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戈铁马之间,风花雪月之余,历史所留给我们的除了唏嘘不已的慨然长叹,还有生不逢时的纷纷扰扰,抑或还有临风对月的千愁万绪。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以下是细致的小编小鱼儿为大家收集的3篇风花雪月的诗句,欢迎借鉴,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文/栀青
古诗里说,微风起于青萍之末。
桃花已醉,流年似水。红影点缀青萍,微风吹散了清香,又一次,瘦尽了春光。
三千弱水我为你,取意的命题,叹落笔、点醒纸上的惋惜。扬舟,离别三月,兰浆点破思念。我在悠长寂寥的旧时光里,寻找你的故事。淡云阁雨,疏烟淡月,我醉在关于你的记忆里。闻到绮陌东头,明河影下。听,谁还在斑驳的断桥上,低吟千年的绝唱?静锁一帘愁雨。月下行舟,临风赏柳,你曾说,此乃风流。凭栏醉卧,我数着年头。任由雨滴碎了相思,在心头荡漾,氤氲着诗酒年华里,最美的诗意。
你说,在飞雪漫天的时节,你会温一醅百年的醇酒,踏月而来。帘底芊芊月,寥落烟中几多幽愁。风吹你衣衫,飘飘渺渺,宛若飞雪,在松下明月招展。于是,我静静等候,等到下一个飞雪漫天,等到下一个灯花落。寻觅一夜落雪,守候着那斜阳映山落,我等谁、谁不回。
薄雨收寒,春意渐回。那一场与你看过的落雪无暇,一直摇曳在我心间。只是若明若暗,清寒轻暖。我知道,你就在世界的某个地方。清凉的薄暮里,有一种无言的感伤在流转。我总是依稀觉得你就在我身边。回眸,便是你宠溺的笑意,在身后蔓延。
醉看流年,锦绣如画卷。时空中,是你气息在飘散。温暖,无处不在的温暖,像春日里的诗句,写满桃花笺。
回忆在雨巷里喟叹,岁月不言。时光外的青草幽幽,往事在宣纸上留白。洗尽铅华,留下这世间最美好的场景。风清雨薄,长街弯弯,我还在行走。你给我撑起油纸伞,像是用彩色画笔,画出的憧憬。你笑着对我说,将来要带我信手天涯,游遍九州万里如画,然后在南山下,赏菊种花。我看见你眼底的灿烂,如影像般折叠。
时光在停,也仿佛在走。我一边走,一边想,想着那些时光,想着你陪我的那些日子。心中满是温暖。我带有一丝侥幸,绕过岁月的小巷,转过年少的街口,我们会不会 还在下一个路口遇见?
隐隐的忧伤,像是夏季突然而来的雨点,默默将玄机安排。你终究是我参不了的禅。我是知晓的,你是一个故事,童话一般的,纤尘不染。天亮以后,满地的落花,也不过是一场青春的祭奠。
晋代才女谢道韫“未若柳絮因风起”的比喻惊艳千年,此后,再没有人比这个素衣淡妆的女子更懂雪了。最早的咏雪诗句,应数《诗经》里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回想当初离家时,杨柳依依,如今返还故土,已是冬天。雪花纷纷飘落,它像一幅画,把一个出门在外的游子的心情描绘得淋漓尽致。
雪像极了花,故称之为雪花。据汉韩婴《韩诗外传》记载:“草木之花多五出,独有雪花多六出。”雪花多呈六角形状,唐代高骈的《对雪》诗曰:“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宋代楼钥也写下了“黄昏门外六花飞,困倚胡床醉不知”的诗句。如果你静下心细细地观赏,你会惊讶雪花之美,姿态万千、婀娜多姿,千娇百媚如美丽的女子,又宛如春天里盛开着的丛花。
雪花与梨花最神似,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道:“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人因与朋友离别,心中无限惆怅,这时雪来得如此急,仿佛一夜强劲的春风,吹开了千树的梨花。宋代诗人韩元吉也将雪花视为梨花:“莫将带雨梨花认,且作临风柳絮看。”
我最喜欢静谧的雪景图:“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诗句。一只孤寂的小舟上,坐着一位身披蓑衣的老翁,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独自垂钓。前三句写雪不见雪,而那雪却在纷纷扬扬地下着,否则不会鸟飞绝。一幅广阔、寂寥、清冷的画面,道出世态寒凉,宦情孤冷,如钓寒江之鱼,终无所得。也道出了诗人在长期流放的过程中,寻求的一种精神上的超脱,悠然自得。
下雪的日子里,有心人感受着古人的心境:“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李煜《清平乐》);“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 宿芙蓉山主人》);“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张岱《湖心亭看雪》)……
每读这些诗句,心就会沉浸在这份简约的意境中,幽静深远,有时心里突然生发雪海茫茫,岁月沧沧之感,勾起无边的落寞。雪有着雨的精魂,冷处偏佳,伸出手,雪花落入手心,倏然间化为水来告别,雪花不与尘世纠缠,不同于俗世繁花。
摄景入画。诗的开篇就奇突不凡,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狂风怒作,大雪纷飞的独特画面:狂烈的北风卷地而来吹折白草,还在八月之际就猛然飘起了白雪!转眼间,就像一夜春风吹开了千树万树的梨花。多么神奇的胡地气候,多么奇丽的胡地景象,多么壮美的八月飞雪图。这是诗人精心构思的第一幅画面。接下来的四句,诗人笔峰一转,视点由广阔的北方旷野转入军中营地,十分细致传神地描写了营地雪天的奇寒:雪花纷纷飘落军帐,散入珠帘,打在罗幕上,将士们穿上狐裘,裹上锦衾,还是抵挡不住狂暴风雪的侵袭,觉得寒冷难耐,以致连角弓也冻住了拉不开。狐裘、锦衾、角弓、铁衣,真切地再现了将士的生活,真是一幅形象生动的将士生活图!后面的两句,诗人从另一角度继续渲染雪天的奇寒:广阔的沙漠荒原一片冰封,低垂的天幕阴云密布。上句写地上之景,下句写天上之景,天下地上又构成一幅立体的凝重的生活画面。这六句诗,围绕奇寒,从室内到室外,从地面到天上,从动态的生活场景描写到静态的立体画面展示,多角度全方位地描绘了边关雪天的奇寒,这是诗人精心构思的第二幅画面。接下来的两句诗,诗人巧妙地由写雪景过渡到写别情:在这样的冰天雪地里,在这样的狂风大雪中,为了远归的朋友,他们“中军置酒”,吹奏“胡琴琵琶与羌笛”,为友人饯行。这是诗人精心构思的第三幅画面:军中饯行图。酒尽了,曲终了,暮色紧逼,离别的时候到了。将士们缓缓步出帐篷,慢慢走向辕门,来到轮台东门,与友人作别。一杆冻结的红旗傲立无语。只见友人毅然转身,飞跨马背,扬鞭策马远去。诗人挥手目送,见友人消失在视线里,消失在风雪中,消失在茫茫天际……这是诗人精心构思的第四幅画面:雪中送别图。
全诗以“雪”为主题,层层推进,步步衍化,叠印出“八月飞雪”“雪天奇寒”“军中置酒”“暮雪送别”四幅画面,清晰、灵动,展示了这首诗特有的构图美。诗人以流变的、幻化的眼光看取万事万物,不是注重雕刻事物的外形外貌、细枝末节,而是注重描绘事物飞动变化的态势,摄景入画,泼墨写意,表现出事物之间的相映相承、此起彼伏的联系,构成了一幅幅生动形象的人物场景画面。
随色赋情。作为边关风情画,仅有流变飞动的构图美是远远不够的,它还必须注意画面的色彩、线条、明暗、映衬……诗作者岑参恣意点染,随手为诗着色赋情,使读者在解读诗的过程中融合于雄奇瑰丽的情境里,去体验大自然丰厚的恩赐,感受将士们复杂的心灵。看,那随风吹折,抵御无力的白草;那纷纷扬扬、铺天盖地的白雪;那凝结万里、凄惨暗淡的灰云;那冷入骨髓、沉重压抑的黑衣(铁衣)……这诸多事物无不染上鲜明的色彩,表现出丰富的情感。尤其值得聚焦透视的是诗人对白雪红旗的随色赋情:“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漫天大雪中,鲜艳的军旗为茫茫的雪原透视出一种生命的活力,充溢着诗人愉悦、激奋的感情,让我们读出了诗人对严酷自然的抗争,对塞外奇丽风光的礼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