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体验音乐活动中运用多种乐器演奏带来的听觉感受以及音响效果。激发幼儿对音乐的热爱之情。
2、 充分感受这首描绘性极强的标题音乐中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的多种手法:春风般柔美的旋律代表公主温顺优雅的仪态;由弱变强的三角铃声则代表载着商人的骆驼由远而近的单调脚步和随风飘荡的驼铃;非常嘹亮的男声合唱以及令人亢奋的进行曲风格,更令人想到众人列队走过集市时,平稳庄重的行进步态。集市中轻捷俏皮的“魔术师”主题,流畅活泼的“玩蛇艺人”主题,亦被鲜明地表达出来。最妙的是曲尾,公主整装准备回宫时,突然响亮的音乐中全曲结束,以对比强烈的静止来表示集市的结束,听来一气呵成。
3、 培养幼儿的乐感以及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
活动准备:
1、 通过上、查询书籍资料等方式让幼儿对神秘的波斯、以及波斯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3、 乐器:鼓、碰铃、三角铃、双响筒、摇铃;
4、音乐《波斯集市》CD;
5、活动室里有关于波斯的文化、商品、服饰等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1、 辨别不同乐器声音做不同动作;
2、 辨别强弱做不同反应动作;
3、 复习《芦笛舞曲》,根据音乐性质区分ABA段并区分强弱。
二、正题欣赏
1、 通过回忆阿拉丁的故事引出课题。
2、 第一遍欣赏音乐《波斯集市》,教师配乐器及解说故事。提问:说说你的感受?音乐中出现了哪些音乐形象?分别是在什么样的音乐中出场的?
3、 第二遍欣赏(配解说),幼儿再次验证自己听到的音乐形象是否准确,是通过哪种性质的音乐来表现的;分别用了哪些乐器;有什么样的效果。
4、 第三遍欣赏,听音乐用自己不同的动作辨别音乐中的强弱变化,区分乐段,区分想象不同的音乐形象。
5、 互动环节。让幼儿分段感受音乐,并自由想象表现美丽公主、凶恶的贾方、骆驼商人、乞丐、艺人等形象。
6、 第四遍完整欣赏,幼儿自由选择能表现不同音乐性质、音乐形象的乐器,随音乐演奏1-2遍。
三、结束活动
1、 教师简单介绍音乐的作者,创作背景以及相关知识。
2、 游戏“巨人和矮人”结束。
活动重点:感受音乐的音响效果以及不同音乐性质表现的鲜明的音乐形象
活动难点:用乐器、语言以及肢体动作来表达音乐形象
活动反思:
《波斯集市》是英国作曲家Ketelbey(凯特尔贝)的一首“入耳即溶”的“轻古典”小品。(所谓“轻古典”即是那些通俗易懂、旋律优美的管弦作乐品。)是凯特尔贝众多描绘性极强的管弦小品中最著名的一首,特别是音乐中的形象和幼儿喜爱的阿拉丁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联系在一起,� 通过这次活动也证实了这点。
在活动进行之前,我认真地查阅了有关《波斯集市》的相关知识,并反复倾听了音乐,根据我班孩子的现状制定了音乐欣赏活动计划。在课题组说课时,大家提出了很多的宝贵意见,特别提出了应该充分做好环境创设方面的准备,以及欣赏重点的确立应该是重在欣赏而非表现,应给幼儿独立倾听欣赏音乐的空间。于是,我重新整合了自己的活动计划,并进行了实施,对活动实施过程的反思。
首先,这首音乐很受孩子们的欢迎。每听完一遍孩子们都强烈要求再听一遍,包括平时会注意力不集中的杨荣涛和赵彭安可、刘子俊在听音乐的时候都没走神。
第二,音乐中的音响效果给孩子们带来的听觉感受是很深刻的。A段中的三角铃由弱渐强,柔美旋律与步伐性音乐在听觉上的反差,特别是结尾的重音让所有的孩子都兴奋异常,有的说“吓了一跳”,有的孩子还准确的说出重音是代表结束的意思。因此在最后自选乐器表现音乐形象是孩子们的选择基本都是切合的,强弱表现和区分乐段也很清晰,达到了欣赏的目标。
第三,孩子们在欣赏音乐后都能用较丰富的语汇来表达自己对美的感受,如描述公主的美丽以及官员们的样子,有的孩子还能用肢体动作来表现,如梁
舒瑶、熊嘉荃小朋友表现公主的仪态万方、涂荔丹、廖席宇表现的乞丐。。。。。。
音乐给孩子们带来的美的感受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在活动当中怎样给孩子们更多的东西,让孩子们增强自我欣赏的能力还是急需加强的。如孩子们用语言来描述音乐形象以及内心感受的能力还不够强,教师如何引导孩子更好的倾听音乐,带着目的去欣赏,去挖掘音乐中的要素以及所要表达的情感,能产生情感共鸣;在欣赏前的环境准备方面还应进一步深入而不是只停留在表面等等。
一. 活动准备:
1. 与幼儿共同收集有关海军的资料。
2. 准备有关还在海上活动的图片和海军帽子若干。
3. 准备音乐磁带,录音机。
二. 活动过程:
1.导入语
师:是谁一直在保卫着我们的国家,让我们生活得快乐,幸福?
2.出示海军图片,让幼儿知道是海军在海上保卫着我们的国家。
师: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是警察叔叔在保护我们的安全,可是在还还是海军在保卫着我们的国家。
3.播发歌曲音乐磁带,让幼儿熟悉旋律。
师:小朋友刚才听到了什么,请个别小朋友告诉老师。
4.教师帮助幼儿理解歌曲内容。
师:刚刚我们一起听到的歌曲就是表现海军保卫我们国家的事情,有哪个小朋友听出了歌曲里面唱的是什么的?你们听到,这首歌曲有什么样的感觉呢。能用什么动作来表现这首歌曲吗?
5.启发幼儿通过表演,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师:我们请想好动作的小朋友来表演小海军,其他的小朋友再想一想还有没有更好看的动作可以表现。我们表演小海军的时候应该怎么样呢。
6.(二)表演音乐
1、幼儿随音乐自由表演,教师用心留意幼儿自编的动作。
2、逐句编动作,请部分幼儿逐个表现,由全体幼儿挑选最合适的动作。
如:请几个幼儿编“我是小海军开着小炮艇”的动作,然后由大家挑选合适动作。
3、教师将幼儿挑选的动作组合起来,帮助幼儿明确动作顺序,并和幼儿共同表演。
三. 活动目标:
1. 感受歌曲雄壮有力的性质,熟悉旋律,学习大胆用动作来表现自己对歌曲的感受
2. 能根据歌词创编“小海军”的不同动作。
3. 积极参与表演,体验“小海军”的英勇与威武
活动目标:
1、在图谱的帮助下,尝试配合演唱两声部歌曲。
2、感知两声部合唱的形式,体验合作演唱的快乐。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重点难点:
在图谱的帮助下,尝试配合演唱两声部歌曲。
活动准备:
1、歌曲录音
2、图谱
3、幼儿经验:
(1)熟练演唱第一声部
(2)合作朗诵两声部儿歌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钟》
1、我们已经学习演唱歌曲《钟》,你们能用好听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吗?
2、重点引导幼儿用轻巧跳跃的声音表现钟声。
二、两声部儿歌朗诵。
1、我们还学习了两声部的儿歌,你们能用响亮的、整齐的声音念出儿歌吗?
2、教师指挥幼儿朗诵。
三、尝试两声部合唱
1、小朋友们的本领真大,不但会唱歌曲,还会念两声部的儿歌,听到你们的好听的声音,我也忍不住想唱歌了。
2、教师范唱:要求——教师在唱歌时幼儿安静的听,听好举手回答问题。
关键提问:今天老师唱的歌曲与以前有什么不一样?
录音机唱的是什么?我唱的是什么?
3、师小结:这首歌曲是一首两声部合唱的歌曲,并且两声部的歌词有不一样的地方。
4、出示图谱
请你们看着图谱告诉我,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这首歌曲的两个声部是一起开始的吗?两个声部唱的歌词是一样的吗?
5、跟着钢琴演唱第二声部:
我们看着第二声部,跟着音乐一起来唱一唱第二声部。(弹琴)
6、跟着录音机配第二声部
(1)我们来给录音机配合第二声部好不好?(教师指图给予一定的提示)
(2)我们这次不看图谱,一起跟着录音机唱的第一声部来合作,演唱第二声部。
7、幼儿尝试两声部配合演唱歌曲
(1)我们小朋友能不能像念两声部儿歌一样来唱第一声部和第二声部?
(2)幼儿自主分成两大组演唱歌曲。
(3)交换声部演唱。
课题生成:
在进行有关“马”的主题活动时,为了进一步促进幼儿加深对马的认识,我结合了二胡独奏曲《赛马》进行音乐欣赏活动,它是我国著名的民乐乐曲,不失为幼儿音乐欣赏的好教材。我将一首结构比较复杂的器乐曲诠释成特定的情景表演,让幼儿去了解它、接纳它、表现它,运用多通道参与理论的方式,让幼儿通过欣赏、律动、打击乐演奏活动让幼儿自发的投入到听、说、想、做、演的活动中来,进行探索性、创造性的学习,从而生成本课题。
课题名称:骏马奔驰保边疆
教育目标:
1、通过观看木偶表演,欣赏乐曲《赛马》,根据音乐形象和情绪,`用筷子随节拍较投入地进行表演。
2、 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和提供的材料,积极探索尝试用筷子不同的敲击方式,并探讨其他乐器如何进行合理的匹配。创造性的表现自身对音乐的感知。
3、培养幼儿对欣赏乐曲的兴趣及对民族音乐的喜爱。
活动准备:四种颜色(红、黄、白、黑)的木偶马饰,二胡曲《赛马》,共四组幼儿人手两把筷子,串铃,圆舞板,小铃,实物二胡。
活动过程:
一、 情景导入
老师:在一片美丽的大草原上奔跑着四匹骏马,一匹红马、一匹黄马、一匹白马、还有一匹黑马(相继出现马饰),看----它们来啦!(两位老师手持马饰,随乐进行木偶操作)幼儿边听乐曲,边欣赏木偶表演。
二、 分析音乐,将音乐情境化。
师幼讨论:刚才的音乐听了有什么感觉?你们看到它们在干什么?幼儿回忆刚才的情景表演,讨论音乐情节。在此基础上教师小结:对,刚才小朋友看得很仔细,听得很认真。这首音乐听上去很欢快、奔放,表现了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群马飞奔,你追我该的动人场面。
三、幼儿根据音乐情节大胆表现音乐。
教师示范随乐用筷子敲奏。
① 教师:你应该表演什么颜色的马?为什么?幼儿:我坐的是红色的椅子,就扮演红色的马。
② 教师:你怎样表演马在奔跑?幼儿1:我可以象骑马的叔叔那样挥鞭;幼儿2:我可以喊“驾——”
幼儿听音乐,分组用筷子演奏。
① 教师出示小乐器:圆舞板、小铃、串铃。手持木偶马饰:刚才四匹马奔跑时,哪里发出声音?哪种乐器最象马铃声?(串铃)加在单独演奏,还是集体演奏的地方?(集体);哪种乐器最象马蹄声?(圆舞板)加在单独演奏,还是集体演奏的地方?(单独)
② 各请两位幼儿分别加奏串铃和圆舞板,全体幼儿共同演奏。
四、小结:
今天我们大家共同欣赏了我国著名的民乐乐曲《赛马》,它是由弦乐器二胡演奏的,好听吗?下次老师再次带领你们欣赏优美的二胡曲!(出示二胡实物,让幼儿摸一摸,看一看,听一听)。
【教材分析】
歌曲《秋天多么美》旋律优美、内容生动。歌曲前半部分运用拟人的手法表 现棉桃、稻花、高粱成熟的喜人景象;后半部分通过简单重复的歌词和跳跃的旋 律表达人们收获的喜悦。活动中利用图片帮助幼儿熟悉和记忆歌词能有效降低附 点音符、跳音、强弱音的演唱难度,让幼儿在演唱的过程中感受秋收的喜悦心情。
【活动目标】
1、理解歌曲内容,学习用优美、欢快的声音演唱棉桃、稻花、高粱成熟时的丰收景象。
2、能唱准附点音符,用跳音、强弱音表现出歌曲的旋律变化。
3、用声音、表情、动作表现歌曲,体验丰收的喜悦心情。
【活动准备】
1、自制与歌曲内容相符的图片(有条件的提供实物棉桃、稻花、高粱,棉桃、稻花、高粱头饰若干)。
2、活动前请家长帮助幼儿通过多种方式认识秋季的农作物。
3、《幼儿素质发展课程?音乐》CD。
【活动建议】
1、交流谈话,引导幼儿用歌唱的形式来表达对秋天的喜爱。
(1)引导幼儿分享秋天收获的农作物。
(2)鼓励幼儿通过歌唱来抒发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组织幼儿学唱歌曲的后半部分“来……来来一一秋天多么美”。教师通过指 挥暗示, 引导幼儿唱出旋律的强、弱,以及弱音部分的跳音感觉。
2、引导幼儿欣赏完整的歌曲,结合图片熟悉歌曲旋律和歌词内容。
(1)教师清唱,幼儿欣赏歌曲第 1 遍。
提问:歌曲有几段?是几拍子的?歌曲里提到了哪些农作物?
(2)出示图片,教师伴随旋律演唱,幼儿欣赏歌曲第 2 遍。
提问:歌曲中把农作物比喻成什么?它们都在做什么? 利用图片引导幼儿进一步熟悉歌词内容。
(3)教师弹奏歌曲主旋律,请幼儿按歌曲节奏有感情地朗诵歌词。
3、幼儿完整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的'优美、欢快。
(1)教师分句弹奏歌曲旋律,幼儿自主尝试按句填唱歌词。 如果幼儿演唱不准确,教师随即示范,引导幼儿模仿演唱。
针对歌曲的难点——附点音符,可以通过多次倾听旋律、手拍节奏的方法, 帮助幼儿正确掌握附点音符的唱法。
(2)教师弹奏完整的歌曲,幼儿跟唱,尝试演唱完整的歌曲。
4、运用头饰激发幼儿演唱兴趣,用声音、表情、动作表现丰收的喜悦。
(1)幼儿自选头饰扮演歌曲中的“棉桃”“稻花”“高粱”,教师引导幼儿进入角色,唱出丰收的喜悦心情。
(2)创设“小舞台”,幼儿分组演唱。
教学目标:
1.感知歌曲欢快活泼的特点,唱准附点音符。
2.学习去点子默唱,并尝试用不同的身体动作有节奏地表示默唱部分的节奏型。
3.体验用多种方式演唱的快乐,培养幼儿的演唱能力,游戏时提高自控能力。
4.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5.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指棒一根,油性蜡笔一支,干抹布一块。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名字叫小花,喜欢摇尾巴,夜晚睡门口,小偷最怕他”(出示小狗图片)师:你还记得谜面里小狗的名字是什么?(小花)我们一起来和小花打个招呼!
幼:你好,小花师:小花会是谁家的小狗呢?(老爷爷)教师模仿老爷爷咳嗽声音师:小花原来是张家爷爷的小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名字叫做《张家爷爷的小狗》。
二、学习新歌,尝试用多种方式进行演唱
1、教师有表情地范唱提问:刚才老师演唱的歌曲名字叫什么?《张家爷爷的'小狗》(请1—2名幼儿说)你听到了什么?
2、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初步学唱。
(1)幼儿回忆歌词,教师出示相应的图片。
师:小朋友看这张图谱,你觉得哪里最特别?
教师解说点卡图示:这里有三行点,表示三句话,每一句话有五个点,每个点表示一个字。
(2)引导幼儿朗诵歌词师:看着图谱我们一起把歌词有节奏的说一说。
(3)初步学唱(2遍)。
师:试着把它唱一唱吧!会唱的小朋友请你用好听的声音来演唱!
3.学习用轮唱和齐唱、叠加和齐唱的的方式进行演唱。
(1)教师与幼儿一起分析图示,讨论演唱方法。
师:这里有三行点,正好我们也有三组,可以怎么唱?(每一组唱一句)第一句和第三句大家一起唱。
看指挥学习用轮唱和齐唱。
(2)师:在打击乐《杂技表演》活动中,我们学了一种新的演奏本领,你还记得吗?(叠加)叠加是什么意思?(一组一组加进来)看指挥学习叠加唱和齐唱提醒幼儿:小眼睛看仔细了才能唱得更好听!
三、学习默唱,体验歌唱的快乐
1.教师分别划去每句歌词的后三个字、后一个字、后四个字进行默唱,鼓励幼儿在默唱时尝试用不同的身体动作有节奏的表示(拍头、拍肩、拍腿等)。师:今天我们要挑战一个新的歌唱本领,有没有信心!
(1)教师先划去每句歌词的后三个字师:我划去了几个点?是哪三个字?应该唱哪两个字?待会儿我们把划去的字唱在心里,用不同的身体动作来表示幼儿学唱中间三句后完整演唱。
(2)划去每句歌词的前两个字,学习默唱师:刚才我们把划去的字唱在心里,这种唱法称为默唱。
(3)划去每句歌词的后一个字,学习默唱,在默唱时用拍手动作表示。
2.引导幼儿探索不同的去点子的方法,在默唱时做木头人(请2—3名幼儿上来去点子)。
四、玩游戏,对默唱游戏进行复习巩固。
1.教师交代游戏要求师:待会儿我们站起来玩游戏,边唱边走,当默唱时马上做一个木头人的动作。
2.幼儿起立玩游戏。
五、结束部分
师:今天我们挑战了新的歌唱的本领,就是去点子玩默唱游戏,课后小朋友可以试着再唱一唱,让你的歌唱本领越来越强好吗?
一、预设目标
(一)音乐智能
1、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引导根据童谣内容进行简单的肢体律动。
2、初步认识乐器——响棒。
(二)整合其他智能
1、身体运动智能:在操场上玩游戏。
二、活动资源
活动材料:
1、小老鼠、小猫的头饰。
2、乐器:响棒
3、音乐《嘉禾舞曲》
三、示例活动
1、带领宝宝到户外有落叶的地方,边念儿歌边鼓励宝宝观察并感受树叶飘落的到处都是的景象。
师:秋风吹,树叶飘,红叶黄叶往下掉。一片一片拾起来,和我一起做游戏。
2、可运用优美和生动的语言激发宝宝对大自然的热爱,加深宝宝对秋天到处都是落叶的美好景象的感受。
3、鼓励宝宝用动作或语言表达对美好景象的感受,如学学小树叶飘。
4、给每位宝宝一个小筐,并带领宝宝找树叶、捡到的树叶放近筐里。
5、可请配班老师协助分组进行活动,注意观察宝宝的行动,保证宝宝在老师的视线内,注意宝宝的安全。
6、引导并鼓励宝宝在捡树叶的过程中注意观察树叶的颜色、形状等。
四、活动指导策略:
(一)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秋天落叶的美好景象。
难点:喜欢亲近大自然。
(二)活动形式:谈话、户外实践。
五、活动观察与感受能力
各关键能力表现突出表现较好表现一般备注语言能力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结构,根据图谱掌握相应的节奏型。
2.初步学习用打击乐器演奏《木瓜恰恰恰》。
3.演奏中,注意互相配合,与集体形成默契。
4.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重难点:
重点:学习用打击乐器演奏《木瓜恰恰恰》。
难点:能进行简单的分声部演奏,在保持自己声部的同时,与其它声部协调一致。
活动准备:
1.小图片:木瓜。圆舞板、铃鼓、小铃。小图谱、大图谱。音乐磁带和录音机。
2.排好打击乐位置。位置下人手一件铃鼓、碰铃、圆舞板。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回忆有关印尼的风俗民情。
重点说说有哪些好吃的水果。
二、幼儿看图谱,说出图谱上的物体名称。
重点了解“木瓜”。
三、幼儿随教师指图拍手。
1、幼儿随教师指图慢速的拍出节奏。
2、教师指得快就拍得快,教师指得慢就拍得慢。
四、幼儿倾听录音,熟悉乐曲结构,并将音乐与图谱相匹配。
1、倾听录音时,教师可边指图边引导幼儿匹配、感受。
2、幼儿根据音乐随教师指图拍节奏。
要求幼儿能够整齐的作出反应,注意休止符的地方。
3、念拍“恰恰恰”
幼儿在教师引导下听出前四句音乐每一句末的“xxx”节奏,并随乐练习念、拍“恰恰恰”。
五、幼儿分声部练习。
1、在教师放慢速度演唱歌曲旋律声中,根据教师面对不同小组的动作,幼儿学习迅速、准确地用相应节奏动作表示。
2、在录音伴奏下,幼儿根据教师指挥迅速作出节奏动作反应。
六、指导幼儿根据预定的节奏方案设计出配器方案。
1、“菠萝”处可用什么乐器演奏?“木瓜”处可用什么乐器演奏?
2、“带飘带的果蓝”处可用什么乐器演奏?
3、“樱桃”处可用什么乐器演奏?
七、组织幼儿分声部进行乐器演奏。
1、在录音伴奏下,教师指挥,幼儿演奏。
2、个别幼儿上来指挥,集体练习打击乐器演奏。
3、个别幼儿即兴指挥,集体演奏。
4、全体幼儿自由选择,交换乐器演奏。
八、放松活动
舞蹈“木瓜恰恰恰”
活动反思
乐曲《木瓜恰恰恰》是一首符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的曲子。乐曲的结构是常见的两段体AB,节奏也为较简单的2∕4拍。A段旋律优美,表现印尼人民丰收喜悦的心情;B段的旋律活泼、明快,作者以切分音的方式体现丰收后人们聚集在一起欢快舞蹈的场面。整首乐曲旋律简洁、节奏明快、乐段清晰、富有感染力,所以以《木瓜恰恰恰》开展打击乐演奏活动,易给幼儿享受到奏乐活动带来的快乐,以及能促进幼儿的`合作协调能力的发展,同时也能使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它旋律优美、节奏明快,段落清晰,意境优美,很有感染力,非常适合大班幼儿进行打击乐演奏。
老师的语言提示、身体动作的暗示和伴有乐器正确敲打的指挥手势等的正确引导,使得活动气氛轻松愉快,幼儿在老师的帮助下,稍加努力就能够完成。从中培养了幼儿的进取精神,对今后打击乐活动的继续开展也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本节活动的教学效果较好,本班的幼儿基本能够看图谱,根据我的指挥进行演奏。但是我觉得,如果能让幼儿来担当指挥的角色会更棒,这也将是我在以后的打击乐活动中所要达到的教学成果。
活动目标:
1、能在熟悉曲谱的基础上初步学吹《粉刷匠》歌曲。
2、感受乐曲的美,让幼儿学习吹奏。
活动准备:教师用笛子一个,幼儿用笛子人手一个,乐谱、录音机一个、课件。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乐谱。
1、请幼儿找找乐谱中你认识那些音?教师轻唱乐谱。
2、教师唱歌曲一遍,请幼儿说说从歌曲中你听到了什么。并引导幼儿一起唱一遍歌曲。
3、进上步熟悉曲谱,师幼一起弹唱乐谱两到三遍,并请幼儿在唱的时候最好能边动手练习指法,并尽量放慢速度唱乐谱。
二、学吹歌曲《粉刷匠》
(1)教师示范吹歌曲一遍,请幼儿存细看好教师的示范指法。
(2)幼儿练习指法。(边唱边动指法)。
(3)幼儿练习吹歌曲,教师来回指导。对能力较弱的幼儿进行重点指导。
(4)请几名能力较好的幼儿到前面表演吹歌曲,教师进行初步指导。
(5)师幼儿一起复习吹歌曲:《春天里》和《好朋友》。
三、总结幼儿吹奉情况,表扬表现较好的幼儿。
四、放录音,请幼儿跟着音乐一起用笛子表演各种动作,并在欢快的氛围中结束活动。
1、熟悉曲谱的基础上初步学吹《粉刷匠》歌曲。
2、感受乐曲的美,让幼儿学习吹奏。
活动准备:
教师用笛子一个,幼儿用笛子人手一个,乐谱、录音机一个、课件。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乐谱。
1、请幼儿找找乐谱中你认识那些音?教师轻唱乐谱。
2、教师唱歌曲一遍,请幼儿说说从歌曲中你听到了什么。并引导幼儿一起唱一遍歌曲。
3、进上步熟悉曲谱,师幼一起弹唱乐谱两到三遍,并请幼儿在唱的时候最好能边动手练习指法,并尽量放慢速度唱乐谱。
二、学吹歌曲《粉刷匠》:
(1)、教师示范吹歌曲一遍,请幼儿存细看好教师的示范指法。
(2)、幼儿练习指法。(边唱边动指法)。
(3)、幼儿练习吹歌曲,教师来回指导。对能力较弱的幼儿进行重点指导。
(4)、请几名能力较好的幼儿到前面表演吹歌曲,教师进行初步指导。
(5)、师幼儿一起复习吹歌曲:《春天里》和《好朋友》。
三、总结幼儿吹奉情况,表扬表现较好的幼儿。
四、放录音,请幼儿跟着音乐一起用笛子表演各种动作,并在欢快的氛围中结束活动。
教学目标:
1、理解歌词,用抒情愉悦的声音唱出歌曲中美好的情感。
2、喜欢为歌曲创编新歌词,享受创编新歌词所带来的愉悦情绪。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教学准备:
1、图片。
2、已有观察秋景的经验。
3、音乐《可爱的太阳》,钢琴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次我们去秋游,在田野里你看到了什么?走过水果摊位时,你看到了哪些水果?
二、学唱歌曲
1、欣赏第一遍
老师把看到的景色编成了一首歌曲,我们一起来听听。
你听到歌曲里面都唱了什么?引导幼儿回答出歌曲里面的相应歌词。
2、原来太阳喜欢谁,就会送给它漂亮的颜色(出示图片)
3、听老师来唱一遍
你觉得你一句唱的特别,一起练一练。
4、我们也来唱一唱
看到这么多美丽的景色,你的心情怎么样?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唱?
5、分角色演唱歌曲,并提醒幼儿用抒情的愉悦的声音来唱
三、创编歌词
1、除了歌中唱的,太阳还会喜欢谁?送它什么颜色呢?幼儿说到的,教师就在白纸上简笔记录下来
2、再集体唱一唱
3、请个别幼儿自己创编,并且尝试自己唱出来创编4句为一组,集体完整的唱一遍
4、给歌曲取一个好听的适合的名字,师幼集体讨论得出“太阳喜欢”。
教学延伸:
刚才是老师帮忙记录了小朋友创编的句子,接下来小朋友自己去座位旁用勾线笔在白纸上画下太阳喜欢谁,送它什么颜色。然后拿着图谱去唱给你的好朋友听。
设计意图
歌曲《十二生肖歌》,旋律简洁欢快,节奏清晰明朗,间奏的出现增加了歌曲的趣味性。这首歌曲有个难点:歌词比较复杂,幼儿清晰理解和完整记忆歌词有难度,我们通过“点将翻图”与“魔语翻图”游戏来化解难点。
点将翻图:PPT中,把十二种动物用十二个数字覆盖,教师边唱边“点将”,待唱到最后一个字时,谁被点到,谁就可以在PPT中点开2张~4张图。游戏反复进行,直到翻出所有的生肖图。孩子们在游戏中一次次倾听歌曲,不知不觉熟悉了歌曲的旋律与内容。
魔语翻图:在分段学习时,教师每唱完一段歌曲,就随机在PPT中将四种生肖图中的一张或几张藏起来,让孩子猜测谁不见了,并告诉孩子重新找回动物的方法是“唱出魔语”,即唱出与这种生肖动物相对应的歌曲,此方法“迫使”孩子仔细听歌词,并试着唱出歌曲。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理解和记忆歌词内容,用游戏的方式学唱歌曲。
2、发展倾听、推理、猜测的能力。
3、感受民间歌曲的魅力。
活动准备
十二生肖的PPT课件,活动前让幼儿熟悉十二生肖的名称、排列等相关知识。
活动过程
一、玩“点将翻图”游戏,初步感知歌曲
1、翻图感知整首歌曲。
师:我们来玩一个“点将翻图”的游戏,老师一边唱歌一边按节奏点你们的肩膀,唱完歌曲的最后一个字时,我点到谁,谁就可以来点开PPT中的两张图,看看里面藏了什么动物。
2、引出课题。
师:一共有几种动物?你觉得这些动物之间有联系吗?今天我们学唱的歌就叫做《十二生肖歌》。
二、玩‘魔语翻图’游戏,分段理解记忆歌词。
1、学习歌曲第一段。
(1)幼儿带着问题倾听教师演唱歌曲第一段。
问题一:第一段歌曲里有四种动物,你觉得应该是哪四种动物?问题二:歌曲里是怎么称呼这四种动物的?(听完教师演唱,请幼儿验证和回答上述两个问题)
(2)理解、记忆第一段歌词,并学唱第一段。
幼儿带着问题倾听教师第二次演唱。问题:这四种动物在歌曲里做了什么事情?这很重要哦,否则我们的游戏将会无法进行。
A.幼儿闭上眼睛听教师演唱,教师在演唱的过程中将小老鼠图标隐藏起来。演唱结束,幼儿睁开眼睛,找找谁不见了。
教师:怎么才能让小老鼠重新回来呢?得用“魔语”呼唤它,“魔语”唱对了,它就回来,唱错了,它就回不来了。“魔语”就是刚才歌曲里关于小老鼠的那句歌词。
幼儿先讨论关于小老鼠的“魔语”,再用“魔语”来呼唤小老鼠。如果幼儿能够准确地唱出小老鼠的那句歌词,教师快速地把小老鼠图标翻回来;如果幼儿不能唱出,教师可以再次演唱第一段,但是绝对不能直接告诉幼儿“魔语”。
B.教师再次演唱歌曲第一段,将另外三种动物也随机隐藏一种,并用“魔语”将藏起来的动物找回来,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学唱歌曲。
2用相同的游戏方法让幼儿理解和记忆第二段、第三段歌词,学唱歌曲,可以根据幼儿的游戏水平一下子藏起两个或更多的动物。
三、完整学唱歌曲
1、将PP中部分动物藏起来。幼儿唱屏幕显示的生肖歌词,教师唱藏起来的生肖歌词。
2、教师唱屏幕显示的生肖歌词,幼儿唱藏起来的生肖歌词。
3、男女生分别演唱藏起来的生肖和屏幕显示的生肖歌词。
4、根据图标的隐和显多种形式演唱歌曲,如小组对唱、幼儿和听课的教师对唱。可根据幼儿演唱的情况随机调整藏起来的生肖数量。
5、挑战将所有的生肖图隐藏,完整演唱歌曲。
活动反思
揭秘和挑战的游戏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经验发展水平,这样的游戏也深受他们喜爱。在歌唱教学中合理使用揭秘和富有挑战的游戏,能使教学更加有效。
整个活动流程分三步:“魔语”→说歌词;“新魔语”→唱歌曲;挑战隐藏图标的数量→多种方式演唱。三个阶段都利用了“翻图”游戏,随着游戏目标和游戏方式的层层推进,孩子们在接受游戏升级挑战的同时自然学会了演唱歌曲,整个活动顺利而流畅。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掌握歌曲名称,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词内容。
2、体会歌曲中报童的`困难生活,教育幼儿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活动准备:
猴子图片。
活动过程:
一、律动:《苹果丰收》、《采茶》、《手腕转动》。
二、练声:《小鸟醒来了》、《山谷回音真好听》。
三、学习歌曲《卖报歌》。
1、老师讲述故事:1934年,在上海繁华的霞飞路上,常能见到一个瘦小的女孩,边跑边跳地大声通报着当天的新闻,吸引路人买报。谁也不知道她的名字,因见她的头发散乱,就叫她“小毛头”。由于她活泼灵巧,叫卖又特别动听,人们都爱到她那儿买。在过往的行人中,小毛头发现有一位叔叔像特别留意她的叫卖声。原来这位叔叔是作曲家聂耳,他正打算写一首反映穷苦孩子生活的新歌哩!第二天,聂耳叔叔带着安娥阿姨来见小毛头,小毛头可开心了!叫卖声更加清亮:“卖报!卖报!七个铜板两份报!”几天后,聂耳叔叔又来找小毛头,把她没卖完的报纸全买下,高兴地说:“今天不用卖报了,我教你唱首歌吧!”“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真好听!小毛头很快就学会了。不久,聂耳叔叔请小毛头到电影厂的晚会上唱了首歌,歌声很快就传了开来。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全中国的小朋友都爱唱这首《卖报歌》。
2、老师范唱歌曲一遍。
提问:歌曲的名字叫什么?歌里唱了什么?
3、老师边弹琴边演唱歌曲一遍。(帮助幼儿逐句理解歌词意思)
4、学习按节奏念歌词。
5、幼儿学唱歌曲。
6、集体演唱歌曲一遍。
7、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
小朋友学了这首歌曲,心里有什么样的感受?我们应该怎样做?今天我们再也不要像“小毛头”一样去街头卖报了,我们可以坐在这明亮的教室读书学习,享受着父母、老师、小朋友们的关爱,我们更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与学习机会。
活动目标:
1、欣赏歌曲拾豆豆,在“拾豆豆”的游戏中逐步学唱歌曲。
2、尝试用不同的肢体动作表现豆豆的姿势。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5、体验自主替换歌词的愉悦情绪。
活动准备:
音乐《拾豆豆》
活动过程:
一、感受歌曲的京剧韵味。
1、教师清唱引导幼儿欣赏歌曲。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歌,你们仔细听一听?
2、回忆是否听过、学过这种韵味的歌曲。
师:这首歌曲和以前学过的哪首歌曲一样?(龟兔赛跑)
师小结:它们都是京歌。
3、了解歌词。
师:你听到歌曲里面唱了什么?歌里唱了什么事情?
豆豆掉在了我们幼儿园,你能用身体动作表示豆豆吗?
4、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再次清唱每句歌词。
二、在“拾豆豆”的游戏中掌握歌曲。
1、教师示范游戏玩法。
师:现在老师做妞妞,你们都是红豆豆和绿豆豆,在唱到“落在地上圆溜溜”时摆个豆豆的造型,谁的豆豆最美,妞妞就把它拾起来。
2、师幼一起玩游戏“拾豆豆”。
3、师:豆豆掉在地上就要摆好造型。
4、请几名幼儿一起做妞妞玩游戏。
师:妞妞是在哪一句歌词时开始拾豆豆的?
5、男小朋友做豆豆,女小朋友做妞妞完整游戏。
女小朋友顺时针转圈拾豆豆。
6、分成两组,完整游戏。
提高要求:两两合作,两个人用身体做大豆豆的姿势。
三、欣赏山西民谣《拾豆豆》。
师:今天老师还准备了一首好听的山西民谣《拾豆豆》,一起来听听吧。要一边听一边跟着歌曲的节奏拍手哦。
活动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游戏的教学模式,让孩子们以感受为主,始终在情境中去了解歌曲内容,感知音乐形象,努力做到以情带声,去表达歌曲的意境和快乐的心情。这个原始教案是根据歌词边唱边表演,还不能充分表现出京剧曲调的韵味。京歌有较突出的曲风特点,如何让幼儿感知这一切呢?老师要身临其境地按照歌曲的情感要求、风格特点进行范唱。第一次范唱要清唱并借助于动作,让幼儿感知京歌主要特点;第二次范唱要节选个别乐句用比较法范唱,让幼儿直观感受京腔京韵。指南指出:“保持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使幼儿乐于参与音乐活动。”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我为幼儿创设多种体验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形式,充分利用活泼的歌曲、生动的情景互动、俏皮的律动、让幼儿充分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的韵味儿。通过妞妞捡豆豆的角色游戏以此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第一部分,我让孩子们了解《拾豆豆》也是京歌。第二部分,学唱环节,是在角色游戏的线条里,通过孩子们的表演来体会歌曲的歌词。同样让幼儿在情境中不断地体验音乐特色,充分感受音乐的旋律特色,风格特点。这节课的重点在于能够用自然、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京歌的风格特点。之前我大量运用多媒体技术,播放音频文件让学生感受音乐,通过后来的表现,我发现学生的感受并不到位,后来为了更好的突出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特点,我尽量用自己的范唱来让幼儿直观地感受,在需要强调的地方还配合小幅度的肢体动作,我发现这样的效果十分明显,幼儿的注意力更集中,更有助于节奏感旋律感的加强。当然在活动中也有不足的地方,在以后我会更加努力上好每一节课。
活动目标:
1、在有节奏朗诵歌词的基础上,初步学习用跳跃和连贯的方法演唱歌曲《画太阳》。
2、借助图片和首句句型,迁移生活经验推理歌词内容和节奏,并根据节奏匹配旋律,学唱歌曲。
3、培养幼儿大胆表述内心情感的能力。
活动准备:
1、背景图4幅:山、海、城市、草原。
2、磁性教具山鹰、鸽子、海鸥、骏马。
3、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引导策略
一、幼儿与教师表演唱《种太阳》导入。
二、幼儿观察图片,推理每句歌词的前半部分。
(1)教师出示四幅背景图,幼儿观察发现:这四幅图上都有太阳。并请幼儿说说这些背景图中的太阳是画在哪里的。
(2)教师指山的背景,提供首句歌词范例,幼儿按歌曲节奏跟念“山里的孩子画太阳”。
(3)教师分别指城市、海、草原的背景图,幼儿推理出后三句歌词,并有节奏的朗诵。
三、幼儿迁移生活经验,选择匹配动物图片,进一步窗边每句歌词的后半部分。
(1)幼儿分别将动物图片与背景匹配。
(2)教师进一步提供首句歌词完整的句式,幼儿尝试将第二、三、四句歌词编完整,有节奏的朗诵出来。
(3)教师按歌词顺序指图,幼儿有节奏地念并记忆歌词。
四、幼儿迁移节奏型,主动匹配旋律,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只唱前半部分。
(2)幼儿初步熟悉旋律,学唱歌曲。
(3)幼儿演唱歌曲,教师自然接唱副歌部分,引起幼儿兴趣。
(4)幼儿回忆教师所唱副歌的歌词内容,在教师形象动作的`帮助下初步掌握连贯和断顿的演唱方法。
(5)幼儿理解歌词中的“向往”一词的词义。
(6)从副歌处幼儿再练习唱。
(7)幼儿跟随音乐完整的演唱歌曲。
五、教师小结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乐曲旋律,了解乐曲三段体结构。
2、尝试用动作表现乐曲不同的音乐形象,体验与同伴合作表演的乐趣。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
(1)了解农夫、禾苗的含义;
(2)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
(3)观看过农民劳动。
材料准备:《瑞典狂想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关于《农夫与禾苗》的音乐,一起来听一听。
二、完整欣赏音乐,体验ABA三段体的结构特点。
1、完整欣赏音乐第1遍
师:听了这首乐曲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2、启发幼儿根据音乐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表现手段感知音乐性质。
师:这首音乐的旋律,前面、中间、后面一样吗?
小结:这是一首ABA’结构的乐曲,讲的是农夫与禾苗的故事。我们先来听听第一段农夫的音乐。
三、分段欣赏音乐,进一步熟悉旋律,并创编相应动作。
1、欣赏A段乐曲,找出与之相匹配的情节,并尝试表演(学习农夫走路、浇水、铲土、盖土动作)
(1)欣赏A段音乐第1遍。
师:听了这段音乐,你觉得农夫在田里干些什么事情?
师:他会怎么浇/你是怎么浇的,能用动作表现一下吗?(2-3名幼儿)
师:还会干什么?农夫是怎么铲土/盖土的?
析:孩子们知道事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土壤,这大大推进了活动的顺利进行。
(2)跟音乐集体表演(放录音A段第2遍)
师:让我们把刚才那些动作合着音乐来表演一遍,教师给予适当的提示语。
2、欣赏B段乐曲,想象情节并大胆表现。
师:听,在农夫的辛勤劳动下禾苗怎样了?
师:谁知道禾苗长大的过程?
师:老师将他们做的好看的动作组合在了一起,你们看看是不是这样更好一些。你们愿意跟着我一起来学学吗?
跟音乐集体表演(放录音B段第2遍)
小朋友做的真好看,让我们跟音乐来一遍,我相信小朋友一定会表现的更好。
3、欣赏A’段乐曲,尝试自由结对表演(感受庄稼丰收后农夫的喜悦心情)
(1)禾苗长大了,成熟了它的心情怎么样?农夫看到自己的辛苦劳动终于有了回报,可以丰收了,你觉得他的心情又会怎么样?你会怎样来表现他们开心的心情呢?你会用什么动作来表现?
(2)部分幼儿尝试自由结对表演。
师:刚才小朋友想了许多好看的动作比如:摆摆头笑一笑,互相拥抱,互相拍拍手,拉拉手转个圈,那我先请这边的小朋友把这些动作合着音乐来跳一跳,记住一定要表现出丰收后的喜悦的心情哦。
(3)跟音乐另一部分幼儿结伴表演A’段乐曲第二次
师:你们开心吗?开心是要和别人分享的,现在请你们轻轻的回位置上欣赏其他小朋友的表演,刚才没表演过的小朋友轻轻地走上来,找一个朋友商量好谁当农夫谁当禾苗,禾苗在中间准备,农夫到一边准备,相信你们会表演的更好。
四、完整欣赏音乐,教师帮助幼儿回忆故事情节及动作。
师:小朋友表演的真棒,让我们再安静的完整倾听一次音乐,仔细的看我和我的搭档的表演,回忆一下农夫与禾苗的故事及动作。
五、分角色完整游戏。
1、教师带部分幼儿扮演农夫,带部分小朋友扮演禾苗(发现问题,解决难题)
2、梳理重难点后再次表演(男孩扮演农夫,女孩扮演禾苗)
3、互换角色。
六、教师小结,结束。
小朋友把农夫和禾苗的故事演绎的真不错,从这个音乐中我们知道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起来的,所以小朋友们一定要爱惜粮食。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尝试创编歌曲的新唱法,体验其乐趣。
2、学会有效的控制自己的音量。
3、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4、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重点难点:
学唱歌曲,尝试创编歌曲的新唱法,体验其乐趣
环境与材料:
音乐录音带
重点指导:
学会有效的控制自己的音量。
备课
一、学歌词
教师带领幼儿按歌曲节奏说歌词。
二、听歌曲
播放歌曲录音,幼儿欣赏。
三、游戏"点兵点将"
玩法:幼儿手拉手站成圆圈,教师在圆内沿圆圈逆时针行走,边走边唱歌曲,同时和着节奏用手逐一轻拍幼儿肩膀,当唱完最后一句,手拍在谁的肩上,谁就学两声
小狗叫。在游戏过程中,教师鼓励幼儿跟唱。
四、游戏"录音机"
玩法:幼儿做录音机,教师做开录音机的人。
活动反思:
《张家爷爷的小花狗》这首歌曲歌词比较简单,幼儿学习起来也比较快。活动一开始我在黑板上放了一张《张家爷爷的小花狗》的图谱,还有五朵小花和两只小花狗的图片。第一个环节我出示了一张小花狗的图片作为导入活动,孩子们的兴趣特别高涨,一下子都吸引过来,齐声道:这是"小花狗"。接着我在用讲述故事的形式讲述歌曲内容,幼儿听得比较认真,我再用歌唱的方式将歌曲演唱出来。幼儿对于"名字叫小花"这个歌词有多少遍不太清楚,以至于我演唱了3、4遍也还没有彻底的弄清楚。我就利用图谱上的小花图片让幼儿弄明白到底要唱多少遍,"原来是5遍呀!"孩子们感叹道。弄清楚之后,孩子们学起来就特别容易了。接下来就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部分了,用默唱或拍手的方式来演唱歌曲。首先我采用了孩子们的想法,用做小花和拍手的手势来代替歌词内容。先是"花"不唱,对于孩子来说是简单的,然后是"小花"不唱,也是比较容易的。在上这两个环节时,由于我的紧张我把这两个顺序倒了一下,自己都没有发现,还是吴园长给我点评的时候提出来的。再是"叫小花"不唱,最后是"字叫小花"不唱,这两个演唱是有难度的,孩子们唱的时候最容易把歌词唱出来。活动最后我和孩子们一同把这首歌曲完整的演唱了一边。
整个活动流程还是挺顺的,但是在活动中我一边弹琴一边演唱,不太容易关注到所有的孩子,有时还特别容易弹错,孩子们的兴趣高涨,纪律有点收不住。还有在环节的把握上不是特别的清晰。
活动目标:
1、在理解歌曲内容的基础上学唱歌曲,唱准歌曲的长音、跳音及休止符。
2、体会小鸟在春游的快乐情绪,并能积极的投入与表现。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环境创设:
幼儿每人一个小鸟头饰。
重点与难点:
掌握3/4的节奏和“啦”的唱法。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活动
师:昨天你们去春游,在春游的时候看到了什么漂亮的风景?
师:春天的风景真美啊!小鸟也去春游了,听听他们看到了哪些漂亮的风景?
二、欣赏歌曲
1、小鸟在春游的时候也看到了很多漂亮的风景,不过小鸟不说,它要用唱歌的方法告诉你们,请你们听听好。
2、教师示范唱一遍
(1)小鸟去了哪些地方?(把孩子听到的东西按顺序表现出来)
(2)我们学着小鸟用好听的声音把漂亮的风景唱出来好吗?
(3)幼儿跟唱歌曲
提出要求:
(1)小鸟它要飞过很高的山冈去唱歌,所以我们要把歌声唱的高一点,这样在地面上的小朋友才能听到小鸟的歌声。
(2)引导幼儿注重“啦”的唱法:里面有长音、跳音、和休止符
三、小鸟在游玩
1、今天小鸟们看到这么多漂亮的风景,都非常的开心,他们唱着好听的歌,跳着美丽的舞继续去春游。我们也来做小鸟,比比看谁的歌声最动听,谁的舞姿最美丽好吗?
2、幼儿学做小鸟边唱边飞。
四、复习音乐游戏:套圈
要求幼儿自由结伴三人一组边唱边游戏。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音乐、乐曲的感受能力。
2、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幼儿在音乐表现和创造中感受音乐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若干
活动过程:
1、幼儿听音乐,根据音乐表演动作。
2、节奏练习。
A、教师弹钢琴,幼儿根据节拍拍声音。
B、教师出示课件,请幼儿根据动物的队型和帽子拍出相应的节奏。
C、教师出示课件,幼儿根据听到的节奏声音拍出相应的节奏。
D、教师和幼儿一起玩变变变的歌曲,幼儿自己创编名字的节奏。
3、演唱练习。
A、一起演唱茉莉花,并带着微笑。
B、出示课件,幼儿体会歌曲的起伏感觉。
C、幼儿根据歌曲,配上不同的节奏型。
D、幼儿分为两组,一组为另外一组伴唱。
E、幼儿分为两个声部,二重唱的练习。
4、结束活动:
小树叶飞舞。
幼儿根据相应的曲调,分辨出高低音、上行、下行音等等。
教学反思:
在课堂教学时,幼儿表现出对筷子的喜爱和熟悉,回答问题也十分踊跃积极,因为生活中筷子是非常熟悉的一样东西。但是在课程教学中,发现幼儿虽然对筷子十分的'熟悉,但是会正确拿筷子的幼儿却不多,大部分幼儿只是用右手握着,不知道应该用手指头拿好。
在活动过程发现幼儿的积极性都很强,由于课堂提供的五香豆粒、花生粒和豌豆粒等食物,幼儿都十分兴奋的拿着(握着)筷子在夹小碟子里面的食物,正确拿着筷子的幼儿可以很快就夹起小碟子里面的食物,相反,其他的幼儿就有点困难了。
教师在课堂中的讲解幼儿是否还不够理解,所以我想,如果让幼儿在吃饭的时候尽量的抛开汤匙进而使用筷子这样会不会慢慢改进幼儿拿筷子的错误拿法呢?在实际生活中尽量让幼儿实行这一措施。
课堂的气氛还算稳定,幼儿的注意力基本上都有集中在教师身上,只是幼儿能不能正确的拿好筷子进餐这方面还需要大大的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