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糅多种民 在民俗观念中“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九日作
(唐)王缙
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九日
(唐)杨衡
黄花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
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枝字
韦安石
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
金风飘菊蕊,玉露泣萸枝。
睿览八紘外,天文七曜披。
临深应在即,居高岂忘危。
醉花荫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于长安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
(南朝陈)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沉醉东风重九
(元)关汉卿
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
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
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
谁肯教白衣送酒。
九日
(明)文森
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
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
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
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
九日应制得欢字
李峤
令节三秋晚,重阳九日欢。
仙杯还泛菊,宝馔且调兰。
御气云霄近,乘高宇宙宽。
今朝万寿引,宜向曲中弹。
九日言怀
令狐楚
二九即重阳,天清野菊黄。
近来逢此日,多是在他乡。
晚色霞千片,秋声雁一行。
不能高处望,恐断老人肠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欢字
宋之问
令节三秋晚,重阳九日欢。
仙杯还泛菊,宝馔且调兰。
御气云霄近,乘高宇宙宽。
今朝万寿引,宜向曲中弹。
九日得新字
孟浩然
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
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
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九日五首
杜甫
旧日重阳日,传杯不放杯。
即今蓬鬓改,但愧菊花开。
北阙心长恋,西江首独回。
茱萸赐朝士,难得一枝来
九月九日
崔善为
九日重阳节,三秋季月残。
菊花催晚气,萸房辟早寒。
霜浓鹰击远,雾重雁飞难。
谁忆龙山外,萧条边兴阑。
过裴舍人故居
刘长卿
惨惨天寒独掩扃,纷纷黄叶满空庭。
孤坟何处依山木,百口无家学水萍。
篱花犹及重阳发,邻笛那堪落日听。
书幌无人长不卷,秋来芳草自为萤
酬皇甫郎中对新菊花见忆
白居易
爱菊高人吟逸韵,悲秋病客感衰怀。
黄花助兴方携酒,红叶添愁正满阶。
居士荤腥今已断,仙郎杯杓为谁排。
愧君相忆东篱下,拟废重阳一日斋。
九日进茱萸山诗五首
张说
九日重阳数,三秋万实成。
时来谒轩后,罢去坐蓬瀛。
朝代:宋朝|作者:苏泂
九日登临两鬓华,鸥边秋色带风沙。
绝怜当日陶彭泽,依旧无钱对菊花。
朝代:宋朝|作者:李新
露寒黄菊怯芬芳,入翁新醅示可尝。
痛饮不须撞令节,花开酒熟是重阳。
关于重阳节的诗句古诗
朝代:唐朝|作者:司空图
白菊初开卧内明,闻君相访病身轻。樽前且拨伤心事,
谿上还随觅句行。幽鹤傍人疑旧识,残蝉向日噪新晴。
拟将寂寞同留住,且劝康时立大名。
1、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2、九日明朝酒香,一年好景橙黄。——张可久《满庭芳·客中九日》
3、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王勃《蜀中九日/九日登高》
4、吟怀未许老重阳,霜雪无端入鬓长。——序灯《九日吴山宴集值雨次韵》
5、问他有甚堪悲处?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辛弃疾《踏莎行·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
6、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7、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文森《九日》
8、对兹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曹雪芹《螃蟹咏》
9、朔方三度重阳节,河曲干旌岁岁忙。——齐之鸾《九日登清水营城》
10、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李清照《行香子·天与秋光》
11、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文森《九日》
12、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13、九日登高处,群山入望赊。——赵时春《原州九日》
14、重阳过后,西风渐紧,庭树叶纷纷。——晏殊《少年游·重阳过后》
15、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朝代:唐朝|作者:徐铉
茱萸房重雨霏微,去国逢秋此恨稀。目极暂登台上望,
心遥长向梦中归。荃蘪路远愁霜早,兄弟乡遥羡雁飞。
唯有多情一枝菊,满杯颜色自依依。
1、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文森《九日》
2、朔方三度重阳节,河曲干旌岁岁忙。——齐之鸾《九日登清水营城》
3、握手经年别,惊心九日霜。——妙信《九日酬诸子》
4、暗凝伫。近重阳、满城风雨。——周密《扫花游·九日怀归》
5、算明朝、未了重阳,紫萸应耐看。——吴文英《霜花腴·重阳前一日泛石湖》
6、紫萸一枝传赐,梦谁到、汉家陵。——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阳》
7、九日登高处,群山入望赊。——赵时春《原州九日》
8、问他有甚堪悲处?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辛弃疾《踏莎行·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
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文森《九日》
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x杯。——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功名炊黍寻常梦,怪事书空感激人。——王逊《西夏重阳》
重阳初启节,无射正飞灰。——阴行先《和张燕公湘中九日登高》
问他有甚堪悲处?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辛弃疾《踏莎行·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
是节东篱菊,纷披为谁秀。——杜甫《九日寄岑参》
几日西风,落尽花如雨。——吴文英《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万里秋光客兴赊,同人九日惜年华。——沈辂《九日登高台寺》
琅琅新雨洗湖天,小景六桥边。——张可久《风入松·九日》
九日黄花才过了,一尊聊慰秋容老。——赵可《凤栖梧·霜树重重青嶂小》
寂寞风蝉至,连翩霜雁来。——阴行先《和张燕公湘中九日登高》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郑谷《菊》
不负东篱约,携尊过草堂。——妙信《九日酬诸子》
池馆隳摧古榭荒,此延嘉客会重阳。——韩琦《九日水阁》
绝塞平川开堑垒,排空斥堠扬旗旌。——王琼《九日登长城关楼》
握手经年别,惊心九日霜。——妙信《九日酬诸子》
九日明朝酒香,一年好景橙黄。——张可久《满庭芳·客中九日》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苏洵《九日和韩魏公》
鸿鹄归何处,长天空落霞。——赵时春《原州九日》
重阳节的诗句大全
朝代:宋朝|作者:杨万里
烟描水写老秋容,岭外秋容也自浓。
如见大宾新露菊,若歌商颂晓风松。
插花醉照濂溪井,吹发慵登帽子峰。
莫问明年衰与健,茱萸何处不相逢。
朝代:唐朝|作者:司空图
楚老相逢泪满衣,片名薄宦已知非。
他乡不似人间路,应共东流更不归。
词牌名:少年游|朝代:宋朝|作者:苏轼
与客携壶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飞。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菊花须插满头归。酩酊但酬佳节了。云峤。登临不用怨斜晖。古往今来谁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
朝代:元朝|作者:方回
此身生死国兴亡,摇落年年本是常。
无奈潘郎解凄怨,满城风雨近重阳。
朝代:唐朝|作者:李嘉祐
晴景应重阳,高台怆远乡。水澄千室倒,雾卷四山长。
受节人逾老,惊寒菊半黄。席前愁此别,未别已沾裳。
1. 满庭黄菊篱边拆,两朵芙蓉镜里开。——鱼玄机《重阳阻雨》
2.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3. 古寺频来僧尽老,重阳欲近蟹争肥。——顾璘《登清凉寺后西塞山亭》
4. 重阳无雨慰农家,我亦闲行野水涯。——邵宝《九日与诸生适南野》
5. 谢公秋思渺天涯,蜡屐登高为菊花。——令狐楚《奉和严司空重阳日同崔常侍崔郎及诸公登龙山落帽台佳宴》
6. 万里莺花不相见,登高一望泪沾巾。——贾至《巴陵寄李二户部、张十四礼部》
7. 旧游山路。落在秋阴最深处。风雨重阳。无蝶无花更断肠。 ——刘辰翁《减字木兰花·甲午九日午山作》
8. 老去悲秋人转瘦,更异乡重九。——赵长卿《醉花阴·老去悲秋人转瘦》
9. 九日重阳节,开门有菊花。——王勃《九日》
10.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杜甫《九日》
11. 浪说闲居爱重九,黄花应笑白头翁。——黄庭坚《戏答王子予送凌风菊二首·病来孤负鸬鹚杓》
12. 屈指重阳能几许,夜来寒露已为霜。——郭印《秋日即事八首·篱边准拟嗅清香》
13. 枫叶露痕,荻花风色,人言今日重阳。——王之道《望海潮·宝山烟霁》
14. 枫叶芦花渐有霜,客中高会又重阳。——卢龙云《九日江楼眺望二首·其一》
15. 寒食梨花发,重阳菊蕊披。——胡寅《古今豪逸自放之士鲜不嗜酒》
16. 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何景明《九日同马君卿任宏器登高》
17. 九日风高斗笠斜,篱头对酌酒频赊。——唐寅《菊花图·九日风高斗笠斜》
18.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
19.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20. 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坠。——李煜《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21. 出豫乘秋节,登高陟梵宫。——赵彦昭《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屠应制》
22. 清明节日颁新火,蜡炬星飞下九天。 ——和凝《宫词百首》
23.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24. 登高复送远,惆怅洞庭秋。——刘长卿《重阳日鄂城楼送屈突司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