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人故事:唐伯虎的故事最新9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名言吧,多看多背一些名言可以丰富知识水平,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你知道都有哪些类型的名言吗?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古代名人故事:唐伯虎的故事最新9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唐伯虎古诗 篇1

《七律诗赠恩师梁储以表夺魁之志》

壮心未肯逐樵渔,秦运咸思备扫除;剑贵百金方折阅,玉遭三黜忽沽诸。

红绫敢望明年饼,黄绢深惭此日书;三策举扬非古赋,上天何以得吹嘘?

《题沈石田壑舟图》

洞庭有奇士,楼室栖云霞;窗榻类画舫,山水清且嘉。

《流水诗》

浅浅水,长悠悠,来无尽,去无休。曲曲折折向东流,山山岭岭难阻留。

问伊奔腾何时歇,不到大海不回头。

《张梦晋改流水诗》

浅浅水,断又续,在山清,出山浊。曲曲折折难回头,呜呜咽咽日夜哭。

问伊伤心何其多,悔恨当初出幽谷。

《题伍子胥庙壁》

白马曾骑踏海潮,由来吴地说前朝;眼前多少不平事,愿与将军借宝刀。

历史唐伯虎的小故事 篇2

我国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唐伯虎,4岁时就在绘画方面显示出了过人的才华。

一天吃完饭后,饭桌上洒下了一些水,唐伯虎就用手指蘸着水,在桌上画了一朵梅花。唐伯虎的父亲唐广德一看儿子的涂鸦,不禁惊住了,他叫来唐伯虎的母亲邱氏,两人一起欣赏,那朵梅花竟然像模像样。随后,唐广德找来笔和纸,让唐伯虎随便画画,没想到唐伯虎画了一只小鸡,还真的像那么回事。唐伯虎6岁时,唐广德送他到私塾读书,唐伯虎一边读书一边自己练习绘画。13岁时,唐伯虎的画名已经在周围十里八乡传开了。父亲唐广德为了让唐伯虎有更大的提高,就把他送到当时的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绘画。有了名师的指导,唐伯虎如鱼得水,更加刻苦勤奋,很快掌握了专业的绘画技艺。唐伯虎在沈周门下学习两年,绘画技艺已接近老师沈周了。

一次,有一位当地名士找沈周求画,沈周由于有事没时间画画,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唐伯虎,没想到唐伯虎把自己关在房中一整天,画出了一幅山水图,交给沈周时,沈周拍案叫绝,大大称赞唐伯虎画技的精湛。谁知自从老师的这次称赞后,唐伯虎渐渐产生了骄傲自满的情绪,觉得自己的绘画水平已经超过了老师,他对老师每天的辅导和自由练习课不再有原来那么大的兴趣了,有时趁老师外出,他就胡乱画点什么,应付一下老师回来后的检查,其余时间就去找一帮孩子玩游戏。

沈周发现了唐伯虎的变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知道,像唐伯虎这样的学生,心高气傲,仅靠语言教育是没有多大效果的。沈周思索了几天,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

那天,沈周特地邀请唐伯虎和他一起在自家书房吃饭,天气很热,却门窗紧闭。唐伯虎吃着吃着,感觉出汗了,就说:“老师,能把窗户打开吹一下风吗?”

沈周点了点头说:“当然可以,你去把窗户打开吧。”

唐伯虎放下碗筷,走到对面的墙上去开窗户,当他伸手去拉窗户的把手时,手触到的却是光滑的墙面。唐伯虎仔细一看,发现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没想到老师的画功竟然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他汗颜了,他突然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唐伯虎惭愧地对老师说:“老师,我知道我错了。”

唐伯虎没有打开墙上的窗户,却在老师的开导下打开了心灵的窗户,从此潜心学画。后来唐伯虎不再有半点骄傲之心,而是不断拜访名师,先后投到李唐、刘松年等名师门下学习,最终成为了一代名垂青史的大画家。

真实的唐伯虎竟然是个靠画春宫图谋生的流浪汉 篇3

周星驰演绎的唐伯虎点秋香桥段可以说是经典,也让更多人知道了风流才子唐伯虎,在影视剧里,唐伯虎简直就是个人生赢家:不折不扣的高富帅、娶了八个老婆,最后还点了秋香回家。然而,真实的唐伯虎完全是这个版本的反义词:被老婆抛弃、被体制排除在外、最后连三餐都吃不上的惨男。

唐伯虎(本名唐寅)并没有出身在书香门第,而是出生在为世人所鄙夷的商人家族,但是商也不是富商。好在唐伯虎不是做生意的料,而是读书的料。从小就被称为神童,过目不忘。16岁就考上了秀才,18岁找到真爱,有了小家庭。但人生中好日子没过上几年,到了24岁本命年,唐伯虎的命运开始急转直下,先是父母去世,紧接着自己疼爱的妹妹也撒手人寰,这已经让唐伯虎悲痛不已了。亲人纷纷离去不久后,老婆又难产死了,家里基本就剩他一个人。

好不容易恢复过来,唐伯虎重新娶了个老婆,开始读书备考,29岁那年中了个解元,可就在进京参加最终考试的时候,遇见了一个蠢队友徐经,把他卷进了一宗考试作弊案里面,皇上一听龙颜大怒,结果:清白的唐伯虎被终身禁考。

在那个重农抑商的时代,改变命运只有一个方式:做学霸,考科举,当大官。对唐伯虎来说,终身禁考,就意味着被切断了一切可以改变人生的机会,一辈子只能做个落魄的穷书生!

雪上加霜的是,唐伯虎老婆知道后立刻抛弃了他。仕途走不了了,连家庭最后的一点安慰也没有了,无路可走的唐伯虎开始堕落。天天不是喝酒,就是去花街柳巷。

唐伯虎为了有花酒钱,不是帮别人造假画,就是画各种各样的春宫图。

在这段时间,唐伯虎画女人倒是很顺手,而现在所说的说唐伯虎风流啥的,其实跟他画过这么多女人画像有很大关系。在唐伯虎画里的女人都有一个特点:妆、很、厚,尤其额头、鼻子、下巴,三个地方都涂得特别白,这是明代当时女人很流行的妆容,可以让脸看起来更有立体感。除了这种风格的,唐伯虎还画了另一种就是仕女图——白描淡彩,也就是主要靠线条来表现画面。

35岁那年唐伯虎突然被当时皇帝的叔叔——宁王重金聘去当幕僚,高兴的他屁颠屁颠地跑去,准备大干一场。但万万没想到,其实是掉进了个大坑里。他发现,这宁王原来是想造反,但是完全没有可以篡位成功的迹象。为了跳出这个大坑,唐伯虎只得装疯卖傻,喝尿吃屎还裸奔,最终被宁王赶了出来。

这会儿,唐伯虎知道自己这辈子肯定是跟当官无缘了。还记得周星驰在电影《唐伯虎点秋香》里,有首非常经典的诗: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这首诗就作于他人生中最落寞的这个时候,说的就是他只有拣点桃花,才能换点钱,买酒喝。

这是唐伯虎经历了人生所有大起大落之后,所有的心境。他把这种复杂的感情都放进了画里。

这种穷困潦倒的日子没过几年,在嘉靖二年的冬夜,53岁的他挣扎着拿起桃花签,写下绝笔: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也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

这个被历史误读了的风流才子,留给世间最后一声唏嘘。世界如此之大,却没有他立锥的地方。对于艺术家本身,命途多舛是最大的不幸,但对于后世的我们而言,正是这些不幸造就了他们的艺术的伟大。

如居士唐伯虎的贡献 篇4

唐寅为传统绘画所作的贡献,大致可概括为三点:其一,综合南北二派,弘扬了文入画的传统。我国的传统绘画。到了北宋初期,由于地理条件和风格的不同,始分为南北两大画派。北方画派以李成、关仝、范宽为代表,画风深厚旷远,石体坚凝,风骨奇峭,气势雄伟;而南方画派以董源、巨然为宗师,画风柔和温秀,笔墨潇洒含蓄,水墨湿润华滋,远近感强烈。但又有各自的弱点,比如北方画派。笔锋太露,缺少含蓄,缺少韵致和远近感等;南方画派缺少骨力、庄严和气魄等。唐寅的功绩就在于打破了门户之见,从笔法、气势、笔意和设色上,把南北两派不同的源流,扬长避短,融合在一起,又吸收元画的长处,最后形成结构严谨,风骨奇峭,笔法秀逸,水墨淋漓,意境空灵的独特风格。他的画,既有宋画深厚功力,又有文人画的书卷气,为吴门画派的崛起,为弘扬文入画的传统作出了巨大贡献。其二,诗书画的有机结合。唐寅不仅是一位著名的画家,而且诗文、书法的造诣也很深,在诗书画有机结合方面也作出了新的贡献。其结合方法:一是书风与画风的一致与和谐,书法的意趣与绘画情趣极为相近,因为两者都强调人格与真情的再现。唐寅的书法渊源于赵孟頫和李北海,用笔秀润缜密,刚粟结合,意态端庄潇洒,近似“院体”的山水画风,但又在规整中具清润之姿。二是将书法用笔之法运用于绘画,这在唐寅传世绘画作品中较为明显。此外,诗与四的和谐一致,也是唐寅画的又一特色。比如,唐寅的诗文,豪放不羁,戏语中寓忧思;他的绘画也和诗一样,如纵{壬中见深沉,戏笔中寓思想。其三,诗情与画意的紧密结合。唐寅绘画中的题诗和情感,紧扣画的主题和意境,以阐发或充实画面的内涵思想。而作品中的望背兰墨,又通过象征、寓意、拟人化等手法或意境的创造,形象地表达出诗意,这种诗与幽的冤美结合,也是唐寅画的一大特点。

唐寅书画的贡献,还表现在其他方面,比如深化了文人画的题材内容,促进了山水、人物、仕女、花鸟各科的全面发展,加强文人画自我表现意识等,都给后世造成深远影响。

如居士唐伯虎的生平简介 篇5

唐寅于成化年间降生苏州府,分别于13岁和15岁时认识祝枝山和文征明,15岁时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苏州府学习。19岁的时候,唐寅与徐氏结婚,25岁时唐伯虎的父亲去世,此后母亲、妻儿、妹妹相继离世,家道日益中落,在祝枝山的鼓励下准备科举考试。但在科考期间,与好友夜夜宿醉风月场,十分被主考官所厌恶,幸得苏州知府惜才求情才录于榜末。

此后,唐伯虎仕途艰难,乡试第一却又牵连科场案被贬,此后不愿就任小官职,31岁时婚姻不顺休妻,漂泊四地后得病,在家休养了很久才好。与兄弟分家后,唐伯虎卖画为生,日日纵情酒色,与文征明关系逐渐僵硬,此后多作书画。1508年唐伯虎筑新居桃花庵和梦墨亭,次年亲侄儿年仅十二便夭折,唐伯虎为其作诗画送别,四十岁时为自己作自寿诗和画。1513年,唐寅写信给文征明二人重修旧好,次年被宁王所聘,只一年便装疯得返。此后唐寅时常为吴县知府作诗画,该期间作品产量极大。

嘉靖元年,唐寅为送别吴县知府作诗,次年自书诗翰册,同年年底病逝。

唐寅一生坎坷,如此才华竟有怀才不遇之悲,他的书画、诗文至今已是遗世之宝,对后世产生的影响之深难以言明,其作品被收藏于世界各地,是中国历史上难有的鼎鼎大名的才子。

风流才子唐伯虎几个老婆 篇6

唐伯虎有风流才子的名号,再加上《风流才子唐伯虎》等影视和戏剧作品渲染,很多人觉得他风流成性,应该有很多老婆。

其实唐伯虎一生只有三个老婆。在他十九岁的时候,娶了一个妻子徐氏,为宦官徐廷瑞的第二个女儿,夫妻间的感情很好,但是在六年后跟唐伯虎的父母、妹妹差不多的时间去世了。

唐伯虎后来又娶了一个,不过在他赶考陷入科考泄题案后回到家,妻子离开了他。

唐伯虎第三个老婆是沈氏,也叫九娘,此后就有人大胆猜想他有九个老婆,秋香完全就是后人把别人的故事套在唐伯虎身上的。

唐伯虎的真实经历完全没有像《风流才子唐伯虎》中那么欢乐和浪漫,二十出头就备受打击,尚未涉足仕途就被宣判一辈子都无法当官。最后唐伯虎选择自居桃花坞,潜心写诗作画,排解郁闷,抒发当时的心情。

历史唐伯虎的小故事 篇7

唐伯虎是江南很有名的才子,你一定在戏里看过他点秋香的故事。不过,我讲的这个故事发生那会儿,他还没去点秋香呢!

话说有一回,那唐伯虎坐在一条小船上看风景,小舟摇到江中,他吩咐船夫停下手中的桨,就让那小船顺水漂流。

那会儿正是盛夏,天气炎热,船夫放下橹,从怀里掏出一把扇,坐下来扇风歇息。

船夫那把扇的扇面是一张白纸,唐伯虎看着觉得遗憾,觉得美中不足,因为你知道,唐伯虎是个画家嘛。

他对船夫说:“你的扇子好扇风,只可惜扇面白纸一张,没有趣味。”

船夫听唐伯虎这么说,就顺水推舟笑道:“白纸空白,是在等公子你画画哩!”

唐伯虎便解开行囊,取出墨砚和毛笔,就着江水磨了墨,然后从船夫手中接过扇子。正思量画什么呢,江边树上飞起来几个麻雀,唐伯虎一笑,拿起笔画起来:“雀子飞来自在,雀羽扇风清凉,就画它吧。”

船夫看他拿毛笔在白扇面涂一个墨团儿,又涂一个墨团儿,不一会工夫,就涂了七个黑乎乎的墨团儿。

船夫越看就越心疼,越心疼就越生气:“让你画画儿,谁知你拿来涂墨团儿玩!你又不是三岁小娃娃,为何硬生生糟蹋我白净净的好扇子?”

唐伯虎本来一脸得意,听了这话心生内疚:“你再看看,真的不合心意么?”

船夫怒火遮住了眼睛,哪有心思细看:“不合意不合意,你涂污我的好扇子,快还我一把来!”

“没事没事,你不喜欢,我把它们拿走好了。”

唐伯虎搁下笔,伸出食指点住一个墨团儿,慢慢朝边上推,推到扇边上,用力一掸,“呼——扑”,只见一只小麻雀从扇面滚出来,落在水里,扑棱着飞走了。

唐伯虎画在扇面上的七个墨团儿,原来是七只麻雀,一只一个样子,一只一个神态,一只只都像是活的,比真麻雀还要好看,还要传神。

船夫看傻眼啦,他睁着眼,张大嘴,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一动也不能动,就好像变成个雕像,一时间凝固了似的。

唐伯虎掸走一个,又掸一个,不一会儿,画在扇面上的七只麻雀便全都掸落水面,拍着翅膀,沾着水飞起来,混到江边的雀群里,飞进绿树丛中,认不出来了。

那船夫这才晓得刚才的画儿是千金难得的宝贝,急得又磨手又跺脚:“唉!唉!唉!都怪我没留心细看,这下七个全飞了——公子你再给画几只吧!”

“不画了,好风景都在造化中。”唐伯虎收起毛笔和砚台,把白纸扇还给船夫,不再说话,继续看风景。

舟子接过白纸扇,再扇风时,他听到风中传来麻雀自在飞翔的“啾啾”声。

唐伯虎古诗 篇8

《哭妓徐素》

清波双佩寂无踪,情爱悠悠怨恨重。残粉黄生银扑面,故衣香寄玉关胸。

月明花向灯前落,春尽人从梦裏逢。再托生来侬未老,好教相见梦姿容。

《题张梦晋半身美人图》

天姿袅娜十分娇,可惜风流半节腰;却恨画工无见识,动人情处不曾描。

《题菊花图》

黄花无主为谁容,冷落疏篱曲径中;仅把金钱买脂粉,一生颜色付西风。

《七律诗咏齐云山》

摇落郊园九月余,秋山今日喜登初。霜林著色皆成画,雁字排空半草书。

面蘖才交情谊厚,孔方兄与往来疏。塞翁得失浑无累。胸次悠然觉静虚。

《题齐云山石室壁》

齐云山与壁云齐,四顾青山座座低。隔继往来南北雁,只容日月过东西。

唐伯虎生平: 篇9

唐伯虎祖籍晋昌,即现在山西晋城一带,所以在他的书画落款中,往往写的是“晋昌唐寅”四字。北宋时唐氏家族南迁,开始来到南京、苏州经商。唐伯虎就出生在苏州府吴县吴趋里一个商人家庭。唐伯虎一生共有三位妻子,十九岁时娶徐氏,是徐廷瑞的次女,但在她大约廿四岁的时候病逝。后来可能又娶有一室,但碰到科场弊案的牵累而离去。后娶沈氏,或名九娘, 唐伯虎自幼天资聪敏,熟读四书、五经,并博览史籍,16岁秀才考试得第一名,轰动了整个苏州城,二十九岁到南京参加乡试,又中第一名解元。正当他踌躇满志,第二年赴京会试时,因牵涉科场舞弊案而交恶运。

“会试泄题案”详情:当年京城会试主考官是程敏政和李东阳。两人都是饱学之士,试题出得十分冷僻,使很多应试者答不上来。其中惟有两张试卷,不仅答题贴切,且文辞优雅,使程敏政高兴得脱口而出:“这两张卷子定是唐寅和徐经的。”这句话被在场人听见并传了出来。再加上由于徐、唐两人在京师的行动惹人注目,会试中三场考试结束,顷刻便蜚语满城,盛传“江阴富人徐经贿金预得试题。”户科给事华昶便匆匆弹劾主考程敏政鬻题。事连徐经、唐伯虎。明孝宗敕令程敏政毋阅题,其所录之卷,由大学士李东阳会同其他试官进行复审,结果证明徐、唐两人皆不在录取之中。鬻题之说,虽属乌有,但舆论仍喧哗不已。明廷为平息舆论,便着锦衣卫加以审讯,查无鬻题实据,最终以徐经进京晋见程敏政时曾送过见面礼;唐伯虎也因曾用一个金币向程敏政乞文,送乡试座主梁储,使两人均遭削除仕籍,发充县衙小吏使用。程敏政因此罢官还家。华昶因奏事不实,也遭降职处分。一场科场大狱,以各打五十大板结案。事后三个被告均不服,程敏感政归家后愤郁发疽而亡。唐寅耻不就吏,归家后夫妻反目,自己消极颓废,筑室“桃花坞”以自娱。

徐经加梧塍后,闭门读书,并作《贲感集》以明志。至公元1505年明孝宗死,徐经一心盼望新天子的赦令,希望再返科举仕途。次年以慕司马迁的齐、鲁、燕、赵壮游为名,北上京师探听消息,但因科场失意后体质一天比一天差,不胜旅途劳顿,至京便卧病于永福禅寺,于正德丁卯(公元1507年)客死京师,归葬于江阴砂山。年止三十有五。关于这场会试泄题案,记载很多,说法不一。实际上这是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结果。《明史·程敏政传》云:“或言敏政之狱,傅瀚欲夺其位,令昶奏之,事秘莫能明也。”但毫无疑问,这一事件对唐伯虎来说是极其严重的。从此唐伯虎绝意仕途。归家后纵酒浇愁,游历名山大川, 决心以诗文书画终其一生。

明弘治十三年(1500),唐伯虎离开苏州,坐船到达镇江,从镇江到扬州,游览瘦西湖、平山堂等名胜。然后又坐船沿长江过芜湖、九江,到庐山。庐山雄伟壮观的景象,给唐伯虎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他以后的绘画作品中被充分地反映了出来。 他又乘船溯江而上到了黄州,看到赤壁之战遗址。唐伯虎的《赤壁图》即依此所画。后又南行入湖南,登岳阳楼,游洞庭湖。又南行登南岳衡山。再入福建,漫游武夷诸名山和仙游县九鲤湖。唐伯虎由闽转浙,游雁荡山、天台山,又渡海去普陀,再沿富春江、新安江上溯,抵达安徽,上黄山与九华山。此时唐伯虎囊中已罄,只得返回苏州。唐伯虎千里壮游,历时9个多月,踏遍名山大川,为后来作画增添了不少素材。

返回苏州,家中非常清贫,妻子大吵大闹,终于离他而去。他住在吴趋坊巷口临街的一座小楼中,以丹青自娱,靠卖文鬻画为生。他在一首诗中写道:“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写幅丹青卖,不使人间造孽钱。”以表其淡泊名利、专事自由读书卖画生涯之志。唐寅三十六岁时选中城北桃花坞,建了一优雅清闲的家园,度其清狂生活。桃花坞原是宋人章庄简的别墅,但经风雨沧桑,早成一片废墟。不过这里景色宜人,环境十分幽静,一曲清溪婉蜒流过,溪边几株野桃衰柳,一丘土坡,很有几分山野之趣。第二年唐伯虎用卖画的钱建成了桃花坞别墅。虽只几间茅屋,檐下却悬着雅致的'室名“学圃堂”、“梦墨亭”、“蛱蝶斋”等匾额。唐伯虎一生酷爱桃花,别墅取名“桃花庵”,自号“桃花庵主”并作《桃花庵歌》:“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春日,园内花开如锦,他邀请沈周、祝允明、文徵明等来此饮酒赋诗,挥毫作画,尽欢而散。。“日般饮其中,客来便共饮,去不问,醉便颓寝。”(祝允明《唐子畏墓志铭》)此时唐伯虎过得清闲而超脱。

明正德九年(1514), 他被明宗室宁王以重金征聘到南昌,后发现身陷宁王政治阴谋之中,遂佯装疯癫,脱身回归故里,后来宁王起兵反叛朝廷被平定,唐伯虎幸而逃脱了杀身之祸,但也引起不少麻烦,从此思想渐趋消沉,转而信佛,自号“六如居士”,“六如”取自《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自治一方印章“逃禅仙吏”。

从南昌回家后因常年多病,不能经常作画,加上又不会持家,生活艰难,甚至常靠向好友祝枝山、文征明俩人借钱度日。其间有著名书法家王宠常来接济,并娶了唐伯虎唯一的女儿为儿媳,成了唐伯虎晚年最快乐的一件事。

明嘉靖二年(1523),54岁他健康状况更差,这年秋天,应好友邀请去东山王家。但见苏东坡真迹一词中有二句: “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 ”,正好触动唐伯虎心境,他一阵悲伤,告别回家后,从此卧病不起,不久结束了他凄凉的一生。死后葬在桃花坞北。嘉靖26年迁葬到横塘镇王家村。他逝世后由其亲友王宠、祝允明、文徵明等凑钱安排后事,祝允明写了千余字的墓志铭,由王宠手书,刻在石碑上。后世有关唐伯虎的生平事迹大多是从这墓志铭中得到的。 唐寅仕途坎坷,晚境凄凉,以致身后诗文几近散轶。明万历年间,常熟书商何君立仰慕唐伯虎的诗文和为人,不惜重金,征求片纸只字,为他搜集整理诗赋词章。将唐伯虎生前散轶的近百首(篇)诗文核阅后付梓,这就使唐伯虎有了第一个较完善的诗文集传世,一时洛阳纸贵。后来,江南著名的出版藏书家。常熟书商毛晋也十分敬重唐寅才情为人,他在编录《明诗纪事》及《海虞古今文苑》时,又特地详细收录了唐伯虎生前诗文和轶事,丰富和完善了唐伯虎诗文内容,为后代积累了生动的文化资料。

毛晋,后来还独立承担了重修唐伯虎墓的重任。据《苏州府志》,崇祯甲申三月十六,毛晋与同郡士人游春至姑苏横塘王家村,因见一代才子唐伯虎之墓荆棘荒芜,牛羊放逐墓园,顿生哀悯之心。他询问附近田夫,方知唐伯虎亡后,后嗣中唯剩一侄孙孀妇,经济拮据,困顿城内,以致唐伯虎四时之祭匮乏。毛晋凄然感叹:“是朋友之罪也,千载下读伯虎之文者皆其友,何必时与并乎?”于是,毛晋慷慨解囊,重修墓封,再立碑石,并且择地墓旁造三间祠堂。苏州地方官雷起剑亲作“重修唐解元墓”碑文,“更勒石以遗千古之有心者。”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