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数学教案精选8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这里是爱岗的小编给大家找到的小班数学教案精选8篇。

小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准确感知5以内的数量,学习不受物体种类的干扰,把相同数量的实物卡归放在一起。(重难点)

2、引导幼儿练习按规律给实物卡片排序,引导幼儿描述操作结果。

3、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体验数学操作的有趣。

【活动准备】

教具:磁性动物10种(数量分别为1-5,其中每种数各2)、背景图,圆点盒子房,排队标记若干

学具:数量分别为1-5的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归类,准确感知5以内的数量。

(出示背景图)今天天气真好。小动物都出来玩了,我们看看,有哪些动物来了,都来了多少呢?

引导幼儿分类后点数,并说出总数。

二、引导幼儿学习按量归类。

这些小动物想两两手拉手出去游玩,该让谁和谁交朋友呢?你发现了这些小动物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引导幼儿发现这些动物中都有相同数量的。

谁来试一试,请个别小朋友上来演示。集体检查是否配对,并说明理由。

三、小动物排队回家,引导幼儿学习按规律排序。

小动物要回家了,它们会排着怎样的队伍回家呢?

先请个别幼儿操作,然后集体验证,最后引导孩子描述操作结果。

四、幼儿操作,巩固按量归类。

1、看老师的点卡,举出相应数量的数群卡片。

2、孩子合作归类。

(1)把相同数量的卡片放在一起。

(2)展示部分孩子合作的成果,并让它们说说归类的理由。

五、教师小结操作情况,结束本次活动。

小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认识1和许多,了解他们的关系。

2、学习滚接大皮球。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小猫头饰若干与幼儿人数相等。

2、两个幼儿一个大皮球。

活动过程

1、通过游戏”小猫学本领”,学习认识1和许多,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1) 出示一个猫妈妈的'头饰,启发幼儿说出这是一位猫妈妈。

(2) 桌子上面放着许多个小花猫头饰,启发幼儿说出这是许多小花猫。

(3) 请每个幼儿拿一个小花猫头饰戴在头上,启发幼儿说出许多个成了一个,一个的。

(4) 妈妈带小猫集合去玩球,启发幼儿说出一个一个合起来是许多个。

2、小猫学滚接球的本领,双手将球向前滚。

(1)1只小猫学本领。

(2)许多只小猫学本领。

(3)两只小猫相对滚接大皮球。

活动延伸

在计算角内提供许多1与许多的实物或图片,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幼儿继续学习小猫捉鱼。

活动反思

我选择了小班幼儿学习区别“1”和“许多”的教材,通过游戏教学法、情景设置等手段开展了此次活动。在活动中始终围绕目标开展活动,帮助幼儿初步理解“l”和“许多”之间的关系。

小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物体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

2、在操作及游戏活动中,感受对应的关系。

3、乐于参与集体游戏活动。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小熊一家”“大象运木头”“方方的搭”

2、学具准备:“大象运木头”;“方方的塔”。

3、《操作册》第1册第10页。

活动过程:

1、出示“小熊一家”导入。

今天小熊一家人又要来我们小二班了,我们来看一看。(熊爸爸、熊妈妈、熊哥哥、熊姐姐、熊宝宝)

2、集体活动。

(1)演示教具“大象运木头”

今天小熊家要造房子,可是盖新房子要用很多的木头,(在黑板上出示木头随意排列),他们请来了力气最大的大象一家人来帮忙了。(出示大象并按大到小排列)

教师扮演最大的象爸爸:这么多的木头,我应该运哪一捆呢?

幼儿:象爸爸应该运最大的木头。

教师将最大的木头放在象爸爸下面。

教师:象宝宝应该运哪一捆木头呢?

幼儿:象宝宝应该运最小的木头。

教师将最小的木头放在象宝宝下面。

教师分别找到给其它象找到对应的木头,再将木头一一对应摆放在大象的下方。

(2)利用学具“方方的塔”进行大象与塔的一一对应。

小熊的房子盖好了,小熊一家要住到新房子里去啦!(教师出示方方的塔),这些房子一样大吗?请你们帮他们找到适合他们的房子,好吗?

熊爸爸应该住哪个房子呢?(最大的)

依次给小熊一家找到对应的房子。

教师小结:大小不同的小熊分别住在合适的房子里。

3、幼儿操作。

大象一家给他们盖好了新房子,小熊他们真高兴呀,他们决定回去也要盖一座新房子让自己

住。请你们帮忙和大象一起盖一座漂亮的房子,好吗?

4、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教师引导幼儿在活动中感受物体对应的关系,并将学具收拾好。

我们帮大象盖好了新房子,大象真高兴呀,说要谢谢我们小朋友。

5、活动延伸。

有几个小动物找不到它们的新家了,请你们来找一找他们的家在哪里?用笔将小动物和他们的家连起来。

小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对按颜色排序游戏感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动手参与操作活动。

2、能大胆地用完整的语言将操作情况进行表述。

3、发现两种颜色间隔排列的规律,学习按照间隔的规律进行排序。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彩色小蛇五条、空白小蛇每人一条、每人两种颜色的油画棒

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幼儿发现两种颜色间隔排列的规律,学习按照间隔的规律进行排序;

难点:能自由设计并说出排序规律。

活动过程

1、以神秘的口吻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学习兴趣。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小客人,它是谁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教师操作:彩色的小蛇,引导幼儿发现两种颜色间隔排列的规律。

(1)发现两种颜色间隔排列的规律。

教师将小蛇卷好藏在左手手心里,右手从小蛇头开始,一格一格地将小蛇慢慢拉出,边拉边与幼儿共同描述小蛇的颜色:蓝色、黄色、蓝色、黄色……

全部拉出后,将小蛇展示在黑板上,并与幼儿共同小结:这条彩色小蛇身体的颜色是按蓝色、黄色的规律排列的。

(2)按照两种颜色间隔排列的规律接着往下排。

再次取出一条小蛇,步骤同上,拉出两组(黄、绿)身体后,请幼儿猜一猜接下来的颜色。

幼儿回答后,教师拉出小蛇的相应颜色的身体,进行验证。

(3)自由选择不同的颜色按规律装饰小蛇。

出示一条空白的小蛇,提出问题:这条小蛇也想穿上漂亮的衣服,怎么办呢?

出示不同颜色的油画棒,请幼儿帮助老师一起选择其中的两种颜色,按规律装饰小蛇。

3、幼儿操作:我帮小蛇穿花衣。

给每名幼儿提供一条空白小蛇及两支不同颜色的油画棒,请幼儿按规律装饰小蛇。

说明:此环节教师可根据幼儿的能力,提供两种不同的操作材料供幼儿操作:一种是完全空白的(能力强的),另一种是已经涂了两组颜色,由幼儿接着往下涂。(能力较弱的)。

教学反思

新课程的理念是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活动中,我紧紧把握这个理念,使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轻松地认识、理解了学习内容。课上的气氛也是很活跃的,发言也很积极,较好地达到了预期设计的活动目标。

小班数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练习手口一致地点数1、2、3、4让幼儿了解最后一个数代表所数物体的总数。

2、会按数取物或按物取数,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1、大树、小鸟、长颈鹿、小狐狸、小熊的电脑课件。

(图片、幻灯片、展示仪均可)

2、小鸟、小狐狸、小熊,长颈鹿头饰若干。

3、木珠,糖纸若干

活动过程:

1、小朋友用食指点数并回答以下问题;

师:今天森林里的大数爷爷要过100岁的生日啦!请来了许多小动物,你们看都有谁呀?(小鸟、长颈鹿、小狐狸、小熊)

(1)有几只小鸟(点数)

(2)有几只长颈鹿

(3)有几只小狐狸

(4)有几只小熊

2、游戏 :包糖

(1)把木珠当糖,做包糖游戏

师:请每个小朋友包4颗糖送给大树爷爷,祝贺树爷爷生日快乐。(包好以后放在桌子上,请幼儿相互点数)。

3、音乐游戏:

幼儿带上头饰配上数字卡表演唱歌(生日快乐歌)。

可交换头饰,游戏重新开始。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找一找教室里哪些东西数量是4。

教师课前用报纸包好糖,木珠,玩具放在玩具架上或角落里,请小朋友找一找你发现了什么,并数一数物体的数量。

小班数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在游戏、观察、操作中感知上下,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方位。

2、乐意参加操作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1、“小猫捉迷藏”教学挂图一副。

2、布置场景。

活动过程:

  一、利用游戏的方式导入

游戏:小猫藏在哪里?

师:“小猫想跟小朋友来玩个“躲猫猫”的游戏,把小眼睛闭起来,数到3睁开来看看小猫躲在哪里了?”(出示玩偶小猫互相问好。)

——教师把小猫藏在沙发上、桌子下、柜子上、阁楼上,让孩子分个别、小组、集体来学说:小猫藏在沙发上等完整的'话。

二、通过观察挂图认识上下。

师:“瞧,其他的小猫看见刚才的小猫玩捉迷藏的游戏觉得很好玩,它们也跟猫妈妈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我们一起帮猫妈妈来找找小猫们都藏在哪里呀?”(教师出示教学挂图)

——幼儿讨论描述小猫躲藏的方位,老师重点指导幼儿用完整的语言描述。

——请个别幼儿描述,其他幼儿学说。

三、操作活动:捉迷藏。(分组)

——“给上面的小动物涂色”:请幼儿找一种自己最喜欢的颜色的油画棒给图画中每副图中的排在上面的小动物涂色,提醒幼儿轻轻涂,注意画面整洁。

——“谁在往下爬”:请幼儿观察图画上的小猴子往下爬的图,说一说谁在往下爬,并把它圈起来。

——“楼上楼下住着谁”:请幼儿观察图画上的楼房图,说一说小猴的楼上住着谁?并把它涂上红色;小猴的楼下住着谁?把它涂上绿色。

四、结束

评出谁是遵守操作规则的?表扬画面整洁的幼儿,给其他幼儿加以鼓励

五、活动延伸

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物品的摆放位置,并用完整的语言说出。

小班数学教案 篇7

教学内容:比较大小、长短、高矮

教学目的:1、使幼儿联系生活经验认识大小。长短和高矮的含义,体会比较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和高矮。

2、使幼儿经过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大小长短和高矮的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1、知道长短、高矮、大小的含义。

2、初步懂得直接比较长短、高矮、大小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1、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比较的方法。

2、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仪器:实物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了解幼儿对实际生活中大小。长短、高矮已有的感性认识。

二、新课导入

1、取出一把尺子,问:这把尺子长还是短?

2、当幼儿说出答案或争论时,再分别拿出比它短和比它长的尺子,引起幼儿对刚才答案的怀疑,从而导入新课。

3、出示课题,明确目标。

三、新课教学

1、明确比较的要求。

(1)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对单个物件不存在什么比较。

(2)确定什么和什么比较,比较的标准是什么。

(3)比较时,要把两种物体的一端对齐,然后再看它们的另一端是否对齐,从而进行比较。

2、教学“大小‘长短”、“高矮”。

(1)提问:

图中画了些什么?你能说一说吗?

(2)比一比

让幼儿看图找一找、比一比。同桌小朋友互相交流。

3、练习

4、小结

比较大小长短和高矮都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单个物件不存在大小。长短、高矮的,比较大小长短和高矮的方法一样,一定要把一头对齐,才能正确比较出大小长短和高矮。

5、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实物,分组进行比较,相互讲出比较的结果。

六、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谈谈你的收获。

七、作业

运用已学的知识,找身边熟识的事物比一比,说一说。

小班数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学习按照物体的某一特征(颜色或形状)进行分类,并会选择相应的标记。

活动准备

1、教具:

红色的圆片片、方片片各5个;红、绿、方、圆标记各一个。

2、小组操作材料:红、绿、方、圆标记和分类盒人手一份。

第一组:红、绿瓶盖各3个(共5份);

第二组:红、绿棋子各3个(共5份);

第三组:方、圆同色小积木各3个(共5份);

第四组:方、圆同色卡片各3个(共5份);

第五组:方、圆同色棋子各3个(共5份)。

3、活动场地布置:红色、绿色的方圈、圆圈若干个。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创设为小猫整理玩具的情景,激发孩子分玩具的兴趣

①请一幼儿将一样的片片放在一起。

②请幼儿选择相应的标记,边送边说:“x标记送给x片片。

2、小组活动:鼓励幼儿帮助小猫认真、仔细地分玩具,并做好标记

第一组:分红、绿瓶盖;第二组:分红、绿棋子;第三组:分方、圆同色小积木;第四组:分方、圆同色卡片;第五组:分方、圆同色棋子。

操作要求:

①分好玩具再送标记,一边送一边说:“x标记送给xx。”

③玩好一组,可以请老师检查后,整理好学具再到另一组活动。

3、游戏:找圈圈

按标记听琴声滑音迅速站到相应的圈圈里。(巩固分类,提高幼儿排除颜色、形状的干扰,按标记选择相应圈圈的能力。)

4、活动评价:

小猫谢谢小朋友帮助他整理玩具,按要求整理好操作材料,并邀请大家跳一个庆祝舞。

活动反思

在本次操作活动过程中,我发现了两个问题:

一是不管按颜色分还是按形状分,平面图形(如花片、卡片)的正确率大大高于立体实物(如棋子、瓶盖等)。

试分析原因:

(1)教师以前在提供材料时,平面材料较多,忽视了生活中可运用的实物。(2)就幼儿空间知觉的发展来看,平面思维优于立体思维。

(3)小班幼儿的排异性思维发展水平低,在实物分类时十分容易受颜色、形状的干扰。

改进建议:

(1)努力挖掘生活中的教育因素,体现“数学教育生活化”,有机地将数学活动渗透在一日活动中。(2)平时经常性地组织孩子多观察、多触摸,比较平面(图片)与立体(实物)的异同点,感受同一标记可选择事物的多样性。

二是本次活动的要求是为实物分类后选择相应的标记,可是大多数的孩子在实际操作中是先插好标记,然后选实物入。

试分析原因:

从幼儿的角度来看,按标记分类比为实物分类选标记来得容易。因为按标记分类,标记首先为幼儿提供了一个目标和显性的支持材料,而为实物分类选择标记,首先要求幼儿思考这些材料怎么分,按什么分,有一个内部的思维过程。特别是在为分好的材料选择标记时,要求幼儿进行分析、概括和综合,较之按标记分类,这是一个逆向的思维过程。

改进建议:

(1)经常开展适合小班幼儿的逆向性思维训练活动,提高幼儿分析、概括、综合的能力。

(2)在设计各种活动时,注重提问的多元性、开发性,以提高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