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
我们家的院子里种有许多桑叶,那天,我和大伯在院子里乘凉,这时,大伯望着院子里的桑树说;“我打算买些蚕来把这些桑叶吃少一点,毕竟太多了。”我也同意大伯的说法。
不久,大伯在网上购买的蚕宝宝就到了,大伯便开始养起蚕来,一次吃完饭后,我到大伯的房间看看蚕宝宝生活得怎么样了,我看着它们那尖尖的嘴在啃着碧绿的桑叶,觉得非常有趣,我于是对大伯说;“大伯,可以给我几条养吗?”大伯爽快地答应了,我拿了一个盒子,抓了几条蚕宝宝进去,于是那时,我也开始养起蚕来。
我摘取了院子里的一些桑叶,轻轻地放在蚕宝宝的身边,好让它们吃,虽然它们是虫子对于我一个女孩子来说是有些可怕的,但我还是非常喜欢它们,我静静地看它们啃桑叶的样子,觉得非常可爱,还时不时拉出一些便便,我在网上查找这些便便的作用,还可以晒干了做枕头,于是我也在慢慢地收集它们的粪便,过了几天,它们逐渐长大了,它们就开始吐丝结茧了,这个过程非常有趣,我没想到,它们可以吐尽自己的丝,让自己有一个空间可以蜕变,总算是领会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这句的意思了。
不久,它们就会破茧而出,变为蚕蛾,然后它们要繁衍下一代了,母蛾会产下许多卵子,现在呀,我正在等待它们的下一代来到这个世界呢!我相信,我会养蚕成功的。
今天,我和妈妈要做一个小实验:看看蚕宝宝在茧里变成了什么样子?
我把最早结好的茧拿出来,它像一粒金灿灿的花生。
我拿出一把剪刀,兴奋地要往茧的中间剪。妈妈赶快说:“住手,这样会把蚕宝宝剪伤的。”
我听了说:“那怎么办?”
妈妈说:“仔细想想,宝贝一定能想到该怎么做。”
我刚要开始剪,我可是心里乱蹦乱跳,不敢动手。妈妈笑着说:“只要胆大、心细,不会伤着蚕宝宝的。”我听了才放心。
小心翼翼地剪开一个小洞
我小心翼翼地把蚕茧剪开。哇!白胖胖的蚕宝宝已经变成了一个红红、黄黄的蛹,身体胖了许多,也短了,体节还很明显。茧里还有一团是蚕宝宝变成蛹时脱下的皮。
背部展示:左边较粗一端是蛹的头部,较细一端是尾部,身长只有蚕宝宝的1/3。
蛹的腹部展示,图片下部一团是蚕宝宝变蛹时蜕下的皮。茧很薄,但这薄薄的茧壳竟然由一根1500米长丝连绵不断地织就,让人叹为观止。
我用手一摸,它动了一下,把我吓了一大跳,没想到它还是活的。它好像在对我说:“你可别伤害我。”我把它又放回茧里,让它在里面早日变成蛾子。
蚕宝宝的变化可真大啊!
妈妈的话:一直不知道蛹在茧内的生活状态,今日才知原来蚕宝宝变蛹时也会蜕皮。原来肥肥胖胖的蚕宝宝蜕变成一个干瘦的蛹,吐丝的过程耗尽了它的体能,在蛹内暂时的休养生息也是为了养育后代作准备。
周君羽
今天老师让我们开始养蚕了,我兴奋极了,从小到大我还没见过蚕呢!于是,满分作文网我愉快的养蚕生活就开始了。
妈妈给我买了一些已经孵化出来的蚕,看着小盒子中装的蚕,我不禁好奇地问妈妈:“妈妈,你确定没有买到“假货”吗?这不是一只活生生的蚂蚁吗?”妈妈听到我的疑问,忍不住哈哈大笑说:“小傻瓜,这是蚁蚕,才不是蚂蚁。”我听了后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
我把一些新鲜的桑叶放入一个空鞋盒中,再把蚕放进去,属于蚕的“大别墅”就完成了。我往“别墅”中又放了好几片叶子,防止蚕没有叶子吃。可没过多久,桑叶就被蚕给吃的所剩无几了。还有几只朝我扭动着身子,好像在说:“小主人,再给我们一些食物吧,这些还不够我们塞牙缝呢。”我不禁吓了一大跳,心想:它们的食量也太大了吧,我才刚放进去,怎么就没了呢?再这样下去,我还要去买一些桑叶,这样我岂不是就要喝西北风了。从此,我的蚕就有了“干饭蚕”的称号。
有一次,我发现有一些蚕整天一动不动的,该不会生病了吧?可妈妈却说它们是在蜕皮,我知道它们没事后才松了一口气,继续观察蚕。可我“画蛇添足”的事又出现了,所有的蚕都一动不动,甚至有些变透明了,我着急地问妈妈:“他们怎么啦?”可妈妈还是平静地说:“没事,他们只是在吐丝而已。”
果然,一天后,一个个洁白的茧就出现了。我真希望蚕能快点变成蚕蛾,好让我陪伴它一起成长。
真好!同学小朱送我一条蚕。我把蚕放在一个纸折成的盒子里,还给他用纸巾做了一条“棉被”,最后再放上两片水嫩嫩的桑叶,哈,一个温馨的小蚕窝就做好了!
我轻轻地把蚕宝宝放进他的新家,还观察了一下蚕宝宝的外形:短短的身子带着几分笨拙,显得是那么憨态可爱,两边的黑点点你知道是什么吗?哈哈,那就是--蚕的呼吸口。黑豆般的小眼睛长在嘴巴的两侧,那张小小的椭圆形嘴可灵活了,吃起东西来“吧唧吧唧”嚼个不停。
我还给这只可爱的蚕宝宝取了个名字,叫小灰。悄悄地告诉你,小灰特别爱睡觉,自从我把她带回家后,它还没睁眼过呢!一直在睡觉,你说是不是一条爱睡觉的春蚕呢?
看着这只蚕宝宝,我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祝愿这只蚕宝宝在我家能快乐的成长!
这个学期我最期待的就是我们科学课的第二单元观察蚕宝宝,美丽的俞老师给我们每人发了一袋蚕卵,这可把我高兴来了,回家后我把像芝麻粒儿一样大小的蚕卵小心翼翼地放进了一个小盒子并塞进了被窝里,期待它们早点破壳而出。
过了几天,我一打开盒子就看见一只只黑乎乎的像小蚂蚁一样的东西对着我摇头晃脑好像在对我说:"你好呀,小主人!"我把它们轻轻地放进保鲜盒里,又拿了一点桑叶放进去,看到蚕宝宝们一只一只慢慢爬上去了,我就安心地去上学了。从那天开始,每天早上第一件事我就跑去给我的蚕宝宝们喂食,蚕宝宝们很争气,越来越胖,胃口也越来越大。每次当我把桑叶放进去时,它们都争先恐后地爬上桑叶,狼吞虎咽,不一会儿一片大桑叶就已千疮百孔,所剩无几。
突然有一天,我发现有一只蚕宝宝一动不动地躺在一个角落里,我着急坏了以为它要死了。爸爸说:"不要急,它是要长大要蜕皮了"。果然,不一会儿我看到那只蚕宝宝把身子一挺,白色的新皮露出来了,它艰难地一点一点向前挣脱着,半个小时后它终于把"外套"脱下来了。蜕好皮后的蚕宝宝神清气爽,又大口大口地吃起了桑叶。
时间过得飞快,我的蚕宝宝们要结茧了,只见一只只蚕宝宝仰起头,似乎在像全世界宣告:"我们要开始战斗(结茧)了",接着,它们的脑袋左摇一下右晃一下像是在给我跳一只优美的舞蹈呢。半小时舞蹈表演后,蚕宝宝们的周围已经被他们吐出了很多白丝,第三天早上,我可爱的蚕宝宝们已经成功地把自己裹起来了。我想也许它们正在美梦里羽化呢!
"春蚕到死丝方尽",蚕的一生是短暂的,但是他们为我们奉献出了最珍贵的蚕丝,难道这小小的蚕不是世界一宝吗?
4月9日星期六晴
今天蚕宝宝从奶奶家旅行回来,我和妈妈惊奇的发现蚕宝宝突然间长大了很多,现在的蚕宝宝已经长的很大很肥了,摸过去软软的,吃桑叶的量也大的惊人。
到了晚上我又来观察我的蚕宝宝,我惊奇的发现一条最短的蚕吐丝了。怪不得中午的时候我看到那只小蚕抬着头不知道要干什么?我问了妈妈,妈妈说是蚕宝宝在找造茧的地方。看来今天我又有了新的收获!我叫爸爸过来看,爸爸撕了一片宣纸靠在边上。我好奇的问:“这又是做什么用的呢?”爸爸说这是让宣纸和盒子角落形成三家架支撑,给蚕宝宝一个安静的家。
4月10日星期日晴
今天一睁开眼,我就迫不及待地跑去看蚕宝宝有没有发生新的变化,我走近一看惊喜的发现蚕茧已形成了一个椭圆的球,边上又有几只蚕宝宝在造茧了,我也用爸爸的办法给它们搭了一个家,看着它们一天天的变化我真开心!
不知道明天蚕会怎样,好期待!
今天,妈妈给我买了20只蚕,还有一些桑叶叫我好好养着蚕宝宝,我的养蚕记就开始了!
3月10日
蚕宝宝们就芝麻点那么小,黑黑的,小小的,真可爱!
晚上了,我要给它们换桑叶了。瞧!一个个桑叶被它们吃的形状各异,有的像枫叶,有的像花,还有些说不出名的形状。嘿!真不错,小蚕们都是“小小艺术家”呀!
换了桑叶,小蚕们有开始吃了,那“沙沙”的声音就像首欢快的乐曲。
3月11日
今天,我要给它们清除“便便”了。我把蚕出盒子,然后把“便便”用羽毛扫掉后,再把蚕装进盒子,就OK啦!
3月19日
蚕宝宝们都变成只只“小白虫”了,白白的,雪棉棉的,像棉花糖。吃的食物也多了。它们在桑叶上慢慢的爬着,有时,在盒子里涂一点丝。
3月27日
蚕经过几次蜕皮后就要正式开始涂丝结茧了。
我用稻草编成一个个“山”字,蚕宝宝们就爬上“山” 涂丝结茧了。
慢慢的它们把自己包了起来,像一个大棉团。过了一两天,蚕就从茧里出来了。成了一只只飞蛾。
3月31日
有些飞蛾已经开始交尾了,交尾过后,它们就产卵死亡了!
这学期,根据科学课的需求,让我们通过养蚕来了解动物的生命周期。
一开始,爸爸妈妈并不想让我养蚕,因为我们是北方人,从来没有养过蚕,我更是连蚕见都没见过,这还是头一次有了机会。
由于我的坚持,他们终于同意了。于是,我到网上买了两包桑叶,并且还有附赠的一小包蚕卵。过了将近两个星期,我再一看,呀!小蚕出来啦!刚出来的蚕有点黑,如果不仔细看,还真有点像蚂蚁,怪不得叫蚁蚕呢!
逐渐的,小蚕长大了,变白了,吃的也多了。但买回来的两大包桑叶,烂掉了一些,剩的也不多了。我又向同学借了点桑叶,但还不够,只好又从网上买了一包。
现在蚕宝宝吃得多,长得快,应该是二龄幼虫了。因为我养的比较晚,我的同学有的蚕宝宝都结成茧了。听同学们说,幼虫脱一次皮就算增加一岁,共要脱皮四次,成为五龄幼虫大概6-8天,五龄之后才开始吐丝结茧。
五龄幼虫的蚕宝宝需二天二夜的时间,能结成一个茧,做茧的丝可以有1。5公里长。五龄幼虫在茧子中进行最后一次(第五次)脱皮,成为蛹。
再过大约7-10天后,蛹化成为蚕蛾,破茧而出。出茧后,雌蛾尾部发出一种气味引诱雄蛾来交尾,交尾后雌蛾约在4-5个小时内,产下约500个卵,然后慢慢死去。
在哺育蚕宝宝的一个多月里,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小生命的外形改变、生命转变、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感悟到了生命的奇异。蚕儿虽小,但在哺育过程中还真需要学习很多养蚕的科学知识呢!
“纺织工人聪明透,人人赞它是能手,自己督造一间房,四面不设门窗口。”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哈哈,它就是家喻户晓的蚕哦!
科学第二单元要学《蚕的一生》,郑老师发给我们一人一袋蚕卵。我观察了一下,蚕卵小小的,黑黑的,好像一粒粒芝麻。过了几天,蚕卵中钻出了黑色的蚁蚕,我们把桑叶撕成一厘米长的条条喂给它们。有一天,有一只一龄蚕仰着头,一动不动的。我以为它饿了,就放了一些新鲜桑叶,但它不理睬。后来,我在课堂上得知,这种状态叫眠,眠是蜕皮的征兆。回家一看,那只一龄蚕果然蜕皮成为了二龄蚕,正在津津有味地吃我为它准备的桑叶呢!
我的蚕们还有一个奇怪的爱好,那就是桑叶吃到一半,就往天上看一眼,然后继续吃。他们是吃桑叶吃得太急,被噎住了吗?他们是想在天空中飞翔吗?我自然能够猜得出,他们为什么仰头。
我猜呀,它们是想早点变成蚕蛾,飞到窗外,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大!
(一)种桑树
今天,我和妈蚂一起在小花园里种了一棵又小又嫩的桑树。
我和妈妈先松土,挖了一个洞再把小桑树苗放进去,最后在浇水。小桑树就种成了。
我以后每天都要去浇水,施肥,看看我栽的小桑树长大长高了没有。过了一段时间,我的小桑树终于长出了绿油油的叶子,有了桑叶小蚕虫就不会断粮了。我高兴极了,于是,我赶紧叫外婆带我去买蚕种,我要精心把它养大。
(二)小蚕生蛋了
一天晚上,我突然发现我的母蚕生”蚁蚕“了!
我为什么说刚出生的蚕宝宝叫”蚁蚕“呢?因为蚕宝宝刚出壳像小小的蚂蚁,所以叫蚁蚕。蚁蚕过了两天就会变成蚕宝宝。
蚕宝宝是吃桑叶长大的,生出来过了40分钟后就有食欲了。我放了两片桑叶进去,它们围着叶子吃得津津有味,一下子就看见叶子上有一个个小洞。
(三)蚕虫蜕皮了
今天下午放学,我一回到家,家里的蚕吓我一大跳,盒子里的蚕宝宝要”自杀“,一个搭一个,不吃东西。我见有两只蚕宝宝蜕皮了,头部变白,还有几只蚕宝宝的脚长细细的绒毛了。
我在电脑上看养蚕的资料,知道了很多养蚕方法。原来,刚蜕皮的蚕宝宝要休息一整天,怪不得蚕宝宝不吃桑叶。蚕为什么要蜕皮呢?因为蚕会长大,原先的皮容不下它了,它就会蜕去。
蚕宝宝既给我们带来了无限快乐还给我们带来了思考!
(四)蚕吐丝了
中午放学,妈妈告诉我蚕吐丝了,我听了又高兴又兴奋,高兴到我都跳了起来。
蚕宝宝吐了很多透明的丝,把自己包在里面。然后就结成了一个蚕茧。蚕宝宝的茧象”手指头“又象”花生“。
听妈妈说:“过几天,蚕宝宝就会变成飞娥”。
蚕虫真神奇啊!
今天我又有6只蚕宝宝吐丝了。
我发现蚕宝宝吐丝结茧的时候象生蚕宝宝一样。我的蚕茧是白色的,也有几只是金色的。
有两只快吐丝的蚕身体透明发亮,不吃桑叶爬到一边,把头仰起来晃来晃去。
我就告诉妈妈把它放到另外盒子里,给它吐丝结茧。
有只蚕吐了许多丝,丝围成一个椭园形,太好看了!
(五)蚕茧变蚕蛾
今天有5只蚕茧里的蚕宝宝变成蚕蛾了!
蚕虫变成蚕蛾后是白色的,蚕蛾从蚕茧出来很辛苦,花了40分钟才钻得出来。
我发现从蚕茧出来的蚕蛾的尿液是红色的,我还以为是蚕蛾吐血了呢!后来,我问妈妈:“妈妈,为什么蚕蛾吐血了呢”?
妈妈说:“那是蚕蛾的尿”。
原来这些是尿液。
(六)蚕蛾生蚕蛋了
一天下午,我发现有2只母蚕蛾生蛋了!
我现在已有8只蚕蛾诞生了!有2只蚕蛾尾对尾,过了几个小时,就开始产卵。我数了数密密麻麻的蚕蛋,看得我眼花撩乱。
我还发现蚕蛾生的蚕蛋会变颜色。第1种是:黄色,第2种是:黑色。蚕蛾生的蚕蛋好神奇啊!会变颜色的!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过!
养蚕真有趣,既增长知识,又能能锻炼自己,使自己更热爱劳动,真是一举两得。
以前,我并不怎么喜欢蚕儿,在我眼中,它只知道吃了睡,睡了吃,整天懒洋洋地,样子长得也不怎么好看。今年春天,我见同学们都买了蚕,我感到很有趣,就也买了几只玩儿。
刚买下来的蚕像米粒一般大小,全身黑乎乎的。经过我几天的培养,蚕儿长大了许多。身上长有许许多多的黑点儿。它的鼻子高高昂起,嘴前的一双双“钳子”正把桑叶弄碎后送进嘴中,还不时摆动身子,装出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每一次换桑叶的时候,我都会小心翼翼地拿出被它们咬得七零八落的干叶子,把它丢掉,然后换上新鲜而又美味的桑叶。有时,我竟会害怕自己的不小心举动,会把蚕儿连同桑叶丢掉。渐渐地,我对养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又买了几条蚕儿来养。
于是,我每天回到宿舍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观察一下蚕儿,发现它长大了一点,我就十分高兴。顺便再给它们吃个够,让它们快快长大。我发现蚕儿拉下来的坨坨不是黑色的,而是一种极深的绿色,我想这和蚕儿吃桑叶有关吧!
蚕宝宝吃桑叶的时候十分有趣,它们为了能更好地吃到桑叶,有时还会采用“倒挂金钩”的方法:蚕儿先用自己的小脚紧紧地抱住桑叶的边缘,嘴朝上,倒悬身子,贪婪地吃着,蚕儿还有一个特点:它会蜕皮。蚕儿蜕皮时会不断的收缩身体,最后将尾巴用力地甩来甩去。它的这种动作要重复十多次,皮才能完完全全地蜕下来。
时间总是匆匆忙忙地过去。一只只春蚕早已蜕变成蛾,与大自然融合在一起了,可它们留下的蚕茧却被我们织成了东暖夏凉的衣被。它们为我们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却不问我们索要什么。这时我想起了高尔基所说的一句话:“给”永远比“拿”愉快。那些春蚕不正是我们要学习的吗?
点评:
小作者观察仔细,感受深刻,能从小事中悟出大道理。叙事过程耐人寻味,习作语言清新有趣,是一篇富有童趣的文章。
这几天,我心血来潮,在校门口买了好几条蚕,准备带回家养。谁知这一养。便上了瘾。刚开始这几天,这几天蚕非常小,在盒子里很不起眼,换换桑叶时,我必须小心翼翼,生怕把旧桑叶和蚕一块扔了。在我的细心照顾下,蚕宝宝长得很快,没过几天,就“肥头大耳”了。每天我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观察蚕宝宝生长情况。
蚕有一个特点,就是会蜕皮。蚕蜕皮时,首先将身上所有的蜕皮都压缩在尾部,接着再把身体和尾部用力伸长,然后再突然收缩,最后将尾部甩来甩去,这样的动作要重复好几遍,皮才能脱下来,蚕一共要蜕皮四次,才能作茧成蛹。蚕吃桑叶的样子有时也很有趣,它们为了更方便地吃到桑叶,甚至采用“倒挂金钩”的方法,用小脚抱紧桑叶的边缘,嘴朝上,贪婪地吃。我看到蚕的嘴虽然很小,每口吃的桑叶也不多,但它吃的速度很快,几下子,一片桑叶就缺了一个大口子。
自古以来,蚕一直都是人类的好朋友,它不仅可爱,而且伟大。“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它只求默默付出,却不求回报。
我敬爱的老师,您就如同这春蚕,默默奉献,哺育一代又一代的我们。我爱春蚕,但我更爱老师!