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故事大全精选9篇

给孩子讲故事,增加亲子间的互动和交流,是现在很多年轻父母的选择。这里是整理的儿童故事大全精选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儿童故事 篇1

关键词:幼儿园、安全管理、归因分析、预防措施

对于幼儿来说,如果没有一个安全的生存环境,何来健康成长?但幼儿的安全事故却频繁上演,“北京某幼儿园门卫挥刀砍杀幼儿事件”、“蓝孔雀幼儿园女教师虐童事件”等。为幼儿营造一个安全的成长环境,加强幼儿园安全管理,对幼儿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对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具有不可磨灭的影响。

一、加强幼儿园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一)幼儿身心发展的特殊性

幼儿的身体发育不成熟,他们并不没有像成人那样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较强的抵抗力。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就会对幼儿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伤害。幼儿的心理尚未发展成熟,缺乏社会生活常识和经验,危险意识薄弱,自我保护能力相对较差。加之,幼儿生性单纯,又缺乏生活经验和实践活动的锻炼,对社会环境中不利因素判断力差,不能预见行为后果,面临危险时也不会保护自己。

(二)社会文化的要求以及法律法规的制定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关爱生命”、“关注安全”日益被人们所重视,幼儿更是人们应当倍加关注和爱护的群体。为了保障儿童权利,国际国内相继出台各项法律政策以维护儿童自身权益。如旨在对儿童进行全面保护的《儿童权利公约》,于1989年11月20日第44届联合国大会以第25号决议通过;2000年4月,在第56届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上,又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的两个议定书:《关于贩卖儿童、儿童和儿童色情的儿童权利公约任择议定》和《关于儿童卷入武装冲突问题的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任择议定书》。而我国出台了有关学前教育的专门法规,如1990年2月1日实施《幼儿园管理条例》;2001年颁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并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安全和促进幼儿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2006年9月1日颁布专门对中小学、幼儿园做出安全管理规定的《中小学幼儿安全管理办法》。

(三)加强幼儿园安全管理对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幼儿是祖国的花朵,要让“花儿”茁壮成长,首要的是拥有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要实现幼儿的健康成长,拥有一个安全的成长环境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是校园环境、家庭环境,还是社会生活环境都应该确保孩子远离危险、远离伤害,只有在这样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中孩子才能更好接受教育,才能更好地成长。

二、近年幼儿园安全事故常见类型及分析

(一)虐童案件频发

案例:

1:2010年12月14日,兴化板桥幼儿园一名幼儿老师,用电熨斗惩罚上课讲话的学生,先后有7名幼儿脸部被熨斗烫伤。新闻见报后,全国各大网站纷纷转载,引起众多读者关注。2:温岭市“蓝孔雀”幼儿园女教师颜艳红让同事拍下她揪幼童小林(化名)双耳取乐的照片,在2012年10月24日遭曝光后,震惊全国。事后,有人在颜红的QQ空间内发现了更多体罚孩子的照片,有的孩子被胶带封住嘴巴,有的孩子还被丢进垃圾桶。

分析:

看到诸如此类的事件,让人感叹:伤害孩子的是老师。原因如下:1、政府及相关教育部门监管不严,导致虐童案件多发生在非公立幼儿园,有些甚至是“黑户”幼儿园,办学条件、教学环境、师资力量等不够正规。2、非公立性幼儿园因生源竞争、盈利等原因,人力成本压缩幼儿教师,大部分教师“无证上岗”,根本不具备基本的专业素质和教师职业道德。3、政府对学前教育投入力度较小,正规的公立幼儿园稀缺。

为了防止此类事情再次发生,可以为孩子筑起“法律保护的屏障”,完善学前教育相关法律法规,加大相关部门对行业的监管和违规行为处罚力度,对于师资不全,软硬件不配套的幼儿园坚决挡在门外;严格教师上岗制度,加强对教师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定期培养;国家要大力支持学前教育,加大对其的投入,不断提高幼儿园的整体质量,让更多优秀的人才加入到学前教育的事业当中。

(二)幼儿园校车事故频发

案例:

2011年11月16日9时40分许,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榆林子镇西街道班门口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辆货车与一辆榆林子镇幼儿园接送校车迎面相撞,事故共造成21人死亡43人受伤,其中19名死者是幼儿。

分析:

校车安全事故在我国发生的次数应该算是数不胜数,但是对于接二连三的校车事故,我们是否思考过其中的原因?经统计分析,幼儿园校车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教育部门、交通部门等相关部门的监管制度、能力的缺失,校车制度设计和管理体系存在严重缺陷。教育资源不足,有的学校为节省校车租用费用,出现严重超载现象,一旦发生校车事故则会严重的生命损失。违规校车便纷纷上路,不仅司机没有经过正规培训,车辆质量也问题严重。除此之外,还有交通安全环境差、路况恶劣、不遵守交通规则等原因导致幼儿园校车事故频发。为了预防校车事故的发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第一,加强教育部门、交通部门、教育部门等相关部门对校车制度和交通监管的力度,消除交通安全隐患,对于无证驾车、校车质量存在严重问题仍被使用等行为应当给予严厉惩罚;第二: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教育资源、完善监管体系,赋予校车“特权”;第三,幼儿园认真落实安全管理责任,严格执行相关校车制度,确保幼儿安全上学、安全回家。

(三)幼儿砍杀事件

案例:

2010年4月29日上午,江苏泰兴市泰兴镇中心幼儿园发生一起伤人事件,一名男子持刀冲入校园,砍伤31人,包括28名幼儿、2名教师、1名保安,其中5人伤势较重,有生命危险。

分析:

俗话说:“孩子就像八九点钟的太阳”,充满活力与阳光,但是对于这样一群可爱、单纯的孩子来说,是每个人都想呵护和关爱的对象。但是,为什么这样美丽鲜艳的“花朵”却无辜的遭人砍杀,遭人残害?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保护孩子的生命安全?

从调查来看,许多幼儿园门卫管理不严,或没有严格的门卫制度、交接制度、安全制度,所以容易造成陌生人、不良作案分子自由出入,对校园安全存在巨大的隐患。为预防此类安全事故再次发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幼儿园要完善安全管理制度、门卫管理制度以及交接班制度;完善相应的安保设施,并安排安保人员定时巡查周围环境,当出现不利因素是要及时排除;加强幼儿安全教育,普及安全常识,让他们学会在遇到危险时一些基本的自救方法。除了以上的幼儿安全事故之外,常见的还有食物中毒、幼儿园火灾等事故。对于这些事故,幼儿园要严格按照《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执行,加强园内的安全管理,切实保障儿童的利益;同时家庭和社会都应参与到其中,对幼儿园加强监管。

总之,安全工作是学校顺利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安全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放在工作的首位,实现让孩子在阳光下健康快乐成长。

项目来源:西华大学“西华杯”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项目

参考文献:

[1] 陶焱。幼儿园安全管理隐患调查[J].《上海幼托》.2006(01)

儿童故事 篇2

下了很多很多天的雨,然后,太阳—下子出来了。

小狮子醒来的时候,看到阳光正从树叶间漏下来,在树底下印了好多好多个小光斑。

多么漂亮的阳光啊,小狮子抬头看看阳光,又看看身边的这片草地,他小心地挪了挪胖胖的屁股,不让自己压到那棵才钻出地面的小蘑菇。

然后,小狮子舒服地呼了一口气。

草叶上还沾着雨水,水珠打湿了小狮子的毛,让小狮子变得亮闪闪的。

小狮子甩了甩脑袋,他喜欢看到水珠从身上跳下来。

“这么好的一天,我应该做点什么呢?”

小狮子伸了一个懒腰,看着几只蚂蚁正忙着爬上爬下。

蚂蚁们找到了一粒被雨水打落的浆果,急匆匆地往家赶。

一个小小的水坑挡住了蚂蚁的路,小狮子伸出手指,让小蚂蚁爬了过去。

正是浆果成熟的时候,果子都沉甸甸地挂在树梢上,散发着甜蜜蜜的味儿。

小狮子想,也许,我可以乘着天晴,去采一些野果送给小猴子——

可是,鸟儿们正在枝头上蹦跳,它们哼着歌儿,寻找亲爱的伙伴。

看乌儿们那么开心,还是不要去打扰它们吧!

躺在这儿,听到它们的歌声,那么开心那么好听,也很棒!

“那么,去找兔子玩,还是拜访一下刺猬先生,听他讲讲有趣的故事?”

小狮子又想了-一会儿。阳光热乎乎的,不一会儿,就把他的毛晒得暖暖的。

嗯,这么美好的一天,一定要让自己舒舒服服的!

小狮子看看身边的植物叶子,它们被雨水洗得好干净,又被阳光晒得绿油油的。

然后,小狮子又望望远处,他发现自己非常喜欢这样静静地欣赏风景,静静地聆听大自然的声音——

儿童故事 篇3

【关键词】阅读教学 儿童文学 特点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A-0094-02

儿童文学是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和审美需求,专为儿童创作、编写,被他们所喜爱阅读和欣赏的文学作品。儿童文学作品贴近儿童的生活和心理,表达儿童的情感和愿望,关注儿童的心灵世界,具有儿童乐于体验、能够接受的审美情趣。儿童文学作品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在教学儿童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应关注儿童文学作品的特点和价值,打破常规教学模式,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加强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以下,笔者结合小学语文课堂中儿童文学作品的特点和价值,探讨儿童文学作品的教学策略。

一、关注故事性特点,激发儿童的阅读情趣

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懵懂时期,对于新鲜的事物都较为好奇,他们热衷于听大人讲故事、演故事,形成故事性思维。儿童文学作品是作者与儿童读者之间情感沟通的方式,儿童在阅读故事中能够感受到文学的艺术魅力,激发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小学语文教师要牢牢抓住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充分了解小学生的儿童情趣,高效发挥出儿童文学教学特色,引进合理的教学内容。偏重于故事情节的儿童文学作品,如《夏洛的网》《时代广场的蟋蟀》等,作者运用诙谐幽默的笔法,展开对想象故事的描述,充分表现出小动物之间深厚的情谊。又如儿童文学作品《一百条裙子》中,作者生动形象地描述出小女孩旺达画裙子的故事,体现了其包容的生活美好品质,能够促使生活变得更加幸福快乐。小学生热衷于幻想、情感热烈、思维奇特,学生通过阅读这些文学作品联系自身实际生活,感受到快乐,激发阅读情趣,从而更加集中注意力去听讲学习,大大提升了课堂语文教学的效果。可见,教师全面挖掘出儿童文学作品中的故事性特点,在教学课堂中应用蕴含丰富儿童情趣的文学作品吸引学生的目光,激发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体验阅读的快乐。

二、关注情境性特点,唤醒儿童的审美启蒙

爱幻想是儿童思维无拘无束的表现,儿童文学作品借助幻想把大家习以为常的人物、事物、现象编织成一幅幅异乎寻常的图景,在读者面前展现一个奇妙的世界。儿童文学丰富的情境特点,能够帮助儿童在故事中实现自己的愿望,超越现实生活的制约。教师善于运用儿童文学中生动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审美想象,为学生有效创建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共同探讨故事传达的中心思想。教师运用情境教学法,在课堂中让学生联系自身的实际生活,与教材内容产生共鸣,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课文《三袋麦子》中,教师可以创设以下情境:假设给每一位学生一袋麦子,让他们思考用麦子去做什么,并说出理由,然后联系课本内容思考文章中的小猪、小猴以及小牛分别用麦子做了什么?这样教学,学生带着疑问去朗读文章,感受到文学艺术的魅力,获得审美启迪。可见,教师将教学方法的科学性与儿童文学的艺术性结合在一起,充分调动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开启他们的心智,激励他们丰富的情感。

三、关注趣味性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趣味性作为衡量儿童文学作品优秀与否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到儿童阅读的心情,能蛉枚童体验故事中的美好人生乐趣,从而不断突破自我。趣味性儿童文学作品主要体现在故事中人物鲜明性格、简单通俗的语言、创意情节内容等。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能够促进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掌握运用语文规律,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对儿童作品的阅读能力,要有针对性地根据文中的内容合理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去思考阅读文章。例如,教师讲解童话作品《宝葫芦的秘密》时,向学生提出问题:“当你们拥有了宝葫芦,你们会利用它去做什么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展开丰富想象力,联系自身生活思考宝葫芦能够给自己生活带来的变化。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于文章的阅读理解能力,正确学习认识到人不能具有好逸恶劳的懒惰思想,要积极进取,通过自身努力去实现奋斗目标。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默读的方法,边思考边阅读,不断提高他们的阅读注意力,加快阅读速度,能在规定时间内大致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涵义。

四、关注情感性特点,实现儿童心灵沟通

小学语文教师要关注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注重教学的因材施教。因此,在儿童文学作品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实现心灵的沟通。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有针对性地在课堂外搜集童话故事,并且在课堂上讲给大家听。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去图书馆阅读相关资料,加深对教材文章相关思想内容与童话作品艺术手法的了解。在小学语文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重要性,要尊重学生对于儿童文化作品独特的见解和想法,鼓励他们畅所欲言,积极发表意见,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为全体学生创造出轻松愉悦的对话环境,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教材《三个小伙伴》一课,主要讲述了小袋鼠、小野猪以及小象三个伙伴一起去山上种树,由于他们没有随身携带工具,只能通过共同合作努力完成种树任务,小野猪利用它强硬的嘴巴进行挖坑作业,小袋鼠利用身上的皮口袋装卸肥料泥土,小象则利用长长的鼻子进行浇水,最后成功将树栽好了。教师在讲解完文章后,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探讨还有哪些动物能够利用身体特点栽树。这样有效发散学生的思维,不再局限于课堂教材的学习,激发起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例如,教师在讲解到《狐狸与乌鸦》课文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特长,让擅长绘画的学生画出文章中的乌鸦、狐狸以及红烧肉等事物,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直观感受。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亲自扮演文章中的角色,自主设计台词和动作,从而有效诱导他们进入到阅读情境中,加深他们对于该文章的理解学习,提高阅读能力。

综上所述,儿童文学作品教学符合现代小学生学习心理特点,能够满足他们对事物的美好想象,有利于他们健康学习成长。儿童文学作品作为小学语文教材宝贵的教学资源,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全面挖掘学生的童真情趣,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关注儿童文学作品的特点,提升学生的综合文学素养,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盛士辰。如何有效提高高中政治课堂的高效性[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4):154―155.

[2]朱自强。高等师范院校加强儿童文学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J].娄底师专学报,2013(1):142―145.

儿童故事 篇4

关键词 理想国 儿童故事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柏拉图的《理想国》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系统论述教育的著作。在关于国家建设的讨论中,涉及到教育的问题。其中关于儿童故事方面的一些先进的教育思想,对我们当今学前儿童故事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1 《理想国》中儿童故事的思想

理想国中儿童故事的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儿童故事的内容

柏拉图认为“故事包括在音乐中;儿童故事有两种,一种是真的,一种是假的,在教育中应该两种都用,先用假的。”0他认为教育就是用体操来训练身体,用音乐来陶冶心灵,而儿童故事是包括在音乐里面的。同时他还认为儿童故事从整体上看是假的,但是其中也有真实。所以要在幼儿幼小柔嫩的阶段,最容易接受陶冶的时候用儿童故事教育孩子,让儿童在最容易接受的时候接受最好的故事教育。

在儿童故事的选择方面,“首先要审查故事的编者,对于写作故事的人要加以监督。接受他们编的好的故事,拒绝那些编的坏的故事。”0柏拉图认为必须痛加谴责丑恶的假故事,不要听那些把伟大的神描写的丑陋不堪的故事,不应该放任儿童听不相干的人讲不相干的故事,要所讲的对于未来的战士有益。

1.2 儿童故事的形式

柏拉图认为故事不外乎是关于以往、现在和将来的事情。古希腊的儿童故事大都以诗为承载主体。诗就是儿童故事,儿童故事就是诗。儿童故事的大多表现形式是以戏剧的表现形式进行,古希腊的神话故事如《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特洛伊木马》等都是儿童故事比较经典的代表作。

1.3 儿童故事的风格

柏拉图认为儿童故事的风格包括模仿、叙述以及模仿叙述并用。模仿是指把对话之间诗人所写的部分一概除去,仅仅把对话留下,例如悲剧与戏剧。柏拉图认为道白以及道白与道白之间的叙述都是叙述,诗人在讲述故事的时候,模仿他所扮演的那个人,完全同化于故事中的角色,当叙述者讲道白的时候已经同化于故事中的角色了。

“诗人在讲述的过程中处处出现,从不隐藏自己,那么模仿便被抛弃,成为纯粹的叙述。”柏拉图认为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诗人将自己的理解融入其中,不用原文中的语句、对白,将变成纯粹的叙述故事。

柏拉图在其文章中提出到底是只用其中一种方法呢还是两者并用呢?他认为一个温温正派的人在叙述过程中碰到另一个好人的正派的言语行动,他会喜欢扮演这个角色,模拟的惟妙惟肖,仿佛自己就是这个人。他尤其愿意模仿这个好人坚定而明于事理时候的言谈行动。如果这个人不幸患病或性情暴躁,或酩酊大醉,或遭遇灾难,他就不大愿意去模仿他,或者模仿了也很勉强。所以,为了对自己有益,要任用较为严肃较为正派的诗人或讲故事的人,模仿好人的语言,按照开始立法时所定的规范来说唱故事以教育战士们。

2 当代关于儿童故事的思想

在学前教育日益发达的今天,儿童故事也日益丰富。不论是从内容、体裁、展现方式还是其他各个方面,儿童故事都展现了其多样性。儿童故事是用口语化的语言写出来的,适合儿童读、听、讲的,以叙述事件为主的情节生动的故事。

2.1 儿童故事的内容

儿童故事内容选择方面,首先要考虑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Markman(1985)提出,儿童应当大量阅读“组织良好、结构紧凑的文章”,这些文章包含着“简单的逻辑关系、因果关系或者时间关系”,对儿童的发展有利。其次要了解儿童的先前经验、语言能力以及对不同故事文学表现形式的掌握能力,以便选择适合儿童需要的故事。知识结构理论已经强调了先前经验在故事理解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在讲述故事时要善于将故事情节与儿童的已有知识储备联系起来,引导儿童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预测即将发生的故事内容,从而扩展儿童的相关图式,加深儿童对故事的理解。

儿童故事的内容在今天有了更多的细致分类,如:有人物故事、动物故事、生活故事、历史故事、神话故事、科幻故事等。这些儿童故事分类界限并不一定很明显,例如历史故事讲述的有可能是一个历史人物,那么他也可以称作是人物故事,生活故事也可能是历史故事。总之,这些故事并没有明显的界限,但是这些儿童故事给予儿童的都是爱、勇气、正义与智慧。

2.2 儿童故事的形式

当代中国的儿童故事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大致上来讲,儿童故事的形式有以下两大类:

文本,“任何由书写所固定下来的任何话语。”对语言学家来说,文本指的是作品的可见可感的表层结构,是一系列语句串联而成的连贯序列。儿童故事依赖于阅读媒介。作为儿童故事的一种重要载体阅读文本成为研究者关注的主要对象。

“绘本”溯源于中国,这个词是从日语借用过来的。它是一种以图为主、图文并重的书籍,图有时甚至比文更多、更重要。一般而言,“绘本”也称为“图画书”(Picture Books)。绘本既不是小人书,也不是连环画,更不是漫画书。绘本是区别于这些图书类型而独立存在的一种书籍形式。它以图行事,以图言物,以图悦众,以图制胜。绘本是儿童的“人生第一本书”,优秀的儿童绘本能给孩子带来愉悦和幸福感。

在当代的中国以及世界上,图画书成为儿童故事发展的一种主要的表现手法。经典的图画故事书是一流的画作与一流的文字的结合,图文制作者对于图文关系的融合连贯及意义衍生必须有深刻而独到的理解,这是一种特别讲究“图”也特别讲究“文”的书。图画故事书以“图”为主,“图”不是插图,也不是与文字意义脱离的无意义的配图,“图”本身是叙事的,具有极为精致的细节和情绪起伏。图画是如此精致,文字必须变得异常精简,甚至有时候会出现无字书,例如《母鸡萝丝去散步》,全文数数不到五十个字,可是通过惟妙惟肖的图画,图画书的美就跃然纸上。文字是一条主线,可是图画表现出的又是一条主线,两条主线相互交叉纵横,构成了《母鸡萝丝去散步》的绝妙之处。

2.3 儿童故事的风格

在柏拉图时期,教师讲解故事也是一种主要的学习儿童故事的方式,这种方式古已有之,并对我们今天幼儿教育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柏拉图在2000多年前曾提出“讲解儿童诗时是要完全模仿还是诗人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其中进行叙述”的问题。这在我们当代中国也是各位幼教人不断探索的问题,幼儿教师不断探索好的故事的方式与风格,希望能够调动儿童的积极性,让儿童充分参与到故事中来。教师通常是先解读故事文本,在充分理解故事文本的基础上。通过惟妙惟肖的模仿,并注入自己的感情,将儿童故事充分的演绎。

儿童故事剧是一种以儿童故事改编成的故事剧本为原型,幼儿进行表演的一种游戏形式。它是幼儿通过扮演儿童文学作品中的角色,运用一定的表演技能(言语、动作、手势)、道具、场景等,再现儿童文学作品内容(或某一个片断)的表演形式。通常在讲述儿童故事时,幼儿教师与家长会指导儿童进行儿童故事剧的表演,让儿童戴上一定的道具,模仿故事中的角色,运用故事中人物的语言,来加深儿童对故事的理解,以达到对儿童的教育意义。

儿童故事 篇5

少年儿童体形娇小,易被忽视,易被其他人或物遮挡,易因处于车辆的死角而被忽视,加之少年儿童天性活泼,危险感知能力低,喜欢冒险,身体嫩弱,因而就自然而然成为交通事故中的弱者和受害者。虽然很多少年儿童道路交通事故与儿童自身因素和家长的监管不力有关,但更主要的原因多与司机有关。预防少儿事故的主动性更多地掌握在司机手里,因此,所有驾驶员应该多学习和掌握对少年儿童交通事故预防的知识。

少儿道路交通事故有哪些特点,司机又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呢?

少儿最大的特点之一是行动具有突然性、不确定性和快捷性。国外资料表明,当司机没有避让儿童的意识时,儿童发生严重交通伤的危险性要增加25.2倍。因此,司机的警惕性和预见性尤为重要。司机在严格遵守交通法规的基础上,要特别关注道路两旁的少儿,切忌超速行驶及在红绿灯及人行横线处抢行,要在人行横线前礼让行人先行;在超越路旁停止或慢行的车辆时,要警惕少年儿童突然出现。在有少儿在路旁行走和玩耍时,一定要提前采取措施,以防他们突然进入车道和横穿公路时,出现无法及时采取措施或即使采取措施也无法避免伤害的情况发生。

在学校附近、小区、乡村等特殊地区,应特别注意。

在有学校、幼儿园等小孩较多的地方应小心、减速驾驶。我国没有对校车安全做出专门的法律规定,但在发达国家,当有校车停车上下学生时,校车前后两个方向的车辆都要求停车等待,当校车启动行驶后,其他车辆才能继续行驶。当前方有校车时,应加倍谨慎小心,注意可能出现过马路及嬉闹的孩童。在这些路段超车时,应防止前方大客车等阻挡视线,不能提前看到横穿马路的儿童。早晚等光线不好的时候更应该谨慎驾驶。虽然山西沁源货车撞死21名晨练学生特大事故后,不再允许学校组织学生集体在马路上锻炼,但司机仍应注意避免与上学或锻炼的学生发生交通意外。

在小区道路上,驾驶者也不要疏忽大意。

我国小区大多没有独立的活动区域,不少小孩在小区道路附近玩耍,车速过快容易给孩童造成危险。另外,由于儿童身材较小,蹲下玩耍时不易被发现,而且这时儿童头、胸等重要部位与车辆前后杠高度相仿,即使低速碰撞,也会带来严重伤害,所以车辆在起步、倒车前,要仔细观察,防止撞到少儿。

车内少儿伤害易被忽视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轿车逐渐大量进入家庭,家长带着子女驾车出行也日趋常见,车内少儿伤害比例也越来越高。因此,家长一定要注意少儿乘车的安全。

首先,司机家长要学会保障少童采取安全的乘坐方式,如正确使用儿童安全座椅,使用儿童门锁,避免小孩坐于前排副驾驶位置,避免抱着小孩坐车,正确使用安全带等。

儿童故事 篇6

关键词:羌族 民间童话 教育初探

羌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族,由于特殊的地域环境和历史原因,其传统文化的传承都是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来实现的。作为羌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羌族民间童话在几千年的流传中对羌区儿童成长的影响巨大。散落在那些精彩故事中的勇敢、智慧、坚强的童话主人公们,深深影响着当年的孩童,就算他们成年之后,这些童话还积淀在他们的意识深处挥之不去。

鉴于童话对儿童具有的独特教育价值,在我国的基础教育领域,尤其是在低年级语文教学领域中,童话教育已获得普遍的关注。但由于历史原因,位于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基础教育与内地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显得薄弱,教师的层次高低不齐,教育手段相对落后,教育质量有待提高。尝试在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低年级语文教学领域引进羌族童话教育,除了能促使羌族文化得到继承和发展,还具有教育实践方面的探索作用。

一、羌族民间童话应用于羌区低年级语文教学领域,能帮助儿童形成基础的价值观

为了评价和规范他人与自我的关系,个体往往会在内心自然地做出一些基本的价值区分:善良与凶恶,忠诚与背叛,快乐与难过。这样的分化最早开始婴儿期粗略的分类,并在童年期逐渐得到确定。由于童话符合儿童的心智发展水平,儿童喜爱童话,并从中得到最初的价值观取向。在世代口耳相传的羌族民间童话中,善与恶的对立是黑白分明的,通过一个又一个有趣的故事使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明白什么是值得褒扬的真、善、美,什么是需要批判的假、恶、丑。如《聪明的兔子》、《爱奉承的锦鸡》、《自讨苦吃的狐狸》赞美了这些动物们勇敢、智慧、勤劳的特性,批评那些愚蠢、恶毒和不劳而获的懒惰。[1]在《窑门窑门开开》、《老大和老二》、《一幅画》等故事则教导孩子要靠勤劳才能收获美好生活,而不是通过不劳而获的懒惰。[1]《龙女》、《花仙女》等故事则凸显了善良和奉献的精神。[1]

当儿童沉浸在这些故事动人的情节里时,在他们心中善恶被渐渐地区分。同时童话也教导儿童在面对某种恶行时的对策方法,如《狐狸给锦鸡拜年》中,狡猾的狐狸三番五次地利用伪装和欺骗的手段,试图吃掉树上的锦鸡一家,先后锦鸡婆婆、锦鸡大婶和小锦鸡们差点上当,多亏了足智多谋的锦鸡爷爷数次揭发了狐狸的阴谋,最后用智谋惩罚了贪婪的狐狸,拯救了大家。[1]这个故事塑造了聪明的锦鸡爷爷这一形象,且使用了大量生动的口头语言,内容和情节深受儿童的喜爱。不仅让儿童在其中学到智慧和勇敢、学会如何辨识生活中的善恶真假。也从无意识层面上使儿童深深获益,而这些潜意识层面的信息会成为意识层面产生自觉的价值判断的前提。

二、羌族民间童话应用于羌区低年级语文教学领域可以促使儿童智力得到全面发展

智力因素包括注意力、观察力、思维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现展与教育心理学理论认为人类的大脑具有丰富的潜能,智力的发展不仅依托于生理遗传因素,也受制于后天环境的影响。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力、记忆等各种智力因素的主要成分与儿童早期所处的环境和教育影响关系密切,对儿童进行适当的教育能够使这些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首先,羌族民间童话故事里有许多对自然风景、动植物和各种社会关系的描述,所涉及的角色形象来源非常广泛,并且他们都通过拟人化的形式变为有生命和个性的故事角色,出现在动人的故事情节里,这些都深深吸引了儿童的注意。当儿童对这些角色的特质和属性都感到非常好奇的时候,他们就会去主动观察和学习相关的知识,乐意去大自然中找寻和观察有关的线索,思考大自然变化的规律和特点。教师可以在进行童话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儿童对故事的兴趣,培养儿童发展良好的注意力和观察能力。同时儿童也会在生活里通过观察和感受了解人际交往的种种方式,并透过故事中不同角色之间社会关系的互动,逐渐理解和把握社会活动中不同角色的行为规则。在这个过程中,儿童不仅可以经由故事的内容加深对现实的理解,还能通过对客观自然与主观社会的观察和思考,更加深刻地理解故事所包涵的意义,逐渐发展自己的形象思维和逻辑能力。

其次,羌族民间童话具有幻想性,能够激发儿童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羌族民间童话借助拟人、夸张、象征和变形等方式来折射真实的生活,让听故事的孩子萦绕在如梦如幻的氛围中。迎合了儿童特有的心理特点。而这种幻想正是儿童创造力的发轫。当神奇的故事情节,奇特的环境与任务紧紧抓住了孩子的注意力,教师可以在童话教学中就童话设计的内容向他们提问,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和想象力去追寻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儿童的感知、记忆、观察、思维和想象能力,都会被激发,为他们综合创造力的培养营造了良好氛围。

最后,羌族民间童话教育活动能大大帮助发展低年级儿童的语言能力,尤其是口语表达的能力。羌族民间童话通常人物形象简单鲜明,有着引人入胜的情节。这样的故事往往能够深深地吸引儿童,让他们不仅喜欢听童话,也喜欢向别人讲述自己喜欢的故事。当他们学着向别人讲述童话故事的时候,就会自发地思考如何组织语言让别人听得懂,还要思考怎样才能使自己的语言更生动形象以吸引听众。一个受儿童欢迎的童话教学方式是使用游戏的方式。儿童的天性使他们在游戏中能快乐地学习。在低年级语文教育中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通过扮演童话故事中的不同角色,不仅能增加儿童主动参与的兴趣,还能提高其积极性和学习效率。教师也可以指导儿童将故事改编成童话剧,帮助儿童在准备表演的过程中反复练习表达规范、生动的语言。另外,教师在口述童话故事时,可以把教学目标定位于使儿童能够掌握童话故事中最常出现的重要词语,以及能够使儿童在听故事后能主动复述故事的大概意思。这些都促进了儿童言语的发展,尤其是有利于儿童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同时由于童话教育可以采用的活动方式且其故事本身对儿童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这种在玩耍方式中寓教于乐、在快乐环境中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正是现代教育追求的理想。

三、羌族民间童话应用于羌区低年级语文教学领域可以促进儿童情感的发展

儿童的情感体验过程容易不稳定,容易受到兴趣的影响。由于精彩的童话能抓住儿童的注意力,进而使他们被童话本身蕴涵的丰富的情绪情感所熏陶,所以童话对于儿童的情感发展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羌族民间童话有利于儿童积极情感的发展。羌族民间童话是一种特殊的故事――一种描绘了人们在奇异的环境中与困境作斗争而有着幸福结局的故事。由于绝大多数故事具有乐观主义的气质,所以其幸福结局是区别于悲剧故事或恐怖故事的主要特征。如《人神的故事》、《余尼格布》、《熊娃娃》等故事。[1]当孩子们对故事的主人公产生了认同和投射,就会伴随着主人公一起越过万水千山、经历曲折过程、与食人妖怪和恶毒坏人斗智斗勇,最终抵达幸福的结局。在这个充满神奇和幻想的旅程中,儿童不但会释放愤怒、厌烦、紧张、恐惧等情绪,也会体验到焦急、悲伤、忧愁、后悔等情绪,最后当故事的发展抵达幸福美满的结局,儿童会深深感到愉悦和欢喜。这种经历挫折与危险仍然百折不挠、奋斗不止,最后带来美好结果的体验积极情感的模式,会通过儿童最爱的童话故事深深镌刻在他们的心灵深处,这无疑为他们今后应对生活的挑战打下了良好的情绪基础。

其次,羌族民间童话中爱的母题有助于丰富儿童的情感。刘易斯・卡罗尔(Lewis Carrol 1832-1898)在《爱丽丝镜中漫游记》中把童话称为“爱的礼物”,而在世界各地的童话故事中,都能看到一个相同的母题――爱。[2]羌族民间童话《脚路足布和阿西漫》和法国博蒙夫人在1756年发表的经典童话《美女与野兽》有着相似的结构和母题。故事讲述了一位猎人父亲很爱他的三个女儿,为了在冬天给她们带回鲜花爬上了悬崖,失足跌下山后是一条叫脚路足布的蛇化身为小伙子救了他,但条件是要他嫁一个女儿给自己,不然就会失去生命。悲伤的父亲将鲜花带回家,2个姐姐不愿意嫁给一条蛇,只有美丽善良的妹妹阿西漫为了父亲踏上了未知之旅,在经历了种种波折后和脚路足布靠着勤劳过上了美好的日子。[3]在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到父母对孩子的舐犊之情,与孩子对父母的依恋之爱。这是因为作为社会动物的人,有着对爱与归属的心理需要,处于成长期的儿童需要感受到真挚而丰富的情感,尤其是来自父母的爱。儿童只有在得到父母之爱的满足后,才会在成人后学会如何爱别人。无论儿童经历什么样的处境,他们总是在听过童话故事之后相信父母会出于对自己的爱而不惜冒生命危险,同样对孩子而言,他也深爱着父母甚至愿意牺牲自己的一切。在爱的滋养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必将为自己、伴侣、双亲,甚至为那些遭遇不幸以野兽之形出现在世人面前的人带去安宁和幸福。通过这些富含感情的童话故事,儿童会因为体验到丰富的情感而变得内心敏感而丰盛,才可能成为一个充满爱心的、乐于想他人与世界开放内心世界的人。

作为本地研究者,我们深知文化的传承不能只靠理论的研究,更需要落实在该民族个体的身上。将富含教育价值的羌族民间童话引入羌区低年级语文教学领域,不仅会为本地基础教育领域的语文教学注入新的养分,还能为儿童的全面发展提供强大的助力,并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一定的资料准备。

参考文献:

[1]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编,冯骥才主编。羌族口头遗产集成[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

儿童故事 篇7

红蚂蚁到外面去散步,他要好好想一下,怎样庆祝蚂蚁的节日。忽然,他捡到了一样很特别很特别的东西。红蚂蚁对他的朋友们招手,大声呼喊。

"哇,好棒!这是什么呀?"朋友们来了。红蚂蚁说:"这是我找到的蚂蚁节礼物。"他们决定把礼物带回家。

蚂蚁们推呀推呀,这个东西一点儿都不动。

"哇,好棒!这是什么呀?"他们的邻居田鼠来了。红蚂蚁说:"这是我找到的蚂蚁节礼物。"他们决定把礼物带回家。

两只田鼠来帮忙,把蚂蚁节的礼物抬回家。但是他们没有走多远,就累得走不动了。

"哇,好棒!这是什么呀?"田鼠的邻居小松鼠来了。红蚂蚁和田鼠说:"这是我们找到的蚂蚁节礼物。"

松鼠来帮忙,把蚂蚁节的礼物扛回家。不过他没有走多远,就累得走不动了。

"哇,好棒!这是什么呀?"松鼠的邻居兔兔来了。红蚂蚁、田鼠和松鼠说:"这是我们找到的蚂蚁节礼物。"

兔兔来帮忙,把蚂蚁节的礼物提回家。不过她没有走多远,就累得走不动了。

"哇,好棒!这是什么呀?"兔兔的邻居猴哥来了。红蚂蚁、田鼠、松鼠和兔兔说:"这是我们找到的蚂蚁节礼物。"

猴哥来帮忙,把蚂蚁节礼物挑回家。不过他没有走多远,就累得走不动了。啊呀,这样什么时候才能到家呢?红蚂蚁眼看着天要黑了,想扔掉蚂蚁节礼物回家了。

但是,朋友们都不同意,他们用手接住了蚂蚁节礼物。

"哇,好棒好棒!这里发生了什么事呀?"正在这个时候,猴哥的邻居长鼻子熊来了。红蚂蚁、田鼠、松鼠、兔兔和猴哥说:"这是我们找到的,可是又搬不回家的蚂蚁节礼物。"

长鼻子熊说:"还是让我来帮你们吧,小事一桩而已!"长鼻子熊拎着这一大堆东西,三步两步就走回了红蚂蚁家。

天黑了,红蚂蚁请朋友们一起吃烧烤。他们也想和朋友们一起分享那个蚂蚁节礼物。没有想到,被点着的礼物"嗵"地一响,飞上了天空。

儿童故事 篇8

(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辽宁大连116029)

关键词 :童话;幻想性;想象力;儿童发展

DOI:10.16083/j.comki.22-1296/g4.2015.04.048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4—0101—02

收稿日期:2014—11—19

作者简介:孔冉(1989— ),女,辽宁大连人。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儿童审美与艺术教育。

对于大多数成年人来说,童年的记忆都是断断续续的、不清晰的,但是在这有限的记忆中,就属对童话的记忆最为鲜明。从大多数人的生活历程来看,儿童时期的生活经验除了来自直接的家庭生活外,主要的来源就是神话故事、童话故事等。儿童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在儿童的梦想里有无数的事情可能会发生,有无数的世界可能会存在。人们常说童话是儿童成长发展的养料和摇篮,对儿童来说是有特殊意义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教育孩子要从讲故事开始,不要用命令的口吻让孩子做这、做那,童话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方式。[1]

一、童话的特点

(一)童话具有幻想性

幻想是童话所具备的基本要素之一,也是童话用来表现生活的一种特殊手段。幼儿童话就是一种由各种幻想所组成的艺术,它利用幻想这种奇妙的方式去表达真实生活。换句话说,也就是它所塑造的各种形象其实在生活中都是不存在的,童话故事当中描写的主要是一些虚拟的事物,故事当中的一些人物都是想象出来的,故事当中所涉及的那些事情在真实生活中发生的可能性也是极小的。在童话故事所创造的那种世界里,牛羊会说话,人死能复生,桌布可生出山珍海味,衣服能刀枪不入……[2]这些都符合儿童的幻想心理,而且童话当中那些极具幻想的事物无不吸引着幼儿,使他们感到好奇、有趣。

(二)童话具有社会性

童话故事当中的很多事物都是来源于真实生活的,可能有些童话的内容夸大了真实生活,但是,童话当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树都是儿童所熟悉的,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相对应的形象。童话来源于真实生活,但是,在此基础上会对真实的形象进行演变,变成一种新的艺术形象。童话故事是儿童认识社会的初级方式和途径之一,幼儿的许多知识都是从童话中获得的。比如:儿童能从童话故事中学会勇敢,学会去辨别现实生活中的善与恶等,这些价值观将会伴随其至成年,乃至影响其一生。

(三)童话具有虚构性、兴趣性

童话故事虽然表现的是真实生活,但却不是真实生活本来的样子,是利用想象这一基本元素来展现的。比如:童话故事当中所展现的可能是人,或是某种小动物,或是大自然中的任何一种生物,但是在幼儿的心中,这些童话中的人物像极了我们,他们和我们一样会说话、会交流。幼儿可能会经常想象自己就是其中的某一个人物,以此来实现自己所憧憬的梦想。此外,兴趣与好奇是儿童愿意读童话故事的又一重要因素,他们会随着故事中跌宕起伏的情节时而眉头紧锁,时而开怀大笑,充满了愉悦性。

二、童话对学前儿童发展的教育意义

(一)促进儿童记忆、思维、想象等能力的发展

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丰富多彩,童话能将大千世界中的任何事物通过拟人化变成各种有语言行动和思想性格的人物。童话的基本特征是幻想,幼儿由于其独特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对于这种富于幻想的童话故事肯定充满了好奇与兴趣。而且,童话中的拟人手法也特别符合幼儿的生理特征,他们总能把一些小动物和花草想象成会说话的、有感情的人。通常,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基础,而幻想则是创造的开端。童话故事所营造的奇妙氛围可以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二)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促进其语言的发展

童话故事中的幻想、夸张、拟人化的手法能够增加儿童的快乐感受。与此同时,在幼儿阶段语言的发展最为迅速,[3]幼儿除了喜欢听故事,还喜欢给别的儿童讲他们所喜欢的故事,而且通常讲的时候都是手舞足蹈的。随着儿童的成长,其不管是在思维水平还是在语言理解方面都有所提高。在讲故事时,他们需要组织自己的语言,力争使他人听得明白,有的时候还需要用各种形象的语言去形容自己所要表达的事物,这对他们语言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是能促进其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

(三)丰富儿童的知识

儿童从生活中获得的直接经验是十分有限的,而童话故事通过其拟人手法,向幼儿展示了千姿百态的世界,开阔了幼儿的眼界,增长了幼儿的见识。[4]童话能把很多复杂的知识融入简洁、生动的故事之中,既能吸引儿童,又包含了深厚的文化内容。儿童通过欣赏童话,能够获得初步的自然知识,还可以通过对童话中人物形象的理解来初步地了解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并能够了解社会中的一些行为标准,促进其社会知识的增长。

(四)促进儿童情感的发展

现代社会中不少儿童都表现出自私、缺乏爱心等行为,由此可见,情感教育对于现代幼儿来说是多么重要。儿童时期是情感培养的重要时期,而童话对于儿童情感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童话故事中有很多儿童感兴趣的事物,因此,他们在欣赏的过程中,情绪往往是愉快而积极的。童话还能帮助幼儿疏导消极情绪,由于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使其往往不能准确地表达心里的一些迷惑,而童话故事则为其提供了一种相对安全的宣泄消极情绪的途径。

(五)培养儿童的美感

美感是人们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对客观事物、艺术品以及人的道德行为的美学价值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是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多种心理功能综合构成的统一体。[5]美感可以帮助人们以美与丑的这种标准去赞扬相应美好的事物或蔑视粗鄙的行为。童话中包含着丰富多彩的审美形象,童话故事中所描绘的那些美丽情景使儿童在欣赏的时候感到温暖、宁静等,这些积极情绪能够唤醒他们爱美的天性,并且对将来他们塑造完善的人格有着重要的影响。童话故事当中那些奇妙的构思、美丽的人物不仅能使儿童沐浴美妙,而且能够提高儿童的审美能力,满足其憧憬的自由状态,促进儿童对永恒的美的追求。

三、总结

童话伴随着儿童成长,往往在儿童的童年记忆当中留下深深的印记,其虚幻的情景和故事无不影响着儿童各个方面的发展。童话是作家对理想世界的描绘,充满了对真、善、美的颂扬,美妙而优美的童话故事有利于儿童积极地面向生活,能够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因此,童话在儿童的成长过程当中有着很大的影响。童话当中那些美妙的思想、精灵般的人物对于幼儿来说都是无与伦比的美妙,因此,不管是父母还是教师,都应该重视童话故事对儿童的教育意义,从教育的角度利用童话促进幼儿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晓东。解放儿童[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2]宋文翠。试论童话对儿童情感教育的价值[J].德州学院学报,2008(3).

[3]陈华丽。浅析童话对幼儿发展的作用[J].教育导刊,2011(5).

儿童故事 篇9

车祸种种

根据车祸发生时受害者所处的状况分类

1.乘员受伤:受害者是机动车的乘员,当车祸发生时,受害者在机动车上,从车上摔下来或者从车里被甩出去。

2.行走受伤:

(1)受伤者在行走时因没有遵守交通规则而造成的交通事故性的车祸(如在路口横过马路时闯红灯,或者在非人行道上横过马路)。

(2)受害者在便道或非机动车道上行走时被车撞伤。

根据车祸发生的性质分类责任编辑/晏然

1.撞车:机动车与其他车辆或物体相撞而发生车祸。

2.非撞车:机动车没和其他物体或车辆相撞,而是突然刹车或躲避其他车辆、物体而发生乘员受伤。

此外,还可以根据发生车祸的车辆类型来分类,如机动车车祸、摩托车车祸、自行车车祸等。

为什么会出车祸

1.未遵守交通规则

因没有遵守交通规则而发生的车祸在交通事故中占大多数。查阅公安交通部门的交通事故档案可以发现,儿童期交通事故的责任方多半是儿童受害者,例如小年龄孩子穿越马路时没有成年人带领,不走便道或人行横道,骑自行车技术不熟练或逆行,在公路旁玩耍,横过马路时不注意看信号灯及车辆行驶情况,骑自行车带人,在机动车道上骑自行车等等。

2.交通标志不醒目

因交通标志不醒目而造成的车祸也占交通事故的一部分。一些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交通灯长期坏损无人修理或亮度不够难以辨认,人行横道标志不清,学校、市场等人多拥挤的路段没有设置标牌等。某些恶劣的自然条件,如有雾、下雪、下雨、黑夜、停电等,使交通标志难以辨认,也是造成车祸的原因。

3.违章驾车

司机酒后开车、疲劳驾驶、不系安全带、超速行驶、闯红灯、无证驾驶、未成年人驾车,12岁以下儿童骑自行车上马路、骑车下坡不减速、骑车猛拐、骑车撒把、骑无闸车等等。

4.其他

国外一些研究儿童交通事故的资料表明,紧挨着停在路口的车辆过马路、横过马路时奔跑,是儿童发生车祸的常见原因。另外还发现,交通事故多发生在12岁以下儿童特别是男孩中。

车祸对儿童的危害

交通事故对儿童的危害轻重不一,可分以下几类:

1.轻伤:有皮肤擦伤、挫伤、扭伤、脱臼等。

2.重伤:多见于脑震荡、颅内出血、脑挫裂伤、骨折、内脏出血或破裂、休克甚至死亡。

3.残废:多见肢体残疾和精神、智力残疾,也有视力残疾、听力残疾等。

4.心理损伤:车祸除了会给儿童造成身体损害以外,对儿童心理的伤害也是不应忽视的。有的儿童因经历车祸而惧怕乘车,有的儿童在目睹亲人或其他人因车祸受伤甚至死亡后,出现心理障碍或性格改变。心理的损害不像身体上的伤害那样容易被发现,但对儿童性格、气质、个性,以及今后各种能力的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

怎样预防儿童车祸

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在交通事故的发生中有不同的危险因素,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预防。

1.学龄前儿童

幼儿是行走交通事故的高发人群,也是三轮车车祸的危险人群。在机动车车祸乘员受伤者中,也有幼儿。建议采取以下措施预防交通事故:

(1)对婴幼儿加强看管,不要让孩子在人多车多的路上独自行走。

(2)在托儿所幼儿园进行交通安全常识的普及宣传。不少经常接受安全知识教育的孩子不但自己注意交通安全,还能提醒家长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不闯红

灯、不逆行、不超速行车等等。

(3)孩子上街要走人行道,而且一定要有家长陪伴,过马路时要走人行横道,家长要牵着孩子的手行走。

(4)不要让孩子骑三轮车上马路旁的人行道、机动车道或狭窄的马路。

(5)黄昏以后不要让孩子在有其他车辆通行的地方骑车。

(6)带孩子乘车要给孩子系上安全带,家长也要系上安全带。要让孩子从小耳濡目染交通安全常识,并从成年人的行动中懂得如何采取安全预防措施。目前已有不少国家设计了专门的儿童安全座椅,可将孩子固定在车座上,以减少儿童乘车的不安全因素。

2.学龄儿童

小学低年级儿童(6~9岁)发生步行交通事故的较多,而在驾车交通事故中,危险人群是小学高年级儿童(10~14岁)及青少年(15~18岁)。对于学龄儿童及青少年,建议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在学校开展交通安全知识教育,使学生懂得如何遵守交通规则,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2)学校应采取一定的安全防范措施,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如学校门前的路口设专人执勤,在学生上学和放学时护送学生过马路。

(3)教育学生不在马路上奔跑,不紧挨着停在路口的车辆过马路。

(4)12岁以下的儿童不骑自行车上马路。骑自行车要遵守交通规则,不抢行、不逆行、不骑车带人。

(5)定期对自行车进行检修,以避免因车闸失灵等原因发生交通事故。

(6)禁止学生骑车撒把、下坡不捏闸和骑车下台阶。

(7)15岁以下儿童不独自骑摩托车,坐摩托车要戴头盔。

(8)乘车要系安全带,要养成习惯,形成自觉反应。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