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杜甫诗句(23篇)

杜甫诗“有集六十卷”,早佚。

关于杜甫诗句 1

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

2、花飞有底急?老去愿春迟。——《可惜》

3、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後游》

4、菊垂今秋花,石戴古车辙。——《北征》

5、青荧陵陂麦,窈窕桃李花。——《喜晴》

6、花落辞故枝,风回返无处。——《得舍弟消息》

7、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杜位宅守岁》

8、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遣意·其一》

9、花径不曾缘客扫,篷门今始为君开。——《客至》

10、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卜居》

经典杜甫诗句 2

1、暂时花戴雪,几处叶沈波。《蒹葭》

2、草木岁月晚,关河霜雪清。《送远》

3、卷帘残月影,高枕远江声。《客夜》

4、初月出不高,众星尚争光。《成都府》

5、红稠屋角花,碧委墙隅草。《雨过苏端》

6、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

7、风林纤月落,衣露净琴张。《夜宴左氏庄》

8、花落辞故枝,风回返无处。《得舍弟消息》

9、驱马天雨雪,军行入高山。《前出塞其七》

10、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後出塞其二》

11、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梦李白其一》

12、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南邻》

13、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丽人行》

14、山雪河冰野萧瑟,青是烽烟白人骨。《悲青阪》

15、皮干剥落杂泥滓,毛暗萧条连雪霜。《瘦马行》

16、夜阑接软语,落月如金盆。《赠蜀僧闾丘师兄》

17、冉冉柳丝碧,娟娟花蕊红。《奉答岑参补阙见赠》

18、鱼吹细浪摇歌扇,燕蹴飞花落舞筵。《城西陂泛舟》

19、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20、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

21、著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秋雨叹其一》

22、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咏怀古迹其一》

23、赤县官曹拥才杰,软裘快马当冰雪。《投简成华两县诸子》

24、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又于韦处乞大邑瓷碗》

25、稠花乱蕊裹江滨,行步欹危实怕春。《江畔独步寻花其二》

26、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经典杜甫诗句 3

一、曲江对雨

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

林花著雨燕支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龙武新军深驻辇,芙蓉别殿谩焚香。

何时诏此款项会,暂醉佳人锦瑟旁?

二、白水明府舅宅喜雨,得过字

吾舅政如此,古人谁复过。

碧山晴又湿,白水雨偏多。

精祷既不昧,欢腾将谓何?

汤年旱颇甚,今日醉弦歌。

三、雨过苏端

鸡鸣风雨交,久旱云亦好。

杖藜入春泥,无食起我早。

诸家忆所历,一饭迹便扫。

苏侯得数过,欢喜每倾倒。

也复不幸人,呼儿具梨枣。

浊醪必在眼,尽醉摅怀抱。

红稠屋角花,碧委墙隅草。

亲宾纵谈谑,闹热热烈繁华慰衰老。

况蒙霈泽垂,粮粒或自保。

妻孥隔军垒,拔弃不拟道。

四、梅雨

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

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

茅茨疏易湿,云雾密难开。

竟日蛟龙喜,盘涡与岸回。

诸家忆所历,一饭迹便扫。

五、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六、朝雨

冷气晓萧萧,江云乱眼飘。

风鸳藏近渚,雨燕集深条。

草堂樽酒在,幸得过清朝。

黄绮终辞汉,巢由不见尧。

经典杜甫诗句 4

《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自蒙蜀州人日作,不意清诗久零落。今晨散帙眼忽开,

迸泪幽吟事如昨。呜呼壮士多慷慨,合沓高名动寥廓。

叹我凄凄求友篇,感时郁郁匡君略。锦里春光空烂熳,

瑶墀侍臣已冥莫。潇湘水国傍鼋鼍,鄠杜秋天失雕鹗。

东西南北更谁论,白首扁舟病独存。遥拱北辰缠寇盗,

欲倾东海洗乾坤。边塞西蕃最充斥,衣冠南渡多崩奔。

鼓瑟至今悲帝子,曳裾何处觅王门。文章曹植波澜阔,

服食刘安德业尊。长笛谁能乱愁思,昭州词翰与招魂。

杜甫的名诗 5

杜甫诞生于公元712年,享年五十九岁。杜甫一生真的很忙。刘小川先生说过,杜甫活了五十九岁,却好像活了两百岁。他一生的经历,几乎浓缩了个体生命所能经受的全部苦难。

中国古代诗人的命运注定是漂泊四方的,杜甫无疑是一个突出代表。二十岁弱冠之年,他就离家漫游天下,“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二十九岁结婚成家,才三年,他又从二李(李白、李邕)山东游,“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以后长安十年,梦想与苦难紧紧交织。随着安史之乱,杜甫一家人开始了漂泊生活。几经离散,“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几经危难,“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读李元洛《怅望千秋》关于杜甫的介绍,大历三年(768)冬末,杜甫有家归不得,从四川出三峡,放舟江汉,漂流到湖南岳阳,次年春日抵达长沙。这以后两年之中,杜甫于长沙三度来去。他无所凭依,有时暂住小舟之中,有时小栖江边阁楼之上,尝尽“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况味。大历五年(770),杜甫在湘江上游船中留下一曲绝唱之后,就下落不明。全国现有杜甫墓八座,究竟哪一方土地是他最后的归宿?

冯至先生说过:杜甫半生流离,却从未停止歌唱。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同时名篇近百。他写诗很苦,推敲字句,安顿典故,讲究格律。安史之乱,杜甫困长安近一年,妻离子散,身陷叛军,东躲,饱一顿饿一顿,然而苦难没有击倒他,反而激发了他滚烫的灵感。这期间,他写诗十余首,表达深沉,技巧天然,一半成为千古名篇。安史之乱后,杜甫因官场恩怨纠缠,告假探亲,从凤翔到州羌村,六七百里山路,无马可骑,全靠步行。走过的村庄人烟稀少,野狗争尸,乌鸦乱飞。杜甫照样写诗,题为北征。全诗七百言,意境浑阔,为其三首著名长诗之一。吐蕃军作乱,杜甫离开带给他温馨岁月的蓉城再度漂泊,在夔州滞留两年,没钱,走不动,种地卖药糊口,两年搬了五次家。他还是写诗,写了四百首诗,各种体裁都有,七言、五言、律诗、古体诗……“老去渐于诗律细”,精心锤炼,大器浑成,此间佳作如云,《秋兴八首》《登高》……皆成千古绝唱!

我曾到过成都三次,去过杜甫草堂三次。

杜甫草堂离市中心不远,就座落在成都市西郊浣花溪畔。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由陇入蜀,营建茅屋而居,称“成都草堂”。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流传至今的有240余首。五代时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宋元明清历代都有修葺扩建,已演变成一处集纪念祠堂格局和诗人旧居风貌为一体,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的著名文化圣地。草堂完整保留着清代嘉庆重建时的中国古典园林格局,其间流水萦回,小桥勾连,竹树掩映,回廊连环。如果不是茅屋景象还依稀可寻找到当年杜甫的窘况,留给今人的草堂图景就过于诗意化了。

其实,当年杜甫居住在此真是倒霉到家了。乾元二年,杜甫受宦官李辅国排挤辞去华州司公参军一职,拖着一家老小远走秦州、同谷、成都,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在浣花溪畔建起了几间茅屋安下家来。在草堂杜甫过得还是相当狼狈的,这在他的著名诗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尽显无遗。这座草堂,全家人靠它遮风挡雨。秋风萧萧之中,小孩子抢得茅草嘻嘻哈哈,他急得干瞪眼。阴风方去,黑雨又来,多日失眠的老人雪上加霜。娇儿恶卧,老棉絮蹬出大窟窿。杜甫彻夜听漏雨,这个狼狈相可想而知。可惜,就是这样稍稍安定的生活也难以长久。随着朝廷内乱外战,杜甫又拖着老婆孩子东奔西走,躲避战火和奸臣迫害,漂泊四方了。

站在简陋的茅屋前,我在努力寻找千年前诗圣的身影。我在遐想:他那惊天地泣鬼神的诗篇是在哪里挥就?是在这间幽暗的书房里吗?书房中仅有一张书桌、一把椅子和一只很不像样的书架。书桌上竹筒做成的笔筒里插放着一支毛笔,翻开着的书卷上满是灰尘,一盏油灯仿佛跳跃着荧荧灯光……是在这张凹凸不平的石桌上吗?这倒是有些诗情画意的地方。浣花溪水环绕着篱笆墙,几株楠木桃树松树夹杂着一丛青竹,四只石凳一张石桌。庭院虽小,视野却广,这里可望见翠柳上的黄鹂、青天中的白鹭……

一个伟大的诗魂在这里栖息,度过了他生命中一段美好时光。当时北方战乱未停,杜甫避居西南,闲住草堂,心情格外闲适,佳作犹如锦江春水。按刘小川《品中国文人・杜甫》中讲:“成都草堂这两三年,是杜甫生命中最后的好时光。”杜甫在诗中记叙了自己的生活和心情:“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 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 但有故人供禄米, 微躯此外更何求?”靠朋友资助度日,不复为柴米操心;下棋钓鱼,老妻幼子皆自在。放笔咏怀,愉悦之情是可以想见的。“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洒扫庭除,迎接好友,粗茶淡饭,幸福无比。然而,杜甫虽避乱成都,忧家忧国之心始终未变。当茅屋为秋风所破之时,他喊出了中国读书人的心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我们随着诗魂在此栖息,又随着诗魂漂泊四方。我想,对诗人而言,漂泊是一种避难,更是一种游历;是一种灾难,更是一种创作体验。司马迁曾说自己:“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嶷,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过梁楚以归。”凡称得上大诗人的无不如此。漂泊,引发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思索;漂泊,以山水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借景物抒发自己的政治信念;漂泊,以山水精神品评人格,以山水精神寄托人格理想;漂泊,探山水之险,写奇异之文,“吐韵标新,自成一家言”;漂泊,搜各地风俗民情,记录本土与异国民俗。正是在诗人们对自然山水、民居园林、道观庙宇、文化遗迹、风土人情、国情民意等的游历体验中,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才到达了今天难以逾越的高峰。

杜甫的名诗 6

由外面喧闹的人群中,从钢筋水泥中进入了杜甫草堂,迎面扑来了的是古香古色。耳朵里再也没有什么杂音,只有风吹疏竹的潇潇之声,顿时就是心旷神怡。接触的也不再是钢筋水泥,一根根木头带替了它们,不是冰冷的,而是温暖的。杜甫在诗中提到过"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怪不得杜甫在此创诗240余首如《春夜喜雨》、《蜀相》等名篇。

进入草堂寺的山门,就觉得自己进入了一个人间仙境一般,一道墙使得在这里就有一重脱俗的感觉,这里的阳光、绿树、青草都比墙外更闪亮。在圆中漫步,处处都是一片翠色,阳光透过树叶穿到了地面,变的沁凉,不再像外面的毒辣,偶尔觅的一处小亭,隐秘在翠绿之中,在亭中坐坐,听着欢快的鸟鸣,心情不得不舒畅起来。

进大门往西北方前行约五六十米,便来到一小径入口,入口墙上“草堂”两个浑厚大字赫然醒目,这就是清末人士周善培所书的“草堂”影壁。在这里花开满园,花香四溢我已经深刻的体会过了。原来,这条小径就是杜甫“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中提到的花径。

沿小径走出就是柴门,不言而喻这就是杜甫当年放柴的地方,而今天却早已改造,建成一座美观华丽的“石门”了。

杜甫的名诗 7

摘 要:杜甫是我国唐朝现实主义诗歌派的代表,其作品充满对现实的讽刺,对社会现实的残酷,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来,其生平著作坚持以社会写实为主,一抒发个人情感为辅,反应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残酷。本文从多角度分析诗人杜甫诗歌中的现实主义特点,从了解杜甫的生平经历入手,全面分析杜甫诗人诗歌中的现实主义特色。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读者能更好地掌握和了解杜甫诗歌现实主义特点,并且了解当时唐朝社会发展形势,从历史角度学习诗歌中的精华,传承文化知识。

关键词: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特点

诗歌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国古代诗人智慧的集体结晶,值得我国学习和继承发扬。尤其是我国唐朝时期,诗歌创作的高峰期,出现很多著名的诗歌创作人。当时唐朝有以李白为代表的浪漫主义诗人,同时还有以杜甫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以社会现实为写作题材,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对现实残酷的不满,通过诗歌的形式抒发出来,使得诗歌中蕴含着自己的独特魅力,值得我国学习和研究。

一、杜甫诗歌创作历史背景分析

(一)社会背景

杜甫生在我国唐朝时期,他出生的时期正是我国盛世唐朝由盛变为衰的过程,在唐朝安史之乱后,人们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杜甫也是背井离乡,到处避难。在这种社会形式下,作者一生的阅历也变得越来越丰富,使得其一生所见所感十分丰富,而杜甫本人又是一个比较容易感伤的诗人。所以,在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下,诗人杜甫经过精神上的斗争,创作了一系列的现实主义诗歌。这些诗歌在当时被人们� 这就是杜甫诗歌创作的精髓,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因此,我们研究和学习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特点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必须要全面学习杜甫诗歌中的现实主义特色,发扬民族文化精髓。

(二)个人经历

杜甫是我国唐朝著名诗人,被世人们称为“诗圣”,但是由于杜甫出生的朝代和青年时期经历的社会变动情况,导致诗人一生都处于一种颠沛流离的生活环境中,这导致诗人深切的感受到社会动荡不安的残酷和社会上一些不公平的现象和事情。因此,诗人才会从戎抒发自己心中的不满,并且结合自己游离在各国之间的人生经历,杜甫坚持要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出来,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歌语言能警醒当朝为官的土豪绅士们,希望他们能将他们的力量用来帮助社会上的劳苦大众,进而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但是由于杜甫生活的现实环境与他个人意识完全不相同,导致其人生生涯中所见到和所感受到都是现实社会的残酷和人们的无情。在这种情况下,杜甫将生平的遭遇通过诗歌传达出来,用以警醒世人和抒发自己心中的郁结,也正是他所生存时代环境,造就杜甫一生坚持现实主义创作的诗歌风格,诗歌中都是真实的社会现象,无不透露着对社会现实的讽刺。

二、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特点

(一)社会写实为主

现实主义的最大特点就是坚持从社会实际出发,全面分析现实社会的黑暗,并且对自己满心的报复感到很强烈的失落感和无奈感。如在杜甫诗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有这样几句诗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鸣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几句诗歌是被世人传诵的绝句,其中表达诗人对社会上贫穷人们生活和富人生活之间的反差感到极大的不满,诗歌表达的意识就是如果自己能有豪宅,一定会给天下贫穷的百姓遮风挡雨,而不是只顾自己享乐。诗歌中一种宁肯自己委屈受罪也不愿意广大社会劳苦百姓受罪,这种思想中表达了诗人高尚的节操,同时也反应了当时社会的残忍和不公平,君王和土豪们不顾广大劳苦群众的生存,只懂得自己享受,这种现象激起杜甫的不满之情。在愤慨的情况下,奋笔疾书写下这首流传与世的千古名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句诗歌经过千年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仍在被人们牢记在心中,现在读起来依然能感受到当时杜甫的无奈和愤慨。杜甫的这句诗歌使得

(二)抒发感情坚持理想的特色

杜甫的现实主义主要是由于其自己的理想和报复没有施展之地,才最终导致其走向现实主义的诗歌创作道路,其中蕴含着理想主义和献身精神。如在杜甫《奉增韦左丞相文》中有提到“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这句诗词表达诗人希望君王能贤明,能大治天下,让百姓过上舒服的日子。说明杜甫具有远大的理想抱负,希望能为天下事做点贡献,他拥有高尚的情操,兼顾国家大事以及体恤民生和民情的理想,但是事与愿违,在杜甫生活的时代,唐朝君主越来越混匀,不顾朝事、贪恋美色,最终导致安史之乱,唐朝社会越来越动荡。同时还有杜甫的《同元使君春陵行》中“致君唐虞际,淳朴忆大庭。”,这句话表达诗人忧民忧国的心情,并且对国家忠心耿耿的高尚品质,作者喜欢通过诗歌抒发自己的理想抱负,毫不吝啬的诗歌言语,犀利的诗歌语言,使得人们在朗读杜甫诗歌时,也能有一种激情澎湃和愤世嫉俗的感觉。

(三)诗歌多样化的表现手法

诗歌表现手法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诗歌语言、结构以及手法上面,其诗歌写作中的表现手法多样多彩,他将自身经历和心中所想,通过想象力创作出具有特色的诗歌篇� 如《读少陵集》中“少年莫漫轻吟咏,五十方能读杜诗……淋漓墨汁皆峥嵘”,这句诗歌中表达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并且在诗歌中添加了对称以及顶针等表现手法。不仅读起来更加具有诗歌的节奏感,同时还能让读者有一种好奇心理,与愿意挖掘诗歌中的寓意和内涵。还有在杜甫《古柏行》一诗中有一句这样的话“霜皮溜雨十丽,黛色参天二干尺”,这句诗词中运用了明显的夸张手法。

(四)鲜明的人物形象塑造

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特色就是源于现实,但是又高于现实,诗歌中的人物形象都是来自与生活中见到的人和事,但是作者能通过想象和描述,将人物更加鲜明化和生动化。如在杜甫诗歌《可惜》中有这么一句诗词“宽心应是洒,谴兴臭过诗。”这句诗词明确表达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之情,以兴磊诗,凡是乱离之感,不平之鸣,个人遭遇及人民的痛苦生活感受等,随有所触即为诗。从杜甫诗歌中最能感受到的是作者对现实的讽刺,而不是坚持一种浪漫主义的基调,这种现实主义诗歌特色,是我国诗歌流派中的一种主流代表,是民族文化的精髓。

结束语

研究和学习我国唐朝著名诗人杜甫的诗歌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其诗歌在唐朝时期曾经风靡一时,并且知道今天都是国民学习和膜拜的对象。杜甫坚持社会写实,他生平诗歌创作全部坚持以社会写实为主,进而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杜甫的现实主义的特点就是其诗歌创作极具真实性和感染力,能让读者与杜甫产生一种强烈的共鸣,进而影响他人的思想和行为意识。不仅如此,杜甫诗歌语言上也很犀利和尖酸刻薄,直接将显示的黑暗描写出来,让世人更加清醒的认识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以求得思想上的解放。(作者单位:商丘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王晓蓉。明末清初的杜甫诗意图研究[D].上海大学:美术学(美术理论研究),2010

[2] 吴天虎。浅议杜甫诗歌的艺术特点[J].课程教育研究,2012(15)

[3] 张珂。杜甫诗歌“以记为诗”的艺术特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2008

关于杜甫诗句 8

雪岸丛梅发,春泥百草生。 —— 杜甫《陪裴使君登岳阳楼》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 杜甫《小至》

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 —— 杜甫《梅雨》

杜甫《陪裴使君登岳阳楼》

湖阔兼云雾,楼孤属晚晴。

礼加徐孺子,诗接谢宣城。

雪岸丛梅发,春泥百草生。

敢违渔父问,从此更南征。

杜甫《小至》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杜甫《梅雨》

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

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

茅茨疏易湿,云雾密难开。

竟日蛟龙喜,盘涡与岸回。

关于梅花的诗句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早梅 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回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墨梅 居简

莫恨丹青废画工,不须求异只须同。

玉容不及寒鸦色,故托缁尘异汉宫。

早梅 齐已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村前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墨梅 张臬

山边幽谷水边村,曾被疏花断客魂。

犹恨东风无意思,更吹烟雨暗黄昏。

早梅 李公明

东风才有又西风,群木山中叶叶空。

只有梅花吹不尽,依然新白抱新红。

墨梅 赵秉文

画师不作粉脂面,却恐傍人嫌我直。

相逢莫道不相识,夏馥从来琢玉人。

忆梅 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梅 王琪

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

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

与薛肇明弈棋赌梅花诗输一首 王安石

华发寻春喜见梅,一株临路雪倍堆。

凤城南陌他年忆,香杳难随驿使来。

关于杜甫诗句 9

1、雪岸丛梅发,春泥百草生。

2、词源倒倾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

3、来簪御府笔,故泊洞庭船。

4、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5、北阙妖氛满,西郊白露初。

6、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7、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8、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9、桃花细逐扬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10、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1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12、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

13、云掩初弦月,香传小树花。

14、花飞有底急?老去愿春迟。

15、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16、鲜鲫银丝脍,香芹碧涧羹。

17、黄尘翳沙漠,念子何当归。边城有馀力,早寄从军诗。

18、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樟?

19、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0、湖阔兼云雾,楼孤属晚晴。

21、青春复随冠冕入,紫禁正耐烟花绕。

22、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23、时危始识不世才,谁谓荼苦甘如荠。

24、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25、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26、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27、中堂舞神仙,烟雾散玉质。

28、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29、不堪祗老病,何得尚浮名。

30、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杜甫的名诗 10

关键词:杜甫草堂;园林;景观

坐落于四川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的杜甫草堂,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杜甫被流放成都时的居所,杜甫在这里一共留下了两百多首诗歌,因此,成都杜甫草堂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圣地”。杜甫草堂多方面展现了“诗圣”杜甫在成都居住时的生活点滴,体现了杜甫在文学上的深厚造诣及其令人钦佩的崇高品格,燃起了后人对杜甫的敬仰与怀念之情。

1 杜甫草堂的景观特色

杜甫草堂巧妙地借自然存在的山势景物,浑然天成,古朴大方,形成了园林独具的天然之美,同时还融入了很多农家元素,不仅继承了我国古典园林艺术手法,而且引入了四川民居的形式,形成了自身独特的乡土野趣的韵味,从而完美地融合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具体来说,现在的杜甫草堂完好地保存了清代嘉庆重建时的格局,近20hm2的总面积,宏大的规模,典雅的意境,使其成为极其独特的古典园林。草堂格局独具特色,园内宁静幽深。回廊环绕着廨堂,别有一番情趣。草堂园林内,植物品种繁多,应有尽有。草堂的一景一物的布局、设计,紧紧围绕着纪念主题,不仅继承了我国古典园林艺术手法,而且引入了四川民居的形式,形成了自身独特的乡土野趣的韵味,从而完美地融合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2 杜甫草堂的景观文化资源

杜甫草堂作为一代“诗圣”的故居,有着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草堂的发展需要很好地传承其优良的文化基因。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文化旅游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杜甫草堂作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的旅游胜地,当然有了更宽广的展示自己的舞台。这就需要充分发掘草堂的文化内涵,整合各种优势资源,提升草堂的文化品味,不断完善文化配套设施,增强自身的吸引力,还要做好文化开发,不断探索弘扬文化的有效措施,不断推出更高质量的文化活动场所,促进文化交流,扩大园林的影响力。另外,定期策划举办各种以“诗文”为主题的活动,丰富园林文化内涵,塑造文化活动品牌,形成自身的影响力。

3 杜甫草堂的景观文化的传承

草堂旧址中处处可见杜甫的元素。杜甫塑像摆放在诗史堂正中间,杜甫的画像供奉在工部祠内,祠东侧是“少陵草堂”碑亭作为杜甫曾经居住过的茅屋的象征建筑就在工部祠的东边。融合了当地民居特色的“茅屋景区”就在工部祠后面,1997年重建的这处景区还原了杜甫故居的景物;1999年还修建了“杜诗书法木刻廊”,这里集中展示了一百多件历代名人手书杜甫诗作的书法木刻作品。总之,杜甫草堂的建筑、题词、碑文,无一不体现着园林的纪念主题。纪念主题是杜甫草堂的灵魂,是最值得传承的。近年来,丰富多彩的游园活动更深化了草堂的纪念意义。

杜甫草堂这样一处景色优美,文化味道浓厚、特色独具的古典园林,在改造过程中,如何实现自身的传承与发展呢?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3.1打好文化牌,充分发掘文化资源

杜甫草堂作为一代“诗圣”的故居,有着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草堂的发展需要很好地传承其优良的文化基因,充分发掘草堂的文化内涵,整合各种优势资源,提升草堂的文化品味。首先,杜甫以其诗作而流芳百世,其诗文是需要深度挖掘的内容,通过创新园林景观的设计、布局,使其更生动、更丰富的展现在人们面前,既能体现园林的文化味道,也能深化其纪念主题。如,对于杜甫的诗文,以图画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再现其诗文的意境,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展示,不但可以加深游园的人们对其诗文的理解,还为人们奉上营养丰富的精神大餐,增加了草堂的文化底蕴。其次,不断完善文化配套设施,增强自身的吸引力,还要做好文化开发,不断探索弘扬文化的有效措施,不断推出更高质量的文化活动场所,促进文化交流,扩大园林的影响力。成都市将杜甫草堂与浣花溪公园等地联合起来,进行优势的资源整合,打造中国诗歌文化中心就是成功的尝试。最后,定期策划举办各种以“诗文”为主题的活动,丰富园林文化内涵,塑造文化活动品牌,形成自身的影响力。

3.2打好生态牌,景物体现生态之美

生态之美作为杜甫草堂的重要特色,而且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生态意识的加强。生态园林 因此,杜甫草堂需要进一步突显其生态特色,结合草堂已有的景观,打破传统的园林布局方式,以创新的园林造景手法,将草堂的诗情画意和历史文化以生动新颖的方式展现给游客。比如,园林中植物景观的设计既要丰富多样,又要和谐统一,错落有致,要能够根据人们的审美观点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充分实现景观的观赏功能,同时,还要根据植物不同种类的特征,考虑植物种类之间、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和谐相处,遵循生态学上“互惠共生”的原理,做到既充分利用自然的环境资源,又可以打造优美的景观。除此之外,草堂的植物景观在设计时,还要注重体现草堂的诗文意境,可以通过植物景观的造型与设计,艺术地再现杜甫诗文的意境与魅力,或者通过植物的错落有致,还原杜甫的诗文,这些景观集生态之美、艺术之美、文化之美于一体,给人们带来的是从感观到精神的多方面的享受。

3.3打好旅游牌,强化寓教于景功能

关于杜甫诗句 11

1、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2、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

3、清霜洞庭叶,故就别时飞。

4、嵯峨白帝城东西,南有龙湫北虎溪。

5、宠光蕙叶与多碧,点注桃花舒小红。

6、冥冥甲子雨,已度立春时。

7、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

8、秋枯洞庭石,风飒长沙柳。

9、江上舍前无此物,幸分苍翠拂波涛。

10、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11、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12、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13、司源到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

14、碧山学士焚银鱼,白马却走深岩居。

15、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6、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17、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18、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19、司源到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

20、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21、脱身簿尉中,始与捶楚辞。借问今何官,触热向武威。

22、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车鳞鳞,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23、万里伤心严谴日,百年垂死中兴时。

24、雨露之所需,甘苦齐结实。

25、不敢长语临交衢,且为王孙立斯须。

26、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27、捷下万仞冈,俯身试搴旗。

28、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29、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30、客愁那听此,故作傍人低。

31、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32、明日萧条醉尽醒,残花烂熳开何益?

33、德尊一代常坎坷,名垂万古知何用!

34、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宿鸟恋本枝,安辞且穷栖。

35、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干。

36、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37、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38、草深迷市井,地僻懒衣裳。

39、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40、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关于杜甫诗句 12

1、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2、出门复入门,两脚但如旧。

3、所向泥活活,思君令人瘦。

4、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5、药条药甲润青青,色过棕亭入草亭。

6、衣裳判白露,鞍马信清秋。

7、与子避地西康州,洞庭相逢十二秋。

8、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

9、寒食少天气,东风多柳花。

10、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11、三峡传何处,双崖壮此门。

12、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13、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14、桃花气暖眼自醉,春渚日落梦相牵。

15、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16、晚酣留客舞,凫舄共差池。

17、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

18、百草竞春华,丽春应最胜。少须好颜色,多漫枝条剩。

19、君看磊落士,不肯易其身。

20、司源到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

21、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22、地卑荒野大,天远暮江迟。

23、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24、我军青坂在东门,天寒饮马太白窟。

25、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6、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

27、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8、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29、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30、暂时花戴雪,几处叶沈波。

31、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

32、雀啄江头黄柳花,鶄鸂鶒满晴沙。

33、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34、天阙象纬逼,云卧衣裳冷。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

35、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人生无家别,何以为烝黎。

36、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间行路难。

37、一饭未曾留俗客,数篇今见古人诗。

38、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39、万里伤心严谴日,百年垂死中兴时。

40、刀不能剪心愁,锥不能解心结,线不能穿泪珠,火不能销鬓雪。

41、乘尔亦已久,天寒关塞深。

42、青春复随冠冕入,紫禁正耐烟花绕。

43、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

44、雾树行相引,莲峰望忽开。

45、自为青城客,不唾青城地。为爱丈人山,丹梯近幽意。

46、翻思在贼愁,甘受杂乱聒。

47、功名图麒麟,战骨当速朽。

48、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

49、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50、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

51、公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

52、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53、床上书连屋,阶前树拂云。

54、中夜间道归,故里但空村。

55、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56、放逐宁违性,虚空不离禅。

57、客睡何曾著,秋天不肯明。

58、预恐樽中尽,更起为君谋。

59、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60、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杜甫的名诗 13

关键词:杜甫诗歌;经典化;环节

时下的文学经典问题已经渐渐从“什么是文学经典”的单向思维转向为“文学经典是怎样形成的”的综合思维。杜甫诗歌并非写出来就是经典,同样经历了经典化的过程;尤其是宋代儒学对杜甫忠君爱民的士大夫形象进行完美塑造,杜甫更是被推崇为诗家之祖,杜甫诗歌也被奉为诗家之经。

一、杜甫诗歌在唐宋两朝的不同遭遇

在唐朝的三百年间,时兴的知人论世之学在唐人文集序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且是综合了先秦两汉以来运用政教伦理作为基础的和魏晋南北朝以来以作家的才情论为基础的两种知人论世的研究类型。流露在唐代人的笔记小说对于诗歌本身所表现出的浓厚兴趣就可以看出促使经典化产生的知人论世之学的复苏的情况。但研究表明,杜甫诗歌的唐朝当代的接受情况并不是很理想;杜甫本人的个人形象在唐代大概也就可以只能够定位于一般诗人、狂士与落魄才子之类[1]。而且杜甫个人诗集的编撰也不很理想,杜甫诗集多是以抄本的形式进行流传,况且在诗歌的编次上也比较混乱。真正对于杜甫诗歌的开始经典式的解读直到宋代以后才开始逐渐兴盛起来。因此,杜甫的诗歌在宋之前的经典地位并没有完全确立,可以从唐代现存的诗歌选本对杜甫的诗歌的冷漠中就可以看出端倪,更为重要的是在中晚唐时代还缺乏一种对杜甫诗歌进行的经典式解读,还没有开始从诗人的意图到诗本事、诗集编年、诗人与诗文年谱、年表等常规的解读方式。

宋代的儒学复兴并重新取得统治地位,诗经与杜甫诗歌开始并进一步显赫,应该均与儒家的思想统治密切相关。先秦两汉盛行的知人论世理论作为基础的先秦儒家人性论同时复苏也给杜甫诗歌的接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典化机遇。宋代学者的崇经辨杜与对杜甫诗歌的知人论世的经典解读风气开始全面兴盛,从而标志着杜甫诗歌经典地位在宋代的事实上的建立。应该讲,首次将杜甫诗歌与《诗经》进行比附的做法可追溯到中唐时期的学者樊晃,开始以“大雅”来比附杜甫诗歌。延伸到宋代之后,宗经辨杜的做法越来越普遍和流行。

二、杜甫诗歌在宋朝经典化及其原因

一般从文学经典化得历史可以看出,古人或文化名人对经典的称引不仅仅可以强化经典本身的文学权威性,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广泛地称引原来的经典同时也是新文学经典形成的重要方式与途径。单单就六经之后的我国古代的文学经典产生而言,一般是以宗经为主要方式,形成以六经为经典化的合法来源与渠道,应该是古代文学作品进行经典化的必经之路径。在我国古代的学术渊源中向来有推源溯流的传统做法,从“深从六艺溯流别”当然就成为推源的主要方向。宋朝名人宗经辨杜的主要依据一般为《诗经》、《春秋》与《楚辞》三部公认的古代经典,通过运用上述三部经典在杜诗学中的升沉与宋人凭借这三部经典从而对杜甫诗歌渗透的经典元素进行深入发掘正反映体现了杜诗进行经典化历程的复杂性与曲折性[2]。

宋朝人尊崇杜甫诗歌主要基于两个原因,一方面杜甫是诗艺的集大成者,另一方面是基于杜甫的忠君爱国思想。北宋在开国之初,众多宋朝人在学习研究的过程中渐发现中晚唐的流行诗风基本源于杜甫诗歌,杜甫诗歌以其地负海涵和包罗万象的集大成的气势与姿态征服了宋朝学者。在宋代的开国之初,由于特殊的社会历史原因以及客观存在的尖锐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促使宋人易被杜甫诗歌中忧国忧民的爱国忠君精神所激荡从而产生了心理共鸣而折服。就杜甫诗歌集大成艺术成就自元稹进行首倡之后,一直到苏轼和秦观等人地尽情发挥, 就宋朝人对于杜甫的忠君爱民思想的发掘还不仅仅单是一种心理共鸣与佩服,而且也是北宋士人进行自觉参政与议政意识达到空前高涨所致,具体在诗歌领域体现出来就是对诗歌中关于叙事与批评时政自然理性依据和表现手法的关注关切。因此对杜甫诗歌的叙事抱有浓厚兴趣,对直陈时事于实录史实感慨,同时又为这种杜诗这种叙事特征诗歌寻找出艺术风格上的含蓄之美与抑扬褒贬等方面的微言大义。

三、杜甫诗歌在宋朝经典化的关键环节

首先,宋朝以《诗经》《楚辞》为宗作比附以尊杜。一方面借《诗经》的风雅正特有韵味以及《楚辞》的高洁来标榜杜甫性情之正的为人,而且进一步以杜甫的性情之正作为他的诗歌进行褒贬的合理性依据。另一方面以《诗经》特有的委婉和含蓄的美等具体的手法来解读杜诗叙写时事与批评时政的功能。

其次,宋朝以《春秋》为宗作比附以尊杜。此手法亦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借《春秋》的圣人删述具有的批评权威地位来给予杜甫诗歌以叙事褒贬赋予合法性合理性。另一方面以微婉显晦的春秋笔法来解读杜甫诗歌中可能存在的惩恶劝善等进行微言大义的表现手法与技巧。在宋代甚至盛行以杜诗补史和证史的风气催生和巩固经典化过程。

第三,以特有的编年法对杜诗进行解读以尊杜。用编年法的方式也许就是宋朝人重塑杜甫形象的又一重要手段,这对于杜甫的个人形象从传统文人进一步发展到儒家士大夫的角色转换所起到非常明显的作用[3]。在北宋的中后期诗歌领域内盛行以编年法德阅读方式,这在某种程度上深化了宋人对于诗歌作品的知人论世的经典要求,同时对诗人的人品方面的要求也更加严格,由此更加大了杜甫诗歌的经典化力量与影响力。

总之,在中国的古代文学经典生成发展方式的惯例应该是源于儒家说《诗》的方法。儒家创立的文学经典化理论与方法,在宋代被学者发扬光大对杜甫诗歌进行全方位的经典化,杜甫诗歌经典化的过程,既是一种文学解读与重生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经世致用的过程。

参考文献:

[1]胡可先。杜甫诗学引论[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

杜甫的名诗 14

公元759年东,杜甫为了躲避“安史之乱”,携家眷入蜀,寄居在古草堂寺中。次年初,在浣花溪畔建造了茅屋即草堂。杜甫在此居住了三年又九个月,创作诗篇近250首,很多都是我们现今信手拈来的熟悉诗篇。草堂在杜甫离开蜀地之后曾一度荒废。直至五代时期,韦庄寻得草堂旧址,由此建成了第一座由伟大诗人杜甫的故居发展而来的纪念性建筑。后又经过宋、元、名、清多次修复扩建,最终演变成集纪念性质和诗人故居为一体的园林建筑。同时也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圣地”,其文学价值由此确立。杜甫草堂是建筑诗性与文学诗性的合璧,草堂承载着文学,文学传扬着草堂。

一、杜甫草堂建筑的文学诗性

杜甫草堂从建成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是将传统园林和诗歌、书法、绘画完美结合的纪念性建筑,传承着我国古典而优秀的传统文化。建筑的命名大部分取自于杜诗,草堂的匾额和题对都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匾额两侧的楹联有些也是后人根据杜诗而写。整个园林笼罩在杜诗的精气神之中。同时茅屋以杜诗为依据而建造,重现了诗人故居的原貌,营造出浓厚的诗意诗香。

1. 正门

在进入草堂正门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照壁,白墙黑边由砖而砌,将草堂建筑群与郊野隔开,形成一道屏障,增加了景观的纵深感,如同文学创作中“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正门两侧的楹联“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取自于杜诗《怀锦水居止》。杜甫所建的茅屋,正好位于万里桥的西边、百花潭的北边,这两句诗暗指了草堂的地理位置,与今天的草堂位置吻合。进入草堂的正门,庭院根据杜诗营建,小桥林立,碧水萦回,古木参天,葱葱郁郁,营造出了杜诗中“浣花溪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的诗意意境。置身其中,模糊了时间的边界,仿佛昨日重现。

2. 大廨

大廨是草堂轴线的第二重建筑,为敞厅式,以左右月洞门与东西两侧的回廊连接,形成一个相对均衡有序的空间。“廨”,即宫蜀,是古代官吏办公之所。虽是此意,里面没有却布置任何办公的用品,取而代之地放置了一尊诗圣的雕像。雕像身姿单薄,神态沉思苦吟,向天长跪,仿佛在悲诉着黎民百姓的辛苦沧桑,杜甫郁郁不得志却心怀苍生忧国忧民的一生霎时再现眼前。其大爱情怀在空旷的敞厅中回响,感人至深。大廨内的几幅对联与雕像呼应,“杜陵落笔伤豺虎,爱国孤悰薄斗牛”、“挺身艰难际,张目视寇仇”高度评价了杜甫的爱国爱民的伟大情操,是后人的崇敬与俯首。

3. 诗史堂

诗史堂是草堂轴线的第三重建筑。“诗史”出自于唐人孟棨《本事诗》,“杜逢禄山之难,流离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时号为'诗史'。”被誉为“唐朝微缩的历史书”的杜诗,展现了唐朝的衰荣更迭,披露了民间的辛酸疾苦。因而在清朝重建时,便将这座建筑命名为“诗史堂”,以纪念伟大的诗人杜甫及其他的诗作。堂内有很多对联极具历史文学价值。“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这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所题,上联说草堂永存后世,受人瞻拜,下联指诗圣流传千古,受人敬仰。“诗有千秋,南来寻丞相祠堂,一样大名垂宇宙;桥通万里,东去问襄阳耆旧,几人相忆在江楼”由沈寿容和彭毓崧合撰。其中,“南来寻丞相祠堂”出自杜诗《蜀相》中的“丞相祠堂何处寻”,丞相祠堂即指位于成都的武侯祠。“一样大名”化用杜甫《咏怀古迹》之五中的“诸葛大名垂宇宙”。下联中的“襄阳耆旧”语出杜诗《遣兴》五首之一中的“昔日庞德公,未曾入州府。襄阳耆旧间,处士节独苦”。联中末句则出自于晚唐诗人罗邺的《雁》“想得故园今夜月,几人相忆在江楼”。这两联将杜甫与诸葛亮并说,借杜甫对诸葛亮的赞美高度颂扬杜甫,同时慨叹了杜甫壮志未酬难会故友的愤懑。

诗史堂也是过厅式建筑,中部设置杜甫铜像,除中部留为进出口外,其余部分均以砖砌成半桩台,其上安装花窗做装饰性封闭,形成框景效果,意境甚美。杜甫的铜像背对天空,因明暗对比而愈发清晰,远远望去,诗人在那里自顾自吟,在向世人诉说着什么,开场的空间是他的听众。建筑的虚实空间对比成为这幅美妙的剪影画的烘托,诗情画意氤氲而来。

4. 柴门

柴门是草堂轴线的第四重建筑,原是指杜甫应在草堂时的木薪院门,其取名于杜诗“野老篱边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田舍清江曲,柴门古道旁”、“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江涨柴门外,儿童抱急流”等。门前楹联“万丈光芒,信有文章惊海内;千年艳慕,犹劳车马驻江干”是明人何宇度所撰,改自于杜诗“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上联将“岂”改为“信”,下联将“漫”改为“犹”,将诗人的自谦转为不朽的赞美,十分巧妙。

现如今柴门是一座过厅式建筑,体量在草堂中是最小的,可谓简朴,似瘦如柴,与其名字相吻合,却带给诗人无限的快乐,落于诗词之中,流传后世。。现在的它一直敞开静候,迎接世人们来瞻仰这位伟大的诗圣。

5. 工部祠

工部祠是草堂轴线的最后一重建筑,因杜甫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之职,故命为此。这是正月初七后人祭祀杜甫的飨殿,建筑的体量并不宏大,四角檐柱平直,简洁朴素,既符合诗人的平民形象,同时又不失纪念性建筑的工整宏伟式样。两侧楹柱上的对联是源自杜甫和高适人日唱和的典故,由清代学者、著名书法家何绍基所撰:“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飘逸潇洒,遒劲有力。君子之交如这工部祠,低调而又温婉,淡如水,又荡起浓浓的香韵。

“水竹居”位于工部祠右前侧,其名出自杜诗“拾遗曾走数行书,懒性从来水竹居”。“恰受航轩”位于工部祠的左前侧,建筑体量小巧,形状狭长如舟,其名出自于杜诗“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工部祠、水竹居和恰受航轩构成“品”字形院落布局,相辉相映,气韵回环。

6. 茅屋

最为世人耳详的草堂茅屋是依据杜诗所建。茅屋为三字开间,西端突出凉亭,东端为厨房,由“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可看出。故居内古楠参天,青竹缀影,四周竹篱柴扉,清溪环抱,再现了“舍南舍北皆春水”、“清江一抱村流”的景象。茅屋西侧是在土山基础上堆砌而成的“西岭”,根据杜诗“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而营造,以小中见大的象征手法,将西岭微缩于庭院之中,意境深远,给人无限遐想的空间。

驻足观望,那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仍回响于耳。

二、草堂园林景观的文学诗性

草堂内不仅建筑体现了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植物景观配置也是如此。草堂一直都是以杜甫的诗歌意境作为造景的依据,尽力营造杜诗的意境,以真实再现诗人的生活场景。园内的植物配景以楠书和竹为主,伴植榕树、柏树、杉等树木,并点缀梅桃桂玉兰海棠石榴等配饰。整个园内葱葱郁郁又零零星星地点缀几抹他色。

梅兰竹菊是“花中的四君子”,代表着傲、幽、坚、淡。其表现着自强不息,清华其外,淡泊其中,不作媚世之态,这正是诗人杜甫的写照。同时也是杜甫的所爱。在园内到处种植着竹,绵竹、苦竹、慈竹、琴丝竹等交错登场,挺拔劲节,青翠欲滴。遍布最广的则属绵竹,它是园内最高的。杜甫有“风含翠筱娟娟净”、“笼竹和烟滴露梢”、“竹日净晖晖”、“白沙翠竹江村暮”等赞竹的诗句。同时“竹诬寻幽”、“结茅竹里”、“竹径通幽”、“竹亭闲逸”等竹类造景手法遍布园内。

提到梅花,世人不免想到那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梅花以其坚强高雅、不同流不屈服的品性深得文人墨客的喜爱。诗圣杜甫也是偏爱梅之人,草堂内种有腊梅,分布在诗史堂庭院和梅园之中,其初冬绽放,冬尽结实。杜甫咏梅之诗有三十多首。其中《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被明代诗人王世贞评为“古今咏梅第一”,“梅动诗兴”、“对雪(梅)”忆人、梅“伤岁暮”、梅“乱乡愁”,借梅表达了自己的思乡之情,诉说了韶光易逝岁月催人老的无奈。还有“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的春回大地,“市桥官柳细,江路野梅香”的闲适愉悦,“绣衣屡许携家酝,皂盖能忘折野梅”的妙趣横生。一梅载千情,以梅表初心。可见诗人对于梅花的情有独钟。

此外,茅屋的周边还种有楠树,它是常绿大乔木,这是诗人杜甫十分喜爱的树种,诗人有许多描写草堂楠树之诗:“倚江楠树草堂钱,古老相传二百年”、“沧波老树性所爱,浦上童童一青盖”、“楠树色冥冥,江边一盖青”等。后来,诗人所钟爱的楠树被吹风雨吹倒,他痛心咏叹“虎倒龙颠委榛棘,泪痕血点垂胸臆。我有新诗何处吟?草堂自此无颜色”,喜爱之情溢于言表。而今园内随处可见楠树,亭亭如盖,繁密葱郁,为草堂营造了一个舒适安逸的环境。杜甫之诗魂之惊魂,也在这挺拔俏丽之中,长存世间。

三、结语

杜甫草堂作为诗圣故居的纪念性祠堂,它不仅是一座建筑、一处园林,更是一本文学诗书,向世人传播着诗圣杜甫的诗篇和他那风霜傲骨。杜甫千古流传的诗篇吸引着无数人前来瞻仰朝拜。人们在此地重游,感受着诗人千年以前的生活故地,品味着诗人创作的诗歌,体会着诗人的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在建筑前,欣赏绝妙的楹联、回味诗人的美妙诗篇、与诗人隔空交谈;在庭院中游历如诗的环境,那宛转悠扬的小道,那浓密葱郁的竹丛、冷艳幽芳的梅花、深沉苍劲的楠树,无不是草堂的文学诗性的提炼升华。一座诗人仅仅居住三年的故居,千百年来被重建、修葺,这就是文化的力量。杜甫的文学诗篇将会继续被世人传颂,带给世人醍醐灌顶的觉醒。草堂也会继续以文学圣地的形象存在,像是吟唱一首绵绵无尽的,关于杜甫的诗。

参考文献

【1】冯至。杜甫传【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2

【2】张志烈。杜诗全集今注本【M】.成都天地出版社,1999

【3】计成。园冶【M】.北京城市建设出版社,1957

关于杜甫诗句 15

因崔五侍御寄高彭州一绝

百年已过半

秋至转饥寒

为问彭州牧

何时救急难

绝句

江边踏青罢

回首见旌旗

风起春城暮

高楼鼓角悲

王录事许修草堂资不到聊小诘

为嗔王录事

不寄草堂资

昨属愁春雨

能忘欲漏时

绝句二首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绝句六首

日出篱东水

云生舍北泥

竹高鸣翡翠

沙僻舞〔昆鸟〕鸡

蔼蔼花蕊乱

飞飞蜂蝶多

幽栖身懒动

客至欲如何

凿井交棕叶

开渠断竹根

扁舟轻袅缆

小径曲通村

急雨捎溪足

斜晖转树腰

隔巢黄鸟并

翻藻白鱼跳

舍下笋穿墙

庭中藤刺檐

地晴丝冉冉

江白草纤纤

江动月移石

溪虚云傍花

乌栖知故道

帆过宿谁家

绝句三首

闻道巴山里

春船正好行

都将百年兴

一望九江城

水槛温江口

草堂石笋西

移船先主庙

洗药浣花溪

谩道春来好

狂风太放颠

吹花随水去

翻却钓鱼船

答郑十七郎一绝

雨后过畦润

花残步屐迟

把文惊小陆

好客见当时

武侯庙

遗庙丹青古

空山草木长

犹闻辞后主

不复卧南阳

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

遗恨失吞吴

经典杜甫诗句 16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2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3、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杜甫《春宿左省》

4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5 、数有关中乱,何曾剑外清。杜甫《春远》

6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绝句二首》

7 、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杜甫《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

8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杜甫《春日忆李白》

9、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1 0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杜甫《春日忆李白》

1 1、故乡归不得,地入亚夫营。杜甫《春远》

1 2、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杜甫《赠卫八处士》

关于杜甫诗句 17

1、采采黄金花,何由满衣袖。

2、所向泥活活,思君令人瘦。

3、畏途随长江,渡口下绝岸。

4、青冥亦自守,软弱强扶持。

5、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6、笋根稚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7、正怜日破浪花出,更复春从沙际归。

8、步屟随春风,村村自花柳。

9、寒食江村路,风花高下飞。

10、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1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入。

12、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13、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14、叶润林塘密,衣干枕席清。

15、百草竞春华,丽春应最胜。少须好颜色,多漫枝条剩。

16、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17、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18、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19、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20、雄姿未受伏枥恩,猛气犹思战场利。

2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22、夜阑接软语,落月如金盆。

23、野客频留惧雪霜,行人不过听竽籁。

24、初月出不高,众星尚争光。

25、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26、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

27、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28、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29、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荣奠仔细看。

30、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31、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32、炙手可热势绝伦。

33、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老去诗篇浑漫兴,春来花鸟莫生愁。新添水槛供垂钓,故着浮槎替入舟。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

34、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即今倏忽已五十,坐卧只多少行立。强将笑语供主人,悲见生涯百忧集。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痴儿未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

35、空外一鸷鸟,河间双白鸥。飘摇搏击便,容易往来游。草露亦多湿,蛛丝仍未收。天机近人事,独立万端忧。

36、辛夷始花亦已落,况我与子非壮年。

37、壮心久零落,白首寄人间。

38、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39、多情却似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

40、风磴吹阴雪,云门吼瀑泉。

41、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42、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

43、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

44、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5、人生几何春已夏,不放香醪如蜜甜。

46、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47、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

48、袅袅啼虚壁,萧萧挂冷枝。

49、但添新战骨,不返旧征魂。

50、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

关于杜甫诗句 18

1、梅花万里外,雪片一冬深。——《寄杨五桂州谭》

2、杂花分户映,娇燕入帘回。——《李监宅·其二》

3、沉竿续蔓深莫测,菱叶荷花净如拭。——《渼陂行》

4、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水槛遣心·其一》

5、风吹客衣日杲杲,树搅离思花冥冥。——《醉歌行》

6、见轻吹鸟毳,随意数花须。——《陪李金吾花下饮》

7、清夜沈沈动春酌,灯前细雨檐花落。——《醉时歌》

8、象床玉手乱殷红,万草千花动凝碧。——《白丝行》

9、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丽人行》

10、冉冉柳丝碧,娟娟花蕊红。——《奉答岑参补阙见赠》

杜甫的名诗 19

关键词:抑扬顿 挫大气磅 礴雄奇浪漫

做为语文老师,我欣赏诗歌往往偏向浪漫主义色彩浓厚的诗歌。于是,李白成了我与大多数学生的最爱,欣赏李白诗歌的大气磅礴和雄奇浪漫。然而谈到李百就不得不谈到杜甫。很多人也许都不太喜欢他,认为他的诗过于平淡,没有李白那种“惊天动地”的豪气。但这个寒假,在读完普通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之后,我开始重新认识了他。

杜甫被后世尊称为“诗圣”,杜甫一生坎坷,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李杜”。风格多样,但以“沉郁顿挫”四字能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从他的诗作中我们能感受到他对现实清醒的认识和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玄宗晚年完全改变了他在开元时期励精图治的优良政风,一任宰相贪污骄横,边将穷兵黩武,自己则在宫中寻欢作乐。人民受到的租税与征役的残酷剥削日益加剧。在杜甫来长安不久,父亲便去世了,这使他的生活失去了经济来源。杜甫“尝困于衣食”,他的生活是“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描绘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出入贵族府邸,充当“宾客”。陪伴他们诗酒寓游,取得少许资助。同时,他结交一些与他同样贫困的朋友,也比较广泛地接触劳动人民。他的足迹从市井街巷走到贵族的园林,从重楼高阁互竞豪华的曲江走到征人出发必须经过的咸阳桥畔,仕途要求的失败使他能客观地认识统治阶层的腐败,个人的饥寒交迫使他能体会到人民的疾苦。现实生活折磨了杜甫,也深刻地教育了杜甫。他再无青年时代那种“轻狂”的心态,也失去了健康的体魄,但同时也磨炼出一双透视生活的眼睛,思想感情逐渐转移到挨饿受冻的普通百姓一边,创作出第一批闪烁着现实主义光芒的诗篇。这十年困守的结果。使杜甫变成了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他不但在思想上已经成熟,而且在艺术上也已形成了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

天宝十一载(752)以后,他写出《兵车行》、《丽人行》等不朽的名篇。《兵车行》这首诗以严肃的态度真实记录下人民被驱往战场的悲惨场景。更重要的是它标志着杜甫诗歌的转变,并形成及基本贯穿了他以后创作的思想内容:严肃的写实精神;在忠诚于唐王朝和君主的前提下,对统治集团中的腐败现象给予严厉批判;对民生疾苦的深厚同情;对国家与民族命运的深沉忧念。下面就来看看《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端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千云霄”开头就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催人泪下的亲人生死离别的场面,接下来是征夫的回答,饱含了他们的艰难与辛酸,痛苦与无奈,但是“武皇开边意未已”,借汉武帝把批判的矛头指向好大喜功的唐玄宗,然后又借行人之口,写出 而最后两句“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借助想象为无辜的死者发出悲愤的哭喊,对穷兵黩武的统治阶级发出了呐喊。他的《春望》更是把忧国与思家两种感情融合一体的名篇:“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之后,他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唱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名句。也让多少后世人对他多了几分敬仰。著名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同样抒发了家国之忧、身世之慨。

但如果仅仅看到这一点那是对他老人家的曲解。他是晋朝名将杜预之后,可以说是出生于官僚世家。712年是玄宗刚继位的时候,因此可以说杜甫是伴随着“开元盛世”成长的,处于太平盛世的他受时代风气的影响,也是年少张狂,不乏浪漫,也喜欢纵游山水,对酒当歌,慷慨怀古,驰逐射猎,所以,如果说杜甫天生就是忧郁沉闷是不对的,其实,读了他的全集,你会发现他早期作品也是带有英雄主义的倾向,也有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有名诗《望岳》为证: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经典杜甫诗句 20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关于杜甫诗句 21

1、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2、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杜甫《赠卫八处士》

3、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杜甫《对雪》

4、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杜甫《登岳阳楼》

5、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四》

6、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

7、岑生多新诗,性亦嗜醇酎。——杜甫《九日寄岑参》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9、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杜甫《羌村三首·其三》

10、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杜甫《赠卫八处士》

经典杜甫诗句 22

1.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2.崆峒小麦熟,且愿休王师。请公问主将,焉用穷荒为。

3.饥鹰未饱肉,侧翅随人飞。高生跨鞍马,有似幽并儿。

4.脱身簿尉中,始与捶楚辞。借问今何官,触热向武威。

5.十年出幕府,自可持旌麾。此行既特达,足以慰所思。

6.又如参与商,惨惨中肠悲。惊风吹鸿鹄,不得相追随。

7.黄尘翳沙漠,念子何当归。边城有馀力,早寄从军诗。

8.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苦乏大药资,山林迹如扫

9.二年客东都,所历厌机巧。野人对膻腥,蔬食常不饱。

10.已从招提游,更宿招提境。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

11.天阙象纬逼,云卧衣裳冷。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

12.东藩驻皂盖,北渚凌青荷。海内此亭古,济南名士多。

13.云山已发兴,玉佩仍当歌。修竹不受暑,交流空涌波。

14.蕴真惬所遇,落日将如何。贵贱俱物役,从公难重过。

15.新亭结构罢,隐见清湖阴。迹籍台观旧,气溟海岳深。

16.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17.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18.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19.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0.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2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2.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2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4.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

25.志士仁人莫怨嗟,古来才大难为用。

杜甫的名诗 23

2、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 [1-2]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3、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4、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