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描写大国工匠的句子精选句子(精选6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1. 因为专注,所以出彩。——作者:徐莉莉
2. 执工匠精神之心,筑总装工匠之家。
3. “发动机焊接第一人”高凤林:“很多企业试图用高薪聘请他,甚至有人开出几倍工资加两套北京住房的诱人条件。”
4. 平心做平凡之事,精工筑精品之魂。
5. “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
6. 探索创新,精益求精。
7. 尽职,精工,奋“甬”争先。
8. “黑板”越走越快,安培觉得追不上了,这时候他看见街上的人都朝他哈哈大笑,他才发现那块会走动的“黑板”原来是一辆黑色的马车车厢的背面。
9. 勇立潮头,求知敬业,团结拼搏,创新奋进。
10. 我首先要求诸君信任科学,相信理性,信任自己,并相信自己。——黑格尔
11. 二十多年的勤学苦练和对工作的专注,心灵手巧的他不但精通錾、削、钻、铰、攻、套、铆、磨、矫正、弯形等各门钳工工艺,而且对电器安装调试、设备维修也是得心应手。
12. 匡衡
13. 胡双钱,男,汉族,生于1960年7月,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数控机加车间钳工组组长。人称为“航空‘手艺人。
14. 中央电视台“大国工匠”播出了8位劳动者的楷模事迹。他们都是在日常平凡的劳动中千锤百炼,而成为劳动者中的佼佼者。
15. "一旦你决定好职业,你必须全心投入工作中,你必须爱自己的工作,千万不要有怨言,你必须穷尽一生磨练技能,这就是成功的秘诀,也是让人家敬重的关键"。而这就是工匠精神最纯真的呈现。
16. 从历史发展来看,在手工业时代,由于生产规模小,生产过程相对简单,工匠们有充足的时间对自己的产品精益求精,反复打磨,以达到完美的程度。
17. 三十多年来,周东红不仅自己的技艺越来越精湛,还带出了30多名徒弟。将“宣纸传统制作技艺”这一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
18. 敬业乐业,实干巧干,求进求变,创新创先。
19. 第一,提倡工匠精神是促进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十三五”时期,我们仍然面临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大任务,而要完成这一任务,实现由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离不开广大职工的创新和创造,离不开对工匠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20. 真正的科学精神,是要从正确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发展出来的。真正的科学成果,是要经得起事实考验的。有了这样双重的保障,我们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去做,不会自掘妄自尊大的陷阱。——李四光
21. 扬文明帆,荡创新桨,掌诚信舵,创和谐港。
22.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教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爱因斯坦
23. 壁立千仞匠心添笔,风华正茂制造卓越。
24. 树立大国工匠精神,就是对国家建设者的表彰,可以鼓励他们做出更大的贡献。
25. 专于职,勤于工,敬于业,精于技。
26. 勤于学习,善于协作,勇于创新,乐于奉献。
27. “宁”心聚力,“波”澜潋滟,爱“港”敬业,履职创新。
28. 精细,严谨的将工作做到极致,反思反省,实务精进。带着“工作是一种修行”的工作观,每天享受通过努力获得的成长,取得的成绩,达成的结果。
29. 曾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质量金奖等荣誉称号。
30. 在枯燥中寻找激情,在平凡中创造卓越;相信时间,相信自己!——作者:周磊
31. 以赤城执着的匠人之心,成就总装团队的卓越不凡。
32. 在《国家物理试验学报》上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对冶金工业产品脱碳层深度的检测、脱碳层花纹的制备、脱碳层深度划分的确定、脱碳层厚度的确定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等编写了与金相分析相关的培训教材,培训了国内120多名金相检验人员。作为技术专家,曾为17家冶金企业提供实验室咨询服务,并被授予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荣誉称号。
33. 情融三江,心系港城,恪尽职守,振甬兴国。
34. 敬业爱岗,务实创新,开拓进取,团结奉献。
35. 科学是非常爱妒忌的,科学只把最高的恩典赐给专心致志地献身于科学的人。——费尔巴哈
36. 一招不让的创新态度,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一尘不染的修为品质。——作者:殷杰
37.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
38. 不去实践的科学家,就象不酿蜜的蜜蜂。——佚名
39. 爱岗敬业勇担当,务实创新敢为先。
40. 朴实坚毅,拼搏进取,激昂向上,创新致远。
41. 建于精诚,工于品质。——作者:宋杰
42. 24毫米,相当于人头发丝的直径,这个本来要靠细致编程的数控车床来完成的零件,那是只能依靠胡双钱的一双手,和一台传统的铁钻床,仅用一个多小时,36个孔悉数打造完毕,一次性通过检验,也证明胡双钱的金属雕花技能。
43. 你要知道科学方法的实质,不要去听一个科学家对你说些什么,而要仔细看他在做什么。--爱因斯坦
44. 作为国人,要想享受更好的生活,不能指望别人,只有不断的提高自己,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因此,热爱岗位,钻研技能,脚踏实地,才是普通劳动者的成功之路。
45. 心心专一艺,事事在一工,念念系一职。——作者:陈婷婷
46. "这个工作有窍门,不管怎么努力,也肯定是有缺陷的,我干了四十几年,能作出自己认为好的作品的时候,也不多,也就一两件而已。"
47. 海纳百川,勇立潮头,志在一流。
48. 秉于德,律于己,乐于善,践于行。
49. 司马光
50. 世界再嘈杂,匠人的内心,绝对必须是安静、安定的。
51. 让我们一起开始“真修实行”吧!放下功利心、拾起公德心、在工作中去提升自己的人格,修炼自己的心性。
52. 心系宁波,情怀四海,崇德博(乐)学,敬业求新。
53. 致和,致先,致新,致远。
54. 发扬工匠精神,营造良好氛围。
55. 工匠正能量,总装新梦想。
56. 匠人匠心,至诚至精。
57. 先后参与了世界三大救生艇企业之一——青岛北海船厂、国内最大集装箱中转港——前湾港等大型工程建设。
58. “工”,横竖顶天地;“人”,撇捺写春秋。
59. 平和专注,磨砺精进。勇猛创新,报本追远。
60. 自尊自强思进取,求实求新乐奉献。
61. 爱企敬业,克难攻坚。重知传技,创新争先。
62. 工匠精神内涵的三个方面是指专业精神、职业态度、科学精神。
63. 成功就要经得起清贫和寂寞。但放眼今天的社会,急功近利、利益至上已经占领了很多人的精神世界。部分岗位频频的跳槽,公务员的离职,无不对生产、工作秩序带来冲击,对个人技能和素质的提高也形成了断层,带给整个社会的就是普遍的技能低下,制造和创新也必然受到影响和制约,这从我们的制造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平庸可以佐证。
64. 第三,提倡工匠精神,是满足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的需要。xxx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在这里,工匠精神是和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并提的,这说明,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重提工匠精神具有某种历史必然性。
65. 匠心,平和报本;匠魂,精进传承。
66. 宁允展,男,1972年出生,xxx党员,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车辆钳工高级技师,中国南车技能专家。
67. 勤勤恳恳为工,兢兢业业为匠。
68. 胡双钱从小就喜欢飞机。小时候,为了看飞机,他不惜从家步行两个多小时到大场机场附近,躲在跑道边的农田里看飞机起落。炎炎夏日,他常常被水沟边的蚊虫叮得满身是包。
69. 顾秋亮,男,江苏无锡人,生于1955年,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O二研究所水下工程研究开发部职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首席装配钳工技师。
70. 中国高飞集团高级钣金工王伟,在肉眼难辨的误差里,手工打造精美弧线,托举中国大飞机翱翔蓝天。
71. 与时俱进瓜乡人,精益求精工匠魂。
72. 科学也需要创造,需要幻想,有幻想才能打破传统的束缚,才能发展科学。——郭沫若
73. 立甬江潮头敢作敢当,续四明传奇诚实守信。
74. 卓越工匠,精密总装。
75. “宁”靖务实,“波”澜不惊,“职”责创新,“工”而忘私。
76. 崇文厚德,团结和谐,务实高效,创先争优。
77. 金铸平湖,慧眼匠心。
78. 工作是一种修行,世间只有必然性却没有偶然性。
79. 工匠精神是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是孜孜以求、追求卓越的执着,是一辈子专注一件事的境界。——作者:张晓燕
80. 甘于奉献,敢为人先。
81. 热爱科学就是热爱真理,因此,诚实是科学家的主要美德。——费尔巴哈
82. 甘当铺路石,乐作螺丝钉。
83. 想喝水时,仿佛能喝下整个海洋似的——这是信仰;等到真的喝起来,一共也只能喝两杯罢了——这是科学。——契柯夫
84. 周东红,男,1967年1月生,xxx预备党员,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职工。周东红从1988年起获1次生产能手、15次先进生产者、3次文明标兵;2次优秀员工;
85. 工匠精神:很多人认为工匠是一种机械重复的工作者,但其实,“工匠”意味深远,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与坚定、踏实、精益求精相连。把做的事看成有灵气的生命体。
86. 宁·聚生产力,波·动时代潮。
87. 专注是通往成功的唯一捷径。——作者:张蓓松
88. 爱劳动,爱生活,爱宁波。
89. 明风骨,敦厚诚信,大海情怀,开放纳新。
90. 敬业守信、精湛精致。
91. 物理学家安培一天傍晚在街上散步,忽然他脑子里考虑到一个题目,就向前面一块“黑板”走去,随手从口袋里掏出粉笔头,在“黑板”上演算起来。可是,“黑板”一下子挪动了地方,而安培的演算题还没有做完,他不知不觉地追随在“黑板”的后面计算。
92. 要学会做科学中的粗活。要研究事实,对比事实,积聚事实。——巴甫洛夫
93. 厚德至诚,精工至善,创新致远,实干争先。
94. 工匠精神不是口号,它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
95. 工匠之家树基层,工匠精神筑灵魂。
96. 崇文,厚德,睿智,创新。
97. 年至2012年,顾秋亮作为蛟龙号海上试验技术保障骨干,全程参与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1000米、3000米、5000米和7000米四个阶段的海上试验。
98. 工匠精神的价值在于精益求精,对匠心、精品的坚持和追求,专业、专注、一丝不苟且孜孜不倦。
99. 工匠精神,也是追求极致的精神。其利虽微,却长久造福于世。
100. 心有精诚,手有精艺,顾秋亮仅凭一双手捏捻搓摸,便可精准感知细如发丝的钢板厚度。
101. 勇立潮头,争创一流。
102. 城市里的手艺人,弥足珍贵,因为他们除了要打磨技能,还要对抗浮躁的社会,全靠自己的意念。
103. 工于至善行天下,匠心筑梦金平湖。
104. 诚信务实,创新创业,团结奋进,自强不息。
105. ——记第四届“陇原工匠”、玉门油田分公司老君庙采油厂高级技师刘春杰
106. 在科学上进步而道义上落后的人,不是前进,而是后退。——亚里士多德
107. 若心怀工匠之心,则所向披靡。
108. 刘春杰数十年如一日坚守在采油岗位上,用刻苦钻研、顽强攻关、勤奋精业诠释了“石油摇篮”工匠的实干与担当。他曾三次代表油田参加全国技术竞赛,2012年被中国石油聘为采油技能专家。先后荣获“玉门油田改革开放40周年杰出贡献人物”“玉门油田采油状元”“石油摇篮工匠”和甘肃省技术能手称号。他领衔的技能专家工作室分别被甘肃省、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授予“技能大师工作室”称号,并被人社部授予“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称号。
109. 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是老油田稳产上产的“金钥匙”。刘春杰以他特有的勤奋钻研、勇于创新的劲头,凭借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带领员工开展技术攻关、技术革新、发明创造,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题。完成的《提高试井工作效率》《抽油机井盘根加取器》《油田防冻放压器》《抽油机井井口密封填料加取器》等创新成果,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员工劳动强度、增强创效能力。
110. 大国工匠8位人物事迹
111. 三江潮涌工领头,改革时代先锋当。
112. 年里,无数艰难时刻他都挺过去了,唯独“运十”飞机的命运成了他一辈子都无法释怀的心结。
113. 建设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打造大国工匠、培育新时期的工匠精神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
114. 从事压铸业二十年,我把每个产品都视为自己的兄弟;岁月蹉跎二十载,铸造的是匠心情义,压铸世界铸造人生!——作者:谢良友
115. 凝神聚力铸匠心,精心雕琢金平湖。
116. 发动机焊接第一人高凤林:很多企业试图用高薪聘请他,甚至有人开出几倍工资加两套北京住房的诱人条件。他为国奉献的精神,令我们感动。
117. 宁允展出身工匠家庭。在身为工匠的父亲的耳濡目染中,宁允展从小就喜欢手艺。
118. 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工匠们对细节有很高要求,追求完美和极致,对精品有着执着的坚持和追求,把品质从99%提高到99。99%,其利虽微,却长久造福于世。
119. 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肃地说,想像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爱因斯坦
120. 科学是没有国界的,因为它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是照亮世界的火把,但科学家是属于国家的。——巴斯德
121. 诚信,明德,拼搏,创新。
122. 书藏古今存我心,港通天下唯我行。
123. 并将自己的技术和心得体会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国家深海基地的技术人员,为海试的顺利进行和蛟龙号投入正规化的业务运行立下了汗马功劳。
124. 厚德敬业,求精图强。
125. 周东红
126. 热爱实践而又不讲求科学的人,就好象一个水手进了一只没有舵或罗盘的船,他从来不肯定他往哪里走。——达·芬奇
127. 咏大国工匠 做工当怀匠人心, 最是细微见精神。 自古名垂一世力, 从来大业百年功。
128. 精工铸就品牌,匠心成就精彩。
129. 一旦你决定好职业,你必须全心投入工作中,你必须爱自己的工作,千万不要有怨言,你必须穷尽一生磨练技能,这就是成功的秘诀,也是让人家敬重的关键
130. 愿工匠精神发扬,让社会少一些浮躁,多一点沉淀。
131. 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尽善,尽美。
132. 心怀诚信,手握诚实,细微处显精益,产品上见良心。——作者:谢修章
133. 港通天下,勇往直前,爱岗敬业,创先争优。
134. 脚踏实地的去做事,用心造就卓绝品质。
135. 祁连山下的采油能手
136. 匠心独具精于件,世代流芳成伟业。
137. 起早贪黑,为救死扶伤;进村入户,保百姓健康。不求名医,但为民医。——作者:郑建丰
138. 第二,提倡工匠精神,是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推动中国制造走出去的需要。当前,在中国制造走出去的过程中,一些产品的质量也常常受到诟病,迫切需要提高产品质量。因此,要在竞争中取胜,关键在于提高中国制造的产品质量。只有充分发扬工匠精神,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大国工匠,才能打造高质量的产品,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中国制造走出去。
139. 周东红,30年来始终保持着成品率100%的记录,他加工的纸也成为韩美林、刘大为等著名画家及国家画院的御用画纸。
140. 宁静淡泊,笃行奉献。
关键词:工匠精神 职业培训 薪酬 工匠制度
“工匠精神”和大国工匠成为当下的热词,主要是源于各地政策规定文件层层下发,各类媒体集中宣传纷纷造势,各项评选表彰活动连连开展,不能不说目前高度重视弘扬大国工匠精神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今年初以来,辽宁省总工会就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组织专门力量进行了比较深入和全面的调研,从初步了解到的情况看,特别是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值得我们认真研究与深刻反思,从而制定更加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对策与措施。
振兴重任与人才短缺的矛盾
实际上,无论是大国工匠或是辽宁工匠,无非是对高技能人才的一种形象表述。高技能人才又通常指的是技能职工中的技师和高级技师。辽宁作为老工业基地,其产业特点决定了加强高技能人才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建设一支庞大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不仅是建设辽宁装备制造强省的重要智力支撑,更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题中应有之义。特别是在当前辽宁经济面临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严峻形势下,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建设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和更加紧迫。
那么,辽宁的现实情况如何呢?请看一组数据:截止2015年底,全省有技能劳动者458万人,其总体数量结构是,初级工197万人,占职工总数的43 %;中级工160万人,占职工总数的34.93%;高级工以上技能人才95万人,占职工总数的20.74%。其中,技师、高级技师15万人,占技能劳动者的3.3%。如果与经济发达地区比较一下,辽宁这方面的差距就更加显现了。上海市高技能人才总量为395.7万人,占比30%;广东省高技能人才总量为273万人,占比27.6%。说明目前辽宁高技能人才已经出现严重短缺现象,特别是在一些新兴行业和企业中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情况更加突出。
可以说,高技能人才短缺已经成为制约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特别是由装备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跨跃的一个重要因素。最直接的后果是辽宁整体经济特别是企业发展后劲和创新动力明显不足,许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许多科技研发成果、产品创新设计无法有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劳动生产率低、合格产品比率低等问题突出。客观地看,这种高技能人才短缺现状与近年来我省经济发展持续下行有着直接的关系。
思想认知与实际工作的背离
如果用“叶公好龙”来形容一些地方和企业对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与实际贯彻情况的关系,还是比较贴切的。从一些地方的文件规定和领导讲话中,没少看到“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大国工匠”等新鲜词汇,提出的措施和办法也是一套一套的。但一接触到实际,有的领导就开始强调自身的实际情况,强调经济实力和财力条件等客观因素。在工作摆布上,没有把高技能人才建设工作纳入人才建设总体布局中加以重视,往往是注重发展速度与规模,忽视发展质量与水平;注重高端技术管理人才培养,忽视企业一线技能劳动者培养;注重盲目扩大项目,忽视对高技能人才建设整体谋划和有效投入。再加上缺乏有效的督促检查机制,落实高技能人才有关政策规定存在逐层递减情况。特别是我们看到,目前我省制定出台的有关文件,在有些地方还存在“不出机关门”的现象,相当一些政策规定没有真正落地。
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这方面的问题则更加突出。有的企业不是立足于自身的长远发展考虑,强调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投入大、周期长,没有把提取的职工教育经费用在一线职工培训上,甚至有的企业老板压根儿就没听说过职业等级制度,因而,不得不面对着高技能人才匮乏现状,又无意识解决高技能人才培养问题的双重矛盾,致使在企业发展特别是创新活力上处于恶性循环。调查显示,有3/4的受访企业不能按照《职业教育法》及相关规定足额提取职工教育经费,用于一线职工的培训经费也只占职工教育经费总额的40%,企业职工培训投入普遍不足。
技能资格与薪酬收入的脱节
调研中看到,职业资格等级的政策激励作用明显不足。高技能人才的技能资格与实际收入不相对应,具有高技能资格的职工实际收入水平低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在一些企业中,高级技师的工资封顶线仅是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初级工资标准,工资收入差距过大。为贯彻落实中央和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近年来我省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和《辽宁省高技能人才振兴实施计划》,文件中明确规定高级技师与高级工程师同等收入,但在多数企业中,这两个群体在实际收入差距上一般都在一倍以上。造成这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企业一线职工工资在企业收入分配中处于价值链低端,技能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原则得不到充分体现,严重限制和挫伤了一线职工特别是青年职工立足岗位学技术、提高技力和创造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精神。
在调研中了解到,高技能人才对个人工资收入满意度较低。在受访的1020名高级工以上技能工人中,对自己的实际收入满意和比较满意的仅有210人,占20.6%。这就导致了两个更加严重的现况,一是高技能职工的“后备人才”正在逐渐减少,在年龄结构上出现断层、青黄不接和技艺传承跟不上的情况比较普遍。在受访的高技能人才中,40岁以下只占25.5%。二是无论是地方还是企业,培养和造就高技能人才的涵养能力明显弱化,致使大批高技能人才流出本地企业或者是外省,特别是一些骨干国有大型企业出现高技能人才净流出的“失血”状态,对企业和职工产生很大负面影响。
制度规定与执行现状的纠结
作为从1956年至1985年国家实行了近30年的“8级工匠”制度的替代形式,现行的技能人才5级职业资格等级制度,在实际执行中遇到了严峻挑战。也就是说,国家明文规定的技能人才5级职业资格等级制度,在新形势下出现了一个十分尴尬的现象:目前绝大多数企业采取的是“一岗一薪”评聘分离制度,实行以岗定薪,职工即使拿到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如果岗位不变,就不会拿到相应的薪酬。特别是在中小非企业中,职业资格等级制度基本上处于“空转”状态,一些企业出于对降低劳动力成本的考虑,普遍存在重“挖”人、轻培养的倾向,要么认为没必要,要么担心“养不住”,在贯彻落实国家和省高技能人才政策上缺乏内在动力,致使国家技能人才职业资格等级制度及相关政策形同虚设。80%的受访者反映,晋升等级后“收入增加不多”或“没有与收入挂钩”,普遍认为技能等级用处不大;96%的受访者反映,按照现行的政策和机制,一名高技能职工的成长周期通常都在15年左右,如果年龄到了40岁以上,就很难再有晋升的空间了,从而制约了职工提高自身技能的进取意识。
另外,国家对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工作有着明确的政策和制度规定,但目前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建设还存在不充分、不健全的问题,不适应企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实际需要。一方面,教育部门和人社部门以及民办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对职业教育分而治之,多头管理,各自为政,造成资源分散和浪费。另一方面,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自身培训能力弱,要么有人才培训需求,但苦于“求师无门”,无法对职工进行在岗提升培训,不能满足职工参加培训的渴望;要么强调技术工人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没有时间参加培训。在受访的1020名高技能人才中,有710名表示愿意参加在岗培训,但一致反映参加培训的机会和条件十分有限,其中有310名职工在就业后没有参加过任何培训。
突出贡献与地位低下的反差
今年的高考季刚刚过去,我们看到的依然是“千军万马奔本科”的局面。据教育部门有关负责人披露,在全部参考的学生中,仅有不到3%的考生报考职业院校。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现实,就目前全社会而言,普遍存在重学历、轻技能;重白领、轻蓝领的倾向,导致青年人不愿进工厂、学技术、当工人。
关键词:工匠精神;双创;手工编织课
手工编织是将植物的枝条、叶、茎、皮等加工后,用手工进行编织的工艺。手工制作工艺在我国民间有着悠久的制作历史,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它以其悠久的历史、精湛的技艺、丰富的门类、传世佳作蜚声海内外。伴随着工业生产的蓬勃发展,手工价值被日益放大,同时人们追求自然质朴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喜爱穿戴手工编织的衣物,他们对手工编织品也更加感兴趣。而90后、00后的大学生对手工编织这一传统的文化艺术了解不多,实际操作能力不强。笔者认为,在中央大力提倡大国工匠精神和大众创业、万众创业的大背景下,高校开设手工编织课十分必要。
1 是高校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职能的途径之一
总书记在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将文化传承与创新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新职能提出来,与早已得到公认的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三大职能并列。古老的编织艺术,伴随着人类生活的漫长历程,在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文化背景下,经历着由传统文化至现代文化的传承、交融和演化,呈现出文化互动时代的繁荣景象。在中国,编织被称为“经天纬地”,常用一个抽象的盘长结来象征“天长地久”,承载着人们对生命生生不息的渴望。柔韧、温暖的手工编织艺术与人类有着近乎天然的亲和力,并以其独特的质感、丰富的肌理和多样的形态,在室内空间环境中与人的生活情结紧密的结合起来,满足了人的内在精神需求。
2 是弘扬大国工匠精神的载体之一
国务院总理在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明“工匠精神”已经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经过对德国、日本等工匠精神盛行国家的比较研究,以及对我国古今工匠精神的收集整理,大国工匠精神主要表现在执着专注、作风严谨、精益求精、敬业守信、推陈出新这五个方面。在中国古代,不乏工匠精神,但随着工业化进城的快速推进,人们的手得以解脱,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依赖于工业产品。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截至2013年,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为全球最多,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但作为GDP全球第二的制造业大国的中国,并没有多少百年企业。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工匠精神没有能够得到有效传承。现代人很难用一生的时间钻研、做好一件事。而手工编织正是工匠精神的最好体现。每一件作品的构思、立意、造型、配色、选材等都需要精心选择。编织过程中要注重细节,精雕细琢,追求完美,追求极致;要动作规范,认真细致,耐得寂寞。要平气凝神,专心致志,心静体动,甚至要达到万虑皆息独存一念的境界。
3 是健身的“良药”
实践表明,手工编织的独特作用是机器编织所替代不了的,它的养生、保健、强健身心的功效非凡。(1)编织成果使人喜悦。当完成如意的编织作品后,或自我穿戴美化,或装饰实用,或赠献心爱的钟情人,心中无比惬意。这无疑对身心健康裨益多多。(2)手工编织要求编织者全神贯注于编织活动中,这样才能使艺术创作与编织技巧高度统一,从而创作出理想的作品来。这就是凝神、排除杂念的过程,同时还是思想过滤静化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编织既是一剂安慰剂和镇静剂,又是一剂祛“心病”的良药。(3)能改善用脑机制。由于人们习惯使用右手,左侧大脑半球因锻炼较多,血管强健发达;右侧大脑半球因缺乏锻炼,变得脆弱。手工编织需要两手同时协调活动,这就使平时很少活动的右脑半球有了较多的锻炼机会,日久,右脑半球的血管逐渐强健起来,血管的弹性、韧性同时有所增强,这样既开发了右脑半球又改善了用脑机制,有利于预防脑溢血、脑血栓、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4)手工编织是多层次、多功能的健身活动。在编织过程中两个手指及臂肘所有关节、骨骼、肌肉、筋腱等都参加了活动,既促进了局部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又增强了上肢各关节的活动和大脑的神经功能。编织时手持毛线、毛衣针等工具不停地进行穿拉、缠绕,就会以摩擦等方式不断刺激手部各个穴位,可以达到祛热、利咽、醒脑、明目、安神养心的养生保健目的。
4 满足女性照顾家庭、就地就近就业的意愿
手工编织制品的特点,可以满足女性居家灵活就业的需求;产品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又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市场潜力很大,产业很有发展前途,是一个朝阳产业。当前,发展手工编织促进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得到国务院领导、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重视、支持和帮助。刘延东委员、陈至立副委员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尹蔚民部长多次作出批示,高度重视手工编织业以及妇女居家灵活就业问题。手工编织制品具有投资少、风险小、绿色环保、工作地点和就业方式灵活的特点,可以在不离乡不离土、不出门不出户的条件下实现就业。是下岗失业失地妇女特别是“4050”人员、残疾妇女、贫困妇女和农村富余妇女劳动力灵活就业、增加收入、改善生活的最好选择。而作为有文化、懂网络的大学生来讲,一副针、一团线、一台电脑,就能够实现不摆摊,不愁销路的淘宝经营。发展妇女手工编织业,对于提高妇女劳动技能,增加家庭收入,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提高社会和谐程度,都具有重要意义,是大势所趋、大局所需、家庭所愿、妇女所长。
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缓解学业压力。手工编织课程的开设能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心和淑女气质,提升学生生活品质和生活情趣。手工承载着无法言说的温暖和柔情,是任何变乱都无法打破的固执坚守的宁静。一枚钩针,一条缠绵的线,一个安坐的女子,就可以培养出沉默淡定的温柔气质。当下的女性学生,大部分已经被手机和电脑捆绑,从中解脱,拿起针线,不失为一种高雅的生活方式。在编织的过程中,编织者积极开动脑筋,反复琢磨编织工艺技术,使头脑反应快,灵敏度增强,双手在编织中得到了较好的锻炼,越用越灵活自如。学生还可凭自己的意志,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去发挥,去创新,手工作品带来的成就感极强,可缓解在学业、感情等方面受到的压抑。
参考文献
①郑也夫。《后物欲时代的来临》,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②徐显明。文化传承创新:大学第四大功能的确立,中国高等教育,2011.10
③任光辉,吴慧荣。论当代手工编织艺术的文化价值取向,时代文学,2011(7):228-231
④沈淑济,对发展妇女手工编织业促进妇女居家灵活就业的几点思考,http:///E_ReadNews.asp?NewsId=538,2013年4月28日
⑤崔玉环。团体心理辅导在高职手工编织课中的应用研究,教育与职业,2008(32)84-85
1. 成功的科学家往往是兴趣广泛的人。他们的独创精神可能来自他们的博学。……多样化会使人的观点新鲜,而过于长时间钻研一个狭窄的领域则易使人愚钝。——贝弗里奇
2. 厚德,励志,强技,敬业。
3. 工匠精神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是中国制造前行的精神源泉、是企业竞争发展的品牌资本、是员工个人成长的道德指引。
4. 专注的基础上创新是工匠精神的有一个价值取向。
5. 革故鼎新,包容进取,厚德载物,自强不息。
6. 敬业精神。敬业是从业者基于对职业的敬畏和热爱而产生的一种全身心投入的认认真真、尽职尽责的职业精神状态。敬业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之一。有敬业才能乐业,乐业才能立业,事业有成。
7. 一般认为,工匠精神包括高超的技艺和精湛的技能,严谨细致、专注负责的工作态度,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以及对职业的认同感、责任感。
8. 宁·静致远,波·动逐流,职·守道德,工·作勤奋。
9. 胡双钱技校毕业后进入上飞公司。一进门,学钣铆工的他就被分配到专业不对口的机加车间钳工工段。一些人走掉了,可老实憨厚的胡双钱选择了留下。凭着“只要能造飞机,自己坚决服从组织分配”的一股劲,他开始了自己的钳工生涯。
10. 科学需要一个人贡献出毕生的精力,假定你们每个人有两次生命,这对你们说来也还是不够的。--巴甫洛夫
11. 勤思善想,奋发有为,自强不息,敢为人先。
12. 在科学上,我们应该注意事,不应该注意人。——居里夫人
13. 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
14. 开放创新如海阔,低调务实似波宁。
15. 新时期,我们要传承工匠精神,以匠心独运践行初心不改。
16. 精益求精的精神。精益求精,是从业者对每件产品、每道工序都凝神聚力、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职业品质。所谓精益求精,是指已经做得很好了,还要求做得更好,“即使做一颗螺丝钉也要做到最好”。正如老子所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精益求精的精神是工匠精神的核心理念。
17. 郭建英--从事金相工作41年,积极进行技术创新,研制晶间腐蚀温控装置解决晶间腐蚀微沸腾问题,研制钢管内壁砂轮,使制样速度提高10倍以上,并研制了低功耗腐蚀温度控制装置,解决了人工控温的不便。
18. 在科学上,每一条道路都应该走一走,发现一条走不通的道路,就是对科学的一大贡献。……那种证明“此路不通”的吃力不讨好的'工作,就让我来做吧!——爱因斯坦
19. 不要因为长期埋头科学,而失去对生活、对美、对待诗意的感受能力。——达尔文
20. 科学要求一切人不是别有用心而心甘情愿地献出一切,以便领受冷静的知识的沉甸甸的十字勋章这个奖赏。——赫尔岑
21. 向大海,容世界,敢为先,重实干。
22. 敢闯敢拼,灵活善变,坚毅豁达,创新超越。
23. 以精益求精之决心,以持之以恒之耐心,以爱岗敬业之忠心,以守正创新之雄心,得此四心者,可谓之工匠!——作者:许欢欢
24. 敢做,敢当,敢为,敢闯。
25. 工者谓之精,千雕万琢,心承之而不折;匠其运乎神,一创一造,思新之如春江。——作者:周彩玲
26. 敬业爱“港”,天下为“工”。
27. 与潮共鸣,与企共荣,与时俱进。
28. 精工利器,匠心铸魂。
29. 科学是人类积累的知识的巨大宝库。——克鲁普斯卡娅
30. 宁允展
31. 当前,中国的经济走向新常态,创新是必要的基础,没有创新,就要长期受制于人。中国是一个消费大国,但还远不是一个制造业大国,依靠低廉的产品只能增加资源的消耗,这是没有出路的。
32. 职业道德服从于国家利益,个人的人生价值的实现是建立在国家整体利益的基础之上。
33. 爱“港”敬业,“甬”往直前。
34. 工匠不一定都能成为企业家。但大多数成功企业家身上都有这种工匠精神。
35. 年,怀着满腔热情,刘春杰踏上石油沟油田这片热土,一干就是三十年。在平凡的岗位上学习业务、历练本领、体现价值、收获梦想,他从一名普通工人,逐步成长为玉门油田老君庙采油厂高级技师、“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近年来,他带领团队研发创新成果77项,取得国家专利27项,总结先进操作法33项,落实小改小革226项,提出合理化建议220条,在各类报刊发表技改文章86篇,累计为油田创效超过1000万元,为老油田持续稳产上产作出了重要贡献。
36. 他为国奉献的精神,令我们感动。现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211厂14车间高凤林班组组长,第一研究院首席技能专家,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
37. 诚信务实,博纳兼容;追求卓越,开拓创新。
38. 他带领装配保障组不仅完成了蛟龙号的日常维护保养,还和科技人员一道攻关,解决了海上试验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如压载铁的安装、水下灯光的调整、布放回收接口的设置等;
39. 专注与创新精神。专注就是内心笃定而着眼于细节的耐心、执着、坚持的精神,这是一切“大国工匠”所必须具备的精神特质。从中外实践经验来看,工匠精神都意味着一种执着,即一种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与韧性。工匠精神”还包括着追求突破、追求革新的创新内蕴。古往今来,热衷于创新和发明的工匠们一直是世界科技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
40. 甬汇三江齐奋进,爱博四海敢为先。
41. 务实睿智造港城奇迹,勤勉创新写商都辉煌。
42. 坚毅开拓,学习创新,爱岗敬业,团结奉献。
43. 在工业化信息化时代,为什么要提倡工匠精神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44. 宁静致远,团结奉献,睿智勤勉,敢为人先。
45. "浙"里工人技艺高,"江"来撑起钱江潮;"工"在千秋美名扬,"匠"心汇聚中华耀。——作者:俞飞波
46. 以工匠之赤心,铸工匠之忠魂。
47. 工匠精神也是一种品格,需要吃苦、耐劳、坚韧、不懈努力,永不言弃,不断刷新工作标准,工作质量,不断求得突破。
48. 大国工匠精神
49. “甬”敢的心,“甬”远的爱。
50. 宁波工人,时代先锋,勇于创新,港口标兵。
51. 科学是没有国界的,因为它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是照亮世界的"火把,但科学家是属于国家的。——巴斯德
52. 精、谨、专、恒。——作者:陶弘
有匠心,就一定能实现心中的梦想,有匠心,中国就能飞得更高,中国就会越来越富强,国家技术也会不断提高。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观看大国工匠观后感心得及感悟范文2020精选,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观看大国工匠观后感心得及感悟范文2020精选1今年五一期间,央视新闻频道推出了名为《大国工匠》的系列短片,讲述了8个普通劳动者的故事。
这8个人虽普通却又不平凡。说他们普通,是因为他们都是普通的劳动者,都没有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感人事迹,也没有什么绝世的发明创造,在茫茫人海中毫不起眼的一个身影;说他们不平凡,是因为他们在各自的工作中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使他们成为了行业中的领军人物。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孟剑锋,錾刻技师,北京工美集团技工,国家高级技师,他的錾刻产品成为了部级礼品送给外国元首。
顾秋亮,年近60的老工人,练就了手眼神功,装配技术精确到“丝”级,“蛟龙号”潜水艇玻璃窗的组装非他莫属。
胡双钱,中国商飞总制造中心高级技师,大飞机制造首席钳工技师,大飞机的一些零部件须手工磨造,只有他能完成。
高凤林,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焊工,国家高级技师,航天飞船发动机焊接的不二人选。
周东红,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捞纸工。捞纸是宣纸制作众多工序中最关键的一环,直接影响宣纸的质量。众多书画名家点名要周东红做的宣纸。
张冬伟,掌握了一手焊接的好技术,LNG船上“缝”钢板,钢板之间严丝密缝,浑然天成。
宁允展,高铁研磨师,南方四车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他从小受父亲影响,喜欢捣鼓机器,后来到职业技术学校就读。为保证高铁在安全的前提下高速运行,高铁车轮的关键部位需要手工研磨,这工作就由宁允展来负责。
管延安,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工程首席钳工。海底遂道中防水工程至关重要,作为关键部位的防水阀安装是重中之重,直接决定隧道工程的成败,容不得半点失误。管延安就是防水阀的安装工,是这个关口的把关人。
这些人虽然从事的工作不一样,但他们有个共同的称呼------技术工人,也有着共同的特点:勤奋、钻研、敬业,喜欢不断地挑战自我,挑战极限,都努力把产品做到极致完美,把工作做到零失误。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在各自领域中之所以成为领头羊,具有别人难以替代的作用,主要靠的是自己的一双巧手和一双慧眼,靠的是千锤百炼之后形成的炉火纯青的独门技术。
据介绍,这些能工巧匠们,年龄最大的60岁,最小的34岁,没有一个人拥有大学学历。他们只是从父辈或长辈或职业技术学校那里学来的基本技术,打下了基础,然后通过自己的刻苦钻研,以不服输的精神,甘做冷板凳,挑战自我,精益求精,最终青出于蓝胜于蓝。但就是这些个技术工人,竟然成为了航天、潜艇等高端技术产品里不可或缺的一员,甚至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不能不令人感慨万分。
小到一张纸,大到潜艇、航天飞机、海底隧道,这些技术工人用自己精湛的技术,为那些伟大作品的诞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据介绍,如果没有这些人精湛的技艺作支撑、作保障,那些大小产品都不会成功地呈现在世人面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些技术工人的工作是至关重要的。以航天飞机为例,它的设计师无疑是令人敬佩的,是他们用智慧设计出了这样伟大的作品;能工巧匠们生产出了合乎标准的零部件,并将各零部件装配成功,把设计师的伟大构想变成了现实,他们同样也是令人敬佩的。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宏观与微观的有机结合最终产生了奇迹。
遗憾的是,在中国,这样的能工巧匠太少了,用凤毛麟角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在国内,能完成他们那样的技术活的就没有几个,有的竟然是独一无二,别无他人。偌大一个中国,十三亿人口,岂非咄咄怪事?我们在给这几个人点赞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做进一步的思考呢?
在我国,有着传统的人才观------“学而优则才”和选拔人才的方式------考试。人们衡量人才的标准就是看他考试的分数,而考试考的大多是理论知识,从古代的科举制到现在的初考、中考、高考、国考(公务员考试),概莫能外,分数决定一切。在狭隘的人才观指导下,在考试指挥棒的指挥下,重知识、轻技能的倾向由来已久,教育资源严重倾向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长期处于陪衬的地位,反映在学校教育上就是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轻动手能力的培养。一方面,普通院校培养了数量庞大的学生,每年的毕业生以百万计,以致于我国人才济济,人才库里人满为患,个个自诩满腹经纶、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每年的各种招聘会上,“本科生满操场,硕士生满礼堂,博士生满走廊”就是真实的写照。另一方面,相比于以培养理论人才为主的普通院校,以培养技术工人为主的职业院校就显得格外冷清,有的基层学校几乎断炊。学校门庭若市与门可罗雀,众多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与技工荒,两者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整体上,工人是跟脏活、累活联系在一起的,收入相对较低,因而职业声望不高,社会潜意识里,工人跟人才是沾不着边的。嘴巴上谁都说成才的道路不止一条,职业不分高低贵贱只是社会分工不同,但骨子里没几个人真正乐意被别人贴上“工人”的标签,就算是在工人的前面加上“技术”两个字。
正因为如此,在国内目前的大气候下,我们的教育造就了无数的高分低能的学生,满肚子墨水,考试考得不错,讲话也头头是道,但是让他弄出一件像样的东西来就很困难,依葫芦画瓢还吃力,更别说发明创造了。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有挑肥拣瘦的原因,更多的是“非不为也,实不能也”,以至于出现了大学生“回炉”职技校的现象。理论固然重要,没有人怀疑理论的巨大指导作用,但如果实践跟不上,想到了却做不出来,动手能力差就会成为整体工作的那块短板,成为工作向前推进的瓶颈,导致事倍功半,使工作严重滞后,甚至会陷入心有余而力不足、望洋兴叹的尴尬境地,功亏一篑、无功而返。
据报道,发达国家都有个共同点,就是注重职业教育,培养了大量的技术工匠,为制造业等提供了充足的技能型人才。基于对技能型劳动者的重新认识,今年五月的第一周,我国举办了首届“职业教育活动周”,力推“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央视也推出了《大国工匠》等影片,凡此种种,都是对唯学历论、文凭至上等偏激观念的一次强力纠错,是对劳动光荣的一次宣示,是对技能型人才的一种肯定。只可惜,这远没有成为当今社会的共识,工人几乎还是体力劳动者的代名词。
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看过了影片,觉得很惭愧,自己虽名为专业技术人才,混迹于知识分子行列,但终究也属眼高手低、光说不练一类,自觉也是个夸夸其谈而无实际贡献的人。跟那些个能工巧匠们相比,啥都不是,那差距何止十万八千里啊。
曾几何时,新闻节目里领导们的行踪占据了半壁江山,娱乐明星走马灯似的亮瞎了观众的眼,荧屏里充斥着无病呻吟的大小剧作。今天,早已被伟光正所麻木的我,却被《大国工匠》里的那群普通人感动了,他们素面对人,不加粉饰,不矫揉造作,一脸真诚,让人看到了久违的真实。在世人不择手段追名逐利、不分亲疏尔虞我诈的今天,在浮躁、虚伪、拜金的世俗浪潮中,他们没有随波逐流,这样的选择似乎有点不合时宜。惟其如此,他们的淡泊名利,他们的敬业、执著和坚守就更显得难能可贵。
在此,我要为《大国工匠》里的英雄们赞一个,为千千万万个默默无闻奉献着的匠人们赞一个,为央视关注普通劳动者,高瞻远瞩,推出如此接地气、如此正能量的节目赞一个。
观看大国工匠观后感心得及感悟范文2020精选2今天,学校组织全体教职工观看了央视新闻推出的一档《大国工匠》节目,讲述了那些劳动者用双手匠心筑梦的震撼而又感人的故事。这群劳动者,他们的成功之路不是上名高中、进名大学,而是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他们成为国宝级的顶级技工,成为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1.大国工匠,匠心筑梦。
有的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点漏点,有的人能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就拿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火箭总装厂高级技师高凤林来讲,他绘火箭焊心脏,是发动机焊接的第一人。0.16毫米,是火箭发动机上一个焊点的宽度0.1秒,是完成焊接允许的时间误差,如此高的焊接技术,不由人折服。
2.北京APEC会议上,我国送给外国领导人及夫人的国礼之一——“和美”纯银丝巾果盘,是錾刻大师-孟剑锋师傅在只有0.6毫米的银片上,经过上百万次的精雕细琢才打造出的“丝巾”。
航天英雄、奥运优秀运动员、汶川地震纪念等奖章也都是出自孟剑锋之手,上百万次的錾刻敲击零失误,他的标准是追求零失误。
3.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02研究所-顾秋亮,被誉为两丝钳工。
载人潜水器有十几万个零部件,其组装对精密度要求达到了“丝”级,在中国,能实现这个精密度的只有顾秋亮。成功把“蛟龙”送入海底后,他的新挑战是组装中国首个完全自主设计制造的4500米载人潜水器。
4.胡双钱就是其中一位拥有非凡技术的匠人,至今,他都是一名工人身份的老师傅,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制造中国大飞机团队里必不可缺少的一份子。
2019年,中国新一代大飞机c919立项,对胡双钱来说,这个要做百万个零件的大工程,不仅意味着要做各种各样形状各异的零件,有时还要临时救急。胡双钱所讲述的任务难度广大,令人难以想象:一个零件要一百多万元,关键它是精锻锻出来的,所以成本相当高,因为是有36个孔,大小不一样,孔的要求是0.24毫米,相当于人头发丝的直径,这个本来要靠细致编程的数控车床来完成的零件,那是只能依靠胡双钱的一双手,和一台传统的铁钻床,仅用一个多小时,36个孔悉数打造完毕,一次性通过检验,也证明胡双钱的金属雕花技能。
5.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宁允展,他是CRH380A的首席研磨师,是中国第一位从事高铁列车转向架“定位臂”研磨的工人,被同行称为“鼻祖”。
从事该工序的工人全国不超过10人。他研磨的转向架装上了644列高速动车组,奔驰8.8亿公里,相当于绕地球22000圈。
6.沪东中华造船集团焊工——张冬伟殷瓦焊是世界上最难的焊接技术,殷瓦板牛皮纸一样薄,一条LNG船上的手工焊缝长达13公里,一个针眼大小的漏点,都有可能带来致命后果。
张冬伟的焊接技术不但质量百分百有保障,外观上也完美无缺。
7.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周东红,经他手捞出晒成的宣纸,每张重量误差不超过1克。
30年来,周东红始终保持着成品率100%的记录,他加工的纸也成为韩美林、刘大为等著名画家及国家画院的“御用画纸”。
8.港珠澳大桥钳工——管延安,他在工作时,要进入完全封闭的海底沉管隧道中安装操作仪器。
按照规定,接缝处间隙误差要小于一毫米,他却能做到零缝隙。只有初中文化的他,全凭自学成为这项工作的第一人。他所安装的沉管设备,已成功完成16次海底隧道对接。
这些大国工匠,基本都是奋斗在生产第一线的杰出劳动者,他们以聪明才智,敬业勤勉,书写着一线劳动者的不平凡,他们为我们的时代,为我们的社会做出突出的贡献,让我们为之震惊,为之叹服,为之激动,为之点赞。
感谢学院领导组织的这次观看,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我们要向他们学习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和他们奋斗的目标,争做国家的栋梁,而在学习中我们要更加努力的学知识,我们要不断地进步,争取做好自己。
观看大国工匠观后感心得及感悟范文2020精选3他们能够数十年如一日地追求着职业技能的极致化,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制造?
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我们难道就没有工匠精神,还是说社会的浮躁,让我们忽视了这种精神的存在
我们希望通过节目,让工匠精神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共识,使其成为中国制造的内在支撑
在一个3000平方米大的现代化数控车床厂房里,中国商飞大飞机制造首席钳工胡双钱所在的角落,并不起眼。
这像一个隐喻:在我们这个人口超过13亿人的偌大国度里,胡双钱和他的钳工同行们,显得寡言少语,也几乎得不到太多的关注。甚至,直到今年的五一劳动节期间,中央电视台特别节目《大国工匠》在介绍胡双钱们时,仍有一些网友惊叹,?原来还有这样一群人的存在?。
《大国工匠》讲述了8个工匠?8双劳动的手?所缔造的神话。节目播出之后,工匠的故事很快引起社会热议,截至5月7日,相关话题的微博阅读量超过3560万次。人们发现,包括胡双钱在内的工匠们,之所以走入镜头,并非他们有多么高的学历、收入,而是他们能够数十年如一日地追求着职业技能的极致化,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制造?。
近日,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经济新闻部副制片人、《大国工匠》节目制片人岳群说,这样的工匠精神,
在当下浮躁的社会中显得尤为珍贵。正如一位网友的评论所言:?当看见哈雷戴维森工厂的装配工自豪地对儿子说,‘街上那些漂亮的摩托车里就有我的签名’的时候,我想,我们的中国工匠也应该有这种荣誉感,社会需要给予技术人才更多尊重与重视。?
可以不是官员也不是负责人但必须有别人难以替代的技术
提到优质制造,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瑞士、德国、日本等国家的制造业,以及这些国家里控制误差不超毫秒的钟表匠,仅拧各种螺丝就要学习几个月的工人,和那些捏寿司都要捏成极致艺术品的手艺人。而经这些工匠之手制造出来的产品,也无一例外地打上了隐形的高品质标签。
那么,中国呢?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我们难道就没有这种工匠精神,还是说社会的浮躁,让我们忽视了这种精神的存在?岳群说。
这也成了《大国工匠》制作的初衷。选题确定后,拍摄对象的寻找是一道难关:要在种类繁多的工种与数量庞大的技术工人中,找到能代表中国水平与中国制造实力的工匠,并非易事。
更让他们始料未及的是,在诸多单位推荐的工匠名单中,不乏一些大工程项目的指挥官、负责人,但制作团队却坚持一点,寻找真正的匠人——?一定要找到拥有顶尖技术的一线技术工人,他们可以不是官员也不是负责人,但无一例外都要有别人难以替代的技术水准。?
胡双钱就是其中一位拥有非凡技术的匠人,至今,他都是一名工人身份的老师傅,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制造中国大飞机团队里必不可缺的一分子。
观看大国工匠观后感心得及感悟范文2020精选4最近我观看了一部叫《大国工匠》的纪录片,感受颇深。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的理想不是成为自由自在的大学生,不是成为资历深的研究生,也不是成为一位知识渊博的博士,他们是追求着事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他们是一群平凡而普通的劳动者,但他们有不平凡的精神。
殷瓦焊是世界上最难的焊接技术,殷瓦板像牛皮纸一样薄,一条LN6船上的手工焊缝长达13公里,一个针眼大小的漏洞,都有可能带来致命的后果。张冬伟是一名焊接技术工,他的焊接不但质量百分之百有保障,外观上也完美无缺。焊接时摩擦出的大光对眼睛的伤害是非常大的,严重的能导致失明,并且焊接时散发出的有毒气体对身体危害非常大,由此可知,知道炼成这样的技术谈何容易,。
张冬伟青年时就在工厂做事,那时他就下定决心在焊接技术上一定要超过师傅。和张冬伟同时进工厂工作的人很多,但最后都觉得很苦很累而离开了,只剩下张冬伟一人。当有人问张冬伟为什么能坚持下来,他回答说:“现在能吃苦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焊接技术工是我喜欢做的事,而自己喜欢做的事就一定要有耐心做下去,把自己这门技术传给那些学技的人,能提高国家的技术,也能为国家尽一份自己的力量,这样中国才能发展。”事实证明,张冬伟成为了国家顶级技工,成为了一个领域不可多得的人才。正因为他脚踏实地,不怕苦,不怕累,热爱自己的职业,尽职尽责,精益求精,才成就了一番事业。
有这么一个人,他的一双手让两个平面严丝缝合,用一扳手能使螺丝间隙小于1毫米,凭着这两项绝技,他所安装的沉管设备,已成功完成16次海底隧道对接。他就是国家工程首席钳工——管延安。
一节沉管长180米,宽35米,高11.4米,重量八万吨,相当于八万辆小车两节的重量,这么重的东西下沉到四五十米的深海中与另一根对接,误差要以毫米计算。误差以毫米计算可想而知难度是多么巨大,为了训练自己的手感,干活的时候,管延安很少戴手套,甚至吃饭,睡觉都想着怎样零误差完成对接,管延安怎能这么牛!
张冬伟,管延安给我们展示了一种人生态度:执着、坚守、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他们对自己职业极致完美的追求,他们锲而不舍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这正是技术工人的追求,给我们塑造了当代中国人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群体形象。
我要向他们学习,而我们能做的就是把自己的专业技能学好,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自己坚持自己的理想,学习匠人追求极致和完美的精神,就有成功的可能性。
我知道,努力了不一定会成功,但是如果不努力就一定不会成功,虽然我们不能像明星一样在舞台上光彩绚丽,也不能像这伟大的首席职业技工,拥有高超精湛的技术,但我也能在平凡的生活中做最好的自己、超越自己,不断进取,学习匠人热爱本职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精益求精的精神。
有匠心,就一定能实现心中的梦想,有匠心,中国就能飞得更高,中国就会越来越富强,国家技术也会不断提高。
观看大国工匠观后感心得及感悟范文2020精选5在这周晚自习期间班主任同我们一起看了今年五一期间的特别栏目,《大国工匠,匠心筑梦》,看完之后感慨很多。
大国工匠,技艺精湛,令人叹为观止,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把蜜蜂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还有人检测手感,堪比x光那般精准等等。就拿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火箭总装厂高级技师高凤林来讲,他给火箭焊“心脏”。是发动机焊接的第一人。2.16毫米,是火箭发动机上一个焊点的宽度。0.1秒,是完成焊接允许的时间误差。高凤林如此高超的焊接技术,不由人不折服!这些“大国工匠”,基本都是奋斗在生产第一线的杰出劳动者,是践行劳动精神的最好引路人。他们以其聪明才智,敬业勤勉,书写着一线劳动者的不平凡。他们为我们的时代,为我们的社会做出突出的贡献,让我们为之震惊,为之叹服,为之激动,为之点赞。
我以后一定努力好好学习,学习他们的刻苦认真精神,把这些精神应用到我的专业课学习中来,刻苦扎实的学习专业课知识,在实训时积极认真参加实训,多练习,以创造出一个优异的成绩而努力!
国家电网公司技能专家、国家电网公司特等劳动模范、辽宁省特等劳动模范、辽宁省“十大蓝领技能明星”、全国五一奖章获得者、全国劳动模范、辽宁省电力公司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工作室”的人……他就是姜广敏,盘锦供电公司线路检修班副班长。
姜广敏,1960年3月生,今年56岁。1980年参加工作时,他只是个初中生。1986年到盘锦供电公司送电工区工作之前,他是大连瓦房店一家农机修造厂工人,干过车工、电焊工、水暖工。他干送电检修工算是半路出家,可为什么如今却成了公司技术革新的领军人物?
探寻姜广敏成才的奥秘,对绝大多数职工的岗位成才很有借鉴意义。
做一个像父亲那样的令人尊重的“大工匠”
理想是行动的先导。工程师、科学家、作家、将军、医生……年轻时,许多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姜广敏也有,他的梦想就是当一个像父亲那样的令人尊重的“大工匠”。
姜广敏说,他的偶像是他的父亲。“我父亲曾是大连市瓦房店一家农机修造厂的八级焊工。当时的厂长是清华大学毕业的,很有学问,但他非常敬重我父亲,厂子一有难干的焊接活儿,就派车接父亲过去。”谈起父亲,姜广敏非常自豪,他立志要像父亲那样,做一个优秀的工人。
干检修工作,常年野外作业,风吹日晒,在电线杆、输电塔上爬上爬下。好多人觉得这项工作很辛苦,还有危险,可姜广敏却非常喜爱这项工作。他觉得,能通过自己的工作,为千家万户送去光明,让工厂机器轰鸣,这样的工作非常有意义。爱屋及乌,连经常工作的野外他也喜欢起来,“可以看鲜花盛开,听鸟语闻花香,呼吸新鲜空气。”
姜广敏平时不大爱说话,把喜欢琢磨事的劲头都用在了技术革新上。“带电绝缘折叠探头梯”是他1994年研制成功的第一个革新项目。检修时,他发现隔离开关检修率比较高。触点过热、螺丝松动、北方冬夏温差太大热胀冷缩等原因,都容易使隔离开关出现问题,而维修时需要停电,少则一天,多则几天,不仅影响居民供电,还影响企业正常生产。姜广敏根据自己掌握的电工知识,研制出“带电绝缘折叠探头梯”,过去经常出现的问题都解决了。
首战告捷,让姜广敏非常兴奋,也增加了他的自信,因此,他“琢磨”的范围也越来越大,革新成果也一项接一项地应用到生产中。他制作的悬挂式自动脱落跨越滑车,减少了搭跨越架的费用;制作的220千伏耐张引流线支架,解决了因风大造成引流线对铁塔放电问题;制作的带电绝缘伸缩拔销钳,方便了带电作业……一项项非常实用的革新,推动着电力维修技术不断进步。
梅花香自苦寒来
没有谁能随便成功,姜广敏也是一样,能取得现在的成就,跟他的刻苦钻研是分不开的。
线路检修是个技术性很强的活儿,半路出家的姜广敏开始时一窍不通,可他有股钻劲。师傅们干活时,他认真看,认真记,不懂就问。他还爱看书,《安全规程》《验收规范》从不离手。姜广敏说,他在技术上有两次飞跃:一次是参加1995年东北电管局组织的技能大赛,另一次是1996年至1999年参加的丰满电校中专学习。
辽宁电力公司对东北电管局组织的技能大赛非常重视,对参赛选手进行了一个月的封闭训练。生性要强的姜广敏几乎每天都是下半夜才睡觉,《工艺规程》《运行与检修》《安全规程》《验收规范》他几乎全能背下来。这次大赛,姜广敏获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他说,通过这次“恶补”,他的电工理论和实践水平提高了一大截。
3年的中专学习,他几乎完全用的是业余时间和工休时间,但姜广敏不缺一课,认真听讲,认真记笔记,最终他以优异成绩毕业。姜广敏说,他过去虽然也能独立完成检修任务,但往往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由于参加了正规学习,让他对输电原理、输电器材性能等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这为他日后进行技术革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盘锦供电公司有一间只有门、没有窗户的不足10平方米的小平房。这间小房里两面是架子,上边放着电线、零件什么的,地下有台钻、电焊机、老虎钳子等简单机械和工具。两三个人在小房里转身都费劲。小房几乎密不透风,夏天热,冬天冷。姜广敏说,他过去搞革新就在这间小房里搞,多数是用业余时间,有时也用工作时间。
多数革新项目都是靠手工,冬天经常冷得伸不出手,夏天经常热得大汗淋漓。几乎所有革新项目都是姜广敏自己主动找的,革新条件又这么艰苦,为什么他还能始终坚持不懈?姜广敏说,他苦中有乐,乐在其中。他的乐就是在项目成功后应用到生产上时,看到工作强度降低了,工作安全了,效益提高了,成本降低了,他就感到自己的辛苦非常有意义,感到自身价值也得到了体现。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人的心灵深处一旦有了源源流淌的“活水”,便有了创业创新、建功立业的不竭“源泉”。
组织培养为他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2011年11月10日,“姜广敏工作室”挂牌。这是辽宁电力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专家工作室。
“姜广敏工作室”占据一栋小楼,小楼面积有477平方米,是专为姜广敏建的。小楼一层是各类机床操作间和机械试验间,有钻床、铣床、磨床、车床、砂轮机、切割器、气焊、氩弧焊、张力试验机等;二层是专家研发室、助手工作室,三层是培训室和成果展示厅。工区为姜广敏配备了4名助手,其中两名是技师、两名是大学毕业生。
辽宁省电力公司一位领导说,建立专家工作室,主要目的就是为公司高端人才构建最优秀的创新环境,充分激发高端人才的创新潜力,凝聚和培养技术水平领先、创新能力突出的专业领军人才队伍,有效提升公司自主创新能力。
为一名技术工人建这么大面积的专家工作室,配备了几乎搞革新及实验用的全部设备,还配备4名助手,就是现在,在辽宁省企业中也找不出第二家。
“高兴,真高兴”,平时不多言多语的姜广敏一提起现在的“工作室”,就难掩心中的激动。
条件好了,姜广敏搞革新的热情更高了,成就也更大了。从搞成功第一个革新项目到“姜广敏工作室”挂牌,17年时间,姜广敏有25项革新项目获不同奖项,而从2011年11月10日成立“姜广敏工作室”到2016年3月,姜广敏带领“工作室”人员就搞出获各种奖项的革新项目35项,总共拥有38项国家专利,其中,“变电站母线隔离开关带电断接引组合工具”获全国电力职工技术成果三等奖、“引流线支架”获第四届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优秀奖、“输电线路带电作业自动升降装置”获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公司科技创新一等奖、“紧固防震器预绞丝”获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公司质量管理优秀奖;“输电线路带电作业自动升降装置”“变电站角度升降平台”等工具填补了带电作业工器具的空白,提升了国网公司带电作业专业技术水平。他累计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200多万元,节约资金9000多万元,并带出了省市公司两级专家6人,省市公司两级劳动模范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