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木兰从军》阅读答案(最新18篇)

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最不陌生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阅读答案是我们解答阅读题的金钥匙。还在为找阅读答案而苦恼吗?

《木兰诗石壕吏》阅读题答案 1

《木兰诗石壕吏》阅读题答案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鞍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瞅瞅。

(《木兰诗》)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螂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人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石壕吏》)

(1)你从《木兰诗》中找出与《石壕吏》中“暮投石壕村”句式相似的一句,填人横线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木兰诗》中写了木兰征途中的“夜色”,《石壕吏》中也写了“夜色”,它们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分析“木兰从军”和“老妪应征”各自的缘由,并分别写出作者对这两件事的态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暮宿黄河边

(2)《木兰诗》:烘托木兰离家远征思念亲人的。心情《石壕吏》:烘托兵荒马乱,家破人亡的悲惨气氛。

(3)木兰:家无长兄,替父从军。老妪:家中老翁已逃走,男人已被征尽,被迫应征。《木兰诗》的作者对木兰代父从军的爱国精神和乐观勇敢的形象热情地赞美;《石壕吏》的作者对战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对差吏抓人的凶暴气焰和冷酷无情予以抨击。

《木兰从军》阅读答案 2

《木兰从军》阅读答案

花木兰替父去从军这则故事相信广大的读者朋友们都有听说过,整篇文章行云流水,不仅充斥着女子的柔情,更是装满了花木兰的飒爽英姿,据了解到,很多学生对于《木兰从军》阅读答案存在着一些疑问,在这里建议大家要将思考问题的方向确定,要站在木兰从军的。立场上来理解这篇文章,那么才能够体会的更深刻。

【原文】

唧 (jī)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zhù)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tiě),可汗(kè hán)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wèi)市鞍(ān)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ān jiān)。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jì)鸣啾啾(jiū jiū)。 万里赴戎(róng)机,关山度若飞。朔(shuò)气传金柝(tuò),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qiáng)。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jiāng);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huò huò)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zhuó)我旧时裳(cháng)。当窗理云鬓(bìn),对镜帖(tiē)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bàng)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译文】

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传出,木兰对着房门织布。听不见织布机织布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在叹息。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惦记什么?(木兰答道)我也没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惦记什么。昨天晚上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主在大规模征兵,那么多卷征兵文册,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我)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就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 在集市各处购买马具。第二天早晨离开父母,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水流水声。第二天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的啾啾的鸣叫声。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飞起来那样迅速。北方的寒气中传来打更声,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论功行赏)。给木兰记很大的功勋,得到的赏赐有千百金还有余。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希望骑上千里马,回到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每间房都打开了门进去看看,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对着镜子整理漂亮的头发,对着镜子在面部贴上装饰物。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伙伴,伙伴们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木兰是女孩。 (提着兔子耳朵悬在半空中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分辨。雄雌两兔一起并排跑,怎能分辨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阅读习题】

1.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少习射 少(少年时) B.市鞍马 市(买) C.长而益精 益(更加) D.易男装 易(穿)

2.给下列字注音皆次当行 行 数()建奇功

3.一次多意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 因() 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因()

4.翻译:木兰者,古代一民间女子也。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转战驱驰凡十年有二,数建奇功。

5.文中“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一句是全文所表达的主旨,在《木兰诗》中相类的句子是:

【阅读答案】

1、D 易(换装)

2、hang (第二声)shu(第四声)

3、a 因 :因为 b 因而 因此

4、a 叫做木兰的人,是古代一个民间的女子 b 男子可以做的事情女子未必不能做 c 辗转作战总共有十二年,多次立下奇功

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这句诗木兰辞中表达中心意思的句子。

杜甫诗《望岳》《春望》《石壕吏》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3

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一、研讨下列问题,并背诵这三首诗

1、有人说,《石壕吏》中老妇的“致词”全都是吏逼问出来的。你同意这个说法吗?为什么?

目的是使学生了解这首诗构思的巧妙。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最好先让学生了解故事发展的全过程,要把学生带到诗的情境中来。例如差吏抓丁为什么要利用夜间?老翁为什么要“逾墙”?“泣幽咽”者是谁?把这类问题弄清楚了,才能进入诗境。

参考答案见“课文研讨”。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一联可作两种解释:⑴诗人因感时恨别,见花而落泪,听到鸟鸣而感到惊心;⑵以花、鸟拟人,花感时而落泪,鸟恨别而惊心。你赞成哪一种解释?理由是什么?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设题目的是使学生进入诗中境界。应当注意的是,诗可以有多种解读,但须言之成理;教师可以谈谈自己的见解,但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不同见解。

参考答案见“课文研讨”。

3、《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作具体解释。

这首诗意境深远,初二学生由于阅历尚浅,恐不易领会。设题目的是通过对“望”的角度的分析,初步探知诗的大意。要一层一层地说来,先疏通文意,然后启发学生运用想像来描绘诗中的图景。

参考答案见“课文研讨”和“有关资料”。

二、把《石壕吏》改写成一篇记叙文或一幕短剧

提示:石壕吏和老妇人是诗中的主要人物,要善于运用想像来刻画他们各自的动作、语言和神态;还要补充一些事实上已经发生却被诗人隐去的。故事情节。

设题目的是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并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关键是要合理地补充某些情节或细节,从而鲜明地再现原作的思想内容。如果打算改编成短剧,最好采用集体编写的形式,由教师或个别学生先拟出一个提纲,经讨论后确定各部分的内容,然后分配角色,组织演出。在讨论中必定会涉及一系列问题,例如全剧要不要分出场次,分几场为好,诗人是否应当出场,如出场又该如何处理才好,等等,这样讨论下来,才能使学生加深对这首诗的理解;不要为演出而演出。

三、古诗中多用对偶句。

对偶,又叫“对仗”,俗称“对对子”,是把两个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的修辞方法。对偶句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便于记诵。例如“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杜甫的《春望》中有哪些对偶句?把它们找出来,仔细体会它们在结构上的特点,并模仿着写一两组对偶句

“对对子”,这是古诗文的基本功。过去的学塾里设有“对课”,人人必学。我们虽不照搬,但也不可忽视。设题目的在于给学生一点对偶常识,并尝试着写写,有一点实践经验总是好的。如果时间充裕,也无妨让学生从学过的古诗文中多找出一些例句来。试写可以从教师出上联学生对下联入手,然后设置情境让学生试写全联,以四言对、五言对为限。

参考答案:

《春望》前三联都是对偶句。按:杜甫好用对偶,他的近体诗中对偶句极多,不限于律诗中颔联和颈联,如《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中两联全是对偶,《八阵图》(“功盖三分国”)中,前一联是对偶。

木兰从军阅读题和答案 4

木兰从军阅读题和答案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青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年有二,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1、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少习射 少(少年时) B。市鞍马 市(买) C。长而益精 益(更加) D。易男装 易(穿)

2、给下列字注音皆次当行 行() 数()建奇功

3、一次多意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 因() 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因()

4、翻译:木兰者,古代一民间女子也。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转战驱驰凡十年有二,数建奇功。

5、文中“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一句是全文所表达的主旨,在《木兰诗》中相类的句子是:

阅读题答案:

1、D 易(换装)

2、hang (第二声)shu(第四声)

3、a 因 :因为 b 因而 因此

4、a 叫做木兰的人,是古代一个民间的女子 b 男子可以做的事情女子未必不能做 c 辗转作战总共有十二年,多次立下奇功

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这句诗木兰辞中表达中心意思的句子

花木兰是古时候的。一位民间女子.从小练习骑马,随着年龄的增长技艺不断精深.时值可汗点兵,她的父亲也在名册上,和同村的许多年轻人都在次此出征中.她的父亲因年老多病而不能胜任.木兰便女扮男装,给马在集市配好马鞍,替父亲出征.逆黄河而上,翻越黑山,与敌作战驰骋沙场十二年之久,屡建奇功.男子可做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我看到木兰从军之事后便更加相信这个道理了。

《木兰从军》阅读理解题附答案 5

《木兰从军》阅读理解题附答案

那时候,北万经常发生战争。一天,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的文书。木兰见到上面有父亲的`名字,焦急万分。她想: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比。她说服了家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1.找出文中两对反义词。

( )——( )

( )——( )

2.为什么木兰见到征兵文书上有父亲的名字时,焦急万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话主要讲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展开想象,说说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老小男女

2.因为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年龄又小,不够当兵的年龄。

3.木兰替父从军的原因

4.“略”。

石壕吏的阅读答案 6

1、有吏夜捉人

2、二男新战死

3.出入无完裙

4、独与老翁别

5、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6、有吏夜捉人

7、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8、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10、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11、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12、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13、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14、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15、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木兰从军》说课稿 7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说的是苏教版第四册《木兰从军》第二课时的教学情况,现在我以《信息技术,让低年级语文课堂“活”起来》为题向大家做个汇报。

一、解读教材、分析学情――为学生架设通向文本深处的快速通道。

《木兰从军》是根据北朝民歌《木兰辞》改写而成的。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知识储备尚不完善,对历史故事发生背景了解甚少,缺少对文本进行想象的素材,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以扎实语文基本功为前提,找准信息技术与文本教学的最佳整合�

二、准确诊断、有效实施――以信息技术作为深入文本的有力支点。

本节课的教学环节如下:①字词复习;②抓住关键词语“理应”,理解词义,设置核心问题:“木兰应不应该去从军?”激发阅读兴趣;③品读课文: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感悟木兰是一位热爱祖国、尊老爱幼、英勇善战的女英雄;④拓展延伸。

下面,我重点说说几个整合点。

1、创设情境――“活”化经验表象,走进文本世界。

(整合点诊断):木兰从军的原因,是“被迫”还是“自愿”?木兰是一名看似柔弱的女子,却身陷“国之忧”、“家之忧”的双重矛盾之中。父病弟小,“家之忧”自然不难体会;但要理解万分紧急的“国之忧”对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如若单纯地由老师说教讲解,形式枯燥,也不符合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

(整合策略):因此,我借助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打开了一条时空隧道,提供了丰富可感的视频资料,配以生动的解说,让学生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再结合课文朗读,木兰甘愿女扮男装、为国为民的高大形象,在学生的头脑中烙下了一道有形的印痕。

类似的环节还有:借助古文,播放可视、可听的资料,帮助学生体会木兰在军旅途中经历的千难万险。

(实施要点):值得一提的是,使用多媒体的同时,我适时示范、讲解与补充,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文本,在读中感悟文本语言的精妙,吮吸文本中的人文素养。

(效果检视):事实证明,课堂上我们的学生有所观、有所思、有所感,不知不觉走入文本深处,感受到主人公的可敬可爱,自然也读得好、悟得准、说得棒。

2、增强交互――“活”化主体意识,提高语言素养。

(整合点诊断):“木兰从军前说服家人”这一环节既是深度感知人物形象的过程,又是进行言语交际和表达能力的训练过程。如何激发学生主体意识,促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和灵感迸发呢?

(整合策略):我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交互选择功能,让学生自由选择说话对象,进行角色扮演。父亲、母亲、弟弟的语言是课件中预设的,既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语言范例,又避免了对话时的重复和雷同。交流对象明确,言语内容要求明晰,提高了训练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操作要点):这一过程中信息技术的支持,创设了多种言语对话的情境。我及时对学生的表达情况作出了恰当的评价与完善,这样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优势,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意义建构――“活”化记忆储存,建构英雄形象。

(整合点诊断):在深刻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让学生欣赏豫剧名段《谁说女子不如男》,并进行相应的知识拓展。如何解决拓展内容的宽泛性与教学时间的有限性这对突出的矛盾呢?

(整合策略):我再次寻求信息技术支持,充分发挥它快速便捷、选择自主、信息丰富的功用。此时学生头脑里已深深印记下 “女英雄”花木兰的伟大形象,这时启迪他们说说头脑中已知的女英雄,让学生利用多媒体自主点击最想了解的女英雄,丰富对英雄人物的记忆储备,获得更为深刻的情感体验。

(效果检视):这一环节中,借助信息技术进行价值意义的构建,学生兴味盎然,学习英雄精神的决心油然而生,目标达成水到渠成,了无痕迹。

三、教学反思

总之,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传统教学方法与信息技术手段相辅相成,交相辉映,信息技术手段有效地融合在文本解读、言语训练与意义建构之中之中,“活”化了语文课堂教学,达成了语言发展与精神成长的统一。

四、实施剪影。

敬请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文言文《木兰从军》阅读答案 8

文言文《木兰从军》阅读答案

木兰从军体现了木兰的保家卫国英雄气概,也有孝敬父亲的女儿情怀。一起来看看阅读答案,欢迎读者参考!

【原文】

唧(jī)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zhù)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tiě),可汗(kè hán)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wèi)市鞍(ān)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ān jiān)。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jì)鸣啾啾(jiū jiū)。 万里赴戎(róng)机,关山度若飞。朔(shuò)气传金柝(tuò),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qiáng)。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jiāng);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huò huò)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zhuó)我旧时裳(cháng)。当窗理云鬓(bìn),对镜帖(tiē)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bàng)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译文】

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传出,木兰对着房门织布。听不见织布机织布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在叹息。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惦记什么?(木兰答道)我也没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惦记什么。昨天晚上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主在大规模征兵,那么多卷征兵文册,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我)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就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 在集市各处购买马具。第二天早晨离开父母,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水流水声。第二天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的啾啾的鸣叫声。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飞起来那样迅速。北方的寒气中传来打更声,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论功行赏)。

给木兰记很大的功勋,得到的赏赐有千百金还有余。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希望骑上千里马,回到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每间房都打开了门进去看看,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对着镜子整理漂亮的。头发,对着镜子在面部贴上装饰物。

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伙伴,伙伴们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木兰是女孩。(提着兔子耳朵悬在半空中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分辨。雄雌两兔一起并排跑,怎能分辨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阅读习题

1.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少习射 少(少年时) B.市鞍马 市(买) C.长而益精 益(更加) D.易男装 易(穿)

2.给下列字注音皆次当行 行 数()建奇功

3.一次多意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 因() 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因()

4.翻译:木兰者,古代一民间女子也。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转战驱驰凡十年有二,数建奇功。

5.文中“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一句是全文所表达的主旨,在《木兰诗》中相类的句子是:

阅读答案

1、D 易(换装)

2、hang (第二声)shu(第四声)

3、a 因 :因为 b 因而 因此

4、a 叫做木兰的人,是古代一个民间的女子 b 男子可以做的事情女子未必不能做 c 辗转作战总共有十二年,多次立下奇功

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这句诗木兰辞中表达中心意思的句子

木兰从军阅读答案 9

唧(jī)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zhù)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tiě),可汗(kè hán)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wèi)市鞍(ān)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ān jiān)。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jì)鸣啾啾(jiū jiū)。 万里赴戎(róng)机,关山度若飞。朔(shuò)气传金柝(tuò),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qiáng)。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jiāng);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huò huò)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zhuó)我旧时裳(cháng)。当窗理云鬓(bìn),对镜帖(tiē)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bàng)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少习射 少(少年时) B.市鞍马 市(买) C.长而益精 益(更加) D.易男装 易(穿)

2.给下列字注音皆次当行 行() 数()建奇功

3.一次多意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 因() 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因()

4.翻译:木兰者,古代一民间女子也。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转战驱驰凡十年有二,数建奇功。

5.文中“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一句是全文所表达的主旨,在《木兰诗》中相类的句子是:

参考答案:

1、D 易(换装)

2、hang (第二声)shu(第四声)

3、a 因 :因为 b 因而 因此

4、a 叫做木兰的`人,是古代一个民间的女子 b 男子可以做的事情女子未必不能做 c 辗转作战总共有十二年,多次立下奇功

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这句诗木兰辞中表达中心意思的句子

【译文】

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传出,木兰对着房门织布。听不见织布机织布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在叹息。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惦记什么?(木兰答道)我也没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惦记什么。昨天晚上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主在大规模征兵,那么多卷征兵文册,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我)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就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 在集市各处购买马具。第二天早晨离开父母,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水流水声。第二天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的啾啾的鸣叫声。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飞起来那样迅速。北方的寒气中传来打更声,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论功行赏)。给木兰记很大的功勋,得到的赏赐有千百金还有余。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希望骑上千里马,回到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每间房都打开了门进去看看,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对着镜子整理漂亮的头发,对着镜子在面部贴上装饰物。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伙伴,伙伴们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木兰是女孩。 (提着兔子耳朵悬在半空中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分辨。雄雌两兔一起并排跑,怎能分辨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石壕吏的阅读答案 10

1、时间地点

2、总领。

3、社会残酷

4、战事紧,担心孙子和儿媳

5、说明国家急需兵源

6、担心家人,支持平息安史之乱。

7、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8、不好,原诗“独”暗示老妇已被带走(1分)。诗人日暮投宿,老翁与老妇共同接待,一夜之间,只剩老翁(分析1分),“独”表现了凄苦、悲愤之情(1分),改后的诗句表现不出这种意思和情感(1分)。

《木兰从军》 阅读答案 11

1.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少习射 少(少年时) B.市鞍马 市(买) C.长而益精 益(更加) D.易男装 易(穿)

2.给下列字注音皆次当行 行 数()建奇功

3.一次多意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 因() 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因()

4.翻译:木兰者,古代一民间女子也。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转战驱驰凡十年有二,数建奇功。

5.文中“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一句是全文所表达的主旨,在《木兰诗》中相类的句子是:

木兰从军阅读题和答案 12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青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年有二,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1、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少习射 少(少年时) B、市鞍马 市(买) C、长而益精 益(更加) D、易男装 易(穿)

2、给下列字注音皆次当行 行( ) 数( )建奇功

3、一次多意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 因( ) 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因( )

4、翻译:木兰者,古代一民间女子也。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转战驱驰凡十年有二,数建奇功。

5、文中“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一句是全文所表达的主旨,在《木兰诗》中相类的句子是:

阅读题答案:

1、D 易(换装)

2、hang (第二声)shu(第四声)

3、a、因 :因为 b、因而;因此

4、a、叫做木兰的人,是古代一个民间的女子;b、男子可以做的事情女子未必不能做;c、辗转作战总共有十二年,多次立下奇功

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这句诗木兰辞中表达中心意思的句子

花木兰是古时候的一位民间女子.从小练习骑马,随着年龄的增长技艺不断精深.时值可汗点兵,她的'父亲也在名册上,和同村的许多年轻人都在次此出征中.她的父亲因年老多病而不能胜任.木兰便女扮男装,给马在集市配好马鞍,替父亲出征.逆黄河而上,翻越黑山,与敌作战驰骋沙场十二年之久,屡建奇功.男子可做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我看到木兰从军之事后便更加相信这个道理了。

《木兰诗》文言文阅读答案 13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木兰诗》阅读题

1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4分)

(1)木兰当户织( ) (2)寒光照铁衣( )

14、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译文:

15、下面对“不闻爷娘唤女声,……胡骑鸣啾啾”这句话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用景物的变化,巧妙地暗示征程的变化。

B、用景物烘托木兰思乡的心情。

C、用景物表现女性细腻的感情。

D、用景物揭示生活骤变对木兰性格的消极影响。

16、写木兰的征途和战地生活分别渲染了怎样的气氛?这跟表现木兰的思想感情有什么

关系?(6分)

答:

木兰诗文言文阅读答案 14

木兰诗文言文阅读答案

请阅读《木兰诗》选段,完成1~4题目。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朔气传金柝 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诗句的大意。

①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②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3、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第四段的内容。

4、从结尾两段画线句子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木兰?

参考答案:

1、①只

②北方

2、①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

②雌雄两兔一直并排跑,怎么能分辨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3、写木兰还乡与亲人团聚。

4、妩媚娇美(热爱生活、非常爱美)、机敏活泼(聪明风趣)

木兰从军阅读题和答案 15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4、对上述节选部分有关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用夸张手法描写翻山越岭奔赴战场的情景。

B、“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边塞军用的生活。

C、“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实写将军拼死作战,壮士十年后归来的情景。

D、“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中的数字“十二”与“百千”都是表示多数。

参考答案

5、“可汗问所欲”时,木兰表达了什么心愿?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4、(3分)C

5、(2分)放弃功名;尽快回归故里,与家人团聚。

《12、木兰从军》 16

女扮男装

爱国爱家

替父从军

《12、木兰从军》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木兰》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17

《木兰》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弛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少习射(少年时) B、市鞍马(买)

C、长而益精(更加) D、易男装(穿)

2、翻译句子(4分)

⑴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

⑵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

3、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是哪一句?(用原句回答)(3分)

参考答案:

1、D 2、(1)木兰是古时候一个民间女子。(2)男子可以做的事情,女子未必不能做。

3、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

石壕吏的阅读答案 18

1、官差深夜捉丁不能,拉老妇人充数的故事。

三男戍,二男死;孙方乳,媳无裙;翁逾墙,妇夜往。

2、这是一首叙事诗,其主体部分是老妇人的“致词”。诗的前四句写“致词”的由来,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最后四句是结局和尾声,暗示老妇已被抓走。老妇致词又可分为两层:5-16句老妇人叙述家中的不幸;17-20句老妇人主动请求从军。

全诗通过诗人的见闻,详写老妇的痛苦申诉,描绘出①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②揭露了官吏的横暴③表露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④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3、老妪,石壕吏。老妇是主要人物形象。

性格特点:她在危急之下,挺身而出,主动从军,有敢于承担苦难的精神。石壕吏开头出现,中间便隐入幕后,“捉人”“一何怒”可以看出吏凶暴无比。

4、“捉”字暗示当时百姓不愿意去当兵,但是百姓不顾及百姓们的意愿,采取捉的方式,强迫别人当兵;“捉”字表现了官吏们的凶残和霸道。

5、一则表明官府“捉人”之事时常发生,人民白天躲藏或者反抗,无法“捉”到;二则表明县吏手段狠毒,在人们已经入睡的黑夜来个突然袭击。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