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文言文及翻译(优秀23篇)

在中国古典文化的瑰宝中,有无数启迪人间智慧和醍醐灌顶的名句。

初中《三峡》文言文及翻译 1

初中《三峡》文言文及翻译

原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阙 通:缺;重岩 一作:重峦)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溯 同:泝;暮到 一作:暮至)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巘 一作:山献)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翻译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 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文学赏析

郦道元的《三峡》(选自《水经注》)是一篇著名的山水之作,只用不到区区200字的篇幅,作者描写了三峡错落有致的自然风貌。全文描写随物赋形,动静相生,情景交融,情随景迁,简洁精练,生动传神。

全文共四段,第一段写山,后三段写水。

第一句作者用“自三峡七百里中”起笔,既交代了描写对象,又介绍了其总体长度。接着,作者写山,用“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山之“连”,“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山之“高”,又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让人进一步感到三峡的狭窄,寥寥数笔形象地勾勒出三峡磅礴逶迤、雄伟峭拔的整体风貌,使读者很快被三峡的雄险气势所吸引。

从第二段开始写水,作者按自然时令来写水,先写水势最大最急的夏季。用“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描写水势之险恶、水位之高、水流之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通过对比、夸张更加突出了夏季江水暴涨后的水流之疾。再写水势减小的春冬,此时的'三峡可用一“秀”字概括。

第三段写春冬时三峡情景:水退潭清,风景秀丽。以“春冬之时”领起,超自然地转换了描写对象,时易则景异,镜头中摇出了另外一种景象。白色的急流回映着清光,绿色的水潭倒映着景物的影子。这里先写俯视江中所见。“湍”是动态,“潭”为静境。以“素”饰“湍”,水如白练,明净轻快,上有清光回照,白中间青,水光变幻。深水为潭,以“绿”饰“潭”,益见深沉宁静。水中有影,则水平如镜,倒影入潭,更觉风光秀丽。急流上波光粼粼,深潭里景物重重,动静相杂,色彩各异,相映成趣,堪称秀丽隽逸。

下文立即写仰视所见,由峡底写到山上。以“绝”状山,以“怪”写柏,道出了当地的自然特征。山岩陡削,高耸入云,故为“绝”。山上的柏树,托足于岩石之间,正午之时方见日光,它要曲体向阳,加之峡窄风大,自然枝干扭曲,何况年代久远,当然要变成“怪”形。在这人迹罕至、鸟兽少见的境地,“怪柏”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给山水之间投进了一股生命的活流,使人顿觉生意盎然。

作者写此,还只是给“悬泉瀑布”勾勒出一个背景。山静、泉飞、柏怪、水奇,静中有动,声色纷沓,山水相配,构成了一幅挺拔超脱的图画,这和“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又大为异趣。第三段作者总括说:水清、木荣、山峻、草茂,实在富有趣味。以极为精练的四字,状写了四种景物,且各具特色,由景境导出了作者的心境。

作者将冬季春季二季放在一道写,要兼及两季的特点。冬季水竭,才会出现“素湍绿潭”,春天物鲜,始有草木“荣茂”。本节所写与上节所述,意趣迥异。夏水急猛,春水潺;夏水多险,春水富趣。作者认为三峡风光“良多趣味”,和封建士大夫对三峡“悉以临惧相戒”的思想感情大相径庭。

第四段写秋季三峡情景:水枯气寒,猿鸣凄凉。以“霜旦”的“霜”暗指秋季,开笔多变。接着以实景补足前意,林涧之间,清冷肃穆。这时已无江水喧腾,也不见草木争荣,而是充满了凄清肃杀的气氛。写秋峡以代表性事物猿来表现,写猿又分两层,一是直接叙述,一是引渔歌为证。写猿又围绕着“山”和“哀”两个重点,从而显示秋峡的特色。以“高”形容猿,指明是高山上的猿,以“长”形容啸,送声长远,暗示是在长峡之中。“空谷传响”,直言在山中。“久绝”,回应“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渔歌也是一言“峡长”,一言声哀。从猿鸣之中,使人进一步体会到山高、岭连、峡窄、水长,同时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也让人从这句渔歌中体会到了,渔者们的辛苦和生活的艰苦。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夏天,江水漫上丘陵,来往的船只都被阻绝了。“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丽的倒影,使作者禁不住赞叹“良多趣味”。而到了秋天,则“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那凄异的叫声持续不断,在空旷的山谷里“哀转久绝”。

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写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

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引用的诗句表现了突出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色悲寂凄凉的气氛。

艺术手法

《三峡》虽属节选,但全文结构严谨,布局巧妙,浑然一体,尤其作者在描山摹水上更见功力。由于作者曾“践跻此境”,有具体感受,所以能掌握三峡的特点和不同季节的风貌。

首先,作者采取先大而小,先总后分的办法,按季节分层次,写得起讫分明,各具特色。

其次,善于选取富有特征性的事物,寥寥几笔,使境界全出,叫读者恍如身临其境。如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表现水流湍急,以“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形容江水澄澈,风光妩媚,以“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渲染猿鸣幽凄、山谷空旷,都言简意赅,情景交融。

再次,各个部分,各有侧重,互相映衬,互相补充,从不同角度写出了三峡特色,而下面的三个部分,又都围绕着首段关于山峡总的特点来写。

最后,作者运笔富于变化,有正面落笔,有侧面烘托,有粗线勾勒,有工笔细描,有明言直写,有隐喻暗示,有全景鸟瞰,有特写镜头,有仰观远景,有俯察近物,有绘形写貌,有摹声录音,有自己立言,有由人代语,虽只几百字的短文,却概括千里,包容四季,收纳山水草木,罗入清猿怪柏,真可谓片言敌万语,尺素罗千里。

掺入了作者的审美意趣,使得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写秋水,作者用一“霜”字暗示,写三峡秋景的清寒,并用猿鸣来烘托萧瑟的秋高,让人不胜凄凉。

作为描写山水之作,本文并非单纯写景色,而是以情托景(如“良多趣味”托出春冬景色之佳,“猿啸”“凄异”托出秋季景色之凉),缘情入景(如开头几句体现了初赏三峡的总体之情,使人顿有雄伟奇险之感,以下再分写时而悚惧,时而欣喜,时而哀凄的四季之情),作者以情而非四季的顺序来布局谋篇。

一切景语皆情语,初学写作者,写景状物要做到写出其特点,要和自己的思想感情相一致。

晋书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2

原文

郭崇韬,代州雁门人也。为人明敏,以材干见称。庄宗为晋王,崇韬为中门使,甚见亲信。

晋兵围张文礼于镇州,久不下。而定州王都引契丹入寇。崇韬曰:“契丹之来,非救文礼,为王都以利诱之耳,且晋新破梁军,宜乘已振之势,不可遽自退怯。”庄宗然之,果败契丹。庄宗即位,拜崇韬兵部尚书、枢密使。

崇韬素廉,自从入洛,始受四方赂遗,故人子弟或以为言,崇韬曰:”吾位兼将相,禄赐巨万,岂少此邪?今藩镇诸侯,多梁旧将,皆主上斩祛射钩①之人也。今一切拒之,岂无反侧?且藏于私家,何异公帑?”明年,天子有事南郊,乃悉献其所藏,以佐赏给。

同光三年夏,霖雨不止。庄宗患宫中暑湿不可居,思得高楼避暑。乃遣宫苑使王允平营之。崇韬对曰:“陛下昔以天下为心,今以一身为意,艰难逸豫,为虑不同,其势自然也。愿陛下无忘创业之难。”庄宗默然。终遣允平起楼,崇韬果切谏。宦官曰:“崇韬之第,无异皇居,安知陛下之热!”由是谗间愈入。

明年征蜀,议择大将。乃以继岌为西南面行营都统,崇韬为招讨使,军政皆决崇韬。崇韬素嫉宦官。继岌监军李从袭等见崇韬专任军事,心已不平,思有以图之。庄宗闻破蜀,遣宦官向延嗣劳军,崇韬不郊迎。延嗣大怒,因与从袭等共构之。延嗣还,因言蜀之宝货皆入崇韬,且诬其有异志,将危魏王。庄宗怒,遣宦官马彦圭至蜀,视崇稻去就。圭以告刘皇后,刘皇后教彦圭矫诏魏王杀之。

当崇韬用事,自宰相豆卢革、韦悦等皆倾附之。崇韬父讳弘,革等即因他事,奏改弘文馆为崇文馆。以其姓郭,因以为子仪之后,崇韬遂以为然。其伐蜀也,过子仪墓,下马号恸而去,闻者颇以为笑。然崇韬尽忠国家,有大略。其已破蜀,因遣使者以唐威德风谕南诏蛮,欲因以绥来之,可谓有志矣!(《晋书。郭崇韬传》)

注:①斩祛射钩:祛,袂;钩,衣带之钩。意谓旧怨。

译文

郭崇韬是代州雁门的人。为人聪慧敏捷,因有才干而在当时有名。庄宗还是晋王的时候,郭崇韬在他手下担任中门使,很得庄宗的亲近和信任。

庄宗派兵把张文礼围困在镇州,久攻不下。这时,定州的王都勾结契丹来犯。郭崇韬说:“契丹来犯,不是援救张文礼的,而是王都用利引诱的原因,再说,我们刚刚打败了梁军,应该乘着高涨的士气,不能自己后退胆怯。”庄宗认为很对,果然打败了契丹的军队。庄宗当了皇帝,就让郭崇韬担任兵部尚书、枢密使。

郭崇韬一向廉洁,自从到了洛阳后,就开始接受各方官员的贿赂和赠送,老朋友和手下有人为此都劝诫他,他说:“我位及大将和宰相,俸禄和皇上的赐赠非常多,哪里缺少他们那一点东西,现在的藩镇诸侯,多是梁朝的旧将,都是与皇上有旧怨的人。现在一概拒绝他们,难道他们没有反叛的可能吗?再说,这些钱财藏在我私人的家中,同藏在国库里有什么区别呢?”第二年,皇上在南方有军事活动,郭崇韬把他所接受的钱财都献出来,作为皇上奖赏的钱财。

同光三年的夏天,雨一直下个不停。庄宗因为宫中炎热、潮湿、不能居住而苦恼,想建造高楼来避暑。于是派遣王允平办理此事。郭崇韬进谏说:“陛下过去心中考虑的是天下社稷,现在想的是个人的享受,艰难、安逸的环境不同,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也不同,这是很自然的事。但还是希望陛下不要忘了创业的艰难。”庄宗不言语。最终还是让王允平建楼,郭崇韬果然又极力阻谏。宦官说:“郭崇韬的住宅跟皇上的差不多,哪里知道陛下的热呢!”于是,各种谗言纷纷传到皇上的耳朵中。

第二年讨伐蜀地,商议选择大将军。于是让继岌担任西南面行营都统,郭崇韬为招讨使,军政都由他来决断。郭崇韬向来都很厌烦宦官,继岌的监军李从袭等人看见郭崇韬一个人独揽军权,心里很是不满,想用什么办法算计他。庄宗听说攻占了蜀地,就派宦官向延嗣前去慰劳大军,郭崇韬没有到郊外去迎接他。向延嗣非常愤怒,于是,就与李从袭等人共同谋划陷害郭崇韬。向延嗣回到朝廷后,乘机说蜀地的宝物都被郭崇韬据为己有了,并且诬陷郭崇韬有谋反的意图,将会对魏王不利。庄宗非常愤怒,派宦官马彦圭前往蜀地,监视郭崇韬的动向。马彦圭把这件事报告给了刘皇后,刘皇后让马彦圭假诏给魏王,让他杀了郭崇韬。

郭崇韬掌权的时候,从宰相豆卢革、韦悦等人以下都极力巴结他。郭崇韬的父亲的名字中有一个“弘”字,豆卢革等人以其他的借口奏请皇上把弘文馆改为崇文馆。因为他姓郭,于是就说他是唐朝郭子仪的后代,郭崇韬 他讨伐蜀地,路过郭子仪的墓地时,下马大哭后才离开,人们听说后,以此嘲笑郭崇韬。但是郭崇韬为国家竭尽忠诚,有远大的谋略。他占领蜀地以后,于是派使者把唐朝的威望和恩德用委婉的方式告诉南诏的少数民族,想借此安抚他们,使他们归顺,可以说是有远大的志向了!

文言文短文及翻译 3

任末好学勤记

原文: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翻译:任末十四岁,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背着书箱不怕路途遥远,危险困阻。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呢。”有时靠在林木下,编白茅为小草屋,削荆条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晚上就在星月下读书,昏暗(的话)就绑麻蒿来自己照亮。看得符合心意,写在他的衣服上,来记住这件事。一同求学的人十分喜欢他的'勤学,便用干净的衣服交换他的脏衣服。(他)不是圣人的话不看。快死时告诫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不学的人,即便是活着,只不过是行尸走肉罢了。”

晋书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4

原文:

何琦,字万伦,司空充之从兄也。祖父龛,后将军。父阜,淮南内史。

琦年十四丧父,哀毁过礼。性沈敏有识度,好古博学,居于宣城阳谷县,事母孜孜,朝夕色养。常患甘鲜不赡,乃为郡主簿,察孝廉,除郎中,以选补宣城泾县令。司徒王导引为参军,不就。及丁母忧,居丧泣血,杖而后起,停柩在殡,为邻火所逼,烟焰已交,家乏僮使,计无从出,乃匍匐抚棺号哭。俄而风止火息,堂屋一间免烧,其精诚所感如此。

服阕,乃慨然叹曰:“所以出身仕者,非谓有尺寸之能以效智力,实利微禄,私展供养。一旦茕然,无复恃怙,岂可复以朽钝之质尘默清朝哉!”于是养志衡门,不交人事,耽玩典籍,以琴书自娱。不营产业,节俭寡欲,丰约与乡邻共之。乡里遭乱,姊没人家,琦惟有一婢,便为购赎。然不为小谦,凡有赠遗,亦不苟让,但于己有余,辄复随而散之。任心而行,率意而动,不占卜,无所事。

司空陆玩、太尉桓温并辟命,皆不就。诏征博士,又不起。简文帝时为抚军,钦其名行,召为参军,固辞以疾。公车再征通直散骑侍郎、散骑常侍,不行。由是君子仰德,莫能屈也。桓温尝登琦县界山,喟然叹曰:“此山南有人焉,何公真止足者也!”

琦善养性,老而不衰,布褐蔬食,恆以述作为事,著《三国评论》,凡所撰录百许篇,皆行于世。年八十二卒。(选自《晋书·列传第五十八》,有删节)

【注】①默,通“墨”。

译文:

何琦,字王伦,司空充之的堂兄。祖父何龛,身为后将军父亲何阜,身为淮南内史。

何琦,十四岁丧父,悲伤哀痛,超过了应有的礼节。性情沉稳敏捷,有见识,喜欢古学,学识渊博,居住在宣城阳谷县,侍奉母亲十分勤勉,整天都是和颜悦色。常常担心食物匮乏,于是出任州郡主簿,举荐孝廉,授予郎中,后来选补为宣城泾县县令。司徒王导举荐他作参军,他没有上任。等到遭遇母亲去世,伤心地为母守孝,以致泣而吐血,拄着拐杖起身,棺材停放在灵堂里,邻居遭遇火灾,烟火蔓延过来,家中无人可使,实在没有办法,就只要匍匐在棺材上嚎啕大哭。一会儿,风停火息,只有堂屋一间,免于火灾,这是被他的诚心所打动的结果。

服丧完毕,感慨叹息说:我出去做官的原因,不是想用自己的智慧来博得点滴功劳,实在是为了获得俸禄,来供养家人。如果我一旦孑然一身,成了孤独的人,没有可以依靠,怎么还可用愚钝之身来玷污这个清明的朝代呢。于是,修养身心,不与外人交往,沉溺于玩弄古籍,弹琴读书,自娱自乐。不谋求产业,节俭寡欲,富有贫苦,与乡邻一起共度。乡里遭遇动乱,姐姐被嫁他人,何琦只有一个婢女在身边,于是替她赎身,还她自由。这样做,不是为了小的谦让,凡有所馈赠,也不苟且推让,只有自己有多余的,就会拿来派发给他人。任心做事,凭着心意去行动,不去占卜,也没有任何渴求。

司空陆完、太尉桓温同时征召他,都不就认。征召他做博士,也没有去。简文帝时担任抚军,敬佩他的名声,又召为参军,最后借病坚决请辞。公车再征召他做通直散骑侍郎、散骑侍郎,没有上任。由此,君子都仰慕他的德行,没有不诚服于他的。桓温曾经攀登琦县界山,长叹说:这山南有人吗,为何你到此止步了。

何琦善于修养性情,年长而脸色不衰,穿粗布衣服,吃粗糙杂粮,一直以著述立说为事,著有《三国评论》,一共撰写收录了一百多篇文章,都流传于世。死年八十二岁。

文言文人物及翻译文言文 5

平阳侯曹参者,沛人也。秦时为沛狱掾,而萧何为主吏,居县为豪吏矣。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郤。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择郡国吏木诎於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日夜饮醇酒。卿大夫以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相舍后园近吏舍,吏舍日饮歌呼。从吏恶之,无如之何,乃请参游园中,闻吏醉歌呼,从吏幸相国召按之。乃反取酒张坐饮,亦歌呼与相应和。参见人之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

参子奋为中大夫。惠帝怪相国不治事,以为“岂少朕与”? 乃谓奋曰:“若归,试私从容问而父曰:‘高帝新弃群臣,帝富於春秋,君为相,日饮,无所请事,何以忧天下乎?’然无言吾告若也。”奋既洗沐归,闲侍,自从其所谏参。参怒,而笞奋二百,曰:“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至朝时,惠帝让参曰:“与奋胡治乎? 乃者①我使谏君也。”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上曰:“朕乃安敢望先帝乎!”曰:“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上曰:“君似不及也。”参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 惠帝曰:“善。君休矣!”参为汉相国,出入三年。卒,谥懿侯。子奋代侯。百姓歌之曰:“萧何为法,顜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净,民以宁一。”

太史公曰:曹相国参攻城野战之所以能多若此者,以与淮阴侯俱。及信已灭,而列侯成功,唯独参擅其名。参为汉相国,清静极言合道。然百姓离秦之酷后,参与休息无为,故天下俱称其美矣。    (节选自《史记曹相国世家》)

[注]①乃者:往日,上次。②顜(jiǎng):明确。

晋书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6

晋书

原文

阎鼎,字台臣,天水人也。初为太傅东海王越参军,转卷令,行豫州刺史事,屯许昌。遭母丧,乃于密县间鸠聚西州流人数千,欲还乡里。值京师失守,秦王司马邺出奔密中,司空荀藩、藩弟司隶校尉组,及中领军华恒、河南尹华荟,在密县建立行台,以密近贼,南趣许颍。司徒左长史刘畴在密为坞主,中书令李暅、太傅参军驺捷刘蔚、镇军长史周顗、司马李述皆来赴畴。佥以鼎有才用,且手握强兵,劝藩假鼎冠军将军、豫州刺史,蔚等为参佐。鼎少有大志,因西土人思归,欲立功乡里,乃与抚军长史王毗、司马傅逊怀翼戴秦王之计,谓畴、捷等曰:“山东非霸王处,不如关中。”河阳令傅畅遗鼎书,劝奉秦王过洛阳,谒拜山陵,径据长安,绥合夷晋,兴起义众,克复宗庙,雪社稷之耻。鼎得书,便欲诣洛,流人谓北道近河,惧有抄截,欲南自武关向长安。畴等皆山东人,咸不愿西入,荀藩及畴、捷等并逃散。鼎追藩不及,暅等见杀,唯顗、述走得免。遂奉秦王行,止上洛,为山贼所袭,杀百余人,率余众西至蓝田。时刘聪向长安,为雍州刺史贾疋所逐,走还平阳。疋遣人奉迎秦王,遂至长安,而与大司马南阳王保、卫将军梁芬、京兆尹梁综等并同心推戴,立王为皇太子,登坛告天,立社稷宗庙,以鼎为太子詹事,总摄百揆。梁综与鼎争权,鼎杀综,以王毗为京兆尹。鼎首建大谋,立功天下。始平太守麴允、抚夷护军索綝并害其功,且欲专权。冯翊太守梁纬北地太守梁肃并综母弟綝之姻也谋欲除鼎乃证其有无君之心专戮大臣请讨之遂攻鼎。鼎出奔雍,为氐窦首所杀,传首长安。

译文

阎鼎字台臣,天水人。起初担任太傅东海王司马越的参军,改任卷令,暂代豫州刺史,屯兵许昌。母亲去世,就在密县一带纠集起西部州郡的数千名流亡百姓,想要归还故里。京城失守时,秦王出逃密县中,司空荀藩、荀藩之弟司隶校尉荀组,以及中领军华恒、河南尹华荟,在密县建立行台,因为密县距离叛贼太近,又南奔许颖。司徒左长史刘畴在密县是一地之主,中书令李暅、太傅参军驺捷、刘蔚、镇军长史周顗、司马李述都来投奔刘畴。众人认为阎鼎有才干,而且掌握强兵,劝荀藩暂封阎鼎为冠军将军、豫州刺史,刘蔚等人为参佐。阎鼎少年时便有大志,趁着西部百姓想归返故里之机,想要在本乡本土建立功勋,就与抚军长史王毗、司马傅逊想拥戴秦王,对刘畴、驺捷等人说:“山东并非称霸的地方,不如到关中。”河阳令傅畅给阎鼎写信,劝他送秦王路经洛阳,拜谒山陵,直取长安,振兴大晋,带领义兵恢复晋朝宗庙,为国家雪耻。阎鼎收到这封信,便想到洛阳去,流民们说北路靠近黄河,恐怕会遭遇截击,阎鼎就打算南从武关到长安去。刘畴等都是山东人,都不愿意西入长安,荀藩和刘畴、驺捷等全部逃散。阎鼎追赶荀藩没有追上,李暅等人被杀,只有周顗、李述得以逃脱。阎鼎便护送秦王前行,停留在上洛,遭到山贼的袭击,杀了一百多人,阎鼎带领其余人马西行到蓝田。当时刘聪正向长安进军,被雍州刺史贾疋赶跑,跑回平阳。贾疋派人奉迎秦王,到了长安。阎鼎与大司马南阳王司马保、卫将军梁芬、京兆尹梁综等同心协力拥戴秦王,立他为皇太子,登上祭坛奏告上天,建立社稷宗庙,任阎鼎为太子詹事,总领百事。梁综与阎鼎争权,阎鼎杀了他,任王毗为京兆尹。阎鼎首倡复国,立功于天下。始平太守麴允、抚夷护军索綝都嫉恨他的功劳,而且都想夺权。冯翊太守梁纬、北地太守梁肃,都是梁综的同母兄弟,是索綝的姻亲,谋划杀掉阎鼎的计策,便陈词证实阎鼎有无视君主之心,枉杀大臣,请求征讨他,便进攻阎鼎。阎鼎出逃到雍,被氐人窦首所杀,首级传至长安。

初中三年级文言文翻译 7

两汉:刘向 撰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

邹忌身长五十四·寸左右,而且形象外貌光艳美丽。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了一下镜子,对他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比,谁更美呢?”他的妻子说:“您非常美,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最美的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而又问他的妾:“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呢?”妾说:“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 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了,邹忌与他相坐而谈,问他:“我和徐公比,谁更美呢?”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 又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着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照着镜子里的。自己,更是觉得自己与徐公相差甚远。傍晚,他躺在床上休息时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赞美我漂亮,是偏爱我;我的妾赞美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赞美我美,是有事情要求于我。”

在这种情况下,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范围内的百姓没有一个不有事想求助于大王。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

齐威王说:“你说的很好!”于是就下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 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热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是身居朝廷,不必用兵就战胜了敌国。

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 8

文言文翻译技巧

一、实词[思考是否为5种特殊实词]

作为采分点的实词,从词性上看,以动词居多,其次是形容词和名词。把关键实词翻译到位,就是对句中的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活用词语(名词作状语、形容词作动词、意动用法、使动用法等)、特殊难解词语进行准确理解,并且在译文中正确地体现出来。

二、虚词[思考译或不译]

作为采分点的虚词,主要指文言语句中的副词、连词、介词。虚词的翻译要注意两点:

(1)必须译出的——有实词义项的要译出实义,如作代词的“之”“其”等;现代汉语中有与之相对应的虚词进行互换的,如“之”“而”“以”“于”等。

(2)不必译出的——在句中起语法作用的“之”、发语词及句末语气助词等。对关键虚词的翻译,要仔细辨明词性及意义,能译则译,不需要译出的切不可强行译出。

三、句式[思考是否为特殊句式]

文言句式在翻译题目中是重要的得分点,翻译时审出译句中的特殊句式是关键。考生要注重积累,重点掌握容易忽略的省略句、宾语前置句和固定句式等。

文言文翻译注意事项

留:即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包括:①在现代汉语中仍常用的成语或习惯用语,一般人都能够理解,可以保留不译(译了,反而显得不通顺),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劳苦功高”这个成语就可以保留不译;②朝代、年号、谥号、庙号、人名、爵位名、书名、地名、官职名、器物名、度量衡等专有名词,也可保留不译。

换:①将文言词替换成现代汉语词;②将古汉语的单音节词替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③将古今异义词替换成古代汉语的意思;④将通假字替换成本字;⑤将活用的词替换成活用后的词等。翻译要彻底到位,以防文白混杂,不伦不类。

调:即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在对译的基础上,将特殊句式的语序调整过来,使译句畅达。翻译时需要调整语序的句子主要有以下几种:①状语后置句,翻译时要将状语移至谓语的前面。②定语后置句,翻译时要把定语移到被修饰、限制的中心语之前。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应翻译为“寻求(寻找)一个可以派去回复秦国的人,没有找到”。③主谓倒装句,翻译时必须将主谓成分颠倒过来。如《愚公移山》中“甚矣,汝之不惠”,应翻译为“你也太不聪明了”。④宾语前置句,翻译时要将宾语移到动词或介词之后。

删:即把没有意义或不必译出的衬词、虚词删去。文言句子中有些词,如句首语气词“盖”“夫”、音节助词“之”、用于特殊场合的连词“而”等,在翻译时删去之后也不影响译文的准确、通顺,便可删去不译。

补:即补出文言文中省略的成分或隐含的成分,如句子中省略的主语、谓语、宾语以及介词“于”等,从而使句意完整。

变:指根据语境,灵活变通地翻译。考生翻译句子时,往往上述五种方法都用上了,还难以准确翻译,尤其是碰到文言文中运用修辞或典故的地方,应学会灵活变通地翻译。如:①对比喻句的翻译,应尽量保留比喻的说法,如果不能保留,只译出本体即可。如《过秦论》中“金城千里”,可译为“辽阔的国土,坚固的城池环绕,牢固可靠”。②对借代句的翻译,一般只要把所代的事物写出来就可以了,如可以将“缙绅”“三尺”“纨绔”分别翻译成“官员”“法律”“富家子弟”。③对委婉说法的翻译,只要将委婉语句按照现代汉语的用语习惯表述出来就可以了,如可将“会猎”“更衣”翻译成“出兵征伐”“上厕所”。

如何掌握文言实词的方法

1.词的古今异义。着重掌握词语古今意义的变化,有的词义扩大了,有的词义缩小了,还有的词义转移了。如高考第11题D项“人灾,绝食者千余家”句中,“绝食”作“断绝粮食”讲,与今天的“绝食”意义完全不同。这是词义演变。

2.一词多义。文言中词的多义现象非常普遍,一个词往往少则有几个义项,多则有十几个义项,在学习时要随时总结,不断深化。平时不断积累实词在语境中的意义,掌握得越来越多,就会形成触类旁通的能力,阅读能力自然会不断提高。

3.通假字。通假字是指本应该用甲字,而使用时却借用与其意义毫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替代它,乙字就是甲字的通假字。从意义上看,通假字与本字是无关的,而古字与今字则是有关的。高中课本中涉及到的通假字和古今字大约不超过100个,识记起来并不困难。

4.词类的活用。古汉语有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某种语法功能,并且临时改变了词性,有的还改变了读音。这是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如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状语,名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形容词用作名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动词用作名词,动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理解词类活用对掌握实词是大有好处的,但不必死记硬背。在平时学习、诵读过程中,即可把握这种语言现象,关键要用心去理解。

高中文言文阅读做题方法

1、先读最后一道题目,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

2、然后带着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文章,以“事件”为依据对文章分层,理清文章思路。

3、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用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放放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

4、翻译一定要直译,不要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

5、多积累有关官职的词义,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

6、多多练习,积累经验。

精选简单的文言文及翻译 9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孟子〔先秦〕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译文

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古代圣王由于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用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之所以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是因为,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必然会产生惊惧同情的心理——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拉关系,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产生这种惊惧同情心理的。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简直不是人;没有羞耻心,简直不是人;没有谦让心,简直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简直不是人。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有四肢一样。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自认为不行的,是自暴自弃的人;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是暴弃君主的人。凡是有这四种发端的人,知道都要扩大充实它们,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流淌。如果能够扩充它们,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就连赡养父母都成问题。”

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10

【水仙】

清·

水仙一花,予之命也。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无此四花,是无命也。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水仙以秣陵①为最,予之家于秣陵,非家秣陵,家于水仙之乡也。记丙午之春,先以度岁无资,衣囊质②尽,迨③水仙开时,索一钱不得矣。欲购无资,家人曰:“请已之,一年不看此花,亦非怪事。”予曰:“汝欲夺吾命乎?宁短一岁之寿,勿减一岁之花。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就水仙也。不看水仙,是何异于不反金陵,仍在他乡卒岁乎?”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④购之。

注释:

①秣陵:指南京。②质:抵押。③迨:等到。④珥:用玉做的耳饰。

【水仙】译文

我有四条命,各自存在于一年的一个时节:春天以水仙、兰花为命,夏天以莲花为命,秋天以秋海棠为命,冬天以蜡梅为命。如果没有这四种花,也就没有我这条命了,如果哪一季缺了这一种花,那就等于夺去了我这一季的命。

南京的最好了,我之所以把家安在南京,并不是为了在南京安家,而是为了在水仙的故乡安家。记得丙午年的春天,当时穷困潦倒,无富余钱财过年,等到水仙花开的时候,没钱购买。家人说我要自己克制,一年不看水仙花也没什么可奇怪的。

我说:难道你们是要夺去我性命么?我宁可少掉一年的寿命,也不想一个季节没有花的陪伴。况且我从他乡冒着大雪回到南京,就是为了看这水仙花。如果看不到,岂不是不如不回来南京,就呆在他乡过年算了?家人劝不过我,给了我玉饰去换水仙花了。

文言文翻译 11

杞人忧天

《列子》〔先秦〕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译文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崩塌,地会陷落,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那个人说:“天如果是气体,日月星辰不就会坠落下来了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那个人又说:“那地陷了又怎么办呢?”

开导他的人说:“大地是土块堆积成的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

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经典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12

南辕北辙原文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此所谓南其辕而北其辙也。

翻译

魏王准备攻打邯郸,季梁听到这件事,半路上就返回来,来不及舒展衣服皱折,顾不得洗头上的尘土,就忙着去谒见魏王,说:“最近我回来的时候,在大路上遇见一个人,正在向北面赶他的车,他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我说:‘您既然要到楚国� ’我说:‘马虽然不错,但是这也不是去楚国的路啊!’他说:‘我的路费多。’我说:‘路费即使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方向啊。’他又说:‘我的车夫善于赶车。’我最后说:‘这几样越好,反而会使您离楚国越远!’如今大王的每一个行动都想建立霸业,每一个行动都想在天下取得威信;然而倚仗魏国的强大,队伍的精良,而去攻打邯郸,以使土地扩展,名分尊贵,大王这样的行动越多,那么距离大王的事业无疑是越来越远。这不是和那位想到楚国去却向北走的人一样的吗?”这就是南辕北辙。

【评析】季梁为了打动魏王,来了个现身说法,以自己的经历,带出了南辕北辙的。故事,形象地说明了魏王的行动与自己的目的背道而驰的道理。其实这个故事并不一定就发生在季梁身上,他之所以与自己的亲身经历相联系,是为了让故事显得生动和真实,从而更具有说服力。

南辕北辙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心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文言文短文及翻译 13

晋平公炳烛而学

原文: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翻译:晋平公问师旷说:“我七十岁了,想学习(音乐),恐怕已经晚了。”师旷说:“为什么不点燃蜡烛学呢?”晋平公说:“哪有做臣子却戏弄他的君王的呢?”师旷说:“盲眼的`我怎么敢戏弄大王呢?我听说,年轻时喜欢学习,好像初升太阳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日中的阳光;老年时喜欢学习,好像点燃蜡烛的光亮。(拥有)蜡烛的光亮,与摸黑走路比,哪一个更好呢?”平公说:“说得好啊!”

浅谈初中文言文的翻译 14

浅谈初中文言文的翻译

【摘 要】研读经典文言文,领略悠久而丰富的文化积淀,对于我们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陶冶高尚情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对于刚涉及文言文的中学生来说,学好文言文比较困难。不少教师往往采用逐字逐句讲解的教学模式,把大量的时间花在文言文的翻译上,一堂课下来,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学得一头雾水,教学效果只能是事倍功半。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初中生的翻译能力呢?笔者从自身的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阐述。

【关键词】文言文翻译 学生参与 翻译技巧 积累文言知识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11-0127-01

一、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参与翻译文言文。

由于初中生刚开始接触文言文,它的特点和现代汉语有些不同,理解起来有些困难,因此学习表现出来总是畏手畏脚。这时,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多肯定学生翻译过程中取得的点滴成绩,多鼓励学生寻找古代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让学生主动去探寻文言文的规律第一文库网。

二、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掌握翻译技巧。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告诉我们在教学中,与其教给学生知识,不如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因此,文言文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翻译的技巧。通常,文言文翻译的技巧可以概括为六个字:留、对、换、补、删、调。

1.留:即保留法

保留文言文中古今词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保留那些特殊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谥号、年号、庙号、特殊称谓、专门术语等,翻译时照搬即可。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庆历四年”表年号可不译。

2.对:即对译法

指译文尽可能对应原文,基本遵照原文的句式、风格,大量采用有相同语素的双音词,要求字字落实。如:“断其喉,尽其肉,乃去。”可译为:“咬断了它的喉咙,吃光了它的肉,才离开。”

3.换:即替换法

对那些词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说法已经不同的词,在翻译时要替换为现代词语。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属于感情色彩变化,可翻译为“先帝 ”

4.补:即增补法

补出相关省略成分和省略的语意。文言文省略现象较多,常考的是省略主语、宾语和介词“于”,为使译文明白通顺,不产生歧义,必须补充译出被省略的成分。可先将其补足,然后依照常规句式翻译,译出补足部分后用括号标示。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省略了主语,翻译时要补上去。

5.删:即删削法

文言文中的某些虚词,如发语词、衬音助词、部分连词等,在句子中只起语法作用,无实在意义,可删去不译。如“夫战,勇气也。”中的“夫”是发语词,不译。

6.调:即调整法

将倒装语序调准为正常语序,对于倒装句式要先找出该句的谓语,再 如:“何陋之有”是宾语前置,应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

三、循序渐进,让学生积累文言知识。

1.一步一个脚印,让学生在坚持不懈中积累文言词汇。

初中的'文言词汇包括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初一主要让学生积累常见的文言词汇,初二、初三主要让学生积累常见的文言虚词。在积累常见的文言词汇中,特别要注意通假字、古今词义的差别、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的现象。只有当积累的文言词汇多了,学生才能准确地理解文言文,最终在没有老师的帮助下学生读懂文言文。

2.让学生掌握常见的文言句式

初中常见的文言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学生掌握这些句子特殊的语法结构后,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文言句子的大意,还可以用文言文从事写作。

总之,只有当学生掌握了翻译技巧,积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识,才能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

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 15

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分享

句子翻译是文言文考查的重点,翻译时要落实到字词和句式上。文言文翻译有两种形式:一是直译,即用现代汉语对原文进行机械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一是意译,即不采取实词虚词字字都落实的办法,仅是根据文章的意思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的意思。但无论是采取直译还是意译都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认真领会原文,把词放入句中去理解,把句放入篇中去理解,不要望文生义。比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绝境”就不能望文生义地理解为现代汉语的“没有出路的境地”。因为从全文看,那里是“世外桃源”,不存在生活无着落的问题,因此,“绝境”应是“与世隔绝的。地方”。

(二)翻译时要落实好关键词语。如翻译《狼》中的“其一犬坐于前”,关键是弄清“犬”在句中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像狗一样”,才能正确翻译出这个句子。关键词语落实了,句子翻译就比较顺利。

(三)文言中省略句较多,翻译时应注意补充。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译为“第一次击鼓,士气振作;第二次(击鼓),士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泄尽了。”这里的“再”“三”后应补译上“鼓”(击鼓)。

(四)一般用直译,如直译不便表达意思时,则用意译。如“明察秋毫”,直译为“能看清楚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这样翻译无法表意,应意译为“能看清楚很细小的问题”。

(五)有些词可以略去不译。在文言文中,有的助词只起表达语气的作用,有时可以不译;有的助词只是表示停顿,也无需译;有的字在句中没有意义,只是为凑足音节,可略去不译;有的字只是起某种连接作用,也可不译。如“夫战,勇气也”,此处的“夫”是发语词,翻译时应删去;又如“久之,目似瞑”,此处的“之”是音节助词,用在表示时间的词之后凑足音节,无需译。

(六)凡属地名、人名、官名、号、帝号以及古今意义相同的词,都可照抄不译。如“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出师表》),“侍中”“侍郎”是官名,“郭攸之”“费?”“董允”是人名,“等”古今意义相同,因此,都可照抄不译。

(七)文言文中有些句子的语序和现代汉语不同,翻译时应调整语序,使之与现代汉语的表达顺序相同。如介宾短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主谓倒装句、定语后置句等。如“屠惧,投以骨”(《狼》),应译为“屠户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啃)”。

另外,还应注意的是,译文要保持原文的语气,是陈述的应译成陈述语气,是感叹的应译成感叹语气,是疑问的应译成疑问语气。

精选文言文加翻译 16

智子疑邻

朝代:春秋战国|作者:韩非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简介

智子疑邻,是一个成语典故,出自《韩非子·说难》中的《颜则旭篇》。它的意思是:宋国有个富人,因下大雨,墙坍塌下来。他儿子说:“如果不去赶紧修筑它,一定有盗贼进来。”他们邻居家的老人也如此说。这天晚上富人的家里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 这则故事通常拿来做交浅不能言深的世故教训。故事背景:春秋时代。

翻译/译文

宋国有个富人,有一天下雨那个富人家的墙被毁坏。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会有盗贼进来。”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他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

文言文翻译方法 17

高考文言文阅读中,增加了直接翻译题,这既能考查学生对实词、虚词、不同的句式、古代文化常识、句子间语意关系的领会,又能考查考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这比以往的用选择的形式来判断文言句子翻译的正误,难度上升了。要做好这一类文言翻译题,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方法:

1、加字法。即在单音节词前或后加字,使 如:

例1天下事有难易乎?(《为学》)

译: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

2、替换法。有些词,在古书里常用,但在现代汉语里已不用或不常用,或者有些词所表达的意思古今说法不一样,这就要用今天的说法去置换古代的说法。如:

例2将兵与备并力逆操。(《赤壁之战》)

“将”换成“率领”,“并”换成“合”,“逆”换成“迎战”。

3、拆分法。有些词在文言文中使用,在现代汉语中也使用,但词义已发生变化,有的扩大或缩小了,有的已发生了转移,翻译的时候就要使用拆分法。如:

例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妻子”在这里就要拆分成“妻子儿女”。

4、补充法。文言文中有较多的省略成分,在翻译时要将原文省略句中省略的成分增补出来,使句意完整,然后再翻译。如:

例4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促织》)

“以一头进”前省略了主语“华阴令”,“试使斗”前省略了“上官”,“才”前省略了“促织”,“责”后省略了宾语“之”,翻译时要补上再翻译。

5、转述法。用符合现代汉语习惯的词语来表述用了某种修辞格的词语。如:

例5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五人墓碑记》)

“缙绅”是古代大臣上朝将手板插在腰带里,这里是借代用法,译为“做官的人”。

语文复习:文言文翻译 18

《论语》六则

子曰: “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

孔子说:“学了并经常温习它,不也很高兴吗?有同门师兄弟从远方来(与我探讨学习),

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而自己又没什么不满,不也算得上君子吗?”

子曰: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获得了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做老了师了。”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很危险。”

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 “敏而好学,

子贡问孔子说:“孔文子(死后)凭什么被称做‘文’呢?”孔子说:“聪明而且爱好学

不耻下问, 是以谓之‘文’也。”

习,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而不以为耻,因此被称做‘文’。”

子曰: “默而识之,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何有于我哉?”

孔子说:“默默地记住它,学习而不知满足,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我有哪一样呢?”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其中也一定有我的老师;选取他们的好的东西加以学习、

其不善者而改之。”

采纳,他们身上不好的东西(自己身上如果也有,则)加以改正。”

《世说新语》二则

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日中, 过中不至,

陈太丘和朋友约定一同出行。(他们)约定在正午动身,过了正午朋友没到,

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 门外戏。

陈太丘便离开了。离开之后朋友到了。(陈太丘的儿子)陈方元当时七岁,在门外玩耍。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 已去。”

朋友问元方:“你父亲在家吗?”元方回答说:“等您很久您都没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 与人期行, 相委而去。” 元方曰:

朋友便生气地说:“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定同行,却丢下别人走了。” 元方说: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 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 则是

“您与我父亲约定中午,到了中午您没到,就是不守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父亲,就是

无礼。” 友人惭, 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不讲礼貌。”朋友感到很惭愧,走下车去拉元方以表示歉意。元方走进门去,连头也没有回。

乘船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 有一人欲依附, 歆辄难之。 朗曰:

华歆、王朗一起乘船逃难。(途中)有一个人想要搭船。华歆感到很为难。王朗说:“(船

“幸尚宽, 何为不可?” 后贼追至, 王欲舍所携

里)恰好还很宽松,为什么不同意?“后来作乱的人追上来了,王朗想要抛弃所携带的那个

人。歆曰: “本所以疑, 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 宁可以

人。华歆说”先前之所以犹豫不决,正因为考虑到这种情况了。既然已经接纳他,难道可以

急相弃邪?” 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

因为情况紧急就抛弃他吗?”于是还像当初一样携带救助这个人。世人通过这件事来评定

华、王之优劣。

华歆、王朗的优劣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 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 未尝识

金溪县百姓方仲永,祖祖辈辈以耕种为生。仲永出生五岁了,从来不认识(笔、墨、纸

书具, 忽啼求之。 父异焉, 借旁近

砚这些)书写工具,(他)突然哭着要这些东西。(他)父亲对此觉得很奇怪,从邻居家借了

与之, 即书诗四句, 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给他,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写了名字。他的这首诗的以赡养父母、团结族人立意,

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其文

全乡的读书人竞相传看。从此,(大人)指着东西让他作诗,他立刻就能完成,其中文采和道

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 稍稍宾客其父, 或以钱币丐之。

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县的人都很惊奇,纷纷邀他父亲做客,有的人还用钱求仲永题诗。

父利其然也,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不使学。

他父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 从先人还家, 于舅家见之, 十二三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跟父亲一起回家,在舅舅家见到了仲永,有十二三

矣。 令作诗, 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 还自扬州,

岁了,让他作诗,(写得已经)不能符合以前的名声了。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家,

复到舅家, 问焉, 曰: “泯然众人矣。”

又到舅舅家,问他们仲永的情况,他们说:“跟普通人没什么区别了。”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 惟闻女叹息。

唧唧又唧唧,木兰地着大门纺织。听不见织机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叹息的声音。

问女何所思, 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 女亦无所忆。

问木兰想什么,问木兰怀念什么。木兰也没有什么想的,木兰也没有什么怀念的。

昨夜见军帖, 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 卷卷有

昨天下午见到军中的文告,可汗正大规模地征兵。好多好多卷的文告啊,上面都有父亲

爷名。 阿爷无大儿, 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 从此替爷征。

的名字。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木兰没有长兄。愿意无买鞍买马,从此替父出征。

东市买骏马, 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 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

去东市买骏马,去西市买鞍鞯。去南市买笼头,去北市买长鞭。早上辞别爹娘,

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傍晚到了黄河边上,听不见爹娘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见黄河流水在溅溅作响。

旦辞黄河去, 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

早上离开黄河边,傍晚到了黑山上,听不见爹娘呼唤女儿的声音,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只听见燕山下胡人的战马在啾啾嘶鸣。

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

奔驰万里赶赴战场,飞越一个个关口、一座座山峰。从北方来的寒气中传来用刁斗报更

金柝, 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的声音,清冷的月光照射在铠甲上。很多很多的将士战死沙场,很多很多年后将士回到故乡。

归来见天子, 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 赏赐百千强。

回来后拜见天子,天子高坐在大殿上。记了许多许多次功勋,颁发了许多许多的奖赏。

可汗问所欲, 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 送儿还故乡。

可汗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回答不想要做官,只希望驰骏马,送我回到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爹娘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迎出外城;姐姐听到妹妹回来了,对着大门整理妆饰;

小弟闻姊来, 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 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

弟弟听到姐姐回来了,霍霍磨刀宰杀猪羊。打开东屋的门,坐在西屋的床,脱掉战时的长袍,

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 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

穿上过去的衣裳,对着窗户梳理黑发,对着镜子贴上花黄。走出门看望战友,

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 不知木兰是女郎。

战友们都惊慌:在一起很多年,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的。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雄兔和雌兔都脚步跳跃,目光迷离;两只兔子贴着地面跑,哪能分辨出哪是雄哪是雌?

.诗五首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年轻时离开家乡年老才回来,一口乡音未改两鬓已是疏落苍白。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儿童见到我却不认识我,笑着问我这位“客”是从哪里来。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你问我回家的日期,我却还没有回家的日期,在这秋夜的巴山,大雨骤至,池中涨满了水。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什么时候我们一起在西窗下剪烛夜谈,再来叙说今天巴山夜雨的情景呢?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长江边上杨柳依依,那乱飞的柳絮,愁坏了渡江的游子。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晚风阵阵,从驿亭里传来几声笛声,我们就要离别了,你要去潇湘大地,而我要去京城长安。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三秦大地环绕护卫着都城长安,举目望去,烟雾弥漫,怎么也看不见岷江上的五大渡口。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我与你都充满离愁别绪,因为我们同是远离家乡、在外做官的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只要四海之内有知己,远在太内涯也好像近在咫尺。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不要在分手的地方,像青年男女一样哭哭啼啼,沾湿佩巾。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我被贬离开京城,在巴山楚水那种凄凉的地方生活了二十三年。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在外面,我怀念老朋友的时候,只能徒然地吟诵《思旧赋》;我回到故乡,恍如隔世,正像传说中的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船的旁边千帆竞发,枯树的前头万木逢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今天听了你吟诵的这首诗,暂且凭着杯中的美酒振奋精神。

卖油翁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

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没有人能和他相比,他也因此以为了不起。他曾在自己家的菜园

家圃,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睨之,久而不去。

里射箭,有一个卖油的老头儿放下担子,站在一旁,斜着眼睛看他,很长时间都不离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但微颔之。

卖油的老头儿看见他射出的箭十支有八九支中的,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康肃问曰: “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

陈尧咨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射箭的技术不是很高明吗?”卖油的老头儿说:

“无他, 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 “尔安敢轻吾射!”

“没有什么别的,只不过手浮熟练罢了。”陈尧咨怒气冲冲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的射技呢?”

翁曰: “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

卖油的老头儿说:“怎么敢呢,我是凭我酌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说完,于是就拿出一个

葫芦置于地, 以钱覆其口, 徐以杓酌油沥之, 自钱孔

葫芦放在地上,用一个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勺子舀油往葫芦里倒,油从钱孔中穿过

入, 而钱不湿。 因曰: “我亦无他,

去进入葫芦,但是钱没有打湿。卖油的老头儿接着说道:“我也没有什么别的,

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只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只好笑着打发卖油的老头儿走了。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 两岸连山, 略无阙处。

在三峡七百里的(沿途)中,峡谷的两岸都是山连着山,没有一点缺口。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重叠的山岩和屏障似的山峰遮住了天日;如果不是(晴朗的)正午或半夜,是见不到日月的。

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或王

到了夏季,江水上涨,淹没丘陵,顺流而下、逆流而上的路都被阻绝。有时遇到皇帝

命急宣, 有时朝发白帝, 暮到江陵, 其间千二百

命令急需传达,早上从四川的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湖北的荆州。这中间相隔一千二百多

里,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里。即使是乘御快马疾风,也没有这样迅疾。

春冬之时,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谳

在春冬季节,则有白色的急流清波回旋,绿色的水潭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

多生怪柏,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峰之上,大多生长着奇形怪状的松柏;悬在空中的泉水和瀑布在峰峦间飞速冲荡,

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更显出水清山峻,草木茂盛。(这情景)给人带来无限的情趣。

每至晴初霜旦, 林寒涧肃, 常有高猿

每逢到了天气放晴或降霜的早晨,在凄清的林木、寂静的涧谷中,常听到高处传来猿猴

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

的叫声,凄厉异常,绵延不息。(那叫声)在空谷中鸣荡,哀婉凄切。所以,打鱼的人往往

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唱道:“巴东三峡哦,巫峡最长;听那绵绵不息的猿猴的叫哦,不禁泪湿衣裳。”

古文二则

蔡勉旃坚还亡友财

蔡嶙,字勉旃,吴县人。 重诺责, 敦风义。 有友

吴县有一个叫蔡璘,字勉旃的人。他重视诺言和责任,重视朋友之间的情谊。有一个朋

某以千金寄之, 不立券。 亡何,其人亡。 蔡召其

友寄放了千两白银在他那,没有立下任何字据。过了不久,他的朋友死了。蔡勉旃把他朋友

子至, 归之, 愕然不受, 曰:“嘻!

的儿子叫来,要把千两白银还给他。他朋友的儿子很吃惊的样子,不肯接受,说道:“哎呀!

无此事也, 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 且父未尝语我也。”

没有这样的事情,哪里有寄放千两白银却不立字据的人?而且我的父亲从来没有告诉过我

蔡笑曰: “券在心, 不在纸。 而翁知我, 故不语 郎 君。”

呀。” 蔡勉旃笑着说:“字据是在心里,不是在纸上。你的父亲把我当知己,所以不告诉你。

卒辇而致之。

最终蔡勉旃用车子把千两白银运着送还给他。

戴震难师

先生是年乃能言, 盖聪明蕴蓄者久矣。 就傅读书, 过目

戴震这一年才会说话,大概是聪明蕴藏积蓄久的缘故吧,他跟随老师读书,看一遍就能

成诵, 日数千言不肯休。 授《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

背下来,每天背几千字还不肯停下来。先生教《大学章句》,到“右经一章”以下,戴震问先

师:“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 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

生“这里凭什么知道是孔子的话,曾子记述的?又凭什么知道是曾子的意思,曾子的弟子记

之?”师应之曰:“此朱文公所说。”即问: “朱文公何时人?” 曰:“宋朝人。”

录的?”先生说:“这是朱熹说的。”戴震接着问:“朱熹是 ”戴震

“孔子、曾子何时人?”曰:“周朝人。”“周朝、宋朝相

又问:“孔子、曾子是 ”戴震问:“周朝、宋朝相距多少

去几何时矣?”曰:“几二千年矣。” “然则朱文公何以知

时间了?”先生说:“差不多两千年了。”戴震又问:“既然这样,那么知悉凭什么知道是这样

然?”师无以应,曰:“此非常儿也。”

的?”先生没法回答,说:“这是个不同寻常的小孩。”

陌上桑

日出东南隅, 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 自名为罗敷。

太阳从东南方升起,照到我秦氏的楼台。秦家有个美好的女孩,自家起名叫做罗敷。

罗敷善蚕桑, 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 桂枝为笼钩。

罗敷善于种桑养蚕,常常采桑在城南角;篮子是系着青丝带,笼钩是用桂枝做成。

头上倭堕髻, 耳中明月珠。 缃�

头上梳着云朵般髻,耳上佩着明珠宝饰。下身穿着缃绮的裙,上身穿着紫绮的袄。

行者见罗敷, 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 脱帽着帩头。

走路的人见到罗敷,放下担子捋着胡须。年少的人见到罗敷,摘下帽子只戴纱巾。

耕者忘其犁, 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 但坐观罗敷。

耕田的忘记了把犁耕田,锄地的忘记了握锄锄地;来往的人相互埋怨,只是为了看罗敷。

使君从南来, 五马立踟蹰。 使君谴吏往, 问是谁家殊。

从南面来了一个太守,乘五马拉的车徘徊不前。太守命令手下去问,是谁家美丽的女子。

“秦氏有好女, 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 “二十尚不足,

(那人)说:“她是秦家的女孩,名字叫罗敷。”(太守问)“罗敷现年几岁了?”“不够二十岁,

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 “宁可共载不?”

十五已出头。”太守问罗敷:“(你)愿意与我同车共载吗?”

罗敷前致词: “使君一何愚! 使君自有妇, 罗敷自有夫。

罗敷走上前对太守说:“你是多么的愚蠢!你有你的家室,我有我的丈夫。

东方千余骑, 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 白马从骊驹,

我丈夫在东方做官,跟随的人马多,他在最前列。怎样认识我丈夫,白马后跟着黑色的小马。

青丝系马尾, 黄金络马头。 腰中鹿卢剑, 可值千万余。

青丝系在马尾巴上,黄金点缀马头。腰上佩着鹿卢剑,高贵可值千千万万。

十五府小吏, 二十朝大夫, 三十侍中郎, 四十专城居。

十五岁做小吏,二十岁时做了大夫。三十岁时做了侍中郎,四十岁时做了一城的长官。

为人洁白晰,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丈夫长得皮肤洁白,胡须疏朗得体,从从容容踱着方步,落落大方有大官气派。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在座的众人,都说我的夫婿不一般。

诗五首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在柳絮落光杜鹃蹄叫的季节,我听说王昌龄被贬到龙标县。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我把我的思念托付给明月,随风一直送到夜郎西。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辽阔的江南,到处一派绿树红花莺啼燕舞的景象,无论是傍水的村落,还是依山的城镇,都酒旗飘飘。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那南朝留下来的许许多多的寺庙楼台,在烟雨蒙闷中时隐时现。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飞来峰上的应天塔高入云端,听说在上面可听见天鸡破晓,看见太阳初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我不害怕漂浮的云把眼遮住,当然是因为我身处最高处。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泰山有多大?从齐到鲁都可望见。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上苍将神奇秀丽都集中在东岳泰山,山南山北明暗不同。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山中升起层层云气,看后使人心胸开阔激荡,睁大眼睛远望,归巢的'飞鸟都尽收眼底。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有朝一日一定要登上峰顶,看到众多的山都显得低矮渺小。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挥师向东到了碣石,正好在此观望沧海。海水多么荡漾,山岛多么高耸突兀。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树木丛生在一起,百草长得丰盛茂密。秋风萧瑟,一片凄凉;海中翻滚波涛。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其出其里。

日月仿佛是从大海里出来的;灿烂的银河,仿佛也是从海里出来的!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太幸运了,用诗歌来唱出自己的志向!

《论语》十则

子曰: “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

孔子说:“学了并经常温习它,不也很高兴吗?有同门师兄弟从远方来(与我探讨学习),

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而自己又没什么不满,不也算得上君子吗?”

子曰: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获得了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做老了师了。”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很危险。”

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 “敏而好学,

子贡问孔子说:“孔文子(死后)凭什么被称做‘文’呢?”孔子说:“聪明而且爱好学

不耻下问, 是以谓之‘文’也。”

习,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而不以为耻,因此被称做‘文’。”

子曰: “默而识之,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何有于我哉?”

孔子说:“默默地记住它,学习而不知满足,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我有哪一样呢?”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其中也一定有我的老师;选取他们的好的东西加以学习、

其不善者而改之。”

采纳,他们身上不好的东西(自己身上如果也有,则)加以改正。”

《世说新语》二则

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日中, 过中不至,

陈太丘和朋友约定一同出行。(他们)约定在正午动身,过了正午朋友没到,

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 门外戏。

陈太丘便离开了。离开之后朋友到了。(陈太丘的儿子)陈方元当时七岁,在门外玩耍。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 已去。”

朋友问元方:“你父亲在家吗?”元方回答说:“等您很久您都没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 与人期行, 相委而去。” 元方曰:

朋友便生气地说:“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定同行,却丢下别人走了。” 元方说:

“君与 家 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 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 则是

“您与我父亲约定中午,到了中午您没到,就是不守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父亲,就是

无礼。” 友人惭, 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不讲礼貌。”朋友感到很惭愧,走下车去拉元方以表示歉意。元方走进门去,连头也没有回。

乘船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 有一人欲依附, 歆辄难之。 朗曰:

华歆、王朗一起乘船逃难。(途中)有一个人想要搭船。华歆感到很为难。王朗说:“(船

“幸尚宽, 何为不可?” 后贼追至, 王欲舍所携

里)恰好还很宽松,为什么不同意?“后来作乱的人追上来了,王朗想要抛弃所携带的那个

人。歆曰: “本所以疑, 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 宁可以

人。华歆说”先前之所以犹豫不决,正因为考虑到这种情况了。既然已经接纳他,难道可以

急相弃邪?” 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

因为情况紧急就抛弃他吗?”于是还像当初一样携带救助这个人。世人通过这件事来评定

华、王之优劣。

华歆、王朗的优劣。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 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 未尝识

金溪县百姓方仲永,祖祖辈辈以耕种为生。仲永出生五岁了,从来不认识(笔、墨、纸

书具, 忽啼求之。 父异焉, 借旁近

砚这些)书写工具,(他)突然哭着要这些东西。(他)父亲对此觉得很奇怪,从邻居家借了

与之, 即书诗四句, 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给他,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写了名字。他的这首诗的以赡养父母、团结族人立意,

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其文

全乡的读书人竞相传看。从此,(大人)指着东西让他作诗,他立刻就能完成,其中文采和道

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 稍稍宾客其父, 或以钱币丐之。

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县的人都很惊奇,纷纷邀他父亲做客,有的人还用钱求仲永题诗。

父利其然也,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不使学。

他父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 从先人还家, 于舅家见之, 十二三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跟父亲一起回家,在舅舅家见到了仲永,有十二三

矣。 令作诗, 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 还自扬州,

岁了,让他作诗,(写得已经)不能符合以前的名声了。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家,

复到舅家, 问焉, 曰: “泯然众人矣。”

又到舅舅家,问他们仲永的情况,他们说:“跟普通人没什么区别了。”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 惟闻女叹息。

唧唧又唧唧,木兰地着大门纺织。听不见织机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叹息的声音。

问女何所思, 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 女亦无所忆。

问木兰想什么,问木兰怀念什么。木兰也没有什么想的,木兰也没有什么怀念的。

昨夜见军帖, 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 卷卷有

昨天下午见到军中的文告,可汗正大规模地征兵。好多好多卷的文告啊,上面都有父亲

爷名。 阿爷无大儿, 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 从此替爷征。

的名字。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木兰没有长兄。愿意无买鞍买马,从此替父出征。

东市买骏马, 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 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

去东市买骏马,去西市买鞍鞯。去南市买笼头,去北市买长鞭。早上辞别爹娘,

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傍晚到了黄河边上,听不见爹娘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见黄河流水在溅溅作响。

旦辞黄河去, 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

早上离开黄河边,傍晚到了黑山上,听不见爹娘呼唤女儿的声音,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只听见燕山下胡人的战马在啾啾嘶鸣。

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

奔驰万里赶赴战场,飞越一个个关口、一座座山峰。从北方来的寒气中传来用刁斗报更

金柝, 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的声音,清冷的月光照射在铠甲上。很多很多的将士战死沙场,很多很多年后将士回到故乡。

归来见天子, 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 赏赐百千强。

回来后拜见天子,天子高坐在大殿上。记了许多许多次功勋,颁发了许多许多的奖赏。

可汗问所欲, 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 送儿还故乡。

可汗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回答不想要做官,只希望驰骏马,送我回到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爹娘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迎出外城;姐姐听到妹妹回来了,对着大门整理妆饰;

小弟闻姊来, 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 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

弟弟听到姐姐回来了,霍霍磨刀宰杀猪羊。打开东屋的门,坐在西屋的床,脱掉战时的长袍,

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 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

穿上过去的衣裳,对着窗户梳理黑发,对着镜子贴上花黄。走出门看望战友,

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 不知木兰是女郎。

战友们都惊慌:在一起很多年,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的。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雄兔和雌兔都脚步跳跃,目光迷离;两只兔子贴着地面跑,哪能分辨出哪是雄哪是雌?

.诗五首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年轻时离开家乡年老才回来,一口乡音未改两鬓已是疏落苍白。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儿童见到我却不认识我,笑着问我这位“客”是从哪里来。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你问我回家的日期,我却还没有回家的日期,在这秋夜的巴山,大雨骤至,池中涨满了水。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什么时候我们一起在西窗下剪烛夜谈,再来叙说今天巴山夜雨的情景呢?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长江边上杨柳依依,那乱飞的柳絮,愁坏了渡江的游子。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晚风阵阵,从驿亭里传来几声笛声,我们就要离别了,你要去潇湘大地,而我要去京城长安。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三秦大地环绕护卫着都城长安,举目望去,烟雾弥漫,怎么也看不见岷江上的五大渡口。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我与你都充满离愁别绪,因为我们同是远离家乡、在外做官的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只要四海之内有知己,远在太内涯也好像近在咫尺。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不要在分手的地方,像青年男女一样哭哭啼啼,沾湿佩巾。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我被贬离开京城,在巴山楚水那种凄凉的地方生活了二十三年。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在外面,我怀念老朋友的时候,只能徒然地吟诵《思旧赋》;我回到故乡,恍如隔世,正像传说中的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船的旁边千帆竞发,枯树的前头万木逢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今天听了你吟诵的这首诗,暂且凭着杯中的美酒振奋精神。

卖油翁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

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没有人能和他相比,他也因此以为了不起。他曾在自己家的菜园

家圃,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睨之,久而不去。

里射箭,有一个卖油的老头儿放下担子,站在一旁,斜着眼睛看他,很长时间都不离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但微颔之。

卖油的老头儿看见他射出的箭十支有八九支中的,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康肃问曰: “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

陈尧咨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射箭的技术不是很高明吗?”卖油的老头儿说:

“无他, 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 “尔安敢轻吾射!”

“没有什么别的,只不过手浮熟练罢了。”陈尧咨怒气冲冲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的射技呢?”

翁曰: “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

卖油的老头儿说:“怎么敢呢,我是凭我酌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说完,于是就拿出一个

葫芦置于地, 以钱覆其口, 徐以杓酌油沥之, 自钱孔

葫芦放在地上,用一个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勺子舀油往葫芦里倒,油从钱孔中穿过

入, 而钱不湿。 因曰: “我亦无他,

去进入葫芦,但是钱没有打湿。卖油的老头儿接着说道:“我也没有什么别的,

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只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只好笑着打发卖油的老头儿走了。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 两岸连山, 略无阙处。

在三峡七百里的(沿途)中,峡谷的两岸都是山连着山,没有一点缺口。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重叠的山岩和屏障似的山峰遮住了天日;如果不是(晴朗的)正午或半夜,是见不到日月的。

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或王

到了夏季,江水上涨,淹没丘陵,顺流而下、逆流而上的路都被阻绝。有时遇到皇帝

命急宣, 有时朝发白帝, 暮到江陵, 其间千二百

命令急需传达,早上从四川的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湖北的荆州。这中间相隔一千二百多

里,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里。即使是乘御快马疾风,也没有这样迅疾。

春冬之时,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谳

在春冬季节,则有白色的急流清波回旋,绿色的水潭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

多生怪柏,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峰之上,大多生长着奇形怪状的松柏;悬在空中的泉水和瀑布在峰峦间飞速冲荡,

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更显出水清山峻,草木茂盛。(这情景)给人带来无限的情趣。

每至晴初霜旦, 林寒涧肃, 常有高猿

每逢到了天气放晴或降霜的早晨,在凄清的林木、寂静的涧谷中,常听到高处传来猿猴

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

的叫声,凄厉异常,绵延不息。(那叫声)在空谷中鸣荡,哀婉凄切。所以,打鱼的人往往

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唱道:“巴东三峡哦,巫峡最长;听那绵绵不息的猿猴的叫哦,不禁泪湿衣裳。”

古文二则

蔡勉旃坚还亡友财

戴震难师

蔡勉旃坚还亡友财

蔡嶙,字勉旃,吴县人。 重诺责, 敦风义。 有友

吴县有一个叫蔡璘,字勉旃的人。他重视诺言和责任,重视朋友之间的情谊。有一个朋

某以千金寄之, 不立券。 亡何,其人亡。 蔡召其

友寄放了千两白银在他那,没有立下任何字据。过了不久,他的朋友死了。蔡勉旃把他朋友

子至, 归之, 愕然不受, 曰:“嘻!

的儿子叫来,要把千两白银还给他。他朋友的儿子很吃惊的样子,不肯接受,说道:“哎呀!

无此事也, 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 且父未尝语我也。”

没有这样的事情,哪里有寄放千两白银却不立字据的人?而且我的父亲从来没有告诉过我

蔡笑曰: “券在心, 不在纸。 而翁知我, 故不语 郎 君。”

呀。” 蔡勉旃笑着说:“字据是在心里,不是在纸上。你的父亲把我当知己,所以不告诉你。

卒辇而致之。

最终蔡勉旃用车子把千两白银运着送还给他。

戴震难师

先生是年乃能言, 盖聪明蕴蓄者久矣。 就傅读书, 过目

戴震这一年才会说话,大概是聪明蕴藏积蓄久的缘故吧,他跟随老师读书,看一遍就能

成诵, 日数千言不肯休。 授《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

背下来,每天背几千字还不肯停下来。先生教《大学章句》,到“右经一章”以下,戴震问先

师:“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 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

生“这里凭什么知道是孔子的话,曾子记述的?又凭什么知道是曾子的意思,曾子的弟子记

之?”师应之曰:“此朱文公所说。”即问: “朱文公何时人?” 曰:“宋朝人。”

录的?”先生说:“这是朱熹说的。”戴震接着问:“朱熹是 ”戴震

“孔子、曾子何时人?”曰:“周朝人。”“周朝、宋朝相

又问:“孔子、曾子是 ”戴震问:“周朝、宋朝相距多少

去几何时矣?”曰:“几二千年矣。” “然则朱文公何以知

时间了?”先生说:“差不多两千年了。”戴震又问:“既然这样,那么知悉凭什么知道是这样

然?”师无以应,曰:“此非常儿也。”

的?”先生没法回答,说:“这是个不同寻常的小孩。”

陌上桑

日出东南隅, 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 自名为罗敷。

太阳从东南方升起,照到我秦氏的楼台。秦家有个美好的女孩,自家起名叫做罗敷。

罗敷善蚕桑, 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 桂枝为笼钩。

罗敷善于种桑养蚕,常常采桑在城南角;篮子是系着青丝带,笼钩是用桂枝做成。

头上倭堕髻, 耳中明月珠。 缃�

头上梳着云朵般髻,耳上佩着明珠宝饰。下身穿着缃绮的裙,上身穿着紫绮的袄。

行者见罗敷, 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 脱帽着帩头。

走路的人见到罗敷,放下担子捋着胡须。年少的人见到罗敷,摘下帽子只戴纱巾。

耕者忘其犁, 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 但坐观罗敷。

耕田的忘记了把犁耕田,锄地的忘记了握锄锄地;来往的人相互埋怨,只是为了看罗敷。

使君从南来, 五马立踟蹰。 使君谴吏往, 问是谁家殊。

从南面来了一个太守,乘五马拉的车徘徊不前。太守命令手下去问,是谁家美丽的女子。

“秦氏有好女, 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 “二十尚不足,

(那人)说:“她是秦家的女孩,名字叫罗敷。”(太守问)“罗敷现年几岁了?”“不够二十岁,

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 “宁可共载不?”

十五已出头。”太守问罗敷:“(你)愿意与我同车共载吗?”

罗敷前致词: “使君一何愚! 使君自有妇, 罗敷自有夫。

罗敷走上前对太守说:“你是多么的愚蠢!你有你的家室,我有我的丈夫。

东方千余骑, 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 白马从骊驹,

我丈夫在东方做官,跟随的人马多,他在最前列。怎样认识我丈夫,白马后跟着黑色的小马。

青丝系马尾, 黄金络马头。 腰中鹿卢剑, 可值千万余。

青丝系在马尾巴上,黄金点缀马头。腰上佩着鹿卢剑,高贵可值千千万万。

十五府小吏, 二十朝大夫, 三十侍中郎, 四十专城居。

十五岁做小吏,二十岁时做了大夫。三十岁时做了侍中郎,四十岁时做了一城的长官。

为人洁白晰,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丈夫长得皮肤洁白,胡须疏朗得体,从从容容踱着方步,落落大方有大官气派。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在座的众人,都说我的夫婿不一般。

诗五首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在柳絮落光杜鹃蹄叫的季节,我听说王昌龄被贬到龙标县。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我把我的思念托付给明月,随风一直送到夜郎西。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辽阔的江南,到处一派绿树红花莺啼燕舞的景象,无论是傍水的村落,还是依山的城镇,都酒旗飘飘。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那南朝留下来的许许多多的寺庙楼台,在烟雨蒙闷中时隐时现。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飞来峰上的应天塔高入云端,听说在上面可听见天鸡破晓,看见太阳初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我不害怕漂浮的云把眼遮住,当然是因为我身处最高处。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泰山有多大?从齐到鲁都可望见。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上苍将神奇秀丽都集中在东岳泰山,山南山北明暗不同。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山中升起层层云气,看后使人心胸开阔激荡,睁大眼睛远望,归巢的飞鸟都尽收眼底。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有朝一日一定要登上峰顶,看到众多的山都显得低矮渺小。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挥师向东到了碣石,正好在此观望沧海。海水多么荡漾,山岛多么高耸突兀。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树木丛生在一起,百草长得丰盛茂密。秋风萧瑟,一片凄凉;海中翻滚波涛。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其出其里。

日月仿佛是从大海里出来的;灿烂的银河,仿佛也是从海里出来的!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太幸运了,用诗歌来唱出自己的志向!

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19

一、原文

钱思公(1)虽生长富贵(2),而少所嗜好。在西洛(3)时尝(4)语(5)僚属(6),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7),卧则读小说(8),上厕则阅小辞(9)。盖未尝(10)顷刻释(11)卷也。

谢希深(12)亦言:宋公垂(13)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14)诵之声琅然(15),闻(16)于远近,亦(17)笃学(18)如此。余因(19)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20)惟此尤可以属思(21)尔(22)”。

二、译文

钱思公虽然出身在富贵之家,但是没有什么不良爱好。在西京洛阳曾经告诉官员的家属,说这一生只喜欢读书,坐着的时候就读经书和史书,躺在床上就读各种杂记的书籍,上厕所的时候就读短小的诗词、小令。大概从来没有半刻放下书的时候。

谢希深也说: 同在史院的宋公垂,每当去厕所都夹着书,诵读的声音清脆,远近都能听到,也是如此的好学。我于是告诉希深,说:“我平生所作的文章,多是在“三上”,就是马背上、枕头上、厕座上。大概只是因为只有这些地方才可以集中思想吧。”

三、注释

(1)钱思公:即钱惟演,北宋“西昆体”代表作家之一,吴越王钱俶的儿子,从其父归宋,宋景祐中以枢密副使任西京留守。下文提及的谢希深(谢绛)、宋公垂(宋绶)也以文学知名一时。

(2)虽:虽然

(3)西洛:西京洛阳。

(4)尝:曾经。

(5)语:对……说。

(6)僚属:官府的佐助官。当时,欧阳修、谢绛等都是钱惟演的僚属。

(7)经史:经书和史书。

(8)小说:指先秦百家著作以及后来的杂记类书籍。

(9)小辞:指短小的诗词。

(10)未尝:从来没有

(11)释:放下。

(12)谢希深:即谢绛,欧阳修的朋友。

(13)宋公垂:即宋绶,家富藏书,以读书敏慧强记而著名。

(14)讽:不看着书本念,背书

(15)琅然:声音清脆。

(16)闻:(能)听见

(17)亦:也。

(18)笃学:十分好学。

(19)因:于是。

(20)盖:大概

(21)属思:集中思想写作

(22)尔:罢了

文言文人物及翻译文言文 20

曹端,字正夫,渑池人。永乐六年举人。五岁见《河图》《洛书》,即画地以质之父。及长,专心性理。其学务躬行实践,而以静存为要。读宋儒《太极图》《通书》《西铭》,叹曰:“道在是矣。”笃志研究,坐下著足处,两砖皆穿。事父母至孝。父初好释氏,端为《夜行烛》一书进之,谓:“佛氏以空为性,非天命之性;老氏以虚为道,非率性之道。”父欣然从之。继遭二亲丧,五味不入口,既葬,庐墓六年。

端初读谢应芳《辨惑编》,笃好之,一切浮屠、巫觋(xí)、风水、时日之说屏不用。上书邑宰,毁淫祠百余,为设里社、里谷坛,使民祈报。年荒劝振,存活甚众。为霍州学正,修明圣学。诸生服从其教,郡人皆化之,耻争讼。知府郭晟问为政,端曰:“共公廉乎。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晟拜受。遭艰归,渑池、霍诸生多就墓次①受学。服阕,改蒲州学正。霍、蒲两邑各上章争之,霍奏先得请。

霍州李德与端同时,亦讲学于其乡。及见端,退语诸生曰:“学不厌,教不倦,曹子之盛德也。至其知古今,达事变,未学鲜或及之。古云‘得经师易,得人师难’,诸生得人师矣。遂避席去。端亦高其行谊,命诸生延致之,讲明正学。”

端先后在霍十六载,宣德九年卒官,年五十九。诸生服丧之年,霍人罢市巷哭,童子皆流涕。贫不能归葬,遂留葬霍。       注意:  ①墓次:服丧人的临时住处。

文言文人物及翻译文言文 21

元德秀,字紫芝,河南河南人。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既擢第,母亡,庐墓侧,食不盐酪,藉无茵席。服除,以窭(贫寒)因调南和尉,有惠政。

德秀不及亲在而娶,不肯婚。人以为不可绝嗣,答曰:“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初,兄子襁褓丧亲,无资得乳媪,德秀自乳之,能食乃止。既长,将为娶,家苦贫,乃求为鲁山令。前此堕车足伤,不能趋拜,太守待以客礼。有盗系狱,会虎为暴,盗请格虎自赎,许之。吏白:“彼诡计,且亡去,无乃为累乎?”德秀曰:“许之矣,不可负约。即有累,吾当坐,不及余人。”明日,盗尸虎还,举县嗟叹。

玄宗在东都,酺(聚会饮酒)五凤楼下,命三百里县令、刺史各以声乐集。是时颇言帝且第胜负,加赏黜。河内太守辇优伎数百,被锦绣,或作犀象,瑰谲光丽。德秀惟乐工数十人,联袂歌《于蔿于》。《于蔿于》者,德秀所为歌也。帝闻,异之,叹曰:“贤人之言哉!”谓宰相曰:“河内人其涂炭乎?”乃黜太守,德秀益知名。

所得奉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岁满,笥余一缣,驾柴车去。不为墙垣扃钥,家无仆妾。岁饥,日或不爨(烧火做饭)。嗜酒,陶然弹琴以自娱。德秀善文辞,作《蹇士赋》以自况。房琯每见德秀,叹息曰:“见紫芝眉宇,使人名利之心都尽。”苏源明常语人曰:“吾不幸生衰俗,所不耻者,识元紫芝也。”

天宝十三载卒,家惟枕履箪瓢而已。

《虽有嘉肴》翻译 22

虽然有美味的内食,但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味道的甘美。虽然有好的道理,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尚书。说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饿就是这个道理。

短篇文言文加翻译 23

司马光砸缸

佚名〔宋代〕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译文

司马光和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只有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水从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