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美文摘抄【优秀10篇】

五月初五是端午,粽叶飘香鼻尖传。片片芦苇片片情,点点红豆寄情谊。粒粒红枣心欢喜,滴滴雄黄吉祥意。年年岁岁端午节,分分秒秒幸福时。下面是爱岗的小编帮大家整编的端午节美文摘抄【优秀10篇】,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端午节美文摘抄 篇1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元旦节……,可让我最喜欢的是——端午节。

香甜的粽子,带我们走进端午的历史。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传说屈原抱着楚国的石头投汩罗江死后,百姓们十分伤心,人们为了不让江中鱼虾来啃咬屈原的尸体,便把米、鸡蛋等物投入江中,从而演变为如今的粽子。有个药师把雄黄酒倒入江中,说是迷晕了龙,不让它吃屈原,果真有一条死去的蛟龙浮在了水面,胡须上还有一片屈原的衣服,人们把这条龙筋须拔了,缠在孩子的手上,可以避邪,后来就演变成小孩手上的五色线,门口插的艾叶。在端午节,小孩子们最喜欢吃的是什么?哈哈,那就是粽子,我,也不例外。

粽子外形多变,有三角形、桶形、圆椎形、宝塔形、圆棒形……,真是千奇百怪,更怪的是粽子的味道,有枣粽、豆沙粽、蛋黄粽、还有肉粽,可真是无奇不有啊。

今天是我第一次包粽子,只见奶妈把粽叶、红枣、米等都拿了出来,我好奇的指着米,问奶奶:“这米怎么和平常的不一样呀?”“这是糯米不是平常的大米”,奶奶笑着说。开始包了,奶奶拿上粽叶,娴熟的一弯,粽叶就乖乖的。成了漏斗状,放入了一颗大红枣,又放上了一层米,又放了一个枣,然后一折一个粽子就成形了,奶奶又飞快的缠了两圈,一个大而香的粽子成了!我一看,呀!这么简单,我一会就能做好几个哪,我心想,可是把粽叶成漏斗状就费了我九牛二虎之力,我刚把枣和米放进去,粽叶又开了,枣和米全掉了,我心一泄,不包了,奶奶告诉我,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要细心,我又试了一次,这一次我把有缝的地方包紧,米不多也不少,包成了一个不像粽子却又是粽子的玩意儿。

经过了三四个钟头的蒸煮,终于熟了,我也顾不上烫,抓起粽子拔开就美滋滋的吃了起来。因为它不仅美味,而且还有我的付出,所以粽子格外香甜。

端午节美文摘抄 篇2

小时候每到端午节,家里人总会买一根五彩绳系在我的手腕上,一来图个吉利,二来也省的我看见别人家孩子手上有五彩绳心里不平衡然后回家哭闹。这时候小孩心性的我一般会高兴一阵,等玩腻了玩脏了就顺手一扔,转而寻找下一个乐子去了。

然而有那么一条五彩绳我却一直留着,这些年来一直都没舍得扔掉。它的来历还要说到四年前的端午节,当时我还在上大三,一位熟识的学姐组织了几个人去春游,地点就在哈尔滨的植物园。我们到了植物园,发现门口有卖五彩绳的,当时组织活动的学姐童心大发,就给我们每个人都买了一根。

端午时节的哈尔滨植物园正是百花盛开,草长莺飞的好时候,平时只能在鲜花店中见到的鲜花在这里一片一片地铺开,游人在其中赏花,拍照,好不惬意。然而四年过去,我对那天的好景色已经没有什么太深刻的印象了,真正让我无法忘记的是我们后来坐在草地上休息时,学长学姐们讲的那些故事

那天同行的学长学姐都是去过西部支教的',故事当然主要围绕他们当时的经历:学长学姐们讲了他们在去之前对那里的美好幻想;讲了一段时间之后幻想破灭的痛苦;讲了落后地区令人心酸的教育状况;讲了当地或淳朴或愚昧的形形色色的人;讲了在当地遇到的种种或开心或气愤的经历;讲了支教过程中和学生结下的情谊。那日最动人的一刻莫过于在他们说到因为他们的努力,当地学校学生升学率有明显提升的时候,他们眼中放射的那种自豪与满足,真正地让我受到了前所未有感动与震撼,那种触动直至今日都让我无法忘怀。就是因为他们无私的付出,多少孩子的一生就这样被改变了啊!

这几年每当我拿出那天学姐送的五彩绳,我就会想起那一年端午听到的那些故事,就会想起这些了不起的人,就是从这群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即便这个世界再功利,人们的心再浮躁,也永远会有那么一群单纯的人,在为了需要帮助的人而真心实意地努力,任何非议与委屈都不能动摇他们的信念。我可能达不到学长学姐的高度,但是我想,即便生活的压力压得我没有办法再毫不犹豫地系上五彩绳,那我也要把它小心地珍藏起来,永不丢弃。

端午节美文摘抄 篇3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我的家乡,最具特色的要数端午节。浓浓的粽香,欢乐的加油声从龙舟上飘来。这就是家乡的端午节。

说起端午节,最令人兴奋的是包粽子。记得有一年端午节,我们全家都来包粽子,可热闹了!第一个出场的,便是我们家的主力骨——妈妈。只见她手拿三片棕叶,把它转成一个圆锥形,再拿一个勺子添上生米,嘿!还别说,可真有种端午节的气氛呢!妈妈熟练地把粽叶多余的部分折起来,再缠上粽线,瞧!一个小小的“特种兵”,多么可爱!我们也迫不及待的模仿着妈妈的样子,包了几个粽子。当妈妈看到我们给她包的`“惊喜”时,简直笑到直捂着肚子,可不是嘛!这哪里是粽子啊!有的像个方盒子,有的像个“金字塔”,有的像小鸡蛋------最好笑的是弟弟包了一个“粽子”,足足用了六片棕叶呢!里面只有一小勺米,外面包满了棕叶,并用线密密麻麻的缠满了,虽然看起来不大不小,刚刚好,可里面却只有一小口粽子,真是名副其实的“外强中干”呀!

当妈妈在蒸粽子时,我和弟弟等着吃粽子,而爸爸滔滔不绝地讲起了粽子的来历。原来在战国时期,有个楚国人叫屈原,他是楚王的重臣。当时楚国和秦国的关系并不和谐,不久,秦国攻占了楚国的一座城池,又派使臣去楚王议和,屈原看出了秦王的阴谋,告诉楚王真相,但楚王非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了郢都。后来楚王因为不听,却死在了秦国。屈原知道楚国将要灭亡时,万念俱灰,跳入了汨罗江。人们知道后,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纷纷拿来了粽子投入江中,还有的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使屈原的尸体免遭动物的伤害。从此,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便称之为“端午节”。其实,端午节就是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

我们刚听完这个故事,忽听外面不停的“加油”声,原来是龙门村,魏高村在举行端午节划龙舟比赛。只见龙舟上坐满了人,大家头戴官帽,身穿运动装,手持木浆,兴奋无比。只听一阵鼓鸣,几条龙舟齐头并进,加油声此起彼伏,个个眼睛瞪得溜圆,鼓起腮帮,使劲地划。村民端着早已准备好的粽子,迎接胜利的一方。其实,赛龙舟也是一种纪念屈原的方式。

家乡的端午节多么有趣啊!欢迎你们来我的家乡——武穴尝尝这美味的粽子,观赏赛龙舟吧!

端午节美文摘抄 篇4

六月是我最喜欢的月份。

它标志着一个季节——夏天的开始,也标志着一个学期的结束。六月里的第一个节日就是端午节。

我盼星星盼月亮,终于到了六月七号——端午节。自从周一知道端午放假三天,我的心就如同一只小鸟,在四周是肋骨的“牢笼”里上蹿下跳,兴奋地撞击着“笼子”。

端午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有着悠长的历史,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 相传战国时期楚国的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便将这一天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为了防止江中的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所以投粽子到江中,因此便有了包粽子的习俗。

现在终于迎来了心心念念的端午节。我们买好了艾叶、粽叶等端午的必备用品,为第二天的端午节做准备。

太阳缓缓地从东方升起,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照耀到我的脸上,抚摸着我,将我唤醒。我早早地起了床,兴奋地迎接端午节。爸妈起得比我还早,姐姐还是和往常一样被“封印”在床上,不到中午不起床。我们的第一个活动便是大扫除。这是我们家一贯的习俗,一到春节等重大节日我们就会大扫除。我们在各自的地点奋斗,我在卧室里与垃圾大战了两个小时,到了九点多终于把家中收拾得有模有样。

接着我们便开始最重要的项目——包粽子。妈妈让我把粽叶洗一下,我去寻找了一样工具。我把粽叶放到水龙头下冲洗,接着拿刷子一遍一遍地刷。洗好后,我们便开始包了。首先将粽叶卷成一个小漏斗,接着在中间填上糯米,再在糯米中放上馅料,最后把粽叶覆盖在口上,并包成一个三角体,一个粽子就包好啦。不过,包粽子虽然看起来简单,但自己包起来还是蛮难的。我最后一步总是出错,把三角体变成了三角形。妈妈教了我好久,我终于会包了。不过虽然那个粽子是三角体,但我后来才发现我没有放馅,那个粽子里面只有糯米。午饭上我们便吃了我们自己包的粽子,能够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的感觉真不错,虽然有个粽子没有馅。

时间如同白驹过隙,匆匆忙忙地过去了,端午三天的小长假也就这么过去了。我们应该保存着中国文化,保存着中国传统。端午节过得是那么充实,在我记忆的长廊中,留下一幅精彩难忘的景色。

端午节美文摘抄 篇5

一大早便闻到粽子的香味,集市上人来来往往,小贩吆喝道:“卖粽子嘞!卖粽子嘞!”便扬长而去……

“小懒虫,起床啦,快快快,趁热吃粽子!”眼前还是系着围裙漂亮的妈妈。粽子很香,很甜。从我慢慢为它“宽衣解带”,那洁白的肌肤便裸露出来。窗外依然熙熙攘攘,叫卖声,鸣笛声,讨价还价此起彼伏。咬入一口枣粽,脸上洋溢出满足的笑容。旁边坐着的弟弟早已按耐不住,焦急地用小胖手指着粽子,双脚不停地踢着桌子,使着小性子。一个个粽子下肚,迟早会有些胀。抱着安安,出门看晨曦中洱海的景象。

洱海上早已布满条条龙舟,颜色赛似夜景大理的灯光。灯红酒绿惹人醉,现在是五彩缤纷的龙舟耐人欣赏。安安挣脱我的双臂跑去海边,于正啄食粽子的白鸽嬉戏。海边,粽子,不禁联想到投河的屈原,有理想,有抱负,多才多艺。自从《思美人》开播后,更是钦佩他的爱国情怀。

人越来越多,声音愈发嘈杂,都聚集在海边。

下午,日光曝晒,船员们个个高大魁梧,怒吼着。声声号令响起,一片片水花涌到台上,箭似般飞向终点。“咚咚咚……咚咚”鼓声有节奏响起,“咚咚”“咚咚”观众欣喜若狂,看着红衣队马上就要胜了,不停地叫着“好!”“好!”安安边吃粽子,双眼边放出光芒兴奋地看着龙舟赛。只见蓝衣队不甘落后,紧跟着红衣队船尾,两艘船靠得越来越近越来越近越来越近!终于,在残酷的竞争中,红衣队仅以不到一秒之差输给了蓝衣队。观众为这反转局面惊得目瞪口呆,久久无声。突然,一个年轻气盛的小伙子在人群中大喊:“精彩!”随后掌声如雷鸣。

晚饭,同样有香味儿十足的`粽子。一家四口比赛谁解开的粽叶最长,长者为胜,获得最美味的甜粽。安安专心致志地解开粽叶,小手谨慎地拉开绳线。一双美丽的眼睛与我突然交汇,示意我解慢些、撕短些。大概五分钟后,一个个粽子雪白地立在盘上。再看四个盘里的粽叶大多细而短,唯独安安盘里的长且漂亮。我们笑了,他也笑了,像花儿一样,他拿着甜粽天真的笑至今难以忘怀……

赛龙舟,品粽,解粽叶,传统佳节令人回味无穷……

端午节美文摘抄 篇6

一年一度的佳节就要到来了,细想起来,上个在家过的端午已经是两年前的事了,前两天同学带来的粽子尝了一个,浙江这一带的人们喜好肉粽,有点咸,吃起来还是有些不习惯,不知不觉中就会想起家乡的端午节。

在我还是很少的时候,端午节可以说是一个很大的乐趣,不单单是因为可以吃美味的粽子。记得每天放学回来后,我们一群小伙伴都会跑到竹园里去剥包在竹上的竹页,或是捡脱落在地上的。然后成捆的拿回家,在阳光下曝晒。在竹园里,也时常会看到鸟窝,碰到蜂窝,当然我们不会安心的放任他们不管的,掏到的小鸟可以养,蜂窝就难对付了,在对战中时常会受到不同的伤害,还好蜂子的毒性不强,也就单单会肿上几天,这些印记也是我们有调皮捣蛋的一个证明吧。

端午前一天下午,大人们会把我们捡来的竹页泡在水里,会先煮上一会又来消毒。再把泡好的酒米(糯米)拿出来,傍晚的时候就会动手抱起来,这时小伙伴肯定都在家里动手包呢,应该有“玩”更加的恰当,整个过程中,我们能包的也就两三个,大多时间都是负责捣蛋的。当我们吃过晚饭谁去后,家长们就开始生火了,大火要煮上很久的。慢慢长夜也就在我一眨眼中就过去了。清早放学后,掀开锅盖,在里面寻找着自己的小作品,拿上来的时候会发现一些像我们一样调皮的酒米都探出了头,果然是出自我的。手笔。当然早餐就是慢慢的一锅粽子,还有许多煮的鸡蛋,为什么会有鸡蛋,这个我就不清楚了。黏黏的竹页也会被用来恶搞一下,会把它丢给院中的小鸡,黏在它们身上或者爪子上。

中午会有很多好吃的,也是慢慢的一桌。有些地方会在家门口插上艾叶,家长也会做香包,每个孩子分上一个。我们村就没有这个,但丝毫不会影响我的心情,因为有好吃的,有好多伙伴可以一起玩耍。

现在端午,还是那么热闹,临泉也开始举办端午龙舟赛了。可惜这个端午回不去了。

端午节的散文 篇7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挂香囊;五彩线,手腕绑;吃粽子,沾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每当端午节来临之际,我的脑子里就会回荡起孩童时代唱过的这首童谣。

我的故乡在赣南山区的赣江源头,是闽赣两省三县的交界处,是个典型的客家小山村,青山环抱,重峦叠嶂。共和国成立前,这里是延绵了几百年的一个山村圩场,每逢农历初一、十五,闽赣两省三县十里八乡的客家人,就会肩挑背扛地将家里多余的农产品弄到这里来交易,当地的人们称之为赶圩,农历初一、十五就叫圩日。圩日这天,一条百十来米长五六米宽鹅卵石砌成的“街道”和“街道”两边的店铺,便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南腔北调的吆喝声,讨价还价声,亲朋好友的谈笑声,喝酒猜拳的行令声此起彼伏。

与别的地方不相同,故乡的端午节是从农历四月下旬开始的。每年农历4月15日一过,村里人便邀朋引伴去山上采集药草:有夏枯草、车前草、鱼腥草(故乡土话叫臭七)、艾草等等。当然,采集最多的是鱼腥草。采集回来之后,洗净、晒干。采得多的人家就会将晒干的药草拿去圩场上售卖,但大多数还是收藏起来自家食用。

记得9岁那年,离端午节还有一个星期,周日,不需上学,妈妈叫我跟她一起到五六公里之外的大山深处去采鱼腥草,因为近一点地方鱼腥草都被人家采集完了。我们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翻山越岭,终于来到了一片原始森林的山沟里,放眼望去,山溪两旁长满红茎绿叶紫背一两尺高的鱼腥草,茎粗叶肥,郁郁葱葱。妈妈高兴得合不拢嘴,欣喜地冲向山溪里,随手摘下几片肥肥的绿绿的鱼腥草叶片,在水里稍微洗洗,然后塞入口中咀嚼起来。又挑几片嫩一点的鱼腥草叶摘下,清洗,递到我手里,叫我就着山溪水吃下去,防中暑。我们咀嚼完鱼腥草叶片便开始拔鱼腥草。妈妈说要连根一起拔,根比叶和茎的药效更好。也许就个把小时,我们拔下了一大片。妈妈让我把鱼腥草根部的泥土在山溪水里洗干净,她自己则取下背上的砍柴刀,到近旁的林子里砍来几根小拳头粗的毛竹,去掉枝条和竹子尾部,两头削尖,便成了可以挑东西的竹杠。又砍来几根藤蔓,把鱼腥草用藤蔓捆成4捆,两米来长的竹杠每头插上一捆。妈妈让我挑两捆小的,她自己则挑两捆大的。但我怎么也挑不起来。妈妈试了试她自己的两捆大的,也挑不起来。后来,妈妈就把给我挑的两捆小的挑在她自己肩上试了试,嘴里喃喃道,难怪你挑不起来,是捆多了,怕有六七十斤重。说着,放下肩上的担子,府下身子把那两捆大捆的拆开,又找来两根藤蔓和一根竹杠,将两大捆变成了4小捆,两担。我说我们两个人怎么挑得了3担?妈妈说,我们先各人挑一担上半山腰大婶家里,然后你在那里边休息边等我,我再下来挑剩下来的这一担。我说那多麻烦呀!妈妈说不麻烦不麻烦。我又疑惑地问道,那我们怎么弄回家呢?妈妈说我们可以存一担在半山腰大婶家呀,我明天再来挑。我有点生气地说,我们跟半山腰大婶又不熟,人家不一定肯让我们存在她家。妈妈微笑着说,傻孩子,上去到了大婶家里,跟人家说了不就熟了。我不怎么相信,便劝道:妈妈,算了吧,我们有4捆就足够了,剩下那2捆不要了,我们那里用得了那么多呀?我们又不拿去卖。妈妈说,我们自己当然用不了那么多,可是,我们可以送人呀,天热的时候,我们还可以用它煮好水来给大家喝呀。听完妈妈的话,我再没吱声了。那天,我们挑着沉甸甸的鱼腥草,爬山过岭,气喘吁吁,走一会,歇一会,直到天漆黑了才回到家里……

记忆中,我们小孩子最渴望最开心的是端午节前的农历五月初一。因为这一天正好是圩日。方圆十里八乡赶圩的人们扶老携幼,蜂拥而至。鹅卵石街道人山人海,水泄不通。两边店铺门外的屋檐下,一个挨一个摆满摊子。有卖时令水果的':诸如桃子、李子、扬梅、香瓜……。有卖新鲜蔬菜的:如四季豆、黄瓜、小白菜、青辣椒、紫茄子……。整个圩场瓜果飘香。当然,卖鸡鸭鱼肉,油米豆茶药草之类的也不少。然而,小孩子最感兴趣的是琳琅满目的玩具。有木头和小竹子做的喇叭、有用小木块雕刻的涂得五颜六色的小公鸡,有五色彩线做的可以装入鸡蚕小网兜、有用彩纸做的小风车、有木制枪、有竹制小笛、还有猴子上树(一只木刻的彩色小猴子抱着一根一尺来长的竹签,中间穿着一根绳子,绳子一拉,猴子就爬到竹签顶上了)……品种繁多,数不胜数。小孩子们会三五成群一个摊点一个摊点观看,这个摸一摸,那个捏一捏,或者偷偷地拿起能吹出声音的玩具趁摊主没注意吹个一两声。直看得目噔口呆,惊奇不已;直看得欲火焚心,口水直流。于是,赶忙回家找父母要钱卖一个,或者拖拽着父母到自己看好的摊点去购卖。要不来钱又拖拽不动父母的,有的在家里嚎哭,有的在地上打滚,直到父母给了钱或买了心仪的玩具回来才罢休。到了晚上或第二天,孩子们便带着自己的新玩具,不约而同地聚在一起,比较着谁的玩具漂壳,谁的玩具好玩,然后便交换着玩耍。一个个小嘴巴乐得像盛开的山茶花……

毫无疑问,最隆重的要数端午节这一天。上午孩子们胸前都挂着一个用五彩线网兜装着的红鸡蛋。大人们先是在家里墙根下、房前屋后洒一遍雄黄酒,然后则忙碌地准备着丰盛的晚餐,中午12点之前还要举行敬祖宗仪式。即使食物最匮乏的那些年,家家户户都会想方设法宰只鸡,买几斤肉,买一条鱼。糯米粽子、糖包子是头天就做好了的,酒是自家用糯米早在半个月前就酿好的米酒,一家人团团圆圆高高兴兴其乐融融地享受一餐节日家宴。吃完饭后,大人们收拾完餐桌,清洗完碗筷,便要将农历五月初一挂在门框上的艾草和菖蒲取下,放入锅里烧一锅洗澡水,供一家大小洗澡。洗完澡,孩子们换上新衣服,把上午没舍得吃的红鸡蛋连同五彩网兜重新挂到脖子上,又一溜烟跑出家门疯去了……

我的故乡地处偏僻,远离大江大河,从来就没有举办过端午龙舟赛,但是,故乡那没有龙舟赛的端午节,照样给予了孩子们无穷的快乐。

故乡的端午节,是我童年最 珍贵的记忆!

端午节美文摘抄 篇8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端午的清晨在小孩子们欢快清亮的曲调中到来,脆生生的歌声唤醒了宁静祥和的村庄。

外婆踏著一地细碎的露珠,在清凉的晨风中唤我起床。起初我舍不得柔软的被窝,但端午的香气已从厨房飘出,瞌睡便随着这芳香散去了。

最先跑出来的端午的香,便是粽叶的香。修长的叶片晕染了一片青绿,散发着艾草的清香。外婆将几片粽叶铺开放在铁盆里,再浇一壶滚烫的热水。丝丝缕缕的清香被袅袅水雾携着,弥散在小院上空,树梢的鸟儿似乎都被香气吸引,忘记了歌唱,探头探脑地向院里窥视。

外婆再将那一颗颗雪白透亮的糯米放入淘箩,糯米们你挤我我挤你,欢快地“咯咯”笑着,在清水中惬意地游来游去。

我最着迷的是外婆包粽子的过程。外婆将三片粽叶错落着搭好,轻轻抹平,然后,变魔术一般,双手随意一弯,便折出一个小小的漏斗来。再将那鼓鼓囊囊的糯米添一些在尖角里,捏几颗红枣盖在米上,最后把另一撮米压在红枣上。外婆不会让红枣露出米外,这样,红枣香香甜甜的汁液全部浸在米中,不放糖,却更加甜蜜。外婆紧紧捏着盛满馅儿的粽叶,将粽叶往下一折,随手拽过绳紧紧缠两圈,便将粽叶裹住,最后打上一个精巧的结,一个精致的三角粽子就制作完工啦。我赶紧接过粽子,满心满眼的喜欢。

粽子在锅里咕嘟咕嘟地唱着歌,应和着端午的。歌谣,香气从厨房中争先恐后地跑出,和在窗外扒望的我撞了个满怀。我不住地吸着鼻子,吞咽着口水,恨不得把香气全部吃进肚子里。外婆看我这馋样,笑道:“不急,外婆的粽子啊,越煮越香。”

终于,粽子出锅了,我顾不得烫,一把拉开绳子,三片粽叶便应势而开,露出里面微黄透亮的粽子。我迫不及待咬下一大口,唇齿间立即溢满了端午的气息,这是叶的清香,米的软糯,枣的甜蜜,更是几千年来人们对自己身边亲人们喜乐安康的祝愿。

端午节美文摘抄 篇9

从记事起,端午节对我来说就没什么特别的印象,因为包括我们家在内的很多涂岭人是不过这个节的。我们这里既没有什么赛龙舟,也没有祭屈原吃粽子等习俗。当然了,包粽子吃粽子是有的,但不是五月初五,而是七月十五。记得小时候,农历的七月份是我们很期盼的日子,因为七月初七我们可以吃糯米做成的各种果,而七月十五算是大节了,各家各户杀鸡宰鸭,并提前一两天包粽子吃粽子,可热闹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习俗变得可有可无了。

今年的端午节,国家规定放假一天,很多人也开始重视这个节日了。在老公的提议下,我们一家人在周六这天决定动身回老家过端午节。本来三小时左右的路程却因为下雨和修路又延迟了一个多小时,很少晕车的我终于尝到了那种头晕目眩、想吐又吐不出来的'感觉,真是太痛苦了!还好,当车子驶入永春境内时,我的注意力被分散了,我看到沿涂的人家虽然稀疏,但大家都在忙着包粽子,一串串,一个个,让人垂涎欲滴。那细嫩的竹叶仿佛散发着阵阵醉人的幽香,吸引着每一个外出闯荡归心似箭的人儿……

终于到家了,家里人都很高兴,在邻乡工作的小叔一家也冒雨赶了回来。公公婆婆端上了热腾腾的白鸭汤,还不时地说:“今天吃白鸭,明天早上吃猪肚,明天中午炖鹅肉,后天有青蛙和竹鼠(跟兔子有点像,但耳朵像老鼠)。”我听得一楞一楞的,心里很感动,但第二天吃完鹅肉后,我看到鸭子就有点后怕了。

周日晚上,婆婆听说我们家没有包粽子,硬是弄来糯米和竹叶,要再包一些送给我妈吃。于是,我也跃跃欲试,想动手帮上一把。三姨和四姨边包边示范着,可我学不� 没包几个,她们的手都痛了起来,而我也理所当然地被“赶”去洗碗了。看来,粽子看起来小巧玲珑,吃起来又Q又爽口,但包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

回家时,我提了一大袋粽子回来,放了些在我妈那儿,其余的就“贡献”在办公室,大伙儿也瓜分得差不多了,虽然没有了刚出炉的新鲜口感,但至少这个端午节没白过!

端午节美文摘抄 篇10

有一首歌谣这样唱“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端阳处处祥。桃儿红,杏儿黄。粽子香,包五粮。剥个粽子裹上糖,幸福生活万年长。这儿划舟,那儿划舟,龙舟下水喜洋洋”。唱的正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又是一年五月五,全国各地的人民都在热烈庆祝端午节。要问端午节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那便是每年的这个时候,妈妈都会在家里做很多香甜的粽子。看妈妈包粽子,那可真叫一种享受。只见她左手拿起一片粽叶,迅速地卷成漏斗状,右手抓一把泡好的`糯米塞进粽叶,再用粽叶紧紧裹住糯米,最后用线把粽子固定扎紧。不大一会儿功夫,碧绿的粽叶、雪白的糯米,摇身一变就成了一个饱满的粽子。我望着排成一排的粽子,真是“口水流下三千尺”。接下来便是煮粽子了,开水咕嘟咕嘟冒泡后,把粽子下锅煮一个小时左右就可以吃了。粽子出锅之后,剥开一层又一层的粽叶,露出一角棕色的糯米,咬上一口,淡淡的粽香便在嘴里漾开。

以前我只知道端午节要吃粽子,却不知道其中的缘由。今年的端午节,我总算明白了。妈妈告诉我,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屈原忧国忧民,深受人民爱戴。但却遭人陷害被赶出都城,流放在外。他在流放期间还是创作了很多不朽的诗篇,比如《离骚》、《天问》、《九歌》等等。后来,秦军攻破了楚国。屈原眼看着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却无能为力,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抱石投汨罗江以殉国,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屈原死后,人们怀念他、崇敬他。每到端午节人们便把食物用苇叶包起来,投入江中,作为敬献给他的祭品。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吃粽子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虽然这个传说有些神化,但是千百年来屈原一直被人们祭奠,他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又到端午,又闻粽香,又祭屈原。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