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句子范文【最新7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句子吧,从语气上分,句子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你所见过的句子是什么样的呢?如下是小编小月月为家人们找到的7篇翻译句子范文,欢迎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翻译句子 篇1

[关键词]英汉翻译 翻译对策 转换方式

[中图分类号] H0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8-0154-02

一、引言

英汉语属于两种不同体系的语言,其句子在诸多方面有着各自的特点和显著的差异。探讨、研究英汉语句子在结构及表达方式等方面的特点及差异,对于翻译工作来说,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着重探讨分析英汉语两种语言句子在结构及表达方式等方面的特点和差异,进而提出英汉语句子翻译过程中宜采用的方法和策略,以期为翻译理论研究和翻译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英汉语句子的特点及差异

(一) 形合对意合Hypostasis VS Parataxis

此处的“合”指句子之间的连接关系。英语句子重形合:句子内部的连接或句子间的连接采用句法手段(syntactic devices)或词汇手段(lexical devices),即语句各分句及成分的相互结合常用适当的连接词语或各种语言连接手段,以表示其结构关系,如:连词if, although, but, and, because, 独立主格结构 noun + doing / done; with + noun doing/done,介词以及分词等,句子之间的关系清晰可见,其关联关系是显性的。

例句:Time is one of the two elements that Americans save carefully, the other being labor.

在此句中,各部分通过连词that 及独立主格结构the other being labor连�

汉语句子重意合:句子内部的连接或句子间的连接采用语义手段(semantic connection)或逻辑关系进行连接,其关联关系是隐性的。

例如: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些句子之间由于没有连接词,表面上看起来像是一些单独孤立的句子,而从语义和逻辑关系看,它们构成了一个关系紧密、意义完整的整体。

(二)主语对主题

在表达方式上,英语句子一般总是把主语放在句首,突出主语;而汉语句子则习惯把要表达的事情(即主题)放在句首,突出主题。这是英汉语句子在表达方式上的显著特点和差异之一。

例如:这一点,我已经知道了。

译文:I have already known this.

例句:昨天的事,多亏你帮忙。

译文:I’d thank you for your help yesterday.

例句:All of a sudden it occurred to me that the failure might be due to their negligence.

译文:我突然想起了问题可能是由于他们的疏忽造成的。

(三)无灵主语对有灵主语

动词不定式、从句等表示抽象概念的成分做主语,在英语语言中,是一种很常见的句式,在此称其为无灵主语;而汉语就没有此类句式。与之相反,在汉语语言中,做主语的常常是具体的成分,称之为有灵主语。

例句:Although it is better to keep an open mind on the subject, it is true that the power of dreams to predict future events still remains unproved.

译文:尽管我们提倡不同的观点来看待这一问题,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梦对于将来事件的预测能力,始终未得到过验证。类似的例句在英语中很常见,这也是英汉语两种语言句式显著的差异和特点之一。

(四)树形结构对竹形结构

英语句子的另一特点是一主句可包含有诸多从句,借助于连词,主句与从句连接在一起,构成一个结构严谨、意义完整的整体,看起来就像是一棵大树,树干上连接着许多小树枝;而汉语句子少用连词,其分句及成分之间靠语义关系和逻辑关系连接,各分句呈线性分布,看起来就像是一根竹子(由许多节构成)。

三、翻译策略

英汉语句子在结构、表达方式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因而,在英汉语翻译过程中,就有必要依据其各自的特点进行句式转换,从而使得译文语句更符合目标语的表达习惯。

(一)形合意合的转换

如前文所述,英语句子重形合,而汉语句子重意合,因此,在英汉语翻译过程中,就需要做形合与意合的转换:在英语翻译成汉语时,要注重语句间语义和逻辑关系的连接而不必过多地使用连接词;翻译方法上,常常可以将复杂的长句子拆分成若干短小简单的句子。而在汉译英时,要更多注重语句的连接和语法关系;翻译方法上,可以借助于连接词,将若干短小简单的句子合并成一个复合句。

例如:今晚在院子里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译文:Tonight, when 1 was sitting in the yard enjoying the cool,it occurred to me that the lotus pond,which I pass by everyday,must assume quite a different look in such a moonlit night.

原文有三个句子,译文通过连接词when, that, which将原文的三个句子合并为一个句子。译文的英语句子看起来结构复杂,然而,其语法和语义关系却清晰明了,这也体现了英语句子重形合的特点。

(二)突出主语与突出主题的转换

由于汉语句子突出主题,英语句子突出主语,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就需要在“突出主语”与“突出主题”间做必要的转换。

例如:这个问题,我想说三点。

译文:I would like to make three points on this issue.

例句:婚姻的事,年轻人都自己做主。

译文:The young people would make their own decision as for the marriage.

例句:They trussed the young man up like a fowl with the three long ropes.

译文:三条长绳,他们把个小伙子捆得像只粽子。

(三)无灵主语与有灵主语的转换

无灵主语在英语句子中很常见,而汉语句子常采用有灵主语。在翻译过程中,也就需要在“无灵主语”与“有灵主语”间实施必要的转换。

例句:Anxiety tore her into pieces.

译文:她焦虑不安, 完全崩溃了。

从以上例句及译文句子可以看出,在翻译过程中,在“无灵主语”与“有灵主语”间实施必要的转换,能够使得目标语更加流畅地道,更加符合目标语的表达习惯。

(四)树形结构与竹形结构的转换

在英语句子中,主句与分句间用连词联结,整个句子呈现出树形结构;汉语句子少用连词,其分句呈线性分布,看起来就像是由多个竹节构成的竹子。在汉译英时,常采用合句译法:借助于连词,把若干短句译成较长的复合句;而英译汉则反之。

例句: 由于距离远,缺乏交通工具,农村社会与外界隔绝;而这种隔绝,又由于通讯工具的不足而变得更加严重。

译文:The isolation of the rural world, because of distance and the lack of transport facilities, is compounded by the paucity of the information media.

在此例句中,原文的五个句子,通过连词的连接,合并(翻译)成一个句子。

四、结语

英汉语句子千变万化,其翻译方法也应不尽相同。在具体翻译实践中,不应拘泥于某一种翻译理论和方法,需要灵活多变,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翻译。

[ 参 考 文 献 ]

[1] 张书健,李玲。汉英无主句翻译策略探究[J].上海翻译,2010,(4).

[2] 何三宁。实用英汉翻译教程[M].福州: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3] 刘燕,赵波,任军。汉英语动翻译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4] 潘文国。英汉与对比纲要[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5] 何善芬。英汉语言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翻译句子 篇2

例1 (2012届南京市、盐城市高三一模)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且今魏氏之卒,近在淮次,一军未测去就,惧有异图。

(2) 及辅政,招令出都,将大用之。

(3) 及高祖围郢城未下,颖胄遣卫尉席阐文如高祖军。

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同学们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要注意各句的采分点:(1) “次”“去就”“异图”,语意表达通顺。“去就”可以译为“离开留下”“去向”“行动”等。(2) “及辅政”“大用”,语意表达通顺。(3) “及……未下”“如”,语意表达通顺。

答案 (1) 况且现在北魏的军队靠近在淮河边驻扎,全军的去留无法预测,恐怕有别的图谋。(2) 等到(齐明帝)辅佐朝廷政务时,招令(夏侯详)一同出城,准备重用他。(3) 当高祖率军围攻郢城却久攻不克时,颖胄派遣卫尉席阐文到高祖军中去。

例2 (2012届苏州市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公尚壮,上三留,奚去之果?

(5) 亲戚之不仕与倦而归者,不在东阡在北陌,可杖屦来往也。

(6) 满三月,无妻子之请者,尽没有之。

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同学们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要注意各句的采分点:(4) “壮”“果”,疑问句式。(5) 定语后置,“不在……在……”,“杖屦”活用为动词,语意通顺。(6) “妻子”“请”“没”。

答案 (4) 您的身体还很强壮,当今皇帝多次

挽留您,(您)为什么坚决要辞官呢?(5) 那些不做官和厌倦官场生活回到故乡的亲友,不在东郊就在北郊,大家可以拄着拐杖穿上鞋子互相往来。(6) 满三个月,没有妻子儿女询问认领的,全部没收充公。

从以上六个例句我们可以看出,文言文� 如(1)句中,“且”――况且、“近”――靠近、“测”――预测、“图”――图谋,六个例句中比比皆是。

二是保留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国号、年号等,可以保留不译。如(3)句中,高祖、郢城、颖胄、卫尉、席阐文等。

三是古今说法不一的词,将古代的换成现在的说法。如(1)句中,“次”――驻扎、“惧”――恐怕;

(3)句中,“未”――没有、“如”――到;(4)句中,“果”――坚决等,这类词最需要平时的积累。

四是在不影响原文意思的前提下,可以删除原文中的某些词语,像同义连用的实词或虚词、有的结构助词、偏义复词中的陪衬语素,如(5)句中的“也”“之”等。

五是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调整文言倒装句的语序,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结构后置句、互文见义句等,如(5)句中“亲戚之不仕与倦而归者”就是一个定语后置句,翻译时要将“不仕与倦而归者”调到“亲戚”的前面做定语。

六是增补原文省略句中被省略,而现代汉语中又不能省略的部分,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如(2)句“及辅政,招令出都”中的“及‘谁’辅政”“招令‘谁’出都”等。

此外,在翻译句子时有些句子无法直接翻译,要采用恰当的意译。比如翻译具有比喻、借代、互文等修辞手法的句子时,大都不能采用直译的方式,而应根据其修辞手法的特点采用相应的意译方式。如“缙绅”是用做官的人的特征来代替做官的人,翻译时把“缙绅”所替代的内容翻译出来就行了。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除了技巧外,最关键的是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数,切忌只看

句子就匆忙翻译。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一定要带回文中,联系上下文语境,进行推敲,省略的成分也要根据上下文补充完整。译完全文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

文言文翻译的句子往往是有规律的,我们要揣测命题人选择的那些句子的本身特点,它们往往带有重要的语法现象。

像上面那些例句,有的是一些词类活用,如(3)句中“未下”的“下”,方位名词活用做动词“攻下”,(5)句中“杖屦”,名词活用作动词“拄着拐杖穿上鞋子”;有的是古今异义,如(5)句中的“亲戚”是包括父母在内的“亲人”“亲友”的意思,

(6)句中的“妻子”是“妻子儿女”的意思;有的是一些重要的实词,如(1)句中的“次”、(3)句中的“如”、(4)句中的“果”等;有的是一些重要的句式,如(2)句中的省略句、(4)句中的疑问句、(5)句中的定语后置句等。

这些语法现象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积累性的――实词方面的通假字、重要实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虚词方面的重要虚词、固定结构;第二类是规律性的――词类活用和各类句式。为此,必须将上述两大类八个方面列为复习重点,并加以重点强化和灵活应用。

现 场 练 兵

阅读下面文言文,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金陵女子

沂水居民赵某,以故自城中归,见女子白衣哭路侧,甚哀。睨之,美;悦之,凝注不去,女垂涕曰:“夫夫也,路不行而顾我!”赵曰:“我以旷野无人,而子哭之恸,实怆于心。”女曰:“夫死无路,是以哀耳。”赵劝其复择良匹。曰:“渺此一身,其何能择?如得所托,媵之可也。”赵忻然自荐,女从之。赵以去家远,将觅代步。女曰:“无庸。”乃先行,飘若仙奔。至家,操井臼甚勤。

积二年余,谓赵曰:“感君恋恋,猥相从,忽已三年。今宜且去。”赵曰:“曩言无家,今焉往?”曰:“彼时漫为是言耳,何得无家?身父货药金陵。倘欲再晤,可载药往,可助资斧。”赵经� 女辞之,出门径去,追之不及,瞬息遂杳。

居久之,颇涉怀想,因市药诣金陵。寄货旅邸,访诸衢市。忽药肆一翁望见,曰:“婿至矣。”延之入,女方浣裳庭中,见之不言亦不笑,浣不辍。赵衔恨遽出,翁又曳之返。女不顾如初。翁命治具作饭。谋厚赠之。女止之曰:“渠福薄,多将不任;宜少慰其苦辛,再检十数医方与之,便吃著不尽矣。”翁问所载药。女云:“已售之矣,直在此。”翁乃出方付金,送赵归。

试其方,有奇验。沂水尚有能知其方者。以蒜臼接茅檐雨水,洗瘊赘,其方之一也,良效。

(据《聊斋志异》铸雪斋抄本)

(1) 我以旷野无人,而子哭之恸,实怆于心。

(2) 赵曰:“曩言无家,今焉往?”

(3) 居久之,颇涉怀想,因市药诣金陵。

有志者自有千方百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

【参考答案】

(1) 我因为这旷野无人,而你又哭得这样伤心,实在让我心酸。(要点:“以”“子”“恸”“怆”)

(2) 赵某说:“你先前说没有家,如今要到哪里去呢?”(要点:“曩”“焉”,“今焉往?”疑问句中宾语前置)

(3) 又过了好久,赵某很想念这女子,于是买了一批药材去了金陵。(要点:“久之”“因”“市”“诣”)

(下转第10页)

(上接第9页)

【译文】

沂水居民赵某,有一天从城里办事归来,见一位穿白衣的女子在道旁哭泣,甚为哀痛。瞥了一眼,见这女子长得很美,赵某十分喜爱,定定地瞅着她,不动地方。女子泪流满面道:“先生啊,你不往前走,管我干什么呀!”赵某说:“我因为这旷野无人,而你又哭得这样伤心,实在让我心酸。”女子说:“丈夫死了,无路可走,正为此而哀伤。”赵某劝她挑选一个好丈夫再嫁,女子说:“我这样一个孤苦伶仃的女人,还有什么可挑选的,如果能找到一个可以托付终身的人,当一个小妾也行啊!”赵某欣然自我推荐,女子愿意跟他走。赵某说离家太远,要去雇车马代步。女子说:“不用。”并且领先起步,飘飘摇摇如仙人般迅速。

女子到了赵某家,操持家务十分勤劳。

过了两年多,女子对赵某说:“为了感谢你对我的眷恋之情,所以不顾自己丑陋跟随了你,不觉已过了3年,如今应该是我离去的时候了。”赵某说:“你先前说没有家,如今要到哪里去呢?”女子说:“当时是随便乱说的,我怎么没有家呀!我父亲在金陵城卖药,你如想和我再见,可运一些药去,我们可帮助你一些钱。”赵某为女子离去作了些准备,租了车马。女子说不用,出门径直走了,赵某追也追不上,不一会影子都不见了。

又过了好久,赵某很想念这女子,于是买了一批药材去了金陵,把货寄放在旅店,到街市上去寻访。忽然,被药店里一位老翁看见,说:“我女婿来了。”把赵某请进店中。女子正在院子里洗衣服,见了赵某不说话也不笑,继续洗衣。赵某很生气,马上就退出院外,老翁把他强拉回来,那女子仍和刚才一样毫无表示。老翁让女子做饭摆酒,并打算赠给一份厚礼。女子制止老翁道:“他这人福气薄,给多了他承受不起,应当慰问慰问他的辛苦,再拣十几副药方给他,这就够他吃用不尽了。”老翁问赵某运来的药在哪儿,女子说:“已经替他卖了,钱在这里。”老翁于是把药方和药钱都给了赵某,送他回家。

赵某一试这些药方,有奇效。沂水县还有知道这些药方的人。用捣蒜臼接茅草屋檐下的雨水,洗身上的瘊子,是其中一方,效果很好。

翻译句子范文 篇3

一、实词推断

1.语境推断词义

试题中实词考查的是其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所以把握实词的含义,绝不能离开它所在的语境。仔细分析上下文的内容或根据上下文的提示,就可以推断实词的意义。如:

①高祖迪,以元帅右监军权济南府事务。《元史・列传第六十九》让你推断“权”的意义。这一句话里“高祖张迪”是人名,“元帅右监军”是官职,“济南府事务”是名词性偏正短语。“以”是凭借……什么身份。整个句子说的是张启岩的祖父张迪以元帅右监军的身份……济南府的事务。由句子的语境来看“权”应是“管理之意”。

②诏修辽、金、宋三史,充总裁官。《元史・列传第六十九》“充”在句子前半句“皇帝命令编写辽、金、宋三个朝代的历史”,后半句承前省了主语“张启元”,而“总裁官”是官职名称。那么由句意可推断“充”应该是“担任”的意思。

③使老弱女子乘城。乘:巡视。需要“老弱女子”“巡视”城楼吗?可见“乘”解释为“巡视”是不正确的。必修一《诗经・氓》“乘坯垣,以望复关”里“乘”是登上的意思。这一句里的“乘”后跟的是“城,即城墙”所以也应是“登上”之意。

④陛下即位诏旨,动法祖宗。法:法令。《明史・余子俊传》下文说“今台臣坐谴,公论杜塞,何谓法祖宗耶!”“法”字在下文中后跟名词祖宗,做的是动词“效法”。一个皇帝在即位之初常常遵循祖制,即效法祖宗。所以给出的“法令”是不正确的。

⑤攻守器毕具,遂为重镇,蔻抄渐稀。《明史・余子俊传》上文说“寇以轻骑入掠”且“镇兵追之不及”“往往得利去”,后来余子俊“徙镇榆林”“拓城置戍”“攻守器毕具,遂为重镇”,贼寇“掠”得次数渐渐少了,所以“抄”的意思应以前文的“掠”相同,是“抢掠”的意思。

2.词性推断词义

句子的结构是基本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和语法功能,为推断次意思提供了依据。

句子基本结构:【句首状语】(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

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

推断实词意义的时候,可以根据他们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如:

①张奉璋恃功,以缙是儒者易之,不如律令。《元史・列传第六十九》“易”字前有主语,后带宾语,它应是作谓语,是动词“轻视”。“如”字前有副词“不”修饰,后又带了宾语“律令”它应是作谓语,是动词根据上文“恃功”,应是“遵守”的意思。

②《元史・列传第六十九》中“载恶之”,“闻者壮之”中的“恶”、“壮”前有主语,后带宾语,作谓语,是动词词义分别是“厌恶”“称赞”。

③自放驴,取樵炊爨。“樵”作“取”的宾语,应为名词,指柴草。

④将军身披坚执锐。从句子成分看,“坚”“锐”分别充当“披”和“执”的宾语,“坚”解“坚硬的盔甲”,“锐”解“锐利的兵器”才能搭配。

⑤告之于帝,帝感其诚。“诚”在代词“其”的后面,“诚”是谓语动词“感”的宾语。“诚”应是名词,意为“诚意、诚心”。

⑥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诚”在主语“臣”之后,在谓语动词“知”的前面,可知,它充当状语成分。“诚”应是副词,意为“的确、实在”。

另外,两个名词(或名词性结构)连用,其中一个要解释为动词,通常是第一个词。如果“而”表示修饰关系,那么其后的词要解释为动词。

3.对称推断词义

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相反或相对,因此,利用文言句法的这个特点,借助类似结构中的对应语义相关的词语,就可推断所考察词的词义。如:

①“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

这句话前后正好语意相对,由此,可推断“亡”与“有”的意思也应相对,当“无”讲。另外,有时亦可借助整齐的句式,先推断出一个词的词性,进而推断出这个词的正确意思。如:

②“秦孝公据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此句中“固”的含义可根据句式整齐这一特点。由“地”推出“固”也应为名词,可译为“险固的地势”。

③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简”与“择”相对应,理解为“选择、选拔”。

④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举”与“取”相应,意思相近,理解为“攻取”

⑤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结合具体语境,可知国“强”国“弱”是“辅周”“辅隙”的结果。“强”与“弱”相对,“周”与“隙”相对。

4.成语推断词义

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我们在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语后,便可以根据一些成语的意义、用法,推断出文言词义。

①擒率五百人宵济,袭采石,守者皆醉,擒遂取之。

济:同舟共济,渡江。

②搏击豪强,不少容贷。

贷:严惩不贷,宽容。

③吾亦望汝副其心。

副:名副其实,符合

④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

速:不速之客,招致、邀请

⑤势拔五岳掩赤城。

拔:出类拔萃,超过,胜过

5.课文迁移推断词义

联想课文有关语词中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异同,然后初步确定文中实词的含义。

①乘陴大呼搏贼。

乘坯垣,以望复关。乘:登上。(《诗经・氓》)

②比及秋成未敢获。

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名民。比:等到。(《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③洎失守,金人质天子。

洎牧以谗诛。洎:等到。

④忠贤得疏大怒,矫旨切让。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切:严峻、严厉。(《陈情表》)

二、句子翻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信,即忠实于原文;达,几通顺畅达;雅,译文优美自然,生动形象,完美地表现原文写作的风格。翻译有两种――直译和意译。直译要求在翻译时逐字逐句落实到译文中,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表达方式与原文一致。而意译则不必拘泥于字句,可根据原文的句子特点灵活处理。

方法:逐字逐句――留、删、替;字从句顺――移、补、变

1.留――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国号、庙号、谥号、书名、物名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的词,皆保留不动。如:

①高祖以谊前代旧臣,甚加礼敬,遣使劳问,冠盖不绝。

②太常卿苏威立议,以为户口滋多。民田不赡,欲减功臣之地以给民。

划线的部分均为需要保留下来的。

2.删――把实际无意义或没必要译出的陪衬词(偏义复词)、虚词(发语词、部分结构助词等)、语气词删去。如:

①“夫六国与秦皆诸侯”中的“夫”;

②“昼夜勤作息”中的“息”。

3.替――用现代词替换古词(把单音词换成双音词,古今异义词换成现代词语,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通假字换成本字,把典故、部分修辞格、各种习惯语、现已不用的词或固定结构等按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替换)如:

①高祖以谊前代旧臣,甚加礼敬,遣使劳问,冠盖不绝。

高祖因王谊是前代旧臣,对他非常尊敬,派人慰问他,路上车盖络绎不绝。

②太常卿苏威立议,以为户口滋多。民田不赡,欲减功臣之地以给民。

太常卿苏威提议,认为户口增多,田地太少,想减少功臣的封地来给百姓。

③故尝喜从曼卿游,欲因以阴求天下奇士。

所以我常常喜欢跟从曼卿交往,想借此暗中访求天下杰出的人才。

4.移――把文言句中的谓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及其它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的要求调整过来。如:

①于其将行,为叙其诗,因道其盛时以悲其衰。

在他临行之时,我为他的诗集写了序言,借此称道他的壮年并为他的衰老而悲哀。

划线部分为介词结构后置

5.补――句中省略主语、省略宾语、省略谓语、省略介词、使上下文衔接连贯的内容等成分,翻译时要补充完整。如:

①高祖以谊前代旧臣,甚加礼敬,遣使劳问,冠盖不绝。

高祖因王谊是前代旧臣,对他非常尊敬,派人慰问他,路上车盖络绎不绝

划线部分为补充部分

6.贯――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根据原文内容的大意来翻译,不局限于原文的每一个字句,可采用与原文不同的表达方式。意译发生的前提是直译不通达、让人费解时或原文含有借代,借喻等修辞格,翻译时应注意采用意译的方式,使文意贯通,即谓“贯”。如:

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乞骸骨,古代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回乡的一种谦辞。

②(秦)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翻译句子 篇4

一、单词串连法

1. 为了让学生巩固对imagine, imaginative, imaginary及imaginable的理解,笔者以当时网络上热议的Hold住姐为题,编写了以下语篇。

Miss Lin是个富有想象力的时尚课老师,非常热爱(have a passion for)创设虚构的场面。她总是想象着如何去控制尴尬的场面。结果想象得出来的事情都很搞笑。

译文:Miss Lin, an imaginative fashion teacher, has a passion for creating imaginary situations. She always imagines how to hold the embarrassing/awkward situations.It turns out that the stories imaginable are quite funny./ The stories imaginable turn out to be quite funny.

2. 以下翻译目的是让学生巩固join, join in, attend, take part in 的用法。

Jodie 去年参加了小天使俱乐部。她经常参加俱乐部里面的比赛。有时候为了参加比赛,她没有去学校上课。译文:Jodie joined the Angel Club last year. She often joined in /took part in the competitions held in the club. Sometimes, she didn’t attend school for the competitions. (小天使俱乐部是笔者所在大学确实存在的,跟学生提起他们向往的大学校园生活,会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二、趣味故事

笔者在编故事的时候都喜欢用Andrew做主角,后来学生一直追问这个Andrew到底是谁以及跟笔者有什么关系。

1. 根据Module 5 Unit 3 的写作词汇编写了关于Andrew学习英语的故事。

瘦小的Andrew是中山大学英语专业的学生。由于大约90%的英语专业学生都是女生,他总是被女生包围着。当然, 他选这个专业的原因不是因为女生多,而是因为他对英语很狂热。大家都嘲笑他瘦小的身材,但是他心胸很宽广,根本就不介意,而是静下心来学习英语。他很善于记住东西,能够在极其短的时间内背一篇又长又难的文章。在他的业余时间,他总是在校园里练习英语口语,而不愿意跟别人闲聊。一天,他走在校园里练习英语口语时,看到远处有一个女孩做着同样的事情。他对她的第一印象不错。于是他走过去跟她攀谈了起来。他们谈话的主要话题是英语学习。从交谈中,Andrew得知这个女孩是附近大学的学生。

译文:Andrew, with a slight figure, is an English major in Sun Yat-sen University. With approximately 90 percent of girl students majoring in English, he is surrounded by girls. Of course, the reason why he chose this major is not that he likes to be with girls around him, but that he is keen on English learning. Everybody laughs at his slight figure, but he is broad-minded and doesn’t mind it at all. He just settles down to his study. He has a gift for remembering things and manages to recite a long and difficult English article within an amazingly short time. Rather than chat with others in his spare time, he always practices his spoken English on campus. One day, while he was walking around the campus practicing his oral English,he caught sight of a girl in the distance, doing the same as him. His first impression of her was favourable. Then he went up and chatted with her in English. The main topic of their conversation was English learning. From the conversation, Andrew learned that the girl was a student at the university nearby.

2. 在翻译中渗透德育。教师在教学当中不仅要教书,也要育人,应该超越学科知识适时地给学生提醒或鼓舞。

(1)以下语篇是根据Module 8 Unit 3的写作词汇编写的短文翻译,学生刚上高三,通过短文提醒他们学习要有计划和方法。

现在作为一个高三学生了,我必须开始为自己制定一个可行的计划。为了实现我的梦想,我必须争分夺秒地学习。另外,我应该铭记偶尔打破常规也许会帮助我在每个科目上取得明显进步。

翻译句子 篇5

英语和汉语自成系统,语法特征、句子结构和表达方面存在着种种差异。例如汉语以语意为单元,呈“层进式”结构,多以简单句出现。这些简单句结构上松散,而意义却紧密相连,共同表达了一个明确的主旨。英语则不同,其特点是修饰语多,语言结构层次繁复,还有各种插入语使得句子结构支离破碎。汉语的句子主干往往比较明晰,而英语句子主� 试举二例如下:

[例1]Big hurricanes are not often seen in the north of the USA,but on Septem―ber 21,1938 just as many summer tourists were on the beach,closing up their seaside cottages,a disaster hit――SBII-A(人教版高二册上)

这句话采用被动用法,整体是一个转折复合句,里面有介词短语做补语,as引导的时问状语从句、主语承前省略等等,句子结构比较复杂,容易导致信息组合方式不当而导致语义不明。这个句子前后有语义上的转折,前面一句说美国北部大飓风出现少,后面说某此飓风造成了巨大破坏。转折关系往往强调后者,因而,该句子主要表明发生于1938年的飓风非常巨大,造成了重大损失,这正是句子的主旨。把握了句子主旨,可以根据汉语习惯把英文句子转述如下:

美国北部不易看到大飓风,然而就在1938年12月21日,正当许多游客在沙滩上观光时,飓风突然逼近海岸,引起了一场巨大灾难。

[例2]Caught in a shower on his way to his house in Lloyd Road,a tall English gentleman,a teacher of English in one of the most flourishing private schools in Sin― gapore,began running,with some books under his arm,in order to catch a bus going at full speed about twenty yards ahead of him,

这句话的句子主干比较清晰:a tall English gentleman began running in order to catch a bus。主语前面是一个省略先行词的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交代了天气状况和他的行进目标,后面这句话补充说明他的职业和就职的单位。with引导的介词短语介绍了他随手携带的东西,at引导的介词短语介绍了公共汽车行进的状态,about引导的介词短语介绍了公共汽车的方位以及与他的距离。可见,该句子的信息非常丰富,在翻译的时候一定要按照汉语的习惯对信息进行重组。具体翻译为:

一个身材高大的英国人,腋下夹着几本书,他是新加坡一著名私立学校的教师,他在回家的路上遇着了大雨。一辆公共汽车在他前面全速行驶,距离他有二十几码远,为了赶上公共汽车,这个英国人开始奔跑。

二、长句翻译的步骤和方法

从上面两例来看,英语的长句往往是由简单句子添加各种成分而成。我们在翻译长句的时候可以对长句进行合理分拆,使得主干明晰,然后根据附加成分和主干之间的关系,对句子所含信息进行重新组合,然后根据句子主旨和附加信息,用符合汉语习惯的句子重新转述出来即可。简单来说,我们在翻译长句的时候应遵循以下几个步骤:

1 把握句子主干,明了句子主旨。

2 分析附加成分所含信息,明确信息组合方式。

3 按照汉语习惯,对信息组合方式进行重组。

4 用汉语将句意转述出来。

值得一提的是,英语翻译从本质上说考查的是学生跨语言理解能力。何谓理解?简单说来是学习者能够准确概括句子的主旨。如果主旨没有把握,翻译势必是英语单词和相应的汉语词汇之间的转换,必然造成支离破碎,难以卒读,严重的时候和句意完全是南辕北辙。下面我们用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

[例3]The biggest problem for most plants,which can't just get up and run away when threatened,is that animals like to eat them

句子的主干是:the problem for most plants is that animals like to eat them对大多数植物来说,最大的问题是动物喜欢吃他们。Plants后接一个非限制性定语从句,该从句其实介绍了动物喜欢吃植物的原因。因而,这个句子包含两个重要信息,一是动物喜欢吃植物,二是动物喜欢吃植物的原因。下来我们对这两个信息根据汉语语言习惯进行重组,并用文字表述出来,即多数植物不能站起来逃逸,这是动物喜欢吃他们的一个原因。这是意译,准确把握了句子要表达的意思。

[例4]Let your looks change from young to old in step with the natural aging process so as to keep in harmony with nature,for harmoW itself is beauU,while the other way round will onIv end in unpleasantness

这句话结构有些复杂,但是仔细辨析,句子主干还是清晰的,句子主干是:let your looks change,后面的句子揭示了变化的两个方向以及各自的影响。一是自然衰老,这体现了与自然协调一致的美感,一是逆自然规律而行,将止于不快。这句话所含信息比较多:长相衰老:与自然衰老过程一致;与自然规律保持协调;协调是一种美;背逆自然规律,止于不快。根据句意,该句子的主旨是:面部长相的衰老是和自然规律是一致的,是美的表现。把握了主旨,接下来我们对句子所含信息根据符合汉语习惯进行重组,具体如下:

翻译句子范文 篇6

关键词:汉译英 句子 技巧

1.引言

众所周知,汉语里的“好”字,使用频率很高,无论是在日常口语和书面语中,都十分常见。日常生活中,人们遇见好友、熟人,见面首先说:“你好”;送走客人,主人说,“走好”,给人鼓励时,往往说“干得好!”埋怨别人时会忍不住讲“好啊!瞧你都干了什么?”汉语中简简单单的一个字,在转换成英文时则需要花一番工夫,因为翻译可以说是一种信息的语言转换活动,也可以说是一种文化交流活动。它的基本任务就是把一种语言承载的信息用另一种语言完整无误地表达出来,以便让使用后一种语言的人接受同样的信息。这个目的达到了,翻译就是成功的。

在外语教学中,翻译能力是语言教学培养的主要能力之一。无论是在大学英语教学的基础阶段,还是在高级阶段,翻译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从词与词的对应互译到短语的对应互译,再到句子的对应互译,最后到段落和文章的互译。因此,由母语(汉语)转换为目标语(英语)的过程中需要掌握娴熟的汉译英翻译技巧,才能在翻译中做到“忠实”、“通顺”。

2.探析不同语境下“好”字的翻译

不妨试着将下列句子翻译成英文。

1)我们是好朋友。

2)她心地好。

3)他好看。

4)好冷!

5)好事多磨。

6)费力不讨好。

7)这本书博得广大读者的好评。

8)你做的饭菜真好吃!

9)这个问题好回答。

10)幸好周围有人。

11)穿好大衣后再出去。

12)你们准备好了吗?

13)要是现在是5月该多好!

14)他英语说得好。

15)好汉不吃眼前亏。

16)那段日子他们的日子也不好过。

在面对上述句子的翻译时,一方面,中国的大学生容易进入的一种误区就是:有时候喜欢逐字理解对译,看见“好”字,就自然联想到英文中的“good”或“well”,不大注意去研究其深层语义,忽视在特定语境中“好”字的内涵或外延的发展变化。

另一方面,也没有很好地去分析英语和汉语这两种语言。英语汉语属于两个不同的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两种语言在音、形及句子的结构上有很大的差异性,要把汉语的句子按标准英语句式译过去是不可能的,必须要讲究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3.翻译方法和步骤

不同的翻译家有不同的翻译理论,例如严复先生的翻译理论是按“信”、“达”、“雅”的翻译标准,“信”,就是忠实于原文;“达”,就是用词和原文一致;“雅”,就是用好的文体风格来译原文。钱哥川先生提出汉英翻译时采用“由要素来分的句子”,即系动词、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彭起良先生赞成的翻译方法是“直译”和“意译”。不同的理论都有一定的道理和依据,但是只要遵循一定的翻译规律,把握汉译英的技巧,就能成功准确地完成翻译的任务。

成功的翻译依赖于一定的具体途径,即所谓的方法。不妨尝试以下三个步骤:理解、表达、校核。首先,翻译的关键前提在于理解(comprehension)。英汉两种语言不仅在词法、句法上,更在逻辑思维文化风俗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理解作为翻译活动的第一步,就是要捕捉原文确切含义,从细致入微的语境入手;其次,表达(expression)是翻译过程的第二步。要实现由汉语到英语信息转换的关键,须把已经了然于心的汉语内容,用英语恰如其分地表述清楚。最后,就是校核(revision),是确保译文质量的最关键一环。校核的主旨在于检查译文是否有遗漏失误或不妥;检查译文是否忠实、通顺。

4.汉译英翻的技巧

4.1直译法

尽管英语和汉语有差异性,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语言的共性,不管是词、短语或句子,都可以在英文中找到其对应的部分,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不妨采用直译法。

在上述16个句子中,1)我们是好朋友。2)她心地好。3)他好看。7)这本书博得广大读者的好评。16)那段日子他们的日子也不好过。通过分析,不难发现,这几个“好”要么是形容词,要么是副词,都能直接对应使用英文中的形容词good或副词well。所以,在这几个句子的翻译中,直译法是最好的选择。

1)We are good friends.

2)She is good-natured.

3)He is good-looking.

7)The book is well received by the readers.

16)They were not well off those days.

4.2意译法

所谓意译是指将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做释义性解释。意译强调神似,主张依照原文的意义,灵活机动地把原文意义创造性地表达出来。

在以下几个句子中,4)好冷!6)费力不讨好。8)你做的饭菜真好吃!9)这个问题好回答。10)幸好周围有人。14)他英语说得好。15)好汉不吃眼前亏。通过分析,不难发现“好”字在一定的语境下都有其内涵或外延意义,基于这一点,就可以用意译法实现从中文到英文的句子转换。所以在翻译的过程中,可以使用英语中能表达“好”在某个句子中的内涵或外延意义的有关形容词或副词性的单词和短语,做到准确表达。

4)It’s so cold!

6)We put in much hard work,but got little result.

8)The food you make is very delicious!

9)The question is easy to answer.

10)Fortunately there were people around.

14)He speaks English fluently.

15)A wise man will extricate himself from a disadvantageous position wherever possible.

4.3形合法

由于英语句式重形合、汉语句式重意合。所谓的意合,指的是词语或句子之间不用语言形式手段连接,句子的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通过词语或分句的含义表达,组词造句中完全依照逻辑和动作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决定词语和分句的排列顺序;所谓的形合,是指句中的词语或分句之中用语言形式手段(如关联词)连接起来,表达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汉译英时许多具有意合特点的汉语句子有必要转换成具有形合特点的英语句式。这样就能做到译文简明通顺、流转自如。

试着关注这几个句子:5)好事多磨。11)穿好大衣后再出去。12)你们准备好了吗?13)要是现在是5月该多好!只要把握英语句式重形合、汉语句式重意合的特点,转换成目标语,即英语时紧紧抓住英语句式重形合的关键,抓住汉语和英语表达习惯的差异,翻译中的困难就会迎刃而解。

5)The road to happiness is strewn with setbacks.

11)Put on your coat before you go out.

12)Are you ready?

13)If only it were May now!

4.4回译法

回译(back-translation)是指把一种语言译成另一种语言的文字再译回到第一种语言,这是学习外语和学习翻译时常用的一种很好的技巧。在不知道原文的情况下,努力设想原文是怎么说的,尽量把译文译回到原来的模样,使译文尽量向原文习惯的表达方式靠近,可以较好地提高译文的质量,这对汉译英来说尤其有用。

在翻译完上述16个句子时,不妨试着回译,使译文变得地道、流畅。

5.结束语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翻译的过程就是不同文化不同语言间的传递信息过程。要做好汉英翻译这个复杂的跨文化交际活动,要求译者对两种语言结构有深刻的理解能力和驾驭能力,也要求对两种语言的差异有很强的洞察力。在外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把翻译的技巧和方法传授给学生,使他们明确:在句子的汉译英翻译中,一方面,翻译的关键步骤在于理解,其次是注重表达和校核。另一方面,把握一定的翻译技巧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翻译过程中灵活运用直译、意译法,关注形合法和回译法,就能真正使译文符合行文要求和表达习惯,进而熟悉并掌握汉译英翻译的规律和方法,不断提高翻译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宝钏,肖鹏。英汉句法对比及其对汉英翻译的启示[J].科技信息,2007,(35).

[2]单其昌。汉英翻译技巧[M].北京:外语教学与教学研究出版社,1990.

[3]韩风,陆克。巧读巧译写英语[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1.

[4]王卫平。英汉互译方法与实践[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翻译句子 篇7

2011年全国17套试卷,除北京卷外,均设置了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题目,赋分为6―12分。由此可见,本考点是文言文中的重中之重。其考查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选择题,二是主观题。其中,以主观题为主。主观题又分为两类,一是从文言文阅读材料中选出几个句子要求翻译,二是另给一则文言短文要求翻译,以前者为主。考查重点有“正确理解文中句子的含意”“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特殊句式”等。考生除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外,还要特别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

【考点解析】

翻译是把对语言形式的考查与文意内容的考查两个方面紧密地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查。

要翻译句子,必须先理解句子。“理解文中的句子”,要求能够根据语境读懂、领会每一文句的具体含意,并能对该句从内容和表达等方面作出相关分析。正确理解文中的句子,就要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特别是多义实词、重点虚词、相关句式,并且要把握某些句子的特殊含意。

在理解的基础上翻译文中的句子。翻译句子,要求将文言句转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要做到语意准确、文从字顺、规范明了。

翻译以直译为主。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在难以直译或直译以后表达不了原文意蕴的时候,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

【解题方法】

一、理解文言语句六法

1.要在全文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全文或文段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如对“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鸿门宴》)的翻译,要结合当时帝王气象与众不同的迷信思想来翻译,还要知道“龙虎”象征天子,“五采”云为祥云等自然现象的含义。所以应该翻译成“我让人观望他(刘邦)住所上空的云气,都是龙虎形状,呈现五彩颜色,这是天子的气象啊”。

2.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如“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赤壁赋》)中省略了主语“江水”,翻译时要补充出来,译成“(江水)总是这样不停地流淌,但(它们)并没有流走”。又如“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中的“侣”“友”,都是名词的意动用法,理解为“以……为侣”“以……为友”,全句译为“把鱼虾作为伙伴,把麋鹿作为朋友”。

3.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如“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寡人之于国也》)中的“凶”字理解起来就比较难。“凶”一般人理解为“不吉祥”“凶恶”“残暴”,代入原句中都不通;联系课文谈话主体及后面的内容,可以推断“凶”应该是指“荒年,谷物收成不好”。此句译为“黄河以北遇到荒年,我就把百姓转移到黄河以东的地方”。

4.利用文言文中的排比句、对偶句等并列结构,把握句意。也就是说,在理解文言句子时,要充分利用文言文中与这些语句相对应的语句的用法和意义。如对偶句“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中的“无以”意义和用法相同,都译为“没有办法来”。又如排比句“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过秦论》)中的“席卷”“包举”“囊括”都是“并吞”的意思,“宇内”“四海”“八荒”都是“天下”的意思。

5.对于不好梳理的句子,最好先抓主干,再看枝叶;或抓住关键词语,分析句间关系。如“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陈情表》),分析主干为“辛苦……非独……所见明知”,“所见明知”是“所”字短语,作宾语;“蜀之人士”和“二州牧伯(长官)”作定语,全句译为“我的苦衷,不只是蜀之人士和二州的长官看到并明明白白知道的”。

6.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如“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琵琶行》)中的“丝竹”,初中课本《陋室铭》中有“无丝竹之乱耳”一句,“丝竹”解释为“弦乐器、管乐器的总称,古代泛指音乐”。据此推出“终岁不闻丝竹声”中的“丝竹”也是指“音乐”。又如“腹犹果然”(《逍遥游》)中的“果然”的义项,可以联想到成语“食不果腹”来推断为“吃饱的样子”。

二、文言文翻译十法

1.留(原词保留)。古汉语中基本词汇、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官名、朝代名、度量衡单位等词语,译时均可保留原词,不必翻译。

2.换(古今词代替)。换,就是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将通假字换成本字,如:“吾本布衣,汝亦黎民。”这里“吾”“汝”直接换为“我”“你”; “布衣”“黎民” 换为“百姓”即可。

3.对(对应翻译)。主要包括通假字要解释为对应的通假本词的意义;一般词语最好� 如:“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这里的“游”翻译为“游玩” 比较好。

4.转(转词意译)。文言文中有一些习惯用语(如“下车”),运用比喻、借代(“秋毫”)等修辞用语,形象描绘的词语(“乞骸骨”、“山陵崩”)等,要根据语境转换词语,意译。如:“上书乞骸骨”可译成“上书请求退休,回家养老”。

5.调(调整语序)。文言文常见特殊句式(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语后置以及固定句式,翻译时要调整过来。)如:“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可译成:“公子能为别人的困难而焦急,(这种品德)表现在哪里呢?”

6.合(繁笔简合)。有些� 如:“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可合译为:“有统一天下的心意(志向)。”

7.分(语意分承)。有些特殊的句子,翻译时需要扩充,才能使语意丰厚。如:“怀敌附远,何招不致?”可分译为:“使敌人降顺,让远方的人归附,招抚谁,谁会不来呢?”

8.补(成分补充)。文言文省略某一词语(如介词“于”等)或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兼语)的现象很常见,翻译时根据语境要补出。如:“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可补出省略译为:“人不知(我)而(我)不愠,(我)不亦君子乎?”

9.去(删除省略)。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其语法作用,在翻译时不必也不能落实,只要不影响语气,就可以删去。如:句首的发语词(夫)、感叹词,在句中表顺接的一些连词,起补足音节或停顿,只起结构作用的助词,均可略去不译。

10.套(套用固定句式)。 文言文中的固定句式很常见,遇此情况可以套用翻译。如:“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这里的“无乃……乎”就是固定句式,可以套用为:这恐怕(太晚了)吧?

【模拟演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将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王顾左右而言他。

(《孟子・梁惠王下》)

【答案】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