“导入”呼应设计了“10个笑脸可以换成一个大拇指!那你要想得到2个大拇指,那就是贴多少个笑脸?3个拇指?……10个大拇指要贴多少个笑脸呀?

【设计意图】一方面可以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拓展、延伸,另一方面更是能将学生学习的兴趣延伸到课后、生活中去。

认识11到20的教案 4

教学目标:

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数的大小。

在日常生活中发现11~20各数,并能积极主动探索,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准备:

教科书、方格纸、小红花、小棒、课件

计数器、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情境创设:

通过课件展示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如公共汽车(14路)、年历卡片上的日期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11~20各数。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地方有11~20这些数?”

数数比赛:

进行一次数数比赛,看谁能从1数到20,不出错且速度快。

二、新课讲授

认数、读数:

引导学生一起读出11~20之间的数。

观察这些数,提问:“你觉得哪一个数比较特殊?”(如10、20)

认识计数单位“十”和“一”:

利用课件演示10根小棒捆成一捆的过程,讲解“10个一是1个十”。

学生动手操作,每人数出10根小棒并捆成一捆,理解“十”的概念。

数的组成:

通过摆小棒的`方式,让学生理解11~20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例如,11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

同桌合作,摆出12根小棒,并说出12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合成的。

认识数位:

拿出方格纸,小组合作,在方格上摆小棒,下方摆数字,先摆14。

引导学生说出怎样摆的,并理解数位的概念,即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计数器辅助理解:

介绍计数器,通过拨珠子让学生理解不同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

三、巩固练习

读卡片上的数:

出示写有11~20各数的卡片,让学生快速读出。

填空练习:

完成课本上的填空练习,如10( )( )13 14( )( )( )18 19( )。

拨乒乓球猜数游戏:

通过拨乒乓球的游戏,让学生猜测并说出球上的数字,进一步巩固对11~20各数的认识。

四、课堂总结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11~20各数的认识、组成、数位以及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反思

本次《认识11到20》的教学设计,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游戏等多种方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新知识。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部分学生在摆小棒和说数的组成时,表达不够清晰完整,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此外,对于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确保他们能够跟上教学进度。

总的来说,本节课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不仅掌握了新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汉字教学教案 5

教学目标:

1、认识六个汉字,能够口头组词语;

2、观察图,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说说人体各种器官的作用。

3、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识字的重要,能主动学习汉字。

重点难点:

1、认识汉字;

2、了解各种器官的作用,教育学生保护器官。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插图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新课

1、课前游戏:老师说出人体的一个部位,学生动手指部位,看谁听得仔细,指得最快。

2、你们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还经常用到身体上的什么器官呢?

(学生自由发言,让他们对各种具体为我们做什么有一个形象的感知。)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我们身上和一些器官,看看他们,平时都在干什么?又是怎么读的?(板书课题)

二、图文结合,认识人

1、教师出示课文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

2、教师根据学生反馈,出示生字卡片,教学生读。

3、采用开火车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4、练习用人进行组词练习。

4、引导学生观察人的演变过程,帮助学生识记生字人。

在古代还没有汉字的时候,人们为了记住这个字,就模仿人体的形状,造出了人字,后来人们为了使用方便,又慢慢的写成了人,这些字都叫象形文字。最后才演变成了今天的人字。

5、请一个小模特上台,做一个与人握手的姿势,用自己的形体表示出人,加深对人的认识。

三、了解人的五件宝,认读生字

1、教师出示文中小女孩的头像,让学生猜谜语:①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萄葡。(眼睛)

2、古代人把人的眼睛写得非常有趣,想不想看一看?(出示目的象形字。)

3、引出现代字目:这个字是古代人根据眼睛的样子写出来的,后�

5、学生反馈后,教师板书:耳、口

6、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都用他们干什么?

7、学生反馈后,教师小结它们的作用。

8、教师教学生读这些生字,通过观察他们的演变过程,识记耳、口。

9、教师:人有五件宝,现在我们已经找出了三件,那还有两件是什么呢?

10、学生反馈后,教师出示文中手和足的'图。

11、教师教学生读这两个生字。

12、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汉字的演变过程,识记生字。

13、拓展思维训练、思想教育

①我们都有一双漂亮的眼睛,有一双灵巧的小手,有爱叽叽喳喳说话的小嘴巴,认真听老师上课的耳朵,你们喜欢自己它们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用我喜欢_____,我可以用它来_________,我打算_____。说话)

②它们的作用真大,你打算怎样保护它们呢?(学生自由汇报)

师小结:平时我们看书、写字时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经常做好眼保健操,以防形成近视眼,在平时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才是保护它们的最好方法。

四、巩固生字的认读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看谁能又快又准确的读出来。

2、教师带读。

3、要求学生给这些生字标上拼音。

4、指名上台来标,集体纠正。

5、游戏巩固:找朋友

五、拓展思维训练:

小朋友们真能干,读得真好,其实,人身上不止这五件宝,还有很多宝呢,你找到了吗?(鼻子可以帮助我们呼吸到新鲜空气,牙齿可以帮我们嚼东西)

六、板书设计

1、观察人体识汉字

人目耳口手足

幼儿小班数学教案:数数小瓢虫 6

教学目标:

1、巩固手口一致数3以内的数。

2、培养按数量归类的能力。

3、通过游戏,提高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准备:

有1、2、3个斑点的瓢虫图片若干;分别粘有1、2、3个圆点的树叶3片;小纸虫若干;儿歌录音:小瓢虫。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师幼共同玩手指游戏:小瓢虫。

二、利用图片,练习手口一致数3以内的数。

通过数瓢虫身上的斑点及瓢虫数,巩固数数1、2、3。

三、通过游戏,培养幼儿按数量归类的能力。

1、游戏“小瓢虫抓害虫”。通过照顾小瓢虫,提高幼儿活动的兴趣。

2、送瓢虫宝宝回家,按数量进行分类1)让幼儿把不同数量斑点的瓢虫宝宝放到对应圆点的树叶上。

教学延伸:

1、提供有更多斑点的瓢虫,供幼儿练习数数。

2、给瓢虫身上的斑点涂色。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 7

教学内容: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0到71页。

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激发学生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设计特色: 用活动的形式,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更主动地学习 。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地个数,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读出11-20各数,初步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2、使学生初步了解数的十进制,知道"10个1是一个十"、"2个十是20"。

3、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获得初步的数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探索、合做掌握一个十和几个一表示十几,能正确地读出11-20各数。

教学难点 :    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

教学预设与点评:

一:创设情境,导入  新知:

[电脑:小猴子]    师:小朋友,你们看,谁来了? 小猴子:小朋友,你们好,今天我们一块儿学习,你们愿意吗?小猴子:太好了,我在学校里也是一个好孩子,已经得到很多小红花了,不信你们数数。    师:小朋友,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小猴子得到了多少朵小红花,好吗?举起右手,一边打手势一边数。[数到10]    [电脑演示10朵花,第11朵打问号]    师:再往下数就要用到比10更大的数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10更大的数,[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然后再帮小叮当把小红花数完。

(点评:小朋友每天都会得到老师奖励的小红花。用数一数小猴获得了几朵小红花,来创设“数到10朵再数下去就要用到比10大的数”这样一个情境,既贴近学生,又真实自然。)

二。实践操作,探索新知

(一)建立记数单位"十"地概念

师:今天,茄子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数学问题请小朋友们解决,你们愿意吗?听一听,茄子老师给我们带来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

茄子老师:请小朋友们数出12根小棒,在桌子上排成一排。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师:电脑里的小朋友东东也摆了一些小棒,我们一起来帮他数一数。

(课件演示12根小棒,引导学生数一数)

茄子老师:小朋友们真是心灵手巧,不仅自己能正确地数出12根小棒,还能帮东东小朋友数一数。可是要数出十几根,每次都这样数,太麻烦了,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数出的有12根吗?

师:你们听明白了吗?下面就请你们想一想、摆一摆,在把你的想法悄悄地告诉你的同桌。

学生操作活动后,进行师生交流。学生的想法可能有以下几种:

1.  每2、3、4、6一份地摆。

2.  把12根分成9根和3根。

3.  12根分成10根和2根。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电脑中的小朋友玲玲也想出了办法,

我们来看一看,她是怎样摆的。

课件演示:数出10根→堆成一堆→捆成一捆

师:你们的想法和玲玲一样吗?比一比,谁的方法好?请小朋友们也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

师:这一捆是几个一根呀?是多少根?10个一根捆成一捆就是10根,我们说“10个一是1个十”。(板书并读一读:10个一是1个十)

现在请小朋友很快地拿出10根小棒,想一想怎么拿?拿出来给大家看一看。

师:(指对1捆带2根)一捆小棒就是一个十,和旁边的2根合起来就能一眼看出有12根小棒了。谁来说说几捆和几根合起来是12根?

现在老师来考考小朋友们的眼力,你能很快地看出摆了多少根小棒吗?

(演示课件:依次出示13、17根小棒,说一说是几捆带几根,是多少根?)

(点评: 学生在数一数、摆一摆、想一想、再摆一摆、捆一捆、说一说的经历中,自然形成"10个一是1个十"的概念,使抽象的概念在操作活动中变得具体直观,易于接受。摆小棒是学生很容易做的事,但是要摆的好、动脑筋摆、能从中自己领悟出的道理,离不开教师的引导。这个环节教师要正确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摆摆、说说,理解“2个十是20”

师:想一想怎样摆出11根小棒,再动手摆一摆。

(学生操作后进行交流说一说是怎样摆的。再依次摆出14根、18根)

师:请小朋友们很快地摆出19根小棒。

学生操作后交流各自的摆法,有两种可能:

1.先摆出一捆,再数出9根。

2.在18根后添上一根。

(对于学生的两种摆法予以肯定)

师:19根再添上一根是多少根?怎样摆就能让别人一眼看出是20根呢?请小朋友们与你的伙伴商量商量,再合作摆一摆。

师:19根再添上一根就是20根了,20根是几捆带几根?单根的又满了10根又可以怎样了?现在有两捆小棒,是2个十,2个十就是20。(板书:2个十是20)

(点评: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充分展现学生各自的聪明才智,在较短的时间里灵活运用已有知识理解了“2个十是20”)

(三)11-20的数序

(课件切换到小猴子和红花画面)

师:小朋友们这么地聪明,学得又这么地认真,小猴子能和大家一起学习真是太高兴了,它一高兴,一不小心把摆放得整齐有序的红花打乱了。(课件演示出凌乱的红花画面)茄子老师会对小猴说些什么呢?

茄子老师:你这小猴真调皮,请你赶快帮我把这些红花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在直线的下面(出示数轴)排放整齐。

猴:茄子老师,对不起!我马上就排一排。

(课件演示:标有1-10的红花消失,并把1-10在数轴上依次排列)

猴:10的后面该怎样排呢?请小朋友们帮帮我吧!

师:10的后面是多少?11的后面是多少?12的后面呢?(数轴上依次出示11、12、13)

师:(分别指着15、18处)这里该放哪个数?13和15的中间是多少?15和18的中间是哪两个数?18的后面呢?

师:小朋友们看一看,直线下面的数越往右边越怎样?比10大的数有哪些?我们一起把11-20读一读。

(点评:让学生在帮助小猴解决问题的活动中体验并获得11-20的排列顺序,学生学得生动有趣。在观察数轴上数的变化过程中,使数的顺序更加清晰。)

三、自练反馈,强化新知

师:我们以前认识了0-10,今天,我们又认识了11、12……(出示课件)

揭示课题。这么多的数你想读吗?请女生从11读到20,男生再来读一读。从8读到15,从20读到13。

师:读得太好了!在这些数的排列中你还发现了什么呢?

师:生活中这些数都陪伴着我们,你知道吗?

学生自由说一说。

(点评: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强化了学生对11~20各数的认识,体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学得轻松、活泼。)

师:小猴子过生日,小动物们都来做客,小猴子出了糖果招待大家。猜一猜,大约有多少颗糖?

学生猜一猜。

师:究竟有多少颗,让我们来数一数。

师:刚才我们一颗一颗地数出了16颗糖。小猴子怎样摆糖我们就更容易看出是16颗了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学生可能把10颗放在一起,另外再放6颗。

师:这个方法好!糖、小棒这类东西,我们可以把它10个堆在一起,或捆在一起,这样数起来就容易了。

师:假如我们碰到一些东西既不好捆,又不好堆,怎样才能让大家看出是十几个呢?(出示画有16颗草毒:把10个圈在一起,别人就容易看出是十几了。)

师:老师这儿也有一盒糖果,请几位小朋友来抓一把,然后让你小组的同学猜一猜是多少颗,看谁猜得最准确。

师:(抓一把)猜一猜老师手里有多少颗糖?和你们比是多还是少?

学生可能猜:17颗、18颗、19颗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猜对了吗?这些糖果就作为奖品送给大家吧!

(点评:这一环节通过让学生和老师抓糖果、猜糖果,使他们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感受了十几的数,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估数意识。)

教学总评:本课设计精心选择学生喜欢的事物和情景,不拘泥于教材提供的素材,对教材的再加工,促成了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教师从学生数喜欢的东西入手,用活动的形式,让学生认识了 11--20各数,掌握了数的大小排列顺序、培养了数感。学生在活动中能更主动地学习,教师适时点拨,课堂生动活泼,学生学习数学有趣味,有劲头,也很轻松。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思维得以训练,每一个学生都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得到充分发展。

邮编:224638             江苏省响水县老舍乡中心学校         张学忠

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趣味数数》 8

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趣味数数》

活动目标:

1、学会按照不同的方式、方法有序地数数。

2、通过操作活动,联系实际生活,初步理解数的概念,并积累相关数数的经验。

3、增强幼儿的观察能力,培养幼儿对数数活动的好奇心和兴趣。

活动准备:

白板、课件、操作材料、记录卡。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幼儿随音乐《开火车》进活动室。引导幼儿进入活动主题。

2、师:森林里的小动物们要搬家啦,这么多的老师也都快来帮忙了呢,我们一起来和要去帮忙的老师们问声好吧。

(二)基础部分

1、师:现在每位小朋友都变成了小火车的车厢,那你们清楚一共有多少节车厢呢?

幼儿报数,教师配合指导。

2、师:大一班的`小朋友们都太棒了,而且我知道你们数数都很厉害,你们都能数到几?

我说一个数,你接着往下数3个数字好吗?

・・・・・・3、出示图片,幼儿观察。

师:森林国王说啦,要闯关成功后才可以去帮忙呦。那我要请你们帮我一个忙啦,看,图上有什么?(房子,树)房子有几间?有几棵树?几只小动物?你是怎么数的?

教师小结:要数清楚物体的数量,我们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比如从上往下,不同课件都有对应的点数需求,下载课件需要点数,如果点数不足充值后,就可以在电脑上下载了。或者从左往右,这样就不会数错了。

4、教师与幼儿互动,依次请10名幼儿上台,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5、出示图片,观察图片上的图形并正确的数出来。

师:看看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这是什么?有几个三角形?几个圆形?・・・・・・你是怎么数的?还有什么?这次你又是怎么数的呢?

6、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小结:数不同的东西方法也不同,要想正确的数出数量,不仅要观察仔细,还要按一定的顺序数。

(三)结束部分:

师小结:其实数字和我们的生活有很密切的关系,是很要紧的,爸爸妈妈经常买东西的时候都要去看这个数字。那么今天就请你有空的时候到家里去找一找、到附近的超市去看一看哪些东西上面有数字?为什么要看这些数字呢?这些数字有什么奇怪的地方?

音乐再响,幼儿随音乐《开火车》出活动室。

认识11到20的教案 9

教学目标:

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数的大小。

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11~20各数,并理解这些数的实际意义。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准备:

教科书第84~85页的内容

方格纸、小红花、小棒、课件

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情境创设:

展示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图片(如:14路公共汽车、年历卡片等),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数字。

提问:你们在这些图片中看到了哪些数字?它们表示什么?

复习旧知:

引导学生回顾1~10的认识,并提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数字?

二、新授知识

认数、读数

一起把11~20之间的数读一读。

观察这些数,提问:你觉得哪一个数比较特殊?为什么?

通过课件演示10根小棒捆成一捆的'过程,让学生理解“10个一是1个十”。

引导学生理解11~20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如11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

动手操作

让学生在方格纸上摆小棒,每10根小棒捆成一捆,并用数字卡片表示出来。

小组合作,摆出12、13等数,并讨论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认识数位

拿出方格纸,小组合作,在方格上面摆小棒,下面摆数字,先摆14。

引导学生理解个位和十位的概念,并尝试给左面、右面的数位起名字。

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明确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计数器介绍

介绍计数器的使用方法,让学生理解十位上拨下一颗珠子表示10,个位上拨下一颗珠子表示1。

通过计数器演示不同数的表示方法,如17(十位1颗,个位7颗)。

三、巩固练习

读卡片上的数: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学生快速读出。

填空练习:如10( ) ( )13 14( ) ( ) ( )18 19 ( )。

拨乒乓球猜数:学生分组进行,一人拨乒乓球(代表数位上的数),其他人猜出这个数是多少。

四、课堂总结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11~20各数的认识和数位的概念。

引导学生回顾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11~20各数,并鼓励他们在生活中继续寻找和应用这些数。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情境创设、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多种方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从直观感知到抽象理解,逐步建立了数位的概念,并掌握了11~20各数的组成和读写方法。同时,通过丰富的练习和游戏,巩固了新知,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和猜测意识。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部分学生在动手操作时显得不够熟练,需要进一步加强训练;另外,在小组合作交流中,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关注这些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总的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 10

教学目标

1.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数的大小。

2.在日常生活中发现11~20各数。

3.能积极主动探索,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4~85页的内容,练习十四中相应的习题。

教具、学具准备

方格纸、小红花、小棒、课件。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

1.小朋友们,我们都已经认识了1~10。请你们看一看,在这些图中,你看到了哪些物品?上面都有些什么数字?一起找一找(课件演示四件物品)。

生:我看到了有14、18、12、15

2.这些数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请你们试着把11~20之间的数写在小红花上,每朵红花只写一个,并按顺序排列起来。

3.哪一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写的数按顺序写在黑板上?

4.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就进一步地来学习11~20各数。

板书:11~20各数的认识

新课

1.认数、读数。

a.一起把11~20之间的数读一读。

b.观察这些数,你觉得哪一个数比较特殊?

c.一起来看大屏幕,默默地数一数,共有几根小棒?有几个一?(课件演示10根小棒。)

d.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有几个十?添上一根,有几个几?共有几根?11是由几和几合成的?(课件演示其过程。)

e.同桌合作摆出12根小棒,说一说12是由几和几合成的。

f.继续摆,你们能摆到几,怎样摆的?说说各是由几和几合成的。

g.提问:20根小棒是几个十?为什么在2的后面写上一个0呢?小组讨论一下。

2.试一试。

a.读卡片上的数。

17、19、20、16、12、18

b.填空。

10( ) ( )1314( ) ( ) ( )1819 ( )

谁能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小秘密?

3.认识数位。

a.拿出方格纸,小组合作,在方格上面摆小棒,下面摆数字,先摆14。

b.怎样摆的,说说看。

c.小组合作,接着摆,想摆几就摆几。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摆的。

d.你们有些什么发现?

e.谁能试着给左面、右面的数位起个名字呢?(课件演示个位、十位。)

f.提问:14中的1表示什么?4呢?

(课件演示:个位 十位)

17这个数,7在什么数位上?1呢?

20这个数中,个位上是几?十位呢?

小结: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板书)。

4.介绍计数器。

a.十位上拨下一颗珠子,这个数是几?表示什么?

b.十位上一颗,个位上拨下5颗,这个数是几?

c.十位上有2颗珠子,这个数是几?为什么?

5.请翻开书第86页看一看。

6.试一试。

做第86页做一做的第2题。

活动

拨乒乓球猜数。

教学设计说明

1.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场景:14路公共汽车、年历卡片上有关的11~20各数等情境引入新课,使学生觉得轻松、自然、喜闻乐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习的积极性。

2.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试着写数、排数,加深对11~20各数的认识。

3.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利用学生在方格纸上摆小棒、下方摆数字的小组合作机会,鼓励学生发现问题,主动探索11~20各数的意义。通过给数位起名字理解个位、十位、1个十和10个一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初步的合作探究能力。

4.利用课件辅助教学使学生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会按顺序填数、比较大小、找一找相邻的数等。

5.通过学生拨球猜数游戏,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猜测意识,同时也加深了对每一数位上的数所表示意思的理解,巩固新知又活跃课堂。

专家评析

1.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一开课,老师就提供了生活中的实际素材,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真实场景,让学生找一找公共汽车、年历卡片上的数,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接着,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平时所见过的这样的数。这一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很好地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这节课,老师给学生提供了直观、形象的学习材料,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亲身体验。如在学习数位时,老师让学生在方格上面摆小棒、下面摆数字,再说一说是怎样摆的。这样,通过摆一摆、数一数、说一说,把操作、观察、语言表达紧密结合,突破了教学难点,使学生很好地建立了数位的概念,充分体现了数学学习的过程性和体验性。

3.注重了学生学习的情感和态度,整节课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组织有效的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本节课在这一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当前的教学改革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这就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与交流的机会。老师为学生提供了许多现实而有趣的数学学习活动,自主、合作等的学习方式贯穿整节课,构建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数学课堂。

4.让学生在创造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我们的教学就应该挖掘每一个孩子身上的创造欲望和能力,从而促进他们的发展。这也是本节课的一大特点。如,老师让学生尝试把11~20各数按顺序排列起来,学生有按从大到小排的,也有按从小到大排的。这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索空间,真正落实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5.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并把这份经验作为教学的起点和教师备课的出发点。设计这节课时,老师考虑到本班的学生基本上已经会认数、写数、把数按大小顺序排列,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6.精心设计提问。在教学的关键处设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己尝试解决问题也是这节课的一大特点。如:观察11~20这几个数,你觉得哪几个数比较特殊?20根小棒是几个十?为什么在2后面写一个0?填完后,谁能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小秘密?这些问题,老师都在关键处提了出来,激发了学生思考、探究的动力,使课�

认识11到20的教案 11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并数出11到20之间的各数。

学生能够正确读出和写出11到20之间的各数。

学生初步理解数位概念,知道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代表的意义。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准备

教具:PPT课件、计数器、小棒、数字卡片。

学具:每位学生准备2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复习1-10的数数和读写,引出11到20的新知识。

展示生活中常见的11到20的数字实例,如班级人数、书本页码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授知识

1. 认识11-20各数

使用PPT展示从10数到20的动态过程,引导学生跟读。

通过小棒演示,将10根小棒捆成一捆,表示一个十,再逐一添加小棒表示11、12...直到20,让学生理解“满十进一”的概念。

2. 读数、写数练习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学生大声读出数字,并尝试在练习本上写出数字。

强调数字的书写规范,特别是“11”和“20”的写法。

3. 理解数位

介绍计数器,演示在十位和个位上拨珠表示不同的数。

引导学生理解十位上的数字表示几个十,个位上的数字表示几个一。

通过问答形式,让学生说出某个数中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分别是多少,以及它们代表的意义。

三、巩固练习

分组进行游戏:一人说出一个11到20之间的数,其他人迅速用小棒摆出这个数,并说出它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堂总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包括11到20的认识、读写以及数位的理解。

表扬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表现和进步。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和游戏互动等多种方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学生在认识11到20各数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基本的数数和读写技能,还初步理解了数位的概念。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游戏竞赛等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在数位理解环节,部分学生对十位和个位的概念掌握不够牢固,容易混淆。针对这一问题,未来可以设计更多针对性的练习和活动,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另外,对于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和辅导,确保他们也能跟上教学进度。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 12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师:老师这里有一幅图片,你们看看,认识吗?演示教师带着学生过马路图

生1:是我们在过马路。

生2:放学了,老师带我们过马路。师:对,就是你们。队伍排得可真整齐。我们学校的门口就是一条马路,车来车往,小朋友们上学时也要和老师带着时一样,过马路要走人行道,并做到一停,二望,三通过。既遵守了交通规则又安全。

观察:图中有什么?有多少?

3、导入新课:生活中常常会碰到物体个数超过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学习数学,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让学生数一数,让教师明确学生对新知识的已有水平。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只有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确定哪些知识应当重点辅导,哪些可以略讲甚至不讲,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二、新课展开

1、数数

①、 老师这里有一些小棒,请你猜一猜多少根?

②指名来数一数。

③你猜对了吗?

④、探索有什么好主意可以让自己和别人一下子看出小棒有多少根?

⑤、集体交流:总结出好方法。

⑥、数出10根小棒,十个一是( ),捆成一捆,一个十是( )。接着数到20根,同桌互数,指名数。⑥、怎样才能一眼就看出下面物体有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猜测根数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猜测意识,并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大小来培养学生的数感。通过圈10,为以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的凑10法作准备。】

2、数的组成摆小棒,说说是十几,这个数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①指名说11

②、添上1根,同桌互说后交流。

③、13-18各数任选一个跟同桌说一说,再交流。

④摆19说一说再添一根有几个十是几根。

设计意图:当前的教学改革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在这里,教师给学生提供了直观、形象的学习材料,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寻找好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供了充分的活动与交流的机会。】

3、数的顺序

①看直尺上的数,从0读到10,再从10读到20

②提问:13的后面是多少?16的前面是多少?11比13大还是小? 17比14大还是小?你发现了什么?

③指名数数,从七数到十三,从十二数到二十,从十八倒数到九。

④P87 练习十四,连一连,看看会有什么惊喜?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读数,让学生从多种角度去学习数,知道数与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通过让学生把1~20各数连起来,学生既可以从大到小连,也可以从小到大连,为学生提供了探索空间,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巩固延伸

1、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东西可以用十几来表示?

2、比一比谁翻得快找出数学书第8、12、17、20页。介绍好方法,现在往前翻还是往后翻,再翻几�

设计意图:不仅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而且让他们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感。】

四、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哪些新朋友?

教学反思:11~20各数的认识这一内容的教学,笔者认为应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并把这份经验作为教学的起点。在这节课里,学生已基本上能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读数,数的顺序和大小,因此确定这节课重点辅导直观地了解11~20各数都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以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数感。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对建构新知识起着重要作用。在上面的教学设计中,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我校学生中午由路队长带领下排队回家,每天放学,班主任老师领着他们排队出校门,穿过马路,这是多么熟悉的情景啊,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小学一年级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因此本节课特别注重使学生通过操作(摆小棒)进行学习活动,促进独立思考以及在小组中的合作与交流。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 中的应用价值。平时我发现我班学生在翻书时速度较慢,一页一页地翻,有的甚至不知往前还是往后。学了20以内数的顺序后,让学生翻翻书,根据数的顺序来确定往哪边翻;体验一下10张、20张的厚度增强数感来确定大概还要翻多厚,增快翻书的速度。

认识11到20的教案 1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

学生知道11~20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学生能正确读出11~20各数,并初步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如数小棒、捆小棒),让学生体验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11~20各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

教学准备:

教具:电脑课件、小棒、皮筋、计数器、数字卡片等。

学具:学生每人准备2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数数比赛: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数数比赛,从1数到10,再从10数到1,以此了解学生的数数能力,并引出新课。

情境导入:通过展示马路上过马路的场景,引导学生数一数图中的人数和物体数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展开

认识11~20各数

教师出示课件,展示11根小棒(1捆10根加1根),引导学生理解11的。组成: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十一。

学生动手操作,数出并捆好10根小棒,再添加不同数量的小棒,表示12、13、...、20等数,并说出这些数的组成。

数的顺序与大小

教师出示直尺图,引导学生观察直尺上的数字,从0读到20,再从20读到0,理解数的顺序。

通过提问(如“13的后面是多少?”“16的前面是多少?”)等方式,加深学生对数的顺序的理解。

引导学生比较数的大小,如“11比13大还是小?”“17比14大还是小?”等。

数的组成与读写

教师利用计数器,引导学生认识计数单位“十”和“一”,理解十位和个位的概念。

学生通过计数器表示11~20各数,并读出这些数。

三、巩固练习

摆小棒游戏:学生同桌合作,一人说数,另一人用小棒摆出相应的数,并说出这个数的组成。

读数写数: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学生快速读出卡片上的数,并尝试在练习本上写出这些数。

猜数游戏:教师说出一个数的组成(如“1个十和5个一”),学生猜出这个数是多少,并说出它是多少。

四、全课小结

回顾新知: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包括认识11~20各数、数的顺序与大小、数的组成与读写等。

分享收获: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感受,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布置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如数一数家里的物品数量(数量在11~20之间),并写出这些数的组成等,以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以上教案的设计和实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11到20各数,掌握这些数的组成和顺序,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 14

《11-20各数的认识》是一年级教材第五单元的内容,20以内的数绝大多数儿童在入学前已初步会数,但对于数的概念却未必都清楚。因此,在设计整个教学过程时,我基本上是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动探究--------解决问题”为基本模式展开的。不仅让学生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如上课一开始引入时我让学生翻翻书,根据数的顺序来确定往哪边翻;结果发现我班学生在翻书时速度较慢,一页一页地翻,有的甚至不知往前还是往后。学了20以内数的顺序后,一下增快了翻书的速度。又如 “10根扎成一捆”是理解10个一是1个十的支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时,我没有及时阐述自己的观点,而只是巧妙地设计了三幅画面,1根1根地摆,2根2根地摆,10根10根地摆,三幅画面均以出现2秒钟的时间,马上消失。当学生对“1根1根地摆”、“2根2根地摆”无法说出根数感到无奈时,10根10根地摆却带给学生惊喜、兴奋,异口同声说出20根。通过比较体验,让学生真真实实地感受到把“10根扎成一捆”是最容易看出是多少根,并体会到“10根扎成一捆”这种方法的优越性,激发学生喜欢这种方法的强烈欲望。然后通过摆小棒、说组成,在脑子中想小棒,说组成,看数说组成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建立十进制的概念,理解计数单位“十”是培养数感的基础。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到数学的价值。

认识11到20的教案 15

教学目标

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

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数的大小。

初步理解计数单位“一”和“十”,理解10个一是1个十。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

教学准备

教具:幻灯片、计数器、20根小棒、方格纸、小红花。

学具:每位学生准备2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旧知:

提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数?谁能从1数到10?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字,如公交车号码、年历卡片上的数字等,引出新课。

引入新课:

展示幻灯片,引入糖宝吃叶子的故事,引出11~20各数的认识。

二、新授知识

(一)认识11~20各数

初步认识“十”:

幻灯片出示一堆小棒,让学生数一数有多少根。

教师演示将10根小棒捆成一捆,引导学生理解10个一是1个十。

学生动手操作,数出10根小棒并捆成一捆。

认识11:

幻灯片出示1捆小棒加1根小棒,问学生这是多少根,引导学生数出11根。

强调11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

认识其他数:

类似地,引导学生认识12~20各数,强调它们的组成。

(二)读数、写数

认数、读数:

一起把11~20之间的数读一读。

观察这些数,讨论哪个数比较特殊(如10、20)。

写数:

让学生在方格纸上写出11~20各数,注意数字的书写规范。

(三)理解数位

摆小棒、摆数字:

小组合作,在方格纸上面摆小棒,下面摆数字,如先摆14。

讨论如何摆,并说出自己的理解。

接着摆其他数,如17、20等。

理解数位:

提问:14中的1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

介绍个位和十位的'概念,强调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四)计数器演示

介绍计数器:

演示在计数器上拨数,如十位上拨一颗珠子表示10,个位上拨5颗珠子表示5,合起来是15。

三、巩固练习

读数、写数练习:

读出卡片上的数,填写空缺的数字。

如:10 ( ) ( ) 13 14 ( ) ( ) ( ) 18 19 ( )。

摆小棒游戏:

教师说一个数,学生快速摆出相应数量的小棒,并说出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拨乒乓球猜数游戏:

学生分组进行,一人拨乒乓球(代表十位或个位上的数),其他人猜出整个数。

四、总结提升

总结本课内容:

回顾11~20各数的认识,强调数的组成和数位的概念。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

布置作业:

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认识11~20各数的教学中,通过生动的情景引入、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多种方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生在数数、读数、写数以及理解数位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新知识,还培养了观察、动手和合作的能力。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有以下几点值得总结:

情境创设合理:通过糖宝吃叶子的故事和日常生活中的数字实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动手操作有效:通过摆小棒、摆数字等动手操作活动,学生直观地感受了数的组成和数位的概念,加深了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汉字教学教案 16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和能力。

2、了解表示事物名称或地名的词语构成方式,进行词语的积累。

教学重点

在比较词语构成方式的过程中学习汉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教学难点

在比较词语构成方式的过程中学习汉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教学准备

词语卡片、地名图片

教学过程

自主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平时是怎么学习汉字,积累词语的?你发现其中的规律或有什么好的方法吗?交流自己的学习经历,可回忆以前学习汉字板块内容的方法?

二、互动学习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些很有规律的词语

2、出示学习卡片,先以“出版”一词为例,先读准词语,然后在后面加上一个字组成新的词语,并比较其用法的异同。由动词变成名词。可扩词为“出版社”“出版商“出版局”等,这些词语都是与“出版”相关的人或部门。同时要学习生字,了解字义。

3、再以“播种”“练习”“抒情”等词语请学生自主选择进行练习。学生自主选词练习,进一步明确词语的构成方式。在比较发现中学习和运用词语,增强自主识字的趣味性。

4、引导学生发现词语变化的规律。发现在动词后面加上一个字变成的。名词,表示事物的名称。

5、你还能说出这样的词语吗?

第二课时

一、练习说出更多这样的词语,扩展延伸。

二、巩固练习

1、你们都到过哪里游玩过?能结合书中的词语说说这些地名的由来吗?在交流地名的过程中,感受该地方的景观文化历史等特色。

2、引导学生将课后列举的地名分类研究,感受其中的乐趣。将词语按照颜色、人物、动物、水果的类别分类。

继续引导学生分类研究学习。

将同学们上述交流的地名分类,并读准词语。

3、先结合书后练习“读一读,比一比”,然后运用上述相关的一组词语造句。边比较,边区别,边运用,加深对字词的理解。指导练习个别字词的读音和书写。

根据自己掌握情况有重点练习。

三、课后作业

1、正确书写要求会写的生字和课后词语。

2、将积累的词语分类到本上。

板书设计:汉字家园2-1

汉字教学教案 17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等11个生字。

2、运用字理识字法学习井。

3、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识记生字。

4、养成认真观察,严谨治学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知道,同样一个字,改变其中的一笔,字义就截然不同。

教学重点:运用字理识字法学习井。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二、学习生字。

1、上课之前老师想请同学们做个游戏,请你为日字加上一笔,使它变成一个新字。孩子们,看汉字多有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些生字不是加一笔变成新字,而是改变五笔变成另一个字,你们想知道它们是哪些字吗?

2、先出示要与本课生字比较认识的熟字。

刀、土、开、北、人、由、名、电、勺、瓜、用、风

3、在复习熟字的基础上比较与本课要学的生字有什么不同。

4、通过比较字形字意使同学们记住本课生字的读音,领读,指名读,小组读,同桌互相读。

三、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看井字的演变过程,字理识字。

四、学生总结本课生字的特点。

五、小结

在学习中,我们应该养成认真学习的态度,同样的字如果不细心观察,弄错某一个笔画,那么字义就会千差万别,也会闹出笑话,故同学们应记住每个字的。正确写法。

六、作业

收集和本课相似的字,比一比看谁收集得多。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通过游戏记住字。

2、各种形式读生字。

二、指导写字。

1、注意入字的笔顺,第二笔是长捺。

2、注意

3、此字的笔顺,最后一笔是竖弯钩。

4、注意甩字的第一笔是竖撇,最后一笔是竖弯钩。

5、注意爪字的第三笔是竖。

三、课后练习

读一读,写一写。

用各种方法读:领读、小组读、男女生读、齐读。

四、作业

用虚宫格写生字。

汉字教学教案 18

识字1形声结合识汉字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仑、轮”等15个会认字,会写“仑、仓”等8个生字,并学会运用。

进一步认识形声结合识汉字的方法,提高识字能力。

能力目标:通过加偏旁扩大识字量。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仑、轮”等15个会认字,会写“仑、仓”等8个生字,并学会运用。

教学难点:

1.启发学生自主识字,提高识字能力。

2.大量识记同音字,近音字并能加以运用。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举例导入,复习形声字的特点

1.出示“咪、眯、迷、谜”,让学生读一读,再回忆一下,以前是用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字的。

2.“咪、眯、迷、谜”这四个字都是形声字,字义跟形旁“口、目、辶、讠”有关;音节都是“mi”跟声旁“米”有关。

二、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我们的汉字,部分是形声字,象前面那样,利用“形、声结合”的方法,我们将会更容易认识更多的汉字。齐读课题:《形声结合识汉字》。

三、引入游戏,趣味识字

1.闯关游戏。

①学生认读生字、新词。(读准字音)

②学生自读,同桌互读互听。

2.闯关夺旗游戏。

①第一关:读准字音我能行。

a.出示带拼音的字,让学生快速拼读。(结合正音)

b.出示词语,让学生当小老师领小组同学读。(结合正音)

c.各组派一名代表读。(结合评价)

②第二关:记字我有巧办法。

a.小组交流记字办法。(你用什么好办法记住哪些字,请与小组的同学交流)

b.指名说出记字的巧办法。(让学生把识字的好办法告诉大家)

c.问一问,说一说。

如:你知道什么(轮)字是什么(车)旁吗?

d.结合前面学过的字词与书上的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如:轮,扩词为车轮、轮船、三轮车、齿轮、等词语,理解词意。

抢,扩词为抢夺、抢球、抢救等词语,理解词意。

③把词语放到语言环境中去理解。

如:句子一:海面上有一艘大轮船,船舱里装满了鱼。

句子二:同学们在讨论问题多激烈呀!

句子三:在抢夺红旗比赛中,第一小组获得第一。

你还能用其它的。词语说句子吗?(让学生说一说)

④第三关:寻找秘密大行动。

这些字包含很多秘密,你发现了吗?快来参加寻找秘密、争夺红旗大行动吧。(学生寻

找秘密,说出秘密。)

⑤第四关:巧排生字有理由。

“仓”、“枪”、“苍”、“抢”“轮”、“仑”,这些字你准备怎么排列,说说为什么?

(学生可能有多种排列方式,有的以同音为排列依据,有的以同结构为排列依据,有的以同偏旁为排列依据。一定让学生自由地排,再让学生说理由)

四、观察检验,写好汉字。

1.静态观察: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字,找出关键笔画。

2.老师范写,提示容易误写的笔画、结构比例。(出示正确的些字姿势图)

动态观察:看老师范写书空。(学生摆好写字姿势。)

3.学生先描红后仿写,老师巡视。

体验观察:学生照样子书写,特别注意老师提示的部分。

4.展示学生书写情况。

对比观察:欣赏、评议。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带有“仑”、“仓”的形声字及它们组成的词语,检查认读。

2.揭示本课学习内容:学习带“尧”字的形声字及儿歌。

二、指导学字,积累词语。

1.看一看,认一认,读一读,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小伙伴互相说,指名说,老师相机出示学生所说的词语和有关的生字)

2.做采花的游戏。

①每朵花都有它的名字,要叫出它的名字,才真正属于你,谁愿意来采?

②在每一朵花上贴本课所学的生字,然后请同学们来做采花的游戏

③采完花后,在讲台前站好师:呀!你采的花真漂亮!能告诉同学,你采到的是什么花?如:出示生字烧,你知道这朵花的名字是什么吗?告诉大家。“我采到的花叫烧。”这朵花想让大家喊一喊它的名字,它就会开了,一起来喊,再喊一声。这位同学,你是怎样记住这朵花的名字的?告诉同学们,好不好?(也可以叫别的同学说)

④帮花找朋友,找到朋友后在用它说一句话,比一比,哪个小组最好。

⑤师范写生字,讲明在田字格的位置,笔顺,再指导书写,�

⑥把你喜欢的词语摘采到你的词语花篮里。

三、有情有趣读儿歌。

师:刚才,同学们学习生字词学得很认真,现在,老师送一首儿歌给你们,使刚学过的生字永远成为你的好朋友(出示儿歌与挂图)

1.生自读儿歌,同桌互读互听。

2.指名朗读,结合正音、评价。

3.指导有情趣的朗读。

4.熟读成诵,把儿歌背出来。

5.想一想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

四、布置作业,延伸拓展。

1.成课后练习第2题。

2.自由组合学习伙伴,利用课余时间,合作列出同族字,试编识字歌。

板书设计:

识字1

形声结合识汉字

仑轮仓苍抢枪

教学反思:

这一课是利用形声字的特点来识记汉字,我先出示“咪、眯、迷、谜”四个熟悉的字进行引入,让学生认读,并找出这几个字的共同点。经过学生反复读,再提示,总结利用形声字的特点来猜生字的读音,再记住生字。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 19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3~74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地个数,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读出11-20各数,初步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使学生初步了解数的十进制,知道"10个1是一个十"、"2个十是20"。获得初步的数感。

3、初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教学重点:

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一。主题图引入

1.谈话引入

教师:我们熟悉的学具和水果卡片来和我们做游戏了。

这幅图中有什么?试着数一数分别有多少个。

图中学具的数量有的超过了10了,是哪一种?它们各是多少个?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比10多的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样的数。(板书课

题:11~20各数的认识)

2.初步感知老师:请你想一想,这些学具卡片放置散乱,怎样就能让别人一眼看出有多少?(同桌互相讨论)

今天我们就通过数小棒来研究11~20各数

二。探究新知

1.教学11~20各数的数法和读法

(1)教学11请你拿出小棒,数出10根,捆成一捆。

捆成一捆,10个“一”就变成了一个“十”。好,请将

这一捆小棒放在桌子上,看黑板,老师在一捆小棒旁,又

放了一根小棒,这时是多少呢?

老师:10根小棒捆成一捆就是1个“十”,读“十”,1

根小棒是1个“一”,合起来就是11,读作:十一。

刚刚我们已经数出11根小棒了,再添上1根,是多少根

呢?你是怎么知道的?老师1个十和2个一,是12,读作:十二

(2)老师指导学生在11的基础上1根1根的继续添小棒,学

生边数边说:1个十和3个一是13,读作:十三。1个十

和4个一是14,读作:十四。………….

(3)教学20

19根小棒再添上一根是多少根?怎样能更清楚的看出是

20根?(10根又够捆成一捆,现在有几捆?是几个十?

2个十,所以是20,读作:二十)4.数序

(1)我们已经学会了在直尺上表示学过的数。(课件出示0-10的数)那你们知道,今天学习的这些数也想在直尺上找到自己的位置,请大家来帮帮忙。

(排完后请学生各自读一读,再集体齐读。加强对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的整体感知)

、(2)在活动中学生对数序的认识

如:13前一个数是多少?,13后一个数是多少?17和19中间数是多少?16的相邻数是多少?哪个数最大?哪个数最小?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1.数一数上页中的学具各有多少。

2.从一数到二十,从七数到十三。(同桌互相数给对方听)

3.读一读,准确认出、读出题目中给定的数。

4.拓展练习:我们班足球运动员去北京参加比赛,这是他们休息室的门牌号。请你来猜一猜他们的休息室的门牌号各是多少。

.

三、合作探究、激趣引新

(一)新授:

1、建立“十”的概念。

(1)师:老师拿出一把小棒说:猜一猜有多少根小棒?让学生说。

(2)师:有什么好办法知道到底有多少根小棒?(数一数)

(3)师:这样太乱,有没有办法让人一看就知道是10根的?(指名说)

(4)师示范数:一根小棒是一个一,一根一根地数,数到10根就捆成1捆,就是1个10,出示:10个一是十。1捆是1个10。

(设计说明:让学生在原有的知识上建立“十”的概念,为下面学习做好铺垫。)

2、数一数

(1)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准备了很多小棒,现在,请你数出10根小棒,用橡皮圈把这10根小棒捆成一捆,开始!好,请捆好的同学把你的小棒举起来,让大家看一看,谁能告诉老师,这一捆中有几根小棒?(10根),那么10个1根小棒就是1捆,也就是1个__(生齐答:10),好,请将这一捆小棒放在桌子上,看黑板,老师在一捆小棒旁,又放了一根小棒,这时是多少呢?再放一根呢?(12),再放……(到20)

(2)你们会往下数吗?下面在桌子上摆小棒往下数。

(3)师:刚才听到同学们数数的声音很响亮,谁来数一数?师摆小棒,学生数。

能不能从“0~20“数一遍,齐数。

男女拍手数:到小,从小到大。从7数到17,从9数到20。

(4)同学们看看这是什么地方?(出示主题图)我们过马路时要怎样做?

(5)你看到了什么?各有多少,跟你的同桌数一数。

小结:看来,数在我们身边随时可见,你们要善于发现呀!自己数一数自己组的人数。

(设计说明:通过从数小棒到不同形式的数数,最后到出示主题图数生活中的数的这一过程,使学生从具体事物抽象到数的概念。活动情境中蕴含着数学知识,启迪学生的智慧。)

3.摆一摆,说组成。

(1)师出示1捆小棒说:1捆就是1个,1根是一个,那么合起来是多少呢?

(2)那么,一捆就一个十,用右手举起1根小棒,象老师这样,把它们放在一起,是多少呢?11可以用这样的数来表示,(贴)11中的这两个1表示的都是1根吗?

师小结:左边的1表示1个十,而右边的1表示的是1个1,那谁能说一说,11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呀?

(3)请同学们摆出15根小棒?请1个学生到黑板摆。谁能说一说,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4)师出示15,那15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5)师指黑板,谁还记得刚才我们在数这些小棒时,一共有多少根?看,刚才,我们把正好的10根小棒捆成了一捆,代表1个十,剩下的这些小棒,你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数数》含反思 20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数数》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引导幼儿探索数数方法,初步积累相关数数的`经验。

2、发展幼儿思维的准确性,激发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数数

2.课件-数数

3.课件-数数

活动过程

一、交代主题,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今天有小动物客人来做客,你们欢迎吗?

好!让我们来看看是谁来做客呀?

(小熊,小鸡,青蛙,小鸟。)

二、连线-请客人坐下

1.教师:请小朋友数一数来了多少小动物?

(1只青蛙,2只小熊,3只小鸡,4只小鸟。)

2.教师:我们请它们坐下吧?

你们看,小椅子都摆放好了,请小朋友想一想,应该怎样安排小动物入座呢?

(椅子分贝摆放了1把,2把,3把,4把。)

3.请小朋友安排小动物坐下吧。

(请幼儿按相同的个数进行连线。)

三、数数几条鱼

1.出示课件-数数[1-45]

教师:请你数一数海里的鱼。

2.发现问题,引导幼儿想办法解决。

(1)教师:为什么有的小朋友会数错呢?怎样数才能数清楚呢?

教师总结并示范数数,我们只要想办法记住第一个数的鱼,

再数到它的时候就不要数了。

(2)我们要怎么样才能记住第一个数的鱼呢?

四、幼儿探索尝试封闭式数数

1.请小朋友想想看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数的又快又对。

你们可以用水彩笔记号。

2.小结交流数数的经验。

五、趣味练习

练习卡-数数[1-38]

相同的个数进行连线。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是想通过用简单易懂的方法教会幼儿感知5以内的数数。开始部分,我利用小猪过生日这一游戏环节,让幼儿用手口一致数数方法。数一数蛋糕上的蜡烛有几支,让幼儿对数字1—5有一个初步的概念,这个方法还不错,幼儿都能手口一致的数数,并能准确地表示5支蜡烛是过5岁生日。接下来一个环节是让小朋友送礼物,先让小朋友数数自己的礼物是什么,有几个,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再看数字卡上的数字是几,再把相同数字的物品贴到数字卡上,是按物品对数字,幼儿基本能掌握。最后一个环节又让幼儿按数字取物一一对应,进一步帮助幼儿对1—5数字的理解,同时也给孩子独立动手操作练习的机会。但这节课下来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在课堂中没有灵活准确运用量词,自己对数学语言组织还有所欠缺,自己的语言有点零乱,啰嗦,也没有激情的教学语言,这些都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改进的地方。

认识11到20的教案 2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在11到20之间的物体个数。

学生能正确读出11到20各数,并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

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如数小棒、摆图形等),使学生直观感受数的组成。

通过观察、比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认识11到20各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

理解11到20各数的组成,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

教学准备:

教具:小棒、皮筋、计数器、数字卡片、多媒体课件等。

学具:学生每人准备2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数数比赛:

教师提出比赛要求,从1开始数,看谁在相同的时间里数的数多,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数?(1-10)那比10大的数有哪些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1到20各数的认识。

生活情境引入:

展示过马路时学生排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数一数图片中的人数和物体数量,引出学习11到20的必要性。

二、新课讲授

认识“十”:

教师出示一堆小棒,让学生数一数有多少根。

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能更清楚地看出小棒的数量?(可以将10根小棒捆成一捆)

讲解:一捆小棒有10根,它表示1个十。让学生也动手数出10根小棒并捆成一捆。

认识11到20各数:

在一捆小棒的基础上,逐一添加小棒,引导学生说出每次添加后小棒的总数,并理解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例如:1捆小棒加1根是11(1个十和1个一),1捆小棒加2根是12(1个十和2个一),以此类推,直到20。

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

引导学生观察直尺上的数,从0读到20,再从20读到0,感受数的顺序。

通过提问和讨论,让学生理解并说出11到20各数之间的前后关系,以及它们与10以内数的大小关系。

三、巩固练习

动手操作:

学生用20根小棒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并说出图形中用了多少个十和多少个一。

游戏互动:

“猜数游戏”:教师说出一个数(如15),学生快速用小棒摆出这个数,并说出它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翻书游戏”:找出数学书中指定页数的页码,如第8页、第12页等,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翻书速度。

拓展练习: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品数量,如教室里的桌椅、书本等,用11到20各数进行描述。

四、全课总结

回顾知识点: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包括11到20各数的认识、数的组成、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等。

分享收获:

鼓励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观察生活中的物品数量,用11到20各数进行描述,并记录下来。

通过以上教案的实施,学生将能够全面掌握11到20各数的基本知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汉字教学教案 22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汉字的特点,即熟字加一部分组成新字的构字方法。

2.能把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半包围结构的字,写得工整、匀称。

3.阅读短文,巩固识字。

4.练习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养成使用工具书的好习惯。

5.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教育学生不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不被陌生人蒙蔽,增强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初步学习写日记,了解日记的格式,逐步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总结识字方法,从“一个基本字加上不同偏旁组成一个新字”的有趣练习中,感悟到汉字“利用熟字加偏旁”的`特点,并提高区别形近字(同音字)的能力。

2.通过采用多种阅读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的能力。

3.继续练习用音序查字法查字。

三、教学难点

在学习“强强的日记”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按照正确格式练写一篇日记。

四、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电脑、图片、新华字典

五、教学时数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语文乐园里有很多好玩的游戏,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去看一看,玩一玩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语文乐园。

(二)有趣的汉字。

1.汉字妈妈“采”“青”“马”“方”的孩子不知道到哪里去了,你能帮助她们找到孩子吗?

2.将教材中出现的汉字打乱顺序,出示在黑板上,让学生进行归类。

3.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分类,你有什么发现?

让学生知道,有的汉字加一部分能成为一个新的汉字。我们要注意区分,多识汉字。我们祖国的语言非常丰富,汉字也十分有趣。在学习中,我们要根据汉字的特点,掌握汉字的规律,更好地学好汉字。

4.你能照样子试着写出几组熟字加偏旁的有趣汉字吗?

例:也——他 她 地 池

(三)写字板。

1.演示电脑,认读写字板上的字。(个人读、齐读)

2.观察字形,看看是什么结构,应该怎样把字写匀称。

(1)小组讨论:“妈、情、时”三个字是左右结构,“真”“菜”是上下结构,“送”是半包围结构的字。

(2)运用或板书,展示笔顺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学生练习描红。提出难写的字。

3.教师范写。

4.学生独立书写。

5.反馈指导。

(四)阅读欣赏。

1.出示图片,以图激趣。你知道这是什么花吗?是一朵美丽的太阳花。请同学们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太阳花的。

2.借助拼音,自由读文,标出自然段,边读边想读懂了什么。

(1)说说这种花为什么叫“太阳花”。你喜欢太阳花吗?为什么?

(2)画出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3)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

3.指名朗读。

4.交流反馈。

(五)查字典。

1.激趣导入。

有五个汉字小朋友,请同学们到他的家去做客,让我们现在就出发。我们先到“晒”字的家去看一看。该怎么去呢?

2.带领学生按音序查字法的步骤,查找“晒”。

3.小结查字方法。

4.学生独立查找其他汉字,看谁能先到汉字小朋友的家去。

5.反馈交流。

第二课时

(一)语文生活。

1.演示:大街上,一个小学生放学回家,迎面走来一位叔叔。

宁宁放学回家的路上,遇到一位陌生的叔叔,他要和宁宁一起去宁宁家。宁宁该不该跟那个叔叔一起去呢?你要是宁宁,你会怎么办?

2.交流讨论:为什么不跟陌生人一起走。

3.分组表演。

4.推荐同学在全班表演。

5.交流评价,哪个方法好?为什么?

(二)学写日记。

1.阅读强强的日记。

2.指名读日记,说一说强强的日记写了几句话,写了些什么?

日记中写出了时间、天气,记录了强强和小朋友踢足球,一直玩到天黑才回家。

3.提出质疑,全班讨论“为什么要写日记”。

4.教师小结:日记就是一日一记。具体地说,就是把一天生活、学习中的所见所闻,所作所为,所思所想真实地记录下来。要写好日记就要做生活有心人,学会观察,在生活中积累素材,一定要说真话,写真事。篇幅的长短不限。希望同学们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天天坚持记,有利于个人成长和进步。

5.再读强强的日记,说说日记的格式。

每篇日记的第一行靠右边要写上“年、月、日”,在第二行右边写上星期几和天气情况。第三行开头空两格开始写正文。

6.学生练习写日记。

7.交流评价。由于是学生第一次写日记,教师要鼓励学生,要求不要太高,重点在帮助学生把句子写通顺,把字写正确。

小班优秀公开课数学教案 23

活动目标:

1、认识等号“=”、不等号“≠”。

2、认识10以内数量的多少。

活动准备:

1、等号“=”、不等于“≠”图片。

2、椅子、铃鼓。

活动过程:

1、请幼儿将自己的小椅子排成一个大圆形,教师从中拿走一把椅子,提示幼儿数一数小朋友和椅子的数量是否相等,并向小朋友介绍“=”、“≠”。

2、玩抢椅子游戏:请幼儿站起来绕着椅子外缘自由走动,并一起唱歌。听到铃鼓声停止,就要赶快抢椅子坐下来,没有位置的小朋友就要被淘汰出局,并带走自己的椅子,坐到一旁帮大家加油。

3、游戏结束后,请幼儿数一数一共有几个小朋友被淘汰出局,共拿掉几把椅子,数量是否相等,用“=”、“≠”表示数量的多少。

小班优秀公开课数学教案

学习3以内的数数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24

学习3以内的数数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活动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学习3以内的数数。

2、学习单位量词,了解数的实际意义。

3、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小猪洗澡的。图片,15圆点卡片和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一、看图说话

1、出示图片,你们找找看图片上那些东西只有一样?(请幼儿上来边点边说,教师总结)

小结:一只小猪、一个水桶、一块肥皂、一条裤子

2、那你们再看看那些东西是有两样?(让幼儿个别回答,说出物品的单位量词。如果幼儿一开始说不出来,教师可以帮忙提醒。)

3、图片上有数字1和数字2表示的东西,你们看看有没有用数字3表示的呀?(幼儿个别回答)

二、认识数字

1、刚才你们找到图片里有一只小猪,一块肥皂,那你们看看这张原点卡片用什么数字宝宝来表示啊?为什么?(教师出示圆点卡片。)(用1来表示,因为有一个圆点。)

2、很棒,我这里还有两张原点卡片,你们找找谁是这两张卡片的好朋友?(幼儿个别上来操作)

三、编数数歌

1、好,现在老师有一首很好听的儿歌,你们想不想学呀?(想)

2、教师范念:你数1,我数1,1只小猪来洗澡;你数2,我数2,2条毛巾擦擦背;你数3,我数3,3滴水珠淌下来。

3、好,儿歌里说了些什么?(幼儿个别回答,教师总结)

4、你们一起来跟我念一遍儿歌好不好啊?(好)

四、活动结束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