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由非细胞生物、原核生物及真核生物组成,那么关于冀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电子课本该怎么预习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学电子课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查看完整版可微信搜索公众号【5068教学资料】,关注后对话框回复【7】获取七年级语文、七年级数学、七年级英语电子课本资源。
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一、眼和视角
1、眼球的结构与视觉形成有关的主要结构是:角膜、虹膜、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
2、视觉的形成: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视网膜上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像信息通过视觉神经传给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了视觉。
2、物像落在视网膜上,才能被人看清楚。
3、人的瞳孔的大小根据外界环境光线的明暗可以自动调节。
4、人能看得清楚远处和近处的物体是因为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
5、近视是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晶状体曲度过大,物像落到视网膜的前方所造成。
6、预防近视要做到“三要”“四不要”、
二、耳和听觉
1、耳是人的听觉器官。
2、人耳由外耳、中耳、内耳组成。
3、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敏感细胞,通过视觉神经传到大脑,就形成了听觉。
第二节神经系统的组成
一、神经系统的组成部分
1、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的。
2、脑和脊髓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周围神经系统。
大脑:包括左右两个大脑半球,表面是大脑皮层,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等多种生命活动的功能区——神经中枢。
小脑: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
脑干: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基本生命活动。
脊髓:具有反射和传导的功能。(能对外界或体内的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还能将对这些刺激的反应传导到大脑,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
二、神经元
1、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能产生和传导兴奋。包括细胞和突起两部分。
2、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做神经末梢。
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2、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叫反射。
3、反射是通过一定的神经结构——反射弧完成的。
4、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5、反射分为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
6、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复杂的,也是人类所特有的。
第四节激素调节
1、激素由内分泌腺分泌,激素不通过导管,直接进入到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部。
2、人体内主要的内分泌腺有:
垂体:分泌生长激素促进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异常:幼年过多,巨人症;幼年过少,侏儒症。
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生物的发育。异常:幼年不足,发育迟缓,呆小症成年过少,导致大脖子病。缺乏时可以通过食用含碘的食物来治疗。如海带。
胰岛:分布于胰腺中,分泌胰岛素等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和消化等。缺乏胰岛素,导致细胞吸收和利用血糖的能力减弱,形成糖尿。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制剂来治疗。
卵巢:分泌雌性激素等;
3、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
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1、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2、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3、呼吸道的作用是:
①保证气体顺畅通过的结构;
②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4、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要保持环境中的空气新鲜、清洁。
5、咽既是消化器官,也是呼吸器官。
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一、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1、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两叶,右肺有三叶。一分种大约呼吸16次。肺的基本单位是肺泡
2、胸廓横向的扩张和收缩,是肋骨间的肌肉收缩和舒张的结果。
3、肋骨间的膈肌收缩,胸廓扩张时吸气,肋骨间的膈肌舒张,胸廓收缩时呼气。
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1、肺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是: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
2、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肺泡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
3、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
第三节空气质量与健康
1、控制污染物排放是防治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
2、植树造林是防治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
听课 :
(1)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
(2)听知识引入及知识形成过程;
(3)听懂重点、难点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疑点);
(4)听好课后小结。
思维
(1)多思、勤思,随听随思;
(2)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于大胆提出问题;
(3)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
(4)树立批判意识,学会反思。可以说“听”是“思”的基础、关键;“思”是“听”的深化,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和本质的内容,会思维才会学习。 笔记 初一学生一般不会合理记笔记,通常是教师黑板上写什么学生就抄什么,往往是用“记”代替“听”和“思”。有的笔记虽然记得很全,但收效甚微。
一、注意掌握生物基本概念
初中生物的学习内容都是生物科学的基础知识,有着大量的基本概念,不掌握这些基本概念,是难以学好生物知识的。在学习这些概念时要注意:
1.分清概念之间的关系。例如: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染色体是由蛋白质和DNA组成,DNA是生物体内的主要的遗传物质,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是基因。
2.通过实际运用,使概念具体化。例如:阳光是一种重要的生态因素,可以通过解释松树和人参在山地的分布等实例,来具体理解阳光对生物的影响。
3.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要善于从已有的知识过渡到新知识,找到新知识的内在联系与区别。例如:学习出血急救时,联系以前学习血管特点,根据血流速度特点,判断急救包扎位置。
4.充分利用实物标本、模型、挂图及课本中的插图。有些生命现象仅用文字说明还不够,所以生物课堂上经常出现标本、模型、插图等辅助学习材料,必须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来帮助理解概念。
5.掌握记忆和整理概念的方法,提高学习和复习的效率。生物概念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来记忆,记忆是有技巧的,例如要点记忆法、比较记忆法和列表记忆法等。 整理概念时可用框架结构法,层次网络法与流程图法等。例如:新陈代谢是生物重要的生命活动,围绕新陈代谢的场所、过程、意义,动植物的区别等方面能够延伸搭建一个条理清晰的知识框架,从而掌握一批基本概念。要学会根据具体内容灵活选择适当方法。
二、认真做好实验
1.实验前,一定要预习,认真阅读实验指导,明确实验目的,弄清实验原理,熟悉实验用品和实验步骤;做实验时,要严格按实验要求操作,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如实记录,认真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
2.观察中要学会思考、分析、扩展联想。不能停留在为观察而观察,加强观察对学习的促进作用。
三、学习生物科学的研究方法
在生物教材中,有许多学习内容是从对前人所做试验的介绍中引出的,在大量的科学知识中包含着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应该重视对研究过程的学习,从中领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体验科学家们不满足于接受现成的结论,善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探索精神。将其收获应用于学习过程,能提高学习效率,尤其有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
四、要理论联系实际
生物科学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和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要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多做有心人,如:家里的盆栽植物有时片发黄或枯焦现象,这与植物矿质营养有关吗?依据防止食品腐败的主要原理先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日常生活中食品应如何保存?等等。不断地在新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有助于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能发展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另一个方面是要随时关注生物科学的新发展,了解生物科学的前沿问题,从而增进对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的理解,了解所学知识的社会价值,激发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