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设计的背景与思路: 本次科学活动“认识椭圆形”,是在幼儿认识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基础上设计开展的。考虑到中班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动手操作中积累建构对事物的认识和经验,因此我在活动中以孩子们熟悉的故事“小猴卖圈”导入,创设“买卖东西”、“整理货柜”等具体情境,激发幼儿活动兴趣,从直观具体的形象入手,由难到易,设置层层递进的问题启发引导幼儿在多次的操作探索中,充分感知了解椭圆形的图形特征。根据我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我把本次活动的重点设置为知道椭圆形的名称,了解椭圆形的基本特征,活动的难点则是比较椭圆形和圆形的不同,并会用语言进行描述。二、教学实录及分析:(一)活动目标:1、知道椭圆形的名称,了解椭圆形的基本特征。2、比较椭圆形和圆形的不同,并会用语言进行描述。3、能从生活中寻找类似椭圆形的物体。(二)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认识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图形,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 物质准备:ppt课件一份,人手一份椭圆形、圆形和吸管的操作材料,不同形状的实物图片若干,5个贴有不同形状标志的篮子等(三)活动过程:1、以“小猴卖圈”的故事导入,引起幼儿活动兴趣。师:小朋友,你们都听过“小猴卖圈”的故事,故事里的小动物都买到了自己需要的圆圈圈。今天,听说儿童百货商店里进了一批新货,又有一些小动物来买东西,我们一起看看他们要买什么呢?(导入部分我以“小猴卖圈”的故事引题,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调动了幼儿的已有经验,为接下来认识椭圆形做好铺垫。)2、结合课件,引导幼儿复习基本图形。 师:小猪来了,它手中的纸片上画的是什么? 幼:三角形。师:小猪说,妈妈让我用这个三角形当早点,于是小猴递给它一块三明治。 师:小鸡来了,它纸片上的图形是什么? 幼:正方形。 师:小猫说,我感冒了,要用它来擦鼻涕,小猴给了它一条手帕。师:小老虎来了,它要买的东西是什么形状的? 幼:圆形。 师:小老虎说,它的新球鞋有了,就差一个圆圈圈踢着玩,于是小猴给了它一个足球。 师:小乌龟也来了,它买的东西是什么样子的? 幼:长方形。师:小乌龟说它要去上幼儿园了,想用它来画画,小猴递给他一盒水彩笔。 师:这时小熊来了,把纸片递给小猴。小猴一看,愣住了,“咦?这是什么形状呢?”(这个环节我改编了“小猴卖圈”的故事情节,以生动直观的课件演示了小猪、小鸡、小猫、小老虎、小乌龟和小熊到百货商店买不同形状物品的故事情节,引导幼儿在对话互动中复习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等图形。) 3、引导幼儿认识椭圆形,比较椭圆形和圆形的不同。(1)出示椭圆形,引导幼儿认识椭圆形的名称。师:小朋友,你们认识它吗?快告诉小猴,这个图形叫什么名字呢?幼:椭圆形。(结合故事情节的发展,我在课件中出示椭圆形的图片,引导幼儿自己说出椭圆形的名称。) (2)引导幼儿比较椭圆形和圆形的不同。 师:小熊说今天它请客,要用来它来装红烧鱼。小猴递给了它一个圆盘子。小熊看了看,连忙摇摇头说“不对!不对!” ①课件出示椭圆形和圆形,观察讨论椭圆形和圆形的不同。 师:那么椭圆形和圆形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幼:圆形是圆圆的,椭圆形是扁扁的。 幼:椭圆形看起来比较长,比较扁。 幼:圆形是圆圆的,椭圆形是长长扁扁的。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说的很好!椭圆形和圆形还有哪些不同呢?我们动手来比一比。(这个环节教师引导幼儿从图形的外形特征上充分观察,并鼓励幼儿大胆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②幼儿分组操作,探索发现椭圆形和圆形的不同。师:我先把圆形纸片左右对折,再上下对折,打开后有两条折痕,看一看,你们觉得这两条折痕怎么样?幼:它们是一样长的。幼:不一样长。师:我把椭圆形也这样对折两次,打开后也有两条折痕,你们比一比,这两条折痕怎么样?幼:不一样长。幼:一条长,一条短。●幼儿分组操作,验证猜测,教师观察指导。师:先把圆形纸片左右对折,再上下对折,用吸管量一量,这两条折痕一样长吗?量完圆形,也用一样的办法对折比一比椭圆形的两条折痕怎么样。●师幼分享交流操作结果,梳理提升经验。师:你刚才是怎么比的?你发现了什么?请你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幼:我把吸管放在圆形的折痕上,发现两条折痕都和吸管一样长。师:你发现了椭圆形的两条折痕比一比怎么样?幼:我把吸管重叠放在椭圆形的折痕上,发现一条折痕短,一条折痕长。师:所以椭圆形的两条折痕一样长吗?幼:不一样长,一条长,一条短。师:(小结)原来,圆形的两个折痕一样长;而椭圆形的两头比较长,上下对折和左右对折的折痕不一样长。(这个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为了解决重点,突破难点,我采取了问题启发、观察比较、猜想验证、动手操作等教学策略。首先我以问题“椭圆形和圆形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先让幼儿用眼睛观察,比较两个图形的差异,在幼儿发现两者外形不同的基础上,我把问题进一步深入和推进,引导幼儿关注和探索两个图形本质的差异。我把圆形和椭圆形分别上下对折和左右对折,请幼儿猜想判断,“圆形和椭圆形的两条折痕,比一比怎么样?”为了支持幼儿验证自己的想法,我为每个幼儿投放了一个圆形、一个椭圆形和一根吸管,给予幼儿充分的操作时间,引导幼儿自主探索,与材料互动,从而发现两个图形的两条折痕的不同。其中,这根吸管的长度就是圆形的直径,投放的圆形的直径与椭圆形的短轴一样长。在幼儿操作探索后,教师鼓励幼儿以两两交流、小组交流、师流等方式用语言大胆表述自己探索的过程和结果。)4、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寻找生活中的椭圆形。(1)幼儿和同伴分享交流生活中类似椭圆形的物体。 师:前几天,老师请小朋友回家找一找生活中的椭圆形,收集一些椭圆形的物体和图片。现在,请你和旁边小朋友说一说,你还能为百货商店添加什么椭圆形的商品呢?(2)教师结合ppt提升幼儿对椭圆形的认知经验。 师:除了小朋友刚才说的这些物品,我也找到了很多看起来像椭圆形的东西,请你们看一看,这些物品的什么地方像椭圆形?(“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引导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因此,在这个环节中,我引导幼儿和同伴互相说一说之前在生活中寻找的类似椭圆形的物体。在幼儿交流的基础上,我以课件的形式展示了生活中常见椭圆形的物品,梳理提升了幼儿对椭圆形的感知经验。) 5、以“整理货柜”的游戏,引导幼儿按照图形进行分类。 师:今天百货商店里又到了一批新货,小猴请你们帮忙整理。先看看图片上的物品是什么形状,然后把它放入贴着这种形状标志的篮子里。(这个环节我延续“小猴卖圈”的故事情节,请幼儿为小猴的百货商店添加商品,并以“帮小猴整理货柜”的游戏形式,引导幼儿根据图片上物品的形状放入贴有相应图形标 志的篮子里进行分类。) 6、分组活动,进一步巩固对椭圆形的认识。(1)图形大搜索:投放几何图形装饰卡,引导幼儿找出椭圆形,并进行装饰涂色。(2)图形棋:投放包含各种图形的棋纸,引导幼儿和同伴按指定规则下棋。(3)添画:投放画有椭圆形的底图,引导幼儿为椭圆形添画变成新形象。(4)拼图:投放画有不同形象的椭圆形底板,引导幼儿根据椭圆形特征进行拼图。(本环节我设计投放了多种层次、难度不同的材料,引导幼儿在小组操作中将本次活动 的重点知识进行巩固加深、内化迁移。)
设计思路:认识椭圆形较其它圆形对幼儿来说难于掌握,所以在活动过程中,我让幼儿先复习圆形,然后我充分利用电教,以游戏的方法进行教学,这样对于幼力来说富有吸引力,使整个认识椭圆形的教学活动变得生动、形象,也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使幼儿在玩中掌握了椭圆形的特征。 活动名称:认识椭圆目标:1、认识椭圆形,会比较圆形与椭圆形的异同,感知椭圆形的基本特征。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及操作能力。 准备:录音机、视频展示仪、椭圆形的镜子、盘子、鸡蛋、饼干等实物,每组一篮五颜六色的各种图形纸,长方形白纸、小棍人手1份。 形式:集体与个别活动相结合。过程:1、教师带幼儿听音乐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动作,轻松、愉快地进活动室。2、教师以讲故事的方法出示图形房子,再出示图形娃娃(三角形、正方形、圆形、长方形)请幼儿依次说出名称。 教师:今天图形娃娃家又来了一位新客人(出示椭圆形)让幼儿观察,然后放小图形娃娃争论的录音(三角形说:“它是圆形”、圆形说:“不对,不对,它不是我”“那它是谁呀”小图形们一起问,圆形说:“它是我的好朋友长得和我有点像,它的名字叫椭圆形”) 3、教师使用视频展示仪使鸡蛋出现在电视上,通过观察启发幼儿说出鸡蛋的椭圆形的。同样方法让幼儿观察椭圆形的镜子、盘子、饼干等。 4、想一想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是椭圆形的。 5、比较圆形与椭圆形的异同。 (1)请幼儿用手摸摸圆形和椭圆的周边,说说有什么感觉(周围圆圆的、滑滑的、没有角、也没有边)。 (2)请幼儿把圆形、椭圆形的纸上下左右对折,通过圆形的圆心和椭圆形的中心点,量两条折线,通过幼儿动手测量,讨论并概括出圆形和椭圆形的异同,感知椭圆形的基本征。 6、游戏“看谁说得对”教师:椭圆形很快和这些小图形交上了好朋友,它们组成了许多漂亮图案(教师出示花和蜻蜓,请幼儿说说是什么图形组成的) 7、动手操作,进一步感知椭圆形的特征。图形娃娃很想和小朋友做游戏,大家一起动脑筋,用这些小图形拼出自己最喜欢的图案,然后把它贴在白纸上。 (1)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将图形房子转移到活动室的后墙上。 (2)点评作品,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图案是用什么图形拼的。 图形娃娃搬家了,可是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的小图形找不到图形房子,我们一起送它们回家吧。 伴随着音乐,幼儿和教师一起将拼好的图案布置在活动室的后墙上。 建议:1、活动前让幼儿学会用木棍量长短。 2、在数学角活动中,放置彩色图形积木(或图形纸),让幼儿自由操作,搭拼、粘贴、锻炼幼儿拼图能力,加深对图形特征的了解。
目地要求
认识椭圆形,感知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准备
教具:圆形、椭圆形各一个,纸条一根。
蒙氏数学:认识椭圆形(数学)
活动过程:
(一)出示蝴蝶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只小动物,看看是谁?这只蝴蝶是用什么拼成的呀?都有什么图形,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师:圆形是什么样子的呀?有没有角?这些呀,都是我们以前认识的图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新朋友——椭圆形。
(二)、认识椭圆形的特征
1.引导幼儿初步感知椭圆形的特征
师:椭圆形和圆形是一对好朋友,老师这里也有椭圆形和圆形。刚才小朋友说了圆形是圆圆的,没有角,那我们来看看椭圆形是什么样子的。它和圆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相同的地方呢,仔细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
师:小朋友,你们的桌子上也有圆形、椭圆形和正方形,请你们也仔细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找出它们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看谁找的仔细。
2.引导幼儿感知椭圆形的特征
师:你们都有什么发现呢?现在来说一说吧。谁发现了它们相同的地方?
小结:原来呀,椭圆形和圆形一样都没有角,它们的边是圆滑的,这就是它们相同的地方。
师:谁发现了它们不相同的地方呢?
(1)引导幼儿通过把圆形和椭圆形重叠比较,发现第一个不同点椭圆形两头比圆形长。
师:现在,把椭圆形和圆形上下左右对折,都有两条折印,这两个图形的折印又有什么不同呢?请小朋友们也把你们的圆形和椭圆形上下左右对折。看看圆形和椭圆形的两条折印有什么地方是不一样的。
师:请让你们的圆形和椭圆形休息好,看老师用小纸棒量量看,是不是这样的呢?
小结:原来呀,椭圆形的边是圆滑的,没有角,它的两头比圆形更长,上下对折和左右对折出来的两条折线不一样长。
(三)、找椭圆形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椭圆形,老师还用圆形和椭圆形拼出了一只可爱的小动物,是谁呢?请小朋友找出熊猫身上的椭圆形。并给它图上好看的颜色。
(四)、活动延伸
师:我们生活当中还有很多形状的物品,请小朋友回家找找家里有什么东西是椭圆形的把他滑下来。
【活动目标】
1、能说出椭圆形的名称,运用多种方法感知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2、能从生活中找出与椭圆形相似的物体。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师幼共同收集生活中各种的图形实物。
物质准备:贴有‘各种图形’的展板、教学课件、人手一份圆形与椭圆形卡片、一根小吸管、夹板。
【活动过程】
一、以参观“图形王国”的形式,复习已学过的图形。
师:今天我们来到图形王国里,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都有什么图形?
二、说出椭圆形的名称,初步感知椭圆形的特征。
师:图形王国里又来了一位新朋友,看!这是什么图形?(椭圆形)它像什么?
我们还请来了它的好朋友圆形,请小朋友用手摸一摸圆形和椭圆形的边,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三、通过操作比较,进一步感知椭圆形的特征。
1、通过两图形重叠比较的方法,发现椭圆形比圆形扁。
师:小朋友把圆形和椭圆形卡片重叠在一起,比一比,有什么不一样?
幼儿操作比较,发现椭圆形比圆形扁。
2、通过测量圆形和椭圆形的两条中心线折痕,发现圆形两条中心线折痕一样长,椭圆形两条中心线折痕不一样长。
(1)师:我们用吸管测量椭圆形和圆形的红色折痕和黑色折痕,发现了什么?
教师提出测量要求:先测量圆形的红线和黑线,再测量椭圆形。
(2)幼儿动手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3)操作后提问:你在测量圆形和椭圆形折痕中,发现了什么?
(4)教师小结:圆形的两条中心线折痕都是一样长;
椭圆形的两条中心线折痕不一样长(一条折痕长、一条折痕短)。
总结椭圆形的主要特征:没有角、只有边,弧线围成鸭蛋圈,圆圆扁扁的。
四、寻找生活中的椭圆形,巩固椭圆形的特征。
1、从课件中找出像椭圆形的物体。
师:小红家里也藏着很多像椭圆形的物体,我们来找找!
2、从各种生活实物中找出像椭圆形的物体。
师:请小朋友找找桌面上“哪个东西的什么地方像椭圆形”,找到后跟同伴和客人老师说一说。
师:我们到教室外面继续找找还有哪些东西像椭圆形吧!
【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
数学区:找椭圆形(提供几何圆形装饰卡,让幼儿找出椭圆形,并进行装饰涂色)
美工区:椭圆形添画(提供椭圆形的基本图案,让幼儿自由添画)
益智区:图形棋(投放图形棋,让幼儿通过下图形棋熟悉各种图形)
2、家庭活动:回家继续寻找生活中像椭圆形的物品。
活动目标:
1、认识椭圆形,掌握椭圆形的特点,学习正确区别椭圆形和圆形。
2、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核心要素:观察、比较、图形的相似联想、操作。
活动准备:
1、指导家长和孩子共同收集椭圆形物品,并将这些物品摆放到教室的各处。
2、教师演示用具:从圆形变换到椭圆形的电脑课件、圆形与椭圆形图片,上面有可以活动的从圆心到边上的距离测量小棍,呈直角摆放。
3、幼儿学具:地板上画有圆心的圆形和椭圆形、幼儿测量长度的绳、操作盘上圆形和椭圆形的卡纸拼出的图案、圆形和椭圆形的集合图等。
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认识椭圆形并能正确说出名称。
难点是比较椭圆形与圆形的异同。
教学过程:
一:观察感知椭圆形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操作,将圆形拖长变成椭圆形,幼儿观察由圆形变化到椭圆形的过程,并认识不同摆放位置的椭圆形。
2、指导幼儿观察认识椭圆形的形状,并正确为椭圆形命名。
二:操作比较讨论找出椭圆形的特征
1、教师:小朋友们,刚才老师用圆形慢慢地变出了椭圆形,那么圆形和椭圆形它俩一样吗?到底哪儿不一样呢?下面小朋友自己来测量比较一下,看看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
2、教师指导幼儿三人一组在地板上的圆形与椭圆形前,用绳子进行操作测量,由于孩子们有测量圆形的经验,所以教师指导幼儿通过测量、比较得出椭圆形的特征。
3、指导幼儿讲讲自己的发现:圆形边上任意一点到圆心的距离是相等的。而椭圆形从圆心到边上的距离是不同的,从而知道圆形是圆圆的圆,椭圆形是长长的圆。
4、教师进行总结,出示圆形和椭圆形图片,比较椭圆形和圆形从圆心到边上的距离,从而证实幼儿的发现是正确的。
三:实践应用,观察寻找并介绍生活中的椭圆形物体
1、教师:“小朋友,刚才我们认识了椭圆形,知道了椭圆形的特征,现在我们来找一找在我们的周围,哪些东西是椭圆形的?找到了之后,用你的小手摸一摸它的椭圆形的边缘,感知一下椭圆形的形状,然后把椭圆形的东西放到前面的椭圆形的筐子里吧!”
2、教师组织幼儿到教室的各处找:桌子上、窗台上、玩具柜里等等。幼儿找到之后,教师指导幼儿用自己的小手摸一摸它的椭圆形的边缘,感知一下椭圆形的形状,然后把椭圆形的东西放到前面的椭圆形的筐子里。
3、教师组织幼儿检查椭圆形的筐子里的物品是否正确,并进行总结。
4、教师提问:“小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椭圆形的东西,请你仔细想一想你还见到过哪些椭圆形的东西?”
5、组织幼儿讲讲自己见到过的椭圆形的物体。
四:动手操作,巩固练习
1、教师出示由圆形或椭圆形卡片拼出的各种图案,指导幼儿讲讲都有哪些图形组成的。
2、幼儿每人一套由圆形或椭圆形卡片拼出的各种图案,指导幼儿将椭圆形的卡片送到椭圆形的集合中,圆形的卡片送到圆形集合之中。
3、教师组织幼儿互相检查集合中的卡片是否正确,并进行小结。
活动延伸:
组织幼儿将手中的教具放到数学活动区中,并在平时的活动中进行图形的拼摆练习,使这一活动得到延伸,从而巩固幼儿对知识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